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税问题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财税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财税问题

篇1

目前我国已经完成对交通运输业、邮政电信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的“营改增”工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从今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在此之前我国政府曾预计2015年年底前将上述三个行业纳入“营改增”的范畴,然而在起步阶段却发现困难重重,三个行业的财税改革并未按照预期状态顺利实施,困难来自各个方面。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营改增”之后将会面临业务范围的重新认定,工商登记的变更;面对增值税的抵扣制度,税负前后期失衡,前期少甚至为零,而后期会陡然增高;同时增值税发票的领购、填开和管理相对营业税发票来说更为严苛,加大了税务管理工作。针对房地产的上游行业建筑业来说,从工程项目的承接到采购管理、分包管理、关联交易,以及境外项目管理均将因“营改增”而受到一定影响,如票据流、物流、资金流“三流不一致”问题、甲供材料问题、集中采购问题、招投标策略等;针对同为上游产业的金融业来说面临的问题是增值额如何核算,抵扣额如何认定,大量的柜台以及非柜台业务其发票采用何种形式开具等。然而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在税收体制方面必须为其营造良好环境、完善税制、避免重复征税,金融业、建筑业、房地产业“营改增”的工作不能停滞。

二、房地产业的主要特点

(一)财务方面。

资产方面:房地产业一般会有大量存货,主要表现为尚未完工的“开发成本”与已办理竣工结算的“开发产品”;部分房地产公司还会持有一部分房产和地产用于出租以赚取租金,针对此部分房地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应通过“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列示;考虑到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方式,其“应收账款”较多,主要为应收售房款和租金,基本上不存在“应收票据”;相对存货来说固定资产所占比值较小,基本为办公楼与办公设备;一般不存在无形资产,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取得的用于房屋开发的土地使用权应计入存货成本(开发成本)中,而非无形资产。

负债方面:由于房地产的建造成本较高,一般房地产公司很难靠自有资金满足筹建的需求,需要向外界融通资金,一方面可通过向银行举债获取资金,且多为长期借款,另一方面可通过向消费者预收售房款来融资,在会计核算中通过“预收账款”核算。

(二)业务范围。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主要业务涉及产品开发、产品销售、物业管理、房屋租赁四个方面。值得关注的是,中央提出的房地产业“营改增”中的房地产业未明确具体包括哪些业务范围,是仅指房地产销售,还是亦包括物业管理、房屋租赁。房地产开发阶段是划分为建筑业的范畴还是划分为房地产业,仍待界定。在国家统计局起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新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分属不同的类别。其中建筑业包括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租赁业包括机械设备租赁、汽车租赁、农业机械租赁、建筑工程机械与设备租赁,不包括房屋租赁。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目前营业税征税范围仍包括建筑业、服务业、不动产销售、无形资产转让;其中建筑业包括房地产业的产品开发,服务业包含房地产业的物业管理和房屋租赁,不动产销售包括房地产业的产品销售,无形资产转让包含房地产业中土地的购置;并未将房地产业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规范。

笔者结合此前我国提出的全面开展“营改增”的趋势,结合我国房地产业所涉及的业务,对“营改增”后可能存在的税制状态进行财税分析。在产品开发方面可参考建筑业“营改增”后的税率11%,在产品销售方面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预实行税率为11%,而目前尚未确定“营改增”扩围将覆盖物业管理及不动产租赁,但按照全面推行“营改增”的总体思想,物业管理及房屋租赁也将面临“营改增”,只是适用税率尚未提出,笔者认为在结合行业自身特征的同时可参考部分现代服务业和动产租赁业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

三、房地产业“营改增”后的会计处理

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后可能会加大税务成本,从而降低再次投资生产的热情,甚至导致部分企业辗转其他行业。为了稳定房地产业的平稳发展,需要同步针对其上游企业实施“营改增”。同时企业在“营改增”之后将要面临财务核算的巨大变化,本文依据房地产业的业务特点,结合增值税的扩围趋势,提出对房地产企业相关业务的财税处理如下:

(一)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通过行政划拨、协议、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土地使用权的处置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而在扩围之后应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取得财政部统一印制的单据时,其会计处理为,借记“开发成本”科目,按照符合规定的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筹集资金。房地产企业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借款,由于金融业“营改增”政策已提出,所以在支付借款费用时只要取得合法票据,增值税进项税额将允许抵扣,会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在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借记“开发间接费用”科目,同时按照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科目。需要说明的是与借款利息相关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是在实际取得借款利息时,还是按照合同规定的利息支付日确定?参考现有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笔者认为应该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确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但若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则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而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在认证通过后方可抵扣。

1.取得土地使用权时:

借:存货 100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11 000 000

2.取得银行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 120 000 000

贷:长期借款――本金 120 000 000

年底计提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开发成本 3 600 000

贷:应付利息 3 600 000

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 3 6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16 000

贷:银行存款 3 816 000

3.支付前期勘察、论证、设计、广告费时:

借:开发间接费用 1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60 000

4.采购工程所需物资时:

借:工程物资 60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 800 000

贷:银行存款 68 800 000

其中增值税进项税额=5 000×17%+1 000×3%=880(万元)

5.领用工程物资时:

借:开发成本 2 000 000

贷:工程物资 2 000 000

6.支付部分工程款时:

借:开发成本 1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000

7.销售部分房屋时:

借:银行存款 166 5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 00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6 500 000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8 000 000

贷:开发产品 8 000 0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90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900 000

8.取得租金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2 22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0 000

9.取得物业管理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5 550 000

篇2

【关键词】企业纳税 筹划 活动

一、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

筹集资金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企业可以从多种渠道以不同方式筹集所需的资金。某S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中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塑料加工机械生产线。通过对S中小企业的实际业务状况和财税情况的调查,尤其对纳税情况和账务处理进行了细致全面地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收入确认不合理;可回收包装物随同销售;忽视对筹投资决策的纳税筹划。筹集资金是S中小企业开展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进行再生产扩大规模的基础前提。一般来说,企业筹资渠道主要有:股权筹资、财政资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企业自我积累;企业间拆借;企业内部集资;发行债券和股票;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从纳税筹划角度来看,这些筹资渠道产生的税收后果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权益筹资方式下无法列支费用支出而只能在净利润中开支,不能达到抵税的目的;在负债筹资方式下由于可税前列支一定范围的资金利息支出,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使减税效果能够得到有效实现;另外,对于像S中小企业这样的中型企业,由于受到企业自身财力的限制,进行权益筹资不具有可行性,因此负债筹资就成为企业的主要途径。但在负债筹资下何种方式最优,就成为企业要面对的问题。以S中小企业近期准备增加的一套新生产线为例,现金流出量表的计算可以看出,采用借入贷款购买设备的节税额最大,融资租赁方式次之,自有资金购买方式的最小;而在现金流出量方面,贷款购买设备的方式现金流出量最小,自有资金购买方式次之,融资租赁方式的最大。因此在银行贷款利率维持在7%或8%左右时,应主要考虑采用贷款的方式购买设备。

