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产品商业模式

篇1

关键词:农产品;生鲜电子商务;“1+N+G”模式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成为商家营销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应运而生。在众多农产品中,生鲜产品毛利率高、竞争程度小、发展潜力大,但由于配送成本高、销量小、品类少、周期长、前期投入成本大等因素的制约,现在发展很缓慢,本文就是要站在政府和厂商的角度,来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阻碍因素,使其发展更加畅通,解决供需矛盾,使农户和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自199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电商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粮食网上交易率率先探路阶段(1995-2005年):1995年郑州商品交易所集诚现货网成立,开始探索粮食在网上的流动,2000年中华粮网成立。2005年开创中央储备粮网上交易探索。第二阶段:生鲜电商产生阶段(2005-2012年):2005年易果网成立,2008年出现了专注做有机食品的和乐康及沱沱工社,上述企业开始都是做小众市场。2009-2012年之间,涌现了一大批生鲜电商。很多的商家进入该行业,导致了行业泡沫的产生,当时的市场需求较小,而生鲜电商的模式也是照搬了其他电商的模式,最终很多企业倒闭。第三阶段:生鲜电商引起社会重视(2012-2013年):2012年转折开始。当时刚成立一年的生鲜电商“本来生活”凭“褚橙进京”的事件引起社会重视,2013年的“京城荔枝大战”让生鲜电商再度引起人们热议。但是,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依然十分艰难。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以顺风优选、1号生鲜、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美味七七、甫田、菜管家等为代表的第三阶段创业的生鲜商家,都获得了强大的资金注入。在这期间,B2C、C2C、C2B、O2O等各种模式竞相推出,越来越多的网络工具,如宽带电信网、数字电视网、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微博、微信等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工具。

二、发展生鲜产品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的建设与选择问题

生鲜产品的易变质性以及在配送上的时效性要求生鲜电商必须采用冷链物流来保证新鲜度。然而冷链物流高昂的建设成本使得生鲜产品的利润摊薄,制约了生鲜电子商务规模的扩大。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全程冷链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不多,而服务价格、配送范围、冷链操作符合生鲜电子商务企业要求的更少。

(二)商业运营模式的问题

目前我国生鲜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大致分为四类:①独立运营的垂直型电子商务(这类企业定位于高端用户,受配送和运营成本的约束,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②基于平台的综合性生鲜电子商务(该类企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的流量优势开设生鲜类频道,生鲜产品只是其中涉及的一部分);③物流企业独立运营的生鲜电子商务(该类企业依托自身的物流设施优势开展生鲜电子商务,但该类企业对终端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认识不深,缺少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品);④传统超市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O2O模式(这类企业在线上揽客,在线下依托门店进行配送。但难以完全满足生鲜需要的冷链物流)。

(三)消费者的习惯以及信任问题

生鲜产品的消费者往往习惯在传统超市或菜市场亲自挑选购买,目标定位太单一必然无法实现规模效应,甚至可能使得生鲜电子商务仅仅作为超市和菜市场的补充而存在。而且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严峻。在缺少第三方食品质量认证和监督的情况下,如何让消费者信任生鲜电子商务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生鲜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产业链的集群实现目前存在的问题,生鲜电子商务的规模化发展必然要求物流和销售相分离。通过专业化分工来降低生鲜电子商务的物流成本。为此,本文提出利用产业链“1+N+G”模式并结合“O2O”模式发展生鲜电商。“1”指的是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物流设备的大电商,N则是指散在各个地区的小连锁电商,“G”则是指政府为生鲜电商所开辟的专用绿色通道。

“1+N+G”模式的主要思路是在全国范围内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资金实力雄厚的、技术条件、人员素质高的电商,然后在各自相应的地区分别建立自己的产业链,吸收一些相关的小型电子商务企业以形成规模帮助其整体的发展,从源头控制整个地区的生鲜产品的生产,以生产基地为中心,附近相关的门店和居民区为半径进行订单销售,由电商巨头的专业物流团队配送,每个地区建立一个总的生产基地,由这个生产基地完成当地居民需要的各种生鲜食品,并进行专业包装,销售之前的环节均在这个大的生产基地完成,政府提供畅通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内减少物流的时间以降低物流成本。一切销售均在实体店完成,对于生鲜食品保鲜和温度要求高的,线上应该采取提前下单预定的方式,在线下销售的则按照本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对供应数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模式产业链的一端是电商巨头,另一端就是消费者,在这个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电商巨头紧密相关,因此必须要求电商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雄厚,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这一模式,则类似于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化发展,这种模式将颠覆传统的商业运营理念,彻底改变当当、淘宝等独占电子商务市场的格局。产业集群化是电子商务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各国大城市的重要发展战略。

基于“1+N+G”模式的设想,对发展生鲜电商产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①促进产业链中的各个相关电子商务企业的协同发展与合作。核心的电商巨头应该为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积极引导产业链上的各部分共同学习、协同开发创新技术;②统一产业链上各个物流部分的行业标准。电子商务产业链系统的标准化对于减少物流成本、规制物流企业内部管理和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产业链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③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丰富产品的多样性;④政府助推生鲜电商发展,建设生鲜电商绿色通道。完善生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生鲜电商建立统一的食品检测和监督制度。对相关冷链物流企业、生鲜电商相关企业以及农业生产企业提供财税支持,减轻企业负担,加快产业链上各相关企业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晓楼.生鲜O2O供应链协调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1):97-98

[2] 刘静.生鲜电子商务O2O模式探讨.现代商业.2013(36):84-85

[3] 艾瑞咨询.2013年中国生鲜电商发展简报.2014

[4] 史毅飞.生鲜产品电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电子商务,2013(07)

[5] 中国物流产品网,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OL].2009-11-16

[6] 傅泽田,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5-1,89~112.

