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心得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第二课堂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第二课堂 高中语文 贫困地区
第二课堂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弥补、延伸和促进,其作用毋须赘言。然而高中语文教学要直面高考,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能真正组织起并发挥作用的第二课堂实在是少之又少。作为贫困地区,更是受到资源的限制,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恐怕没有太多的心思来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然而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开发第二课堂无限的潜能,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笔者认为,要改变第二课堂的被动,首先要从课堂教学着手。“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无论第二课堂的模式是什么,都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前提。新课改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能力。所以在此前提下,努力打造新的课堂模式,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填鸭的模式很重要。然而现实却是什么呢?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教学中老师总是害怕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自主性不高,受条件限制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所以语文的学习还是集中在课堂,学生还是在被重点难点掌控,教学还是停留在满堂灌的填鸭模式。但新课改下的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如果教师把一切都替学生“包办”的话,又何以让学生成为主体,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所以我们必须首先给学生“课堂断奶”,不要把课堂当做解决一切疑难,传授一切知识的地方,适当留下疑问,留下思考,留下怀疑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不要小觑学生的能力,更不要害怕答案的错误,关键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感情经验去体验作品,将课内与课外,将课本知识与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机串联,力求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得法与课堂,得益与课外”,只有教师懂得放手,学生才能有兴趣自己学,自己读。
利用有限的读书资源对于第二课堂的开辟也是大有裨益的。作为贫困地区,许多学校的图书馆受资金的限制破败不堪,图书版本陈旧,书籍又少,不要说是学生,甚至于老师自己都不愿进去。对此首先要改变的是教师的认识,只有我们进入到其中去淘书,发现好的书籍介绍给学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自己学会“淘宝”。教师可以根据图书馆现有的藏书,设定阅读篇目,组织学生交叉阅读,之后再统一设计问题,设计作业,起到督促的作用。譬如《宇宙的边疆》一文要想理解深层的含义,就离不开霍金的《时间简史》等一些专业书籍,要理解《〈呐喊〉自序》就要去读《呐喊》中的小说,可图书馆有且仅有一本书。所以我在开学初将学生分为十个小组,既然没有办法人手一书,那就每个组确保两本书,喜欢的同学可以细读,不喜欢的同学可以粗读,亦或由其他同学复述内容。读后再和其他组交换阅读,每个组要有读书的心得体会并以书面的形式完成。这样,不仅解决了图书馆容量小的问题,而且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资源。当然,做这一活动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深入展开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比如了解图书馆的馆藏情况,针对教材列举必读书目,学生的分组以及教师自己的提前阅读等等。
大力应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也是对第二课堂的补充。多媒体在第二课堂的运用突破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获取知识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目前,许多学校都有网络教室,即便是农村学校也拥有这一资源,而如何有效利用网络阅读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比如许多学生喜欢网络小说,我们的教师却视之为洪水猛兽,其实只要我们多了解,多发现,也能寻找出其中的优秀之作来,对于这些作品的指导性解读是不是也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有益的补充呢?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无疑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很好机会。也许我们缺乏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但我们可以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组织一次小辩论,一些简单的布置,简洁的背景,无需太多人力财力的投入。在讲授《雷雨》时,一些学生提出要利用课余时间演出课本剧,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同意他们的请求,结果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这些工作。他们自己画了背景,根据实际改编了剧本,因陋就简找好演员,找好了配乐,自己安排时间排练。最终活动的支出只有几张白纸和一些颜料的费用,然而活动却非常成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们对于戏剧的知识也有了简单的了解。活动之后,班级学习气氛由比较沉闷而变得较为活跃,一些不大愿意参加活动的学生也逐渐变得活跃了。
篇2
整体回想过去,留下印象最深的是TED《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冠军》那段视频,视频中说要敢对孩子说对不起这句话,让我想起以前上课的时候有过一次讲错了方法,而现在庆幸当时我有及时在下节课时对学生们“对不起,老师上节课的方法讲错了!”大部分学生是唉声叹气有点小抱怨,但是会有个别学生说,我就是那样做的。然后我跟他们说,老师也会出错,你们要及时纠正,老师一定会接受你们的建议,我们一起讨论哪个是正确的。没有人会绝对的正确,有错就要及时改正。我想,这点,我做的是对的。有时候放下面子,反而会更好的取得学生的信任。
第二讲中,我知道了教学要循序渐进,教学和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学习的时候应该以轻松的心情去学习,老师要让学生不害怕犯错误,不害怕学习不好,才能勇敢走出以后的路。我们是教育家,老师适时地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2.5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更是受益匪浅。第一次知道了当课前设计出其不意的问题和学生惯有的思维产生冲突的时候,反而更会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信心。因为老师每次说的问题和答案学生都是知道的,怎么会对老师课堂的提问有探究的欲望呢?这个道理是以前知道却不明白的地方。
还有就是知道了课前设计任务不应该太难,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信心,这时候需要老师的肯定和指引。课前设计任务更不应该降低难度,这样会让学生感到乏味,甚至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分层次的去设计课前任务,才能帮学生建立努力和学习成绩之间的联系。
对于布鲁姆学习法和ARCS模型,我表示还只是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应该还需要多多联系才能使用。所以此处就不多发表个人的意见。
翻转课堂理念有提出课前任务要允许学生犯错,才能找到问题所在,但是老师不要过于纠结于学生的犯错,过度的纠错会损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委婉艺术的告诉学生需要改正的地方在哪。还有就是不要强制性统一学习方法,翻转课堂的初衷是让学生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自主学习,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如果都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有可能会打乱学生的学习思维,反而会取到反作用。
