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风险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行业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行业风险

篇1

根据协议,在深圳参加医疗执业风险保险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疗执业行为中发生医疗事故、医疗差错或医疗意外等产生的医疗赔偿,均属于医疗执业风险保险的理赔范围。

按照分级管理和医疗业务量,深圳市将医疗机构划分为10个风险等级,医务人员也根据岗位风险系数不同划分为10个风险等级,按照风险等级的不同缴纳数额不同的保费。就是说,风险越高,缴费越多,获得保险的系数也越高。

《医疗执业责任保险条款》规定了8种保险公司不理赔的情况:如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造成病员在医院内死亡、残废及功能障碍;非法行医造成的赔偿责任;被保险人在酒醉或精神不正常状态下进行诊疗护理工作造成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医疗意外;被保险人非法使用伪劣药品、伪劣卫生材料或被感染的血液制品造成的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被保险人非诊疗行为造成的罚款等。

哈尔滨:配镜不过关将受重罚

自2003年12月1日起,黑龙江哈尔滨市将全面实行《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届时发现使用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设备的配镜企业,将被处以最高3万元的罚款。

据了解,黑龙江省大小眼镜公司目前已发展到五六千家,从业的上万人大部分不是卫生技术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验光人员水平低,配镜验光设备不规范,市场混乱,错误的眼镜使众多屈光不正的患者“雪上加霜”。新出台的《办法》内容涉及眼镜制配相关定义、眼镜制配者应遵守的有关规定以及相关罚则等,对眼镜制配、成品眼镜、配镜验光等专用术语的含义都作出了明确阐述。

天津:学校食物中毒 追究行政责任

天津市卫生局、市教委联合出台了《天津市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试行)》。今后,凡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将追究学校、卫生行政职能部门以及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或有关人员的责任。

规定指出,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有未建立学校食品卫生主管校长负责制或未设立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等10种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追究学校和与中毒事故直接有关的责任人的责任。有违规发放学校食堂或学校集体用餐单位卫生许可证等8种情形之一的,由市卫生局追究卫生行政职能部门或监督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所属学校发生食物中毒,有未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作为对学校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考核指标或未按规定进行督导、考核等4项情形之一的,由市教委通报批评,并提请学校管辖区、县政府追究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或有关人员的责任。

北京:不得随意举办中小学生竞赛

在北京市政府新出台的“规范中小学管理行为通知”中,超班额、乱搞竞赛等违规行为受到明令禁止。

篇2

关键词:新上岗护士;职业风险;防护对策

1资料与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5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心胸外科,心内科,急诊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妇产科等科室新上岗护士共80人,通过与高年资护士共同探讨及访问住院患者,找出新上岗护士职业风险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及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

2护理职业风险的相关因素

2.1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2.1.1职业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 ①作为服务性行业应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但由于重医轻护的社会偏见,导致部分护理人员不热爱自己的专业,不安心本职工作,难以保持较强的工作责任心。②新护士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掌握较少,在护理工作中不能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不自觉地侵犯了患者的隐私,造成对患者的伤害[1]。

2.1.2执行制度及操作规程不严格 ①个别新护士上岗后,发现护理工作又脏又累又繁琐,个人职业满意度大大降低,往往出现消极情绪,工作不安心,易烦躁,激动[2]。②未认识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如任何操作前不执行"三查七对",缺乏慎独精神,如夜班护士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任意简化操作规程。

2.1.3临床经验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 新上岗护士工作中缺乏预见性,不能及时处理意外情况;观察病情不仔细,专业技能不熟练,对各种抢救药物,仪器应用不熟练;对患者提出疾病方面的疑问得不到满意答复,均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

2.1.4护理文书书写缺陷问题 ①在护理文件书写中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任意涂改,记录不及时,缺乏连续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②医嘱开具时间和护士执行时间不符,交接记录不及时。③具有法律效应的护理文件随意记录或涂改将会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

2.2医院管理方面

2.2.1 医院环境 设备落后及医疗规章不健全的因素存在风险,如医院地面滑、老年人未加床栏架、卫生间未设防滑设施,加上医疗设备陈旧,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数据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这种属于潜在的风险。

2.2.2人员安排不合理 科室人员安排不当或工作程序缺乏合理性,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失误的发生。物品、药品管理不善。药品过期或各类药品混放、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未分开放置,或标识不清等,都会给护理工作带来风险。

3防护对策

3.1制定系统的工作流程及专科护理常规 根据日常护理活动的程序和护理工作职责和制度,绘制出流程图,并规范各班次交接班内容,其特点是内容全面、程序清晰、标准明确。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专科常见病护理常规,严重并发症以及产生的原因、临床症状、应对措施、系统组织新上岗护士学习,以提高专科护士的处理能力[3]。

3.2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 排班时注意新老护士合理搭配,以便遇到特殊情况相互配合。体现出高年资护士对新上岗护士的传、帮、带作用。

3.3注重人性化管理 新护士上岗后,护士长要以关心、提醒、疏导、帮助、鼓励理解为主导,主动找新护士谈心,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需求,并给予帮助和指导,缓解其心理压力[4],使其合理安排生活与工作,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度过工作适应期。

3.4严格医院管理 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与操作规范,对护理工作中已经暴露或可能发生的护理缺陷,要早发现、早预防,制订相应制度,如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在床头挂有醒目的"药物过敏"标识。②对物品、药品的管理,制作各种明显标识并分类放置,特别是对毒,麻类药物单独放置,为护士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4结论

护理职业风险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甚至于护士的整个护理职业生涯,医疗护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已知和未知的高风险因素,通过对其潜在职业风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相应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范,才能一定程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琳.浅谈护理工作中患者隐私权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4A):922-923.

[2]余箐,俞立农,张学敏.新毕业护士的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4,12(3):48-49.

