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智慧课堂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智慧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专业课;原子核物理
多年来我一直主讲大学本科四年级的原子核物理课程,形成了一套自己熟悉的教学模式。站在讲台上,面对渴求知识的学生,我的职责就是把本专业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知识清楚无误地传授给他们。以前我在课程改革方面的主要精力花在如何选好教材和更新教材,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使学生容易听懂。近几年,通过学习校内外的先进教学经验,我也开始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有选择地结合素质教育讲授专业基础课。在200张课件幻灯片中专门配合素质教育的就有15张,受到学生的欢迎。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借鉴科学伟人力量,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原子核物理是近代科学的原动力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门学科百年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成就,是众多杰出物理学家辛勤劳动的创造性成果。这些科学伟人的事迹和言论常常是我们最宝贵的思想素质教育材料。我给同学们讲的课不时要涉及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如果稍稍用一点时间(有时可能只用两三句话或一二张照片)顺便介绍一下他们的思想言行,本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讲到光电能量转换、高能核反应等内容时涉及爱因斯坦的相关成果,我就在多媒体课件适当处插入了爱因斯坦的照片和名言:“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取决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看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如果对名利的追求超过了对科学的追求,科学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和价值”,由于伟人的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是有机地融合在核物理专业知识的讲解之中,使听课学生不但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觉得贴切在理,这从课堂上同学们的眼神表情与窃窃私语中可以看出。我在核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借鉴科学伟人的名言佳句和高大形象,引导学生认识伟人达到的高尚思想境界,有利于启发学生建立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名利观,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觉得,杰出物理学家言行典范的力量在素质教育中可能胜过我们教师自己的一般性说教:伟人的箴言和形象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影响是无形的、难以估量的,这种影响的分量甚至可能超过一堂专业基础课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本身的分量。
二、结合各种创新实例,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准备“核力的本质”那堂课时,我特意查找到诺贝尔奖得主,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于1935年发表的原创性论文“关于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的英文稿,并扫描到幻灯片上。一上课我就请坐在第一排的某同学站起来把关键的几句英语翻成中文讲给大家听。大家通过讨论纠正翻译欠妥欠佳之处,同时加深了对主题物理内容的理解:“电磁力是交换虚光子传递的,核力也应该交换某种粒子来传递”。这是典型的“科学比拟”方法。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之所以能够创立核力的介子交换理论和预言介子的存在,正是由于使用了这种“科学比拟”的创新方法。最后,我半开玩笑地对同学们说,“照猫画虎”在某种意义上不见得不好,“创新”常寓于“画虎”的过程之中。但如果照猫画猫,那就大可不必了。
此外,在讲授原子核的β衰变和李政道、杨振宁首次提出的“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这一课题时,我着重说明了李、杨为什么会做出这一创新贡献(1957年诺贝尔奖)。指出在李、杨之前,人们认为“物理过程与其镜像过程服从相同物理规律”(宇称守恒定律)对各种相互作用过程是普遍成立的。李、杨没有人云亦云,而是认真审视前人的工作和分析当时面临的难以解释的矛盾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宇称守恒定律只是对电磁作用过程和强作用过程经受过严格的实验检验,而对弱作用过程是否成立并未经过严格的实验检验。他们建议了新的实验并由吴健雄精准高超地完成了实验,从而了“弱相互作用宇称守恒”的说法。这个创新实例告诉学生:不要被司空见惯的事务蒙住眼睛,要保持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创新思维的火花往往就来自那些司空见惯或一般人容易放过的线索。
三、利用反面教材,进行正面素质教育
在教学中我有时也利用互联网或其他传媒中的反面教材进行正面的素质教育。一次我讲完超重元素知识后留的课外作业不是计算题,也不是问答题,而是要求学生课后上网到Science和Nature联合新闻网站,下载2002年8月号的简明新闻稿并译成中文。什么内容?原来是,在向超重元素“稳定岛”进军的国际性浪潮中,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的“实验发现了最重的118号超重元素”被权威的科学检察组证实是假的,过去曾成果累累的首席科学家尼诺夫因伪造实验数据被立即开除。通过这个科技翻译小作业,同学们惊讶之余,内心深处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这样的印记:“诚信是科学家的灵魂”。
四、介绍学科前沿新进展,不断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按照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计划安排了原子核物理前沿介绍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充分保证传授本专业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知识的前下,我注意在恰当的章节结合课程内容介绍一点本学科前沿的新进展、新成果或正在探索的热点问题。原子核物理基本上是一门实验科学,对原子核的认识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深化要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来越高,分辨本领越来越强,新型探测器和加速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新实验数据和新物理现象,不断推进着核物理学科前沿的发展。我把上述情况中的典型事例挑选出来,及时地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地予以讲解。当同学们知道,新一代探测器能够探知核和粒子的新性质和新形态并发现新的核子与核;新发明的实验方法可以把以前认为是没有变化的直线数据放大100倍,从而看到相应的复杂变化的曲线及其背后潜在的物理现象和物质结构。讲课中适当介绍学科前沿新进展,不仅补充和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和培养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性,引导学生学习那些战斗在科学前沿的物理学家们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特别是学习前沿科学家们在提出和解决问题方面的创新思想和思维方法。
五、介绍大科学工程,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当代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前沿研究往往与“大科学工程”相联系,这通常是指实验装置的规模大、合作研究人员的团队大、资金耗费大等等。例如,美国纽约州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耗资若干亿美元、于2000年投
入使用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其加速粒子的环形管道直径约4公里,一个测量实验要数百名科学家合作去完成。大科学工程是现代高新科技的综合集中体现,包括例如高能量、高束流强度的加速器或对撞机,高精度、响应快、分辨本领强的新型探测器系统或探测器阵列,以及快响应的电子学系统和大规模快速数据处理系统等。在课堂上讲到核物质的新形态一高温高密度物质一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时,给出了上述RHIC的STAR探测实验合作组的照片。400名科学家在几层楼高的探测器系统装置上通力合作,其中包括来自中国6所大学和研究所的科学家。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类似的大科学工程在我国越来越多。国家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这样的工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高新技能,而且还要有善于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团队精神。
