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的关键业务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模式的关键业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
在当前社会之中,一切生活当中的事物时刻都在变化,当然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在变化着。所以,在电子商务背景之下的财务管理会面临何种机遇与挑战,就需要我们逐一去分析。
一、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一)财务管理工作更高效
第一,基于电子商务背景,企业可以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来做好采购、出入库以及销售等方面的电子化处理,这样不但避免了在票据规范以及票据填写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同时,电子化的操作也可以确保报表工作区域智能化,这样才可以精简人工流核算流程。第二,基于电子商务背景,利用第三方平台及较高安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这样就可以避免财务人员将时间浪费在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走动。第三,基于电子商务背景,适当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就可以让财务的组织管理方案更加完善,从而掌控企业每一个部分的工作进程,并且做好财务方面的监督与跟踪处理,这样就可以在规划之下,确保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得以完成。
(二)财务管理工作更协同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电子商务就是让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在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下,企业就可以利用财务软件以及系统化的管理平台来推动财务管理。基于电子商务这一大背景,就可以让B31以及B3B都拥有良好的交易平台和教育环境的支持。这样才可以让财务的管理更加的方便,同时也可以实现企业、个人或者是第三方之间的相互协调。如,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与,企业可以进行招投标的活动,企业的采购部门可以利用网络来实现网络的采购、物流配送以及销售等多个环节的操作,企业与政府之间也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彼此之间的交流。这些活动中的资金来往于交易过程,都可以使用管理平台将其呈现在财务管理之中。利用管理平台,财务管理人员就可以进行各项业务的核查,并且做好相对应的结算处理,同时还可以将下一个周期之中资金的运转率提升,这样就可以大幅度满足一体化的财务和业务需求。
(三)财务控制能力更强
在当前的电子商务背景下,财务管理可以选择信息操作平台的使用,这样才可以隔离控制财务工作,同时强化对财务风险的规范。基于精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平台需求,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才可以对各个部分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同时,还可以对各项资金的具体指出进行核查。针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就需要及时妥善的干预处理。同时,在范围上,也要懂得适当的延伸。合理利用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就可以检查各个部门的工作合规性以及合法性,这样才可以满足风险控制的需求,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持续有效的进行下去。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动态财务管理模式
(一)构建动态化的新型管理模式
动态化的财务管理是当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之一。动态,也就是针对结果需要做好一定的预测和模拟处理,这样才可以引导财务管理以及做好模式的调整和转变,这属于一种动态的,具有一定预见性的管理模式。利用财务分析工具和管理模式,就按照综合性的动态化指标,就可以对运行状况和制约因素进行适当的掌握,这样也可以满足企业决策的需求。认识到人才以及通讯技术本身的作用,再配合上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就可以获取相对应的信息数据。之后,通过动态化的模式,也可以将信息数据出去。但是,需要在供应链中渗透财务管理,确保其能够参与到每一个部门的工作中去,利用集中化的管理模式,进而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的共享,这样才可以帮助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加以预测,实现动态方式以及动态数据的信息管理。
(二)实现财务流程改造
财务流程的改造,需要与管理系统相互结合来加以完善,也就是在资源管理系统之中纳入计算机软硬件、管理理念以及人财物等。在系统之中需要统一业务流程,在各种企业管理报表之中包含了基础的数据,可以直接体现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并且还可以将信息共享实现。系统,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基于系统化的管理,从而让企业的决策层拥有信息的支持,也可以让员工拥有信息支撑。其中,从物料本身的需求计划来看,新一代的集成化管理系统就可以扩展物料需求计划方面的功能,确保供应链管理才是核心。集中现金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在F有的运行模式下,将企业对于资源的调配,对于社会财务最大化的创造需求都应该体现出来,这才是目前发展的关键。其不仅仅可以帮助企业对业务流程加以改造,同时也可以满足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基于系统财务流程的改造,就成为动态化管理的一大措施。
(三)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在企业办公自动化组成中,财务管理数据库是核心,储存了大量的信息和机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数据本身的安全性。为了避免非法用户进入局域网,做好他人窃听的防范,同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能够验证对方的身份,就需要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针对数据库风险做好管理与防范,这样才能够满足企业财务管理安全性的需求。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建立数据库风险的应对小组,在小组内做好分工与责任的明确,建立安全系统准则,增强安全性能管理。针对重要的财务数据和资料,应该实施加密管理,并且做好备份处理,定期对计算机安全性能进行检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安全上网意识,这样才可以从源头消除数据库安全隐患,确保财务的安全性。
篇2
商业模式受到企业家和投资家的高度重视,是创司评判创业企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国际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称: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不同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一、企业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定义至今在学术界还未有统一的认识。Ramon Casadesus-Masanell(2013)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的逻辑,描述企业如何运营、如何为它的利益相关者创造和抓住价值。Zott&Amit(2010)则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系列相互依赖活动组成的体系,从核心企业扩展到多个边界;这一行为制度使得企业和他的相关伙伴企业共同去创造价值的分享价值。
当前大家比较认可的观点是Osterwalder(2005)所讲的: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组合。
㈠商业模式的两个特征
1、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层面的概念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组成因素
如收入模式(广告收入、注册费、服务费等),向客户提供的价值(在价格上竞争、在质量上竞争),组织结构(自成体系的业务单元、整合的网络能力)等,这些都是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
2、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
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使他们相互支持和互补,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㈡商业模式要素
Osterwalder的九要素模型
㈢商业模式的设计工具——价值链分析
