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教学的帮助范文
时间:2023-08-30 17:1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工智能对教学的帮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新模式;改革;构想
教育是着眼于未来的事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未来社会培养相适应的合格人才。随着人工智能的诞生和发展,我国已经开始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并显示出人工智能对于弥补当前教育存在的种种缺陷和不足,推动教学现代化和教育发展改革进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医学发展中,工程科学与临床医学不断融合,相互进步。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虚拟与增强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与医学不断的融合发展,衍生出一系列的医学诊疗技术,仪器,大大推进了医学发展。从2013年到2017年,国务院、发改委、FAD连续发文,多次提及医疗走智能化、云化的趋势,为推动智能医疗领域保驾护航。智能与医学的结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为培养大量智能医学人才极有必要对智能医学教育新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一、目前医学教育以及医学人才培养状况
智能医学工程是一门将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综合运用于医学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智能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数据管理等。
智能医学工程的毕业生掌握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对智慧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家庭自助健康监护三级网络中的医学现象、医学问题和医疗模式有较深入的理解,能熟练地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信息大数据的智能采集、智能分析、智能诊疗、临床实践等各个环节。实验教学正是融合型创新人才的最好培养方式。智能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各学科间的相互交融更为紧密,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与此同时,由于绝大部分医工结合的专业大部分归属与工科学院下,缺乏必要的临床经验,因而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新技术的应用。
而国内相关人才缺口还非常大,目前,国内仅仅有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工程等工科专业培养医工结合人才。但是囿于培养时间与培养模式,他们往往只能针对具体某一方向,并且目前的培养体系还多着重于工学技术的研究,缺乏临床实践。
二、智能+医学教育的必要性探究
2.1技术进步对医疗人员的诊疗帮助
以癌症的治疗为例,由于针对癌症药物的研究何药物数量非常巨大,对于普通医生在短时间内难以进行准确的判断针对癌症的研究和药物数量非常巨大,具体来说,目前已有800多种药物和疫苗用于治疗癌症。但是,这对于医生来说却有负面的影响,因为有太多种选择可供选择,使得为病人选择合适的抗癌药物变的更加困难。同样,精确医学的进步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基因规模的知识和推理成为决定癌症和其他复杂疾病的最终瓶颈。今天,许多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学研究员需要数小时的时间来检查一个病人的基因组数据并作出治疗决定。
上述问题在拥有工学、医学双背景的医生手中已经不是问题,通过目前日渐成熟的AI技术,对于大量的医疗数据进行检索,通过可靠的编程手段,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完备的医疗数据库,帮助医生进行诊疗。据调查,美国微软公司已经研制出帮助医生治疗癌症的人工智能机器,其原理是对于所有关于癌症的论文进行检索,并提出对于病人治疗最有效的参考方案,它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来帮助医生找到最有效,最个性化的癌症治疗方案,同时提供可视化的研究数据。
2.2智能医学对于新时代医生培养的影响
人工智能通过计算机可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丰富信息和数据,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人工智能可帮助教师完成繁杂的、需适应各种教学的教学课程、课件等设计,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学与教的行为和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正如前面所述例子,智能网络模块化学习平台可使教学摆脱以往对于示教病例的依赖,拓展了学生们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可极大地提高医学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育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将会创新教育方式和理念。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中提到当代教育技术的五大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愈来愈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结合上述人工结合上述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的创新作用,下面就人工智能结合医学学教育新模式提出一些构想。
三、交叉医学人才的培养
3.1建立智能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目前智能医学的研发和临床还存在隔阂,临床医生并没有很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无法从实践出发提出人工智能能够解决的方向,而人工智能的产业界热情高涨,却未必能踩准点,所以产业界需要和临床深度沟通融合,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目前,国内仅仅有生物医学工程、醫学信息工程等工科专业培养医工结合人才。
3.2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初步构想
据悉,目前已经有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几所院校开设了智能方向的医学本科教育,旨在弥补上述缺口,相关院校也在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为医学生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应当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充分进行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的训练,具有智能医学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篇2
[关键词]人工智能;公共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D631.4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不但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快捷和便利,同时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把人工智能运用到公共管理当中,可以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高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效能。
一、公共管理概述
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把科学管理理念、功能、组织及手段应用到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的特征:其一,公共管理主要把实现公共利益当作主要目标,促使社会整体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其二,积极履行社会公共责任是公共管理重要职能;其三,公共管理能够结合实际发展需要,协调与控制各项公共事务,并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因此,公共管理者需要在法律基础上主动实行公权力,科学合理地运用各项公共资源才能顺利实现最终管理目标。目前,社会对公共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公众在整个过程中赋予公共管理者较多的期望和责任。此外,公共管理也具备技术掌控职能、社会协调职能及预测职能等,这些都是新时代对公共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公共管理者必须全面掌握各方面技能,了解并掌握公众的实际需求与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成为一名符合时展的高素养公共管理者。
二、人工智能对公共管理的主要影响
(一)人工智能对公共管理的促进作用
公共管理指通过使用管理理论、技术及方法等知识,系统化、专业化地管理公共事业,不断优化公共资源分配,使公共事业为人民服务。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在公共管理信息收集及资源管理配置方面,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要想提升公共管理水平,就要加大成本投入。因此,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公共事业管理需求。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公共管理中,尤其在收集处理公共管理信息方面效果较为明显。其一,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全面提升收集信息的效率和质量;其二,人工智能管理模式更为精准有效。人工智能对于问题与数据分析更具针对性,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可以准确把握社会个体需求,做到管理精准化、个性化;其三,在公共管理中运用人工智能可以节约成本,并实现更加优化的管理目标,提升公共管理效益;其四,在公共管理中运用人工智能,使资源配置更加符合公众需求,采用人工智能化、科学化资源配置模式,能够使资源合理利用,发挥最大效能。
(二)人工智能给公共管理带来的风险
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信息技术,为公共管理事业带来了较多机遇,推动了公共管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人工智能也给公共管理事业带来了相应的机遇和风险。人工智能给公共管理带来的机遇在于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完整的保存海量数据,并挖掘与分析有价值的信息。网络安全性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存在诸多未知性,人工智能是否能够确保信息资源安全,包括信息存储、授权使用,行为轨迹等管理问题[1]。信息安全对公共管理十分重要,要确保信息安全才能使公共事业管理中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最终实现提升公共管理效率。通过以往的案例证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我安全性还不足,因此,要想使人工智能在公共管理事业中得到普及,就必须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三、人工智能在公共关系管理当中的具体运用
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能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帮助人们完成了许多高难度、高强度、复杂化的公共工作,推动智能社会发展。人工智能能够代替人开展脑力劳动工作,可以改变许多工作模式。但是人工智能属于辅助工具,人们要正确认识并科学合理地利用它,才能充分发挥它在公共管理中的真正价值。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公共管理者必须不断学习、掌握先进技术,才能提升对人工智能的利用效率,把具有明确规则却复杂、耗时耗力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
(一)公共事业方面。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常用到,然而其已经运用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16年共享单车方便了出行,各年龄段的人安装了共享单车APP。共享单车具有明显优势,快捷便利、绿色环保,是人们出行的首选。共享单车利用人工智能平台,来科学的预测骑行的行程、路况及停放等,从而有效整合了天气、时间等各项变量工作,合理分析了其需求量和供给量,进一步提升了共享单车管理效率和效益。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使人们的生活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社会经济方面
运用人工智能能够把消费者具体需求反馈给企业,企业根据精准数据可以制定出更加优质的产品,提供高效服务[2]。当前电子支付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人们出行不用带大量现金,运用支付宝或微信就能够进行支付。同样在电商物流整个过程中,分拣机器人就属于人工智能,其每天能够完成大于20万的工作量,很好地解决了困扰电商的物流问题,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教育管理方面
人工智能运用包含教育管理,通过智能化学习系统和数据分析,教师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如学习行为数据、知识点掌握等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教育方案,提高了育人效果。从当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运用情况看,在远程教育中同样获得了良好效果。在运用人工智能后,学生获得了个性化教育,创建了新的教学、内容研发和师资管理等形态。运用人工智能可以更准确、有针对性地协助教学,使日常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人工智能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改变人才培养方式
