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营销方式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金融营销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金融营销方式

篇1

互联网金融营销的内涵

互联网金融营销的概念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是金融组织营销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市场营销、网络营销、金融营销、电子商务的相关定义,互联网金融营销可以具体描述为:互联网金融营销是指通过非直接物理接触的电子方式,营造网上经营环境,创造并交换客户所需要的金融产品,构建、维护以及发展各个方面关系,从而获取利益的一种营销管理过程。从概念逻辑上看,完整的互联网金融营销含义,包括传统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网络营销及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市场营销两个层面的内容,而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市场营销又包括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两个方面。本文所研究的就是基于这种完整含义的互联网金融营销。

互联网金融营销的主体

互联网金融营销的主体就是进行金融交易的双方甚至三方,不包括金融服务及商品本身。主体分为:卖方、买方、第三方交易中介。

卖方一般就是金融组织,传统金融组织按其承担职能的简易被分为三类:经纪人组织、基金组织和银行机构。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推动了金融混业经营(包含了非主营业务)和综合经营(包含了新兴的信息业务),网上银行一般实行混合经营,它们可以作为互联网金融营销卖方的典型代表。

买方主要是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金融产品需求者。

第三方交易中介是指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上充当交易媒介,从事交易或促使交易完成的组织和个人,例如支付宝等。

互联网金融营销者可以是卖方,也可以是买方或者第三方。谁更积极、主动寻求交换,谁就是营销者。互联网金融营销如果按主体分类可以分为六种模式:卖方对买方、卖方对第三方、买方对卖方、买方对第三方、第三方对卖方、第三方对买方,每一种模式可以包括中间交易平台,也可以有自己的网站不需要中立的交易平台。

互联网金融营销系统

互联网金融营销系统是指构成互联网金融营销整体的互联网金融营销主体、电子货币和网络支付系统、互联网金融营销信息系统和互联网金融营销风险控制系统等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结构、关系及方式。电子货币和网络支付系统是互联网金融营销系统的中心,是互联网金融营销主体之间相互交换的核心价值,包括电子金融产品开发与销售、互联网金融品牌推广、互联网金融营销工具和互联网金融客户关系管理等内容;互联网金融营销信息系统和营销风险控制系统是制订互联网金融营销战略和策略的基础,也是把握市场机会、规避市场风险的主要内容。

互联网金融营销系统的发展要以培育和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为基础。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电子货币、网络信用产品、网络客户关系、互联网金融信息产品等。发展电子货币就是要加快现实货币向虚拟货币的转化,努力发展电子货币、电子交易凭证等资源。发展网络信用产品就是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信用环境,对互联网金融客户和机构进行信用评估和分级,科学地设计和规划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加大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和控制力度。发展网络客户关系就是在现有的网络客户基础上,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做好宣传工作,努力扩展网络空间和客户资源,实现公共信息和客户信息传递的扩散效应,真正把互联网金融的方便快捷带给客户,促进互联网金融营销观念深入人心。发展互联网金融信息产品就是拓宽互联网金融信息的获取渠道,扩大数据库的信息容量,同时对信息来源和信息质量进行严格的识别,加快信息处理和传递,确保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及时转化成经济效益。

互联网金融营销的现状

互联网金融营销主体的发展

从买方来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0次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1.87亿,网上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及在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吸引着网上支付服务提供商不断进行创新和拓展,新支付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推动更多用户更加频繁地使用网上支付。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手机在线支付近年来日益得到重视,2012年上半年手机在线支付用户数增加了1382万,增长率为45.2%,增速远远超过整体网上支付。截至2012年6月30日,手机银行iPhone版、Android版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过400万次,客户美誉度及市场评价位居同业前列;手机银行签约客户数已达709.03万户,累计交易(不含手机支付)375.28万笔,同比增长429.01%;累计交易金额达1281.01亿元,同比增长185.00%;手机支付累计交易1361.45万笔,同比增长230.00%;累计交易金额为36.46亿元,同比增长309.20%。

从卖方来看,目前国内十五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建立了独立网站,具备了网络支付、账户信息查询、转账等基本网络银行功能,最新版本的网上银行系统已经可以实现网上汇兑、网上信用证等业务,极大地方便了个人和企业用户。2011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全年交易额达到780.94万亿元,截至2011年底注册用户数达到4.34亿。2012年前两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分别达到218.58万亿元和228.87万亿元。另根据各上市银行的2012上半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多家银行网上银行的业务量已远超柜台业务量,有些上市银行的网上银行占比超过总业务量的60%,甚至70%。未来,网上银行将成为银行的主渠道,传统银行将全面融入网上银行,甚至不再单独区分网上银行。

从第三方市场来看,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蓬勃兴起,第三方支付组织从提供简单的资金结算,发展成可连接产业链各环节和行业上下游的多元化资源整合机构。第三方支付组织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社会提供支付服务,满足了社会公众的支付需求,促进了支付服务市场竞争,逐步成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第三方支付组织437家,其中全国性法人机构172家,占39.36%;地方性机构265家,占60.64%,日交易金额达60亿元,这些第三方支付与网上银行共同支撑着中国的网上金融市场。从市场集中度看,支付宝以49.0%的市场份额居于市场首位,占据了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财付通以20.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银联在线、快钱、汇付天下、易宝、环迅,分别以8.4%、7.5%、7.4%、3.0%和2.7%的市场占比分居第三位至第七位,这前7家占据的市场份额达到98.3%,因此其他第三方支付组织份额很少,市场集中度较高。从行业竞争来看,第三方支付机构加速洗牌,市场面临优胜劣汰,各类支付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未来将朝着全面型和专业型两个方向发展,专业化分工会越来越明确。

互联网金融营销工具的应用

网络营销工具如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网站、网络广告、微博等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应用都比较广泛。首先,网站在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的金融市场上成为企业提高顾客忠诚度和满意度的有力武器,是互联网与金融服务完美结合。相比传统的经营网点而言,网站不但是网上金融的应用渠道,更是企业重要的营销平台。网站作为有效的品牌传播窗口,在金融组织推广自身业务与金融产品的过程中蕴含着重大价值。一个好的品牌塑造效果与宣传力度将有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与亲和力,能激发更多潜在客户的消费和投资欲望。其次,金融组织在网络广告投放方面也是非常慷慨,网络广告形式包括展示类广告、搜索排名广告、电子邮件广告、视频广告和文字链接广告等,投入大多集中在门户网站和财经网站。这表明,国内金融业的传播已经从传统媒介营销的竞争如平面、广播、电视等领域转移到了互联网。例如,中国银行的网络推广选择了在阿里巴巴网站的首页投放其赞助奥运的品牌广告,使其赞助商品牌形象的美誉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第三,自从微博兴起,各家金融组织纷纷在各门户网站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各种网络流行语信手拈来,微博开始成为新的营销方式。2010年,光大银行领先业内首开微博,之后各家企业的官方微博如雨后春笋,经过两年的发展,各家机构的粉丝数最低都是数十万计,招行更是以190万的粉丝数遥遥领先,产品营销、活动介绍、财经信息、理财常识等等应有尽有。最后,交互式营销成为竞争的常用工具。为了以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推广传统的金融业务,各大金融网站不断推陈出新,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与更多的企业跨行业运作,试图开创一种全新的网络合作营销模式。如中国民生银行与小熊在线携手,通过大型益智线上游戏“创智大富翁”活动的运作,推广该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就是一个互利共赢、新型网络营销的良好范例。

互联网金融营销存在的问题

营销主体的观念陈旧

首先,营销认识不全面。在金融组织的营销活动中,有的人把营销看做推销互联网金融产品,有的人把金融营销片面地理解为做网络广告,也有人把网络营销看作仅仅是营销部门的事,没有认识到营销的全面性。其次,缺乏战略目标。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营销普遍缺乏从长远角度来把握对市场的分析、定位与控制,在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顾客观念有待加强。在互联网金融交易中,相对于金融组织而言,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互联网金融机构容易利用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损害消费者权益。如支付宝发生的“一元秒杀”事件,实质上是后台技术故障造成的货品价格变成一元,消费者交易后,全部交易被支付宝取消,消费者权益受损。互联网金融机构掌握了大量的客户信息也可能使客户信息容易泄露。最后,品牌形象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拥有市场必须首先拥有一个占市场优势的品牌。域名是企业在互联网上的永久性标识,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商务活动的基础,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目前很多金融组织还没有意识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如有的商业银行合理的域名被抢注,有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各自设立推广自己的网站,各网站之间又相互孤立、互不关联,这些都不利于整体品牌形象的建立,系统内的整体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能达到网络营销的最佳效果。

互联网金融营销体制不健全

互联网金融营销涉及众多的参与主体,仅靠市场体制自发调节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目前互联网金融营销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监管主体缺位和专业人才缺乏两方面:

