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投融资模式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投融资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投融资模式;民间商会;行业协会;信用中介
以民间商会或者是行业协会作为信用中介,进行中小企业的投融资贷款支持,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信用体系进步背景下,中小企业投融资模式创新发展的一种体现,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运营发展资金匮乏,推动中小企业运营发展进步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一、民间商会为信用中介的投融资模式背景分析
以民间商会或者是行业协会作为信用中介进行中小企业投融资贷款的投融资模式,是在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同时,由于面临着投融资困难问题,对于运营发展进步起着很大阻碍制约作用的背景下,作为非盈利以及非政府组织、以企业经济发展服务为目的的民间商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中小企业投融资中作为信用中介,进行中小企业投融资的支持,以促进中小企业的运营发展与进步。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其推动作用下,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成为一种趋势,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进步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但同时在中小企业的这种世界性的迅速发展态势下,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健全以及对于中小企业管理体系的不健全等问题,导致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运营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进步有着很大的制约和局限性影响作用。而另一方面,民间商会以及行业协会作为一种非盈利以及非政府组织机构,随着建立之初至今,不管是在组织制度以及运行机制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与发展,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不仅对于行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有很大的提升,更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以及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积极作用。因此,这种以民间商会作为信用中介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模式,也逐渐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情况下,被提出并应用,它对于减轻政府负担与保证市场秩序与发展所需服务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民间商会为信用中介的投融资模式分析
(1)民间商会为信用中介的投融资模式建立。在进行以民间商会作为信用中介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模式的建立时,根据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运营管理特征,加上银行金融机构的运营特点,并结合民间商会组织本身具有比较强的内聚力、组织规范、影响力高等情况,可以进行民间商会以及商会会员、担保公司等三方联保下的,通过中小企业自身的保证,实现的中小企业与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运营合作关系,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运营发展与进步。以民间商会为信用中介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模式,进行中小企业投融资贷款的保障体系,主要是通过在对于现有的一些保障方式进行继承以及深化的情况下,也就是中小企业进行投融资贷款过程中,仍然存在有金融机构进行企业信贷必要工作和条件要求,即对于企业信用级别的评价和企业自身担保加上企业的专业担保等,但同时又是在这两种工作要求以及贷款方式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实现的以民间商会作为信用中介的中小企业投融资贷款。这样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模式,不管是对于银行金融机构,还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都能够从这种模式体制中获得一定的利益,具有较大的积极性作用。对于银行金融机构来讲,在向企业进行贷款的信贷方式上,实现了向企业授信的转变,并且信贷工作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简单化的转变。其次,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种模式对于中小企业运营发展中的资金困难问题,有很大程度上的解决,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进步。(2)民间商会为信用中介的投融资模式实施条件。首先,以民间商会作为信用中介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方式进行运行实施,需要政府进行认可和支持,这也是该种投融资模式实施的重要制度保证条件;其次,企业运用这种投融资模式进行投融资应用实施,还需要民间商会作为投融资的桥梁以及纽带作用作为条件,并且这也该模式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最后,该种模式的运行实施还需要银行以及金融信贷机构对于自身的工作进行加强和改善,以作为投融资模式实施的主导条件;同时,企业的专业担保公司还需要在模式实施过程中,为模式中的各方进行相应担保与保障措施的提供,以促进模式实施。
参 考 文 献
篇2
关键词:电力企业 投资 融资 风险 探讨分析
一、电力企业投融资及风险分析
电力企业的投融资是指通过整合企业资金及管理进行项目开发,使开发阶段的项目获得快速增长,然后进行投入运营或产权交易等形式来确保预期利润的实现。风险分析的内容是处理在投融资活动中遇到的一切不稳定因素。风险分析是一种问题处理方法,风险的识别、估计及控制处理是风险分析处理问题这个过程的构成元素,其分析的对象是投融资中的技术、商业和经济行为。另外,还要考虑国家的政策风险。
二、电力企业投融资的风险因素分析
电力企业投融资中的风险主要产生于电力技术演变为商品化的过程及单个商品到大规模差异性经济规模化这两个部分, 在这两个阶段里企业面临的风险呈现出不同的性质与状态。以下是电力企业在这两阶段里产生的若干种风险:
(一)国家的政策风险
目前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许多电力投资项目长时间处于前期项目阶段而得不到国家的核准,浪费了大量的前期费用资金,待到国家核准项目开工后,极大地增加了电力投资成本。另外,国家的电价政策、货币政策等等都给电力企业投融资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二)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电力企业在项目运行中由于技术上的掌握力度不足而面临可能失败的风险。电力企业面临技术风险的严重性, 是由施工人员所掌握的技术水平及质量来直接决定的。电力企业职工构成的技术体系,是企业所具备发展能力的体现。企业管理者必须明白虽然学习并掌握新型的技术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及风险,但是在掌握之后,必定会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及经济效益。
(三)建设风险
建设风险在电力企业的投融资风险分析与评估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是否能够合理的分析并解决在投融资过程中存在的建设风险,将会直接影响其是否能够顺利的开展建设并投入运营。电力企业自身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结构、所拥有的科研力量及经费、科技信息化水平等都是影响电力企业建设风险的根本因素。
(四)成长风险
电力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存在着很大的成长风险,国家现行的税收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及货币政策,电网的健全性、时效性,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等都会对企业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力企业是否能够把握适宜的条件,给自身企业的成长创造机会,将决定企业能否获得更多的投资及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五)管理风险
电力企业的经营理念、整体员工及管理者的素质、服务体系及管理体制的完整程度都是电力企业在投融资风险的引发因素。电力企业必须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注重经营管理的水平及质量,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并规范化企业的管理。
(六)生产风险
电力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生产风险的影响因素:资金的投入、基础的设备、职工掌握的技术能力等。生产风险是企业启动投融资活动最初遇到的问题,也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营的前提条件。
(七)市场风险
当今世界的竞争环境日益紧张,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风险。企业在寻找目标市场的时候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电价政策、电网运行状况及经营中的竞争力、市场环境等一系列的竞争因素及传统的文化与社会观念等都能会给电力企业设下很多的发展障碍。企业的市场风险将会直接影响其最终目标的实现,也是电力企业能否获得预期效益的前提保证。目前居高不下的煤价成了火电企业投资的最大的市场风险。
(八)商业风险