还有我想说的是我最后学到的一个知识点,老师应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转换成问题,而不是教学目的。这样让学生成了课前预习任务的主导,参与了问题的制作解答,自主学习就更容易养成。这点我在做第二次作业的时候就采用到了。
篇3
关键词:人才培养 第二课堂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2-0035-01
一、高校第二课堂内涵
第二课堂指的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总称。事实证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于文科、理科和工科的各个专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对于文科生而言,第二课堂对工科生的培养能起到使专业知识更加深入、培养动手能力、强化岗位实践等作用。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课余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以外,吸引广大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它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趣味性、知识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2]。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第二课堂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
大学的学习是比较灵活,因此在兴趣方面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更容易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起到帮助。这体现在选修课的选择上以及科研竞赛方面等,通过这些方面的锻炼,在一种积极轻松的氛围中,对学生知识的消化更能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2.第二课堂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课堂”偏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实践技能培养明显不足,这时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就起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3]。
二、新时期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变化趋势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互联网络的出现对第二课堂的建设带来新的活力。它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校园周边互联网资源的快速发展,是对学校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有益补充,有效地缓解了扩招后高校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相对紧缺局面。校园及校园周边互联网资源已共同成为大学生进行第二课堂自主性学习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4]。因此,高校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络这个新因素,使第二课堂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
三、第二课堂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
从整体上看,我国工科高校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的重点和方式都集中在教学计划课时内的课堂教学上(第一课堂)。笔者基于工科课程教学的当前形势,分析了教学方案与效率的密切关系。并对教学方案中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优化的设计。其基本点是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形成“教”与“学”的统一,二者得以和谐,达到合理配置投入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1.学生工作是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要机制
对于在学生会工作的学生干部来说,学生工作占了大学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完成学生工作的同时,我们不仅得到了能力的培养,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了友谊等其他东西。
2.主题教育与党建工作
我们应该以“爱国、成才、奉献”为主旋律,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上采取引导的方式。如今在大学中,每学期在学生中挑选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其实也是党建工作的一种,通过以一种“竞选”的方式,为高校挑选了学生中优秀的人才,并且对这一部分人进行发展,就能在学生中树立起一个榜样,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就可以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努力的学习。
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第二课堂教育效果
加强网络管理,提高大学生网络文明水平。开展创新型活动,将网络资源与第一课堂教学良好的连接起来,可以上网查阅各种资料而不用跑图书馆;把网络以一个比较新颖的形式进行各种比赛活动。比如,浙江师范大学开展的微博大赛就很好的利用了网络。它将政治思想教育和微博这一网络平台有机的联系了起来。
4.做好社会工作岗位的锻炼
通过暑期的短学期我们可以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实习,例如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在这一学期去火车站卖票就是一个社会岗位锻炼的好机会。在岗位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看清楚了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受教育者要突破仅以拿到文凭为学习标准,而要以适应今后自己理想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奋斗目标,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规划好整个社会的资源为自己所用,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5.积极参与实践教育与志愿服务的活动
大学不光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阶段,更是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阶段。浙师大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学习的机会,多样的社团活动和丰富的科研竞赛为我们提供了资源。除此之外,以暑期实践为主、寒假及双休日实践为辅,内容上以专业教育、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为主的活动也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机会。而对于工科类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应是规模最大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相对集中的假期,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社会,增长专业技能,了解社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等。
6.大学生应多尝试课外科技活动 、文体等活动
现在高校所要培养的学生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上,而是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此,在大学中我们更要多参加文艺体育锻炼和动手动脑等活动。近几年内,浙江省开展的“挑战杯”创业大赛和“新苗人才”培养计划等活动给了我们展现自我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束洪春.《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08)l0(8).
