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

篇1

【关键词】制造业;成本管理;适时制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s,strategic thinking,management assarance measurement and information feedback of them anufacturing ast management system.

〔 key words〕manufacture;cost management 

      0引言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经济环境发生 了剧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企业提供了更好 的成本控制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加速,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成本优 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更加重要,而成本优势 的取得绝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降 低成本和获取效益的潜力。在中国,对成本控制的研 究和应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企业管理者要及时转 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充分运用 现代先进成本管理方法增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 争力.

    1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一方面,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 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该将 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 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 用、维护及处置。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 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 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 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 等等.

    企业各项活动的进行、各项战略措施的实施都是 由人来进行的,人的活动在成本发生的各个阶段占主 导地位,人的素质、技能是企业成本非常重要的影响因 素。其中对企业成本影响最大的,是职工的成本意识 与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成本意识是指节约成本与控制 成本的观念,是“节约成本观念,并了解成本控制的执 行结果。”成本意识包括注意控制成本,努力使成本降 低到最低水平并设法使其保持在最低水平。树立职工 的成本意识,就是要使职工树立这样一些思想:成本是 可以控制的,成本控制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在工作中 时刻注意节约成本.

    2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在现代,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产品的大量生产使需求达到饱和时,出现了多样化的 趋势,顾客对产品的消费在质量、时间、服务等方面提 出了新的要求,现代高科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如 生产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电脑辅助生产等。企业制造 环境也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竞争 日益激烈。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开始重视制定 竞争战略,并随时根据顾客需求与竞争者情况的变动, 做出相应调整。这样就进入了战略成本管理阶段.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新 型成本管理模式。它是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 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研究影响成本的 全方位全过程,进一步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3加强市场调查和信息反馈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企 业成本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 管理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现代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 紧密相联。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 高,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对成本的 信息反馈水平。因此,企业成本管理也必须适应这一 客观要求,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4采用新型成本管理模式 [1] 制造业企业新型成本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市场 链。制造业企业新型成本管理模式将企业机制与市场 机制进行整合,建立企业内部市场链。将企业外部市 场目标转化为企业内部经营目标,将企业内部经营目 标转化为员工利益目标。这种内部市场链的建立是通 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的。即通过将过去的职能管理转 变为流程管理,建立企业由定单开始一切活动的新业 务流程。企业内部市场链是以客户定单信息为起点 和终点,由定单客户、营销部门、产品组装部门、产品部 件生产部门、原料采购部门、会计部门、研发部门、原料 供应商等所构成的闭环结构.

    信息化手段完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制造业企业 新型成本管理模式下,定单信息的取得、整合、传递、分 解、实现完全依托强大的网络平台,通过internet与in?t ranet的有效衔接得以实现。研发部门进行相应的研 发工作,并将其研发过程中的创新、研发结果及时与营销部门、产品组装部门和部件生产部门协调、沟通。会 计部门需要核定客户的信用额度,通过internet向客户 传递信用信息和收取销售款信息。产品组装部门将收 到的定单信息传递给产品生产部门,产品生产部门将 收到的定单信息传递给原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借助 internet向有长期往来的原料供应商采购,并通过in?t ranet将采购信息传递给会计部门,由会计部门负责向供 应商付款。通过internet原料供应商通知采购部门收 货,通过intranet采购部门验货后通知部件生产部门 领料、生产,部件生产部门生产后通知产品组装部门组 装,产品组装部门组装完毕后通知营销部门发货,营销 部门发货后借助internet通知客户验收货品.

    制造业企业新型成本管理模式可以降低资金成 本,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和收款速度。实行制造业新 型成本管理模式,由于定单信息要在企业内部市场链 节中分解为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其履行的子定单信息, 那么应收账款子定单在会计部门也无例外的有专门人 员负责,即有专人负责应收账款的收回。当任务直接 落实给具体员工,并且对任务的完成与否设置有效激 励机制时,任务的完成自然就有保障,所以这种直接与 员工利益联动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可以提高应收账款 的回收率和收款速度.

    降低库存成本,实现“适时制”生产。“适时制”生 产是一种采取由后向前拉动式的生产系统(pull-t hrough production system)。企业要根据客户定单所提 出的有关产品数量、质量和交货时间等特定要求作为 组织生产的基本出发点,即以最终满足顾客需求为起 点,由后向前进行逐步推进、全面安排生产任务,实行 制造业新型成本管理模式,企业正是按照“适时制”的 原则进行原料的采购、产品部件的生产、产品的组装和 产品的装运。由于企业各个控制点的活动都有定单依 据,所以产品、原料等都无库存存在,这就极大降低了 库存成本.

    5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 [2] 成本管理保障措施是为了保证成本管理方法的有 效性和成本管理方法的顺利实施而建立的各种规范.

    它主要通过建立起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与报告应该遵循 的程序和规范,以及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设定、职能的划 分与分工等,来保证组织内的各项活动按照有利于降 低成本、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这些方法 和措施的功能不直接作用于成本发生过程本身,而是 对处理业务的行为按照成本管理的需要加以倡导或约 束,其作用是基础性的和防范性的.

    6完善成本会计组织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在具备会计职业道德的 基础上,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 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 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 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 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 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 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 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2009.