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还可以推动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和发展,能够创建健全的新型教育方式。首先,加强编程教育普及,设置人工智能方面的课程,把人工智能和其他学习的教育结合起来,健全人才培养方式。其次,组织多元化、多层面的人工智能科普活动,使社会大众能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人工智能。最后,加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二)重新构建组织形式
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广泛运用,管理主体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主动运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完善管理结构。
在日后的工作当中,管理主体要和普通员工、智能机器有效合作,全面发挥潜在优势。另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时候,管理者要精心设计各种组织形式,才能确保信息传递真实、高效。
(三)创新工作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公共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满足工作需求。在工作中可以通过人机互动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处理重复性、逻辑性等工作的优势,和管理者的工作充分融合、优势互补,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公共管理中,创新工作模式,推动公共管理事業的发展。
篇3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中生;职业规划;建议
一、引言
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与拓展促进了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同时对各个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很多需要人工机械作业的领域将会使用机器人,造成大量人员的失业。面对如此现状,今后我们高中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加强学习方向与时代潮流的匹配性,才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做好职业选择和规划,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社会发展。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它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呈现飞速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比较典型应用主要包括符号计算、模式识别、机器翻译、机器学习、问题求解、逻辑推理和定理证明、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信息检索技术以及专家系统等,这些在计算机领域、化学领域、医学领域以及矿物勘测领域等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技术的发展总是超乎人们的想象,要准确地预测人工智能的未来是不可能的。但是,从目前的一些前瞻性研究可以看出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综合模糊处理、并行化、神经网络和机器情感等进行全方位发展。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今后人工智能会向着全球国际标准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在就业领域应用及发展,因此高中阶段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规划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美国、加拿大等先进国家早早的就把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安排在了高中阶段,相比之下安排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规划都有着明确的方向,我国目前某些地区高中阶段已经安排了职业规划类型的课程,相信不久高中生职业规划的课程也会出现在更多地区的校园。
(三)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随着机器眼下正在取代的首当其冲的是那些简单机械操作的劳动者,比如说我国工厂里的初级工人正在面临自动化的威胁。还有美国福特公司,不仅大量裁减蓝领工人,而且还要把工厂搬到别的州或国家去,那里税收更低、政策环境更宽松、工会更友善的,在这些地方使用机器人不仅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够极大的降低各种成本,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对各个领域的就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也在往这个方向发展,对于IT行业,今后会大量使用机器人进行工作,制造业也在逐渐增加使用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使得个人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虽然就短期而言,机器是不会一下子取代大多数人,但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有一些机械的、长时间集中精神的、固定套路的工作,比如流水线工、司机、配药师等,机器比人还擅长,这些领域将会淘汰大量的工人,导致很多人员失业。而很多工作需要人搭配机器做才最高效,这些工作是主流的新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人和机器协作的过程中,机器一定会不断智能优化的,在单一专业的工作内容中,机器逐渐又会替代人,因此也会造成人员失业。对于人际沟通事务,由于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人比较擅长。审美是模糊的、社会性的,这个还是人比较擅长。
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勤动脑,勤动手,不断创新,是未来立足之本。因此不仅要埋头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应对迎接人工智能的挑战。
(四)高中生应该怎样规划职业生涯
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今后我们高中生应当趋利避害,努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我价值的增值,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职业规划的意识
高中生要根据自身的主观因素以及外界的环境因素,分析、归纳、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且制定相应的学习、培养计划,采取必要行动去实现目标。这种确定人生方向的规划问题应该在高中阶段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得到自身的重视,对选考科目的选择及大学志愿的填报就不会盲目、无头绪,在高中阶段有了明确的目标会使自己的学习方向更加准确,学习积极性更加强劲,同时在就业选择上也可以尽量地少走弯路。
2.选择高水平的职业指导教师
高中生实现从学校到社会或者更高层学校的过程中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高中阶段一个好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选择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任职条件,目前国家也一再的强调任职职业资格的严格性;其次就是指导教师要善于启发式指导学生,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充分认识自己的天赋、特长、兴趣、能力、心理等方,发现和挖掘自己多方面的潜能,学会正确利用各方面条件充分发展。同时,要注意避免指导教师的思想左右了我们的思想,只有准确的认识自己,才能促使我们带着自己的职业规划继续努力进步。
3.自己的高中生涯规划
高中的三年,对一个高中生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阶段可以进行分阶段的自我管理培养。高一阶段:刚进入学校,通过学习了解学科特点,利用学校、教师、网络、社会了解就业动向,自我优势结合人才需求,明确选考科目,初步制定职业发展意向。高二阶段:正确处理选考科目学习与学考科目学习的关系,既突出专业知识又兼顾知识广度。高三阶段:更要处理好语文数学英语必考科目学习与选修科目深化拓展的关系,既要提高高考成绩又要深化拓展专业素养;既要强化高考复习又要重视面试培训,为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或“三位一体”考试做好充分准备。因为近年来重点大学通过高考统一招生录取的名额正在减少,而自主招生或“三位一体”的名额大量增加,有志于就读名牌大学的学生要注意这方面的情况。同时高中生要根据自己的理想多去了解高校情况,多去了专业设置的情况,为报考适合自己的学校及专业做好信息准备。
4.积极参加选修课程,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基础
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高中学校要开设选修课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这不仅可以及早的发现我们的喜好和特长,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做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对我们的基础知识的培养也很重要,拓宽了我们的见识宽度,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界,黄冠,王冰洁.关于人工智能教育如何弥补当前教育缺陷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12(3):50-51.
[2]焦加麟,徐良贤,戴克昌.人工智能在智能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3.20(8).
[3]刘春玲,张焕生,郝国芬.BP神经网络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31(5):231-232.
篇4
关键词:Agent;网络教学;XML
中图分类号:TP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692-02
Intelligence Agent in the Network Instruction System
YE Y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Hubei Institute of Nationalities,Enshi 445000,China)
Abstract: Agent is a new developing technology in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er software field. This text probe into Agent technology and how apply it into network instruction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intelligence of the network instruction system. And provide intellectual Agent application mode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in the network instruction system. Brief to analyse advantages that Agent brings to online education.
Key words: Agent;Network instruction;XML
1 引言
Internet的迅速发展,为传统的远程教学和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它必将在教育科研的各个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网络教学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是目前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人工智能领域中的Agent技术的出现为我们解决这个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Agent技术
随着分布式人工智能(DAI)研究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Agent技术已经成为AI(人工智能)及其它计算机领域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由于所研究和关心的问题不同,Agent目前尚无被普遍接受的一般定义。但Wooldridge和Jennings在1995年提出了目前较权威的Agent定义,获得了计算机领域专家的普遍认同。此定义包括了两个子定义:
定义1(弱定义):Agent用以最一般地说明一个软硬件系统,它具有这样的特性:①自治性(autonomy), Agent可以在没有人或其它Agent直接干预的情况下运作,而且对自己的行为和内部状态有某种控制能力;②社会性(scalability):Agent和其它Agent(也可能是人)通过某种语言进行信息交流;③反应性(reactivity): Agent能够理解周围的环境,并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实时的响应;④能动性(preciseness):Agent不仅简单地对其环境作出反应,也能够通过接受某些启动信息,表现出有目标的行为。
定义2(强定义):Agent除了具备定义1中的所有特性外,还应具备一些人类才具有的特性,如知识、信念、义务、意图等。
总之,Agent是一个具有自治能力的实体,这个实体是一个由软件支持下的系统(一般以软件居多,这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这种软件能够在目标的驱动下对环境的变化作出主动的反应,完成特定的任务。
按照Agent的应用可以分为单Agent系统和多Agent系统。
单Agent系统主要用于实现本地的任务,也可以用于在网上进行信息搜索。从结构上分析,一般把单Agent分为慎思型Agent(Deliberative Agent)、反应型Agent(Reactive Agent)和混合型Agent(Hybrid Agent).