[2]涂俊才,杨胜勇,熊海林.发挥第二课堂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0).
篇4
关键词 第二课堂 90后大学生 创新性设计
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大学生通过参加有组织的课余活动以达到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目的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本身是对课堂教学活动,在内容和手段上的补充,有助于为第一课堂拾遗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健康成才,有助于推动学生向社会化的人积极转变,有助于优秀校园文化的塑造,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为此如何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正成为我们不断探讨的课题。
一、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的现状
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学习、文化、思想与心理互动的重要场所,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拥有其特殊的作用。自同志强调素质教育,以及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来,全国各大高校都逐渐认识到第二课堂对拓展大学生素质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为此,潍坊学院也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发展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无论是 “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挑战杯”、“大学生研究训练研究计划(SRTP)”或是“社团文化艺术节”“网络文化节”等潍院组织的各具特色的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第二课堂实际的开展现状并不容乐观,如第二课堂的活动场地、道具短缺;活动内容、形式单一;活动经费不足、影响力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二课堂在促进大学生提高学习、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应发挥的作用。20世纪20年代后高校将是90后的年代,然而90大学生在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如何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90后大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正成为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二、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
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个性更加独立,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90后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自信张扬,充满激情。成长在信息时代的他们每天都接受着海量信息,这使的他们的思想更为开阔,对每件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90后大学生意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他们很少做形式主义的事情,而是更注重实际。这些特点都是90后大学生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显著特点。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宽松教学环境能够让他们自由的成长,面对问题总会问个为什么,不会轻信盲从。
但同样成长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在他们心里名利作用多少被过分强化。例如当需要他们去完成某件工作时,集体感、荣誉感等响亮的口号已经不适合他们,取而代之的是做这件事情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现实的利益。刚刚我们说过,90后大学生能坚持己见,敢于挑战权威,做事情充满激情……那么张扬个性,标新立异,但过于自负,甚至盲目乐观也成为他们性格上的缺憾。
三、潍坊学院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困境
自潍坊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以来,校领导非常重视第二课堂的发展。目前的“社团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挑战杯”“大学生训练研究计划(SRTP)等一系列” 第二课堂活动已走向成熟。学生工作部、团委为此做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近来由学生公寓中心推出了《潍坊学院打造学生社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了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组织的学生社区第二课堂也得到了积极推广。公寓中心所推出的图书阅览室、大学生科技艺术沙龙、名师讲坛、宿舍文化街节等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场所、活动,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社区文化生活需求。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动力明显增强,学习成绩显着提高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来看,参与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的本科生,无论是学习的主动性还是综合成绩测评均比没有实施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的学生高。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潍坊学院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高年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的积极性下降,他们一方面面临着第一课堂的学业压力,另一方面面对的是就业压力大,不得不选择其他途径扩宽自己的竞争实力,譬如:考研、考公务员、考证等等。因此,这些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几乎不参与。
其次,第二课堂一些素质拓展的特色活动未能在全校范围开展。自实施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以来,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潍院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活动。一些特色的比赛和活动,只能适合一些基础好、兴趣浓、信心强的学生参与,而使大部分兴趣爱好不多、特长不明显的学生,既没有参加比赛的信心,也没有在活动中胜出的本领,这就导致第二课堂教育的“精英化”现象,最终导致一些特色活动未能真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第三,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的创新性与特色性不鲜明。目前,潍院所开展的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大都是按照以往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传承开展,缺乏足够的创新。长期以往,90后大学生对于这些枯燥乏味的“传统”活动会失去兴趣,导致其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与培养目的。此外,当前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存在着参与度较低,学术活动较少,学术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四、关于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议
那么如何发展更加适合90后大学生性格的第二课堂,我认为首先坚持三点原则,即学术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娱乐性原则,对此张静老师在其《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探索》一文中以予以论述,所以本文不做过多的阐述 ,其次是行之有效的四条对策即:
1.学校应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为活动的健康开展提供有力人力、物力保障。学校应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在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指导,加大投入,为第二课堂提供有力保障。
2.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二课堂具有自愿性、广泛性的特点,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意追踪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社会生活的热点,使活动真正满足自我发展、完善的需要。
3.以志愿服务为契机,有效充实第二课堂的内容。志愿服务本身是一项提高思想修养,弘扬高尚品德的活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所认同。调查表明,在全运会开展过程中,潍坊学院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较高,外界对志愿活动的评价也很高。以志愿精神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同时又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
4.利用网络平台,拓展第二课堂的领域。针对部分同学反映的活动资讯无法获得的情况,可以尝试建立相关网络平台,以此为媒介,开辟第二课堂信息传递的新途径,使内容能第一时间传送到同学们的手中。
参考文献:
[1]郭卫芹.第二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种方法及益处[J].潍坊学院学报),2011(01).