篇2

[关键词] 装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装备制造业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给装备制造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价格竞争,技术水平竞争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空间,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装备制造企业需要改变过去通过价格压缩,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思路,要将对于装备制造产品的成本控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产品成本的不断降低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不断扩大企业的市场空间,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装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贯穿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意识

由于受过去一贯的意识影响,装备制造业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的开发中,而对于成本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尤其是缺乏贯穿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意识。装备制造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往往只注重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而对于成本控制全过程中的事前以及事后管理比较忽视。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涉及到的过程特别广泛,从产品的研发,零部件的生产,产品工艺的改进,产品的制造与组装等,每个过程都需要有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贯穿于其中。因此,如果不对于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很难有效的控制和降低企业的成本,成本管理的水平也很难真正的提高。

(二)成本管理的手段比较落后

我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对于成本管理一直不是很重视,从而导致成本管理的手段比较落后。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例如产品的生产结构,生产模式以及工艺水平等,而且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类型多种多样,有规模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生产,流水化生产,组装制造等模式,使得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手段一直难以有统一的模式。目前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大多数是由财务部门来执行的,成本管理的手段对于财务数据以及财务手段的依赖性比较强。这种成本管理的手段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涉及到的环节很多,仅仅依靠财务数据是无法全面的反应企业的成本信息,也无法提供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信息,无法深入的反应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的的效率与效果都非常低下。另外,我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没有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例如存货成本管理系统,财务电算化系统等。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生产涉及到的环节非常多,产品生产中的数据量非常大而且处理过程非常复杂,没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作为支撑,成本管理工作很难有效的进行。

(三)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我国目前大多数装备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时,基本上采用的是对于生产阶段产生的材料成本以及费用支出等进行严格的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成本管理的作用,但是这种成本管管理体系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不仅仅反映的是生产阶段的成本,而且反映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全过程的综合性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存货的管理,生产组织以及产品市场推广及销售等全过程的消耗。因此,仅仅基于成长阶段的材料成本以及费用支出控制,是难以有效的对于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的,难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在制造大型天然气抽采设备时,其中的零部件达到上万件,设备的生产涉及到铸造,结构件焊接等上百件的工序加工,成本管理也涉及到零部件采购,组织成产,产品交付等上百项控制环节。没有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从全过程对于产品的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很容易导致企业面临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固定费用难以控制的情况。

(四)缺乏完善的成本考核制度

我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在进行成本考核时,主要侧重于对于部门的经营利润的考核,这种考核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利润指标和数据对于成本控制的反应尤其是物料成本的反映很不全面,无法很好的考察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情况。另外,过分的强调利润数据的考核,会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物料成本的控制缺乏重视,不利于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工作。

二、装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了不断的降低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必须不断的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一)要实现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装备企业要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必须将成本管理从生产阶段的管理向全过程管理延伸。第一,企业要将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作为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源头。企业要根据产品的市场价格来确定产品的计划利润,并从而计算出产品的计划成本,并以及为依据,来对于产品研发和设计阶段的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产品设计部门要根据计算出的成本,对于产品的使用材料,加工工艺和质量标准等进行严格的测算,将产品的原材料消耗,人工消耗等进行确定,从而对于产品在成产阶段可能产生的成本进行预算,在可盈利的范围内来控制产品的成本。通过这种方式,将成本管理的起始环节由生产阶段前移至产品设计阶段。第二,要加强产品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管理。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生产涉及到的原材料种类繁多,因此,产品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生产涉及到的原材料种类非常多,有的大型机械设备的零部件将近几万件几十万件,使得原材料的采购涉及到的环节众多,采购工作比较复杂。另外,由于装备制造企业的市场需求变化比较快,如何缩短原材料采购的周期,更好的为产品生产提供支持是成本管理的重点。首先,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生产中经常涉及到的原材料,建立原材料的信息资源库,对于原材料的价格,来源地,材料的运输保存等进行统计,从而更好的对于原材料的成本进行管理。其次,要对于原材料采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原材料采购流程的效率,降低原材料采购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二)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成本管理策略

装备制造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分析和找出企业成本构成占比最大的环节,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成本管理策略,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例如,以某装备制造企业2012年的成本数据来看,该企业于2012年共发生各项成本费用总计175489万元,其中材料费用共计114382万元,材料费用占到总成本费用将近70%左右。因此,该企业需要针对材料费用进行严格的成本管理,对于材料费用产生的明细项目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策略,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不断的对于成本控制的手段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降低材料费用,降低企业的成本。另外,装备制造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组织情况,针对规模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生产,流水化生产,组装制造等模式,采取适合自身的成本管理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实施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大多数是由财务部门来执行的,成本管理的手段对于财务数据以及财务手段的依赖性比较强。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涉及到的环节很多,仅仅依靠财务数据是无法全面的反应企业的成本信息,也无法提供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信息,无法深入的反应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的的效率与效果都非常低下。因此,装备制造企业需要不断完善成本管理的手段,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装备制造企业要以财务部门为牵头,将采购部门,设计部门,生产部门等纳入到成本管理的体系中来。财务部门要加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定期的搜集和整理各个部门的信息和数据,在进行成本管理的工作过程中,要积极的和各个部门的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提升成本管理的水平。

(四)加强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

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生产涉及到的环节非常多,产品生产中的数据量非常大而且处理过程非常复杂,因此,装备制造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成本管理的手段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管理转变。企业要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例如存货管理系统,财务信息化系统,成本核算电算化系统等,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全面的纳入到信息化系统中来,使得成本信息数据能够得到及时的反应,统计以及分析,将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例如,某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与2010年引入了先进的成本核算电算化系统,将企业产品设计,采购,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全面纳入电算化系统中,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装备制造企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装备制造企业需要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从而不断的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空间,从而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姚星河.装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应用探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5)

[2]顾宏伟.基于战略管理思想的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0)

