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的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的商业模式

篇1

第一:无法化解服务风险,服务纠纷众多。

家政服务往往要到客户家里进行贴身服务,这意味着客户与服务员之间会有一些服务风险,首先是客户对服务员的服务质量的认可风险,然后是对一些照看小孩、老人的安全风险,最后是客户的财产毁损风险,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到、遇到许多关于此类纠纷的事情。客户逐渐意识到家政服务风险的问题,倾向于用法律武器来规避服务风险,这其实是把风险转移到家政公司,家政公司为了规避这一风险,往往不得不采取合同、押金、使用熟人等手段,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家政公司用的都是当地人,就是出于“出了事跑不了”的想法,但这却会造成服务员成本较高的问题。

第二:家政公司提供的价值单一,无法锁定客户和服务员,无法形成规模。

大多数家政公司是面对家庭提供中介服务,如介绍保姆、介绍日常卫生、家务服务员等,他们为客户家庭提供的是服务员信息以供客户挑选,但客户往往在与服务员见面后却直接和服务员签订口头或书面合同,绕开了家政公司,因此,家政公司无法对下游客户提供特殊的价值以锁定下游客户。

同时,大多数家政公司与上游服务员都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家政公司无法为上游服务员提供除介绍客户外的价值,因为家政公司无法锁定上游客户,他们为服务员提供的工作机会有限,服务员对家政公司的忠诚度仅是一个工作机会而已,这样一来,以传统商业模式运营的家政公司既锁定不了下游的客户,也锁定不了上游的客户,往往形成不了规模,这也是大多数家政公司都是夫妻小店的缘故。

第三,盈利模式单一,利润空间日益减小。

传统的家政公司盈利模式是通过向需方客户收取一定的中介服务费,其收入来源单一,经营收入随季节、市场需求大幅波动,同时由于进入门槛极低,竞争非常激烈,中介服务费日益降低,大多数家政公司利润很薄,部分难以持续经营下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4+2+1”家庭(双方父母+夫妻+小孩)的日益增多,对家政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供以下方案,基本可以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也可能会对家政行业走向正规化和规模化产生推动。总结起来是:在价值链中引入原本不存在的当地妇联,利用四方之间的三份合同来规避大部分服务风险,以会员制和增值服务锁定下游客户,以公司化运作锁定上游家政服务员,从偏远地区聘用合适的服务员以降低成本,集中服务于高端客户和大客户,收取会员费和服务员管理费来保证运营收入的稳步增长。

与传统的家政公司相比,八九点家政这种商业模式具有以下创新性的差异:

第一:引入了原本不在家政服务价值链上的当地妇联,并且重新定义了价值链中各个参与者的角色与关系,从而回避大部分的服务风险。

济南周边地区的偏远农村地区有大量家政服务员资源,公司从这些地区选择有一定文化、有过相关经验的女服务员,其成本比济南当地的服务员要便宜30-40%左右,但是公司并不直接去找服务员资源,而是与当地的妇联合作,让他们负责初步筛选和品行调查,如果合适的话,推荐到家政公司,家政公司看中后,当地妇联需要深入了解服务员的住址和家人,并和服务员家庭签订一份协议,该服务员承诺将会服从公司的管理并且赔偿任何对公司造成的损失。

同时,当地妇联与这家公司签订一份协议,承诺通过他们介绍的服务员如果出现服务失误和造成财产损失,当地妇联要承担完全责任。

最后,公司在为客户服务时,与客户签订服务协议,承诺如果公司的服务员出现失误或造成财物、人身损害,公司将承担所有责任。

这种四方之间的三份合同基本上化解了服务风险,家政公司对客户承担完全责任,而当地妇联对家政公司承担完全责任,服务员对当地妇联承担完全责任,由于当地妇联对服务员知根知底,并且代表政府行为,对当地服务员来讲是具有震慑力的,这样一来,家政服务风险最终能够由服务员个人承担,家政公司能够控制服务风险,就能对客户承诺保证无风险服务了。

当地妇联是这一风险控制体系的关键角色,她们之所以会热心参与其中,主要是为当地妇女积极解决就业问题,当地妇联自然乐在其中,公司无需支付费用。

第二:集中服务于高端客户和饭店、酒店等大客户。

这家公司选择了两类客户,一是有老人、小孩的家庭、外籍人士的家庭客户,这些客户愿意多花些钱找到满意的家政服务。除了家庭客户外,公司还为酒店、饭店提供服务员,各家酒店、饭店都为找不到廉价、熟练、又不需管理的服务员发愁,也是目前市场上的一个空档,公司切入这样空白市场,很快就能抓住大客户,而且都是连锁性质的饭店,规模很快做大。

第三:会员制和增值服务能够锁定下游客户。

由于是公司化运作,客户只与公司打交道,并签有合同,客户对服务质量不满,公司无条件更换服务员直到客户满意,客户不用担心服务员会损坏财物,更不用担心服务员出事后开溜,所以客户没有后顾之忧。

公司能够使用偏远地区的服务员,其成本较低(比济南当地服务员低30-40%),客户在使用家政服务时,公司能为客户提供低于市场价10%的服务收费。

公司还为新服务员开设各种培训班,只有培训合格后,才能送到客户那里进行服务,服务质量一般都让客户赞不绝口,所以客户特别喜欢使用这家公司提供的服务员。实际上公司并不需为这一培训投入资金而主要是利用自己的服务熟手来进行培训。

另外,对于大规模使用服务员的饭店来说,服务员的管理是个头疼的问题,这家公司为饭店提供的服务员是由家政公司管理,饭店只需按时付费即可,无需投入精力管理这些员工,这又受到这些饭店客户的欢迎。

服务好、价格便宜还没有风险,公司为客户提供了远超出传统家政公司所能提供的价值,当然,这需要客户交一笔会员费成为公司的会员,从而获得终生在公司挑选服务员的资格。针对一般客户和大客户收取不同的会员费,对于一般家庭客户,收费在20-30%之间不等,考虑到已支付的会员费和公司所提供的价值,客户一般很愿意与公司合作并且很少流失,从这一层面,公司对下游客户基本是锁定的。

第四:服务员成为公司的员工,公司化运作锁定上游优质低价的服务员资源。

大凡打工在外的人都非常渴望能成为“有组织”、“有单位”的人,希望有人“管”他们,有人给他们按月发工资,特别是对于女性打工者来讲尤其如此。这家公司将服务员变成了自己的员工,统一管理,统一提供食宿(当然,大部分服务员的食宿是由客户负责的),按月给服务员发工资。服务员就有了归属感,觉得自己在上班,而不是做传统意义上的保姆,加上公司能够锁定下游客户,能够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服务员一般愿意留在公司。在这一层面上,公司对上游的优质服务员资源也是锁定的。正是这一原因,公司也愿意对公司的服务员进行大力培训而不用担心员工跳槽的事发生。