篇5
关键词:搭建;平台;激发;热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实施,,音乐基础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单一形式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中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需求和音乐实践活动的需要。音乐第二课堂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因此在新课改下,更应该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第二课堂活动。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或许会遇到学生参与热情不够的问题。本文拟从搭建学生发展平台,激发参与热情这个角度出发,对音乐第二课堂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完善设施,为学生参与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学生参与的热情除兴趣爱好外,还受学校场所设备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流的设施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间学校的设施便是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缩影。因此我们抓住新校搬迁的契机,在学校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合唱室、舞蹈室、器乐室等功能室,配置了一流的设备,还在教学楼一楼架空层新建了青春舞台、演唱角、表演台等开放设施,为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我们除充分利用合唱室、舞蹈室、器乐室等功能室外,更加注重发挥青春舞台、演唱角、表演台等开放设施的作用。因为这些设施不受开放时间的限制,学生可随时在那里自兴发挥,被学生亲切称为“没有围墙的音乐室”。现在成为音乐爱好者喜欢的场所,也吸引了一大批的学生观看。实践中,我们感受到,第二课堂的实施不能陷入唯条件论的误区,好的设施只是一种优势,并非唯一条件。
二、搭建交流平台
交流是学生学习提高的重要途径,有效的交流能激发学生思想火花,增长见识,增强参与的动力。为此我们积极为学生架设交流的平台。(一)师生交流平台。积极有效的交流,不仅能增进师生的情谊,提高活动效果,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参与积极性。我们欢迎每一位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真诚相待,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认真聆听他们的意见,共同商讨活动的方案,训练的方法。还通过教师信箱、QQ、E-mail等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在交流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学生好的建议,而且收获了学生的心,让他们更喜欢参加音乐第二课堂活动。(二)学生交流平台。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1)日常的交流。要求学生之间要彼此问候,互相交谈,互相关心,让大家体会集体的温暖,主动融入团体。(2)学习心得交流。学习心得交流是每次活动的必备环节,让学生互学所长,共同提高。还鼓励学生以文章或电话、QQ聊天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交流。(3)组织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进相互的了解,加强彼此的交流,我们在训练之余还组织学生举办小音乐会、有趣音乐游戏、登山、野炊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多彩的生活,增添音乐第二课堂的乐趣。事实上,活泼好动是中学生的特点,音乐第二课堂活动不能仅停留在音乐辅导、节目排练的层面,还要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适当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好玩的需要,也增强了第二课堂的活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4)校友交流。激请我校输送出的音乐特长生回校介绍经验,并保持密切的联系,实现校友之间的有效交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三)校外交流。为开阔学生视野,学习其他学校音乐第二课堂活动的经验,我们努力争取学校的支持,专门组织学生到镇内外学校,市外学校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学生感叹其他学校的成功,并从中看到希望,增强了自信心。
三、提供展示平台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到大家的认可。这种渴望心理往往成为学生持之以恒的动力。因此尽可能地创设更多的展示平台,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有效办法。首先我们抱着志在参与、锻炼学生的宗旨,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比赛,从不因水平问题而放弃。其次充分利用每年举行的元旦和五四文艺晚会,尽可能地增加节目,最大程度地让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的学生参与表演,发挥音乐第二课堂的影响力。他们演出的成功便是最好的广告效应。第三、与德育处、班主任密切配合,让学生在一些主题班会和家长会上表演节目,展示音乐特长。
四、架设心灵沟通平台
中学生正处在烦恼多事的时期,他们情绪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参与的热情。因此架设心灵沟通的平台,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教师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积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细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跟进和了解。其次教师加强学习,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目前我校的音乐教师经培训,均取得心理健康教育C证。这对处理音乐第二课堂中出现的学生心理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还充分利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优势,邀请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预防、团体辅导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自觉调整情绪,保持快乐的心境,以饱满的热情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音乐第二课堂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阵地,它有助于学生扩大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而且在扩展人的思维空间、培养情趣、完善人格等方面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搭建多形式、多渠道、科学合理的发展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教育改革 第二课堂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国家教委颁发的《课程方案》规定的学校课时安排也体现了“减少基础学科的课时,加强第二课堂”的精神。“第二课堂”在中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什么是第二课堂呢?第二课堂又叫活动课、“第二教学渠道”,它通过课外、校外活动等,充分利用社会上各种条件,传递各种信息,让学生获得各种新的知识。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而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学生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学教学质量。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应积极开展,但是要正确地对待它,不能盲目地搞,不能流于形式,要讲究质量和效果。中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有效地开展第二课活动,为第一课堂服务并不容易,它需要师生配合,学校领导重视,教师尽量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课堂要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第二课堂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活动的步骤,要遵循的原则和组织形式大体相同。