六、小结
近几年来,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探索由单一的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传授知识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这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还很不够,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自己的思想认识问题,自己是由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自己多年教学工作形成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上总是倾向于轻车熟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一个认识问题就是,总觉得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政治课教师的事,不是物理教师的事。努力改变自己上述传统观念的束缚仍是自己今后的任务。
篇2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法;职教云;教学方案;持续学习
1“智慧职教云”平台的优势
混合教育模式能够使师生共同走进课程,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还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1]。目前,典型的混合式教学平台有学堂在线、蓝墨云班课、智慧职教云等。每个平台都有其优点:第一,学堂在线是免费公开的MOOC平台,是国家教育部大力建设的,国内外一流名校开设的免费网络学习的平台,主要是研究生和本科阶段的教学资源。第二,蓝墨云班课是一款由蓝墨科技推出的移动教学App,主要由任课教师组织资源,实现混合教学,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标准的职业教育资源库支持。第三,“智慧职教云”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和运营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是一个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是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成果面向全社会共享的指定平台。三个平台各有特色,“智慧职教云”整合了国家项目成果和自有资源,构建专属在线课程,支持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创新实践,助力“互联网+”时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翻转课堂作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2],已经逐步成为职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2以“智慧职教云”为支撑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实例
基于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成果,我们将混合式教学方式应用于2017年春季,面向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及物联网应用技术三个专业学生开授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修课学生为118人。课程结合笔者主持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课题,采用“智慧职教云”平台辅助教学并进行教学改革尝试。课程设计将课堂教学与云平台学习同步。学生自我学习和教师讲解异步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持续学习的环境,主要包含建构基于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的云平台学习环境设计、线上线下的课程内容设计、多元互动的学习活动设计以及多维度的学习评价方式等。
2.1现代职场化教学设计“职场化”
教学设计是职业教育内核,利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将“职场化”融入线上与线下各环节,并根据职业素养贯穿于教学始终。职业院校在“职场化”教学过程设计中,线上资源的职场化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选取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求等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线下教学中,可以借助公司、车间、实训室等职场化环境,根据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设计课堂任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引导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完成任务、项目或作业,并依据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实施评价,以产品或商品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实战作业。传统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关联度较小,与项目的联系不紧密,学生不清楚学习了一门语言后到底能做出怎么样的项目,更找不到入门的切入点以及学习方式、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尽早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在校期间更有针对性地为以后的职场生涯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对大一、大二学生的Java语言课程引入大学生职场入门成长计划。课程教学设计时结合岗位需求引入项目实战,根据一线职场专家给出的建议,让大一、大二的同学们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教学实施环节中,通过协同平台企业工程师手把手与同学们一起进行项目实训,提前让学生了解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学习编程中的核心思想,避免写出低效冗余的代码,提升编写效率。
2.2线上线下课程内容设计
互动混合式教学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热议的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3]。现代职教课程可概括为“线上、线下、职场化”。基本做法是将在线教学与面对面课堂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教师提前录制教学微视频等课程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课前登录教学平台观看课件、视频,在线测试、讨论或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完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开展分组讨论、项目实战、任务学习、展示交流、作业及评价等活动,教师主要负责解疑答惑、组织活动。本门课程的三个学习角度:第一,从“新疆软件园常见的Java就业需求”开始,了解目前新疆IT就业市场上提供的主要职位及这些职位技术要求,帮助学生清晰定位。第二,“JavaSE基础案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Java语言基础,通过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Java语言的乐趣,深入掌握面向对象思想,熟练使用常用的API,巩固和拓展Java程序设计。第三,“前沿技术介绍”主要实现“机器学习”的基础案例,该阶段内容是IT行业的前沿技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感受编程的魅力。本课程所有知识点以案例为驱动,在实训过程中对基础知识逐个击破。线上课程资源涵盖常见技术方向和前沿技术介绍,使学生充分开拓行业视野,进行市场定位,零基础授课,无须相关技术储备,适合已经步入大一、大二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员。线上课程共涵盖了Web前端及Java软件开发10个案例,所有案例都逐一进行拆解,保证学习者根据课件即可完成整个项目。课程穿插企业中的开发规范,课程中的重难点详解,更有答疑和教务服务,为学生营造一个最好的学习气氛,使学习者快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学习者完整实现课程中的案例,能够深入掌握Java核心编程及开发规范,为后续学习Java技术生态链打下必要的基础。
2.3知识拓展
教师在智慧职教云上安排了课后拓展阶段,提出思考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移动终端和PC终端访问智慧职教云平台,学习任课教师构建的一体化教学资源。这样既培养学生进行持续学习,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又对已学知识进行检测。在课堂中,采用限时习题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课前预习、提问、头脑风暴等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课前、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在线学习视频和PPT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持续学习;对于任课教师,在“智慧职教云”平台上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数据将被自动采集、分析及统计,这有助于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并可以清晰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轨迹。通过小测试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持续关注度,测试可以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在职教云平台上小测试、提问及头脑风暴等互动活动,评价采用分组互评、学生互评、教师参评等方式进行。这个环节着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可以采用签到功能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持续学习。