1、价值链是把业务分解成战略上的相互关联的价值创造活动的一个工具,是其他渠道成员,如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完成的一个更大的活动的一部分。关于价值链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重视价值链中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管理;二是关注竞争优势的构建;三是关注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产品流信息,以便减少缺陷和库存,加速到达市场的时间,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2、价值链分析
3、保险业价值链演变
传统保险业的价值链主要包括产品研发,市场和品牌推广,保单销售,承保,理赔管理和客户支持,再保管理和投资管理等多个环节。
全球领先的保险集团基于价值链的战略选择的本质在于对价值链各环节的选择和组合,表现为整合与进一步发展、共享与内化、外包等多种类型,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价值链整合与专业化发展产生了产品专家,外包产生了平台/交易专家,共享与内化产生了渠道专家。
⑴产品专家:聚焦于产品创新和价值增值服务的创造,具备卓越的、基于客户数据的精算技能和深层客户分类知识,重新整合保险价值链,并与整个保险价值链结成合作伙伴。
⑵平台专家:具有市场导向的商业模式,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导向方法,提供客户所需的架构、维护和相关服务,规模经济是关键。
⑶渠道专家:聚焦于客户需求、理解客户,不仅限于保险产品销售,而是聚焦于客户需要,通过多渠道和方法,扩展可能的销售渠道,探索与保险产品相关的附加服务。
二、保险集团的商业模式
随着全球保险业进入渐进性产业演变的成熟阶段,整个行业的增长也趋于放缓,传统保险价值链和原有模式正在受到质疑和挑战,保险价值链也在发生着演变,逐步被分解成独立的价值片段。
为了适应客户价值主张的变化,保险集团不得不通过在分解后的保险价值链上进行重新定位,设计新的商业模式,以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由于价值链是设计新商业模式过程中考虑得重要因素,因此保险集团实际上的新商业模式与前述三种保险价值链定位基本一致。
㈠第一类:渠道专家和价值链整合模式
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为了充分利用其庞大的客户群基础,以强势品牌为立足点,发挥渠道优势,都选择了渠道专家和价值链整合模式。选择这种模式的保险集团必须是产品专家,同时具备强大的价值链整合能力。
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通过交叉销售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将业务线扩展到其他金融业务领域(如养老基金、投资基金、资产管理、贷款、储蓄、甚至租赁和信用卡等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以期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在不同业务间产生协同效应。这类保险集团的盈利模式是:利润=承保利润+其他金融服务利润(如利差)+投资利润。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是承保业务与其他金融服务之间产生协同效应。
综合性保险集团通过发展保险关联产品和服务,将业务扩展到与保险业相关联的产业(如与意外险相关联的救援救助业、与健康险相关联的医疗产业等等),向客户提供保险与关联综合服务。这类保险集团的盈利模式是:利润=承保利润+保险相关服务利润+投资利润。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是承保业务与保险关联服务之间产生协同效应。
㈡第二类:平台专家模式
在保险业外包需求的刺激下,还产生了一批专业化平台公司(如专业保险公司、专业理赔公司、专业再保险公司、专业模型公司等)。其中,全球领先的保险经纪集团(如Aon-Benfield、MMC、Willis等三大集团)通过为(再)保险客户提供(再)保险市场研究与分析、保单销售和客户技术支持及咨询等外包服务,逐步发展成为平台专家,以满足客户的外包需求。保险经纪集团的盈利模式是:利润=保险经纪业务+咨询服务利润。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以保险经纪业务为基础的高增值咨询服务。
㈢第三类:产品专家模式
产品专家模式是将资源、能力和业务聚焦于某个细分市场(如RGA聚焦于寿险再保险市场、安泰聚焦于健康险市场),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地专业化服务。这类保险集团的盈利模式是:利润=承保利润+投资利润。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产品创新和稳健投资之间的平衡。
㈣第四类:投资模式
除了以上所述三种类型商业模式外,实际上还有一种商业模式,那就是投资型保险集团的代表——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采取的一种与众不同的价值链整合模式——以“零成本”保险资金为核心的产融投资价值链模式,即以保险业务的浮存金为股票投资提供零成本资金,而股票投资的收益又转化为实业投资的资本金,实业投资的利润成为保险业务扩张的流动性后盾。这类保险集团的盈利模式是:利润=承保利润+投资利润。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严格的低成本承保、流动性和高收益投资。
三、保险集团商业模式案例
㈠安盛集团——渠道专家和价值链整合模式
安盛集团的新商业模式是价值链整合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即向客户(包括个人、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提供范围广泛的金融保障产品和服务,包括满足客户生命周期内的保险、保障、储蓄、退休计划、财务规划等需求。
为了实现全方位金融服务模式,安盛希望巩固、增强、发展内生增长,保留现有客户并吸引新客户,保证集团能够抓住真正的外部增长机会,将发展努力集中于更有盈利性的部门,集团寻求巩固在发达市场和高增长市场的地位。
安盛设置了五条运营优先权或称变革催化剂——即五个增长引擎:
1、产品创新:是差异化的源泉,反映了安盛每当在其市场引进新产品时希望提供价值增值的渴望。
2、核心业务专长:安盛的目标是以最优价格提供最好的服务。
3、渠道管理:是差异化的第二个源泉,反映了安盛通过减少渠道管理压力增加销售业绩的渴望。
4、服务质量:是安盛不断追求的目标。
5、效率:安盛致力于减少运营成本和改善运营质量。
为了实现卓越运营,安盛倾听客户声音,采用了员工持续的流程改进计划。全球战略是利用集团规模和网络,鼓励本地化发展和开发协同效应。
㈡AON(怡安奔福集团)——平台专家模式
AON是平台专家模式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其优势就是聚集客户,由战略客户管理人和客户关系管理人与客户合作,共同理解客户的独特需求,通过在保险产品、功能和客户行业等方面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与客户业务的无缝连接。
㈢RGA——产品专家模式
RGA集中于寿险再保险业务,目前在全球寿险再保险的市场份额已经跃居第三位,仅次于慕再和瑞再。其远景是成为以客户未来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全球领先的寿险再保险人。其使命是,利用在寿险再保险的专业技能,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提高交易便利性;对客户的需求做出有效而快速的响应;雇佣有潜力的员工,为他们创造高效环境;为股东提供持续增长和盈利。
㈣伯克希尔集团——投资模式
伯克希尔集团是最为成功的投资型金融保险集团,其业务分布广泛(涵盖财产保险与再保险、公用事业与能源、铁路运输、金融、制造、服务和零售业等)而且相关度不高。其中,保险业是其组合的核心,为证券投资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而证券投资获得的收益又成为其实业投资(公司收购)的资本金,最后实业投资的利润为保险业务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在这个后盾的推动下,保费收入与浮存额进一步扩张,证券投资业务有了更充足的资金,然后是更大规模的实业投资。在这个产融价值链的循环中,伯克希尔的资产和收益都在快速增长着。
㈤瑞士再保险集团——(再)保险金融创新模式
作为领先的全球再保险人,瑞再为管理资本和风险提供再保险产品和金融服务。瑞再2007年提出新战略,认识到全球风险转移市场的环境正在快速演变,为赢得持续的盈利性增长,瑞再努力革新商业模式,采取更加整合的业务处理流程,着眼于扩大客户基础和有效率的风险转移解决方案范围。
瑞再的商业模式是,瑞再捕捉到对于融传统再保险产品和保险相关资本市场工具集于一体的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希望在创新解决方案的开发中扮演主要角色,新的商业模式有助于为客户提供巨大的风险承保能力及更多的解决方案。
篇3
【关键词】 高档酒店 商业模式 创新
一、引言
作为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的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对于生产型企业如此(付倩,2012),对于商贸企业也是如此(郑艳,2010)。因此,商业模式创新吸引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郭阳旭用商业模式理论引入饭店集团的战略管理分析,并根据价值链理论、企业组织行为学与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分析了国内外饭店集团商业模式的内部结构与逻辑关系;杜群(2011)提出酒店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生存空间并能持续盈利就得靠系统的安排和整体的力量,即商业模式的设计;黄丽莎(2009)指出以技术为驱动的网络酒店是经济型酒店商业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就网络酒店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最后根据价值网络、价值主张、业务流程、目标市场、渠道拓展、核心能力这几个商业模式的核心组成因素,设计出基于网络的经济型酒店商业模式。然而尚无学者对酒店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尤其是没有对高档酒店的商业模式创新予以研究。鉴于此,本文拟以“高档酒店的商业模式”为题进行研究。
