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手段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技术手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技术手段

篇1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数字化 虚拟技术

中图分类号:B834 文献标识码:A

美学的发展不是现代就有的,我国古代就有很多艺术家,传统的艺术表现都是通过画笔、水彩来完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与艺术设计也能够得到完美的契合,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已经从最初始的画笔转化为鼠标来完成。

1环境艺术设计的转型过程

我们知道,早期的环境艺术设计都是用笔画在纸上的艺术图,但是想要通过纸质的艺术图来表现一些比较有层次关系的空间图就需要很高超的艺术,因此,很多环境艺术设计的前辈们都有着很高超的绘画技术,他们所绘制的图很多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现在的很多绘图软件都将这些艺术图当做素材保存在库里边。每一个环境艺术设计者都应当能够掌握手绘这种技巧,毕竟这是一种基本技能。一个有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师,必定是一个能够将手绘技术和计算机绘图技术完美结合的高超艺术家,只有在纸上经历了多次的草图的绘制,才能够在心里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从而在计算机上在进行操作时更加能够得心应手,才能够将想要的空间效果设计的更加有条理,更加细致。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从最初始的简单绘图到现在的虚拟技术,计算机绘图已经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已经可以用过计算机绘图模拟出接近现实的场景,实现了从传统的绘图形式转变到数字背景下的虚拟绘图形式。

2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虚拟手段

在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计算机绘图也已经逐渐从2D转化为3D。3D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的各行各业中,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的最广泛的虚拟技术便是3D虚拟技术,这种虚拟交互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着十分优越的作用,譬如当我们要进行城市规划师,完全可以通过3D技术向观众们实现动画漫游,观众们可以在动画中看到与现实相差无几的楼盘、绿化等。虚拟现实技术是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仿真技术等多种学课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环境模拟技术,其中三维技术是虚拟现实交互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我们现在所能够用眼睛直观看到的所有图片都是在三维空间展示的,因此能够完美地处理三维图像是虚拟现实技术中最核心的问题。这种通过计算机实现的交互技术是一种能够自适应人类的技术,将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观众们能顾从视觉、听觉甚至触觉上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满足感。

3通过计算机虚拟手段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优势

通过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向观众们展现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不能达到的优势。

3.1可以突破传统环境艺术设计所不能达到的高度

传统的艺术表现书法,都是通过画笔画在纸上的二维图片,然而计算机虚拟手段可以向人们实现三维仿真技术,这种新时代下的产物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传统传统环境艺术设计所不能达到的高度,是一种全面的突破和创新。

3.2能够全方位的向人们展示环境艺术的设计效果

通过各种高精度的,可靠的三维人机交互设备以及传感器,可以向观众们多广角的立体显示出所设计出的艺术作品,观众们可以直接的看到该设计所要达到的效果。观众们可以从这些艺术作品的切实的感受到一种空间存在感。

3.3可以及时的向设计者反馈当前设计中的不足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可以完成作品后将这些作品直接通过网络发给客户,客户用相应的软件打开后便可以直接看到效果图,如果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再反馈给设计者,设计者可以在现有的图上继续进行一些改动,方便快捷,不像传统的设计图,一旦完成便很难进行改正,若是非要改正便需要重新画一张图。这样便可以大大的节省时间,节省成本。

3.4可以及时的向设计者提供数据

当设计者要完成一件作品需要广泛的应用到社会上的作品时,还可以征募一些体验者来进行现实的体验,然后设计者可以通过他们的使用建议来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改善,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来支持自己所设计的作品,可以使得设计出的作品更加成熟,更受欢迎。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字化虚拟技术有着越来愈多的需求,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必将受到更加广泛的欢迎。通过数字化交互技术做设计出的环境效果更加细腻、真实、能够得到更极广泛的传播,还能够迎合数字化社会下观众们的审美方式。数字化手段,能够节省很多不必要的资源,能够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向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前进,从而达到环境效益双丰收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 孔凡坤.以数字化手段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剖析虚拟美学[J].金田,2014,09:498.

[2] 陈黄庆.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和发展[D].安徽工程大学,2012.

