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研发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研发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汽车研发 项目管理 进度 成本 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152-03
现阶段,全球大部分知名车企在整车设计方面都具备较先进、完善的整车设计研发及项目管理手段,有着严格的工作流程及步骤。使得这些车企整车在有限的开发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合理投入与利用下,开发质量和竞争力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故如何强化新产品研发的项目管理,不失时机地将新产品投放市场,正确处理好“进度、质量、成本”3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现成为国内每个车企业急需解决的战略问题。
1 项目开发流程过程中的进度、成本和质量各阶段的重点工作
车辆的开发主要分为:项目启动、方案批准、项目批准、工程、产品和工艺验证、预试生产、试生产、正式生产8个部分,见图1。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进度、成本、质量3者息息相关,总的来说,按节点完成以下工作内容,从项目管理上,能较好地完成整个项目的管理。
(1)进度方面各节点关注工作。
项目启动阶段G8:有效的制定项目主进度大纲;项目管理团队组建完成;工程开发进度计划初步制定;整车技术初步技术规范形成。方案批准阶段G7:正确的项目主计划;项目必须满足约束条件―― 中长周期零件技术状态冻结并定点完成。项目批准阶段G6:按时项目主计划锁定;短周期零件技术状态冻结并完成定点;所有零件试验计划。工程阶段G5:控制项目开发和生产启动主进度;确保技术状态设计完全冻结,零部件试验完成。产品和工艺验证阶段G4:把控生产启动主进度;完成整车试验及所有问题得到关闭,零件正式认可。预试生产阶段G3:及时生产主进度更新;完成预生产工作准备。试生产阶段G2:按时完成生产工作准备。
(2)成本方面各节点关注工作。
项目启动阶段G8:确认物料成本目标边界条件;确认项目投资和开发费用边界条件。方案批准阶段G7:及时物料成本目标;项目投资和开发费用。项目批准阶段G6:按时物料成本目标冻结;项目投资和开发费用冻结。工程阶段G5:定期控制工程更改所引起的成本变化,直至投产
(3)质量方面各节点关注工作。
项目启动阶段G8:制定整车质量要求,分解到零部件质量目标。方案批准阶段G7:进行对标竞争车型,明确零部件试验标准。项目批准阶段G6:根据零部件试验标准、制定零部件试验大纲;零部件开模计划评估。工程阶段G5:完成所有零部件试验和模具验收,保证质量合格。产品和工艺验证阶段G4:所有质量问题得到关闭,并保证整车试验合格完成。预试生产阶段G3:保证预试装车质量合格,一直到正式生产。在汽车项目管理开发中,各阶段都有进度、成本、质量三方的交付,必须按节点交付,由于三者是相互关系,将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例如:成本达不到目标成本,势必会影响开阀,自然会影响到项目的进度,项目的进度受到了延迟,为保证SOP的上市,势必会压缩项目开发验证的时间,就会存在质量的隐患,同时开阀节点的延时,有可能会影响最后产品SOP的上市时间,即会影响上市带来的利益。
2 项目研发进度
项目的研发进度决定一个项目是否成功,项目进度计划控制尤为重要,项目进度计划控制就是指对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及其零部件变更所进行的管理控制工作,车企项目进度计划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事前控制。对车型项目进度计划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识别、对可能影响车型项目进度计划实施的各种因素的控制。
(2)事中控制。对车型项目进度计划完成情况的绩效度量和对车型项目实施时间中出现的偏差采取纠偏措施,以及对与车型项目进度计划变更的管理控制等工作在车型项目进度计划控制中,项目经理(PM)及相关人员必须定期地将项目实施情况与项目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并找出两者的差距,当发现这种差距超过了车型项目进度控制标准就必须采取纠偏措施,以保证项目进度计划能够得以实现。
车型项目经理必须根据项目实际进度和项目的具体情况,定期地改进项目工作或更新项目进度计划,以实现对项目时间的全面有效控制。例如:整车项目开发周期在39个月,项目每个阶段有固定的投入,整个周期有近10多个亿,如项目由于存在质量、设计等原因未按时上市,项目在时间上未控制好,除了无法产品上市实现收益效果外,整车研发的工程人员工作还需继续支持和投入,对公司来说损失就巨大了。
时间的把控是项目进度关键所在。一个全新车型的研发周期3年左右,大改型车型在1年半,小改性车型也要1年。现今市场竞争更趋白日化。故很多项目完成的周期就会被进一步压缩。
在此研发过程阶段中,项目管理人员的在整个研发过程中作用最大,所跨度的时间是最长的,项目管理在整个阶段,除了把控好技术状态、项目管理协调等方面外,最重要的是控制时间进度,针对各项面的问题要求及时掌控和协调,要果断地对各种风险进行处理,如本层面无法处理的,要求及时反馈上一级领导层并寻求解决措施,保证项目时间的节点进度。
3 项目成本控制
车型成本控制即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内容不仅要包括通过管理实现以最低成本去完成项目全部活动,而且更强调必须努力通过这种管理去实现车型项目价值的最大化,同时还要努力避免项目成本管理对项目产出物质量和项目工期的不利影响。
这些是现代车企项目成本管理与传统项目成本管理最重要的区别,因为盲目地降低项目成本可能会造成项目价值、项目质量或项目时间方面的损失。例如:市场竞争激烈,采购以物料低成本为主导来定义车辆的原材料。项目管理必须协调工程、SQE对潜在供应商进行TR技术评审,分析是否存在工程及质量风险。否则这些低成本的零件用上去,导致零件试验失败,到时再重新选择供应商,将严重影响整个整车试验进度。
因此项目成本管理要求采购等相关部门,不能只考虑节约项目费用,还必须考虑提高车型项目经济收益。所以不断地分析和预测项目产出物的经济价值与收益也是车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车型项目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据项目成本预算,努力将车型项目实际成本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之内,并根据车型项目设计的发展变化而做好车型项目成本变更等方面的项目成本管理工作。
这包括:不断度量车型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分析和度量项目实际成本与项目预算之间的差异,采取纠偏措施或修订项目预算地方法实现对项目成本控制。例:这就说明了在车辆设计研发前期过程中,在保证设计、质量同时,定期与竞争车型做技术对标,将对方的设计优点及成本优势,吸收到本产品的设计中,以到达适当的降本目的。
项目成本预测和评估也是项目成本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依据项目成本和各种相关因素的发展与变化情况,评估并预测车型项目成本发展和变化趋势及结果的项目成本管理工作。