篇3

【摘要】正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风险也日渐增加。护理安全隐患的管理工作日趋严峻。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使护理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降至最小,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影响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做一下简单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产科 医疗护理问题探析

一、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中获得身心安全。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带来终生遗憾。因此,护理安全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护理安全是护理道德的体现,护士道德修养尤为重要护理安全不仅是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理道德的基本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水准,高度的职业责任、道德、情操和慎独精神,要把职业的责任感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患者获得安全感、信赖感。护理工作往往是一个人独自进行,服务对象千差万别,他们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完全依靠护士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因而,护理行为的正确与否、意义大小,是由医护人员单方认可的,如危重患者的翻身、捶背、口腔护理、配药剂量的准确等,各种操作都要按照无菌技术和操作规程进行。

二、产科存在安全问题的因素

近年来医疗护理纠纷增多 ,不仅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同时也使医护人员身心疲惫与焦虑 ,对医护患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随着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 ,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 ,作为护士 ,如何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过程中 ,避免陷入“纠纷”的漩涡 ,成为护理人员深思的问题。

1、医疗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疗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存在不安全因素,医疗风险程度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点。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各级医院与医务人员面临着比以往更高的职业风险和压力。据报道:在医疗职业风险因素中风险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专业、技术难度(工作量)、值班。既往差错与纠纷发生率、职称。可见影响职业风险的首要因素是专业(工作量)、纠纷率。在许多西方国家医疗职业保险都是以专业划分,其中保险费以妇产科医师最高,由此可见妇产科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医疗风险更大、医疗风险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和医疗纠纷。

2、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产科服务的对象大多为20~35 岁的育龄妇女。从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分析,这个时期人体是处于一个相对健康和生理机能平稳阶段。其次,接诊对象中病理产科虽然只是少部分,但就诊对象实际是孕产妇和胎婴儿两个人,此期也是母婴死亡的高发阶段,一旦发生意外,不但对女性今后的健康会产生长久的影响,而且严重者将危及母婴生命。因此,产科疾病影响的不仅是女性本人,而是牵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3、手术操作多。产科工作人员责任大,工作压力大。他们的工作关系到母婴双方安全,在产科领域,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是许多医生、助产师感到忧虑和困惑。如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有时宫口开全后出现难产因素而改剖宫产术时,患方由于没有足够的认识,且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达到这种专业认知的水平,常难以接受,而这一医疗行为本身却是正常的,由此造成医患双方的误解。当结局不尽人意时,自然就会产生纠纷,结果往往是医生为了避免纠纷常常回避处理复杂的临床医疗问题、回避复杂的治疗措施而动辄采取剖宫产术,这也是目前产科剖宫产率呈迅速上升趋势的社会因素之一。因此,大大增加了不必要的检查、不必要的干预及不必要的住院、进行防御性行医,从而增加了过度检查、过度诊断、过度治疗的医疗费和与之有关的另一些风险。

二、产科医疗护理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1.根据国家法律及医院的规章制度,加强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等教育,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认识,严谨执业作风,在诊疗工中作到“四有”: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有证可举。为病人提供精细、准确、及时的医疗服务,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风险。 

2.建立院科两级医疗质控网,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医疗质量管理。

3.始终坚持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对诊疗措施的选择权。对住院病人应作好“五次谈话”:(1)病员入院时,(2)病情变化时,(3)手术前各种有创检查和治疗前采用高风险诊疗手段前,(4)家属或病人有意见时,(5)病人出院时。作好这五次谈话有利于消除医患分歧,减少医患纠纷。 

凡有风险或可能产生危害后果的诊疗手段,医务人员应详细告诉患方拟采用诊疗手段名称、预期目的、风险及其危害后果、医院对这些风险和后果的防范措施、采用这些防范措施后仍有可能出现的难于防范的不良后果等。在此基础上病人或家属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

4.加强院内会诊管理。提倡多科性会诊,有效提高医疗抢救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地改善病人的预后,最大限度地避免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

5.加强重危病人及门急诊工作的管理,提高我院重危病人的抢救治疗水平。 

6.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血的管理。 

7.加强重点监测科室的管理,如手术科室手术意外伤害的监测;麻醉科麻醉意外的监测;输血科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监测;儿科对儿童院内交叉感染的情况监测等。

总结: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方向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点的时候,降低医疗风险与保证病人安全更具可操作性:医疗存在风险已是业内共识;国外的经验和教训不乏借鉴价值;医疗机构多年来的自我审视以及行业协(学)会功能的发挥,使政府管理部门推行研讨工作有相对成熟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病人安全有更多保障、医疗纠纷数量减少或得到更为合理地解决,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医改进程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严敏婵,柯雪琴.医疗职业风险因素风细雨衡量[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193(7):408-409.

篇4

关键词:护理保护;呼吸内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3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86-01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通过与医生的相互配合,采取正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护理工作的实践性较强,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1]。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者在其工作环境中对呼吸道致病菌的接触较多,所以呼吸内科的护理人员是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高危人群[2]。如何提高呼吸内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降低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是护理工作管理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6例患者,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的护理保护效果、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6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经胸部X线片确诊均属于呼吸道系统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试验组年龄范围为23~67岁,平均年龄45.6岁,其中男26例,女22例。对照组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3.7岁,男25例,女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相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验组管理方法 ①提高护理管理制度的质量。护理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方面保证了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护理工作者的安全和利益。因此,实际工作中,建立和健全《查对制度》、《病区管理细则》、《护理工作细则》等制度。要求护理工作人员按章办事,责任到人,最大程度护理患者的同时,保护好自身安全;②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和防护知识宣讲。呼吸内科疾病往往具有传染性。而护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被注射器、输液器或其他医疗器械所弄伤,加强医疗器械的日常管理尤其是对于废弃的医疗器械要求护理工作者需要严格按照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操作[3];③加强防护知识宣讲。在平时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加强对护理工作者的护理安全知识的宣讲,定期举办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班,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从而有效的降低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风险;④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在护理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仅可以加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工作者是日常与患者接触最为紧密的人员,是医生和患者的有效桥梁,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要对患者细心沟通,注重细节的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病程,提高满意度,同时也可以降低从业风险的发生。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的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1.3 观察记录 制作患者对护理管理满意度调查表,得分不大于60分为不满意,得分大于60分且不大于80分为一般满意,得分大于8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一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同时在治疗周期内,记录并统计两组护理工作者的从业风险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本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计数资料均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的结果比较 治疗完成后,试验组总满意度率9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两组在总满意度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人员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护理工作者共发生3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3%;对照组则有1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22.9%。两组在危险发生率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工作者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又是患者病情的直接反馈者。在实际工作中护理工作者一定会是患者密切接触。呼吸内科科室与其他科室相比,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4],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积极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临床保护管理,预防和降低风险的发生[5]。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风险,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快患者的康复和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本试验中,试验组总满意度率为97.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赖彩琴.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吉林医学,2014,35(6):1278.