第五:会员费与月度管理费的收入模式保证运营收入的稳定增长。

公司对客户设置了两步收费法,首先成为公司的会员,需交纳一定的会员费。另外,客户在使用家政服务时,公司每月向客户按约定的价格收取服务费,公司再从服务员身上收取服务费的10%作为管理费。所以公司能够获得两个相互弥补的收入机会,当这家公司刚开展业务时,由于有大量的新会员入会,一开始公司就能获得一笔收入;当业务走向正轨后,公司有大量的服务员,每月收取的管理费就成为收入的主要部分。这种收入模式能够保证运营收入的稳定增长,这家公司开始运作三个月,他们的收支就达到平衡,半年后公司就开始大幅盈利,客户遍及济南各大酒店、饭庄以及高端家庭。

篇2

商业模式的范围非常广泛,它蕴含于公司中的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与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还包括对其他公司的收款政策、合作方式等一系列的规范。商业模式的含义是指公司在选择经营方式及经营对象时的商业标准与规则,简单的来说就是确定公司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赚钱。商业模式这个概念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经贸公司研究的最新视角,虽然所有的公司都要选择经营的对象和经营的方式,但是,以前的公司的都不研究商业模式,他们主要致力于研究如何降低公司成本以及如何的加大公司的销售额。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这才让更多的公司开始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了。

二、我国传统经贸公司的经营现状

1.经贸公司规模增速缓慢

虽然,目前我国经贸公司的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但是扩大的速度已经明显的下降了,市场前景堪忧,以我国经销大宗物资的经贸公司来说,以前,我国非常重视发展重工业,经销石油、钢材的公司不断崛起,而且产品供不应求,然而现阶段,重工业市场基本饱和,经营这些大宗物资的商贸企业就面临着商业转型,只有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才能保证经贸公司的稳定发展。这就充分的说明了我国商贸行业的商业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传统模式的弊端正在逐渐显现,经贸公司必须要不断研究新的符合时展的商业模式。

2.经贸公司的销售地点相对集中,分布范围不广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二线城市的经贸公司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重要的大城市对于经贸公司经销的商品已经逐渐的饱和了,经贸公司想要扩大公司的销售量非常困难,而现阶段公司在大城市的生存成本却在不断的上涨,这给经贸公司带来了很大的销售压力。然而,在我国的一些三线、四线城市中,对经贸公司产品的需求却在逐渐的增加,再加上这些城市的生存成本比较低,经贸公司在这样的地方具有更多的发展空间,经贸公司销售地点的过于集中以及对于大城市的过分重视,在某种角度上看,是制约公司发展的。经贸公司想要提高产品销售额,要加快对于我国三线、四线城市销售渠道的开拓,扩大公司产品销售的广度。

3.经贸公司的运营风险不断加大

传统的经贸公司都是资金密集型公司,公司需要大量资金来保证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转,一些公司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采用赊销的财务政策,为了得到更好的产品资源,有些时候对于供应商提供预付款,这使得经贸公司的资金全部外流,资金回收速度缓慢,不仅增加了公司的资金成本,还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运营风险,不利于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三、经贸公司对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的适应策略

1.开发网络贸易的渠道

经贸公司是经济流通环节中的中转站,不能对贸易行业的发展产生主要的影响,但如果经贸公司能够和经济流通的终端环节联系起来,那么经贸公司将对我国的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互联网就为这一设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经贸公司可以通过网络开发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贸易渠道,根据消费者的反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这不但节省了中间中转环节的费用,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经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降低了产品价格,让广大的消费者从中得到了实惠。经贸公司应该从两方面拓展网络渠道:首先,经贸公司可以在网络上设立销售网点,然后再以连锁经营的形式不断的拓展经贸公司的交易渠道。连锁经营不但能够扩大销售规模,还能不断降低经贸公司的交易成本,它是经贸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其次,经贸公司还要建立与销售体系对应的配送体系,完善的配送体系对于销售体系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销售做的好,配送也必须跟上,让消费者在感叹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惊叹于送货的速度。良好的配送体系,让消费者为产品加分不少,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2.加强经贸公司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增强公司应变能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经贸公司要高度重视自身发展与时展的脚步是否同步,公司内部要不断整合资源,不断提高公司的应变能力,为互联网时代下剧烈的商业竞争做好准备。经贸公司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现在社会不是降低产品成本,加大产品销售额就可以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时代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市场商业信息实现了共享,本公司能找到价格低廉产品供货渠道,其他的公司同样也可以找到,然而一旦经贸公司的产品比别人的产品售价贵,那么消费者就会选择售价低廉的产品。在这个资源共享的时代,经贸公司想要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研究既符合时展,又和公司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经贸公司就要根据互联网的特点,研究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同时,经贸公司还要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司员工的职业素质,增强公司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公司提高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公司的稳定发展。

3.发展经贸公司的电子商务业务

电子商务对我国的经贸公司来说是一次重大的革命,经贸公司依靠电子商务这个平台,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市场与银行,方便消费者购买商品,同时,还能扩大经贸公司的销售半径,以前的经贸公司要在城市中设立很多的销售网点,而且很多时候会忽略小城市的消费能力,造成大城市产品供不应求,小城市产品供需紧张,现在通过电子商务这个平台销售商品,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只要网络到达的地方,都是公司的客户,都可以购买公司的商品,享受公司的服务,这是经贸公司发展的全新方向。我国的经贸公司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在网上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直接面对消费者,把公司产品分类展示在网络平台上,对商品进行详细的介绍,方便消费者了解商品。第二、经贸公司可以依托电子商务形成产品批发市场,只要进货数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以享受批发价格,方便大宗商品的交易。第三、经贸公司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要实行网上销售与网下销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网上的宣传,带动商品的知名度,加大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从而提高公司产品的销售额。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 产业升级模式 选择 博弈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随之而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利用、有限的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问题与矛盾也逐渐凸显,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在于能否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党的十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经济转型中的重中之重,是关乎我国当下经济运行与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产业升级的实施主体是企业。上市公司相较于传统企业而言,拥有融资、并购优势。其在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时,不仅可以通过新建、自主创新等直接运作,而且还能运用资本市场,由并购其他目标企业间接升级产品结构,可能降低运营成本,提前完成资本回报。因此,在“新常态”经济大背景下,从上市公司入手,研究为了实现不同的产业升级目标,上市公司在与并购目标公司的博弈中如何选择升级模式,维稳企业发展方向,提升企业结构转变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综述