二、企业投资活动的纳税筹划

还是以S中小企业为分析,S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面对的问题有,投资于哪一个项目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缴纳较低的税负;在进行权益投资时,是进行股权投资,还是进行债券投资;购买债券的选择上,是购买利率较高风险较大的企业债券,还是购买风险较低的国债。不同投资方案的选择就决定了企业的不同纳税额度,因此需要企业根据纳税筹划的原则合理的进行投资方案的选择。

1.固定资产投资的纳税筹划

S中小企业以往在选择投资方案时,往往较多关注投资收益率对于企业税后利润的影响,但实际上由于每个投资项目使用年限不同,加之受到机会成本的影响,其税后利润总额也常与企业的预计不同。所以在考虑时不仅单纯从计算利润出发,应全盘综合考虑。

2.债券投资的纳税筹划

S中小企业进行权益投资的范围主要包括购买股东、企业债券、国家债券等,但是近期我国股票市场波动剧烈,企业管理层出于谨慎考虑,把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风险相对较低的证券和基金市场。可如果企业管理层充分考虑税后收益的因素就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以两种长期债券为例,一是某企业债券,利率为4.2%;另一种为2~3年期国债,利率为3.33%。表面上看起来企业债券利率明显高于国家债券利率,但是由于企业债券要被征收25%的企业所得税,因此企业债券计算后的税后收益为3.15%,这时的企业债券的收益率要低于国债的免税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应选择投资于国债更为合理。只有当企业债券的利率大于4.97%时,其税后收益才大于国债,这时管理层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投资选择。

三、企业经营活动的纳税筹划

1.合理列支费用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在新所得税法的背景下,原来的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用等可以一并扣除。

2.合理确认收入

S中小企业应从货物销售之始就进行适当的筹划,充分考虑由于订立经济合同的时间的不同而产生的时间价值给企业纳税带来的影响,在货款收付时,如果购买方资金流转情况不太好,货物提走后货款不能很快回笼,应尽可能在销售货物时采用分期收款方式,使企业向后推迟缴纳税款的时间;如果购买方的资金运作情况比较好,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情况下,在订立销售合同时其销售方式可以采用直接收款等方式。在第一种情况下,公司既推迟了税款的缴纳时间,获得了因延期纳税而产生的资金时间价值,又可以避免误被税收征管机构认定为偷税而造成税收成本增加的后果。此外为了推迟服务收入的确认时间,降低税收负担,在销售收入中应把服务收入脱离出来。

本文从“筹资、投资、经营”三个环节介绍了纳税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实践证明,企业进行合理科学的纳税筹划,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达到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税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其财务管理工作在近些年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从制度管理到具体执行,财务工作较之前都有了较大的飞越,但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以及其他制约因素,目前在财务税收方面依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建筑企业应该正视当前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对于企业财务税收的治理与改善,以期更好的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一、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建筑企业是指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企业。它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是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施工企业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企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由建筑产品的固定性而带来的施工生产的流动性;

(2)由建筑产品的多样性而带来的施工生产的单件性;

(3)由建筑施工周期长而带来的施工生产的长期性;

(4)由建筑产品的露天性导致施工生产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大。

(5)施工企业生产任务的获得方式具有独特性。

它不同于一般工业性企业,必须先获得定单、得到工程预付货款,才能组织施工。即施工企业完全遵守“以销定产”原则。

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税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项目违规垫资现象普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发包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实时拨付工程款项。”而目前除财政性投入的项目外,多数工程招标档中的付款方式含糊不清,有的虽然也明确或参照上述法律规定办理,但在询标或事前、事后的双方协定中,强行要求施工企业垫资、带资,把垫带资与否作为中标与不中标的前提条件。当前工程违规垫、带资普遍存在,且数额越来越大,使施工企业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2、工程项目的履约保证金制度不合理

目前通行的做法是施工单位在合同签订前须向业主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一般不少于合同总价的10%。我们认为,交纳保证金的规定并不合理。因为,业主在招标时已经对施工企业进行了资格审查,施工企业有建设主管部门核准的资质证书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已经具备了承包工程的条件。但保证金制度只认钱,只有交了钱才算是中标的保证,政府部门核准的证书往往只是一纸空文,起不到保证作用。

3、不合理地压低中标价

不少业主特别是私营业主片面追求中标价越低越好,造成施工企业不得不以低于成本价中标工程,企业无利润空间,甚至亏损经营。

4、工程项目内部承包管理制度欠缺

由于目前工程总承包企业大部分采取项目内部承包的经营模式,有的还在承包内容中明确规定内部承包人财务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项目经理素质好的,他既是项目承包人,又是项目建造师,这种具有项目经理和建造师双重身份的内部承包人,有利于项目的管理。但现在大部分的内部承包人与项目建造师是脱节的,很多企业内部承包人根本不是总承包企业的正式员工,而是挂靠经营的其他社会人员。如果该项目是自负盈亏的内部承包经营模式,一旦发生亏损,更是权责不明,责任不清,最终导致总承包企业产生不良的财务结果。

5、业主拖欠工程款在继续

拖欠工程款的问题由来已久,施工企业应收未收工程款高达几十万元、上百万、上千万元的不在少数,可以说是施工企业当前财务问题中的“癌症”。据调查,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被业主拖欠工程款问题,而且情况较为严重。

6、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问题有待研究

第一是税负过高。税负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对核定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率偏高,国家规定应税所得率8%~20%,一般地区规定10%,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相当于销售收入的2.5%;二是按营业收入征收0.5%的个人所得税税负较高;三是有些地方在征收营业税的同时搭车收费。

第二是企业所得税征收率不一致。在企业所得说征收率上,有的是按定额征收,有的是实行定额加查账年终汇算清交的办法征收。在所得税的征收率上,有的是按营业收入的0.5%征收,有的是1.5%,也有的是2.5%等等,为建筑市场公平竞争制造了人为障碍。

对上述企业财务、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深入探讨,统一思想,提出解决方法,为推进建筑业做大做强作出贡献。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坚决杜绝垫、带资