[2] 安艳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4,2:156-157.

[3] 赖遂华.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59-560.

篇5

关键词:医疗责任保险;强制;政府引导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252-02

2014年7月1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司法部以及财政部等联合了《关于加强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以医疗责任保险为主要形式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在医疗纠纷化解、医疗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健全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提高医疗责任保险参保率和医疗责任保险服务水平。这一政策将成为未来医疗责任保险推行的纲领性文件。但从现实来看,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广泛推广仍存在各种障碍,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其意义,分析其推广障碍及原因,及时调整其推广策略。

一、医疗责任保险的意义

(一)转移医疗职业风险

医疗职业风险是指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因不确定因素而导致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现代医疗属于高技术、高风险领域,疾病的复杂性、患者个体的差异性、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必然造成医疗职业的高风险性,如果不对其加以防范,一味要求医疗机构对风险进行补偿,会阻碍医学进步,进而影响社会福祉。因此,建立健全医疗职业风险的转移和化解机制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医疗责任保险就是有效转移医疗职业风险的工具,这也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医疗风险分散机制。

(二)化解医疗机构因赔偿造成的经营困境

当前医疗水平的发展程度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存在矛盾,当诊治结果与预期出现落差时,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患者与医疗机构就会频发争议。过多的医疗纠纷不仅破坏了医院的正常执业秩序,也浪费了医疗资源,使医院要从紧缺的人力和物力中分出相当一部分来处理医疗纠纷及相关索赔。此外,现阶段我国很多医院的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自我积累不足,有的甚至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基层卫生院更是如此。发生医疗损害赔偿后,这部分医院不仅可能会因为经济能力有限,无力承担赔偿责任,使受害人得不到充分的救济,从而不利于充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对医院造成了很重的财务负担,影响医院的发展。

(三)缓解防御性医疗行为

随着医患关系紧张、矛盾尖锐,不少医务人员出于对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施行防御性医疗行为,比如在诊疗过程中做大检查、不敢实施有风险的治疗措施、回避收治高危病人等。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增加已经成为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它一方面提高了患者就医的成本,另一方面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阻碍了医学进步。医疗责任保险将解除医务人员因经验性或探索性医疗行为引发的顾虑,从而缓解大量出现的防御性医疗行为。

二、医疗责任保险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医院不积极投保,从根本上制约了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

作为责任保险的一种,医疗责任保险在国外发展已十分成熟,且医生和医疗机构投保十分普遍。在美国,执业医生必须事先购买责任保险,否则无法执业。在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并没有受到医院和医生的重视,甚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颁布后也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投保热潮。其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医院在诉讼风险中投保激励不足

医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医患之间的信息处于严重不对称状态,医院和医生具备专业知识,在诊疗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并控制与治疗相关的病历资料等书证、物证。在医疗责任的认定过程中,由于医疗行为的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法院对诉讼过程中出现的专门性问题大多会高度参考鉴定专家的意见。虽然随着《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医疗事故鉴定和司法鉴定“双轨并存”的鉴定局面有所缓解,但医学的专门性局限医疗事故的鉴定,同行之间“沉默共谋”的弊端并未完全消解。综上,医方在诉讼中败诉风险不高。

2.医院和医生的风险防范意识不高,对医疗责任保险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不少医院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比较自信,认为自身的医疗技术过硬,不太可能发生医疗纠纷,即使出现医疗纠纷,被判定为过错责任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因而没有必要花这笔冤枉钱。尽管多数医院开始认识到医疗责任保险是分散医疗损害赔偿风险的趋势,但仍处于观望态度。尽管不少地区的保险公司已开发出医疗责任保险,但大部分医生对其并不十分了解,而且级别越低的医院和医生越对医疗责任保险不甚了解。这种现象对于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十分不利。

3.医疗责任保险的作用不能满足医方解决纠纷的需求

目前医疗机构对医疗责任保险的市场需求,不是简单的转移风险,而是转移麻烦,希望将大量医疗纠纷处理事务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使医院从无止尽的医疗纠纷中摆脱出来。医院希望保险公司从患者或其家属提出索赔起就能完全介入,代替医院去和患者或其家属协商,尽快解决纠纷。然而,目前医疗责任保险所能起到的作用与医院的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很多保险公司还不具备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作为商业机构,保险公司也没有介入的激励。尽管有医疗责任保险与医疗纠纷调解结合的范例,但因保险公司能力欠缺、调解机构与保险公司协作关系尚未理顺等原因并未广泛开展。

(二)医疗责任保险自身还不够完善,满足不了医院的实际需求

1.保险产品单一

多数保险公司的医疗责任保险只承保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活动中,因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对于医疗意外所产生的损害赔偿以及对于医疗场所发生的其他损害如被保险人(医院)营业场所之建筑物、电梯、仪器或其他设施,因设置、保管、管理有缺陷或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损失,一般都不在承保范围内,不能满足医院对责任保险多元化的需要。