产业在英文中翻译为“industry”,含义有“产业”、“工业”、“行业”等。我国学者一般定义为“产业是指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集合”。从产业结构角度来说,产业是“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相同用途产品企业的集合”。它既可以指一、二、三产业的广义概念,又可以指钢铁产业、石油产业等狭义产业概念。

产业升级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直到现在,学者们对产业升级内涵的界定远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而存在诸多分歧。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升级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产业结构演进的必然结果。产业结构演进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也是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过程,表现为产业之间优势地位连续不断的更迭。随着研究深度的进一步拓展,产业升级的内涵可以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效能两方面表示为:产业由低技术水平向高技术水平、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演变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实现产业内产品质量、生产工艺、产品附加值、技术密集度等不断提升。

本文侧重从产业结构视角来理解和诠释产业升级的内涵,并将其与基于升级形式划分的中观、微观视角相结合,认为产业升级就是产业的结构升级。而产业的结构升级,更多的是指产业内的结构升级,如产品结构的升级等,在某一产业内部展开,强调资源集约度、生产能力、价值创造程度从低向高过渡;强调产品类型从单一向丰富过渡;强调产业竞争力从一般竞争力向核心竞争力过渡。[1]此含义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有明显区别。张明志和李敏(2011)提出,产业内升级,即在同一个产业内部由低技术层次向高技术层次,由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层次向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层次发展。[2]

升级模式是指针对特定的产业特征、产业能力和产业发展环境,设计出一套具有指导性、可操作的促进产业升级的方式和方法。我国学者对产业升级模式方面的研究不足,主要研究样本包括某一产业(产业集群)或某一区域,如:朱卫平等(2011)归纳出广东省三种产业升级模式,分别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加工程度高度化、价值链高度化。[3]王欢芳(2012)从产业结构视角构建我国产业集群的低碳升级模式,包括:直接淘汰模式、选择淘汰模式、重度改造模式、局部改造模式和低碳定位模式。[4]

因此,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产业的结构升级研究更多倾向于理论分析及地域、产业视角下的模式分析,从企业内部发展入手剖析产业如何升级的成果较少,实证分析更少。本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博弈方法运用于企业产业升级过程,为说明上市公司升级模式中复杂的双向选择机制提供模型依据,不仅对产业升级理论在信息经济学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而且为企业产业升级模式机制设计的改善提供实证案例支持。

三、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公司产业升级模式选择的博弈模型

博弈(game theory),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时,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其他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5]博弈论分析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博弈中的参与者各自追求的利益具有冲突性;第二,博弈是一个过程集合;第三,博弈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策略的相互依存性。[6]博弈包括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本章中重点运用的静态博弈法,是指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或非同时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前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具体到博弈中,指博弈中的一方掌握与博弈行为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不知情,而且不知情的一方对他方的信息由于验证成本昂贵而无法知晓。当上市公司进行产业升级时(此时目标公司由于经营困难也需要进行产业升级),上市公司与目标公司之间的博弈行为,既满足非对称信息情况,又符合静态博弈的行动特点,与动态博弈的有先后顺序的行动博弈相区别,非对称信息的静态博弈模型即能完全阐述和解释上市公司与目标公司之间在产业升级方面的博弈行为。

上市公司在产业升级时,可能选择并购或自建两种方式,同时,目标公司可能选择被并购或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自建来渡过难关。其中,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在与目标公司的并购谈判过程中,由于上市公司往往通过中介机构完成对目标公司情况的尽调,而目标公司并不能掌握上市公司的并购底价,因此,上市公司相对于目标公司而言,在并购过程中拥有完全信息,即双方处于非对称信息状态。下图1为上市公司和目标方产业升级中的博弈模型,博弈的参与人包括上市公司和目标公司两方,上市公司的战略选择是并购或自建,目标公司的战略选择是被并购或贷款。

图1 公司产业升级模式选择模型

假设上市公司采取并购模式进行产业升级时,市场收益为RM,并购成本为CM,其中,CM=C’M1+C”M1+CM2,C’M1和C”M1分别为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本金和利息,CM2为并购的中介公司费用,R*为溢出收益,即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上市公司由于委托中介公司(例如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而拥有相对于目标公司而言的完全信息,此时,上市公司和目标公司的信息获得是不对称的,因此,上市公司并购时能得到一个在并购底价和实际并购价格之间的溢出收益R*。上市公司采取自建模式进行产业升级时,假设其获得的市场收益与并购时相同,自建成本为Cc。假设目标公司愿意采用被并购的模式进行产业升级时,其收益即为上市公司并购的融资本金(目标公司采取贷款自建模式时收益与被并购时收益相同),此时,如果上市公司不愿进行并购,目标公司只能继续搜寻新的并购方进行并购,其搜寻成本为C’T。目标公司采取贷款自建模式进行产业升级时,市场收益为RT,自建成本为CT。

设α为上市公司产业升级时的并购概率,β为目标公司贷款自建的概率。

给定β,上市公司选择并购(α=1)和自建(α=0)的期望收益为:

解:令Π(1,β)=Π(0, β),得β*=(Cc-CM+R*)/CM2。即如果目标公司贷款自建的概率小于(Cc-CM+R*)/CM2,上市公司产业升级时的最优选择是自建;如果目标公司贷款自建的概率大于(Cc-CM+R*)/CM2,上市公司产业升级时的最优选择是并购;如果目标公司贷款自建的概率等于(Cc-CM+R*)/CM2,上市公司产业升级时可随机选择并购或自建。

给定α,目标公司选择被并购(β=0)和贷款自建(β=1)的期望收益为:

解:令Π(α,1)=Π(α,0),得α*=(RT-CT-C’M1+C’T)/C’T。即如果上市公司产业升级时的并购概率小于(RT-CT-C’M1+C’T)/C’T,目标公司选择被并购;如果上市公司产业升级时的并购概率大于(RT-CT-C’M1+C’T)/C’T,目标公司选择贷款自建;如果上市公司产业升级时的并购概率等于(RT-CT-C’M1+C’T)/C’T,目标公司随机选择被并购或贷款自建。

最后模型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是:α*=(RT-CT-C’M1+C’T)/C’T,β*=(Cc-CM+R*)/CM2,即上市公司产业升级时以(RT-CT-C’M1 +C’T)/C’T的概率选择并购,目标公司以(Cc-CM+R*)/CM2的概率选择贷款自建。

