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教育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位教师,我们有的是专业的课程知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是正在讲什么,而是怎样讲。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到树的主干,也就是课文的脉络,然后再帮助学生清扫枝叶即理清细节。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文章通过记叙“我”在东京所见所闻所历的几件事,来表现我对藤野先生深深地怀念之情,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文中写“我”见到中国的留学生,盘着像富士山一样高的辫子,在日本赏樱花、学跳舞都非常反感,最后弃医从文,都表现了“我”强烈的爱国之情。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我对藤野先生那种对学术严谨的态度的敬仰和没有民族偏见的生活态度的深深怀念之情。
可见,文章在形式上多散,所叙事都是为主旨服务的,这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这样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深刻得多了。这就是我们在教学课程中的教学智慧。其次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懂得融会贯通,例如,讲朱自清的背影,如果你都不投入、不感动,就无法带动学生去感动、去感恩了。学生就无法为那种深沉的,不用言语的父爱,所动容了。
二.教育教学的管理智慧
教师不仅是班级的主导者,同时也是班级的管理者。面对班上的几十位学生,首先我们要有友善的态度,让学生愿意与你亲近,与你交流。其次,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欣赏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鼓励,多为他们喝彩,优秀的学生会做的更优秀,因为每位学生都会尊重欣赏自己的人。其三,要理解差生关爱差生。学生从教师的言行态度里获得关怀、赞赏、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将促进他们向着老师所教导,所期望的方向努力行动,不断发展。总之,我秉着“面向全体、偏爱差生、教书育人”的观点来管理学生。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呢?首先,我们必须热爱自己,热爱生活,让自己心里有一片绿洲,你才会去爱别人。热爱自己,热爱生活,你就让自己多运动,有一个好身体。身体好,性格才会好,只有健康的人,才会有光泽,有光泽的人才会阳光。
篇2
【关键词】智慧型;教学艺术
中华院博士生导师张梅指出:“一个智慧型教师的具体体现就是上有效的课,做有效的教育。”做一位智慧型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以投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益。
智慧型教师的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善于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运用灵活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艺术。任何教育艺术都不能机械地搬用,也不能简单地模仿,而只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进行反思性探索,辛勤的耕耘,才能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智慧化的教育教学艺术。
教育智慧是教师在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巧和艺术。现选择三位智慧型教师的教育艺术具体事例,供教师同行学习借鉴。
1.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机智地处理动态生成的教育艺术。①
在处理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中,最能看到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新课程讲求动态生成,智慧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突然出现的动态生成时,都能沉着、冷静,并借机将教学进一步引向深入。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离下课还有5分钟的时间,开始做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百分数……”,教师的话还没有说完,一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既然有百分数,那么有千分数、万分数吗?”
这个问题是教师没有想到的动态生成,如果教师简单地说:“千分数、万分数是有的,这个问题我们以后会学,你坐下吧。”那么这个教师不管前面的课讲得如何好,在处理这个动态生成问题的表现实在不够“聪明”。请看这位教师的处理:“嗯,真不错,你能从今天学到的百分数想到千分数、万分数,这说明你很善于思考。那么,同学们,我给你们五分钟时间,你们在练习本上‘发明’一下千分数、万分数吧。”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发问,然后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先对千分数、万分数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引导学生的思考适度向前发展。这5分钟的实际价值远远超过了5分钟本身的价值,因为,这位教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思维智慧得到了发展。
2.一位班主任老师别出心裁地“惩罚”学生的教育艺术②
一位班主任去学生宿舍检查,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几个香烟头。又有人吸烟!老师很生气,一定要惩罚。是扣分、罚款?还是叫学生写检查?上报学校教育处?或者干脆把家长叫来,领他们回去反省?
几个吸烟的学生被查出来了,他们惴惴不安地来到老师面前,求老师原谅。老师瞪着他们半天不说话,琢磨着怎样处理他们才好。偶然间,老师看到校门口的警示牌,校内禁止吸烟。老师头脑中突然闪现出一束智慧的火花,表现出一副严肃的表情对学生说:“现在有一项重要任务,给你们两周时间,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吸烟有害健康的材料,做成宣传版面在校园内公开展览。只要完成得好,我就取消对你们的处罚。”
学生面面相观,眼睛里充满新奇。
两周后的一个艳阳天,他们兴奋地来请老师去看展览。来到学生宣传栏前,老师不禁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感到惊讶。几个学生充分发挥了美术特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告诫人们吸烟的危害性,还介绍了各种戒烟措施,不仅有制作精美的宣传画和漫画,而且还有一些发人深醒的警句:“绅士风度无需用吸烟来诠释”、“买烟何如买书?”等等。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老师很难相信这是出自几个学生之手。望着不断前来观看展览的学生,老师由衷地为他们骄傲。而他们的眼神里,老师也发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老师,您还处罚我们吗?”他们中的一个偷偷问老师。
老师指着宣传栏笑着说:“这不是很好的‘处罚’吗?”