首先,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瓶颈就是安全与风险控制,我国对金融营销监管长期以来严格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而互联网金融这种融合性的经营模式在传统监管体制下,会导致监管和合作方面的困难,增加交易成本,造成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降低监管效率。

其次,互联网金融作为信息时代特有的产物,其技术含量是不容小看的,要想发展和维护好互联网金融营销业务,这就需要懂得网络技术、金融知识和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金融企业的员工知识构架基本是金融专业,特别缺少既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又熟悉银行业务运行和管理决策的,又能够把握顾客需求特点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企业在招聘和选拔的过程中也大多偏向金融专业。互联网金融营销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互联网金融营销核心人才的极度匮乏已经影响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

网络营销方式较单一

大多数金融组织开展网络营销时主动营销意识不强,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营销方式积极寻找客户群,开展主动的产品推介和促销。甚至有的金融网站上,竟然找不到企业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服务热线、交换链接、电子邮件、网页广告等多种已经成熟有效的网络营销方式在商业银行营销中未得到充分运用。经营策略上虽然借用了营销概念, 但错把营销当推销, 只是在推销产品时才使用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 网络营销意识差, 对金融产品信息化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界的探讨阶段。

金融产品组合的广度和深度有限

目前,在国外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已经进入了为大众量身定做的阶段。而我国有的互联网金融更多的只是将传统银行已有的业务搬到网上来处理,还不能根据每一个客户的偏好、个性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网上金融的最高形式是通过互联网创新,把一些传统银行中无法进行的业务和系统最大可能地整合在一起。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品种相对匮乏,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时间较晚;另一方面我国法律规定只能分业经营,不能直接参与证券、期货等其他一些基本操作,而众多非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还存在较高的进入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银行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营销的对策

更新营销观念

首先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无论是金融机构经营还是第三方中介都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拓展,挖掘客户需求,重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互联网金融组织可以通过建立更加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推进互联网争端解决机制建设、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以及制订责任追究的管理办法等措施,保护消费者的网络权力。要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有计划、分步骤地主动进行业务营销,设计特色产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不同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其次创建网上金融服务的品牌。开展互联网金融营销既可以采取统一品牌策略,网上品牌与传统业务的品牌一致,也可以采取不同品牌策略,创建一个全新的品牌。互联网金融品牌的建设需要不遗余力地塑造和提升各自的核心品牌,要注重品牌发展的科学规划,要大力推进品牌家族化建设,还要重视以品牌为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运作。

建立完善的金融营销体制

互联网金融营销作为互联网金融整体系统的子系统,是在一定金融区域范围内,代表金融机构通过网络与广大社会客户直接沟通的桥梁,其组织体系创新的完善要求互联网金融组织在现有的组织框架中重新定位,协调处理好与其他机构的分工合作关系。

互联网金融管理者要摒弃过去重业务、轻素质,重使用、轻培养的陈旧观念, 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培养集金融业务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技能、网络工具运用技能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营销复合型人才,加大对网络信息收集、处理、分析方面的人才和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人才的营销培训,促进员工由传统的操作型向营销管理型转化,培养一支既懂网络原理和网络程序设计又懂金融管理,还能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工具开展市场营销,具备引导客户、培育客户和留住客户工作能力的人才队伍,使银行永远保持发展的活力。

整合网络营销方式

网络营销方式的整合一是综合各种营销方式,综合运用各种网络营销方法,比如广告宣传可以选择电子邮件、门户广告、博客软文、网络视频等,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最大化,新产品信息可以选择在线黄页、分类广告、论坛、博客网站、供求信息平台、行业网站等平台。二是整合传统营销方式和网络营销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弥补不足。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的结合,可以通过演示光盘、FAQ、在线问答、热线电话等方式。这些方式交叉使用效果会更好,比如在在线问答的页面上标示热线电话或网上预约。还可以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网站进行联合,与各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建立网站链接,综合多家金融机构的网上服务,建立综合金融服务网站。

加强新产品开发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随着客户对新技术接受程度的逐渐提高,他们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实力,互联网金融营销必须重视新产品开发。

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传统银行业 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金融行业竞争的日益开放,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迅速走进了普通人的视野。从异军突起的余额宝到如今的阿里金融、P2P平台,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互联网金融因具有更高的透明度与参与性,可以降低金融业务的操作成本,基于海量交易数据的分析与预测也使得服务流程更加简洁迅速,营销方式的多样化和门槛的降低迅速吸引了大量普通消费者及小微企业。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究竟将为金融行业带来怎么样的挑战与变革越来越成为传统金融行业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一、与传统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基于强大的技术依托,如移动互联、快速宽带网络传输、云系统、超大容量的数据存储、云计算等等,这些技术可以使金融活动的参与者快速的获取大量有效的金融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相关交易,大大提高了金融业务的效率。与传统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具体拥有以下优势:

(一)交易过程中双方信息公平,成本相对较低

互联网本身便具有公平、透明等优势,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下,进行金融交易的双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无障碍的获取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以资金供应方来说,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资金供应方可以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轻易的检索到资金使用方的全部资料,包括资金使用方的企业规模、偿还能力以及信用状况等;相应的,互联网金融也可以将资金使用方的信息全透明化,提高了资金使用方的违约成本,有效保护了金融服务的有效进行。在双方信息公平的情况下进行交易,更能提高交易的可信度,进而提高业务量。

(二)将金融交易中的中介化消除

互联网交易平台与传统银行相比更方便快捷,是因为它省去了传统银行金融服务中的中间环节,完全通过金融市场的需求自己对金融行业的相关资源进行调节与配置,这样的经营模式使资金供求双方不再受中间环节的约束,自由的根据自身所需进行交易,不仅将供求双方的投资和融资成本大大降低,还可以有效提高交易成功率。与此同时,基于大量历史交易数据的分析预测,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银行业的信息壁垒,通过自身信息的集成分析进行信用的评估与潜在风险的预测,大大简化了传统银行业务服务流程中的各项审批环节,使供求双方在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交易,提高了交易效率。

(三)使金融行业的服务形式更加多样化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虽然分散了传统银行业的一些服务资源,但两者在根源上并不对立,互联网金融也是金融服务行业的一种经营模式,在金融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也会对传统金融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使传统金融业的经营模式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从互联网金融刚刚兴起时的网上银行交易模式,到发展至今的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传统金融业对互联网的依赖也越来越明显,更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相继出台,为传统金融也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更易实现与接触的互联网金融确实提高了普通客户对金融服务的体验,尤其是针对未来发展的年轻客户群体,互联网金融的确具有更为灵活机动的竞争优势与营销策略。

二、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方式对传统银行业有哪些挑战

(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主要服务目的是将买卖双方与银行三者有效的联系起来,现阶段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而且,随着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客户终端的不断普及,如今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正在朝着移动客户终端支付平台拓展,其发展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是在金融服务中间环节的业务盈利方面对传统银行产生影响,它对传统银行业务中的支付结算、代扣代缴等业务进行了分流,从而使传统银行的相关业务收入大幅度下降,但与之相反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传统银行在存款方面的冲击相对较小。

(二)互联网信贷平台

Peer-to-Peer lending是现阶段最主流的网络信贷模式之一,国内普遍称之为点对点信贷,在一些银行中,也被成为“人人贷”,英文简称P2P,P2P与传统的融资方式不同,是一种相对直接的融资方式。在传统融资模式中,普遍是客户将分散的资金集中存入银行,再由银行汇总,放贷给符合标准的其他客户,而P2P融资则与这种方式不同,在P2P融资模式下,投资方可以跳过现实中的金融机构,直接将资金放在透明公开的平台之上,使信贷过程更加简便,金融交易的金额也大大增加。大体来说,P2P融资模式与民间信贷相类似,但在客户方面又有所不同,民间信贷普遍是熟人之间,但P2P信贷发生于陌生客户,因此,出于信任度的考量,很多投资方还是有所顾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P2P融资模式的融资成功率。

(三)互联网金融理财渠道

互联网金融理财渠道是一种结合金融产品与网络服务的网络渠道,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这种理财渠道具有门槛低、费用少、赎回易等优势。现阶段的典型代表便是由支付宝衍生出来的余额宝,该系统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终端或网络直接将资金转入余额宝中,并采取按天计利的方式,使投资方受益,这种融资方式对投资方而言,其利息远高于传统银行的活期储蓄。在余额宝的互联网金融理财渠道的影响下,传统银行的存款业务受到很大冲击,主要是一些资金分散的小客户,但也导致传统银行的存款量大幅度减少。

三、面对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的应对措施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与挑战为传统金融行业敲响了变革的警钟,需要传统金融行业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加以应对。今年以来随着作为生力军的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回归正常状态,以及互联网金融在急速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从业者与普通消费者对于这一新兴事物的态度也更加趋于理性,而传统金融行业更应从战略发展的角度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一)使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传统金融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发展下去,首先便要使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强大,在不远的将来,客户对互联网金融的信任度也会有大幅度提高,金融客户越来越朝年轻化趋势发展,客户的理财观念也会随之发生转变,传统银行的金融业务受到冲击不可避免。传统银行只有将利率更加市场化,才能在未来经营中,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顺应时展的浪潮,合理参照市场配置金融资源,才能在未来的金融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使传统银行业务朝互联网形式转化

目前,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主流,传统银行的业务只有不断朝互联网形式转化,才能保证不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转化过程中,传统银行要对银行内部的信息技术系统进行更新,使电子银行的金融服务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另外,传统银行还要加大与互联网金融形式的合作力度,从而使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从竞争的发展模式转向合作。

(三)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战略

传统金融业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是未来发展无可比拟的财富,充分利用现有的新兴技术使这些沉睡的数据发挥应有的价值,是传统金融行业应对未来挑战的利器。通过与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传统金融行业同样能通过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提高服务效率,丰富营销方式,提供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

四、结论

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必然会对传统金融产生影响和冲击,但也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推动金融行业改革的一剂强心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金融行业应积极加快转变经营方式,充分融合互联网金融的技术优势与服务方式,在发挥传统与挖掘现有客户、产品、渠道优势和保持严谨、规范、稳健的经营模式基础上,积极推进改革步伐,务实创新,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在未来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申世军,朱满洲,刘若愚.挑战还是机遇――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影响[J].金融市场研究,2014.

