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医疗的市场现状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端医疗的市场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端医疗的市场现状

篇1

目前,中国农村大部分医疗机构还缺乏最基本的医疗器械装备,需要建设的乡镇卫生院达70%以上,这一块市场有“填平补齐”的需求。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卫生落后面貌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中西部大部分农村卫生机构房屋破旧。据调查,乡(镇)卫生院危房率为33.6%,加上短缺面积和需要改造的业务用房,需要建设的乡(镇)卫生院达70%;此外,6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缺乏基本医疗设备。在我国,占全国人口总数71%的农村人口,仅拥有全国卫生资源的20%,而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基层医疗的投入不足,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大医院。

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200多亿元人民币,新增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其中用于县以下的比例将不低于70%。

卫生部曾确定了包括X射线机在内的34种产品目录作为农村卫生规划重点支持乡镇卫生院装备品目,国家发改委将从这34种品目中选择一部分作为中央专项投资支持采购的设备。对在我国角逐市场的众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来说,分享政府采购的“大蛋糕”无疑颇具吸引力。

X射线机市场现状

作为影像诊断设备,X射线机是为数不多的从三甲医院到乡镇卫生机构都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依功能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摄影和透视两大类,目前普遍发展的趋势是高频化和数字化。在高端的数字高频摄影X射线机市场上主要有CR和DR两种产品,均可以做到数字图像诊断和存储。以透视为主的X射线机从最初直接荧光屏暗室操作到依托影像增强器的隔室操作,以及后来随着数字化发展逐步细化分为专业的数字胃肠机和用于介入的数字减影设备(DSA),近年来可直接数字成像的平板技术日趋成熟,使得基于此技术的高端数字胃肠以及DSA设备也纷纷进驻我国医院。

目前,我国X射线机无论在市场还是在医院配置方面都严重失衡,在市场端,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目前大部分高端产品市场份额被进口产品瓜分。以刚刚过去的2007年为例,据有关机构初步统计,2007年我国新增DSA、数字胃肠、以及DR设备分别约为300、2000、600台,而以GE、西门子、飞利浦为代表的欧美厂家所占的比例分别约为60%、20%、50%;以东芝、岛津为代表的日系厂家所占比例约为20%、40%、20%;国产厂家所占比例约为10%、40%、30%。可以看到门槛越高的产品国产产品的竞争力越弱,且呈现出产品单价愈高则进口产品所占比例愈高的趋势。在产品分配端,一方面是规模大的医院争相购置高端产品甚至有相互攀比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广大基层医院的X射线机装备现状令人堪忧。2006年9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联合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在卫生部和有关省、市卫生厅、局的大力支持下,走访了我国东、中、西部的15个县(市)医院、61个乡镇卫生院。针对农村基层医疗装备的现状和需求,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在中西部地区,X射线机平均使用年限超过12年,最长达38年。设备性能水平低、规格繁杂、老化严重,难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很多常见疾病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诊治,装备急需更新。

解决方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贯彻“十一五”计划,卫生部启动国家新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各个省卫生厅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纷纷出台相关项目计划。根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包括X射线机在内的多项设备都纳入了规定的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中央本着“技术适宜、经济合理”的原则,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为乡镇卫生院“填充和补齐”所需设备配置。这对于各个生产厂家无疑是不可多得的机遇,他们于是纷纷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而根据基层X射线机的现状和特点,以下方案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而2007年的政府招标采购也正是按照此方案展开――

根据基层常见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泌尿系统、骨与关节系统等多发疾病的特点,进行设备性能和功能配置,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在第一时间处置各类疾病的需要。

一、实现高频化

高频X射线具有曝光时间短,成像质量高,杂散射线少等优点,能有效提高成像质量,减低对医生和患者的辐射伤害。

二、推进电视化

透视功能可以获取动态医学影像,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检查及骨折对位治疗等临床工作至关重要,X射线电视系统技术在满足动态影像获取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荧光屏透视辐射剂量高、暗室操作、影像模糊、医生辐射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可视情况开展胆管造影、输卵管造影等多种造影检查,并可完成部分介入治疗和X射线引导下的手术工作。

三、兼容数字化

数字化已成为医学影像产品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数字影像技术所带来的影像质量提升、数字存储、传输、共享以及功能扩展等优点,已越来越得到医疗机构的认同。针对基层高端用户的需求,在满足当前临床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系统升级的各种可能,使高频专用摄影系统和高频遥控透视系统都具有数字化升级的平台能力。

市场角逐

篇2

【关键词】 医疗器械企业;市场;战略

一、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现状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迅速。近5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7%以上。2008年1~11月,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36.49亿元,同比增长28.48%,其中高端医疗器械销售额已达100亿元,平均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同期,我医疗器械总产值677.35亿,同比增长32.53%。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虽然数量比较多,但多数都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寻求生存或是为国外企业提供零配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不足1/3,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各类医疗器械公司达1.2万多家,销售额过亿元的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只能集中在低端市场血拼。

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主要竞争者为五六家跨国企业,即便是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的医疗器械企业,在高端市场占有率也还比较低。面对如此广阔的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尽管国内有着如此众多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却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医疗设备,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也已经被国外公司瓜分。

二、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分析

1.机会分析。经济发展和科技信息化趋势加速,导致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使得提高医疗服务收入逐步取代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成为持续动力。社区卫生服务的兴起和扩大,导致常规诊断器械和量大面广的医疗器材用品需求上升。国外医疗器械企业在华加大投资,为向国外大企业提供零配件的国内中小企业带来商机。2009年3月政府宣布在三年内投资8500亿,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为医疗器械企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会。

2.威胁分析。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企业开始参与国际分工,企业竞争压力急剧增加,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主要反映在消费能力低和产品研发能力差;国外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不少关键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我国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和演变直接受制于价值链中“上、下游”行业的状况。从我国国情看,“上游”行业,如材料、电子、机械、能源等,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起到较大制约作用。

3.优势分析。与国外医疗器械相比,拥有本土化的人才,一方面更了解国情,更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也更加了解中国市场。在与洋巨头的竞争中,本土化的直销成为优势,忠诚度低、网络脆弱的模式,将是进口产品的软肋。国内企业的中低端产品相对国外产品具有低成本优势。