电力企业在投融资中的商业风险是指在电力日常生产及电网运行经营中无法实现预期最低利润价值的可能及风险。引发商业风险的因素有:电力企业的发展战略偏离实际情况,管理措施没有契合电网消费者的需求,企业不具有先进的科学及人才体系,开发新技术的能力不强, 电力基础设备及配套设施薄弱,电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体系质量低下,经营管理策略失当等。避免商业风险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长远的目光及综合实践的应用能力,能够有效把握多方面的信息,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解决可能遇到的一切风险。
三、电力企业投融资风险的根本要求
我国电力企业的投融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生产技术与资金的合理的周转形式,其模式的运行应该在金融机构、风险投融资公司、政府与技术研究单位的共同参与下来展开。电力企业投融资风险的分析一定要结合企业的环境及自身情况来进行。在投融资项目的选择上,必须依据科学的分析结果来进行筛选,向具有潜在发展空间的项目投入适当的资金,并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来增加预期利润的附加值。 电力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投融资过程中的风险:设立专业的机构对预期风险进行及时的分析与评估,扩大投融资风险的资本市场, 培养高技术水平的经营管理者及金融人才,创新引入新型的技术,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及监督机构。
我国电力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的风险分析及评估意识不足,没有具备科学系统的研究形式。电力企业在选择投融资项目时,没有对各种风险进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对风险情况无法使用高效的分析评估模式,还一直停留在落后陈旧的敏感性分析模式中。电力企业必须意识到风险分析与评估的重要性,主动学习使用合理的模式解决投融资中的风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贾正源,田丽,洪浩林.基于EVA模型的电力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分析[J].财会通讯,2009, (08)
篇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或者以财政补贴、政府担保作为还款承诺设立的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重点将融入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对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2011年以来,随着国家货币政策日益趋紧,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达21.5%的历史最高位,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采取审慎的态度,目前基本处于“只还不贷”的状态,同时,财政部不断出台文件要求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特别是加大了对县市级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清理工作。为研究如何提高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营运能力,解决地方政府投资发展需求与资金方面供给压力之间的矛盾,浙江省温岭市财政局对该市投融资平台的营运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目前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解决对策,指出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唯一的正确方向,应是在科学管理、理性决策的基础上,走制度化、透明化、法纪化的“阳光投融资”道路。
一、基本情况
2006年温岭市国有资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岭市国司”或“市国司”)成立,为温岭市首家政府投融资平台,该投融资平台采用监督、管理、营运 “三层次”构架,市国司及其子公司为其营运机构。目前以市国司为核心组建的温岭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拥有17家全资子公司和2家授权经营事业单位,业务范围包括了公益房产建设、滩涂围垦、交通道路建设、园区建设、水务及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及其开发所形成的资产经营,基本涵盖了温岭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
温岭市投融资平台营运四年以来,积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取得较大成效:一是成功发行市国司企业债券。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市国司于2009年成功发行总额为12亿元人民币,年利率为7.35%的七年期企业债券。二是开展银证信合作发行信托理财资金。2008年市国司与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达成了合作框架协议,成功发行理财产品2亿元人民币。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中长期贷款,与国家开发银行开展深入合作,取得担屿围涂工程项目等多个政策性贷款项目的支持。四是利用商业银行借款。市国司在温岭市内各商业银行均有项目贷款,截止2010年底,商业银行借款资金余额为33.46亿元,占公司负债总额的43.17%,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截至2010年底,公司资产总额为157.21亿元,净资产总额为79.69亿元,2010年共实现销售收入4.4亿元,利润总额为2.2亿元。
二、现存问题
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温岭市投融资平台经过数年的经营运作,尽管对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宏观政策日益趋紧,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对县级政府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处于极其谨慎的状态,因此,现存的难题显得尤为突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问题亟待解决。
(一)治理结构不健全,偿债主体欠明确
1、治理结构不健全。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经营主体,只是地方政府投融资的工具。温岭市国司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存在政企不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公司法定负责人和主要业务人员由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兼职或指派,公司资本主要来源于财政注入或存量公共资产拼凑注入,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项目的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地方财政补贴收入等硬伤。同时,市国司也存在人手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决策滞后等问题,在时间精力有限,一人分饰两角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行政指令高于科学决策,决策机制难落实,工作效率低下等不良后果。
2、偿债主体欠明确。由于我国现行《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硬性约束限制了融资渠道,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借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来进行投融资运作,但实际营运过程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仅是作为地方政府的“壳”而存在,最后还款人往往还是地方政府。如,温岭市国司发行的七年期企业债券及各种担保形式的融资,大多以温岭市人民政府的名义作为担保,以地方收入的未来预期来作财政兜底。
(二)宏观政策趋紧,融资渠道受限
1、宏观政策剧变。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4万亿规模的刺激政策,极其宽松的货币环境造成地方政府融资上项目、抢机遇、促发展,各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迅猛、急剧膨胀、风险显现,因此,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宏观政策日益趋紧,财政部不断下文要求清理地方债务,规范投融资平台发展;审计署对各级政府债务开展专项审计;央行更是多次上调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达到前所未有的21.5% 。宏观政策一松一紧,目前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可谓履步维艰,已立项的项目无法上马,在建工程缺乏后续资金保障。
2、融资渠道受限。当前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严厉调控,使得作为地方稳定收入来源的土地出让金返还收入大幅锐减,同时,商业银行已酝酿全面退出地方投融资平台,必将大幅减少资金来源,而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中引入私营资本的做法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时机尚未成熟,无法全面铺开。
(三)项目效益不高,缺乏主业支持
1、项目效益不高。由于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和科学的决策评估机制,地方投融资平台所承担的城市建设项目收益受限,大多数公益性投资没有收益,而有些预算盈利项目在实际结算后甚至成为亏损项目。
2、缺乏主业支持。目前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大多存在经营性和公益性项目不分的“散、小、乱”等现象,大多过于依赖土地升值,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四)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忽视潜在财政风险
