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析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30 17:1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本分析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成本分析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新版《医院财务制度》 成本管理 社会效益 医疗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医疗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要想顺利抓住此次发展机遇,实现医疗行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以医疗服务质量为前提的情况下,使医院成本最小化。

新医院财务制度是财政部于2010年底正式颁布实施,它在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的同时,也必将有效推动医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新制度对于医院在新形势下的医疗实践中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科学制定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切实完善相关的财政补偿制度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所以,潜心研读新的财务制度,探求新形势下如何使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是有效降低医院成本的最佳途径。

一、医院成本管理的重大意义分析

(一)有助于医改的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步步推进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对国内各大小医院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全新要求。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应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效率实现科学考评。相关的行政管理单位也不断要求医院要响应改革的要求,切实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广大患者服务。因为成本是服务价格制定的重要依据,只有真实核算出医疗服务的成本,才可能制定出合理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才有助于进一步健全政府的社会医疗补偿机制、才有助于进行深化医改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

(二)有助于提升医院内部运营效率

加强成本管理,实施成本核算可以帮助相关决策人员掌握医院人、物、财的配置现状,合理确定资源利用方式,实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加强成本管理,实施成本核算能够促进医院建立相对合理的绩效体系,加强对于各单位的考核管理工作。因为在设备、人员环境相当的情况下,一所医院最核心的竞争力将最终体现在科学的管理体系方面,所以在实施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开展成本分析、加强成本控制,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院内部的运营效率。

(三)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已经指出:“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由此可见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在为社会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同时,还担负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医疗政策的责任。在当前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医院要想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就一定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利用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建立院方经济效益与医院所有员工的工作效率、设备的使用率紧密结合的机制,进而有效反映医院的服务成效与经济收益。在医疗成本降低,服务质量上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医院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在新制度下医院如何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一次把成本管理纳入其中,并将设单章予以阐述,客观体现在当前医疗机构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该制度明确规定了成本管理工作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包括的范围、成本分摊的流程等等,进一步细化了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该类规定将非常有利于各医疗机构提高自身成本核算与控制能力,有利于自身科学化运行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当然,成本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会涉及到医院的所有部门与人员,所以全体医疗体系人员的共同协作。

(一)决策者带头,加强宣传,全体工作人员积极配合

成本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医院各个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而且医疗成本核算触及的是各方的经济利益,所以作为医院的决策者在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在医院运营中的重要作用的前提下,一定要起到带到作用,着力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充分通过各级会议、板报、多媒体、报刊等多种途径开展积极动员,让广大职工认识到开展成本核算、实施成本管理的最终效果将与各自的利益紧密相关,争取全体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成本管理的成功实施。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体系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完成具体工作重要保障,所以,各大医院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体系。如成本核算可以实行院长负责制,由医院财务部门领导负责,医院后勤、人事、药剂、工会等各个单位协同分工合作,构建院、科全覆盖的管理体系,为医院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建立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与规范

在建立完善机构体系的基础上,各大医院还须进一步制定健全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制度与规范。在调查全体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符合本院实际、具备可操作性的医疗成本、项目成本计算的操作规范,为院方顺利开展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四)建立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各大医院可以新财务制度为基础,建立综合会计电算化的成本核算数据信息平台,并将之与医院的物流、收入等系统相连接,建立综合的信息管理中心,有效综合各类信息同时,实施全面的成本计划、预测、控制、考核、分析、评价,提升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效率,也便于决策者实时掌握医院运营状况,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健康有序。

总而言之,随着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靠着收费高、药费贵维持运营的情况将被改变,有效的成本管理已成为当前各级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基础,同时也是患者获取更好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为医改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费峰.医院成本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韩斌斌.《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成本费用的核算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9):83-84

篇2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效益成本分析;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01

一、概述

所有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都将直接产生的建筑成本列为最大的成本支出项目,但是由于有的工程项目对质量管控落实不到位,造成了因工程质量问题出现的隐性成本支出,且这种支出呈现出持续性和反复性的态势,因此造成了成本严重超出预算的情况。所以,加强工程质量效益成本分析和气相关的监管工作,既是一个全新的工程质量管理任务,也是严控成本的一个有效措施。