4.劣势分析。国内相对国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而言,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新品开发滞后、行业分工合作不尽合理,在与国外产品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国内医疗器械品牌与世界医疗器械品牌存在巨大差距,市场占有率低下。现代医疗器械行业是知识、资金密集、多学科交叉、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我国缺乏既懂生物、医学、又懂光学、电子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三、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1.医疗器械市场产品结构开始多元化。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国民对自身健康素质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就促进了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向多功能方向延伸,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市场也随之扩大。我国的早期诊断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家用保健器械市场也得到大幅增长,家庭医疗保健器械产品受到市场青睐,市场上将会大量出现家用化、便携式、网络化的家用医疗电子器械产品。

2.跨国公司进军国内市场步伐加快。为了进一步拓展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以期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本土一体化运作。G E在上海高科技园成立中国研究中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G E(中国医疗系统集团,在我国整个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中,G E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60%,是该市场中的绝对领导者;西门子医疗集团于1999年开始就已经在上海投产CT机,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又在上海浦东建成新的CT生产工厂。跨国集团除不断加大对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争夺外,还试图向一部分颇有潜力的低端市场扩张,随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将会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将会通过兼并、直接建厂、扩大产品线等方式进一步争夺国内市场份额,我国的各类医疗器械企业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四、医疗器械企业如何应对未来的市场

1.推进高新技术,全方位、深层次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攻克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也有些大型医疗器械产品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设备概念了,而是医院网络系统的一个终端系统,其产生的结果将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网络中进行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诊断的准确性。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使产业结构转化升级,产业水平全面提高。用高新技术、前沿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渗透和带动。

2.重视常规实用技术的创新研究。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大型高档高医疗器械产品多数要靠国外进口,是我国的薄弱环节。而中、低档产品虽然在技术性能上并不落后,在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差距较大,在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上不能只局限于前沿技术,应同时重视常规实用技术的换代性研究及可靠性研究,也包括工艺研究、过程管理、零件采用和质量控制。

3.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与改造。国外公司很重视创新与市场的结合。如飞利浦看好了中国市场,就按中国特点改造产品,使产品本地化,制作全中文化的产品操作手册和操作界面等。西门子公司会从全球市场考虑,哪种型号在该国有竞争优势就在哪里生产这种型号,在中国不仅生产产品,每年还投入科技人员和大量资金在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不但降低成本,还生产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也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产品创新上应走的道路。

4.准确把握市场方向。首先,应牢固占领在国内市场。我国城镇、农村市场占了相当一部分,整体市场需求呈梯次分布,从最高端产品到最低档设备,每一个层次都有大量的消费需求。其次,要积极扩展国际市场。随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逐步发展,一些大企业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逐步提升,少量的高精尖产品也开始出口。一些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在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的同时,能够准确分析市场,使部分小件医疗器械如按摩器、血压仪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了一定优势。

5.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竞争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必须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能够快速的感应市场的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国内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培养核心竞争力。在产品领域上建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理念,如品牌优势、低成本扩张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一点突破等。这些利用好了,可以使自己的竞争优势相对集中,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赵于前.我国医械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高技术通讯.2003(9)

篇3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旅游;高端旅游;宁波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笔者认为:高端旅游业是特指旅游业中具有有高科技与文化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及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那些产业部分。高端旅游业资源消耗少、污染低,切合中央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一、宁波高端旅游业供需及发展现状分析

(一)高端旅游业需求与发展现状分析

1、高端旅游者。高端旅游者不仅要高水平、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还在于其是否具有高端旅游理念、愿望、行为和效果。2008年宁波人均GDP已达10079美元,率先跨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标准,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高,高端旅游者主要包括白领、成功的商务人士(45%)、政府官员(25.5%)、工薪族中的知识群体(19.5%)、追求品位的“富二代”(10%)。他们主要是本地游客、省内游客、长三角省市游客和入境游客(港台和外国游客)。

2、高端旅游市场。宁波高端旅游以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游和婚庆蜜月旅游居多;休闲地产游、海钓、高尔夫、滑雪、邮轮旅游、登山、影视旅游发展较快;探险、医疗美容旅游(出境)、考古旅游、宗教朝圣旅游等高端旅游较少,医疗美容旅游(入境)与VALS(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体验基本没有,这是值得加大力度发展和开发的细分市场。客源市场方面休闲度假游以本地游客、省内游客为主;会展览和奖励游以省内游客、长三角省市游客和入境游客为主;特种旅游中的高尔夫、滑雪以本地游客为主,探险、登山、海岛垂钓以本地、省内和长三角省市游客为主。

.宁波高端旅游市场特点表现为旅游人数呈上升趋势,消费水平明显高于观光旅游。会展旅游的消费水平最高,住宿消费要求大大高于普通观光旅游,高端旅游娱乐消费逐年增加。

(二)高端旅游业供给与发展现状分析

1、高端旅游资源

宁波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34处(2007),2010年底,拥有2家5A级景区、20家4A级景区和10家3A级景区,旅游景区标准化率超过50%,高端景区集中度在同类型城市中处于前列。

2、高端旅游设施

(1)交通运输:是指游客赖以实现空间转移的客运设施和设备。宁波是浙东交通枢纽,陆、海、空、水立体交通发展迅速,2012年,宁波到杭州只需26分钟,到上海1个小时,甬台温铁路通行,到台州只需40分钟,到温州1个小时,到福州2.5小时,到厦门4小时;栎社国际机场有发往全国各大城市和海外的航班。

(2)食宿接待:指以星级饭店为代表的能够适应和满足高端旅游者食宿需要的服务设施。2010年,宁波五星级酒店12家,4星级18家,与沿海计划单列副省级城市相比,宁波市星级饭店总体数量位列第一,营业收入位居第二位。

(3)旅游购物:指可供高端游客购物的设施。宁波商贸发达,天一广场商业圈云集了新世界、金光、银泰百货、国际购物中心、东方商厦等高档商场和宁波大饭店、凯洲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和义大道是宁波的香榭丽舍大道,拥有卡地亚、GUCCI、阿玛尼、LV、江诗丹顿等顶级奢华品牌旗舰店。