故控制成本是项目管理人员负责项目时,所必须关心的核心内容。车企之所以要研发新项目是为了获取利益,而利益又离不开对设计进度、成本和质量的控制。车企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其基础工作在于搞好设计过程中三者管理和风险的防范,而这一切通过车企所付出的成本这一要素来体现。因此,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就是车企利润来源重要部分。如忽视了,就有可能造成赢利的项目变成亏本的项目。
4 项目质量控制
车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车型项目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车型项目质量实施情况的监督和度量,车型项目质量监督结果与车型项目质量标准的比较,项目质量误差与问题的确认,项目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采取项目质量纠偏措施从而消除项目质量差距与问题等一系列活动。
这类项目质量管理活动是一项贯穿项目全过程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例如:质量控制在车辆设计中很关键,高质量代表高成本,设计方案上,一味追求高质量及保险的设计方案,势必会引起整车成本过高,车辆没有竞争优势。
车型设计质量控制的目的:是通过保证车型研发结果符合项目计划需求为目的.对研发设计的整个技术运行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处理、修正和决策的管理行为。车辆设计质量控制是贯穿于整个车辆设计质量形成的过程之中。设计质量控制对象是车辆设计全过程。
汽车研发的设计质量可以分为相对质量和绝对质量两种。正如艺术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结合的产物,汽车造型设计也是如此。在汽车造型设计项目中,属于艺术感觉方面的质量是一个相对量,比如说一款车型定位于具有超前的特征,适用于年轻时尚人群。这种设计目标的评审就是一个相对量。只有通过现有产品与其比较,认真感觉其各自的风格,之后才能最终确定。另外一种技术方面的质量,则是一个绝对值质量,如汽车造型上对A面的处理,这就是一个绝对的目标;再如模型制作过程中的比例尺寸的处理,也是通过绝对值作衡量标准的。
汽车设计质量控制是项目的生命,没有设计质量控制就谈不上设计进度和成本控制,设计质量的好与差,将直接关系到样车(模型)的实际效果,将直接影响产品在市场上认可度。因此项目管理经理在关心项目进度、经济效益同时,必须重视设计质量。没有合格的质量就谈不上设计效益和项目进度。经验证明车型设计质量的好差,来源于项目管理者以下方面的工作方面。
(1)车型任务书:车型设计质量的重要文件。详细记录了设计项目的技术标准、实现方法和工作范围等有关技术要求;任务书是检查设计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划分设计和其他部门责任的依据。
(2)车型各轮设计方案的严格评审,评审会议的记录情况,评审报告编制。以及评审会议后的修改设计方向正确性,都对车型设计质量将起着决定性作用。车型评审质量的过程是控制设计质量的重要步骤。
(3)车型补救设计质量缺陷。这是车型设计质量保证的又一个重要环节。是注重车型设计质量的持续改进,仔细记录质量问题并做统计研究分析,促进不断提高设计质量。
5 项目进度、成本、质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项目进度、成本、质量是统一和对立的矛盾体。企业追求的是低成本、高质量、短周期的产品。
在车型设计项目进行过程中,进度与成本的关系是――加快进度往往需要增加投资成本。而采取各种赶进度措施为了设计项目及早完成,尽快新车上市最终收获经济效益。
进度与质量的关系:是加快进度。适度地加快设计进度,可以提前完成工时,节约成本,同时严格控制质量,保证车型设计的严谨性,避免返工。然而,如果不顾质量,而一味地加快进度,则会造成人员疲劳、机械故障,导致设计项目出现问题,延长工资,增加成本。
由此可见,进度、成本、质量在汽车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只有妥善处理好这三个方面,才能保证车型项目顺利实施,获得成功。同时,车型设计项目管理工作也和这三个指标联系密切,如何实现高质量、短工期、低成本的企业目标,是每一个项目管理者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解决汽车设计项目3要素管理的难题,就要根据汽车设计项目的客观规律进行系统管理和统筹安排,找到最合理的组织和管理方法,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具体的说,就是根据项目的技术成本特点,以及国家的各项具体的技术政策和基本建设方针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设计的要求;在各阶段的工作中,安排好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之间的关系。同时,有效调节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工作,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在整个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各部门要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做出科学性、合理性的安排,使设计项目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车型设计项目进度是在合格质量条件下,实现最大利润重要手段。在设计过程中只有达到一定的进度,设计公司(部门)才能拥有足够资金,才能完成阶段性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实现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在上述设计成本构成分析中,我们了解到设计成本控制目的,就是要在适当的进度和合格的质量条件下将设计项目成本控制在最小的预算内,保证设计公司利润最大化。
6 结语
综述,控制好车型设计进度、成本和质量3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保证整车设计项目顺利完成的前提。强调片面成本控制务必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并有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所以在车型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个项目特殊情况,把设计进度、成本和质量三者联系起来综合考虑,使得三者之间的平衡,这样,才能保证设计项目在有可靠质量作保证的前提下,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郭小飞.项目管理及其在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的应用[J].铸造技术,2008(1): 117-120.
[2] 李华.项目管理在轿车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J].汽车工程师,2012(1):19-22.
[3] 汪辉.项目管理在南京依维柯公司产品开发中的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1(6):14-16.
[4] 孙为群.项目管理在汽车产品开发中的应用[J].汽车科技,2004(4):44-46.