篇2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现代教育媒体因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我们在教学中,便充分运用这一优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一上课就出示到处是残垣断壁的圆明园园景录像,让学生说说园中的景色怎样,然后告诉学生,圆明园曾是我国的一座皇家园林,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你想知道它本来是怎样的吗?那你就去认真读一读《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出来了,都迫不及待的翻开课文去自主寻找答案了。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我们在教学时,选择了首都人民在长安街上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将课文内容用字幕显示在录像下面,配上哀乐,让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读课文。由于气氛的渲染,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老师没有讲解,竟能把对的无限哀思和敬佩之情淋漓尽致地读出来了,许多同学还读得泪流满面。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疏通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卡壳点”。

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在自主学习中,常常会在某一点上“卡壳”,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我们在教学时便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疏通卡壳点,克服思维障碍。如二年级课文《看月亮》中有这样两段话“她的话刚说完,只见月亮巳经不是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过了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弯弯的细钩。接着,像眉毛、像镰刀、像小船,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又是圆圆的了,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我们教学时,让学生先自主读课文,然后根据自巳对课文的理解用老师发下的小圆片摆月食的全过程。正确的答案应是:(下图1),而学生却摆了以下几种错误情况:(1)(见下图2);(2)(见下图3)。

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学生是无法判断自己错在哪里的,而老师凭语言来描述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公转知识,二年级学生也听不懂,于是,我们用多媒体演示了“月食”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观看时注意以下几点:(1)地球是向什么方向转的?先挡住了月亮哪里的光?(2)边看演示边用书上的语言描述月亮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3)月亮的哪一边先露出来?是怎样一点点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的?演示后让学生去检查自己摆的图,学生很快都改正确了,并能说出为什么这么摆的理由。可见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对“月食”是怎么回事这一知识点完全理解了。

篇3

环境艺术设计中最常用的数字技术是3dsMax技术,这一技术的最大好处是还原真实场景,这涉及了环境艺术设计最难解决的一项问题,即真实环境场景的还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环境艺术设计逐渐发展,各种二维设计图纸以及手工设计图纸成为当时环境艺术设计的主流手段,针对这些图纸的应用逐步完善。但是,人们不满足于现状,这样的设计图纸存在很大的不足。首先它不能真实地呈现出客户想要的场景,只能以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特性表现设计风格。其次,不能进行反复修改,常常一张稿子出现问题,会牵连到许多配套图纸的应用。最后,这种设计方式不能形成具体的模型,使设计者和客户充分了解设计中的不足。于是,人们开始在电脑上尝试建造各种虚拟模型,并进行渲染,逐渐摸索到3dsMax技术的边缘。进入21世纪,数字技术使3dsMax在这一阶段成型,该技术一改以往二维模式的不足,以及手稿无法改动的问题,通过数字技术的利用和呈现,满足三维建模的要求,成功实现了可预判性模型的建立,增加了设计者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其虚拟美学价值也在其中获得了体现。首先,数字技术能够实现操作者的设计要求,使设计图纸更加精确,同时利用CAD导出建模的方式,将平面、立面、剖面图纸的模型效果从二维升级到三维,有利于设计人员掌握其中的不足,改善图纸设计,多角度、多层次的渲染技术赋予了数字建模技术新生命。如果传统的建模手段是设计的骨架,那么数字建模的色彩应用就是设计的血肉,通过虚拟现实的色彩设计以及光色的调整,形成相片般的效果,满足设计者对环境艺术在视觉上的追求,给予客户最直接的感官体验,升华了设计效果,而数字技术也通过这样的升华实现了其虚拟美学的实用价值。

二、虚拟交互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的实现手段

环境艺术设计的虚拟美学的实现手段并不只有3dsMax技术,还有AUTODESK旗下的一系列技术手段,种类多种多样,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与发展趋势,但有着相同的目的性——完善虚拟交互设计。虚拟交互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理想趋势,虚拟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模拟出真实环境需要的设计场景;交互是指设计者与作品之间的信息交互,设计者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互,客户与作品之间的信息交互。虚拟交互设计是利用数字技术搭建起来的交流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作品和设计者、客户的想法,再将这些想法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设计理念,从而反作用于设计产品。虚拟交互的理念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设计作品的真实交流,利用虚拟技术完善作品的真实特性,体现设计美学的独特韵味,帮助完善虚拟设计的发展。虚拟交互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实现手段可以理解为“数字化技术虚拟交互美学设计”,这是应用虚拟技术的一种直接体现。

三、虚拟交互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体现及应用前景

篇4

展示设计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伴随呼和浩特市会展行业的发展,专业人才的涌现也逐步走向成熟。但就数字化展示设计而言目前还在起步阶段。以博物院、展览馆、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等大型展馆的官方网站为观众所提供的数字化展示平台还仅限于文字、图片、视频播放等手段,没有充分考虑观众浏览趣味性和互动参与性,观众的积极性没有被有效调动起来,网络媒介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放眼北上广等地区,成熟的全3D虚拟展馆,360度实景展示等数字化展示手段充分与观众互动、发挥其自主性,将展示空间与展览内容的表现形式变得更为自由、理性、准确,从而使展示本身的社会价值进一步补充和扩展,起到良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二、数字化展示设计的明显优势