2.保险费率偏高,且厘定标准不够科学

医疗责任保险发展历史较短,无论从医疗机构角度还是保险公司方面都缺乏详实的历史数据资料积累,加上目前保险公司缺乏非寿险精算人才,致使市场上产品的费率厘定还停留在经验费率,仅根据医院床位、医务人员数量收取保费,不能完全根据医院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医务人员素质、不同科室不同手术类型制定差别费率。

3.赔偿额低

有学者研究发现,某医疗责任保险的费用是,一般医疗责任赔偿限额每人30万元左右,累计赔偿最高限额为300万元[1]。这个赔偿额不能满足医疗机构的需求。由于承保医疗机构数量少,加之医院的逆向选择行为,保险公司为保证经营的稳健性,也不愿意降低保险费率和提高责任限额。

(三)医疗责任强制保险的推广方式有待完善

针对当前自愿投保不积极、医疗责任保险需求不足的现状,有学者提出来应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将医疗责任保险作为强制性保险,规定所有医生都必须投保,以保障医院和医生利益的同时,使患者的损害得到充分的赔偿[2]。强制责任保险有其优点,尤其是可以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但是对于该项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应具体分析。首先,美国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对象为医生,之所以规定医生必须强制性地购买责任保险的目的,是防止医生因医疗过失导致患者损害时因缺乏赔偿能力而导致患者的损害得不到赔偿。而在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对象是医疗机构,相比于个人而言,作为法人的医疗机构其债务的履行能力肯定高于医生个人,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无力履行债务的情况。其次,责任保险仅仅一种是风险防范措施或制度,医院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采取哪种风险防范制度,而强制责任保险是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要求所有医疗机构都必须购买保险,其效果相当于税收的作用,而忽视了医疗机构的自主性。对于一些遭遇纠纷不多、需求不强烈的医疗机构,强制险无异于一种负担。

三、发展医疗责任保险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应该说,从解决医患纠纷、促进医学发展的角度,我国目前已具备推广医疗责任保险的基本条件,应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医疗责任保险的健康快速发展。针对医疗责任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以下方面。

(一)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投保

政府部门应制定推动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的政策,采取措施引导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以培育和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市场。

1.以强制方式推动投保

在医院和医生对医疗责任认识不足、投保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市场自发力量确实不足以推动医疗责任险的快速发展。在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利用行政力量推动其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强制作为过渡手段应被重视。但未来要更注重医方对保险产品的需求,险种应更丰富,医疗机构投保要结合其纠纷状况。

2.尝试建立由政府、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按比例共同投保医师责任风险储备金

风险储备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政府投入可以补偿医疗机构收入和赔偿之间的差距;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投保比例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符合我国医疗行业人事制度。(2)医师责任风险储备金引入行为主体激励机制,如果医师出现医疗事故赔偿责任则从储蓄金中扣除,在退休后可以按投入比例领回余额,这实际上并没有增加医生的经济负担,大大减弱了强制推行阻力。(3)医疗责任赔偿风险源自医师的过失行为,根据医生岗位、收入等情况厘定保费和费率,更符合近因原则,保险产品开发设计更容易合理,也更加多样化,满足多样化的医疗市场。

(二)促进医疗纠纷解决与医疗责任险的结合

医疗责任保险除了赔偿功能之外,更应当满足医疗机构摆脱纠纷困扰,专心投入医疗技术提高和医疗(下转293页)(上接253页)质量管理的需求。因此,医疗责任保险应当与医疗纠纷的解决紧密结合。目前的结合模式包括:由保险公司直接作为纠纷解决机构与患者接洽、协商;由第三方纠纷解决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进行纠纷解决。这两种模式中,第二种更为可行,保险公司作为营利机构,直接介入纠纷解决的动力不足;而第三方纠纷解决机构有保险赔偿的支撑,纠纷解决能力将得到提升,形成双赢的局面。

(三)推进医疗责任保险产品的创新

推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是医疗责任保险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当前,医疗责任保险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此,保险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更新和完善。一是适当提高赔偿限额,使责任保险更能发挥风险分散的功能,使被保险人得到更充分的保障。二是促使保费厘定的合理化。应根据医院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医务人员素质、科室不同、手术类型不同制定差别费率,改变目前较为粗放的费率厘定方法。针对费率偏高的状况,保险公司应适当降低保险费率。三是尝试扩大被保险人的范围,将医师作为被保险人。目前,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对象仅限于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基于利益需求、声誉需求,参加保险动力可能不足,但遭遇纠纷或担忧遭遇纠纷的个体医生普遍有参保意愿,应当加以支持。四是积极推动赔偿程序的简化。保险公司的赔偿程序往往失之琐碎、复杂,这对参保人构成参保上的情感障碍,也因不便而打击参保人的积极性。医疗责任保险本质具有维护公共健康的属性,应在赔偿程序上较其他保险更为轻省。

参考文献:

篇6

近几年来,“人才强企”战略已经树立于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心中。不过,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吸引力往往没那么强。

某公关公司负责人廖女士也有着同样的感受。“我们一般想招一些‘熟手’,可是这样的人流动性很大。很多时候,我这边好不容易培养出几个,就被别的单位‘挖’走了。”廖女士觉得,除了面临人才引进的问题外,还不得不考虑如何长时间地留住人心。

用“团险”做福利,够贴心

的确,人才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力,要想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除了建立更具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创造更大晋升空间外,还必须实打实地提升福利水平。

“我们单位给的工资待遇虽然不比同类企业高,但因为有很多保险保障,我觉得还是很有用的。”在外贸企业工作了5年的申先生从大学毕业后就很坚定地留任至今,在他眼中,企业提供的意外保险、门急诊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以及对家属的连带保障都很有实际作用。这些保障不仅让他感受到了企业的人文关怀,更为他节省了个险投保的成本。

一位从事多年团险业务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目前投保团险产品的企业以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为主,企业规模一般较大。而中小规模的中资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还较为薄弱。