(4)娱乐设施:指提供高端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宁波市区有清源、颐和等高档茶馆;0574、A8等高档酒吧,百世德、外滩会馆、星巴克、上岛、名典等咖啡厅;新彩虹KTV、邵夫剧院、宁波大剧院、一兆韦德、金领汇等国际健身中心,启新高尔夫球场等娱乐设施。

(5)旅游服务:是指为高端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机构,本文指高品质旅行社。到2010年底,宁波市旅行社有24家为首批97家品质旅行社,其中宁波市飞扬旅行社、浙仑海外旅行社为全省7家五星品质旅行社,此外还有四星12家,三星10家,二星1家,一星2家。

二、宁波高端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分析

(一)从高端旅游开发角度的分类

.1、企业开发型:是指高端旅游项目或产品由企业开发。该模式主要以休闲度假类高端旅游为主,依托景区投资和开发度假村、别墅等相关高端旅游项目。如香港启新集团投资的启新高尔夫俱乐部就是属于这种模式。该俱乐部位于风景秀丽的东钱湖畔,距市中心仅十二公里,交通便利,是高端商务、度假的最佳选择。

2、部门开发型:是指高端旅游项目或产品由地方政府投资或开发,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游客提供会议、培训、度假场所和服务。如宁波北部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是由慈溪市政府、慈溪出口加工区共同投资兴建,以吸引国际客商为定位,重点发展杭州湾滨海休闲、国际商务、高端健身、滨海运动项目,力争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性的高端商务健身休闲区。

3、企业+部门开发型:是指高端旅游项目或产品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合投资或开发,也可以是政府出地或高端旅游项目,企业投资。如宁波慈城古县城旅游区是由宁波江北区人民政府和慈城金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所有权归宁波江北区人民政府所有,景区经营、管理及相关产业的开发由慈城金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

4、村集体开发型:是指高端旅游项目或产品是由村集体投资、出地和开发。如宁波天宫庄园休闲旅游区是由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投资兴建,从2002年下半年先后投入1.5亿元资金,建造了新村近10万平方新房,别墅100套,五层高楼650套,是“都市里的村庄”。

(二)从高端旅游项目角度的分类

1、高端观光型:是高端旅游者以观赏知名的自然或人文风光、享受独特经历和丰富体验为特点的高端旅游活动。宁波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河姆渡遗址、天一阁、保国寺、它山堰、蒋氏故居、镇海口海防遗址,可体验悠久历史,获得丰富知识;5A级风景名胜雪窦山风景区、天童森林公园、溪口国家森林公园、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可悦心情;保国寺、天童寺、古阿育王寺、雪窦寺、七塔寺使游客观光时净化心灵。

2、休闲度假型:是指利用假期较长时间离开常住地,以消遣娱乐、康体健身、休憩疗养为主要目的旅游活动。宁波自然条件优良,适宜发展高端休闲度假型旅游。宁波九龙湖开元度假村由美国WATG公司和香港贝尔高林景观设计公司联合打造,度假村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越,优美的景观让宾客得到充分享受。

3、商务会奖型:该类型包括公司会议、奖励旅游、大型企业会议或活动及展览。宁波是著名的商务会展城市,冠名“国际”的展会已超10个,冠名“中国”的展会活动7个。2010年,宁波共举办会展活动371个。2006-2010年,宁波入境游客以商务活动为目的占入境游客总人数的55%。商务会议业的飞速发展有效拉动了高端旅游产业的发展。

4、体验参与型旅游(特种旅游):特种旅游是一种新兴高端的旅游形式,是在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基础上的提高,宁波特种旅游包括攀岩、登山、高尔夫、休闲地产游、温泉旅游、蜜月旅游等形式。随着浙江海洋战略的实施,海洋旅游在宁波日益繁荣,它主要面向中高端商务休闲市场,重点发展滨海度假、邮轮游艇、海上运动、海岛旅游和海洋文化五大业态。由于拥有北仑港这一优良港口资源,《宁波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一2020)》中也提出了修建国际豪华邮轮母港、发展国际豪华邮轮旅游的计划。

(三)高端旅游低碳发展的具体形式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上述高端旅游模式在宁波发展的具体形式为低碳景区和低碳旅游社区。

1、低碳景区。宁波高端旅游景区都积极地建设低碳景区,推动旅游企业节能减排,提供电瓶观光车或自行车,食宿方面尽量减少能源、水源的使用量及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宁波市绿色饭店已达54家,星级饭店节能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如大桥生态农庄是一个集休闲、观光、绿色餐饮和有机农产品基地于一体的农业旅游胜地。农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应用节水、节能技术,将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太阳能、风能应用、智能化大棚、微滴灌溉节水等技术应用于一体,探索消耗和碳排放最少、产出最多的生态循环低碳系统。

2、低碳旅游社区。这种形式吸引高端旅游景点周边社区或村落参与低碳旅游开发,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决策、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经营管理、环境保育和利益分配等活动。

宁波5A风景区滕头旅游景区依托滕头村积极建设低碳旅游社区。表现在:

(1)生产方式循环化:滕头村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低碳旅游为发展理念,重视生态建设,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坚持创建循环低碳旅游景区,实现了高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社区生活低碳化:滕头村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出行尽可能采用公交、电动车、自行车或步行;尽量使用天然气、电能、太阳能;家庭使用节能电气设备等。

(3)社区空间紧凑化:以景区为核心,带动村庄建设低碳旅游社区,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统一规划,社区空间结构紧凑,工业园区、生活居住区、商贸娱乐区、农田保护区合理分区布局,既完善了社区环境又促进了村庄和低碳旅游协调发展。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促进宁波市高端旅游业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完善高端旅游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完善宁波市年度高端旅游工作目标考核办法;贯彻执行全国、全省各类行业考核及评定标准,结合宁波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标准及实施细则。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县(市)区要安排高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探索多元的高端旅游投融资渠道,将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扶贫项目、农业、林业、渔业等专项资金的投放与高端旅游发展项目捆绑运作;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端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3、发展市场营销、高端旅游娱乐管理、规划人才;从事电子商务、分时度假旅游、会展旅游、高端旅游资本运营等新人才;培养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经理和国际高端旅游人才。