二、高档酒店的商业模式内涵
1、产品的丰富性、高雅性
高档酒店紧扣酒店的核心价值——超值享受,以客房产品为基础,提供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宽泛的、享受,从而大幅度提高顾客消费过程中的精神体验。一般来说,经济型酒店除了提供客房和早餐之外,餐饮、休闲、健身、旅游和会议设施等服务也在供应范围之内,甚至奢侈品销售也在其中。
2、产品和服务的优质性
与一般社会旅馆不同的是,高档酒店非常强调客房设施的舒适性和服务的个性化、特色化,突出安全清洁、舒适高雅、服务上乘等特点,强调情调的铺成、氛围的酿造和文化底蕴的烘托,这一切都是以产品和服务的优质为基础的。
3、市场定位明确
高档酒店往往以高端商务客人、高收入阶层、公费旅客(含政府高级别官员)为主要目标市场,而经济型酒店的目标市场是一般的商务人士、工薪阶层、普通自费旅游者和学生群体等。
4、高档酒店一般采取个性化、特色性经营方式
高档酒店一般采取个性化、特色性经营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树立行业标杆,成就品牌优势,所以这些高档酒店常常是一个城市的地标。而经济型酒店一般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通过连锁经营达到规模经济,提高品牌价值。高档酒店的商业模式不同于一般酒店的商业模式,高档酒店是以集成企业内外部资源服务于顾客,使顾客获得超值体验服务,并实现持续盈利、环境共生为目的。
三、我国现行高档酒店的商业模式
1、人文酒店商业模式
一些酒店,其建筑常常是文化底蕴的重要设施或一定区域内的典型建筑,这种优势常常使之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代表着该地的文化特色,以致吸引着众多文化品味追求者和城市特色旅游者。对于这一类型的酒店,常常采用人文酒店商业模式。但人文酒店商业模式的缺点是形成条件较为苛刻,对建筑物的要求较高,一般应具有代表性,并借助口碑效应实现营销,特点是这种商业模式形成之后的稳定性高,具有不可复制的赢利点。
2、商务酒店商业模式
作为企业整合市场资源、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企业的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为了满足企业商业活动的需求,为其提供会务、沟通、交流、宣传、公关和推广等活动平台是必须的。一些酒店就采用商务酒店商业模式,扮演着这种平台供应商的角色。对于这类酒店而言,其商业模式的成功受制于城市商业发达程度、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因其经营着住宿、会务、高档餐厅、酒吧、休闲健身娱乐、通讯等多元业务,会务在其业务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3、度假酒店商业模式
在休闲经济时代,人民大众的旅游需求不断增加,因旅游而引发的住宿、休闲、娱乐甚至购物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游客的这些需求,一些酒店以旅游景点为依托,建立了面向游客以住宿、休闲、旅游、购物等业务为主体的商业模式,这就是度假酒店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也具有多赢利点,但是其经营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点的旅游淡旺季。当旺季来临时,游客剧增,管理压力增加;当淡季来临时,游客剧减,成本压力增加。所以,度假酒店的管理模式要求更高。
4、会展酒店商业模式
在体验经济时代,会展业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为消费者提供了新产品体验的机会。当生产者展示其产品时,当消费者体验新产品时,都可能伴有住宿、会务、休闲等需求,这些需要会展场馆附近的酒店就可以提供。因此把这些以会展场馆为依托、以服务会展游客为中心的酒店的商业模式称之为会展酒店商业模式。这一类酒店是商务酒店商业模式的一种特例。这种商业模式受到会展场地利用频次、会展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其入住率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这也给其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赌场酒店商业模式
赌场酒店主要存在于我国澳门地区,已经成为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酒店的存在和发展是以合法化的赌场为依托的,其顾客多数为来赌场光顾的游客,这部分游客常常携有巨款或身价不菲,因此其安全性就显得额外重要了,而这也是他们对赌场酒店最基本的要求。此外,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旅游也是这类酒店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赌场酒店商业模式是一种安全管理更加突出的多元化服务型商业模式。
我国现行高档酒店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卖点式经营,具体而言,就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之上,围绕一个特定卖点进行重点经营。这种经营模式的生态性非常强,人文酒店商业模式依赖地标,商务酒店商业模式依赖便捷交通,度假酒店商业模式依赖景点,会展酒店商业模式依赖会展馆,赌场酒店商业模式依赖合法赌场,这种依赖关系构成了高档酒店商业模式的生态性基础。所以,现行高档酒店商业模式具有生态性,但是其系统性尚显不足。例如度假酒店商业模式尚无法克服景点的旅游淡旺季,会展酒店商业模式尚无法克服会展周期长短等。不仅如此,现行高档酒店商业模式的持续盈利性也略显不足。当其依赖的条件发生变化时,这些高档酒店的盈利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例如在城镇化进程中,地标在不断刷新,为此人文酒店、商务酒店的盈利性将受到影响;在城市管理规范化、治安持续改善的过程中,赌场酒店的盈利能力将受到影响等。所以,现行的高档酒店商业模式尚存在问题和不足,仍有改进的空间。
四、高档酒店的商业模式创新
1、高档酒店商业模式创新的视角
(1)高档酒店商业模式更加系统。商业模式是指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王啸枫,2010)。这种解决方案包括经营模式、服务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投融资模式、扩大模式等内容,并且这些内容是相互关联的。
(2)高档酒店的盈利性更加持续。商业模式应描述为企业与其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商业关系,构造各种成本和收入流的方式(Hawkins,2002),是企业能够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逻辑表达(Sterwart,2000)。既然是逻辑,那就有因果,应充分认识并利用高档酒店经营过程中的逻辑关系,以此建立更加广泛的盈利空间、更加有生命力的盈利策略。
2、高档酒店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
(1)以稳健的客源流为基础,发展体验经营业务。客户入住酒店本身是一次对酒店内饰产品和服务试用体验的全过程,为此会对高档酒店的服务、内饰产品等产生一些感性认知,这种认知可能影响其未来的购物行为,所以高档酒店可以开拓体验营销业务。这种业务对于那些提供新内饰产品、新服务的供应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些企业积极参加产品展示会、交易会的根本原因。而高档酒店可以为这些供应商提供上述服务,发展体验经营业务。
(2)以品牌经营为纽带,开展冠名权经营业务。冠名权经营是重要设施、重大活动常见的一种经营方式,在体育领域应用非常广泛,这种方式在高档酒店经营过程之中也是适用的,根本原因是:冠名权经营实质上是一种品牌经营方式,借助品牌优势进行价值传递的一种经营模式。在许多酒店,其房间号常常用特定的名称代替,特别是一些酒店内的餐厅名常常是有特定称呼的,这种称呼旨在传递一种文化气息。所以,高档酒店也可以以冠名权经营业务。
(3)坚持长租和短租相结合、租赁与再租赁相结合,实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对于高档酒店而言,无论其级别如何,为顾客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仍然是基础。顾客获得住宿服务是通过租赁实现的,没有房间经营权、所有权的转移。为了节约成本,短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但是短租特别容易导致客流的淡旺季。为了稳固客源,高档酒店可以实施短租和长租相结合,并给予长租一定的优惠。此外,还可以实施租赁与再租赁相结合,即长期租赁用户可以将住宿资格再转租他人,也可以在房间闲置时委托酒店管理者转租他人。这种新的模式更加有利于客源的稳定和市场的开拓,还可以提高酒店的利用效率。
五、结语
为适应市场环境的需求,人文酒店、商务酒店、度假酒店、会展酒店、赌场酒店等不同类型的酒店形成了不同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生态性,但是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而言,其商业模式还缺乏系统性和盈利的持续性。基于此,可通过开展体验经营业务、冠名权经营业务、长租和短租相结合、租赁与再租赁相结合等方式实现高档酒店商业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付倩:汽车商业模式创新方向[J].现代商业,2012(12).
[2] 郑艳: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零售业发展思考[J].中国商贸, 2010(17).
[3] 杜群:如家快捷酒店的商业模式探析[J].科技信息,2011(33).
[4] 黄丽莎:基于网络的经济型酒店商业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9.
[5] 郭阳旭:集团饭店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6] 董红卫:经济型酒店管理的商业模式[J].中国商人,2002(1).
