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化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些年,在苹果公司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全球掀起了创新商业模式的浪潮。本文结合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进行了一点思考。
商业模式的核心构成是客户和价值流体系
商业模式是系统化经营企业的一种思路,是企业将各种内外部要素整合起来,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和持续赢利目标,形成的具有高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整体的运行系统。其核心构成是客户和价值流体系。
商业模式的设计要先于管理模式的设计,好的商业模式需要好的管理模式支撑才能发挥作用;商业模式是企业的运行机制,与人没有直接关系;管理模式是企业的执行机制,与人有直接的关系。管理模式再好,如果商业模式不适合发展需要,企业也不可能获得巨大发展。如果将企业比作一艘舰艇,那么商业模式是舰艇的构造,不同的结构和配置产生不同的舰艇;管理模式是舰艇上人员的管理控制流程,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舰和人的作用。舰艇的功能构造再强大,如果人员管理混乱,舰艇不可能发挥巨大作用;人员管控再好,如果舰艇本身功能构造不完备,舰艇也不可能发挥巨大作用。
创新商业模式的路径
创新商业模式就是从企业定位、业务系统、赢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着手,围绕客户不断进行优化或改变,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其管理模式能对商业变革给予有力的支撑,企业的职能部门能够快速响应其商业模式的优化和调整,并发挥最大的效能。对于传统国有企业,我们认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首先要使企业具有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对客户的感知能力,应更加注重提高企业的商业化、市场化程度,尽可能把注意力、精力、资源调配到市场中去,调配到在商战中拼杀的手段中去,如产品、价格、渠道和推广等方面。要更加注重提高对客户的关注度,以客户为中心调整企业的经营,走“轻资产”路线,提高企业的资本效益,从而推动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商业架构,获得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通过职能部门协调统一来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提升企业的商业化、市场化程度,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营销管理推动。营销就是创造客户。现代企业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的两大职能,一项是营销,另一项是创新。可见,营销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营销工作中,最重要、最需要关注的是客户。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的市场地位就是企业在客户中的地位。企业在市场中获取到的客户价值才是企业真正的价值。营销推动就是从企业管理的核心出发,企业精准定位,准确把握竞争和价值体系,获得强大的创新推动力。
在行业产能普遍过剩、买方市场日趋成熟的环境下,掌握市场先机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营销推动就是让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变为以客户为中心,要围绕客户的需求来调整企业的赢利模式、组织结构和现金流结构,围绕市场客户需求来进行产品开发,提升企业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适应市场变化,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可以从企业对营销工作的重视程度向全员营销转变,以及营销制度组织体系建设、营销管理、价格管理、渠道管理、品质管理、营销队伍、产品服务、风险防控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评价,提升认识,逐步转变,持续改善,提升企业的营销管理能力。
二是品牌管理推动。品牌意味着客户对公司或产品的认知和认同,拥有好的品牌就等于拥有了市场。成功的品牌就是产品卖得快、卖得多、卖得久的品牌。
品牌管理是创建、维系、提升品牌过程中所遵循的理念和思路,它的实质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意管理”。品牌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统一营销战略,获得更好的利润,有助于保障产品的排他性,帮助企业推广新产品,降低经营风险。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许多先进的企业采用品牌(产品)经理的组织方式,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篇2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校;体育商业化;经营管理模式
高校体育的商业化发展途径应立足学校,向其周边发展。开展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活动十分重要。根据现代化的运营管理理念,对高校体育工作进行指导,实现其产业化,提高高校体育的附加作用。
一、高校体育商业化经营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首先,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决定了全民体育具有必然性。这使得高校的体育教学任务发生变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发展。商业化经营能够促进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商业比赛等方式为体育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商业化体育模式事实上在我国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使我国由体育不发达逐渐发展为体育强国。但高校体育产业化和商业化运营始终受到限制,这与多种因素有关。但近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商业化经营的必然性。
其次,商业化的模式满足现代体育教师团队的需求,使高校体育改革进程加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思想首先应进行更新,注重效益的获得。对高校体育工作重新布置,对体育发展中的商业因素进行提取。现代教师的先进理念为体育商业化提供了基础。不可否认,这种创新存在一定的困难,包括如何提高教师团队的商业化能力,如何正确设置商业化时代体育教学项目和教学方法,如何将高校体育推向课外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商业化的作用在于与经济大方向发展保持了一致。
二、高校体育商业化管理作用
(一)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
实践已经证明了体育产业形成的必然性。体育产业的形成是其商业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商业化的管理促进了我国体育的产业化,这是体育商业化管理最主要的作用。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正确进入市场的全过程。目前,我国处于世界经济浪潮中,如何实现教育与经济的结合将减少体育发展的投入,并使其具有实用性。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终身培养的特点使得其与经济背景发展之间相吻合,这也是商业化体育管理的作用之所在。
(二)解决了学校的办学资金问题
体育在商业化的发展过程为其赢得了大量的资金,这有助于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高校体育商业化模式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使体育的附加功能得以实现。而体育经费的这种补偿机制对于体育事业的形成和发展来说无疑具有积极作用。当然,体育商业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得到高校的关注。正确选择商业化的途径,从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高校的发展基础出发,以免出现相反的作用。
(三)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全球经济时代是目前经济的主要特点,体育的发展因此而获得更广阔的空间。体育项目众多,高校在自主经营过程中需要获得大量的资金,单纯依靠国家扶持容易造成资金缺乏,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而商业化的发展模式依靠体育自身所获得的既得利益来促进体育的发展,实现了资金来源的丰富,也提高了我国体育的世界影响力,因此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体育商业化过程中,应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素。
三、高校体育商业化经营管理的模式探讨
(一)挖掘资源,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
终身体育观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目的,在这一教育目的的推动下,人们不仅关注体育项目和体育比赛,更愿意加入体育锻炼的队伍,体育市场需求增加。因此,对于高校体育商业化过程来说,应抓住机会,充分挖掘能够被全民接受的资源,从而使其创造出经济价值,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教师在商业化的实现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技术培训、比赛组织等可以实现高效的体育市场化建立,为其商业化的实现打好基础。
(二)开发“体育俱乐部制”模式
对于有条件的高校来说,应建立体育俱乐部,以符合现今体育市场的规律。高校体育俱乐部具有自发特征,其娱乐性和竞技性容易被更多的人认可,因此是持续体育活动组织的重要形式。高校体育要实现商业化发展,并维持这种发展的可持续性。根据这一需求,高校应对自身体育发展实施改革,将原本的无偿服务根据服务水平改为有偿服务,并注重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实现其商业化评价,以确保这一模式的形成。
总结
高校体育工作能够促进体育文化价值导向功能的实现。商业化是近年来提出的发展策略,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对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民体育观念的形成都具有直接影响。为确保体育商业化的实现,首先问题是树立正确的观念。我国体育工作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时期,因此短期内实现其商业化并不现实,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加之学校的努力,这一模式具有可能性,同时也具有必然性。
参考文献:
篇3
摘 要 随着净息差持续缩窄导致利润增速全面下滑,民资进军银行业推动全面竞争,互联网金融冲击渐显等因素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入到了关键节点。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文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利率市场化的特点,力图对RAROC贷款定价模型进行修正以更好的适应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RAROC贷款定价模型
引言
随着净息差收窄、民资进逼、互联网金融等多重因素倒逼,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不得不加快速度完成转型。这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依据自身优势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加剧的不利冲击。特色化经营在各国银行业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本文试图将银行的特色化经营纳入修正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中。
