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第二课堂存在问题

篇1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 存在问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尤其是现代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第二课堂教学的说法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内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指的是学校在常规的授课教学活动以外为学生营造的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譬如:在校园里可以开展英语角活动,英语口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英语写作大赛、英语词汇大赛、英语翻译大赛、英语听力大赛等。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的初衷是营造一个理想的大学生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既作为课堂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课堂内教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与新的高校课堂模式、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提供的教学氛围相吻合的。目前许多高校在英语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开辟了英语第二课堂。但是多年来,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许多第二课堂建设都处于一种自由、无序的状态,没有形成严谨、系统的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若不认真加以研究并及时解决,势必将会影响到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因此,笔者就目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尝试寻求适当的解决方略。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度不够。学校各级领导只重视抓课堂内教学,而认为第二课堂可有可无。尤其是在中国的大环境中,英语四、六级考试仍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一直以来,英语四、六级考试就像一把尺子,不但在量学生,而且在量老师、量学校。这种无形的杠杆对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阻力。

2.教学管理混乱无序,缺乏系统性。目前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每位教师只负责自己承担的某个班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师之间缺乏沟通性,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运转机制;二是多头管理,教师无法将其与课堂教学统一起来。

3.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力量的制约。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应该由学生会主席和委员组织,所在院的英语教师指导。多数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有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和动机,但他们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解决他们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例如:英文图书资料有限,活动的场地不足,音响、多媒体教室短缺等。

5.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但缺少明确的、规范的评价体系。

6.经费短缺一直是制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开辟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来购置设备、开展活动等。但是在目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尤其是民办院校不愿再把经费投入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去,这样就造成了活动经费短缺的现象,从而也就制约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进行和开展。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校各级领导应在思想上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英语教师也责无旁贷,应积极投入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学生则应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积极地参与到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去,努力地提高其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更好地和国际社会接轨,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需要认真计划、合理安排。第一,大学英语的教学部门应把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日程上来。从全局出发,依照大学英语各个阶段的不同教学重点与特点,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作出整体的部署。第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管理的总负责人,应统一协调安排各项活动。对学期的具体活动安排应在学期初向全体教职工宣布,使大家心中有数,并积极地配合。第三,专项活动的指导教师,也要做出其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使整个第二课堂的活动呈现出正常、有序运行的状态,各项活动间出现互动互补效应。这种事先计划、安排可以使第二课堂教学合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3.仅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教师的督导过程。作为督导者的教师不可能一个人对所有学生参加的所有活动都给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因此,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就需要一支专门负责的特色师资队伍。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也需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各有所长的教师应承担不同的活动任务,而不再是样样包揽。这无疑对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应该有个性化的突破,应该对自己进行新的挑战。学校可通过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合理安排他们进行学术进修,以保证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也可尝试从校内外聘任兼职或专职英语辅导员,全面协助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和活动的开展。

4.教学设施、图书资源等物质条件也是搞好第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对此,学校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在校园资源的补充和利用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多媒体教室的开放,图书馆英文报刊、杂志、书籍的采购。在立足于现有教学设备的同时,提高视听教室的利用率;集中视听资料,开放听力自习室、录像室和电影室,等等。因为必要的教学设备能为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增强活动的效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建立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学校要以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为依托,建立一个新型的、动态的、交际的、师生互动的评价体系,将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部分,纳入到双方各自的学分考试、岗位考核的终结性评估中。进而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得到科学、合理的考核,使相关部门和教师的工作得到全面、理性的评价。

6.学校应该积极给予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一些经费。同时,我们可以依托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取得一些教育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的支持和赞助。经费的解决对提升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大大地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它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可以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能使其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活跃。

三、结语

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所采取的方法来看,笔者所得出的结论是重视和搞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并将其列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内容,建立起两个课堂同步进行的教学体系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大学英语教师,尤其是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应对此问题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以求逐步完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使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为了科教兴国,为了祖国更好地发展,培养出一批既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又有一定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篇2

教育部曾提出:“新形势要求加快发展学校艺术教育”,要“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艺术活动。鼓励学校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对于职业学校,文件提出“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上述可见:公共艺术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对职业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非常重视。中职校开展艺术教育,一方面需要第一课堂学习,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第二课堂的广阔空间来进行艺术实践。笔者就以我校为切入口,分析了自2015年4月―12月九个月跟踪调查中职校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情况。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笔者从现有公共艺术课能否满足学生需求、学生是否愿意加入公共艺术活动、愿意参加哪些艺术活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派发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6份。调查问卷之后采用访谈形式寻访了个别学生对公共艺术第二课堂的看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中职生有明确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需求

艺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离开实践,就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就不可能有艺术的二度创造,艺术的生命就会枯竭。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之外,在教师指导下以艺术实践为主的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弥补第一课堂“差异化教学”的遗憾。在调查问卷中,83%的中职生表示公共艺术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对公共艺术的教育需求;76%的学生认为书本上的内容“比较过时”,自己“没有兴趣”;有65%的学生表示乐意参加公共艺术社团。这些数据表明,公共艺术课需要第二课堂的广阔天地来继续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2.社团活动与校园艺术节是中职生喜爱的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

和第一课堂以知识性教学理论不同的是,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形式更为丰富,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体系加以灵活应用。在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学生的一些社团性活动。社团的宽松环境有利于增强中职生的自信心,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与表现、创新能力。在调查问卷“你最喜爱的公共艺术活动形式”中(见下表),社团活动是中职生最喜爱的校园艺术活动,占42%;其次为校园艺术节(36%)。我校在校中职生有1205人,现有28个学生社团,其中公共艺术类的有9个(占32%),共204人,涉及音乐、话剧、手工、书画、音乐、舞蹈、动漫、器乐领域。

从调查中获知,我校共有9个公共艺术类社团,成员的平均年龄为17岁,社团成员是来自计算机、艺术设计、电子商务、会计、报关、数控、计算机网络、商务英语、物流专业的三年制中职学生,基本涵盖我校所有专业。社团活动频率基本维持在1次/周。社团规模较大的是舞蹈社(2个),总人数达44人,话剧社(2个)40人,漫研社33人,音乐社30人。社团活动时间多为下午的两节课后,活动地点多为系部空教室,每周活动时间约40分钟。

3.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但质量不高

中职校的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品种丰富,包括讲座、参观展览、社团活动、演出、比赛等。我校学生可以参与的公共艺术活动每学期约为8类:①迎新生文艺汇演;②校园文化艺术节(十佳歌手大赛、金话筒主持人大赛、朗诵大赛等);③省技能大赛选拔;④五四汇演;⑤省文明风采大赛选拔;⑥区中小学艺术节;⑦一二九大合唱;⑧社团秀。但是,这些活动年复一年,重复的项目较多,质量不高。众所周知,艺术离开了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且每一个校园活动或者比赛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而社团的集中训练次数不多,时间较短,又缺乏指导老师,导致呈现的社团活动质量普遍不高。