1、缺乏有效预警机制。2009年经济刺激政策的放大效用使得地方投融资平台迅猛发展,地方负债急剧膨胀,目前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率普遍都在7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100%。虽然温岭市国司2010年的资产负债率为49.29%,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但公司尚未建立科学预警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如收益项目和非收益项目的比例、土地出让金返还收入占还款比例等指标不是十分合理,信息披露存在口径不统一、信息不对称等现象。
2、存在潜在财政风险。分税制的实行和我国多年来房地产价格的节节攀升使得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依靠土地财政来维持发展。现在中央出台支持地方发展的政策,都要求地方进行资金配套,如果地方政府不通过负债融资,仅凭地税收入根本没有能力来进行地方资金配套,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以未来的土地升值为预期,不仅推高了房价,而且加大了地方财政负债规模,负债膨胀会导致地方政府选择加税,从而引起诸如挤出民间资本、企业利润下降、通货膨胀、社会不稳定等一连串负面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治理结构,规划发展战略
1、明确角色定位。地方投融资平台不应仅仅服务地方政府项目融资,更应积极发挥国有资产特有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平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企业化操作平台和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对于温岭市投融资平台的治理,首先应理顺政企关系,将以政府融资为目的的平台载体和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分开设立。前者必须充分贯彻政府意图,防止功能泛化;后者应成为真正的市场运营主体,以项目直接投资和盈利为主。
2、明确偿债主体责任。明确投融资平台债务责任划分,使权责相统一。按照“谁用款、谁还贷”的原则,建立对投融资平台各下属经营公司的业绩考核体系,重点考核融资放大倍数和利润指标;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完善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充分调动经营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规划发展战略。可将优质国有股权作为国有资本注入平台公司,充实公司资本,改善股权结构,实现商业运作,长远来看,能壮大投融资平台实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提高其再融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4、密切关注财政、法律动态。尽管目前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作为债务主体发行地方债,但也有不少学者、政策研究人员建议有条件地放开地方债发行。县级政府应密切关注财政、法律动态,温岭市作为“全国百强县”排名前十五位的经济强县,更应未雨绸缪,待时机成熟时,可抢先发行地方债。
(二)创新经营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1、创新经营模式。开展多种经营模式,化解“土地财政”带来的系统风险。(1)转售为租。如通过将工业用地出让改为建成标准厂房后出租经营,在提升资产附加值的同时形成稳定收益;或可通过廉租房、公租房的建设经营,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同时形成租赁收益。(2)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可通过与知名上市企业共同组建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管理经验来募集、管理、使用资金,大力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使其突破资金和管理能力瓶颈,将其逐步培育成为大型企业甚至上市公司,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公司投资收益,补充城市建设资金需求。(3)合理运用公共资源。对项目投资形成的公共资源,应深度发掘其附加价值,如道路广告收益、公园附属设施经营权等,通过公开进场交易,在实现收益的同时有利于促进市场定价模式的形成,进而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建设项目投融资领域。
2、破解资金难题。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1)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尽管商业银行借款受阻,但可通过项目打捆的形式,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中长期贷款,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项目筹集资金。(2)申请发行企业债券。温岭市国司申请发行的企业债券已投入使用,如地方财力允许,在科学决策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研究申请发行企业二期债券。(3)推动资产证券化融资。将缺乏流动性但预期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转变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转让和流通的证券,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益,如可以考虑研究利用收费公路资产证券化进行有效融资。(4)引导私营资本进入公共投资领域。如采用BT、BOT等融资方式,通过“建设-转让”或“建设-经营-转让”的合作模式,引导私营资本进入公共领域,实现合作双方双赢。尽管县级政府大范围采用BT、BOT等模式的时机尚未成熟,但可以考虑开放个别经营性项目,如水资源经营和担屿涂开发,借助境内外投融资机构的投资、建设和管理的优势,引进资金和技术,减轻财政负担。
(三)整合有限资源,盘活存量资产
1、整合有限资源。通过整合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源,提高整体运营能力。根据温岭市国司下属各子公司的经营性质和业务范围,区分公益性项目和盈利性项目,可将17家子公司整合为6家子公司,分管交通、水务、公益性房产开发、城市新区开发、东部产业集聚区开发和国有资产经营,打造公益品牌和盈利亮点。
2、盘活存量资产。探索国有资产集约化经营模式,把分散低效、闲置沉淀的 “死资产”转为“活资本”,从“固态”转为“动态”,可以通过资产集中处置、国有股减持等方式来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此外,要特别加强对土地供应的调控,科学安排存量土地指标,有序变现土地收益,使其真正集中到政府手中。
(四)建立负债率指标,严格控制风险
1、建立负债管理预警机制。建立债务规模量化指标体系,使年末负债余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值处于可控范围,量入为出控制负债投资冲动,防止过度融资;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密切关注政府可支配财力与债务规模的匹配情况,重点监控投融资平台短中长期债务比例、收益项目和非收益项目的比例、土地出让金返还收入占还款比例等指标,防止出现风险失控、债务扎堆、无力偿还的情况。
2、严格控制风险。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责任制度,实施年度投融资计划管理。按照适度负债的原则,年初预算根据投资需求科学安排资金来源,确定融资计划和还贷计划,并交人大审议通过,严格控制投融资风险。
3、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为防止政府债务多头管理,可以成立投融资管理中心,实行政府债务统一归口管理,建立政府债务数据库,统一债务统计口径,及时向投资者、放贷银行及社会公众披露负债结构、使用方向、项目进展等情况,使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运营在“阳光”下进行,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四、结语
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如无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范机制的有效约束,必然会在分散状态和低效运行下积累风险带来后患。唯一的正确方向,应是在科学管理、理性决策的基础上,走制度化、透明化、法纪化的“阳光投融资”道路。作为县级地方政府,当务之急是如何在紧趋宏观政策的前提下,破解现存难题,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民生事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林作明.创新投资融资机制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2009(06)
【2】陈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的政策建议.财政研究,2011(05)
【3】谢清河.地方融资平台与市政债券:基于地方债务风险管理分析.金融与经济,2010(08)
【4】贾康.把地方融资平台引向“阳光融资”制度建设轨道.经济界,2010(01)
篇4
关键词:投融资模式 北京数字出版产业基地 硅谷模式 中关村多层次投融资模式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中央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210034070)的阶段性成果。
一、硅谷科技园区投融资模式研究
(一)创业投资企业集聚,稳定、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
2013年底, 在全美900多家本土创业投资机构中, 硅谷地区就有200 多家, 其管理的创业基金占全国创业基金总额的25%。美国的创业投资者所拥有的创业资本基本来源渠道很多,主要有养老金基金、保险公司和银行、基金和大学、富裕家庭和个人、公司、外资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最后这些来自各个渠道的资本最终汇聚到由风险资本家管理的风险投资机构,由他们来寻找具有市场前景的投资项目并进行具体的投资运作。风险资本家和创业者的投资构成了硅谷融资体系的基石。
(二)成熟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