现今中国大多数商业银行执行“分级授权、分类指导”的利率决定机制[1]。总行直属的资产负债管委会为整个银行确立相应的利率政策。一部分商业银行根据内部评定的信用评级等因素,以基准利率为基础,自行划定上下浮动区段,来确定不同贷款人的贷款利率。利率敏感性低,缺乏价格弹性以及贷款期限分级设置不合理等缺点是我国现有的银行定价模型的主要问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信托银行首创“4R”风险调整资本配置理念以来,RAROC由于更强的贴合度被广泛使用为银行核心经营管理体系[2],甚至被用作商业银行贷款的定价准则中。
一、RAROC模型
风险调整收益模型(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需要对公式当中的相应项目进行风险调整。
RAROC=风险调整后收益/经济资本=(风险收益±资产转移价格-费用-预期损失)/风险调整资本
经济资本是为偏离平均水平的意外损失提供保护即银行维持正常经营和补救非预期损失的资本缓冲储备,经济资本管理要求相关银行能够精确测算现有资产在未来一定时期的非预期损失大小,据此衡量业务的风险成本和股东价值增值能力。预期损失是由提取的坏帐准备金提供支持。损失偏离平均水平的程度取决于容忍度。在一定容忍度下,损失从均值的偏离就是经济资本[3]。风险调整资本一般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损失风险等。
由于经济资本也是一种资源,必然有其机会成本,现在很多银行采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来充当经济资本的最低收益率。
风险调整后收益=银行利差收入+中间业务等非利息收入(Il)-资金使用成本(Cc)-运营成本(Cm)-经济资本成本(Ec*Shibor);
银行利差收入=贷款数额L*年利率r*贷款期限t。
由于r与RAROC正相关,银行设定一个基准利率,即可计算出上式的银行贷款利率r,这也是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最小值。银行在与贷款客户谈判时,在此基础上再依据每个客户的不同情况进行利率调整,即为最终的实际贷款利率。
二、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对贷款定价模型的修正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开始于1970年,至1986年存折储蓄账户利率上限的取消共历时17年。其间美国的银行业也经过了痛苦的转型期,终于摸索出特色化经营的纾难发展之路[4]。
花旗银行将零售业务作为自己的发展重心,富国银行的小企业贷款和社区银行业务和摩根大通的一站式对公金融业务都分别为各自带来巨大成功。
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很多银行应对不及时,美国的银行数目从1986年的14000家左右下降到2009年的6000家左右,值得我国银行业予以借鉴。本文我们将银行业的特色化经营修正入银行贷款定价模型中,以期为银行的贷款定价提供一定的启示。
新时期以来,我国银行间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趋势明显,国有四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经过数年的深耕,在一些具体分支业务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并受到银行家的广泛认可,这就为我国的银行业走上差异化经营道路,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我国的商业银行现在逐渐拥有了各自的经营优势:工商银行在债券投资、资金与同业业务方面优势明显,建设银行着重扩展个人按揭业务,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在“三农”业务和国际结算业务方面具独树一帜(以上信息来自《2013年中国银行家报告》)。
本文使用模糊评价[5]的方法对银行在某一特定经营方向上的经营情况进行评测。
其中,市场占有率是指银行该项业务在整个市场所占的比重,反映了该行的此项业务的市场地位;在该行的盈利占比率反映了该业务对于该行的重要性,并反映出该行是否已经将此项业务最为重点业务进行经营。在该经营方向的发展前景方面,市场对于该行业的评级和前景展望反映了该行业的发展潜力,比如2013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就显示银行家们比较看好农林牧渔业,快递业以及通信系统行业,而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展望普遍比较悲观;而行业的政策导向性更是直接反映了决策层的意志,极大的影响行业的发展前景,例如现在的钢铁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国家已经明确表示要限制钢铁行业的产能增加,银行就很难把钢铁企业的贷款业务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进行支持。
本文只对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修正作方法性的探索,不做实证研究。下文是对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三农业务中心和中国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的中高级管理人员(20人)进行问卷调查,最后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一:
根据特色化经营综合评价结果的情况,可以依照下文的利率动态调整表,将其与基准利率相结合,得到最终银行的贷款利率。用c(characteristic)来代表银行的特色化经营,f(c)表示利率动态调整函数。
三、结论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其方向必然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利率形成机制不断强化、市场基准利率体系逐步完善并持续有效运行、市场主体具有自主定价的选择权并能通过市场上的公开竞争发现和决定我国金融市场的均衡利率[6]。
超七成银行家预测我国银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未来三年中国银行业收入及利润增长率将低于20%[7]。在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下,我国银行的存贷利差必然收窄,但是正如本文分析的那样,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外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教训,敏锐捕捉到其中的机遇以加快自身的发展。
本文以RAROC贷款定价模型为基础,采用模糊分析的方法将商业银行的特色经营业务修正入定价模型中去,以期能给予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的大潮下的贷款定价模型以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殷颖.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窦尔翔,熊灿彬.基于RAROC的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与效率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1):83-89.
[3] 赵家敏等.全面风险管理模型设计与评价:基于RAROC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5(3):59-64.
[4] 王佃凯.美国银行业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J].银行家,2014(1).
[5] 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31-134.
篇4
【关键词】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影响因素;创新思考
引言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居全球第二,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70%[1]。面对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危机,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就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进程中,政府和企业逐渐认识到传统商业模式不适用于当前市场环境,必须创新商业模式,才能加快电动汽车市场化推进步伐。
本文对电动汽车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回顾与总结,全面分析了影响因素,并进行了思考,最后强调创新的商业模式是保证电动汽车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
1、现有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分析
现存的电动汽车商业模式主要有:车电销售充电模式、车销电租充换模式和整车租赁模式。
1.1 车电销售充电模式
“车电销售充电模式”是“汽车思维”的鲜活体现。从全球几十年的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来看,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没有真正将电动汽车市场化,其核心原因就是普遍采用了类似传统汽车的商业模式。传统汽车产业只要功能领先、技术创新就可以赢得市场,但电动汽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短期内无法在性价比上超越传统汽车,因此沿袭同样的商业模式,是无法体现其商业价值的。
电动汽车无法超越传统汽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电池技术,其影响因素有:1)电池价格高,车辆捆绑电池销售,是同级别传统汽车的两倍;2)电池充电时间长,若采用普通充电的方式,一次充电大约需要6―8小时[2];3)续航里程较短,普通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约100―150公里[2];4)电池使用寿命远低于油箱和整车使用寿命。
因此在现有电池技术水平下,车电销售充电模式无法帮助产品形成竞争力。也许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上述影响因素都会消失,那时电动汽车市场运作才能回归“汽车思维”。
1.2 车销电租充换模式
“车销电租充换模式”即裸车销售,把电池从整车中分离出来,用电池租赁和充换电运作,组建新的服务平台。该模式将汽车的单一成本,分解为制造成本和服务成本两个部分,降低了整车销售价格,同时让企业通过销售和服务赢得利润。
车销电租充换模式似乎打破了电动汽车价格昂贵的制约,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电池租赁模式推广需要大量的电池储备,产业规模巨大,产业链协调困难。2)换电模式需明确技术标准,涉及车的制造路线、电池制造技术、标准化建设、能源补给网络建设、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城市规划等一系列问题。现阶段,这些问题无法彻底解决[3]。3)电池是电动汽车动力技术的核心,电池租赁模式是电池供应商和电网公司把电池的全部利益垄断。厂家只能按照电池的标准规格进行车辆设计和生产,无法实现消费者的个性选择需求,而且无法形成对电池供应商的优胜劣汰,垄断供应不利于电池技术的提升[3]。4)电池的安全性责任归属不明,电池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电池的设计和车里的布置,需要很多精细的工作,不能把涉及安全的问题交给运营商去做。
1.3 整车租赁模式
“整车租赁”似乎可以中和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缺点,首先,该模式可解决电动汽车购买成本高的问题,将买车的一次成本分摊到租车的使用成本上;其次,该模式使用户不必面对电池充电、换电、维护等一系列“麻烦”,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都由电动车租赁运营商承担;再次,租车站分布在城市的机场、车站、商业中心、居民小区等区域,无形中也解决了用户的停车难问题。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以杭州为例,2012年8月12日,杭州首批100辆两座电动汽车开始接受市民预约,短短几天时间,预约人数就达上千,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提供汽车租赁的杭州电动汽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却迟迟没有动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充换电站不足[4]。除了充换电设施的匮乏,电动车租赁模式另一个问题出现在利益分配上[5]。整车租赁需要中间商购买电动汽车和电池,建设具有充换电设备的电动汽车租赁点,进行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管理和维护,以上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政府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大多是面向车企、电池企业和购买电动车的个人,对租赁运营商却鲜有支持。
