税收筹划的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收筹划的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the hospitality business refers to the taxpayers for the needs of business entertainment expenses paid. Enterprise entertainment expenses can hardly be avoided in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process, and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 on the hospitality tax deduction is the quota control, enterpris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business entertainment reasonable planning fee deduction standard. -Keywords: business entertainment expenses; paid tax expenses tax adjustment range;
中图分类号:F275
一、业务招待费税法相关规定(一)业务招待费的列支范围/ w8 Q- g0 b1 W$ x- R( v; V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业务洽谈、产品推销、对外联络、公关交往、会议接待、来宾接待等所发生的费用,例如招待饭费、招待用烟茶、交通费等。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改变了以前的扣除比例,业务招待费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费用,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据实列支,税法规定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可在所得税前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不得扣除。
在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上,不论是财务会计制度还是新旧税法都未给予准确的界定。在税务执法实践中,招待费具体范围如下:
(1)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宴请或工作餐的开支。(2)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赠送纪念品的开支。(3)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旅游景点参观费和交通费及其他费用的开支。(4)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业务关系人员的差旅费开支。 税法规定,企业应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严格区分,不得将业务招待费计入会议费。纳税人申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提供能证明真实性的、足够的有效凭证或资料。会议费证明材料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如果税务机关发现业务招待费支出有虚假现象,或者在纳税检查中发现有不真实的业务招待支出,有权要求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提供证明真实性的、足够有效的凭证或资料,逾期不能提供资料的,税务机关可以不进一步检查,直接否定纳税人已申报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权。 (二)业务招待费税务处理的扣除基数;《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进一步明确,自2006年7月1日起,《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试行)》规定广告费、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等扣除的计算基数均为申报表主表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收入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三部分组成。(三)业务招待费税务处理的扣除比例 , B4 o7 f5 Y% ~$ P《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按财政部的规定支出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由纳税人提供确实记录或单据,经核准准予扣除。”《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在下列规定比例范围内,可据实扣除: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5‰;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3‰。而且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中还规定:“销售(营业)收入”:是指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此项规定的“销售(营业)收入”是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广告费支出扣除限额的基数。这就告诉纳税人两点:一是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的基数比原来扩大了,增加了税收规定的视同销售收入部分;二是只要不突破扣除比例就可以据实扣除。二、目前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的现状及问题
1、“巧”借科目。一些单位为了少缴企业所得税,降低企业税负,使用各种方法规避业务招待费的纳税调增:如将业务招待费巧列名目为差旅费,全额在管理费用中税前列支;或将业务招待费并入广告费或业务宣传费,从而在销售(生产)经营收入的15%内税前列支;或是将业务招待费计入会务费科目全额在管理费用中税前列支等等。
2、现金消费。一些企业对超过税前扣除标准的业务招待费采取如下方法处理:领取现金进行消费,事后这些现金并不入账,一直挂账。单从企业账面看,现金余额依旧蛮多,其实这些现金早已经作为业务招待费用掉了。这样一来业务招待费就免去了调增的麻烦,但是企业所得税法中针对业务招待费的规定对于该企业就形同虚设。同时此做法还可能导致少缴了个人所得税,如果该费用是支付给个人的话就应由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3、移花接木。一些财务人员熟读税法,将新开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计入开办费,然后根据国税函【2009】98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的规定,选择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或按照新税法中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
