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风险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08-30 17:1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商风险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制定网络安全基线
网络安全基线是阻止未经授权信息泄露、丢失或损害的第一级安全标准。确保与产品相关的人员、程序和技术都符合基线,将有效提高政府的网络安全等级。网络安全基线应体现在采办程序的技术需求以及性能标准中,以明确在整个采办生命周期内产品或服务的网络风险。由于资源有限以及采办中风险的多样性,政府应采取渐进和基于风险的方法,逐步增加超越基线的网络安全需求。这种需求应在合同内清晰且专门列出。
开展网络安全培训
政府应对工业合作伙伴开展采办网络安全培训。通过这种培训向工业合作伙伴明确展示,政府正通过基于风险的方法调整与网络安全相关的采购活动,且将在特定采办活动中提出更多网络安全方面的要求。
明确通用关键网络安全事项定义
明确联邦采办过程中关键网络安全事项的定义将提高政府和私营部门的效率和效益。需求的有效开发和完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关键网络安全事项的共同认识。在采办过程中,不清晰、不一致的关键网络安全事项定义将导致网络安全不能达到最优效果。定义的清晰界定应建立在公认或国际通用的标准上。
建立采办网络风险管理战略
政府需要一个部门内普遍适用的采办网络风险管理战略。该战略将成为政府企业风险管理战略的一部分,并要求政府部门确保其行为符合采办网络风险目标。该战略应建立在政府通用的采办愿景基础上,并与美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制定的“网络安全框架”相匹配。战略应为采办建立网络风险等级,并包含基于风险的采办优先次序。战略还应包含完整的安全需求。制定战略时,政府应将网络风险列入企业风险管理,并积极与工业界、民间和政府机构以及情报机构合作,共享已验证的、基于结果的风险管理程序和最佳经验。
加强采购来源的网络风险管控
确保提供给政府的产品真实、未被篡改和替代是降低网络风险的重要环节。伪冒产品往往不能进行安全更新,或达不到原始设备制造商产品的安全标准。政府需要从原始设备制造商、授权商获取产品,或者从合格供应商表中确定可信采购来源。政府通过一系列基于采办类型的网络安全标准,评估供应商的可信情况,建立合格供应商表。即便来自可信采购来源的产品也可能存在网络安全缺陷。对此,政府应限制原始设备制造商、授权商以及可信供应商的来源,并将资格要求贯彻到全采办生命周期。政府从供应商获取产品或服务时,若供应商未与原始设备制造商建立信任关系,政府应要求其就产品的安全和完整性提供担保。
篇2
关键要: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措施
本文针对石油企业物资消耗种类多、专用性强、采购资金量大的客观实际,结合物资采购存在的廉洁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对于有效防范物资廉洁风险,保证物资采购供应工作依法合规运行,确保采购物资质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面临的现状分析
(一)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的特殊性给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带来了困难
石油企业的生产所需物资具有技术复杂、专用性较强,部分物资压力等级高、易燃、易爆等特点,因此对采购物资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要求比较高,部分物资通过公开采购的方式,易产生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串通,产生腐败问题,从而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问题,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石油企业的形象。
(二)高度集中统一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增大了物资采购廉洁风险管控难度
当前,石油企业普遍实行“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的物资采购运行模式,按照物资属性,实行分级采购,对于关键重要物资、资金量大的批量物资实施集中统一采购,一般物资、零星物资由使用单位自行采购。分级采购后,发挥了批量采购优势,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采购资金,同时也应看到,增加了集中采购人员的权力,也相应增加了企业的物资采购廉洁风险。
(三)物资采购供求关系的变化给物资采购廉洁防控带来困难
目前,我国的物资供应市场绝大多数物资买方市场,采购人员变为供应商竞相拉拢腐蚀的对象。因而,物资采购业务人员中发生的违法、违纪问题相对比较突出。
二、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存在的主要廉洁风险点
根据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现状,结合物资采购业务流程,梳理出物资采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廉洁风险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运行不规范带来的违规采购风险。(二)物资采购权利过于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权利滥用产生腐败问题的风险。(三)物资采购方式选择不合理,导致采购的物资质次价高,给石油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四)采购人员串通供应商,导致损公肥私的腐败问题带来的风险。(五)物资采购质量把关不严,导致采购物资质量不合格带来的安全事故风险。(六)物资采购监管制约机制不完善,诱发物资采购及管理人员行为失范的风险。
三、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措施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应坚持以合规合法采购为核心,不断加强物资采购廉洁防控体系建设,明确物资采购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物资采购业务流程,逐步建立起有效的物资采购监督、制约运行机制,有效地防范物资采购廉洁风险。
(一)完善物资采购防控制约机制,防范违规采购风险
建立物资采购防控制约机制。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应实行“管采分离、采办分离、分级采购、专业部门参与把关、审计部门参与过程监督”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物资采购运行机制。企业管理部门负责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监督管理工作;物资采购部门负责集中物资采购工作;专业技术部门负责集中采购物资的技术审查;审计、监察部门负责集中采购过程的监督,从而建立起职责清晰、相互制约的风险防控运行机制。
(二)梳理业务流程,加强关键环节风险防控
持续推进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根据物资采购业务实际,梳理物资采购流程和权力清单,从物资采购计划编制及审批、采购方案制定及审批、采购实施(招标、商谈)、物资采购结果的编制及审批、入库验收(检验)、仓储、供应、使用、质量反馈、责任追究全过程进行梳理,理清工作流程,查找风险点,针对工作流程中确定的风险点,进一步完善《物资管理业务内控与风险管理手册》,通过过程控制,有效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实行分级采购管理,避免权利滥用产生腐败问题
1、分级采购,避免权利过于集中。石油企业对物资采购实行目录管理,进行分级采购:对于集团石油企业一级物资,由各使用单位严格按照集团石油企业采购结果执行,通过《中国石油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目录点击采购;对于采购资金量大的大宗物资、在石油企业范围内能形成批量的通用物资以及涉及安全的一级以外的其他物资,列入石油企业“三集中”二级采购物资目录,由石油企业物资管理部集中组织采购,各单位严格按照川庆石油企业采购结果执行,实行目录式采购;对于采购资金量小和采购品种繁杂、不能形成批量的一级和二级目录外的零星物资,列入授权采购物资,由各单位自行组织采购。物资管理部日常加强对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避免各单位越权采购。2、“三集中”采购物资实行专家会审制,进行集体决策,避免个别人员人为因素影响采购结果。石油企业集中采购物资先由使用单位对拟采购物资的技术要求、供应商资质要求和采用的采购方式等提出建议意见,然后由石油企业机关专业处室以及法律、财务、质量等处室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对采购方式、供应商资质、技术要求、评分办法及评分标准、入围供应商确定的原则等进行评审,作为制定采购方案和招标方案的依据,通过集体决策,避免因个人决策权利过于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权利滥用产生腐败问题的风险,保证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结果的公平性。3、严格采购方案审查把关,避免采购方式不合理带来的风险。机关专业处室共同参与物资技术方案、采购方案和招标方案审查把关,从而保证采购方案的合理性。
(四)推行公开招标,实行“阳光”采购
1、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大力推行公开招标。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物资采购原则上采用目录式采购和招标采购方式。不满足目录式采购和招标条件的可选用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和单一来源谈判采购等方式”;在实际采购工作中,对于满足招标条件的物资,尽量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对于采购批量超过100万元,不能实行招标采购的,对拟采购物资的名称、金额、采取的采购方式、选择的供应商以及不能招标的理由等信息在《中国石油招投标网》和《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申报《可不招标审批》,经石油企业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申报非招标采购方案。2、成立专业招标机构,实行专业化运作,实现“阳光”采购。石油企业成立招标中心,负责石油企业集中采购物资的招标工作。3、加强对招标方案和招标文件审查,提高招标工作质量。对“三集中”物资招标方案和招标文件实行“会审制”,提高招标方案和招标文件质量,确保招标结果公平、合理。4、合理组建评标委员会,保证评标结果公平合理。注重评标委员会的组建,通过石油企业评标专家库随机抽取评委,并对评委采取保密措施,在招标前一天抽取评委,防止评委与供应商串通,避免暗箱操作、泄漏标底等违规行为。
(五)深化廉洁风险防控,推进物资采购“阳光”建设
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国石油集团石油企业、川庆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规定实施石油企业“三集中”物资采购,确保物资采购规范运行。2、加大公开招标力度。凡具备公开招标条件的物资,全部进行公开招标,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实现“阳光、透明”采购,确保满足招标条件的物资招标率达到100%。3、推行网上采购。运用电子信息技术,逐步通过《中国石油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网上招标,减少与供应商直接见面机会,防止暗箱操作。4、实施集中采购。坚持推进物资“三集中”采购,充分发挥批量采购优势,努力降低采购成本。