四、结论

由此可见,公司产业升级模式选择模型的纳什均衡与上市公司采取并购模式进行产业升级时的并购成本CM、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本金C’M1、并购的中介公司费用CM2、上市公司并购时得到的在并购底价和实际并购价格之间的溢出收益R*、上市公司自建成本Cc、上市公司不愿进行并购时目标公司的搜寻成本C’T、目标公司采取贷款自建模式进行产业升级时的市场收益为RT、自建成本CT相关。上市公司并购时的中介费用CM2越小,目标公司贷款自建的概率越大;上市公司不愿意并购时,目标公司的搜寻成本C’T越小,上市公司的并购概率越大,说明如果目标公司在并购谈判中拥有确定的优势,上市公司一旦决定不进行并购,目标公司只需花费极少的成本就能重新获得并购资源,那么,反过来,会推动上市公司采取并购的方式进行产业升级。

对模型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产业升级时采取并购的概率与目标公司选择自建和被并购(此时上市公司不愿意并购)时的收益差正相关,收益差越大,上市公司并购的概率越大,说明上市公司和目标公司的收益处于此消彼长的对立面。目标公司贷款自建的概率与上市公司的自建与并购的成本差(Cc-CM)、上市公司并购时得到的在并购底价和实际并购价格之间的溢出收益R*正相关,成本差越大,上市公司越愿意选择并购,此时,由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本金C’M1越小时,目标公司被并购后获得的收益越小,因此,目标公司不愿意选择被并购,而愿意贷款自建。溢出收益R*与目标公司贷款自建的概率也正相关,R*越大,目标公司在并购中越处于劣势,倾向于选择自建,说明的是同样的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1]韩红丽,刘晓君.产业升级再解构:由三个角度观照[J].改革,2011(1):47-51.

[2]张明志,李敏.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及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118-128.

[3]朱卫平,陈林.产业升级的内涵与模式研究――以广东产业升级为例[J].经济学家,2011(2):60-66.

[4]王欢芳,胡振华.产业集群低碳化升级路径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2(2):76-81.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0:2.

篇4

一、对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分析

1.电子商务模式的内涵

电子商务模式是指在网络和大数据环境中基于一定技术基础的商务运作方式和盈利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得传统商业模式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而电子商务模式随着所涉及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信息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其各种类型层出不穷,越来越能够满足制造商、供应商和销售商等不同需求,为新兴的商务交易提供平台迅速收集和处理大量的商业信息,同时利用大数据环境的优势为供给和需求双方提供有效地配置,更大程度的实现了商务交易的效率化和个性化。

2.电子商务模式的意义及特点

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双边或单边商务模式、线下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供应方与采购方通过中间运营方的商务模式等几种类型。研究和分析电子商务模式的类别及作用方式有利于发现新的商务途径,为各种企业的商务经营和运作制定实施特定的方案,创造有效的?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的整个运作原理也就是实现企业间“供应链”以及“配销商”两方面管理的自动化,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实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预期,并且获得更多开发新市场和市场新功能的机会;然后企业与企业进行商业交易资讯的交换,所有的交易信息都通过电子数据库记录,并与交易相关的书面数据一一对应,更方便查阅;随后通过电子资金自动转账完成双方的资金往来,最终以数据库的出货信息处理为依据完成物流的最后配送环节,达成交易。

对于电子商务的客体来说,从企业的功能结构合理定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经营、盈利、管理、技术、资本等模式的性质结构,总结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融进整个商务系统中进行创新管理和调整,实现互利共享。

二、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新模式的转变

ERP系统又称企业资源计划,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它突破了传统企业的所有范畴,从供应链方面去优化管理企业资源,目前我国用于企业的各类软件基本上都被纳入了ERP管理范畴。电子商务与ERP系统的融合对企业新模式的转变息息相关,当企业内部获取到订单信息,会通过相关联结第一时间将信息导入ERP系统,实现业务流程中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市场信息的共享。而一旦阻止了ERP与电子商务的配合,只会造成信息堵塞,数据的一致性和时效性得不到保证,企业内部也要经过冗杂的过程才能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回馈,这样便会减慢工作效率和增加运营成本,不利于企业盈利。

2.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将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全部业务环节联系起来进行优化,在信息、资金和物流上合理流动,有效满足客户要求,这是供应管理的战略目标。随着互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商业贸易在电子商务上的创新也层出不穷,新的模式不断冲击着传统市场,但我国至今仍处于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主要阶段,中小企业机构的规模较不稳固,市场体系极不完善,制度要求和监督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结构系统,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等。这些都会使得在实施供应链改革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各私其利,各个企业的功能独立,并且缺乏沟通协调的意识,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运输都不能实现一体化,这最终的结果就是产品和市场不对称,行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产能过剩或者大量产品积压,减缓企业的发展,影响盈利能力以及在国际大环境中的竞争实力。因此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需要整个链条中各部门的综合运作,要找出办法消除企业各个职能间的所谓壁垒,有效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合作力度,转变不完善的经营制度。

三、电子商务模式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模式的问世减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开支,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增加产品的利润。通过电子商务这个平台,企业能够更快地找到能与之匹配的买家,真正的实现从生产到供给再到销售一体化,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同时也节约了大量资源,减少更多不必要的生产浪费,它这一模式的出现无疑为商品贸易和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新思维。

1.消除供应链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生产商可直接进行产品预订销售环节,而无需中间分销商,这样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生产,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与客户进行线上沟通,这有利于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还减少了因中间商的存在而产生的储存成本、运输成本等,无形中降低了整个产品生产流通中的各项成本总额,使得生产商和消费者双双受益。

2.增强了供应链的有效性和协调性

同样地,整个电子商务平台和供应链管理都致力于信息的数字化传输,通过这个信息大网络将各个客体的相关资料或者是从外界获取的信息联系起来,每位参与者都能实时共享信息,在整个供给链中高效频繁的完成一次次信息传输,每部门通过共享的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应对需求方以及完成其要求。各个职能上的客体都属于整体的一部分,供给链的管理有利于增强个体的协调配合性,只有通过他们实现了“命运共同体”,才能为各自获取最大利润提供保障,才能更好的发展电子商务模式下的企业。

3.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

事实证明,我国企业内部往往由于利益的驱动分割较为严重,各个部门间相对独立,大量所需求信息和数据不能迅速传递给另一部门,或者是某一部门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导致时效延误,最终影响的则是企业自身的总利益。而实行供给链管理让各部门紧密联系起来,为共同目标协同合作,凝聚力量形成较强劲的核心竞争力,完善内部的调整。

4.建立健全了产品结构体系

篇5

从占领手机到走进家庭,社区入口所具有的O2O生态与商业模式的整合侵蚀性,非常有可能推动未来互联网行业生态格局的改变。

物业公司将是互联网公司

传统物业公司目前的经营方式、服务水平不能满足小区居民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这种由传统商业模式和行业管理体制造成的“窠臼”,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更像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管理和互动平台会全面互联网化,与每个小区业主的手机和家庭电脑连接。每日与小区业主直接接触的保安、清洁工、水电工等将匹配专属二维码,以及带RDIF识别的智能硬件接受业主的实时监督。业主们的好评与差评将是每个物业人员月度考核的数据参考。

服务需求也将实现全平台化。所有的服务均以手机端物业APP,以及配备到每个小区家庭的智能一体终端来实时连接。收快递、送小孩、查询家庭监控视频、点餐送餐、社区零售店下单送货、交物业管理和水电煤气费、叫家政服务、机场接送机、叫专车服务、衣服干洗、电话费充值、购买彩票、家庭理财、房屋租售托管等都将可以在手机和电脑物业平台操作,并实时显示工作进度,以及跟进服务的物业工作人员与指定供应商。

但问题来了,这种超过五星级和目前豪宅盘物业的管家式物业服务贵吗?普通老百姓承受得起?