从形式上看,数字化展示设计只是借助电脑、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和商务活动,或将各类会议、活动进行实时推广与互动,与传统展示设计相比除了受众面大增、及时性增强以外并没有太多突破。但与传统展示设计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明显的优势。1.展示空间与传统的展示空间相比,数字化展示设计以网络为主要媒介,依托电脑、手机等终端,通过3D虚拟技术或全景拍摄技术对展示空间的尺寸、效果进行更为自由的表现。中国美术馆网站中展示的虚拟展馆不仅可以对绘画作品进行点选欣赏、查看相关背景资料,更能够360度无死角浏览整个展馆,有较强的真实感。2.展示时间与传统的展示空间相比,数字化展示设计以网络为主要媒介,依托电脑、手机等终端,可以全天候24小时参观,不会因展馆开放时间或其他时间冲突而无法进行参观。3.展品与传统的展品陈列相比,数字化展示设计以网络为主要媒介,依托电脑、手机等终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虚拟互动参与等更为丰富的手段对展品进行表现,且没有展品被毁坏和被偷窃的危险。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网站中,不仅可以看到图像展示,文字资料检索,还能参与模拟文物发掘,动手复制纪念品服务等。4.材料与制作与传统的展览相比,数字化展示设计真正迎合“环保节能、低碳生活”。试想一个场景,在不必大兴土木修建巨大的展馆或花巨资设计装修展厅的前提下,将展品的本质放在保管库里,只需用数字技术将其表象制作出来放到虚拟环境里,观众可以在网上自由地、轻松愉快地“参观”,这不仅多方面节约资源,还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极大的自主性与便利性。5.成本低廉实物展览的办展费用较高,包括场馆租金、设计费、材料费、运输费、施工费、人员费等,因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数字化展示设计与传统展示设计相比,办展费用相对低廉,与上述传统展示设计的几项费用相比数字化展示设计办展费用只涉及到设计费用和网络维护等,大大降低了办展成本。

三、数字化展示设计的重要优势

数字化展示设计相对于传统展示设计的优势在于,材料与制作成本较低、效率较高,展示规模不受场地限制,展出时间较为自由,观众广泛,推广机会增多,反馈及时,统计和评估电子化等等。数字化展示实际相对于传统展示设计凸显的另一个重大应用价值就是抗风险能力。突发事件、不可抗力因素使得传统展会显露出不堪一击的脆弱性,而数字化展示通过自身优势和有效的开发与运营,通过容灾等技术手段,保证展示的完整性、稳定性,保持与观众之间的畅通关系。数字化展示的抗风险能力在2003年SARS期间得到了最好的验证。在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中传统展会几近崩溃,而网络部分则生机盎然,第93届广交会为中外客商提供了一站式的全程贸易服务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全部44.2亿美元出口成交额中,网上成交占13亿美元份额,缔造了广交会历史上的传奇。

四、数字化展示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篇5

关键词:修船 数字化 信息化

1、前言

数字化是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各行各业中均加大了对数字化、信息化等多媒体系统的采用。数字化与行业的结合,不但能够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推动行业整体的的稳步发展,同时还加速行业的创新速度。我国的修船业由于具有极大的现场特性,因此对数字化的采用放在了背后的管理与技术等环节。

2、数字化与修船的结合

中国的修船业在改革开放后有了飞速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国民生产和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修船行业的利润空间较大,世界航运稳定增长带动修船市场持续繁荣,我国的修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许多新成立的民营企业投入到修船行业中,加剧了修船市场的内部竞争,从而促使市场价格和企业利润发生变动压缩。另外,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让劳动力成本急遽攀升,面对此种情况,修船企业不得不寻求新的经营方式和手段最大化地扩张企业利润。

数字化修船是建立在现代计算机、网络平台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之上的新的修船经营管理方式,是通过现代技术对传统修船方式的一种革新和提升。数字化手段与修船企业内部的管理应用有较多的可结合方面,如修船软件的开发、修船装备和生产的数字化管理、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等等。我国的修船企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与国外同类修船相比还远远落后,主要表现在秀川技术和管理水平两个方面。外国先进的修船企业对数字化采用的程度非常高,在企业管理、设备改装、软件创新上都围绕着数字化的高新科技手段展开充足的研究和应用。