多Agent系统(MAS)是由一组独立的但又协同工作的Agent构成,Agent是其基本的组成单元,又是独立运行的实体。MAS通过信息使若干个Agent保持独立完成某一问题求解的能力,多个Agent相互协助以完成更复杂的问题求解。
3 基于智能Agent的网络教学系统
随着网络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等新的教学理论不断被引入到网络教育中。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目前的网络教育课程很大程度上是把传统的教育课程搬到网上,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没有很好的针对性。
结合Agent技术,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Agent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
该系统可以采用B/A/S模式,即浏览器Browser/Agent/中心服务器Server。客户端利用浏览器上网,这样不需要为不同的客户端安装不同的客户程序,为复杂的分布式应用提供了统一的环境。中间层是各种Agent,负责沟通客户端和服务器。
3.1学生信息库:用来记载每个学生的基本特征和学习特征,基本特征包括:姓名、登录号、口令等;学习特征可以包括:学习的时间、内容、学习的水平(初始水平、目前水平)、学习者学习能力级别等,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学习特征可以记载最近几次。
3.2知识库:包含基本的学习资料和测试资料,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能对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专业的最大的资源数据,并可以通过教师的干预和学生的反应对本身的知识库进行主动的调整和扩充,主动从网络上获取相关的信息,重组成为更有意义的知识。
3.3教师Agent:当教师登录后,系统自动生成一教师Agent,这是教师与整个教学系统的接口。通过这个Agent,教师可以较好地实现与整个教学系统的交互,对教学的过程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监控。
3.4学生Agent:当学生登录后,系统自动生成一学生Agent,用来辅助学生与系统交互,引导学生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策略库中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给学生以指导,在学习结束后将学生的学习结果返回学生信息库。
3.5个性分析Agent:学生登录后,系统也随之生成个性分析Agent。个性分析Agent通过调用学生信息库,查看学生以往的学习记录,根据这些记录为学生本次学习呈现最初的学习资料。个性分析Agent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要不断地分析学生学习状态,为用户的下一步学习做相应的准备。个性分析Agent还负责将本次学习的最终分析结果返还给学生信息库。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学生Agent和个性分析Agent之间要不断进行交互。
3.6问题求解Agent:对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进行解答。要求智能化的程度较高,应该在其他Agent的帮助下实时给出较为满意的答案。如果有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则可以求助于教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7评价Agent:可以自动生成针对不同学习者的测试题,来对学习者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其根本目的在于为改进课程的模式和内容提供依据。
3.8管理Agent:负责从总体上协调各个Agent,对整个的教学情况作宏观的调控。
以上列出来的这些Agent只是一些示范性的例子,并不表示覆盖了Agent的全部。在网络教学系统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将包含更多的Agent和资源。
基于智能Agent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实现,我们可以采用Java语言开发。因为Java的安全性和可移植性,简化了Agent的开发,Java字节码能够在任何具有Java虚拟机的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
另外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以其良好的数据存储格式、可扩展性、高度结构化、便于网络传输等特点,现已成为网络发展趋势的主流技术之一。XML提供了丰富的语法来存储数据、携带数据和交换数据,能方便地在独立的平台之间交换数据和针对特定的应用定义自己的标记语言。Agent采用Java实现并且包含XML对象,称为XML Agent。它具有以下特征:智能性,通用、简单的数据交换等。XML Agent将逻辑和数据封装在一起,在网络间移动,能在具有Java运行环境的节点直接处理。
4 基于智能Agent的网络教学系统的特点
Agent应用到网络教学系统中,主要的优点有以下几方面:
4.1实现了“个性化”教育
利用Agent的智能性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提供不同的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素质教育的“一视同仁”,实施了个性化教学。
4.2人性化的交互界面
Agent引入后,教学系统和学习者的交互方式将发生根本的变革。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将感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教学气氛,计算机随时地“倾听”学习者的声音,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增强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
系统中的多个Agent是相互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实体,易于维护和扩充,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
5 结束语
现在发展网上教学的关键不是从物理意义上扩大网络范围,而应该改善现有网上教学系统的性能。Agent技术的引入,使远程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智能Agent技术的逐渐成熟,基于智能Agent的网络教学系统将是未来网络教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石纯一,张伟,徐晋晖.等.译.多Agent系统引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52-96.
[2]聂亚杰,刘大析,马惠玲.Agent的体系结构[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9):52-55.
[3]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7-81.
[4]何炎祥.Agent与多Agent系统的设计与应用[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63-106.
[5]叶燕.基于多Agent的远程教育系统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4):70-71.
篇5
关键词:财务共享;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0前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迅速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了颠覆性变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近年来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会计报告业务管理方式,它是依托信息技术,将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实体的会计业务有效整合后放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记账和报告。财务共享的优势是不仅保证会计核算的高专业化、标准化,而且还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处理效率,节省较大的人工与系统成本。自1999年摩托罗拉在天津建立亚洲结算中心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财务共享服务领域的探索。面对如此情形,高职院校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亟须转型,探究适合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从而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更新、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改革[1],为推动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些思路。
1财务共享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1.1业财融合化
在财务共享趋势下,业财深度融合得到进一步体现,财务定位从简单记账到决策支持,财务与业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更加密切。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设置要求财务人员主动融入业务部门,对业务流程、信息系统进行规范与再造,使得业务内容和现金流在共享中心模式下更为清晰,提升财务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加深业财融合程度,也加强企业全面管理,专注于创造价值和风险控制,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2]。
1.2岗位复合化
财务共享使得传统会计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基于流程再造和IT系统整理,大量重复性、可操作的业务被机器人替代,财务人员也从大量低附加值的基础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一些传统的会计岗位在逐渐被替代;但与此同时,业务型财务、战略型财务等复合型人才被广泛需要,大数据分析师、战略规划师等一些新兴会计职业岗位应运而生。新兴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不仅要会生成会计信息,还要具备战略思维、分析和决策能力,能站在战略高度以全局性的视角提供决策支持服务,进而实现财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目标。
1.3服务自动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共享服务的处理流程逐渐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以德勤财务机器人为例,它不仅能以集中或远程采集模式,对票据进行扫描、分类,采集录入信息、合并和汇总各项财务数据,并且能在既定的业务逻辑基础上对各自动化财务流程进行判断、识别、管理和监控[3],且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极高。在未来几年内,对财务共享中心来说,很大程度上也会变成财务的自动化工厂,而对企业而言,财务共享会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向更为柔性化的方向发展。
1.4系统集成化
财务共享中心并没有单独剥离出来运营,而是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信息中心等多个部门进行的多门类融合开展,协调企业内系统和企业外系统的工作,依托信息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处理,将原本分散的财务信息进行高度集中、系统的处理,会计人员的业务处理和协调能力更高,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财务共享中心的服务正在延伸至更高价值及更多服务中,从而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多业务处理成为可能。
2财务共享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财务共享模式的出现和发展,规范业务处理流程和方式,促使业务和财务的融合,传统会计岗位人才需求大幅减少,企业中原有从事大量简单操作性技能人才已逐渐被淘汰,通过调研,发现企业对会计岗位人员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更系统的财务专业技能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能将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流程进行集中处理,财务人员的分工界限愈趋明显,少数基层财务人员甚至是财务机器人即可完成大量基础性数据录入、会计核算等工作,而能对业务流程进行改进、优化,进行事前预测、绩效评价,并对企业行动提供决策支持等工作则需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完整、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才可胜任。而且对系统能掌握成本控制、财务分析、全面预算决策以及风险管理等知识的财务人员目前市场上非常紧缺。