对建设项目垫资、带资问题应由行业主管部门发文加以明令禁止。发包人(业主)不得要求承包人垫资和带资建设,对无资金的所谓“空手套白狼”或资金不足且无可靠后续资金来源的建设项目,不予招标和发放施工许可证,项目不予开工。承包人不得为了取得施工业务而与发包人暗中签订协议或口头承诺垫、带资,一经发现,双方均处以重罚。

2、出台规范工程履约保证金的财务制度

对推行工程履约保证金的各个环节,比如保证金的用途、保管、资金占用费、期限、归还以及形式是用现金还是银行保函等等,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可行则出台相应政策,不可行则禁止施行。

只有强化对于履约保证金的制度管理,让保证金履约方面能够有制可依,有理可循,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财务制度的更加完备,更加规范,为保证金的履约提供重要的制度依据。

3、多管齐下,遏制拖欠工程款

(1)由主管部门责成有关部门在工程招标时审查该工程资金存储情况,检查资金到位情况及其后续资金来源、资金计划及其可行性,否则不予办理招标手续。

(2)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施工合同的仲裁力度,督促建设单位履行合同。

(3)施工企业应指定专人办理拖欠工程款事项,对工程价款存在争议的,应逐项列出,约定双方协商解决,或向法院提讼解决。

(4)由财政、地税和房管部门严格把关,对拖欠工程款的已竣工项目,不得开具固定资产项目发票和办理领取房产证相关手续,不得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资金。

4、降低建筑业税收负担

建议有关部门对建筑业税收负担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税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根据浙江的实际尽可能降低建筑业税负,以扶持建筑业发展。

5、平衡地区间建筑业应税所得率(实际税负)

税务部门应考虑建筑业微利经营的实际情况,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一个统一建筑业的应税所得率征收标准,禁止各地自行确定。

6、加大支持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力度

对施工企业承接的无风险、有盈利的工程建设项目,在流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以缓解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

结语:综上所述,针对与当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在财务税收方面的相关问题,建设企业应给与高度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建设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障碍,这就要求建设企业能够从自身财务的实际情况出发,杜绝垫资、带资,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并减少工程款拖欠问题,同时强烈建议相关政府部门降低建筑企业的税收负担,平衡所得税率,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力度,以更好的保障建筑企业的既得利益,完善财务税收工作,从而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 黄晶.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初探[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1,(04).

[2] 王碧秀.企业税务会计探析[J].经济师,2004,(06).

篇4

关键词:企业并购重组;财务;税收问题;探讨

企业并购重组作为一种资本优化整合的有效方式,其是现代企业实现发展规模扩大、实现制度改革的最直接的途径。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不断深化、国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日趋频繁,且形势逐渐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促使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财务及税收管理难度增大。对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对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形成的财务及税收问题予以深入的研究,对涉税政策予以了解,通过合理、合法的避税措施,以此降低企业重组并购成本,对企业并购涉税中的风险予以有效的防控,保证企业并购重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并购重组中的财务及税收问题

(一)各税种各自为政的问题

由于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涉及的税种比较多,而我国各种税种的现行政策文件具有明显的各自为政特征,缺乏统一而完善的税收体系,促使企业并购重组种所涉及的各个税种管理也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比如说,企业并购重组中对整体转让权进行财务处理时,我国增值税以及营业税对此内容具有税收优惠。关于“整体转让产权”,实际上是企业所得税财务处理中的资产收购及企业合并处理。而土地增值税方面更是没有对整体转让产权的解释。并且,由于各地税务机关对概念的理解和界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税种的处理方法也会存在的一定的差异。对此,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时,应该对此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注重各税种法律法规上的差异,对税种是否适合优惠政策予以确定,进而确定企业并购重组的税收成本。

(二)重组税收政策的空白问题

由于企业并购重组的形式具有多样化及复杂化的特点,促使企业并购及重组过程中的税务处理及税收管理难度比较大。但是,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此方面的政策规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经常使用打补丁式的政策出台方式,促使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税法管理存在许多监管空白之处。比如说,在企业所得税当中,我国法律对重组的定义仅仅分为六种,并没有对企业重组所有类型予以覆盖。这样的话,其他重组类型缺乏适用政策,而这些重组类型该如何处理,并没有直接规定。在对土地增值税的规定中,其所指的“兼并”是否等同于吸收合并,还是等同于合并。在实践操作当中缺乏明确的可操作规定,都是由各地税务机关对此予以自由掌控。因此,在我国税务管理研究当中,对企业合并、分立中的土地增值税收存在较大的争议。企业在对并购重组过程中的财务及税务问题中的政策空白区予以重视,事先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提供有力的证据,以此达到降低税务成本的目的。

(三)政策制定的短期性

由于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且我国税务政策的制定也会受到我国经济体系改革的影响,经常会与之变动。比如,我国早期的税收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外商投资企业的资金引入和技术引进为主,后来又鼓励国有制企业进行改革。接着又开始运用税收政策来进行企业资产股权的重组。可见,我国政策会因为经济方针的变化而具有短期性的特点。再如,我国税法对契税重组政策的有效期限明确规定为三年,且每个三年出台一条新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内容之间内容具有明显变化,纳税人要想完全适应这种变化,掌握这些重组政策具有一定的难度。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使用税收政策时可通过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或者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来进行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财务及税收问题处理,以此避免政策使用错误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在企业土地增值税的税收管理中也存在此类问题,如:非房地产企业A将取得时价款800万的土地使用权作价投资到另一家非房地产企业B,一年后,由于各种原因,B企业又将该地块协议作价为1200万元投资到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C用于商住综合楼开发。B企业只需按增值额400万元为计算应缴纳土地增值税为120万元。因此,应改变非房地产企业以房地产投资于非房地产企业享受暂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优惠政策,有利于税收征管。由此可见,对于企业而言政策的制定具有短期性,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税务管理。

二、对企业并购重组涉税风险予以有效的防范

从上述论证可知,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中涉及的财务及税务管理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给企业的财务及税务管理者带来处理难度。为保证企业并购重组活动的顺利完成,企业应对并购重组过程中的涉税予以有效的风险防范。

(一)不同类型的企业并购重组所需要应对的税收政策

在当前我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中,企业的并购重组具有不同的类型,比如,企业法律形式变更、企业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企业合并、企业分立,每一种并购重组形式需要运用不同的税收政策。例如,在进行企业法律形式变更时,企业的所得税会发生两种改变:一种是不涉及税收征管实质的变化,只是对法定代表人、注册名称、公司章程和经营范围进行简单的转变,税务管理人员可带齐相关证件直接去税务管理部门进行税务变更登记。而被更改企业的所得税纳税事项,包括亏损结余、税收优惠等其他权益直接由变更后的企业继承。再如在一个集团控股下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重组,其只改变了公司所有权的归属问题,所以会对重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注册名称及等予以改变,更改后的企业所得税由集团公司负担。还有一种是法律形式改变引起的税收征管实质变化,例如法人转变为个人独立企业、合伙企业等非法人组织等,这样应要求企业进行财产的清算、分配,以及对股东重新投资予以确定,最终成了新的企业。