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用户模式;盈利模式
1 传统电信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规模应用,我国传统电信业务的资费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但电信行业的增长速度却出现了不小的反弹,尤其是移动数据业务收入以及宽带接入成为了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数产品和应用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APP化的趋势,这一新型的APP业务创新模式对传统电信业的基本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和资源发展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该模式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云和端的直接对接,而且对智能终端和即时通信类客户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即时通信类软件在2011年一经推出,软件的客户规模一再出现井喷,预计在2016年能够达到12亿人次。一个客户可以在手机上安装多个即时通信软件,采用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微信、米聊、飞聊等短信聊天软件,通过无线网络实现短信功能。此类应用使得传统的点对点短信和彩信的业务量和收入不断下降,而即时通信类业务量和VoIP类业务量将不断增大。根据摩根士丹利统计的移动数据流量发展总体趋势可以看出,移动视频将会对2014年移动流量的总量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估计占总量的66%。此外,其它移动互联网应用(如移动游戏、音乐、图片、QQ农场等)也将带来数量流量的大爆发。根据Ericsson最新的报告[1]可以预测,在2016年之前,全球的移动数据流量将会以每年60%的速率快速增长,移动数量流量将会达到传统语音业务流量的30倍。因此,实现从传统电信业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是市场所需,势在必行。
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移动互联网,是指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PDA等)为接入手段,以无线接入方式,通过各种网络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从技术到业务的融合。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各个国家由于政策法规、市场竞争条件、技术发展水平以及运营策略的不同,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上也不尽相同。一些电信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取得了一定的用户市场规模。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移动互联网应用成效显著,凭借着出色的业务吸引力和资费吸引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在国内,三大运营巨头均已将移动互联网业务作为今后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应用和IPV6的实施,国内的移动互联网正逐步进入快速增长期,并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但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在给大家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在其发展初期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难题,如手机上网资费高、速率低,计费方式相对单一等。在诸多难题中,运营商数据业务普遍存在增量不增收的现象已经成为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2008到2013年的五年时间里,全球移动数据业务的数据流量增长达17倍,但同期的数据业务收入增长仅有1.8倍。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和便携式移动宽带上网的快速普及,数量流量也出现了空前的增长速度,在整个网络中的比例升至83.5%,而盈利价值则降到0.01美元/兆[3]。这意味着,数据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流量的增长速度,全球的电信业面临着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局面。
增量不增收问题的关键在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选择。如果采用的商业模式不符合实际,那么所有的运营商和企业将不会盈利,移动互联网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新兴产业即使再美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怎样建立可盈利、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商业模式,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营收方式已成为大家目前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3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关键在于能否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目前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尚无统一的标准定义。但多数学者普遍认为,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其用户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选择是否正确。其中,用户模式主要为了创造客户价值,盈利模式则是使得企业获利[4]。如何进一步丰富和改进用户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内容,将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3.1 协调好用户规模、用户活跃度和用户时间之间的关系,改进用户模式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用户模式往往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传统的电信业务多数是从盈利模式开始考虑的,一定是有利可图、想清楚了盈利模式才会去做这个生意。但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企业必须首先要将重点放在集中精力考虑用户模式。首先考虑如何扩大用户规模,然后再考虑占领用户的时间份额,即注意力经济。全球的互联网业务都是存在竞争关系的。谁能够把握足够多的用户,谁就占领了时间份额,谁就会是通信市场未来的巨无霸。由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上网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业务之间竞争的核心就是用户时间。在未来的用户模式中,我们可以在扩大用户规模、提升用户活跃度和占领用户时间三者之间进行有效协调,使其达到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用户模式的优化改革。具体如下:
⑴调查客户的实际需求并开发相关产品,迅速扩大用户规模。这个过程所获得的用户对企业来说往往是匿名的,企业并不知道用户是谁,具有什么特征,而只是通过相关业务形成了一定的信息流量规模。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一般只卖流量。
⑵通过内容丰富、功能优化来提升用户活跃度。企业可以建立用户的真实档案信息,真正了解和掌握用户的特征并切实的拥有用户。一般来说,抓住客户的,都会带来信息流量。
⑶通过用户规模和用户活跃度来占领用户在线时间份额,最终创造客户价值。
3.2 采用衍生收费的盈利模式,占领客户的钱包份额
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中最为关键的子模式。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往往只局限于 前向模式和后向模式。前向模式是向使用了相关服务和内容的客户收钱(开通-保障-计费),如各大运营商向用户收取的移动网络流量费用等;与前向模式恰好相反的是后向模式,是向内容和服务的提供商收费,即向企业收钱(吸引客户,客户使用,有人付费),如通过各种衍生的广告模式来进行广告分账,包括CPC、CPR、包月收费等各种流量分账方式。企业如果采用单一的盈利模式并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盈利。为了更好地占领客户的钱包份额,企业可以将前向模式和后向模式黏合起来,形成“衍生收费”的双模模型。即服务提供者通过用户模式所形成的用户黏度,吸引用户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向新产品服务提供商收费的模式[5]。
4 结束语
传统电信业的商业模式要求电信业务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该业务获取盈利。而新兴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业务实体和时间上不再高度耦合,可以实现分离,即为客户创造价值和为企业获得收入的业务可以不是同一业务。企业可以先提供业务,创造客户价值,再利用客户规模创造盈利,最终实现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卓,贺石昊.移动互联网迈入2.0时代 加速与传统行业跨界融合[J].通信世界,2014,1(2):41-42.
[2]庚志成.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移动通信,2008,32(9):20-21.
[3]刘伟.四网协同发展研究及移动互联网转型思考[J].广东通信技术,2012,25(4):53-54.
篇5
关键词:商业模式;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4-62 -03
一、新时期电信运营商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一)三网融合
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融合,简称三网融合。一是技术融合,传统的电信、广播电视所使用的技术是各自独立的,各自形成自身的通信链和传递协议,通信和内容只能在特定的分配网络和终端机之间传送,因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信息产品。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语音、图像和文字都可以转成数字,通过同一种网络和终端设备传送和显示。 二是业务融合,传统的电信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从传统的语音服务和单纯的数据服务扩展到宽带互联网,并进一步深入到“内容”服务领域。借助于新的传输技术,电信运营商可以将原来的基于个体通信的业务模式扩展到接近于广播电视业务的大规模传播业务模式。同时,网络技术的升级提高了有线信道双向传输能力,为有线电视提供商扩展其业务范围、提供宽带互联网和语音传输服务创造了必要条件。
技术与业务的融合,使得传统电信和广播电视产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全业务网络将提供各种业务,即以广播电视为特征的娱乐服务,以桌面多媒体为主体的计算机数据业务以及以语音为特征的通信业务。三网融合之后,全国性的广电网络公司将凭借其在家庭用户中的高入户率、以及视频类业务的内容控播权,成为传统电信运营商强有力竞争者。
(二)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随着3G、wifi等技术的成熟与应用,移动互联网已成为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重点。
目前,运营商普遍面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长而利润却没有获得相应增长的情况。新客户对网络、服务、数据等要求不断增多,因此,尽管每个用户的成本在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却越来越慢,运营商的利润将会变得越来越小。在面对这种用户需求变化时,欧洲和美国运营商曾犯过很多错误。例如,对于数据下载不限制流量,最终网络难以承受。AT&T由于大量绑定iPhone,导致网络中的数据流量过大,破坏了大部分用户的用户体验。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苹果、安卓等智能手机的功能日趋强大,促生了诸如微信、米聊等移动即时通讯软件。这些软件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实时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以及视频对话,运营商收入与利润的主要来源语音与短信业务将受到巨大威胁。