一般来讲,中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应了解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活动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活动内容,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目标应该是通过活动,加深对第一课堂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制定活动原则。一般来讲,第二课堂要遵循下列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紧密结合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不能脱离教学。活动以自愿为主,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不同,一般不应强制学生参加,应加强宣传,吸引学生自愿参加。尊重学生兴趣,给他们选择的自由。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他们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并养成好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民主精神。
第三,明确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第二课堂内容广泛,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具体内容。大体来讲,它包括社会性的政治活动、体育活动和与课堂活动有关的活动。如学科性的活动、科学性的活动、文艺性活动等。
第四,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开展校内外经验交流活动。各科、各班、各校都有自己的经验,相互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活动,共同提高。
中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应统观全局,合理安排,使第二课堂开展的有声有色。现在,许多学校和教师对第二课堂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我校的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第一,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活动:举办历史知识讲座;指导学生阅读历史读物;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讲故事、谈心得、开展讨论会。通过上述活动,不仅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办历史小报活动。通过办报活动学生相互评论,取长补短,交流经验,既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7
关键词:生物技术;第二课堂;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47-02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突出特征就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知道,实践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在日积月累的理论及实践锻炼中逐渐积累而来。而对于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亦正面临着一个困扰的问题,即一方面学生抱怨难于找到合适工作,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认为该专业学生理论性强而实践能力欠缺,无法快速进入工作角色,从而最终造成原本极具潜力的生物技术专业成为了社会所淡漠的领域。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究,那就是生物技术专业的理论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之上,学生仅通过第一课堂的理论性学习,不能彻底掌握和了解所学知识体系,从而造成了学生抛去书本一问三不知的现象。而如果对第一课堂的内容进行延伸,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加入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技术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那我们现今所凸显的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此,生物技术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必成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环节。
一、开展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的特点及意义
1.形式灵活、突出学生主体,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传统教育一般上课教学采用“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方式进行单向讲授式交流,学生缺乏兴趣及主动性,也欠缺对所学问题的思考和辨析。而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体系以团队分组形式进行,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多种灵活方式,例如:课堂学习及实验室实践相结合,集体活动和小组讨论相结合,开展专业知识技能竞赛等方式来加强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为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内容丰富,实践性强,是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生物技术专业本身特点决定了所培养人才应具备高起点、高综合素质、高实践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但第一课堂的教学仅能满足该专业学生理论水平的高起点,却在实际专业实践中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短板。如今,逐渐引入的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教学即成为了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一方面,其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理论性内容通过多媒体、具体实验、社会实践等方式直观化、具体化,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吸收;另一方面,第一课堂的教学也通过第二课堂循序渐进的方法将教师讲授的内容表述的更加直观、形象,从而降低教学难度。这样两者的相互补充,就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了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
3.激发学生兴趣,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新人才。我们常说生物技术专业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社会大需求与人民小需求之间供需的矛盾问题,第二是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和社会需求标准之间的矛盾问题。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生物技术领域的硕士、博士学历已经不再是用人单位衡量的唯一标准,反而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就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在第一课堂之余构建第二课堂教学体系,能使学生通过该载体更加贴近社会所需、提高自身驾驭知识及技能的能力,同时也通过具体活动及实践锻炼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而这些都成为该专业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并被用来衡量其价值的根本指标。
二、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实践