[7] 胡天石,傅铁信,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J].《农产品市场 周刊》,2005-05-30.

[8] 彭慧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115~117

[9] 高凌云,电子商务技术在新农村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

[10] 杜昕诺,于三红,韩家亮.网购生鲜――电子商务行业的新爆点,2014

篇2

目前,依靠产品销售驱动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进入真正的战略性商业模式推动期。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曾经说过,21世纪企业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

其实,无论是塑造生活方式的苹果还是创造饥饿营销的小米;无论是搭建泛生活消费圈的阿里还是细分切蛋糕的京东、1号店等,都是在找到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并由此实现一路绝尘。

就在大家津津乐道众多大佬扎堆新农业的时候,吉林云飞鹤舞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牟文建却迅速成为行业黑马,在电子商务“高难度”领域“粮油米面”里崛起,打造“通榆模式”,以其独有的五链聚合,形成了五指合一的新商业模式。

构建三项战略能力

目前,在诸多农产品“触网”的案例中,基本围绕“点”和“面”发展,而缺乏做“局”。有的集中一点,比如就集中做少数几个品类,结果品类单一自然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在缺乏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的背景下,道路就会越走越窄;有的集中一面,比如集中大量人做电商,气势是起来了,但产品创新需求往往随之掉队,同时由于在同一个渠道里拼杀,结果就是此消彼长的循环。牟文建认为:“新农业营销必须有战略格局,这样才能点面融合,形成组合聚变的能力战略。”

1.以用户为本的战略能力

彼得・德鲁克说:“竞争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牟文建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中,企业营销必须做到求同、求特和求应。”

首先是“求同”。即满足消费者的常规需求。比如东北大米好吃是公认,而牟文建更通过通榆县北纬45度的地理位置等营销创新,告诉消费者判断好米的基本要素,让消费者得到超越竞品的价值感。其次是“求特”。比如第一家在天猫卖新鲜向日葵等,以此满足用户的独特需求,同时,也让品牌得以快速传播。最后是“求应”。菲利普・科特勒曾经说:“体验营销正是通过让顾客体验产品、确认价值、促成信赖后自动贴近该产品,成为忠诚的客户。”牟文建让团队通过“禾协会”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可以随时农产品信息,还通过活动等形成用户与企业之间的黏性和互动。此外,更征集了三千个“三千禾旗舰店”监督员,完成了品质监督、产品试吃、主动晒体验等多位一体的目的。由于通榆县不仅出产杂粮杂豆、打瓜,还有牛羊肉等特色优质农产品,这些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产品线,也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2.以渠道为本的战略能力

渠道企业必争的,也无法回避的战场。而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正在成为大势。

牟文建说:“在渠道上,我们不仅要看远,更要做深。”首先是看远,即看市场趋势,驾驭互联网。为此,牟文建首先在天猫创立了“三千禾旗舰店”,迅速扩大到全网,形成网店集群。同时,还通过与地产商的联手,推行“社区直供”,并以此构建其独特的“原产地直供”体系;其次往深做,让农民都变成电商。如何让产品销售更多、品牌更响?由于产品品类丰富,并有旗舰店做标杆,使其避免了窄门问题。为此,牟文建创建了“锄头+鼠标”模式,邀请“阿里农村电商讲习所”走进通榆县。据悉,通榆县将实施1000名电商培养计划,在县内打造1000家网店,最终形成电子商务的“千村万店”。

3.以资源为本的战略能力

郎咸平有一个观点,全球性的“产业链战争时代”已来临。他曾经表示,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战争市场。牟文建说:“只有构建独特的价值产业链,才能实现对外竞争,对内竞优的局面。”为此,牟文建精心构建了五道价值链,以此形成商业模式的组合聚变。

产品链。优选1万亩优质弱碱土地和十余个优质杂粮杂豆品种,牟文建同当地的农村合作社签订采购或包销协议,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质量”。在有绿色产品、有绿色产业链的背景下,通榆将成为全国消费者的黑土地。

电商链。牟文建更提倡农产品电子商务走“自上而下”的路径。为此,通榆县政府组建了“通榆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心”,与常春藤合作,并通过在天猫上建立“三千禾旗舰店”,以此作为通榆农产品直销的一个窗口。据统计,该网店上线第一天,交易成功1.3万单,交易金额40多万元。此外,在“三千禾旗舰店”为标杆下,还有庞大的电子商务的“千村万店”上线。

产业链。通榆县位于科尔沁草原东陲,除了有“葵花之乡”、“绿豆之乡”的美誉,当地还出产杂粮杂豆、打瓜、牛羊肉等特色优质农产品。牟文建认为:“这些多样化产品,可以弥补单一的问题,更形成独有的产业链。”“目前,通榆县正在探索‘电子商务+基地化种植+科技支撑+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一体化运作。”牟文建补充道。

品牌链。世界著名的营销大师罗伯特・劳特朋认为,大众营销时代已经过去,整合营销时代已经来临。牟文建表示:“品牌就要抓住以客户为导向的每次传播机会,以此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为此,牟文建整合了每一个机会。首先,整合每一个媒体。牟文建不仅整合“空中”电视,还借助“陆地”报纸、路牌等,更运用“海里”,最终实现海陆空的传播链。其次,整合每一个人。不仅通过用户粉丝、督导员、员工传播品牌,甚至还通过通榆县委书记、县长还联合发出了一封“致淘宝网民的公开信”。县领导为农产品代言,很好地起到了吸引眼球的作用。再次,整合每一个终端。活动是终端,“延边网络泡菜节”在杭州启动,于是有了“为朝鲜族造一口世界最大的泡菜坛子”的轰动性传播;线上是终端,“三千禾旗舰店”把东北味儿做的非常足;粉丝是终端,三千禾督导员更是在体验中完美地传播企业品牌和产品。

