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教学方案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教育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教育教学方案

篇1

关键词:中职教育;英语;词汇教学;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中职学校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中职院校的学生们所获得的教育相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更加“生活化”。他们需要快速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好积极的面对他们即将步入“社会生活”。作为社会主要交流语言之一英语,英语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学习科目之一,在英语学习之中,词汇学习又是英语知识学习的基础。所以作为中职英语教师,一定要注重英语词汇教学。

一、教学实践问题解析

相比普通高校的学生,中职学生构成更加复杂,各种问题更加突出。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面对这些问题,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中职学生经过几年的初中英语学习已经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词汇量持续增加,内容难度不断加深,多数学生会逐渐产生厌学情绪。中职学生面临词汇学习上的多方面困难,中职教师词汇教学举步维艰。

(1)中职生英语词汇学习主动性不强。多数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更不用说能够通过课外阅读来加大英语语言输入。多数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缺少主动学习的意愿。

(2)中职生英语词汇学习速度慢遗忘快。中职学生由于学习畏难心理的影响,部分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受其母语的影响,很难掌握正确的英语拼读规则和构词规则。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有效的记忆方法,往往会花大量时间记忆单词却效果不佳。而且多数学生对学过背过的单词遗忘快,不能有效回忆出单词的音形义,更不用说有效地运用了。

(3)中职生英语词汇学习方法不当。多数中职学生缺乏学习策略,往往是机械式学习记忆英语单词。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脱离语境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很难在实际运用中有效理解和运用已学单词,特别是学习英语短语时中式英语现象的频繁出现。

二、常用教学策略

(1)“多彩”的教学方法是高效词汇教学的主要途径。教学方法是“教师智慧”转变为“学生智慧”的途径,选择适宜的、多彩的教学方法,可以缩短“教师思想”与“学生思想”之间的距离。英语词汇学习主要包括理解、记忆和输出三个阶段。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单词的意义和用法。英语教师就要丰富自己的词汇教学方法,加快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英语单词information,如果按一个字母为组块的话,学生得记住11个组块,大于能力范围;但是,倘若把单词根据音节分成四个组块in-for-ma-tion,学生就能够相当轻松地记住四个组块,拼写单词。除了这个组块的记忆策略,还有一个经常在课堂使用的联想策略。让学生记住lute(琵琶)、flute(笛子)、pollute(被污染)、salute(致敬)、absolute(绝对的)、resolute(坚决的)六个单词,毫无相关的单词,想要记住绝非易事。可是,若把它们组合成一首小诗,这些单词就有趣好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个坐着弹lute(琵琶)一个站着吹flute(笛子)/青山绿水没pollute(被污染)/来往行人都salute(致敬)/长久的爱是absolute(绝对的)/绵绵的情是resolute(坚决的)。当然,这些不同策略适合不同的学生,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使用这些方法,至于学生吸收后会怎样使用这些策略方法就因人而异。

(2)“记忆”是英语词汇学习的基础。英语的学习离不开词汇知识的学习,而词汇知识的学习又是以“记忆”作为基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充分激发学生词汇记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转换科学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效果。在词汇记忆过程中,机械性记忆是必要的,但机械记忆最容易遗忘。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性记忆,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学单词。在学生已经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启发学生发挥联想力,进行联想教学,对有关联的单词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巩固。联想记忆能够增强记忆效果。另外,英语词汇的构成有着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词汇的拼读规则和词性等分类指导学生进行记忆。词汇记忆的过程是伴随着遗忘的过程,因此,长时间缺乏复习巩固会导致词汇被大量遗忘。教师应当定期指导学生进行复习记忆。复习记忆过程中注意复习方法,养成主动复习的习惯。

(3)“突破”是英语文化学习的关键。英语知识是一门外来语言文化知识,对它的学习必须要突破本土文化背景的影响,养成跨文化意识。英语词汇的学习和运用一定是存在于相关的语境交流中的。离开语境,词汇学习会变得相当困难,因为学生缺少吸引并理解相关词汇的环节,纯粹的机械记忆只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师必须要结合一定的语境进行词汇教学,绝对不可以孤立单个地讲解迫使学生机械记忆。英语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较多,不同单词在不同语境中含义可能会千变万化,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具体语境猜测词义。另外,英语词汇的产生和运用受到英语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较大,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联系英语语言文化背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英语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英语文化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力,促使学生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差异,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中式思维影响英语思维的发展。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和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下的词汇学习,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4)发现”是英语词汇积累的重要方法。知识来源于“学校”,其实主要也来源于“生活”,拥有发现的“眼睛”,是学生获得词汇的前提。当你自己发现的,会记得特别牢固。当你使用过的单词,不会轻易忘记。在英语课堂上,我给学生讲过两个故事,分别是花生酱故事和厕所故事。花生酱故事是:一天在超市购物,一个外国的顾客在问中国销售员“Whereisthepeanutsbutter?”可惜,销售人员不懂英语,一个劲地问“:什么,什么?”外国顾客是一遍遍重复“peanutsbutter”,可怜的销售人员还根据英语的发音,问道“:皮带?”后来边上的一位懂英语的大学生上前帮忙,和销售人员讲外国人是想买花生酱。厕所的故事:那位外国友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他没有懂英语的人帮助他解围,只能无奈离开。一位外国游客急着想上厕所,问一个中国大妈“Whereisthetoilet?”可是大妈听不懂,还打了个手势让小伙子写下来。大妈估计心想听不懂,总看得懂吧。只可惜,外国小伙子写的是英文“toilet”。最后,大妈还是无奈地摇摇头,外国小伙子也只能另求高人了。给学生讲完这两个真实事件,我还不忘记让学生自己思考,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了,你们能提供帮助吗?提醒学生多多留意身边出现的英语单词和句子,譬如在食品包装袋、车站、风景区、超市等等。其实目前生活中往往有好多英语提示语的存在。而恰恰这些简单常见的英语词汇正是学生实际有用的内容。

篇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十)

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之四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演讲稿、讲话稿、发言稿、学习体会、实施方案

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二

基层法院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

检察干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一

公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农业局普法依法治理总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小结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小结

在各市依法治市办公室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体会二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十五)

区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半年总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演讲稿

法治理念教育演讲稿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十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八)

依法治种科技兴种推进我省林木种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司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演讲稿

医院“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政法干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体会