这位教师“惩罚”学生的教育艺术实在高明,在宣传戒烟的创造性活动中达到戒烟的目的,产生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3.教育家陶行知的“诗教艺术”。③
篇3
教育智慧,又称教学智慧或教学机智,它主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来体现,表现为教师规律性、创造性地把握与深刻洞悉、敏锐地反应及灵活机智的应对能力。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探求教育教学规律中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育理念、知识、学识等个性品质高度综合化的体现。
一、课前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由于英语本身是一种枯燥的语言,中国学生又缺乏足够的英语环境,因此教师要深钻教材,研究教法。如上课前,让学生唱唱歌或做个游戏,进行竞赛或表演,可使学生精神振奋,也可给学生放英语歌曲或者让值日生用简单流利的英语报告当天情况,优美的歌声、逼真的表演、流利的英语使学生心情舒畅,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尤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走进初中学习的大门,一切都是新奇的,打好基础,培养兴趣很重要。如上课前,我与学生做“Stand up”“Sit down”游戏,我喊“Stand up”让学生做坐下的动作,同样我喊“Sit down”让学生做起立的动作,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全员参与进来。
二、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
针对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安排了很多富有趣味性的内容,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材中的大部分插图是学生们喜爱的图片和卡通画,如:Unit 3 “Why Dou You Like Koalas?”配有大量的动物图片,我通过制作课堂幻灯片,让学生练习看图会话,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感官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如在“How’s the Weather?”单元中,学生通过the weather report,关注天气,每天一句“天气预报”,达到了对语言的熟练运用。人人准备,全体参与,根据小组积分,进行个别奖励,大家都跃跃欲试,形成了一种好的学英语的氛围。
三、课后适时有效的指导,保持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水平,光凭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对学生的课外进行有效的指导。刚学过“Christmas”这个词,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有关“Christmas”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与圣诞节有关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了解“Bill Gates”“Stephen Hawking”等名人,在查找资料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还应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有趣的、比较容易的故事、诗歌等。学习的积极性是需要教师去激发的,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找到学生兴趣的出发点,才能使英语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和找乐趣的开创性学习。
在课堂实践中,恰当地运用教育智慧,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适时地做一回“糊涂先生”,不以权威者的身份凌驾于学生之上,不摆出一副尊严的模样威吓学生,在师生共创的平等气氛中,使一切不符合常规的举动都变得坦荡与自然。回首十几年的教育生涯,教育智慧渗透其中,我也感受着教学的轻松与快乐。
1.教育智慧表现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方法中。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既要反应迅速,又要机智幽默,若处理好了,就可以使突发事件变得有教育意义,趁机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上课时我发现有个学生精力不集中,总向窗外看,我就说:“The world outside the window is wonderful,right?”那个学生还在看窗外,其他学生笑了,他才意识到,把头转了过来。我接着说:“But if you want to see a bigger and more wonderful world in the future,please listen carefully in class,OK?”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之后听课都很认真。我想这样做比起当众批评他要好得多。
还有一次,课堂上有个学生在不停地看表,不能专心听讲。我点了他的名字,然后说:“Time waits for no man,so don’t wait for the time either.Instead,hold every minute and make it meaningful,OK?”他不再不停地看表了,开始认真上课,其他同学也学会了珍惜时间,把握好每一分钟。
2.教育智慧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日常小事中。
教师平时对待学生要和蔼,与学生平等相处,在学生问问题时耐心解答,这样学生才会尊重你,爱上你教的学科。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是没有学优生和后进生之分的,只是相对而言某个学生某方面具有优势或处于劣势。当我们面对在学习这个方面处于劣势的学生时,要会用“显微镜”,放大他们的优点,及时地给予鼓励,一个赞赏的目光、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直接的表扬,都会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习充满兴趣。
3.教育智慧也表现在与学生交流、鼓励的方法中。
我经常在作业批改时加上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有时会在作业本中夹张小纸条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学生也逐渐喜欢这种方法,我也经常会在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求助小纸条。通过这种途径,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促进与学生的交流。
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诗,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新的生成音符。我们只要平常加强学习,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使自己运用教育机智的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参考文献:
篇4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与科技学院重庆400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高效课堂”日益成为教育人士关注的重点。而高效课堂的打造离不开教师智慧的运用。本文阐释了教学智慧、高效课堂的内涵以及高效课堂和教师智慧的联系,教师智慧在平时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布置中的体现。
关键词:教学智慧;高效课堂;联系;体现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减负”的诉求下,教学开始追求“高效课堂”。教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灵魂人物,在备课、授课、课后巩固的各个环节中,都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合理安排,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新课改也强调教师成长,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发展自己的教学智慧,精进专业技能。