4、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CRS(全球预订系统)、TIS(旅游信息系统)、TDIS(黔江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加强高端旅游救援能力;引进高新环保设备,使用无害、低碳无污染的新能源;推广旅游设施节能技术,景区(点)采取废物处理系统和环保厕所设备;积极倡导发展低碳景区和社区。

(二)企业层面

1、关注国外高端消费群体,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宁波旅游企业在满足本地、省内、国内高端旅游消费群体需求外,将眼光扩展到国外,抓住距离较近的韩日、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高端客源,加强市场开发。挖掘扩大高端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品牌战略意识,培养一批忠诚的高端旅游消费群体。

2、发挥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加强与上海合作。宁波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可重点推出游艇、空中和海上滑翔、潜水等立体式的旅游和娱乐项目;在豪华邮轮旅游项目上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充分利用上海邮轮母港的地位与沪甬两地的临近性,争取客源。

篇4

现状:

磁盘存储市场销售增速缓慢

纵观2012年,数据和应用需求极度膨胀,云计算市场规模得以迅速扩张,却仍未带动数据的载体产品――磁盘存储系统大范围企业赢利的快速增长,更不曾带动磁盘存储系统市场的井喷式增长。2012年中国磁盘存储系统市场销售收入增幅达到过去3年增长率最低,相比2010年和2011年分别减少2.6%和7.9%。

通过对细分市场的深度分析,赛迪顾问云计算产业研究中心总结认为,“行业存储应用热点不明确,政府信息化投资增速放缓,厂商投入锐减等都是磁盘存储整体市场销售增速缓慢的原因。”中心分析师陈靓说。

2012年,受到进出口及GDP增速下滑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IT投资增长乏力,往年磁盘存储投资额度较大的金融、政府等领域并未出现快速增长,制造行业的信息化投入低迷,交通、医疗等领域增长保持了相对稳定速度,只有保险和电信等领域的增长略高于总体市场水平。

即便是在金融电信等私有云呼声比较强的领域,其IT投资采购也相对滞后。究其原因,是因为它们越来越受到政策、资金以及用户需求的制约。“十二五”以来,政府部门要求信息化走集约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的呼声越来越高。从2012年磁盘存储市场表现看,政府领域投资已经放缓,“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方向包括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城镇化建设等所带动的IT投入暂未显现,未能体现在年度市场增长中。

从整体市场来看,高端存储市场增长缓慢,低端存储市场基本稳定,而中端存储市场增长表现强劲。IBM、HP、EMC、DELL和NetApp五大厂商傲然挺立2012年磁盘存储系统市场,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相对来说,中国存储厂商依然在中低端市场进行激烈竞争,还没用完全走出价格战的阴霾,中国本土磁盘存储企业浪潮、华为等收入增长较为领先,其他厂商略低于总体市场增长速度。

从区域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中国磁盘存储系统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华北、华东和华南为主,市场份额超过7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细分区域市场热点频现,西部地区的采购量在2012年依然表现出众,陕西、成都对于磁盘存储的采购需求大增,主要原因是大量西部灾备中心的建设以及大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加快步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带动了信息化的持续投入,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新建高等级数据中心数量快速增加,数据存储的需求迫切。总体来看,虽然热点区域层出不穷,但是核心市场增速缓慢,特别是华北以及华南市场增长缺乏动力拖累了整体市场的增长。

从用户投资规模细分角度看, NAS市场增长最快,为18%,说明用户在文件系统存储上的投入明显增加,而DAS出现了负增长已经远离了用户的存储需求,影响最大的FC SAN增长表现未达到预期,仅为11.5%,增长速度略低于总体市场。IP SAN产品增长略高于总体市场,2012年增长16.5%。

未来:云存储对磁盘存储系统市场短期内促进不大

磁盘存储系统的采购已经从一个服务器的附属设备转变成为了企业IT预算中的独立采购系统,也是企业应对业务增长和数据激增的重要手段。

赛迪顾问预测,未来两年随着土建工程的完善,政府信息化投资将得到释放,将对磁盘存储系统的采购有着重大拉动。而中国磁盘存储系统的重要增长期将从2015年开始:2015年中国磁盘存储系统市场的销量将达到346PB,市场收入超过208亿元,销量年度增长率达到40.2%。

理由是到了2015年,中国社会信息化建设逐步进入攻坚阶段,城镇信息化建设更为完善,社保、医疗等信息共享将获得实质性推进,而云计算应用也将走向真正成熟,技术的完善和用户需求的激增共同推动2015年市场的繁荣,真正进入二次爆发期。

而未来不管是在云领域,还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甚至于社交、电商、家庭信息等方面,存储都将理所当然将成为巨大的应用载体,所以专业化的存储系统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然而,这种市场并非能在任何领域都获得高速发展:经济增速的放缓使得高端市场的发展动力严重缺失,而中端市场的高速发展指日可待。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高端存储设备虽然在性能上有着强大的优势,但因其投入巨大并且需要在运营中依赖更为专业的团队已被一些企业逐步放弃,相反,中端存储在技术上发展快速,虚拟化、精简配置、重复数据删除以及分层存储等已经让中端存储发展为高端存储最佳的替补队员,不管在块级还是文件级,中端存储均已能胜任,于是中端成为了很多企业在缓解预算不足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其次,中端存储产品的可选择性更多,维护费用相比高端存储大大减少。高端存储不仅需要专业型人才,还需要高昂的升级、维护等费用,并且如果在基础架构上的革新需要企业面临更大的代价,而中端存储维护便捷,成本低廉,可大大降低用户的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和TOC(Total Operation Cost),并且随着统一存储技术架构的普及,用户以低成本博取未来存储的高端化应用将更加轻松。