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会心得

法院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十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六)

法治理念演讲稿(三)

20__年度司法行政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检察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论文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体会(五)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九)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专题辅导会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之十七

法治理念论文

公安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方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四)

检察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言稿

公安 机关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十七)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公安)

司法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让法律援助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闪光

司法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七)

检察官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

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阶段总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十七)

水管站在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法治理念中心组学习发言

市检察院反贪局开展法治理念教育学习活动小结

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动员部署阶段工作总结

司法行政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动员讲话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施方案

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

律师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化专项整改活动实施方案

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政法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司法局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动员讲话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国体会

区教育局“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从科学发展观谈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体会

关于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某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小结

教育局“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法治理念演讲稿(二)

普通警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

检察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总结

法治理念论文-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体会(二十一)

20__年依法治区工作总结

检察机关学习法治理念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体会(二十二)

20__年度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施方案及配档表

上半年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总结

县政法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教育方案

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活动上的讲话

人民检察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上半年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总结

公证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演讲稿

XX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篇3

[论文关键词]教师 教师自由 教育智慧

现代教育理论家怀特海在其著作《教育的目的》中指出,古代的学校热衷于智慧的传授,而今天的学校教育却将知识与智慧相对立,只致力于各种科目知识的简单灌输,而忽略学生智慧的启发,结果导致死板知识的泛滥以及大量书呆子的出现。现代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成为有智慧的人,启迪人的智慧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而智慧教育所需要的第一资源便是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育智慧:基本意蕴

学术界对于教育智慧的界定说法不一。有些学者把教育智慧看作是教师所达到的一种教育艺术境界,在这种境界中,教师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教育激情、个人智慧、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经验进行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有些学者认为教育智慧表现为教师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经验总结能力、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教育实践能力;有些学者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知识类型——实践知识;有些学者认为教育智慧就是教师所拥有的各种智慧的集合体,主要体现为在教育知识的整体认知和把握过程中所形成的知性智慧,在探索规律的理论思考中所形成的理性智慧,在个人实践和教育反思中所形成的实践智慧以及基于教育责任感、对学生的关爱、人际交往所形成的情感智慧;还有些学者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对个人教育生活进行反思后而获得的一种理解和感悟。

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我们无需刻意地为教育智慧寻找一个确定的、统一的概念解释,因为教育智慧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作为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可以是教师追求的一种教育境界,或者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态度,也可以表现为教师的一种教育技艺。概括而言,教师教育智慧主要有以下特点:(1)个体性,教育智慧是属于教师个体的,它充分展现了每一位教师独特的、充满个性化色彩的教育风格。(2)生成性,教育智慧无法直接传授,而是需要教师在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与生成,进而建构起对教育世界的独到见解。(3)创造性,教育情境的多变性、教育内容的复杂性以及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性都要求教师能够具备创造性的智慧,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模仿。(4)情境性,智慧型教师必须随着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的认识、策略等,从而引导整个教学流程顺利进行。(5)情感性,积极的教育情感为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缺乏对教育事业的激情、对学生的热情以及对教学工作的真情投入,教师的教育智慧只能是空中楼阁,难以维持下去。

二、教师自由:教育智慧产生的必要条件

正如自由主义哲学家哈耶克所说,人们的各种经验都是自由获得的,只有这样才会有新的知识出现以及人类认识的进步。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由的主体,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也一定占有和享受着自由的心灵和环境。然而在历史上,关于“什么是自由”,学者也有着各自的理解和评价,不同语境中的自由赋予了教育智慧不同的内涵和意义。追求智慧的教师需要采取一种理性的态度,建构起自由与教育智慧的逻辑关系,并从中去体验教育职业的幸福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与教师教育智慧

17世纪哲学家斯宾诺莎提出,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人通过理性能力认识自然的必然性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之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明确指出,人类的自由应当建立在对规律的理性认识基础之上,一个人越是有理性,他的思想和行为也就越自由。因此,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应建立在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性思考和把握基础之上。

1 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现代解释学认为,理解是人世间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关系,理解不仅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想,同时还告诉我们该怎样存在。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一方面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影响着教师对教育智慧的领悟。由于长期受西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普遍强调模式化和标准化,按部就班是课堂教学的常规做法,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程序将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的过程,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被扼杀,教师的理论视野和教学智慧被束缚。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使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改观,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确立也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得到了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仍然限制着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僵化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而阻碍了其教育智慧的生成。

理解产生智慧,对教育教学真谛的理解是教师教育智慧产生的基础,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的精神交流和对话,教育过程不仅要进行文化的保存与传递,同时还要培养具有创造文化意识和能力的人;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教学是有双重性特征的,它既有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一面,又有多样性、灵活性、复杂性、生成性的一面,教师需要辩证统一地认识教育教学的意义、程序和规律特点,进而重构课堂教学的理论体系。

2 科学整合教师的角色。多元化的社会期望以及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活动要求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在学校教育中,除了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还需要扮演终身学习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管理者,学生健康心灵的培育者,学生模仿的榜样以及学生的朋友。这些角色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理想状态和角色行为的向往,是对教师应该如何的期待。角色观念明确的教师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能有效协调自我角色期望与对他人的角色期待,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人;能真切体验到自尊、自强和自我价值实现所带来的成就感;能与学生和睦相处,共享共创。而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不同的教育环境、价值取向、思维模式以及认知水平使不同教师对教师角色有着不同的理解,进而表现出多样化的角色行为,不少教师还因为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问题而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教育智慧因此也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由此看来,充分理解教师的理想角色,科学定位自身角色是成为智慧型教师的先决条件。教师应树立理性的角色意识,用理想的教师角色约束自己,深刻认识不同角色的内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角色技能,将多重角色有机整合,从而在成功扮演相应角色的经历中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和智慧。

(二)实践论意义上的自由与教师的教育智慧

马克思强调,人是自由的动物,人在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改造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发展个人的能力和创造力,进而实现自己的自由。人类所追求的真正自由正是“实践的自由”。站在实践论的角度,教师的自由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由的、主动的、创造性活动。这种自由实践使教师成为自己职业的主人,并且在创造精神生命的工作中感受快乐、传递快乐,教师个人的生命意义得以释放和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也在自由的教育实践中不断生成、提升和完善。