2、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因素有很多种,总的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政府的支持和定位
回顾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政府对其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起了主导作用,但电动汽车个人消费市场却迟迟未实现预期的目标,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1)电动汽车产业太过依赖政府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基本靠政府扶持度日,电动汽车产业成了“政府行为”,而非“市场行为”,灵活的商业模式不易形成,无法实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化平台。2)普遍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规划作为指导。各地政府在选择商业模式时,往往只是简单地选择充电或换电模式,较少关注和研究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推广与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电网改造等环节的关系。3)技术、标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目前几乎所有的车厂都处于各自为政的混乱状态,从而限制了大规模生产、跨区域销售和使用,也给最终用户带来不便。当前,电动汽车产业还处于成本高、基础设施不完备、市场竞争力弱的时期,由政府主导推广有其必要性。但一味依靠投入,刺激消费是无法达成预期市场化效果的,政府的定位应从主导者逐渐向制度、环境、配套的建设者转变,把资源配置的任务更多的交由市场来主导[6]。
2.2 关键技术成熟度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开发全新产品往往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和大量资金以及技术资源的投入,并需承担极大的竞争风险。以燃料电池为例,真正能够应用于电动汽车估计还需要10年乃至15年以上的时间[7]。
在现阶段,电动汽车正处于关键技术成长期,但迅速扩张的国内市场,让试图缓慢进行技术积累的中国厂商无法淡定,面对市场机遇时也很难继续保持谨慎的态度,这并不利于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最终会阻碍汽车产业的进步。从国家层面来说,应该引导科研院所与电动汽车厂商组建产学研结合的产业联盟,逐步形成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技术创新体系和持续创新机制。
2.3 电动汽车售后市场服务
电动汽车售后市场服务是指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售后服务网络的布局和服务以及使用阶段的定价。在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根据当地电力供应和土地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建设慢速充电桩或公共快速充换电设施,制定分时段的充电价格定价机制,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充电时段,逐步形成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市场化、社会化的商业运营模式。在私人购置电动汽车的售后服务网络方面,目前基本还是空白。由于在动力构型和使用环节上有别于传统汽车,传统汽车4S店式的服务模式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电动汽车。此外,形成稳定可靠的售后服务网络的重要保障是具备质优、耐用和通用的电动汽车零部件供给,而国内电动汽车零部件的可靠性、通用性、经济性、批量化生产工艺、生产准备周期等都有待提高。
2.4 消费者的购买动因
2011年4月,德勤有限公司全球制造行业组了关于电动汽车的全球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分析在中国有93%的消费者有兴趣购买或租赁电动车,早期购买者通常为在城市居住,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年收入逾40万元人民币的男性[8]。然而实际情况是,2011年全国电动汽车总销量不足万辆,多数一、二线示范城市未能完成预期销售指标,反而是作为三、四线,且非示范城市之列的山东临沂和盐城却把电动汽车产业开展的红红火火,这显然与德勤的调查结果相反。
中国市场非常特殊,消费人群也非常复杂。国外的普适模型不适用于中国国情,中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不仅与个人的认知水平、受教育程度、居住地点、收入水平、年龄段有关系,还受到价格、消费习惯、技术成熟度、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便利性、政府导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且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致,又存在很大的地域特色和消费特点。因此在进行电动汽车推广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构建出的商业模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为消费者所接受。
3、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思考
3.1 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创新性
自2001年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启动开始,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这个引人入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暴露在聚光灯下,但是积聚了庞大资源的中国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发展却未能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快速发展。是技术落后吗?美国能源部为实现2015年前部署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在2011年,公布了三大举措:一是价格激励,将抵税政策改为直接返现;二是通过新的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三是通过竞争性拨款激励社区投资建设电动汽车基础设施[9]。遗憾的是,2013年初,美国能源部公开表示,这一目标无法实现。如果说中国的电动汽车还面临一些技术瓶颈,那么无论是经济基础、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产业环境,还是政府推动力度都位居世界前列的美国,为何在电动汽车规模化市场发展上举步维艰呢?问题出在哪里?回到20多年前的中国,家用座机电话刚刚开始普及,对于消费者来说,电话就是由电信运营商建设线路,用于通信的工具。而后,砖头手机大哥大面市,虽然当时的技术与今天相比天差地别,但是在当年的技术水平下,围绕“手机”搭建了适合移动通信的商业化平台并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实现了通信变革与信息革命。现在以手机为终端的平台已经超越了“通信”的外延,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
对照电话和手机,电动汽车产业也是如此。电动汽车是能源革命和汽车变革的结合,而不仅仅是依靠汽车产品的技术革命去重新创造什么功能领先的产品。设想如果手机一直只是具备通话功能,而又存在待机时间短,潜在辐射危害的缺点,它还能成为现在的“必需品”吗?实际上,和手机的通信功能一样,电动汽车的“行驶”功能并没有改变,只是能源供给从油能源变成了电能源,其核心就是要围绕这点建立一个新的能源供应体系,让能源供给与整车企业、电池企业成为一个完整的综合配套的系统解决方案,并把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消费者有效地整合进来,组成一个有机的商业系统,形成强大的产业链和消费链,突破现有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实施策略。
3.2 电动汽车创新商业模式设想
如前文所述,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必然是一种创新型的系统解决方案,因此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要进行综合的考虑:
1)城市里会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的电动自行车的改善型消费者,另一类是已有一辆汽油车的环保型消费者。如果电动车价格下降,加上使用成本低于燃油车,那么第一类消费者将成为购买主力。
2)由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的特点,电动汽车更加适用于城市内短途行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城市内用车的主要目的是上下班,因此行驶线路固定,停车场所固定,行驶和停靠的时间长度也相对固定。
3)在目前的电池水平下,建设类似传统汽车加油站性质的充换电站,对电动汽车进行集中式能源补给的方式并不实际。
4)相比燃油车,电动汽车的价格偏高,主要原因是电池成本过高;
根据以上因素可以采用这样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含电池销售,但电池价格按一定比例收取,不收取全价。在停车场设置可刷卡充电桩,除电费外收取一定服务费,将电池成本分摊到运行动力成本上;消费者可在上班时间或夜间休息进行慢充,同时解决停车问题。这样对于整车企业来说,整车价格降低,可以刺激批量销售。对于电池企业来说通过服务费用实现成本回收,创造利润;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成本降低,使用成本虽然相比支付电费增加了,但是却节省了停车费用。这样的商业模式看似简单,实质必须要政府、整车企业、电池企业和能源供给企业组合起来通力合作。
4、结语
根据美国学者MarkW Johnson等人的观点,在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创新企业首先基于潜在消费者的价值主张形成一个初始商业模式。接下来,创新企业将通过与新兴产业潜在消费者之间的价值互动来进行初始商业模式试错。在试错过程中,创新企业的初始商业模式不断完善。当创新企业的商业模式能够向潜在消费者提供大批量新产品时,表明其商业模式成熟,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完成[10]。
近十年来,从政府到民间,至上而下都在探索能够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商业模式,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这种积极的“试错”行为是十分有益的,只有通过不断扩大试错的范围和强度,才能尽快找到正确的初始商业模式并促进其尽快成熟。
参考文献
[1]电动汽车产业研究分析报告[Z].百度文库,2010:4
[2]国内对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探索[Z].大比特商务网,2012
[3]换电模式或已死,充电式电动车胜出[Z].人民网-汽车频道,2013
[4]杭州发展电动汽车租赁还需再等待[Z]. 浙江在线(杭州),2012
[5]杭州电动车租赁项目能否拯救电池业[Z].高工锂电网新闻中心,2013
[6]叶强.关于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系统的理论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2:44-45
[7]佘沛亮.从电池技术进步看我国电动车的发展[J].中国自行车,2010:48-49
[8]德勤.中国消费者对电动车需求强劲[Z].盖世汽车综合,2011
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 政企分开 方法途径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鲜明地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也更加明确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完善企业商业运营模式,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将是下一步改革发展的重点。