二、商业模式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通信技术与软件技术快速发展,各项业务逐渐融合的新时期,电信运营商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必须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第一次出现在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商业模式研究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今天,虽然这一名词出现的频度极高,关于它的定义仍然没有一个权威的版本。目前相对比较贴切的说法是: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许多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之上、用来说明特定企业商业逻辑的概念性工具,商业模式可用来说明企业如何通过创造顾客价值、建立内部结构,以及与伙伴形成网络关系来开拓市场、传递价值、创造关系资本、获得利润并维持现金流。
商业模式的概念化有很多版本。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和差异。Osterwalder在综合了各种概念的共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九个要素的参考模型。这些要素包括:
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即公司通过其产品和服务所能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价值主张确认了公司对消费者的实用意义。
消费者目标群体(Target Customer Segments):即公司所瞄准的消费者群体。这些群体具有某些共性,从而使公司能够(针对这些共性)创造价值。定义消费者群体的过程也被称为市场划分(Market Segmentation)。
分销渠道(Distribution Channels):即公司用来接触消费者的各种途径。这里阐述了公司如何开拓市场。它涉及到公司的市场和分销策略。
客户关系(Customer Relationships):即公司同其消费者群体之间所建立的联系。我们所说的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与此相关。
价值配置(Value Configurations):即资源和活动的配置。
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ies):即公司执行其商业模式所需的能力和资格。
合作伙伴网络(Partner Network):即公司同其他公司之间为有效地提供价值并实现其商业化而形成的合作关系网络。这也描述了公司的商业联盟(Business Alliances)范围。
成本结构(Cost Structure):即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的货币描述。
收入模型(Revenue Model):即公司通过各种收入流(Revenue Flow)来创造财富的途径。
这9个要素组成了构建商业模式便捷工具的基础,Osterwalder将这个工具称为商业模式画布(Business Model Canvas),下文对商业模式的分析都通过该模型展开。
商业模式的要素具有相似布局或相似行为,这些类似的商业模式称为商业模式式样。在众多的式样中,本文介绍以下三种:
篇6
以下是针对一家企业设计的战略研讨会方案。
一、创意研讨会(1天)
目标:将分散在企业各处的创意集中、碰撞、筛选,确定20个左右的创意方案。
方法:各个部门和业务单位将最贴近客户、最熟悉业务、最善于思考的干部和员工推荐给战略委员会,战略委员会从中选择40人与企业高层组成“创意大队”,研讨会期间“创意大队”将分成4个“创意小组”,每组10人。
创意筛选过程采用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博士开发的“六顶思维帽”方法。“六顶思维帽”是提高团队IQ的有效方法。能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将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其使用方法如下:
白帽子代表着事实和资讯。中性的事实与数据帽,处理信息的功能;
黄帽子代表与逻辑相符合的正面观点。乐观帽,识别事物的积极因素的功能;
黑帽子意味着警示与批判。谨慎帽,发现事物的消极因素的功能;
红帽子代表感觉、直觉和预感。情感帽,形成观点和感觉的功能;
绿帽子是创意的颜色。创造力之帽,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功能;
蓝帽子是天空的颜色,笼罩四野。控制着事物的整个过程。指挥帽,指挥其他帽子,管理整个思维进程。
在每个小组之内,按照如下5个步骤,快速提出、筛选、评估创意。在每一个步骤之中,大家同时“戴上”一种颜色的帽子,这意味着,此时大家用同一种思维方法,从同一个角度思考,以避免“要么我对,要么你对”的争执:
第1步:陈述问题事实(白帽)
第2步:提出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绿帽);
第3步:评估建议的优缺点:列举优点(黄帽),列举缺点(黑帽);
第4步:对各项选择方案进行直觉判断(红帽);
第5步:总结陈述,得出方案(蓝帽)。
在这个研讨会之后,秘书组将创意筛选结果发给“创意大队”的每位成员,每个成员需要在3天之内,将补充建议反馈给秘书组,秘书组整理之后提交给战略委员会;战略委员会从中选择4项核心创意,作为后续商业模式研讨会的内容。
二、商业模式研讨会(1天)
目标:将“点”状的核心创意拓展为商业模式的“线”或者“面”。
方法:参照选择法。
第1步:统一商业模式的定义,商业模式 = 盈利模式 + 运营模式 + 管理模式;
盈利模式是指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客户回报企业的方式(利润隐藏在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中,利润就是客户对于那些弥补了产业链薄弱环节的企业的奖励)。运营模式是指企业实际为客户交付价值的过程;管理模式是指企业的内部组织形式。
第2步:寻找可供参考的商业模式素材;
盈利模式素材(5种),比如中国移动的送手机收话费、吉列的低价刀架高价刀片、远大的按照“冷和热”效果收费等。
运营模式素材(5种),比如联想的双模式、京东商城的电子商务模式、麦当劳的简单前台标准化后台模式。
管理模式素材(5种),比如IBM的矩阵模式、海尔的自主经营体模式、万科的区域管理模式。
第3步:选择可供参考的素材,与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嫁接”;
其中,关键点有两个:
1.在每个小组中,推举两位“客户代表”,对商业模式的有效性履行否决权;
2.在得到“客户代表”认同之后,确保盈利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的“交圈”,也就是彼此协调,能够实现对客户的价值承诺。
第4步:每个小组,用10分钟呈现自己的商业模式构想,由“创意大队”集体打分;在一天之中,每个小组有3次呈现的机会。
在研讨会之后,秘书组将商业模式讨论的结果发给“创意大队”的每位成员,每个成员需要在3天之内,将补充建议反馈给秘书组,秘书组整理之后提交给战略委员会;战略委员会从中选择最有潜力的2个商业模式构想,作为后续关键任务研讨会的对象。
三、关键任务研讨会(半天)
目标:确保各职能和业务部门执行新商业模式时步调一致。
方法:红―绿―黄标签法
第1步:以部门为单位,分解关键任务,以支持新商业模式的实施;
比如销售部门决定对客户实行差别定价、生产部门决定购买柔性生产设备、HR部门决定调整绩效考核机制。
第2步:事先每个人分得10张绿纸条、5张黄纸条、5张红纸条,大家对上述分解的任务进行投票;
比如财务经理决定支持对客户的差异化定价,则拿出一张绿纸条贴在这项任务上;决定不支持生产部门购买柔性设备,则投给他一张红纸条;觉得HR的绩效考核方案不清楚,则贴一张黄纸条。
第3步:针对每一项被红纸条或者较多黄纸条质疑的关键任务,负责人作出解释,或者撤销此项提议;
第4步:针对每一项基本达成共识的关键任务,制定后续行动计划,包括负责人、里程碑、资源需求等。
特别说明:创意研讨会、商业模式研讨会、关键任务研讨会,只是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不能取代战略委员会和战略发展部的日常职责。比如战略设计:首先“归零”,然后“归一”。
此外,应该根据业务复杂程度,把握研讨会的节奏:
1.对于业务比较简单的业务单元,可以在一个周末连续举办两天的战略研讨会,作为一次完整的战略演练;
2.对于中等复杂的业务单元,可以用3个周末举办这样的研讨会,但是在研讨会之前需要做好资料准备,并鼓励“创意大队”进行预备思考;在研讨会之后,“创意大队”成员需要继续思考并完成课后作业;
篇7
关键词:房地产,商业模式,案例研究,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12)06-0032-40 收稿日期:2012-04-03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发展格局不断变化,我国房地产行业也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商业模式。经过若干年发展,国内房地产行业经历了“捂盘、高价卖出,靠时间增值换取价值增长”的香港长实模式和“快速开发、快速销售靠提升资金流转换取价值增长”的美国帕尔迪模式两个阶段。随着时下国内愈演愈烈的政策调控以及国际游资的流转,我国房地产业的改革迫在眉睫,这也将直接决定房企未来的发展甚至生存。本文总结了业内最具代表性的六大商业模式,通过对标杆企业商业模式的比较研究,尝试预测第三代房地产商业模式及核心优势,以期能为国内房地产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2 商业模式概念及体系
目前学术界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大都认可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是企业与相关方之间关系的表达。至于商业模式的构成体系也没有统一认识,多数研究是基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进行的,同时商业模式体系的研究与现实结合得越来越紧密,逐渐趋于实用性。本文采用的是《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王昶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一书中基于Osterwalder教授提出的“商业模式九要素”提法关于本土化商业模式框架的界定,针对房地产行业特点,形成如图1所示房地产商业模式框架图。
3 中国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比较研究
3.1 中国房地产商业模式之一:万科的住宅快速制造模式
该模式将企业定位为房地产行业内的“制造企业”,以快速开发为主要经营策略,通过提高周转率来提升净资产收益率。以城郊结合部的住宅开发为主,目标客户定位为中产阶层,竞争力来源于产品产业化和管理标准化,形成系列产品线,市场份额较高,净利润率较低,在10%~15%左右。该模式最显著的特征是“快速开发”、“快速销售”,目标是周转率达到60%。万科是该商业模式的开创者和践行者。万科于1988 年进入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业务多元化、专业化和精细化三个发展阶段,实现了从综合商社到客户导向型企业的蜕变。
价值定位:万科奉行“创造健康丰盛的人生”、“建筑无限生活”的理念,致力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领跑者。万科未来目标是要成为“系统集成商”,设计、建造、销售由其他专业厂商来完成。通过住宅产业化,公司可以有效整合产业链,提高公司产品的附加值。万科主要向中高端市场提品,以精装修主流住宅房和社区型商业房为主打产品,因其奉行快速开发的理念,在大幅度缩短住宅建设周期的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其项目开发周期一般在一到三个月。全国城市布局以百万人口为标的,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大区域。
价值获取:万科主要通过住宅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来获取价值,客户覆盖率达到74%,2009年毛利率为29.39%,净利率为13.15%,业务中占90%的是装修住宅的出售,其余的是商业地产及持有物业,其中持有物业少之又少,远没有形成持续发展的形势。
价值网络:土地通过合作并购等方式实现,杜绝高价拿地。通过银行信贷、信托、海外融资、合作开发、股权融资及香港壳公司等多种方式融资。股权融资占净资产一半,总融资成本不高。自主开发为主,合作开发为辅,投资性房地产较少,大约占1亿元以上。与具有地区性资源和关系网络的房企,城投及地方政府合作。集中采购,自主销售,同时万科有专门的设计院。
价值维护:万科奉行不行贿原则;获各大银行总行授信;通过物业、企业规模及董事长营销建立品牌;成立万客会维护客户关系。
此种商业模式的发展瓶颈也比较明显:其一,因为业务相对单一,因此风险较大;其二,快速制造,周期大幅度缩短,而技术水平将直接决定资金的周转;其三,目前国内城市扩张的速度也在逐渐放慢。解决瓶颈的突破出路为:其一,拓展二三线城市;其二,打造更长的产品线,做全产品线的开发商;其三,通过产品标准化来维持高周转率;其四,积极参与国家的保障房开发;其五向建筑施工延伸,使产业链内部一体化。