(二)开展有效的税务筹划工作

由于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形式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且涉及到大量的税收问题,对企业的并购重组成本具有直接的影响。并且,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活动大多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开展的,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开展有效的税务筹划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来降低企业并购重组的税务成本,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或者是改革的完成。比如说,在企业法律形式变更中的税务筹划构建工作,可以利用国家税收优化政策的差异性来降低企业并购重组的税收成本,将企业地址迁移到可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的西部地区,以此享受更高的地方税收财政返还率。也可以通过选择符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的经营内容,以此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等专享的优惠政策。企业资产转让中,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分立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促使原本使用高税率的企业分解成两个或者更多的新企业,运用免税分立来降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负担,也可以通过分立来增加增值税的进项,进而达到降低企业税收成本的目的。

(三)对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涉税风险源予以防范

同时,企业在开展并购时还需要对被合并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对其税收情况予以全面了解,特别是对企业内部存在的历史税务风险和未履行应尽的纳税义务予以明确,进而达到控制涉税风险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国家政策导向和地区政策之间的差异予以实时关注,对税收政策予以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奠定起良好的涉税风控基础。

篇5

【关键词】 新形势 提升 企业 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企业资产的购置、资本的筹集、资金的运营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它是现代企业的核心部分,把控着整个企业的经济命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而在这种新形势下的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如当前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就说明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本就是以盈利为目的,以期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财务管理因其特殊性,能协调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它在企业运营中所表现出的综合性是相对最强的,对企业的其他管理的影响也是最深的。同时财务管理也是对企业运营情况的一个总体评价,可对企业管理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从而判断出当前整体状况,并进行预测、调整。

二、新形势下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所面临的困难

1、企业网络化结构资金链条的断裂

目前,大多数企业在运营中逐渐采取了网络化组织结构,这对适应新的形势有着必然的趋势。但是这种网络化组织结构却在无形中用资金链条将各个企业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意味着在我国目前的形势和全球经济状况不大明晰的情况下,随时面临着资金链条的断裂。资金链条的断裂将对企业整体经营产生一定程度的动摇,甚至导致其破产。例如各中大型钢铁企业,截至2014年6月,全国86家大中型企业总负债已超过3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就占了1.3万亿。在中国规模最大的前十家钢铁企业中,包括首钢集团、鞍钢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等集团负债率都超过60%。这对他们以后的经营是极其不利的。又如中钢提前垫付的中钢集团山西中宇钢铁项目,由于资金链条断裂等原因,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于2011年停产,为中钢留下了近40亿债务。负债率的增加,也使得银行开始对央企的贷款加以重视,甚至压低贷款。而为了防止资金链条的断裂,就一定会对企业的资金有更多的需要。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困难。

2、融资结构不合理及盲目扩大规模导致的风险

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主要是通过扩大再生产来实现的。为了保证扩大再生产时所需要的资金,企业会采取向银行贷款这种方式来达成。这就导致一些企业因为自身各种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经常采取短贷长用或长贷短用的方式向银行贷款来维持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转,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资金风险加大或者财务费用过高的风险。而融资简单不灵活的方式,实际上增加了贷款的难度。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对放贷企业的高要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贷款的渠道。有些企业为了扩大规模,盲目占用流动资金,使资金的运营无法实现正常运转。

3、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所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资金的控制力相对较弱,使其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甚至出现资金周转不灵或是资金长期闲置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财务管理制度为适应我国的经济形势,必然要实行一系列改革,这就需要让财务人员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模式,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有的企业管理不善,导致不良资产增多,这就使得企业应收账款无法得到及时清算,出现资金问题。也正因为这些原因,企业很难有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方式。

三、新形势下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方式

在我国当前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就成了一个越来越让人重视的问题。企业管理的水平的提高不仅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前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企业的整体收益。

1、建立完整有效的资金管理系统

一个完整有效的资金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规定和准则,提高企业资本循环的效率,从而提升企业整体收益。具体来说,财务部门应紧密联系业务部门,及时跟进采购需求和销售预测,实时测算资金需求量。同时,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应建立起一个协同处理机制,使其能更好的进行沟通,最大效率的完成资金的流动和管理。

各部门之间也应有一个完整可行的信息交流体制。企业财务部门毕竟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服务的功能,它只有全力协助企业各部门创造收益和利润,才能更好地有效地完成自己的职能。因此,一个完整可行的信息交流体制可让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职能,真正做到高效率地完成指定任务,为整个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且信息交流还可及时地修正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改善其不足的地方。

资金管理也包括现金管理和投资管理,一个企业需要按照不同时期、不同形式、不同业务合理地安排现金流量,防止现金收支的不平衡。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可以通过资金的流动以及收支的状态,及时全面地反映物资的运行情况,从而进行商品管理。在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克服过去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律,事前进行资金的预算,以保证企业的有效运转。并且合理有效地进行投资,对投资项目要进行分析和考核,从而减少风险。另外,一方面要注意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进行合理的转移,另一方面也要发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新领域,并进行扩展。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收入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的全方位提高。

2、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意识

财务管理观念是整个财务管理的指路灯,是保证它能得以实现的中心,也是考虑如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面对新的环境和形势,如果不将原有的财务管理观念刷新,使其得到提升,就很难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通常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是有一个引导作用的,他们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所以应尽可能地强化他们的企业资金管理意识,改变他们一些原有的错误的观念。一个完整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也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一个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也要融入科学发展观和最新的一些管理思想。

同时应整体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分析能力与需求有着一定的差距,便很难适应财务管理工作,就会出现财务管理的失误。而越是规模大的企业,这样的现象就越严重。因此,为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引导财务管理人员掌握当前适应整个发展形势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式,用新的技术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确度。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财务的预算和决策能力,还要熟悉产品方面的知识和整个业务流程,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3、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1)完善制度与计划。新形势下,在充分估计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主观或是客观原因的基础上,为达到财务目标,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制定一个可以指导财务工作的总制度。这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长期有效的计划,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每个部门在资金的支出、节省和管理上,都应该有着财务的指导,并接受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一个完整的指导财务工作的制度就如同指南针一般,对企业整个的财务管理进行宏观调控,使企业按照合理的方向进行发展,从而保证一系列工作的顺利进行。