一、地方政府和国企关系现状
国有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扮演着地方经济发展先行军的角色,发挥着“骨干、示范、支撑和引领”作用,肩负着超前投资及政府职能等使命,但大部分国企长期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经营行为和社会效益行为相互交织,导致国企经营业绩不佳、资产收益率低、经营性现金流紧张、债务负担超负荷等问题,对国企负责人的绩效考核也难以落到实处,无法真正激发企业负责人积极性,使企业成为地方政府的负担和包袱。为了使国企能够回归市场,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当务之急是解开其背负的历史或政策包袱,还原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本质属性。
二、厘清政企关系的总体思路
理顺政企关系要以“厘清职能、深化改革,科学分类、规范管理”为总体原则,以“合理安排资金,保持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平衡”为短期目标,以“夯实资产,企业与政府建立契约关系”为经常性目标。通过深化“一企一策”方案,规范政企关系,厘清国企市场性业务与政策性业务边界,合理量化国企承担政策性业务的经济成本,还原企业在市场化运作下的正常经营,并匹配与绩效考核刚性挂钩的薪酬激励措施,以最大程度激发企业的经营活力,企业盈利后通过收益上缴来增强地方财政实力,以形成国企与地方财政互哺的良性循环。开展此项工作是推行国企混合所有制的前提条件,是增强对区域经济质量贡献的有效途径。
三、厘清政企关系的具体途径
根据国资委、财政部和发改委联合的《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标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国有企业承担的职责定位、产业特征、市场属性、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建议将国企分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和公益类三大类别,实现差异化管理。厘清政企关系的顺序应先易后难,先市场化企业后非市场化企业,即先商业一类企业,再商业二类企业,最后公益类企业。
商业一类企业特点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充分遵循市场规律,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对于该类企业如果还承担少量的政策性业务,则政府要一次性回购所有非市场化资产,与企业建立如BOT或PPP等形式的契约关系,还原企业市场化运作本质。
商业二类企业特点以创新为导向,根据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承担重大专项任务或者实现特定功能,以实现政府在调节经济结构、加快产业转型等战略意图,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对于该类企业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原则是一类一策,推进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促进公共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如对于转型升级的科技类载体类,暂时自身现金流无法覆盖利息的企业,给予财政专项贴息;对于政府融资平台企业,财政在本金无法全部到位的前提下,先通过贴息补偿企业的资金成本,维持资金链,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负债由政府债务进行置换等。
公益类企业特点以社会效益为导向,以保障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目标,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企业。对于该类企业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原则上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进行结算,提高利用市场机制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的能力,引入社会满意度评价。
四、厘清政企关系期望的效果
通过借鉴国有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城市的发展经验,企业在市场化运作经营前提下将会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可以有如下预期效果:
(一)有效压降企业的债务规模和资金成本
在供给侧改革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国企在收到财政回购资产、政府购买服务、资本金注入等形式的资金后,及时还本付息、或置换高成本贷款或清理与政府的长期往来等,可以有效压降国企的债务规模,夯实资产基础,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收益率水平,推进国企特别是政府融资平台企业的转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逐步提升的同时,推进企业不断融资创新,大力发展企业债、公司债、中票、资产证券化等,缩短融资链条,降低融资成本。
(二)逐步建立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竞争意识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有意识的推进符合市场要求、符合企业需求、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改革,解决 “政企不分”的历史包袱,使企业轻装上阵,有助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契约,以契约精神体现公共服务的市场价值,使得该类企业建立市场化的商业模式,给企业营造一个市场化运营的氛围,还原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本质属性。如提供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企业,通过与政府签订PPP协议等来规范和制约双方的经济行为;对于提供政府公共服务的企业,通过政府采用服务并签订协议来体现服务价值等,从而倒逼企业提高竞争意识,优胜劣汰。
(三)完善构建企业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
厘清政策性业务和市场化业务边界,是完善企业绩效考核的基础,是挂钩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源头。在经营业绩考核方面,要求企业加强对标管理,倡导“横向比,行业内要领先;纵向比,任期内有进步”的理念;在薪酬激励机制方面,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同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即业绩好、薪酬上,业绩差、薪酬下,并作为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以最大程度激发企业的经营活力。
总之,厘清企业与政府的边界,建立企业与政府的契约关系,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资本管理,还原资本的逐利本性,并辅以薪酬改革、考核机制等手段激发企业潜能,将为国企下一步调整投资与产业布局,厘清产权关系,搭建高效融资体系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地方政府对国企的有效管理,实现国资国企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李志远.浅谈目标管理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03期
篇6
关键词:知识产权;创新;专利;开放式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176-03
一、开放式商业模式的提出
1.开放式商业模式的性质。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Drucker,2004)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根据翁君奕等人的研究,在改变世界的全球50家著名公司中,主要依靠商业模式创新生存和发展的公司有31家,而靠技术创新立足的公司只有14家[1],另有5家公司创新的贡献不明。在2005年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发起的调查中,54%的CEO认为,到2010年,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比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更重要的创新 [2]。由此可以看出,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
商业模式一度成为了企业竞争的关键法宝,也成为了企业的高端机密。很多企业将商业模式视为企业内部运行方式,较少考虑需要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和资产,这妨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3]。索尼曾推出Reader的电子书店,但正是由于传统封闭的商业模式,使其最终没有成为电子书行业的领先者,它的商业模式缺乏内部资源的支撑,也没能很好地利用外部资源,以至电子书店书目较少,访问也很不便[4]。乔布斯曾带领团队设计了名叫“Mactonish”的操作系统,这个系统是完全封闭的,用户无法对其进行干预或修改,并且这个系统是完全无法与其他系统相兼容的,注定了Mac系统在满是IBM兼容机的世界里是无法推行的。因此,企业必须打破原有的商业模式,建立开放的商业模式。
基于上述论述,笔者认为,开放商业模式就是企业为了最大化商业价值,打破组织的界限,整合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所有知识和资源(创意、技术等),通过内外部资源的相耦合,从而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利益的一种商业模式。
2.开放商业模式分类。现实中,不同企业商业模式的开放程度是不一样的,基于Chesbrough等的研究 [5],根据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分享和整合外部资源的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开放商业模式分为四种模型:封闭式、分享式、吸收式和开放式商业模式。四种商业模式的区别与联系(如图1所示)。
中国移动是分享式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它可以充分的利用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开发出各种各样的业务来赚取利润,而其业务并不能与客户的需求相联系。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与用户需求紧密贴合的移动搜索、电子商务、SNS、移动广告等业务将会成为未来盈利的源泉。美特斯邦威的虚拟经营模式为中国服装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正如它的广告语“不走寻常路”,它走出了不同寻常的道路。它本身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但通过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进行生产、营销以及销售的外包,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利润,实现了价值。不同于中国移动和美特斯邦威,采用开放式商业模式的企业在分享内部资源和整合外部资源两方面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一方面依赖于整合外部第三方的资源来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地与其他企业分享自己内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获得额外的收入。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一直将“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作为其价值主张和使命宣言。在此种思想的指导下,谷歌的各种计划都贯穿着开放的理念。谷歌通过与相关书店、零售商以及支持各种电子书形式的网络公司等进行联盟,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让消费者不受设备、软件、操作系统以及零售商的限制,在互联网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书。谷歌通过开放式的商业模式,有效避免了垂直整合模式中消费者限制在一家设备一家书店的缺陷,从而为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知识产权管理与开放式商业模式的关系