(六)加强采购、采购管理人员管理,避免腐败问题带来的风险
1、注重采购人员的配备。在《物资管理业务内控与风险管理手册》中,明确了物资管理部各岗位人员的学历、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及经验、综合素质等要求,同时,选择有责任感、政治素质强、党性强、纪律性强的人员,配备到物资采购及采购管理岗位;对于招标中心人员的配备尽量取得招标师资格的人员中选聘。2、加强采购人员的日常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一是加强物资采购人员业务知识和采购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二是要求物资采购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三是日常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廉洁自律教育,培养物资采购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避免物资采购人员腐败问题带来的风险。3、实行轮岗制。定期对关键岗位采购人员进行岗位轮换,避免采购人员长期在同一业务岗位上经常与供应商交往而发生腐败问题。
(七)严格把好物资采购质量把关,避免不合格物资带来的安全事故风险
1、严格把好选商入口关。对于石油专用物资,在选择供应商时,要求须具备中石油物资采购准入资质;对于部分技术性强,质量、安全要求高的石油专用物资还需具备技术准入、质量认可、HSE准入资质。2、专业技术部门把好采购物资技术关。物资采购前,根据物资专业属性,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由专业技术对物资标准、技术要求进行审查。3、合同中明确质量条款。签订物资采购合同时,明确采购物资的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以及发生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4、加强采购物资质量抽查。石油企业每季度开展物资质量抽检,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物资,立即停止采购,及时做好退货处理,并暂停供应商的交易资格。
(八)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监管制约机制,避免物资采购及管理人员行为失范的风险
1、为保证物资采购过程规范运行,避免不合规现象发生。在物资招标、商谈采购全过程派专人进行现场监督,保证采购过程公平、公正。2、公开招标信息,增强透明度。对公开招标项目,在《中国石油招标投标网》和《中国招标投标网》同时招标公告,向社会公开招标信息,畅通潜在供应商参与投标的渠道,并对招标结果在这两个网络进行公示,接受供应商和相关人员的监督,若供应商对招标结果提出异议或投诉,进行合理的处理,并以此为契机,及时整改招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九)落实责任追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发生
1、畅通物资采购廉洁举报渠道。以实名或者匿名的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反映物资采购、管理方面的不廉洁行为和事件,打造物资采购管理廉洁风险防控阵地。2、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发现物资采购中出现的腐败问题,逐级追溯问责,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严格处理。
四、结论与建议
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工作,通过构建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明确物资采购各岗位人员职责,抓好物资采购关键环节的廉洁风险防控,加强对物资采购工作的检查考核,有效地防范物资采购廉洁风险,营造良好的物资采购廉洁从业环境,从而形成石油企业物资采购人员“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格局。
参考文献
[1]胡玉敏;同步防控执法和廉政风险的探索[J];中国监察;2009年18期.
[2]石见元;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工作的规范完善[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年12期.
[3]葛平;项目审批环节廉政风险分析及治理[J];中国监察;2010年04期.
[4]谢一帆;关于廉政风险管理的理论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祝鹏飞;试析“岗位廉政风险教育”的理念[J];中国监察;2010年10期.
篇3
重视中小企业融资
“货物融资”作为UPS供应链融资方案的重要组成部份,其目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融资服务。早在2005年UPS融资公司就将UPS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从美国带到中国。事实上,全球中小企业金融的难题由来已久,国内物流专家表示,中国的产品从出厂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物流过程占用的时间约占整个生产过程的90%。而且,经销商用于库存占压和采购的在途资金也无法迅速回收,大大影响了企业生产销售的运转效率。对于资金实力薄弱的国内中小企业来说一不小心资金链就会断裂,企业就会面临破产倒闭。2008年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使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雪上加霜。
2008年上半年,UPS公布最新一期的《UPS亚洲商业监察》报告。58%的受访中小企业称仍然遇到融资困难,造成供应链上的中断,企业运营困难。在中国,72%的中小企业遇到融资困难,25%的受访企业项目建议不被接受,25%的企业融资缺乏担保,36%的企业缺少愿意贷款给小企业的机构。
目前,UPS全球供应链金融方案通过整合物流和现金流,提供包括风险管理、融资及付款管理等一系列供应链金融服务,利用其专业技术和信用度,为企业和合作银行提供双保理服务,并确保其应收帐款,有助于企业减低信贷风险及加快现金流转。该方案针对企业存在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货问题,提供融资解决方案。通过整合物流及资金流的服务来满足企业供应链上资金流及降低风险管理的需求。
“三流”合一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三个相互独立的部门负责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做法,而供应链管理要求“三流”是不可分的。UPS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快递和供应链管理公司, “三流”管理方面就做的比较好:在物流方面,UPS是全球第九大货运航空公司;在信息流方面UPS已拥有全球无线网络,能有效帮助客户追跟踪、管理物流信息;在资金流方面,UPS已在欧、美等资讯发达地区设有UPS融资服务网络。
UPS全球供应链金融方案的目标就是为企业降低信贷风险,简化交易流程,加快资金流,解决融资的燃眉之急。该方案能够将供应商应收帐款的周期从交货后60天缩短至3天,从而大大节约时间并可以为企业留出更多资金以完成更多的业务。在这一方案之下,供应商可以更早地收回货款,并根据买方的信用状况以协助供应商获得更有利的贷款成本,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买方可以通过放宽对供应商的付款条件,通过对供应商提供及时的资金解决方案降低所售货物的成本。
现在资金链已经延伸到前端,在贸易融资上,通常银行只做到保理这一端。UPS却可以利用两个供应链的方向中间的重叠的部分――信息流,用其全球的货物跟踪系统,在工厂、海关、仓库等供应链每一个节点上对库存进行追溯或跟踪,甚至会细化到货物在仓库里的具置。而包括银行在内的放款方通过与UPS合作,可以利用这一系统进行查询,还可获得定期报告和节点报表等融资参照,以减少因资金不透明带来的融资风险,进行风险控制。通过与UPS合作,放款方可以到UPS的系统上面查询。另外,UPS还提供报告,例如周报表,在每一个节点上的报表等,可以协助银行做决策。
假设一批货物由UPS运送,贸易双方对货物运送信息非常透明,UPS确保货物送达买家,并且货物的运送过程都以报告形式及时、确切来反馈。UPS资金融通方案的角色就是把物流的信息转化为银行可以看得懂、能把握风险的信息,供银行放心为企业放贷,UPS的资金融通方案起到的是信息流的作用。对合作银行来说,通过UPS提供的资金融通方案,银行就可以判断货物确实到达了,降低将来发生贸易纠纷的风险。
事实上,UPS资金融通海外也是进口保理商,为出口商提供收款服务,当然还要承担买方在当地国家的破产的风险,UPS既要确保货物能送到客户手中,而且还是确保货款一定可以收回来。UPS在海外确定买方的信用,对国内的银行来说可以确定货款是否可以回来,可以确定这批钱什么时候可以入账。通过UPS资金融通服务,当一批货的赊帐期是六十天时,可能货物发出三天之后,企业就可以先从银行拿到融资,不会影响企业下一批订单的生产。UPS资金融通服务给银行、客户带来双赢,甚至更弹性的资金融通。
UPS还为中小企业提供货舱融资和存货融资服务。如果中小企业使用了UPS物流服务,也使用了UPS在美国的货舱。货物装入UPS的货舱后,UPS资金融通服务让银行全面了解如何控制风险,提供资金给客户。银行对后面的交易就可以控制风险,开始做资金融通,对中小企业来说就得到了比较弹性的资金供应。存货融资就是企业的货物只要上了UPS的供应系统都可以进行存货融资,进入UPS的飞机或者卡车都可以是存货,每一个点都可以提供发放贷款的根据,供应商可以比较早的得到资金的融通,对于买方来说,可以改善资产的负债表。
受限银行监管
其实,国内部份银行也提供物流金融业务,融资类产品主要有五种:一是核定货值质押融资模式,二是非核定货值质押融资模式,三是货权质押融资业务,四是未来提货权仓储监管融资模式,五是未来提货权保兑仓融资模式。五种产品共同特点是仅凭企业合法拥有的货物或货权就可以质押融资,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周转,满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
通过分析国内银行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UPS融资服务主要的特色在于:
一是UPS结合了其主营业务的优势及银行在国内资金流动性的优势,贸易融资最大的风险在于资金的不透明,UPS能协助资金实现透明化。
二是UPS整合物流及资金流的服务来满足客户供应链上资金流及降低风险管理的需求。在UPS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中,UPS在收货的同时协助出口商得到预付货款,货物即是抵押。发货一端的小型出口商们得到及时的现金流;而在出口的另一端,货物在UPS手中,自然不必担心进口商赖账的风险。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货物发出之后立刻就能变现,如果把这笔现金再拿去做其他的流动用途,便能加快资金的周转率。
三是UPS通过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可以掌握库存的变动,了解充足的客户信息,在动产抵押物监管及价值保全、资产变现、商品行情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四是UPS通过整合物流和现金流,提供包括风险管理、融资及付款管理等一系列供应链金融服务,有助于企业降低信贷风险及加快现金流,提高在全球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UPS供应链金融方案是UPS与银行中间的桥梁,协助企业改善物流效率,在资金流方面给予中小企业以支持。从短期来说,此举可以改善公司体制;从长期来说,能扩大营业收入。