风险资本家对成长中的企业提供的是阶段性的融资,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资本运作促进企业的成长并从中获得巨额的投资利润,因此,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是风险资本投资的前提。硅谷的风险投资机构可以通过IPO退出、股权回购、企业并购以及公司清算等方式获得投资回报,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
(三)成熟的投资机制
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在和风险企业的合作中,经常采用股权性投资机制,通过组合投资、分散投资等方式,针对风险企业的种子阶段、启动阶段、成长发展阶段、管理收购和管理出售阶段进行具体的投资运作,还直接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管理,为其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促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熟的投资机制是一个风险投资项目取得成功的保障,如何利用手中的资本、管理智慧和专业的人才在很好地规避风险的同时,促进风险企业的壮大是每一个成功的风险投资管理者必过的一关。
(四)硅谷科技银行的设立
硅谷银行与风险投资关系密切。首先,主要的业务是为风险投资机构所投资的企业提供商业银行服务;其次,通常会将网点设在风险投资项目附近,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直接的银行服务,以便为其提供及时服务;再次,在风险投资基金中直接投资,成为他们的股东或合伙人,在彼此之间建立更坚实的合作基础;最后,建立风险投资咨询顾问委员会,确保与风险投资的密切联系,与风险投资共同编织一个关系网络,在其中大家可以共享信息、开展更深层的合作,共同支持初创公司的发展。
二、对北京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投融资模式建设的启示
(一)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北京数字出版基地投应针对当前国内存在的投融资体制性的缺陷进行创新性探索,联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相关部委、北京市政府探究促进投融资发展的政策,如建设科技银行的政策支持,企业信用体系试点的建设,专门支持中小型企业投融资的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的建设,知识产权评价交易体制的建设,企业债券融资制度的建设,相关的税收支持政策、金融政策、资本市场制度的探索,从而为北京数字出版基地投融资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科技银行作为投融资的主体
建设北京数字出版基地科技银行作为投融资的主体。在机制建设上可以实行“政府+银行+中介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创投”的模式,前期以国家及各级政府的专项资金为引导资金,并且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推动商业银行对中小型高新企业的贷款体系的成熟,由保险公司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中介担保公司和创业投资公司联合组织专家团体对受资助企业进行专业评审,并且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为其提供经营管理的指导,投融资政策的咨询服务,为企业介绍资质、水平过硬的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等,进行全方面的引导和服务,从而降低投资风险,促进创业型高新企业的发展。
(三)健全企业信用体系
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是投融资体系建立的基础,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检测制度、以及失信的应对措施,才能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北京数字出版基地应联合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以及信用评价机构建立起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机制、企业借贷款信用评级制度,从而树立园区的信用体制威信,引导企业对信用的认知度以及信用意识的提高,为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四)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
构建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包括构建为中小型高新创业企业投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成立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和完善市场运作机制的创业投资企业,建立提供科技企业信贷服务的银行体系,构建完善的风险投资企业评估体制以及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建立提供金融政策咨询的服务公司等,从而为投融资体系的建设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岳虹辰.从美国硅谷的经验看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4):14-17
篇5
【关键词】财政投融资;基础产业;对策;问题;研究
基础产业通常是指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制约和决定作用的产业群,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开路先锋”,是处在“上游”的生产部门,其作用在于支持经济的增长,其功能似绳子,能拉不能推。它的功能是协调,故须非均衡发展。在蛛网般的联系中,基础产业的协调作用很大,它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产业部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基础产业中的交通运输、能源工业,当它们处于“瓶颈”状态时,就明显起着消极作用,拖一般加工业的“后腿”,使直接生产过程处于一种生产能力发挥不足的滞存状态,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基础产业应该适度优先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产业的建设规模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基础产业建设投融资途径单一,资金不足的问题日渐显露,致使很多基础建设项目的发展受到限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对基础产业的投入,缓解目前我国基础产业处于“瓶颈”状态这一现状,促进基础产业既快又好的发展,就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政府财政投融资的途径是突破这一制约基础产业发展瓶颈因素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财政投融资在基础产业投融资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财政投融资是政府在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指导下,将社会各种零散资金,尤其是民间的闲散资金依靠国家信用方式集中起来,再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以直接或间接贷款的形式支持企业或公共事业发展的一种投融资活动。财政投融资是财政与金融、行政性与市场性、宏观与微观、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有偿与无偿的巧妙结合体。它是一种客观现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政府资源配置重要实现途径的基础产业财政投融资,在促进基础产业基本建设,推进基础产业升级和机构调整,增强基础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投资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1.财政投融资将填充了基础产业投资的空白。由于基础产业是准公共产品,若完全依靠政府无偿投资,则因财力有限而出现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如完全依靠企业自筹或银行贷款,则因基础产业作为准公共用品,将出现“效益外溢”的现象,也会形成供给不足或无人投资的现象。目前,基础产业发展虽作为国家的优先发展产业,但由于我国规划内的优先发展产业很多,预算内的财力相对贫乏,因此,财政投融资作为一种介于政府无偿投资和商业投资之间的一种新型投资形式,正填补了准公共产品投资的空白,有利于充实基础产业发展的社会资本,促进基础产业的发展。
2.财政投融资对基础产业投资将起到平衡作用。财政投融资具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双重功能,但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施相比,财政投融资具有较高的低风险性。大力开展财政投融资活动,可以起到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同作用,但又与一般货币扩张不同,不会诱发通货膨胀,更不会带来财政风险。尤其在基础产业发展过热时,可以依靠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来适度控制投资总量的膨胀,而在基础产业经济低迷时期,可以发挥剌激社会消费的作用。因此,基础产业财政投融资是一种产业发展的调节机制,对于基础产业的平稳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稳压”作用。
3.财政投融资在基础产业投融资中将发挥导向作用。国家若强力推进基础产业财政投融资,则体现国家对基础产业发展的重视,表明了将基础产业作为先导发展产业的意图,必然受到社会的重视,引起商业投资和社会资金的跟进,这将必然拉动社会资本向基础产业的投入。因此,将集中起来的社会资金引入基础产业的投融资,将形成一种“财政投融资先行—商业银行投融资跟踪—社会资金随后”的投资连锁反应与投资诱导机制,有利于为基础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目前我国基础产业财政投融资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其发展滞后的矛盾和问题却日渐突出