篇3

关键词:机械制造 成本管理 问题 建议

前言:成本管理是机械制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重要内容之一,在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压力下,机械企业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收益,才能在行业内站稳脚跟,这当中成本管理对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收益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我主要就如果加强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目前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管理层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机械制造企业大部分将完成生产订单、达到生产目标为核心工作内容,在成本管理上通常比较疏忽,尤其是领导层在成本方法以及管理范围都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最主要的是缺乏先进成本管理理念,导致成本管理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不结合,无法发挥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的作用。2)机械企业的成本管理手段陈旧。我国大多数的机械制造企业都有较长的生产历史,尽管机械制造企业正在不断改革创新,但是企业在内部管理上还是比较保守陈旧,成本管理所采用的手段也很落后。自互联网、计算机在我国普及之后,国内办公正在逐渐实现信息化,计算机对于成本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影响。不仅提高了成本管理效率,同时还能够确保成本管理更精确、周到。但是由于企业生产组织较为粗放,对于市场需求研究不够,往往采用的都是较为简单传统的成本管理手段。3)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成本管理水平落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机械制造企业逐渐实现生产与运营自动化,主要体现在购买先进的自动化、一体化设备,以及逐步实现了行政办公信息化。尽管具备了完整的设备,但由于机械制造企业比较注重于生产,所以行政专业人才较少,加上实现企业信息化本身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状况、运营目标等出发。将创新的信息技术与企业制造工艺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降低成本目的。此外,国内缺乏先进的机械制造软件,自主开发软件还不够成熟,政府对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支持、引导、扶持力度不够。

二、加强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建议

1、创新成本管理的方法,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企业的成本管理现代化标志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成本管理。机械制造企业应该形成一个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从研究市场需求与客户订货情况,根据自身企业经营状况,制定生产计划,形成完善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成本管理人员统计所有资源、物流、客户信息等,然后整理与分享,让各个部门员工掌握企业当下的企业资源,减低产品设计与原材料的盲目采购,减少库存,降低企业制造成本。企业还应该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认真分析产品以及零部件的工艺,在确保达到客户要求的基础上,将生产流程不断优化,确保同类产品在市场上性价比最高,取得更多客户,提高自己的经济收益。

2、加强材料采购管理,严格控制人力资源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所以控制好材料成本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应该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就严格把关,确保材料符合客户需求与质量规定,在购买时要经过多家比对,选择最科学合理的卖家,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交货期限短,信用较高,并与之长期稳定合作。材料收到后,由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原材料容易生锈,所以要进行妥善保管、根据生产需求进行分配使用,避免出现使用浪费,及时统计库存,确保材料不会不足或过剩。另外材料在生产过后会有边角料剩余,也应该进行处理,提高材料利用率。人力是机械制造生产的重要资源之一,企业应该根据生产需求做出调整。自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不断实现信息化,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先进,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对工人需求数量减少。但很多企业并没有作出职工精简的决策,这导致大量职工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3、减少机器停机时间

机器在停机过程中会中断生产活动,导致产生相当一部分的在制品、过多的库存以及过多的修理工作,同时机器以及产品质量也受到损害。倘若机器停机的时间国长,不但会影响生产,而且会减少产量,产量减少了,随之每单位产品应负担的固定费用就会增加,而这些要素都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位新员工,没有经过训练,将他分派到生产现场去操作机器,他一定会造成机器停机的现象,而他所造成作业延误的后果,就相当于机器死机的损失成本。综上所述,就是要定期保养机器,减少故障率,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减少出错率,进而降低机器停机时间,到达效益的最大化。

4、改进产品设计与优化工艺流程

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生产技术、质量水平和成本消耗,也关系着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的技术经济效果。改进产品设计,不仅可以使产品的加工技术日益成熟,而且也为降低产品成本创造了先决条件。具体而言,其一,要做到产品各部件的寿命相差无几。机械厂生产的产品现在主要用于炼化企业,产品的使用寿命比较长,这就需要做到各部件的寿命相差无几,加强改善产品的设计工艺,使用寿命类似的原辅材料,同时要加强协调各部件的一致性,来确保产品的整体寿命。其二,产品设计标准化。其三,优化机械制造的生产工艺,调整生产流程。要保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基础上,同时要做到优化生产工艺,缩短生产时间。而这同时应当适时的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运用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着重于以后的发展,把目光放远,为机械制造企业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市场。

篇4

对于食品制造企业来说,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善企业的竞争地位。因此,如何在改善企业竞争地位这一前提之下进行成本管理,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生产成本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所在。该文章分析了成本管理应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了实施成本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 食品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应该考虑的因素

2.1 经济因素

经济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到各种经营战略的确定与实施,影响到各种经营战略的可行性。消费水平的提高,要求企业产品质量更高、用户服务更完备、更迅速。作为食品制造企业来说,企业适应这一变化而对生产、销售行为所做出的任何调整,都会影响、改变企业的成本。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尽管会影响到各类企业,使它们的经营活动水平与成本水平不断变化,但不同类型企业的变化幅度会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合理预测经济环境的不同变化,把握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对食品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有重要意义。

2.2 技术因素

对于食品制造企业来说,企业的技术因素及其变化对企业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压力是巨大的,技术进步既可以创造新的市场,产生大量新型的和改进型的产品,也可以使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过时,不论属于那一种情况,技术因素的变化会改变企业在产品中的相对成本及竞争位置。技术的变革可以减少或消除企业间的成本壁垒,没有任何产业或企业可以将自己与发展中的新技术隔离开来。企业的转轨变型、技术的更新改造、产品的升级换代等与生产成本有着紧密联系的各方面无不和技术环境的变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3 竞争因素

