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科技评估
1.1 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 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 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 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 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 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 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 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 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篇2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项目 阶段风险 风险管理
公共养老金、私人资本以及保险公司的资金是风险投资的资本来源,由于风险投资的回报非常丰厚,所以近几年来风险投资的规模扩展得非常大,由此可以看出,风险投资的势头已经势不可挡。但是高收益的背后必然存在着高风险,如何避免风险的发生,同时获得最高的回报,是所有投资家面临的难题。
一、风险投资的含义及特征
(1)风险投资的含义。风险投资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广义上的是指一种风险较高,但是收益也比较高的投资;狭义上的是指针对高新技术以及创新服务而做的一种投资。一般情况下,理论研究的风险投资都是指狭义的风险投资,本文中探讨的风险投资也是狭义上的。
(2)风险投资的特征。1)风险投资是一种中长期的权益投资。风险投资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在3年到10年之间,也正是由于投资的周期比较长,在这期间内的收益不确定性也比较高,这就直接影响了风险投资的流动性。2)风险投资的投资客体以具有潜在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产品的创意性比较强,不过大多数产品都还处在雏形阶段,没有经过市场对其的检验,未来是否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从另一方面来看,做风险投资是为了最终获得超额的回报,这些还没有得到市场的检验和消费者认可的产品,未来一旦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所投资的资产还有价值就会千百倍的增值。3)风险投资是一种无担保、高风险的投资。一般情况下,刚刚起步的中小型企业才会需要风险投资来进行支持,这些企业由于刚刚起步,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来作为抵押和担保,而且一些尚未得到正式开发或者应用的技术和产品,存在着未来是否会得到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不确定性,所以进行投资的风险也比较高。
二、风险投资项目阶段性风险分析
(1)种子期。在种子期阶段,可能会由于产品或者技术的不成熟而使得风险投资存在产品风险和技术风险,也就是产品或者技术可能成熟的可能性。在这个阶段的风险非常大,随时要承受着一旦产品或技术不成熟而面临的零的回报率。
(2)创业期。在创业期的产品和技术已经接近成熟,同时也得到了市场和消费的认可,但是这个时期的产品和技术并没有完全的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所以仍然存在着市场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产品和技术的吸引力、市场对产品或者技术的认可度以及产品和技术的市场竞争力等等。
(3)成长期。这一阶段的产品和技术基本已经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企业的模式也已经得到了扩张。这一阶段的主要风险是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还有创业者的道德风险。企业规模以及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资金的需求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时候风险企业一定要向外筹措资金,这样一来就必然会加剧财务风险。而且创业者的道德风险也需要着重注意,逆向选择以及敬业精神都严重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项目的报酬率。
(4)成熟期。在成熟期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是推出风险,退出的难易程度、退出的渠道还有退出的实际都是需要面临的难题。不同的退出渠道与时机,都会影响风险投资者的投资回报。
三、风险投资管理的策略
(1)认真分析项目计划书的可行性。一份确实可行的计划书,可以对风险投资者产生足够的诱惑力。在进行投资之前,风险投资者要计划书中,有没有完整的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未来的发展规划还有发展前景,另外,对这个企业的核心技术也要多家研究。一般情况下所投资的技术或者是项目,都还处在试验阶段,并没有付诸实践,所以对于该项技术是否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是否能够实现,需要克服多少困难才能将其变成实用的技术,同时还要评估所投资的新产品是否需要依靠其他家的技术,这个产品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这些因素都需要进行考虑。
(2)考虑创业家的素质。无论是风险投资家还是创业家,他们之间其实是合伙人的关系。企业能否经营的稳妥这些都直接与创业家的素质相联系。风险投资者在投资时,要从多个角度来考察创业者在其工作的领域中有没有独特敏锐的观察力,产品的市场是否非常熟悉,懂不懂如何开拓新市场还有是否具备利用发展资金的能力,有没有将自己的技术变成实用技术的能力等等。当然了,这种对创业家的考量并不是绝对的,很大程度上与创业者的自身素质息息相关。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选对了创业者,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个成功优秀的创业家,不一定要具备高深的技术知识,但是必须要具备创新意识以及愿望,不墨守成规,也不人云亦云;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善于发现机会并利用机会,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敢于奋斗,敢于崛起。
(3)走合作研究之路。走合作研究之路,指的是企业之间或者是科研单位之间,综合自身优势,联合进行开发研究,进而共同生产销售。这是一种提高开发效率、减少风险的有效途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合作双方会共同承担风险,也会共同分享成果。合作研究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西方国家在独立开发的同时,同时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对于一些开发困难,但是对各国都有利的高科项目都会联合进行开发,各国来提供经费。在我国,有很多高新产品,多是经过联合开发而得到的程度。
(4)做一套完善的市场调查。为了避免或者尽量减少投资风险,风险投资家在对企业的产品或者技术进行投资之前,都应该做一套完善的市场调查,了解该产品或者技术在市场以及消费者心中的接受度和受欢迎程度,根据市场调查做一份完善的销售计划和宣传计划。
(5)建立一套灵活的激励机制。在管理层面,欢迎企业管理者资金入股,也可以技术入股,允许占有企业中一定比例股份甚至绝大多数股份。在管理层完成了经营指标之后,也可以拥有更多的股份。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可以进行回收和购买企业的全部股份。
风险投资公司控制股份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投资的安全,当资本已经增值时,投资企业就会退出,而且让企业持有大部分的股份,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约束的同时也是一种鼓励。可将企业内10%到20%的股份拿出做成期权计划,不同的管理层有不同的比例,都可以赋予优先购买股份和在公司上市时以市场价售出的权利,利用这种方法来管理企业管理队伍。在发放薪酬方面,员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就会按照规定得到一定的报酬。在工资中,不变的是基本工资,董事长的工资则是由股东来制定,而经理的工资则是由董事会来制定,员工的工资则是由总经理董事会制定,而其中最大的变量,就是业绩奖金了,业绩越高,得到的奖金也越多。
四、结束语
风险投资是投资于高新技术的一种投资活动,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化解投资中的风险对风险投资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投资风险 投资管理 风险控制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投资风险的存在要求企业加强投资前、投资中及投资后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提高对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的认识,掌握风险投资管理的主动权,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等的管理活动对风险进行处理,将风险导致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投资风险因素分析
(一)什么是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资金回收的风险。衡量投资项目是否有风险,一是要看这个项目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益,能不能达到一定效益水平。是应以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来衡量。如果投资项目的利润率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就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则对该项目的投资也就是一种风险投资。因此,企业在进行一项重大投资前要做市场调查和科学、周密的测算,认真考虑到投资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减少决策失误。
(二)投资的目的
企业投资是为了增加企业的收益和股东的利益。一般说来,常见的企业投资包括项目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项目投资是企业投资实体经济,根据自身营业寻找投资机会,促使营业收入提高,从而提升自身市场价值;而金融资产投资是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购买金融资产(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来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这两种投资都存在风险。怎样进行选择和决策是关键问题,它涉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投资风险因素