1.财政投融资缺乏应有的市场化手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政府部门在投融资方面必须运用市场运作的手段,实施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加大力度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但目前我国既缺乏充分运用市场性融资手段,难以提升社会投资的热度,且在财政投融资方面的资金筹集范围小,主要局限在了国家财政方面周转金、预算中的沉淀资金、间歇资金,或政府摊发的国家债券或金融债券方面,最终筹集到的资金少,难以形成雄厚投融资资金。
2.财政投融资的效益和风险意识较差。当前,我国进行投融资的资金投放,投资权利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很多没有以企业法人为中心,政企不分,没有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安排项目、落实计划都由地方行政部门来进行,存在以项目和计划为中心的决策弊端。尤其缺乏应有的投放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缺乏投资前的风险评估和效益评估,使得财政投融资效益较低风险较大。
3.财政投融资不能做到规范运行。目前我国的很多财政投资,有偿性的资金往往无偿投入,投入项目无计划、无范围,随意性很强,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审批程序,造成财政投融资资金投入的浪费。
4.财政投融资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当前,我国的财政投融资管理部门不一,管理纷杂,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财政投融资计划和规范的管理,出现了很多投融资过程中的利益矛盾,造成了投融资市场的混乱。而且,目前作为财政投融资管理的法律依据缺失,对财政投融资过程中的所属权界定不严,很多本来应当由市场融资的项目却没有通过财政投融资来筹措资金,形成了资金结构的扭曲现象,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积极选择实施加强我国基础产业财政投融资策略
1.坚持财政投融资原则。财政投融资的基本原则是:应将投资的重点放在发展基础产业中的基础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方向应致力于为大众服务的重点基础产业领域;在财政投融资过程中,应保持基础产业资源市场配置作用的正常发挥,防止功能紊乱;在投资过程中不宜干扰和影响民间投资选择和偏好;坚持基础产业财政投融资资金的公共性质,防止盲目投资、风险投资。
2.加强财政投融资管理。针对目前财政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强化投融资的管理,建立财政投融资计划编制制度,增强投融资整体的计划性,做好事前的计划测算、风险评估、投入方案制定,严格投融资的资金筹集、投入、回收和检查监督的程序;实施财政投融资的统一管理,明确国家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划定其投融资的管理职能;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规范投融资管理的制度,促进投融资行为的规范。
3.多渠道获取财政投融资资金。基于目前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范围面窄、资金不足的状况,应当拓宽资金筹集的力度,将筹集重点放在对社会闲散资金的吸纳方面,同时还要吸引邮政储蓄存款、社会保障基金的剩余金、政府担保债券和政府担保借款、政策性银行、借款、股票、债券和其他有价证券等,开展多种渠道资金筹集。从中长期来看,政府资金的先期投入,更多的是为后续的私人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起到引导和示范效应。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范围,为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做好制度保障,创造制度环境,由直接投资变为引导资金投资,使社会资金更好更广泛投入农业,使农业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潜在市场优势以及科技优势迅速突显出来。我国应积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和扶持方式,将我国巨大的民间资金吸引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4.提高财政投融资资金使用效率。这就要求首先要保证资金的到位效率,一要从源头上保障资金的到位,强化各级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和执行力,二要减少财政资金中间拨付环节,提高财政资金的到位率。三是要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既要保证资金的使用率,又要保证经济效益,做好监督管理,以保证农村财政投融资最终的实施效果。
5.实施财政投融资的多元运营模式。在此方面,国外有很多成熟的经验,一般来说,对于对非经营性项目,采取政府投资、政府经营的模式;对经营性基础产业项目,采用政府与民间合作投资、民间经营模式,另外还有一些诸如建设转让经营模式(BTO)、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OT)、购买建设经营模式(BBO)、租赁开发经营模式、管理合同模式等。
6.建立财政投融资资金投放的责任分担机制。财政投融资是由政府部门实施,但如果政府部门在此过程中从资金募集到投入运作到资金回收都由政府来管理,显然脱离了市场运作的轨道,容易造成资金产权的模糊,更容易降低效率或从中滋生腐败。因此要采用委托或方式,明确资金托管、资金管理和资金运用三个层次的产权关系,政府只是起组织、监督作用,而不实际参与运营,这样就会形成明晰的责、权、利关系。
7.加强财政投融资的机制协调。为了保证财政投融资的持续协调发展,要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协调:一是坚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要以社会效益为前提,保证资金投放的安全和回收,在不以盈利为目的前提中,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获得适度的经济收益;二是坚持投融资的资金投入与安全性管理的协调,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许资金的合理流动;三是坚持导向性和市场化的协调,要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确立正确的投资基础产业投资方向;四是要体现财政投融资公益性与市场性的协调,凡是可以优先运用市场竞争融资手段的基础产业投资领域,都不要予以资金支持,但凡是属于财政投融资的领域,要坚持采取资金扶植政策,以发挥财政投融资对基础产业综合平衡和结构均衡调节作用。
8.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资运营机制。在基础产业财政投资中,要给企业以投资决策、经营的自利,使他们在项目前期评估、项目计划、项目资金安排、项目投资过程、资金调配等都由自己决策、变更。政府重点做的应当是发挥监督、服务的功能,不断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
积极选择合适的财政投融资策略,使财政投融资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经济,服务于基础产业,使基础产业更好更快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锡田.公共财政下的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J].四川财政.2012(4)
[2]吕牧恒.财政投融资是解决财政资金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J].福建改革.2011(4)
篇6
作为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世界各国政府无一例外的处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发起者和投融资的主导者,即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利用财政资金投入或其他资源作为项目资本金,并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开展资本金不足部分的金融信贷活动。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以政府财政资金无偿投入为主的投融资模式,二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负债型投融资模式,三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
一、政府财政资金无偿投入为主的投融资模式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特征,由一般企业经营难以取得预期的经济收益,所以无法吸引社会投资者,因此传统模式下的政府财政无偿投入成为早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要支撑。如北京轨道交通1、2号线和天津轨道交通的建设资金全部由中央政府承担,后期由国有企业经营,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实现盈亏平衡。这种模式的优点和缺点显而易见,一方面是所需的资金全部由政府财政划拨,资金结构单一,易于操作,人工和财务成本低,后期基本不存在还本付息压力;但是另一方面,政府财政难以支撑地铁后续线网的建设,融资能力无法持久,如北京地铁复八线因资金不足,13.6公里的线路历时十年才能完工;同时,容易导致经营企业市场化意识淡漠,效率和服务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上独立自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政府为主导的负债型投融资模式
随着政府财政资金无偿投入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以政府为主导的负债型投融资模式开始步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范畴。其运作方式为政府投入部分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其余部分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由企业向银行或银团进行债务融资来运作。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扮演的不再是单一的资金提供者角色,同时需要向银行出具承诺或担保;划拨地铁沿线的土地进行开发或出让。