从应用角度看,云存储对磁盘存储系统将有一个促进作用,但短期拉动力较为疲软。虽然在2012年网盘等云存储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相关云服务也更加多样化,但是从实现快速赢利的角度来看,云存储并未能成为一个爆发力强劲的领域。一是云存储产品受制于中国带宽的网络传输速度,导致用户体验不高;二则中国消费者对于免费产品的偏爱更多,对于收费的云存储产品则难以接受,同时,云存储市场受到行业监管以及赢利模式等影响,发展的步伐较为艰难。所以,未来两年,云存储还未能对整体磁盘存储系统市场起到较大的带动作用;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配套的不断完善,云存储应用来拉动磁盘存储系统的采购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012年的五大磁盘存储系统厂商

2012年的磁盘存储系统市场,由IBM、HP、EMC、DELL和NetApp五大厂商占据了中国超过70%的市场份额。

IBM的入门级Storewise产品表现强劲,中端平台也在2012年实现正增长,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位,达到了23.6%。

EMC继续强调自己的高端(VMAXe、Symmetrix)和中端CLARiiON品牌存储平台,在金融和电信的市场份额实现较好增长,超越HP成为第二。

HP整体存储产品销售较为低迷,但在2012年末的3PAR产品和大数据产品给其注入了新的力量,市场份额略低于EMC。

即使是在低迷的市场中,脱离EMC的合作关系,DELL也逐步站稳中低端存储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篇5

关键词:五力模型;医疗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五力作用模型是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行业结构分析的工具。利用此框架,对我们分析医疗行业业结构会很有帮助,五种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了医疗产业的最终利润潜力。一个医院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对自身所处的行业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而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竞争战略。下面将五种竞争作用力结合医疗行业实际分别论述。

一、替代品的威胁

医疗服务和其他服务存在本质的区别,其他服务可以通过价格来调整替代品和被替代品的市场占有率,但医疗服务方面如出现替代品后,替代品就会完全取代被替代品,因为医疗服务的替代品往往是高端技术服务,具有准入门槛高、价格昂贵、操作难度大、创伤性小的特点。如超声内镜的开展,使之前需要开胸开腹的手术,直接在内镜下进行操作,但在一定区域内能开展该项技术的往往只有极少数几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或三特医院,使其他一般医院开展常规手术的业务需求变为零。随着科技的发展,极少数高等级医院提供的高端技术服务具有完全替代其他医院开展的技术服务,形成天然的技术垄断。

二、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采取分级管理,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分为三级十等,同时要求各级医院之间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本来,患者方便就医的要求决定了医院服务的辐射范围,由于医疗行业先天性的经济特点决定了该行业的零散竞争格局,限制了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期望值的提升、交通运输的便利,高等级医院的就诊量剧增,高等级医院承担很多低等级医院的任务,同时使少数高等级医院的规模急剧扩大。

高等级医院规模扩张过程中,投入巨额的固定成本和人力资本,使其在提供高端医疗技术服务的同时,仍然愿意承担中低端的医疗技术服务来消化自己的前期的固定成本和人力资本。而医疗需求市场的增长相对缓慢,使中低等级医院的就诊量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医疗行业资产专用程度高,退出机制模糊等原因致使退出壁垒高,迫使经营不善的医疗机构继续留在行业内,使其在中低端技术方面进行剧烈竞争。

三、进入威胁

对于医疗行业来讲,进入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进入壁垒,进入壁垒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1.规模经济。一定区域内,少数几家高等级医院可以自己的品牌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有效地整合其成本,获得高额利润。例如,地区性大医院托管县里的一些医院,凭借大医院的品牌优势,只需很少的投资便可利用它的品牌等获得非常可观的经济利益。

2.客户信任度。高等级医院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地区内甚至在全国都具有非常大的声誉,同时高等级医院往往具有医学高等院校为背景,几个因数使患者对其忠诚度和信任度极高,使高等级医院具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

3.医疗技术服务。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技术采取分类管理,根据技术的安全性、风险高低、资源的稀缺程度等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二、三类技术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准入门槛高,很多高端医疗技术只有少数几家高等级医院能开展,其他医院根本不可能进入。从进入壁垒分析可见,少数高等级医院存在天然的垄断。

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提供给医疗机构药品、器械、设备等生产企业,数目众多,相互之间竞争激烈,没有对医疗行业形成高的转换成本,并且在产品销售上对医疗行业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因而医疗行业对供方有强大的控制力。特别是大医院对供应商的控制力更强,甚至可以要求提供附加在产品上的其他额外服务,如免费的产品使用指导,产品特殊包装等。

五、客户的议价能力

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因缺乏专业知识,在医疗服务的数量、价格、质量上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医疗行业的独特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大小在不同等级医院的体现是不同的。在医疗行业中的医疗机构由于处在不同的竞争地位,对患者的控制力截然不同,那些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医院对患者没有多大控制力,患者可以有比较大的选择空间。但是高等级医院提供的高端医疗服务,由于技术和数量的垄断,患者根本没有议价的能力,也没有多大选择的空间。

从五力分析模型可以体现出医疗行业竞争的现状:

医院的分级管理,将各级医院在整个行业里进行定位,促其进行有序的竞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级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且高等级医院本身存在天然技术垄断的优势,使一般中高等级医院被高等级医院挤压被迫参与中小等级医院的竞争,出现中低端医疗服务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由于医疗行业资产专用程度高,退出机制模糊等原因致使退出壁垒高,迫使经营不善的医疗机构继续留在行业内,容易引发恶性竞争。

参考文献:

[1]邵伟,刘军.战略环境分析工具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管理,2012(03).

[2]宋喜国,刘瑞林.论公立大医院规模扩张与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体系的冲突[J].中国卫生经济,2013(05).

篇6

21CBR:GE医疗集团在中国进军基层医疗市场是比较早的,但是,最近西门子、飞利浦等其他国际医疗巨头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个潜力市场。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市场的相关投入。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格局,GE医疗集团如何应对?