1.探索生物技术专业“高起点、高综合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农业类院校是农学类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及学院围绕的中心工作也是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自1997年开始招生以来,一直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建设。经过农学院几年对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现已初见成效,其大体包括三大教学阶段,即“延伸性”基础实践教学阶段、“发展性”专业实践教学阶段及“创新性”实践教学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是基础,主要是让学生进入实验室,了解实验室工作流程、试剂的配制及基础实验的操作,这一阶段是对第一课堂内容的具体补充;第二个阶段是核心,在补充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知识及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基础之上,我们依据学生的具体兴趣及工作岗位要求来对学生进行第二阶段的培养,这一阶段不仅能使学生在前一基础之上进行较大飞跃,更关键在于拓展了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功能;第三个阶段是升华,学生通过成立科技小组和创新小组来提出课题、组织实施并完成课题。通过连续不间断的三个阶段的逐步培养,使学生除具备实践技能外,还具备能独立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最终达到“高起点、高综合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的标准。这即为我们实施这一教学体系的具体培养模式。
2.建立形式灵活、多种多样的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通常具有好奇心强但集中度和持久度较弱的特点,所以在建立生物技术第二课堂的教学体系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建立了多种组织形式,例如:让学生担任老师角色,在指导教师的陪同下进行专业基础实验技能知识的讲解;让多位学生成立起实验小组,组与组之间准备教学实验并互相评分,取长补短;邀请有专业工作经验的学长进行心得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以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等多种身份加入第二课堂的具体活动中,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载体。
3.评价考核学分化,加强和规范对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教学的管理和指导。生物技术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在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体系始终处于第一课堂的附属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也不能保证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我院在生物技术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学分制,加强和规范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和指导。采用学分制,就是将学生活动的课程成绩纳入学籍管理,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学分制的采用打破了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某一专业全部课程的学习模式,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由。同时,指导教师亦可通过有计划地活动和学生进行个体实践活动相结合来进行,这样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均得到了更大的发挥,从而提高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意义和现实收益。
三、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近期笔者经组织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热情度很高,但从整体上来讲,有少数学生会反映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内容涉及面还较小,不是很能满足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及未来职业规划方面的需求。而这也是目前众多高校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通病,即活动内容涉及面小,不能紧密结合专业理论及社会需求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我们知道,如今社会对人才的筛选不仅考查其是否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职业道德及基本礼仪等人文素质。如果我们仅仅偏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技能的培训及人文的教育,那再有满腹经纶的学生也未必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已经开始把培养好学生专业技能技巧,提高其职业竞争力及同人文修养的培养方面提高到同一认识层面,并逐步开展工作,这样会使培养的学生更具发展潜力,也更适应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梅.独立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实践[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16):27-29.
[2]陈兵,徐占斌,谷海玲.积极开展高校学生第二课堂教育[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3]陈碧琳.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改革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6).
[4]庞翼.开展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的尝试[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06).
[5]张黎明.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素质培养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6]庞金玲,等.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篇8
【关键词】英语;第二课堂;组织形式
引言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学好英语必备的基本功。因此,很多教师把学习基础知识、讲解词汇和语法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无暇顾及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部分教师也深知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课堂教学任务重等因素,结果也只能围绕教材和练习题展开教学。总之,第一课堂受制于教学内容,教师素质,课堂教学时间及教师已经形成的教学模式等较客观的因素。第二课堂是英语学习的另一种形式,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它能提供比课内学习丰富得多的教学手段和内容,而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以第二课堂活动为平台,对所学知识进行对应性的操练,能达到熟练使用英语的目的,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1.开展中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1.1 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学校范围内的英语学习环境,即模拟真实活动的实习场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环境和课外学习环境。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以讲解词汇、语法、句型、课文为主要任务,况且考核成绩的测试方法也只能反映学生对语言形式掌握情况,而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检验却缺乏效度,于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受到场地、课时、教材、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限制,以及高考的压力,高中英语教师只能以不变应万变,注重语言形式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忽视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很难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一个老师面对五六十个学生的模式,老师难以兼顾每位学生的口语训练。口语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学生表现积极活跃,而那些口语能力差的学生愈发自卑,怕说错而受到同学的嘲笑。于是,口语能力强的学生越来越优秀,而口语能力差的学生却越来越“沉默”。这显然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配合教学的情感。
