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价值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数字化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指一些从事高新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企业,它是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位于产业技术生命周期的开端,是技术、产业乃至整个经济进化的源头。技术资本是指与其他各类技术资源相结合,在工艺、生产、流通环节具有再造功能,进入技术市场,与人力、资金等共同实现增值价值,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效益的资本,企业可以通过自主研发、市场购入、并购、外部投资获取的技术资本。高新技术企业持续通过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可以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主要通过自主研发和市场购入这两种方式来获取技术资本,并将其转化为企业价值。高新技术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这些风险会影响其技术资本的价值转化。内部风险主要归结为人员的流动性、创新能力、研发经费的筹集方式、设备利用率、资本周转率和专利的保密程度六个方面;而外部风险主要由政策、市场和社会等方面造成。因此,加强防范技术资本价值转化风险,保证投入的技术资本有效地转化为企业价值,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价值转化风险的基础理论
(一)自主创新理论
自主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我国政府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是创新的必备条件,而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灵魂。
(二)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鼓励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贡献最大化。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激励水平越高,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和满意度也越强,工作效能就越高;反之,激励水平越低,则缺乏完成组织目标的动机,工作效率也越低。企业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性活动。
(三)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理论是指如何将项目或者企业存在的风险及其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的理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风险管理主要因素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它们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思路。
风险管理的目标由两部分组成: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前者是避免和减少风险事故形成的机会,包括节约经营成本、减少忧虑心理;后者是努力使损失的标的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包括维持企业的继续生存、生产服务的持续、收入的稳定、生产的持续增长和社会责任。二者有效结合,构成完整而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为获取最大利润而忽视某些行为决策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价值转化的风险因素
(一)内部风险因素
1.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流动性。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明显年轻化的特点。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企业员工往往年龄偏低,并且具有较高的学历,他们具有敢于拼搏的精神,并且有能够钻研的知识能力,但是同时也决定了他们不会安于现状,而是积极寻找更高的起点。与此同时,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这些都导致高新技术企业会面临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2.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直接表明了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对企业的价值创造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对以高新技术为生产中心的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乃至整个企业界,却容易忽略可贵的人力资本,往往是以文凭以及能否为企业直接带来经济利益来评估员工的价值,这种短视行为无疑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的筹资方式。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大量的财务支持,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导致一些传统的融资方式在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难以发挥作用。除此之外,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融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只有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与自身的特点,才能保证企业筹资足够。
4.其他内部风险。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其他内部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设备利用率会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的大小,如果利用率太低,会造成企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如果利用率太高,很可能是因为机器设备数量不足,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保密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技术资本转化程度,尤其对于高新产业,掌握的专利不仅代表企业付出了大量的资金与精力,甚至会关系到企业的兴衰。
(二)外部?L险因素
1.市场风险。大部分传统企业往往在产品生产之前采用市场调研等方式,掌握潜在的消费者所需要的购买需求,在此基础上研发并且进行生产,这样其产品容易被消费者所认可,最终取得成功,但是高新技术有别于传统企业,它们以创新为依据,在确定消费者的需求之前就要进行产品的研发,一旦对市场的发展导向出现误差,就会对高新技术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消费者一般对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出的新产品采取保守的态度,即使生产出来的商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也需要一段时间来获得市场的认可,而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企业投入资金的回笼与盈利。
2.财务风险。由于以上区别于传统企业的风险存在,债权人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存在疑虑,不会给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进而导致企业因为资金短缺而经营失败。根据国内外的调查统计,高新技术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存在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就是说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大的财务风险。
3.其他外部风险。除了以上外部风险,还有政策风险和产业风险等风险的存在,例如产业风险指高新技术企业,除了具有企业投资大的特点之外,还有行业竞争小可能会面临垄断的特征,一旦企业被新加入的竞争对手打破垄断地位,就会大幅降低营业利润。政策风险指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高新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是仍然存在政策机制不完整的问题,企业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四、应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价值转化风险的措施
(一)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的配置
1.优化技术资本的资本结构。由于技术资本对价值创造的贡献率明显超过人力资本和机器设备,所以以技术资本为核心进行要素资本配置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1)高新技术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战略和市场需求建立适合自己的资本结构,只有使资本结构与企业的战略要求匹配在一起,才能使企业掌握市场竞争的先机。(2)完善企业制度。一套完善的企业制度不仅仅是优化技术资本结构的基础,还渗透到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2.提高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要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一定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员工激励体系,最终实现提高企业业绩的目的。除了要提供物质上的奖励,管理层也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有领导对员工有了充足的认识,以及实现良好的沟通,才能赋予员工应得的信任和工作意识,进而起到提高员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3.适度加快企业机器设备更新换代频率。虽然近两年人民币汇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了快速高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高新技术企业可以用较低的成本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以及成熟的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对机器设备进行适度的更换。对于生命周期较长的机器设备,要进行合理的使用规划,如果盲目地追求设备更换,会大量占用企业资金,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对于真正需要更新换代的机器设备,也要进行及时的淘汰,才能使企业生产效率合理提高。
4.增加员工培训资金投入力度。企业通过对员工的创新能力进行培训,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员工的思维创新能力,所以企业应当把开发以及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放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位置。在员工收入和创新能力挂钩的情况下,一定会激发员工创新和工作的积极性。
5.选择合适的研发经费筹资方式。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一样,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性质也会发展变化,这就决定了相应的融资方式要进行改变,以便可以最大范围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一个完整的企业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这四个阶段。(1)种子期:这时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风险较大,很难吸引外部对其进行资金上的支持,不过这时的资金需求量相对来说也较小。此阶段的融资方式包括创业者的启动资金以及政府或者合作者的捐助。(2)创业期:这时的高新技术企业仍然处于现金流入不足以满足现金流出的阶段,要想借助商业银行贷款进行融资很困难,即使可以实现,对于创业期的企业而言,商业银行收取的高额利息也会成为其沉重的负担。这时可以将主要融资方式转向风险投资公司这些以投资实现高利率盈利的企业。(3)成长期:这时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前景已经比较明朗,需要大量的资金抢占市场,有两种主要的方式进行融资:一是继续将创业期的风险投资公司作为资金来源;二是此时的企业风险已经较小,并且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商业贷款的压力,所以可以选择商业银行进行贷款。(4)成熟期:这时的高新技术企业会因迅速增加的市场需求而缺少大量的资金,不过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资金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等自由选择。其中最可靠并且持久的融资方式是争取在国内外的资本市场上市。
(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价值转化的外部风险应对
1.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健全完善的风险治理体系作为防范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的基本方法,有助于进行统一管理、集中控制、分层负责,有助于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在风险治理、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控及报告、风险管理系统等几个方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完善风险管理框架;持续完善资本管理机制,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根据风险的暴露程度、治理难易程度加以管理;根据风险计量能力逐步实现多维度的组合管理;按照独立、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关联交易管理机制。整个企业行业要养成正确认识高新技术产业风险的意识,对于高新产业涉及到的风险要做到了然于心,从而可以更有效更及时地控制、减少甚至避免风险。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是企业应做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全体员工不论研发人员、会计人员、销售人员都应自我提升风险意识,明白风险存在于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做到不容有失,使企业有一个良好并且正常的发展。
2.提升企业对有价值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是企业信息能力得以提高的基础,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将大大缩短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提高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思路的效率。另一方面,企业生产过程和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能迅速高效地对市场做出反应。现代企业获取市场营销优势的关键在于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竞争市场的快速反应。政府应当履行宏观调控的责任,利用自身的优势成立专门的机构收集信息并且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系统的咨询服务,使国内企业可以掌握国内外的真实信息,尽可能多地了解市场导向,以便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既有利于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可以合理地规避风险。