一、教学智慧的内涵
什么是智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智慧”被解释为“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1]《辞海》上解释为“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2]
教学智慧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教学智慧在《教育大辞典》中被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3]
教学智慧有“复杂性”“情境性”和“实践性”。教学智慧的“复杂性”在于“教学实践领域具有两重性:它是自然的又是属人的,它是客体的又是观念性的,它是必然的又是自由的,它是因果性的又是目的性的。”[4]第二,教学智慧强调“教学情境”。教学智慧大都是教师个人应变能力与意外情况撞击而迅速迸发的火花,是“急中生智”的产物。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既是一种科学活动同时又是一种艺术活动。前者就会形成和发展我们所学的教学理论,后者就会形成和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对个别的、特殊的教学现象的理解与处理,并成为教育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组成内容,反映的是教学的偶然性。[5]第三,教学智慧同时强调教学情境中的“实践性”。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所做的观念运筹、经验调度、操作设计等的种种努力最终体现于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平时教师无论是直接经验或是间接经验的获得,以及知识技巧的积累都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磨合、升华。在课堂教学中,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随时出现,教学实践者需要“当机立断”、“急中生智”,才有可能避免教学实践活动的混乱或不协调。[6]
综上所诉,教学智慧是教师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己已生成的智慧知识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对学生的各种状况,并且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达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课堂质量以及学生对知识快速吸收的目的。
二、打造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内涵包括三方面:一是提高课堂效率;二是实现课堂效益最大;三是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1.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在备课时候对整堂课进行精细设计,使学生逻辑清晰得到接受知识。
2.改变传统授受式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转变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角色定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教师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
3.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愉悦融洽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良好有利于相互间的交流、沟通老师能对学生的各类问题及时作出引导。
4.生动有趣、旁征博引的教学语言。第斯多惠曾经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当有严密的逻辑性,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旁征博引,内涵丰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高效课堂与教师智慧
一个高效的课堂,需要老师在有限的时间传授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学方法要开拓创新,让学生乐于接受。所谓有智慧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一个头脑机敏内涵丰富的老师不仅能提升课堂效率,对学生的一生求知的影响更为深远。
(一)教学设计环节中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基石,一个充满智慧型的老师在其教学设计中会充分展露自己的高瞻远瞩。课前精心的准备才能宏观把控整个知识点。无论是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还是板书的构思无不展现着教师的匠心独运。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实际课堂中有学生会有各种各样、始料未及的问题,更加考验教师综合能力。如对整个教学节奏的把控、反应、逻辑、观察、表达等等。具有教学智慧的老师懂得在小知识点上少讲,在重点知识上精讲。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堂上,教师要以更加敏锐的观察,攻克难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扩充知识。
(三)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课后作业不仅起着温故知新作用,还能开阔学生视野。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通过作业让学生夯实基础,也要让学生触类旁通。一个传统类型的老师只会机械训练,而一个智慧型教师,他拥有全新的视角,布置有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到“学而不厌”。
四、总结
在面对教育改革、转型的关键点,教师必须靠“智慧”去统率、处理知识信息,用教师智慧去引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把“高效课堂”落到实处,减轻学生负担,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625、921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中)[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209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6.
[4]徐继存.论教学智慧及其养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8―32.
篇5
与传统的素质教育相比,信息化的素质教育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素质教育途径的创新。将素质教育场所从课堂搬到网络,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大学生对网络独有的喜爱,这种喜爱,将会使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素质教育资源的开放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素质教育有了自己的应用平台,并成为智慧教育平台的重要部分。在这个创新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共享素质教育教学资源,也可以参与谈论互动,这种网络互动形式,远比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受欢迎。三是素质教育信息化实现了素质教育过程时空的开放性。在有效的时间内,可以同时容纳更多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谈论研究,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固定的界定约束,非面对面的思想与观点的表达,使得教师对学生素养的了解更加充分和透彻,有利于老师们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素质教育的课堂补充。