4.第二课堂活动导向作用不明确,与第一课堂完全割裂

从一些中职校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看,不难发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导向作用不明显,无明确的活动目的性,与第一课堂不能有效衔接。例如,在中职音乐课中传统音乐艺术是重要模块,但是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这些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往往被学生束之高阁,相反,流行音乐却大行其道。

另外,虽然目前职校公共艺术课程把艺术实践活动纳为下属内容,但是实际情况是第二课堂不属于正常教学范畴,所以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内容往往与第一课堂不能有效衔接。那能否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指导地、有方向地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在兼顾理论的同时又体验到实践的快乐?窃以为,只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相补充、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全面教育与个性教育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将公共艺术教育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

三、反思与建议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笔者认为中职校第二课堂存在诸多问题,与国家“加强美育建设”的要求也相距甚远。

1.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应大众化

所谓“公共艺术”不是“小众艺术”,更不是“精英艺术”,所以要切实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学生参与面。根据调研,每个学期学校开展的活动很多,但实际参加活动的却只是为数不多的富有特长的学生,因为其中的很多活动是普通学生因参与条件、时间、形式等不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能参与其中。也就是说,学校组织的大众化、普及面广的活动太少,现有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鲜有面向广大普通学生的。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因为各种条件限制,中专三年期间,可能从来没有上过舞台、没有化过妆、没有当众讲过话。这是第二课堂一个突出的问题。

事实上,离开升学的压力,中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对较为宽松,课余时间富余。因此,要提前制订计划,院、系部的活动统筹安排、有序开展;注重活动参与面,做到点面结合,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对活动的过程要有记录认证,公布活动开展的结果,并可由学生自评、公评,推动第二课堂进一步完善。

2.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应规范化

长期以来,各中职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第一课堂的教育,从师资力量配备、学时安排、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予以重点倾斜。而对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比较忽视,认为只不过是一 种群体性的活动,可有可无,也未纳入正规的教育培养计划作整体规划。如此一来,第二课堂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无教师、无教材、无课堂、无体系”的松散状态,等同于课外活动。

然而,第一课堂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其局限性也在逐步显现,如第一课堂解决的主要是学生的认知、专业能力问题,学生被动接受性强等。相反地,第二课堂却在这些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因此,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应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第二课堂应作为学校整体教育计划的共同组成部分,同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人文素质课程等教学模块一样,作为学生的总体培养目标来规划和实施。

例如,不同学期中职学生有不同的公共艺术实践要求:第一学期培养学生热爱公共艺术;第二学期让学生参与公共艺术实践展示,也可以师生共同展示;第三学期尝试独立的艺术实践活动(如独唱、独奏);第四学期参与一些区、市、省的公共艺术类比赛……对中职生的公共艺术实践要给予一定的考评与反馈,可以与学分挂钩,以作为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加分参考。

3.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应高品化

公共艺术第二课堂要实现高品化,必须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作保障。学校应加大力度建设“学生活动中心”,开放舞蹈房、报告厅供学生训练;开放文化长廊、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站作为艺术实践展览窗口等。

公共艺术第二课堂要实现高品化,必须有良好的指导教师。学校可以聘请艺术专业教师与民间艺术大师来校做艺术实践顾问。校际之间也要加大联系,“走出去,请进来”,实现资源共享。对于同一主题的公共艺术活动,学校之间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观摩学习。

公共艺术第二课堂要实现高品化,前期的调研也必不可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地开展活动。每次活动也应明确目的,合理设计,定期活动,坚持不懈。

总之,公共艺术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公共艺术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公共艺术的教育需求,而中职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存在“活动导向作用不明确,与第一课堂完全割裂”“活动丰富但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中职校第二课堂活动应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核心,注重前期调研,逐渐实现大众化、规范化、高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易晓明,杜丽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实效及改革建议――基于江苏省12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J].美育学刊,2012,(6).

篇3

【关键词】认知理论 大学英语 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75-02

一、研究背景

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我们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外语教育。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具有现实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指南》多次提到了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要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而第二课堂正是满足了学生这一要求。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了实践交际性的特点,给学生创造了更为自由、灵活、多样的语言环境和平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提高了其英语应用能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了大学英语的培养体系。

二、理论基础

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 Theory)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该理论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及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这启示外语教育工作者应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智力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成为知识海洋的主动探索者。根据该理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学生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学生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这意味着我们在语言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要把语言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相反,要设法向学生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搭建利于语言学习的情境和平台,并允许和鼓励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三、具体实践

1.模式。在我校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主要采用的模式是多维度和分层模式来设计活动。多维度体现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这五大技能上,分层主要体现在设计活动内容上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因此分为初、中、高级的语言活动。按照语言实际的掌握程度、个体发展需要等因素动态调整个性化的成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例如把听说读写译的单项训练和语言综合英语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结合起来。同时把课堂教学空间、网络多媒体空间和课外语言实践空间三者有机结合。

2.方法。在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观念指导下,运用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从教与学两方面出发,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都要在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积极、活跃、融洽的合作团队氛围。

3.内容。我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建立在创新性和多样性的原则。以英语基本技能、跨文化交际、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三个维度,以英语学科竞赛为依托,以初级、中级、高级为层次,以学术性和趣味性为区分来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

(1)初级活动:英语美文晨读、英语角、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英语电台广播等。

(2)中级活动:英语电影赏析、讲故事、幻灯片展示、跨文化讲座、大学英语四、六级讲座、英文歌唱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演讲、写作)大赛、网络口语比赛、英语电影趣配音比赛、西方节日庆祝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推介、英语报刊阅读、模拟英语新闻播报、英语选修课等。

(3)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模拟英语招聘会、英语话剧比赛、英美文学作品赏析等。

为了客观了解我校学生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满意程度,笔者对我校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了我校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活动,下图所示的是受学生喜爱和欢迎排名前五位的活动。

可见,我校作为一所新建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趣味性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比学术性活动更受学生欢迎,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要多组织此类活动,同时兼顾创新性和学术性。

4.评价。衡量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成功与否,可以从组织活动态度、内容、方法、水平和效果五个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每个指标下分别细分了四个二级指标。

(1)态度:组织领导有方;准备认真充分;活动热情高涨;成员积极配合。

(2)内容:内容安排恰当;重点难点突出;重视英语应用能力;突出实践创新。

(3)方法:组织策略正确;教学手段先进、多样化;学习方法灵活多变;团队气氛活跃融洽。

(4)水平:进度安排科学;时间安排合理;学生参与面广泛;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5)效果:英语成绩提高获奖数量、层次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提升;学习主动性增强。