目前,在中小企业看来,银行要求提高物流信息的透明度、提高物流效率,无疑这会使自己的单位费用有所提高。为了节约资金,中小企业更多地进行物流金融的咨询,真正付诸实施的并不多。供应商(经销商)保守的经营理念是物流融资的最大障碍。UPS融资公司上海办事处经理蔡宗杰说:“客户需要换一种思路,也许企业的费用高了,但是通过信息的提升、效率的提升,企业其它地方的成本就会降低,UPS融资公司的服务也是非常规范的。”
蔡经理表示:“UPS既有自己的金融部门,又能提供物流服务,相辅相成的。这种“排他性”优势多少降低了其同客户之间的沟通成本”。UPS相信这种创先河的全球供应链金融方案,能为中国企业以及银行伙伴带来多赢的局面。
其实,国内的银行也需要继续努力创新,加强金融物流的开展。首先,银行借力物流公司在物流及货物监管等方面具有专业能力,通过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掌握库存变动,弥补了银行监管的不足,构筑金融业务安全“防火墙”,为银行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风险;其次,对客户而言,在基本不改变经营现状(如厂家自有仓库、第三方监管)的情况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盘活存货,增强资金实力;对物流公司来说,他们在充当银行人,保障信贷资产安全,并就企业经营活动向银行提供预警的同时,通过对银行客户的合理共享,也将为自身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客户增长渠道。
中国融资之路
事实上,2007年11月,UPS资金融通服务网络和国内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三大银行合作,在广州启动UPS在国内的资金融通服务,推出包括出口保理和供应链融资等与贸易相关的金融服务,标志着UPS国际资金融通方案开始服务中国用户。熟悉这三大银行的人都知道,浦发银行的优势在于长三角地区;而深发展的优势又体现在珠三角地区,同时深发展又是国内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的首创者,同两者的合作正好符合UPS资融公司立足长三角、珠三角的战略布局。而选择招商银行,看重的是其遍布全国的网点,可以满足UPS业务的纵向延伸。
篇4
【关键词】电力; 物资采购; 风险; 质量
在“十二五”期间,为创建世界一流电网、打造国际一流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战略性的提出了要深入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实施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以及核心业务的扁平化与专业化管理,全面建设统一坚强职能电网。电网建设对电力设备需求大、质量要求高,物资集约化管理就是要采取统一运作、优化配置的方式对电力物资采购实施集中管控,其规范、合理的运作,对于一个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防范物资采购环节的潜在风险,从源头上进行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理,是电力物资部门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1.控制采购质量风险的必要性
电力设备、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电网的电能质量。在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电力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引发电网事故,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的损失,应有可能给电力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乃至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损害的可能性,这就是电力物资采购质量风险。供应商产品质量不符合采购合同、技术协议的问题频频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电网建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供应商质量不过关,会直接影响到电能质量和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导致经常性退换货,引起管理成本的上升;供应商交货延期,会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的建设进度。所以,电力物资企业在采购时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应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对内部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以及外部供应商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2. 采购质量风险的分类
根据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的形成机理,常见的产品质量风险一般可分为外因型风险和内因型风险两大类。
2.1外因型风险
外因型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供应商原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产品制造风险、供应商诚信风险、市场风险。
供应商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发生问题,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工艺控制、出厂试验、包装运输、安装调试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产生产品质量风险。供应商是产品质量责任的主体,如果其在诚信上发生问题,将引起诚信风险。国网外经济像是变化或直接影响到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格局,对生产厂家造成影响。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一些大型店里设备的原材料,组部件的采购商已经进入了全球采购,如近几年铜、铝、钢材的价格持续上涨,使部分厂家无法消化成本压力,如果厂家采取低成本战略,消减原材料、人员成本,也会对产品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2.2 内因性风险
内因性风险主要是指电力物资企业产品质量监督内部控制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缺陷设备,导致带来缺陷产品入网运行的可能,主要包括计划风险、监造风险、抽检风险。
物资采购主要是通过编制和实现物资供应计划来进行的,物资计划的编制和各类集中采购物资的需求计划上报等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带来计划风险。计划管理技术不科学,计划管理工作不严格会导致物资需求计划编制和上报过程出现问题。采购数量、规格型号和技术参数、交货进度、运输计划、使用计划、质量计划等与采购目标发生较大偏离,出现计划风险。建造单位为获取建造项目,有可能提供虚假资质证明,如不能对其进行严格审查,则有可能是本不具备相应监造资格的监造单位承担监造任务,影响监造效果。在监造过程中,如对监造单位的管理不严,对监造实施方案、监造权责、建造过程不能有效进行监督,则有可能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重大产品质量问题,影响监造的效果,在监造中产生风险。抽检工作目标要求对中标供应商100%抽检,对中标物资类别100%抽检。由于中标供应商数量大,中标物资类别多,而目前实施抽检的资金,人员有限,如不能合理制定抽检计划、编制抽检方案、明确重点抽检设备和重点抽检项目,则难以满足抽检目标的完成,在抽检中产生风险。
3.电力物资采购质量风险应对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电力工程建设的醒目单位是设备、材料的直接使用者,对厂家情况、设备情况最为熟悉、农电、基建、生计、营销等专业管理部门专业性强,对设备问题分析深入,是各专业管理规划、策划的制定者;生产厂家是产品的制造者,对产品质量有着主体责任,所以电力物资管理部门的指挥下,按照“依靠项目单位、联动专业部门、突出生产厂家”工作机制,在电网工程建设中分型各级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责任,获得有效的技术支撑,形成高效实施的质量监督工作体系。
3.2 供应商风险应对
加强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考核,按照严格准入、量化评价、过失退出、动态管理的原则,制订出一套可操作的供应商管理办法和流程约束、规范供应商行为。严把供应商准入关,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和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调查、审核和评价,综合确定合格供应商准入资格;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建立完善设备监造、催交协调机制,加大设备催交力度,及时协调解决设备催交催运中发生的问题;制定《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对供应商不诚信行为作出明确界定以及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对供应商不诚信行为进行公示;开展对合格供应商的考评和动态管理,除了常规的周期考核评价外,对于供应商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诚信危机等须立刻启动专门的评价评估和采取果断措施止险。
3.3 计划风险应对
物资采购必须实行计划管理,所有物资采购应有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产品质量监督计划包括驻场监造、抽检、关键点见证以及巡检计划。产品质量监督计划应覆盖所有招标采购批次、覆盖所有供应商、覆盖所有规格型号物资。计划编制可根据批次物资采购数量、种类和签约到货情况,在年度工作方案中形成整体思路统领全局,在季度工作计划中谋划重点工作,在月度工作计划中具体实施。
3.4监造、抽检实施风险应对
国家电网公司与2012年建立商务平台信息系统,编制了电力设备、线路材料的监造、抽检大纲以及作业规范,建立了监造、抽检作业的标准化流程,从计划下达,方案制定,方案审批、计划执行、问题上报等一系列流程进行全面管控,使产品质量监督工作逐步向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电力物资企业在使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抽检活动,对重点设备实行集中抽检。有能力的情况下,拓展监造范围,使更多的设备纳入到监造范围中来,对设备运行常见问题成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监理与抽检的工作重点,严格监造、抽检计划的编制实施,结合厂家排产进度制定监造、抽检实施细则。开展驻厂监造,对监造组工作质量和监造成效进行全面评价考核,落实项目单位关键点见证责任,严格审查关键点见证人员业务能力,提高驻厂监造质量。
篇5