1 关注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在学校教育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做“搬运工”的工作,常常打着借鉴的名义,把标准化、固定化的教学方案或者别人已有的教学设计原封不动地嫁接到自己的课堂中,教学过程中喜欢人为地控制或左右学生的思维活动,追求标准答案和共同目标的达成。这种机械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仅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也曲解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本质和教师的教学自由。

现象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范梅南教授曾指出:“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实践反思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源泉和基础。智慧型的教师往往拥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他不仅懂得占有是什么的知识,更注重通过思考为什么、怎么办等深层次、理性的问题以挖掘隐藏在教育事实背后的原理或本质。作为一种理性智慧,教师的反思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反思的内容应涉及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案、教育观念、教学过程、教育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审视和分析,对其中的成就和问题进行反复琢磨,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另外,教师的实践反思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总结或回顾,而是教师与教育情境之间展开的一种对话,它要求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和心态面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自我追问或与他人对话,不断完善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将个人教育经验理性化,进而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2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教育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必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预期性因素和突发状况,因此面对动态的、复杂的、多变的教育情境,教师需要具有洞悉他人内心世界的聪慧心灵,具备较好的分寸、尺度感和道德直觉,即教师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学机智。可以说,教育教学机智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具有教育教学机智的教师通常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问题意识,能及时捕捉到教学情境中的信息变化和问题性事件,快速敏捷地做出教育判断,并能果断地采取恰到好处的教育措施从容有效地将教学引向。

当然,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对教师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探索中所获得的教育经验进行概括、升华的结果,它要求教师能够透彻领悟教育工作的本质,深入研究教育对象,整体提高专业素养,不断积累并反思教学经验,以满腔的教育热情和丰富的人生智慧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畅谈,用自己淳朴的教育情怀、完整的教育实践、博雅的专业知识和自由的个性品质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教育智慧。

3 正确定位教师的科学研究。教师的工作是直接面向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的,身居一线的便利条件使其最易了解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与需求,能在教育实践中检验对策的有效性以建构起适合教育情境的教学理论,可以说教师具有开展教育研究的先天优势。多年的实践证明,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同时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受实用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当前教师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突出,应引起高度关注。

篇4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学生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式

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它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以及教学的具体实施具有导向作用。小班化教育提倡适时评价模式,它注重评价的全程和全方位,注重评价的主体参与和个性差异,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工具作用。小班化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多元有效评价。

我校以实施“小班化教育”的一年级为研究对象,教师为研究主体,进行“多彩校园 快乐成长”的小班化教学学生评价校本课题研究,使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形成研究问题,并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使研究结果可以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促进学校教育评价和整体教育教学的提高和创新。

一、“多彩”的校园文化创设评价环境

为开展“小班化教育”工作,我校以“多彩、快乐”的小班教室为主题,加强教育教学环境的创设,为学生创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学校生活的乐趣。教室整体表现出小班化特有的“丰富、精致”的特点,凸显学生主体性、实用性及班级的个性,并展现我校“星级评价”特色。通过评价与展示起到激励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

二、“多元”的评价内容和具体、实效的评价操作方法

评价内容:

(一)学习习惯方面

1.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

2.作业能按时独立完成,及时订正,书写姿势正确,字迹端正。

3.各类测评得A。(以上教师评价;每项得一颗多彩智慧星)

4.阅读检查过关,自愿做课外阅读作业。(组长评价;得一颗多彩智慧星)

(二)文明礼仪方面

1.做了一件关心班级、关心他人的实事。

2.长期坚持上学、放学向老师、家人、同学问好、打招呼,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周评。

3.同学间和睦友爱相处,互相帮助。周评。(以上班长评价;每项得一颗多彩智慧星)

(三)遵守秩序方面

1.间操、升旗、路队或参加外出活动时能做到静、快、齐。周评。(体委评价;得一颗多彩智慧星)

2.上下楼梯、走廊内靠右行,不拥挤、不追跑打闹的。周评。

3.下课文明休息,不大声喧哗,不打闹。周评。(以上组内评价;每项得一颗多彩智慧星)

(四)卫生习惯方面

1.能做到每天洗脸、刷牙;勤洗手,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周评。

2.遵守学校的卫生制度,不乱丢纸屑、果壳,不随地吐痰,保持校园内无纸屑和杂物。在校园内见到纸屑能主动捡起来。周评。

3.一年级会整理书包,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桌整洁。周评。(以上组内评价;每项得一颗多彩智慧星)

评价激励措施:

1.多彩智慧星攒到10颗就可以换一颗智慧果实。5颗智慧果实就可以拿到一份物质奖励。以上评比以教室后的特色展示板为平台,每周评价关注。最后各星级少年的评比等荣誉均根据各周总评。

2.每周评选出星级少年。在全体学生面前说出原因和名单以表扬信形式通知家长鼓励。

3.集体奖励。

各班分为4~6个小组,每周选出2~3个优秀小组设表在墙上展示。

三、“多样”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要求评价学生要注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星级习惯银行”评价方法

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册,每学期除了针对学业进行评价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根据日常的评价统计按“五星级标准”进行星级评价、记录。这样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督促学生不断努力,主动进取。

(二)“弥补式”评价方法

学生的某一次作业或测评不理想,教师已给予评价,但经学生弥补后,教师在原有评价基础上,给予补充性评价,可进行二次评价、三次评价。

(三)当堂评价

低年级通常运用形象直观的小标志进行,中高年级则设立“小组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内容包括:提问题、倾听、发言、合作交流等。采取自评与小组评的形式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星”的形式呈现,每周进行一次小结,每月累计一次,帮助学生将外部鼓励转化为内在动力。

(四)全面评价

篇5

理解班主任实践智慧的实际内涵,首先需要理解实践智慧的概念。“实践智慧”这一概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指一个人在确定与达成目标的实践过程中,在长期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根据一定的伦理价值,对正义的、善的、适宜的人与事做出合理判断与抉择的艺术;是一种应对事物、事件、过程、任务的能力,一种洞察、感悟、审视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能力,一种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教育哲学学者金生鈜就实践智慧的思想提出:“实践智慧是一种实践知识的形式,也是一种实践推理的形式。它既不能看成是任何普遍的技术规则或方法,也不能看成是把预先给定的普适知识原理应用于特殊目的的过程。”而作为一名班主任,其实践智慧就在于能否敏锐地捕捉并准确地判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最佳教育时机,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开展教育。因此,在实践智慧的视野下,班主任实践智慧的内涵应表述为:班主任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实践者的班主任,应采取一种实验的方式,通过实践性学习和反思,运用策略性思维,踏上通往实践智慧之路。