动态链。现在,很多企业依然停留在固化而单一的营销模式下。实际上,全世界的管理和思维方式正在酝酿一场新的改变。飞跃前进的社会中,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超越得更快”,这就是“动态能力”。牟文建认为,在新形式下,渠道精细化首先是多元化整合、动态整合。为此,除了开通天猫店外,牟文建还与网上超市1号店签订原产地直销战略合作。最近,牟文建还与19楼、拉卡拉商谈合作细节,如何把东北产品推向更多、更宽的渠道中。同时,牟文建还在整合更多优质农产品、畜产品,以谋求更大的局。

新农业的“微笑曲线”

篇3

1 关于将云引入到电子商务领域中农产品物流的必要性分析

1.1 农产品的独特性

众所周知,农产品的基础是各种种植以及畜牧等等农业生产活动,与其他性质的商品比较,农产品是有着非常显著的独特性的,农产品对于自然环境是有着非常强大的依赖性的,农产品因为要严格遵守其自然的生长规律,所以具备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

首先,季节性

其实,绝大部分的农产品的生产都是有着淡季和旺季的区别的,因为受到各种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农产品在一年四季中的价格变动非常之大,这就造成很多反季节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是比较低的。

然后,区域性

不同的地区,其气温、土壤、降水、日照等等因素都是不尽相同的,不同地区的农产品种类不同,质量也是不同的。

最后,易腐性

农产品的原料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因此,在农产品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非常显著的矛盾,那就是鲜嫩型和易腐性,这就导致一部分生产经营者为了延长农产品的保存期限,使用各种添加剂。

农产品的这些独特性,要求主体必须要把握好检测以及物流等等重要关卡,而我国当前在这个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不足之处的。

1.2 物流严重制约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是近些年中新兴的一个运作各类产品的网络平台,成功打破了消费者的消费时空限制,但是,电子商务的创新能否得以实现,还是要看产品能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送达。当前,我国的物流效率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第一,农产品物流设施是存在着滞后性的,因为农产品的独特性,其中有大约1/4的农产品是需要经过保鲜和冷藏的,但是,我国的物流基本上是以常温和自然为主,所以就导致一些特殊农产品的运输远远不足。第二,农产品的物流成本非常之高,这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之下的必然结果,比如,一些设备带有滞后性,农产品的保险成本一般会占据到农产品价格的70%左右,这是发达国家的4倍,此外,路桥费用也很高,可以占到物流总成本的30%左右,而发达国家,此项费用仅仅占到2%到3%左右。基于此,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短板就在于物流。

1.3 云有效连接了农产品的商流和物流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当前,云已经成为了计算机应用模式不断创新的产物,云是一个非常便于访问和利用的特大规模的虚拟资源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其变化来对其中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云服务只有在大数据模块当中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当中,商流是一个非常大的数据集,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会划分成不同的子数据集。云能够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种要素和数据集提供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为各种构成要素展示出可行性的合作方式。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云物流为买卖双方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也为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的完善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这正是我国当前农产品商流和物流协同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2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农产品云物流的对策分析

2.1 积极建设农产品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利用的是先进的网络技术来推动信息在虚拟平台中的流动,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的良好发展。云物流利用的是云计算和的大数据,因此,当前推动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就是要积极整合与优化信息资源,全面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效益。但是,因为其还属于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很多的经济体还处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当中,并没有标准的范式,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农产品买卖纠纷,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物流,要想成功解决好物流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建设好农产品信息系统,并且将其作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阶梯,尽可能将全部的农产品信息都汇集到电子商务平台当中来,完成云分类,这样就算是同类产品也会因为差异性为制定出不同的物流方案,这也极大地降低了农产品成本增加、价值耗损的风险。

2.2 积极推进现代物流的专业化建设

农产品云物流已经成功打破了物流对农产品商流的约束,营造出了良性物流竞争的局面,物流商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经过众多实践证明,与传统的自建物流相比较,第三方物流会使物流成本下降62%,物流服务质量提高了62%,云物流的使用,让相关主体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提升现代物流的专业性,政府必须要鼓励第三方物流进一步加快专业化进程,积极引导自建物流的电商将更多的资金放在完善各类农产品电商平台上面,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信息都汇集于云物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多样化的实际需求。

2.3 重点培养高质量的物流人才

农产品云物流对于高质量的物流人才的需求量非常之高,我们需要做的是,正视当前物流人才短缺的现实,客观理性地审视物流人才的培养方案,彻底打破传统模式下轻物重流的培养模式,重新回归重视物流人才的本质,重新调整当前的物流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方向。农产品云物流虽然是现阶段电子商务的空白,但是,我们绝不能知难而退,而是要迎难而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原则与策略,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扩展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不仅仅要求农产品云物流人才精通专业的知识,更要引导他们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

篇4

关键词:农业电商;供应;台湾;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大陆农业电商供应链状况

大陆跨区域化供应技术,以顺丰为例,其跨区域冷运服务围绕四网展开。

1.仓网:专注于冷冻,冷藏的仓储服务,配合顺丰的宅配,城配干线/零担产品形成基于冷运的B2B,B2C商业模式;

2.干线网:建立全国性冷网平台RDC,DC之前班车化互通,围绕西塔计划,实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内外部商流畅通;

3.城配网:基于冷运宅配网的建设,运力资源共享,整合客户资源,达到多客户共配目的;