(一)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
进入21世纪,我们也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知识管理、知识产权这些字眼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大多数企业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知识产权的保护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健全,运用知识产权信息的能力低下[6];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很薄弱,知识产权流失严重,企业产权管理弱化,知识产权纠纷增多,保护能力弱[7];中国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缺乏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知识产权不足和质量低下,知识产权的效益没有完全得以实现[8]。
知识产权既需要保护也需要使用,实现价值才是专利存在的意义。周竺等[9]指出知识产权是水果型资产,如果不及时使用就会因为保护期限到期或者被新技术替代像水果一样腐烂贬值。为了提高知识产权向市场的转化率,企业就不得不积极需找投向市场的机会。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正是为了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正如施乐公司专利许可部前主任杰·达列莱所说的:“知识产权管理是研发到市场的直接连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也定位于市场,即占据市场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产权市场化就会涉及到知识的转移或者特许,这样也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的危险系数。这就更需要企业加强自己的知识产权的管理。
(二)开放式商业模式与知识产权的相互影响
1.知识产权对开放式商业模式的影响。知识的市场早已存在,但有研究表明在知识市场里,知识产权的转化率非常低。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称:全德国90%多的专利申请了却没有在市场上商业化,而西门子公司也只使用自己的专利。宝洁公司于2002年估计只使用了其拥有专利的10%。由此可以看出,现在很多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除了把新技术应用于自身业务外,未能充分的利用自己或者别人的知识产权。为了提高知识产权利用率,企业应当成为知识产权的积极购买者和出售者。研究能力不足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专利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从而降低自己R&D的成本,进而提高其市场价值,而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可以将闲置的创意授权其他公司以获得更多的价值来支撑自身的发展。因此,知识产权的高利用率需要开放式的商业模式。
2.开放式商业模式对知识产权的影响。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Hayek,1945)认为,没有人事实上具有所有知识,知识分散在社会网络里。虽然分工能使人更有效率地学习知识,但要利用这些知识创造更高的效率,就要求我们能利用其他专家的知识。竞争和合作使得企业能够充分应用网络中的知识和能力,而这些知识和能力不可能被任何一家企业全部生产和拥有。开放式的商业模式正是打破组织的界限,使企业充分应用网络中的知识和能力,在网络中整合各种资源,使得知识产权的价值最大化。
三、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构建
1.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构建的机理。一般而言,企业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集中概括为三个方面:客户价值主张、企业资源和能力以及盈利模式[10]。我们正是基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试图建立基于知识产权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主要有三个:一是从顾客角度,如何创新顾客价值;二是从企业角度,如何来进行内外部资源的优化整合,降低成本;三是从产业角度,如何进行资源优化组合,获得更高性价比。要实现顾客的价值,就必须考虑顾客的需求,就不能只是一味地利用内部的资源,实现客户的价值需要开放式的商业模式;要进行资源的整合,只利用内部资源而忽略外部资源,或者只充分考虑外部资源而忽略内部资源都是不全面的,要想完全的利用资源创造价值就必须整合内外的所有资源为创造价值服务,因此,整合资源同样需要开放式的商业模式;盈利的路径也需要开放式的商业模式。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开放式商业模式与知识产权的相互影响,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开放商业模式就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因此,我们提出要建立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
2.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设计。现在的市场竞争是需要双赢,甚至多赢的。因此,我们将商业模式中所有的相关者看做合作伙伴,将企业、外部的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知识产权中介看成一个网络,一个经济系统,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网络的建立,使网络中的每一部分能够将网络中获得的额外的福利内在化;使得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形成动态联盟式协作,联合多个企业的知识、经验、资源、技巧和能力共同创造某种产品或服务,对资源进行组合或重组,把握和传递市场机会。
在开放式商业模式之中,企业不再是一味地用知识产权来排挤竞争者,而是将其作为能直接增加公司市场价值的盈利资产。企业通过许可转让自己的知识产权,将知识产权资产上升到公司的战略领域。这样企业不仅拥有了更多的资源,还可以通过转让知识产权获得了利润或者通过利用外部的知识产权降低自己的研发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利润。网络之中的每一部分都本着大家共赢的价值主张进行合作,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利用内外部的资源提升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网络中存在的合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院校之间;企业—外部企业之间;企业—中介—外部企业之间;企业—中介—院校之间。
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科研院所负责科研,而企业进行专利的市场化,这样两者是双赢的;企业与外部企业之间也可以直接进行合作,将无法利用的知识产权转移或者特许给需要的外部企业,企业可以赚取专利费,外部企业则可以通过购买专利,节省科研成本,同时获得了市场的价值;网络中加入知识产权中介,是出于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考量。现有知识产权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
四、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的案例分析
UTEK公司始建于1997年,位于弗罗里达州,主营业务是处理技术转让事宜。UTEK的主管者格罗斯指出,据报道,国家顶级两百所大学将近有1.55亿个新发明,近70%的新发明都没有申请专利。格罗斯指出“这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巨大浪费”。UTEK公司的明智之举就在于创建了一种能在高校和新兴公司之间把技术从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限制内游刃有余的商业模式。UTEK正是在企业和高校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提高了知识产权的商品化转化率。
UTEK就是我们在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之中的知识产权中介,它连接学校和公众技术公司。它并未直接在技术发展或研究上投资,它所直接投资的领域是建立连接,以便去引导学术研究。UTE的商业模式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技术,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的角度。一旦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技术被客户发现,UTEK就帮助客户发展一个价值主张来使其价值大有不同并且提升客户的股票价格。UTEK购买客户的大量股票,并且会持有一段时间,在股票的价格升值的时候,UTEK也就获得了利益。
UTEK商业模式运行的基本过程是:UTEK通过并购一些技术公司筹集资金,给大学支付签署费取得技术的使用权。接着UTEK公司把此技术的权力以获取股票的形式卖给顾客,双方签署协议。然后顾客拿着这一新技术到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帮助筹钱去购买此技术,同时随着有关此技术的消息,公司的股票有望增值,UTEK也就可能取得很大的收益。UTEK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也很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签署协议以及长期多次的诚信合作来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
五、结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同样也是商业模式竞争的时代。通过将知识产权与开放式商业模式相耦合,建立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这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是有利的。企业通过整合内外的资源,既可以利用外部的知识产权创造价值,也可以出售闲置的知识产权取得收益。笔者对此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分析,希望对中国希望对中国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 KAGERMANN,张维迎.2010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的创新驱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8-120.
[3] 郑称德,许爱林,赵佳英.基于跨案例扎根分析的商业模式结构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2011,(4):1-13.
[4] Beth Snyder Bulik.How Sony e-reader lost to Kindle and how it’s battling its way back[J].Advertising Age,2009,(24).
[5] Sandulli F,Chesbrough H.The two faces of open business models[EB/OL].Available at SSRN:http://ssrn.corn/abstract=1325 682,2008.
[6] 王涛,顾新,杨早林,唐琳.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6,(4):8-11.
[7] 王海英.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9):99-104.
[8] 范德成,贾爱梅.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4,(5):74-76.