(2)企业财务管理也应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从而避免因个人原因对资金进行随意处理的现象发生。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财政管理内部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就必须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监督不仅能让内部活动的执行得到反馈,还能通过监督对企业目前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善。缺少一定的监督,就算有很好的管理制度也能难得有效的实行。因此,要提升审计的地位,使审计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并把审计工作的重心放在对企业的评价反馈和提出建议上来。

(3)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制度。这可以节省成本,减少资金使用中不必要的开销。主要是对资金使用前进行一个合理的分析,在资金使用时出现的一些变化进行资金适配的处理以及最后资金使用后的一个反馈。因此,有关计算资金贴现的公式和模型,都可以作为资金使用前分析的工具。而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资金适配也可作为下次资金使用的一个参考。只有对资金使用效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评价,才能尽可能最大效益化地使用资金。

(4)建立成本控制系统。企业为了获得收益,必然就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即支付相关材料制作、人工管理等的成本费用,还有根据法律规定所要缴纳的税金。企业在收入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成本消耗越少,那么所得的收益就越大。而相同产品支付的单位成本越少,它就越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改革、技术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力,实行必要的成本管理制度,都可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资产损失、增大收益的目的。并且企业成本控制系统要与企业自身的结构组织相适应,并兼顾成本效益原则。就资金成本而言,还特别要注意从融资结构的层面考虑资金成本。根据项目需要以及企业现有的资产负债情况,综合考虑融资结构,合理搭配负债融资与权益融资的比重,实现最优资本结构。

四、总结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为适应新的形势,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必然要进行转变和提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虽然面临着无数的挑战,但只有不断前进,树立起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用国际化的眼光去看待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改善,才能使企业在新形势下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一、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一)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衡量企业运转情况的主要项目,盈利的多少直接决定税后企业的净利润。企业要想利润最大化,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即增大收入、减少成本。税收是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妥善规划税收工作,可以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

(二)防止企业落入税收法律陷阱

企业在税收方面同时面临着税收漏洞和陷阱,税法漏洞给企业创造了避税的机会和空间,但同时企业也面临着纳税的风险,企业要合理控制,防止进入税务机的税收漏洞,陷入漏税的陷阱。企业一旦被发现纳税问题,则会承担更大数额的交税,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和信誉。因此,企业必须加强税收筹划工作,防止进入税法陷阱,保护企业的最大利益。

(三)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加强企业税务筹划工作,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资金、成本、利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的有效组合是税务筹划的主要工作内容,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掌握企业报税纳税程序,从整体上提供业务水平。推动企业税务筹划工作,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税收筹划的要点

(一)筹资决策环节的税收筹划

企业资金筹划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形式上看筹资方式由多种,但从本质上看,分为两大类,即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二者都能帮助企业筹集到资金,但二者在税收上差别很大,重点分析负债资金的方式。资金筹集情况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水平和税收情况,在筹资决策前必须全面分析筹划税收工作。企业的资金构成是筹集资金必须考虑的因素,负债比例是企业考核的重要参数。企业负债比例表明了企业承担的风险和成本情况,同时会影响到实际税收。负债的利息支出是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税收核算时应当考虑合理的抵扣应纳税所得额,这样可以减少税收部分,缩小企业成本。当负债利息地域投资收益率的情况下,负债额度越大,则避税的额度就越高,实现更好的节税。

(二)投资决策环节的税收筹划

在不同行业和不同的区域国家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平衡区域间财政的收入,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保证经济和社会共同进步。区域及行业间的税收差异,给企业的税收工作提供了差额空间,因此,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必须做好税收筹划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组件分支机构,投资者在创立企业时,有多种企业形式供选择,因为不同的组建形式,企业的纳税方式不同,在期初的筹划中充分考核企业的纳税方式。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企业会扩建设置分公司或者子公司,在决策前要考虑分子公司之间的税收差异;第二,投资建厂时,要调查所选择区域的纳税政策,有的区域国家给与了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以优先选择这些享受纳税优惠政策的区域,例如我国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等,取得主管企业的税务机关批准后,就能享受减免等优惠政策。

(三)利润分配环节的税收筹划

企业利润分配主要有股利分配和再投资两种模式。股利分配一般是股票鼓励和现金分配两种。如果选用现金鼓励,依据税法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企业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和股东的利益情况,合理分配好发放现金和股票的比例,做到企业和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再就是再融资的过程,如果企业筹划扩大规模,考虑投资,则优先考虑再投资的优惠政策,采用税后投资的方式,避开再去筹划新的投资途径,这样不仅节约税款,再投资的利息会相应减少,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篇7

关键词:税收筹划;中小企业;方案;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84—02

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始终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它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容乐观的困境,始终存在着融资难、财务管理制度薄弱、税负等问题。从理论和实际工作两个方面来看,税收筹划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盘活企业资金运作,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意义

在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中,税收被当作企业对国家的贡献,企业往往忽略了税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是税后股东权益最大化。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逐步成为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意义在于企业在合法的情况下,通过对自身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的调整,找到企业收益和税收负担的最佳配比,实现企业税后收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或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具体地说,税收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务筹划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企业最大的目标就是盈利,在经营过程中,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就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于是,就出现了税收筹划。企业只有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来降低税收负担,才符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才是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决策的的重要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决策主要有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这些决择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税收的影响,不考虑税收的抉择,亏损的往往是自己。在投资决策中,税法对投资方式、投资地区、投资行业都有不同的税收规定,这些规定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收益,企业也必须研究税务筹划,做出最有利的决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中,生产规模决策、购销决策、存货管理决策、成本费用决策等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纳税因素,都存在着如何进行税收策划的问题;在企业的利润分配决策中,利润分配方式的选择、企业分得利润的处理方式、亏损弥补时间的安排等都受到税收法律的影响,同样需要进行税收筹划。由此可见,税收因素对财务决策有着重大的影响,税收筹划已经贯彻于企业财务决择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不可缺的内容。

(三)税务筹划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财务决策,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决策之前,进行系统的税收筹划能够帮助企业选择最优的财务方案,促使财务活动健康有序运行,经营活动实现良性循环。其次,税务筹划活动有利于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向纵深方向探究,深挖成本控制、节约支出,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再次,税务筹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税收法规又具有强制性和频变性。因此,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二、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无论是在规模、资金,还是在人员素质、融资渠道等方面与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有很大差距,而且由于税收筹划开展较晚,发展较为缓慢,所以在在税收筹划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纵观我国中小企业纳税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普遍的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税收筹划意识淡薄、观念陈旧