以上评价指标体系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系统评价的基础,也是指导组织活动的准则,它为客观判断其组织是否科学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诊断第二课堂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存在问题提供了参考,在实践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组织活动有待更多样化。设计丰富多彩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需要把趣味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关注和参与进活动中来。

2.教师的角色应转变。教师应改变第一课堂中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成为活动的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

3.指导教师不够团队化。应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构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体系中来,以老带新,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利用外籍教师资源,联合外教一起参加活动,群策群力;同时发挥青年教师的青春活力和创造力,形成一支职称、年龄、和文化背景组成结构合理的第二课堂教学团队,

4.学生参与面及主体性有待加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全校的受众广泛。如何扩大学生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不限专业、不限年级都能参与进来,值得探讨。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平台、微信平台、QQ群、海报等手段扩大信息宣传力度,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广泛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

5.评价体系有待健全。现行的评价标准主要针对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进行考量,没有结合第二课堂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应把第二课堂也作为整个学生在大学英语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纳入该门课程的评价系统。从而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篇4

关键词: 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 积极性 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随着中国的入世,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际间交流的日益扩大,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生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英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必备条件,所以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也理应以此为目的。然而,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由于种种日益暴露出来的显见的局限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如今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了。因此,教师们必须开辟“第二课堂”,给学生创造良好而浓厚的英语学习及运用的氛围和环境,提高其主动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对“第一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补充,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的缺陷

“第一课堂”教学是指以教室为教学场所,以教科书、黑板和多媒体投射屏等为主要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今,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日益暴露出种种不足之处,其局限性已显而易见。

(一)教学时间有限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时间为每周4―6个学时。二语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量的积累过程,学习者需要花大量的连续时间,逐步了解、熟悉所学语言的特征和规则,再进行实际运用,使语言学习转化为语言习得。在如此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不可能把大学英语所有的语法、词汇、语篇、听说等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学生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熟练掌握英语所需的信息量。

(二)教学模式陈旧

“第一课堂”的教学采取的是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为教学目标,围绕教材进行“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学生则是盲目被动的接受者,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极少有机会能在课堂上运用英语自我表达。“第一课堂”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单调,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三)教学班级过大

随着国内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班级过大(一个教学班级的平均人数为45至50人,有些甚至达到60人),这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是极为不利的。教师无法实施针对性教学,学生不能发挥其个性和特长,缺少实际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际的机会。

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形式

(一)特点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以教师为中心,以“一言堂”、“满堂灌”、“课本+黑板+粉笔”等单调的教学手段为主的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而言的,指的是学校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活动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能为学生营造出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的活动。“第二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方式的选择上有着巨大的灵活性,不限时间,不固定地点,形式灵活多样,趣味性强,能转变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目的,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得“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为主导”、“以交际为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师生互动”等教学理念和方法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第二课堂”教学能够充分、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备和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有趣、新颖、实用,教学环境自然舒适,教学氛围轻松活泼,教学效果非常理想。“第二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和延伸,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课堂内的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形式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形式是极其灵活多样的,主要有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调频广播、外教口语培训、经典英文电影周、英语小品戏剧表演、英语诗歌朗诵、英美文化知识讲座、英语报刊专栏、英语夏令营、英语歌咏比赛和英语写作大赛等,极大地丰富和创造了大学生学习及实际运用英语的环境,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巨大热情和参与性。

1.英语演讲比赛

英语演讲比赛提供给大学生们一个锻炼、展示和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英语思维能力、语言技巧、胆量和勇气的绝佳的舞台。

以海南大学为例,该校每年都定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多项全国或全省的大学英语演讲比赛,其中以“CCTV杯全国大学英语演讲比赛”为主。“CCTV杯全国大学英语演讲比赛”是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英语演讲比赛,从五月份至十二月份,先在全国各高校采取预赛、初赛、复赛的多层选拔、多轮淘汰的赛制,获胜选手再代表所在省、直辖市或自治区到北京进行半决赛和决赛。海南大学的学生对此赛事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相当高,20个二级学院在进行预赛时报名参加的学生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73.21%。他们在网上、图书馆里查阅演讲资料,向英语教师请教听说和回答问题的知识技巧,苦练英文发音,认真写演讲稿,阅读各种英文报刊书籍以备即兴演讲。通过积极的主动参与,学生们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各个环节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同时,其实际运用英语交际和思辨的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英语知识面有了较大扩展,以往课堂上的紧张胆怯情绪也得到了克服。

2.英语角

英语角是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第二课堂”教学形式。海南大学公共外语部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外教每周二晚在主教学楼前的椰林小苑组织英语角活动,设定若干个与大学生活、社会时事热点、英美文化或英语学习相关的话题供学生用英语讨论。英语角创造了非常好的英语交际环境,学生们可以自由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分享对方的思维理念,锻炼口语听力及灵活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提高用英语进行话题讨论的能力。英语角激发了学生强烈的交流愿望,从而提高了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第一课堂”教学进行了极为有益的补充。

3.英语晚会

英语晚会是非常灵活有趣、形式多样的一种“第二课堂”形式。海南大学公共外语部在每年圣诞节平安夜举办英语圣诞晚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英文小品、英文戏剧、英文歌曲、英语诗歌朗诵、英语猜谜、英语游戏等。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积极准备和参与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英语晚会,在此过程当中轻松地掌握了各种英语文化知识,锻炼了英语口语和应用能力。

三、结语

语言能力的获得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经过多次认识逐步了解、熟悉所学语言的特征和规则,再通过实际运用,不断操练,然后再认识、再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即通过学习、运用,进而掌握和习得外语能力。因此,单一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由于诸多的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目标了。第二课堂给大学生创造了内容丰富多彩、气氛自然活跃的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广大的高校英语教师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沈菊芬,章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2).

[2]李明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圈,2007年第24期.

篇5

教师的学习提高是发展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按照基础部的要求,组织教研室同志认真做好政治理论学习。对十七大报告、以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观点坚持反复学习,把学习的过程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过程,进一步坚持与时俱进,拓宽思想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思想上的坚定性,行动上的自觉性和工作上的创造性的过程,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理论修养,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作用。

二.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常规管理,是落实教学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本教研室始终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规定,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每学期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坚持听课制度,坚持业务学习,坚持集体备课,坚持期中期末检查制度,加强过程管理,以保证教育教学扎实高效。

1、着力狠抓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教案编写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本教研室专兼老师都能认真学习《备课细则》,在教案书写中不仅备教材,而且备学生。不仅备教法,而且备学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都能认真履行周一签字制度,签字完整。

上课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本教研室老师教学态度严谨、教学环节完整,都能遵守关于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各项规定,教书育人,完成科室安排的各项教学任务。

作业批改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反馈,本教研组老师做到每次课后都有作业,并根据要求,将作业分为a、b本,认真、仔细、及时批阅作业,评出等级。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指正,有的用红笔划出,甚至注明正确答案。对学生普遍存在问题,课前加以纠错,利用课余个别辅导。有些老师还有详细批语,批语中多是肯定、鼓励学生的话语。