3、我国修船的数字化发展现状

早在国家提出的“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策略,企业走信息化发展之路得到了根本性的推动。在修船方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也成为企业衡量自身实力和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我国修船业的整体数字化发展状况已有了初步起色,许多大中型修船企业已经在业务中加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手段,例如广州中船远航文冲船舶工程有限公司,“2002年,在中船广州船舶公司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汲取一些成本管理软件的优点,加上对公司业务流程熟悉的优势,项目组开发了修船成本管理系统,该系统经过5年的应用和不断完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已成为公司最为重要的软件系统之一。”这套花费几百万的修船成本管理系统是建立在网络平台之上的应用软件,在公司五十多年的修船管理经验上结合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微机技术,将企业的业务数据和账面成本变为联网式的数据库。通过这种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提高了企业的结账和成本结算的速度,也让工程单的签订、书写得以规范,在结算速度提高的同时也增加了核算的准确性。

从我国修船也的整体环境来看,数字化发展与国外同类的先进企业还有较大的差距,也面临着较多的问题。本身修船行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对技术要求较高,与其他行业相比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因此行业内采用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普遍不高。低端科技水平制约了企业对信息化软件的后续管理维护,因此长期、持续、一致、稳定的数字化应用模式在业内还难以实现。

4、推动我国修船数字化发展的举措

4.1 建立统一的修船数字化发展规章和标准

要促进行业整体性数字化的发展,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界定、规范标准。我国已经出台的《GB/T 15496企业标准体系要求》面向的是各个行业,起到的具体限制作用较小。针对修船业的特殊性质,国家应该在总要求下面下设《船舶修理企业标准体系实施细则》等相关规章,明确规定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要求、目标和标准。对待特殊的修船业务,如军舰,要区别于普通的民用船舶修船标准,对生产过程和管理控制制定专门性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标准。《实船舶修理企业标准体系实施细则》应该与《GB/T 15496企业标准体系要求》保持大方向的协同一致,对船舶修理行业起到完善、系统的规范、指导和评价功能。还可以编制《船舶修理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船舶修理企业标准查询系统》等具体的企业数字化标准,让各个修船企业尽量采取模式统一的标准化数字信息操作系统,为企业上下链、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衔接、沟通提供规范化的统一标准。

4.2 推进修船企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系统应用

应该加大对数字化基础设施的物质投入和对管理应用系统的软件开发,真正让数字化成为修船企业所必需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推动行业的长远发展。实际上,数字化于修船企业可结合的方面非常多,如船舶改装软件CAD、TR IBON系统、AUTOPLAN SYSTEM、SMULATION、PROCESS等;在修船装备的生产过程中融入数字化科技,采用数控切割、数控弯管、数控弯板、机械手臂等等,利用计算机进行船舶整修前的建模分析,通过虚拟试验来降低现场操作可能出现的失误、缩短维修时间。可以引进国外智能板材牌样系统,提高排样工作的速度和材料利用率等等。在硬件资源管理模式方面,可以采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修船现场的生产调度,最大化、最优化的进行资源配置,如我国某船厂已经研发出数字化的坞修管理系统,优化坞修工程的工序节点,通过数字量化工序的生产时间和劳动力消耗,协调了机电工程、船体工程、坞修工程三个环节。总而言之,数字化于修船业务于管理流程可结合的方面还是非常多的,修船有极高的技术含量,与数字化手段相结合可以更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推动修船企业的发展。

4.3 重视修船企业员工的数字化教育培训

在加大数字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管理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上,应重视对修船人员从上层管理员工到下层修船工人的数字化教育培训,培养员工的数字化、信息化意识,提高修船员工对数字化手段运用的能力,从而建立起企业从硬件设备到软件系统再到人才队伍均完善的数字化应用氛围。

篇6

论文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网;创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

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对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调整和矫正教学行为,今后顺利走向教师岗位,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校园网为微格教学技能评价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新的教育技术更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指导理念,倡导以师范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师生之间多渠道、多层次的良性互动与沟通,帮助师范生尽快提高教学技能。笔者所在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已经建立了数字化校园网,研究利用数字化校园网创新师范生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探讨价值。

一、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原则

为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这种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必须更新传统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原则。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原则包括多元化原则、平等尊重原则、发展创新原则和互动反馈原则,这是由新教育技术手段和新时期师范生价值取向所决定的。

1.多元化原则

就是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融为一体,改变过去单向孤立的评价,目的在于更快更好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客观公正反映微格教学实训效果。

2.平等尊重原则

就是给师范生充分自主权,让师范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参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从评价量表设计制定到评价中的沟通交流,再到评价的参照对比,直到评价结果反思,都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改变师范生被动接受评价的现象。

3.发展创新原则

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要求改革传统微格教学技能评价,要求师范生有效提高数字化网络应用能力,把提高完善教学技能同数字化网络结合起来。