二 班主任实践智慧的特性

1.实践性

一般情况下,实践工作者身处实践系统之中,拥有丰富的“实践感”。学生工作就是一种实践工作,无疑班主任也就是一个拥有“实践感”的实践工作者。它的实践智慧是在班级管理过程、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在理性、情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因此,“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敏锐的观察与判断,对问题分析的清晰与透彻,对学生状态和心态的准确把握,对突发事件的恰当处理等教育智慧均来自于实践”。班主任只有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习得、体验、反思和分析,才能逐渐形成和积累实践智慧,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动态性

学生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因而促使班主任也成为特殊形式的艺术家,也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宜,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这就是实践智慧的动态性。正是由于这些动态的生成性,不断地激励着班主任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实践,要求班主任在具体班级管理的各种情境中随机而动,使得班主任的实践智慧无固定形态,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中。也正是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使其形成了自成一体、独具一格的教育风格,从而推动着班主任的实践智慧在实践中的生成与发展。

3.缄默性

实践智慧是班主任长期实际工作以来自我领悟、自我反思而将所得的隐性知识转化成的一种高级思维形式,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常常是班主任面对教育情境时的直觉反应,具有缄默性。实践智慧“展现出某种实践中来、实践中去的知识,而大部分这样的实践知识是无须言传的默契知识,依赖的是行动中即兴习得的技巧,而不是在研究生院里学来的法则”。因此,实践智慧是内生的,是一种对教育整体形式的直觉认识,是与瞬间的具体教育情境联系在一起的,存在于班主任的认知的内在结构之中,而非外露的。而且往往以隐蔽的形式在班主任的教育实践中发挥作用。

4.独特性

班主任的实践智慧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是唯一的。由于不同的班主任其本身的个体成长、教育背景、生活经历等各方面不同,往往会形成具有独特性的实践智慧。正如法国社会学大师布迪厄所说:“它确保既往经验的有效存在。这些既往经验以感知、思维和行为图式的形式储存于每个人身上,与各种形式规则和明确的规范相比,能更加可靠地保证实践活动的一致和它们历时不变的特性。”因此,实践智慧是班主任在实践工作中突发的各种灵感,是自我创造性思维个性的表现,是班主任本身对班级管理实践的感悟。为此,每一位班主任的实践智慧是唯一的,独特的。

三 班主任实践智慧的工作策略

1.学习交流策略

学习交流策略是班主任工作实践智慧生成的基本途径。强调的是班主任与之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教育教学情境之间的互动,特别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讨论、比较、评价、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情境,提高面对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决策能力和机智,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如班主任通过阅读书报、观看录像、听专题报告、师带徒等学习方式,以参观、座谈、网上论坛等交流方式,与同伴、学生、家长等共同交流学习。

2.实践反思策略

实践反思策略是班主任工作实践智慧发展的主要方法。即班主任结合自身、学生、班集体、班级管理实际,灵活模仿、运用他人的成功案例,对照反思自身的实践得失,提出修正方案,再次实施并总结反思,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实践效果和自身实践智慧。由于反思的是自己的实践行为,因此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践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又可以丰富班主任的实践感,实现其教育实践行为从自发性向自觉性的转变,促进实践智慧的生成、发展和表达,提高班主任实践智慧的实践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3.课题研究策略

篇6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提出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而制造业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人才结构矛盾突出,特别是一线实务型技能人才存在较大缺口,远未达到“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因此,需要制定职业院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战略,健全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建设工程创新训练中心,实施现代学徒制,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快培养现代制造业急需创新型、智慧型、高端型人才,保持中国制造业的持续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中国制造业人才培养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制造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制造业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行业领军型人才匮乏,大国工匠紧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909万人。

社会对制造业人才的认识仍有偏差,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制造业人才仍然面临发展渠道窄、待遇偏低等问题,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职业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制造业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薄弱,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人才培养方案创新驱动,召唤创新型人才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互联网+装备制造业”催生新的生产模式,比如工时审核员、晒图员等岗位正在消失,而设备维护维修人员、机器人组装人员、数控操作编程人员需求旺盛。应对岗位结构变化对职业能力提出新要求,创建企业劳模和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把创新创业教育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智能制造、“互联网+制造”等领域的相关专业教学中强化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内容。发展创新设计教育,在工业设计等专业教学中加强创造性、综合性设计能力培养。依据制造业适应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需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加快培育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技术技能紧缺人才。培育学生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业精神,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弘扬优秀工业文化,提升我国工业软实力。

推行现代学徒制,校企、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深度合作,教师和师傅联合传授,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动制造业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施等。支持行业组织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制定院校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开展质量认证工作。实现“五对接”,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深度融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学针对性。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行业参与、社会支持、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依托制造业工程项目,加快产学研用联盟建设。利用行业企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在高职院校打造工程创新实践中心,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从而保证学生“真枪实练”。

建设智慧型课程体系,成就学生的智慧人生

构建智慧型课程资源、搭建智慧型课程学习平台,培养智慧型教师,采取“融创式智慧教学模式”,进行智慧型课程服务、学习评价、学习活动等。建设优质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搭建MOOC(慕课)平台、课程学习网站等,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对焦需求、聚焦服务、变焦应用,对接国家、行业、企业职业标准,提高学生解决工程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适应时代创新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富有智慧地学习、教师更富有智慧地教授课程,使学生学得新、学得实、学得通、学得活。

建设“智慧型”、“双师型”的优质师资团队

师资教师建设从注重高学历、高职称向注重“双师素质”转变,教师的社会服务功能从由教学培训为主向教学培训与应用研发并重转变。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技能竞赛、取证等,加强教师的技术技能积累,提高人才培养与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落实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到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实践。聘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团队。

篇7

关键词:智慧教育;技术;融合;创新;变革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 05-0053-06【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5.008

引言

目前,世界范围内正掀起新一轮基于信息化的教育创新和改革的浪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也提出“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密切关注教育改革,提出“运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改革与发展难题”的总体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探索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之道并实现教育的创新和变革,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智慧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一 智慧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1 智慧教育的内涵