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如果想要在市场经济中立足,最重要的就是发挥人才优势。需要确定好自己想要完成的战略性的目标,立足于此,总结当前的资源管理情况,透彻地了解企业的构成和各部门的人事安排,为能够进行资源整合统筹管理打下基础,保证顺利地落实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想把人才留在自己的企业内并且保证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就需要调整原本不科学的资源配置,完善比较符合市场经济情况的配置办法,推行比较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进行主动的工作和创造,发掘员工潜力。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非常有必要,以此来促进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比较科学有序地进行。
篇2
数字化改变市场生态
网民数量已经超过6.32亿是全球之最,手机网民已经超过5.27亿,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5.9小时,网购市场达3000亿美元成为全球之最,网购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腾讯微信的月度活跃用户达4.68亿――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李纲近日在主题为“数字融合市场,中国企业跨界增长指南”的媒体见面会上指出,数字化消费驱动商业转型,而中国是全球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埃森哲认为,在这一背景下,新型市场生态和行业竞争格局正在中国兴起:数字化降低了很多行业的市场准入壁垒,帮助企业实现跨行业经营,如一些互联网或其他行业企业迅速进入到原来门槛很高的银行业,海尔在线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客户提供便捷的融资、支付等金融服务;数字化降低了渠道成本和研发成本,使得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购市场;数字化还不断改善消费者体验,促进供需之间的匹配,如租车服务应用和各种打车软件的涌现。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众多企业都在自身行业以外的全新市场寻求跨界经营机会。中国企业高管普遍认为,数字技术能够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并且提升客户体验,因此获取数字能力是实现跨界发展的关键环节。
总而言之,很多企业正在试图通过数字技术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沟通渠道,消除中介,基于消费者洞察提供价值服务,实现跨界经营,争取新的市场制高点。埃森哲将这种数字化促生的新市场生态和行业融合称为数字融合市场。
在数字融合市场中,数字技术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并以新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或者新的产品。因此,一方面新的竞争者不断涌入这个市场,以创新的模式获取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传统企业也在借助新兴技术谋求发展和转型,它们围绕着消费者形成了比原来更大、更复杂的生态圈。在数字融合市场中,新兴企业和传统企业既有竞争也展开合作,原有行业和市场的价值链逐渐重组,形成新的价值组合。
四大领域数字融合市场兴起
埃森哲认为,相比美国,数字化对中国市场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大。到2020年,中国数字融合市场的增速将比美国高出约5%~7%,市场规模差距将明显缩小。
埃森哲对主要发达国家市场的研究发现,数字融合市场已在教育、医疗、制造、金融服务和交通等领域蓬勃发展。但在中国,数字革命主要由消费者推动。和其他产业市场不同,中国的消费市场非常开放,具有高度竞争性,为技术和业务模式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埃森哲观察认为,中国的数字融合市场已在支付、购物、视听、出行至少四个领域兴起和发展。
在支付领域,支付融入端到端的消费互动中,移动支付将成为主流,除金融服务机构以外,第三方支付机构也非常活跃。非金融服务行业企业通过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和其他数字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灵活多样的数字化支付手段、创新的业务模式和全新的消费者体验。
在购物领域,零售市场的跨渠道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很多非传统零售企业都能借助电子商务直接参与到零售市场,零售商则通过数字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无缝购物体验。
在视听领域,消费者热衷于多屏互动。围绕消费者在多种屏幕上的收看、收听习惯,传统内容提供商和数字内容提供商都试图通过互联网提高目标受众的黏性。
在出行领域,交通出行正在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和智能化,人们通过数字技术可以更加轻松地安排旅行和使用交通工具。各类出行服务商合作互联,以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高效出行的需求。
李纲认为,在这四个融合市场中,传统的核心行业依然是市场主导者,但是借助数字技术进入到这个市场中的生态链行业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取得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在生态链行业中,有作为数字化使能行业的高科技、电子、电信等行业,也有借助数字化使能行业而进入到该市场的其他行业。以支付市场为例,金融服务业依然是支付领域的核心行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来自互联网、电信、零售等多个行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在分享支付市场的份额。
六点启示
埃森哲认为,决定商业模式的要素有两个:其一是企业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价值主张),其二是企业如何创造价值(挣钱)。而数字化正在改变这两个要素。
“决胜数字融合市场的关键并非赢者通吃,而是以数字能力和新商业模式形成新的增长战略。”李纲说。
埃森哲认为,要想制胜数字融合市场,企业必须深刻理解数字化如何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和所在市场的生态,通过产品创新向细分市场领域拓展,进入新的市场领域。基于对中国、美国、英国和德国数字融合市场的比较和综合分析,埃森哲认为,数字融合市场给企业带来六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企业需要具备卓越的数字能力。无论是老牌企业,还是初创企业,都要以技术创新为利器,迅速颠覆市场业态;而那些来自业务接近行业的企业也可能通过大数据获取客户洞察并采取相应行动,对本行业企业构成威胁。
第二,数据是新的竞争命脉。企业间流动着数据供应链。无论哪家企业,只要有能力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合理决策,便会受到数字融合市场的青睐。同样,应用数据的速度也非常重要。用最短的时间把数据交到决策者手中,并且建立支持快速执行的后端流程,将是制胜的关键。
第三,消费者洞察成为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如今中国消费者最期待的是超凡体验,而提品或服务的企业却不那么重要。可见,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较低,这就为寻求进入新市场的企业提供了绝佳机会,也给行业领先者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数字化企业需要在获取消费者洞察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定位,围绕消费者的价值主张提供超越期望值的服务。
第四,培养初创心态。老牌企业必须在行动力方面向初创企业学习。随着新的竞争环境逐渐铺开,固守传统业务模式的中国企业很可能面临收益下降的风险。因此,创新思维和敏捷反应缺一不可,否则便无法将消费者的数字化需求转化为切实的企业价值。
篇3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信息服务;思路分析
一、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的优点及影响因素
(一)优点
1.数字化档案信息代替原件提供利用,可以更好地保护档案原件。人们查询档案主要获取其内容信息,数字化档案信息提供利用,使利用者看到的是档案原件的“电子版”,避免档案原件特别是纸质档案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损害,如撕坏、涂改、折损、复印高温和与空气接触造成的纸张老化、字迹褪变等等。
2.检索快、效率高。这是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最主要的优点。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数字化档案进行检索、浏览,速度快效率高,节省利用者大量的时间,也提高了档案人员的工作效率。利用者查阅手工目录十分繁琐,有时好不容易检索到档案资料目录,档案工作人员辛苦地从库房调出来以后,利用者一看,还不是自己需要的内容,又不断地重复这一笨拙简单的过程。利用者从计算机上查阅档案目录再浏览全文信息,鼠标一点,浩瀚历史信息尽收眼底。将过去那种“利用者/档案”的服务模式变成了“利用者/计算机/档案”的服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数字化档案信息网上远程服务利用,极大地方便利用者,也大大提高档案馆的服务范围。数字化档案信息在网络环境中提供利用,冲出了档案馆的围墙,利用者在办公室或家中舒适地浏览着档案信息,免去路途奔波之苦,难怪有“无铺档案馆”之说。网络延伸到哪里,档案馆的服务范围就扩展到哪里,档案馆网站访问率的数字可以说明,档案馆的服务人次也大大增加,服务能力大大提高。
4.扩展了档案功能。收藏档案信息资源,实现的是信息积累、信息记忆作用以及凭证作用,而以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为代表的数字档案馆,由于其远程快速查找利用,是“存取”型档案馆,即信息的存取服务,实现的是搜寻和利用馆藏资源来满足用户档案信息需求的作用。过去以保管为主,强调档案的收藏,现在注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要让收藏的档案信息资源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重管轻用”到“管为用”,数字化档案利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
(二)影响因素
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效果如何,影响因素主要是:1.数据质量。即档案原件在数字化处理加工过程中,生成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内容是否完整、可靠,格式是否标准、规范,有无遗漏等等;2.数据库组织。数字化档案信息都是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组织的,数据库系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子数据库组成,也可以由一地或异地分布的多个数据库组成,计算机系统检索时,都是在数据库里搜索相关信息,数据库是否组织得合理,也影响其网上检索利用;3.搜索引擎功能。搜索引擎功能是否强大,直接影响检索结果,响应时间和查全率查准率;4.计算机系统配置。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配置、网络配置、服务器配置等直接影响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的效率。
二、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流程
根据“边建边用”的思想,当前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来馆查询,利用馆内局域网,以上网浏览全文代替提供原件;另一种是远程查询利用,这是理想的方式,是我们档案信息化建设最终要实现的方式。下面分别说明这两种方式的工作流程供探讨。
第一种:馆内局域网利用。就是利用者来馆利用,先按传统方式验明有效证件后,在机读阅览室上网查询,以数字化档案代替提供原件。其工作流程是:提交有效证件;填写利用申请表。管理员引导上机。利用者填写检索条件;显示检索结果(文件级目录)、浏览全文、复制内容、申请下载历查询的内容;管理员下载;退出。
第二种;数字化档案信息远程利用。进入档案馆网站——点击“档案查询”——提交档案利用申请表,身份认证——授权口令——进入检索系统——填写检索条件——显示检索文件级目录结果——浏览全文——提交下载申请、退出。
三、对档案数字化工作建议
(一)要重视对传统载体档案的鉴选
要充分考虑哪些传统载体档案需要数字化,确保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档案在数字化后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档案数字化鉴选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档案应进行数字化转换,以便利用者能得到快捷方便的服务,充分发挥高价值档案的作用;对形成时间早、破损严重的档案应进行数字化转换,防止珍贵档案缺失;企业自身形成的档案应进行数字化转换,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翔实的数据资料。
(二)要重视对档案数字化的规划
档案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进行成本核算,考虑投入产出。企业要抽调档案、信息等部门的人员组成规划小组,研究制定档案数字化的近期和远期目标。规划中要明确哪些档案需要数字化以及哪些档案需要优先数字化。确定哪些档案需要优先数字化时,要考虑四方面的因素:与行业职能密切相关、经常查用的档案应优先数字化;在档案短期内不能实施数字化、不能提供全文检索的情况下,应该优先对目录进行数字化,建立目录数据库以满足检索、查询需求;对于有迫切利用需求的档案可打破原有的规划先行实施数字化;由于存放时间长、载体老化等原因已出现不同程度损坏,并且保存价值、利用率较高的档案应优先数字化。
(三)要尊重室藏传统载体档案的历史
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保持传统载体档案的外部特征,因为其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要注意不能用现在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标准将企业各个历史阶段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抹杀档案的历史原貌,要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载体档案分阶段数字化,保持数字化前后档案外貌特征的一致性。无论档案分类规定历经多少次修改,数字化后的档案都要体现室藏档案不同阶段档案分类状态的原貌。数字化后的档案不能抹杀了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四)要重视档案数字化的成本核算
目前,将室藏传统载体进行数字化的费用较高,并且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后必然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对大量的数字文件进行管理和维护。数字化后电子文件的保存需要进行持续管理,其中包括数据完整性的核对、载体老化的评估和数据的迁移等等。
总之,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大势所趋,开展库藏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的确有利于纸质档案的保护,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方便群众查档,紧紧围绕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目标和要求,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创新,进一步加大档案工作数字化管理力度,努力发挥档案凭证价值、资源价值和历史价值作用,力争使数字档案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璐颖,轲鑫.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和安全保密控制[J].档案学研究,2011(4).