4.宅配网:定位中高端食品客户/时令生鲜,通过干线/零担,仓储一体化服务,扩大销售范围,降低配送成本。

二、台湾农业产业链分析

(一)打造“产销供”一体化生态链

1.制定包装标准,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便致力于农产品的多样化营销推广及其包装技术的改进,并制定严格的包装标准制度。

2.建立产销经营组织,力推合作共赢机制

1980年以来,台湾大部分农场的生产经营理念发生了重大改变。他们由一开始的“教育基层组织”逐渐向“产销经营合作”转变,以此调动信息技术等原有优势,并充分利用产业集群效应,最大化缩减农民与商、经销商之间的沟通环节,以便从中获取最大利润。

3.多元化股份制经营,努力发挥市场优势

涉及农产品业务的公司通常会多元化引入股份,以此来扩大自己在商品市场中的影响力,这种资金筹资的多元化更是有助于他们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

也就是说,在整个农产品生态链中,农产品运销公司不仅仅起着运输农产品的作用,他们凭借自己多年以来对农产品市场行情的了解,同时会开放一些增值服务、扩大公司经营范围,最终巩固了公司在整个行业商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4.提高服务水平,引领农产品市场走向成熟发展

台湾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机构通过不断深化管理,集货分货、齐备货色、发现价格、清算货款、行情等功能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如:他们会协助农民多举办一些拍卖活动,以降低库存、实现农产品快速且大量销售。

(二)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整体升级进程

台湾的农场通过在生产准备环节引进良种,在种植环节上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在销售和服务环节中统一物流、配送及营销,整合整条农业产业链,来打造农产品专属品牌。

一方面,从种子、农药等生产准备,到种植过程,再到物流、营销等环节进行农业产业化运作;另一方面,通过引入认股模式、推广农事体验服务和使用 “脸书营销”等多种创新手段,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三)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1.消费者互动参与农业产业链上游环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农业+第三产业的完美结合将大力促进新商业模式的形成。通过这种产业与产业之间的互联、沟通、资源信息整合,消费者得以体验农业产业链的上游环节。

2.农民得到体验反馈,相应调整种植策略

为打造出一个消费体验极佳的农场环境,台湾农会会要求农户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譬如,使农民对农产品的关注重心从数量转移到品质、品相等多方面。

虽然有些措施可能会导致农产品产量的下降,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良好态势发展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因此,这不失为一种极佳的创新组合策略。

3.创新农产品推广方案,加强消费者体验满足感

台湾各大农会会不断创新农产品推广和营销方案,使文化、情感与现代流通等各元素相结合、同发展。 通过这些创新发展方式,消费者不仅仅能够亲身参与真实的农业生产等环节,更能跟农民充分沟通、建立近亲良好的关系,使产业链两端得到最直接的沟通交流,最终达到创新整合农业产业链的目的。

三、台湾农业电商及两岸差异与优势互补

而台湾的电子商务相比于大陆而言结构要清晰得多。这和台湾的地域面积较小有着一定的联系。他们不需要去思考自建仓库,或者设立分仓。由台南到台北,配送过程都几乎可以在一天内完成。此外,台湾也进一步借鉴了日本的精细化操作模式,应用了“宅配”和“店配”两种模式

1.宅配

而也正是由于地域面积狭小,台湾的物流发展相比大陆而言更为精致。配送生鲜类产品的要求也相比大陆要低: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当日即可到达。比如每年到了出海捕黑鲔鱼的季节,当地都会组织活动,当天早上把黑鲔鱼从船上拉上岸,一般到下午消费者就能收到黑鲔鱼。

2.店配

同时,台湾还充分利用了本身丰富的便利店资源。发挥便利店的中介平台作用。在台湾,便利店不仅是生活用品购买的场所,也都是生活方式完成的场所,无论是喝咖啡或者买演唱会门票或火车票,都能够通过便利店完成。而“店配”就是指物流将货物送达就近的便利店后,客户即可自行上门领取的模式。需要指出的是,台湾的每条路上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便利店,几乎绝大部分客户可以在几分钟内抵达离自己最近的便利店,并且,这些便利店都为24小时营业。这有一部分和大陆地区的O2O模式有着类似的地方,而大陆地区庞大的地理范围和人口基础使得这种模式很难开展。

以台湾的7-11便利店为例,它们将配送商品分为出版物、常温食品、低温食品和生鲜食品四个类别,配送中心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做出相应的配送操作。一般实行一日三次的配送制度,分为3点、8点、15点三个时间段配送。

篇5

同时,特色农产品的快速流通,也为城镇居民购买特色农产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拉动了消费和内需。针对电子商务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特色农产品的流通和消费?中国经济时报特邀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度探讨。

生鲜农产品电商模式曾被看作是“梦想”,然而近几年,我国生鲜电商得到了迅速发展,淘宝网上的农产品交易网站去年和今年分别达到26万家、100万家,近三年交易额从30多亿元增加到近200亿元,预计2013年和2014年将分别达到500亿元、1000亿元。生鲜电商的最明显特征是区域化,而且这种区域性生鲜农产品网上交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如北京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城、武汉家事宜的电子菜箱、常州的淘常州。

生鲜农产品安全促进电商发展。近年来,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人们对于食品消费已经产生阴影,越来越期待健康安全的食品消费,高品质高价格的食品比低质低价的食品更能打动消费者,主打产地直供、新鲜、安全健康牌的生鲜电商便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生鲜电商能提供健康无害的生鲜产品,价格因素将被排在次要地位,电商便可从中获得合理的利润。