篇2
1.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拟
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在企业付出最小成本的情况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服务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时,应该把“过程”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单元,过程方法就是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
1.2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我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工业炸药生产的企业,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民爆企业集团。拥有科研、生产、销售、爆破服务完整产业链。我公司拥有独立的技术研发中心,“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给公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科研环境。公司于2010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成为提高企业基础管理的最有效的工具和举措。虚线方框中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流程,客户的要求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目标,企业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明确管理责任,按照客户要求组织完成产品并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从而实现客户要求,为客户提品和服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文件和过程都是可控和有记录,这就实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科学管理模式。
2质量管理体系对民爆企业的促进作用
2.1促进企业业绩提升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运行,直接促使产品质量、顾客和员工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和产品基础。在产品的产销量和营业额方面,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顺畅运行,各方面指标均在不断提高,新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速度也在不断加强,产品研发项目在逐步增加,企业净利润逐年升。2013年,实施了一项2.2万吨乳化炸药生产线技术改造工作,申请了3项专利,客户满意度达95.6%,比2012年提高了2.56%,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99.95%,比2012年提高了0.65%。
2.2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逐步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到作业指导书,责任明确,流程清晰,层次分明,使各项管理、经营、生产等活动有章可循。尤其是对生产车间的管理,有了更为标准化的操作指导文件,充分的保证了现场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的管理作风,确保各项工作从落实、检查到考核都能够按照指导文件标准执行,使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3提升过程控制的力度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要求对作业指导书和工艺规程的执行情况加大检查力度,实行指标分级考核,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在理化实验和计量分析方面,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同时加大了对计量器具和理化分析标准执行检查的力度。通过对关键过程的识别、确认和再确认,加强过程控制的细节管理。2013年公司炸药类产品过程中各类半成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96%。
2.4研发工作的规范管理
民爆企业属于高危的特殊行业,因此研发工作也有其特殊性。在研发的过程中,若无标准可依,防护措施不当,就会造成人员伤亡或破坏建筑物。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为产品研发提供了规范的执行标准和防范标准,大大增强了研发的安全系数。同时要求产品研发要与客户需求、市场需求以及生产水平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得各项质量管理环节形成良性的循环,也使得研发工作更具目标性,研发成果更适合企业的需求,降低研发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其他负面影响。
2.5增强社会效益
通过内外宣传报道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力,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地位,顾客投诉率降低、人身伤害、火灾事故发生率为零,重伤事故为零,降低了安全风险,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了贡献。
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篇3
关键词: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研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1-0127-0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和运用,让煤矿采煤技术和流程更加科学化,更加人性化,这也是煤矿现代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煤矿机械化、自动化采煤的需要。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用,提高了综合采集装备液压支架的自动化水平,实现了采煤、运输的远程自动化监控。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目前煤矿生产中矿井运输应用最为普遍的新技术,为进一步提升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产品的性能和技术,提高使用效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1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
目前国内生产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已在国内外很多煤矿企业广泛推广与应用。主要包括国产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管理系统、煤矿安全生产图像监控系统、矿井供电系统、电牵引采煤机、全数字直流提升机、计算机监控的掘进机、胶带运输机、胶带机集中控制系统设备、矿井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设备、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系统设备、数字化生产管理调度系统设备等。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智能管理、生产调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配置、设备安装调试、煤炭销售以及办公自动化等方面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使煤矿企业生产管理实现了智能化,设备管理实现了自动化,财务人事管理实现了科学化,产品销售实现了信息化,为安全、可靠、增效、高效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2加强和改进煤矿机电管理的办法
2.1加强领导,建立机电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首先,加强煤矿企业机电管理的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强化责任意识;其次,要建立健全机电管理网络,做到自上而下,从下往上,全员管理,相互监督,相互协调,机电管理,人人有责。
2.2加强学习,开展培训,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加大对企业研发人员学习和研发的投入,建立定期和不定期学习培训制度,鼓励企业科技人员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及时学习和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更新煤矿企业的产品设备,做好升级换代,努力提升机电技术管理水平。
2.3建立健全并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
最有效的、最人性化的管理就是制度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做好机电管理工作的保证。因此,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机电运输配件管理制度、机电设备定期检查检修制度、矿井防爆设备检查员管理制度、矿井停送电管理制度、设备定期检测检验制度、电力调度管理制度、机电运输事故造查报告制度、机电运输干部上岗检查制度、机电运输包机包修制度、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监督奖惩制度,确保管理制度的落实。
2.4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对煤矿企业设备的管理是机电管理的重要内容,记录掌握技术性能运行状态,建管设备档案,编制审查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修配、报废,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煤矿企业结合当地的工作实际,建立机电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和技术运行体系,健全机电设备综合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的调配设备管理人员,积极有效地开展技术培训,扎实开展安全管理教育工作,深入细致做好自查和定期检查督查工作,确保设备管理精细化,制度管理规范化,技术管理科学化,安全生产高效化。