篇4
电视体育产业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之前,电视台是事业单位,体育节目是以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为主要目标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电视台开始扮演事业和企业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仍然要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而存在;另一方面,在自负盈亏的压力下,开始越来越积极地向市场靠拢,电视越来越具备产业的性质,体育节目也逐渐成长为围绕着体育节目而生存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产业链。
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打破了传统的电视体育产业的内容生产和产品分销流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数字化存储技术、数字化视频摄录技术、数字化节目制作方式、数字化节目播放平台。其压倒性后果,是电视体育产业本身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模拟时代:电视体育产业的传统价值链模型
1985年,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理论。价值链是指企业为获取利润而创造价值时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价值链展现了产品或服务在获取、转化、管理和营销与销售以及发行的每一步附加到产品和服务上的价值。
在模拟时代,电视体育产业的价值生产过程,基本是一个线性的链条式过程。根据波特所构建的价值链模型,笔者构建了模拟时代电视体育产业的价值链模型(如图1所示)。此时,电视体育产业还不太发达,产业链的上下游还不完善,基本上以电视体育频道为运营主体。电视体育频道为了赢得收视率,获得良好的利润,进行的价值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主要活动”和“辅活动”两大部分。价值生产的主要活动可以分为节目策划、节目制作、频道运营、节目播放和收视调查;价值生产的辅活动可以分为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开发和采购与供应。从图1可以看出,模拟时代电视体育产业的价值生产基本是一个单向、线性的过程,价值生产的主要活动是专业化的体育节目生产。
数字时代:电视体育产业的数字化价值网模型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价值链理论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随着数字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渐渐出现了虚拟价值链理论和价值网的概念。
虚拟价值链的概念是由哈佛商学院的Jeffrey F. Rayport和John J. Sviokla两位学者提出的。他们指出,企业在信息经济时代要在市场场所和市场空间两个世界中竞争。市场场所主要指的是管理者可以看到的、触及的,由资源所组成的物质世界,市场空间则指的是由信息所组成的虚拟世界。而价值网的本质是在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服务模式下,由处于价值链上不同阶段和相对固化的彼此具有某种专用资产的企业及相关利益体组合在一起,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
数字化时代也对传统的电视体育产业价值链模型提出了变革要求。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电视体育产业的核心产品,媒介融合的进程在改变电视体育产业竞争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电视体育产业产品分销的渠道,体育节目的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共享改变了电视体育产业的生产流程,电视体育产业的消费者逐渐由被动的受传者变成了主动的传播者,这些都给传统的电视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面纱。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媒介革命,电视体育产业的价值链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笔者在电视体育产业传统价值链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一个电视体育产业的数字化价值网模型。(如图2所示)
图2模型与图1模型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图2所示的价值链是双重的,包含传统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正如前文所分析的,数字时代电视体育产业的核心产品,已经由体育节目转变为体育视频。核心产品的改变,意味着价值链的改变。传统上主要依靠电视体育频道分销节目的方式,将逐步转变为依靠电视机、电脑网络、手机、移动电视、移动存储设备等多种终端分销节目。因此,电视体育产业的价值链将是包含传统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的复合模型。第二,图2打破了电视体育产业传统价值生产活动的线性链结构,构建了一个价值生产的网状结构,视频接收者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体育视频生产企业、体育视频整合机构、体育视频分销渠道、调查反馈系统等其他产业主体分别处于价值网络的不同位置。第三,图2所示的价值生产活动不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双向的互动过程。数字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过去电视体育产业价值链只能单向传播的模式,视频接收者不再是坐在电视机前只能选择频道的被动的受众,而是主动的消费者。体育视频接收者、体育视频生产企业、体育视频整合机构、体育视频分销渠道、调查反馈系统等其他产业主体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处于价值网络中的每一个成员的价值生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相关价值生产主体的生产活动,从而间接地影响着整个价值生产活动。电视体育频道从产业链条上一家独大的地位,逐渐演变为产业链条诸多环节的一环。第四,图2所示的价值生产过程,视频接收者处在中心位置,这与电视体育产业的传统价值链有着本质的不同。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类型多样性的实现,受众利用多种终端进行“搜索—存储—再传播”的产品使用方式,使得电视体育视频的价值生产,必须从开始就要做受众调研以充分考虑到受众的需要,而且要在追求电视传播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方面下功夫。
结 语
数字化技术带来的电视节目生产、节目存储、节目播放的数字化,在对电视产业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对于观众数额巨大、政策壁垒较低、市场竞争激烈的电视体育产业来说,尤其如此。数字化技术不仅使得现有电子媒介的融合之态日趋明显,而且改变了电视体育产业的核心产品。从售卖体育节目到售卖体育视频,这一改变将带来电视体育产业整个价值链的重构。电视体育产业数字化价值网的构建,不仅能极大地改变电视体育产业链上下游不完整的现状,而且会极大地扩展电视体育产业的市场空间。
本文只是为电视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这种思路不是什么定论,它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思考,而且由于篇幅有限,未能展开许多例子进行讨论,尚有提高的空间。不过,数字化浪潮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对电视体育产业究竟意味着什么;电视体育产业是否还能通过固守传统的价值链来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较高的产业收益;电视体育产业的未来应该怎样发展,对于面临新媒体技术应用和新媒体市场争夺的电视体育产业而言,研究这些问题的必要性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03.
篇5
关键词: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重构
1数字化转型形势下的企业管理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发展时期,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引发了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国内外制造企业在商业模式、管理运营组织方式、研发手段和生产制造等方面的转型和创新,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企业管理面临着全面的数字化重构[1]。
2产品实现过程的数字化重构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产品设计研发和制造的数字化,要围绕核心产品,以数据驱动及流程牵引,构建产品实现过程端到端数字化能力。在产品实现过程的数字化重构中,首先要以用户体验驱动的场景思维,开展产品规划并将其数字化;其次要构建数字化的产品管理流程,建立多维度的产品成熟度评估指标体系,指导产品规划和年度计划;第三要采用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设计方法,构建精益研发体系;最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以PDM(产品数据管理)和MES(制造执行管理)的一体化打通产品实现过程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在复杂系统产品的数字化研发中,采用MBSE设计方法和与之相适应的数字化协同研发平台是其中的关键。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用数字化建模代替传统的文档化设计,以产品的数字化模型衔接系统设计中涉及的机械、电子、软件各专业,覆盖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各阶段,串联集成联试、试验、验证各环节。数字化研发平台整合专业设计工具,落地各类设计规范、技术规范,管理标准组件库和模型库及参数库,支撑各专业人员在统一平台上协同工作,完成产品的数字化模型并不断迭代优化,最终形成复杂系统的数字孪生,从而全面实现产品设计研发数字化。如图1所示。
3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重构
企业运营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目标是通过优化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效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地。企业运营管理过程,围绕企业经营目标,涉及项目、合同、计划为主线的核心业务管理,以及人、财、物等关键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包括战略管理的数字化、关键资源管理的数字化以及核心业务管理的数字化三方面。战略管理数字化,是指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战略管理、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的闭环,通过数字化的战略规划模型、指标化的目标体系和量化的绩效考核手段,有效保证企业战略规划的落地[2]。关键资源管理数字化,是在人、财、物等关键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整合、数据治理形成数据资产,采用各类分析模型实现数据智能应用,挖掘数据价值。核心业务管理数字化,是围绕合同执行、项目执行、计划执行全过程,打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业务线条,实现各环节全要素的数字化管理。企业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重构,并不仅仅是实现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以业务流程优化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在这一过程中,流程是核心,软件系统是工具,而数据是软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副产品。企业管理的数字化重构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产物,是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入运用,构建一个全感知、全联接、全场景、智能化的数字世界,进而对传统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重塑。企业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重构,就是要实现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业务数据化是指建设专业信息化系统,实现企业业务管理的数据化,通过管理要素内在的指标化(亦可称为模型化),达到业务数据可利用、可分析、可改进,实现更为精细的运营。数据业务化是指建立数据中台,形成数据资产积累,支持数据治理与数据服务,结合企业业务发展,设计数据服务应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重构,在理念上以全面数字化为核心,在应用场景设计上以基于数据的智能应用为目标,在系统构建上以建设统一数据底座为重点。因此,企业运营数字化管理平台或系统,具有一体化、集约化和智能化的特征,采用业务、数据双中台的技术架构,具备柔性调整、横向扩展的能力,实现运营管理过程的一体贯通,管控要素的集约体现,以及基于数据的智能分析。
4供应链的数字化重构
产品实现过程和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重构主要从内部视角进行数字化企业的塑造,但竞争的压力要求企业数字化的视角放大到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供应链的数字化重构,从宏观层面看,与产业布局密切相关,关系到法律规则和技术标准的互认,以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从微观层面看,企业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降低全链的成本,提供高效的协同机制,合作提供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供应链数字化重构首先在底层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方面,要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便捷的数据采集、机器人物流以及人机互动和数据集成,实现供应链在物端的数字化;其次,构建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实现采购供应过程、内部外部协同作业的数字化,通过数字化平台能快速确定物料定位,明确采购内容与数量,确认外协订单和技术要求,通过云端平台的方式,实现多工厂、多工序、集团云、共享云等多个层次与级别的联系与连通,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宽的视角来进行供应链协同作业、业务处理以及监测与运行。最后,能够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实现采购预测和计划的数字化、供应商管理和评估的数字化,以及供应链风险控制和辅助决策的数字化。