这种模式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如早期的香港地铁、广州地铁二号线与三号线和上海地铁等。这种资金筹措模式简便易行,且能够保证资金到位及时、充足,有效缓解了财政建设资金不足与地方建设需求迫切之间的矛盾。但这种模式的弊端仍然存在,一方面是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政府对地铁企业的财政投入非常有限,资金供需矛盾将愈加突出,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种投融资模式将原本由政府承担的金融风险分摊给了银行和地铁企业,使三者的利益趋同。另一方面,这种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解决了地铁建设期的资金问题,但政府作为项目资金的根本来源或重要渠道,还本付息的压力依然存在。因此,以政府为主导的负债型投融资模式作为权宜之计,并未彻底解决地铁建设、运营的资金来源问题,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依旧需要不断探索。
三、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
篇7
关键词:股权众筹 商业模式 对比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118-02
一、引言
近两年,发源于美国的股权众筹在中国发展势头强劲。截止2015年8月底,我国开展股权众筹业务的平台由2011年的2家增至116家,项目成交数量为1321个,众筹成功项目的交易总额突破53亿元大关,达到53.72亿元。虽然股权众筹平台呈现爆发式增长,但《中国股权众筹行业发展报告-2015年8月》统计数据显示,项目成功数量为0的平台就有33家,50.86%的平台只有1~10个成功项目,项目成功数量过百的仅有3家,众筹成功率堪忧。
与此同时,发源于美国的股权众筹成功率非常高。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美国共发生近5600起众筹案例,拟募集资金高达1.04亿美元,实际募集资金达2.15亿美元。相比美国,我国股权众筹仍处于发展初期,融资功能发挥程度有限。股权众筹平台作为连接融资方和投资方的中介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股权众筹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股权众筹平台的支持,好的商业模式对项目的成功融资会起到催化作用,反之也会起到阻碍作用。
二、股权众筹界定
不同学者对众筹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是对比后不难发现,众筹的构成要素有:(1)投资方:大众;(2)投资对象:创意项目(含企业项目、文化项目、慈善项目);(3)平台:互联网;(4)目的:回报(含现金回报、实物回报、股权回报和不求回报)。根据回报的形式,众筹分为预购式(实物回报)、捐赠式(不求回报)、债权式(现金回报)和股权式(股权回报)。股权众筹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公司向投资者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投资者通过投资入股公司,获得未来收益,它的突出特点是小额和大量,是一种融资门槛低的新型融资方式,大大地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三、中美股权众筹平台介绍及对比
(一)中国股权众筹平台-天使汇
《中国股权众筹行业发展报告-2015年8月》显示,截至2015年8月份,全国股权众筹成交额突破5000万元的平台共有23家,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天使汇、人人投和爱就投。本文将对天使汇进行着重介绍,剖析股权众筹平台翘楚的商业模式特点。
1.平台介绍。天使汇于2011年11月11日正式上线,是国内成立最早的股权众筹平台。截止2015年7月底,天使汇已帮助400多个创业项目完成融资,融资总额近4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早期投资领域排名第一的投融资互联网平台。
2.商业模式。天使汇的商业模式可以用表1清晰表示:
(二)美国股权众筹平台-Angellist
美国的众筹平台Angellist和Wefunder一直是后起之秀的模仿对象,国内的天使汇又叫“中国的Angellist”,本文着重介绍股权众筹平台鼻祖Angellist,分析其商业模式,以便对比。
1.平台介绍。Angellist是世界上第一个股权众筹平台,于2010年诞生于硅谷,至今已经为1000多家创业公司成功融资,总金额超过3亿美元。2013年,Angellist推出“联合投资”(Syndicates)模式,即所谓的“领头+跟投”。
2.商业模式。Angellist的商业模式可以用表2清晰表示:
四、天使汇和Angellist商业模式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天使汇和Angellist的商业模式如出一辙,细细对比,虽然模式大同小异,但是内容却大相径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领投人资质不同
Angellist上的领投人是专业人才,大部分是风险投资基金的合伙人、职业天使投资人或者成功企业的创始人。
而国内股权众筹平台缺乏储备领投人意识,项目路演时才开始征集,有些平台甚至草率地将投资金额最大的人推选为领投人,有钱并不等于有专业知识和战略眼光。
领投人的作用在“领投+跟投”模式中十分关键,领投人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而国内的领投人缺乏专业素养,在后续项目管理中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二)投资人资质不同
美国设定投资人资格后,就要求股权众筹平台验证合格投资人的资质。通过个人提交相关凭证的方式检验投资者资质,如官方出具的收入证明、纳税证明、个人信用报告等。Angellist会根据原始凭据,出具合格投资者验证报告,报告信息留存其网站上,具有通用性。经过验证的合格投资者,参与众筹的资金门槛仅为1000美元。
而国内股权众筹平台几乎没有做合格投资者检验,一是怕增加平台运营成本,二是投资者不愿将原始凭证提交给平台。没做合格投资者验证,就简单效仿Angellist把投资金额门槛降至几千元,这极易让投资人难以承受高风险。
五、我国股权众筹平台商业模式发展建议
从股权众筹平台角度,为平台提出几点建议:
(一)勇于借鉴,培养核心领投人才
“领投+跟投”模式最先创造于美国,该模式确实优势突出,极大程度上规避了投融资双方能力不对称的风险。但是我国的实际与美国的不同,培养一批核心领投人才十分关键。
(二)不断创新,提供差异化服务
其次,我国股权众筹平台应不断创新,为投融资双方提供多样化差异服务,以求生存和发展。国内众筹平台呈爆发式增长,要想脱颖而出,创新是必走之路,众筹平台本质是中介机构,自然以服务投融资双方为使命,差异化多样服务是体现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三)建立严谨规范的流程监管体系
一旦设置规则,众筹平台就应严格执行,股权众筹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投融资双方的信任建立,关系到投融资的成败。严格的监管体系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股权众筹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吕明凡.股权众筹的发展及其风险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4)
[2] 武晋.股权众筹中的信息对称性法律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1)
[3] 钟娟娟.国外股权众筹监管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博览,2015(9)
[4] 樊云慧.股权众筹平台监管的国际比较[J].法学,2015(4)
[5] 刘小男.我国股权众筹运作模式及风险问题研究[J].会计师,2015(6)
[6] 祁冰冰.我国股权众筹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
[7] 《中国股权众筹行业发展报告-2015年8月》
[8] 杨东,苏伦嘎.股权众筹平台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4)
[9] 孙永祥,何梦薇,孔子君,徐廷玮.我国股权众筹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从中美比较的角度[J].浙江社会科学,2014(8)
[10] Belleflamme P,Lambert T, Schwienbacher A. Crowdfunding: Tapping the right crowd[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3
篇8
一、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
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发展环境、新技术开发、市场需求等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其投资风险远高于传统行业。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技术开发、企业创建和成长,再到发展和成熟需要较长的时间,投资回收期长,往往需要多年甚至数十年以上,且整体投资效益水平不高。据测算,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收益水平低于工业行业平均值,投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
(二)创新环境有待优化
从当前情况看,支持和鼓励创新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国家和省级层面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并没有得到全面有效落实,政府扶持政策及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相关制度也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机构落地河南省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不足
受多种因素影响,河南省在科技创新方面得到国家创新基金等资助的项目较少,远低于各省区争取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的平均水平。同时,在获得国家创新资金资助的国家级、省级创新项目中,除国家提供创新资金资助外,地方给予创新资金资助的力度和数额有限。中央和地方对省内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投入的资助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技术产权市场发展滞后