2.2更全面的业财融合能力
随着业财融合理念的不断深入,知识结构单一的财务人员已不适应新的会计职业岗位要求,精通业务财务的复合型人才备受青睐。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基础财务核算工作均由共享中心按标准化的流程处理,使得财务人员有精力投入业务财务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业务部门,积极向企业采购、生产、销售、投融资等领域渗透,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业务、财务相关信息;同时也要从业务的角度帮助他们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4],财务人员还应掌握计算机、统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金融学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方面的知识,从而实现财务人员的技能从专业性向战略性转变。
2.3更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将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日常会计核算中解放出来,要求更多地与业务部门融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实现业财一体化发展;同时,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变得日趋复杂,经营活动和交易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调、沟通能力,能处理好公司各相关部门、人员间的关系,以应对企业内部和市场外部的变化,为高效率财务工作提供保障。
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陆续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方法都有所突破,但对财务共享服务等相关产业的人才培养仍较为稀缺,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具体来看,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3.1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相脱离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财务共享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原本注重核算型的财务人员,需逐渐向决策型、管理型转变。而现阶段,高职院校仍注重的是培养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传统的会计工作,培养目标以核算能力为主,忽视新技术、新平台以及互联网等的深度发展,缺乏对业财一体化、财务共享、智能财务等行业最前沿知识的深度了解,与企业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存在较大的差距。
3.2课程体系设置难以匹配企业需求
财务共享模式不仅从知识结构方面打破传统的各个专业之间的界限,而且在技能要求方面也突破软件间的操作层面,从而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体系上仍偏重于传统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很少涉及市场上已开始推广的财务共享服务、财务机器人等行业前沿知识,缺乏战略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评价等高级技能培养方面的课程;同时也缺少大数据、人工智能、人际关系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不足以支撑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3.3教学方法运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多为“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的单向输入方式,虽然部分课程也有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但仍避免不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教学手段看,多媒体网络以及线上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搭建知识存储、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增强课堂学习效果。但在财务共享背景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系统性、战略性的思维,“画流程、讲方案”等与实务零距离的知识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战略管理思维和风险识别能力。
3.4教学软、硬件更新落后于社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实务中的会计岗位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于教学经费、社会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软、硬件更新速度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与实务偏离较大。针对新出现的财务共享服务,很少有院校开设财务共享有关的课程,即使开设相关课程,通过教师讲解,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仿真实训模拟,但与会计实务还有很大差距,如何让学生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进行学习、实训、实习,是当下会计专业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3.5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教师的理论水平毋庸置疑,但财务共享属于当下会计领域的新技术、新思路,多数教师并无财务共享企业实习、工作的经历,导致其相关技能掌握欠缺,实践操作多为纸上谈兵,无法将财务共享的理念、实务中具体运作模式、能力需求等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就业结构性矛盾在学习的过程即已显现。
4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建议
4.1更新人才培养目标
在财务共享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重新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财务共享的技术、理念,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使得人才输出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解决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充分研究财务共享带来的企业财务工作模式的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需求的变化,制订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转变教育理念为根本目标,通过开设新专业、优化课程体系、推动三教改革、加深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完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应结合课程思政,注重学生素质目标的培养,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操守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当代青年人才必不可缺的要素。
4.2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随着财务共享的逐渐深入,高职院校应整合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弥补现有体系中对财务共享知识渗透与融合不足的现状。在具体做法上,一是适当删减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纳税申报等基础类核算课程的课时或学分;二是新增财务共享相关课程,如财务共享服务、财务机器人、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注意加强云财务与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教育;三是新增跨专业设置课程,如大数据应用、Python、C++等信息统计管理类课程,以及人际关系沟通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可增设“1+X”证书考核相关课程,实现学生毕业后与企业岗位职业做到“无缝对接”。
4.3推动三教改革
4.3.1提升教师队伍建设
打造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有关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指示,因此,高职院校应多鼓励专职教师通过不定期的实习或挂职锻炼,深入行业一线,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专业教学活动更好地与实务项结合;同时通过与行业企业双向交流协作等方式,加强与实务界的联系,甚至鼓励教师和企业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产、学、研合作水平,培养教师的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并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团队。
4.3.2推进教材改革
近几年,会计准则以及税法相关政策变化较大,同时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大量的教材更新速度赶不上行业变化的速度,因此高职院校应鼓励开发本校适用的教材,灵活选用工作手册式、活页式等多种形式的教材,结合实训软件的使用,填充课堂教学;同时,根据会计岗位需求的前沿趋势,鼓励教师自编或与企业共同编写能体现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的教材,从而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
4.3.3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应避免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其次,充分利用实训软件、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碎片化知识串联起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再者,还要注重实践教学,训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
4.4加深校企合作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应积极推动校企合作,着力打造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在校内学到的理论知识可通过实践基地的实务操作得到检验,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有待提升之处,有效地掌握相关技能。校外实习基地可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聘请企业专家实践教学,将最前沿的财务共享模式下实务操作引入课程中,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还可校企共同开发财务共享相关教学软件,既可推动教学设施的更新换代,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教学软件的开发成本,从而促进产、教融合,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立贵.财务共享环境下高校“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12):118-119.
[2]周晓慧.智能财务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当代会计,2020(12):16-19.
[3]郭尚君.刍议财务智能化趋势与高职财务人才培养[J].现代营销,2020(11):8-9.