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是否给自己的员工配置团体保险、配置怎样的团体保险,已经成为不少员工择业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为员工及家属的生、老、病、死、残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有效保障,是其他形式的员工福利所无法体现的。最重要的是,对企业来说,这可是在“花小钱办大事”。

灵活、个性化制定团险套餐

与个人保险稍有不同,团体保险的投保人是企业,而被保险人、受益人均为个人。其中,医疗类保障的受益人为被保险人本人,而以生命为标的的保障则一般以法定继承人为受益人。一旦发生风险事故,企业员工或员工家属可直接获得赔付。

通常,保险公司对企业投保有最低的人数限制,一些保险公司还会对参保员工的比例进行规定,如至少80%以上的职工参与同一保险,而如果是将职工家属作为连带被保险人,承保比例要求则可以降至60%~70%。当然,并不是所有行业都可以投保团险产品。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单位往往会被举报,例如煤矿采选业、金属矿采选业、火药爆竹制造也等等。

在具体选择保险产品时,团险的灵活性是很强的。这个特点有助于企业负责人根据企业类型、想要重点规避的风险种类做选择。例如,稍微具有一定职业风险、注重员工生命保障的企业可以投保定期寿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团险中的定期寿险与个人产品稍有差别,它可以选择是身故、或疾病身故、或全残,也就是保障范围伸缩可控,而个险中的定期寿险,一般固定为涵盖疾病、非疾病导致的全部身故风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也有区别。有些团险中的可以单独提供意外烧烫伤保险金,有些则是传统的意外伤害保险金。这些在投保时都要注意。

有员工经常出差的企业可以投保公共交通意外保险,而职业风险较低的企业除了可为员工添置寿险、意外险产品外,不妨重点考虑医疗类产品。如住院津贴保险、住院医疗保险,以及门急诊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等。

门急诊医疗保险对员工的吸引力或许最大,因为这款产品个人一般是无法投保的,只在团险中出现。它可以对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在指定医院门急诊治疗发生的、在医疗保险制度报销范围内的合理的实际医疗费用给予赔付。赔付的比例、免赔额可在保单中确认,最高能够达到100%,也就是医保卡里花掉多少钱,就可以重新拿回多少钱。每位员工只要在个人保险金额的范围内,都可以无限次数地申请赔付,个人医疗成本无疑大大降低,实可谓“大获人心”的福利。

其他几种类型的医疗保障虽然在个险中都有出现,但同样都对员工的健康风险有着很好的规避作用,而且在赔付比例上可以自由设置,最高实现完全赔付。就以住院医疗保险为例,通常在个险中,都会设有一定免赔额,赔付比例根据赔付金额从低至高逐步递增,最高也难以达到100%。而团险则不同,企业主可为员工送上零免赔额、100%赔付的住院医疗保险,实际保障能力自然更上一层楼。

团险成本并不高

那么,对中小企业主来说,为员工增加保险保障的成本是不是会很高呢?会不会反而成为企业的负担?

其实,企业主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忧。中意人寿“四季套餐”就是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产品。假设企业拥有员工数30人,职业等级1~2级,选择四季套餐中的“四季中意”,每位员工就可以获得:中意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保额30万元、中意交通工具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保额30万元、中意附加意外医药补偿团体医疗保险保额3万元、中意团体定期寿险保额8万元、中意综合保障团体医疗保险(住院)保额2万元以及每日住院床位费90元的保障。而企业一年的全部保费成本仅在44000元左右。

篇7

【关键词】ERM方法;风险管理;公立医院

1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改革逐步完善,传统的公立医院的运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内对外都存在着显著需要改革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需求。公立医院体系外,国家层面上,对公立医院的扶持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转而国家将政策的主要重点放置在社区医院和县级以下医疗单位上面;从医疗的行业层面上,医疗成本逐步提高,医疗效率较低以及医院的口碑下降问题都比较显著;从医疗市场上看,国家在大力支持民营医院的设立,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体系,对公立医院的发展形成了显著的冲击性。对公立医院体系内,各种国家政策制度的要求也推进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近年来财政部下达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公立医院也在实现内部控制。因此,公立医院必须搭建完善的现代医院管理体制。

2当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在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前,要先了解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潜藏于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产生。

2.1市场经济因素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卫生体制的变革,推进了公立医院对信贷市场的依托,国家政策的倚重越来越倾向于社区和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而对公立医院的侧重越来越低,而医疗行业的发展要求公立医院要不断地做大做强提升市场的竞争力,这使得许多的公立医院采取扩大信贷范围的方式,采用负债经营的模式来拓展自身的规模,同时也使得医院的债务风险进一步提升。

2.2法律法规因素

随着居民城镇化发展的提高,居民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在近年来不断出台降低社会医疗成本的政策文件,如药品零差价、医药分离等政策的出台都对公立医院的经营情况造成一定影响;同时,随着居民对医院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医疗纠纷的诉讼的提高以及医疗事故的追溯等都对医院财务情况造成影响。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推进,政府的基础卫生投入占比越来越重,公立医院医疗投入占比越来越轻,变更的投入方式对公立医院产生了新的财务风险。

2.3医疗技术因素

在当前医疗技术日益完善的阶段中,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方式的复杂性也显著提高。面对复杂高风险的医疗技术,一旦在医疗过程中出现医疗状况和医疗事故,会导致医患风险的增加,出现医患纠纷,影响医院的财务状况。

2.4卫生行业因素

作为国家主要公益机构之一的公立医院,国家针对公立医院救死扶伤的社会公益性提出无条件对医患进行救治的要求。但是往往存在没有能力进行医疗救助的群体,虽然医院在这种救助活动中存在义不容辞的作用,但是这种情况的增加往往导致了公立医院医疗负担的增加,引发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尽管我国的许多公立医院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预警系统,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无法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手段。文章立足于此建立了基于ERM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3ERM概述