投资风险通常可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那些影响所有企业的因素引起的风险。例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发生意外的、非预期的变动,对许多资产都会有影响。它具有难以分散、难以规避的特点。非系统风险.是指发生于个别企业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它只对个别企业产生影响,往往产生于企业本身的某些因素。包括:一是经营风险,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程中,因生产成本的变化、市场需求、价格的变化、替代产品的出现等带来一定的风险;二是管理风险,指由于管理者素质和经验、企业组织的合理性、决策的科学性、项目管理机制等因素是否符合投资项目的要求而产生的风险;三是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
(四)投资风险的衡量标准
投资项目是否存在风险,可以用以下标准来衡量: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或虽投产,但处于亏损状态。二是投资项目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这也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四是投资利润率低于其资本成本,导致企业价值降低。如果企业投资项目可能出现上述的某一种情况,那么该项投资就是一种风险投资。只有投资利润率既高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又高于当前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才能增加价值,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二、投资管理
(一)分析投资环境,确定投资规模
企业投资前首先应预测被投资行业的竞争程度,应选择没有极端垄断(如公用事业),而竞争性又不很强的行业投资。其次,必须预测本企业能够占有多大市场份额、市场需求大小,只有充分了解市场情况,才能防范市场风险。
确定规模投资,化解成本风险。目前我国大多企业效益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形成规模投资效益,运营成本高,无竞争力。扩大投资规模如果能带来成本的节约,就会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降低投资风险。
(二)企业多元化经营
企业多元化经营能够分散风险。企业如何运用多元化经营方式来分散投资风险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地区的分散。通过国内国外分散,减少将资金投资于一国、一地的风险;通过区域分散,将资金投放于不同区域,利用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来降低投资风险。
第二,行业的分散。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状况是不一样的,当某一行业处于萧条时,另一行业可能正处于繁荣阶段,企业通过在不同行业投资,可以降低行业萧条的风险。行业间的关联性越小,分散特定行业风险的可能性越大。但是,行业跨度越大,对企业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高。因此,企业在选择跨行业经营时,应对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不宜盲目上马,否则,不仅可能不能分散风险,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
第三,新业务容易带来新风险。在进入一项业务时,需要考虑如果新业务出了麻烦很难脱手,则有较显著的风险,且业务利润前景通常也更不易确定。正如一位总裁所告诫的:永远不要收购自己不知道如何运作的业务。
第四,多元化的时机选择。多元化主要是一个企业在专业化不能解决其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不能再有进步的前提之下的一种非常自然的选择。它要求企业专业化得到了充分发展、已拥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足以支持其在所选定的其他领域生存和发展。
第五,管理协同与投资相关性。从投资组合看,投资种类越多,组合风险越小,从投资项目的相关性看,完全负相关的项目组合,风险最小。然而,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却未必尽然,企业进入多个不相关领域,由于管理工作加重,又不熟悉相关业务,管理上的协调活动和可能造成的决策失误相应增多,一段时间内反而会使企业的投资风险加剧。
三、如何进行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使风险降低到企业可以接受的程度,当风险发生时,不至于影响企业的正常业务运作。
第一,选择安全控制措施。为了降低或消除信息安全体系范围内所涉及的被评估的风险,企业应该识别和选择合适的安全控制措施。选择安全控制措施应该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依据,判断与威胁相关的薄弱点,决定什么地方需要保护,采取何种保护手段。安全控制选择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费用因素。如果实施和维持这些控制措施的费用比资产遭受威胁所造成的损失预期值还要高,那么所建议的控制措施就是不合适的。如果控制措施的费用比企业的安全预算还要高,则也是不合适的。但是,如果预算不足以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控制措施,从而导致不必要的风险,则应该对其进行关注。通常,一个控制措施能够实现多个功能,功能越多越好。当考虑总体安全性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地保持各个功能之间的平衡,这有助于总体安全的有效性。
第二,风险控制。根据控制措施的费用应当与风险相平衡的原则,企业应该对所选择的安全控制措施严格实施以及应用,达到降低风险的途径有很多种,下面是常用的集中手段:一是避免风险:比如将重要的计算机系统与因特网进行物理隔离;二是转移风险:比如将重要的数据进行异地网络备份;三是减少威胁:比如组织软件的执行,避免遭到攻击;四是减少薄弱点:比如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五是进行安全监控:比如及时探测对信息处理设施有害的行为,并及时作出响应。
第三,可接受风险。信息系统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风险,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当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构,完成实施所选择的控制措施后,会有残余的风险。残余风险可能是企业可以接受的风险,也可能是遗漏了某些信息资产,使其未受保护。为确保企业的信息安全,残余风险应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风险接受是对残余风险进行确认和评价的过程。在实施了安全控制措施后,企业应该对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审,即对所选择的控制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了风险做出判断。对于残留的仍然无法容忍的风险,应该考虑增加投资。
(作者单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篇4
关键词:投资风险;民营企业;风险管理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历经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逐渐成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民营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数目也逐渐增多,另外,民营企业也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根据以往的调查数据,我国的民营企业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中的一个亮点。 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使得我国的经济与国际接轨,经济贸易上得到不断地扩大,使得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不断地提高,资本也越来越雄厚,民营企业的规模也相对有了一定的扩大。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得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市场中,无论是何种投资都有风险伴随。所以,对于企业来讲,对投资风险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一、民营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1、所处的行业竞争比较强
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现状来讲,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在国有经济中竞争不够激烈,如,航天企业、电力企业等国有企业都处在养尊处优的状态上。对于这些国有企业来讲,能力上较为雄厚,所以对于这些企业来讲,风险投资相对较小。而对于国民企业来讲,多数企业的规模都较小,资本上不够雄厚,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资风险是非常大的。
2、民营企业缺少分散风险的资金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由于资金不够充足,所以分散风险那部分的投资很少。所以,一旦民营企业出现投资风险时,进行自主调节的能力非常弱,甚至很多时候会因为较大的风险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就使得其投资的风险可能具有毁灭性。
3、民营企业不能将企业投资定位准确
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进行投资时一般只是单单注重政府政策和一些投资项目宣传,再加上都是民营企业的经营者自己来进行决策,并没有对市场进行实地调查,甚至都没有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对企业的规模进行扩大,使得企业中的资金处在紧张的状态下。有些民营企业由于没有对市场容量进行调查,只是看到市场上什么热销就选择卖什么,而等到自己的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市场的具体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因为资金实力有限,已经无法再转产了,从而使企业陷入亏损的困境,甚至会停产。
4、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僵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并不高,从而引起管理风险