4.互动反馈原则

数字化网络真正实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的个人、同学和教师多维互动反馈,及时、准确、快捷和方便在评价之中向师范生传递反馈信息,通过现实或过去的有用信息,对师范生在微格教学中出现的偏差行为进行矫正,促进有效反省,在互动反馈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也为下一步实训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流程

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当前我院微格教学技能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师范生参与积极性低,互动评价交流少,评价方式单一,双向反馈不及时、不到位,设备利用率不高,人均获得评价的时间不足。加上近些年学生人数增长较快,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这种全新教育技术手段,创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来实现。

根据已有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经验,充分考虑和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评价,第二阶段实施评价,第三阶段反思评价。

1.准备评价

我院根据微格教学的要求和操作重点,充分考虑师范生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技能,制作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技能评价量表,作为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要把师范生这个主体放在首位,要求每位师范生都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能力,结合实训目标、实训知识和教学技能,参考学校教学技能评价表,制作个人的数字化、网络化教学技能评价量表,这将使评价量表更客观,更加科学化,也更加人性化。

2.实施评价

师范生实训上课,应用所学教学技能,展示了个人教学行为。将其拍摄成数字图像,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教师、同学和专家现场就可以通过各种电子平台进行有效评价,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评价;又可以反复观看录像,开展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以及教师专家点评;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反馈评价

反馈评价不像过去仅局限于评价活动之后,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反馈评价贯穿于整个评价当中,反馈更加及时,互动性更好,效率更高,师范生更能全面客观了解自己的教学技能,更好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三、利用数字化校园网创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

我院校园网已建成“双核心万兆,千兆交换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星形网络结构,网络完全覆盖学院所有教室、办公室和学生宿舍,共有信息点6000多个,一个公网100M出口,一个教育网34M出口,有5000多上网用户。已实现校园网、多媒体课室、计算机教室、微格教学实训室、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的数字化传输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基本建成了数字化校园,这为创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打下坚实基础,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1.数字化校园网创新师范生微格教学技能评价体系

我院利用数字化校园网,将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视音频技术、视音频压缩技术、存储技术和传输技术融为一体,建立了集视音频录制、实时监控、网络点播于一体的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我院微格教学系统遵循TCP/IP协议标准,能够支持网络点播、广播、直播、存贮、实时监控和后期编辑等多种功能,其中数字化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系统能够实现微格教学的现场评价、远程多点评价和多向反馈评价等功能,这极大丰富、拓展了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系统,使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系统发生了质的飞跃。

2.数字化校园网使微格教学技能评价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

传统微格教学评价只能对单个微格教学实训者进行孤立评价,缺乏互动多元化评价,评价平台过于单一,评价结构呈平面化,缺乏持续有深度的讨论,交流评价时间明显过短,存在较大局限性。数字化校园网使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出现了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评价平台更多样,评价结构立体化。评价交流方式也更多种多样,除了现场点评、视频评价和网络评价等外,包括目前流行的微博、QQ、BBS、飞信、UM、电子邮件等同样都可以应用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中来,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全方位满足评价交流的需要。评价交流渠道更畅通无阻,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可以进行在线或非在线、同步或者异步的评价与反馈,已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影响,全国甚至于全球有兴趣的网友都可以互通互联,互问互答,微格教学实训者得到的反馈就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专门在校园网划定微格教学技能评价讨论区域,供微格教学实训者和评价者集中进行讨论交流,以加强评价和反馈效果。

3.数字化校园网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真正实现平等、开放、全面和客观评价

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能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和多渠道的交流反馈,目的就是要充分收集大家的意见、看法与评价,发挥大家的智慧。互联网本是一个平等、开放、全面的虚拟环境,微格教学实训者可以从中多渠道收集到自己需要的反馈信息,进行彼此协商交流,找到最好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在网络之中,教师和师范生都可以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案,透过转换不同角色获取不同的经验,体验不同角色产生的不同感觉。同时,虚拟环境可以消除面对面沟通带来的焦虑,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对话中及时吸收对自己有实际利用价值的信息,通过更加深入有效的追问,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即使发生冲突,双方也能找到更合适的方法解决。数字化校园网可以把师范生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结果和个人资料、微格教学实训记录、个人评价量表及教学设计方案放在一起,建立个人评价信息库。巨大的存储能力还可以把定量评价、自我反思信息、定性评价结果、评价图表等信息放在个人评价信息库,这就更能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微格教学技能水平。

4.数字化校园网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能更好地实现评价目标,通过持续反馈,促进学生反思和提高自己

反馈是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的重要手段,在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反馈中,师范生进行自我反思,按照微格教学实训评价目标自我调整,达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数字化校园网可以实现持续反馈,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融为一体,与自我反思保持同步。师范生能非常方便地了解同学、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相关教学技能参考资料,参照微格教学优秀授课示范资源库,实现博采众长,汲取精华。在数字化校园网络中,师范生通过网络与同学、教师对话,解答反思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保证反思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师范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只有数字化校园网才能实现持续多维的互动反馈。