篇6
[关键词]智能英语教学系统;英语教学;单词测试;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6-0086-05
引言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词汇、语音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其中词汇是最重要的,是任何形式交流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处于英语学习关键阶段的中学生而言,课本词汇的掌握对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极大。但是,据工作在中学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反映,国内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词汇学习。具体的学习困难体现为:一是学生单词学得快也忘得快。比如初中生语言模仿能力较强,对于新单词或短语,跟着老师重复几遍就会说了,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和良好的强化和反馈,很快就会忘记。二是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单词,忽略应用。外语教学对词汇的要求之一是,学习者应该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一定的具体意义,并能在口语和书写中自如使用。但是初中学生大多都是机械地记忆单词的拼写和翻译,不重视单词在真实语境中的应用,导致他们不能恰当地使用词汇。三是课堂教学缺少强化过程。四是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法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单词学习指导。
由于国内缺少真实的语言练习环境,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英语口语学习都是在课堂学习中进行的,但是由于班额和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一对一口语练习的时间和机会都十分有限。同时,学习者在课余也没有机会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真实的情境中。缺乏真实的语境、高质量的互动和反馈以及应用机会,成了我国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困难的主要“瓶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认知科学的发展,智能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与教育中。其中,英语智能教学系统以其能提供灵活的反馈、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和积极的学习者激励等特点,在现代英语教学与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国内外优秀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和国内初中英语教学需求的分析,以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情境学习等理论为指导,我们设计并开发了“希赛可”智能英语教学系统;并从原来的提供场景对话等辅助教学功能的聊天机器人出发,扩展到包含词汇和语法测试以及课程管理等功能。
一 智能教学系统
1 智能教学系统简介
智能教学系统是一系列复杂的计算机程序,用于管理各种类型的知识,从领域知识到教学法方面的知识。其设计和开发通常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人工智能、认知科学、教育、人机互动和软件工程等。
在智能教学系统的框架中,生成和使用相互关联的模型来指导教学过程:一个描述专家行为的方式,另一个描述新手的行为方式,还有一个教学法模型用于指导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专家模型反映了以目标和次级目标形式表示的理想的解决途径,这一理想的解决途径是通过深入分析学科专家面对同样的问题或问题类型时的认知过程步骤而得H{的。同样,新手模型可能包括几个分模型,每个分模型描述了新手学习者面对特定的问题或问题类型时可能步入的错误解决途径。教学法模型用来指导教学和学习活动。
2 智能教学系统的知识表达
智能教学系统一般包含三个模块:教师(专家)模块、学生模块和教学模块。
教师(专家)模块,由系统呈现给学生的领域知识组成,包括所教授内容和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两方面。前者是陈述性的基本事实,后者是程序性的推理机制。推理机制表示专家在解决特殊类型问题时所用的方法。专业领域知识的表示方法有:语义网络表示法、过程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和框架表示法等。
学生模块涉及表征学生学习进步的方法,用来对学生的错误观念和非最佳的行为策略提出假设,以便使教学模块能指出他们的错误,说明错误原因,并给出正确答案。
教学模块是指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一组教学规范。针对某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应该取决于学生模型中获得的诊断信息。
3 英语智能教学系统的特点
智能教学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英语课程的教与学中。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国内外优秀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灵活的反馈。优秀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能基于对学习者的学习历史的掌握,根据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为学习者“量身定制”学习反馈。比如E-Tutor智能英语教学系统,给予学生的反馈是基于学习者总体语言水平给出的,“学生模型”在跟踪学习者学习的同时计算出适应学习者的外语水平。智能教学系统中关于学习者语言水平的知识对于正确地处理错误、决定错误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有些错误是由于拼写、粗心造成的,而有的错误是误用了语法造成的等。智能英语教学系统的报告管理功能够使学习者查看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同时,能够针对每个学习者生成相应的练习。优秀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还可以根据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风格,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反馈。在有良好教学设计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中,答案的呈现是灵活多样的,学习者可以从给出的反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和自己更倾向接受的答案。尤其是对于能够独立进行学习的优秀学习者,智能英语教学系统能给出一系列与问题相关的反馈,拓展学习者的思路。
(2)提供良好的学习激励。优秀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将学习者置于一个更加主动的位置,鼓励学习者进行独立学习,同时,能指导和帮助学习者找到自己的错误。比如imPRESSions智能英语教学系统可以实施一种延迟的反馈,系统标记出错误并提升和鼓励学习者进行反思,然后再给予学习者正确的解答。优秀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还能够提供额外的情境化帮助,将提供的帮助与语法指导、字典和其他资源相联系。
(3)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好的智能教学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系统实现重用功能的重要设计因素之一是“模块化”,这包含了将学习者的输入分解成为几个单独的部分或者模块,这些模块能够序列化的运行,或开发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模块选择。模块化的设计便于对系统的某一部分进行更新,或者在未来加入合适的模块。语法模块和分析过程会因为第一语言的不同而不具有迁移性。具有可重用性的系统能够使不会编程的使用者自由添加或者编辑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智能英语教学系统需要具有界面友好的接口。
(4)具有复杂分析的功能。优秀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对于学习者输入的识别和评价不仅是准确的,同时也是复杂
的、流利的和有创意的。它们能对输入的复杂度进行分析,比如,能比较句子的长度,计算每个分句的关键词,检查句法的复杂度,和分析词汇的复杂度等。
(5)提供真实、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优秀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和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同时由于能够有效地减少在交流过程中的面部表情、性别、种族、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能良好地激发英语学习者口语练习动机。此外,在智能英语教学系统中,不同对话场景的设计能够使学生沉浸在不同的情境中,比如邮局、银行等,从而能帮助学习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体现英语教学法特点。优秀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能反映出第二语言习得基本教学法的特点:一是互动学习,互动练习对于学习材料的长时间记忆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词汇课堂,学习者可以反复多次地听材料,直到他对句子或者短语的组成成分非常熟悉的时候,再转向学习下一个短语或句子。二是注意力维持,为了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力,智能英语教学系统中的句子和词汇不是一次全部呈现给学习者,而是一次只呈现出一个或者一少部分,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习者聚焦。三是学习动机激发,由于良好的英语教学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理解水平的学习者,因此,系统针对性能够有效地维持学习动机。四是情境学习,研究证明学习者必须沉浸在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才能够有效地掌握外语的句子结构。尤其是在学习英语短语和对话的时候,真实的情境能够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短语和对话的实际使用方法。
三 “希赛可”智能英语教学系统的设计
1 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视为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斯金纳作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在《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一书中提出“言语行为是条件性的,由形成性反射及塑造非语言行为一样的刺激和强化物来塑造。”同时,他指出:书面语言行为是视觉刺激控制下的语言操作。当书面语言帮助建立起其他语言反应时它们也得到了强化。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强化是使反应增强的作用,强化物或强化刺激是指任何在反应之后出现的使反应增强的刺激或事件。比如,在准备英语考试时,学习者学习了各种词汇,当这些词汇出现在测试中,他们就得到了强化。斯金纳认为学校给予学习者的强化太少,每天每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可能只有几分钟,当学生课堂练习时,老师不能给予每个学习者及时的反馈,因此不能保证学习者掌握所有课堂教学内容。及时的反馈与评价作为一种对以学生学习行为的强化物,在语言习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情境学习理论在考虑到学习对认知条件的依赖的基础上,强调创建合适的情境来鼓励学习活动,并鼓励学习者在相关的社会活动中进行练习。应用在语言学习中,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借助恰当的情境交流促进语言学习。
2 系统构成
通过前期对国内外优秀英语智能教学系统特点的分析和对国内初中英语教学困境的调查和总结,我们以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情境学习等理沦为指导,设计并开发了“希赛可”智能英语教学系统,目前的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以下我们将分别介绍其组成要素:智能英语口语练习系统、智能英语单词测试系统和课程管理系统。
(1)智能英语口语练习系统
本系统中的智能英语口语练习系统是“希赛可”智能英语聊天机器人系统的一部分。开发者在“希赛可”智能英语聊天机器人系统中添加了“情境对话”的模块,在该模块中,录入了中学课本中的情境对话,学习者登陆系统后,可以选择课文中的对话场景,观看或者参与对话。同时,系统还为学习者提供了“自由对话”模块,学习者可以在该模块中,选择微软动画人物,观看或者与动画人物之间进行文字输入或者语音对话。该模块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情境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与单词学习系统的功能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水平,体现在:一是促进学习者学以致用,学习者可以在该系统中使用新掌握的单词,与机器人进行交流,加深记忆;二是标准发音,促进记忆。该系统提供的“观看对话”功能中,有标准的英语单词发音,学习者在观看对话的时候,字幕的提示能够促进学习者记忆单词的拼写:三是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在情境对话模块中,系统能模拟课本中的真实对话情境,学习者使用该模块学习时,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2)智能英语单词测试系统