事实上,这种由互联网公司提供的物业管理服务不仅基本收费会更低,还有很多免费的机会,甚至还能有收益。这背后对应的是,互联网化的物业公司所带来的全新商业模式。

新型物业公司不再依靠开发商与政府关系来寻求入驻小区。超过预期的服务产品将成为撬开小区大门的撒手锏。在商业模式上,互联网型的物业公司不再局限于从清洁、安保等基础物业管理费中全力压榨出最大的利润,也不会通过暗箱操作小区公共物业租赁收入来喂肥个别管理层的口袋。服务与管理的透明最大化,尽全力赢得小区业主的信任,建立信誉是互联网化物业管理公司商业模式最大化的基础。

新型物业公司不再是一个零碎的经营实体,更是一个基于社区与居民个人服务的资源整合者与高效管理者。这类公司会充分搭建小区公共位、居民手机、电脑,以及物业到户的智能终端广告平台,居民可以选择通过接受广告信息推荐来抵消部分物业管理费,乃至全部的基础物业管理费。

新型物业公司未来极有可能成为最有价值的应用渠道分发平台,并拥有自己的应用商店,居民在应用商店里下载相关应用,以及游戏类应用的持续充值都将会为物业公司实现新的商业模式。居民在应用商店下载应用也将会成为抵扣物业管理费用的通道。

新物业公司还会整合基于小区1公里范围内的实体商店服务,并与电商、物流公司形成联盟组建独立的O2O生态,建立会员体系。在物业管理平台的干洗店、零售店、快递公司、理发店、餐饮店开年卡,也将有机会抵扣物业管理费。有了利益联盟,物业公司也更积极主动地提供多样化的综合服务,并通过服务质量来争取最大化的收益。

更为关键的是,新型物业公司未来还将是一家综合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公司,为家庭提供理财、融资、借贷、投资等系列化的金融服务。如果购买物业公司年化收益6%的稳健性理财产品,达到一定额度,全年物业管理可全免。如果未来的物业公司持有金融牌照可以吸纳存款50万以上的家庭,不仅免收物业管理费,还将享受VIP居民在小区管理和物业O2O生态里一系列特许权益。

智能家庭最有效的承载者

互联网化的物业公司在智能家庭的渠道中,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未来的物业管理在硬件端本身有大量的智能化需求。比如带有存储芯片和RDIF的门禁卡将实现业主身份的自动识别。进入小区一米范围内,小区智能门锁将自动开启。在岗保安的执勤不再挂着对讲机,更多的将会是在集成了智能摄像头、GPS定位、RDIF射频识别、对讲、警报和物业平台系统的大屏触控智能终端的操控,让每位物业管理人员在未来复杂综合化的服务里扮演高效的多面手。小区的路灯也将会智能化,将节能与照明做到最佳的平衡……

智能物业与智能家庭有着更匹配的属性。智能物业推动的行业需求和率先实践会带动智能家庭的发展。物业对于智能硬件产业链来说,第三方渠道的属性和社区入口把关者的角色,也将实质性整合不同品牌的智能硬件生态链。智能物业整合智能家庭的平台系统,将是未来小区智能家庭真正意义的客厅“控制者”。

所有的智能家电都将会被有效地串联在一起,基于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给予智能感应。不论智能家庭生态呈现如何多样化的发展,智能物业所搭建的O2O生态都将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社区金融流量入口

互联网金融试点破局的宝宝类理财产品虽然通过便利的体验聚集了海量用户,以及沉淀了大量资金,但是户均投入不足5000元的现实及高流动性,也充分表明除了培养用户外,短期内从丝金融中获得较丰厚的收益并非易事。

相对于丝金融,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金融在需求上更为直接。几乎覆盖了目前主流的金融产品。从保险、借贷、理财、储蓄到风险投资均为主力消费人群。围绕社区做更为精准的C2B社区金融服务不仅能让新型物业公司将服务产品拓展到业务流水更大、净利润更高的金融市场,这种服务产品的提升也将会促进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进而带动物业管理基础服务质量的提升。

新型物业公司通过社区服务线上平台,邻里社交平台、O2O生态服务链、智能家居管理等众多连接点将与小区家庭建立最为密集的联系,并通过服务积累信誉来开展社区金融服务。

对于已经将触角伸向社区的各大传统银行旗下的社区银行来说,其可以成为物业公司整合金融服务产品提供C2B金融产品服务的重要支撑,并互为补充。

未来的物业公司集团可能会持有相应的金融服务牌照,联合传统机构推出针对社区居民的理财、投资产品服务,同时还针对社区金融服务平台的整合者,提供更专业化24小时的实体网点服务支持。

篇6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集团管控理论,结合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其管控模式的构建提出了初步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 商业化转型 管控模式

集团管控的理论内涵

根据企业管理理论,集团管控的核心含义是指集团总部对下属分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采用的管理控制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综合化集团的规模经济、协同经济和范围经济等效应。

集团管控主要包括管控平台和管控模式两个方面。管控平台包括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建立管控平台是实施集团管控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公司治理是企业运行最核心的内容之一,相当于企业生命的DNA,企业运行所涉及到的管理体系、业务体系、权利体系和利益体系全部是从公司治理这个中心延伸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搭建完整的管控平台,必须建立多个子系统进行支撑,建立与母公司管控相匹配的组织架构,如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和矩阵制等形式。在现实生活中,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往往是以一种混合的形式存在,以母子公司制为基础,同时混以事业部制和直线-职能制等多种形式。目前流传最为广泛的集团管控类型划分方式,是战略管理大师古尔德等人最早提出的“集团管控三分法”,即财务控制型、战略控制型和运营控制型。这三种管控模式各有特点(见表1),现实中企业集团的内部管控往往是以一种模式为主导的多种模式的综合,并随着集团的整体战略转型进行动态调整。