1.2 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特点
第二课堂又称课外教学,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的总称。情境认知将语言知识看作一整套工具。它的重要特征是:语言工具只有通过运用才能完全被掌握和理解,语言知识具有情境性,而语言学习的有效性是基于真实或近乎真实的学习环境的创立。英语第二课堂可以不受教材、课时、场地的限制,通过丰富的形式内容,创造英语使用的各种有效真实的情境环境,提供多元化的角色和视角,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例如:开展英语话剧表演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原版电影赏析、组织英语角等等。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使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择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突破了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性,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机会展露自己的特长和才华;突破了课堂教学形式的局限性,学生能够利用全方位的信息渠道,充分运用自己擅长的认知方式来学习、记忆和应用知识。另外,英语第二课堂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学生成为了活动主角。各种英语课外活动的具体事项主要由学生自己去指定和完成,教师在第二课堂扮演的是出谋划策、引导组织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情感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自主能力也得到极大的锻炼。为了办好一次活动,学生往往需要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书本资料等来补充自己的英语知识,这个过程无疑增强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强化、整合和内化。所以英语第二课堂不仅利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了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因此,它是传统课堂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1.3 第二课堂有利于推进高中英语教学改革
目前,高校自主招生正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再一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高中英语教学改革需加大步伐。改革英语教学模式,不仅体现在转变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上,更体现在转变教学理念上,重点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和形式的应试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为基础,突出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在保证英语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的同时,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开放、灵活和广泛的优势特点,通过第二课堂开展的系列活动,调动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拓宽其知识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英语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
2.1 组织“英语角”,提升全校英语学习氛围
各教研组可安排部分英语教师在校园内某一固定地点开展英语角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邀请外教参加,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自由交流,必要时可以提前公布讨论的主题让学生有所准备。讨论题目的选定应具有代表性,应是大家都比较熟悉、关心或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举办娱乐性的英语活动,如小游戏,猜词竞赛,电影配音等,以轻松、欢快、自然为原则,不要求学生刻意准备。
2.2 倡导相关部门成立英语协会,定期开展活动
举办英语晚会,演唱英文歌曲,表演英文短剧,进行诗朗诵,也可以交流学习心得。特别是在西方传统的圣诞节和万圣节里,可组织学生举行别开生面的舞会和化装晚会,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并感受浓浓的西方文化。协会的创办为学生进行英语交流搭建了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建立校园英语广播站
学校可建立广播站,广播站以各种形式征集播音材料,并在学生中招聘优秀的英语播音员,播放英语节目。英语广播作为英语课堂之外覆盖面最大的辅助设施,在学生学习英语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受时空限制,学生往往需要利用较完整的一段时间到指定地点学习,而学习之余的闲暇时间就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英语广播可弥补此方面的不足。
2.4 成立英语戏剧社,开展表演英语课本剧或戏剧活动
作为第二课堂特色之一的英语戏剧社,英语教师可组织在英语戏剧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英语戏剧的排练和表演,教师让学生自己改编英语课本剧或戏剧,研究对白,纠正发音,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并将其中的一些剧本排演。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团体协作能力。
2.5 举办中学生英语文化周,开展丰富的英语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可以一学期举办一次中学生英语文化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英语歌曲表演、戏剧表演等活动。由学校相关部门牵头,各班级选拔优秀节目参加汇报演出。
除上述提到的一些形式,我们更要积极推进将英语学习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交流英语,营造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听英语、讲英语、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综上所述,相比英语第一课堂,英语第二课堂教育在广大中学校园里是一块尚未得到深入开发的沃土,它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意义远非“第一课堂”所能涵盖。在高校招生制度日趋灵活的背景下,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索应真正围绕素质教育展开,重视第二课堂这块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阵地。相关单位可尝试组织更多的教师参与,改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模式,把部分精力调整到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上,让英语素质教育通过教改达到其目的。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
[2]沈菊芬.浅议英语第二课堂[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3]王绍钦.对第二课堂活动定位的思考[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4]道格拉斯,布郎.语言教学原则[M].Prentice-Hall Inc.NJ.1987.
篇9
[关键词] 高校第二课堂;项目管理;现状;创新模式构建
一、高校第二课堂项目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在飞速发展的实际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机制不系统