【关键词】总承包 材料采购 材料采购管理 项目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材料不仅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要素,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材料投资在整个工程投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材料采购维持着正常的建筑施工状况。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操作阶段材料采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价格难预算,成本难控制,数量难明确等。因此材料采购管理成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施工企业或是总承包单位在制定作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材料因素。因为如果材料采购不当或管理不善,所采购的材料达不到项目建设的要求,不仅会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还会降低项目的预期效益,甚至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2 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含义
2.1因为工程项目建设采购的物资品种较为繁多,涉及面广,用量大;采购随机性大,即便经过非常精细地预测,也不能够排除图纸变动和设计变更,以及突发事件等的影响造成采购计划的变更;部分主要建材的价格如水泥、钢材等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确定材料选购时间非常重要,而材料选购时间同时会受设计和施工中资金、工期、施工方案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对材料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知识结构、工作能力要求高。针对材料采购管理的独特性及特殊性,实行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2项目化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对项目和运作活动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手段,它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应用于全面的企业运作,“按项目进行管理”是其核心内容,是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在企业所有项目上的综合应用。项目化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如何在确保时间、技术、经费和性能指标的条件下,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完成预定目标,让所有与企业相关方满意。
2.3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就是基于企业战略视角下,以材料采购项目各目标的实现和各相关方的满意为着眼点,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对企业的材料采购管理工作所进行的系统地、动态地长期性组织管理活动。
3 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的内容
3.1明确项目总体目标和任务,确定并编制项目总体材料采购计划,确定材料采购目标和任务,制定材料采购的管理流程计划和控制措施,协调各种资源并实施。
3.2确定材料采购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步骤及进度影响因素,并对材料采购项目进度计划进行控制。
3.3确定材料采购项目成本构成,进行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收集并分析成本控制的依据,确定成本控制方法,明确成本控制成果,掌握成本控制策略。
3.4明确所采购材料的质量要求,分析项目材料采购的特点,确定质量计划,明确质量控制依据,掌握质量控制方法,明确质量控制结果,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3.5制定项目材料采购人力资源计划,选派与之相适应的人员,组建采购工作团队,分配任务,并扎实搞好采购人员的培训工作。
3.6明确材料采购项目风险类别并对其准确识别,掌握风险度量和评估方法,建立风险管理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风险应对的措施。
4 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系统构建注意事项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材料采购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涉及企业技术、供应、施工、质量、生产、财务等所有部门和所有相关人员,因此,需要构建一种适应工程总承包的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系统。
4.1计划管理。确定采购目标和任务,编制采购计划,协调各种资源并实施。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是整个采购活动的准绳。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时应注意:
4.1.1确定材料需用量。材料的需用计划一般由项目的技术人员编制,材料消耗定额是编制材料供应计划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应结合施工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确定用多少进多少,从而达到最佳供给状态,并据此可科学地判断材料使用的节约或浪费。
4.1.2确定经济采购量。确定经济采购量的目的,就是使与材料有关的订货成本、购买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四项成本总和达到最低。根据施工项目的一般情况,最终得出一定期间的经济采购量。
4.1.3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根据材料的需用计划和经济采购量的分析结果以及将要选择的合同类型编制采购计划,说明如何对采购过程进行管理,具体包括合同类型、组织采购的人员、管理潜在的供应商、编制采购文档、制定评价标准等。
4.2目标管理。主要包括质量、成本和进度三大目标的管理。
4.2.1质量管理。分析材料采购项目的特点,制定采购规范、质量目标、质量控制措施等。在采购过程中,杜绝不合格品流入生产过程,把不合格品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采购供应质量不断提高。
4.2.1.1采购规范。采购规范是说明采购原材料的资料,包括材料的类别、品种、规格、登记、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图样、检验规程、生产工艺等内容,全面规定了采购的原材料的客观性质。材料采购规范的制定应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规定的材料质量特性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会造成材料潜力未充分发挥,功能过剩,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过低会造成不能满足产品、工艺需要,无法实现产品的功能,满足不了产品质量要求。
4.2.1.2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保证材料质量的行为与结果的规定,它是进行材料质量控制的依据,是衡量与反映材料质量管理的标准,是对采购供应活动进行考核的依据。
4.2.1.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为了满足质量要求的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控制质量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使之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通过预先控制、检验、验收等工作进行控制。
4.2.2成本管理。材料采购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和采购保管费,它是材料部门的可控成本,所以材料部门是材料采购成本的责任中心。因此,要做好材料采购成本管理和原材料价格管理,对其相关费用做出计划、估算、预算和控制工作。
4.2.2.1编制材料采购预算。材料采购预算是在实施采购行为之前,对采购成本进行预测,这是对整个采购资金的一种理性规划。主要是在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各种材料的消耗定额和市场价格,结合期初库存材料的数量和其他材料采购成本费用编制。从而使采购人员自觉地调整、约束自己的行为,激励他们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4.2.2.2采购询价。就是通过询问价格的方式,从可能的卖方那里获得谁有资格、谁能最低成本完成材料采购计划中的供应任务。这就需要做好采购询价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借助网络优势,快速地浏览和获取需要的信息,确定供应商的范围,从而保障采购询价管理,得到询价结果的高效率。
4.2.2.3适当的采购方式。对于每个工程材料费用占到很大比重,材料采购是否经济直接较大影响项目成本,因此材料采购方案必须经济合理。根据采购材料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采购方式,材料采购的主要方式有:询价比较采购、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电子商务网上采购、集中采购、联合采购等。
4.2.2.4合理的运输方式。材料运输应根据各运输工具的特点,结合工程项目所在地及购买材料的具体情况,在促进货物流通、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条件下,选择最合理经济的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准时、安全地完成运输工作。在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保质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材料的装卸和运输,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减少或避免重复搬运。材料的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集装箱运输。
4.2.2.5控制库存。当企业生产部门需要某种材料时,可以直接与对应的供货商联系,供货商将材料直接发送企业,这样就省去了中间环节的采购部门,节约订货时间,降低订货成本,增强原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在工作中适量的降低库存,控制库存,提高材料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库存积压。
4.2.3进度管理。识别企业所属项目的材料需求时间,确定采购工作各环节的顺序,测算各活动所持续的时间,编制进度计划,按进度计划进行控制。
4.3供应商管理
4.3.1供应商分级。可根据企业所采购材料的重要性不同,在对材料进行重要性分类的同时,也将供应商分为如战略性材料供应商、重要材料供应商、瓶颈材料供应商和一般材料供应商等,企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与供应商合适的合作伙伴关系。
4.3.2供应商评估。企业可按照系统全面、稳定可比及可操作性原则,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由材料采购员对工程所需材料进行市场调查,确定三个以上可提供所需材料的供应商名单,项目经理组织人员对市场调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出合格的供应商名录。