[2]张启文,张京华.农村金融体系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黑龙江省64个县(市)样本[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张宏.美国P2P网贷平台的法律规范及对中国的启示――以美国Prosper网站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1.

[4]邹传伟,张翔.标会套利和系统性标会违约――对温州市春风镇标会会案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3.

[5]彭忠诚.现代银行发展趋势初探――浅谈网络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银行的影响[J].华南金融电脑,2011.

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转型 启示

以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云计算为主要工具的互联网金融,成为了集信息中介以及资金支付与融通等业务为一体的新型的金融形态,它凭借自身的开放化资源、自主化渠道、市场化选择等巨大优势,对现有银行体系形成了一种冲击与挑战。它使传统金融灌输给民众的商务模式、价值观和产品形态等概念面临被颠覆的境地。当然,有挑战就必然有机遇,互联网本质上不是与传统行业竞争的一个或几个行业,而是一种平台和渠道,一种新型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商业银行转型步伐,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拓展服务渠道,实现金融服务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在根本上适应现代金融的需要。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生存”现状

(一)商业银行“中介”功能弱化

融通媒介资金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它类似于金融业务的“中介”机构,无论是存、贷业务还是汇况支付,都需要以商业银行的信用为“担保”。但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金融机构在获取信息的交易和成本方面有了明显降低,这无形之中“分流”了一部分商业银行中的融资服务内容。同时,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模式,让客户的支付体验更加直观且丰富,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和灵活的支付方式,让客户的选择更多的向互联网金融发生了倾斜,这让商业银行传统的优势功能被逐渐弱化。

(二)商业银行急需“根本性”的创新

交互式的营销方式让互联网金融为客户带去了更多的体验乐趣,而金融产品的灵活、多样,更让客户需求能够得到及时的满足,这是商业银行无法给客户所提供的特色服务。互联网金融并非简单的使金融业务“互联网化”,它是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模式创新,所以商业银行急需的并不是如何更多的替代互联网金融网点,而应该从本质上重新审视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它的创新不单纯于在其服务形式上,而是如何结合时展和客户所需进行思想上、内容上、理念上的“根本性”创新。

(三)商业银行利益“受损”

当前“草根”阶级和小微企业对“网贷”情有独钟,网贷近几年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随着其规模的扩大化,它越来越接受银行的“核心利益”。而第三方支付越来越多样化的服务内容让商业银行的业务逐渐被“蚕蚀”,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拿到了“业务牌照”,这让商业银行的收入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利益受损可以说是当前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造成的“硬伤”。

二、商业银行“融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启示

综上,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看似“生存”艰难,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它仍旧是当前金融机构的“老大”,是很多金融业务往来的“主战场”。尤其是多年来传统经营模式让商业银行具有了很完善的风险防护经验,这是与互联网金融相比商业银行突显出的巨大优势。因此,商业银行当前的紧要任务是如何发挥自己之长,弥补自己所短,正视互联网金融已经改变了金融市场格局这一现实,加快自身的转型,让自己更加完善,更好更快的与互联网金融这股“大潮”交织融汇到一起,以期在互联网时代开启自己崭新篇章。

(一)商业模式欲求创新,首先从经营理念的转变开始

从利差型向中介型的盈利型模式转变、从交易型向关系型的商业模式转变,树立“ 大金融”的观念,“财富管理”服务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的“存贷款”服务的一个重要启示,也是商业银行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必经之路。要以客户细分为前提条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真正由“产品”营销走向“客户”营销,由传统“存贷款”服务走向“财富管理”服务。

(二)通过创新让产品更加“丰满”

商业银行不应再以“专营”的姿态提供服务,而是需要通过创新让自己的产品更加“丰满”,让客户犹如在逛“超市”一般,享受一站式服务,客户应有各种适应自己需求的金融解决方案可供选择,并保证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总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满意的解决。创新金融产品,不但要加强表外业务,也要注重非信贷业务的创新,要时刻以多元化金融需求以及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为契机,做好风险预警和管理的基础上让更多的衍生品交易、财富管理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业务成为增收的主要来源。积极争取取得保理、基金、消费类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各类新业务的金融牌照,逐步走混业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为丰富产品组合、提供个性化服务奠定准入基础,打通发展通道。要做到创新信贷业务,首先应保证风险可控,再以合归经营和其他匹配为前提,在业务范围上不断拓展,业务品种有效增加,以多元化盈利途径吸引民众。

(三)集约化经营

对各类客户潜在的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以此提高与客户进行合作的深度、广度和紧密度。发挥商业银行在服务质量、竞争能力以及市场条件等多方面的优势,实现零售收入来源的最大化。对财务资源和业务资源的配置施以“精细化”管理,让成本受到严格控制,促进经营效率的有效提升,健全完善资源使用的后评价和调整优化机制,真正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效益的领域。

(四)强化维护客户关系

通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定制服务和专业化的分析咨询服务,实现对客户交易行为的全方位介入,进而实现与客户关系的深度绑定,从而将银行服务不断延伸,使之成为不同客户需求的家庭银行、企业银行、随身银行。

(五)优化考核模式

从现有以负债为主的考核导向逐步向负债、受托管理客户综合金融资产并重的考核导向转变,同时通过设置不同的考核权重、差异化的费用配置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各经营机构、员工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营销力度,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能力和中间业务收入创造能力。

三、让业务流程得以优化,从管理体系的深化改革入手

业务流程上无法实现最优化是商业银行落后于互联网金融一大弊端。因此商业银行如果想实现根本性的转型,必须从优化、简化业务流程开始。

(一)力争打造“流程银行”

业务流程要做到集成优化,就要对商业银行过于“钢性”的运营体系进行改革,要为客户构建一个跨渠道集成、一体化的运营平台,使其能够享受到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化服务。组织架构要向扁平化和垂直化发展;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和标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更趋于科学和完善;文化理念更注重客户与市场需求。

(二)从“职能制”向“事业制”转变

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多以“职能制”为主,这容易造成人浮于事的现象。商业银行应借鉴互联网金融“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将经营单位按照客户、区域或者是产品和渠道划分为多个可以有自己独立战略的“事业部”,通过 “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组织管理模式,在银行总部的统一管理下,事业部可以拥有经营的自,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每个分支机构和每个部门在整个流程管理中角色、职能的明确与界定,均由标准化和一体化的组织体系设计而来。总部通过对风险的合理授予权以及在重要的市场步骤启动之前设置好风险控制点,提高事业部相对独立决策、研发和营销的日常效率。

四、渠道转型的强化,需要现代科技为支撑

加强物理渠道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功能,对现有物理网点数量和员工数量进行缩减,集中人力和物力打造多功能型的精品网点和形象网点。重新定位网点功能,让营销与服务功能逐渐替代交易处理功能,网点窗口重点功能放在营销咨询业务上,如理财顾问或者是较为复杂的新产品介绍等。

(一)给予“自动服务”更多投入与支持

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的辅助优势,让移动支付和手机银行支付成为主要服务手段。让“自助银行”的交互方式以及渠道功能实现最优化,为客户打造一个流程最全、功能最优的新型银行。加大自助设备的投放配置,适当配置自动开卡机等新型自助机具减轻柜面压力,减少柜面低价值、重复性的简单业务操作,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使客户更方便将他行资金进行归集,要加大POS机等理财设备的购;置。

(二)走个性化、差异化营销之路

集中提炼和整合多渠道的分散数据,以客户存在的“潜在”需求为前提,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营销服务。要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建设特色的网点或专营财富中心,提供免费的会谈室、迷你咖啡屋、多媒体空间、健身房等特色服务。根据客户群的不同类别开设专门的服务网点,如银发族、上班族、留学人员以及女性客户等,让一站式金融服务为其提供更多便捷。