2.4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目前的教学模式,尤其是纸质的试卷也不利于保存和统计。利用信息化平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摒弃了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学习评价方式。在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互评、多方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评价阶段、总结阶段三部分:第一,准备阶段。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别进行均衡分组,确保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为每个分组任命小组长,确保小组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明确分组考核规则,确保每个小组能够按照学习目标进行组织活动。第二,评价阶段。根据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例如,学习目标为论文、项目策划书、实验报告等,可以要求小组完成相应任务的演示文档或2000字以上的实验报告,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给出分数并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该考核方式侧重学生在作品展示及课堂中表现能力的考核。第三,总结阶段。通过设定章节和评价类型权重方式,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修正相应的评价结果,最后利用平台的统计功能给出学生的综合成绩。通过综合考核方式,既注重了“知”的考核,又关注了学生“识”的考核,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团队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文献检索、应激反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混合式教学实施成效分析
“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的建立,极大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混合式学习环境,并促进了学习持续化学习新常态,值得推广。通过职教云平台的运用,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延续;一体化教学中的云课堂、微视频、课中小练习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多元评价方式将学生学习过程逐步量化,为教师的教提供参考和反馈。智慧职教云平台的应用使得教学活动的教与学变得容易,却忽略了教师对信息素养的要求。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把传统学习与在线学习、远程学习结合在一起[4],对教师的一体化教学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在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的同时,要注重本地学生的特点,将传统教学融入到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要将信息化教学的挑战看成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证。
篇3
关键词:中职语文;诗意教学;课堂
语文是职业教育领域里最基础的学科,对于国家发展和文化传承意义重大。近几年来,中职语文课程不断改革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寻找自己的出路,中职语文课堂更是一个能够张扬个性、交流情感,充满智慧与灵性、充满活力与艺术的场所,它更应该呈现语文之魅力,语文之精彩,语文之诗意。
一、营造语文课堂的诗意
一个好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博学多闻,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要吸收多元文化的精粹,要通晓历史政治,天文地理,文学军事,音乐绘画,集百家之所长,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意语文自然离不开诗意的教学语言,但诗意的教学语言并非只是一味的华丽、绚烂、文学化,那种大段的、话剧式的、独白意味的教学语言,常常是对“诗意”的一种“去诗意”。诗意的教学语言,关键在于它的表现力和穿透力。
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我的课就着力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使学生跟随着我渐入文章之佳境,翱翔于教材提供的审美天地,与种种高尚的思想接触,跟诸多高尚的人物谈话,不知不觉之间,思想、情操、意志、品格受到熏陶和感染,逐步培养起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是一种何其诗意的课堂啊!
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用燃烧的激情,用丰厚的文化积淀,用一颗诗人般敏感的心灵去点燃课堂,引领学生渡向知识的彼岸。要创设诗意的课堂,必先把自己锻造为一个语言优美、才华横溢、风趣幽默、淡定优雅。诗意的语文课堂必情景交融,自然流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或如高山流水般一泻千里,或如春雨般润物无声。
二、营造语文课堂的博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重”。意思是说,成功的教育必须依靠教师良好的道德,高尚的人格,才能营造语文课堂的博大精深。
特级教师韩军说,制造假冒伪劣的物质产品,会害人性命,那么制造伪劣精神产品,更是荼毒生灵,令人发指。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时,在使学生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其净化心灵,汲取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语文教育的博大就应该体现在祖国语言的精髓,饱览世界文化的风采,体现在它的真实、自由、个性,这也必定是做人的根本。语文课堂上我们不要教唆孩子说“神的话”――假话、大话、套话,也不放任学生说“鬼的话”――自私、冷漠、仇恨的话,而是要鼓励学生说“人的话”――真实、自由、个性的“人性”之话。
三、营造语文课堂的智慧
作为语文教师,或许一生我们都只是默默无闻地耕耘,无人喝彩地收获,但我们却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课堂教学中,有着许多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寻找其中的切入点,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以往的教育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由于过于强调了这种特殊性,因而教学活动走上了见物不见人的境地,课堂成了从事这种特殊认识活动的场所。我们不能不说这是有悖职专学生认知特点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样也是学生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和日常其它生活有所不同,但它毕竟是学生作为“人”在这个人生阶段中占据了相当大比重的重要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认知需要以外,学生作为人与在其它生活中一样,有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因而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作为人的成长发展中的各种需要,创设和谐、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创建积极、丰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创设有挫折、有成功、有忧愁、有喜悦、有猜想、有惊讶、有思考、有活动、有交流、有争论、有笑声的课堂生活,让师生在每个短暂的45分钟里都能享受人生,获得对事、对群体生活的体验,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展现,人格得到尊重,激发探索生命、生活意义的兴趣,体尝人生的美好与艰辛。
中职语文教师应守住语文课的三尺讲台,坚执于精神真实、自由、丰盈。师生同说真心话,人人自由思考,独立思考,言而由衷,保持个性,洗尽铅华,回归教育的人文之本。如此,中职语文教育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历久常青。
参考文献:
[1]周艳.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审美性.中学语文教学,2010.