管理人员的素质对投资是否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民营企业投资者往往也是其经营者,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以及在重大事项时具有决策的权利,在这样的模式下,使得经营权与所有权结合到一起,这样便导致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出现僵硬现象,对风险管理重视不够,风险机制建立不健全,再加上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没有相应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他们接受正规培训的机会比较少,缺乏管理知识和财务知识,这样就会导致企业投资风险加大。
二、风险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因为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与起初风险投资初衷相违背
因为民营企业在进行创新能力上非常不足,没有一个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即使企业中较好的技术,也不是源自自已本身,多数都是对其它企业技术的克隆。所以即使民营企业拥有很多的剩余资金也不敢进行投资。虽然风险投资是一种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资方式,查是因为民营企业缺乏雄厚的投资资本,他们担心参与投资以后,就会陷入知识产权的纠纷之中,而且也有可以因为克隆别人的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会带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影响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严重的话会使该企业破产。2010年对我国的民营企业进行了社会调查,证实该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通过研究发现,很多民营企业并没有自己的创新技术,只是依靠克隆其他企业的技术创业,而且民营企业家缺乏相应的科技认识。在我们走访的一家电气民营企业的时候,该企业的老板就对我们说,他们的产品科技含量比较高,因为只要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出来以后,该民营企业就会立即克隆出相似的技术。这说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而且民营企业也通过国有企业有了相应的市场营销网络。他们并不关系产品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而是如果去开发和建立新的市场。
2、 民营企业缺乏合作意识,导致风险发生时没有合作者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管理者在进行项目投资时以自我为中心,积极争取控股权,使得合作意识极大地减弱,当然这和我国不科学的职业经营人的信用评估以及不完善的信用机制有关。但是风险投资是具有高风险的,一旦决策有误,就会给民营企业带来非常大的经常损失,从而给企业带来具有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民营企业通常不怎么参与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具有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特征,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投资项目,更是需要更过的投资伙伴。很多大型的跨国企业都是由多个民营企业共同投资发展起来的,表现最为明显的大型企业就是摩托罗拉投资企业,就是由多个企业共同投资建成的,这样便使得此企业出现风险时,可以有效地进行规避风险。
3、员工综合素质差,造成投资管理能力差
对于我国的民营企业来讲,对管理理念认识度不够,导致理念严重落后。民营企业在发展时,一味的进行企业的规模扩大,忽视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使得风险投资没有依靠。尤其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民营企业家墨守成规,受其家庭文化的不良影响,用人惟亲,从而因为缺乏相应的人才产生财务混乱、决策失误、短期行为严重以及成本失控的状况,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对外融资渠道的扩大。
综上所述,以上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导致民营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风险加大,并且对于管理上也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给民营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总而言之,因为民营企业在规模上不够,资本不雄厚,使得在进行风险投资时能力较弱。另外,由于风险投资的人才少且能力不强,使得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风险投资战略的改变,加强投资风险的管理,这样就可以保证民营企业提高风险投资的能力,使得企业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三、完善风险投资管理的策略
1、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有效性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要想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就要对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的职能以及权限进行明确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投资业务职务分离
在进行投资的业务时,要将执行、授权、投资资产的保管以及会计记录等明确分工,不能由一个人负责以下的任何两项工作。
(2)建立有效的财务分析制度
因为风险投资的主要特征就是高风险、高收益,所以民营企业应该建立财务分析制度,定期分析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只有将投资各个环节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才能够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从而达到规避投资风险的目的,对投资的项目以及投资的时间进行恰当的选择,降低投资风险的发生。
2、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1)民营企业管理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进取,大胆开拓,从而可以提高民营企业风险投资管理水平。
(2)民营企业要重视人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的企业人才,让其带领企业的员工提高风险投资的管理水平,也可以派本企业的员工出国或是在一些教育机构深造。一些实力比较差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自我培养的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定期给企业的员工做一些培训。总而言之,民营企业要重视人才,加强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为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奠定基础。
3、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首先,民营企业要重视自身的能力,企业中人员的素质,然后不断地引入新的技术,让新技术作为风险投资的依靠。其次,国家相关部门要重视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投资的资金来源。我国的民营企业在风险投资方面起步比较晚,还面临着很大的投资风险。只有民营企业与时俱进,了解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来源,这样就可以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提高企业风险投资的水平,从而加强对投资风险的有效防范。(作者单位:辽宁省台安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1]陈克兰. 规范财务管理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17)
[2]康云峰.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时代金融. 2009(08)
[3]王保刚.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对策[J]. 时代金融. 2009(05)
篇5
一、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现状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全球化的大趋势,我国企业得以在更宽范围与更深层次上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企业的发展空间也日益拓展,各种机遇也随之增多。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元化,投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也变得空前激烈与复杂,而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也随之越来越多。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投资的损失,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从而实现企业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这样使得企业就必须对投资进行风险管控。因而,对现代企业投资管理和风险管控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我国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分析
1、调查不深入,预测不准确。一些企业自身缺乏进行广泛市场调查的能力,往往凭借少数的信息资料,加上主观的推理判断,就盲目地上项目。
2、对技术发展趋势了解不透彻,技术实力不足。在技术改造、产品开发过程中,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趋势缺乏深入广泛的了解,有些所谓新技术实际已是过时技术,有些虽是新技术,但不成熟,还存在很多欠缺,此时,不结合自身实际对技术进行分析改进,盲目引进,仓促上马,最终会导致投资失败。
3、投资资金不到位,延长建设期。一些企业投资项目选择比较准确,技术也比较成熟,但由于先天资金不足,工程干干停停,工期一拖再拖,待工程完工投产时,原本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成长期的产品,现已进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失去了市场竞争能力,企业丧失了盈利的最佳机会。
(二)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分析
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企业外部方面。由于政府或被投资方的原因,使得企业投资风险产生。