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状况和未来战略定位

2007年以来,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不断改变原来单一的专业化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经营格局,努力拓展多种业务模式,逐步形成了以资产管理为主,拥有金融租赁、证券、信托、保险、基金、房地产等多个子公司平台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基本摆脱了对政策性业务的依赖,为商业化转型奠定了一定基础。根据目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现状可以判断,未来通过商业化转型和改制,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将继续加强资产管理者和综合金融服务商的建设,最终向市场化、综合化、多元化、国际化的金融控股集团发展。在此战略定位下,商业化转型后的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在治理结构上建立符合现代公司的治理准则和规范,在组织架构上突出主业,对办事处和子公司的相关业务进行专业化组织协调和管理,在管控模式上根据内外部具体约束条件,灵活选择和综合运用战略控制、运营控制和财务控制等方式。

商业化转型中资产管理公司的管控困境

(一)母子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中,信达已完成股份制改革,初步建立了较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单一股权问题仍未解决。其他三家资产管理公司还处在商业化转型过程中,单一股权结构和行政色彩较浓的管理模式决定了它们还不是完全商业化的经营机构,仍待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治理结构。

(二)集团主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近两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商业化转型,市场化运营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与业界先进水平以及国内外成熟金融控股集团相比,集团主业在相关产品和服务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核心竞争力不强。这主要由于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十年间,大多数地区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已降至低位,且大多数银行自身也逐步具有管理不良资产的机构和能力,不良资产的市场释放量大大减少。因此,以不良资产管理业务为单一主业来支撑中国华融的长期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赋予资产管理业务新内涵,不断拓展辅助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新手段。

(三)总部管理和服务未能有效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目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均拥有多家子公司平台和办事处、营业部,子公司平台涉及的经营范围和业务领域明显扩大,办事处商业化发展势头迅猛,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各家公司总部的服务、管理、资源调配和开拓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未能充分满足办事处、子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如在风险管理方面,目前还未建立起系统的集团风险指标体系,在风险价值计量、风险识别、分析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和系统化。在经营授权方面,办事处接受总部下达的收入、利润等自负盈亏指标,但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在经营上缺乏一定的自,各类业务均需报总部或子公司审批,降低了业务流程的效率。

(四)协同效应发挥不充分

金融控股集团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获得协同效应,要实现这一效应,除集团各组成部分应密切协作外,还需要母公司具有强大的横向协调能力和信息共享服务能力。而这对于拥有众多控股子公司、办事处以及管理层级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说,更是一种需要不断加强的能力,但当前各家公司的业务协同效应仍未充分发挥。如总部对不同业务和经营主体还缺乏有效协调,综合经营效应不明显。子公司和办事处单体经营联合的特征还比较突出,综合经营和一体化管理优势不明显,在简单的合作中还不能有效地将单一的产品或服务延伸为产品链、价值网,实现综合化效应最大化。

改制后集团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选择路径

(一)公司管控的总体目标

综合来看,资产管理公司实施有效管控的总体目标应是:在组织上减少环节,实现扁平化管理;在执行上强调统一、高效,保证运作效率;在资源整合上,发挥协同效应,实现1+1>2;在风险控制上,主动、高标准地适应监管要求,实现公司的稳健发展。

(二)组织架构设计原则

1.符合战略规划原则。集团的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必须遵从以上关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各主体的功能定位,才能成为公司战略发展框架下的有机组成部分。

2.符合公司现状原则。优化集团组织结构和管控模式,公司必须切实考虑转型发展目标对组织管理模式进行变革的要求,根据内外部具体的约束条件,灵活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模式。

3.符合灵活性原则。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集团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演进的。在向目标组织架构迈进的过程中,需要有过渡期方案,保证组织架构的平稳演进。

(三)改制后公司组织架构设计

参照信达改制后的模式,改制后资产管理公司的办事处可全部转型为分公司,集团公司既包括按区域划分的分公司,也包括按不同行业划分的子公司。从组织架构服从集团战略的角度考虑,可借鉴德意志银行模式,将总部部门分为前台业务部门和后台职能部门两大部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对集团业务进行梳理,对办事处业务按集团业务条线进行管理,并将子公司纳入业务条线协调管理。改制后公司的组织架构可采用图1所示模式。

(四)改制后管控模式选择与实施途径

1.总部对办事处(分公司)的管控。根据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业务发展的需要,资产管理公司在项目审批、财务资源经营、人事管理等方面分类适度放宽权限,给予办事处(分公司)一定自,与其商业化考核任务相匹配。对办事处(分公司)的考核政策更加细化且符合业务特点。总部可进一步修正考核指标体系,鼓励办事处(分公司)通过多做精品项目,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收入,尽快实现由处置资产实现利润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经营资产实现利润的发展模式。在资源配置方面,建议根据业务合理配置资源,通过资源配置引导和鼓励办事处多元化、综合化、创新性开展业务,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战略管理方面。在战略制定方面,应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对战略选择进行决策,制定领导各金融平台的中长期战略,审批金融子业务的战略方向,将整体战略分解为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和战略举措,以及将战略举措转化为金融单位的经营目标。但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不应干预个体的经营策略,包括金融单位贯彻战略的具体实施策略以及金融单位为达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经营计划。对于战略实施效果定期进行测评和反馈,并根据测评结果对战略规划进行动态调整。

风险管理方面。首先,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应当建立集团总体风险管理战略,通过全面风险管理,从集团战略上进行风险控制,确保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其次,有效搭建公司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风险管理的组织基础,应包括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的日常管理机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的执行机构体系―包括各业务职能部门(业务管理部、审批中心、法律部、审计部、人力资源部、各子公司、各岗位)。母子公司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和重点应有所区别。再次,明确主要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同时,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技术体系。主要以业务线为基础对公司风险分别进行度量与管理,加快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研发。最后,还需建立风险隔离机制。防火墙的设立要把握好度的问题,努力实现既能合理利用金融控股公司的优势,又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

财务管理方面。资产管理公司总部应整合财务资源,对子公司和办事处的财务管理工作给予更多深层次的指导,从集团角度控制财务风险,达到集团利益最大化。因此,集权的财务管理是资产管理公司适合选择的模式。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有效防范公司经营风险,实现对子公司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

信息管控方面。在公司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要求下,公司信息科技部门应始终围绕公司商业化业务转型和新业务发展的需要,构建业务系统、管理系统、服务系统三大体系。采用相对集中的IT管控模式,在集团建立信息管理中心,作为全集团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和信息服务的提供者,负责全集团信息系统的规划、所有业务系统的开发、新技术平台的研发、信息运营维护、基础架构服务和数据管理分析。