篇4
信息技术是依托网络和计算机而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其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大,并已参与到中职学校的重要工作当中。近几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各种规划和意见来确保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国家教育部也明确指出:要将信息化教学方式普及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当中,并作为一种常用教学手段加以应用,从而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职业化人才。
1 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新型信息化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个性化成长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学生借助信息化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自我学习和应用实践;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借助信息化技术资源拓宽视野,共享最新、最全面的教学资源,并不断地更新自身教学视角和观点,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全面精辟的学习内容。
因此,信息化背景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借助信息技术之手,以信息化环境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应用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习方式创新,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2 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完善,二者结合所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2.1 思想认识不足
现阶段,我国虽然一直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但是从大方面来看,国内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意识仍旧十分薄弱,不少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在招生就业上。尤其是中职学校,其信息化教育的思想认识更是与社会科技信息发展脚步不相适应,不少学校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影响深刻,让其在短时间内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显然并不现实。并且,如何规划和实践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到底能为学校和师生带来哪些改变,这些都是摆在中职教育信息化道路上的问题。
2.2 资金投入不够
中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建设输送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的综合人才,承担着国家生产和服务领域一线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专业知识,更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化实践教育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信息化建设。但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各级政府对中职学校的资金投入主要放在学生的基础设施和课本学习之中,即便有信息化设备的投入,这些设备也相对陈旧。而有些学校为节省开支,也尽量减少信息化操作课程,仅提供电脑机房进行授课,更有甚者,将实践课改为理论课,照本宣科,教学活动数字化、可视化和协作化几乎没有,大大降低了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信息化适应能力。
2.3 信息建设滞后
信息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仅停留在网站建设和机房建设上,而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基础数据库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几乎没有进行。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不少中职学校网络课堂、学科课件、电子图书、视频资料以及信息化仿真实训系统等资源非常稀少,加之更新较慢,常常出现新教刊旧知识、教学模式陈旧的尴尬局面,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没付诸实践就已然被淘汰。除了知识更新太慢的问题之外,教材的结构问题也日趋显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练习这两方面的比重不合理,从而达不到中职教育的实际教学要求。
2.4 教学能力不高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不喜欢理论化和课本化教条式学习方式,而是注重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但是我国传统的书本理论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是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关键因素。不少教师的信息意识比较淡漠,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敏感度不强,无法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只能采用最为传统的教授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严重阻碍了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3 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改进措施
针对现阶段中等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当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3.1 统一规划,改善教育教学环境
一是统一规划,齐抓共管。学校要建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长远发展的建设规划,并落实专门机构负责;二是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所有场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信息化、数字化的模拟仿真实训场所和校园基础数据库、智慧校园。三是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与传统授课相结合,定期组织师生接受最新信息技术的专项培训,使师生都能够重视中职教育信息化。只有校领导重视信息化,才能使教师们主动进行信息化教学和科研,让学生积极获取信息化知识和能力,因此,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是实现中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3.2 工匠精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在现代社会,中职学校教职员工的“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不断地突破自我,更新教学理念上。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培养中职学校人才上的成果并不理想,中职学校教职员工们应当在平时的职业教育教学中加强“工匠精神”,他们在课堂上除不断地创新深度融合多元化教学模式,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化抽象为具象,变枯燥为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创新自身信息化能力,并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等方面,只有做到这些,才是我国现代化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的回归,才是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核心落脚点。
3.3 分层培训,提高教育教学应用能力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缺乏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和素养的教师,这类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一是引进高层次优秀专业教师;二是按照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可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将信息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教师外派学习,或将其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化能力同步纳入到年度考评、资格认证和职务评审等方面;三是充分重视该校的信息化管理培训,甚至可定期外派专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主管人员接受最新信息化培训,以大力抓好校园信息化建设,从而满足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地发展的需求。
3.4 深度融合,创新多元化培养模式
学校要全方位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一是师生教学活动尽量做到数字化、可视化和协作化,并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和环境,形成集备课、教学、答疑、自主学习、提交作业、考核考试与学分认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二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功能数据库促进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通过上述创新模式的深度融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
3.5 精品课程,打造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
中职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自己动手寻找和开发合适的教育教学资源,将有用资源加以整合和分类,建立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优质资源库,再通过信息化、科技化的校园网络和信息中心来加以管理,充分满足师生各方面的需求,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学校还要立足于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引进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升级网络课程,汇集各项学科素材库和网络优质名师课程,定期更新资源共享课以及微课堂等形式不断地优化信息化资源。
3.6 重点采集,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还要不断地完善软件研发和更新,要在重点采集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办学和学生资助等关键信息上下功夫,逐步建立人才预测、就业预警和人才培养管理信息系统,为学校实习、就业、资助工作等提供良好信息数据支持平台。
3.7 大胆创新,建设智慧校园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还应该面向广大师生创新开展平安校园、节能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等智慧校园建设。逐步建成面向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管理的各类应用系统,达到各应用系统的服务融合,真正实现学校工作、学习、生活智慧化。
篇5
>> 基于移动终端环境的教学即时反馈系统设计 智慧学习环境下PBL教学设计研究 关于“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综述 即时反馈系统在田径技术训练中的作用 检视即时反馈系统在大学教学推广上的现况与展望 网络条件下的课堂反馈系统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反馈系统设计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的途径分析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生成性教学路径 智慧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于射击训练定量检测和及时反馈系统改造为射箭实时反馈系统的研究 基于CEAC平台智慧学习环境的应用建设研究 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环境架构 中国智慧学习环境发展的10个观点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智慧学习系统的研究 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系统构建 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智慧学习共同体研究 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8]网络教学平台互动百科[EB/OL].http:///wiki/%E7%BD%91%E7%BB%9C%E5%AD%A6%E4%B9%A0%E5%B9%B3%E5%8F%B0.
