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8-30 17:1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篇1

建立权力信息对称的机制,建设“透明政府”

吉林省委、省政府为了打造透明政府,于2005年出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工作规则》、《吉林省政务信息公开管理办法》,以实现政务公开制度化。长春市政府从2005年5月起实施《长春市市民旁听市政府会议制度》,邀请市民旁听市政府的常务会议和全体会议。凡是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公益事业等重大事项,关系公众切身利益和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视情况邀请市民旁听。市政府在会前5天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会议时间、地点、主要议题,市民可在规定时间申请旁听。公众可以亲身参与并全面了解行政事项,对当地政府的形象也就有了切实的感受,就能对政府产生真诚的信任和良好的印象。

权力信息不对称会造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误解与隔阂。如果行政体制是封闭的,即使政府是廉洁的,公众也可能相信谣言与误传。政府是掌握公共权力信息方,应主动及时公布权力运作的信息。公众是接受信息方,有权利享用公共权力信息资源,通过公开渠道了解和监督公共权力运作的过程是否合法,运作的结果是否增进了公共利益,并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要求,参与政务。在权力信息对称的机制下,行政体制必须从封闭型向透明型转变,实行政务公开,公开机构设置,公开部门职能,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人员,公开办事结果。除了利用新闻制度、政府公告栏、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的作用外,还要建立政府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政策听政制度,使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与行政事项接受社会监督,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深化公共行政体制改革,建设高效政府

吉林省政务大厅于2002年12月启动运行,有7800平方米,88个服务窗口。自政务大厅成立以来,各服务窗口严格按公开承诺办事,以高效、优质、廉洁、规范为宗旨,以高起点建设、高效能运转、高质量服务、高水平管理作为行政理念,努力把政务大厅办成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载体、密切联系群众的为民服务的形象窗口、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的快速通道。政务大厅窗口每天按照政务大厅信息管理系统的提示,提前三天对有关处室的办件进行提醒、提示和催办,使全厅各类报件的审批没有出现逾期办理情况。每到月底,窗口对各处室报件的审批办理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通过厅内简报进行通报,以保证办件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如省国土资源厅政务大厅受理近11000个审批报告,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和审批超期现象。

服务型政府是高效的政府,政府的运行效率和处理各种事务的速度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是政府效率的反映。服务型政府的职能以服务定位,便捷、规范、高效的服务效率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还决定了各级行政机构是精干的,并具有随时进行自我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本身因为社会与公众的需要而存在,一旦公众有了新的需要,政府就有了新的责任,新的机构,如果公众没有了某种需要,政府就可立即中止某种职能,撤销相应的机构与行政人员。

完备行政责任制,建设信用政府

吉林省政务大厅内省直46个职能部门对各自的服务范围、服务效率、服务结果作出公开承诺,实行一站式办公,四制式办理(一般事项即时办理制、复杂事项承诺办理制、相关事项联合办理制、重要事项协调督办制);做到六公开(审批内容公开、法律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条件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标准公开);一次性告知制度(窗口工作人员一次性告知当事人申办事项的办理事宜);落实了责任行政与信用服务,给每一位进入政务大厅办事的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政府的信用是塑造服务型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因素,政府的信用不是靠强制手段实现的,靠的是政府自身的服务行为。政府对自己所有行为必须承担全部责任,无论承诺大小,必须尽力兑现。对暂时无法兑现的承诺必须及时回应,使公众能够理解,绝不能让公众失去对政府的信心,产生反感。必须加强政府的信用建设,政府信用建设包括建立政府的服务信用机制、决策信用机制、执行信用机制、监督信用机制和信用信息机制。通过加强政府的信用建设,提高政府在社会组织和公众中的信誉,努力塑造恪守承诺、言出必行的信用政府形象。

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建设廉洁政府

按照《吉林省依法行政考评方案》,2005年,在全省范围内对各级政府及具有行政管理职权的部门进行依法行政考评和行政执法检查。设立了吉林省民主评议政(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民主评议政(行)风工作领导小组网站,省属各厅局对软环境的政(行)风建设在网上公开承诺,接受全省人民的公开监督,以推动政府建设。各市县还制定了一系列制约行政公务人员的规定,如《吉林市公职人员不信任责任制度》、《长春开发区软环境建设10条高压线》等,触线的领导干部一律免职,工作人员一律离岗,然后依法处理。

一支优秀的公务员队伍,是建设廉洁政府的首要因素,公众对政府印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从公务员的一言一行中亲身感受的。公务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不自律、不守法、不廉洁、不文明,政府必无良好形象可言。只要全体公务员真正对人民负责,政府就一定是一个廉政、勤政、务实、高效、有责任的政府。除了必要的考评与惩罚,必须提高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实现由权力本位向服务本位的施政理念的根本转变,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铲除权力腐败的思想根源;严格公务员录用考核制度,在控制数量、提高学历层次、优化结构上下功夫。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必须建设一支竭诚为民、甘于奉献、勤政廉洁的优秀的公务员队伍。