协调子公司与办事处(分公司)的业务合作。资产管理公司总部应从完善组织体系与管理机制入手,制定适应交叉销售需要的整体策略,从而有效实现业务协同效应。如总部相关协调部门可积极引导各子公司及办事处(分公司)之间开展合作,并引导双方利益合理分配,在集团内部及时交流金融合作经验和金融产品设计经验等。

参考文献:

篇7

一、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概述

1.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理论依据

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出现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首先是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之间的互动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之间是有互动性的,这两者之间不仅会互相影响,而且也可以相互促进和补充,这两者之间是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这是一个社会完善的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达的象征。其次是政府职能转变和购买服务理论,这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理论,这些理论认为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转变能够有效促进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而且购买服务会提升社会保险在市场中的地位,促进社会医疗保险的普及和推广,总之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并不是无根据的。

2.政府和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比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高效开展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被弱化,而市场的职能能被加强,市场具有自动的调节功能,对市场上存在的资源根据供求相平衡的机制进行分配,当市场失灵时需要政府发挥其手动的调节作用,对于商业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市场来说政府和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一些公共政策和制度,约束市场上各种资源的来源和去向,以达到控制和调节市场的目的,但是市场却不同,市场主要是通过根据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控制产品价格来达到资源配置的目的,总的来说这两者各有优缺点,因此不论是商业保险还是社会保险都应该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确定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

二、更加合理、高效的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模式

1.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机制

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机制是决定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有效性的关键,一方面需要商业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之间融合,比如可以以保险合同约定的形式参与大病医疗补充保险的约定,这样不仅可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中的缺憾,而且促进了商业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之间的融合;另一方面就是商业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职责明确,也即两者的职责划分需要明确,商业保险公司的最终目的是盈利,而社会医疗保险是为社会提供足够多的方便和服务,只有在这一点上达到共识,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只有在这一点上达到共识,才能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有效机制。

2.有效促进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配套政策研究

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配套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是为了促进商业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更好地融合。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促进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配套政策制定:首先应该以一定的措施激励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险管理,提升其参与其中的积极性,比如可以通过政府部门降低商业保险公司的税收标准等措施达到此目的。其次是政府和医疗结构还可以通过改进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来更好地促进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因为治疗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进程。最后是有必要优化医疗服务的供给机构,医疗体系和医疗机构结构的完善是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的前提,同时也是促进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有效措施。总的来说,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配套政策的研究是我们国家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商业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融合的关键。

3.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

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商业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之间的融合,而且也是为了提升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管理效率,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估原则,一般包括客观性、公平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四个基本原则,绩效评估体系是为了帮助监督和管理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过程,但是关于这个体系的构建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非常完善的政策和制度,这是未来我们国家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重点和关键。

篇8

关键词:Z-score模型 上市公司 信用风险

一、Z-score模型概述

20世纪60年代,奥尔特曼(Altman,1968)提出了基于多元判别分析技术的Z评分模型。20 世纪90年代以后,Z评分模型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奥尔特曼认为,影响借款人违约概率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流动性、盈利性、杠杆比率、偿债能力、活跃性,并相应的选择了下列五个财务指标来综合反应上述五大因素,最终得出适用于上市公司的Z 计分函数: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X1=100×(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总资产:这个比率是公司营运资金相对于总资产的比率。在考察这个比率时,需要考虑到流动性和规模特征。对于一个长期亏损的企业,其营运资金相对于总资产将会下降。

X2=100×留存收益/总资产:留存收益会计科目有人为操纵的可能,所以应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这个比例还与企业的年龄相关。一般情况下,一家成立不到五年的企业,其留存收益与总资产的比率是偏低的,但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年轻的企业相对于成熟的企业,其破产率也相对较高。

X3=100×息税前利润/总资产:息税前利润是除去税和财务杠杆作用以后,企业的盈利能力。最终决定企业是否能够生存下去的因素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该比率往往与企业破产可能性密切相关。

X4=100×股票市场价值/债务账面价值:股票包括优先股和普通股,负债则包含流动性负债和长期负债。这一比率说明了企业破产前,其资产可以下降的范围。考虑了其它比率所没有考虑的市场价值因素。

X5= 销售额/总资产:这个比率是企业资产的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

作为违约风险指标,Z 值越高,表明企业违约风险小,其信用状况也越好。Altman 曾提出了企业财务状况安全的临界值:若Z值大于30,企业在财务上是安全的;Z值在27到299之间,企业要谨防危机的发生;Z值在18到27之间,企业如果不立即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则两年内破产的机率很大;Z值低于18,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

二、Z-score模型对我国社会服务业上市公司ST预测的实证分析

Z- Score 模型主要用于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状况。本文首先把样本分为普通股和ST股两类,分别计算出Z值,并用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

(一)样本选取

下面,从沪深股市社会服务业上市公司中选择了20个样本上市公司,其中普通股16个,ST 股4个(社会服务业中的ST股总共才5个,还有一个无数据来源,因此只选择了4个ST股)。把样本分为两组,普通股为一组,ST股为一组。

(二)Z值计算

数据来源:根据金融界和CSMAR的公司年报数据整理而得。

三、结论及启示

根据Altman 提出的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若Z值低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反之则破产风险较低。Z值计算结果表明,16家普通股公司中,除峨眉山A(2008年)、华天酒店(2008、2009、2010年)、中国国贸(2008年)、兴蓉投资(2008年)、大众交通(2008年)外,其余公司的Z 值均大于181,表明其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可能性极小, Z-score评估非ST公司的准备率为8906%;4家ST股公司中,除ST百花(2009年)、ST华侨城A(2008、2009年)、ST东海A(2007年)外,Z值都在181 的临界值以下,表明这些企业2007年至2010年的财务状况很差,发生破产的可能性很大,Z-score评估ST公司的准备率为75%。这说明在我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从对这20个社会服务业上市公司的Z值评分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是普通股,还是ST股,它们的Z值都在08年出现下滑,并在09年出现回升的趋势,下滑可解释为受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经济增长趋缓的影响,回升可解释为受09年政府实行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并说明了社会服务业属于对经济十分敏感的行业,因此出现了这样一种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二、对Z值影响最大的财务指标是X1:流动资金/总资产,这说明一个企业的流动性对该企业的信用风险具有比较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一家企业的流动性资产若处于萎缩状态,那么这家企业的信用风险也是不断增大。三、部分ST公司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财务状况良好,但由于产权不明晰之类的理由被会计事务所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根据证监会文件的规定,所有被拒绝表示意见的上市公司都会被ST,在这种情况下,Z值无法预测上市公司ST。四、Altman提出的181 临界值标准来预测ST在我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Z值模型是外国学者根据外国上市公司的资料进行计算得出的,如果模型所处的外界环境变了,那么它就不一定能发挥出像原来一样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不够规范,ST不一定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影响了Z 值的判断力。(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 Altman.Measuring Corporate Bond Mortality & Performance.Journal of Finance,2004

[2] 吴军,张继宝.用风险量化模型比较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4

篇9

华尔街的金融危机逐渐延伸为全球的实业危机。这些金融公司的商业模式绝对有问题,主要出在衍生产品上。

像雷曼公司有六千亿资产也会突然倒下,这也使中国公司要反省:我的公司这么大了,我的企业有没有问题?