3思考与建议
篇4
[关键词] 温州 分工细分化 上市融资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温州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经济发展领先于全国,形成以鞋革、服装、低压电器、塑料制品、打火机、眼镜、钮扣拉链、印刷包装、制笔、泵阀等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特殊,同时拥有中国电器之都、 中国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断路器产业基地、中国泵阀之乡等33个“国”字号特色产业基地。但是,近年来,温州制造业优势逐渐削弱,订单大量流失,很多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因此本文将从温州制造业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出发,对温州制造业发展提出建议。
一、温州制造业发展存在问题
1.温州制造业属于价值链低端,不重视科研投入、品牌塑造和整体管理。由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规的缺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以及长期以来靠模仿生存的发展思路,决定了温州制造业存在创新惰性,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有很强的可模仿性,容易被其他地区企业模仿,产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盈利空间小。如广州、泉州等城市在服装和鞋革行业,台州阀门、眼镜行业发展迅速,给温州制造业带来很大威胁。
2.温州企业大多从家庭作坊演变而成,强烈的家族观念使得温州企业管理制度演变进程缓慢,并制约企业规模发展。现有制造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虽然已有奥康、康奈、报喜鸟、正泰、德力西等大企业,但数量少,整体行业发展带动能力不足。
3.温州资源短缺,企业增长要素提供不足。(1)土地方面,温州人多地少,随着城市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企业用地非常紧张。土地资源短缺导致温州地价上涨,制造企业投资成本大幅增高,工业用地平均价格为30万/亩,远高于周边地区,大量企业外迁,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温州规模企业外迁多达1000余家,整体外迁的占四分之一之多。(2)高级人才十分缺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温州企业长期以来不重视研发,在科研人才引入上不积极,平均薪酬低,福利差,如有些企业把一个月休息一天作为福利;第二,企业在人力资源上只看短期利益,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第三,企业的家族企业管理制度,温州的“关系信任”社会现象,产生社会资本锁定,对外来人才和观念进行排斥。
4.温州炒房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很大行业,吸收了大量温州民间资本和银行信贷资金资本,造成制造业投入不足。温州资本于1998年开始炒房,温州到今年8月份,温州市区新房每平方米平均价格达26703元,从2000年起由《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牵头组织“炒房团”到全国各地炒房,近几年(除去2008年)炒房业收益巨大,吸引了大量产业资金。8月2日,温州一家名为凯华(音)制鞋厂老板的太太徐女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我家工厂现在还在开工,但不会增加投资,回笼的资金以及余钱都在我手里,由我负责买商铺什么的”。以温州的电器业为例,有很多的企业主在全国各地跑项目投资地产。据业内人士估计,近年来电器企业投向房地产的资金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也就是说,电器企业少了近1000亿元的扩大再生产资本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器工业的产品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
二、温州制造业发展建议
1.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企业形成以技术优势为核心的竞争能力,走出产业内企业间低价竞争恶性局面。行业内大企业牵头成立产品研发团队,加大自身产品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政府对企业科研给予专项补助和科研人才引进方面的优惠政策;为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牵线搭桥,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针对产业内部分关键技术,可由政府出面引入,快速提高企业科研能力;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协助企业保护自身知识产权,避免企业产生创新惰性。
2.进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温州企业大多是家庭演化而成,存在很严重的用人为亲现象。进行股份制改革,给家族外部高技术、管理人才一定股份,组成科学管理团队,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能吸引高端人才,也将有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实现规模经济。
3.发展总部经济并鼓励企业沿着价值链进行分工专业化和细分化。
发展制造业总部经济,解决资源瓶颈。由于本身资源匮乏,部分企业生产外迁趋势难以解决,因此可以效仿国际上其他制造业为主城市的作法,走总部经济之路,让温州成为产业总部和服务部门的集中地。如大力发展专业化交易市场,成立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的交易中心,积极引进大型物流公司,形成研发中心等。
鼓励企业沿着价值链进行分工专业化和细分化。部分生产能力较弱的企业,主动转向专门从事相关服务业,如产品设计、研发、物流、销售、品牌运营和金融服务等。
4.严格控制信贷资金流向,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商业银行贷款发放必须满足实体经济需要,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对投机房产进行限制。 另外,目前温州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解决资金问题,融资成本高,对比杭州拥有40多家上市公司,绍兴有20多家上市公现状,温州在2006年上半年之前只有一家上市公司,而且还是在境外借壳上市的,因此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解决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参考文献:
[1]刘宏燕 朱喜钢 张培刚:温州产业转型方向遴选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3:81~83
篇5
从营销管理含义出发,简单阐述了企业营销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加强企业营销管理的几个关键性体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企业加强营销管理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营销管理的问题
(1)及时更新企业的营销管理观念。传统的销售管理是只是管理市场和客户,而新型的营销管理是管理系统过程,它不仅包括市场和客户,也包括营销的观念、品牌营销的方法、整体的营销策略等。但很多企业营销人员还是不能改变旧的观念,并认为企业营销管理只是市场营销的资金、业绩、数据、报表方面的管理。这些工作其实只是新型营销管理的基础方面工作。
(2)营销管理部分职能的缺位。对于质量管理来说,领导所重视是如何做好企业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的发展也同样是这样的道理,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带来全员参与执行的大好局面。在现代企业,高管比以前更加重视营销管理,但是这种重视还不够系统,只是局限于某个区域、某一时期或是某个过程等,而这样的情况会造成营销管理部分职能缺位,这种缺位,会使营销管理不能良好的发展,最后甚至会带来很多的危害。如果出现营销计划没办法实施、营销管理的职能不能发挥作用、营销管理不能利用各个部门资源等,就会造成营销管理只由一个部门,甚至于一个人在执行的局面。
(3)营销管理内外脱节。有很多企业的内部营销与外部营销脱节,企业内部没有宣传企业整体目标以及企业规划,企业员工不知道自己工作的内容、自己为什么工作、自己与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企业高管与员工之前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在企业内部没有做好宣传工作,导致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以至于企业营销效果不明显、营销难以进步。
三、企业营销管理的通病问题以及策略
(1)营销管理体制应用集权与分权。企业的营销管理体系设计中。应该科学的将集权和分权设计到体制中,把集权和分权的管理体制要作为体制设计变量内容,要融入营销管理体制设计中。营销管理体制是指企业在营销决策权的高度集中以及统一。在中小企业中,决策权主要集中在老板一个人手中,而大型企业则会专门成立营销管理决策的机构部门,高度行使决策权否定权。分权营销管理体制是在老板或者是营销管理机构的思想指导下。各个部门应有相应的独立拟定营销方案的权力,各个部门以及销售人员都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开展营销活动。集权管理体制需要采用行为控制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是由企业老板或是营销管理机构直接参与评价营销行为。并通过对各个部门以及人员的检查。进行确定给予相应的考核、评价以及奖罚。而分权管理是采用结果来控制的管理模式。不去管使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取得好结果就是符合部门的好方法,所有一切都以结果来说话,使用激励机制充分的与业绩相挂钩。营销管理控制力强和政策执行力强是集权管理的优势,能够最大化使用企业资源。可以降低交易的成本,能够提高协作的能力,而缺点就是灵活性低,决策的准确性不够稳定以及反应速度缓慢等。而分权管理的优势则是可以克服集权管理的各种不利之处;就是缺点容易忽视企业整体的利益,造成交易成本和竞争成本增加。由以上见得,需要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好集权和分权的侧重度,有效使用集权和分权,才是整个企业营销管理的关键问题。