篇7
一、大众与流行的商业模式与音乐专业建设的关系
1.音乐商业模式是音乐专业发展的新模式
大众与流行,使得我们的专业教育从音乐艺术向音乐产业经营转化。为什么消费者不精心挑选歌曲,而是随大流点歌呢?因为音乐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从众和跟随流行,与数字音乐本身无关。音乐高额收益,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占领好的营销位置。例如用户拨打12530,系统菜单下排名越前的歌曲被用户选择的几率越大,下载次数越高。音乐互联网公司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成功上市,标志着资本市场已经向“SP+数字音乐”的商业模式敞开大门。
我们音乐专业建设,要在精品课程开发上,体现大众艺术特性和扩大音乐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从而达到专业文化引导演出实体经营方向,开发适销对路的精品课程,提高学校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大众与流行,反映了现代教育面临的复杂多变的职业心理。精品课程就是把艺术性思想性强的作品,与学生流行的非主流身心进行教育改造,例如听贝多芬的音乐与现代一些流行曲目,都能使人找到一种向上的力量,感到世界之广大,自我之渺小,感到人生的航船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欣赏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更能起到一种净化灵魂、陶冶情操、使人觉醒、催人奋进的作用,升华人的情感。
2.音乐市场化运作是音乐专业化发展的新机制
大众音乐市场,更多是硬件的竞争,就是要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引入演出市场,引入艺术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一批艺术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的专业人才,改进自身技术装备,回应现代大众传播媒体和新兴文化形态的竞争。
目前,我们在商业模式上将服装专业与音乐,互联网与音乐,现代化大众传播与音乐,影视拍摄与音像录制业务,建立自己的音乐专业体系。鼓励音乐产业、演出单位进行商业模式的对接,多种经营,以文补文,多业助文,开展有偿服务和兴办文化经营实体,增强经济实力。提倡各种形式的联姻,巩固和发展其与企业、社会各种形式的广泛合作,文企互利,共同经营建设演出市场。建立数家大型跨国演出公司,加入国际演出经营组织,按照国际惯例引导我国演出市场走向世界,与国际演出市场接轨。
商业模式的音乐美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侵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职业、人生的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它对提高现代人鉴别真、善、美,形成高尚的情操,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品质与纪律等方面熏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激励、净化、升华其精神面貌与思想境界的功能。所以,商业模式是音乐文化走向大众的最佳方式之一。
3.大众化音乐是商业文化的新内涵
商业除了市场模式,还有专业渠道,还有文化渠道。随着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商业模式本身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样,一般性的参与合作就需要发展到文化的介入合作,最终目标是互动性的产业合作。这种形式是在前两种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互动性产学合作。音乐企业越来越需要完整的“商业文化”,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音乐企业的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市场、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音乐主体”的一部分;音乐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协助企业完成营造“学习型企业”的任务。因此,我们的音乐专业要深入企业,探讨商业文化的融合,才能做到时尚、流行。这种形式在一些音乐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中已初见端倪,并赋予了合作双方更积极、更有活力的合作空间。
近年来,在西方流行领域中,越来越向青年延伸,无论是专科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艺术及社会科学类课程已经占到总学时数的20%。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该校为本科生开设的360学分的课程中,明确要求学生必须选择72学分的音乐艺术及人文学科课程。我国的清华大学艺术团的同学,曾用“8-1>8”来说明在读书学习的时间内抽出1个小时进行音乐艺术活动,可以使7小时的学习效果大大超过8小时全部用来学习所产生的效果。
二、市场对接下音乐商业模式的运作
随着商业模式理念的更新,音乐表演专业建设当然也是处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就是音乐的市场化、规范化、行业化得到充分的发展:
1.让音乐与市场沟通起来,拓展广阔的流行和大众空间
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市场、企业、大众、流行、时尚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让音乐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歌词,拓展思维,以达到优化音乐生产过程的目的。市场为音乐创造新的空间,让艺术家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商业效果。
当前,音乐艺术出现了彻底摈弃音乐的纯学科观点,构建多元文化音乐新观念。增加传统音乐教育的比重,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简化现有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基础知识,多选择贴近大众现实生活的内容,以流行音乐审美能力、审美素质的发展为本,培养大众和市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使鉴赏音乐、体验音乐越来越普遍。
2.音乐与产业联系起来,拓展流行艺术的大众视野
当艺术与产业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它会同时刺激人的参与、消费,同时,流行拓展了大众的市场主体的感官愉悦,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互相影响,发挥着培养流行、时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的思维力、创造力的作用。例如:《动画城》中的音画组合,创造了新的流行,导入大众审美环节中来,这样相关艺术间的横向联系和相关学科的整合,拓展了市场的思维,拓展了市场对不同艺术的综合感受,使商业的理念得以体现,产业过程的结构更加合理,提高了大众化的新视野。
3.企业生产是“音乐想象”的拓展
自古以来,身体活动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乐记·师乙篇》记载道:“故歌之为言也……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唱歌唱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跳起来了。如果音乐流行中,能做到根据大众生活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人们边唱边表演,定能加深人们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市场的“音乐想象”。
音乐生产的实践还包括商业模式的艺术活动。比方说,组织大中型广场艺术,参与各种音乐企业文化演出,举办各类文艺比赛,群众征集活动等,这些都为市场提供和创造展示音乐得时尚空间。比如,近年来的原生态音乐,通过旅游业推出,让大众在民俗音乐表演中充分领悟到音乐的审美特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大众的参与精神和创造精神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同时,这些市场活动也锻炼了企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使他们通过排练、演出、比赛,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倾向,调动起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进取心,为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和,更好的投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并且把娱乐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的文化氛围洒满社会的每个角落。
总之,21世纪面临文化的多元化和科技发展的巨大冲击,音乐工作者应具有中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并坚持“以人为本”,在产业实践中不断探索音乐文化的新途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戈丽芳戈丽珠:素质教育与实施音乐素质教育探微.教书育人,2003年9月
[2]陈业秀:提升高职生审美能力的教学创新策略探讨.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4期
篇8
Abstract: The company can obtain new technology from internal R&D institute and external company. The article compares and analyses the characters and basic principles between closed innovation mode and open innovation mode, and puts forward an mode of business R&D management based on open innovation.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研发管理;模式
Key words: open innovation;R&D management;pattern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048-02
0引言
创新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源泉,不进行创新的公司必然死亡[1]。在最近二十年中,公司逐渐通过获取外部的创新资源来改善公司的创新和财务绩效,即使如施乐、IBM、朗讯、英特尔等技术实力实厚的大公司也不再只依赖内部的创新能力来进行技术开发,因此,研究开放式背景下的研发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我们假设一家处在创新竞赛中的企业,为了保持公司的竞争力,需要进行产品研发,企业决策者可能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雇佣创新人才、购买先进试验设备,在公司内部进行研究开发,即采用封闭式创新模式;二是采用开放式创新模式,公司研发管理的重点是将创意商业化,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所有有价值的创意,同时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分享所创造的价值,企业既可以使用企业外部的创意,也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创意通过外部渠道实现市场化。
开放式创新模式是由亨莉・切萨布鲁夫在总结施乐、朗讯等公司的创新技术管理经验后,更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创新管理问题时首先提出的,强调了外部知识资源对于创新过程的重要性[1]。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创新经济学家和创新管理者的广泛关注和使用。韩霞等从开放式创新战略的背景下研究了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风险分担机制、研发管理与控制等问题[2]。王雎从认知的视角,运用跨案例研究探讨了开放式创新的知识治理机制[3],贾晓霞等从知识管理主体的行为角度出发,构建了面向合作研发项目的企业知识集成管理模式[4]。本文比较分析了封闭式创新模式的局限性及开放式创新产生的背景后,提出了一个基于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企业研发管理模式,用于指导企业创新管理实践活动。
1封闭式创新模式和开放式创新模式的比较
在20世纪的绝大数时间里,企业创新主要来自内部研究机构,依靠内部创意,强调对创新知识的垄断控制。企业竞争成功在于通过投资内部的研发机构,研究新技术并开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确实,此种研发战略在相当长时间内是成功的,这是建立在劳动力流动低、风险投资少,新创企业很少,力量微弱,大学等机构的影响力并不重要的特定历史背景基础上的。但是在20世纪晚期,这些封闭式创新存在的基础条件不断地受到冲击,随着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的增多,训练有素知识渊博的人才越来越容易获得,并且这些高素质工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强,经过系统训练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增多和人才的流动带来了创新知识的快速扩散,不利于知识产权的垄断控制;风险资本市场的出现导致了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离职,通过获取风险资本进行创业,新研发出来的项目必然在公司内部进行开发销售,因此原公司不适合开发的被搁置的研究成果可能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面临着其他的商业化途径;加上外部供应商的生产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外部供应商拥有了相当的知识技术、生产经验和资金实力,能够帮助企业在更短的时间内对更为广泛的领域进行研究,新产品开发的时间大缩短。这些要素的变化对传统的封闭式创新带来冲击。
而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既可以利用内部创意,也可通过购买专利、技术使用权,投资资助外部研究机构的研究项目或者成立研究联盟,来利用外部创意,只要公司有足够的将创意转换为产品市场化的吸收能力,也可以将不适合自己固有的商业模式的内部创意通过专利许可或技术所有权转让的方式进行市场开发中获利,从而提高了创新知识的利用效率。
从创新的技术背景、技术创新方式、知识产权管理两种模式的原则比较见表1。
2基于开放式创新的企业研发管理模式
企业研发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保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独具的,是企业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中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性能力。传统观点认为,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强调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而在开放式创新模式的观点认为,技术本身的价值是潜在的,直到以某种形式将其商业化后才能具体体现出来,重要的利用新技术创造并获取价值。
企业研发管理模式必须相应地适应开放式创新的背景,研发管理的重点是强调建立能够识别新的价值、获取外部新技术并消化吸收,应用到商业目的上的新技术管理能力。我们根据开放式创新的特点建立一个企业的研发管理模式(见图1),即公司不但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更需要建立评估、消化吸收外部技术的外部技术获取机制,也要对公司的研发成果进行评估,避免因技术与商业模式的不匹配而被搁置产。通过建立一支技术评估专家团队,对来自公司内部、外部的技术进行科学评估,分析判断未来的新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新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匹配程度,将来自公司内部或公司外部的新技术应用到公司现有业务中;将不适合本公司现有的商业模式通过技术转让或专利许可等方式给其他企业而获利。该研发管理模式的创新盈利模式是,充分应用公司开发的创新知识,对于适合现有商业模式的创新知识,进行公司内部开发、销售而获利,对于不适合现有商业模式的创新知识,可以通过专利转让或技术许可中获利;购买适合公司商业模式的外部创新知识,而巩固现有市场地位或拓展市场中获利。
3小结
随着企业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传统的基于封闭式创新的研发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竞争需求,自主创新的强调也并不等于封闭式创新。企业的开发创新技术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将创新技术商业化,创新技术可能来自内部公司也可能来自外部,建立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研发管理模式是确保公司保持持久的竞争力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美)亨利・切萨布鲁夫(金马译),开放式创新――进行技术创新并从中赢利的新规则[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11,44-50.