当前,河南省技术产权市场发展相对落后,阻碍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投融资规模的发展。受产权市场落后等因素导致的投融资问题的制约,社会资金投入到河南省新兴战略性产业项目的规模相对偏低,全社会研究开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低,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有效抵押物不充分
目前,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主体很多是科技型、创新性的中小企业,企业资产多以专利技术、新药证书等无形资产以及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为主,满足银行业金融机构认定的贷款融资有效抵押物不足,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二、模式及创新
(一)初创期企业的融资模式
初创期企业的规模较小,技术风险极大,市场前景不明朗。这类企业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可能性较低,处于该阶段的企业,其一般的融资模式以股权融资为主、债务融资为辅,其中的股权融资以自有资本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为主。概括而言,外部融资来源包括天使投资、技术产权交易资金、民间借贷融资等。颇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应对初创期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发挥政府组织增信和协调的优势,并借助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本地创业型企业,这对培育和发展初期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托、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也可以通过贷款、信托投资等方式提供部分资金。
(二)成长期企业的融资模式
处于成长期企业的主要特征是产品开始被市场接受,发展前景逐步明朗,风险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的风险等级。这类企业的外源资金主要来自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具体包括各类贷款、票据承兑与贴现、保理融资等,信托公司则提供信托贷款、信托投资等。该阶段追求高回报的风险投资基金开始以股权投资的方式介入。其他的债权融资渠道可以考虑融资租赁以及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区域集优票据等方式。建议成长期企业融资模式可以采取“自有资本+风险投资+企业集合债券(票据)+其他债务资金+融资租赁”的组合形式。
(三)扩张期企业的融资模式
扩张期企业的主要特点是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盈利模式基本成熟,风险等级明显降低,企业进入快速成长发展时期,且具备了一定的资产规模,发展前景明朗。该阶段的企业融资来源趋向多元化,融资方式开始转向资本市场和传统的信贷融资方式。同时,战略投资者已经有意介入,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性资金可以逐步退出。另外,扩张期企业可以适时选择在创业板上市。对于这类企业,建议可采取“自有资本+风险投资+战略投资+银行贷款+创业板上市融资”的模式。
(四)成熟期企业的融资模式
与前面三个发展阶段企业相比,成熟期企业已初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具有较稳定的市场份额,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良好,风险较小,融资渠道较多。在该阶段,企业着重考虑的融资问题在于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成熟期企业一般可采取“股票市场融资+发行债券+商业银行贷款”的组合融资模式。
三、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构建多样化、多渠道、多途径的投融资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大,仅靠单一的投融资渠道和途径很难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风险性也要求建立多渠道、多途径的投融资体系来分散和化解投融资风险。因此,需要积极建立产业政策性融资与市场化融资相结合、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相结合、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相结合的融资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
(二)大力推动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模式的多元化
一是加快包括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金融类股权投资企业的发展力度,努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二是积极探讨政企投资合作机制,政府通过综合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技术研发投入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实质性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各环节的投资经营活动,构建政府和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同投资和投入机制;三是不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和利用民间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参与的力度、深度和广度,鼓励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合作活动,切实提高企业投融资效率和效益。
篇9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设投融资模式风险资金短缺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强,同时随着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城市化也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巨大推动力。为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各地区在市政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不断提高,由于所有建设费用主要靠政府买单,这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通过项目融资解决了油田项目开发时遇到的资金问题,并开启了新型融资方式的先例。由于可以有效解决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且有效降低了项目风险,通过项目融资进行工程建设的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成功应用。为了解决市政工程建设受政府财政预算制约的问题,加速城市发展进程,我国通过借鉴国外先进工程建设经验,将新的投融资模式引进市政工程建设中,本文对不同投融资模式进行分析,为实际市政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1债券投融资模式
使用债券进行投融资就是利用债券市场,通过设定债券种类来融会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在我国,利用债券市场对市政工程建设进行投融资主要有三种方式:①通过发行专项国债为市政工程筹集资金;②以发行企业债券形式筹集资金;③发行可转换债券来融资。目前,通过发行债券进行市场融资成为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我国也不断对债券发行进行规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从债券融资金额来看,我国利用债券市场所获得的资金所占比例不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的10%,这与我国市政建设存在的巨大资金缺口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发行债券是商业性投资活动,因此通过发行债券对市政工程建设进行投融资,目前主要限于一些投资效益回报率高,回收期较短的项目,如火电、通信设施建设等。对短期经济效益较差、回收周期较长但具有较大社会效益的项目,如公共交通、水气输送等,需要探索其他更加可行的投融资模式。
2BOT投融资模式
BOT代表“建设-经营-转让”,具体操作是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进行授权,使签约方承担项目融资、建设以及经营和养护任务,并在特许期限内通过经营项目获取商业利益,最后在达到协议期限后将项目无偿移交或转让给政府相关机构。在这种模式中,一般会为项目正常运行专门成立项目公司。
与发行债券相比,BOT模式融资成本低,具有灵活性,通常所获得资金支持数额较大,政府对项目融通的资金的使用时间也较长。由于不需要承担回收投资、垫付利息的风险,可以大大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市政工程的建设效率,加快城市建设速度。同时由于项目业主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商业利润为目标,因此会促使其提高建设效率,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能够促进科技进步,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般来说,BOT模式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复杂,要确保其实施,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要不断协商谈判,同时也需要相关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等配合。在项目运行期间,尽管政府可以进行宏观调控方面的管理,但在特许期限内政府没有使用、经营和管理的控制权,这需要政府部门给予强有力的配合和保障。同时项目要在特许期限收回成本获得尽量高的收益,项目公司选择的融资对象更多偏向于能获得良好收益的项目,为了增强机构或者企业对其他项目投资积极性,需要政府提供优惠政策使项目公司能够获得良好收益并通过制定法律制度保障政策实施打消投资人顾虑。
3ABS投融资模式
ABS意为资产证券化投融资,具体来说是指利用证券化方式,以已能产生效益的或者预期未来可以产生收益的市政基础设施为保证,在资本市场通过募集资金来实现融资的方式。这种模式通过特有方式提高信用等级,使原本低等级信用的项目能够进入更高档的证券市场,从而利用其较高的信用、安全性和流动性以及较低债券利用率的特点,有效降低项目的融资成本。