4.3.3供应商信息数据库。对供应商评估的原始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供应商的基本信息、供货信息、资信信息和历史信息。其中,供应商基本信息主要用于内部工作人员维护和供应商动态维护;供货信息主要包括供货范围、供货批量、供货能力、价格、质量和交货期等;供应商的资信信息主要有准时交货率、到货质量等级、质量合格率、质量分数、资信等级等;供应商的历史信息主要有各种历史交易记录,如供货、退货、代用、质检、降价、应付款记录等。
4.4合同管理。常见的合同可分为成本加奖励费合同、固定价格加奖励费用合同、固定总价合同三种。采购合同就是在确定了供应商后,项目与供应商之间签定的确保双方履行约定的一份法律文件。在签定之前,需要对合同类型进行选择,因为不同的合同类型决定了风险在买方和卖方之间分配:项目的目标是把最大的实施风险放在供应商,同时维护对项目经济、高效执行的奖励;供应商的目标是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使利润最大化。
4.5风险管理。在材料采购工作中,采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采购风险通常是指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具体说来,如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供应商供货不及时、提供货物不符合合同要求、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等。在风险管理系统中,关键是对材料采购有关环节上的外部和内部风险予以识别,并对风险给出定性或者定量的评估和衡量,在此基础上探讨和研究风险规避、防范及应对措施,实现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目标。
4.6人力资源管理。材料采购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活动,采购不仅要掌握特有的采购技巧和策略,还要掌握一定的工程、预算、合约、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他关于产品、市场等很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因此,对采购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重点抓好材料采购人员选聘与培训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建设。主要从采购人员面试管理、招聘渠道选择、专业技能测试、采购及采购管理培训和职业素质培训入手,配合各项制度建设,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程序文件和表格,以此来共同推动材料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
4.7信息管理。建立材料采购信息系统,材料采购信息系统应包括计划采购系统、目标(成本、质量、进度)分析系统、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合同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材料采购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材料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材料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
5 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材料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从计划管理、目标管理、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七个方面构建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体系,希望将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溶入与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中,达到提高材料采购管理质量,降低材料采购管理成本,最终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龚国华.采购与供应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邱小平,徐玖平.项目采购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3]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刘靖,黄有亮.EPC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中信息沟通问题研究.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
[5] 徐霆.施工型企业项目化管理的应用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7;
篇6
关键词:火电企业;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电力企业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这就要求在火电企业的建设上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投入新的设备以及技术,对电力物资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物资采购工作是影响火电企业的电力生产成本和工程建设造价的根本,决定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运行,而整个火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也被电力物资采购影响着。因此,火电企业必须加强电力物资采购的管理,把采购中的风险降到最低,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一、火电企业电力物资采购的风险
(一)概念。电力物资采购的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有可能出现的偏差叫做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电力物资采购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风险,电力物资采购风险并不仅仅限于向供应商购买物品的过程,而是物资从计划采购到使用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风险。
(二)分类。电力物资采购风险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内因型风险和外因型风险。
1.内因风险。内因风险主要包括计划风险、决策风险、订货风险、运输风险以及验收和保管风险。计划风险:火电企业为了保证物资的供应会制定物资采购计划,因此在采购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的制定上就会存在一些差异,造成风险。例如,市场需求的走势、市场预测以及工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差错等等。因此,采购计划必须在技术上做到科学管理、工作上做到严格要求,才会将计划风险降到最低。决策风险:由于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问题、业务水平以及对工作的责任心等,使得一些企业的某些决策出现了错误的判断,就会引发风险。订货风险:在电力物资采购的过程中,采购工作人员必须要理解管理人员的意思、按照采购的正确程序进行操作,供应商的选择以及合同的签订一定要按照过关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一旦有所纰漏,就有可能引发相关的风险出现。运输风险:电力物资采购好以后,在运输上一定要做好管理措施,特别是一些专用设备的运输,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出现运输风险。验收和保管风险:电力物资采购回来以后,对种类、数量、价格以及型号规格等方面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符合相关指标的标准后方可入库。检查验收的过程一旦有所疏忽就会有相关的验收风险产生。而入库的物资保管工作也一定要做好,避免物资丢失、变质等风险的出现。
2.外因风险。外因风险主要包括社会风险、供应商风险、市场风险和意外风险。社会风险:部分物资采购法律法规、社会制度以及政策等都会对电力物资采购造成一定的影响,引发社会风险。供应商风险:在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供应商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厂家在产品生产的某个环节上出现纰漏,就会产生物资质量风险。另外,由于相关法律以及管理力度在电力物资采购环节上比较薄弱,这就会使得某些供应商趁机不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造成电力物资在价格、质量等方面的风险。市场风险: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也会对电力装备这一行业在发展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火电企业的大型设备原材料、部件等已经进行全球性的采购,而材料价格的逐渐增长也导致电力物资的成本不断上升。由于来自各方面的经济压力,一些厂家会也因此而采用一些措施来降低成本,使得电力物资的质量受到影响。意外风险:在采购电力物资的过程中,很多自然或人为的灾难是无法避免的,这会给设备带来一定的风险,甚至是损坏,是得物资在订购、运输以及储存等方面出现问题。
二、火电企业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管理
在电力物资采购管理上,如果只对某一方面的风险进行分析的话,是很难解决根本问题的,因此,火电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上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以便于从各个环节对采购的物质进行监督管理,使得电力物资在采购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风险尽量得到避免和降低。
(一)供应商风险对策。在供应商的选择上要加强考核和选择的力度,为了约束和规范供应商的行为,有必要制定出一个全面的可实施的方案。在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体系和能力进行方面要做好调查和审核中国,要去生产现场对其生产技术和能力进行考察,还要收集行业中对该供货商的评价和业绩情况综合进行盼盼;必须从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货时间、产品合格率、合同的履行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特别是一旦出现严重的物资质量问题或供应商诚信危机的情况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阻止风险发生。
(二)计划风险对策。物资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制定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工作。电力物资采购工作必须采取计划管理的方式,整个采购过程必须要有严密的计划,并且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采购计划必须要按照需求计划的相关要求制定,结合工程实际所需的物资准确制定出物资需要量与交货日期。此外,一旦原计划发生改变,要对原来上报的采购计划及时进行修改。应急物资方面则需要根据需求制定相应的计划,同时还要对应急物资的新动向随时注意。