5企业管理的数字化分析
通过对企业管理核心过程的数字化重构,企业管理各项管理要素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以数据为核心的分析应用成为最迫切的需求。但以往的信息系统建设以实现业务流程处理信息化为出发点,缺乏整体数据资源规划,缺乏统一平台支撑数据获取、数据管理,数据应用较为分散,数字化的成果不能很好的利用。企业管理的数字化重构需要构建统一的数据基础设施,覆盖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共享服务等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应用业务活动。企业统一数据基础平台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通过构建统一数据基础平台,面向企业管理各方面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应用得以实现。包括战略全景分析和企业价值链分析等。通过各类数字化工具,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作为驱动,就能够对企业的内外部的价值进行大数据分析,能够对市场需求以及营销风险的数据进行科学的预测,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基于价值链数字化分析,设计端对端的完整工作流程,使企业管理更加智慧化[3]。
篇6
关键词:文书档案;管理;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
1 大数据时代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
1.1 大数据时代
我们探讨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文书档案管理,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指的是互联网时代数据传输速度快、数据传输量大、数据传输类型多样的时代。而大数据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其由于数据容量过大,无法被普通用户及时获取和加工处理,某种程度上,大数据环境下现有的数据容量由于太大,常规的信息查询、检索、获取和加工处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用户的数据资源需求。而信息化时代准确的数据信息就是人们宝贵的资源,因此大数据时代,人们既需要掌握全面的数据资源,更要学会深度加工有价值的数据资源。新时期,大数据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我们要学会在大数据时代掌握如何处理和交工数据的能力。同样,大数据时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适应时代变化进行管理模式的变革,加快建设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适应大数据环境。
1.2 企业文书档案信息化
企业文化档案一般指的是企业在社会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对企业的价值信息通过不同形式和载体的记录下来的文件。企业文书档案还包括文字、图表、图片、视频、录音以及多媒体等不同形式和载体。企业文书档案一般要记录企业的财务管理、业务管理以及人事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所记录下来的企业文书档案主要是由具有保存价值意义的文书信息资源转换而来。企业文书档案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文书档案的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管理、信息储存、信息传送、信息开发和信息利用,让各种企业的文书档案形式和载体能完成数据化和信息化的转变。当企业档案通过完成数据化以后,就可以通过数据库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快速地查询目标数据,从而提高企业有价值信息的利用效率,通过价值信息的充分利用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大数据时代,文书档案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让企业档案信息的价值和利用率都能得到提高,而且能完善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
2 大数据时代实现企业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提高企业文书档案的管理效率。现代企业由于经营、生产和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文书档案所需要记录的有价值的企业信息的数量和类型也逐渐增多,传统的人工查询或者简单的电子档案查询效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量的数据资源需求。新时期,如何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提升相应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文书档案的检索和查询速度与准确度,大幅度提升企业文书档案的单位信息利用率,让企业文书档案管理模式运行效率更高,是当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者亟需解决和应对的重要课题。所以建设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对于建设现代化企业,提升整个企业的信息管理体系运行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有利于文书档案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处理已经从局域网的计算演变为云计算,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具备了强大的数据计算、信息检索、信息查询、信息储存、信息网络传输、跨文化信息交互,以及智能化数据库处理系统,为企业文书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企业文书档案在完成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以后,计算机数据检索、加工和处理会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失误,而且会让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更有效率。第三,有利于实现企业文书档案的信息高度共享和高利用率。企业文书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有利于目标数据能及时在线地传递给每一个用户。例如文书档案管理系统可以给企业每一个员工建立企业工作档案,员工可以通过相应的数据库自由登陆和查询自己的数字化档案记录;而数字化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档案记录可以在经过适度加工后,迅速被企业生产管理决策层调用并用作未来企业生产管理的决策参考信息;甚至数字化的企业文书档案还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每个生产环节的价值信息都有记录在档,并且可以随时供企业内部监督机构实时查询核对,这样可以防止企业内部腐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透明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第四,有利于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企业文书档案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有价值的信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被转换为数字化的数据,数据而且可以通过联网进行云计算,因此企业文书档案数据还可以通过网络和云计算与企业其他数字化管理体系进行数据共享和整合,实现企业管理体系的数字网络一体化建设,从而大幅度提升企业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
3 大数据时代企业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第一,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传统的企业文书档案管理都是通过纸质档案和人工管理来实现,管理人员往往数据录入量大,工作强度高,而且档案查询和获取进度慢、效率低,并且档案的存储占用大量的空间资源和相关设备。而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档案则只需要占用几台专业计算机以及相应的网络频谱资源,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劳动成本,而且档案信息数字化以后还可以大量复制和加工处理。企业文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相应的文书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一般指的是将纸质档案所记录的文字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录入计算机的数据库并形成电子档案,也就是电子档案。企业文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文书档案的网络化管理。由于文书档案信息已经转化为以数字形式存在的电子档案,档案资源的利用就需要借助相关设备和技术,如计算机终端,联网设备,数据库处理技术等,有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撑才能实现电子档案的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用户的资源共享。企业文书档案的网络管理是支撑电子档案利用的重要技术,网络管理包括网络分类、归档、组卷、借阅、检索、传送、交流、隔离、复制、上传、下载、获取、存储以及售后服务等。第三,文书档案的安全化管理。企业的电子档案具有保密性,决定了电子档案只能是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共享,这就需要网络安全管理技术作为电子档案的权限的保障。由于网络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是存在可以攻破的缺陷的,因此电子档案面临着数据窃取或遗失等问题,所以需要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主要防止网络故障、设备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等因素导致的电子档案的损坏和遗失。另外,网络安全管理还要做好企业电子文书档案的分级共享管理工作。
4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要求企业的文书档案管理必须加强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档案信息的价值和利用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及时科学的参考信息,能促进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的运作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动企业的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建设电子档案系统,并提供有力的技术和设备支撑,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潘晓楚.加强档案工作保密措施的几点思考[J]. 经营管理者. 2011(10)
篇7
【关键词】新时期;档案管理;事业单位;数字化
档案信息资源是一种事业单位、行政机关、企业等组织机构以及个人在工作、生活中的价值文献历史记录,可以说档案资源是信息含量丰富、价值含量高的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然而,就事业单位当前的档案管理来说,经常性的存在档案繁冗及积聚量大等问题,并且人员保管意识差、查找搜索效率低。而随着以计算机、信息产业技术为首的产业化发展,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所具备的价值、功能和作用日趋显现,并且受到了个人及社会组织机构的大力推崇,并且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得以普遍应用。所以,事业单位应当积极的响应信息时代的号召,结合自身的管理需求,来对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予以实行且推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为数字化、现代化和效率化。
一、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一)提高档案利用率。正是因为以往传统档案基本上均在档案馆以及档案室存放、保管,并且绝大多数的档案载体都是纸张,这将在利用上带来不便。而数字化档案管理则能够使档案利用者将所查找的档案更加准确、便捷的查找到,而且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现,还能够大大的消除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束缚,以此促进档案利用率的提高。
(二)提高经济效益。尤为迅速的社会经济发展使得庞大的信息量与滞后的办公方式之间有了尖锐矛盾的形成,过去采取的一直是粗放型的档案管理模式,也就是以办公费用和办公人员的增加来作为将此类问题解决的唯一手段,这便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而富有现代化气息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则将以往纸质载体的档案转变为机读档案,不但使得占地空间得以节省,有效的节约了档案保管费用,并且使得档案的查阅更为迅速、方便,从而防止了资料反复印制所导致的人员浪费、纸张浪费,经济效益也由此得以提高。
(三)提高办公效益。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能够实现档案资料的及时归档,而且可以尽可能快的得以利用。就人事档案管理而言,因事业单位有着相对较为繁多的管理对象,管理对象的流动性较强,比如员工调动、退休等,要想对这些变动及时准确的进行统计,要想对这些情况动态的加以了解,那么就需要借助于以计算机网络为管理媒介的数字化档案来将当期的情况准确反映出来,并且在查询档案数字化资料上也更加快捷简单。由于档案信息的超时空流动,事业单位的档案库便由以往的保管文件实体的基地转变为提供信息的控制中心,事业单位的办公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二、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强化策略