[9]李卢一,许蓉,郑燕林.ARCS 模型视角下网络学习反馈设计[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3):66-71.
[10]李艾平,彭凌.教师语音反馈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3(7):84-87.
[11]林行.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智能跟读对高中生语音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篇6
关键词:智慧教室 数字化资源 课堂教学 应用策略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15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研究-以中职电气专业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为例》(编号2015-R-45904)系列成果之一。
“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的应用目的是有效利用教育云平台、大数据优势,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性,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智慧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兴趣,在学习中领悟责任、获取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加快学生向劳动者角色转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信息化能力,促进专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效能。
“智慧教室”是互联网+时代有效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现代化教学、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平台,是数字教室、未来教室的一种形式。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强化将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来设计和推进。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基于“智慧教室”平台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行开发与应用。
一、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智慧教室”是利用教育云平台、大数据和互动教学软件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基于Windows系统、Android系统,充分整合平板电脑移动终端的优势,从而实现高效双向教学互动的信息化系统,具有实时性、互动性、灵活性、均衡性、环保型、智能化等优点。在此平台开发的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1.资源获取便利
教育云平台的数据资源丰富,具有数据量小、传输速度快等优势,能快速上传和下载、方便更新、耗用网络带宽小、实时在线等功能,支持各种终端输入,能根据需要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对数据信息进行访问和利用。
2.内容呈现直观
课堂教学采用平板电脑手持移动终端显示为主,无线投影设备显示为辅,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数字资源显示更加直观,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3.交互便利多样
平板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人机交互形式,支持手指操作,方便书写文字、缩放画面与绘制图案。同时采用人机交互为主,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等为辅,教与学、学与学、教与教互动更为及时。
4.理实一体融合
秉承一体化课程教学理念,将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有效结合、相互融合,根据工作任务过程交替呈现,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本位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5.任务主线突出
有效引入企业现场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对工作过程设计以工作任务单、任务准备、任务计划、任务实施、任务小结、拓展学习几个环节建立课程资源,更加注重课程中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6.合作学习主体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习效果的分组互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合作中探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7.工学特征鲜明
营造企业工作现场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责任、获取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二、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智慧教室”建设与资源应用的终极目标是构建“智慧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是将信息技术、网络科技引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互联网+教育,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集合每个人的智慧于课堂,其具有三个突出特征:生活场、思维场、情感场。“智慧课堂”有高清晰型、深体验型、强交互型等多种模式,“深体验型”模式更适用于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亲身体验为核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开展个性化的学习。
1.教学方法设计
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CBE)为指导,采用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按工作过程顺序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活动。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拓展几个环节开展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作为教学方法的补充。
2.学习方法设计
以行动导向理论为指导,突出“智慧课堂”“深度体验型”模式,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和课程特点,开展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重视教师主导地位,增强学生主动性、责任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工作任务自主收集知识信息、小组探究制定实施计划、讨论落实计划的策略或办法、利用虚拟仿真与实物操作相结合开展合作学习、自我检查存在问题并改进、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引入质量意识、拓展学习巩固与提升知识技能等。
3.教学活动组织
以学生中心理念为指导,贯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理念,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学活动要具有直观性、引导性、实践性、互动性、表现性、成果性、竞争性、测评性、层次性等特点,不拘于范式。同时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和条件。
4.教学效果比较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利用“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对专业技能课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效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数字化资源利用的便捷性、高效性等,一方面加快学生理论知识的消化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了当前大数据时代对学习的作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整合、虚拟仿真技术与专业技能课程整合、传统课堂到“智慧课堂”的提升,充分体现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是一种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措施
1.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现场典型应用案例单一,形式不够多样,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趋势等前瞻性信息引入不够。二是学校数字化校园功能与“智慧课堂”教学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资源共享与外部资源获取实时性不足。三是教师主动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意识、能力不够。四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责任感不足。
2.应对措施
一是加大企业现场典型应用案例的提炼,增加案例视频资源,组织安排进入企业现场进行观摩、交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知识。二是加快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按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结合“智慧课堂”教学需求,拓展功能注重各类资源之间的关联度,杜绝信息孤岛。三是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四是变革教师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改革力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五是教师强化教学设计,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可能,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
四、小结
在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和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大趋势下,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程基于“智慧教室”平台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互联网+教育和大数据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是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新举措。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智慧城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155-02