关于智慧教育,国际上比较流行使用Smart Education。韩国的Jong Won认为“SmartEducation”并不是单纯的基于智能设备的教育,其实质是对自我指导的(Self-directed)、激发动机的( Motivated)、灵活定制的(Adaptive)、资源丰富的(Rich Resources)和技术沉浸的(TechnologyEmbedded)的教和学,SMART代表了智慧教育的理念和特点,韩国教育部在推进智慧教育策略时,将智慧教育定位为“针对‘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s)一代教育范式的转型”。

关于智慧教育的中文概念,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祝智庭认为智慧教育是当代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新诉求,是素质教育在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和数字时代的深化与提升,是培养面向21世纪创新型人才、智慧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的内在需求。陈晓娟认为,智慧教育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无线宽带网络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等为依托,以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心,以各项配套保障措施为基础,以深入实施教育体制改革为主导,全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现代教育体系。杨现民[5]认为智慧教育是整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增强现实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增强型数字教育,是对数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以上三个定义可以看出,祝智庭是从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角度来定义智慧教育的,陈晓娟是从智慧教育的技术支持和功能视角来定义智慧教育的,而杨现民则是从教育形态和发展阶段来定义智慧教育的。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感知化、泛在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它是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未来教育的主要形态。

2 智慧教育的特征

智慧教育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智慧教育不仅具有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属性,还具有未来教育的核心特征。从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属性来看,数字化、开放性和交互性是智慧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数字化为各种教育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性能和统一的标准;开放性拓展了学习场所,打破了传统的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交互性使教育信息在人机和人人之间双向流通,促进师生、生生以及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智慧教育具有未来教育的泛在化、情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特征。泛在化是指基于泛在网络无缝链接实现的能随时随地进行教和学;情境化是指基于情境感知技术实时获取和感知学习者所在学习环境、情境和状态等数据,并进行自动分析从而能够自适应调控环境和方案以便为学习者提供服务;个性化和智能化是在情境化的基础上,根据学习者的现有基础、认知风格、学习偏好和个性需求推送学习资源、信息和服务。在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为基础的教育背景下,学习系统可以智能跟踪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这意味着教育可走进每个学生的真实世界,以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二 智慧教育研究现状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智慧教育领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研究取向:

一是关于国家层面的计划和政策的研究。智慧教育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都将智慧教育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比如,韩国在2011年9月了包括“改革教育系统、增强教师能力和提升基础设施”三项措施的“智慧教育战略”,同时提出要用“电子教材、云课堂、在线评估和构建教育内容生态系统”来改革传统的教育。新加坡在其“iN2015 Planning”中将“建立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建设国家范围的教育基础设施”和“使新加坡成为全球教育领域使用信息技术的创新中心”作为方案重点。美国联邦教育部针对K-12系统提出了以智慧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策略;俄亥俄州提出了“建立在线数据系统、共享教学资源库和构建教师社交网络”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澳大利亚于2012年提出了“转型澳大利亚教育”的智慧教育方案,用互动课程吸引更多学生对在线学习的兴趣、用技术提高教师和管理者的能力、培养具有高尚价值观和全球技能的劳动力。印度政府也在2010年提出了SESI (Smart Education,Smarter India)的“智慧教育、智慧印度”的总体规划。此外,我国的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宁波市等地区也出台了发展智慧教育的计划。如海淀区提出“智慧海淀、智慧教育”的规划,提出了建设三类智慧环境、提升为四类人群的智慧服务、建立五个保障体系,实施六大板块工程的目标,确保海淀区智慧教育规划的落实。

二是在理论研究层面上,主要研究智慧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目标特征、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和模型设计等方面。比如韩国提出了由五大特征组成的SMART Education的理念和架构。祝智庭提出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的命题,提出了“智慧计算一智慧学习一智慧教育”的三角形“智慧教育图式”。黄荣怀则从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室的研究入手,把智慧教育的理念形态化、具象化,提出了TRACE智慧学习环境、SMART智慧教室和Smart Campus智慧校园。杨现民认为智慧教育的目的是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是数字化教育转型和升级的高级阶段,同时介绍了智慧教育模式和关键技术。赵秋锦等提出了智慧教育环境的系统模式和设计思路。这些研究对智慧教育理论层面做出了一些阐述。

三是实践研究层面,主要是一些科技公司设计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构建智慧教育教学模式并在教育实践中进行运用。如IBM的智慧教育五大解决方案已经在北卡罗纳那州立大学得以实施;韩国三星开发了三星智慧教育云平台并在韩国的中小学中进行了部署。国内的一些商业公司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如华为以“网筑数字校园,云播智慧教育”为核心理念,推出了“智慧教育云”、“智慧校园”、“智慧云课堂”和“移动书包”四层次智慧教育ICT解决方案。

三 智慧教育引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从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看,以碎片化、交互性、嵌入式为特征的“云教育”、“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等新型教和学的方式逐渐兴起,智慧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的制高点与突破口,并引领教育的创新和变革,包括教育理念、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创新与变革。

1 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变革

智慧教育是信息化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对未来教育发展态势的一种预期。智慧教育使教育活动跨越了传统模式中的制度、形式、机构和时空的边界,形成了未来时代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在这种教育形态下,教育和技术得以智能化“融合”,这有助于解决一直以来教育和技术之间的“两张皮”现象,对促进技术与教育的无缝连接、促生未来新型学习形态与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智慧教育体现了“大教育观”的理念,不仅在时间上打通了存在于小学、中学和大学之间的壁垒,还在空间上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融为一体,通过智慧校园、智慧博物馆、智慧美术馆等学习场所的建立,连接学习社区和个人空间,使得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构建了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智慧教育还体现了“新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基于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智能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助力实现“因材施教”的愿望。

课堂是教育变革的主阵地,而教师则是这场变革的生力军。为了适应智慧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和创新;所有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教育范式的转型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大教育观”,并增强应对变革、主动将信息技术融合于教学实践之中的意识。

2 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或策略的稳定组合与运用。智慧教育追求“技术与教育的双向深度融合”,要实现学习者“个性化的知识建构”,倡导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变“重结果轻过程”、“重资源设计轻活动设计”的教学模式,探索新型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新模式与新方法,如平板电脑、数字星球、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工具和平台在促进认知、情境教学等方面的优势,探索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规律和特点,并结合各学科自身特点,构建符合学科、年级和内容特点的系列化、开放式、智能化教学模式。鼓励教师进行精心的教学活动和交互设计,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深度融合,要朝着体现“技术协同、技术沉浸、信息无缝流转”甚至“技术消弭”的移动性、泛在性、开放性、智能化的教学模式发展。