竞争存在于市场经济中,是经济系统得以运行的潜在动力,这种动力也推动着生产成本管理的运行和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不仅体现在数量和质量的竞争,而且还扩大到成本节约的竞争。就整个市场而言,成本上的竞争能促进企业采用更科学、更先进的方法来降低对资源、资金和人力的依赖,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并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对企业自身来说,竞争既是机遇,也是威胁。

竞争环境促使食品制造企业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加以成本控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竞争机制,进而广泛开展上、下游价值链的开发,即从产品在市场上能被承认接受的价格开始,一个工序又一个工序地剖析其潜在效益,从后向前核定,直到原材料采购。不同的企业可以处于不同的竞争环境中,同一类型的企业也会由于生产环节的改进和流通环节的供应变化而处于不同的竞争环境中,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

3 加强食品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

3.1 加强技术研究,提高生产效益

食品制造技术业内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资料库,技术力量分散在各厂家或研究机构内,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行内信息不能自由流通,食品制造企业应尽快引入先进信息系统,对有关技术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纪录,以提高对传统食品制造工艺的控制能力。

3.2 减低原料供应风险

策略性采购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策略性采购是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主要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建立策略性的伙伴关系,其次,策略性采购更加重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效率管理,与供应商共同研发产品及其对消费者的影响,第三,策略性采购充分利用诸如跨地区,跨国家的公司的集团力量进行集中采购,广泛应用投标手段。因此,食品制造企业可以通过采用策略性的采购规划,以图获取长期效益所带来的成本节省。

3.3 加强物资管理

为了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根据制定的目标生产成本对物资进行合理地库存、调运和生产中对物资消耗的监督,从而控制资金占用,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食品制造企业食品原料的储备量、采购量所作的决策和选择必须符合既能按时、按质、按量供应生产、流通所需各种物资,又能使流动资金占用领和费用降至最少,既有利于维护物资的良好状况,又便于控制产品的进出和使用。

3.4 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

篇5

    一、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一)现行财会制度与核算方法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早在1970年提出的“第三利润源”理论指出,在制造成本降低空间不大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而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对物流费用缺乏了解和细分,并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难以管理和控制物流费用。

    首先,现行的会计报表分类方法将物流成本与销售成本混在一起。到目前为止,我国制造企业成本仍分为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管理费用等,物流成本是销售成本的一部分。然而根据我国2001年制定的《物流术语标准》,制造企业物流活动贯穿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物流成本不仅发生在销售环节,还发生在供应、生产、售后等环节,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实际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显然,这样简单的归并并不科学,直接导致难以了解和控制企业物流成本。

    其次,现有会计报表中所能体现的“物流成本”并不全面。在我国大多企业财务报表中,物流成本为可视成本开支,属显性成本。但物流环节中实际还存在很多隐形成本,如库存积压降价处理、库存呆滞产品、回程空载缺货损失等。

    综上所述,由于制造企业财务报表都必须遵循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直接导致物流成本的“被隐含”和“不完全”缺陷,因此难以按照其内涵完整地计算出来,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无从下手。

    (二)效益背反规律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难度 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在物流系统中存在明显的效益背反规律,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难度。一方面,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存在效益背反规律,各环节成本往往形成矛盾,此消彼长,某一环节成本的降低,会引起另一环节成本的增加。如运输成本与包装成本、包装成本与装卸成本、库存管理成本与失销成本等都构成二律背反的关系。因此,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时若不全面地、综合地、系统地考虑,必然会造成整体物流成本的增大。另一方面,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也是一对矛盾,存在类似的效益背反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和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高水平、高标准的物流服务要求必须有大量的库存、较高的费用和较多的服务内容,这势必产生较高的物流服务成本。而较低的物流服务成本要求有少量的库存、低廉的运费和较少的服务项目,必然会降低物流服务水平和标准。因此,在物流系统管理中,既不能片面强调服务水平而不计成本和经济效益,也不能单纯地追求低成本而忽视服务质量。企业必须在服务与成本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二、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解。重生产轻流通在我国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多生产制造企业重视对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生产设备的更新,但对与此相关的生产物流路线优化、供应链的设计与优化以及商品与物料的库存控制等方面,却关注甚少,降低成本的视角很少落在物流环节,更不会投资建设与改进物流系统,导致生产中产生过多的车间物流费用、采购费用以及销售物流费用,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受舆论影响,当前虽然有一些大中型制造企业逐步建立了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但也还处于摸索阶段,从企业领导到员工对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从而也影响了物流管理对生产总成本的降低作用。

    (二)管理模式不当 物流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效果。根据对物流设施的所有权,物流管理模式一般分为自营物流模式、物流联盟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制造企业在选择物流管理模式时,应该以物流总成本最小化为最终目标,从企业的战略定位、管理能力、资金实力、交易成本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选择合理物流模式。除此之外,还须慎重考虑不同物流模式的互补性,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合适的物流管理模式来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益和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对物流模式的选择存在问题,如过于相信自营物流,或物流模式过于单一,或选择的物流模式过于超前等,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三)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物流各个环节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综合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物流各环节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手段落后,造成运力浪费、库存大,物流费用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制造企业缺乏现代物流观念,一些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标签拣货系统、无线射频技术、GPS、管理信息系统(MIS)等的使用还不是很广泛。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大多企业对物流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发展缓慢。虽有一些制造企业已经在了解的基础上有了一定投入,但因为人才缺乏或没有合适的信息管理软件系统,使用效果欠佳。与国外大型制造企业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相比,管理手段差距很大。