1 专业建设背景
1.1 行业发展状况
1)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的规模、互联网普及率均超^全球平均水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移动网络速率大幅提高,特别是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随着公共区域无线Wi-Fi的开放,城市居民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接入无线网络的比例高达91.8%,在线教育已成多数家庭的选择,网络医疗、智能交通在很多城市得到普遍应用,互联网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民生改善。2015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和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多种新型服务蓬勃发展,不断催生新应用和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2)宜昌市信息化产业发展现状
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2015宜昌市互联网发展报告》所公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宜昌光纤接入用户达到93万户,8M以上的用户占比超过30%,3G、4G基站已接近1万个,其中4G基站超过2000个,用户达到了约134万。
作为宜昌市十大千亿产业之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宜昌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5年,宜昌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5.15亿元,同比增长11.2。
同时,在“十二五”期间,宜昌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013年,宜昌市经住建部批准成为第二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2104年1月28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智慧宜昌”的决定》,提出通过3至5年把宜昌建设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的智慧之都。
在《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2015年12月15日,全市“智慧宜昌”建设工作会议在城区召开,部署“十三五”期间的宜昌智慧城市建设行动,将依托在宜高校、园区和企业,在智能网络,云服务、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体系四大工程上取得突破。
目前,宜昌居于互联网的智慧应用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住建部、科技部、中央党校把宜昌确定为全国首批6个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1.2 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2015年12月,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到我院进行就业工作专题调研和创业就业指导,指出宜昌市目前对网络专业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电子政务的大力发展需要大量的网络技术人才;二是企业电子商务需求量猛增。根据宜昌市人社局提供的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资料,结合我们对相关企业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对宜昌市2015年网络专业人才需求如下表:
2 专业建设措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要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突出职业教育应用型、职业性等特点,重点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双主体”合作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项目化课程、生产性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建设。
1)形成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融合、虚拟仿真教学与实境教学融合、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融合的“三融合”教学模式。
一是将课程标准与企业认证、行业标准相融合。采用与知名网络企业合作,采取课程置换的办法,将思科、华为等多个认证的课程全方位嵌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及时将企业技术更新反映到教学内容中,使整个课程体系能保持先进性和代表性,学生学完相应课程后直接参加企业认证。
二是虚拟仿真教学与实境教学的融合。在教学中引入思科、H3C、微软的仿真系统,实现实践教学先仿真、后实境,线上仿真线下实操,提高课堂效率和实践教学效果。
三是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的融合。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创新,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和导向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主动将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融合,在教学内容、师资培养、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改革,实现以赛促学、以赛助教。
2)建设一支学历结构、年龄层次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达到教师队伍的结构合理性,一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同时对现有教师也要采取到高校进修学习、下企业锻炼等方式大力培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3)进行“双主体”合作办学机制探索,实现校企协作育人
深化校企合作,从传统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方式深化为订单班、企中校、校中厂等多种联合办法方式。构建“双主体”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4)积极融入、对接宜昌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专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一方面成立企业专家主导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使企业专家为专业建设把握方向。按照这些企业在宜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人才需求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出满足岗位要求、体现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正确考核和评价学生,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专业老师也通过企业平台积极参与到宜昌智慧城市建设中,在项目规划、技术研发、项目实施中与企业工程师一起工作,为宜昌智慧城市建设、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5)正逐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力推进项目化教学
应全面推行“做中学、做中教”,探索并实施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岗位教学。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造并实施,创建在线课堂。
参考文献:
篇8
云分享
学校建立了教育资源云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育资源的相互借鉴和分享激励了教师积极探索更加丰富、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倡导智慧课堂,在课堂上引入iPad,发挥互联网和iPad的优势,变教师与个体学生之间的单项互动为群体之间的多向互动,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随时交流和分享。这种智慧课堂,要求教师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和提供大量个性化、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为了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实现这些教学资源的高效、充分利用,学校建立了云平台,将这些资源按照年级、学科、知识点进行分类,保存在“云”上,通过互联网,其他教师在备课时也可以随时分享这些资源。
自课堂
学校依托微信公众号功能开办了一所微信学校,在线上开设了《职业教育》和《自主学习》两门课程。
《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家长的在线投稿,学校经过筛选和梳理,将学习内容通过微信呈献给学生。该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社会上的各种职业,让学生从小了解不同的工作,寻找兴趣爱好,树立职业理想,激发学习动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还能了解到家长工作的辛苦。
《自主学习》这一课程主要展示各个学科中学生自主探究和班级分享的内容。在这门课上,学生都化身“小老师”,有的给同学们介绍英文小故事,有的展示一项才艺,有的演示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学生自主选题,准备材料,演示讲解。这门课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又创造出新的学习内容,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习微信学校的课程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和想要学习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微学习
微课是一种新的互联网学习方式,教师以媒体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通过微课,学生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既可以在线上学习,又可以在线下学习。
篇9
[关键词]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会计专业