(一)树立档案数字化管理意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尽快的将档案数字化管理意识树立起来,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转变档案管理理念,创新档案管理手段,摒弃滞后的档案管理模式,并且始终随着时代的进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来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机构,从而以良好的素质及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高效率的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做好。
(二)实现文书及归档处理的数字化。文书工作是事业单位尤为基本的一项工作,文书管理执行的好坏以及文书工作质量的优劣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档案的整体成果。所以,为了更好的适应事业单位当期的工作需求,事业单位便难以避免的要对大量的电子文件进行处理,并且发文处理过程还需要通过网络来进行。所以,事业单位应当让拟稿人员在计算机中输入稿件,然后经过审核、签发、修改、盖章、分发以及归档的过程,来节省文书及归档处理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负荷强度以及工作量。
(三)制定科学的管理体制及体系。事业单位应当切实的根据具体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特点,构建及制定出与自身实际管理需求、办公需要相适应的一个档案管理机制,这便需要事业单位充分的确保档案保密机制、档案工作制度、档案使用机制、档案安全机制逐渐的相互联系,以便于将档案一体化建设文章实现。
(四)提高档案信息安全程度。应当严格的确保事业单位重要档案信息以及重要文件数据的网络使用安全,以此避免影响或者破坏档案信息的使用价值、文件数据的利用价值,促使单位再次将建设档案数字化的进程突破。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在目前的档案数字化模式下,切实的立足于档案管理实际,全方位、多角度的做好重要档案及数据的备份、电脑软件的更新及杀毒、杀毒软件的安装以及后续防火墙的访问设置及维护等诸多工作,以此防止因意外情况的出现所导致的损失。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当想方设法的做好档案文件的保密工作,要对数字化档案管理机制加以实行,确保档案数字化建设能够真正的遵章办事,大幅度的提高档案信息的保密安全程度,从而减少人为破坏文件、意外事件破坏文件的发生几率,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档案及重要文件的使用安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当从自身的管理实际出发,尽可能满足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持续不断的强化档案数字化建设及档案信息化建设,彻底的摆脱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的工作负荷,提高档案的价值及功能,充分的将档案价值体现出来,促进档案信息职能的转化以及信息采集、管理的实现,促进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实物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
档案主要是针对相关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历史记录,是具有保存价值的文档资料,可以对部门发展的真实情况进行反映,是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实物与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提升档案的管理水平。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管理特点
(一)大数据时代的特点
大数据也称巨量数据,指数据量极其巨大,无法通过现有的主流数据处理软件,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采集、管理、处理的资讯。大数据是继移动计算、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之后的又一个新兴事物,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当数据容量在10TB-1PB之间时,就可以称之为“大数据”。大数据的特点,一是信息容量庞大,能够达到1ZP(约为1.0×1012GB)的数量级,与传统1TB(约为1.0×103GB)的数量级相比要远远超出;二是处理效率极高,信息流能够进行实时计算存储,依托于网络可以实现高速传输;三是信息结构多样,除传统的文本信息,还包括了音频、视频、图像等多样化的内容,在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的数据服务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信息处理的难度。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应运而生
大数据时代,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档案信息逐渐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也因此得以产生。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数字化档案管理是一种在高速宽带网络上运行的、可以实现跨数据库检索的、具有含量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库群,能够针对具有保存价值的文本、图片、影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通过数字化加工存储,形成相应的档案文献。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本质,可以看作是对数字信息进行存储的数据库,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存储,用户能够通过连接网络的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服务。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信息存储方式也在不断变革,相比较传统的纸质载体和胶片载体,在存储同等数量信息的前提下,电子存储设备的价格更加低廉,而且在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等方面有着更好的优势,也因此推动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发展。对于企业及相关部门而言,在实物、声像档案中实现数字化管理,应该算是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传统实物、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物档案是指以物质实体为载体,能够反映相关单位和部门职能活动以及历史事件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物品,其具有档案本身所具备的原始性、直观性以及确定性的特征,包括各类证书、奖杯、锦旗、名人字画、牌匾等;声像档案则是以感光材料或者磁性材料为载体,通过声音、图像的方式对各种活动进记录,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包括照片、磁带、录像带等。实物档案和声像档案都是全宗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实物、声像档案管理中,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使得档案数量持续增长,而由于档案载体的多样性,在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工作环节重复
在实物和声像档案管理中,由于载体众多,为了方便管理需要首先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档案载体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劳动,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巨大,而且不同载体在材质上的差异性对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资金投入巨大
与常规的文书档案不同,实物档案和声像档案的载体更加特殊,对于存储环境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对档案进行保护,需要购买专门的存储设备,尤其是对于一些媒体部门,其对于声像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极其严苛,存储设备的专业性也更强。在这种情况下,购买存储设备会导致成本的增加,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影响体系构建
对于企业而言,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关键所在。而对于实物、声像档案而言,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能够同时满足档案的收集、鉴别、整理、存储、转递以及查阅等多方面的业务需求,集合相应的模块化设计以及网络技术,才能够实现高效快捷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很难形成满足上述需求的系统化模式,可能导致归档不完整、管理混乱等问题,进而影响档案管理的优秀性。
(四)档案保护措施不够
许多单位在实物和声像档案入库后,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方面加大了档案检索的难度;另一方面部分存储时间较长的档案可能会出现损坏和报废的情况,导致档案资料的丢失。
三、大数据时代实物、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策略
以数字化技术实现对于实物、声像档案的管理,可以将证书、奖章、照片、视频等进行相应的数字化处理,经转录和编码后,存储在计算机平台中,利用专业的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档案检索的效率,同时具有更高的存储价值。具体来讲,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实物、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数字化采集
数字化采集主要是利用专业的数字化设备,将实物、声像档案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实现相应的档案采集。例如,针对照片、证书等档案,可以利用扫描仪等设备,将收集到的资料扫描到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对其进行编码和保存,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对于数码胶片等声像档案,可以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资料的网上采集,然后对采集到的所有信息进行分类归档。与传统数据采集方式相比,数字化采集可以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同时采集到的信息便于进行管理和保存,即使数据损坏或者丢失,只需要再次采集即可,不会对原来的实物、声像档案载体造成影响。
(二)数字化处理
数字化处理必须依照相同的标准,确保处理后的数据信息格式统一,方便进行归档和管理。同时,为了保证良好的档案检索效率,确保用户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获得自身需要的目标资源,就必须针对采集到的档案信息进行统一编码。例如,在对视频光碟类型的声像档案进行管理时,必须关注录制的镜头和场景,将视频中涉及的制片、编导、演员等资料进行相应的编目。应该认识到,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并非是对各类文献资料等的保存,而是为了方便使用,因此必须做好编目工作。由于实物、声像档案本身的特点,编目工作量巨大而且工序比较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必须依照统一的标准,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保证较高的编目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三)数据库建设
资源的高度共享是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的显著特征。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在实物、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中,应该构建完善的在线数据库,做好档案的整理和分类。以声像档案为例,结合其特点,可以分为图片、音频和视频三种不同的类型,通过合理分类,可以提高管理与检索的效率。同时,档案分析人员应该结合本单位的特点来完成数据库的建设。例如,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可以利用检索查询方式将在线数据库分为专题专项信息数据库、时间信息数据库、项目工程建设信息数据库,而为了进一步提升数据库的使用价值,在对在线数据库进行建设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严格依照相应的档案管理标准,确保资源的有效共享。另外,考虑到实物、声像档案的特殊性,即使转化为数字化档案,仍然需要占据大量的存储空间,需要不断进行系统升级。对此,可以构建在线档案,减少对存储空间的占用。具体来讲,可以将磁盘数据分为近线数据流磁带库和离线数据流磁带库,结合数据库的利用率进行分别存储,从而提高系统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存在安全风险,而且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进行推广。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带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实物、声像档案管理模式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实物、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确保档案管理的效果,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宋茜 单位:中铁大桥局一公司档案室
参考文献:
[1]仲亚红.数字时代声像档案管理策略[J].管理观察,2016(1):69-70.
[2]张鹏.数字化声像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3]张敏.实物、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10(5):67-68.
[4]张晓江.数字化背景下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项目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2(3):73-74.