段小缨:在中国的医疗体系改革中,基层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尤其在“十二五”期间,卫生部还专门提出会选出300家县级医院对他们能力进行整体提升。这也就意味着,随着医院能力的提升,它的需求以及它要做的功能就要提升。因此,所有人都看到在未来两三年当中,中国的基层医疗市场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大家对基层医疗产品有一个误区,总是觉得等同于低价格和低技术。事实上,价格只能提供一张入场券。因为基层医疗的病人需求与大城市是一样的,他们同样需要精准和高质量的诊断。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价格有竞争力的同时,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又能适合基层医疗的需要,这是相当重要的。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明白在哪里做加法,哪里做减法,而在这点上我们是有一定优势的。

21CBR:这个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段小缨:要从城市化运作深入到基层市场的运用,本土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GE虽然是一家全球化的企业,但我们在中国的运作却是非常本土化的。你可以看到今天包括我在内,所有的管理层都是本土化的。这可以让我们很快熟悉既定客户,真正第一时间了解客户的需求。我们的决定也可以在中国直接做,不需要层层批报到美国总部那边,这也直接简化了整个管理流程。

其次,要做好基层医疗市场,不仅要有针对性的产品,相关的渠道和服务也必须要能下沉到基层医疗市场中去。2011年,我们招聘了500位销售工程师用于覆盖中西部约12000所基层医疗机构,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另外,考虑到偏远地区的县级医院和农村医院,在维修方面会存在一定的时间问题。我们通过CyberFE(异空间辅助维修工程师)系统,可以第一时间连接我们远程维修服务中心。及时观察机械的故障在哪里,简单的话当场就可以修理。因此,我们所做的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方面,而是切合国内基层医疗需求的一个完整体系的搭建。

21CBR:以往,GE医疗主要服务国内高端市场,价格非常昂贵,很难直接移植到基层医疗市场。针对这方面的问题,GE医疗是如何解决的?

段小缨:针对基层医疗市场的实际购买力,我们主要通过产业链的本土化来削减成本,同时也保证了我们自身的利润率。目前我们在中国的产业布局是以北京为中心,同时在无锡有临床设备的生产基地,在上海是药业的生产基地,在杭州我们有一个生命科学的生产基地。除了产业链当中的生产基地以外,我们还在中国有三个研发中心,与我们的生产基地一起并存。这样的大格局在我们未来3-5年时间里是不会改变的,我们的目标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产能扩展和延展。我们未来的目标是争取让基层医疗的营收能够占到GE中国总营收的50%。因此,在未来3年,GE计划推出40多款产品,70%也将是针对基层医疗市场的。

21CBR:基层医疗相关从业人员技能水平较低,技术先进的产品往往并不适用,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篇7

2014年3月15日,中国国际医疗旅游联盟工作推进会暨清华大学中国国际医旅游课题研究开题会在上海召开。4个月前,中国国际医疗旅游联盟(下称“联盟”)在第七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成立,此次会议系联盟成立后首次全体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机构代表参会。课题组就中国医疗旅游的准入资质、运营流程、评价体系与监管体系等相关产业政策展开讨论。

“国际医疗旅游不是做基本医疗服务,而是定位于高端医疗服务。为什么周边其他发展中国家能做到的,而中国的北京、上海却做不到?”刘庭芳教授在现场的发问,引发与会者的共鸣。而这一追问也正戳中了中国在国际医疗旅游中面临的机制性和体制性矛盾。

国际医疗旅游的高端服务定位,决定了其对优质医疗资源的依赖。目前,中国优质医疗资源还集中在大型公立医院。而国务院2009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提出,公立医院提供的特需服务比例不能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因此,若想在现有的公立医院中对特需医疗大做文章,则被认为是“名不正言不顺”。

而理应成为开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主力的民营医疗机构,则多数先天不足。“要吸引海外患者,医院首先要有一定的规模、技术和服务能力,以及公信力。而国内民营医院,显然还没有满足这些条件。”上海东方医院院长、中国国际医疗旅游联盟副主席刘中民表示,国外医疗涉外服务的确是由大量民营医疗机构承担。因为后者已发展成熟。

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政府机构层面还未就国际医疗旅游开展的必要性与意义形成完整性认识,官方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机构,同时,在医疗服务标准和国际医疗保险等方面,还缺乏足够多的接轨。

篇8

之所以这样说,是缘于我们对家居、食品、鞋等行业消费的洞察,调研表明,上述几个行业女性购买话语权均占70%以上。而另外一组数据更有力地表明女性经济时代的来临并非妄言:妆品、服装、鞋包、珠宝首饰98%的购买决策由女人决定,94%的家居装饰支出,91%的家用消费品购买,比如沐浴露、洗发水、洗衣液等由女性掌控;91%的房屋买卖受女性影响;92%度假、89%银行新开户、80%以上医疗保险、保健品决策由女性拍板……在我国,女性已成为消费品市场上的主导力量, 她们构成了巨大的现实和潜在市场。

我国女性消费者不仅数量大,而且在购买活动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她们不仅购买自己所需的消费品,还承担着母亲 、女儿、妻子等多种角色,是绝大多数儿童用品、老人用品、男性用品、家庭用品的购买者。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女性掌握着消费品市场,在家庭消费中,女性完全掌握支配权的比例为44.5%;与家人协商的比例为51.6%,女性不做主的比例只有3.9%。另外,女性个人消费在家庭支出中占一半的比例高达53.8%。

因此“荷包掌握在她手中”成为当下社会市场的主流经济势态,并进一步演变成为社会经济模式,成为影响产品销售策略的根本点。而如今,在超越了传统的化妆品、服装等原本以男性为主导的市场,为“她”服务也正成为商人们最为流行的经营策略。企业若不把握女人市场也势必失去大片江山。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女性也会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新型的中国女性消费者大多生活在城市中。因为城市女性经济更加独立,选择更加广泛,更加享受财富及社会的独立性,像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更为集中。

篇9

关键词:通用设备制造业;转型;高附加值产品

前言

目前,国民经济增速中枢缓慢下行,制造业投资动力不足,加之生产原材料成本、财务成本、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环保成本上升,单一化订单式生产模式难以形成企业竞争优势,通用设备制造业是中游行业,行业生产链条从产业两端压缩了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空间。因此,行业企业发展受上下游产业制约较大,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格局整合迫在眉睫。

在政府的政策导向下,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革新提高,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将会迎来新的产业格局,企业主要产成本生产将逐渐从低端的订单式加工向高附加值产品、高端产品转变。随着国家开始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布局,各项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未来几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在经济调整中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