智能单词测试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智能英语单词测试系统中包含若干门课程,每门课程同时包含若干单元,比如,单元练习、动词形态练习等。在每个单元中,同时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测试题,比如,填空、选择、“填空+选择”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和教学需要添加、修改或者删除课程、课程中的单元,以及具体的测试内容。具体测试题目是根据题型和单词特点进行梯度设计的
由易及难。选择题的设计要求学习者根据系统的发音选择其相应的中文含义,填空题要求学习者根据发音进行完整的单词拼写,“填空+选择”题的设计要求学习者选择听到单词的词性、进行拼写并选择其中文含义。
在智能单词测试系统中,学习者进入单词测试界面后,单击“开始”按钮后进入答题界面。答题时,学习者根据系统给出的每一道题的发音进行作答。每答完一道题后,单击“提交”按钮,系统会给出相应的反馈,在完成一整套题目测试后,系统会自动记录学习者的答题时间以及答题结果,同时,生成相应的“错词本”,便于学习者对单词的巩固和掌握。学习者利用智能单词测试系统的学习过程如图3所示。
通过上述的学习者单词测试过程分析,可以看出智能单词测试系统能有效地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单词学习,同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
一是学习者“专属”测试题。系统能为每一个参与答题的学习者提供一套其“专属”的测试题目,即一个班如果有三十位同学一起参与答题,系统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的一套题都是不同的,虽然这些题目是从同一个数据库中抽取出的。
二是“一对一”的听写。系统中的每一道题目都有标准的英文发音,学习者根据系统发音回答相应的题目,就好像教师“一对一”地给学习者听写单词,不仅能使学习者清晰地听到每个单词的发音,而且可以多次聆听,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三是针对不同水平学习者的梯度测试题型。每一个学习单元的测试都提供了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形式:选择题、填空题和上述两者的结合。学习者刚学习完新单词时,由于记忆不深,可以参与选择题形式的测试,当经过反复巩固,学习者对单词的拼写有了较好的记忆后,可以选择“真空题”进行测试。学习者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可以参加单元测试,其中每道问题既包含填空也包含选择题。
四是及时、灵活的反馈。系统能及时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反馈,反馈包括:答完每一道题后的对错提示和完成每一套测试题后系统生成的针对每个学习者的“错词本”。系统采用
延迟的反馈方法,即不直接给出题目的正确答案,只提示答案的对错,鼓励学习者进一步选择,在此,学习者可以重复多次收听系统单词发音,并做出回答。为了鼓励学习者尽可能牢固地记忆单词,每多选择或填写一次,系统会进行相应的扣分“惩罚”。答完测试题后,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生成的“错词本”,及时巩固和强化没有完全掌握的单词。
综上所述,智能单词测试系统以其具有标准的单词发音、难度梯度题型和及时灵活的反馈等特点,不仅能在课堂或课后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单词测试功能,帮助其强化单词的记忆,还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展开个性化的单词学习。
(3)课程管理系统
课程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程管理功能,教师登陆教学系统以后,可以在“课程编辑”模块中对“课程名称”、“课程描述”等课程信息进行修改,同时,系统也为教师提供了课程的添加、删除、修改和隐藏功能。
二是题库管理功能,在管理系统的题库管理模块中,教师可以导入或者导出试题,也可以根据需要创建不同题型的试题,比如填空、选择题、描述题等。
三是学习过程管理,管理系统中的“活动报表”模块能使教师清晰地看到学习者的使用该系统的学习过程,比如,学习者登陆系统的时间、完成了哪些单词测试内容和测试分数。
四是成绩管理,管理系统能详细地显示出每个单元,每个学习者的详细成绩,便于教师查看和管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该功能作为学习者的动机激发方式之一,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系统组织“单词小竞赛”,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系统进行答题,测试结束后,老师可以立刻将所有学生的成绩投影到屏幕上,以此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五是用户管理功能,教师可以添加、删除使用系统学习的学习者、可以修改使用者的权限。如图4所示。
四 总结与展望
在“希赛可”智能英语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我们不仅注重其系统功能方面的设计和实现,同时,将优秀外语教学法方面的特点整合入系统中,使整个系统具有了国内外优秀智能英语教学系统的特点。具体体现为:一是智能单词测试系统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灵活的反馈,为学习者提供了积极的学习鼓励。二是智能管理系统中,动态试题库的设计使系统具有了更好的可重用性:能被用于不同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满足不同水平、多种方式的单词测试需要。三是智能口语练习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的同时,能对学习者的输入进行复杂的句法分析,从而能鼓励学习者使用复杂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
篇7
关键词:图示理论;小学英语;听力训练四大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听”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研究表明,人类社会的语言交往中,“听”技能发挥作用的比例高达4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听力的教学和训练至关重要。但是,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一个现象――读强听弱。这个现象显示,我国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强,但听力理解较弱。这种情况是因为某种程度上没有“目的语”的语言环境造成的。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和训练上要采取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借助图示理论,加强学生的听力能力。
一、图示理论概述
1.发展历程
图示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1781年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这时的图示理论是一个认知心理学范畴。1923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Burtlett)首次将图示理论的概念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上。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名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t)继续在此概念上深入探究,将其完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2.内涵
图示理论的内涵有两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图示是一种知识单元。人们在认识新事物的时候,把新事物与大脑中原本储存的信息联系、组合,形成一种新的知识单元。另一种观点认为,图示理论是一种过程,是人们认识新事物时,把新事物和大脑中原来储存的信息联系、组合和发展的过程,是人类保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对新事物的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事物的信息加入到人大脑信息库中的过程。
3.分类
(1)语言图示。语言图示是听力理解的基础。语言图示指听者掌握的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语音包括声调、句调、语流音变等,词汇包括词性、词形等,语法包括时态、句型等。语言知识是使用语言的基础,只有生成和掌握了语言图示,才能对听力听到的语言内容产生理解,即对听到的语言内容在大脑内进行解码和翻译。
(2)内容图示。内容图示是听力理解的关键。内容图示指听者对所听材料语义内涵的熟悉程度。内容图示是一种背景知识。当听者遇到一个陌生的听力材料时,若听者大脑信息库中储存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就有助于听者理解陌生的听力材料,这样的背景知识就是内容图示。
(3)修辞图示。修辞图示又称形式图示,指听者对语言材料结构的理解。语言材料都有一定的结构,即我们说的文体。当听者遇到一段陌生的听力材料时,大脑中储存的修辞图示会调出与文章结构相关的知识,听者就可以预测接下来的内容。
二、小学四年级英语听力训练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听力训练存在一些缺陷。在英语听力训练的模式上,仍采用“放录音―做题―对答案―放录音”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听力技能,但未免有些“填鸭式”的倾向,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学生持续学习。
小W四年级的英语听力教学和训练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学生的词汇量不足。在四年级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还只是刚刚起步,大脑信息库中的词汇量不足。听力理解需要大量词汇的支持,词汇量不足会阻碍听力理解。第二,学生英语语音的问题。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发音和语调变化的掌握有限,存在词汇发音错误和无法辨识句尾变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有效解析。
三、图示理论的应用
1.引导学生运用图示
每个学生大脑中都存在信息库,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懂得调用信息库的知识来帮助听力理解。因此,教师需要教授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理解新的听力材料。
2.帮助学生植入图示
植入图示指传播与听力内容相关的信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听力理解,教师可以在播放听力录音之前,先向学生介绍与语料相关的知识,包括生词、句式、文化背景等,在学生的信息库中植入相关图示,这样学生在做听力理解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些图示解读语料。
3.鼓励学生建立图示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知识,但是没有很好地把这些信息和知识在大脑中编排成有序的知识单元。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建立图示,把收集到的细碎信息转化成对听力理解有帮助的图示。
英语在社会交流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由于缺乏语言环境,英语教学存在不足。我们希冀有更多的学校和教师积极地把图示理论应用到英语听力的教学和训练中,不断完善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简丽华.基于图示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9):127-128.
篇8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评测;B/S;Java EE;数据库;分布式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8-1811-03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Network Evaluating Platform
CHEN Li, WANG Hong-yu
(Xiangyang Technician College, Xiangyang 441002, China)
Abstract: The network evaluating platform is a core component of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and the network evaluating system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course test system. Based on the full analysis of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xam, we have implemented a versatile distributed network evaluating system adopting Java EE technologies and SQL Server database. Details of the solution of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design and some of the key issues have been presented. The system designed using the B/S structure, and can be run on the LAN and the Internet.