四是素质教育信息化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传统的素质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在教育内容上,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设定;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采用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形式,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成为消极的、被动的接受者,这与素质教育的主体性要求不相符。而信息化的素质教育,让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主体角色也会更加突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于智慧教育的信息化素质教育形式,不但是一种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创新,更是极大限度地实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目标。
二、信息化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首先,教育信息化对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等成分。教育信息化中运用网络充足的资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将抽象道理化为学生可具体看到的真人真事,通过鲜明形象的感化,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树立真、善、美的情感,培养学生识别假、恶、丑的能力,再内化自己的言行,直至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进而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其次,由于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学生获取必要知识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个性、品格的培养,指导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三,教育信息化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果。教育信息化已引起素质教育教学手段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趣味性,加之灵活多变的方法和系统技术,从而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与思考。第四,教育信息化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对复杂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学生能较快地通过思维活动形成概念,并从中学到正确的思维方法。
三、信息化素质教育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接入方式的问题。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实时的教育活动。希望学生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或者终端都能够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共享的素质教育课程资源,这就对网络运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是运营与管理共享的问题。大学生素质教育应该渗透在校园内的方方面面,学校的运营和管理现在也已经非常依赖于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以前我们很多的系统,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OA系统都是封闭运行的,不能实现信息的开放共享。而现在,学校需要更加智能的管理,需要信息沟通打破管理内容之间的边界,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实现全校信息数据的共享。第三是终端的智能化。如学生的一卡通应用,在智慧校园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智能终端的应用扩展,学生人人都有手机,将一卡通和智能手机结合,既可以实时的通信,又可以解决素质教育从课堂内迁移到课堂外的问题。除了上述对网络运行环境的要求之外,信息化的素质教育还对网络环境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管理工作的老师,需要具备较熟练的信息化应用技术水平和敏锐负责的观察力,并能够设计出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网络互动话题。
四、结语
篇6
加德纳超越了传统智力理论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假设,即第一,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第二,人类的智力是可以测量的。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标准化测试中所得到的成绩。智能被视作是固定的、静态的实体,是天生的,伴随人的一生。
加德纳的智能理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创造具有某种产品的能力,超越了传统智能观念仅仅把使用语言和做数学题的能力作为构成智力的元素的误区,从而使智力得以走出书本和学校,而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
2、多元智能理论
(1)言语/语言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是指用语言进行思维,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了解他人的能力。这种智能通常表现在诗人、作家、主持人、演讲者以及政治家等人身上。
(2)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是指能够将物体量化、对命题和假设进行思考和推理,有效运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这种智能常常与科学思维或归纳推理联系在一起。数学家、会计师、计算机程序员、科学家、律师以及研究人员都代表性地展现出了逻辑/数学智能。
(3)视觉/空间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利用视觉信息和三维空间的方式来进行思维的能力,以及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航海家、飞行员、建筑师、制图师、画家、雕塑家通常表现出极高地视觉/空间智能。
(4)身体/运动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是指灵活地操纵物体、调整身体,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和改造事物、创造产品的能力。演员、运动员、舞蹈演员、外科医生和发明家都就有较高的身体/运动智能。
(5)音乐/韵律智能。音乐/韵律智能是指对音调、音色、旋律和节奏进行敏锐识别、运用和表达的能力。歌唱家、作曲家、乐器演奏家、指挥家等人表现出高度发达的音乐智能。
(6)人际交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是指善于理解别人,是以感知和区别他人情绪、动机、意向的能力为基础的,包括在小组里与他人合作和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我们可以在顾问、成功的教师、政治家、社会工作者身上看到这种智能。
(7)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善于准确自我感知,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并以此来指导和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睿智的老者是具有高度自我认识智能的典型人物。