1 行业概况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再生产及扩大再生产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的总称。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产成品,细分行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

在我国机械行业的各板块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金属制品是其中收入占比最高的三个板块,总计占机械行业收入近80%,而近几年上述三个板块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均略有下降。经济周期调整,制造业整体表现受宏观经济影响,但高端机械装备、自控设备等细分行业则在工业变革的机会中迎来了新的投资机会。

通用设备制造业包括锅炉及原动机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起重运输设备制造、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的制造、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的制造、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风机、衡器、包装设备等通用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及机械修理、金属铸、锻加工等。

通用设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础性产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性产业,为工业行业提供基础设备、零部件等,行业产品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行业行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建设有着支柱性的作用,行业周期更是跟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和《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通用设备制造业”为“制造业”大类的细分行业,行业代码为C34。

2 行业发展规模和前景

截至2015年8月,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单位累计24084个,通用设备制造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偏低,产能利用率不高,小企业爆发性增长占有市场份额的可能性较小。通用设备制造业一般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目前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除个别细分类行业外,行业产品差异化较小,低端市场竞争激励,高端市场竞争优势尚未形成。

目前,国民经济增速中枢缓慢下行,制造业投资动力不足,加之生产原材料成本、财务成本、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环保成本上升,单一化订单式生产模式难以形成企业竞争优势,通用设备制造业是中游行业,行业生产链条从产业两端压缩了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空间。因此,行业企业发展受上下游产业制约较大,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格局整合迫在眉睫。

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已然成为通用设备制造业在现有经济环境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低端市场竞争格局和低产能利用率使得该行业产品市场价格恶性低价竞争愈发激烈,不少企业已出现经营亏损局面,部分大型企业也出现开工率不足、部分停产的生产状况。因此,未来的一段调整期间,市场竞争格局将淘汰部分竞争力不足企业。(如表1)

3 行业特点及竞争现状

3.1 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低,产品同质化、替代性高

通用设备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为钢铁,下游产业为汽车制造、工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等。从主要生产成本来看,通用设备制造原材料成本变动制约于上游钢铁行业和行业生产加工技术水平,目前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还处于高能高、低利用率阶段,产品生产成本变动趋势与钢铁价格变动一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可替代性高。且订单式生产产品可能指定原材料采购渠道,则更加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采购议价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高端产品不多。

3.2 订单式生产,对大客户依赖严重,利润空间被压缩

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以中小型民企为主,大型企业较少,企业普遍采用订单式生产的商业模式,行业集中度不高。企业接受下游客户订单进行生产加工,企业生产严重依赖客户订单,对大客户依赖性严重,且大客户变动对公司生产经营营销较大,所以企业产品价格定价受到制约,利润空间被压缩。

3.3 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利润增长缺乏核心竞争力

从目前市场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研发能力不足,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高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链发展不平衡。我国工业机械产业规模居于世界前端,但是在高端产品方面却不能满足国内机械制造业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国内需要对进口产品存在长久的依赖性,低端产能过剩,这些主要都是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投入不足以及缺乏研发人才所导致的。

3.4 低端市场竞争激烈,高端市场缺乏动力

从成本及价格趋势看,通用设备制造行业的原材料用量最大的是钢铁,通用设备的成本和钢铁价格有高度一致性,在现有的行业发展过程中,多数中小企业均企业依靠简单自动化生产流程加工生产,能耗高、利用率低,价格竞争激烈,企业发展不均衡。另一方面,高端市场产品长期依赖国外进口,高端产品市场集中度较高,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资本投入不足。

4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对制造业和机械行业提出了基本要求,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制造业的战略发展基调。鼓励企业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以各种鼓励措施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

十三五规划对于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电动)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进行了细化。这些领域都是高端制造业,附加值高,体量大,未来有望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2015年5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篇10

关键词:辽宁省;健康产业;机遇;挑战;应对

中图分类号:F426.8

健康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健康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世界各国纷纷将其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加以重点扶持。近年来,辽宁省健康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可以说,辽宁省发展健康产业,既存在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机遇

目前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已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具体因素包括如下几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被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为此要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8%左右。

生物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早在2009年,国务院便出台《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将生物医药列为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又明确地把生物医药列为七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有32个:包括新型疫苗、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现代中药与民族药、生物分离介质与药用辅料等制药子行业的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18个;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治疗设备、医用检查检验仪器、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等医疗器械子行业的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14个。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十二五”时期,国家计划投入400亿元,在此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将再投入750亿元资金进行扶持。据此计算,“十二五”开始的未来十年间,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扶持资金总额将近1200亿元[1]。国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这既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战略性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辽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及其相关政策的实施,为辽宁省健康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新医改推行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相关改革政策连续出台,尤其公立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以及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广泛覆盖,不仅使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辽宁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新医改以来,辽宁省共支持了94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辽宁城镇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120万人,参保率94%,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3%。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5%、70%和70%;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2]。

新医改及其相关政策的实行与取得的显著成效,为辽宁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注入了原动力。一方面,政府通过大幅增加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会直接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从长远看,医改政策的实施,也有助于改善国民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预期,从而拉动健康市场的消费需求。

(三)经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人口老龄化加剧,为辽宁省健康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与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关注健康问题。健康需求是一个相对刚性的市场需求,当慢病增加、亚健康蔓延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其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并非仅仅是保健意识、“治未病”观念与养生理念的变化,而且也是医疗需求与保健需求的变化。即一方面,会因经济条件的改善而产生大量的个性化非基本医疗服务,使医药健康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进一步扩大,推动非基本药物器械的加工生产;同时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拓宽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给营养保健品业、商业医疗保险业等健康服务产业带来无限商机。

目前,辽宁省65岁及以上人口457.3万人,占总人口的10.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预测,到2039年,辽宁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0%以上[3]。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老年人群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总量日益增大,使健康养生、健康体检、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等相关产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面对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医疗保健服务业,以适应市场需求,满足老年人对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方面的需要,不仅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会在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与自身产业基础优势,使辽宁省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