(2)整合资源,沟通创新。加强企业内部沟通,要定期组织召开各个部门的营销管理会议,让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探讨如何促进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方法,让所有部门都参与企业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合理利用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再最终统一营销方案,实现团结合作的目标,并达成一致的思想,来避免不协调产生。根据企业的不同营销策略以及重点,实行有针对性的营销部门与组织其他部门联合并建立营销小组。例如,新产品研发时,抽调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人员共同组成营销开发小组,由营销部门负责新产品的市场调查,而研发部门则负责按调研的结果进行立项展开研发,剩余相关部门可根据本部门工作职能来负责与本部门管理相符合的工作进行支持,在新产品市场化后,再由营销部门来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可以为产品再次改进提供依据。而新品的研发过程中,在营销开发小组中要确定目标,需要制定计划,来保证新品研发的顺利。
(3)注重企业的品牌营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中也有了传统的产品管理转变为品牌消费观念,这使得现代企业注重产品的品牌竞争。根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企业的品牌效益越高表明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越大,品牌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应当注重品牌营销。
四、营销开支的严格控制
现代的企业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想要在同行业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那就需要各个企业进行加强精细化管理,细节入手,以逐渐提升管理水平。同样营销管理也不例外,也要提高营销管理的精细化,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
(1)营销成本目标管理。营销目标管理与质量目标一样,要将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以及各个责任人或者是不同的营销阶段,并制定计划落实,分阶段进行考核,促进营销成本目标。
(2)销售费用管理制度的完善。要想控制销售的费用,需要从完善销售费用管理开始。销售的费用管理制度都包括差旅费管理制度、销售人员的报酬制度、招待费用管理制度、培训费用管理制度、公关费用管理和广告费用管理制度等等。
(3)建立健全审查制度。在销售的过程中,必须做好销售费用的审查与审核。企业管理者、营销部门领导、各个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财务部等都需要认真审核,加以控制销售费用。
(4)销售业绩考核体系的完善。为了更好地降低销售成本,对销售业绩的考核不能只是停留在销售量上,也需要对销售费用进行控制,要与预算额相比的差异。并建立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以促进销售成本的降低。
(5)有效控制强化过程管理。要将营销管理细化,就要求营销人员必须做好工作的记录,在当营销人员报销时,相关的管理人员就要对票据的真实性与工作记录进行核实,这样的细化管理,可以促进营销人员的责任心和有效控制销售成本费用。
篇6
通讯作者:胡静
【摘要】 专利信息是一种技术信息、经济信息和法律信息,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研发、跟踪行业竞争对手、技术转让、产品出口及专利纠纷、专利无效等领域,其应用价值已日趋凸显。企业如何有效的管理应用专利信息,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已经成为广大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 专利信息; 管理; 应用; 市场竞争力
专利信息是一种技术信息、经济信息和法律信息,通常泛指从事一切专利活动中所产生的相关信息的总和。主要包括专利文献,专利的审批文件,专利管理、实施及合同等信息。狭义的专利信息是指专利权利人以专利说明书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布其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的信息。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上90%~95%的发明创造都能在专利文献中找到,其中有70%的技术信息没有在其他文献中发表过[1]。目前,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每年公布的专利达到100万件以上,涉及到不同行业的各个领域。因此,专利信息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技术信息源。
专利信息管理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有组织、有规划地进行专利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合理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常常涉及到专利技术跟踪、技术分析、法律分析等多个方面。因此,对专利信息进行深入的管理,可以有效的利用专利信息获取所需技术,规避专利侵权风险及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等。本文从专利信息采集人员的配置、专利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及专利信息在企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讨论专利信息的有效管理与应用以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配置专职的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人员、建立严格的专利信息管理制度
专利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是一门涉及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科目,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较强的专利文献检索知识、知识产权管理知识及相应的外语阅读水平和计算机运用技巧。因此,需要企业设置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专人专职管理。建立较为完整的专利数据库和完善的检索策略以确保在研发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专利检索。由于专利信息常常会涉及到不同的专业技术领域,在分析过程中也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各自所属领域的专业特长,综合分析、讨论形成最为专业的专利信息分析报告。
专利信息管理是属于琐碎零散的工作,需要对企业内部专利信息和外部采集的专利信息进行组合、分类编号、归档入库。在此过程中均包含了无数个细节性问题,对于其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从而在专利信息管理中必须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耐心和细心。因此,为确保从业人员能长期保持高效有序地开展相关工作,企业应对专利信息的采集与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机制,并对各个操作流程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规范,尽量以制度去规避专利信息管理中发生的不必要错误。
2 专利信息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应用
企业的产品研发过程是潜在利益与风险并存的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均需要通过专利信息检索了解该技术领域及相关领域在国内外的专利情况,从宏观层面充分把握某一特定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发立项前,对研发主题进行系统性专利检索可充分了解该技术主题已申请了哪些专利,该技术主题存在哪些技术难题,哪些属于技术研发的空白点,哪些属于现有技术等内容。企业可在研发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研发,不但可以规避专利侵权风险,还可以有效的克服低水平的重复研发,从而大大的节约研发成本。
在研发过程中,需对研发主题进行更新性的专利检索,充分了解企业正在开展的研究主题是否已被其他人抢先申请专利,分析在此研发过程中其它企业申请的相关专利是否对自身正在研发的技术主题构成专利侵权威胁。同时,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应针对已经解决的技术难题积极申请专利保护,以防止企业自身研发的产品反而受他人的专利制约。
在产品上市前,需对研发主题进行再次的系统性专利检索,以进一步确定即将上市的产品有无涉及到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同时已可判断企业已申请或者即将申请的专利是否具有授权前景,进而提高企业专利申请的授权机率。
另外,在专利信息的采集过程中除了关注各有效专利之外,对失效专利仍需重视。在这些失效的专利之中存在有相当部分的成熟技术,对企业的创新性研发具有较好的意识启示,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也有较大的市场潜能。
3 行业技术发展、把握研发动态
企业拥有的专利权数量是衡量该企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检索某一企业的专利信息可以全面了解该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了解该企业正在进行哪些重要的科研活动,有哪些技术设备,在哪些领域为技术强项,哪些领域属于空白技术或者薄弱技术等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长期专利追踪、统计分析可以预测某一特定技术领域或者某一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及该企业将来在市场竞争中可能会取得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竞争对手的技术研发劣势和整体研发趋势调整确定自身的研发策略,使企业自身研发的产品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能真正的打败对手。
4 信息在技术转让和产品出口中的应用
在引进研发项目时,需全面掌握该引进技术的专利情况,了解其专利保护的技术内容、范围、时效、地域及专利权人等相关的法律信息,以避免在技术引进中因决策失误而引入一些过期、失效甚至是假冒的专利技术。