(8)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他认为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按加德纳的说法,每个人的智力=智能都是由10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多种能力组合而成。根据该理论,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具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传统仅以语言文字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来评价学生的优与差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因此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只是由于单一评价标准才出现了这一错误的名词。
读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身为一线教师的我感触颇深,我觉得应该从下几个方面转变我们的观念,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做一些改变。
一、树立乐观的学生观,进行因材施教
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智力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仅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而有所不同,而且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领域而有所不同。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智力的各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展示多方面智力领域,促进全面发展
第一,课堂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应该涉及多个智力领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以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智力潜能,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篇7
2015年11月7日至9日, “2015年听障教育年会暨智慧教育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浙江宁波特殊教育中心学校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特教专家、特殊教育工作者以及南非客人出席了会议。
此次研讨会的研讨重点是“智慧教育”与“高效课堂”,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课堂效率。“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黄昭鸣博士的讲座《康复云——听障智慧康复》阐释了信息云技术支持下的远程康复教育,应用远程备课、远程课堂、远程筛查、远程评估手段有效提高聋童的康复水平。
南非Jan Gysbert Grobbelaar教授介绍了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全纳教育,应用人工耳蜗、助听器等设备有效提高听障学生的言语能力,使他们融入主流社会。
宁波、山东、南京、长沙、兰州、上海、佛山、海口等地的特教学校分别介绍了本校智慧教育的做法及成果。
篇8
【关键词】智慧凝聚;课堂高效;策略思考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资源均衡,实施规范化办学,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新举措迫使我们向45钟的课堂要质量。应当说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学生的智慧去解读我们初中语文文本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性一着。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倍感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亲近性、和谐性、高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以学生为主体其根本就是在语文教学文本的解读中高度而又高效地凝聚学生的智慧,现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几点肤浅的思考以及不够成熟的做法,权且抛砖引玉。
一、凝聚学生智慧,需要课堂教学中教师高度亲近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要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变自己为与学生地位平等的首席。这就从一定意义上告诉我们教师将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的霸主,经常不顾一切地去霸占着课堂的现象应当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亲近。因此在诸多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讲台被移出,教师在行间来回的诸多亲近学生的相关形式在逐步出现。但笔者以为这还完全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亲近学生,严格意义上的亲近学生应当是教学之间师生互动语言的高度相通,试想一堂语文阅读鉴赏课,师生之间多次冷堂,教师与学生不时地互动不起来,即使你在激情呼唤每个学生,学生也只能在那儿目瞪口呆的。因此,亲近学生的课堂首先要从课堂的预设去做起,语文教学篇目应当说是比较接近我们初中学生生活的,但初中学生缺少一张张诸多不同的面孔,又多是一颗颗迥异的大脑,而且所有学生所受教育的家庭背景也大相径庭。所以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我们需要与学生的高度亲近,当然也就需要我们去高度熟悉学生。学生们有了些什么?还需要些什么?还有哪些是我们学生难以掌握的?我们又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式去突破这些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能够把这些问题都能够去有效把握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亲近则无需我们再去装腔作势便可水到渠成的。我们平时的一些语文随堂课,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配合好我们老师,其问题不是学生,而多半是出在我们老师的身上。
二、凝聚学生智慧,需要课堂教学中教师高度和谐学生
学生智慧的高度凝聚应当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比较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平时诸多语文课堂教学,我们的同仁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未曾很好地去去把这个工程建设好,总是在应付着一个目标去拼课堂、揪学生,有时弄得矛盾激化,师生对立,也总是在极力将自己的意志尤其是文本的感悟强加给我们的学生,致使诸多学生只好去永远保留自己的意见。试问这样能把我们学生的智慧凝聚起来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师与生之间的和谐吗?笔者以为是万万不可能的。要想使得课堂的和谐,我们首先要有尊重教学对象的理念,尊重学生也不是凭嘴上说的,需要有实在的心理和实际的行动,这实在的心理是高度相信学生具有无穷的智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能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要想使得课堂的和谐对文本的解读就要允许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存在,更要允许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出现。譬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作品的主人翁到底应当是谁?说是于勒,对!说是菲利普夫妇是否就是错了?或者就应当是肯定错了!而说是“我”是否就一定是站不住脚了呢?笔者曾凭借此了个创新阅读鉴赏的尝试,在学生进行一定意义上的前置性学习的基础上,我就干脆向学生抛去前面所讲的几个问题,而后由学生自己去进行思考,并让合作学习的小组进行激烈的辩论。同学虽然只是十几岁,社会阅历还不是那么的丰富,语言组织的能力还不是那么强,但所作的相关表达还真代表着自己的感受,尤其是独到的见解以及有板有眼的语言确实令人赞叹不已。虽然学生所表达的见解还不能完全去说服我们大家,但我们毕竟由此看到学生那无形的智慧力量,毕竟看到因为课堂的和谐学生所迸发出来的智慧火花溅起来的五彩缤纷。