l、利率升降可能引起的投资风险。利率受国家宏观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及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或升或降,引起投资企业的收益波动起伏,即当银行利率下降时,企业投资报酬率上升;银行利率上升时,企业投资报酬率下降,从而给企业的投资带来风险,甚至造成损失。
2、购买力的变化也会带来投资风险。这是由于通货膨胀造成投资企业的投资到期或中途出售时,所获现金的购买力下降而带来的。在通货膨胀较高时期,由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使同等价值购买力减少。企业如果在通货膨胀时期进行投资,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对购买力、对投资的影响。
三、提高企业投资管理效率的措施
(一)企业投资前的准备工作
在该环节中最主要的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形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调研报告等,这是投资行为是否进行的最可靠依据。可以从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进行双重分析。企业应当考虑到企业现阶段所具备的技术实力,分析其与投资项目技术性要求的匹配程度。如果企业尚不具备投资项目所需技术,或临时引进该技术成本耗费巨大,则不适应进行该项投资。而经济层面的分析是经济人坚持成本一效益对称原则的体现,只有投资项目能够带来可观的未来经济效益时,才认为该投资项目可行。两个方面任何一个考虑不到,都会导致投资规模过大,未来收益不佳,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债务负担。分析论证之后,需要拟定项目建议书,对项目的投资概算和粗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做出说明,确定合适的投资机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优惠条件,确定投资区域。下达投资任务书,组建能够胜任投资管理职责的业务团队,落实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责,为后期的管理奠定基础。
(二)投资过程中的执行与监督管理
1.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投资方式根据投资产品的不同有所区别。常用的投资策略包括:组合投资策略、匹配投资策略、分段投资策略、分散投资策略以及可转换优先股策略。各种策略都有优缺点,关键是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投资条件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选择,当然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无可厚非的。
2.执行周全的风险防范措施。为了将风险预警与防范措施做到最佳,企业根据种子期、创立期、发展期、扩张期和成熟期的分类方法将投资产品合理定位,对不同投资时期的不同投资产品针对其所面临的风险分别制定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通过各种可能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把风险损失降到最小。
3.严格执行业务计划书。投资项目的业务计划书是考核投资管理效率的依据,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与企业最终管理目标相违背的行为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维护投资项目的正确发展方向,实现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
4.成立监督委员会,建立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投资项目的正常运行需要强有力的监督管理。企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对投资项目进行监督。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实处,也是为了保证投资项目收益的实现。同时健全的奖惩制度给项目负责人带来的压力和动力,有助于不断完善整个项目的投资管理决策,使项目的可行性大大提高。
(三)投资后的审计和考评
措施还是需要政府对宏观市场的规划与指导。所以政府应该为企业投资提供统一的监管服务,派任规范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对企业投资进行管理,帮助企业客观看待市场因素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正确分析投资项目。
2.企业自身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计和验收。企业很多投资项目都是长期的,并有一定的战略发展意义。所以审计工作可以分阶段进行,关注项目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突出问题和典型特征,以便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的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调整提供可靠的信息。
3.要正确处理和协调企业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政府审计的关系,建立协同配合的企业投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每种监管机制对企业投资的保驾护航的作用。此外,投资项目结束之后的验收工作也是相当重要的,对投资项目的经营效果总结是企业进一步优化投资管理的重要经验资料,对提供企业的管理效率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篇6
关键词: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6-0005-03
一、投资银行业务概述
投资银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在金融领域内,投资银行业务这一术语的含义非常宽泛。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包括了范围宽泛的金融业务,涵盖了众多的资本市场活动,包括公司融资、并购顾问、股票和债券等金融产品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和风险投资业务等;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它包括的业务范围则较为传统,只限于某些资本市场活动,着重指一级市场上的承销保荐、并购和融资业务的财务顾问。企业发行股票并上市是目前进入证券市场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分析
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按照不同的标准可进行多种不同的划分。文章主要从风险因素的直接来源进行探讨,将投行业务的风险划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一)外部风险的风险因素
1.政策性风险。证券公司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去挖掘、筛选、培育、辅导和推荐企业上市,其中只要一个环节不合乎政策和法律法规都要承担巨大的经济成本和法律责任。
2.业务竞争风险。承销保荐项目相对经纪业务投入的人员少,资金量不大,而承销收入却很大,这也就成为各路证券公司拼死争夺的原因之一。在争取项目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承销保荐项目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到手的项目也可能被人抢走,造成前期投入过大,并有可能不能带来任何收益。
3.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企业的管理风险主要源于管理层的专业水平、管理经验的不足以及企业的制度、经营管理模式的僵化和不合理等方面。从拟在创业板上市公司来看,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高风险性及其并不规范的管理模式,加大了以创业板为突破口的证券公司的风险。
(二)内部风险的风险因素
1.内控风险。证券公司与作为发行公司在证券市场的保荐人,既要按照政策法规和市场监管的要求向证券市场推荐优质上市公司,又要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金融品种和服务。这都对证券公司现有的内控制度和内控机制提出了要求,要求证券公司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控制度和审核机制。
2.违规风险。证券公司作为企业的上市保荐人,在企业发行文件制作、发行及上市辅导、股票承销过程中,具体的项目人员对有关的法律、法规把握不准确,造成企业材料不合格;由于证券公司过度包装而违反了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导致项目人员及公司受到处罚;证券公司在业务竞争过程中过分迁就企业或者与企业串通恶意弄虚作假,骗取上市资格。所有这些,一经发现,必将受到严厉制裁。
3.定价与发行风险。根据证监会的最新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可以通过向询价对象询价的方式确定股票发行价格,也可以通过发行人与主证券公司自主协商直接定价等其他合法可行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如果证券公司定价模型制定不科学,对相关因素考虑不足,都会导致定价过高,发行
失败。
4.道德风险。由于投行业务的风险防范主要依靠投行从业人员的尽职调查、真实披露和专业水平,因此,证券公司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销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项目相关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给公司造成损失。
三、投行业务的风险管理
(一)拟发行公司的选择与评价
拟发行公司的选择是证券公司承销风险控制的第一环节,发行公司是证券公司整个业务运行的对象和主体,是关系到整个项目运行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具体的项目选择上,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项目评估和和项目决策程序,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好中选优,择优录取”。
(二)拟发行公司的改制与法人治理