篇2

1.1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分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按照市场流通对象维度划分,可分为3大类:①文化产品市场——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业形式的产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初期发展阶段的主要市场结构和重要基础,包括图书出版市场、演出娱乐市场、广播影视市场、电子音像市场、文化会展市场、文化艺术品市场、动漫市场、网络游戏市场等。②文化要素市场——是指各类文化要素的交易市场,包括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人才市场等。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以要素市场为主体的市场结构,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也是市场结构转换的过程,即从产品市场为主体转变为以要素市场为主体,当非物质形态的要素市场(如资本、金融、技术、产权等)发展成为市场的主要内容时,也就标志着市场发展进入了现代市场体系阶段。③文化服务市场——是指作为其他产业厂商和消费者的中介,为其交易提供文化附加值的市场,主要指的是文化中介市场、文化流通市场与文化行业组织等。此外,按照市场交易空间维度,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还可划分为地方性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和国际市场等;按照竞争程度划分,可分为完全竞争文化市场、完全垄断文化市场、垄断竞争文化市场、寡头垄断文化市场等;按照市场交易时间维度,可分为现货交易市场、远期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等。1.2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特征第一,统一性。统一性主要表现为文化市场一体化,指的是不同区域间的文化市场整合,特征是在一体化区域内不同地方的文化市场主体行为受到统一供求关系调节[1]。我国文化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区域垄断与地方行政割据现象,统一的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就是市场由分割走向统一的过程,推动公平的文化市场环境营造。第二,开放性。开放就是把自身的经济发展置于社会的大环境之中。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开放要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文化子市场在全国范围内的相互渗透与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目标。第三,竞争性。竞争是相对垄断而言的,垄断性市场的存在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使市场机制失灵。当前我国文化市场通过行政力量实现市场垄断,造成了很多要素流动壁垒,应逐步打破部门与行业壁垒,为文化发展创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第四,有序性。主要指市场交易和竞争具有良好秩序,包括市场主体机会与权利的对等、价格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等,具体体现为统一的文化市场规则、健全的文化市场信用制度、强有力的财产和知识产权保护、灵活多样的文化产品流通方式和渠道以及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2]。

2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需求

2.1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我国传统文化市场管理是基于行政性“行业分层”的管理模式,文化管理机构是按照行业分类方式设立的,条块分割(地方和行业一纵一横)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成为制约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体制。传统文化市场管理体制的局限在于: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形成行政性行业垄断,造成限制文化产品和服务自由流通的壁垒以及文化资源配置与整合的低效率;政府与市场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与功能定位未理顺,行政部门多头管理、职责分工不清晰,极易出现职能交叉和管理缺位等现象。如那些挂着来自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甚至是科技部等的“集聚区”“示范区”“实验区”牌子,却缺少原创能力的文化产业园区便是多头管理很好的例子[3]。事实上,我国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已从2004年开始了改革,《行政许可法》以及《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意见》的出台,虽然以“统一综合执法”为名的部门合并的直接作用对象是文化市场执法体制,但此举对我国原有分行业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造成了冲击,将文化市场体系建立的基础从政府支持转向市场竞争,是对文化市场管理资源进行整合迈出的重要一步。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组建,意味着我国大文化部制的进一步完善,但传统基于文化事业的“竖井式”管理模式并没有根本消除,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如如何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明确政府大文化管理的职能等。2.2分行业指导,推动重点文化产品市场发展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由门类众多的子市场构成的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随着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文化产业各个行业之间在生产方式、传播途径、交易环境等方面的区别越来越明显,相应地不同文化产品市场在政策需求上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了要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以及动漫游戏等5大类文化产品市场。因此,要根据“一业一策”的原则,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分业指导,逐步完善符合各类文化产品市场政策需求的措施,并推动重点文化产品市场发展。如我国图书出版物市场和电子音像制品市场发展的政策导向性以及推动性比较明显,2011年国务院修改了2部行政法规,原新闻出版总署修订了3部部门规章,都意在更大范围地开放出版物发行市场。当前,出版物市场需要重点扶持的是渠道方面,网络书店“超限战”造成的实体书店困境引起了业界的恐慌,在扶持实体书店建设和发展、争取使实体书店享受到税收相关优惠等方面存在政策需求。再如,从中央到各地方,种类繁多而且过于宽松的财政支持政策降低了动漫产品生产者对高质量作品的追求动力,助长了厂商对消费者需求的漠视[3],按分钟补贴的制度造就了一批投机者和山寨者。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政策运作的可操作性,建立可靠的项目评估审核政策;另一方面建立动漫分级制度,确立动漫制作相关标准,加强内容把关和知识产权保护。2.3建立健全文化产权交易制度文化要素市场是文化生产、流通与消费所必需的产权、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进行交易的场所和资源的集合平台,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主体板块。文化产业的核心是由知识产权形成的版权资产,可以说,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是构建文化要素市场的核心所在。2012年国务院通过的《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加快培育产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规范文化资产和艺术品交易”。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文化产权交易制度,制定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统一规则,规范交易主体行为,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准入制度和重大知识产权交易活动的审查制度,建立文化产权认定和评估机制,创造文化产权保护和规范交易的制度环境。目前我国文化产权交易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当中。2.4规范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行业组织是指自律性的行业管理组织,文化中介组织是在文化市场中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促成交易而收取佣金等报酬的文化服务机构[4]。随着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及文化管理部门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文化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讲,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所具有的专业性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交易费用和机会成本,协助政府提高行业管理的经济性和有效性。目前,我国文化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发展还很不发达:一方面,行业组织建设严重滞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独立性,行政依附性强,在经济社会事务协调与管理中缺乏自主性与活力;自上而下的组建方式不合理,职能定位不清。另一方面,2004年9月我国首部经纪人行业管理的行政法规《文化经纪人管理办法》颁布,解决了部分文化经纪人运作不规范的问题,但此法规颁布时间已久,部分条款已不能适应现代文化经纪人的要求,而且对经纪人的性质、职能、经营范围、权责划分等也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用来规范文化中介机构的管理办法,使得中介机构在规范运作上缺乏监督和管理,导致文化市场上出现中介机构公信力不足,向市场提供虚假信息等问题的出现。

3制度创新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