三、凝聚学生智慧,需要课堂教学中教师高效引领学生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虽然我们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变了,但与学生平等中的首席还是要保留的,这里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当好这首席。平时的教学我们也发现很多的课堂我们不是在当好首席,而是在经常性地形左实右。这样的实际现状引起我们诸多的反思,这利于学生智慧的高效凝聚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有效凝聚我们学生的智慧还完全必须我们教师去引领,只不过是高效引领罢了。如何去高效引领?窃以为歌唱家刘欢“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歌词对我们而言则有着比较深刻而又贴切的借鉴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摒弃引领学生创新阅读鉴赏中事必躬亲的不良习惯,多多养成凡引领就要力求高效的良好习惯。高效引领学生也不完全局限于对学生难点问题的突破上,窃以为要多考虑对全体学生的高效引领上,一定要考虑其全体性,因为我们无论怎样的课堂教学都要去面向全体的,所凝聚的智慧也不能就局限于少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智慧,更应当是所有学生的智慧。譬如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曹操何许人也?我们初三年级的学生应当说已从一定的文学读本以及古代戏剧影视中有所知晓。但怎样通过一定的手段对《观沧海》所表达的诗人之思想情趣而又应当是通过对众学生集体智慧的凝聚,这就有着一定文章可做,需要我们去做一番的思考。这首古诗的精神主要集中体现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能从诗人所描写的这景象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吗?应当说是很有可能不尽然。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现实,尤其是淋漓尽致的再现出曹操毅然北上征伐乌桓的战斗中终于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场景,学生们感到:当时曹操是何等的喜悦,而当人们在极为喜悦之时又会做出怎样的遐想甚至惊人的决定呢?学生便从当时的历史现状、曹操的形象以及曹操所写《观沧海》中的四行诗比较顺利地感悟出当时曹操的胸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2003
篇9
(一)教育观念上要发生转变
当前的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不注重全面发展,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把能不能升上高一级学校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从而出现了教师备课、授课、布置作业、辅导以及考试均从高要求,只照顾了少数所谓的“高材生”。这样必然造成中、低水平学生厌学现象严重,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使受教育者在德、智、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四有新人。在学校,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中,从备课到上课,我刻意在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下功夫,比较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CO2的化学性质时,运用以下三个实验进行对比:①在醋酸溶液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②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入CO2溶液也变红色;③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通入CO2,石蕊不变色。那么②中变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学生讨论非常热烈,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并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再如,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理解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教材中设计了“白磷燃烧前质量的测定”和“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两个实践探讨,再由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分析,使学生心领神会。
二、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21世纪化学教育必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以此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从这种观点出发,我在教学活动中贯彻以下几项原则。
(一)兴趣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老师的课堂演示和学生动手做实验,无疑是激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往往老师的一项成功的演示实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不仅是化学实验。对一些难以记忆的知识采用了编歌诀、顺口溜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18号元素的记忆我编成:一氢二氦锂为三,四铍五硼六号碳,七氮八氧九号氟,十号氖性情惰,十一钠十二镁,十三铝十四硅,十五是磷十六硫,十七是氯十八氩。这样学生即记住了元素的核内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又如根据化合物来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我编成:氢金左、非金右,氧化物、氧在右。交叉化合物,写出元素符号右下角,能约简要约简,“1”省略。后念先,先念后,有角码要先读,中间“化”字不可漏。这样编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欢悦的心境学得东西终身难忘,莘莘学子深有体会。
(二)情感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学习负担过重,社会环境及其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内出现了大部分学生“厌学”现象。这些学习对学生不感兴趣,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出现了“偏差”。这些“差生”的智力水平并不低,有的学生还很聪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于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只管教基础知识、技能,而忽略了情感的投入及思想教育的渗透,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失去信心,便成了“差生”。因此在化学教学上,我运用熏陶、渗透、感染、点化情愿教育方法,以求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1、结合化学史教育,板书科学家的格言,以触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启发他们爱国爱民族的情感,如氧元素的发现史,舍勒和普利斯特里两位化学家虽都曾独立地发现并制得了氧气,但由于他们迷信权威,被传统“燃素学说”所束缚,因而未能提示燃烧的本质。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不迷信权威,通过大量燃烧实验,并科学的分析判断,从而提示了燃烧的本质。通过结合化学史的教育活动,极大的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又如:《侯氏制碱法》中的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留美八年获博士学位后,为发展祖国的化工事业,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明了侯氏联合制碱法。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