[作者简介]倪爱东(1964-),女,江苏张家港人,苏州市职业大学经贸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会计理论、实务与教学研究。(江苏苏州215104)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苏教高[2010]25号)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42-01
一、信息时代呼唤能力本位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教育要“注重品德与能力的培养,并努力营造应用型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众所周知,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然而在时代脉搏高速跳动的信息社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特别是知识的更新速度和应用能力,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任何专业的教授内容都不能保证满足学生今后几十年甚至几年的工作需要。在一系列制度、政策快速刷新的情形下,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学会学习,并娴熟使用新知识的能力,绝不能囿于职业教育阶段所学的知识而止步不前。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财经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适应第一线实际经济工作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力本位是一种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理念,与传统的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在实施方式等方面存在区别,主要指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施能力本位教育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高职会计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能力本位下的会计职业教育内容
1.专业知识的传授。课堂理论教学是能力培养中的要素教学,旨在将人类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有普遍意义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在内容上相对稳定,虽然没有直接体现职业能力,但却是形成职业能力的基础,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能力本位下的高职会计专业知识传授,应该做到以下四点:第一,理论与实务无缝对接。如果理论和实务“两张皮”,在接受会计职业教育后,学生对具体会计工作还是上不了手,知识无法转化为职业能力,那这样的知识传授无疑是失败的。第二,知识体系连贯完整。学生总是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接触和学习新的内容。若知识点能环环相扣,富有逻辑,学生便能比较容易摸清其内在规律,做到真正理解而非死记硬背了。第三,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并在举一反三中牢固掌握知识。第四,培养学生治学精神。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应该注意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治学精神,绝不能止步于课堂上讲授和期末考核的知识,并应该努力探索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方法。
2.职业技能的培养。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技能性,只懂专业知识而不懂如何应用的人是无法胜任的。学生掌握了丰富的职业技能,对企业而言,意味着可以节约大量的再培养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对学生而言,既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又能加快从职场新人到业务骨干的转型。职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实训练习。实训属于结构教学,它与实际的工作任务特征相适应,并且动态变化。它是学生学习自主运用知识的过程,因而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会计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从所有可能的情况中找出真实原因,这便是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能有效培养职业技能的实训,应该具备如下特点:高仿真性。实训是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纽带,是要素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是学生运用知识的“练兵场”。实训越贴近第一线会计工作,就越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手段多样化。除了停留在纸面上的核算和凭证处理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部门,或者充当出纳、各岗位会计、会计主管等角色,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学会全面、深刻地思考。训练内容多元化。除了跑业务流程、模拟作账等正向思维训练之外,还可以增加“纠错”“专题”等逆向思维和综合思维的训练科目,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景下恰当地应用所学知识。此外,实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面对具体情景时的理解力,帮助学生在碰到新情况时,能够快速理解,并作出恰当判断。
3.良好观念的形成。当前会计职业教育容易片面凸显教学内容的知识性,特别缺少对学生正确金钱观、科学理财观和自觉投资观的指引。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在未来发展和形势变化时,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定位、思维方式和人际交流的能力。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是积极提高学生的“财商”。所谓的财商,是指认识和驾驭金钱的能力,即财务智商和理财智慧。会计人员总是和大量金钱打交道,既要学会科学理财,降低财务风险,又必须具备面对金钱时的自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开财务陷阱,这离不开平时对财商的培养。在会计职业教育中,教师可 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与财商培养有关的各种活动,如财商讲座、理财咨询以及有关金钱观的辩论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丰富的理财智慧。
三、实施能力本位教育的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能力本位的专业教学给会计专业的教师职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较高的学历,扎实、系统地掌握财经领域知识,深谙教学技巧,又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行业发展变化了解透彻。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显得极为迫切。首先,普及“双师型”教师。除了代表理论水平的学历证书外,要求教师取得至少一张以上的职业类资格证书。其次,鼓励教师跨出校门,走进企业,积极参与实践、调研,获取第一线会计工作经验。再者,高职高专院校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财务经理等作为兼职教师,提高实训和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2.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实施能力本位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能力本位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和形式。会计专业的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启发式教学,拓展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授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后,要求学生能够自学《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相关内容;其次,学与用链接,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比如可以将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等内容与工资薪金的知识点融合;最后,小组讨论式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比如,项目投资有多种资金筹集、使用方式,可以让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寻找最佳的途径。
3.大力加强实训建设。能力本位下的职业教育,必然凸显实训课程的重要地位,必然需要各种各样的、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实训课程的建设,应当具有鲜明的层次性。比如,第一层次为业务流程训练,目的让学生熟悉流程,接触各类单据和办理手续;第二层次为日常工作专题训练,目的让学生以任务为导向,全面思考问题,并综合应用各类知识和技能;第三层次为“纠错”训练,目的让学生反向运用知识,强化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分析正误之间的差异、错误后果等进一步引发深度思考。实训基地的建设,除了依托职业院校自身力量外,还有其他多条途径,如创建经营性的实体或模拟公司、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办实训中心以及争取国家或企业的外部资金共建实训室等。
4.改变教育考核评价方法。教育考核评价是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恰当的考核评价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能力本位下的考核评价和传统单一的、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有所不同,它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和学习态度,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将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倡导动态的过程评价,在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和养成职业素养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赵志群.浅论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35).
[2]张成斌.高职教育应重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J].职业时空,2008(11).