在对外产品出口时,通过检索专利信息摸清有关技术和产品在进口国的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确认国外有没有相同或类似的专利产品,进而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同时也可以不失时机地在该国申请专利保护,让产品在该国能更好的占领市场。
5 信息在专利纠纷、专利无效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全世界范围内的跨国大中型企业都想抢占中国市场,并在产品进入前已在中国进行了不同层次的专利布局以充分保护其产品。然而,国内部分企业由于专利意识较为薄弱,在未理清别人专利的情况下争相仿制热销品种,导致现在专利纠纷或者专利侵权诉讼案件在不断的逐年递增。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则不构成侵犯专利权。在此过程中专利检索是找出相似文献(对比文献)获取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最为有效方式之一。
综上所述,专利信息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研发、跟踪行业竞争对手、技术转让、产品出口及专利纠纷、专利无效等领域。只要我们企业能合理有效的管理和应用专利信息,就能在动态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参 考 文 献
篇7
公司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KINGMAP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版本通过不断的升级,其综合性能指标,经厦门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同类软件的先进水平,使精图公司成为国内少数拥有底层开发平台的GlS公司之一。公司具有高端的研发能力,从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研究开发到系统集成形成一体化,成为国家国防动员技术依托单位;在对外承接项目工程、推广产品与各级政府和用户单位保持紧密的合作,成立了国家唯一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产业基地。为了响应国家信息安全政策,由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批准。公司成立了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研发中心。中心与各单位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并负责相关的技术培训工作和推广应用,在业内形成了具有一定技术领先优势和专业规模的研发中心,对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对高水准的品质管理不遗余力。2003年7月,公司通过了IS09001-2000审核,获得了国家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5年9月29日,公司的软件过程完全满足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SEI)CMM3级的所有目标,顺利通过评估,成为福建省唯一的CMM3认证的GlS企业。
挺进外包市场是公司三个面向战略之一的重要举措。2004年6月通过信息产业局的穿针引线,公司与日本通信工程公司就承接日本软件外包业务签订了开发合同。此次签约旨在进一步开拓日本软件市场,通过项目的承接,学习先进技术,国际操作理念和管理方法,同时也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国际软件外包市场。“把项目引进来,让企业走出去”,为厦门市软件企业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在软件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艰难路程上,公司始终抓住版权保护的命脉,丝毫不敢松懈。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围绕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社会上活生生的案例。针对性地加强内部管理。
首先,管理工作主要是领导重视。公司成立了以法人代表为组长,总经理为副组长,各中心经理和相关责任部门经理为成员的保密工作小组。保密工作小组在日常的管理中起着督导作用,但凡新的软件开发成功,在的同时就向国家版权局申请办理版权证书,力求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严格把守好技术创新的源头,使创新的力量得到保护不至于流失。公司重视案例的公布和宣传,经常性地选择行业动态和案例张贴,广而告之,让大家知道要怎样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怎样使企业和个人参与有序、合理、公平的竞争;怎样就属于侵权行为等等。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杜绝员工于不知不觉中犯法。版权保护的行为成为公司日常行政事务和运作不可分割的部分。
其次,在制度保障方面,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奖励创新机制和保护创新的管理办法。配套制订了公司保密制度、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学习《对外科技交流保密提醒制度》等相应的保密管理制度;与每个进入公司的员工签订了安全保密协议,告诫员工应该遵循责任和义务;与协作单位签订保密责任协议,对公司每次的外协任务。其中包括电脑主机的维修,宣传资料的图片文字付印时的版权所有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保护措施。
再者。公司在体现创新嫁接和可持续发展机制方面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由市场需求引导研发,由研发开拓市场”,成立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研发中心,以项目形式与中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信息工程大学、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信息中心、福建省空间工程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等科研院、校、所开展交流与合作;聘请多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公司顾问,为公司的产品研发提供咨询:建立人才培训基地、产品研发及成果转化基地等,逐步完善了公司科研与创新体系,形成了较为可行的版权保护机制。
一旦发现侵权行为的发生,公司勇于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主知识产权,遏制侵权和盗版行为。在2005年的一起版权侵权行为中,公司通过严正交涉未果,最后以法律武器为依托,诉诸法院,最终维护了公司的合法权益。
篇8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1.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模式是指实训基地的土地房产和主要设备由校方投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校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学校单独设立具有企业性质的实训基地管理机构,或者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学校作为出资主体享有选择管理者、资产受益和作出重大决策等主要权利,保证投资目的得以实现;学校不再直接干预基地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积极引导其走向社会、服务大众,激励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参与社会竞争,协助其挖掘潜力、增强活力、提升竞争力。基地作为独立经济实体拥有学校出资所形成的法人财产权,逐步发展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基地内部形成责权分明、管理科学、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研发、生产、销售、经营以及对外合作等活动,同时按照学校要求做好生产与教学科研之间的协调工作,完成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任务。基地管理人员由学校聘任,享有企业法人的所有权利和义务,履行相应的职责,在用工、薪酬等方面与校内教师完全分离。学校采用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形式,以产生经济效益和完成实训任务为依据,用以考核和评价基地管理部门的实绩;根据其所提供准确的财务报表,用以考核和评价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
2.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模式是强调企业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校方提供生产场地,企业通常为基地的投资主体,由于其生产规模不大,加上地方中小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管理体制比较多见,凭借其自身在设备、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发挥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功能。企业把整条生产线或一个车间设在学校,可以节省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借助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同时利用学校的科技研发能力和特殊的优惠政策,以及优质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学校与企业之间必需形成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分配,相互约束,共创双赢。
3.校企共管