2、批阅作业时,以书法美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对作业优秀或学习进步的学生用由衷赞美语言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激励中成才。如“思维严密,方法灵活”。“让优秀永远伴随你!”“此题解法真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等。
(三)分层教学
篇10
裴斯泰洛齐是继卢梭之后19世纪欧洲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他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以一颗赤诚之心,献身贫困儿童的教育,并为此进行数十年的艰苦教育实践,提出了和谐教育、简化教育、要素教育、教育心理学化及小学各科教学法等重要思想。反观裴斯泰洛齐一生的教育实践可以发现,崇高的人道主义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而教育心理学化则是贯穿其思想的精神主旨和重要脉络。他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儿童的教育和发展,强调教育要充分遵循儿童天性中的心理因素。它既饱含了裴斯泰洛齐对儿童慈母般的感情,又凝聚了父亲般的教育智慧,是教育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也是教育信仰与智慧的践行。而面对矛盾丛生、为诸多问题困扰的教育教学现实,重读并领悟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精神内涵,对于澄清教学中的矛盾与困惑,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教育者要明确,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要懂得如何科学有效地教,在实践中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善于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机制”,并将其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一 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阐释
教育心理学化作为两方教育史上一种重要的教育运动和教育思潮,具有深远的思想渊源。从柏拉图、夸美纽斯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已包含心理学的萌芽因素,但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理念和主张。他在1800年撰写的《方法》的报告中提出:“我正在试图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试图把教学与我的心智的本性、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与别人的交往协调起来,”并引发】19世纪遍及欧美的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通过观察并认识到大自然发展的永恒规律,裴氏决定委身于大自然的引导,模仿并遵循大自然的活动的启示。他认为人类智力发展所必须服从的那些规律,与物质的自然规律一样,并且相信从中能找到一条普遍的心理学化的教学方法的可靠线索。而使教育和教学心理学化,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揭示并遵循人的心理规律是裴氏试图探索的基于人类本性的永恒规律的教学机制。由于深受莱布尼茨的单子论的影响,裴氏认为人天生都具有“心、脑、手”三种天赋的能力,而只有通过教育,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路径,才能发挥人的全部的天赋的潜能,“教学才能达到它的目的———使人高贵”因此,从教育的目的或结果来看,教育心理学化意味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的潜在的天赋力量和能力得以全面和谐地发展。其次,教育心理学化还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编制和教学原则、方法的使用都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机制和学习心理规律。同时裴氏更看重儿童自我发展的潜能。由于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互动交织的双边活动过程,教育者的努力和外在施教影响,只有被受教育者吸收和认可,内化为受教育者成长的信念和发展的快乐意愿,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起儿童发展的内在潜能,促进他们德智体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机制,调动儿童的内在发展意愿,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会自己教育自己也是裴氏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内在要求。
二 解读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
裴斯泰洛齐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看重人发展的天赋的潜能和力量,由于天性中的善良、仁爱及慈悲心怀,他深深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对贫困及流浪儿童倾注了满腔的的热情和深厚的教育爱,试图在教育教学方法中找到一条心理学化的线索,并致力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要素教育、简化教育、小学各科教学法等重要思想。
(一)朴素的人性论:植根于对儿童深厚的教育爱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植根于他的人性论。他认为,对人类的教育要建立在对人性的了解和认识基础上。在《隐士的黄昏》中,他写道:“认识人类的内在本性,了解人类的需要,了解怎样使人类提高,怎样使人类堕落,显然是必要的。的确,人人都应当知道这些,不管他们的地位多么卑下。”他认为,“每个人,即便是最低下的人,都应当获得这起码的、最朴素的人类智慧,这便是普通教育的宗旨。通过实践训练,使这种智慧有益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则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从这些简朴而精炼的文字表述中可以发现,为使所有人都受到必要的完满的教育,不管其贫富贵贱,使人的内在全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人,乃是裴斯泰洛齐毕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初衷。他热爱儿童,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对儿童真诚地、无私地、全身心地关心与热爱,不计得失,不求回报,为贫苦儿童的教育奉献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在与友人的信中他曾描述斯坦兹时期的教育经历:“从早到晚,我一个人和他们在一起,是我的双手,供给他们身体和心灵的一切需要。他们都是直接从我这里得到必要的帮助、安慰和教学……我没有家庭,没有朋友,也没有仆人,除了他们,什么也没有。”出于裴氏内心强烈的人道主义,为使广大下层劳动人民都受到普遍有效的教育,必须根除旧式学校的弊端,探索一条成功的教学规律和法则,而教育心理学化,就是要找到根除这种教育弊端的“教学机制”,而且这种“教学机制”是基于人类本性的永恒规律的。在几十年艰辛曲折的教育实践中,他努力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出要素教育思想,简化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即使最普通的人,也可能教他的孩子。”裴斯泰洛齐的可贵和动人之处,在于他不仅对儿童怀揣真诚热情的感情,而且有把浓烈的教育情感付诸理性的教育探索和实践的勇气,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所说,“裴斯泰洛齐生活的灵魂是爱,他爱贫穷和被压迫的人们。他的爱……使他的所获,竟远过于他的追求;他原来求的是贫苦孩子的启蒙,而得着的是人类教育的大道!”