(三)采取“走出去”营销模式,使网点处延“扩大化”

要将移动金融业务作为发展点,将移动理财、移动商务和近场支付作为创新点,打造一个以银行为核心的移动金融“生态圈”。将日常业务所需的如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笔记本电脑等一系列的服务工具整合成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工具包”。客户可通过提前预约的方式,让业务人员直接上门为其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在改变传统网点坐等客户上门办理业务方式的同时,实现了银行人力资源的最优化。

(四)注重 “社区银行”的建设与推广

积极与网络运营商共同开发微信平台,借助该平台,可实现“网点―商户―客户”互惠互利的社区银行发展模型。将网点周边数公里范围内的“核心客户”与“核心商家”都绑定在以网点为中心的网络虚拟社区,打造社区银行发展模式。

(五)提高业务发展与科技运用两者融合与共享的有效性

有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技术,积极推动支付方式创新、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渠道创新和平台模式创新,抢占银行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制高点。

五、注重创新文化的培育,增强基础建设力度

要实现金融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进金融互联网化,还需要进一步在机制建设、文化培育、人才储备和财力投入上加大力度,增强配套支撑作用。

(一)重塑“机制文化”

加快风险容妨和内部协作两大机制的推行和发展,塑造“高效率”、“勇创新”的新型机制文化,让金融系统时刻与新技术与新市场保持同步,对市场需求具有灵敏的反应度。

(二)拓宽金融技术的应用领域

要让金融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和智能手机在关键的管理环节和业务环节发挥最大功能。通过高新技术完成未来银行“创新实验室”建设,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跟踪研究和模拟发展,让自身的增值服务、创新孵化和金融技术运用能力等到质的提升。

(三)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保持互联网金融生命力的“活水”,要将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程,保证商业银行在通往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道路上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储备。

参考文献:

[1]章连标,杨小渊.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浙江金融,2013年10期

[2]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49期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4]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年05期

篇4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仍存在诸多困难,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困难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应用前景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农业发展;应对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把金融运用到互联网业务中,以在传统互联网功能下再实现融通资金、管理风险、信息中介的作用,达到互联网和金融的有机结合。1995年首家互联网银行SNFB成立,是互联网金融起步的标志。2012年,互联网金融浪潮席卷中国,人们对这个新型模式关注度逐渐升高。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飞速发展势头,随后几年,该模式在各行各业不断取得突破。迄今为止,欧洲70%以上的客户选择网络银行完成基本业务,中国的网络渠道实现了50%以上业务,电子渠道正成为主流的业务方式。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前景引起各行业关注,可通过该模式的视角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农业互联网金融融合了金融对资金使用的敏感性及互联网提供的广泛平台,又注入农业属性,开创了一个新领域。由于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应用具有农业的特性,农业互联网金融应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使农业互联网金融不仅具备金融和互联网的特性,还兼存农业具有的特色发展优势。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农业应用问题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固有问题

第一,农产品过剩以及价格不稳定。由于国际竞争力低,大量的农产品只能自销国内市场,我国主要消费地是城镇,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是农村,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49.68%)少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而我国城市消费(占总消费86%)远远高于农村消费(占总消费14%),供需之间的地点和时间的差异常造成产销过剩的问题。同时,我国农业发展存在断层,农户没有农产品销售渠道,往往只能等待中间商收购,常常造成某些区域产品供不应求而其他区域产品滞销的问题,不仅使农产品生产过剩,还使价格存在区域性差异。第二,国际间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大。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其他国家输入输出农产品贸易增多,其中美国农业基本上以大面积的农场和牧场为主,其国土面积940万km2,耕地有28亿亩,而仅500多万的农民却为2.9亿人口提供食物生存保障,且美国是世界范围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因为规模化是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农场主平均耕种面积达600英亩,其生产的农产品成本低、产量高,然而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而耕地面积仅占1.43万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仅1.4亩,未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生产中人力和物力的成本较高,这种现状下,我国粮食等农产品的出口的竞争力远不及发达国家。第三,农产品供求之间的直接信息缺失。我国农产品的销售多通过中间商的采购,不仅增加中间环节的流通成本,削弱农民的实际收益,还抬高了农产品价格。而“互联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农产品销售的互联网化有助于供给和需求的对接,使得供给需求随市场变化同步,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

(二)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推广运用问题

我国的农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而农业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应用需要知识基础为前提。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率低,大型机械化设备应用不高,农产品大多通过中间商收购买卖,少有未涉及网络电商模式,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程度是制约该模式在农业应用的瓶颈。同时,正因为这种模式市场未被深度开发,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应用将是一片蓝海。

三、互联网金融促进农业发展的应对策略分析

(一)创新营销策略,提高核心竞争力

农业企业最核心的内在动力是产品品质,诚信经营加之适当的网络营销方式,可以迅速打开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网络市场占有率。以安徽小蚂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具有生产育苗、种子配种、服务配送、生态观光等多种新型业务,坚持“从农场到餐桌”原则,发展产业链平台的“一条龙”服务。将互联网金融模式贯穿于整个产业链,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直销通路。同时开展农业园观光和农业基地旅游创新业务,增大影响力的,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二)拓宽销售渠道,丰富经营多样性

应用互联网与网络技术能拓宽农产品的供销渠道,争取更大的发展平台。社交软件如微博提供了新型销售渠道,而这种销售渠道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更广,能有效提高市场认知度,增加市场份额。农户个人或企业应选择在农村地区使用较为广泛的社交软件,建立公众号并利用软件转账以及支付功能,直接促成商品交易,并将产品直接邮递到顾客身边,降低中间环节的时间成本。此外,农产品企业或个人也可构建自身的网购平台,如安徽的小蚂蚁优选和厚土农牧有限公司都分别创建网站,开放会员注册,与电子商务紧密接轨,结合农业服务性和高效性。

(三)规范农产品生产,赢得客户的信任

农产品的规范生产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因此,现代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互联网使其逐渐规范化,减少人力、时间的消耗,提升生产效率。如小蚂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运营管理、物流及客服团队,不仅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服务,同时赢的客户的信赖与选择。可借助互联网应用各种传感器对作物的环境湿度、光照情况以及温度进行分析观察,通过农产品生长状况图片的拍摄,将农作物信息进行定时定位,通过综合整理分析,判断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措施,使农作物的生长更规范、更科学、进而改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问题,规范农产品的生产。

(四)创建农产品溯源体系,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

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应用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农产品预定、选购、配送等一系列需求。运用互联网云端,建设多重监督的农产品溯源系统,比如农牧产品的生产记录档案及生产过程中的全程摄像传递。建立VIP手机客户端以及建设现代农场互联网,使得客户在生产、运输、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可以参与监督。云端在农业中的运用最终可以为有需要的顾客“定制”农产品,将种植养殖过程全程摄像,并传递到顾客的手机客户端。在这种新媒体运用的情况下,客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属于自己的产品,还在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作用。

作者:徐阳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秀霞.浅析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路径[J].科学与财富,2015

[2]谢方舟.互联网金融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的思考[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4

篇5

一、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在互联网技术下,证券交易的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都发生了改变,由于交易的虚拟化促进了交易成本的缩小,互联网金融使证券行业总价值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互联网金融会改进证券行业的业务模式,产生了网络经纪公司和经纪人。这对证券从业者带来了新的行业竞争机会,使得未来证券人才的竞争变得更加复杂。

互联网金融和证券行业的结合,可以大大拓展证券市场的业务范畴。证券运营商可以升级运营模式,扩大服务范围,借着网络的便利性,证券交易的地域限制消失,任何地区国家的人都可以参与到任何一个证券交易市场中。此外,一般来讲,网络中有着大量高学历高收入的使用者,这为证券运营商带来更多的优质客户。

对于政权运营商自身来讲,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且其传播成本较低。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的全面融入降低了营销投入,却提高了营销利润,传统的高成本营销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网络时代了。凭借着宣传和运营的成本优势,互联网将成为证券交易的主要平台。

(二)不利影响

证券行业彻底融入互联网金融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由于部分证券运营商对互联网的宣传、运营和使用技术并不了解,并且缺乏相应的人才,因此产品质量问题和交易失误现象时有发生。证券运营商在科技和人才方面的投入还需加强,应重视自身客户端的开发。以互联网作为交易和运营的平台,技术使用和数据安全都将会是巨大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出现只有十几年的时间,我国网络普及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市场法规和市场秩序还不够完善。目前的一些金融法律法规与证券运营商期望实现的运营目的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针对互联网证券交易,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进行管束,但是却缺乏相应的法律对该领域进行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混乱,自然提高了互联网证券交易的风险。