(三)采购订货风险对策。在电力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在物资采购的计划落实上,必须按照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标准。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必须采用最强硬的措施和态度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签订和确定相关的技术协议及合同时,必须按照审批的计划进行。在合同谈判过程中,若原定计划有重大改变发生,需办理相关手续,得到批准后才可以签约。
(四)验收和保管风险对策。火电企业对验收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必须提高,有必要做到使工作人员对各类电气设备的用途做到充分了解,以便于提高验收工作效率。保管工作人员一定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要定期巡视和保养设备,防止设备丢失、变质以及灾难带来的风险。
三、结语
在火电企业物资采购的整个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相应的风险。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电网能够安全地、稳定地运行,必须加强物资采购风险管理,同时也能使得火电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整体利益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程嘉许,李云峰.“三集五人”体系的理论内涵与战略意义[J].国家电网,2012 (3 ) :78 79
[2]金锡万.物资采购质量风险防范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1(8):121 -122
篇7
中国信保助力湛江水产企业危急中谋发展
外部环境的大幅变化,要求企业内部各方面的策略做出相应调整来予以应对。一方面,市场的变化要求企业以更灵活的条件取得订单,在竞争中胜出;另一方面,对外销售信用风险增大要求企业加强内部风险控制水平,确保货款的安全回收。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市场发展策略和严格的风险管理控制如何平衡成为水产企业关注重点。
针对水产企业的两难处境,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自2008年成立湛江区域工作团队以来,目前已为湛江超过20家大中型水产出口企业提供信用风险管理服务,包括国联水产、恒兴水产在内的知名水产企业已实现全面投保,预计2012年全年支持水产企业出口将超过2.5亿美元。中国信保通过搭建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平台、全方位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嵌入式”顾问服务等,帮助水产企业实现市场策略和风险控制的完美平衡,从而为企业应对危机、实现逆势增长提供支持。
集合资源,打造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平台
中国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与买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自身能力无法清晰了解买方真实实力及信用状况,可能会出现不同企业在同一个买方身上重复遭受损失的情况。中国信保通过将行业内众多供应商集中于同一平台,统一额度资源管理,能最大限度制约买方,防止在一盘散沙的情况下被买方“各个击破”。随着越来越多湛江水产出口企业纳入承保,水产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平台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中国信保的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平台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通过“关注名单”制度防止不同出口企业在同一买方身上重复受骗。二是通过额度统一管理避免买方拖欠某一出口企业货款后转换供应商继续采购。
案例一
2012年上半年美国某水产经销商拖欠湛江某知名水产企业A公司约120万美元货款,买方因下游超市销售不畅导致货款长时间没有能力归还。出于维系自身营运目的,该买方在拖欠货款的同时通过中间商向湛江其他水产企业咨询采购,如其顺利转换供应商则A公司货款回收将更为困难。在其他水产企业向中国信保询保的过程中,中国信保明确告知在该买方没有全额归还A公司货款的前提下中国信保将不会批复新的额度。该买方在无法转换供应商的前提下只能先归还A公司货款,目前A公司已全额收回货款。
水产行业有着不同于其他出口产业的特点。首先,水产行业海外买方以中间商居多,资质普遍较弱,履约能力受其下游还款影响较大,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其次,水产业淡旺季明显,特别是虾产品集中在下半年8~12月份出运,使得出口企业限额需求集中,风险敞口进一步加大。一旦出现买方拖欠、破产等风险,对水产企业自身运营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就水产企业内控机制而言,大多数水产企业没有建立起买方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买方管理处于较粗放的状态,没有科学有效的买方评估管理方法。中国信保通过“嵌入式”风险管理,与投保企业决策层、销售、财务等多层级、多部门建立立体沟通,打造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在与中国信保展开合作后,通过为水产企业量身定制风险管理体系,规范企业内控流程,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一是买方信息档案的建立与重点买方风险分析;二是买方交易决策控制与买方分类管理;三是额度控制与动态管理。
案例二
湛江某大型水产出口企业B公司为规避坏账风险,执行较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能容忍的最大风险为自控提单业务。2011年初某俄罗斯买方向B企业提出用赊销方式共同做大业务,但限于公司风险控制要求,B企业忍痛拒绝了该客户。2011年6月B企业与中国信保建立全面合作,2011年底该俄罗斯买方向B企业重新提出该要求时,B出口企业将该买方提交中国信保评估。中国信保经评估后发现,该俄罗斯买方集团背景实力雄厚,销售网络广,具备成为核心买方的条件。针对该买方中国信保及时批复300万美元额度,目前该买方已发展成B公司的大买家之一,预计2012年全年交易金额将突破500万美元。
“与中国信保展开合作后,我们的市场策略从防守转为进攻。”一位水产企业的高管说,“利用资信调查去甄别、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买方,利用信用销售扩大与这些买方的交易,是我们培育核心客户的有效手段。”
针对水产行业买方多为中间商的特点,中国信保在综合了解买方历史履约记录、下游销售情况的前提下,执行积极的承保政策,满足企业市场拓展、特别是新兴市场拓展的要求。同时中国信保利用自身平台资源,为海外买方与国内供应商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双方共同做大贸易。在中国信保的支持下,湛江水产企业近两年在俄罗斯、南美等市场开拓工作成效显著。
案例三
加拿大某罗非鱼经销商下游买方主要为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在中国大陆年采购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采购地主要为广东湛江。2012年该经销商业务量进一步扩大,需要中国信保提供更大的额度支持才能扩大在中国内地的采购量。受中国信保邀请,该买方负责人于2012年6月赴广州与中国信保承保人及主要供应商面谈,向中国信保提交了近几年的财务报告,并对自身公司经营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在全面了解该买方财务及市场状况后,中国信保对其批复额度由700万美元提升至1200万美元。该买方表示,鉴于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对于其市场拓展提供的大力支持,今后的订单安排会进一步往湛江倾斜,希望与中国信保保持更密切的合作。
中国信保作为我国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唯一承办机构,在解决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及支持企业取得项目融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支持水产企业在海外市场自建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对于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实现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案例四
湛江某大型水产上市公司C公司于2011年收购美国一大型水产经销商,并将该公司作为平台构建自身在美国的营销网络,迈开了C公司“走出去”的步伐。中国信保积极响应企业需求,与C公司高层、美国子公司展开沟通,在新一年度合作方案中将美国子公司一并纳入承保范围,确保该子公司对下游销售应收款的顺利回笼,为企业拓展新市场、新领域解决后顾之忧。
结语
篇8
供应链金融在国外的发展
供应链金融在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取得较快的发展,是因为市场和技术力量的推动。在国外先进的金融机构中,供应链金融正越来越依靠电子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日常的操作和维护,这方面的产品创新也必须以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开发基础。
国际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应用最广是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以及菲律宾等地。以美国为例,其供应链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之一是仓单质押,仓单既可以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也可以在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进行流通。它的供应链金融体系是以政府为基础的,这样不仅提高了运营系统的效率,而且降低了营运成本。
以下通过一些实例来反映国外供应链金融的最新成果:
一、荷兰银行
荷兰银行(ABN AMRO)是较早开始挖掘供应链和国际贸易中的商机并将贸易融资作为重点业务的银行。荷兰银行2006年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能获此殊荣得益于它们的MaxTrad技术。MaxTrad通过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预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技术创新之处体现在:在系统中融入供应链金融模型,为客户提供了缩短变现周期、获取实时信息及降低纸质文件传递的网络工具。使用者亦可以根据需要,在网上实时将其应收账款货币化。
二、摩根大通银行:实体供应链和金融供应链的联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现金管理服务商,摩根大通银行的资金清算部门在全球的美元清算业务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现金管理与贸易融资业务是两项相辅相成的银行业务。JP Morgan Chase Vastera公司提出的价值宣言是:为进出口商提供一站式服务,妥善解决跨境货物运输中日益增加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在为全球供应链中主要的支付交易包括收付货款、支付运费、支付保险费、支付关税等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摩根大通银行可以自动获得各类金融贸易数据。而利用运输单据制作和管理的自动化,Vastera固有的流程和技术有力地支持了“实体货物”的跨境流动。