在企业改制中,保荐机构的改制工作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是资产独立,公司合法拥有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机器设备、商标等,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体系,公司资产独立完整;二是人员独立,公司员工独立于股东单位及其关联方,并执行独立的劳动、人事及工资管理制度;三是机构独立,公司建立健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负责的经理层等机构及相应的“三会”议事规则和总经理工作细则,形成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依据生产经营需要设置了相应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按规定的职责独立运作;四是业务独立,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物流运营体系和直接面向市场独立运营的能力,不依赖股东单位及其他关联方;五是财务独立,公司设立了独立的财务部门,建立了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了独立的财务人员,独立做出财务决策;六是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关联交易;七是关联企业与公司不存在同业竞争。八是公司非经营性资产已剥离,且主营业务突出。
(三)尽职调查方面
尽职调查是指保荐人对拟推荐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进行全面调查,充分了解发行人的经营情况及其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并有充分理由确信发行人符合《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发行条件以及确信发行人申请文件和公开发行募集文件真实、准确、完整的过程。
尽职调查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公司基本情况调查、业务与技术调查、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调查、高管人员调查。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调查、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调查、财务与会计调查、业务发展目标调查、募集资金运用调查、风险因素及其他重要事项调查等。
(四)发行与上市辅导
在辅导中,其风险控制应主要包括: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及其历次演变的合法性、有效性;股份有限公司人事、财务、资产及供、产、销系统独立完整性;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进行《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其能切实履行责任,尽到高管人员勤勉尽责的义务等。
(五)证券公司的内部审核
内核小组是对承销保荐进行内部控制的主要部门,它开展项目的审核工作,负责整个承销项目的监管和内核,确保发行业务的质量。内核中,风险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行公司的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二是发行公司的独立经营能力、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三是发行公司的内控机制;四是在具体实施中,应避免工作不要流于形式。
四、结语
投资银行业务作为证券公司的传统核心业务之一,在证券公司的总体利润来源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到公司的经营成效,还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质量,进而关系到整个证券市场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合理谋划、仔细分析、审慎构建,不断完善和加强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中国证券业协会编.证券发行与承销[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篇7
【关键词】投资决策;风险管理;投资效益
1.引言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投资效益和经济增长,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结构、知识进步和要素投入等几方面来实现。而投资决策的目的就是保证企业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资金用于风险小、收益高和见效快的项目中,所以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增强风险控制管理能力对于实现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投资效益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我国的投资效益现状
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可以从短期的带动需求和长期的作为供给两方面来分析,而对于企业来讲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原材料的购买或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来获得投资效益。我国的投资效益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整体投资率过高、固定资产投资率过高和消费率过低等;其次是各投资经济成分比例失调、三次产业及地区投资结构不合理和投资行业冷热不均等;最后是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过低、单位产能消耗和投入产出比过高等投资效果不佳问题。
2.2 投资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对于投资活动缺乏正确的发展观指导和及时的战略调整,从改革开放的初期开始我国的投资活动就处于政府投资和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赶超和粗放型增长阶段,这不仅导致投资数量和规模的盲目扩大,同时也导致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率项目的增加。其次是由于政府对投资审批、拨款和管理都处于主动地位就使得整个投资环境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淘汰机制。最后是我国的金融体制与产业政策不够完善,受传统经济的影响较大,在许多方面仍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此外现代市场无法可依、执法不严和缺乏科学依据等也是导致投资效益不佳的重要方面。
3.投资决策的定义和相关方法
3.1 投资决策的定义
投资决策是在掌握和了解相关信息与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依据现实条件对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进行相对合理满意的方案分析与判断。这一过程的实现不仅要运用系统的分析原理同时还需要从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产品与技术开发等全方位综合的进行评估和判断,优秀的决策素质,正确的决策信息和原则以及科学的决策程序是决定最终投资决策质量的重要因素。
3.2 投资决策的相关方法
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单单是一个工作环节,同时还是进行准确投资决策的依据,实现这一过程的主要方法有动态与静态分析结合、专业与综合分析结合和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等。动态与静态分析指标分别指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与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与净现值,对这两方面技术经济指标的论证、分析和比较不仅能够减少投资风险同时还能提高投资决策效果。静态评价方法主要应用于项目初选方案阶段且因其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所以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而动态评价方法由于其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所以更加符合资金的实际情况和运动规律。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不仅包括对投资整体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等环境进行分析,还包括对当地的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分析。自然环境包括交通、气候和地质情况等,而社会文化环境则包括教育水平、生活习惯和等。
4.投资风险的分类及控制管理
4.1 投资风险的分类
投资风险的确定不仅关系到投资效益能否实现,同时还关系着投资决策的制定,所以对投资风险进行准确的分类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投资项目风险按照进度可以划分为项目前期开发、项目实施和投产运营等三方面,导致前期开发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情况不明、考虑不周、审查不细和弄虚作假、缺项漏项等,实施阶段的主要因素有管理和组织不严、工期延长或质量问题等,而投产运营阶段的主要因素有管理体制不健全、经营环境变化和员工素质与技能低下等。
在基本明确导致风险的因素之后就要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而风险预测是提高投资效益和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投资风险的预测首先包括对市场变化趋势、整体产业政策和环境以及相关竞争状况和竞争对手的调查、研究与掌握;其次是统筹投资与资源的关系和处理相关技术的适用与先进性等问题,这两方面不仅是实现和满足项目生产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保证项目投资效益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最后是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和满足相关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要求。
4.2 投资风险的控制管理
对于投资风险的控制管理首先是明确和制定科学的投资策略与目标方向,其次是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机构实现投资决策和保证项目执行及职责分工,最后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流程和业务管理办法,并对投资项目进行密切的跟踪和积极管理。下图为风险控制管理流程图:
5.结语
通过上文对投资效益现状与原因、投资决策的定义与相关方法及风险的分类和管理的简单介绍,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掌握其基本内涵,虽然我国目前的投资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我们相信随着经济建设以及科学发展的不断深入,一定能够使其在各个领域更进一步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勇.现代企业投资风险成因及对策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2(12):76-76.