二、互联网证券的发展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互联网精神得到了更深的强化。大量数据和事例证明,互联网将在未在的证券市场发展中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普及。互联网证券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互联网的优势在于以下四点:第一,互联网具有大数据处理技术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优势,具有更先进的交易和结算的方法。第二,围绕客户为中心,对客户存在最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第三,具有更好的数据积累和数据挖掘的能力。第四,客户群更庞大,且更年轻,更具有活力。

从每年召开的中国证券创新大会可以了解到,我国的证券行业已经愈加重视创新。2013年颁布的《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可以看出客户建立证券账户的时间和地点限制被打破,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开户和交易已经得到了允许,各地的证券公司纷纷开办网络办理平台,促进了互联网金融和证券行业的大步发展。2012年,部分证券公司开始了证券账户整合业务,通过业务整合,可以将更好的服务提供给客户。多层次的证券账户架构包括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客户序号,第二层次为一码通证券账户,第三层次为基金TA账户,深A证券账户,沪B证券账户和沪A证券账户等其他证券账户。

未来的互联网证券的主要发展方式具有差异化和多样化。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关注度,挖掘客户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多种多样的互联网证券业务。

(一)提高关注度

互联网的内容丰富繁杂,一方面可以使任何一个证券从业者都有机会宣传自身,创建平台。另一方面,过于冗杂的信息往往会将互联网交易平台埋没。因此,现代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市场平台得到生存和发展,必须采取一些方法,提高目标客户对自身公司的关注度。部分金融产品的网络销售平台交易额一直较低,原因在于其关注度太低,无法吸引目标客户注意。目前,吸引最多注意力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当属支付宝中的余额宝,支付宝用户众多,且余额宝广告密集,吸引了大量客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必须以客户为本

无论是现实销售平台还是网络虚拟销售品台,其发展兴旺的根本在于客户群体。互联网证券营运商必须以客户为本,重视客户的需要,尽量满足客户的要求。由于目前部分证券公司的网络端未得到牌照准入,因此很多证券公司并未重视客户的需求。要想让传统证券行业与网络金融良好结合,必须为客户开辟一个方便购买和交易的通道,并保证客户的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

(三)推广平台战略

互联网证券运营商如果想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客户资源,必须彻底掌握平台的运营,并拥有推广平台的战略。证券运营商应该注意提高网络交易的方便快捷程度,嫁接产品,扩大规模。证券公司可以与一些著名网络公司达成合作,与著名网络公司的客户产生联系,并创建更方便且利润更高的交易方式,将证券交易和互联网完美融合。针对一些处在起步阶段的小规模证券运营商,可以和一些虚拟运营商展开合作项目,挖掘移动互联网用户群,深挖客户需求。

(四)保证互联网证券业务的多样性

由于证券公司受到的管制和限制较多,其产品的购入需要较高的门槛。多数私募产品的价格为一百万,这与资金公司等其他类型的金融产品相比,其资金门槛要求过高,将部分潜在客户挡在门外。因此,证券公司必须解放思想,跳出以往的局限,对资金运营的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以往成功案例,开发出更多种类的互联网证券业务。

(五)充分发挥金融业务的优势

金融仍然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互联网仅仅是作为一个平台和渠道促进其买卖和交易。证券公司具备大量金融人才、客户以及交易经验,其可以发挥在金融业务中的优势,更合理地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将客户资源引入到互联网平台中,获得更高的利润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互联网证券业务的创新方法

信息技术是互联网创新的技术基础,尤其是针对证券行业。互联网信息技术为证券业务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便捷的客户管理方法

客户管理是证券公司必须掌握的重要管理方法,互联网证券公司要取得进步和发展,必须重视客户关系的管理。通过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搜集大量客户数据和商业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客户需求等信息,使得传统的客户管理更加准确,也促使搜集客户数据的方法由被动走向主动。最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客户服务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二)完善线上金融服务

互联网具有时空性和地域性,任何时间和地点的个体,只要拥有上网的条件,就可以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一份子。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线上交易业务,完成创新交易方式。通过提高线上金融开户和交易的便捷性和快速性,可以缩短业务流程,吸引潜在的客户,促使交易规模快速扩张,降低双方交易成本。

(三)重点应保证线上交易的安全性

篇6

自2013年6月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余额宝上线以来,各大互联网巨头效仿阿里巴巴,纷纷推出自己的宝类理财产品进军金融行业,例如腾讯的微信理财通、百度百赚等等,根据相关基金公司披露的数据,截止2014年6月底上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资金总规模已经突破七千亿,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上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能够吸纳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与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存在竞争关系,因此有必要以科学的方法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的分析,研究其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产生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现状及优势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而在负债业务中,存款业务的负债成本低、规模庞大,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2013年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吸收存款总额达到56.09万亿,占全部资金来源的84.2%,可见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的存款利率实行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浮动的政策,而按照当前的基准利率,活期最高利率也仅为0.385%,1年整存整取的定期最高利率仅为3.3%。虽然定期存款利率较高,但因其流动性差,活期存款仍占有很大比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13年12月住户及非金融企业的活期及临时性存款为32.4万亿,占其存款总额的39.3%。可见,商业银行存款业务为资金提供者带来的收益并不高,其业务成本较为低廉。

值得一提的是,商业银行低廉的资金成本提供了较大的利差空间,同时也为商业银行之间的价格竞争提供了条件,不同的银行为了争夺资金,通过多种方式提供更高的资金回报,理财产品即是其中之一,年化收益通常在5%左右,然而,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虽然收益较高,但购买理财产品需要达到一定的资金门槛,并且流动性较低,只有资金充足的大中型客户才能享有理财产品的收益。

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和完善,其负债业务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强有力的信用保障

在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人们几乎不用担心自己的资金安全。虽然世界范围内偶有银行破产的报道,但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商业银行受到政府严格的管控,银行信用几乎等同于国家信用,因此在自身的风控系统之外,我国的商业银行又额外多了一层保险。虽然经过改革,我国银行的资产性质早已发生了变化,但对于大多数存款者而言,银行和中央政府仍是一体的,在国家信用的保障下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不可能出现无法兑付的情况,存款者对商业银行有绝对的信心。

(二)充足的流动性

从线下兑付方面来看,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银行网点规模已经发展到21万,自助终端设备超过62万台[1],人们身边随处可见银行网点或ATM机,现金能够24小时兑付;从线上兑付方面来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使用使得存款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兑付自己的存款用于消费,虽然目前存款者的资金在不同银行的流动需要花费一定的手续费和时间,但总体而言存款者在商业银行的资金还是具有充足的流动性的。

(三)存款者的惯性行为

商业银行具有强有力的信用保障和充足的流动性,这两大优势使商业银行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此外我国长期的金融管制也使得向银行存定期成为老百姓唯一的理财途径,形成了一有钱就存银行的群体性惯性行为。这种惯性行为在我国社会中已经根深蒂固,虽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存款利率一降再降,社会上的理财手段也五花八门,但存款者的惯性行为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爱存钱”尤其是爱存银行依然是我国普通民众的一大特点,在这种惯性行为的支撑之下,银行存款业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依然能够占据上风。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优势

(一)资金收益高,流动性高

如上文所述,目前我国存款利率较低,而1年贷款基准年利率为6%,五年以上贷款基准年利率为6.55%,银行存在较大的利差空间,而民间融资的利率又显著高于贷款利率,例如2014年上半年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一直在20%上下浮动,资金供求价格差距悬殊。存贷利率的巨大差异使互联网金融理财能够提供较高的回报以吸引客户,例如余额宝年化收益最高时曾经接近到7%,在2014年5月以前也一直维持在5%以上。此外,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还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如余额宝最晚可在第二个基金交易日实现银行卡到账,最快可在2小时内到账,并且余额宝内的资金可以通过支付宝实时消费,基本能够保证客户对资金的随时支配,其流动性已接近银行活期存款。

(二)门槛低,良好的中小客户体验

商业银行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虑,在过去的相互竞争中重点争夺的对象是能够提供大量资金的中高端客户,而处在长尾市场的零散客户却受到银行的冷落,例如银监会规定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需高于5万,而实际上很多理财产品门槛高达数十万或近百万元,中小客户因资金规模小被拒之门外;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不设最低购买金额,无论资金规模的大小都按照统一的比率产生收益,按日结算并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实时显示,大小客户一视同仁。通过互联网金融理财,“?丝级”的客户也能够享受大客户的服务和收益,因此互联网金融在中小客户群体中备受追捧,充分吸纳了市场上的零碎资金,如余额宝2014年初的统计数据显示人均持金额仅为4307元[2],但数千万的客户数量使余额宝实现了五千余亿的资金规模。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特点,信息传播迅速,运营成本低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其负债业务完全依靠互联网的虚拟途径进行开展,不需要在全国各地设立营业网点,极大的节约了经营成本;此外,互联网金融的负债业务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特点,持续不断的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和推广,例如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领头羊余额宝自诞生以来,不断通过门户网站资讯、名人微博评论、业界学者论战等方式持续保持社会关注,并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扩大影响,在短时间内达到人尽皆知的营销效果,而这种营销效果是传统营销方式难以实现的。