ERM(EnterpriseRiskManagement,企业风险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职业会计团体潜心研究的科研成果。泛指一个实体组织制定的可识别可能影响该实体的事件并为实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程序。在我国,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指引文件都引用了ERM的结构框架。当前,我国的公立医院较多运用传统模式实施财务风险管理,而把现代先进技术方法ERM应用于研究解决当前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的理论还很罕见。

4基于ERM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探索

4.1明确目标

一是搭建合法性目标。搭建的ERM框架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同时要符合服务利益相关人的要求。二是目标的受益人。ERM框架致力于向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和顶层设计者披露医院存在的财务风险,为下一步设计合理财务制度提供保障。三是搭建指向性目标。运用ERM的方式主要用于提高公立医院医疗的效率,提高医院的资金利用率,确保医院整体的财务安全。四是搭建长期性目标。通过ERM的运用不仅可以在当期改善医院的财务风险,同时可以与医院的长期目标相结合,为医院的长期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4.2ERM框架构成要素

ERM构成要素主要由环境、目标、事件、评估、响应、控制、信息沟通、监控八个要素,要发挥ERM的功能,需要整合各个要素,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确保ERM框架良性运转。

4.3ERM框架运行模式

ERM框架运行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公立医院的主管机构和公立医院的各级管理机构以及二级分支机构和部分进行签订风险责任书,并对风险进行细化分解,进行考核确定。实现对预期风险的监控和潜在风险的化解。

5防范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策略

5.1树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要从根本上建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按照医院的规模和人员的素质,分批分次进行培训和提升。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理念灌输至医院的各个分支节点,实现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面化。

5.2完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

ERM框架下,构建良好的治理结构是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探索公立医院的管办分离制度,建立公立医院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在公立医院范围内实现决策和监督的分离并能互相制衡的制度。充分利用管办分离的制度对经费的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批管理,杜绝医院的盲目扩张和融资,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

5.3创新风险管理措施

ERM模式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不能简单地倚重风险识别以及限额管理,要充分利用更加全面和复合的管理模式,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多样方式设立更加全面的指标体系,加强内部控制,采用合理的绩效目标,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

5.4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运转中起着积极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建立良好的医院文化也能促使医院不断地改进改善,使全体公立医院员工的目标与医院的发展目标意识,推进ERM项目在公立医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詹姆斯•林.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从激励到控制[M].黄长全,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李洁.浅析医院的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J].当代经济,2009(14):152-153.

篇8

[摘 要]建立医疗责任保险为主体的风险分散机制有利于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和医生的职业风险。而我国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却面临发展乏力的困境,本文在分析导致这一制度发展滞后的相关原因和问题后,提出完善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医疗责任保险  纠纷  建议

医疗责任保险是依据相应的保险条款,医疗机构和医生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险费,从而将其因医疗事故或医疗意外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转由商业保险公司承担的一种保险业务。建立医疗责任保险为主体的风险分散机制有利于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和医生的职业风险,对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维护患者利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外很多国家都建立有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疗责任保险已经成为医疗事业发展重要的辅助机制。

一、我国医疗责任保险面临发展乏力的原因

2007年6月21日,中国保监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推动医疗责任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但文件出台以后,根据资料显示医院方面投保该险种并不积极,医疗责任保险面临发展乏力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商业保险公司方面

保险公司认为医疗责任保险虽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医疗行业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保险公司的承保和理赔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保险公司中既懂医又懂法以及保险的复合型人才并不是很充足,在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撑、投保人意愿不高的前提下,大规模拓展医疗责任保险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2.医院方面

(1)不少医院和医生对医疗责任保险缺乏基本认识和了解,不能理解保险大数法则①,在缴纳的保费超过赔款的情况下,从经济效益角度觉得不合理、不划算的,对投保的积极性不高。

(2)医疗机构认为医疗责任保险存在保险理赔金额偏低、责任范围狭窄等问题,很多医疗纠纷是不被认定为保险范围的,而医疗机构最希望解决的恰恰是这类纠纷。

(3)多数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认为,一旦公开了发生的医疗纠纷或者医疗意外,会影响整个机构的年终考核和评级、声誉、品牌等。很多时候选择与患者不公开协商解决,所以也不会通过保险公司来解决问题。

二、完善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建议

国内外的经验和实践证明,医疗责任保险这种医疗损害赔偿给付机制和保险制度,确立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强制投保义务,对于分散医疗损害赔偿的风险,并使受害人的损失及时得以补偿,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为了推动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笔者有以下建议。

1.加大医疗责任保险知识的普及程度,提高保险意识

医疗保险推行障碍的原因就是医务人员不了解相关知识,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与教育制度,如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展相关知识讲座、组织医务人员与保险机构人员交流、学习等。在医务人员对医疗责任保险有了清晰、全面、正确的认识下,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意识,使之深入人心,为我国逐步实施医疗保险减小阻力。

2.建立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由于有强制力量介入,具有自愿保险所难以比拟的一系列优点,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自愿投保模式下所存在的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从而迅速推动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是一个特殊的险种,为确保医疗机构的参保率和保险机构的良性运行,必须科学预测保险限额和费率,制定一个稳妥的、社会各方均能接受的方案,这是推行该保险需要解决的问题。

3.完善保险机构的保险条款,增加可投保险种,扩大保障范围

我国保险机构针对医疗责任保险的条款还不十分完善,目前国内仅有太平洋、平安、天安等较大规模的保险公司开展了此类业务,在北京、深圳等地开展的此类业务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保险公司应加大创新力度,将医生也作为被保险人,针对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医生开发不同的医疗责任保险产品,并将实习、见习进修医生纳入参保范围,制定相应的险种。这样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对于风险的分类和精算技术的运用,更能满足医院的需要,为推行医疗责任保险提供支持。

4.加大对人才的培养

政府可以通过教育改革试点,在一些高校设立专业培养既懂医又懂法以及保险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医疗责任保险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有专业人力资源的支撑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和完善。