2、注重实效考核,为学校实现考教分离作好准备。

本学期,我们围绕教务部下发的《考教分离制度》(试行),认真讨论试题建设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更新陈旧的知识、题型,根据学生实际,有所针对的降低难度,补充新内容。本着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对语文课程增加了早读抽查、普通话检查、书写规范等项

目的考核,注重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

3、严格实施课程标准,为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本学期,教研室为进一步适应职业学校专业化发展要求,逐步实现公共基础课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学生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基本人文素养,加强公共课程的适用性,本教研室全体教师严格执行《语德课程执行标准》,并经过大家广泛的讨论、研究、反复比较商榷,进行了相应补充和完善,为我校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化依据。

4、开展定期评课、集体备课、组内赛讲活动

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心理教育;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高校迅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国民办高校达676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24.83%;在校生476.68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1.36%。随着规模日益庞大,民办高校学生的管理也有待于改进和提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民办高校由于社会的认可度与公办高校有所不同,给学生报考和入学后的现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们的心理、教育、性格培养、社会关爱等一系列问题也应备受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生活、自我人身安全问题、厌学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一、存在问题分析

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就读的是民办大学,心理会受到影响。又加上人们生活观念的影响,从封建社会的考取状元,到近代的考取国家重点大学,到考取国家的普通本科高校等时刻影响着大家的思维。随着民办高校的建立,国家扶持力度的欠缺,民办高校的师资配备等也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怀疑。随着原来民办高校出来的学生没有当兵指标,不可以当村官,不可以当社区工作者,没有支农指标等的政策,都给学生蒙蔽了一定的阴影。

二、解决措施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从民办高校的地位、毕业生待遇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增强学生自信心,方便学生的管理[1]。

(一)民办教育地位教育

高校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改革开放的得益者,同时又是改革开放的贡献者,为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乃至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中国民办大学扩大了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提供了多元选择,促进了教育公平;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为我国迅速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民办大学为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提高教育国际竞争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民办大学激活了社会教育资源,扩大了非财政性教育投入。中国民办大学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扩大了就业机会,为发挥社会闲散智力提供了平台;也启迪了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对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补公立大学之不足,提供了更多的高等教育;张扬了高等教育的个性,增强了高等教育系统的适应性;列举南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早稻田大学等,曾强学生来民办高校同样能学到知识的自信心[4]。

(二)加强第二课堂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成立具有民办教育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同时任课教师要主动和心理咨询师交流,然后心理咨询师主动找性格有待改进的学生交流,运用心理学的一些方法,改进学生的自信心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加强新生适应与学习、人际交往的心理调适;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进行“自我生涯”规划活动,提高学生对未来社会的认识,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树立正确的与“异往、恋爱”等观念等,帮助大学生在问题中学习,自我接纳,增强对现实的适应能力,在挫折中成长[2]。

第二课堂教育就业要涉及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也是大学生目前最大的思想困惑和精神压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功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解决就业等实际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且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在思想政治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二课堂活动突出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学生自主性强,容易实现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学生可以广泛地参与社会工作,扮演各行各业的角色,在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得到训练和适应,能更顺利地完成今后的学习与就业[3]。

(三)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学校定期开办家长电话联谊沟通活动,对交流中学生的问题共同努力,提出改进的措施;共同探讨成功用教育的方法改正学生性格的案例,帮助监护人克服“重养轻教”的思想,增强监护人责任感,提高监护人监护水平,确保被监护人在监护人的监护下健康成长。

与家长融洽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与家长感情的沟通,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学生放下心里负担与学生管理者沟通。与家长交流也是教育管理者了解学生、制定教育方法的有途径,以及学生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通过家长的沟通会把各种各样的问题讲清楚,把各种事情讲在前面,要有的放矢,有利于管理者明确自己的思路,各项工作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取得共鸣。沟通结果要及时应用到对学生的管理中,对学生进行继续教育,循序渐进,坚持不懈,达到应道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5]。

三、结 论

通过对民办教育地位的讲解、第二课堂的有效应用、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将为解决学生在民办高校的稳定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为民办高校学生的教育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也将架起一座管理者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也将引导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循序渐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国成 张稳召.基于民办高校入学新生自信心的建立与探讨[J].旅游教育管理,2011年11月,61- 63页.

[2] 张建波.自我意识的培养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公会论坛,2004年3月,96- 97页.

[3] 赵茵茵.浅析民办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出国与就业,2010年3月,38- 40页.

篇7

健美操作为一种以健美为目的、以肢体锻炼为内容、以艺术创造为手段,集音乐、舞蹈、体操、美学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本文以陕西省高职院校为例,简明扼要地分析了其当前的健美操教学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陕西;高职院校;健美操;健美操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人文社科类研究基金项目科研成果,项目名称: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J1429

一、陕西省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现状

(一)健美操课课程设置不合理,且授课形式依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

目前,陕西省许多高职院校在健美操课程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健美操课程在整体的体育课程中所占比例不高。很多学校即使安排了健美操课,但只是将健美操课看作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课。相比较健美操课,教师的教学静力通常放在健美操外的其他课程上,即使有学生学习健美操课,教师的随意性也较大。

(二)健美操教师数量少,部分体育教师“全权负责”

学生学习健美操,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专业的健美操教学就得需要专业的健美操教学负责。但是,纵观当前陕西省高职院校的健美操教师队伍,很多院校负责健美操教学任务的只有一两个教师,而负责一般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师有10到20个。有些院校甚至没有专业的健美教师,而是全权由体育教师负责,健美操教学质量尤为堪忧。

(三)健美操教师的教学关注点有偏差

在陕西省很多高职院校中,健美操教师普遍关注自身教学任务能够及时完成与考评,而对于学生的动作掌握方法、练习方法谈及较少。然而,健美操运动是一项非常注重动作准确性与练习方法的项目。健美操教师这种关注点的偏差,违背了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健美操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

(四)健美操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就目前来看,陕西省很多高职院校的健美操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法进行教学,无论是健美操教材的选则,还是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制订与实施,都有很大的主观性与随意性。

二、陕西省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院校领导要对健美操教学工作引起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国正在全面推广与普及“素质教育”与“全民健身”,而健美操运动因其突出的健身性与健心性,已经逐渐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高职院校领导应当看到学生这个需求,站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角度,重视健美教学。高职院校领导对健美操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是高职院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健美操运动的思想保障。