(四)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安全保障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均由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和证券公司联合推出,相关企业均在互联网行业深耕多年,客户数量庞大,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并且在信息安全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资金安全在技术层面上得到充分的保障;而从资金的投资结构上来看,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的资金均用于购买货币基金,而货币基金的资金均流向了收益稳定、风险小的货币市场工具,例如余额宝就有92.3%的资金流向了银行,如图1所示,投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银行信用的保障,客户的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很高。

图1 余额宝资金去向示意图

三、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一是流失存款。相对于银行存款,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在收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安全性和流动性等方面又没有显著的差别,因此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存款形成了很强的分流和竞争,导致银行存款大量流失:截止到2014年一季度,各大互联网企业已经与38家基金公司合作推出各种对接货币基金的宝宝类产品,与之对应的,自2013年6月份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面世以来,在我国货币供应量M2保持稳定增长的背景下,银行个人储蓄存款同比增长率不断下降,显著低于去年同期,截止到2014年4月,个人储蓄存款同比增长率低至8.86%,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同比少增1.39万亿[3],银行在个人储蓄存款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如图2所示。

图2 银行个人储蓄存款同比增长率

二是增加融资成本。为了在互联网理财的攻势下保住存款和客户,商业银行也效仿余额宝们的成功经验,与基金公司联手推出类似产品,例如平安银行的平安盈、工商银行的现金宝、中国银行的活期宝、中信银行的薪金宝、兴业银行的钱大掌柜……[4],随着互联网系宝宝们的收益不断下滑,2014年5月份均跌破5%,而银行系宝宝们仍维持在5%以上[5],不少资金又重返银行怀抱。虽然从表面上看银行系宝宝们风头正劲,但实际上商业银行只是在减少损失:银行竞争的是原属于自己的客户和资金,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募集到的资金成本从原来活期存款的0.35%提高到5%以上。无疑,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给银行负债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迫使银行不得不以更大的成本进行社会融资[6]。

三是改进业务模式。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和改进的动力,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习惯以自身为中心,整个业务流程的设计中无不体现自我中心的特点[7],商业银行更关注的是其自身的经营风险和负债成本,而忽视了客户特别是中小客户的金融需求。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出现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改进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影响下,商业银行被迫变革业务模式,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在更低的利差空间内以更加精细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这对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大潮中保持稳健经营是大有裨益的,也有利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篇7

无独有偶,泛华保险集团在7月份正式推出了网络互助平台“e互助”:每个参与的会员最高捐助3元,一旦遇到癌症等人生重大变故时就可以获得最高50万元的帮助。其商业模式完全类似互联网企业,先“圈”用户建立互助圈,再建立社交圈,从中寻找赢利的商业模式,这也正是互联网公司的思路。

近年来,受互联网金融大潮的影响,不少保险公司像泰康人寿和泛华保险集团一样,开始借鉴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保险方面大胆探索和创新,以求在保险费率逐步开放、互联网企业等第三方企业进入保险行业之后能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最新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已从28家上升到60家,开展网络保险的保险公司数量、保费、客户都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发展潜力巨大。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大多数保险企业还只是试探性地在互联网保险上试试水,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互联网金融作为企业的战略重点。而从IT角度来看,不管是技术还是观念离实际需要还有不小的距离。

正因为如此,在今年举行的“2014中国保险IT应用高峰论坛”上,“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思维”以及“创新”成为被大会代表们提及频度最高的几个词汇。本次会议汇集了来自全国保险企业的数百位IT部门负责人、保险行业专家参加,他们就中国保险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互联网金融来袭

近几年是中国保险行业发生变化最大的几年,互联网、移动化、云计算、大数据给保险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保险行业带来全面的冲击,保险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处于急剧变革之中。

“保险行业受互联网和移动化等技术的冲击很大,从客户到保险企业都有了不小的变化。”北大方正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张剑敏介绍说。

其中,保险行业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一方面,保险公司纷纷试水互联网金融,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和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大多数保险公司开始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来强化销售和服务客户。”张剑敏表示。

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保险企业商业模式的改变,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互联网保险的出现。“互联网企业有很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参考这些商业模式,一些保险公司也在改进或者创新自己的业务,而商业模式的变革也会引发保险行业在互联网浪潮下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中科软总裁左春在演讲时表示。

实际上,以腾讯、阿里和平安共同成立的众安在线为开端,互联网保险正在逐步展现其巨大的市场威力。我们注意到,今天不少保险企业已经试水互联网金融,比如华泰财险去年和淘宝合作推出来的网络购物退货损失险,1天就卖出了1.5亿份,相当于1.5亿个客户,有1.5亿个保单,收入9000万元。北大方正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也在淘宝上推出了一种名为“保利来终身寿险(万能型)计划”的理财险,3天卖出了2亿元。

不过,目前保险企业试水互联网金融业务基本以理财类为主,真正的保险业务并不多,而且大多数保险企业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到底哪些业务适合互联网,目前保险行业还在摸索之中,总体上看,简单的短期险(比如旅游险、意外险、车险)适合互联网化,而长期险(如各种寿险)由于责任界定复杂不太适合互联网。”业内人士表示。

IT面临挑战

保险市场在变化,保险企业也应该实时做出调整,否则就可能被淘汰出局。而在保险公司应对最新变化的过程中,IT部门所受到的冲击最大。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作为传统行业的保险企业IT部门存在很多不足,不管是技术储备上还是思维观点上,还不足以支撑保险企业大步迈向互联网金融新时代。

北大方正寿险曾与淘宝合作初次尝试互联网金融,成功推出“保利来终身寿险(万能型)”的理财产品。回顾这次经历,张剑敏感觉受益匪浅。他总结说:“其一,互联网金融产品更新速度要求快,互联网讲究的是快速迭代,传统的软件开发周期根本就行不通;其次,企业内部流程要优化、要快,否则跟不上互联网的节奏;第三,产品要碎片化、简单化,要让用户很容易理解。”

而相对于技术,在观点上的差距则更大,特别是对“以用户为中心”的认识上。众所周知,“以用户为中心”正是互联网企业的立身之本,它们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市场战略的制定以用户为中心,业务开展也以用户为中心,企业中的一切都围绕着终端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进行设计。这一点传统的保险企业接受起来有难度。

而实际上,一旦把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引入保险行业,并与大数据、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结合就有可能为保险行业打开一片新的天地。比如,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来进行客户群体细分和差异化产品设计,从而支持差异化营销。同样,现在的保险产品普遍对客户粘性差,比如车险和很多财险都是一年缴费一次,除此以外客户基本与保险公司没有联系。这在互联网企业看来简直就是资源的浪费,向互联网企业学习,一些保险企业开始尝试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与客户保持联系,了解客户兴趣,从而为客户精准推荐新的产品和服务。

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网络保险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传统金融业带来发展的新契机。作为非银行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保险业正逐渐呈现出电子化、综合化、全能化、虚拟化的趋势,并日益与互联网交融,使得新型保险营销模式――网络营销兴起,为保险公司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开辟了新途径。网络保险,又称网上保险或保险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网络化的经营管理体系,以网络为主要渠道来开展保险经营和管理活动”。

网络保险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传统保险公司通过官方网站与互联网“嫁接”,开辟网络营销模式,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产品与服务;二是新成立网络保险公司,如互联网领军企业阿里巴巴和腾讯,携手平安投资公司成立中国首家以互联网方式运作的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开启了网络保险运作的新篇章。

一、网络保险的新特点

与传统保险业相比,网络保险呈现出崭新的特点:

(一)虚拟产品,简单易行

网络保险开通在线交易,只需要依托现有保险公司官方网站,或组建一个服务器,申请网络地址,与有关交易金融机构相连接,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交易,所有在线交易均通过网络进行数字货币交易。同时,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网络拓展企业经营活动,扩大服务空间,延长服务时间,形成全天候的服务模式,但是更加依赖用户与企业的信用。

(二)成本降低,节约费用

由于网络保险的虚拟性,以往必需的工作场地及人员也不再成为限制,同时不再需要数量众多的保险销售人员,因此保险公司能够大大节省办公场地费、手续费、设备折旧等,降低公司成本,使公司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到开发新的保险产品和更加便捷的网络服务上来。

(三)直接便捷,时效性强

网络保险营销更多突破了传统营销对双方活动空间及时间的限制,与以往的“一对多”营销模式不同,用户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得到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同时,网络保险有很强的时效性,不仅可以及时通过互联网以在线广告、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客户推广新的保险产品,而且可以实现保险企业与客户间的信息互通,有效解决以往保险信息时滞问题。

(四)交互性强,客户主动

在传统保险业务中,客户都是被动接受营销人员不厌其烦的营销,本来有购买意向的潜在客户也有可能因为不当营销而流失。网络保险兴起后,客户变被动为主动,不用再接受业务员的硬性推销,而是转变为主动参与和重要的信息源。有投保意向的客户能够利用互联网快速查找比对保险产品信息,了解产品动态,从多样化的产品中筛选出更适合自己的产品。