在运用此种商业模式时要注意其适用条件:其一,企业必须具备充裕的土地获取控件和相对合理的地价水平;其二,资金周转率必须较高,开发周期一定要短;其三,具备住宅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作为发展基础。
3.2 中国房地产商业模式之二:金地的金融地产模式
篇8
关键词:商业模式;快递企业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近十年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中国的快递行业也得以茁壮成长,迅速发展,快递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数量以高于其他行业几倍的速度在扩张。从快递业协会的资料显示,北京市仅在册登记备案的快递企业有200多家,而包括外地在京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在内则达到了1000多家。而据中国快递咨询网的统计,中国快递市场规模2012年已达到了640亿的规模,从05年到10年,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7.23%,即便在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然增长20%以上, 已经成为全球快递行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快递行业的利润率则不断降低,从05年至12年,利润率从20%下降到5%,一些早期成立的快递企业呈两极分化状态,如顺丰速递等企业越做越强,如北京小红马快递、星辰急便等企业则由于管理或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倒闭。在同质化竞争如此严重的今天,快递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竞争策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考虑。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许多的大企业正是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下了功夫,才取得了成功,并在商场上屹立不倒。正如戴尔电脑以其独特的以销定产的“直销”模式击败了传统的电脑制造厂商;美国的西南航空以其专注于支线运输的低成本运作模式,即使在911恐怖袭击以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利润增长;苹果以其独特创新的产品取胜手机市场;麦当劳以微利的快餐为名带动其真正的盈利核心房地产……,这些种种的成功的例子说明了,商业模式的正确选择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基础之一。
说到“商业模式”这个概念,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有人提出,但直到90年代后才流行开来,泰莫斯在1998年提出商业模式是指: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包括每一个参与者和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由哈佛大学教授Mark Johnson, Clayton Christensen和SAP公司的CEO Henning Kagermann共同撰写的《商业模式创新白皮书》则认为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应包含三个要素:1.“客户价值主张”,指在一个既定价格上企业向其客户或消费者提供服务或产品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2.“资源和生产过程”,即支持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的具体经营模式。3.“盈利公式”,即企业用以为股东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而风险投资家伊丽莎白爱德华兹在《创业公司》一书中更将商业模式包含的因素更加具体化了,她认为,对于创业企业来说,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该包含价值定位、目标市场、营销手段、生产、分销、收入模式、成本结构、竞争、独特的销售方案和市场大小、增长情况和份额等因素。
笔者认为这同样适用于竞争中的企业,下面将通过其中几个关键要素来分析中国快递企业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商业模式:
1、价值定位与目标市场
这两个因素十分重要,价值定位必须清楚地定义目标客户、客户的问题和关注点、独特的解决方案以及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这种解决方案的净效益。目标市场是企业打算通过营销来吸引的客户群,并向他们出售产品或服务。就快递企业来说,就应首先把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再进行细分,使自己的服务面向特有的客户群,这样才有可能针对特别的需求市场提出不同于别家的服务方案。虽然目前电商是最大的市场,也是快递行业发展最大的推动力,但需要快递服务的客户并不完全是电商,快递企业也可以从商务文件快递等市场考虑,而且由于绝大部分的快递企业都扎根在电商的市场,这也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另辟蹊径或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即使面向电商市场,快递企业也可以对该市场进一步细分,比如说从快递物品的种类可以区分为服装、小家电、精品、甚至是电脑配件、生鲜食品或贵重物品等的快递;从快递的区域可以区分为同城、省内、跨省及固定目的地等的快递等;从快递的客户类型可以区分为商业客户、个人客户、老年客户、中年客户、青年客户等的快递;从快递的时间要求可以区分为12、24、36、48小时等的快递……。定位了目标市场,自然就会考虑到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服务或价值,如:对电脑配件快递的客户提供附加的装配服务,为贵重物品快递的客户提供特别的附加保险和安全承诺等服务,对固定目的地快递的客户提供班车制的服务,对生鲜食品快递提供保鲜的附加服务,对快递产品提供代收货款服务等。
2、营销手段
首先是产品如何接触到客户,再次是产品如何吸引和稳定客户。口头演讲和病毒式营销是目前最流行的方式,但是在快递业务的营销过程中,传统的广告营销手段可能更适合扩大客户的接触面,除了传统的营销手段外,从价格上考虑价格套餐,或从附加服务上考虑为客户捆绑广告宣传的手段在稳定客户和扩大客户群上将更加有效。
3、生产和分销
这两个因素包括了企业是如何利用生产资源将产品生产出来,并如何将产品销售出去两个方面。快递企业的产品就是快递服务,运输配送的过程就是生产的过程,如果能更低成本、高效、准确、安全地把快递物品送到目的地,就能在生产过程中领先对手。因此以前那种几辆助力车加一根电话线的粗放型配送模式已经落后了,网络化和信息化手段对于现代快递企业来说必不可少,网络化和信息化对从业务接收、业务操作、服务查询、经营分析到网点建设等各环节都成为了必要的辅助手段;操作的机械化与智能化将会大大提高运作的效率;而在快递网络的组建上,就应该从企业的业务规模和资金能力考虑,提高服务性价比,如果有资本的话就采用直营的方式自建网络,否则也可以采取直营加盟相结合的方式共建网络。
4、收入模式与成本结构
收入与成本,原本就是利润形成的两方面因素,收入的扩大与成本的减少,是利润增长的直接原因。收入模式,又称盈利模式,回答的是企业是通过何种渠道和途径获得收入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快递企业的收入较为单一,就是快递费,但正如麦当劳的真正盈利来源于房地产那样,快递企业也应该对应服务的价值定位扩宽思路,比如从扩大附加服务中获取更多的收入。成本十分重要,著名的零售业巨头沃尔玛正是从关注物流成本想到了信息化、建立配送中心和优化供应链这些手段。在目前收入模式类似的快递企业,就更应该重视企业的成本了,因为只有成本的降低才能在竞争中领先,在计算成本时除了直接的经营成本外,还应该考虑售后成本,在有可能是还应把预估成本与同类的企业作对比。
5、结束语
本文笔者仅从商业模式的角度,从几个关键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快递企业可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取得成功的研究方法,而并未对具体企业作深入分析,也是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得到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彼得·德鲁克/机械工业出版社)
[2]《赢利定律--商业模式的理论》(黄培,陈俊芳/中国标准出版社)
篇9
随着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的变迁以及通讯技术、研发、物流、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变化,商业环境也在发生着改变,企业之间不再只是先进技术、产品差异化、低成本等传统方面的角逐,亦或说高明的企业会通过构造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来获得以上方面的优势,因此好的商业模式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或消除成长瓶颈的利器。
一方面,虽然至今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尚存在争议,但确实也取得了许多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商业模式”如何转化为“财务绩效”这一复杂过程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而深入到两者之间的传导过程并揭示这一复杂过程的规律和本质,将会对我们更好的把握商业模式的本质及推进商业模式的运行、演化和重构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以利益相关者理论、“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型”为理论基础,并借鉴博弈论、共生理论的原理,以揭示作为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如何产生预期的财务绩效。
二、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人是社会人,同样企业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一个“细胞”,它的存在和发展也会涉及一系列的主体,这些主体之间凭借自身的资源能力禀赋进行交易,获得各自赖以生存发展的利益,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想让这一交易成为常规则需要结构和合约的支撑,因此,我们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要研究商业模式对财务绩效的传导机理,首先要明确何为商业模式,在“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型”中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并包含以下要素: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每个要素都反映了交易结构的一个侧面。对于交易结构中的角色即利益相关者他们具有独立的利益诉求,有相对独立的资源和利益的输入与输出,可具体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类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
一个企业想作为焦点企业为自身打造一个商业模式,首先需要确定包含哪些利益相关者,然后设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业务系统,明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定位、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及预期实现的企业价值,完成商业模式的设计。商业模式的设计则需要进行机会识别,例如企业经营累积形成的资源和能力的变化会使得自身的相对实力和利益诉求随之变化,亦或是创新、进取、承担风险、机会敏感的企业家精神的推动,形成调整甚至是重构商业模式以谋求更大利益的内生力量。企业价值获取的前提是价值满足,即通过准确的把握客户的价值主张,并成功的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企业才能实现价值的获取。因此,客户需求的变化亦或是企业主动引领需求都会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经济社会的实践已表明需求、技术、竞争环境、经济、政策等因素都可能会对企业的商业模式产生巨大影响,成为商业模式演化或重构的外生力量。在短期内,商业模式作为一种构成框架会保持相对稳定。但商业模式不仅具有静态表现,更是一种动态形式,即商业模式同时反映了某种构成框架和过程机制,因此在内生力量与外生力量的作用下会引起商业模式的动态变化。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其实就是机会识别的过程,企业通过机会识别可以掌握什么时候进行、从哪里进行、朝什么方向进行商业模式的调整或重构?