(二)积极构建科学、规范合理的健美操教学体系

首先,开发健美操教材。当前,陕西省很多高职院校在健美操教学工作中并没有既定的教材,绝大多数健美操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经验以及学生的兴趣制订教学内容。但是,健美操运动与其他竞技体育项目一样,都有严谨、规范的内容体系。为此,开发健美教材是目前陕西省高职院校深化健美操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其次,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健美操运动非常注重动作的规范性与协调性。同时,它又与生理学、心理学、人体运动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关系的运动项目。为此,健美操教师应当在传统课堂授课教学方法之外,开创出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如分解教学法、口令提示法、示范法、照镜直观法、运动表象法、观赏法、心理教学法等。最后,健美操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当定期组织健美教师或体育教师进行健美操知识方面的学习培训,可以校内举行,也可以联合其他院校共同进行。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国外学校参观、学习、交流经验。

(三)多层面的创办健美操教学“第二课堂”

前面提到,与其他竞技体育项目(如田径运动、各种球类运动、游泳运动等)相比,健美操运动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存在不足。若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一个很长期的过程。但是,高职院校领导可以从以下两个途径创办健美操教学“第二课堂”,从多层面促进学校的健美操教学发展。一是创办社团型“第二课堂”———健美操俱乐部。健美操教师指导学生创办健美操俱乐部,鼓励学生加入。在俱乐部中,学生可以自由学习健美操运动的相关知识,畅所欲言。可以灵活组织各种健美操学习、表演、娱乐、比赛等活动。二是创办竞赛型“第二课堂”———校健美操队。健美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拔出在表现优异的学生,组建校健美操队,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健美操比赛。以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2015年5月,学校派出了以体育部部长许耀锋为领队,邢新强、王英英、郝冰花为教练、米家辉等45名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参加“2015年陕西省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锦标赛”,供获得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的优秀成绩。通过比赛,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声誉与知名度,还让学生通过比赛升华了对健美操运动的认识。同时,比赛也利于健美操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作者:史宏涛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闫晓玉.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现状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509.

[2]王文毅.陕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1,03.

[3]史宏涛,屈睿,张齐.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09.

篇8

[关键词]宿迁学院;英语角;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4-0056-04

[作者简介]陈思远(1992―),女,江苏淮安人,宿迁学院外语系在读硕士;项利(1979―),女,江苏泗洪人,硕士,宿迁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口译理论与实践。

一、引言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外语课堂教学而言尤其重要。第二课堂可以用来进行外语广播,组织外语讲座、竞赛、英语角等多种活动,是发挥学生潜力、实现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

英语角作为第二课堂的实践,成为绝大多数高校的选择。英语角是学生课外语言实践的一个重要场所,英语角中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使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从而推动更多的学生加入英语学习交流的队伍中去,营造出全校学生学英语的良好氛围。参与者还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英语能力的提高,更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放松心情,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学生往往能从交流中获取许多有关西方社会背景、文化差异、流行趋势等课外内容,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所以英语角是课堂教学很好的补充。

在众多高校将英语角作为其第二课堂的重要实践时,绝大多数高校的英语角组织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宿迁学院自2002年建校以来,学院英语角也应运而生,外语系一直有着组织英语角活动的传统,英语角活动曾经一度很受学生欢迎,包括活动组织者,当时外语系学生会组织活动的热情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英语角的发展却止步不前,英语角所采取的活动形式愈显枯燥,参加的学生们愈发丧失兴趣,英语角陷入困境。每一个新的学年开始的时候,因为有新生的加入,在开始的几周英语角相对活动率较高,到学期中旬,主动参加的学生越来越少,组织者采取了更加不合理的强制性措施,却只使得现存的问题变得恶性循环。因此,有必要对学院英语角活动进行跟踪调查,查找存在问题,研究改进策略,使其真正灵活、创新,从而更加富有成效地服务于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和交流。

二、英语角组织实施问题调查与分析――以宿迁学院为样本

(一)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工具

为了解宿迁学院英语角活动组织的指导原则和实施策略是否恰当,能否有效地服务于“办好英语角”这个目标,真正发挥其在学生听说能力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上的作用,以及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又是否有效地遵循和执行了这些设定的原则和策略,笔者对宿迁学院的英语角现状做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调查对象为学院大一至大四的部分学生。发放问卷400份,其中英语专业200份,非英语专业2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0份。

问卷问题为笔者自己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个体对英语角活动的认识、参与目的、态度、活动表现、困难及效果,力求真实地反映学生英语角语言交际活动的现状以及学生对于英语角活动的期待。笔者对所获资料进行认真的归纳和整理。

(二)调查结果统计

在“您是否经常参加英语角活动”这个问题上,我们发现约有33%的学生选择从不参加,57%的学生偶尔参加,只有不到10%的学生是经常参加。由此可见,学生参与英语角的程度并不是十分理想。

在回答“出于什么目的参加英语角”时,约有90%以上的学生表示是出于学习和考试的目的,剩余10%则是热爱交流而主动参与英语角活动。很显然,提高学习和考试成绩是绝大多数英语角参与者的首要目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参与活动的频率显然不足以帮助他们达到提高学习的目的,不论是在知识获得还是在口语能力方面。并且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学生对于英语角的参与度却随之降低,并且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在有空的时候才去,而低年级的学生即使去了英语角,他们的参与度也相对较低,只有一部分老面孔才会做到积极交谈。

对于偶尔参加和从不参加的学生,我们设计的问题是“导致学生不参加英语角的原因”,39%的学生选择“没有做好宣传工作,以至于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个活动”;36%的学生选择“英语角形式枯燥,不够吸引人”;只有5%的学生选择“认为英语角对提高英语口语没有太大帮助”。从此得出英语角不够热闹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宣传工作的不到位,而另一点更是各校英语角的通病,即形式上的低创新性。

“您认为哪些因素导致自己在活动中不开口说英语”这个问题中,有38%的学生选择“怕丢脸”,35%选择“说到一半发现用英语说不出来”,17%选择“没有开口说话的机会”,10%选择“对话题不感兴趣”。这一问题给了我们一个对于学生在英语角开口难的新的认识,即学生在口语能力上的不自信和各个方面积累词汇较少,很多学生其实想和外教以及同学交流,但知识面的不足常使他们将交际的范围局限于一些经常重复的话题,致使很多学生因讨论话题缺乏新意、吸引力而失去兴趣。

“您心目中的英语角是什么样的”问题中,43%的学生选择“老师组织很好,互动性很强”,28%的学生选择“每次主题鲜明,大家讨论得很高兴”,18%选择“很多人参加,气氛很活跃”,还有少部分选择“自由随意”。这反映出一个问题:学生在英语角这种本该自主交流性很强的活动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老师组织好,显示出他们对教师组织的过分依赖。

调查发现:第一,目前宿迁学院英语角的整体参与度不够高;第二,提高学习成绩是学生参与英语角的主要目的;第三,大多学生不经常去英语角,主要原因是英语水平不高,比如听不懂、不会说、无话可说,长期就发展成怕开口而逃避英语角这类口语类活动;第四,参与英语角的学生过分依赖组织者;第五,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角形式单一,环境有待提高;第六,大多学生课后不讲英语,在英语语言、文化等方面积累知识不够丰富,影响参与者交流;第七,宿迁学院英语角活动组织的指导原则和实施策略不是很恰当,活动效果不显著。