二、工程质量效益成本分析

工程治疗效益成本主要包括工程质量预防成本、工程质量鉴定成本和工程质量故障成本三个大的类别。一般来讲,工程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鉴定成本的预算设置较为明确,因为这是所有工程在完工之后必备的验收措施,而且这种验收时国家强制性的,有国家权威部门按照工程施工的相关项目对工程进行质量评定。而工程质量预防成本虽然在工程的整体成本预算支出上并没有明确的列支显示,但是因为工程施工各单位和施工监理单位对整体的施工分别进行自检和抽检,因此这部分支出也完全在可控范围内,且基本上对整体施工或成本支出产生不了大的影响。目前,最容易忽视,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工程质量故障成本了,这里所指的工程质量故障,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一种是在工程施工期间因为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或者技术要求进行施工,被监理单位勒令返工或采取其它的形式进行补救,这种情况一般较好控制,基本上处于个别操作面出现的问题,虽然相对于单一施工项目而言会产生一定的损失,也会对工程的正常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基本上可以采取一些加固或者局部重建工作对其质量进行补充,大致会在一个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整个修复工作。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由于质检工作得当,基本上哪个环节或者工序出现的问题都能较为明确的查清楚,这部分损失由相关单位自行承担,工程施工单位基本上只承担一些次要责任和负担一些人力资源费用就可以了;另一种是在工程施工结束一段时间之后暴露出来的工程质量故障,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很多,既和工程施工方有直接关系,又和施工监理单位有关系,甚至材料供应商也脱不了干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承建单位作为第一责任人首先要对因为工程质量故障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其次还要组织相关单位对工程进行质量评估和鉴定,接下来还要对工程质量故障进行修复,最后还要进行一次工程质量鉴定。经过这样一番操作之后,工程质量成本的支出就呈一个“井喷”状突然增加,而且不仅要比工程的监理费用还要高之外,个别因为工程质量故障造成的对社会公共资源产生的损失也要算在承建单位头上,这样一算下来的话基本上和让工程重建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固然和施工单位对质量管控不严格有直接关系,但是也不能忽视了承建单位对工程质量成本关注不够的因素。施工单位一味的将工程质量管控制度化,但是根本不跟进执行力的问题,是造成工程质量故障的直接原因,承建单位在对成本进行预算的时候对成本预算编制不科学,不仅合理支出没有列支,还处于节约成本的角度对相关工程质量管控的必要支出进行过度压缩,最终导致故障出现,造成工程质量效益成本“不降反升”。

三、工程质量效益成本监督与管理

工程质量效益成本的监督与管理,涉及的问题较多,因此一定要谨慎对待,其中较为关键的有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成本预算要科学,在进行成本预算编制时,一定要采取科学的办法对所有的支出进行列支,特别是这种涉及工程质量效益的成本,不能简单的列到“不可预见支出”中,要明确使用范围;第二,承建单位要加强对工程质量效益成本的关注,有的施工单位建筑能力强,对涉及工程质量等问题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仅对工程质量效益成本支出不进行有效的管控,还忽视一些正常的监理工作,这样极易给工程质量故障性支出造成隐患,无论涉及多么大的企业,企业有多么强的施工资质,都必须加强对工程质量效益成本的管理工作,切忌“大意失荆州”;第三,加强与使用或者维护单位的合作,在工程进度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及时的和使用单位或维护单位进行沟通,听取他们对整体施工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关键性问题在萌芽状态就进行整改,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对工程质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隐患进行排除的同时,也可以将一切使用或者维护单位的意见融入到整体施工工作中,既有利于工程完工后使用或者维护单位尽快的使用或者实施后期维护工作,同时也避免了因为使用或者维护单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使用不当而出现的质量问题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扯皮”;第四,加强工程质保金的预算和支出,有的施工单位为了避免出现施工质量故障问题,在进行预算的时候将工程质保金盲目增大,这样一来不仅助长了忽视对工程质量的关注问题,还无形中将这部分工程质保金处于一个无序管控的状态,这样极易造成因为管理不当出现的成本增加或支出过大等问题,因此对工程质保金要经由相关部门论证之后在进行支出。

篇3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 成本核算 管理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做好医院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是医院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和方法,也是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医院由于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在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一、现阶段医院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分析

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成本核算和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医院长久以来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有政府拨款,所以医院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意识不够强。部分医院的成本核算缺乏执行力度,部分医院是为了核算而核算,注重形式而没有充分的发挥医院的成本核算的意义和效果,缺少对事前、事中、事后的核算。随着医院经营环境的改变,部门会计人员不能对医院运行中的成本进行认真的分析,特别是对于医院中的成本问题进行采取有效的措施,不能使成本核算达到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目的。