篇9
传统的管理会计决策主要是针对经营活动的制造环节展开的,重点放在生产何种新产品、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自制还是外购、是否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决策,以及产品最优组合、产品组织决策等方面,决策在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被广泛认知。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不断拓展,对管理会计决策及其价值管理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企业将ERP、电子商务等与互联网相衔接,使管理会计决策的重心从以往内部资金的价值管理转向企业外部价值的协同与创新,即事后向事前转变,从静态向动态过渡;同时,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的功能作用,为企业的价值增值扩展新的路径。如今,企业的竞争在两个世界里进行着:一个是称之为市场的现实物质世界,如单位购买办公用品即使用物理商品世界出售的物理商品;另一个是称之为市场的虚拟世界,如企业与咨询公司在虚拟的世界中购买信息服务,或组成虚拟企业(傅元略,2004)。管理会计的决策内容需要更新与发展。譬如,将互联网新经济下的信息资源管理与管理会计决策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使传统的行业和互联网结合起来,扩展管理会计的功能结构,创造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管理会计决策新常态。为了丰富管理会计经营决策的内容,本文以网购为代表,探讨实体店经营及实体与虚拟店(网店)结合下的决策选择问题。当前,以网购为代表的互联网销售正在成为企业销售的一种重要途径,围绕互联网营销的竞争战略与决策选择等问题也正在或已经成为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管理会计决策的互联网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在当前互联网新经济的环境下优化管理会计的决策行为,谋求互联网营销与成本竞争战略等的博弈与均衡。
二、管理会计决策的互联网环境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深入,需要管理会计加强变迁管理,积极构建或开发与互联网环境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决策的新工具与方法体系。
(一)管理会计决策的权变性增强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各种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早期管理会计决策所需的互联网基础需要自我创造,譬如沃尔玛租用卫星进行货物资源的配置(20世纪80年代初,沃尔玛花费4亿美元从休斯公司购买了商用卫星,实现了全球联网,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实时信息反馈)。这种方式不仅成本高,效率与效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促进了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一方面,管理会计决策的成本效率比以前有了明显改善;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决策功能与作用也有了极大的提升。譬如,管理会计的决策范围不再局限于国内,它通过互联网手段引导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使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与全局性得到迅速的提高。互联网新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管理会计发展进入了权变管理的新阶段。随着管理会计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许多传统方法将面临挑战,必须转变观念,适应这种新环境与新常态。换言之,在互联网新经济的环境下,管理会计决策的权变性就是要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技术,并且具备大数据战略、大数据管理和大数据生态等运作能力。在2014年财政部出台的《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加快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与管理控制系统的建设,实现财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提高管理会计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等,就是要引导管理会计从传统的执行性阶段,向决策性与权变性的管理会计阶段转变。增强管理会计决策的权变性,构建与互联网新经济相适应的强大的基于决策选择与价值创造的管理会计系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管理会计决策的“顾客价值观”需要重构在互联网新经济的环境下,管理会计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必须围绕互联网经济的三个新特征,即“零距离”“分布式“”去中心”实施管理会计的变迁。譬如,通过管理方式创新,提高管理会计决策的科学性;通过控制机制的创新,提高管理会计决策的效率性与效果性;通过组织结构的创新,提高管理会计决策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等。在积极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顾客价值创造经营(CustomerValueAddedManagement,CVAM)服务,即在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的顾客价值观要实现“通过数据找规律,通过规律提效率”。大数据和信息平台只是手段,是为管理会计决策服务的,必须倡导信息的共享共用,优化企业的决策行为。数据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是利用数据的效率高低。以我国的海尔集团为例,海尔通过构建面向顾客价值的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实现了从会计核算信息化向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拓展,提升了财务对业务的决策支持作用。海尔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以战略为框架、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市场为驱动、以自主经营团队为单元,在提升企业价值、降低企业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彭家钧,2015)。互联网新经济给管理会计决策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垂直式沟通渠道向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式信息交互平台转变;从指挥控制员工转变为鼓励员工自主创造,员工能实时获取用户和市场的信息,快速响应和满足顾客需求,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管理会计的经营决策适应顾客价值创造经营的新特征进行权变性管理,譬如在经营方式上,从过去的推式经营向推、拉结合,进而向交互体验的方向转变,认识和把握不同经营方式下的顾客特征是管理会计决策科学性与有效性的保证。基于互联网新经济环境的顾客价值观及其特征如表1所示。
三、成本竞争战略与互联网营销
成本竞争战略作为管理会计决策的一种重要路径选择,其目的是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其通常采用的管理手段主要有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与集中化战略等。互联网营销拓展了人们的价值观,使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管理会计理念得以盛行(GrossmanS.J.andHartO.D.,1986)。
(一)互联网营销的特点互联网营销与传统的商品营销相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它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全新商业经营模式。数字化与非数字化是商品具有的两种内在特征,企业在进行商品营销时,必须了解顾客购买和选择商品时对这两种特征的感观需求。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商品的数字化特征可以借助于网络交流和传递来表达其商品特征。换言之,数字化特征就是那些仅凭肉眼观察就可以决定是否购买的商品所表现出来的特征(ChesbroughHW.andSocolofSJ.,2000)。譬如,顾客对服装的款式与颜色需求,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地加以捕捉,并了解商品最新的变化情况,据此作出是否购买的决策选择。同时,互联网不仅可以让顾客凭借肉眼观察并决定是否购买,还可以凭借声音等引导顾客作出决定。譬如,当顾客购买苹果手机之类电子产品时,外观的好坏是一方面,通过顾客体验,让顾客试听或实际感受则又是一个方面,只有两者都满足顾客的价值需求,才会产生购买的实际需求。作为商品的非数字化特征,它是指只有通过实实在在计量的方式才能使顾客决定是否购买的商品属性。以服装为例,顾客只有亲身考察才能了解服装的材料,以及大小等最为关键的商品特征。此外,对于商品的质量以及色、香、味等方面,数字化特征相较顾客决定是否购买的影响并不大,而非数字化特征显得特别重要。“顾客价值”是“顾客化生产”的进一步扩展,它要求企业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从性价比、使用功能等多个方面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经营的重点正在由“从销售额向利润,再进一步向价值”的方向转变。对于价值(Value),人们更加重视企业价值以及股东价值之外的顾客价值。基于成本竞争战略的互联网营销,要求企业营销从传统的为顾客提品转向为顾客创造价值(冯巧根,2015)。以网购为代表的互联网营销提高了顾客购物的便利程度,使顾客能随时随地挑选和购买自己心仪的商品。从管理会计决策来看,以网购为代表的互联网营销将给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从商品的两种内在特征分析,数字化特征明显的商品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成本竞争战略作出合理的选择,如采用差异化战略,还是采用低成本战略等。而非数字化特征显著的商品,在互联网环境下顾客的寻找成本有了明显的改善。譬如,它们可以通过网上的商品评价,以及就近的实体店观察来体会商品的好坏。换言之,在寻找成本过高的情况下,顾客可能会放弃对非数字化特征商品的追求,转而选择已往熟悉或者同事朋友推荐的商品的倾向(IndrajitSinha,2000)。为便于模型设计,本文中模型构建的相关符号说明如下:(1)C1为商家仅通过商店进行销售时的成本;(2)C2为商家仅通过网店进行销售时的成本;(3)f为顾客对于商品感到满意的非数字化特征的效用;(4)k1为顾客在企业1的购买成本;(5)k2为顾客从企业1到企业2的转换成本;(6)r为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7)p1为顾客在企业1购买时实际支付的价格;(8)p2为顾客在企业2购买时实际支付的价格;(9)U为消费者的效用。