篇7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档案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 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 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二、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遵循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室)藏档案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将馆(室)藏的档案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收电子文件进馆,但不管是通过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还是接收电子文件,都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法规,如: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及数据交换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2.安全性原则。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方面我们可以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如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等);信息加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等。

3.效益性原则。由于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要遵守效益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效益,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根据馆(室)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研究馆(室)藏体系还要考虑馆(室)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把重要的,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把那些利用率较高且利用后能产生较大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档案数字化,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而那些利用率不高的档案则无需数字化,否则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根据馆(室)藏档案的特色选择这些档案进行数字化,提供独具优势的服务。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优势,特色馆藏信息和特色服务往往是赢得用户和创造效益与价值的关键所在。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做到按“需”数字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文档一体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到办公自动化的总格局之中,与办公自动化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同时,也要求档案人员积极介入此项工作中,提出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归档方面切实可行的需求。

2.归档双轨制,是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过渡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虽然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和应用,但它的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尚未取代纸质文件的地位。据专家预计,在较长的时期内,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还会继续并存。而且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电子文件必须与相同版本的纸质文件一同归档。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在网络时代的必由之路,是深化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

1.前瞻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 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信息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它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有序进行,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硬件及网络设施、软件开发以及进行数字化的投入,都需要高昂的费用。因此,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在极其有限的财力前提下,一定要审时度势,深入调查, 论证,努力保证软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标准和网络结构等在各实施阶段的一致性,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位,保证软硬件资源的可继承性,使其既能适应当前信息业的特点和要求,还能符合今后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2.协作性。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管理规范、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人力、财力有限的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来说,独立完成这些项目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是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难题。因此,只有坚持协作的原则,加强与企业内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在各阶段的顺利实施。

篇8

1 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1、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

它是指档案的记录、存贮、整理、加工、查找、交流、传递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起来,实现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它涉及广泛运用电讯设备、电子计算机技术、印刷技术、复制技术、缩微技术、声像技术。比如:广泛使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检索、编目、库房管理、阅览管理、各种统计工作,并把电子计算机与现代化的缩微技术、通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将会有效地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

2、档案工作组织与管理现代化

档案事业的建设和档案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经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管理科学的原理,遵循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研究和处理工作的各种问题,可以做到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机构高效化,管理工作现代化,档案工作标准化,使档案管理与组织工作更趋于完善。档案管理手段包括理论手段和技术手段,即档案管理的各种管理方法、管理理论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技术成果,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具体体现,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之一。

3、档案资源信息化

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现代化的与主导,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是今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档案资源信息化作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是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通过信息和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和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开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信息化将成为各项档案工作的重要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是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包括: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作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出路在于信息化,档案资源信息建设作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将不断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2 档案信息化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规范性原则: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室)藏档案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将馆(室)藏的档案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收电子文件进馆,但不管是通过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还是接收电子文件,都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法规,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2、安全性原则: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3、效益性原则:由于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要遵守效益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优势,特色馆藏信息和特色服务往往是赢得用户和创造效益与价值的关键所在。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做到按“需”数字化。

3 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策略与措施建议

1、要加大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力度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工作在信息社会中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的基石。理想的档案资源应该既能反映社会宏观的发展历史,又能反映社会微观生活的点滴,既能反映社会集体的记忆,又能反映社会个体的发展状况。档案资源的整合应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工作体制下实现现有国家档案资源的有效配置,以适应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需要。档案资源的整合的基本途径在于整理与组合。整理不仅指档案的基础性整理(系统化与编目),而且包括档案的研究性整理(编纂加工,使内在价值得到提升);组合则是根据整合的目标,采取法律、行政、技术、舆论等方面的措施使国家档案资源在结构上趋于合理、在配置上趋于优化。就档案资源整合的目的而言,档案资源管理主要涉及物理资源整合、数据资源整合、应用系统整合等方面。物理资源的整合是将已有的各类档案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数据资源的整合是将各个独立、分散的数据库,通过信息技术实现逻辑上的整合,形成社会所需的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的整合是指构建基础框架等,将不同时期、不同技术建立的系统,相互整合联结构成一个整体。整合的最终结果在于为社会提供一个资源共享、行业协作、提升原有资源价值的平台。

2、要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

首先,要舍得必要投入财力,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当前,各级档案部门的财力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同时,作为上级档案主管部门,也可以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政策上给下级部门创造条件,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