    三、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提升对策

    (一)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加强物流成本考核管理 应根据国家颁布的最新物流标准和现代会计准则,将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企业现有会计制度有机结合,确定核算物流成本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统一物流成本核算口径与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从会计手段上突破物流成本管理难题。首先,要统一物流成本内涵,界定物流成本的范围,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完善物流成本的分类。其次,要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中专门设立“物流成本”的核算科目。并将物流成本内容从现行的成本会计及财务会计账户中分离出去,实现物流成本的单独、全面核算。最后,要加强物流成本考核管理,通过建立物流成本数据库,对物流成本进行系统分析,将有关费用分解到相关不同的活动、环节和部门,以正确评价物流绩效,明确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与责任,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二)改进物流管理手段,提高物流成本管理效率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制造企业的各环节物流成本不可能实现最优控制。现代物流的特征就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借助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是改进物流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更准确、迅速;另一方面,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分析与预测,可提前控制不必要的物流费用发生。例如,通过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物流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使相关企业或部门得以共享,从而共同、充分应对市场变化,实现物流成本的供应链管理。

篇6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问题;措施

成本控制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成本标准,对构成成本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调节和监督,是生产耗费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

成本控制是现代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科学地组织控制,及时地揭示成本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发展有利差异,对保证目标成本或成本计划的全面落实与完成有重要作用。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增加;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增长的更多;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抑制利润的下降。成本控制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价格竞争能力,可以提高安全边际率,使企业在经济萎缩时继续生存下去;降低成本可以避免外部的诸多压力;降低成本,可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去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设计,或者提高职工待遇和增加股利;降低成本,可以采取降价策略,争取更多客户,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形成良性发展。

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床等加工、组装性行业。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有机械设备、汽车、造船、飞行器、机车、日用器具等等。

1.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机械制造业采用台套计划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夸大的提前期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

(2)多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一般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3)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差,缺乏杰出人才的领导。

1.2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1.2.1技术更新换代快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以及外来威胁的影响,导致对技术更新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原来传统的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被现在的机械行业市场所接受。

1.2.2产品质量要求高

对于大型的机械加工工程,通常生产周期比较长,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监控车间工序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产品质量是提高企业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2.加强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机械制造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分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进一步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2.1利用现代管理系统

机械制造企业是单件小批量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管理系统,优化工艺和流程,实现快速简洁高效的制造单元,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和用户订货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建立决策模型,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运行状况,决定投资策略和生产任务安排,形成生产系统的最高层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这一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化管理平台,研究产品从设计、物资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将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到企业各级管理层,使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加以集成和综合,形成以ERP为中心的MRP/PDM/MIS等技术集成的以管理为中心的制造系统,这样可以极大的优化排产、降低库存、节约人力物力,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2.2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

打破台套计划的方式,按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建立一个有效、灵活的由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的三级计划所组成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采购周期、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和成本,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

3.优化生产环节控制

适时生产系统的控制结构。适时生产制度最明显的特征是存货少,有时可能实现“零存货”。这就要求企业生产原材料、外购零件的供应能“适时”地达到生产现场,直接交付使用,而无需建立原材料、外购零件库存储备。保持与供应商的良好亲密关系,实现恰好在需要和使用物品或材料之前及时交货的采购方式;原材料、半成品的检查时间应力求降低至零,因此购入成本或来自前道工序的半成品应100%合格消除检查时间;消除存货的在库时间和等待时间。

4.成本控制

(1)公司对成本管理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日常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

(2)生产分厂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贯彻公司成本管理制度及规定;编制分厂成本计划、分解落实分厂经济指标;控制分厂物资消耗和费用支出;组织指导班组成本管理;检查分析分厂成本计划执行情况,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成本计划的完成。

(3)各职能部门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产品开发部门负责产品研究设计成本;工程部门负责能源消耗成本、外购设备成本、基建项目成本;物资采供部门负责物资采购成本,外购半成品、毛坯件、协作件、备品备件、标准工具成本和储存成本;工具制造部门负责自制工具制造成本;设备制造部门负责设备大修理成本以及中小修理成本、自制设备制造成本; 生产部门负责与产品产量和出产期有关的成本;采供部门负责办公器具等低值易耗品采购储存成本,后勤部门负责生活用房的修理成本;劳资部门负责与工资和劳动定额有关的成本。质量部门负责产品质量检验成本;工艺部门负责工艺方案成本。

总之,成本竞争力是机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成本管理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希望通过本文对机械制造成本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为机械制造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一些有益的贡献。 [科]

【参考文献】

[1]刘艳华.浅谈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J].民营科技,2009(10).