篇8
关键词:风险管理 自然灾害 国际投资
日本3月11日发生的强震及其次生灾害表明,自然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会给国际投资带来相对较大的风险。这种风险虽然出现频率较低,但后果往往非常严重,而且难以预测和分散。加上国际投资的地点分布广,投资量大,更使加强对国际投资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风险的管理日趋重要。本文就国际投资中可能存在的自然灾害风险的种类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金融管理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国际投资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一、国际投资中自然灾害风险的种类及其危害
从风险的本质来看,我们可以把自然灾害风险理解为:在一定时间内某种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后引起重大损失的不确定性。根据不同的考虑因素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在国际投资中,根据其特点和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的不同,可以将自然灾害风险分为以下七大类:(1)气象灾害风险。包括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大风、干热风、暴雨、寒潮、冷害、霜冻、雹灾及干旱等;(2)海洋灾害风险。包括风暴潮、海啸、潮灾、赤潮、海水入浸、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回灌等;(3)洪水灾害风险。包括洪涝、江河泛滥等; (4)地质灾害风险。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火山、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等; (5)地震灾害风险。包括与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等;(6)农作物灾害风险。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鼠害、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 (7)森林灾害风险。包括森林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等。
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投资方向的不确定,投资方式的多样性,不同的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对国际投资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其中尤以地震灾害与农作物灾害对国际投资影响最大,也最常见。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境内投资者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85.1亿美元,同比增长13.2%,截至3月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673亿美元,由此可见,对国际投资的自然风险管理成为了我国国际投资者的重要工作。
2011年日本地震后,据摩根士丹利近日的研究报告显示,将会使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减少0.25%至0.5%。世界银行3月21日《东亚经济半年报》表示,日本东北部海域11日发生的9级大地震及海啸,将给日本带来1220亿至23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约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至4%,而日本灾后重建可能需要5年时间。由此可见,此次地震对各行各业影响巨大,不仅包括日本本国的财产遭到巨大的打击,各国在日本的经济投资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包括今年的日本地震,国际投资的自然灾害风险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损失。下图为2000至2010年全球因为自然灾害引起的经济损失,可见在没有大灾发生的情况下多数年份的全球经济损失规模稳定在300-600亿美元之间,而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当年的经济损失可能超过1700亿美元,达到正常年份规模的4倍之多。
以2010为例,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部门(UNISDR)1月24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全球共计发生了373起自然灾害,洪水的发生频率最高,全球共有大小洪灾182起;另外,全球还发生83起风暴灾害、29起极端天气灾害以及23起地震。
此外,2010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员损失也是近20年来最严重的。其中,年初发生在海地的强地震和发生在俄罗斯的森林大火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为惨烈。
同时,世界知名再保险公司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表示,2010年全球一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950起,经济损失达到1300亿美元。公司在灾害报告中说,2010年是1980年以来自然灾害高发的年份之一,九成自然灾害是由飓风、洪水等天气原因引发的。预计2011年因为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和洪水等导致的自然灾害会进一步增加。
例如,2010年4月14日,冰岛第五大冰川――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下一座火山喷发。火山烟尘覆盖了挪威北部、波兰北部海岸、德国、法国、比利时、英国南部海岸以及俄罗斯西北部地区,导致欧洲空中交通瘫痪,而由此给在欧洲地区的国际投资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欧洲旅游业蒙受的损失初步估计在10亿欧元左右,也使对旅游业的投资蒙受巨大的损失。
对于我国来说,就自然灾害的不同类别而言,洪水是导致我国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近二十年来,洪涝灾害导致的年均经济损失超过1000 亿元。地震是导致我国伤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据统计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6 级以上地震650 次,其中震级达7 级以上的地震98次约占世界的十分之一,震级达8级以上的地震9次,全球发生的4 次震级达8.5级以上的特大地震,有2次发生在中国,地震死亡人数高达59 万人,约占全世界的二分之一。此外干旱、热带风暴和雹灾等气象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森林火灾等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也时有发生。
二、防范国际投资自然灾害风险的对策建议
据统计与预测,世界开始进入自然灾害多发的时期,国际投资也面临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风险。直面自然灾害,抗击国际投资风险也就成为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部分提出了防范国际投资自然灾害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投资国的自然地理认识
在国际投资中,对自然灾害风险的预防是防范损失最根本的办法。而预防最行之有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办法即是加强对投资国的自然地理认识,只有在投资前对投资国是否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自然灾害严重程度、灾害防范措施等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效地降低投资金额面临的灾害损失,预防资金因为盲目投资造成后悔莫及的悲剧。
以地震多发区环太平洋地震带为例,这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因此,对于在该地区的房地产、实体资产以及受地震灾害影响较大的投资对象的投资应相对谨慎。
(二)加强对投资对象的风险评估
目前,已有的成熟的国际投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
(1)基于指标体系的灾害风险评估。基于指标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构建侧重于指标的选取以及权重方法的优化,涉及的空间尺度范围较广,既包括全球、也包括国家和市级等空间尺度。目前,适用于全球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计划有Hotspots、美洲计划,此外,不少方法也利用指标体系从国家、市级尺度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基于指标体系的风险评估是借鉴空间信息格网技术,将具有致灾因子各种属性(如强度、频度)和脆弱性指标(人口密度、土地利用、建筑物等)数据转变成格网形式,通过一定数学法则叠加得到具有空间拓扑关系的灾害风险值,最终达到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
基于指标体系的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在国内外发展都较为成熟,适合以较大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但此种方法主观性强,无法模拟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与动态性。
(2)基于风险概率的灾害风险评估。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如gambel分布),对历史灾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灾害发展演变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承灾体损失数据,建立灾害发生概率与其的函数关系式,以此达到预测未来发生的灾害风险。
(3)基于情景的灾害风险评估。利用各种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情景下自然灾害强度(对于洪涝灾害来说,如淹没深度、淹没时间、流速等)的模拟,并叠置承灾体属性信息(如土地利类型数据、人口密度等),以直观地显示灾情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区域影响,从而达到自然灾害动态风险评估。
(4)VaR模型。在对国际投资的自然风险评估上,我们可以采取VaR方法对其风险进行评估。
VaR的中文含义为“风险价值”,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既定的置信度内,用于评估和计量任何一种金融资产最小损失。投资主体采用VaR风险计量模型来计量各种业务和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并将其水平与所承担的市场风险相挂钩。以提高其资本充足度,增加其资本实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的国际投资的自然风险是由许多微小的、独立的随机因素组成。而每一种随机因素不能压倒一切因素作为主导作用。具有这种特点的分布即是正态分布,适合采用方差――协方差进行国际投资风险的计算。投资主体便可以根据模型估算的市场风险价值进行风险管理,将该测量出的风险值和要求的损失上限进行比较,当风险值小于该损失上限对说明投资金额的风险还在控制之中;而当风险值大于该损失上限时,说明投资主体必须采取必需的手段进行调整,控制好投资金额的风险。
(三)对投资对象要有充分调研
在同样的地域环境中,不同的投资对象收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不同,以本次日本地震灾害为例,受到影响最大的自然是房地产、工厂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而面对暴雨、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农产品遭受损失最大。因此,对投资对象的确定应该建立在对投资对兴国自然环境有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相应可能损失最小的投资产品。
三、国际投资中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
自然灾害引起的国际投资风险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以下是相对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运用。
(一)运用政府财政对自然灾害损失进行补偿
财政补偿的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构成了国际投资自然灾害损失传统的资金补偿来源。但是,以我国为例,政府的财政收入总量有限。这些有限的财政收入中,由财政预算安排的灾害救济支出只是财政支出计划中的一小部分。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国家财政提供的自然灾害救济款平均每年只有9.35亿元,只相当于灾害损失的1.35%。20世纪90年代国家财政提供的自然灾害救济款平均每年只有18亿元左右,只相当于灾害损失的1.8%左右。可见,当巨灾发生时,依靠国家财政救济支出对灾害损失的补偿程度是比较低的。