农产品电商模式多样。从总体而言,我国涉农网站模式有六种:一是政府涉农网站。二是上市的期货市场网络交易平台。三是阿里巴巴、淘宝网、中华粮网等网络平台。四是专业性涉农批发交易网站。五是实体农产品交易市场网上交易平台。六是零售网站,如我买网、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城、电子菜箱等。

生鲜农产品网上供应链模式有三种:一是“电子菜箱”模式。“电商+冷链快递物流+智能终端取货”的先进商业模式。2012年,“电子菜箱”在武汉悄然流行,上午在网上选好菜,下午就可以在家门口的菜箱里取菜,而且比超市便宜20%。

二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城模式——B2B2C模式。该商城是国内首家(只)销售国家认证(注册审定的)地理标志产品的网上商城。商城面向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经营者和终端消费者,提供线上销售服务,同时还建成了国内首个地理标志文化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初,当地农业合作社与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城合作,推出“平谷鲜桃”预购活动,采取当天采摘,当天配送到家。通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城销售大久保精品桃6000多箱,帮助当地农民解决销售难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 “产地+平台+消费者”的模式、“自营+直销”模式、跨境生鲜电商模式等多种模式。

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应注意的问题。生鲜电商的生命可以归纳为快便捷、高品质、低成本、高效益,当然网下与网上的融合是一个发展趋势。因此应做到:一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相对低价竞争,从而才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二是网上与网下的和谐融合发展,生鲜农产品基地与网站的无缝联接十分重要。三是生鲜农产品货源是电商进军生鲜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没有稳定的货源,生鲜电商根本无法长期维系。四是冷链物流是关键。五是全程冷链无缝的物流运送。

篇6

一、构建农业物联网创新与运营平台的重大意义和应用价值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未经深度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它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农产品,特别是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需求结构的提升,生鲜农产品在日常消费中所占比重在增加,并且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及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贯穿于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整个流动过程中,连接生产与消费,它将农产品生产、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及消费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其产品的附加值、物流成本及消费者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农业增效、物价水平等重要的民生问题。

农产品的生鲜性、时效性、多样性等自然属性及人们对供求信息的把握程度等的社会属性使政府在平抑农产品物价又必须考虑到农民增收,既要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又要保证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食品供应的安全。为此,可通过构建农产品的生鲜直销配送平台,将其纳入到政府的平价商店建设体系中。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一体,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以分设在居民点及居住小区的物联网“菜箱”为终端和载体,构建农产品交易O2O新模式。这是一种通过以电商模式建设覆盖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平价商店运营服务体系平台,成为助力政府解决“三农”问题在生鲜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有力推手和调控市场的重要抓手。由于粮食生产和安全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这里所提的农产品主要是和城乡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鲜蔬菜和肉蛋及水果类食品等,也是最事关农民增收的严峻问题。而生鲜农产品对千家万户的个性化配送,是目前的电商和农产品物联网都难以解决的难题,前者模式无法适应生鲜化配送需求(诸如冷藏保鲜问题),后者又无法适应对千家万户的配送需求。因此,和构建农业物联网创新与运营平台其重大意义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如下:

一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效应。采用“电子平台+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通过契约关系,建设各类直供市民消费的名特优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将成为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强大内在驱动力。它将改变传统以超市和农贸市场为主的居民生鲜品购物方式,实现从订单到支付到全程冷链物流配送,在提高生鲜农产品流通速度的同时,减少损耗、防止污染,降低在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最大化。还可实现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保值”、“增值”, 达到农产品绿色配送效果,增加生鲜农产品的产品竞争力。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生鲜农产品在供求关系中存在的“小生产,大流通”的问题。它不仅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机制治理的一种创新,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是切实让农民增收、市民受益。通过生鲜农产品直销配送平台(以此类O2O企业为载体)的网络营销模式,菜农在地头卖菜(通过订单和合同),不愁销路,还能卖个好价,且有稳定的收入预期保障,规避了市场风险,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市民在网上可买到新鲜又便宜又放心的蔬菜(从菜地直接送到居民小区的电子菜箱),因严格实行了平价蔬菜,据已有经验测算蔬菜类产品一般要比市场均价便宜15%以上,禽蛋肉类比市场均价便宜5%以上,广大市民将因由此受惠,能更好地维护广大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尤其对于像广西这样的亚热带农产品生产大省,是全国“南菜北运”的主产区,也是各种地域生鲜农产品的聚散地,构建此类平台和商业模式更加凸显了重要的经贸战略引领作用。

三是生产和流通全程监测,确保食品安全。目前如在广西南宁市此类技术和企业经营模式已有较成熟的个案(但尚处于政策支持的缺失状态),生鲜农产品配送采用全程冷链,可使菜品在低温10度以下保鲜6小时,这种电子物联网菜箱还设有温度监控。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溯源系统,并请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全程质量和生态性能监测,为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

四是此类“平台”项目从生鲜菜品供应基地到电商平台以及解决最后“一百米”的物联网菜箱,构成了完整的产供销一体化菜篮子平价体系,保障政府平价菜工程能实现社会效应最大化。同时将成为带动和影响到整个农业生产体系的变革。

二、支持农业物联网创新与运营平台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上述平台构建的微观主体无疑是企业,这类企业不仅要承担消化和降低农产品成本的责任和承受市场波动的风险,也要承担政府惠民惠农工程的社会责任,在通过提供准公共服务和产品的基础上要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鉴于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新业态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机制

构建该“平台”首先与国家改革发展的大方向相一致,与国家提出的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和国务院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及工作部署相符合。有关部门应尽快总结在这一方面个案的可复制和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建议以目前省会中心城市高新区内现已步入发展正轨的此类科技型企业为参照,制定支持此类新业态发展的适度倾斜扶持政策。