三、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和太平洋资产融资公司的存货所有权解决方案
存货所有权解决方案(Inventory ownership solutions)是一种新兴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令供应商能够以低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的利率获得融资,从而减轻由于买卖双方融资成本差异带来的流动资金压力。在供应商需要保持的在途存货数量巨大,或者供应商在买家的压力下不得不持有大量存货仓储设施的情况下,比如供应商代买家持有库存模式(VMI),存货所有权解决方案为供应商提供一个新的资金来源。
供应链金融在国内的发展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供应链金融在我国仍是一个较新的商业活动。但供应链融资模式从诞生到现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在国内的发展速度还是较快的。下面主要以深圳发展银行和浦发银行为例介绍:
一、深圳发展银行
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在业内率先推出了“供应链金融”品牌,系统地对供应链中应收、预付和存货提出了结构性的解决方案。深发展不但在产品创新上弥补了金融服务市场空白,更无疑大大提升了银行自身的竞争力。在融资产品之外,深发展供应链金融还为供应链上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增值服务。
二、浦发银行
浦发银行的“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提供的服务包括:信用服务支持;采购支付支持;存货周转支持;账款回收支持。其六大业务方案为:在线账款管理方案。以领先的平台和服务理念为企业解决账款管理难题的业务方案。采购商支持方案。为采购商解决在采购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紧密上下游的银行支持方案。供应商支持方案。为供应商解决在销售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紧密上下游的银行支持方案。区内企业贸易融资方案。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内企业度身定制的崭新服务方案。船舶出口服务方案。为船舶生产及出口企业提供银行产品和服务的整体业务方案。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为企业在境内外竞投标及新项目资格预审中提供各项资质及信用支持服务的业务方案。
国内外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比较分析
一、供应链融资主体
国外由于法律监管较松金融机构实行混业经营,开展供应链融资的主体变得多元化,既存在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和信贷公司借款给中小企业并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质押存货和借款人进行评估和管理控制,又存在核心企业兼并银行或银行成立专门的金融公司独立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渠道更加广阔和畅通。
国内在融资主体上,我国由于受银行分业经营,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提供资金和进行相关结算的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第三方机构的参与度较小,核心企业和其他金融机构都主要是协助银行进行融资业务,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借款企业和担保品进行评估和管理控制,或者银行对整个供应链授于一定额度,由核心企业或者商会按银行规定对供应链上所需贷款的企业分配额度。
二、主要融资模式及融资对象
国外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融资模式比较丰富,允许的担保品种也比较丰富,应收帐款融资、订单融资和存货质押融资业务都发展得较为成熟,其中存货品种的涵盖面包括农产品、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甚至在制品。至于融资对象,也从最原始阶段的农户,扩展到了批发零售型的流通型企业,并进而扩展到了供应商和生产型的企业,形成了针对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全方位的融资体系。
国内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局限于三大类,基于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三个科目而进行的。国内在担保品种上,应收帐款融资开展较早,也较为成熟,选取面较宽;存货质押融资近几年虽发展较快,但其质押品种选取面还较为有限,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我国现阶段多是针对流通型企业开展业务,因此对存货的保管方式多以公共仓储为主。最典型的就是深圳发展银行为代表的贸易融资产品,包括针对企业预付、存货及应收等资产支持而给予的结构性短期融资。这些融资,既可以基于企业主体评级而发放传统贸易融资,也可以基于单笔债项评级而发放自偿性贸易融资。
三、信用评价体系与风险控制
篇9
[关键词]中储粮;内部控制;风险识别;风险应对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110
1公司简介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总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中储粮总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1668亿元,实行董事长负责制,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截至2015年年底,企业总户数972户,其中:直属库344户,拥有职工44289人,总资产达11263亿元,营业收入为1543亿元,累计购销粮食27192万吨,累计购销油脂571万吨。
2内部控制风险识别
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中储粮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内部控制风险,就是指影响内部控制功效发挥和目标实现或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不确定性,一个企业要发挥内部控制功效,就必须从控制和防范内部控制风险开始。
风险识别,则是指中储粮及时发现、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由于储粮行业的高风险特征,中储粮应充分识别、评估、防范及应对经营和管理中的风险,针对各种风险建立确认风险应对措施的程序和方法,对具有较高发生概率、影响重大的风险优先考虑,建立一套广泛适应的风险决策判断标准。
2.1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是风险评估的前提,设立目标是风险评估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在进行风险确认评估与控制之前,目标就必须已经存在。只有先确立了目标,管理层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评估风险。尽管目标的设定并非内部控制要素,但它却是内部控制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粮库风险管理首先要确定目标,只有先确立了目标,管理层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
2.2风险识别方法
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结合中储粮公司实际情况,粮库风险识别应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定性方法可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管理层访谈、由专人主持的工作访谈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可采用统计推论、计算机模拟、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和财务分析法等。有效的风险识别应当形成一个风险数据库,列明粮库面临的各种主要风险,为确保所有主要活动及其风险都被囊括进来粮库的风险识别应当以一种系统方法来进行,并进行有效的分类。
3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风险
3.1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不确定因素对中储粮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和实施发展规划产生的影响。为减少这些影响,中储粮要结合市场情况保持其核心竞争优势,选择合适的产品组合,抓住发展机会,从宏观战略上规避面临的风险。2015年中储粮总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中提到产生战略风险的原因,即总公司是以政策性业务为主的企业,目前处于发展期,投资需求和投资规模较大,产业政策调整、行业发展趋势、投资资金来源和投资决策程序等,都将影响整体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即市场经营风险,指未来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影响。这些市场因素可能直接对企业产生影响,也可能是通过对其竞争者、供应商或者消费者间接对企业产生影响。近几年市场上粮油价格大起大落,市场走势不确定性增加,影响价格因素增加,价格的形成机制也越来越复杂,市场经营决策面临的风险加大。中储粮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新产粮源不足的风险、客户和供应商信用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其他粮企的竞争风险等。其中,价格波动、客户和供应商信用等风险是中储粮重点应对的领域。
3.3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供应链的管理、资源的合理调配、关键人员的流动、法律法规、监督检查等涉及公司运营方面的不确定性对公司运营目标产生的影响因素。中储粮系统面对的运营风险主要包括:社会舆情风险、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粮油监控风险、健康安全环保风险、保密风险等。
3.4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指不同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环境的差异性、具体法律法规的重新制定和变更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中储粮系统随着业务的扩大和延伸,主要面临以下法律风险:一是合规法律风险;二是合同风险;三是投资法律风险;四是法律纠纷败诉风险;五是知识产权风险。