中小型企业大多数为家族化,私有化企业,这就决定了企业主或实际控制人在企业中拥有决对的控制权。由于在专业知识方面的缺乏,大多数中小企业企业主或实际控制人不理解税收筹划的真正意义,对税收筹划不了解、不重视、甚至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偷税、漏税。

(二)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所以企业普遍存在着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合不合理且相关专业技术性不强等问题。所以在中小型企业的税收筹划中经常会发生会计核算不健全,账证不完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偷逃税款,违反税法等现象,造成了税收筹划基础极不稳固,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税收筹划,其风险性极强。

(三)我国税收制度不够完善

税收环境对企业的税收筹划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国家多次针对中小企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同时一些较早出台的税收法规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中小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该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

三、中小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方法及措施

从原则上说,税收筹划可以针对一切税种,但由于不同税种的性质不同,税收筹划的途径也不同,在现实生活中,要选择对自身有重大影响的税种作为税收筹划的重点,选择税收优惠多的税种,那样的话,税负就越轻。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存在着经营模式,利润低等缺点,所以中小企业在选择税收筹划模式时应该谨慎,选择适合自身的模式。

(一)从税收优惠方面来实施税收筹划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是众多企业普遍的切入点。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力度和规模都具有相对优势。从我国现有的税收政策而言,对于中小企业经营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比较多的,而且相对完善的。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2000]59号)规定,对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凡符合国家规定免税条件的,3年内免征营业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国税发[2001]37号)规定,免税范围是指经国家经贸委审核批准,纳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按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收取担保业务收入的单位。免税时间从纳税人享受免税之日起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1、小型微利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被认定为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此等等。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税收优惠政策享受的优势,充分利用税率差异、减免税以及税收抵免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结合自身企业经营范围以及经营方式等进行税务筹划,缓解由于税收成本所带来的财务管理压力。

(二)从财务决策方面来进行税收筹划

1、从筹资方面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有一定数额的运营资金,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发展,对此除通过自身资金外,还可以通过依法合理筹集资金来解决。一般来说,企业筹资渠道有:(1)财政资金;(2)金融机构信贷资金;(3)企业自我积累;(4)企业间拆借;(5)企业内部集资;(6)发行债券和股票;(7)商业信用、租赁等等形式。从纳税角度看,这些筹资渠道产生的税收后果有很大的差异,对某些筹资渠道的利用可有效地帮助企业减轻税负,获得税收上的好处。由于税法对不同渠道获取的资金的成本列支方法规定不同。使得企业可能面临多个可供选择的筹资方案,企业必须认真研究,才能选出最优筹资方案,使筹资成本最小。与其他企业一样,中小企业筹资时在不违反国家经济政策的前提下,可通过税收筹划实现资金的筹措却又节税增资的目的。

2、从投资方面进行税收筹划

在投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主要从投资方向、投资地点、投资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优化选择。

就投资方向而言,国家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在立法时对鼓励类和限制类行业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中小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可选择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达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税负的目的。

从投资地点来看,国家为了支持某些区域的发展,一定时期内对其实行政策倾斜,例如对经济特区及西部地区的税收政策。根据不同的投资地点,也能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有很大的纳税筹划空间。

从投资方式来看,企业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把资金直接投放于生产经营性资产的投资。如购置设备、兴建工厂、开办商店等。间接投资是指对股票或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投资。税法规定,购买国库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可免交企业所得税,购买企业债券取得的收入需缴纳所得税,购买股票取得的股利为税后收入不交税,但风险较大。

由于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其经营目的不同,应该根据自身的状况,谨慎选择投资方向、投资地点、投资方式,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3、从利润分配方面进行税收筹划

利润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既受其他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又对企业的筹资、投资活动及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税收是选择股利支付方式、制定股利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直接影响着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水平,也客观地影响着股利政策的制定;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由于影响投资者的实际投资收益水平,也间接地影响企业股利分配的方式与支付水平。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发展需要,考虑税收对中小企业利润分配的影响,科学开展利润分配的税务筹划。

四、对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建议

(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税收筹划方案

中小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能一概照搬照套。否则,照葫芦画瓢,由于筹划方案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与现行税收政策不兼容、不匹配,仅凭单纯的学习和模仿,或简单地复制其他现成的操作方案,结果画虎不成反成犬,注定其结果是失败的。

(二)正确认识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

税收筹划与避税都是以减轻税负为目的,其中税收筹划必须与法律保持一致,而避税是本着“法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的原则,利用税法的缺陷与漏洞规避国家税收,与税收立法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中小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必须严格的遵照法律规定章程,防止发生以税收筹划之名的避税活动。

(三)准确掌握税收法规,领会其精神实质

目前我国税收法律层次较多,除相对稳定的法律外,很多税收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变化频繁,稍不注意所运用的税收法规就有可能过时,所以税收筹划不能遵循规定的模式,要随时掌握税收法规的变化,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不断的更新税收筹划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蔡昌.税收筹划规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2—8.

[2]袁雪梅.浅谈中小企业税收筹划[M].2008.

[3]陈东.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策略[J].商业经济,2011,(7).

篇8

关键词 企业技术进步 财务税收 完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1现行的财务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税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税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流转税,而企业所得税的比重相对较低,但是在促进我国企业进步的税收政策中,主要优惠的对象是所得税,因此造成了优惠措施的力度对于促进企业技术升级的动力相对有限。

1.2优惠对象范围较窄

根据《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可以得知,目前税收优惠的对象主要针对的是科研单位和科研成果,而对于具体的科技研究活动和开发的项目却没有相应的财政税收优惠,因此造成优惠政策的覆盖面相对较窄。也就是说已经完成技术升级,而且已经为企业得到回报之后才能够享受到这些优惠,而对于那些准备开始技术升级,项目开发的企业却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而对于企业来说,这两个阶段风险更大,如果没有政策上的支持,显然很难让企业实现技术进步。

1.3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缺乏

在现行的税收政策中,对于高科技人才的收入还没有真正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也就是说高科技人才赚的钱越多,那么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会越多,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降低了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每年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也足以说明国内优惠政策的缺乏,而财务税收政策优惠力度较弱也是一个重要内容。

1.4对于风险投资的优惠政策缺乏

很多企业技术升级往往是通过风险投资来获得资金,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风险投资的立法存在严重滞后,涉及到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目前针对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仅仅是对那些已经投资企业并得到一定回报的情况下才会得到政策上的优惠,在这种限定下,显然会降低促进风险投资的投资力度,只有从一开始就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同时对于民间资本进入风投领域给予政策支持,才能够有效地提升风投的投资力度。