目前我国高校在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机制方面,多是随意的、经验的、粗放的,项目的设计不系统。从事高校第二课堂组织管理的教师往往对于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缺乏整体性的规划。由于没有国家硬性指标和要求的明确规定,第二课堂还没有真正贯彻到高校的学生教育计划当中,因而缺乏严谨的工作规划与安排,系统的规划设计更难以实现,缺乏一套适应性强的、综合性的管理机制来统合第二课堂项目管理的内容、过程、手段与方法。
2、运行机制不规范
较之第一课堂的育人机制,我国目前的高校第二课堂尚未形成成熟的、规范的运行机制,往往认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只是学校团委的事情,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和单位在第二课堂拓展方面积极性不高,没有把第二课堂的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学校多个职能部门联合开展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大学生实践平台的建设、应用辅导体系的改革等方面的规范化操作都有待加强。
3、控制与评价机制不完善
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面对的一个基本情况是大学生群体自身素质的差异性大,难以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实现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有效控制,如果没有合理的指标体系,不对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估与检验,则第二课堂很可能只成为学生中少数积极活跃分子的展示舞台,很难使所有同学投入到第二课堂中来。另外,第二课堂的评估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建立较完备的评估组织体系,这需要较多组织人员力量的投入。此外,就社会评价来讲,用人单位在评价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时往往并不看重其学业成绩,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如能在检验评价机制上予以完善,与社会需求相响应,则可以反过来促进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更好开展。
4、资源配置不到位
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不到位体现在师资配备及资源整合两个方面。目前在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中,专业老师的数量不足,师资配备缺乏。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的专业导师配备的比例更是较低,教学及科研中的专家和老师没有充分引入到第二课堂中来。在资源整合方面,目前高校管理中对第二课堂的经费投入所占比例还较小,部门板块结构模式使得多部门的相互配合变得相当困难,在高校第二课堂与外界的合作方面,也缺乏深层次的稳定的支持与合作关系。
二、高校第二课堂项目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
1、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规划与设计,将其纳入到学校整体的教育安排体系中,通过建立系统性的管理模式,使第二课堂与基本的专业课程、政治理论课程、文化素养课程一样作为学生整体的培养目标来进行规划。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年级来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分别进行基础教育、巩固与深化教育以及毕业教育。通过制定《第二课堂教学大纲》,细化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
2、规范运行机制
在第二课堂的运行机制方面,建议高校建立相应的领导负责制度,通过完善的组织机构,对高校的第二课堂教育进行总体的规划与协调指导,以此来实现多个部门的联动与配合。通过全方位的、多样性的、创新性的富有特色与动态变化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与学生干部的创造性,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完善控制与评价机制
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运行体系,大学生第二课堂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设计出合适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来整体考评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表现。为此可以采用模块式的第二课堂考核评价体系,以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总目标,以学生的人文、体育、思想、科技、实践创新为主要评价内容,其下再设计更细化的考核目标,以《教学大纲》的形式对考核评定的方式方法予以确定,以此来实现对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控制与评价。
4、加大资源配备与支持
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的实现离不开现实的资源配备与支持,第二课堂的发展需要高校与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体现在硬件设备的投入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支持上,为此需要改变传统观念,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机会,通过校内外的科技、人文、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在职业规划与自我认知方面的提升,进而促进其修身正心与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第一课堂,是国家兴旺发达所必备的,是不可或缺的。通俗的说,它是人们成长中的思想生长素,是通往人类知识殿堂的捷径。这恰若人类文明的两条腿,第一课堂担当着其中一条腿的作用。这就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提供的受教育过程。我想如果谁没有基本的知识就获得成功是不可思议的。汉高祖刘邦痞气十足,也是泗水亭长,大作家沈从文小学毕业起家,后在北大旁听,才终有大成。
虽然如此,今天的学校却培养不出出类拔萃,引领时代潮流的划时代人物。因为学校只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场所。苍天可见,日月为证,三十多年的高考历程,只听说这个学校培养出了状元,那所高校培养出了博士、硕士,却没听说,有培养出如袁隆平、陈景润、华罗庚一般的大师的。不过倒是一些哗众取宠的音乐人喧嚣着这个宁静的世界。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人们过分依赖已有科普知识,以至于堵塞了通往蕴藏在大自然中的未知智慧的途径。我以为要撅通它,就必须要培养悟性,构建第二课堂。
说到培养悟性,就使我回忆起在一所市级重点高中读书的历程。那里面教学硬件设备一流,软件设备也一流。据说曾培养过很多清华、北大的学生。我当时就慕名前去。去了后,一切名不虚传。授课教师,不是特级教师,就是市级或省级学科带头人,管理也一流。我很兴奋。我发现每个班的教师特别团结,团结到何种程度,令人瞠目结舌。上一堂课的那些学生打瞌睡、开小车,下一堂的老师就知道。那么,这堂课入选名单的学生就要被提问,以做警示,并且一周下来,还要经班主任谈话,共续高考大业。结果,一年下来,我的成绩严重下滑,就只能下学务工。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当时的一切臻善尽美,却有一个严重的纰漏。就是使学生错失培养悟性的良机。虽然,能快速的传播学生早已耳熟能详的知识。
由此可知,学生的悟性没有时间培养,更有甚者,学生不明白悟性的真谛。我觉得最为可悲的是,个别学生培养出的悟性为师友不耻。因而学生们只能埋头苦学。如此下来,我所说的第二课堂,在中国几乎成“万径人踪灭”的态势。
那么,何谓第二课堂?我曾思索过,大概就是对感兴趣并擅长的知识在生活中长期淘金的过程。这最难,如果没有悟性和兴趣的话。我觉得兴趣就是前行的动力,悟性为帆,有了这两样,坚实的小船在知识的海洋才能鹏程万里,有所大成。
对于悟性的培养,我有自己的心得。我觉得这应从娃娃做起。要始终保持学生的童心,也就是对万物的好奇心。但这种做法风险大,几率小。所以,广大的百姓之中没有谁愿意拿孩子的未来开玩笑,他们更愿意依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应试教育,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瞎搞。基于这种心理,除非是国家下定决心,更加普及知识的广度、深度,放松学子的教育过程的环境,才不至于实施第二课堂的现象销声匿迹。
曾经有人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觉得悟性就是科学智慧发掘的第一灵感,而第二课堂是悟性培养的摇篮。二者相辅相成,唇齿相依,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