ABS投融资模式依靠发行债券这一单一模式筹集资金,因此它的重点就在于如何成功有效的发行债券,因此这一模式更适合在债券流动稳定并且发展成熟的地区应用。通过证券化,其权益被不同债务人所分散,降低了资产组合的风险。而且具有信用分离的特点,使得资产信用不高的公司可以获得融资,为市政项目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渠道。
与BOT模式相比,二者之间存在以下不同:
表1BOT模式和ABS模式对比
4BT投融资模式
使用上述投融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大中型以及具有较大经济效益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初期存在的财政资金短缺问题,能够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但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还存在许多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或者更偏公益性质的基础设施项目,如环境保护、公园、学校等公用事业项目,这时采用BT模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BT模式由BOT模式演变而来,但二者有较大不同。BT模式即项目的建设-转让模式,项目业主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资金进行融资并负责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建设合格业主以固定价格向建设单位回购完工项目。在此期间,投资者成立的项目公司承担了项目融资、设计施工的任务,并承担了项目回购之前的风险。相对来说,BT模式投资建设的项目工期短,风险小,比较受投资者青睐。由于政府不需要大批财政即时支出就可以完成市政工程建设,且在建设期间业主一直拥有项目所有权,因此被形象称作“政府按揭贷款”。
表2项目公司在BT和BOT模式的不同特点
5结束语
随着我国不断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投融资渠道和方式将会变得多元化。虽然从近期来看,政府仍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占主导作用,但伴随投融资体制不断改革、发展,未来政府将转向基础及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以市场为主导的投融资活动在市政工程建设领域的作用范围将会渐渐扩大,更多社会资金将会参与到市政工程建设中来。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众多,项目类别和投资后所能获得的经营效益差异很大,因此对不同投融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模式特点,可以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工程建设,同时为项目建设者正确选择投融资渠道和方式提供参考,确保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如宝, 王挺.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现状及创新研究[J]. 建筑经济, 2006, 10(28): 8.
[2] 郭继秋.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 吉林:吉林大学, 2010.
篇10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有效募集资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快速膨胀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挑战。第一个问题就是融资平台债务增长过快、债务负担过重。第二个问题就是运作不规范。因此,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治理,已刻不容缓。
一、对地方融资平台及其风险的研究
蔡国华(2007)等认为财权与事权不匹配是地方政府成立投融资平台的主要原因;部分学者认为中央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要求地方政府提供资金配套支持,是投融资平台大量举债的主要原因。也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营项目中,一些经营性投资建设项目应当选择更适合其特点的资产证券化投融资方式。巴曙松(2009)指出过度负债使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的多元化风险加大,应当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规范化、市场化和透明化管理;李侠(2011)指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作方法、运营模式、融资手段容易导致过度负债,并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议。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和现状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不完善的产物。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和地方在财权和事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地方政府面临着一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另一方面却因为地方税收收入不能够满足经济快速增长而带来的公共支出的巨大需求的矛盾。同时,我国《预算法》规定不允许地方财政列赤字和发行债券,基于这些压力,地方政府为解决发展经济的资金缺口,纷纷通过成立融资平台式的公司,变相举债,以筹措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提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除了中央财政投入外,还有近2万亿的资金由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从银行贷款获取,直接导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快速增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经济建设的主要融资工具,在增强地方政府财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拉动内需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现状分析
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实质上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它的增加会导致政府的信用风险加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为了缓解发展经济带来的财政压力而设立的,其融资的基础是以政府信用和土地出让收益权质押担保。因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本质上就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而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将政府信用和商业信用相结合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就很容易引起政府的信用危机。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会引起虚拟经济风险加大,对银行信贷政策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基本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现阶段,由于非金融类公司大量进入金融类业务,以瓜分金融业丰厚的利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随之加入,造成了实体经济得不到发展所需的资金,从而一再萎缩。而商业银行由于政府信用和融资平台参与虚拟经济利润的刺激,会相应的调整信贷政策,将大量资金投入参与金融业项目的融资平台,这也恶化了实体经济的融资困境。
3.推高城市住房价格,不利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贯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大多数是由政府以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和土地本级收入合计进行担保的贷款,因此,土地价格和土地收入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正常运转尤为重要,政府为了提高土地财政的收入,不断提高土地出让价格,从而造成城市住房的成本和价格被不断提高,进而使中央关于房地产进行调控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产生的原因
1.设立不规范,管理制度落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设立,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其管理者大都由地方政府指定,有的甚至直接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兼任。管理者对现代企业制度不了解、不利用,使融资平台的运行长期处于混乱状态。极容易造成资产不优、融资能力和运营效率低下、治理结构不科学等现象,客观上加大了融资平?_的风险。
2.运行机制落后,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基本上来自由政府利用信用或土地出让权担保,在政府干预下,大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相关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不真实。商业银行以及投资者只能依据这些不真实、不完整的信息对融资平台进行评估,进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形成巨大的财务风险。
五、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防范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