篇7

关键词:订单式大型设备;成本管理;研究

订单式生产指依据客户订单对产品的外观、规格、型号等要求进行生产,以达到降低库存确保资金流动,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大型设备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更应注重成本管理。

一、订单式大型设备生产特点

为做好订单式大型设备成本管理工作,应对订单式大型设备生产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寻找针对性成本管理模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本控制效果。研究发现订单式大型设备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订单式大型设备生产材料比较昂贵,成本开支较大,因此,生产过程中客户以订单的形式对大型设备的生产型号及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给大型设备的生产提供有效的指导,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其次,订单中对大型设备的各项参数及材料要求较为详细,生产过程中生产企业可针对性的选择生产材料,缩短选择生产材料及设备设计方面的时间,生产的针对性更强;最后,根据订单所需生产合适数量的大型设备,可减少库存及相关的开支,将生产经营资金加以合理利用,减轻客户资金压力,确保资金流顺畅运转,为客户更好的从事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订单式大型设备生产成本管理内容

订单式大型设备生产成本管理包括较多内容,贯穿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分析发现成本管理包括的内容主要由以下几点:

首先,生产材料成本。大型设备生产需要较多材料,而且不同功能的设备所需的材料性能、价格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订单中未设计到生产材料的大型设备,应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质优价廉的生产材料,以实现对生产成本的控制。其次,生产工艺方面的成本。大型设备生产所用工艺涉及较多内容,不同的生产工艺投入的人力资源、时间成本等不同,因此,订单式大型设备生产过程中应重视生产工艺成本的控制。最后,人力成本。大型设备生产时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如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以确保生产的大型设备满足客户订单要求。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成本,如生产设备磨损成本等。总之,订单式大型设备生产过程中应将上述内容当做成本管理的重点加以落实,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订单式大型机械生产成本。

三、订单式大型设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策略

在认真分析订单式大型设备特点的基础上,制造企业应积极研究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结合自身成本管理实际,寻找有效的成本管理策略,具体可通过以下内容实施:

1.重视事生产前的成本控制

首先,企业应依据不同规格、型号的大型设备认真制定严格的成本标准,并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产品报价单;其次,为确保不同订单费用的合理归集分配,应依据一定的规则对订单进行排序。生产企业尤其应详细了解不同订单客户对大型生产设备原材料、工艺以及功能的要求,以更好的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例如,不同客户对大型设备的外观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生产企业通过订单相关内容了解客户需求,而后进行打样,以确保生产工序、工时以及原材料损耗率情况,将标准成本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成本计划单;最后,在大型设备生产前这一环节应明确订单的以下内容:大型设备生产时备用料数、合理损耗数以及原材料利用率,以确保尽量数量的合理性;明确生产大型设备所需的工艺流程,为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单提供参考;明确订单是否对大型设备的外观有特别要求等。通过上述内容的考虑能对整个生产环节所需的材料成本加以合理的估计,从而制定合理的预算,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为提升利润奠定坚实的基础。

2.重视生产中的成本控制

大型设备生产环节是整个生产的重点环节,因此,应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当做重点。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实现:

首先,加强原材料的控制。大型设备生产时原材料在整个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在控制原材料成本时应依据订单编号设立限额领料单,车间、仓库应严格依据单子进行领料与发货。大型设备生产期间,如发现生产材料毁损、丢失需要补充材料时应详细填写超额领料单,并依据相关流程进行上报,通过审批后到仓库进行领料。其次,明确生产责任,注重生产考核。生产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如出现超额领料时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其纳入考核范围,以督促生产人员加强对生产材料的控制;再次,生产时要求车间、仓库以及技术等各部门之间进行积极的配合,并构建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确保不同部门之间信息的及时共享;最后,提高生产人员综合素质。生产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材料成本的控制水平,因此大型设备生产企业应制定健全合理的生产制度,尤其注重对高水平生产人员的奖励,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另外,为保证生产过程的高效进行生产过程中还应注重以下内容:为防止使用生产线过程中出现错乱、混淆等现象,应对不同客户、订单进行划分;针对使用相同工艺的大型设备生产可将其进行合并,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

3.重视生产后的总结

订单式大型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中,为进行更好的成本控制,生产企业还应做好生产后的总结。首先,依据订单编号认真计算大型设备生产过程中实际成本情况,寻找与生产预算之间的差距及发生原因,从而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加以改进,以充分做好大型设备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其次,依据大型设备生产过程中成本情况,制定相关的结案报表,了解生产原材料与计划使用原材料以及不同订单材料损耗情况,从而适当的优化生产工艺或流程,减少大型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中材料浪费,实现节约成本的目标;最后,注重大型设备制造成本管理细节问题。研究发现,部分订单式大型设备制造企业虽然比较重视生产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但未注意成本控制的细节,导致成本管理效果不明显。因此,大型设备制造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注重一些成本控制的细节。例如,部分大型设备生产企业只重视在制度上约束生产人员,却未在提高生产人员综合素质方面增加投入,结果受生产人员专业水平的影响,导致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目标无法严格落实。另外,大型设备制造行业还应注重运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手段与方法,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质量与效率,例如构建成本管理软件系统,在提高不同部门信息传输效率的同时,为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奠定基础。

四、总结

大型设备在不同行业的生产中具有较高应用率,而为减少在大型设备方面的投入,部分企业以订单形式交由生产企业生产,因此,为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生产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加强对生产成本管理方面的投入,尤其应充分考虑订单、大型设备特点,针对不同生产环节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在提高自身成本管理水平与质量的同时,为其长远、稳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作者单位:中国造纸装备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杨红涛.面向供应链的专用车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3.