随着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近几年来融合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翻转课堂、移动学习、MOOC、微课、“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等模式逐渐深入人心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2014年NMC地平线报告认为翻转课堂、MOOC和移动学习是未来1~2年内得到广泛应用的新技术教育形态。以“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为例,笔者曾经作为Intel未来教育的指导人员参与邯郸市、成都市等地区的教学活动,观摩了“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移动教学等创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些模式中不同学科的教师利用智能信息技术为学生推送阅读资源、收集学生的学习经历、进行学习分析,及时获得反馈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进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改变了传统信息化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内容呈现和简单交互的形态。

3 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创新与变革

智慧教育所关注的是学生的未来生活,其出发点和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智慧学习,让学生具有智慧。未来学习是基于智慧生态的学习,这种学习是泛在化的、情境化的和联通化的。泛在化学习能让学生以各种连接方式(WIFI、3G/4G等)和各种终端设备按需获取学习资源,颠覆了数字教育时代“固定地点、固定设备”的学习方式;情境化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真实世界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的交互环境中进行学习;联通化学习突破了个体认知的局限性,以分布式认知和联通主义的知识协商和社会建构来学习。因此,未来的学习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协作学习、变机械学习为探究发现学习、变基于网络的学习为基于云的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未来各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将不断涌现,比如基于增强现实的探索性学习,基于物联网的设计性学习,基于MOOC的在线交互学习,基于3D打印的发现学习,基于创客项目的创造性学习等。如台湾南港小学为学生提供了基于校园为背景的探索式学习,学生利用手机、PDA等安装移动APP,在安装有感应装置(QR Code或GPS)的校园里以个人或小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开展数学步道或藏宝游戏一类的学习活动。这种方式能够适时给予学生学习回馈,提供学习的框架,大大提高了其学习成效及兴趣。

4 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智慧教育追求教育系统的整体创新和变革,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变革就成为促进这场变革的重要支撑。智慧教育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级系统和工作流程中的充分应用来分担大量繁琐的、机械重复的教学和管理任务,为管理体制、工作流程和办学体制的创新提供了保障,也为招生考试制度的创新奠定了基础。智慧教育将助推“E卡通”和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一生一号”的实施与管理,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学生档案和学籍信息的自动升级,对学生信息、学习数据的跟踪和记录,有助于解决“高考移民”、控辍保学、转学不规范、择校、留守儿童管理困难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的相对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智慧教育就是保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的制度基础。

智慧教育以人的个性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个性。智慧教育创新和变革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育实践中倡导既注重知识能力又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分层教育和个性教育,既培养通才也培养专才和拔高人才;采用动态开放的模式,探索多方协商、学校和社会其他机构合作的培养机制。智慧教育倡导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成长途径,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5 教学管理的创新和变革

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仍处在“机控人管”的模式,其智能化程度不高,无法应对智慧教育的需求。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技术等应用的发展,教育管理将走向“智慧管控”。智慧教学管理将借助于相应的数据挖掘技术将众多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和学习场景中获取的海量信息,凭借大数据分析的优势,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关联规律,并把这些规律运用到教育管理中,为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而提高教育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由于经验判断引起的决策失误。智慧管理还可以实现教育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过程督导和可视化管理。比如,通过教育云平台提供的成绩分析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对所有学生各科、各时期的成绩进行横向、纵向或者历史性的对比分析,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分析系统提供的数据视图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各学校、各班级甚至个体学习者的成绩水平,对教育管理部门把握各种层次的教学水平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6 教学评价的创新和变革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教育中的教学评价,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了教学评价的效率和质量,但在实践层面仍然属于“经验主义”的评价模式。智慧教育的教学评价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记录、采集、存储、识别以及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实现总体和个体数据的智能性跟踪评价,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靠数据说话”是智慧教育评价的主要思想,这种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分析技术来支持学习分析选择学习者特点、网上交互活动频率等变量,分析并监测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活动教学质量,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和干预学生学习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学习分析为智慧教育智慧而科学的评价提供了技术手段,祝智庭认为学习分析将成为智慧教育的重要支柱。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在教学评价方面已经开始探索使用智慧评价模型,如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评价中,就实现了将班级成绩、个人成绩、知识点、试题、认知层次和学习力等类别进行智能化分析,并自动生成班级和个人学习的诊断报告。

篇8

[关键词]问题意识;教育智慧;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29-03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极大改变了课堂结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教师的教育智慧,这已经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因为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进行是否彻底、开展是否顺利的重要标志。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教师全方位思考,努力利用新课程经验进行课堂教学,催生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的提高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真正实现了师生的互助。

一代师表陶行知先生把没有问题看作是“教死书、死读书”的人做的事,他认为,“没有问题是心力都不劳”,也就是说不但不劳力,而且不劳心,只会接受现成的知识,不会有任何形式上的创新。因此,他非常注重师生的问题意识。他认为要成就学问,质疑问难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敢问、勤问、问到底是陶行知先生一贯倡导的治学思想。

一、问题是财富,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程理念下,有问题意识的人是渴求进步的人,是不断进取的人,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也是有责任的人和有敬业精神的人。因此,在学习上,学生是主体,而问题是财富。教师如果善于运用教育智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则教与学的过程,将会合二为一。

(一)学生是主体,问题是财富

闻名遐迩的山东杜郎口中学牢牢地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这一突破口,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提供机会给学生,他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鼓励、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这样的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天下,把学生的水平发挥到极致,真正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这种讨论式的学习使问题可以通过师生间平等的合作讨论来解决,使学生的成绩不会有太大的差距,都能学得会、听得懂。上课讨论时,学生坐、站均可,听、讲都集中到前面,这使得他们的好动得到宣泄。每个学生都有了学习的信心,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所以,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做文章。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歧视任何学生,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需倾向于学生最大的参与度。只有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增强了信心,教师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当然,提出新问题是教学研究的最重要一环。一个人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产生解决它的欲望,形成了“问题意识”,就能够敏锐地感受和觉察到与该问题有关的信息,提高对无关信息的抗干扰能力。问题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选择性,对持续进行有目标的思维、探索活动形式具有显著的激励功能。因此,教师要充分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角度,强化学生的“问题提出”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