但是,政府财政补偿是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对受灾方第一时间的补偿,具有最快、最直接的特点,对稳定市场社会安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运用商业保险及其金融衍生品管理自然灾害风险
(1)保险转移风险
对于国际投资,保险转移风险可以分为单一的和综合的两种方式。所谓单一风险的保险转移就是指国际投资方购买保险将某一种自然灾害风险转移给保险人的转移方式,例如美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仅承保单一的洪水风险。所谓综合风险的保险转移是指投资方通过购买保险将两种或以上的自然灾害风险转移给保险人的转移方式,国内保险公司的财产保险险种条款大都为投保人提供了这类风险转移方式。例如企业财产综合险的保险责任往往包括雷击、暴风、暴雨、台风、洪水、泥石流、雪灾雹灾、冰凌、龙卷风、崖崩突发性滑坡和地方突然塌陷等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
(2)再保险转移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28条的规定,再保险的定义为:“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为再保险。” 实质是在全体被保险人之间对风险的又一次转移和分散。因此,从另一个方面说,再保险转移方式是原保险人以缴付分保费为代价将风险责任转移给再保险人。
如今,再保险已经成为整个保险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再保险应该成为国际投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伦敦、纽约、苏黎世、慕尼黑、中国香港等都是著名的国际再保险市场,通过这种超越国界的再保险安排,使风险分散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对于国际投资风险的化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使从而能分散消化得更为彻底;另一方面,一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专业再保险公司发展、壮大起来,这样,大大方便投资对象分布广泛的国际投资方的投保,也使其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3)其他保险类风险转移方式
在国际上,所谓的其他保险式风险转移方式是Alternative Risk Transfer,简称ART,是除开上述两种保险产品的保险转移方式。其主要有两个方面构成,一是风险载体,二是可选保险产品。风险载体主要包括自保、自保公司、风险自留集团、共保集团和资本市场。可选保险产品主要包括有限风险再保险、多年期/多险种产品等。
笔者认为,由于载体不再局限于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可选产品也不再局限于单调的保险产品,传统保险方式可能产生的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可以由此而发生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国际投资,投资方向、投资金额灵活多变,规模巨大,新型灵活的保险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投资的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也可以为不同地投资量身订做保险产品。
(4)巨灾债券及其衍生金融产品
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巨灾债券多是针对地震、飓风和暴风雪等自然灾害设计的。如美国东海岸的飓风、加州的地震、欧洲冬季的暴风雪、日本的地震和龙卷风等。巨灾债券是通过发行收益与指定的巨灾损失相连结的债券。在资本市场上,需要通过专门中间机构(SPRVS)来确保巨灾发生时保险公司可以得到及时的补偿,以及保障债券投资者获得与巨灾损失相连结的投资收益。巨灾债券将保险公司部分巨灾风险转移给债券投资者。
巨灾债券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触发条件,即赔偿的条件,赔偿性触发条件是以其实际损失赔偿数额来表示的,指数性触发条件则用某种特殊的指数来表示,如行业损失指数和参数指数等,是一种损失的相对水平。由此可见投资者的收益和损失是由发生怎样的自然灾害风险或风险程度如何决定的。根据债券发行时约定的条款,投资者可能会损失全部或者部分在剩余时间内应得的利息,还可能会损失部分本金。
笔者认为,相对于其他保险产品,巨灾债券流动型、规模大、损益高,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紧密相关,这就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风险对冲的投资工具。与常见的金融工具期货相似,巨灾债券也可以开发其期货,期货分为可以分为预测发生灾害和预测不发生两种。当国际投资者投资相关的投资对象时,可以做多与投资对象相关的预测灾害发生的巨灾债券期货,或做空预测灾害不发生的巨灾债券期货,这样,即使灾害发生,由巨灾债券期货带来的收益可以补偿部分国际投资的损失。如果对冲量适当,完全可以锁定国际投资的最大损失。
相应的,还可以开发巨灾债券的期权、互换等,充实巨灾债券的风险对冲金融衍生品。
值得一提的是,有专家表示,此次日本地震有望超过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成为首个触发多个巨灾债券的自然巨灾。据统计,日本地震将使面值共17亿美元的10只债券面临触发点挑战。
(5)利用天气指数等自然灾害期货
天气指数期货指的是每个月的开始,期货市场主管机构都会根据过去10年当月的气温情况,为降温度日数或升温度日数确定一个初始值,比如40度(华氏)。为使市场运转起来,指定的做市商将接着喊出“出价”和“要价”,前者比初始值稍低,后者稍高,这是投资者可以买进或卖出的度数。
对于国际投资者,天气的变化对部分投资产品的收入影响巨大,而对于投资者,对天气的预测和农产品的收益行程对冲,使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锁定收益,或将因天气原因引起的损失降至最低,也就使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相应减小。。
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现有期货市场,今后如果让天气指数期货这样的衍生品能够发展起来,保险公司可以在这些市场上转移承保风险,加之一定程度的保费补贴和税收优惠,其在技术上的困难将会大大降低,不可能总是出现“投资险越做越亏”的情况。
同理,可以以降雨量等自然灾害指标为标的,进行期货的创立与交易。
综上所述,在进行国际投资前,应对投资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对投资对象有全面的风险评估,对于不同的自然灾害风险,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保险转移方式、再保险转移方式、ART方式和各种金融衍生品相结合,金融市场与政府相结合,金融衍生品的开发使得自然灾害风险的转移既以保险市场为基础,又有资本市场作后盾,更有政府作保障。
2010年的汶川地震、2011年的日本地震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国际投资者应该时时以风险管理为标尺,尽最大可能地减少风险,避免突如其来的巨大损失。
参考文献:
[1]刘新立.风险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邹铭,范一大等.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预警体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吕向敏,杨建立,张惠兰.跨国公司国际投资风险的成因及管理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4]郎一环,王礼茂,张明华.中国短缺资源跨国开发的风险管理――以石油为例[J].资源科学,2003(05)
[5]葛全胜,邹铭,郑景云.中国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估初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刘新立.风险管理[M].北京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吴定富.中国风险管理报告2010[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8]Sigma.The picture of ART,No.1/2003
篇9
关键词:大数据;金融投资;大数据分析技术
大数据分析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目前它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并且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为企业在金融投资活动中提供了保障,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总的来说,大数据分析技术催生了新的运营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收益,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本文将具体从大数据时代背景、金融投资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以及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中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方面进行研究。
一、大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数据技术发展较晚,还不够十分成熟完善,但是我国目前的大数据技术还是很好地促进了我国各行各业发展,为市场开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促进了传统运营管理模式的更新,增加企业盈利。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用还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新的体验。比如,大数据技术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改进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反过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更清楚市场行情、预估市场变化,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金融投资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当今经济环境变幻莫测,经济一体化也加剧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因此,企业在金融投资者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很多企业都缺乏投资风险管控经验,不具备及时应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很好帮助企业降低金融投资风险,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互联网、电信和金融行业是使用大数据技术最广泛的行业。具体来说,在金融行业里使用大数据技术预测分析金融投资风险,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法,能够从源头帮助企业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现在很多企业在经营上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这就加剧了金融风险,而大数据技术可以促进信息共享,降低他们之间存在的风险,帮助每个参与的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很多企业由于在向现代化经营模式改革,面临着众多信息,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收集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预估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管理。因此,在金融投资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很有必要性。
二、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中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