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落后于国内其他省份,但作为工业大省,依托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雄厚底蕴,在健康产业发展上,却有着基础较好与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尤其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辽宁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大力建设健康产业园区,不断搭建健康产业发展平台,从而为辽宁健康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9-2011年的3年间,辽宁医改总投入达到334亿元[2]。巨大的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推进全民医保、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方面。除此之外,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十一五”期间,辽宁省还每年拿出2000余万元投资于重大科技攻关专项[4];而在健康产业园区建设上,200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做出举全省之力加快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的推动下,各市地都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相继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通过加大生物医药的资金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给予重点支持。这样,就使辽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工业基础与中医药和海洋生物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辽宁健康产业在有利的发展平台上能更健康地发展。

二、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辽宁省健康产业虽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来自国际健康产业市场竞争的外部挑战

健康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普遍超过15%[5]。国外健康产业发展迅猛,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强,产品研发的技术垄断优势已经严重威胁中国的健康产业安全。目前,“国外健康产品在中国市场以7%的品种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5]。从辽宁健康产业市场看,最严峻的挑战主要来自于生物制药业与医疗器械业两大产业领域。

在生物制药产业领域,辽宁医药市场面临跨国药企的激烈竞争。近年来,辽宁医药新产品的开发越来越难,而老产品市场则受到进口产品的严重冲击。辽宁省生物医药市场已出现逐渐萎缩的态势。一方面是医药创新成果适应不了生产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企业买不起国外药物研发技术,买了转化成产品也难。现在,省内各开发区都在紧锣密鼓地建厂房,搞GMP改造,但却面临着可投产的品种太少和企业开工不足的危险[6]。

在医疗器械产业领域,由于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基本被GE、西门子、飞利浦等几家跨国企业垄断,因而,虽然辽宁有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的科技研发优势,但目前辽宁医疗器械仍然主要以进口为主,进口医疗设备主要来自日本和美国,基本为高端医疗设备。而出口企业多是为国外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提供配套零部件和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端设备,自主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的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不强[7]。2012年,辽宁医疗器械出口持续负增长,全年完成出货值21.8亿元,同比下降0.5%[8]。

(二)来自国内健康产业市场的省际竞争挑战

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后,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把医药产业作为重点或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引导,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省际间的竞争压力。

虽然,辽宁省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在全国优势明显,医药产业总量也占有一定比例,但发展的相对速度却逐年下降,落后于山东、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省际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发展形势十分紧迫。

2011年,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河北等省份,医药产业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1600亿元以上。山东省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761家,17家进入全国医药百强企业,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691亿元,2015年目标为3800亿元。上海、浙江、江苏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外资企业联手打造中国最大、世界著名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飞速发展。而辽宁省医药产业在2011年,销售收入仅为680亿元,占全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4.5%。近年来,辽宁省医药工业在全国排名第10位,与辽宁省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6]。

(三)来自辽宁省健康产业竞争劣势的内部挑战

辽宁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还有诸多不利的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健康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医药产品竞争力较弱;高端科技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

目前,在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仍然缺乏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就全行业来讲,进入全国百强企业只有3家,而且比较靠后;号称百亿集团企业仅有1家,而且经济形势还不太景气;超10亿元内资企业只有9家,其中包括较大型的外商投资企业5家[6]。企业竞争力不强,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也导致辽宁医药市场缺乏优秀名牌产品,极大地影响了市场占有份额。例如,辽宁省乳癖消、沈阳红药、木鸡冲剂等大宗中药产品,在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上,还不完全符合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尚未合法进入国际医药市场。辽宁医药市场的一批老品种,不仅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而且甚至面临被迫退出市场的危险。

如何科学地发展辽宁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医药企业,尽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打造辽宁医药品牌,不仅是辽宁健康产业发展中将要面临的来自于自身的挑战,而且也已成为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发展辽宁省健康产业的主要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发展辽宁省健康产业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转变发展理念

目前,辽宁省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在延续,第二产业仍为带动辽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首先转变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发展健康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意义。只有顺应时势更新发展理念,才能制定出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科学的应对举措。

(二)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

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需要辽宁省偏重投资的需求结构必须优化调整,但改变偏重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即摆脱所谓投资“依赖症”,则不能失去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即在保持辽宁经济发展特色前提下,仿效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通过依靠第三产业,来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由于健康产业兼跨第二、第三产业,并且辽宁健康产业发展方面,还有其自身产业基础与发展优势,未来的健康市场需求前景也极为可观。因此,发展辽宁健康产业,必须依托发挥辽宁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以走特色发展道路为引领,不断出台相应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三)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健康需求是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一个相对刚性的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近年来,辽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持续增长,而经济条件改善下所产生的健康保健需求,已经形成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并且,辽宁省自1995 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后,老龄化比例已高于全国平均线。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变化,必然带来预防保健、健康体检、家庭健康护理等新的市场需求。所以,发展健康产业对拉动辽宁健康市场消费需求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问题关键是如何释放健康消费需求。释放健康需求以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以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为基本前提。只有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释放拉动相对刚性的健康市场消费需求。

(四)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

健康产业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万亿市场,只有加强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才能在严格规范与科学引导下,不断永续健康发展。从辽宁保健品产业发展现状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行业标准缺失、监管缺位错位等方面。例如在沈阳,经营保健品店只要在食药监局备案登记、到所在地工商所申请办理即可,而不再需要卫生局负责审批的养生保健行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经营保健酒类产品,则更是处于监管盲区。可以说,辽宁保健品行业乱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的落后。同时也表明,加强科学引导、进行立法规范、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已成为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刘国锋.十二五400亿十三五750亿 国家投重金扶持重大新药创制[N].中国证券报,2012-06-29.

[2]一轩.辽宁医改:三年投入334亿 公共卫生服务“不差钱”[EB/OL]. (2012-03-22).http://.

[3]史楠,刘柏霞.健康老龄化与辽宁医疗保健服务业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09 (12).

[4] 科技部网站.辽宁省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EB/OL]. (2007-07-24).http://.

[5] 中国食品科技网.中国健康产业现状分析[EB/OL]. (2013-01-15).http://.

[6]陈明山.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EB/OL].(2013-01-15).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