(三)问题意识的误区

问题意识并非要学生或者老师都提出问题,并非问题越多越好。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气氛,设计大量问题,表面上看,课堂上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问题多,题意简单,答案固定,教师、同学之间频繁发问,学生几乎没有思考就仓促应答,失去了探究问题的意义。因此,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设计适量的课堂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又不会降低问题的质量。

因此,在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前提下,锻炼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也很重要。学生提出问题,本身也是他们思考的过程,教师要培养他们提出高质量问题的能力。

二、智慧是艺术,要善于催生教师的教育智慧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智慧就是言说真理并通过听从本性而按本性行事。”有人认为智慧是知识,也有人认为智慧是力量,是辨析力、判断力、发明力和创造力的总成。人在紧急时间会产生智慧,是因为他在那个时间利用他自己的思考、行动,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教育方面,智慧是艺术,是教育艺术,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智慧是艺术,争做智慧型教师

作为教师,必须拥有教育智慧,因为“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因此,教师必须在平时尊重学生的心灵,弘扬个性,努力做到深刻、独到、广博、机智,善于启发并拥有绝招。

当然,问题具有两面性,问题可以成为我们的垫脚石,但同时也可能会成为绊脚石,这全在于人们对待问题的态度。只有让有问题意识的人及早发现问题,并积极应对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说,问题的解决可以为教师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及教育案例;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给教师带来教训,会令教师产生教育智慧,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二)在解决学生问题中催生教师的教育智慧

问题,即需要研究讨论并要加以解决的矛盾、疑惑。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师的工作能力,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凸显教师的教育智慧,可极大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教师将教育教学过程中催生的教育智慧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可对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教育智慧的根本用意所在――离开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教育智慧本身就是一句空话。

历史学科,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丰富多彩又错综复杂,往往是寥寥数行字,人间几百年。所需要讨论、需要研究的内容实在太多,给我们留下思考的问题太多。新课程的实施、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电影电视的影响、古今文化的碰撞、新旧制度的对照、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现象与本质的区分,所有这些都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去解决,去探索。比如,伟大的,书上区区几个页面,但需要解决的问题却很多。教师可充分组织材料,结合乡土历史同学生共同探讨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求全体学生的理解掌握,增强学生的亲身感受。在活动结束时,评出“最佳问题”和“最佳答案”,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智慧,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通过思考、想象、理解、表达来解决问题,表现出自己丰富的知识、杰出的才能以及强大的理性能力。

(三)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首先,教育智慧不是小聪明。看到过好多关于读不出学生姓名的事例,有教师用“我故意不读,考考你”等手段,即使达到了目的,这也不是教育智慧,充其量只能说是临场应变。

其次,作为开发民族智慧的人――教师,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教育智慧,积极进取,不断进修。可以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沙龙,让教师谈教育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讨论问题,共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共享教育教学智慧。

最后,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评价,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强起来,提出问题的能力高起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美国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所以说,教师要善于培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运用自身的教育智慧,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以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享受新课程。

参考文献:

篇9

培训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参训实效,一直是各校关注的焦点。其实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在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方面,提出五个方面的重要举措: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2013年教育部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重点解决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和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提升教师参训实效,激发教师参训动力的具体要求。

作为基层学校,我们也在思考:培训对教师有效果吗?教师对培训有热情吗?如何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举办教育教学“果餐会”就是我们的有益尝试。

教育教学“果餐会”,其字面含义为共同品尝大自然的瓜果,其内涵为共同享受教育智慧之果。它如同一个教育智慧之果的交易市场,又像是一种教育文化传播的平台,在这个生态环境里,所有教育者的生活状态是共创、共享、共生、共进。它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1环节:阳光组合,携手共进。全体老师报数―“1,2,3,4,5,6”,报相同数的老师坐在一起,分为一个组,大家一起讨论,确定组长、组名、口号。

第2环节:游戏心情,头脑风暴。教师参与心理活动游戏,在游戏中体味着一个个朴素的教育教学原理。组员通过游戏增强相互间的理解,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个个参与交流,人人分享智慧,所有教师既是参与者,也是学习者。

游戏一:“你戳我爆”。活动要求:每组内2人一小组,给A发一个气球,给B发一条绳子和一根大头针,然后A吹气球(将气球吹起来),B绑气球。B用大头针戳气球,大头针要戳到气球,但不能将气球戳爆。成功原理:气球两端较松弛,表面张力小,所以不容易爆炸;中间绷得紧,表面张力大,所以容易爆炸。其实,这个物理原理和人际交往是相通的―在和他人交往时,你千万不要触碰对方的紧张面。例如,有的同学家境贫寒或个子很矮,很不乐意别人谈论自己这一点,你就要避开这个话题,否则,容易像大头针戳气球一碰就爆,引发反感、争吵甚至打架;反之,你可以找对方“松弛”的一面去交流,这样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

游戏二:“你夸我笑”。活动要求:每组老师围成一个圈,由主持人确定一名老师坐到圈中央,依次接受其他老的夸奖,每位老师都必须看着“圈中人”的眼睛,轮流说出三个优点。要求老师们的赞美必须真实,即对方确实有所具有的优点。每人夸的角度还须不同。游戏寓意是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喜欢别人的赞美的。因此,当学生有值得褒奖的地方时,你就要毫不吝啬地真诚赞许,这样能带来和谐而温馨的师生关系。

游戏三:“你搀我行”。活动要求:组内教师2人一组,给A一段绳子,将B的眼睛蒙起来。B在A的搀扶下走过一段坎坷的道路,大家整个过程中不能说话。走完后互换角色,从原路返回。游戏寓意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会让彼此在相互信任中养成一种合作的意识。在学校工作中,你是在一个团队中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你要充分相信同伴,同时也要争取得到同伴的信任,只有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工作任务才能顺利完成,团队成功了,个人的成功才能得到升华。

既然参与同一个游戏,完成共同的任务,这就少不了同伴互助,而且抱团完成任务的既有成熟教师,也有青年教师,他们都有不同的学科背景,这种同伴互助的过程会不断地把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由单一转化为多元,同时也营造了见微知著的研究氛围。

第3环节:案例分析,智慧共享。每组写出最困惑的德育和教学问题各1个,给每个问题想出不少于3个解决方案。

德育案例:一天中午,校长在教学楼巡视,发现八(2)班热闹非凡,学生吵成一片,教室里没有老师。下午,班主任王老师被校长喊去批评了一顿。王老师回到班级,狠狠地批评了全班同学,他说:“就怪你们午自习太吵,害得我被校长批评,现在我批评你们也是活该。”请问:你赞同这位班主任的做法幔壳胨得骼碛伞H绻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去做?