(三)原因分析

1.前期宣传不到位

目前英语角的宣传工作由外语系学生会负责,每次的活动都是通过在外语系宣传栏张贴手绘海报的形式进行宣传。可是外语系宣传栏所在位置设计非常不合理,每天虽然有很多学生经过却很少人会注意到,不要说向全校学生宣传,就是外语系本系的学生都很少了解英语角的最新动态。再者,宣传海报的内容并没有紧扣当期英语角活动主题,只有一些简单的与英语角有关的图画和“English Corner”字样,不能很好地突出主题,吸引学生的关注。

2.学生对英语角认识不足

很多学生来参加英语角是为了提高学习,但是却忽视了英语角活动在课外知识获得、口语能力提高以及交际能力和水平提高方面的作用。很多学生虽然抱着提高成绩的心态来参与英语角,但却很少在参加活动前主动进行话题内容的准备,在参与过程中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节奏,严重影响交流兴趣,少有收获,也很难达到提高学习以及口语能力的目的。

3.学生主动参与度低,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学生参与英语角的频率就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并且有很大的被动参与的现象。基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即知识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而教学是使学生获得这种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所以应该对学生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注意驱动学生内在的认识动机,使他们主动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在英语角问题中则反映为学生参与积极性低,活动前不善于自主准备,对组织教师依赖明显。

4.不善于运用交际策略实现交际意图

在Tarone看来,交际策略是指“当会话者在表达意义所需的(语言)结构时试图就意义相互达成的协议”[1]。从Tarone的定义可以看出,交际策略的作用就是弥补二语学习者目的语知识和本族语知识之间的空白,其特点表现为交际双方试图就意义达成协议。而参与英语角活动的学生,除少数口语交际能力比较强,不少人因缺乏对交际策略的认识及运用能力,在遇到诸如话轮、主动打开话题或双方程度差距大等问题时,通常只是放弃,即退出交际、转换语言,或舍难取易,回避话题,以获取语言相对的准确性或保护自尊心。其结果使交际过程过早地结束,妨碍双方交际意图的实现,也影响目标语言的习得。

三、英语角组织实施的改进策略――基于对宿迁学院英语角的调查

杨天平提出了四条管理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则,即建立一个第二课堂教学管理体系,设专门管理委员会负责规划设计通知等事宜;建立一个相对稳定,又富有经验的第二课堂教学团队,以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的参与;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评估、评价工作。[2]邓琪提出了延伸和增强课堂教学活力的原则,满足不同需要的原则和实践性原则。[3]

综合以上理念,结合大学校园英语角活动自身的特点,以及前期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大学校园英语角活动组织的三条总体指导原则:第一,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学生参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第二,规范管理体系和队伍建设;第三,激发学生兴趣,满足不同需求,增强活动的多样性、吸引力、凝聚力、亲和力和合理性。依据上述指导原则,我们拟定了相应的计划,并在英语角实践活动中进行了具体操作:

(一)活动的准备

1.话题选择多样性

学生社团设定话题,拟写且印发话题单,确保参与者对话题本身的兴趣。英语角的讨论话题是完全由学生社团选择确定的,有时候结合时事和热点话题,力求切中学生的兴趣点,以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增加英语角的趣味性,在玩中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为笔者深信,没有谁比学生更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提前通过海报和网络的方式公布话题,让有意参与的学生做一些前期准备,避免因对未知话题的不确定感和畏难情绪而打消参与活动的念头。

2.选择合适场地,营造好气氛

我们的英语角长期以来的固定场地就是学校中心喷泉旁的树林。在温暖的季节里,场地还很适合开展活动,但是到了寒冷季节活动就难以继续。而且场地在室外,缺乏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这些都是英语角长期缺乏吸引力的原因。经讨论决定,我们借用学校语音室作为活动场地:那里既有多媒体,又可以避免天气造成的影响。

3.做好前期宣传

每个宿舍楼前都有电子滚动屏幕,可以在上面打出字幕,宣传每周的英语角;在英才大道以及学生上下学多经过的地方设置宣传点,并印发每周的话题册,扩大影响力;通过老师向学生进行宣传,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本系学生而是全校热爱英语的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外系的学生多数都不知道英语角的存在,而全校学生都会上英语课,所以英语任课老师在上课时的几句话可以大大增强英语角的宣传效果。

(二)活动的实施

1.依托学生社团,打造学生口语陪练团队,建立一整套活动管理规范

英语角长期以来都是由学生会的学习部负责组织,而组织者也多数来自英语班级,不乏良好的英语口语功底。我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每周的英语角都前往参加,带头发言,引出话题,并在整个过程中起监督帮助作用,遇到学生有话不敢说、羞于说的情况主动上前帮助,可以从单独交流中带给学生以自信;整个英语角的组织过程有章可循,工作分配合理到位,即使出现一些突况,也能及时解决,一切为了学生服务。

2.强化专业教师指导,明确师生角色定位

英语教研组有多位英语水平相当高的英语教师,大外也有相当多的老师愿意参与到这样一个全程为学生打造的活动中来,并且大外老师更加接近除英语专业外的大部分学生,他们的热情参与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我们的队伍;教师的加入更多的是帮助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以及和外教的交流过程中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许多问题在现场得到了解决,更加加深了对这一方面知识的记忆。

3.邀请外籍人员参与,增加英语角活动的吸引力

学校英语专业有专门的外教,邀请外教参与,他们长期从事对中国学生的英语教学,更加了解在与中国学生交流时学生的感受,并且他们在英语国家生活的经验也是宝贵的知识,可以给我们的学生提供第一手的经验,并且学生大多对外教充满好奇心,外教的到来可以增加英语角活动的吸引力。

4.话题讨论与自由谈话相结合,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我们将话题讨论和自由交谈相结合后,大家各取所需。在整整一个小时的交流中,学生几乎没有空余时间聊其他无关的话题,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很多学生在活动结束后还对活动恋恋不舍,期待下周的英语角。

5.常规活动与专题和特别策划相结合,增加英语角活动的多样性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单一的话题讨论或者自由交谈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满足学生,于是我们定期组织英语角的特别活动,将原有的一个小时的时间加长至两个小时,邀请学生会文娱部进行特别策划,穿插英语歌曲演唱、游戏等活动环节,并且请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的选手来到英语角作展示,增加英语角活动的多样性。