(二)成功的教学机制:感觉印象及直观性原则
对儿童怀有的赤诚之心和深厚的教育爱是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因,而如何实施教育心理学化,探索成功的教学机制,裴氏是典型的经验论者。他看重感觉和直观对人的认识和思维活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把感官的直觉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即感觉印象。他指出,“欧洲教学的缺点,或者更确切地说,教学的所有自然原则的人为的颠倒,已将这部分世界推到了现在这个局面。除了从我们的民众教学的肤浅性、不完善性和轻率的状况中悬崖勒马,并认识到感觉印象是所有知识的真正基础之外,已经没有对当前和未来社会、道德和宗教的其他的补救办法”。m成功的教学机制必须建立在对人类天性的认识基础上。裴氏进一步指出,“人类生来就具有获得感觉印象的能力,但只有通过训练,这种感觉印象才能上升为感觉印象的艺术——高级状态的能力。”可见,裴氏试图通过感觉印象的发展来寻求知识形成的心理过程。而“我发现我已确立了一个最高的教学原则,即感觉印象是一切知识的绝对基础。”因此,促使人产生清晰概念的教学艺术必须从“感觉印象”开始。而感觉印象的获得必然通过感官体验或直观的方式,裴氏也将直观性教学作为教育心理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在裴斯泰洛齐之前的教育家也提出过直观性原则,但裴斯泰洛齐侧重通过直观训练使儿童感觉、知觉等各种感官能力得到发展,裴氏超越前人的卓越之处在于他将直观教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又赋予“直观”更加丰富的内涵。
(三)实践及运用:要素教育及小学各科教学法
裴斯泰洛齐不仅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理论命题,在布格多夫寄宿学校期间他致力于初等教育改革实践,探索教育心理学化的途径和手段,为此提出简化教育的思想。即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教育万象中抽丝剥茧,抓住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把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裴氏认为应当遵循自然永恒的法则,一切从“简”。裴氏曾说:“初等教育从它的本质讲,要求普遍地简化它的方法,这种简化,是我一生所有工作的出发点。”【-q裴氏认为初等教育可以简化教学方法,归纳为最简单的要素,为此提出要素教育的思想。要素教育中,德育的基本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儿童从对母亲的爱这一人类最普遍最基础的感情出发,逐步扩大到爱与母亲亲近的人、爱周围的邻居,到爱陌生人,最后到爱所有人,达到博爱的境地,爱所有人意味着爱上帝。他把体育和劳动教育的要素归结为关节的活动。智育最基本、最简单的要素为语言、数目和形状,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数、形、词,教学的要素可归结为测量、计算、说话能力的训练,为此裴氏将要素教育思想运用于小学各科教学,提出“数、形、词”等学科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语言教学也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并将语音作为语言教学的基本要素。因此,正确的语言学习‘阶段要从发音教学开始,逐步过渡到单词或单个事物的教学,最后是语言教学。为把数的要素具体化,裴氏提出了算术教学法。他把“1”作为数目最简单的要素,并从“l”开始,逐步过渡到十位数、百位数的了解和运算。在数字运算方面,先学习加法、乘法和除法,进而学习减法,最后再进行复杂的运算。为方便儿童学习分数,他特意创制了一种“分数表”,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算术箱”教具。在测量教学中,他把直线作为教学基本要素,先通过直观教具观察直线,然后认识角,进而学习由直线和角构成的各种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曲线、圆形和椭圆形等。测量教学方法同样也适用于书写、绘画教学。
三 教育心理学化的实践意蕴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无声的教育爱感化心灵
教育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时时把“人”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裴氏深具人道主义,对学生给予满腔厚望,为学生的发展倾尽毕生的热情和智慧。他热爱儿童,欣赏儿童,相信儿童,“我已经观察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孩子们粗笨、怕羞以及显然无能的背后,蕴藏着最优秀的才能,最珍贵的能力。”并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身上的潜能和力量。裴氏教育实践的成功之处,究其根源,在于他甘愿为儿童默默付出的无声教育爱。在“父亲裴斯泰洛齐”的感召下,使得智力、道德面貌、体力等千差万别的孩子变成他所期望的人。教育爱是教育事业取得成效的最强大的内心驱动力和无声语言,它贵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泽万千心灵。曾经在BBS上看到有学生写不喜欢老师,但作为教师却不能缺失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教师须永远怀着一颗赤诚虔敬之心,热爱学生,关怀学生,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们,唯有如此,教育才能朝见成功的曙光。同时要树立平等思想,要把学生看作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思想、有尊严、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创新教学和工作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当然,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克服由于自身原因导致的师生关系异化的可能性,努力成长为一个学术素养好、师德境界高的教师,以道德的方式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情、关爱。
(二)回归本真,教育者需要倾听“人”的心理诉求
裴氏的教育心理学化的实践充满着智慧与热情,又带有几分冷静的理性思考。它启迪教师不仅要把握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更要潜心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机制与内在兴趣需求,将教育内容、方法与完整的人的发展结合起来。裴氏认为,教师如果不是按心理学知识去教学,他的工作就会像老妇行医那样糟糕。而反观当今教育实际,教育日趋近视和功利化,教育者心态浮躁,从学前儿童开始,教师和家长急于向孩子灌输陈述性知识,忽视儿童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而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准备往往围绕学科专业的发展,而学生的现有知识构成及兴趣所在却被遗忘。教育重智轻德,急功近利,导致教育教学中矛盾和问题丛生,原本正常的师生关系变得功利、冷漠和畸形。而这一切都源于教育者教育价值观念的颠倒和错位,对教育本真的漠视和曲解。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讲是“我与你”、“人与人”的对话与交流,它需要对人的基本的心理需求、生存价值及生活理念、兴趣及爱好的了解和尊重。而很多情况下,教师既不关注自己作为“人”存在的价值,也不尊重别人作为“人”存在的价值与需求,或者仅仅重视自己作为“人”存在的价值,而忽略别人作为“人”存在的价值和需求。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的统一和交融,着眼于完整的“人”的统一、和谐自由的发展,教师也不应再高高端坐于学术殿堂之上,他要回归到学生中,体验人的价值需求和心理诉求,并以自己的教育信念和理智唤醒学生自我发展的热情和愿望,就如雅思贝尔斯所说:“人,只能用自己改变自身,并以自身的改变来唤醒他人。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有丝毫的强迫之感,那效果就丧失殆尽。”
(三)勇于探索,学会反思,善于总结和践行教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