三、利益相关者对商业模式认同及参与的形成机理
商业模式影响财务绩效的前提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并与引发资源能力的投入,当一个企业完成商业模式的设计后,接下来的关键是获得利益相关者对这一交易结构的认同,达成交易契约,并受交易契约的约束。商业模式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契约的达成其实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是一个以自身的资源能力禀赋为资本,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博弈。博弈的过程中不论是拟加入的利益相关者或是已经存在的利益相关者都会有自身所面临的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及交易风险的考量,最终博弈的结果就是达成各自在商业模式中的定位、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和对整体利益划分方案的契约。商业模式的价值与焦点企业的价值具有不一致性,两者并不一定相等,若焦点企业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企业价值而调整商业模式,对于现有的利益相关来说利益很可能被剥夺,选择退出还是接受,最终结果就要取决于双方资源能力禀赋在交易结构上的博弈。
四、多元资本支持进而影响财务绩效的形成机理
共生理论最早是1879年由德国的真菌学家德贝里提出,他认为共生是指不同的属种生活在一起,那么,从共生角度看,商业模式实质是交易结构上的利益相关者及其所代表的多元资源能力的共生。利益相关者认同商业模式所赋予的在业务系统中的角色及关系、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方式、收支来源和收支方式、时间序列上的现金流后,便引发多元资本的投入,而多元资本的投入是否会转化为财务绩效,有赖于多元资本是否为商业模式所需,是否可产生共生能量,因此将多元资本支持划分为质量支持和共生支持。
多元资本的质量指关键资源能力的水平,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可得出商业模式代表了多元资本的集合体,多元资本是商业模式运行的基础,资源的异质性无疑会成为商业模式具有竞争力的背后支撑力量。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都有独立的利益诉求,他们投入的资本不同,追求的目标也存在差异。投入的每一项资本作为一个共生单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共处于一个共生环境中,不同的共生单元能否都以共生系统的原则管理自己的行为,提高利益一致性,这样共生关系才会稳定,共生能量才会产生,企业价值才会提高,商业模式的最终目标才会实现。在应用木桶原理,多元资本的质量支持好比构成木桶的木板,否则若有一个环节的资本质量不够高,都会成为商业模式运行的短板,这就是为什么同一商业模式会因关键资源能力的异质性产生业绩差异。当木板已经具备,怎样很好的将它们粘合在一起,发挥木桶的作用,与焦点企业怎样实现内外协调,多元资本怎样实现共生有异曲同工之处。多元资本共生需要商业模式具有动态管理机制,具有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外部网络、资源整合能力,实现要素协同、组织协同和价值协同。因此多元资本的质量支持和共生支持才会使多元资本的合作产生合作绩效。需要注意的是,商业模式影响财务绩效,不是指影响某一主体或焦点企业的财务绩效。而是商业模式的运作会产生整个交易结构的整体绩效,然后各利益相关者通过之前博弈达成的方案进行利益的划分,进而商业模式影响了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绩效。
篇10
[关键词]移动支付;商业模式;选择;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4-0057-03
以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终端为载体发展起来的移动电子商务是目前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个热点,移动支付则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支持条件。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所购买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由于其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商务活动,因而也是移动电子商务优势得以体现的重要基础。
移动支付是一个涉及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应用提供商、设备提供商、金融机构、商家以及消费者等诸多参与主体构成的复杂系统,各因素的组合及协作关系构成了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其中各方的利益分配原则及合作关系形成了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成功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应当是在充分考虑到移动支付产业链中所有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利益共享和利益平衡的模式。
一、我国移动支付的关键资源分析
移动支付的本质就是在客户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应用移动终端完成资金从客户账户向商户账户转移的过程,因此,客户、商户、账户、支付渠道和支付终端就构成了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关键资源。对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参与主体来说,占据主导优势的关键就是部分或全部掌握或控制这些关键资源。
(一)客户与商户资源
客户是移动支付的使用者。根据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1亿户,手机网民用户达3.18亿户,这构成了移动支付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客户资源。对于使用移动支付的客户来说,通信服务是其使用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的首要需求,其次才是金融服务、商务活动和娱乐等需求,因此,客户资源的主要拥有者为移动运营商。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客户关注最多的是支付操作是否方便、支付是否安全等。
商户是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由于直接面对客户,其是否参与移动支付和参与的领域将会直接影响客户对于移动支付业务的选择。各类商家一般都对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具有较强的需求,其关注的重点在于支付服务商的价格水平、支付产品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资金的到账速度等。由于商户群体存在很大的流动性,因此,商户资源较为分散。目前,中国银联拥有的商户资源相对集中,截至2009年底,境内联网商户达157万户,联网POS机达241万台。
(二)账户资源
移动支付账户包括手机话费账户、银行账户和专有账户三类。其中,手机话费账户是客户以手机号码作为账号,在移动运营商处建立的账户。此类账户的建立、管理及资金的使用均无银行参与,但其应用范围也多局限于移动运营商销售的商品或服务,其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的级别较低。银行账户是客户在银行开立的资金账户,利用移动终端登录银行进行账户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资金通过开户行、中国银联、移动运营商和支付服务商等进行流转。此类账户的资金调动操作相对复杂,但安全性较高。专有账户是客户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平台上建立的资金账户,用以支付交易费用。此类账户的资金流转可以与银行、中国银联相关联,也可以不经过银行、中国银联以及移动运营商,这使得拥有较大规模客户资源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形成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三)支付渠道和支付终端资源
在移动支付中,支付渠道包括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两种。在远程支付中,客户应用移动终端,登陆银行网站或者登陆手机银行,调动银行账户的资金,来购买商品或服务;在近场支付中,客户需要应用手机和专用的非接触卡,借助射频、红外、蓝牙等技术,实现手机与自动售货机、POS机终端等设备之间的本地通讯。无论远程支付还是近场支付,移动支付渠道需要移动通信网络的支持,因而支付渠道资源主要为移动运营商所控制。
支付终端主要是客户使用的各类移动终端设备,支付终端需要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支持,为了适应客户对移动电子商务的需求,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投人了大量资源来从事移动支付相关设备、软件的开发与推广。与此同时,为了使客户更加简便快捷地使用移动支付,移动运营商大力推广定制手机,使其对客户资源的控制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对支付终端资源的控制主要由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共同完成。
二、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参与主体对关键资源的掌控能力分析
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移动运营商、银行、中国银联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几个主要参与主体的实力是不同的,对关键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各参与主体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地位上的差异,由此引起产业链利益分配的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
(一)移动运营商