我最近在与一些中国领先公司的CEO聊天时了解到,他们股票在跌,但是他们还是充满信心,说市值的下降并不是代表企业价值和商业模式的崩溃,但是有一些企业已经坐不住了,跟雷曼一样,虽然有几百亿的企业也很担心,为什么?因为有杠杆操作。

现在快接近年底了,而股票在连续大跌的情况下,每个人心中都很恐慌,都开始突然“谦虚”起来了:我的商业模式对吗?我的企业能生存吗?

我想起一个故事,2000年美国有一家公司,叫思科。与思科同等的公司有朗讯、西门子等,但是等到2001年开始到2003年结束的互联网泡沫以后,突然思科站了起来,变成上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我们这次金融危机过后,在投资界里一定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有一些公司会站起来,过去历史已经足以证明。

从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眼光买股票,其实是从长期趋势来分析这些企业,该公司有没有在风暴中抗跌的能力?如果有的话,就是好公司。

今天全球的金融风暴,很多都是散户心理,买高卖低。恐惧使我们什么都不敢做,这时候每个企业都要把自己的商业模式调整得更好,不管在冬天,春天,夏天。当这家企业能够做到行业第一二名的时候,一定可以成功。

国内的很多中小企业在初期的商业模式,基本上都是游击队的作战方式。像早期的盛大公司,以前是卖软件产品,好像赚不了钱,怎么办?盛大把卖软件的方式变成收费模式,收费以后可以再免费,然后加广告进去,这都是商业模式的探索,逐渐走出一条生路来。可能时间需要长一些,需要艰难一些,但是一旦摸索成功,就成为不容易被击败的企业。

另外一种模式是正规军作战方式,先研究这个商业模式是怎么回事,试一试,觉得不错,然后用大量资金推动向前冲,在短短几年内结束可能别人需要几十年的战斗,分众就是这样的公司。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管理;风险;柔性

一、互联网公司的财务特征

1.无形资产、知识资本、技术的重要性

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信息技术(即软件)、技术研发人员、信息和知识,新兴资产的额重要性高于传统资产。比如,国内互联网界的三座大山,BAT,百度、阿里、腾讯,其最重要的资产是知识、信息和技术,且具有极强的不可替代性,如今的大部分创业公司,若依靠这三座难以撼动的大山过活,便可称之为“嫁入豪门”,BAT的知识、信息和技术为初创公司的成长带来强大的力量。近年来,互联网公司合并案例增多,比如优酷土豆合并、滴滴快的合并,从华兴资本等从事财务顾问的投行的网站上,可以看出,参与合并的互联网企业,其估值高低主要与其轻资产相关,如用户数量、技术水平、内部信息等。

对于财务工作而言,无形资产、知识资本、技术这类轻资产的价值是难以衡量的,从而导致财务报表无法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现状。为了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现状,帮助企业管理层作出决策,发挥财务管理的效用,需要多注意无形资产的计量。

2.商业模式的频繁改变

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举个例子,几年前兴起的滴滴打车、网红经济、网上订餐,以及2016年上半年沸沸扬扬的直播行业,VR行业。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只做一种商业模式的风险很大,竞争也很激烈。“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很多互联网企业会采取多种商业模式,分散风险。比如,腾讯,不仅坚守微信、QQ在社交领域的老大形象,也开始依赖强大的用户群和资金力量,尝试各种新模式,比如电商、互联网金融等等。

财务工作立足于交易,商业模式的更新迭代要求财务工作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和柔性特质,保证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等活动的有序进行。

3.融资活动与投资活动

互联网行业,因其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资金涌入。要在某一个商业模式做到前几位,没有足够的资金是不能实现的,譬如,饿了么、美团的超低满减优惠,滴滴、uber的高额补贴,这类恶性的价格战,是为了吸引更大的用户群,并建立更好的用户粘性。互联网行业的生存竞争是残酷的,借用《三体》里的一句话,“毁灭你,与你何干”,每个企业都处在一片黑暗森林中,在各种已知或未知的威胁中快速地发展自己,不然就会面临淘汰。融资是互联网企业的重点工作,财务工作将有助于融资活动更好地进行。

为了分散风险,发展新的商业模式,“有余钱”的互联网公司会有选择地并购某个新领域的互联网公司,很多互联网公司都设有自己的投资分析部。这种情况,对财务的要求是保持足够的现金流,以便随时应对投资需求。

二、互联网公司的财务风险

互联网公司的财务风险大概可分为三类:商业模式风险、现金流风险、政策风险。

1.商业模式风险

为了抢占市场,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会采取“免费”模式,但最终企业的目标是持续经营。在不断创新和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不断打败原有的经营模式的大趋势下,互联网企业会采取多元化经营、建立上下游生态系统的方式。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可以化解新模式盈利减少引起的现金流短缺。

2.现金流风险

在某一商业模式上,抢占市场占有率的方式主要是“烧钱”。这就要求企业不断融资,去参与不得不参与的价格战、恶性竞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业应该更好地切入细分市场,了解客户需求,融合社会资源,并不断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练好内功,尽量保证现金流的平稳。

3.政策风险

政府对于互联网行业有很多监管,比如,之前兴起的互联网彩票业务被禁止,一年以后监管逐渐放开。这些因素对于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有影响,管理者应谨慎考虑每一种商业模式的投入金额,做好充分的过渡。

三、互联网公司财务管理的重点

1.柔性财务管理

柔性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柔性财务预算管理、柔性财务成本控制、柔性财务融资管理(融资时间、融资额、融资结构的柔性)、柔性财务投资管理。其主要策略是适应环境变化、利用环境变化,从而主动制造财务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战略决策提供便利。

2.现金流的合理管控

主要是保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这要求出纳对于流动资金的管理多多用心,包括购入能灵活动用的理财产品。在保证资金的一定收益的同时,不降低资金的流动性。

参考文献:

[1]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韩文学.

[2]互联网企业财务柔性管理机制,张燕燕,《财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