1.5生产型增值税具有消极作用

生产型增值税不仅仅会增加企业的税负,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当企业资金匮乏,自然很难在技术升级和创新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因为这部分的资金效益能否出现,本身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生产型增值税对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是具有消极作用的。

1.6优惠政策形式单一

目前针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优惠财务税收政策的措施相对单一,仅仅以税率式的方式和税额的定期减免进行税收优惠,也就是侧重事后让利,而在研发前期以及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投资减免和亏损结转等方面没有切实的优惠措施。

2 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税收政策完善建议

2.1将事后优惠转变成事前鼓励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在于鼓励企业敢于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因此在税收政策上要在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上进行倾斜,这个优惠倾斜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完善;(1)对于中试产品进行税收优惠;(2)对于基础研究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3)对于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要给予税收优惠。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投入的研发经费,无论当年是否获利,都应该按照实际的支出给予一定额度的税收抵免。对于企业或者个人的技术成果转让,可以减免所得税以及营业税,从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2.2对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

企业技术进步的核心在于高素质人才。提升高素质人才的研发热情,除了在精神上给予激励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从物质上给予激励。因此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应该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这样才能够促进国际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避免我国高端人才的流失。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1)改革计税标准,并给与税前扣除;(2)要扩大高端技术人才个人所得税的优惠范围。

2.3完善风投的税收优惠政策

风投是目前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持资金,因此可以从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从而鼓励风投的积极性;(1)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并允许费用的列支,企业技术进步可能的失败损失可以因此得到一定的弥补;(2)制定税收倾斜政策,比如对于风险投资公司向企业进行风投时的资金可以免征营业税,与此同时还在较长的时间里降低所得税率;(3)对于企业本身投入高新技术并获得利润的资金再次投向高新技术,那么之前的利润所得税一律给予减免。

2.4实行多元化的财政优惠政策

之前针对促进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方面的财政税收政策的优惠方式仅仅采用的是税额减免和低税率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优惠力度较低,不具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积极性。因此可以引入发达国家针对高科技行业采用的加速折旧以及投资减免的优惠方式,还有技术发开基金等税基式优惠措施,从而鼓励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研发新技术。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税收政策制度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方面是否有效,而确保效果的前提就在于多种优惠制度的相互协作,让企业从多个角度能够因为技术升级而得到政策上的扶持,这样才有利于提升企业技术升级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林颖.税收促进科技创新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9(10).

篇9

一、处理企业盈亏财税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处理盈亏财税工作时企业不到位的政策解读

现阶段,对于国家有关企业处理盈亏财税工作,很多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往往出现政策解读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企业出现很多额外损失。比如,依照《企业财务通则》[1]相关规定,除国家行政法规与法律特别规定外,我国企业净利润年度分配一定要根据既定顺序实施严格的利润税后分配,但是,实际利润分配处理时,很多企业并未依照相关律法规定程序实施利润分配,这就导致企业在财务申请或者查账时,无法获得应有补偿。

(二)企业处理盈亏财税内控机制不完善

我国很多企业在管理内部财务时,缺乏完善、合理、科学的处理盈亏财税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与规范,同时也未构建完善、专业处理盈亏财税的企业内控机构,在管理企业盈亏财务处理时,独立性严重缺乏,导致企业内控工作者在控制与管理处理企业盈亏财税时,缺乏充分、科学、有效的监督处罚方式与体制依据,导致企业处理盈亏财税机制出现形同虚设的情况。

(三)不完善的企业处理盈亏财务法律法规

尽管当前我国有很多关于处理企业盈亏财税的律法规定,但是这些律法都缺乏条理性与系统性。而且处理盈亏财务律法权威性比较低,法律法规可操作性较为缺乏。还有一些企业中的经营管理者以企业内部文件替代律法规定,导致企业处理盈亏财税的措施大量存在,政出多门,这就加大了创新与改革企业处理盈亏财税的挑战与难度。

二、有效处理企业盈亏财税的措施及建议

(一)正确解读企业相关政策,对相关处理程序进行熟练掌握

财务人员必须对企业相关盈亏财税问题的律法规定与处理政策进行深入而正确的解读,并对相关盈亏税收处理程序进行熟练掌握,比如,在处理企业盈亏财税时,一定要根据以下程序认真实施。

1、对先前企业年度亏损要及时弥补

对企业盈利财税问题处理时,首先,财务会计人员要及时弥补企业先前财税亏损,待完成这项工作后,才可以实施其它操作。

2、提取企业利润中十层的法定公积金

企业法定公积金的主要作用是弥补企业亏损,以使企业资本得以不断增加,进一步扩大企业内部的资金基础。法定公积金与企业内部资本公积金不同,是根据律法程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所提取的企业资金。如果所提取法定公积金数额占企业所注册资本的一半,可停止提取法定公积金。

3、应该将一定数额公积金在利润中任意提取

任意公积金是依照企业内部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议协商决定除法定公积金外自由提取的公积金。

(二)对企业处理盈亏财税内控机制予以建立健全

企业必须不断健全与完善内部处理盈亏财税内控机制,并对相关企业内部政策管理机制予以不断完善,以构建一种规范、科学的处理盈亏财税内控模式,可以从企业内部各岗位与部门中对企业处理相关盈亏财税工作予以积极参与和支持。此外,还要不断强化企业处理盈亏财税工作本身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在处理企业盈亏财税时,能够保证公开、公正、公平,进而确保企业能够有效、顺利实施盈亏财税相关处理工作。

(三)不断健全与完善企业处理盈亏财税的相关法律法规

必须不断健全与完善企业处理盈亏财税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企业在处理盈亏财税时的相关律法建设。依照经济需求与时代变化,相应的修订与完善企业相关财务律法规定,同时进一步规范企业在处理盈亏财税工作中的行为与问题,对企业相关处理盈亏财税的配套律法与政策进行不断健全与完善,构建企业内部处理盈亏财税的律法机制。

(四)构建企业处理盈亏财税信息化平台

在处于网络化信息时代的二十一世纪,企业财务部门应该不断引进与正确运用现代化财务处理软件,并通过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构建一个可以综合分析、自动搜索、有效决策以及科学管理的企业财务网络信息系统,保证企业财务信息数据与相关业务可以实现高容量存储、快速录入以及准确查询等,最终使企业内部盈亏下的财税处理能够实现网络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

篇10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财政政策;税收政策

中小微企业在吸纳就业、产业发展、城市服务功能优化、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支柱力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重要推动力量。但是与贡献相比,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微企业其获得的政府财税扶持和金融资源却极其有限,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宏观加剧发展的一个重要桎梏。我国目前处在政府主导性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中小微企业地位弱势的特点决定了政府更要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因此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从政府财税扶持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缺欠的对策,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府财税扶持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基于财税视角