(一)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银行行业的应用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下,大数据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风险预估,有利于保障企业发展。笔者将具体从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来说明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中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情况。我们要广泛收集风险数据,再通过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帮助银行分析、整理各种数据,使银行对风险进行预估,进而研究后续金融投资风险发生概率,这样可以制定专门的应对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在贷款业务方面,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保障银行的利益。多家银行可以实现合作,共享数据信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共同建立应对风险的高质量方案,帮助银行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大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使银行对客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客户资金到账等有关信息进行系统、合理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银行相关业务的开展,还可以保障客户资金的安全,既提高了银行在客户心目中的信誉,又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客户资金安全风险。因此,在银行行业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银行自身和客户都有积极意义。在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处理客户信息数据时,会涉及云计算的应用,该技术可以提高银行数据平台性能,为银行提供专门的信息拟订方案,可以更加有效地处理数据信息,最大化地发挥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银行行业的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银行在短时间内对银行内的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并且准确分析海量数据。面对银行业务信息,大数据分析技术甚至可以具体研究每一笔业务数据,既帮助减少银行金融投资管理,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客户的资金安全。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不仅为各行各业工作带来了便利,还为之提供了高质量的保障。数据挖掘技术是大数据分析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技术,特别是在保险行业,数据挖掘技术应用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保险行业的金融投资风险。尽管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流程相对烦琐,但它被应用于保险行业的诸多业务环节中,并且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最主要的是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分析数据,进而挖掘发现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数据,而这些信息数据就是各个保险公司的重要业务来源。因此,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在保险行业中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要对明确客户的价值。保险公司得以运营的根本就是客户的存在,而客户的价值就直接影响着保险公司业务的后续进行。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对其潜在价值进行挖掘,从而对客户的价值进行模型建立,后面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这个模型为客户制定专门的方案,提高针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既保证了保险公司的客户来源,也满足了客户自身的需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保险公司可以全面地收集客户、市场信息,并仔细分析客户数据,并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在数据库的基础上研究客户的需求,既能抓住客户的心,还能避免开展不必要的业务,节约公司资源。总而言之,数据挖掘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既有利于降低保险金融投资风险,还保障了客户的服务体验与质量。
篇10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 风险 防范措施
财政投资评审的主要作用是保障财政投资资金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这就需要财政管理人员认真对财政投资评审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风险制定合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将财政投资评审风险降到最低。常见的财政投资风险有固有风险、政策风险、检查风险、技术风险等,不同的投资项目会引起不同的风险,引起的损失也不相同,下面就财政投资评审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
一、财政投资评审风险及原因
(一)固有风险
财政投资评审的固有风险归结于审计本部制度的不完善,对投资项目而言,固有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能将其完全消除,只能通过采确合理的措施将其控制到最低。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项目的建设环境、周期等因素的不断改变,又缺乏完备的管理制度和举措,评审人员很容易过高或过低的评估资金,从而对投资效益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政策风险
财政投资评审的政策风险主要是缺少相关政策法规造成的,虽然我国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起步较早,开展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与财政投资评审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等制度建设仍很欠缺,使得评审活动缺乏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支撑。新《预算法》规定“财政部门有分配和监督财政资金的权利…”,它可以当做财政投资评估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财政部门只是明确了财政评审的范围和职能,但相关法律依据及相关政策并不够细化,且没有进行及时更新。财政投资评审是政府对投资行为中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重要方式,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有据可依,由于相关法律、政策的缺失,使得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三)技术风险
财政投资评审的技术风险是由于评审人员的技术水平比较薄弱,在评审投资项目时,因操作失误,引起的风险。财政投资是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评审人员在进行资金评审时,由于涉及范围比较广,工作量比较大,对评审人员的要求有很高,但由于评审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从而引起失误,造成资金损失。一般情况下,项目评审工作的持续时间较长,所有的审核数据都需多次计算、复核,而在计算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错误,以致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风险。加上评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事务,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协调,但由于各个部门的局部利益的存在,导致沟通有障碍,也是引起技术风险的因素。
二、财政投资评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在市场经济下,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应该依法开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为财政投资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依据,确保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规范统一,从而有效地提高评审结果的权威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财政投资评审必须对项目的立项、建设技术、资金支出情况、效益等进行全程监控,要通过完善的法律依据,体现出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资金使用的主体。要加强地方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的完善,根据本地域财政投资评审的实际情况,以新修订的《预算法》为契机,制定严肃、稳定、权威的规章制度,并在规章制度的监督下,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管理,从而保证财政投资评审的稳定发展。
(二)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职能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实际是替社会公众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各级人大、政府赋予的神圣职责。目前,我国财政投资评审的工作内容大多属于微观经济,是根据投资项目的效率进行评审的,考核的内容也不是投资产生的宏观经济效果,而是项目本身活动,可以说我国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还处于简单的核减财政投资额度的基础层面,并不能对项目后期所带来的社会、生态、经济、环境等效益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健全财政投资评审的工作职能。在项目立项审批阶段,要对项目的可行性、投资概预算、初步设计等进行认真的审核,并对项目安排的合理性进行科学的评价;在项目预案编制阶段,要对项目建设标准、规模、实施方案及其他项目资料进行全面的审核,避免出现高估虚报的现象,从而为项目投资的翔实性、严谨性提供保障;在项目竣工结算及财务决算过程中,要对合同、进度款支付、项目变更签证及其他相关资料等进行认真的审核,同项目的概预算比对,有无存在大幅超财政概算的现象;必要时应审核建设单位、财政部门的工程建设报表、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从而科学的核定项目价值。
(三)提高评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评审人员的技能水平、工作责任心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财政投资评审风险,因此,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要加强评审人员的政治素养,注重提高评审人员的业务技能,从而有效地降低财政投资评审风险。评审中心要与时俱进,根据本区域财政投资范围、类型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定期组织评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从而不断提高评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评审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地学习钻研与财政投资评审有关的知识和理论,勤总结、细琢磨、多探讨,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评审中心更要注重评审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评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确保评审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财政投资评审风险。
三、结束语
财政投资评审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在进行财政投资评审时,存在固有风险、政策风险、检查风险、技术风险等风险,因此,要对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制定合理的风险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财政投资评审风险。
参考文献:
[1]孟九国.财政投资评审风险的防范及管理略谈[J].中国经贸,2014,(05):125-126
[2]田天.浅谈财政投资评审的风险与控制[J].科学时代2014, (05):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