一是建立有政府牵头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我国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完善此类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政府可先行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此类具有自主技术体系支撑,且已经有经营基础的企业进行试点,先行投入,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探索政府支持这类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

三是从建设用地、税收等方面加强政策调节,鼓励和支持此类上、中、下游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建立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和农牧渔民参与的多方联动机制,及时解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行业及物流效益。

四是基于此类平台构建的社会效益,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和帮助此类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供应链核心企业建设信息系统,添置生鲜农产品冷链设施设备和配送车辆,完善企业直销配送体系及改造传统批发市场等。

当务之急,应将我国目前已在运行的较成熟的生鲜农产品配送平台(企业)列入各中心城市政府的平价菜工程体系的支持范围,加大对该类企业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扶持。

(二)注重培育经营主体,完善行业法规和标准

一是要重点发展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构建此类平台的企业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建设。采用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措施扶持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主辅分离”,即将非核心业务的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和仓储等环节外包,在满足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货源”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生鲜农产品物流仓储设施的建设方面,应该加大对公共型租赁仓库的建设,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具有冷链中转和分拨功能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集中完成生鲜农产品的流程处理。

二是完善行业标准。制定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提高冷链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相关标准的建立和有效的监管,确保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制定相关法规促进该行业发展,满足生鲜运输对冷链物流的需求。同时,要严格专业认证制度,规范此类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健康发展。

三是积极扶持该领域的先进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尤其应注重在已有的政府科技基金支持项目中已确定重点支持的经营主体,以发挥他们在行业的引领作用。

(三)先期选择在主要中心城市的居民小区构建信息平台和消费终端

篇7

2015年以来,“互联网+”转型趋势从传统零售企业向专业市场扩散,即专业市场通过嫁接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创新。专业市场的盈利模式也从单一的收取租金方式,升级为依托于平台,以大数据为核心,以巨量交易额、资金和物流等流转为基础的综合性盈利模式。公司依托实体批发市场,成立的电商平台拥有巨大价值;比如公司参股的中农网在食糖等大宗商品B2B领域中已具备绝对领先优势;公司全资控股前海农交所、海吉星商城则为公司进行农产品电商结合线下农批市场龙头地位进行O2O布局的重要载体。以金融为核心的供应链业务将成为公司电商业务变现的主要方式。坐拥自身千亿交易额,背靠万亿农业流通市场,实体网络体系和综合性电子交易平台结合,公司有机会成为农产品流通领域里线上线下融合的、产业链一体化、2000亿交易额流转和增值服务价值巨大的生态圈。

公司目前实体农批市场已达29家,拥有的权益土地面积近939万平米,随着核心城市中心的不断扩张,公司一切早期低价获取的仓储用地由于土地用途发生变更,地价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比如原布吉批发市场),简单测算公司已开业市场、在建市场、已拿地储备项目物业价值近500亿元,约为公司当前市值的两倍,为公司估值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深圳国资委是公司控股股东,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32%的股份,生命人寿目前持股29.97%,是公司第二大股东。此前生命人寿的不断增持,引发其与深圳国资委的股权争夺,深圳国资委于5月初以约21.95元/股均价进行了增持。

无论是实体农批市场的重估价值,还是深圳国资委与生命人寿股权争夺的增持价格,都为公司股价提供了一定的安全边际。近期公司启动全新Logo,全面启动由传统企业向“互联网+农批市场”的升级转型,全力打造农批领域流通的平台,而平台蕴含着巨大价值,比如腾讯之于社交平台,阿里巴巴之于网购平台,未来农产品的平台价值将会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被市场认可。

股市动态分析30回顾及评价

股市动态30指数上期收1349.43点,本期收于1376.34点,上涨1.99%,其中股票组合上涨3.17%。本期上证指数上涨2.58%,中小板指上涨1.71%,创业板指上涨1.61%。股市动态30指数自2008年1月1日设立以来,上涨37.63%,同期上证指数下跌33%。本周股市动态30指数跑输、股票组合跑赢上证指数。

篇8

主角是何许人

一亩田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农产品大宗交易的B2B平台。据公开资料显示,在过去4年里,这家公司实现了2000%的增长。一亩田创始人兼CEO邓锦宏1985年出生,大学毕业后,两次创业失败,两度进入百度,最后创建了一亩田。7月,他在极客公园的一次演讲里说:“你们每天吃的食材有20%可能就是一亩田提供的。”也正是这次演讲,让一亩田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

2011年到2013年9月,一亩田主要靠农产品的“去哪儿”模式生存,即提供信息服务,比如用户搜索白菜价格,就能看到一些买家和卖家的白菜价格信息。现在中国大概有70万个自然村,一亩田已经覆盖了3万多个。

去年7月,一亩田一个月只有50万元的交易额,现在一个月已经达到100亿元,日交易额突破3亿元。目前,活跃在一亩田平台上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供应方,包括散户、大户、合作社、经纪人、龙头企业(如新希望);另一类是采购方,包括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批发商、饭店、超市、深加工企业和出口型企业。

据一亩田公开发言整理,它们主要做的就是三件事:一是用大数据来建立一个信用体系;二是用互联网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三是用规模来制定行业规则。目前公司还处在亏损状态,最大的成本是人力。但每个月的收入都在增加,主要来自广告、金融、大数据和物流。其中,广告是卖家和买家投放的。

一亩田的集团副总裁高海燕曾说,一亩田平台上大宗农产品的买家客户有25万家,在线的卖家用户有210万家,每天的交易规模达到3亿元。明年实现5000亿元的交易规模没有悬念。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亩田现在大肆“收编”种植大户,把它们的供应品放在一亩田平台上。当它们“收编”了足够多的SKU和足够大的量之后,它们其实想的是干掉批发经销商,从产地直供餐厅或者果蔬零售终端店,甚至直供消费者。