教学案例:两位老师的对话。甲:“今天下午有教研活动的吧?”乙:“是的,又要听课了。唉,两个班的作业我还没改好呢,我准备听课、批改两不误。”甲:“教研活动,混混而已,说说聊聊,考核不愁。”请问:你对这两位老师的对话有何看法?考核不是目的,如何让听课活动真正体现价值?

“聚焦问题”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教师要围绕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作出某种关键性的决策。它促使教师对可能导致教师特定发展方向的某种特定行为作出选择。“聚焦问题”对教师的重要意义在于,它隐含了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作出教育智慧、专业发展的抉择。这些“聚焦的问题”会促使教师用心去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坚持做到用自己的所学、所感、所获与身边的同事沟通、交流、分享,达到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4环节:总结点评,反思提升。以温馨智慧的引导和鼓励,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质,智慧的碰撞和思想的启迪使每位教师清楚: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真正的专业化提升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及校本教研,应用心去审视自己的教育,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篇10

集体备课是教学备课的一种形式,它不是取消个人备课,而是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智慧共享,是一个教研组(备课组)共同谋求优秀教学方案的有效途径,是优化教学预设、研究实施路径、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最佳策略之一。集体备课是对个人备课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个人备课的深入和优化,是教师集体智慧综合发力于教学的途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强调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都没有错。集体备课的功能很多,专家的解读也不少。但以下两个最基本的功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

一、“集体会诊”

集体备课有些像医院里的专家会诊。在会诊之前,每位教师依据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态度研读文本,分析文本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把一般文本转化成教学文本,再把教学文本转化成教学执行方案,让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能力化。会诊时,每位教师提出自己对文本的处理方案及教学预设,大家互相比较,仔细斟酌,共同研究,在组内优秀教师的引领下形成最优的教学执行方案。这样的集体备课方式,它至少可以产生四个效果:

1.提高备课的效度

此“效度”就是“有效程度”。某一教学文本,教师在预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时候,会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而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预设切合文本和学生实际,怎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收到最好效果,仅凭个人的智慧是不够的。参与集体备课的所有教师组成一个解决教学预设所有问题的智囊团,在集体智慧的作用下,一定会在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收到实效。

2.拓展备课的宽度

个人备课由于受教师阅历、经历、学历、思想、观念、情感等的限制,对教学文本的解读、教学流程的设计会带有个人的局限。而集体备课实际上是多个教师对文本预设的交流,每个教师对文本不同的教学化处理,拓宽了每位教师的视野,增加了教师原来的备课宽度,让教师从更广的视野了解文本,熟悉文本,从而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更加精致和高效。

3.加深备课的厚度

就教学文本而言,不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深浅之别。不同教师对文本所隐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的解读一定会有差别,有的教师甚至还不能把脉教学文本的核心价值所在,而仅仅是教参的搬运工。在集体备课时,教师逐个发言,各自陈述文本解读和预设方案,一定会给其他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加深文本理解,深化文本解读,抓准文本内涵,从而使备课有厚度,让课堂教学厚重起来。

4.增强备课的信度

信度实际上是备课的最基本要求,它是指教师的备课切合文本、编者、学生的具体实际,教学预设的难易、真伪、繁简等刚刚符合学生的前理解。备课的信度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教师对自己个人所备教学方案的信度是不容易把握准的,要么预设的内容太浅了,要么教学内容的选择偏离了目标,要么教学方法的选择过于低效;有时候,教师的解读和预设甚至有伪内容的存在。而集体备课,每个教师不仅晒出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预设,而且还要倾听其他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预设。在集体会诊的过程中,每位教师对教学文本的解读和预设高下优劣自会分明,在对比中有的教师就会调整自己的解读和预设,从而增强备课的信度。

二、学科沙龙

集体备课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备课任务,从更广的视角看,它更像一个学科沙龙。在大家共同研读文本、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程序的时候,在教师们最终选定最优秀的教学预设时,集体备课还为教师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从集体备课的最终结果来看,似乎仅是指向最后形成的那个教学执行方案。但文本形成的过程则是集体备课无限增值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所收获的永远大于那个教学执行文本。因为在这样的学科沙龙里,教师们并不是为备课而备课,他们为备课而准备的所有内容,应该是最后形成的那个教学执行文本的数倍或数十倍,他们所收获的一定不是一个教学执行文本。这样的学科沙龙,至少可以产生三个附加值:

1.学术交流

每个备课组的教师几乎都是这个学科的行家里手。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还必须边教边学,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及学科教学知识、教学技能,不断用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去替换旧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需要。并且许多教师还会开阔自己的视野,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围绕目标设计执行文本,阐明自己的教学理念,讲解自己的文本研读,说明自己的教学处理,陈述自己的学理依据。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形式,是诸子百家式的教育教学理论、观点、思想的交锋,是教育教学新思想最好的传播途径。教师们在共同形成教学执行文本时,领略了学科拔尖人物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素养、知识、技能,开阔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视野。最后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仅是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的附加值。

2.教艺切磋

教学是一门无穷无尽的遗憾艺术活动。教师们自己解读教学文本、选择教学内容、酌定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是见仁见智的思想交流过程。每位教师都有表达自己教学主张的方式,都有论证自己教学主张的理论依据,都有“自以为是”的教育教学方法。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教学方法之间一定有高下之别、优劣之分,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有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路径更便捷,是大有讲究的。一旦“教什么”确定了,“怎么教”就变得非常重要了。集体备课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备教法,备出大家都认为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备出每位教师都认同的教学路径。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都会晒出自己的“怎么教”,都会努力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艺和教学风格。这就实现了教师教学艺术的交流和切磋。教师们相互的交流、争辩、妥协,是相互吸收、消化、排异、内化的过程,是甄别遴选、适应运用的过程,这样的教研过程,对教师们迅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艺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