3、要引进和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

篇9

关键词:地籍测量;测绘技术;数字化;应用

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地籍测量主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测量技术手段,对地籍的精确信息如位置、面积、权属界址点以及地籍图纸等进行地籍信息调查工作,为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国民经济建设部门提供参考依据。现代地籍测量工作主要是利用各种现代化测绘技术。现代化的测绘技术是依据对目标土地的测量,通过对需测绘区域的相关指标如土地利用类型、实际位置、面积、质量等级和相关分布情况等的精确反映,将基础数据导入计算机系统,建立并完善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为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更为规范、准确且全面的数据信息。现代化的地籍测量工作一般采用的测绘技术手段有GPS卫星定位技术、RTK定位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等,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为地籍测量工作带来更准确、更详实以及更加全面的信息,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 遥感技术的应用

早在20世纪60年代,遥感技术作为一门新兴起的探测技术,由于其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得到广泛的应用。遥感技术所依据的理论是电磁波,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传感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从而得出地籍信息。遥感技术通过对最终成像分析,得到更加详细准确的地面景物情况,属于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技术。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根据物体在同一光谱区反映的情况不同以及同一种物体在不同光谱区的放映情况差异的光谱特性,从而对物体作出判断。一般遥感技术通常使用绿光、红光以及红外光三种光谱波段进行探测。一般来讲,可将遥感所成影像技术分为多个种类,如影像-影像对比判读技术、影像一矢晕地图对比判读技术以及影响叠加分析技术等。工作人员主要根据具体的测量工作和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测量方法,有时还会根据实际当中的测量工作,将几种测量方式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达到提高测量质量、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动态监测。处理遥感影像的技术主要是根据目前科技的发展分为两种:(1)贝叶斯法;(2)

特征融合法。其中应用作为广泛的技术是特征融合技术,主要是因为特征融合技术更能充分利用、发挥TM影像与SPOT影像的作用、功能。通过将影像融合处理所得图纸信息与各种专题地图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得出更加准确、全面、详细的数据信息。在应用多时相的Rs影相融合技术,针对目标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光谱分析能够确定具体的目标的基础上在进行人工测量,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数字化内业扫描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业内扫描技术主要是将既有的地基图纸、地形图纸等地籍要素数据信息以及既有的坐标数据等,通过导入计算机系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整合、叠加、调整等操作,从而得出进一步处理所得地籍图册和信息。数字化内业扫描技术还可以利用所得地籍图纸和信息等将目标区域中涉及到的路线情况、街道布局等事项进行具体划分,并可以及时的变更和填补目标区域内的门牌号码、房屋布局以及地名等详细信息,务必要求地籍信息情况的准确、全面、详细的反映出来。因此数字化内业扫描技术相对其他方法而言具有更为准确、全面、完整的优势,因此为接下来地籍测量工作的施行和管理提供了更加专业、可靠的基础数据依据。

3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

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前身是美军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导航卫星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GPS定位系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航天航空事业的飞速跨越,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进。GPS卫星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具有不同与以往传统方式测量的优势。主要是指,在测量中打破了传统测量工作位点选取的局限性。GPS定位技术利用网状结构对地籍测量进行全天候观测,实现更为精确地数据测量。只要在保证了GPS设备实现等级控制、设备运行良好、精确度符合规定以及网状结构位点的选取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就可以保证大幅度提高地籍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充分的满足我国有关地籍测量工作的标准、要求。

4 全野外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

全野外数字测绘技术主要是依据于数据采集软件,将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按一定的格式进行储存和编制,同时根据数据信息将地理信息编册成草图,更加智能化的将地籍信息反映到直观表面上,特别是全野外数字测绘技术可以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但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系统的硬件设备不过关,绘制出的草图容易出错,且其可起到的作用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有关地籍测量工作的有效展开,还需要过硬的设备技术支持。

5 RTK定位技术的应用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产生了GPS-RTK定位技术。RTK定位技术不同与以前的测量方法,必须在经过一系列的测量后再进行事后的解算才能得到精确到厘米的精度,而是直接就在野外的测量中就可以及时得到相同精度的信息。RTK定位技术主要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应用前景则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广阔。与其他技术手段相比,RTK定位技术具有几点明显的优势:(1)数据信息实时提供;(2)技术操作简单、省时;(3)自动化、集成化程度较高,功能较为强大;(4)应用范围较广;(5)自动控制系统,人为误差降低,作业精度较高;(6)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相比较于其他测绘技术手段,RTK定位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没有误差积累且作业效率高,操作更为简单、处理数据能力更强的优势。因此,RTK定位技术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6 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阐述,在地籍测量工作中采用现代化的测绘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地籍基础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以及完整性等。通过对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大幅度的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且有效的降低了工作成本和人力投入。因此,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项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为各项工作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黄艳立,欧立春.以江西省上犹县为例谈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实现[J].山西建筑,2008(34):55-57.