Key words: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network evaluating; B/S; Java EE; database; distributed
目前基于客观试题的驾照笔试,基于客观和主观试题的职称计算机考试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都已经在全国得到普及,说明了网络评测系统是完全可行的。但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各种考试系统由于组卷模式、适应性等多种原因,考试效果及应用情况并不理想,很多教育部门的课程还没有采用网络评测系统。
很多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大部分课程的平时考核和期中、期末考试的试题基本上都是靠手工进行,考试一般要经历出卷、审批、印刷、分发、考试、监考、收卷、点卷、阅卷、算分、核分、登分、分析、装订存档等过程,教师需要每学期制定考试试卷,全校试卷的打印工作也是一项耗资耗时的工作,考试成本极高。工作效率低,手工改卷也不利于具体到试卷题目正确率和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分析。阅卷、统计分数过程中教师的工作繁琐,而且考生增多时教师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加,工作时间长,并且手工统计分数极易加错,需要反复核对加分。人工阅卷存在着人为因素导致成绩误差等不公平现象。反馈能力弱,试题选择随意性大,对成绩的分析停留在平均分、及格率等表面层次上,难以统计出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学不能对症下药。
教育部门迫切需要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采用网络无纸化考试代替传统的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考试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基于网络的考试系统,能将教师从繁琐、重复和容易出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组卷和无纸化考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计算机阅卷速度快,系统可以在考试结束时当场给出考试成绩,给了考生最大的公平感。网络考试系统以准确、高速、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了练习、测验过程各环节的高度自动化、科学化和教学反馈信息的深度挖掘。系统通过提高测验考试的效率、增强测验考试的反馈效果、揭示学生知识能力的局部缺陷,使教与学都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将教师从单调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将学生从无边无际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使用网络考试系统,教师平时可以有效地收集试题,考试时的组卷将变得轻松愉快,烦琐的评卷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做,计算机还能帮助教师分析出教学的薄弱环节,统计各知识点各试题学生的掌握情况等等。网络考试系统的运用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大缩短了测验周期,使测验更科学、更能发挥统计价值,提高工作效率。
网络评测平台应用的一个层次是无纸化考试逐步完全替代传统考试,另一个层次是作为课堂考试的合理补充手段,以期达到多侧面、深层次考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掌握情况的目的。
目前不少系统采用的是C/S模式和共享目录方式,这种架构有不少缺点,如安全性低,部署困难,耗费系统资源等。当然,技术的先进与否不能作为评判一个教学平台的好坏的关键,只有最适合教学需求的才是最好的。
1需求分析
网络评测系统的主要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流程
1.1功能性需求
系统能满足日常教学中的期中、期末等考试使用;平时基于题库的练习使用;平时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统计作业情况的作业管理使用。
从“谁用该系统?用系统做什么?”的视角来分析,强调系统为用户服务提供有价值的帮助。使用系统的有管理员,教务(考务)员、教师、学生四种角色。管理员主要进行数据备份和清理,管理教务员。教务员主要是管理考试科目、安排任课老师,设定考试名单,安排考试场次,管理考试题型,通知等。教师主要是出题建立题库,设定考试模板或组卷策略,批改主观题,管理知识点,查看成绩统计分析结果等。学生主要是参加考试,参加练习和模拟考试,查看有关通知,查看成绩和练习积分等。
考试分为两种模式,正式模式保存考生答案,练习模式不保存考生答案,在到达规定的考试时间将自动交卷并结束考试;两种考试模式都可以采用固定或随机试卷。对于自动组卷的试卷,教师只需设定题型、难度、知识点、题量、分值,系统将在学生考试时随机地从题库中抽取试题进行。
客观题系统自动评分,主观题由教师批改。灵活的考生帐户管理方式,教务员可以方便地维护考生帐户,设定考试名单,如取消考试资格、缓考等。方便的数据导入导出,能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共享。数据如试题,成绩,学生名单,排课信息,考场安排等。多科目同时在线考试。
统计分析:统计学生总体的得分情况,用图形表现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从而了解学生总体的掌握情况;分析各知识点的得分,了解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
1.2非功能性需求
安全性好,如禁止两台或者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使用同一帐号同时登陆系统,如防止直接在数据库端修改成绩等。可靠性高,如防断电和死机等。通用性,扩展性,灵活性好,能适应学校、企业、培训机构、远程教育等不同课程使用。
2总体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模块划分如图2所示,包括出题模块、组卷模块、考试模块等。
数据库设计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各角色用户表、题型表、知识点表、练习积分表、各题库表、试卷模板表、科目表、选课表、考试场次表、学生答案表、成绩表、试题正确率表、通知新闻表等。
3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网络评测系统有以下关键问题:
安全可靠性:通过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为防止舞弊,对题库及试卷试题、考生答案、考生成绩加密保存[3,6]。死机、掉电无关性,解决方法是:在学生开始答卷时系统保存生成的试卷,在学生每答完一道题后自动保存该题做答,当出现意外情况导致考试中断时,考生可在监考老师允许二次登录情况下重启计算机继续考试。
性能:对于大规模的考试来说,网络的安全和传输质量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容易造成网络阻塞,影响考试正常进行。分析整个考试过程,并发事件发生在考试的开始与结束过程。考生的所有课程的答卷记录全部保存在一个表中,在用户数量比较多时,可能会造成该表过于庞大,造成访问的性能下降。解决方法是:在执行与数据库相关的操作时进行性能优化,如联接数据库的过程是一个开销大且耗时的操作,通过联接池和数据源获取联接;通过使用PreparedStatement对象来操作数据库;多用存储过程,少用触发器;只取需要的结果集等。通过学生每答完一道题后自动保存该题做答,减少最后同时交卷的并发处理。可以在很多人同时考试 时使用同一题库,建立多个考试服务器,然后单独或汇总答卷库来批阅、备份、存档的方法来减少负载,提高性能。
组卷方法:在自动随机组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试题的知识点和难度和出题量和分值,要满足老师的教学考察重点,使生成的试卷更合理,要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如果同题型同知识点的试题重复出现情况较严重,将违背组卷原则。这是实现中的一个难点。要求组卷算法最好能有一些自适应性和自主性,能够使用一些专家系统的方法,使组卷时能对已有试卷有一定的分析,可以进行难度题的调整,即使之具有一定的智能组卷功能。文献[5]针对上述问题,根据伯努利大数定律、机器学习思想和人工辅调整,进行基于题库自适应考试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可以避免题库在随机搜索的盲目随机性,并能从群体中选择满足条件更优的个体,具有很强的智能性。文献[2,8]基于改进型遗传算法的组卷策略自动生成试卷,既能满足试卷的约束条件,又能满足老师的教学重点,兼有随机性和科学性,同时还较大的提高了组卷效率。文献[4]设计了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组卷算法。本系统采用数据分区和递归算法。老师可通过设置试卷模板来控制组卷,读取模板信息,将模板中的题型,数量,知识点,难度系统等保存到一个二维的数组中,然后循环递归来随机自动组卷。
主观题的自动判卷:对于非客观题(如论述、问答、写作、过程计算等)的自动批改技术涉及到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是网络考试系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之一。本系统采用交给教师批改方式。
图2系统结构图
图3系统物理数据模型(PDM)
4结束语
网络评测系统可用于学校、企业、培训中心、远程教育等实现无纸化考试。系统功能全,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通用性、灵活性。实践证明可方便教育部门存档;大大减轻教师、教务员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让学生感到了考试的公正、公平;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统计、分析,提高教学效果。系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继续改进组卷算法和主观题的自动批改。
参考文献:
[1]杨昱.一种基于题库自适应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应用,2007,28(3):327-331.