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模式是指校企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共同出资、协作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一种形式,实行股份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管理体制,该模式综合了以上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是目前校企合作管理实训基地的主要途径。校企双方通过契约形式,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可以设立基地管理委员会,由双方选派代表参与对重大经营问题的决策。学校方面积极参与企业职工的技术培训,引导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产品更新等工作,协助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和运作,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在提供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前提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分层次教学,保证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从而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基地的生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基地长官负责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其特点:一是产权独立,可以使基地脱离对学校或企业的依附,进行独立经营;二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经营者专心从事经营,避免发生短期行为;三是管理过程更加民主、科学。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一)学校与企业合一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不是两个并列的机构,而是体现双重功能的同一个实体。通过实训基地这个平台,学校与企业成为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融合体。
1.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形成动力机制
企业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形成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一方面有利于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另一方面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保证工人质量,避免出现技工慌、招工难的状况,同时节省人力资源的培训费用,产生经济效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引进先进完整的设备、产品生产、实训指导师傅、企业管理模式、职业文化氛围等软硬件设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办学活力,使学生在产品生产中进行真枪实战,提高职业能力。
2.以基地为中心,形成共建共管机制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需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在制定基地建设规划之初,学校要主动邀请企业人员参与讨论,广泛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充分体现企业方面的意愿,明确基地建设目标。对于某一个基地的建设,可以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方案,共同参与方案论证,共同承担建设费用,共同分担运行成本。在基地运行过程中,成立由校企双方人员组成的独立机构,共同参与管理,例如共同制定规章制度、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流程,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共同编写实训教材,共同承担训练任务等等。
(二)实训与生产同步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突出实训与生产同步进行的特点,在实训的同时进行着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着实训,两者不分时空,有效地避免了教学与实习脱节、实训与生产脱节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1.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基地顺利运行
根据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和定位,必需建立健全一整套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类制度,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条例和细则》《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常规》等;二是行政工作管理制度,如《会议制度》《行政值班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采购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三是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如《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学工作规程》《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学生学分制实施办法》等;四是实训管理制度,如《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生产性实训安全文明管理制度》《生产性实训考核制度》《生产性实训教学检查制度》《校内生产性实训设备管理制度》《校内生产性实训工、量具使用管理制度》等;五是其他相关制度,如《仓库管理制度》《易耗品领用制度》等等。
2.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基地实训教学
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与规律,应把开展目标管理与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有机结合起来,以ISO9000系列标准为框架和基础,全面渗透目标管理的思想,在涉及到生产和实训的每一个环节,尽可能制定出切实可操作的总目标、层级目标以及子目标,把一切影响到生产性实训质量的因素全部处置受控状态。校内生产性基地质量保障体系应由基地内部质量管理、政府质量监控、行业企业质量评价三方面共同组成,其中基地内部质量管理是核心,政府质量监控是导向,行业企业的质量评价是主要依据。
(三)育人与创利双赢
企业需转变观念,由关注用人转变为关注育人,从订单培养向全程参与延伸,学校需强化市场意识,挖掘身边资源,采取多途径、多方式积极寻求企业合作,真正实现育人与创利共赢。
1.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全方位管理
校内生产性型实训基地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学环境和训练方法的改变,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符合时代要求、为企业所欢迎的有用人才。因此基地运行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进而激发学习动机。校企双方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从“监督管理”转变为“自主管理”,从“纪律约束”转变为“措施激励”,进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生产实际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发展要求的人才。
2.以效益为先导,体现互惠互利原则
学校与企业长期顺利合作的关键是能否真正体现双方的利益。学校要为企业提供合适的生产环境、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减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输送合格的员工,使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生产设备不断更新,生产工艺日趋先进,从而促使学校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出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一大批具有高素质、强能力、技术娴熟、适应快的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改变了企业职工的结构,提高了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使企业增强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直接为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效益,实现双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真正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对接,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它所形成的“教室与车间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运行模式,是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
参考文献:
[1]杨金华.产学紧密结合建设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7(22).
[2]方桐清.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四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
[3]叶小明.在工学结合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篇9
化纤产业在经过多年的超常规发展后,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中丽制机总工办主任王从云表示,在整个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中丽制机能够维持在化纤机械生产领域的领先地位,保证企业利润和职工收益不下降,主要依靠紧跟市场需求,进行新产品研发及推广;注重产品开发管理体系建设,以专业模块化提高研发效率,以激励制度增强员工研发积极性;寻求产品创新突破点,以绿色、功能性和差异化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过短短半天的采访,记者已经切身感受到企业以科技兴纺的历史责任感和以创新开拓、诚信共赢、追求卓越为经营理念的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研发实力 专注化纤技术进步