[2]吴君民.大型单件小批制造企业和谐成本管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篇8

    一、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一)现行财会制度与核算方法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早在1970年提出的“第三利润源”论指出,在制造成本降低空间不大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而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对物流费用缺乏了解和细分,并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难以管理和控制物流费用。

    首先,现行的会计报表分类方法将物流成本与销售成本混在一起。到目前为止,我国制造企业成本仍分为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管理费用等,物流成本是销售成本的一部分。然而根据我国2001年制定的《物流术语标准》,制造企业物流活动贯穿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物流成本不仅发生在销售环节,还发生在供应、生产、售后等环节,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实际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显然,这样简单的归并并不科学,直接导致难以了解和控制企业物流成本。

    其次,现有会计报表中所能体现的“物流成本”并不全面。在我国大多企业财务报表中,物流成本为可视成本开支,属显性成本。但物流环节中实际还存在很多隐形成本,如库存积压降价处理、库存呆滞产品、回程空载缺货损失等。

    综上所述,由于制造企业财务报表都必须遵循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直接导致物流成本的“被隐含”和“不完全”缺陷,因此难以按照其内涵完整地计算出来,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无从下手。

    (二)效益背反规律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难度 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在物流系统中存在明显的效益背反规律,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难度。一方面,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存在效益背反规律,各环节成本往往形成矛盾,此消彼长,某一环节成本的降低,会引起另一环节成本的增加。如运输成本与包装成本、包装成本与装卸成本、库存管理成本与失销成本等都构成二律背反的关系。因此,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时若不全面地、综合地、系统地考虑,必然会造成整体物流成本的增大。另一方面,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也是一对矛盾,存在类似的效益背反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和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高水平、高标准的物流服务要求必须有大量的库存、较高的费用和较多的服务内容,这势必产生较高的物流服务成本。而较低的物流服务成本要求有少量的库存、低廉的运费和较少的服务项目,必然会降低物流服务水平和标准。因此,在物流系统管理中,既不能片面强调服务水平而不计成本和经济效益,也不能单纯地追求低成本而忽视服务质量。企业必须在服务与成本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二、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解。重生产轻流通在我国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多生产制造企业重视对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生产设备的更新,但对与此相关的生产物流路线优化、供应链的设计与优化以及商品与物料的库存控制等方面,却关注甚少,降低成本的视角很少落在物流环节,更不会投资建设与改进物流系统,导致生产中产生过多的车间物流费用、采购费用以及销售物流费用,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受舆论影响,当前虽然有一些大中型制造企业逐步建立了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但也还处于摸索阶段,从企业领导到员工对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从而也影响了物流管理对生产总成本的降低作用。

    (二)管理模式不当 物流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效果。根据对物流设施的所有权,物流管理模式一般分为自营物流模式、物流联盟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制造企业在选择物流管理模式时,应该以物流总成本最小化为最终目标,从企业的战略定位、管理能力、资金实力、交易成本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选择合理物流模式。除此之外,还须慎重考虑不同物流模式的互补性,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合适的物流管理模式来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益和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对物流模式的选择存在问题,如过于相信自营物流,或物流模式过于单一,或选择的物流模式过于超前等,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三)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物流各个环节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综合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物流各环节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手段落后,造成运力浪费、库存大,物流费用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制造企业缺乏现代物流观念,一些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标签拣货系统、无线射频技术、GPS、管理信息系统(MIS)等的使用还不是很广泛。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大多企业对物流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发展缓慢。虽有一些制造企业已经在了解的基础上有了一定投入,但因为人才缺乏或没有合适的信息管理软件系统,使用效果欠佳。与国外大型制造企业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相比,管理手段差距很大。

    三、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提升对策

    (一)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加强物流成本考核管理 应根据国家颁布的最新物流标准和现代会计准则,将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企业现有会计制度有机结合,确定核算物流成本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统一物流成本核算口径与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从会计手段上突破物流成本管理难题。首先,要统一物流成本内涵,界定物流成本的范围,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完善物流成本的分类。其次,要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中专门设立“物流成本”的核算科目。并将物流成本内容从现行的成本会计及财务会计账户中分离出去,实现物流成本的单独、全面核算。最后,要加强物流成本考核管理,通过建立物流成本数据库,对物流成本进行系统分析,将有关费用分解到相关不同的活动、环节和部门,以正确评价物流绩效,明确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与责任,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二)改进物流管理手段,提高物流成本管理效率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制造企业的各环节物流成本不可能实现最优控制。现代物流的特征就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借助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是改进物流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更准确、迅速;另一方面,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分析与预测,可提前控制不必要的物流费用发生。例如,通过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物流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使相关企业或部门得以共享,从而共同、充分应对市场变化,实现物流成本的供应链管理。

篇9

关键词:机械设备制造企业 目标成本管理 意义 现状 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机械制造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个爆发期中我国机械制造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跨越式的发展进而带来的是盲目的扩张以及不计成本的投入,这给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加强对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以及目标管理是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机械制造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的分析探讨对于机械制造企业以及社会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

一、机械制造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的意义

时代的发展铸就了市场经济的春天,同时推动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工业发展中机械设备的制造重中之重。因此,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从而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也成为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的工作的当务之急。

机械制造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是如今的机械制造企业对自己企业产品项目的评估以及合理科学的定价的基础工作,而且造价工作还是将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机械制造企业的可接受范围之内,有效地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手段。

不仅如此,造价管理控制还具有其特有政策性和技术性以及涉及范围广经济效益达的特点。另外,机械制造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还是企业对成本控制的基础和产品生产进度安排的关键点,同时也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目标以及指导企业管理工作的根本。这足以说明机械制造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工作建筑企业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二、机械制造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现状

(一)体制漏洞

在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中,由于有着各种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区标准和至是企业标准的并存或者运行等等而在造价执行过程中,各个省市的标准又有所不同使得体制的制定存在着各种各种的不可忽视的问题。这种由于体制的制定而衍生的问题我们将其称之为体制漏洞。这种体制的漏洞带来的危害就是标准的不统一使得企业在造价工作时难以做到精确以及符合企业预算的造价,同时还容易滋生企业建筑工程师之间的矛盾。