二、网络保险的经营优势

网络保险的销售途径多种多样,有保险公司自营网站、专业保险第三方网站、综合性网站(如网易、新浪等)的保险频道等,与传统销售渠道相比,有着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网络保险不再受保险业务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互联网可以助力网络保险达到3A化服务,即随时(anytime)、随地(anywhere)、任何方式(anyway),形成全天候无间断服务,从而降低保险市场竞争壁垒,达到分散风险、实现规模效益的目标。

(二)网络保险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与经营成本传统保险公司建立需要租用办公场地、组建人数众多的工作团队、购买各类设备、缴纳各种费用,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不可能建立起庞大的销售网络的。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后,只需要支付少量的成本,有时甚至只有传统营销模式的十分之一到十五分之一,就可以进入保险市场开展业务,大大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与展业成本。

(三)网络保险具有高信息量、较强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互联网在网络保险营销过程中能够起到“保险专家”的作用,不仅能够及时为客户提供所需资料,而且能迅速准确把握客户的选择方向,弥补传统营销方式的缺陷。客户的需求与问题,如寻找当地保险运营商、查询理赔情况及进度等,可以直接在线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保险赔付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客户在互联网营销模式中,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保险公司也能针对客户需求开发更为多样化的产品,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四)网络保险能够培养潜在的优质客户群体,实现公司持续创收随着保险公司经营的进展,开发优质客户群体日益成为保险公司竞争的焦点。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再创历史新高。上网用户大中专学历以上占82%以上,青年人数多,有可能购买优质保险产品,因此是网络保险重要的目标市场。

三、网络保险发展策略

就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来看,网络保险的经营方式已不可逆转,因此保险公司必须采取有效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领军地位。

(一)逐步加大网络技术投入,提高保险公司信息化水平

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保险行业网络技术投入逐步增加,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很低,因此如果想提高公司的信息化水平,保险公司必须加大对网络的建设投入,除了研发保险系统、购买各类电子商务软件外,还应当将网络安全置于首要考虑的因素中,不断发展加密技术、访问控制、防火墙及电子支付等安全关键技术,保障网络保险交易的顺利进行,让客户放心使用。

(二)完善保险公司网络保险功能

为了增加客户体验,使每一位网络保险客户都能使用到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保险企业应当着力完善现有保险产品的同时,大力研发网络营销专属产品,并提供组合产品模式。同时,为了实现全流程电子交易,保险企业应当加快业务流程网络化步伐,将投保、核保、理赔、给付等业务网络一体化,使客户随时享受便捷的“一条龙”保险服务。

(三)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

网络保险时代,保险业不仅需要实践丰富的从业人员,更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从业人员,从而使我国网络保险正规化、标准化、市场化。

参考文献:

[1]袁勤俭.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及对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

[2]方华芬.我国网络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2

篇9

[关键词]互联网 中小商业银行 发展之道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39-02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金融运作模式。它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互联网技术,将线下的金融服务转移到线上,实现支付中介、资金融通等金融功能。互联网金融以其低成本、灵活高效、极致的用户体验等独特优势,在存款、信贷、支付等方面不断冲击着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目前,按资金来源和用途划分,商业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银行息差收入的主要来源。贷款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贷款和企业类贷款。存款业务是银行从事贷款、投资等其他业务的资金保障,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核心动力,是银行最传统、最基础的负债业务。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类业务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断撼动着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下面主要从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角度来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对资产业务的挑战

互联网融资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及其强大的信息资源,打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模式。以P2P网贷为例,通过互联网线上审批,简化了贷款审批流程,大大缩短了整个资金借贷过程的交易时间、节约了借贷双方交易成本。对于资金需求方来说,互联网金融产品更加个性化、多元化,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提升了融资体验度,同时,也有效解决了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互联网信贷,导致银行客户资源转移,传统信贷业务量减少,银行收益受到影响。

(二)对负债业务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对储蓄存款的影响上。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投资门槛低、高收益、低成本、流动性强、灵活便捷等优势,产品一经推广,便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并迅速吸纳了大量小额资金。以余额宝为例,自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正式上线以来,截至2016年6月12日,三年期间,余额宝用户数超过2.95亿,为用户带来收益572.93亿元。二季度末,余额宝资产规模突破8000亿,与此同时,余额宝不断向三四五线城市及农村地区延伸。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一方面,对社会资金产生挤出效应,造成银行客户流失,传统存款业务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面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激烈竞争,银行融资成本增加。

(三)对中间业务的挤占

以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网络支付方式的发展,不断分割着中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其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支付结算业务、类业务等方面。

支付结算类业务方面,互联网支付的线上支付方式不受传统银行物理网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快捷、高效,受到广大客户尤其是年轻客户群体的欢迎,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功能不断弱化。另一方面,快捷支付等新兴互联网支付方式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银行电子银行客户的分流。类业务方面,商业银行通过与基金、保险公司合作代销基金、保险等产品获取部分手续费收入。随着第三方支付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与基金、保险等公司的合作加强,必然加剧中间业务市场的竞争。与此同时,代缴水电费、代缴话费等部分传统业务也逐渐被互联网支付所替代,加速了商业银行的“去中介化”进程。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既存在竞争,又互为补充。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成为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外部驱动力。

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其存在资产规模小、网点覆盖范围窄、品牌影响力弱等先天性劣势,与国有银行及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各项业务市场占有量可谓沧海一粟。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以及监管压力的增大,在当前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对于处于银行系统劣势地位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审时度势、利用自身优势、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已迫在眉睫。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来袭,中小商业银行应顺势而为,运用互联网思维,汲取互联网金融营养,加快银行转型。

(一)转变经营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将“以客户为中心”充分贯彻到商业银行服务的各个环节。在产品设计环节,运用互联网的大数据资源和技术分析手段,细分客户群。要求商业银行不仅要注重客户的年龄、学历、职业、性别等显性因素,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收入来源构成等其他隐形因素的作用,通过对客户群体的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度;业务办理环节,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精简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减少客户等待时间;在产品和服务的“售后”环节,加强与客户的互动,主动建立对新老客户的回访制度,听取客户的建议和需求,提高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依赖度。

(二)创新产品类型,提升业务水平。

1、强化资产管理。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作,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库资源,对客户信息及信用状况深入挖掘。将客户网上交易记录、信用评价、资金状况等,作为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的信息补充,实现对客户信贷需求的精准定位。在充分的数据分析和科学的风险把控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线上管理平台,发展互联网信贷模式,提高信贷业务办理效率,降低贷前、贷中、贷后等环节的管理成本、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从各环节把控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率。同时,利用中小银行优质的小微企业资源,不断发展小微企业信贷。目前,我行贷款的风险防控能力较弱,贷款产品的研发存在不足,在降低不良贷款率方面仍需下功夫。

2、加强对存款客户的需求分析,增强客户粘性。实时监控客户资金,分析客户的资金规模及投资结构,加强对高净值客户的重点维护。同时,根据客户的需求偏好设计差异化的产品及营销方式,创新理财产品,完善线上综合理财管理平台,推出特色化理财产品和专业化理财产品咨询等增值服务项目,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增加资金沉淀。为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投资需求,可在现有传统存款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个人存款类自动理财产品。

3、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随着存贷息差的缩小,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商业银行提高利润的新的竞争点。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较低,业务品种单一,产品多以较低层次的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等业务为主,中间业务的发展依然停留在依靠降低手续费来吸引客户上,这种被动的发展方式,无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应主动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不断丰富中间业务品种。如,加强与当地公共事业单位的合作,利用先进的第三方支付系统,实现水电费、暖气费、燃气费等的自主缴纳,满足客户的日常消费需求。同时,加强与基金、保险、担保公司的合作,促进基金、保险代销、投资担保、咨询顾问等新兴中间业务的发展。近两年来,我行已经初步实现了代缴暖气费、代缴话费、代销理财等部分中间业务功能,并在积极申请基金代销资格,但总体看来,中间业务覆盖范围较小,中间业务收入微薄。我行应在大力拓展银行卡功能的基础上,加快基金、保险、咨询等其他中间业务的发展,丰富中间业务品种,改善我行收入结构。

(三)搭建电商业务平台,拓展业务范围

商业银行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和现金流,电商平台的构建,可以将商业银行的现有客户直接转化为电商客户。另外,电商平台的建立对商业银行而言意义重大。首先,增加了银行的盈利渠道。零售商的进驻,银行可以从中获取部分佣金,同时客户日常交易形成的沉淀资金对商业银行来说具有增加存款的作用。随着电商平台业务功能的完善,也将带来部分中间业务收入。其次,促进业务的发展。对于信贷业务而言,银行通过分析客户在平台的日常交易数据,判断客户真实经营状况及信用等级,使贷款的审批和发放更加合理高效。另外,电商平台的建立,使银行的部分业务由线下转移到线上,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体验度。目前,我行正在着力建设综合积分系统,系统投入运营后将更好的实现客户、电商与我行的互利共赢。