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 移动学习 现状分析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207-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职教育中,以移动学习为代表的新型的教学与学习方式正在全国推广,先进的教育技术正在冲击着传统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它能够满足更多学生更加细化的需求,并逐渐在占据人们所有的碎片时间。随著高职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便捷性以及获得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是学生学习的迫切需求,同时传统的高职教学课堂也存在以下教育问题[1]。
首先,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与当前的移动学习教育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现代的大学生课堂都是老师教学生被动地学,而且学生学习基本比固定在课堂上,而学生在课堂上无论是45分钟还是90分钟的,注意力都是难以全部集中,或者大部分学生是很难再课堂上完全把握的。有研究表示,学生上课只有在课堂上前10分钟才能注意力集中进行学习,那么课堂其余时间很有可能开小差了。
其次,学生需求与高职院校拥有的资源不匹配。由于高职院校的扩招使得学生人数增多,教育教学资源跟不上学生的学习需求或者是先进技术的发展速度。随着现在的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各个方面的爱好不尽相同,不同的学习学习需求随之而来,这种需求的多样化,遇到如今的传统的教学是瓶颈。
二、在高职教育中的引入移动学习必要性分析
作者对闽江师范好等专科学校学校进行调查发现,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有50%的学生是需要借助网络学习,有30%的老师在课堂上是借助一定的学习平台让学习课下自我学习。调查结果显示,使用了移动学习手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课堂的学习有更好地帮助。高职院校如果开展移动学习活动对于本校学生自身的素质、教育教学效果、增加师生交流互动等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职业教育是我国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科学,也是每个学生必须经历的教育时段,而高职教育正在成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高等职业教育技术的发展除了需要遵循教育本身的发展特点,还要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移动学习就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学习的高校便利性。这一教学模式的引入也正在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推广,学校教师全力学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希望在课堂开展。这一转变,也让很多教育专家发现了在高职教育中引入移动学习的几点必要[2]。
第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具有显著的时代性。不管是从教育资源的广泛性,还是学生学习的便利性考虑,移动学习给高职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也为培养社会高级技能人才的实现提供新的培养思路。而移动学习是由互联网教育发展出来的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与当前流行说法的数字化学习相比,后者时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的,而移动学习不仅仅是在线学习,而且可以是无线网络下开展的随时随地的学习。
第二,高职院校开展移动学习具有环境上的优势。在高职院校开展移动学习,首先大学生已经具备自己探究学习方法的能力,并且现代大学生应用先进互联网技术能力非常强,校园也提供无线网资源,国家也大力支持校园智能化建设。移动学习会给高职学习带来“授课”模式的转变。移动学习的未来更多是基于标准算法,系统模型、数据挖掘、知识库等等为学生在线提供个性化学习或者是定制学习的服务等等。那么,学习对于这种技术使用的越多,对学校里的教师依赖性也会减弱。在当今的高职院校,无论是学校环境还是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空间还有时间去接触当前的先进的技术和移动学习教育[3]。
第三,高职院校学生与中职学校学生相比具有开展移动学习的便利性优势。高职院校的高等性以及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素质与中职学校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相比中职学校学生或者初高中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素养较高并且教育的专业性特点,在接受新事物的程度上以及自控力上具有显著的优势。现在相对比较活跃的是移动学习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今天的大数据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教育也不例外,也会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当前的学生都需要接触教育,每个学生上课时的笔记、作业、测验、考试、参加的活动的记录,都可以转化为教育大数据。透过数据大分析,移动学习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老师可以准确知道学生的偏好、难点、共同点,从而实施因材施教。中职学生大部分是未成年,过多的接触电子设备会对眼睛有损伤,中职学生自制力不强,移动学习平台推广难度比较大。高职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目标性更明确,学习动力更足,从而达到学习效果。
三、针对高职移动学习提出应对策略
在移动学习给高职教育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学习教育必将显示出更强大的优势,当然在面对它的制约因素同时我们提出相应的策略,并防患于未然,采取相应的措施,把移动学习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第一,选择优质的教育平台。移动学习的成功与发展取决于是否存在一个优质的教育平台。一个优质的教育平台必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的设置和制作,网络平台,网络环境和教师支持。只有这些方面不断提升,比如课程设置中选择优质课程资源,网络平台技术精湛,并且大量增加互动工具,网络环境好,有畅通的网速,乡镇覆盖网络等等,这些因素的增进必将推动互联网教育的急速发展。
第二,降低交易成本。教育成本是当今社会的热门问题,降低教育成本是大量吸引学习用户的最大优势。教学成本其实包括双方面,学习用户希望在住宿、交通、饮食、学习资料以及学习费用上有所p少,而教育机构这希望在教师成本、教学场地以及相关设施上降低成本费用,这对教育资源提供者和学习者来说都将降低了成本,前者降低了商业成本,后者降低了学习成本。
第三,建设智慧校园。在互联网教育中,不是去取代传统意义的学校,我们的教育形态经历了“师者”期、“私塾”期、“大学”期,目前正在向“泛教育”时代迈进。在这个时代,人人皆可为师,人人亦是学生。传统教育的生态体系正在被重构,在这一过程中,建设智慧校园等以IT技术为核心的学校教育新生态,是当前许移动学习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建设智慧校园可以让学生在学校体验互联网的魅力,形成学习氛围,减少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在校园你推进移动学习的发展[4]。
四、总结
学生是移动学习平台应用过程中最核心的一环,同时也是移动学习的最终受益者。学生会在移动学习平台上接受知识的资源范围将会拓宽,他们自己就可以检索数据库、专家教学自测自学,还可以通过国际联网向世界各所学校调阅资料。对教师来说,“教”的作用会弱化,“导”的作用会提升。对于教来说,老师用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更多学生提供教学服务。从教育方法来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网络资讯的极大丰富,又为因材施教准备了条件: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安排教学方法、进度及目标。信息时代为提供适合个人的教育创造了条件[5]。
参考文献:
[1]管春燕.基于WEB的高职教育辅移动学习平台研究,《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3(5).
[2] 付立宏,邱均平,王伟军.信息资源网络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情报学报,2010(7).
[3]缪玲.2011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