(二)模型假设根据上述分析,作如下假设,以便为后述的模型构建提供基础。1.市场上存在两家相同类型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1”或“企业2”),它们生产的产品同时具有数字化与非数字化两种内在特征。譬如,服装、日用百货等。顾客购买这类商品时,往往需要及时了解商品的数字化特征,这是因为商品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面对这些变化,顾客皆可借助于互联网或者通过走访实体商店来进行了解。顾客所取得的效用不仅仅依赖于商品的数字化特征,还依赖于它的非数字化特征,即指商品是否能达到顾客的要求。假设两企业商品的数字化特征没有区别,这样顾客效用就由商品的非数字化特征来决定。2.两种不同类型的顾客存在于这个市场中,一种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查找的顾客,另一种是不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查找的顾客(ReeveJM.etal.,2011)。假定这两类顾客只对上述两家企业(即“企业1”和“企业2”)中的某一家商品的非数字化信息有所了解,而对另一家企业的非数字化信息不知晓。“企业1”认为了解自己商品的顾客愿意以预定的价格r购买自己的商品,并获得r+(ff>0)的效用(假设顾客满意的非数字化信息的效用为f,满意时f>0);而“企业2”同时也提供此类型且可能更好的商品。通过某种方式,顾客可以了解到“企业2”的商品的非数字化信息。若顾客对“企业2”的商品进行比较后,觉得买了“企业1”的商品有些后悔,即购买的期望效用低于未购买商品的效用。换言之,假设顾客满意(f>0)的概率为q,则不满意(f<0)的概率为1-q(相反,则为“企业2”的商品的非数字化特征。即顾客只有有限的忠诚,他们随时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购买意向(只要当顾客发现有更好的商品时,购买意向就会随之转变)。表明顾客对于非数字化特征显著的商品,其购买行为并不受互联网查找因素的促使。即顾客具有商品使用的“路径依赖”,只要尚未使用其他企业的商品,往往倾向于购买自己正在使用或者熟知的商品。相反,他们对于不了解的商品不会轻易购买,一旦经过对比并发现新接触的商品好于现有的商品时,就会增加对新商品的预期效用,并决定购买该商品。这种情况说明,寻找成本与考察实体商店的成本具有相关性。3.企业的销售决策各不相同。在管理会计决策过程中,企业可以选择只在实体店进行销售,也可同时在实体店与网店出售自己的商品。然而,不同销售决策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竞争战略(如利润目标、销售定价等),从而使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博弈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在互联网的新经济环境下,一方面企业通过不同的竞争手段来获取利润;另一方面顾客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进一步刺激了消费的欲望(凯恩•拜罗,2003)。以互联网销售为代表的管理会计决策创新,使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营销管理与竞争战略相互融合。互联网营销强调营销行为的最优化,寻求诸如网购活动中交易成本的最小化等,以实现企业收益的最佳化,这一活动本身就是成本竞争战略在营销活动中的延伸。互联网营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交易成本,以网购为代表的互联网营销使信息的获取更加容易和及时,并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从而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进而为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互联网营销是一种在动态中优化成本结构的策略,而不是片面强调营销成本的高低(裴沙沙,2008)。举例来说,企业(商店)可以通过将自己的某种产品直接传至互联网,而避免了昂贵的人工费用的开支和零售渠道的成本开支,进而大幅地降低销售的成本。
四、顾客\企业行为与成本竞争战略的融合
管理会计决策只有在充分考虑顾客与企业双方供需关系,并结合行为各方情境特征的基础上,才能为互联网营销提供成本竞争战略的有益方案。换言之,将成本竞争战略嵌入于顾客\企业行为之中是管理会计决策的一种重要路径选择。
(一)顾客行为与成本竞争战略从商品营销视角考察,顾客选购商品一般有两种路径:一是继续购买并使用已往熟知的商品;二是更换新的商品,并对相关的商品进行搜索(查找)。在比较新旧商品之后,结合商品的数字化特征与非数字化特征加以综合考虑(“企业1”和“企业2”的数字化特征前文已作了假设,顾客行为选择的重点是对非数字化特征进行分析与判断),最后对新厂家的商品作出购买决定。上述情况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
(二)企业行为与成本竞争战略企业只有全面考虑了顾客的各种需求之后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在每家企业的产品品质、售后服务以及样式(款式)等方面差异性不大时,产品的价格竞争将不可避免,即会产生同质性竞争。管理会计决策将会选择成本管理的竞争战略,主要是低成本战略,具体的决策选择是:(1)通过降价促销来吸引顾客的购买动机;(2)安排一定幅度的降价空间,以满足吸引顾客购买欲望的实现。企业必须围绕顾客需求,在是否采用降低促销策略与成本效益行为之间进行权衡,这一过程表现出的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从企业行为看,若生产成本无法改变,则销售成本等期间费用的降低将成为低成本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销售成本为例,它与企业采用的销售策略以及销售渠道的配置具有相关性。假设企业存在三种销售方式:(1)只在实体店进行销售,设其成本为C1。(2)只在网店销售(利用互联网方式进行销售),将成本设为C2。其中,宣传成本对顾客行为也很重要,这里将宣传成本界定为向顾客传递商品的成本(通常情况下,C1>C2)。(3)实体店与网店同时销售。诚然,若f=0或非数字化特征不存在,且商品的数字化特征无差异时,这两种销售方式均会发生边际成本。假如网店销售的成本更高,则应当放弃互联网营销方案。一般而言,能够从互联网营销中直接获益的往往是顾客而不是企业。然而,当互联网营销的成本比实体店销售的成本低时,减少或放弃实体店销售成为成本竞争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事实上,互联网营销面临的环境十分复杂,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销售容易诱发商品价格的竞争,导致企业仅凭借互联网销售难以获得利润,理论上往往放弃这种选择,从社会上频繁曝光的网店关闭现象也可以佐证。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环境下,加强顾客\企业行为研究,提高管理会计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值得各界关注与重视。综上所述,企业的销售策略可以归集为两个方面:(1)直接通过实体店进行销售;(2)既通过实体店又通过网店进行销售(RajivLal,MiklosSar-vary,1999)。通过对顾客\企业行为的考察,下面集中对这两种销售方式展开分析。即分析的焦点是:围绕f>0,C1>C2时的情况,判断企业可以从互联网营销中取得收益均衡的可能性与条件。
五、成本管理决策与企业行为选择
对于实体店,或者实体店与网店结合的企业行为,体现了成本管理决策强调的企业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内在要求,是管理会计博弈均衡的一种战略选择。
(一)企业仅靠实体店销售的行为策略及其收益分析就“企业1”而言,顾客有三种基本策略:(1)选择不搜寻;(2)购买熟知的品牌;(3)寻找新商品,即尽可能地搜寻到更好的商品。上述第一种策略,顾客得不到任何效用(选择不买,以静制动);第二种策略,获得相应的效用,量化形式为r-k,考虑到顾客实际购入的价格,设为p1,则顾客的效用为r-k1-p1(假定p1≤r-k1);第三种策略,由搜索产生的经济后果来判断效用。在可能的概率q下,顾客通过更换品牌得到满意的新商品(即f>0),便会购入这种新商品,获得的效用为r+f-k1-p1;若顾客觉得不满意(f<0),则会有三种选择:(1)继续购买原来的商品,但顾客已有不满情绪(由于不满意,预期效用为r-f,其他的一样),取得的效用为r-f-k1-p1;(2)购买熟知的品牌,取得的效用r不变(预期效用),扣除查找成本和实际买价,其实际效用成本为r-k1-k2-p1;(3)不购买商品,则其获得的效用为-k1,表现为企业行为过程中的采购成本。针对上述顾客的行为选择,成本管理的策略(即收益均衡)只能存在于三种情况:(1)顾客不去查找;(2)顾客去搜索,但是在发现新品牌差于原来的商品以后,继续使用原来所使用的品牌;(3)顾客会查找但是没买任何东西。以下分为两种情况讨论。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条件中的f代表着商品的非数字化特征,体现着企业商品的重要指标(如产品质量等),这些指标在博弈均衡的条件下需要大小适度。假如f小于采购过程中的代价(k1或k2),就难以吸引顾客产生购买的冲动。换言之,只有当f>k1且f>k2时,才会使顾客产生查找的行为动机,或者去实体店考察的动力。此外,f应比销售渠道的成本(如C1)小,以减少企业成本管理的决策失误,避免出现盲目降价招揽顾客的行为发生。从管理会计决策视角考虑,企业的着眼点应放在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上,譬如通过差异化的成本战略提升f的数值。其结果:一方面,有助于约束其他企业采用价格竞争战略;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名声及其商誉价值,即产品的性价比高,质量稳定,顾客往往愿意多花点钱购买到质量好的商品。
(二)企业同时利用实体店与网店营销的行为策略及其收益分析通过实体店与网店两种渠道进行销售,若企业有定价自,在互联网新经济的环境下,顾客的决策行为会发生相应的转变。区别于单纯的实体店销售,同时开展实体店和网店销售的管理会计决策选择仍然主要是低成本战略(WalterT.Harrisonetal.,2010)。但它具有明显的情境特征:一是顾客不用搜寻,可以直接应用互联网订购商品,由该方式产生出的成本节约,即查找成本k1;二是降价促销的确可以吸引到其他企业的部分忠实顾客(即促使顾客从不了解本企业的商品转变为了解商品的内在特性)。一方面,有效地阻止了顾客对其他企业的搜寻行为;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上以足够低的价格来吸引这部分顾客的注意力。结合上述两种情境特征,如果顾客没有发现自己心仪的商品,则他们会利用互联网订购老品牌(原来使用的品牌)的商品,此时的成本会更低。就“企业1”而言,顾客有三种基本决策选择:一是不搜寻,也不购买。此时,收益为0。二是不搜寻,但纳入到互联网营销系统,顾客可以在网上购买。相较第一种决策选择,这种策略节省了采购成本k1,其获得的收益为r-p1。三是搜寻,其收益状况随顾客策略的转变而变动。一方面,对于概率为q的顾客来说,因找到了满意的商品(f>0),其获得的收益为r+f-k1-p2(尽管顾客可以利用互联网订购节省相关成本,但是互联网能够了解的仅为商品的数字化特征,欲掌握非数字化特征仍然需要到实体店去观察,这样就会发生采购成本k1,需要加以扣除);另一方面,在搜寻之后觉得不满意时f<0,还可分成三种情况:(1)选择购买搜寻到的新商品,其收益为r-f-k1-p2;(2)购买老商品(原来使用的商品),它能够节约查找等成本,所以其收益增加为r-k1-p1;(3)如果不买任何东西,收益为-k2。以下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六、结语
篇10
关键词:“数字化货币”生产力水平;交易;银行;生态环境
一、“数字化货币”概念
作者理解的“数字化货币”概念是:由公民或法人(各机关团体企业)存入银行账户,一直以“数字”状态存在于银行网络系统账户上,借助银行支付平台行使转移支付职能,不提取纸币进入市场流通的货币。经济学中称为银行信用货币,“数字化货币”是信用货币的表现形式。