有哪些玩法

自2013年来,农业市场与电商结合,开始产生效应,一波生鲜潮席卷这个未被开垦的蓝海市场,一亩田是其中顺势而起的一棵新竹。众多的玩家中,目前农产品电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B2C模式,典型代表为顺丰优选、本来生活,这类平台本身不参与农产品的种植,产品均来自其他品牌商或直接采购自某些农场。第二种也是B2C模式,但是自身有农场,平台亲自参与到农产品的种植和牲畜的饲养中,代表平台有联想控股的“佳沃市集”,前不久还在北京举办了会。第三种是B2B模式,深入到供应链的管理环节,通过电商平台撮合供应商和采购商进行交易。一亩田就是第三种模式。

撮合交易模式是典型的中介模式,相比前两种商业模式相对清晰,一亩田的商业模式是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以撮合交易为主要职能的平台并不少见,大多数平台的盈利模式是从交易额中抽成,也就是“中介费”,这种模式目前仍普遍存在于房产、医疗美容、金融等行业,不过这种模式被一亩田所抛弃。一亩田平台对交易双方都是免费的,目前并未考虑盈利的问题,也正是这个原因,一亩田的盈利模式问题也一直为媒体所关心。

事实上,国内农产品电商仅有1%实现盈利,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涉农电商企业已经超过4000家,但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在一亩田副总裁高海燕看来,“农产品电商仅有1%盈利只是现象并非问题,目前农产品电商不赚钱并非经营模式造成的,而是由于电商平台发展初期都具有类似特征,因为农产品电商需要对整个行业进行架构充值、资源重配等,距离盈利需要一个过程。”但是问题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许多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比如,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国内物流成本本身已经很高,再加上大多数农产品的售卖价格又很低,导致运输成本占了商品整体成本的100%甚至更多。这个因素也是导致“高买低卖”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农民抱怨收购价格低,而城市居民又认为瓜果蔬菜的价格过高,双方都满腹牢骚。对于农产品电商平台而言,这个问题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绝不会因其意志而发生改变。它有赖于国家对农业电商行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新能源车辆等方式优化物流环节,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回到一亩田的问题。它本质上是一个中介平台,但却放弃了中介的盈利模式。它有一个口号叫“先交易,后服务”,意思是先培养平台上用户的交易习惯,给用户带来切实的利益收入,然后再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从中寻找盈利点。比如,平台有了大量的交易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涉足农村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这是个十分具有想象力的设想,但很显然现在讲还有些遥远。 一亩田离让“每一亩田都有价值”的目标还很远。

一亩田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供应商和采购商始终在自己平台上进行交易。难道一直靠“返利”?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以“撮合交易”为主的平台还有一个共同的困扰,即当第一次交易发生之后,买卖双方会不会绕过平台进行交易?比如一个以加工土豆为主的餐厅,在平台上购买到产品并与卖方取得联系后,下一次需要采购时有什么充足的理由,需要再通过平台采购而非直接与卖家交易?一亩田前文中的豪气来自于哪?

造假风波

5000亿元的豪言还未落下,高曝光率中的一亩田,在台上不小心就露了“短”。

围观这个“商业奇迹”,细心的人开始研究,并指出一亩田交易数据存在造假。在网站成交动态的数据中,有一些数据看起来有些不正常。比如“6小时前刘老板采购了999.999吨毛桃”“9小时前王老板采购了1073741.8235吨洋葱”,如此种种令人对其平台交易数据的真实性生疑。

对于公众的疑问,一亩田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这些诡异的数据其实是产品的Bug(漏洞),它只是版本更新期间的测试数据而非真实数据,而这些数据并不会影响平台交易,因为前台显示的数据和后天交易的数据是完全不同的。”据一亩田市场副总裁李国训说,目前一亩田PC版还是去年6月份的版本。换句话说,一亩田PC站点已经有一年时间没有更新。

一亩田在对造假风波的回应别强调了“平台日交易额集中在移动端,不存在造假现象”。按照这个说法,从2014年4月开始,一亩田便开始将移动端作为发力的重点,所以PC端长达1年时间没有更新并不奇怪。而根据其公布的后台数据,截至今年6月,一亩田交易流水达到153亿元,仅6月20日至7月21日期间,一亩田的流水总额就达到99亿元,完成订单65602笔,日均3.2亿元。这样的数据真的没有问题吗?

苍白的解释并没有为质疑者释疑,后续的调查更揭开了一亩田“暴增”数据的面纱,这些快速增长的业绩大部分是靠刷出来的。在有人假装与一亩田交易的时候,工作人员特别说明“有偿转账”,即签约发货后可以给予交易额的部分作为返利,甚至暗示可以代为介绍供应商,一笔交易能进行多次转账返现。而新发地的一位经销商也证实了一亩田“走账即可返现,且上不封顶”的说法,曾有一些供货商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返利的同时,帮助一亩田刷流水。

看起来事情并非造假与否那么简单。一般来讲,造假或者没造假,只有一种可能,但在电商行业中,通过返利等方式刷流水做大交易额已经是行业默许的行为,特别是对于创业团队而言,这意味着能够获得更高的估值,拿到更大笔的融资。你很难通过“造假”来定义这样一种行为,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操作行为。知乎上一位自称一亩田员工的匿名用户称,“创业公司需要数据来吸引投资,然而急功近利的结果相信你们都知道。”