拥有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运营商首先具备开展支付活动的技术基础,同时,其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和手机话费账户资源,能够直接为客户提供支付服务,而不需要银行的参与,因而能够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获得显著的优势。以移动运营商为核心,由其负责搭建支付平台为用户提供支付服务,并管理资金流,形成了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移动运营商以客户的手机话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客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从话费账户或小额账户中扣减,以小额支付为主。由于移动运营商不具备开展金融业务的资质,在支付过程中需要承担金融机构的责任与风险,由于存在巨大的沉淀资金及其利息收入,基于预付费账户的移动支付业务将会受到金融监管。同时,移动运营商在经营移动支付业务时,为用户提供的信用度明显不如银行。此外,客户主要以短信确认、话费扣除等形式完成支付,账户的安全级别较低。因此在这种模式下,难以推广大规模、大额度的移动支付活动。
(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具有在个人、企业账户管理和支付领域的丰富经验,并拥有客户的银行账户资源以及长期以来积累的支付用户群对银行的信任。在移动支付活动中,银行可以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客户利用移动终端登陆个人银行账户实现移动支付,或者客户将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绑定,完成移动支付。这种由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径,移动运营商只为银行和客户提供信息通道而不参与支付过程的模式,就是商业银行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提供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都已建立了移动支付平
台。这种支付模式的安全性较好,因而能够获得客户对其较高的信任度。但是,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移动支付业务的兼容性较低,从而提高了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成本;同时,由于银行不具备移动运营商在移动通信网络方面的技术优势,而且移动支付并不是银行的主营业务,因此,商业银行很难成为对移动支付产业的关键资源具有掌控能力的参与主体。
(三)中国银联
在移动支付产业中,中国银联不同于商业银行那样只拥有各自的支付网关,其最大优势在于拥有连接各商业银行的信息交换网络,并具备多样化的支付渠道,可以向行业客户和重要商户提供一揽子的支付解决方案,从而增强银联对商户资源的掌控能力。但是,中国银联的产业定位使其无法直接掌握客户这一关键资源,也无法直接控制客户的账户资源,这就决定了银联很难直接地、大规模地将服务和商户资源导入到其所掌握的统一支付平台上。此外,中国银联主要由银行参与组成,其资本实力、独立运营能力、创新能力等相比商业银行更低,因此,中国银联必须通过与其他参与主体的合作间接地介入移动支付产业。
(四)第三方支付机构
第三方支付机构是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第三方经济实体,是移动支付的中间环节。客户可以利用移动通信网络登陆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管理运营的统一支付接口,进入个人的银行账户,完成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由于其集成了多家银行的内部网关,能够使不同银行之间的手机支付业务实现兼容,因而成为连接客户、移动运营商、银行和商家的桥梁及纽带。由于这种方式对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的资金运转能力、市场管制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等要求比较高,因此,目前我国移动支付行业还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因而对移动支付产业的关键资源掌控能力较弱。
综上所述,由于移动运营商掌握着移动支付产业的关键资源,并具备资本实力、网点和渠道等多方面的优势,因而成为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和最主要的驱动力量。但是,这种核心地位并不能决定移动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产业中掌握完全的支配权,其优势是相对的,银行处于金融业务的起点和归宿的地位,中国银联拥有统一支付平台的优势等,也都不容忽视。因此,要实现整个产业链竞争力的提升,提高移动支付产业给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必须构建起一个开放与合作的平台,探索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各参与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能力,实现资源互补。
三、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移动支付是移动通信、金融以及电子商务三大领域的结合体。由于移动运营商和银行所掌握的关键资源最多且最为核心,目前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模式已经得到我国移动支付行业的普遍认可。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众多,而且接口标准不同,这增加了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的成本。因此,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应当是构建起由移动运营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组成的战略联盟,即以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紧密合作为基础,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协助支持为推动的整合运营模式,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一)创新商业模式
在移动支付产业战略联盟中,三方的合作建立在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之上,三方应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责任,通过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产业链价值增值。移动运营商负责维护移动通信网络,在移动终端上增大定制终端的份额,引导客户形成新的消费习惯;银行负责解决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问题和信用问题,在技术上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级别,同时,利用自身在风险管理的信用体系方面的经验和优势,为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提供保障;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推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业务进行互通,协调各个银行之间的不同标准,推动跨行支付在技术上的实现,既可以是银联,也可以是其他具备较好的业务创新能力、市场反应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的移动支付平台。
(二)推动竞争合作
这种整合运营模式,一方面,需要移动运营商与银行之间保持积极的竞争合作关系。移动运营商拥有良好的网络基础和手机用户群,银行则拥有庞大的银行卡用户群,在实行手机实名制后,能够实现客户的手机账户和银行账户绑定进行支付,不仅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加便捷的支付体验,更能够推动移动支付由小额支付向大额支付发展。针对双方掌握的数据库,移动运营商拥有客户的位置信息、业务使用习惯等数据,而银行能够对客户的消费结构、消费倾向等跟踪分析,双方应将数据进行共享,据此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移动支付服务。另一方面,需要移动运营商与第三方在技术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开发移动支付系统,并研发具有快捷移动支付功能的终端和各类应用软件,增加业务内容,对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产生影响。
(三)提升客户体验
客户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接受与使用是促进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我国,受传统消费模式的影响,相比电子化支付,客户更青睐现金交易的支付方式,对于移动支付,其认知和接受程度则更低。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以移动运营商为核心采取多项措施。首先,移动运营商应选取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客户作为目标群体,向其推广移动支付应用服务,鼓励客户了解并尝试使用移动支付,逐渐培养客户的支付习惯。其次,运营商也可以通过推行以较低的资费或赠送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移动支付业务的使用机会,增加客户体验,鼓励他们了解并使用移动支付。再次,移动运营商可以在适宜小额支付的行业或场所进行试点推广,宣传移动支付的知识,提升客户对移动支付的认知程度。最后,移动运营商应积极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开发更为先进的移动支付技术,如RFID等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为客户提供更加简单便捷的操作体验,以进一步巩固客户对于移动支付的使用习惯。
(四)拓展应用服务
移动支付业务的扩展离不开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扩大。目前,受人们消费习惯的影响,客户应用移动支付大多限于小额购买,以短信支付为主要形式,以购买电子化的商品,以电信运营商代收费为主。要改变这种状况,不仅要培育客户的支付习惯,更要大力开发各类移动支付应用服务。网上支付、网上缴费等可以作为移动运营商向客户提供移动支付应用服务的起点。当客户对移动支付有所了解之后,可以向其推广手机钱包业务;当客户逐渐形成支付习惯之后,移动运营商可以在餐饮店、加油站、自动售货机等适宜进行小额支付的场所推广移动支付业务,再逐渐向其他传统行业,如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充分拓展移动支付的业务领域,促进移动支付向传统市场的深度渗透。
[参考文献]
[1]李林,陈吉慧.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发展趋势研究[J].商业时代,2010,(30):39-40.
- 上一篇:经典网络营销方案
- 下一篇:高标准农田防洪度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