6.设定整体活动环节,增加英语角活动的凝聚力

学习部内部经常召开和组织活动相关的会议,例如头脑风暴等,不断创新,加强设定整体活动环节,增加英语角活动的凝聚力。

7.通过鼓励和沟通,以及个性化的奖品,增加英语角活动的亲和力

将英语角设计成有奖活动,每次活动时对参与的学生进行记录,达到一定次数并且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发言,主动交流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奖励,奖励形式多样,并在发放前保密,保证活动的吸引力;工作人员与参加的学生之间要保持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到广大学生对英语角的需求以及建议,并在后面的组织过程中及时改进,迎合学生们的要求,增加英语角活动的亲和力。

(三)活动的总结

通过及时调查、总结和调整,增加英语角活动的合理性。定期对英语角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获得参与者的实时反馈并进行总结,及时关注英语角活动中新出现的问题,并召开会议商讨解决办法,定期与老师交流英语角当前情况,增加英语角活动的合理性。

经过将近半学期的实践操作,我校英语角现状良好,学生参与度较往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学生参与热情高,每一次的英语角现场都能见到学生激情昂扬的交谈场景。在英语角改进的这段时间里,组织者承担起了最大的任务,从每一期的选题到宣传再到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他们的付出在英语角一次次的完美展示和学生的热烈掌声以及对下一次的更高的期待中得到了最好的回馈。

四、结语

英语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技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与运用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说英语的自信与自豪,克服先前认知上的偏差,改变观念,注重准备,用心交流。同时,教师也在英语角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参与者的英语口语水平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4]如此一来,英语角就能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事实证明,英语角活动的开展对我院学生英语口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既带动了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帮助。现在参加英语角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对全校广大师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参考文献:

[1]Tarone E.On the variability of inter-language systems[J]. Applied Linguistics,1983(2):143.

[2]杨天平.学校常规管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9-115.

[3]邓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35-140.

篇9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他们交际能力的培养。尽管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使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哑巴英语”或“聋哑英语”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改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 英语 口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间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机会日益增多,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和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英语口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状况还是以阅读语法为主,教师上课基本上是讲解单词及语法的应用,很少涉及口语的强化训练。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探析,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进方式,以期能提高广大外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教学水平。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焦虑心理。焦虑心理会对口语教学直接产生负面影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学阶段为了准备高考,教师和学生往往都过分重视语言基础知识,而忽略语言技能。因此学生进入大学后,学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心理,面对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担心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无法传情达意;担心会说错而带来误会或受同学嘲笑;担心听不懂外国人的口语等。焦虑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性很小,大大地影响了其学习英语口语的信心。另外,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是非常敏感的,有时是难以察觉的,通过笔者同事的经历可见一斑。为了活跃上课气氛,同事让学生各抒己见。下课后课代表告诉他,有个学生曾经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表情使他认为回答错误,他说以后不敢再回答问题。其实,老师根本就是无意识的一个表情而已。不知道这是不是个极端的例子,但足以说明微妙的心理作用对人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首先就要从帮助他们克服紧张情绪开始,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之鼓起用英语表达的勇气。

2.语言能力相对薄弱。Chomsky指出,语言能力是指掌握构成某一语言所有话语的基础代码的能力,属于深层结构,表现为句法。话语本身是代码在使用语言的实际情况中的实现。所以,从理论上说,我们说的运用语言能力是在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离开了语言知识,除非具有模仿、产出目的语的语言环境,否则较难养成运用语言的能力。目前,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语言基础薄弱。其表现在:语音语调不规范,发音不准;语法错误频繁,时态、语态和人称混淆不清;词汇量较小,可运用的句型、固定表达和地道的表达很少;言语表达不当,语用错误频繁。

二、应对策略

1.遵循主体性教学的原则。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曾经说过:“人有先天学语言的能力,学习目的和内容也得切合他们的需要。”因此,根据口语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只有遵循主体性原则,才能真正调动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首先应该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兴趣上下功夫,让学生有意识说,有内容说,为课堂创立良好的口语氛围,逐渐养成开口说英语的习惯,消除口头表达的心理障碍,并且随时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口头实践中去,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口语水平。

2.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逐渐在课堂中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倡导合作型学习的模式,这是以群组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Dillenbourg,1999)。合作性学习能活跃口语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上口语训练的效率。同时,教师应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口语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操练和实践,科学合理地开设第二课堂,将有限的课堂训练与无限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第二课堂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英语语言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便让更多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如:英语角、演讲赛、辩论会、英语晚会等等。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练习口语的兴趣和口语水平必然会得到提高。另外,还应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随时随地地为自己创造一个英语语言环境,使自己在课堂外,在实际的生活中都能不间断地、经常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只要学习者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持之以恒,英语语言环境的创造可以说是事在人为,功到自然成。

3.要重视评价。评价是引导和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口语交际的评价也要有学生的参与。英语口语教学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教师在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过程参与的同时,对于评价主导性作用的发挥重视不够。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功效,在评价中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倾听情感,养成良好的倾听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评价,什么样的倾听行为是正确的、是应该提倡学习的,什么样的倾听行为是不应该的,需要改正。因此,在教学中要将评价贯穿始终,在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评价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倾听,判断正误;学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质疑,给别人提出好的建议。

总之,口语的学习任务是多元和复杂的,它不仅涉及到基本的语言知识、语言思维方式的转变,更加涉及到如何灵活运用语言的交际技巧等等。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不断尝试、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这样,才能使我国英语口语教学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和谐人格;和谐人格的构建;健康心理课程教育;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作者简介:解丹坤(1970-),女,天津人,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副研究员;黄韬(1970-),男,山东文登人,北京工业大学后勤集团,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086)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项目(项目编号:ER2011-C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208-02

人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体独特的精神风貌。和谐人格是指构成人格整体的各个内在要素之间处于协调、平衡与统一的状态,它是人格健康最重要的标志。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栋梁,大学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在此期间进一步完善形成健康人格既是他们自身顺利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的基础,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

乔韩窗口理论(Window)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oe Luft和Harri Ing-han共同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自我都可以划分为:公开区域、隐秘区域、盲目区域和未知区域四个部分(见图1)。这四部分的特点如下:公开的我——透明真实的自我,这部分自我自己很了解,别人也很了解;盲目的我——别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却不了解的部分;秘密的我——是自己了解但别人不了解的部分;未知的我——是别人和自己都不了解的潜在部分,但通过一些契机可以激发出来。

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寻求未知的过程。当一个人的公开领域扩大时,盲目领域则自然变小,人对自己的认识就越清楚,变得更加真实,越能在生活中扬长避短,发挥潜能,无论是与人交往还是自处,都会显得轻松愉快而有效率。可见,根据乔韩窗口理论,和谐人格的建立即是激发更多的未知自我,解析不知的盲目自我,优化已有的公开自我,沉淀个人的秘密自我。