(二)市场引导

在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来看,能够通过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正确引导来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规划,这应该是所有的机械制造企业的终极目标。

但是,现在的机械制造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仍然是沿用以前的那种落后的经济模式,那就是以人为的主导引导企业的资源规划,这样的人为引导很容易出现失误而让企业遭受损失。这种缺乏市场引导的造价管理规划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就是少了实践的证明,以及存在于理论上的计划,这还会严重的阻碍了机械制造企业本身的发展。

(三)监督管理

在如今机械制造企业的快速膨胀的同时,监督管理机制却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很多的机械制造企业完全的不按照该有的规则办事,各种的盲目压价,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都给机械制造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不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机械制造的造价市场难以正规化的发展与进步,这种不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衍生的机械制造产品质量问题也是对机械制造行业声誉的最大打击,严重的影响着机械制造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市场的稳定。

三、机械制造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一)完善机械制造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体制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体制的漏洞无法有效的去提高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科学以及合理性,所以机械制造行业应该在政府的支持之下去对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体制慢慢的进行完善。不仅如此,还应该对机械制造企业中各种标准进行统一,以减少机械制造企业产品制造中各种矛盾。所以完善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体制有它的必要性也有它的必然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目标成本管理科学控制

机械制造行业之所以会缺乏市场的引导,那就是缺少了科学的造价控制。所以对机械制造企业目标成本管的科学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

目标产品前期控制,前期的造价控制说白了也就是目标成本的预算要准确科学。目标产品设计以的成本控制,这就是对目标产品的总体规划,也就是在对机械制造市场的充分了解后做出最佳的造价方案。目标产品制造的阶段,该阶段也就是即将投入制造的的时候,这是造价方案的最后确定之时也是造价方案盖棺而论的时候。做好这三点,在尊重市场的情况下就可以对目标产品做到最科学的工程造价,从而使企业获最大化的效益。

(三)加强行业的监督管理

机械制造行业需要一个很好的监督管理机构。因此,就政府而言,最政府部门能够形成专门的体制来对机械制造行业之中的暗箱操作等等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进行打击,形成机械制造行业理性竞争的良好风气,为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做好宏观的调控。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机械制造行业能够自发的组织一个监督性的民间组织,用以约束监督机械制造企业,让机械制造企业在产品的制造以及成本控制工作能够稳步的展开进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中,机械制造行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是整个机械制造行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目标成本管理于控制工作都应该基于机械制造的产品质量以及机械制造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前提。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科学的评估,确保企业制造的效益的最大化下,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在竞争剧烈的机械制造行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在社会利于不败之地,进而推动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策略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其一直以来都是投资商关注的焦点。但是我国的制造企业一般只负责产品的加工,只能从产品的生产中获得很少的利润。而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品的生产成本正在不断增加,这就导致制造企业的利润不断被挤压,导致企业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所以,加强对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产品的原材料价格上涨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导致物价不断上涨。其中不仅包含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包含制造业所需要的钢铁、石油和矿石等基本材料,而这些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直接导致制造企业的成本上升。另外,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速度很快,所以国内对制造也的原材料供应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导致很多原材料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而这样就直接导致原材料的成本上涨,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也随之而迅速上升。

(二)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

根据我国制造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有很多都是传统的加工企业,并且一般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严重缺乏对产品的创新。而这样的产业技术含量一般较低,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也很低。要让制造企业从这种困境中走出来,就必须要对企业的生产进行大量的科技创新。但是其中有很多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的时候,受到企业内部的影响较为严重,导致科技创新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被严重浪费。同时,企业在资金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科技的创新得不到持续的资金支持,很多企业在创新科技的过程中不得不因为资金的短缺而放弃。

(三)企业成本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够让企业节省很多资源,对企业的发展极为有利。但是一些制造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并没有对计算机进行充分利用,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低下,并且很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观念落后,导致其不愿引进先进的计算机人才,从而没有应用计算机进行成本管理的人力资源基础。而一些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的时候对计算机有较好地利用,但是却没有良好的成本管理体系,导致成本管理工作仍然很难正常开展。

二、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对企业的生产进行强化管理

在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利润,而一般情况下利润与成本成反比。而我国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无疑会导致其经营的利润下降。所以在制造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让企业的利润得到提升,就必须要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要让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对原材料的采购进行较好地把握,这就需要企业在购买原材料的时候采用合理的购买方式,并且要对多个供应商的价格进行比较,从中找到价格最地的材料供应商。同时,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避免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大量浪费,从而保证企业的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二)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

在产品生产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制造企业就需要通过对产品生产的优化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达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利润的目的。这就需要企业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并且要引进行业中的先进人才,从而实现对产品的全面优化,保证产品的科技含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实现利润的提升。

(三)创新企业成本管理方法

在现代社会的企业成本管理中,计算机是最主要的工具。所以制造企业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并且将管理作为企业运行的核心,在不断满足客户需要的过程中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其中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各种软件的应用,建立企业成本信息管理平台,并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充分协调,保证企业的生产能够得到全面的控制,从而实现对企业生产成本的较好控制。

(四)创新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要让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得到创新,就必须要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人才,并且根据成本管理的需要对企业的结构进行优化。同时,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成本控制意识,积极引导员工开展成本管理活动,并且不断强化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同时,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从而实现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创新。

三、总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中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在机械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势必会有企业因为各方面的优势而被淘汰。而这些被淘汰的企业一般都是因为企业的利润不能为其提供强劲的竞争力,导致在与其它企业竞争的时候失败。所以制造企业必须要对生产成本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利润,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文胜.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成本控制的优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