中丽制机具有齐全的产品线,拥有涤纶、丙纶、锦纶民用丝、工业丝、差别化等产品的熔体直接纺、切片纺及非织造布的纺丝工艺、工程大型成套技术和装置;各种规格的高速卷绕头制造技术,同时还生产塑料机械设备及其他棉纺、化纤成套设备用电气控制柜和多种规格喷丝板等。企业拥有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进口的各种加工设备,具备年产4 000纺位纺丝机、4 000台高速卷绕头的生产能力。产品远销亚洲、美洲、欧洲及全国30多个省市上百家企业,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列。
中丽制机产品研发部部长吴昌木表示,中丽制机一直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此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双排外环吹风丝束冷却装置”、“利用聚酯废料生产涤纶纤维的方法”等多项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值得关注的是,企业众多研发项目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被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推动中国纺织产业升级重大技术进步”企业;2013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11月,“废聚酯瓶片液相增粘/均化直纺涤纶长丝系列化工艺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此外,“新一代复合纺丝生产线产业化”、“一步法异收缩PET混纤复合纺设备及工艺的研究与开发”、“BKV456型涤纶工业丝FDY纺牵联合机”、“熔纺全流程DCS系统”等项目均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为化纤产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注重产品开发管理体系建设
中丽制机非常重视产品开发管理体系的建设,拥有一大批极具创新能力的化纤工程、工艺和机械专业的优秀人才。企业研发人员占比30%以上,2014年全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3%以上。
企业具有完备的产品开发管理体系,在每年年初制定新产品研发规划,并落实到具体研发负责人确保严格执行。由吴昌木带领企业的研发团队,主要专注于提升化纤技术的先进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注重装备的节能降耗和结构优化。研发部下设 7 个专业设计室,按照专业领域进行模块化分工,提高研发的专业性和高效性。研发计划落实后,企业将定期对项目进度进行检查。
为了促进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充分调动科研技术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鼓励生产科研人员开拓创新,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企业制定了《研发项目管理规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科技管理制度,并于每年底根据项目技术人员和相关参与人员的贡献大小进行相应的资金奖励。
寻求产品创新突破点 以差异化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今化纤行业进入了薄利时代,企业若想创造利润,获得长足发展,首先要研发差异化、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其次要在节能增效、降低成本方面下足功夫。近年来,中丽制机不断寻求化纤先进技术的创新突破点,并以差异化产品为研发重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很多技术、装备被认定为世界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其中,“锦纶一步法分纤母丝纺丝设备技术”采用纺丝、牵伸合二而一的一步法全牵伸纺丝方法,在一套纺牵联合机上生产出可分纤的高强力锦纶母丝,在设备投资上可以省去二步法中牵伸机的投入,投资费用节省30%左右。企业研发团队经过方案确定、研发设计、试制加工、试车运转、产品市场应用验证等流程,成功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锦纶一步法分纤母丝纺丝成套设备。中丽制机产品研发部部长吴昌木指出,该项目将在2016/17年进行重点推广,目前锦纶母丝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少,但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很多企业已经摸索出与设备相匹配的工艺,相信锦纶母丝将在未来几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篇10
普及休闲食品概念
十八年前,在中国人传统的消费习惯中还没有休闲食品这个概念,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零食这种东西是可有可无的,来伊份在其开设第一家门店起,便开始普及休闲食品的消费知识,并逐步引导人们对休闲食品的消费习惯。经过对客户消费习惯进行调查,来伊份认识到,做休闲食品必更大程度上方便消费者购买,更多机会接触到休闲食品才有可能打开市场。综合考虑后,来伊份把直营连锁的模式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并制定了直营连锁发展的实施方案。
在实施直营连锁模式的计划时,来伊份通过对生产厂家的考察和分析,确定以贴牌生产的模式与供应商达成协议。厂家供应的产品在包装上使用来伊份统一设计包装,而厂家只是提品。来伊份正是通过与厂家的贴牌协议,保证了直营连锁的充足货源,也为其更多的直营店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在解决了直营店的供货问题后,便是对逐渐庞大的连锁门店的管理。来伊份通过前期门店运营的管理经验,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流程化的管理制度,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流程标准作业手册和岗位职责作业手册。在逐渐完善的流程管理制度下,通过标准化的实施,使得门店的复制能力迅速提升,也使复制速度逐渐加快,直接加速了来伊份直营连锁的扩张步伐。同时,为了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来伊份也开通了网络门店,满足网购群体的需求,现在已经开发出集合了所有线下门店、线上电商以移动支付的APP,更加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以及对忠实用户的培养。
搭建信息化系统
世界上各行各业连锁店千千万,休闲食品连锁店与其它产业相比,最直接表现在门店数量多、配送商品种类多、批量小、频率高的特点,采购信息、物流信息、销售信息等数据量大、实时性强等特点,所以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非常高。进入市场的第四年,来伊份开始认识到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启了信息化之路。来伊份通过与IBM、SAP、思科、海信等知名国内外IT巨头合作,先后引入或量身打造海信系统、SAP、ERP、财务管理系统等,来支撑各项业务的发展。
2008年尽管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众多企业不得不相应削减IT部门预算。但来伊份却反其道行之,在低潮时投入巨资扩建IT团队。2009年,在一片不解声中,来伊份投入巨资率先引入SAP―ERP系统,从前端到门店销售,消费者的每一笔消费在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全部传到总部,成为精准营销、管理商品开发和会员的数据基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来伊份可以通过每家门店的智能电子秤,同步实时的消费数据,来预测各个门店的补货需求,从而实现智能补货。“来伊份从创业开始,就注重信息化的发展。当时很多人不明白,一个做休闲食品的企业,为什么斥巨资做这件事,现在来看,这些都成为了来伊份的核心壁垒。”来伊份董事长施永雷说。
据了解,截至2017年来伊份已经拥有47套核心系统,贯穿着人、财、物各个方面,来伊份宣布打造科技供应链,将系统贯穿起来,打通各个环节。具体来看,供应链主要包括品质管理、库存管理、物流以及采购四大部分。也就是说,来伊份将实现从原料到门店的全部流程可视,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可以查询产品在供应商、检验、仓库、门店等各个环节的情况。“去年10月,来伊份在主板的成功上市,让来伊份有更多资金可以投入到信息化的建设中。未来,来伊份将实现全面信息化,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来伊份总裁郁瑞芬说。
打造可视物流体系
“一个企业有好品质,必须有一个良心的文化品质,有了好的文化品质才有员工的文化素质品质;有了员工坚持的共同理念,才能做出每一颗最好的食品,我们坚持四方共赢,打造良性的循环系统。另外,来伊份的物流体系,依靠信息化和大数据,以智能化、透明化、自动化和可追溯化,向人工智能化迈进。”郁瑞芬曾经如是说。目前,来伊份核心的供应商已经实现了全程可追溯,自动化物流在2015年已经全部交付使用,实现供应链基本透明,还有更可透明的决策跟展示系统在建设。
智慧供应链是大数据平台下的自动仓储、补货、物流、CRM的管理,来伊份的信息化将供应商,将门店和消费者形成了智慧型的链接,信息化建设已经全部实现。在中国主营休闲食品类的民营企业当中,在信息化投入上,来伊份可以说是最舍得投入的企业之一。
2015年,来伊份的自动化物流系统交付使用,这个系统占地10万平方米,使用的是世界一流的全自动化设备,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先进的食品行业的物流系统。现在大家越来越关心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来伊份的立体自动库可以实现每一个产品、每一个批次货物的管理追溯,产品从供应商送货扫码入仓到门店扫码摆架最终全部可以追溯。
透明的供应链,也称库存状态的可视化,全程的预测补货,2009年的时候来伊份已经完全实现了这个目标。由于最初建设的时候是纯线下的,今天引用互联网+概念后,要用全渠道思维,把所有渠道的库存可视化、共享化、透明化,集约化、集成化使用。
供应商追溯系统可以管理供应商,供应商的管理团队也可以用iPad去巡厂,来伊份的营运管理人员去每家门店也是用iPad管理。到每家门店,通过iPad就可以了解到这家门店的进销存、费用、业绩等,同时也可以对员工进行考勤,都是完全透明可视的。
来伊份对产品对品质极致追求,极致追求的背后就是商品的新鲜。商品的新鲜,商品流通的智能化、引领和推动,非常重要。所以要有一个强大的信息化建设,把所有端到端,产品的源头到结果的所有数据,开进系统,才能真正做到商流跟物流的极致。
不断开发新产品
- 上一篇:酒店网络营销的现状
- 下一篇: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