图1 乔韩窗口理论区域图

以此为出发点来进行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可通过第一课堂的授课教育和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配合来共同完成。授课是将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尤其是健康人格理论的精华内容以科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启发学生结合自身发展来思考完善自我的方法和原则,自觉将理论作为和谐人格构建的行为指导。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则是让学生通过参与和健康人格发展相符合的多种活动,得到有益的个人体验,使之产生行为内化来强化或固化自身的人格发展。这两种方式的联合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使学生的理论所学能够在现实中得到展现和验证,并通过吸收沉淀成为自身成长的养分,这是健康人格构建的有效渠道。

一、研究方法和结果

1.研究思路和方法

根据乔韩窗口理论,在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途径上,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人文教育和活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分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并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以项目化的形式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实践目标。在研究中,对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学习了心理健康课程和参加了一年半实践活动的2011级45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不少于20%的个案随访,以此来考查效果。

2.研究结果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比较理想,有94%的学生认为课程开设有必要,所学内容对自己有帮助,其内容和授课形式都值得肯定,其中有49%的学生认为非常有用。

在对实践活动与所学内容的相关性上,学生的反映存在两级分化,有44%的学生认为帮助甚微或没有帮助,有51%的学生认为有帮助,说明在实践活动的形式和设计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对认为有帮助的学生,应再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原因,如:是否担任学生组织的干部,是活动的直接组织策划者还是仅为普通的参加者,不同的社会工作角色是否对实践的作用产生影响等。

二、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的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有机贯穿于大学的整个阶段,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来设置,其原则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引导其发现自我意识的积极一面,确立健康人格的理念,并在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主动融入,学会不断完善,成为具有和谐人格同时带有鲜明个人特点的健康个体。

(1)以适应大学要求为主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据调查发现,新生入学普遍存在角色转换和重新定位的困扰,此时的自我意识与高中阶段相比,有一个较大的变化:独立感很强但同时迷茫感增加。从对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2011级456名新生进行的心理测试中可以看到,80%以上的新生入学后三个月中最大的困惑是:大学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跟高中教师和父母说的不一样。经常不知道下了课后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安排大学生活。根据此时的学生特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十分必要,这是对大学生自我角色转换的一个有益帮助。大学第一学期面向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内容和形式上重在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重新进行自我定位。

新生适应需要解决学生入学后的各种心理落差:时间管理上的不合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对未来规划的迷茫、大学期间恋爱的困惑等问题。故从内容上可包括时间管理、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调整压力、亲密关系、健全人格概述、常见心理问题简介等。从本质和过程上讲,如果生命教育在大学阶段才开始进行已经滞后,应在初等教育阶段就全面开展,至少要覆盖中学阶段。但在调查中发现,我国现有的中学教育还不能完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不同的学校差别很大,有些中学从未对学生开展过该方面的教育,因此在现阶段,把生命教育作为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指导课的内容也有其意义。从本课题学生反馈的授课效果来看,受益程度颇高,深受触动的学生占到90%。

在授课时应尽量采取案例讲解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减少单纯的理论介绍,重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分享感受和心得。保证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是新生适应指导课的出发点。

(2)以健康人格教育为核心的心理健康选修课。将健康人格教育作为独立的研究部分,在心理学研究领域里并不多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杨眉教授在其《健康人格心理学》中提出将健康人格教育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原因:“一是人格是人的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离开人格健康很难有心理健康。健康人格不仅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资源。二是只有具备健康个性的人才能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起责任。因此,从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入手以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更积极、更富有建设性的角度去实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

1)内容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在新生心理适应指导课的基础之上开设,根据学生反馈,参考整合多本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材后,经过数次调整完善,确定主要内容包含:精神分析学派的健康人格观、人本主义学派的健康人格观、相互作用分析学派的健康人格观。其中精神分析学派的健康人格观选取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和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人本主义学派选取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健康人格模型和帕尔斯的人格模型理论——此时此地的人。

在授课中,为避免单纯理论讲授造成非专业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和失去学习兴趣,可将各学派的人格观与心理过程的各个部分进行组合,在讲解人的主要心理过程的规律和表现时插入相应人格理论,具体匹配见表1。

2)授课形式与课程性质。大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从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由学生进行选报,总计32学时。课程的讲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够结合自我达到总结领悟的授课方式最受学生欢迎。在研究中,有83%的学生对健康人格的理论学习充分肯定,认为健康人格理论的学习有助于自我认识,对保持心理健康和自我人格完善起到了较大作用。

选修课通常为大课堂,因此团体小组式的讨论和分享很难保持人员不变,可采用临时组合讨论的形式。如果固定小组则要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进行随机组合,一直到结束都不再改变。

2.按照项目化设计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第二课堂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其形式的丰富和多样,深受学生欢迎,其内涵既体现了一所大学的文化,又能够在学生的人格培养中起到固化、加深的作用,因此,第二课堂教育是第一课堂的延续,是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践活动以项目化形式制定,是为了促进该活动的全面完成,按照项目化的方式来开展活动,体现了全程管理的原则。根据和谐人格培养的目的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是为了锻炼意志、学会合作、承担责任、应对压力(见表2)。

每项实践活动均要按照项目化的程序要求来制定和完成,即:每项活动都是一个完整的项目,从策划方案、活动预算到完成考核都要预先制定计划,进行申报答辩批准后方可进行,并在后续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化的活动在进行中,每个环节的流程和保障都要求体现效率和规范。结束后,都要有对此项活动进行的考查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活动组织人员的协同合作能力得到了最大的锻炼,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同时营造出了充满青春活力和蓬勃朝气的校园氛围。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和谐人格构建十分有益。

三、存在问题的思考

1.深化研究符合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实践活动模式

实践活动的设计组成要素对健康人格形成的促进关系具体体现在何处,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课题因为研究周期尚短,只是在二者的宏观层面上进行了关联和考察其影响,并没有更多地深入追踪实践活动所起到的作用,没有就单个实践活动能够在哪些因子上为健康人格的形成提供帮助进行深化,导致一些实践活动的设计还存在点到即止,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因此出现了效果两极分化,在某些学生身上促进作用显著而对某些学生而言则显得轻微,甚至感觉不到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对此进行更全面的研究,从而提取出对大多数学生适用的方式和方法,将之应用于活动设计。

2.校内外共同作用确保和谐人格的培养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大学阶段,固化积极方面、修正缺点弥补不足是和谐人格培养的宗旨,但是学生人格的形成是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仅有校内的培养是不够的,也不可能把学生关在象牙塔里发展,校外的诸多影响因素,如: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生活经历、家庭成员的交互作用等均对人格的形成发挥作用。因此,构建和谐人格,不仅要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方向,进行多方位的设计和全面实施,更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进行有机融合,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与拓展构建渠道,注重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充分发挥学生朋辈辅导的作用。只有这样,人格的培养才能保持与时俱进,也才能做到和谐健康。

参考文献:

[1]杨眉.健康人格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许燕.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赵丽琴.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王秀彦,等.大学生心理适应指导[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