一方面,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对于会议费及差旅费仍然没有比例限制,即只要是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会议费及差旅费,都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财务人员即使本身从主观上不会故意把业务招待费挤入会议费,但是有些具体情况确实难以区分,稍不注意就会走错科目。比如单位在开会时,经常会租用当地的酒店或宾馆,而且会在中午或晚上安排统一的餐饮。对于这部分餐饮支出该入什么费用就很不好把握。如果纯粹是自己单位内部人员开会,这部分餐饮费一并计入会议费还好解释,如果含有外单位人员就不好把握了。另一方面,新旧税法都没有明确业务招待费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业务招待费应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日常性业务招待费支出,如招待客人的餐饮费、住宿费、接送交通费、香烟、水果、茶叶等;另一部分为重要客户业务招待费,即除前述支出外,还有赠送客户的礼品费、正常的娱乐活动费、安排客户旅游费用。对于这部分支出在列支时该如何把握呢?另外,在实际列支业务招待费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法取得正规发票的情况。根据新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那么,是不是今后在列支业务招待费时,满足“实际发生、与取得收入有关、合理”这三个标准后,对于某些特定凭证,如发票的要求是否会放松一点儿?业务招待费在实际列支中的困惑,还包括集团公司采用业务招待费对二级核算单位的二次定额分配的操作问题、外购礼品用于赠送客户时费用的性质把握及实际操作对税收事项的影响等。
三、业务招待费的合理筹划
有没有合理的方法,即不违背法律的本意,又能进行一点合理的筹划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有不当地方,还希望一起探讨。
(一)最大限度地合理运用扣除比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也就是说,在这里采用的是“两头卡”的方式。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笔者认为,对于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只允许列支60%,是为了区分业务招待费中的商业招待和个人消费,所以人为地设计一个统一的比例,将业务招待费中的个人消费部分去除;限制为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是用来防止有些企业为了不调增40%的业务招待费,就采用多找餐费发票,甚至找假发票充当业务招待费,造成业务招待费虚高的情况。那么,如何达到既能充分使用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又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纳税调整事项呢?我们不妨设个方程式看看。设某企业当期销售(营业)收入为x,当期列支业务招待费为y,那么按照规定当期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金额为60%y,同时要满足≤5‰x的条件,由此可以推算出,在60%y = 5‰x这个点上,可以同时满足企业既能够充分使用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又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纳税调整事项的要求。对上述等式变形后可以得出8.3‰x=y,即在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等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这个临界点上时,企业就可能充分利用好上述政策。有了这个数据,企业在预算业务招待费时可以先估算当期的销售(营业)收入,然后按8.3‰的这个比例就可以大致测算出合适的业务招待费预算值了。(二)综合运用相近的扣除项目余额
在实际工作中,业务招待费与业务宣传费存在着可以相互替代的项目内容。虽然税法未对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作更多的解释,但在执行中,税务机关通常将业务招待费的支付范围界定为招待客户的餐饮、住宿费以及香烟、茶叶、礼品、正常的娱乐活动、安排客户旅游等发生的费用支出。上述支出并非一概而论,一般来讲,外购礼品用于赠送的,应作为业务招待费,如果礼品是纳税人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标记及宣传作用的,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相反,企业因产品交易会、展览会等发生的餐饮、住宿费等也可以列为业务招待费支出。这就为纳税人对业务招待费的筹划提供了“活动”空间。 如在“管理费用”科目下设置“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明细科目,用于核算平时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以防年终申报或在税务机关检查时对近似项目产生不必要的争议。应及时将公司“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明细科目核算的费用数额与已实现的销售(营业)收入净额(总额)比较,发现其中某一项费用“超支”时,及时用两者“近似”项目进行调整。如一个年销售收入净额预计达到1 000万元的企业,“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限额是5万元,“业务宣传费”和广告费税前扣除限额是150万元,到10月末已发生业务招待费10万元(发生额的60%为6万元),发生业务宣传费30万元,业务招待费已经超过扣除限额,业务宣传费则还有较大的限额空间。这样,纳税人就可以将在剩余月份发生的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的货物当作礼品赠送给客户以及将业务洽谈会、展览会的餐饮、住宿等发生的费用列入“业务宣传费”科目核算。 四、几点注意事项&
一、以法律为准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税务筹划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合法性、选择性、筹划性、目的性是税务筹划的基本特点,也是其区别于逃税、偷税的根本标志。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没有法律依据的税务筹划必将以失败告终。二、把握真实性与合理性。业务招待费是一项比较敏感的支出,被称为“各国公司税法中滥用扣除最严重的领域”。作为企业,想让自己的业务招待费被税务机关认可并顺利地在税前扣除,首先必须保证业务招待费支出的真实性,即要以充分、有效的资料和证据来证明这部分支出是真实的支出。而所谓的合理,就是说企业列支的业务招待费,必须是与经营活动直接相关并且是正常的和必要的。另外,企业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应与当期的业务成交量相吻合。 三、建立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良好沟通关系
企业在列支业务招待费过程中,应在满足基本扣除原则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对于特殊情况,在自己难以把握的时候与税务机关多沟通,在得到税务机关认可的情况下进行税前扣抵。因此,在想办法“税收筹划”时,一定不要仅仅想着避税、想当然地处理业务招待费,更重要的是在要合法且合理上下功夫,准确把握税收政策,不逾越政策的规定进行必要的税收筹划,否则可能触犯法律,带来不必要的税收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税务筹划才是合法合理的税务筹划,否则就是偷税和逃税,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税务风险和产生严重的后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S].2007(12).
[2] 高允斌.新法规下如何进行纳税筹划[J].企业管理,2007(5).
[3] 盖地. 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
- 上一篇:会计事务所的发展前景
- 下一篇:税务筹划与管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税收筹划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