政府的财税扶持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对中小微企业进行直接补贴或者税收减免。整体上,我国财税扶持政策比较缺乏或者已有政策执行不力也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形成的关键,下面作具体分析。

(1)财政补贴政策有待加强。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讲,政府的财政补贴政策,可以直接使中小微企业受惠,增加收入从而带来财务利益,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信用水平,因此世界各国普遍采用财政补贴措施来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提高中小微企业的竞争力。我国采用的财政支持政策虽然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财政扶持资金规模的限制导致对中小微企业扶持的范围和对象有限,使得政府的财政扶持与中小微企业不断扩大的融资需求相比显得杯水车薪,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其次是目前的财政扶持政策在法律上缺乏连续性和长效性。财政补助项目多是依据一些临时性的政策性文件,在可操作性和持续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三是财政支持信息的渠道比较狭隘。由于信息渠道的不畅通,很多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不知道或者不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从而错过了相关补贴。四是在政府财政支持资金发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和权力寻租。

(2)税收优惠政策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优惠税率依然偏高。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25%,对小型微利企业适用20%的税率,其优惠幅度只有20%,而国际上不少国家超过50%。二是优惠范围偏小。所得税主要采取核定征收方式缴纳,由于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不能提供准确有效的核算、会计资料,有资料表明,全国核定征收企业的比例接近30%,高于国际上很多国家的水平;同时,根据财税〔2009〕69 号规定,按照核定征收办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不适用中小微利企业适用税率,使得众多中小型微利企业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也使得相关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二、政府财税扶持对策

下面将着重论述如何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财税政策的改革,以期能够使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在政府财税政策扶持下健康快速发展。

(一)财政支持体系建设

要改变现有的财政支持体系的现状,提高财政政策的效率,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直接拨款建立中小微企业扶持发展专项基金。通过中小微企业扶持发展专项基金直接贷款给符合国家产业结构政策且市场前景广阔的中小微企业;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对市场前景看好的中小微企业生产和建设项目给予贴息,向潜力巨大的高科技中小微企业提供风险投资资金,还可以建立吸引社会风险投资资金向这些企业流动的外部机制。二是运用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划拨专款对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建企业给予直接的资金支持,从而鼓励其加大再投资力度,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运用政府采购扶制度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可以将采购订单的一部分直接划拨给中小微企业,也可以在订单中明确规定,大企业必须将一部分零配件和产品分包给中小微企业。

(二)税收支持体系建设

税收支持是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作为一种事后补助措施,税收支持与财政援助相比更加透明、方便快捷,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积累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秉承“低税率、宽税基、少减免、严征管”的税收政策,积极推进我国的税收改革,为中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具体来说,我国税收支持体系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的力度。对企业所得税实行含有多档低税率的超额累计税率,充分体现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同时继续保留对中小微企业有关劳动就业、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及高新技术等方面的税收优惠;同时改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从而使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能够享受一般纳税人的税收待遇;加大对利润再投资实行税收抵免,允许中小微企业的投资净损失从应纳税额中扣除,允许中小微企业使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并可在税前扣除,允许中小微企业的研发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给予列支,并对当年科技研发费用超过上一年的实际支出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所得税抵免;对转让先进技术所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研究开发费、技术援助费以及对投资者提供技术的收入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制的小企业自由选择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并将股东应得份额并入股东个人所得中计算个人所得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出口退税的执行力度,提升中小微企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对于下岗职工、伤残人士、失业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创办的小微企业以及吸纳上述弱势人群就业的企业,加大在税收减免、纳税期限等方面的优惠。

二是提高税收服务水平,优化税收征管环境。首先,税务机关应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去除官僚作风,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完善会计财务管理制度。简化的、标准化的会计报表可以提高中小微企业财务的透明性,从而提高中小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申请更加可信度,提高融资成功率,基地融资成本。其次,各级税务机关要从辖区内中小微企业的实际出发,利用先进的技术实施纳税方式创新,大力推进税收征管的电子化和无纸化进程,缩短企业申报纳税时间,降低纳税成本,还可以对辖区经营达五年以上且无不良记录的中小微企业实行简化的征收管理制度。最后,在中小微企业中积极推行税务制度,进一步加大对税务机构的扶持和支持力度,全面推行中小微企业的税务制度,鼓励税务机构帮助中小微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和合理避税,减少在纳税申报中产生的失误,这样也可以有效减轻税务机关面对众多纳税人巨大的工作压力。

三是清理不合理收费。税收之外的不合理收费已成为影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负面因素,由于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承受能力与谈判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乱收费的影响,必须坚决清理和制止,切实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可以从应规范政府行为和收入分配机制入手。

三、应注意的问题

财税支持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十分直接,更容易产生不公平现象,因此在政策的运用上要更加谨慎小心,在应用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应该严格筛选优惠政策扶持对象。首先,由于财税支持的成本最后都是由政府支付,因此应对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适用对象作出严格、详细、明确的界定,保证政策的匹配性,使得真正需要支持的中小微企业能够得到财税支持,防止政府资源的滥用。其次,财税扶持对象的选择应该体现政府政策的导向性。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低碳等新兴产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应注意财税支持政策的地域性和层次性;政府的财税支持政策应该尽量细化,并根据不同地域、产业及行业的具体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从而满足中小微企业多样的需求,不搞一刀切。最后,健全和完善对财税支持政策的监督评价。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能够减少权力寻租和道德风险的发生,而且可以保持政策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与时俱进的对相关的政策进行适时修订,保证财税扶持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总之,政府选择合理的财税扶持政策可以帮助改善中小微企业资本结构,从而优化中小微型企业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合理中小微企业资本结构,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最终有利于社会的总体产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汪斌.芜湖市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宏观经济管理,2011(12):61-62.

[2]潘鹏杰,周方召.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国内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1(12):145-150.

[3]王辉.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9):64-65.

[4]钟小玲.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原因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6):77-78.

[5]吴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0(22):55-57.

[6]罗维奇.试论通过实施差异化宏观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J].经济研究导刊,2012(3):

31-32.

[7]汪正宏,梅春.中小企业融资难与风险投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5):65-66.

[8]赵爱玲.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1(12):43-46.

[9]李志辉,聂召.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分配效率、生产效率关系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1 (6):140-150.

[10]卫龙宝,陈旭炜,伍骏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突破——基于产业集群发展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1(12):43-45.

[11]刘钢,张明喜.银保结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基于宁波、上海等地“小贷险”的调研[J].中国科技论坛,2012(3):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