目前物资交易和各种支付活动过程中,是以“数字化货币”形式完成支付为主,纸币交易为辅。银行投放市场的纸币,仅为货币流通量的绝对小比例。公民、法人提取少量纸币用于日常生活零星支付,大大节省了纸币的使用量。银行永远不必拿出巨额纸币兑现。
纸币交易的特点是,交易双方“当面”完成交易,不借助任何金融网络平台,纸币属于广义的“数字化货币“,本文讨论仅指狭义“数字化货币”。
二、货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
货币作为物资交易媒介,一直随着生产力水平提升在同步升级。原始社会物物交易,没有货币;农耕蓄产社会,货币由贝壳等到一般金属铁、铜铸币,逐步升级到贵重金属金、银铸币,在金银作为主要货币时期,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经济发展相对繁荣,银票应运而生,银票为最原始的“数字化货币”表现形式(银票本身不具有价值,是以钱庄信用为质押,可以随时换取金属货币的价值符号,在特定的区域内流通);蒸气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纸币随之为各国流通法定货币,替代金、银等金属货币完成物资交易,是国家强制发行的货币价值符号--当时在人们的观念中,真金白银才是货真价实的货币。
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移动互联网和与之匹配的智能手机普及,物资交易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原本大多用于法人之间大额异地交易的“数字化货币”流通方式,迅速深入寻常百姓家,客户通过智能手机连接移动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网银”“财富通”“支付宝”“微信”等平台以“数字化货币”完成交易。纸币在交易中的媒介作用越来越弱。
三、“数字化货币”在交易中的广泛运用,是信息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趋势
全面实行“数字化货币”,从目前各种互联网支付平台实际使用实践上看,已经没有技术障碍。使用“数字化货币”交易方式的有,法人(机关、团集、企业)之间的物资交易跟专款划拨和税收征退,法人支付公务人员、劳务人员工资性收入,社保系统支付离退休人员退休金,公民、法人在网上、超市购物、旅行订餐、订房、订票等等。
人们已越来越喜爱这种以“数字化货币”来完成交易的全新交易方式。普通公民合法收入基本习惯于存入银行转为“数字化货币”,理论上推定,市场流通纸币将进一步减少。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趋势。
四、现行银行体制与半“数字化货币”半纸币交易方式的弊端
目前的半“数字化货币”半纸币交易方式,和各类地方化集团化商业银行并存的金融体系,使公民、法人可以在银行系统多家银行设有两个以上不同账号的账户,“数字化货币”信息隔离,各商业银行信贷与转移支付功能交叉重叠,商业银行以追逐银行商业利润为目的,相互不健康竟争,影响了银行对公民、法人进行信贷与转移支付信息的全程监管,带来金融秩序混乱,银行监管乏力,宏观调经济调控与杠杆作用弱化。影响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同时,半纸币半“数字化货币”交易方式,让纸币流入市场彻底失去监控,少数不法企业利用政策真空与金融管理体制漏洞,巧取豪夺迅速暴富;少数公民、法人在此银行欠下巨额债务,又改头换面往彼银行设立账户另起炉灶,给商业银行造成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损失;各类偷税漏税及金融诈骗等经济犯罪层出不穷;部分政府官员被腐蚀,巨贪频现触目惊心;同时为盗窃、抢劫和非法幕后交易等提供了温床。社会主义社会构筑的正能量价值观与信仰被稀释,严重扰乱正常经济发展秩序。
生产力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必然要求改变原有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中银行系统的地方化、商业化运作和半“数字化货币”半纸币交易方式,阻碍了信息化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发展。
五、探讨“数字化货币”的本质属性与信用保障
“数字化货币”本质属性是国家信用货币。是以全民物质财富价值为基础的价值表现形式,是人们劳务、服务利益或经营利润的价值体现,是由国家为商品与服务交易的价值尺度。“数字化货币”不具备金属货币的“特殊商品”属性。
“数字化货币”本质属性决定了实现信贷与转移支付的银行不具备商业属性,属政府特殊的行政职能机构,属非营利性法人范畴。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和全民所有,人民币发行权撑控在国家手里,为全民服务,银行利润参与国民经济建设与国民收入再分配,这就为银行重组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可靠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以全民物资财富作为信用保证的“数字化货币”,是公民、法人的合法财产以数字形式存入银行指定账号,神圣不受侵害。中民人民银行投放与管控“数字化货币”,享有绝对全威性与对公民、法人合法财产的绝对保障性。“数字化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发行量始终与经济发展规模需要量保持总体平衡。
“数字化货币”是国家强制推行以全民社会财富作为信用担保的一种价值标准,代表的是全民社会财富,搭载网络平台实现转移支付与信贷,只能由统一封闭的唯一权威的国家职能银行履行转移支付与信贷。
一切经济金融危机的根源,是我们视信用货币有金属货币潜质,具备商品属性,视银行为商业“有限责任公司”性质,以追逐利润为目的而存在。而地方化、集团化银行机构不具备全民财富信用保障资格(外资银行性质等同于地方化集团化银行),其“有限责任”无法抵御因不可预测的不良信用信息网络迅速传播,拥有两个以上账户的公民、法人瞬间将存入的“数字化货币”全部挤兑,商业银行“数字化货币”被立即全部掏空的局面。给正常的经济秩序将带来混乱,给国家银行“数字化货币”信用造成危机。
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个人账号为其身份证号一致的唯一的终身专属账号;二是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投立中国公民银行、中国法人银行发行“数字化货币”,分别为中国公民、法人“数字化货币”转移支付信贷等一切业务服务。从源头上彻底杜绝各种层出不穷的虚拟货币和网络金融诈骗,预防因推行“数字化货币”给公民、法人财产带来难辩真伪的陷阱,保障公法、法人财产权不受侵害。
公民、法人持有效身份证在对应的银行系统申请注册,银行账号同时具备信、贷功能,实行存贷合一账号(或分设借、贷账户])管控贷款与存款。公民、法人一切经济往来流水,即记入中国公民银行或中民法人银行。
信息化生产力把我们带入“大数据”时代,每一个公民、法人,将全部融入公安户籍系统(或公商法人信息系统)、国土资源不动产登记系统和银行“数字化货币”系统。而“数字化货币”载体的银行,将是与公民、法人互动更加频繁而紧密的系统。
六、推行“数字化货币”对银行重组和职能转变的要求
推行“数字化货币”对银行重组与职能转变的要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属中国人民银行,授权设立中国公民银行、中国法人银行(机关集团企业)和中国银行(外币),省、市、县及规模经济人口镇设立对应银行分支机构。其他任何地方化集团化商业化和外资银行等,全面退出银行领域,转向从事实体产业生产经营。
中国公民银行基本职能:统一作为公民“数字化货币”信贷与转移支付业务,中国公民银行可设网上营业厅,初步设立:公民信贷窗口;公民转移支付窗口;公民利益分配窗口;公民税务窗口等。
中国法人银行基本职能:统一作为法人“数字化货币”信贷与转移支付业务,中国公民银行可设网上营业厅,初步设立:法人信贷窗口;法人转移支付窗口;法人利益分配窗口;法人税务窗口等。
社会保障机构交纳和支付社保资金及税务机关征税、退税及其它涉及公民、法人一切罚没奖惩等,由两大职能银行实现“数字化货币”转移支付。
中国银行基本职能与现行体制一致,拒绝外币进入国内市场流通,外币有中国银行兑付成“数字化货币”转入公民或法人银行。外国公民进入中国境内工作生活,币转入中国银行,由中国银行根据其护照号设定唯一账号,由中国银行根据汇率转换为人民币“数字化货币”实现转移支付等业务。如申请中国籍为中国公民,其“数字化货币”转入中国公民银行或中国法人银行,享有中国公民或法人同等待遇。
七、推行“数字化货币”的主要障碍与应对
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将面临很多障碍,如银行体制重组,银行系统信贷支付平台全面升级扩容,智能手机的功能升级,经济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及老弱群体智能手机的普及与使用等,但最大的阻力将来自既得利益集团。而经济发达地区普通公民将是最积极响应者、支持者和实践者。
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软件”上必须具备:⒈“数字化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⒉公民、法人对“数字化货币”信心保障;3、承担信贷与转移支付载体的银行体系的唯一性、强制性、全威性保障;“硬件”上必须具备:1、政府高度重视与广泛宣传;2、全体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实现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手机功能升级为卫星定位、指纹开机、眼膜设密、个性化数字设密等);3、银行系统重组和现行转移支付平台的全面升级。
八、结束语: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中国经济、政治生态环境将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进一步完善供给侧改革和调整收入分配等结构性改革,与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相结合,是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可持续与健康平衡发展的有力保障。
银行机构重组与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给市场经济物资流通装了上精确制导“北斗”天眼;给宏观经济调控配备了超级定海神针,在互联网时代,真正发挥银行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指挥、调控与杠杆作用,有针对性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阳光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产业的投入,遏制产能过剩清理经济泡沫。保障国民经济平稳有序进入快车道。
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将使套取国家专项资金、偷税漏税、非法洗钱、以谋取私等社会痼疾得到彻底根治;一切以纸币为目标的违法犯罪行为失去生存空间。中国经济、政治生态环境将进入“绿色环保”的良性循环轨道。
信化互联网普及不足二十年,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不足十年,商品流通体制与货币交易方式都已发生了颠覆性改变。生产关系如何适应信息化生产力发展水平需要,没有任何西方经验可供借鉴,需要发挥中国人的智慧与创新精神。
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引领信息化社会生产力一起向前飞,是互联网支付平台给货币交易带来的一场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从没有人走过的道路,世界将因此而震惊欢呼与喝彩。
参考文献:
[1]袁庆玲.基于数字化的纸币防伪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大连工业大学,2011.
- 上一篇:高标准农田冬季施工方案
- 下一篇:医药化工行业分析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