(四)大力发展直销银行

直销银行依托互联网技术,将传统银行产品转移到线上进行消费,只要有电脑、手机或者电话,客户便可随时享受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永不“打烊”、快捷高效。由于节省了线下网点的运维费用,因此可以更好地让利客户,为客户提供高收益、低手续费的产品。直销银行的线上运营模式更好的弥补了商业银行传统网点在互联网金融线上环节的不足。目前,多家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直销银行。如北京银行的“北京银行直销银行”,南京银行的“你好银行”,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徽商银行的“徽常有财”等。在直销银行的建设方面,我行仍处于空白阶段,在后续工作中,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快推进直销银行建设。

(五)完善电子银行渠道覆盖

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存在网点覆盖范围小、网点服务人员少等弱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加剧了其劣势地位。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重点推广和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等电子渠道功能,使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银行的产品和服务

综上,中小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其在经营管理灵活、亲民便民、特色化强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银行传统发展模式,以客户为中心,创新产品品种,简化业务流程,拓展业务渠道,提升业务水平,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同时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推进直销银行建设,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 (8)

2.白金枝.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3.孙杰.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5 (1)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信息化;中国经济;市场经济;互动效能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互联网有了长足的发展,对经济社会造成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这也使得互联网与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居民生活都带来较大的改善。互联网为各经济主体提供了优越的信息平台,让经济交流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并在扩大交易范围、减少交易成本的基础上,深化了社会分工、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其作用已不可代替。探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互动效能,有助于发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策略;有助于提升和改善互联网技术,包括硬件、软件的更新换代;有助于实现市场经济下经济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

1概念分析

1.1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是借助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开发建立的信息技术,包括硬件、软件和应用三个方面[1]。硬件包括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软件包括搜索、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应用包括借助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际应用到决策上,辅助决策者作出决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硬件、软件和应用三者合一的过程,借助计算机和软件的支撑,以应用为最终发展目标,改变传统的决策、管理模式,追求稳健、高效、合理化。

1.2互动效能

互动效能,是以效能为主要目的,通过互动的方式实现[2]。效能是达到系统目标的程度,在经济中的运用可以理解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某种水平或者期望达到某种经济水平。互动效能在经济发展上是指通过某种机制、形势、技术相互作用,实现相互促进发展,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

2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次革命,最大的影响是带来中国经济的转型战略变化。中国经济转型的发展战略,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总规划、总目标匹配,最终战略发展目标为: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变化,在新的环境中、新的平台上实现新的平衡,以适宜的速度、适当的方式、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质量,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状态。总体的经济转型升级战略包括:培育和健全企业创新机制。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提升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制约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等生产环节,促进生产服务化和服务知识化。同时,通过“创造性破坏”,建立新的技术和生产体系,以生产效率的提升抵消、降低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步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2006年1月的第17次《互联网统计报告》中,互联网技术逐渐覆盖了产品服务查询、工作信息查询、医疗健康查询和政府信息查询等范围[3]。2014年后互联网功能逐渐简化形式,信息含量逐渐增强,交流沟通逐渐依赖网络(微信、QQ、微博、电子邮件、论坛等),商务交易上缩短了信息交换的时间,电子商务成为商务交易的重要角色,丰富到了网上的购物、炒股、销售、推广、预定、物流等多个商务交易的环节,缩短了生产与销售的中间环节,加快了商品的流通和资金的运转速度。2015年后使用支付宝、微信钱包来实现收、发款行为的流行,让电子货币逐渐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商务交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力量。

3互联网技术与中国经济发展互动效能过程存在的问题

3.1互联网贸易重营销轻视产品长久质量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产品的宣传速度,扩大了营销的受众范围,不受时间、地点影响的企业产品和形象宣传营销充斥了网络,各个企业通过独具一格的营销方式获得更多的消费者青睐。如故事营销、“网红”营销等,逐渐不是单一地营销产品而营销,而是将产品渗透到营销策划案中,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购买欲。网络的商务交易撇开了提前验货的环节,消费者单纯从企业营销中展示的商品图片、商品细节、商品评价等获得信息并评判是否交易,企业为吸引更多消费者,常在网络营销的图片、视频、人物宣传上下功夫,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建设。从长远来说切断了互联网与企业产品的互动效能,降低了企业经济发展的效能,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3.2互联网技术区域和城乡发展实力差距大

互联网技术在经济上的应用,经济成本的投入不容小觑。我国互联网的覆盖面积在城镇、城乡上差距大,主要表现在应用深度和广度差异显著。城镇居民数量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偏高,互联网无论是技术还是硬件投资上都有所倾斜,城乡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坚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信息的传输流程长,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城镇。

3.3互联网常态下中小企业发展压力大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要求企业在互联网营销、应用决策依据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市场走向,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和自身资源的限制,在互联网常态下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位置,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市场供求为主导,中小企业在互联网中的资源占有率低,缺乏国家的有利政策引导。主要的表现是对互联网的利用率低,无法及时提高自身竞争力。

3.4互联网经济的高端技术人才缺乏

我国有近500万人从事互联网行业或者与互联网行业相关的技术、管理岗位,包括数据库建立、软件开发、运营维护、网络安全等[4]。在众多的互联网行业从业技术人员中,其中大多数仅仅充当了企业IT维护人员的角色。互联网经济下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专业操作系统人才缺乏等结构性矛盾逐渐突出,尤其是东西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在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能够担任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品开发的高端人才、操作系统专业技术人才仍较为稀缺。

4完善互联网与中国经济发展互动效能的策略

4.1完善制度环境保证互联网健康发展

互联网与我国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并相互促进影响发展。为了增强互联网与我国经济的相互效能,达到良性的健康发展常态,我国应当成立互联网经济管理部门,加快出台互联网经济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如《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企业经济发展约束法规》《互联网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政策指导意见》等,提出部分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政策引导。加强互联网经济运营的管理和约束性法律法规,如对互联网金融的行为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等业务,行为涉及金融诈骗、恶意信贷金额超过5000元者进行拘留处罚。

4.2推进互联网普及提高基础建设的质量

互联网的全面覆盖是实现信息传输的基础条件,互联网覆盖以信号传输、企业计算机使用范围、互联网操作人员三项条件满足后才能实现。国家为了经济的发展,应该大力推进城乡地区的互联网覆盖面积,开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互联网知识及运用的普及。开设城乡为单位的,政府为主导的互联网普及、安全使用教育活动,以18~35岁人群为教学主要引导者,普及城乡中年龄层次为35周岁以上人群。鼓励城乡建设互联网配送基地及网络,形成促进互联网经贸运转的物流系统,配合各类大、小货物的收发环节。定期开展基础设施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向通讯公司报销,集社会力量监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使用,对恶意破坏互联网设施的,政府应严格打击。

4.3加大政府扶植促进互联网产业创新

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引导下,民营企业的数量逐渐上升,良好的鼓励竞争的政策形成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国营、非公有制股份企业。互联网经济体制下为了确保各类型企业的良性竞争,政府应当进行企业互联网经营模式的扶持,保证市场多元化和确保灵活性。如开设特色乡镇的特色产业互联网经营扶持,在中西部省市挑选10个中小规模的企业,开展定向扶持,包括免费提供企业网站制作、推广企业产品,开设网络经营的信贷绿色通道等,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互联网经营所需要的资金来源。按照每年每企业平均10万元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标准,按照45%~55%比例免除企业3年内经营所得税。政府牵头开展企业与学校合作,对部分有项目缺乏实施细则的企业,政府协助多方位筹集资金,以“企业孵化”、企业提前投资的名义将国内、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包括但不仅限于阿里巴巴、e-Bay、敦煌、百度等)引企业,并在当地高校设立“人才培养基地或实训基地”、创业科技园。

4.4重视人才培养,深化国际合作

互联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效能是显而易见的,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下,互联网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会刺激互联网金融、行业多元化,并会加速科技文化产业转型的步伐。互联网时代下的受到传统利益格局和资源配置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要素组合和产业的深化。互联网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企业是培养人才的主导,企业应当建立互联网人才的晋升渠道,设立人才的激励政策,帮助人才获得对企业的忠诚感。政府应当以市为单位,开设互联网人才的培训学校,以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划分培训的课程内容,中、高级按照培训课程的内容向人才收取60%~80%的费用,剩余部分由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提供资金扶持。

5结语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了达互联网的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效能,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加强基础互联网设施的建设和为主,扩展中西部地区的互联网覆盖范围,以经济政策为契机定向扶持企业、培养互联网人才,实现两者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相互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德宝,范体军,刘小涛.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互动效能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6(08).

[2]张伟.互联网电视:互联网企业的“下一盘棋”[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06).

[3]范敏.动态环境下我国互联网企业竞争互动的回应行为类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