[2]青宪,叶雪梅,陈钟,等.无纸化考试系统自动组卷策略分析及改进[J].计算机应用,2008,28(12):100-102.
[3]李美满.网络考试系统题库与成绩安全性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5,25(B1):133-137.
[4]陈磊,姜薇.通用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7): 4284-4289.
[5]闫伟,曹宝香,夏小.基于自适应决策支持技术的研究生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2):637-640.
[6]王尚平,谢小琢,张亚玲,等.基于PKI的网络考试安全机制研究及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44(24):208-211.
[7]刘阳,曹宝香.基于J2EE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4):990-993.
篇9
一、利用班班通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数学教学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推动力。传统数学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是一个个死板的过程,再配上一堆堆抽象、深奥的公式、定理,使人望而生畏。用形象、准确、精美的图像取代以往小黑板上画着的框框和图形,用生动的动画取代口沫横飞的对变化过程的解释,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可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形象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必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扫数学课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现状,取得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例如,《立体几何》中,讲授“圆柱和圆锥、球的定义”时,学生不易想象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旋转”而成的,通过计算计模拟矩形围绕一边、直角三角形围绕一条直角边,半圆围绕直径旋转形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学生即可很快在大脑中形成平面图形在空间中变化的印象,学生学习有了兴趣,也就促进了对问题的理解。
二、利用班班通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
为了改善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班班通开展情境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制作班班通课件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遵循有趣味性和有针对性的原则,精心创设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学习“正弦函数图像”时,笔者先用班班通为学生播放了与正弦函数有关的生活图景,引导学生思考,把学生带进生动的教学情境。在课件中利用几何画板的真实性和动感性制作、演示正弦函数的动态变化。通过图像真实展现三角函数的极值性和周期性,再通过拖动图形及改变参数形象地展示三角函数左右平移、周期及极值的丰富变化,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种方式,由于形、光、色、声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系统,在逼真的情境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使紧张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利用班班通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班班通辅助教学可以改变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各种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学生判断、分析、计算等能力训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轻松地学习数学。新颖生动,感染力强,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知识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其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职高数学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将电教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互相补充,更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利用班班通教学,可以展示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光靠教师的讲解不能把课堂推向,需要班班通这种先进的技术发挥演示作用。为了有力地说明数学中的某些问题,教师可以将从电影、电视、录像、网络上收集来的素材做成图片,在恰当的时候演示给学生。如,讲《立体几何》时,利用班班通技术就可以很直观地把立体图形分解、组合,在立体图形分解、组合过程中,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立体几何图形的构成及知识要点,可谓事半功倍。
五、利用班班通教学,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
班班通为实现数学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首先,互联网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提取有用信息。此外,利用数字压缩技术可存储大量音频、视频信息,为学生提供大量参考性资源。其次,班班通形式多样、形象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班班通最突出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改变过去单一文字或孤立静止图形传递的局面,以利用多种感官学习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全身反应,在直观性、趣味性和富有感染力的背景下,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与难点,有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最后,班班通环境下的教学,反馈迅速,强化及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质量,在班班通教学环境中,电脑能对学生的反应进行人工智能分析,随时反馈,准确评价,及时修正、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六、利用班班通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班班通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班班通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篇10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文学作品作为英语专业泛读课程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2010-ZX-001
摘 要:本文探讨了图示理论指导下的文学作品阅读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领域运用的操作模式,并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其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教师选用文学作品作为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激活并拓展已贮存在头脑中的图示,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图示理论 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理解
一、引言
阅读理解教学长久以来是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几年来,图示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文学阅读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图示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模式已被英语教师广泛接受,该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激活原有和建立新的子图示,对阅读理解成功完成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阅读文学原著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研究者和学习者中也早已达成共识,对文学作品阅读和英语阅读之间关系的研究也由来已久,论文数量也相当可观,但从图示理论的视角研究文学作品阅读对英语阅读的影响尚属空白,本研究课题首次将图示理论和文学作品阅读联系起来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并实施了实证研究,探讨了文学作品阅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二、理论依据
图示理论是由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unelhart)建立并逐步完善的,根据该理论,图示是人脑中贮存的一个个知识单元,从内容上可分为三部分:语言图示(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示(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图示(rhetorical schemata),语言图示是指对有关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技能的掌握;内容图示是指对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信仰、民族情感等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形式图示是指对阅读材料的修辞、风格、组织结构、体裁特点的认识。图示理论认为头脑中的图示缺乏是造成阅读理解障碍的原因,读者阅读文章的过程不是单方面被动的吸取信息,而是阅读材料的内容与读者头脑中的已有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当读者从阅读材料中吸取的信息和已有知识单元挂起钩来,阅读理解就成功,否则就失败。正如邵瑶宇在《图示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效度研究》一文中提到的“图示理论表明:阅读是一个认知和言语交流的过程,读者对阅读材料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具有的知识越多,其理解程度越深。”[1]因此图示理论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逐字逐句的阅读模式,认为激活和扩充读者头脑中的图示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过程中至关重要。
三、教学应用
基于以上情况,本课题选取2010级新生1班为实验班。
为了解学生对西方文化常识和英美文学作品的了解情况,首先对32人进行了摸底测试,测试的内容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种体裁,其中文学常识为20个选择题,共占40分,阅读理解材料共占60分,每种体裁片段占15分。从文学常识成绩看,只有8人及格,占班级总人数的24%,此数据表明,目的语国家文化及文学知识的缺乏是英语阅读的障碍之一。从小说测试成绩看,23% 以上的学生得分为零, 90%以上的学生得10分以下,只有不到6%的同学得10分以上成绩;从诗歌测试成绩来看,只有 3个学生(约占9%)得分在10分以上,10个学生得5分以下;从戏剧的答题情况来看,3个学生(约占9%)一个字没写,得了零分;70%的同学的回答以偏概全,只有10%的学生对主人公性格分析的比较全面;散文测试成绩如下:得分9分以上的10人,占31.3%(及格率为31.3%);5分或者5分以下的8人,占25%。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同时显示:1.造成阅读理解障碍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生词,而是对已知单词的深层含义缺乏全面而正确的理解; 2.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是造成阅读诗歌障碍的重要原因,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的内容图示是必要的;3.对文学作品四种体裁认识的欠缺,学生在概括主题思想时往往不能抓住中心、把握重点,因此补充相关的形式图示也不容忽视。
对实验班实行图示阅读训练后,进行了结项测试(题型和难度以及分值与前测基本相同),成绩对比结果如下:
文学常识前测平均成绩为21分,后测平均成绩为35分;小说阅读前测平均成绩为4.125分,后测平均成绩为9.65分;诗歌阅读前测平均成绩为6.25分,后测平均成绩为7.9分;戏剧阅读前测平均成绩为7.7分,后测平均成绩为11.5分;散文阅读前测平均成绩为7.3分,后测平均成绩为11.9分;总成绩也大幅提高,最高分由原来的70分,提高到86分,及格率也由原来的6%提高为100%。
结项测试的结果表明经过图示阅读训练,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从最初的读不懂文学作品或只读字面意思、理解片面,到在提供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学会突破字面理解的层次,挖掘作品的深层涵义,再到最后有意识地搜集相关知识达到推断、评介、欣赏的更深层次理解,说明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原有图示,而且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图示、形式图示和内容图示,两者的融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论
以图示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探讨文学作品阅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模式,设计并实施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图示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把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有机的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培养交互式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该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期望能对英语阅读教学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邵瑶宇 图示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效度研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科版)(社科版,201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