篇10

关键词:数码时代;插画;设计;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渐步入了数码时代。插画艺术也在曲折中逐渐打开市场,迎来发展中的春天。

插画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插画,俗称为插图,是一种非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人以视觉化的直觉形象,对文字内容加以辅助说明,广泛应用于出版物、影视、广告等传播媒体中。随着插画艺术的不断发展,插画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延伸。现代插画不止具有传统插画对文字的说明与补充的功能,而且在视觉形象说明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这也是与其自身色彩与造型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插画艺术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发展历史悠久。插画艺术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中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我国最早的插画是由民间年画起源的,它是商业插画的前身。随着摄影摄像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起来,但后来遭到影视媒体的冲击,发展陷入了瓶颈。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插画发展再次呈现出生机与活力,逐渐蓬勃发展起来。插画艺术与数字化技术手段逐渐结合起来,压感笔和数位板的出现开启了插画艺术的数字化趋势。它代替了传统插画师手中的笔和纸,在创作方法上更加方便灵活,大大提高了插画的效率,并且风格形式多样,效果也更加直观。另外,数码时代主要的阅读特征就是“读图”,视觉体验是无法复制的,插画艺术的发展更是时代需求的明智选择。数码时代,为插画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为其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数码时代插画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代数字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革命,插画设计艺术在这股技术革命中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与多媒体技术一同发展

虚拟性

传统插画主要借助印刷物进行传播,而现代插画艺术不仅应用到平面媒体中,也广泛渗透到网络等动态媒体的领域。由于网络媒体的实时性特点以及无地域限制的优势,就为插画艺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插画呈现出虚拟化的形态,同时这也是由网页、游戏以及电子出版物的需求所决定的。

综合性

传统插画作为单纯的二维画面,已经不能满足数码时代人们多元化的视觉体验,现代插画越来越呈现出多维的特点。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插画的综合性发展提供了可能,使插画艺术形式逐渐朝着融听觉、视觉、触觉等全方位感知的形态发展。这将使插画艺术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大大增强插画的视觉表现力和感染力。

互动性

互动性是数字设计艺术的发展方向,其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首先,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帮助,插画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且人性化。例如,插画可以由静态变为动态,通过音效的搭配与观众的情绪达到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人们对插画传播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交流的平台更加广阔,弥补了传统插画信息单项传播的不足。

逐渐凸显艺术性和个人化

插画艺术与多媒体技术手段之间的完美结合,使现代插画艺术呈现出与传统插画所不可比拟的多样性和融合性的优势,使现代插画艺术表现出不可思议的视觉效果,给现代插画设计以强烈的艺术感。但是现代插画艺术在数字化发展趋势的背后,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机械化和单一的缺憾,对数字技术的过于依赖,使得现代插画缺少了手工的亲切感。当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以后,人们的视觉就会转向插画的艺术性体现和个人风格的彰显。艺术性是插画的灵魂之所在,具有丰富艺术内涵的插画,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插画的创作者来说,要注重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以及本土元素的运用,并提高自己的艺术涵养,这样才能创作出不朽的插画艺术作品。

插画设计趋于产业化流行化

插画艺术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媒介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呈现出产业化和流行化的趋势。流行文化是一种社会消费现象,本身也具有产业化的趋势。大众对插花艺术的需求形成了流行文化,流行文化也推动着插画艺术的产业化发展,二者相互促进,相互生辉。插画是传播文化的载体,只有与流行文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与观众需求相契合,在不断的发展中,插画艺术在引领时尚和创造流行文化中也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插画设计向产业化方向的发展趋势,也更有助于促进插画信息的有效传播。

突破专业限制向多元化发展

插画设计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呈现出了虚拟性、综合性和互动性的特点,这使得插画设计突破专业的限制,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数码时代的插画设计融多媒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以及数字处理技术等各种技术手段,是对各个学科内容的综合应用。它是在不断汲取各个学科的营养,在兼容并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数字技术为后盾,强大的技术手段可以弥补插画师某一方面专业的不足之处。通过数字技术的强大功能,插图师完全可以一身兼多职,绘画、摄影与电脑综合运用,从而让插画设计呈现出不同风格的表现效果。同时,数码时代的插画设计也促进了企业、市场等各个领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数码时代的插画设计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一同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它是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灵感集于一身的艺术形式,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插画这种大众传播形式也将更加普及。

参考文献:

[1] 吴振韩.数字媒体插画艺术设计风格[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