注释:

①大数法则:又称"大数定律"或"平均法则"。此法则的意义是:风险单位数量愈多,实际损失的结果会愈接近从无限单位数量得出的预期损失可能的结果。即是在承保标的数量足够大时,被保险人缴纳的纯保费与其所能获得赔款的期望值相等。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责任保险;医疗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医院责任保险发展现状

医院责任保险主要是保障人均医疗安全的必要手段。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所致,使医院责任保险目前在法律、管理、体系建立等方面均达不到理想的要求。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少部分经济发展速度及整体经济建设速度较快的城市已开展了医院责任保险工作,但就实际的运作来看,仍是较先进发达国家的医院责任保险管理落后得多。另外,虽然国内诸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较为大型的保险公司先后增加了医院责任保险项目,但出于对整个市场缺少了解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使这些公司在医院责任保险实施中始终持有较为保守的态度。这严重地影响了医院责任保险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发挥。除此之外,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使其整个经济运作能力相差较大,以至许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尚无条件开展医院责任保险工作,且政府的扶持力度十分薄弱,在这种双重的条件制约下,势必会影响医院责任保险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整体发展。

二、医院责任保险的重要性

医院责任保险对医疗风险管理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医院责任保险可以分散医生的执业风险。并能够协调医院与病患之间的纠纷。使医院及医生能够有更多的精力与经济能力去研发新的医疗成果及进行新技术的推广。其一,医院责任保险可以将医院的经济赔偿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从而减轻了医院医疗中的经济负担。其二,对保险公司而言,增加医院责任保险业务更有助于其保险企业拓展业务范围,从而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济利益。其三,就目前来看,医院责任保险有利于缓解医院与病患之间的经济纠纷及矛盾,对维护社会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医院责任保险即可以保证医院以及医护人员的经济利益,又可以使保险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是对三方而言均有利的一种商来发展手段。除此之外,医院责任保险如同给医护人员吃了定心丸,完全解除了医护人员执业经济负担,使其能够更加积极认真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由于经济赔偿均由保险公司负担,因此一但出现医疗事故需经济赔偿时,病患也不必担心经济赔偿能否兑现问题,免除了病患的心理负担。另外,如果保险公司对医院责任保险经营得当的话,也会从中得到诸多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说,医院责任保险是促进医院、病患、保险公司三方良性发展循环的必经之路。

三、医院责任保险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责任保险无论对医院还是对病患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协调医院与病患之间矛盾、减轻双方以济负担的重要支撑力量。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在于医院责任保险在医疗风险转移管理中的作用。普遍来讲,医院行业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处于风险中的行业。首先,医院是治病救人的重要部门,因此它无法规避风险,只能选择承担风险。而一但医院在医疗中出现风险事故,轻则会对医院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者会直接导致医院在社会中的负面影响。因此,只有医院采取分散式风险管理方法才能有效地将损失降至最低。风险分散式管理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建立医院责任保险,也就是说,在所投保的医院及医院人员的保险期间内,一但发生因医疗事故而出现的经济费用及法律所支付的费用时,则保险公司会依照责任保险的条例承担这一部分赔偿,从而为医院节省了大部分的赔偿费用,使医院可以朝着预期的目标稳定发展下去。

例如:某市医院由于医生在工作中的疏忽给医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要就普遍的情况而言,这笔不小数目的经济损失是需当事医生负担至少百分之五十的。但由于该医院为医生均投保了责任保险,从而当医疗事故发生时,保险公司根据合同所规定的条款对病患进行了赔偿,而整个过程中医院及当事医生没有出一分钱的经济赔偿费用。同时也避免了医院、医生及病患三方之间可能会产生的纠纷。

四、医院责任保险中医疗险管理的对策

医院责任保险是医院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首先要加强医院责任保险的宣传力度。通常情况下来讲,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的特殊性,使其与外界接触的时间较为有限,因此对医院责任保险的认知程度十分低,甚至有些医护人员对医院责任保险的认知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因此,要想医院责任保险真正成为医护人员的护身符,就必须加强医护人员对责任保险的认知度及认可度,并要让医护人员清楚地明白医院责任保险对其自身的重要性,从而使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增强保险意识及风险管理意识。其次,保险公司要加快对责任保险产品更新速度,同时要对医院责任保险产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另外,保险公司除了要保证所推出的医院责任保险产品能够紧跟医院发展需求外,还要适当地提高赔偿的金额,并针对医院医护人员不同的工作岗位划定出不同的保费赔偿额度,从而提升医院责任保险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效力。

综上所述可知,医院责任保险中医疗风险管理对减轻医院的经济负担,提高医院整体的运作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医疗风险管理中,首先要加强医院医护人员整体对责任保险的认可度,从根本上提高医院责任保险的风险管理力度。

参考文献

[1] 严卫萍.谈医疗责任保险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病案,2010,11(11):56-57.

篇10

关键词:医疗器械;项目研发;风险问题;管理措施;风险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2-017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2.08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均有了良好的改变,人们逐渐意识到身体素质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这种意识也促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项目的研发已成为高新科技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产业研发具有跨度大、研发时间久、难度系数高、法律要求严格、安全方面要求严苛等特点,这就增加了医疗器械研发的高风险,因此如何有效规避研发风险,提升研发质量是当前我国医疗界以及众多医疗器械研发人员所关心的问题,那就必须要了解现存的风险,并加强研发项目的风险规避与管理工作。

1 我国医疗器械研发背景与风险管理现状

1.1 研发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情况,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健康状况,这就在无形之中提升了社会对医疗器械以及各种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与要求,可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前景良好。就当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情况而言,规模较大或年营业额过亿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但是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注册率则相对较高。现阶段我国各个等级的医院中国产医疗器械应用率和占有率偏低,大部分科技含量高的大型或精准型医疗设备和器械均购于国外,就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自产的医疗器械科技含量较低、研发与生产均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大部分医院对我国国产的医疗器械质量以及售后服务质量评价较差。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医疗器械研发能力低、生产企业规模小、自主知识产权不足等,因此我国若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增加医疗器械研发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研发工作力度,进而提升国产医疗器械的核心竞争力。