[2]韩霞,白雪.基于开放式创新战略的企业研发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9.1,64-67.
篇9
早在20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商业模式”的概念,但直到40年后(1990年代)才流行开来。泰莫斯定义商业模式是指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包括每一个参与者和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方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我们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麦当劳是靠什么赚钱的?
中国移动赚钱的模式是什么样子的?
阿里巴巴是如何击败对手的?
腾讯是怎么成就商业王国的?
国美和苏宁是怎么快速开分店的?
打个比方,我们要做麦当劳的加盟商,开分店。首先第一步,我们要干嘛?是不是得交一百万的加盟费?这是不是门票费?然后麦当劳会给你统一选址。他们会选择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先跟物业签订二十年固定租金租赁合同,然后再跟你签。说是每三年会调整一次租金,比如每次调整幅度为5%到10%。说是调整,其实只涨不会跌。二十年有多少个5%?到时租金差价都收到手软。这是什么费?只要用我的地方,就要干嘛?收停车费对不对?最后还要统一装修,统一供应材料,统一人员培训对不对?每年的利润还收15%的管理费用。这中间是不是又赚了一个差价,这是不是过路费?这,就是商业模式!
我们再来看一下娱乐圈,80、90年代的歌星的唱片动则数百万张,如宝岛歌后邓丽君的唱片和磁带,正版的销量有统计的是4800万张,主要是日本、香港和台湾地区,大陆除了她去世后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发行的以外,应该从未授权发行过唱片、卡带等,事实上包括她去世后大量发行的纪念碟,精选集因为都不是正版,所以不能记录在正式的销售记录内,因此,从正式的场合谈邓丽君的销售量只有4800万。但现在的歌星都不敢奢望零头的数目,那他们日子怎么样呢?依然是明星,靠怎么赚钱呢?这就是一个商业模式的问题。有些明星把新歌免费放到网上,给人免费听,给电信公司使用彩铃,简直都是东北人——活雷锋啊!错!明星们现在已经不靠卖唱片赚钱了,靠广告代言、演唱会门票收入等,来个粉丝一锅端!所以中国好声音的评委杨坤每次都提出他的全国32场演唱会。这,就是明星们新时期的商业模式。所以说,一个人没文化很可怕,一个企业没有商业模式更可怕!
我们先思考两个核心问题:
你的企业是通过什么商业模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得成功?
你是否清楚知道你商业模式中的业务模式及盈利模式两大支点。
同样的资源,更关键的是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我们要形成系统,就必须把一个事情做成流程。简单的来说,商业模式就是资源处理的流程。好的商业模式意味着对同样的资源有更好的利用方式。新商业模式包含价值主张、消费者目标群体、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价值链、成本结构、收入模型等九大要素。
不破不立,任何一个行业要想有发展,都需要创新。在农资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企业要想有所发展就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在洗牌的过程中才不会出局。1998年国务院39号文件之前,中国的农资企业只有一种商业模式,那就是计划经济的指标运营模式。供销社系统的农资公司获得销售指标,按计划逐级调拨。生产企业则是获得生产指标,按指标完成生产任务。流通与生产企业互不相干,在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指挥棒下各司其职。39号文件出台以后,中国农资市场放开,农资企业可以确定自己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销售什么、销售多少,如何生产、如何销售。在市场化浪潮的推动下,农资企业百舸竞帆,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纷至沓来;从产业链条的单一环节,向农资产业上下游渗透;从农资产业,向农副产业、房地产业、化工业等多个产业迈进,中国的农资企业走出了一条丰富多彩的发展道路。
案例分享:生产企业扩张竞购。2007年6月底,湖北宜化以5.3亿现金战胜广西柳化,成功竞购湖南金信化工。此次收购进一步提高了湖北宜化在业内的地位,使公司主导产品尿素在湖南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30%左右。
篇10
关键词:社会创业;市场扶贫法
一、绪论
根据2010年的贫困标准线(人均纯收入元)进行计量,我国存在2688万贫困人口;按照联合国规定的每人每天1.25美元标准计量,我国贫困人口高达2.5亿。2011年我国将贫困标准线提升到2300元后,贫困人口激增,高达1.28亿人。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社会创业对于解决就业问题、缓解贫困以及稳定社会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企业家社会创业作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方案,受到许多国家与社会组织的青睐。
市场扶贫法是近年来企业家通过社会创业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市场扶贫法,是指公司试图通过开发或销售的产品及服务,解决低收入人群贫困的社会问题。
西方已有学者基于社会创业和市场扶贫法进行研究,但未提出相关的扶贫模型,因此,本文基于之前已有研究,针对我国贫困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二、社会创业研究现状
(一)社会创业概念研究
有关社会创业的研究最早兴起于20世纪后期,北美等发达地区的学者开始提出“社会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这一概念。社会创业源于非盈利机构(Harris,Sapienza和Bowie,2009;Sud,范桑特与Baugous 2009;威尔德纳和莫特2006),起着创造就业、提高技能、提高公众参与度(Smallbone等2001)、缓解社会问题(伯恩斯坦2004;利德比特1997)等方面的作用。社会创业不仅产生社会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就业和财富。关于社会创业的不同定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外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梳理。
Zahra Arasti,Hadi Zarei和Fatemeh DidehvarReza(2015)在研究中通过对伊朗社会企业家的样本进行分析,确定了社会创业的调控政策的评价指标。对十四次访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创业的调控政策的指标为:福利与社会价值的增长与社会的升华、减少社会不平等、文化促进、经济繁荣的社会、创造一个社会平台的增长、人民满意和国家团结。Dacin P A, Dacin M T, Matear M(2010)对国外学者关于社会创业的不同定义进行了总结,见表1。
钱惠英(2013)在总结西方社会企业家精神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内容为我国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启发,要积极转变成为具有社会创业的新一代社会企业家而不仅仅是企业的企业家,并且榉怯利组织与公共部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供了启发。
国内外学者大多将社会创业定义为一个过程或者机会利用过程,通过非营利组织等实现社会价值创造,完成其社会使命。社会创业侧重实现社会目标而不是经济目标的实现,追求创造和实现社会价值。具有社会创业的个人或组织不以实现经济利润为最终目标,经济利润是实现其社会目标的基础,所有的盈利性活动都是为实现其社会目标而展开的。
(二)社会创业与贫困问题研究
基于社会创业的定义,虽然学者对于社会创业的定义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学者大多都强调通过社会创业可以有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因而,社会创业的研究往往同解决社会贫困问题相关。
Zaefarian等人(2015)以及Rivera-Santos M等人(2015)基于非洲地区的文化背景,对社会创业进行研究。Zaefarian等人(2015)在其研究中根据市场化扶贫法,通过跨国公司在非洲等落后地区的扶贫措施的案例,研究社会创业解决社会问题的维度,并提出了社会创业在创造社会价值方面的模型。Pnina Werbner(2015)通过研究博茨瓦纳的手工工人工会创业,总结了社会创业在解决贫困、就业等方面问题的模式,并试图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Haugh H M, Talwar A(2014)以及Monika Jain(2012)均以印度为背景,研究社会创业对于贫困问题的解决。Haugh H M, Talwar A(2014)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创业有助于推动社会变革和赋予妇女权利,解决当地贫困问题,提高生活质量。Monika Jain(2012)在研究中提到,社会企业家通过商业手段,发展当地刺绣产业,促进创业,解决当地人民就业问题。徐树(2013)在其研究中提到,社会企业家对于解决中国现在的社会贫富分化、农村问题、环境恶化等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大力提倡和培育社会创业。
Werbner P(2010)通过开发预测关于贫困、非正式制度、殖民历史、族群认同与社会创业自我感受风险及其社会使命活动选择之间的影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族群认同和高贫困水平影响社会创业自我感知风险和社会使命活动选择。
研究表明,社会创业为社会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高贫困水平对社会创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刺激作用。
三、市场扶贫法