3.5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如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库存商品或轮换粮油价格波动、信用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以及公司在理财方面的行为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影响。主要包括:资金风险、税务风险和信用管理风险。
3.6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指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给中储粮带来的风险。政策风险主要包括反向性政策风险和突变性政策风险。反向性政策风险是指市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政策的导向与企业内在发展方向不一致而产生的风险。当企业运行状况与国家调整政策不相容时,就会加大这种风险;突变性政策风险是指由于管理层政策口径发生突然变化而给储粮企业造成的风险。中储粮面临的政策风险主要包括:两个确保风险、政策执行风险、政策变动风险、中央投资建库投资安全风险等。
4内部控制风险的应对方案
风险应对是中储粮针对风险发生的原因、风险重要性水平,考虑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把握机遇,运用风险组合观,选择风险应对方案的过程,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在评估了相关风险之后,管理层确定如何应对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方案。风险应对方案主要包括四类:①回避风险――退出产生风险的各种活动;②减少风险――采取行动减少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实施内部控制就是减少风险的有效方法;③分担风险――通过将风险转移或者分担部分风险来减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④接受风险――不采取任何行动去影响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
在考虑作出风险应对的过程中,管理层需考虑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应对的成本和收益等,选择恰当的风险应对方案并评估各种方案产生的影响。
中储粮应建立并完善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措施,加强现有的内部控制,充分评估以上六个方面的风险,从而更好地应对风险、减少风险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对于战略、财务、运营等风险,可采取回避风险、减少风险、接受风险等方法;对于能够通过保险、期货、对冲等手段减少风险的,可以采用风险转移等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幸福,杨忠诚,白石.粮食流通企业风险管控研究(一)[J].黑龙江粮食,2011(6):30-33.
篇10
关键词: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措施
引言:
200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就大企业风险管理的制度与目标、税务风险管理组织、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监督和改进等问题进行了明确。2010年,2011年国家税务总局先后明确提出“信息管税:就是树立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实施税务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税收征管全过程。”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改革直指“痛点”。其中,加强纳税服务、促进诚信纳税是方案的一大重点;在“转变征收管理方式”中明确提出了“深化税务稽查改革”“增强稽查的精准性、震慑力。”随着国家税制改革的深入与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如何有效防范税务风险,建立诚信纳税机制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
一、企业税务风险理论
狭义的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正确遵守税法的规定而导致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失;其主要表现在少缴税款而导致税务机关的罚款等。广义上的税务风险还包括企业经济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而导致未足够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导致多缴税款。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者的经营理念以及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管理者的经营理念、风险意识,对税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企业管理者的纳税意识往往存在这样的误区:在遇到棘手的税务问题,往往是通过托关系、找路子解决问题,通过关系与税务机关领导协调,达成减免部分税收的意向。但是随着税务局交叉稽核、纳税评估、定期轮岗等措施,通过关系来解决税务问题,必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税务成本和风险。其次“营改增”以来,增值税贯穿了企业每个经营环节,合同的签订、票据的接收与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密不可分;票据报销、发票的管理、会计档案、税务申报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密切相关。企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法律意识都影响着企业的税收成本。浩瀚繁杂的税收条款,企业人员如果没有相应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也是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
(二)企业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制度薄弱
部分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建立制度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把内控制度要求传达到每个员工;加之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操作性欠缺,执行力差。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税务风险控制不力,最终给公司经营造成名誉上和经济上的损失。
(三)税务环境的复杂多变
企业所面临的税务环境不仅仅包括国家税务变革期间政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还包括当地税务机关公务员素质、税企关系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供应商的社会环境等等。税制改革中各种政策出台的复杂性与不完善性是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例如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营改增试点扩大至8省市;2013年8月1日,将广播影视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2014年1月1日起,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2016年5月1日起,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营改增”试点。这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体制的一次最深刻的变革,各项制度规定也在变革中不断修订与完善。从营业税到增值税前后纷繁复杂的变革时间短,覆盖面广,涉及行业众多。复杂多变的税务改革期间容易导致税务风险的产生
三、税务风险应对措施
(一)夯实会计核算基础,加强培训,树立全员风险意识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的会计核算办法,电算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是完善税务管理的基本保障。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责任心则是税务风险防控的基本要求。浩瀚繁杂的税收法律法规,财务人员很难准确而系统地把控税务风险。企业应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培训,特别是在税制变革期,及时将最新的税讯知识传达到全体员工,树立全员税务风险意识。涉税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财务人员的能力,还应广泛借助中介和专家的智慧与力量,正确解决税务问题。
(二)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
1 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制衡机制和税务管风险管理的岗位职责。设置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不相容职位分离、制约和监督。2 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税务风险的识别是指识别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潜在事件,并分别确定是否会对企业实现目标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税务风险的识别应充分考虑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从而进一步分析相关事件并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要侧重对高风险和重要业务单位、重要事件进行评估。重点关注企业在收入确认与税法上的区别,优惠政策的使用与备案等等,这些都需要企业在风险的识别上做进一步评估。3 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定期开展税务自查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重点监控发生频率较高的税务风险,把控其重要性和全面性原则,定期自检,避免在税务大检查前被税务稽查机关要求企业被动进行自查。根据自查的结果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分析,及时修正和完善内控管理办法。
(三)加强内、外部信息沟通,建立诚信互动的税务环境
企业应从经营环节的源头上抓起,加强供应商的管理,严格管理供应商信用评估,从合同签订、票据收取等方面控制税务风险,建立诚信的合作关系,杜绝虚开增值税发票等行为。同时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与沟通,对于新业务新问题主动请教税务专家。重视税务稽查,给予积极的协助与配合,并与税务稽查人员进行充分地沟通,加强内、外部信息与沟通,建立诚信互动的税务环境。
参考文献:
[1]蔡昌.《税务风险揭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D].2011-07-01
[2]栾庆忠.《企业税务风险自查与防范》,中国市场出版社[D].2012-12-01
- 上一篇:事业单位会计总结
- 下一篇:私募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