1.2 风险管理现状

为提升医疗器械的研发质量,医疗器械行业以及相关研发人员的风险意识与其管理意识均有显著性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在提升研发质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有专家认为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措施及管理程序的制定应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主要包括企业规模、企业结构和组织机构、产品特点以及产品的作用方式等内容,并根据国家或国际相应标准在企业中建立起风险程序管理文件,以此对研发风险的识别方式、评估方法以及应对对策进行有效规范。除此之外还应该在企业内部培养或从外部吸收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保证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行业标准为《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YY/T 0316-2008),其内容明确了风险管理工作的组成及评审等信息,国家已于2016年1月26日了YY/T 0316-2016版行业标准以及《医疗器械YY/T 0316应用指南》(YY/T 1437-2016),其将于2017年1月1日实施。除此之外,《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也是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有关医疗器械研发及风险管理要求和标准。

2 医疗器械项目研发面临的风险问题

2.1 医疗器械项目研发特点带来的风险

当代世界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发展核心的世界,而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科技相关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各个方面均有医疗器械的应用,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各大医院中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患者身体机能以及各项技能的恢复或康复干预等,均有不同种类医疗器械的参与。医疗器械在人类身体健康方面有着巨大的正面作用,同时医疗器械的应用具有十分强烈的专业性,若错误应用不仅会对医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应用者造成身体上的创伤,因此针对医疗器械的研发工作相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法律以及医疗安全方面提升了要求和标准。医疗器械的研发不仅具备普通产品研发中所拥有的未知性、创新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还具备投资高、周期长、多变性等特点,这对其研发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2.2 医疗器械项目研发环节过多带来的风险

上文中提到医疗器械的项目研发存在较多的特点,为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阻碍,而特点相对繁多且复杂,那么在研发过程中的任意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研发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甚至是研发失败。比如,一个新型的医疗器械的研发过程十分复杂且漫长,需要工作人员在研发之前进行初期市场调查,了解当前市场对即将研发产品的需求性以及其他数据,并且还要根据调查数据对该项目的研发可行性进行细密的分析,可行性报告通过审批后需要据此由专业人士进行该研发项目设计方案的理论验证,对研发产品的预制品进行质量和可用性检测以及对研发产品的临床试验应用效果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符合相关标准后将其送检,有关部门对该产品进行合格审批后其才能进行最终的批量生产和销售,不仅周期漫长,其研发和生产还需要相当数量的资金予以支持,在上述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即使是十分微小的失误、数据误差、细微的差错或不达标等问题,都会导致该项目的整体研发失败。

2.3 医疗器械项目研发的双重特性带来的风险

每一个新型产品的研发过程都会面临较多的困难,并且还需要研发人员在该过程中不断的对产品进行创新和探索,普通的科研产品研发之路就已经有非常多的困难,而医疗器械的项目研发不仅具备普通产品的特性,同时还有属于自己的特点,这种双重特点为其研发造成了十分巨大的风险。例如,医疗器械项目研发存在的技术风险,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而这种变化会给医疗器械项目研发带来市场风险以及政府根据市场需求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为医疗器械项目研发带来的市场政策风险;项目研发资金紧张以及周转不便利而给医疗器械项目研发带来的金融风险以及医疗器械项目研发成功后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瑕疵或残次品等带来的质量风险等。

3 医疗器械项目研发风险应对与管理

医疗器械项目研发属于一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活动,同时也是研发活动,这种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也是当代社会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科技水平快速提升的表现,同时新型产品的更新换代也为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项目研发提供了动力,在提供动力的同时也为其研发工作带来了风险与挑战。因此当前时期我国医疗器械项目研发风险规避与管理已成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在风险规避与管理工作的实施中需要企业做到以下四点:

3.1 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加强其自身对国际先进科技的学习,提升科研技术水平。我国医疗器械项目研发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用先进的科技进行项目研发,将科技融入产品中可有效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增加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除上述优势外,科技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降低落后技术在研发中所造成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数量,规避研发风险,因此企业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医疗器械的研发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2 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进行新产品项目研发过程中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对企业资料的应用率能够产生最大化的提升。高效组织结构的建立能够充分利用企业项目研发中心的资金、人力资源以及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可以进一步提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研发风险的应对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质量,由此可见,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内部根据研况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对其项目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对医疗器械市场进行科学预测

一个科研项目是否研究成功,不仅取决于该产品的应用性、实用性以及安全性,还需要有良好的市场接受度,也就是说,医疗器械的项目研发安全性、实用性以及有效性方面均已得到官方认可,但也并不证明该产品已经研发成功,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市场接受度,即产品有市场需求,满足双方面条件才能证明产品研发成功。因此在研发之前对该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精准的预测对其研发风险的规避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研发单位结合实际成立市场风险和需求预测小组,以降低市场风险。

3.4 政策风险的应对与管理

政策风险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项目研发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保证企业项目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需要对政策风险予以重视并进行有效规避。做好政策风险规避需要企业持续且密切地关注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动态,因为医疗器械属于一种特殊产品,因此政府为其颁布了注册法规以及行业标准以保证其安全性。企业在规避政策风险时必须对该产品的法律法进行深入了解,保证在产品研发前期进行正确立项,同时密切关注政府相关政策的动态,再有新的政策出台时可及时按照要求对研发工作进行相应调整,以保证研发顺利开展。

4 结语

总之,在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新时期,医疗行业中的医疗器械研发工作数目激增、规模扩大,但是也因此带来较多的研发风险,企业应对研发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此制定风险规避与管理措施,进而提升企业在项目研发方面的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平,欧阳昭连,池慧,等.TRL及其在我国医疗器械技术成熟度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