市场扶贫法,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运用相关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2005),鼓励跨国企业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建议企业建立包容性的商业模式,为企业创造新收入流的同时,通过合理的商业运作服务于穷人的需求。市场化扶贫法将商业机会带到社会最底层的贫困人口之中。
传统扶贫法认为,穷人无法进行自救,需要慈善机构对其生活进行帮助。虽然,市场扶贫法同样认为商业活动不一定能够解决贫困问题。但市场扶贫法同样认为穷人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并且希望通过有效的手段解决自身贫困问题,创造价值。传统的慈善方式通过直接的公共投资、补贴或其他方法来解决未满足的需求。虽然这有助于满足基本需求,但实际上并没有消除。市场扶贫法的目的是通过新的商业模式,开发解决方案并且以实惠的价格出售新产品。这些解决方案是最终以市场导向和需求为驱动的,可能涉及到市场的发展、混合经营策略、小额贷款、经营或零售,可以为社会创造工作机会,并且增加人民增加收入。通过这种方法,公司开发经济适用的产品和服务,将贫困人口纳入到生产供应链中,通过提供就I等方式解决贫困问题。
通过市场化扶贫法,企业可以通过新的商业模式获得经济收益。同时为贫困人口提供相应的机会以解决贫困问题,增加社会稳定的同时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了组织与社会的双赢。
四、相关案例
(一)印度Kotwara地区传统编制业创业
社会企业家Meera和Muzzaffar Ali通过建立了以“Kotwara”为品牌的国际时装品牌,提升设计理念,发展当地传统编制技艺,在发展当地传统编制技艺和设计行业的同时,向印度Kotwara地区的人民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当地人民摆脱贫困。
Meera和Muzzaffar Ali使用自己的资源、网络、知识和方法、新思路等资源,使Kotwara品牌成功涌入设计师团队。Kotwara在当地设置非正式教育机构,Kotwara工作室雇佣印度最好的工匠来对当地人进行培训与训练,使当地人用自己的工艺设计作为重要的开发工具。
慈善组织、自愿捐助和政府补贴不再是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变得不再重要,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经济获取经济利润。
Meera和Muzzaffar Ali将当地的房子作为一个工艺生活馆。它也可以转换成一个文化遗产酒店,成为一个阿瓦赫文化、工艺和美食的熔炉。对于Kotwara村庄而言,Meera和Muzzaffar Ali将其视为农村教育中心,并且作为Meera和Muzaffar Ali的工作室、工艺中心及时装品牌,Kotwara已经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概念,需要定期的推广和营销。
通过以上措施,拓宽印度Kotwara地区人民的生活来源渠道,为当地人民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帮助当地人摆脱贫困。
(二)案例分析
社会创业的方式不同于传统慈善组织,社会创业依赖于健全的商业原则,使用这种模式的企业不害怕使用销售和营销原则来筹集资金,从而增加公众对他们所做事情的认知。
社会企业家针对系统的转型变化,解决贫困的根本原因。正如企业家改变企业经营一样,社会企业家作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抓住机会,改善系统,发明新方法,创造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来更好地改变社会。社会创业是对最紧迫的社会问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当任何类型的公司创业以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为组织活动核心时,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具有社会创业的企业。
通过市场化的措施解决贫困问题,公司要学会抓住机遇,在社会获得先发优势,通过服务于这个巨大且尚未开发的市场,从而获得竞争优势。进入市场时,企业有时会有建立新的公司。例如,跨国企业通过创业活动的基金,建立服务于穷人需求的企业。最后,企业可以通过开发适合于低收入人群的新经营理念来进行自我更新。
当企业解决弱势群体需求时,他们创造社会价值。企业也可以通过雇佣弱势群体来创造社会价值,例如,印度联合利华、印度Kotwara地区传统编制业创业和新加坡Eighteen Chefs餐厅。
五、结论
基于上述研究及相关案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扶贫模型。
模型中新商业模式是指创办新企业,或者现有组织通过开发新产品或服务发展新市场。在大型公司中,新业务投资可以参考更正式的自治或半自治的部门或企业形成。在一般情况下,忽略组织规模和新企业的自主水平,新商业模式是指与现有产品或市场相比,创造新的业务领域。
企业利用自身知识、融资能力、技术、网络等资源开发新的商业模型,通过新的商业模型为个人提供就业机会,个人通过出卖劳动力获得生活来源,并且形成购买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壮大之后,不断更新现有的知识、技术、网络等资源,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开拓其他新的商业模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本文的研究仅限于文献综述。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展该项研究,对数据进行收集并测试本文的相关模型及观点。
参考文献:
[1]Auvinet C, Lloret A. Understanding social change through catalytic innovation: Empirical findings in Mexica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J].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Revue Canadienne des Sciences de l'Administration.2015(04).
[2]Agafonow A. Toward a positive theory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On maximizing versus satisficing value capture[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4(04).
[3]Datta P B, Gailey R. Empowering women through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Case study of a women's cooperative in India[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2(03).
[4]Dacin P A, Dacin M T, Matear M.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Why we don't need a new theory and how we move forward from her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0(03).
[5]Nega B, Schneider G.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microfin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frica[J].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2014(02).
[6]Perrini F, Vurro C, Costanzo L A. A process-based view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From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to scaling-up social change in the case of San Patrignano[J].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2010(06).
[7]s莉. 西南连片特困区的农村扶贫模式创新与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05).
[8]时立荣,刘菁,徐美美.社会性嵌入:从企业生产要素看社会企业模式的产生[J].河南社会科学,2014(04).
[9]Sundaramurthy C, Musteen M, Randel A E. Social value creation: a qualitative study of Indian social entrepreneur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 2013(02).
[10]Williams C C, Nadin S. Beyond the commercial versu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dichotomy:A case study of informal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2012(03).
[11]Werbner P. Appropriating Social Citizenship: Women's Labour,Poverty,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Manual Workers Union of Botswana[J].Journal of southern African studies.2010(03).
[12]徐树.社会企业家精神:社会使命与社会创新的融合[J].中国商贸,2013(32).
[13]Zaefarian R, Tasavori M, Ghauri P N. A corporat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pproach to market-based poverty reduction[J].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