造假风波的影响并没有随着话题热度的消失而平息。8月27日,一亩田传出突然裁员1500人与投资方撤资的消息,次日传言被证实并见诸媒体,一个被辞退员工致信媒体,爆出一亩田如何刷单造假。29日公司发表声明称是地推销售违规被辞退,并声称投资方并没有撤资。一亩田从大红大紫一落千丈,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危机过后

一如所有风波一样,对于一亩田的质疑很快就销声匿迹了。这是一个注意力被高度分散的年代,人们在同一事物身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舆论漩涡中脱身的一亩田,接下来该何去何从是个问题。

从目前来看,一亩田无疑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亩田也很容易被当做时代典型而赚足眼球。就在8月初,一场由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主办的“2015北京国际农业・农产品展览会”上,一亩田还作为嘉宾企业针对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做了发言。一亩田集团副总经理表示,为鼓励采购商大批进货以解决农民“难卖”问题,一亩田将对在某一地区采购量突出的采购商发放现金奖励。

现金奖励、交易返利,这是频繁被一亩田提及的关键词。奖励机制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平台交易额的提升,但长远来看对平台的发展却很容易形成一个怪圈,返利刺激交易额提升,停止返利交易额下滑,然后继续返利。最终的结果是,平台的交易额和估值节节攀升,但是距离盈利却仍然遥不可及。

一亩田的模式在现在看来是十分超前的,但是如果不弱化平台的中介色彩,仅停留在撮合交易上,非常容易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行业规模越来越大,总会有更“激进”的对手将其“颠覆”。比如,放弃中介模式,仅提供信息交互平台,让采购方和供应商直接对接,进行交易。这样的例子在其他领域已经不胜枚举,租房、招聘行业中涌现出的一些新平台已经全然放弃了中介模式的盈利空间,直接让供需双方对接需求。

一亩田关于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设想是一种时髦的说法,它紧贴了大数据的潮流,制造出一些想象空间,但目前看来还不太现实。从单纯的盈利角度思考,摆在一亩田面前的路似乎只有两条,要么转型,参与到农产品的种植环节,作为平台的供应商之一获得盈利;要么以58、赶集等分类信息平台的模式,在撮合交易的过程中收取部分“服务费用”。前一种模式理论上行得通,而后一种模式已经得到验证,并且至今仍为主流。

篇9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外部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机遇。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需求快速升级,加工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拉力。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现代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大大提高了加工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绿色化水平,为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高,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力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并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2016年11月14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6年12月,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强调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一二三产融合为路径,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强化环境、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约束,围绕消费谋加工,围绕加工谋生产,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河南既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产品加工业大省,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同时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进。如何适应新的市场需要,把资源环境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更好解决与小规模分散农户的对接问题,同时提高自身竞争力,是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篇10

以电子商务为例,中国电子商务平台中和农村有涉及的数量已超过30000,此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增长到了有三千。

据统计部门调查研究,将来5年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涉外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农产品移动商务交易额分别将占农产品交易额的5%、1%、2%。同时,“互联网+”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新型销售平台等多个方面也有了初步起色。

我国“互联网+生态农业”观念提出较晚、起步落后,商业发展模式仍不成熟。第一,我国部分农村网络基础不足,计算机普及力度不强,水平不高,应用能力较低;第二,我国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处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水平,专业水平的局限使引进新技术受到阻碍;第三,生态农业互联网很难得到充足的资金保证,互联网的运作和经营所需资金缺乏。

总体而言,我国的农业总体结构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较低。

1.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产品的流行

至2015年12月为止,中国网民总数已接近6.9亿,全年网民增长了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在全国已过半。同时移动网络应运而生,移动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科技产品之一,智能手机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

除了传统消费、娱乐之外,移动金融和移动医疗等移动客户应用也为用户的上网需求开辟了新的领域,推进着人们消费形式的互联网化。

2.“互联网+”向农村、农业的渗透

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推进农业信息化,“互联网+”在农业生产方面,使农作物生长情况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越来越多,带动传统农业向精准化农业快速转变。

“互联网+”对农村农业的渗透还体现在物流方面,电子商务的出现也带动了一部分农民成为电商,由传统的生产定消费,转为消费定生产,同时也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加丰富多样。

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渗透作用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3.产业呈现互联网化

一方面现代生态农业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也开始引用O2O这种新型的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农产品消费者在线支付购买现实商品,生产者提供线下基地、公司和线下服务。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可以获取更丰富更全面的农产品的生产和价格等信息;对于农产品生产资料供给方或者农资服务商有更大的宣传平台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同样可以节省成本。另一方面现代生态农业在“互联网+”模式下,正在为农村的金融机构带来新的机遇。一是加速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分化,促使传统农业向小型的精准化农业发展,结合互联网开展网上直销或者线下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前者离不开银行卡和结算业务,后者加速了多种金融终端服务。

1.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智慧农业:在传统农业中运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而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的检测和管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生长中出现的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决策的现代化农业。智慧农业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农业可视化远程管理的一种高级农业管理模式。

2.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目前我国“互联网+生态农业”的主要代表形式是农村电子商务。与传统农业的营销模式相比,互联网可以令农户和消费者充分共享供求信息,线上直接交易降低了简化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帮助农产品信息在消费者和农户间更加对称。电子商务的流行最终使农产品交易快捷简便,交易成本降低,农户劳动生产率随之提升。

3.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

农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农业产业链的流程悄然改变,互联网思维能有效地帮助解决农业产业链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互联网正全方面,全过程地影响改造着农业,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分配、销售等环节,在确保农产品品质的情况下,最终将生态农业的各个环节联合打通,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这也是现代生态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逐渐改造传统产业的今天,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完整农业产业链,是现今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4.设立农产品质量的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