(二)成本核算方法落后

部分医院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仍然按照二级核算的方式,这种按照医院科室为单位的核算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二级核算的方式容易导致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执行力度,部门医院的科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了医院采用性能低下的设备,或者导致医院的科研成本投入降低,降低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影响了医院的长远发展。部分医院将成本分为两种方式来计算,其中对间接成本的费用核算比较混乱,例如有的医院只是将成本中的管理费用进行统一的计算,而没有进行细化,导致了成本控制难以真正的执行到细节方面,使医院的管理成本不断的提高。部分医院对管理费用进行分摊的时候,是按照员工的数量来进行分摊,缺少一定的科学性。这些方法都影响了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了医院财务分析和管理的有效性。部分医院对于政策性的医疗费用的减免和对于医疗事故的赔偿常常缺少必要的会计核算科目,这些方面的成本增高会影响医院的整体成本控制和核算,影响医院的运行和发展。

二、提高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为了提高医院的成本管理的效率,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立成本管理的专门组织

医院的管理者要正确的认识到成本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和运行的重要意义,把成本管理纳入到医院管理的重要日程中。医院的领导应当根据医院的经营状况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机构,通过医务、后勤、人力资源等部门的配合,加强不同部门的分工,将责任层层落实,逐渐的形成覆盖医院各个科室的成本核算组织。同时将医院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逐渐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效率。医院的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宣传,使成本控制成为医院文化的组成部分。发挥医院的成本效益,不断的完善成本控制的细节,增强医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调动医院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

医院的成本管理要涵盖医院的方方面面,使成本核算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医院的成本情况。加强成本预算管理是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成本预算是对预算的监督和管理,及时的发现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所以医院的成本管理应当加强对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使成本管理流程化、系统化。通过就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进行结合,通过定期的检查发现成本支出的相关问题,并且及时的改进。成本核算还应当和医院的员工绩效考核联系起来,员工作为医院成本管理中的直接人员,可以帮助医院的成本管理部门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医院各个部门的参与,提高了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可以执行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加强对成本考核成本结果的控制,提高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度。医院的成本管理在医院的重大项目、医疗设备的采购中也能够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减少了医院决策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此外,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当根据医院的发展情况,结合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增加相应的风险支出等科目,对医院运行中的医疗风险和政策性卫生医疗事件的开支进行核算和控制。加强医院的财务监督管理,对于及时发现医院的成本核算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帮助,在发现问题之后应当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发挥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作用。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医院运行中的各种财务现象和财务关系进行监督检查,将成本控制融入到医院的运行中。人力资源支出是医院的主要支出,通过建立完善合理的考核机制能够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激励的效果,也更能够发挥医院成本核算的功能。例如在考核医院科室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把科室中的每个员工的考核成绩和成本考核结合起来。

三、结束语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应当做好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工作,为医院管理部门及时调整经营和管理方法提出决策的依据。同时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还有利于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对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韦健,王晓飞,蔡晓锋.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2(4):120-121

篇4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获得竞争优势

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使上游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困境,从而将成本转嫁给施工企业,使施工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承接工程项目,各施工企业竞相压价,利润空间越来越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中标工程项目,就要从成本管理上下功夫,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以低成本优势获得工程项目。

(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就必须顺应市场发展要求,转变传统粗放型的成本管理模式,深挖内部潜力,通过精细化的成本管理降低项目成本,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强化企业经营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实现经营目标,就必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系统地组织、实施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这样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因此,有效的成本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极其重要。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虽然都有自己的成本管理制度,但往往只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加以重视,成本管理也大都以传统粗放型为主,也没有制定与成本管理相关的责、权、利相结合管理制度和科学公正的奖惩机制,使得企业员工认为盈利和亏损与自己无关,因而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

(二)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施工过程管理过于粗糙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中标工程项目而不惜压低价格,对项目的实际建造成本没有合理进行预测,或者是在中标后才组织人员对项目建造成本进行预测,造成项目的建造成本可能大于中标价,在施工过程中为节约成本而偷工减料导致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此外,许多人认为成本管理是项目负责人或者个别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施工人员只管好进度和质量、技术人员只负责施工方案和操作流程、采购人员只对采购价格和材料出入库负责,对成本管理概不关心。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施工人员对成本管理意识淡薄,项目成本没有实现全过程监控,如材料浪费、人员和机械不能合理调配、返工现象频出,加大了工程成本。

(三)成本分析缺失或成本分析流于形式

成本分析对于检查建筑施工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检查成本管理的合理、合法性并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有着重要意义,成本分析一般按月或季度来进行;但部分施工企业对成本分析不够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成本分析或者是在工程项目结束后才对成本进行分析,也就是对工程项目进行总结,无法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也就无法起到成本管理的作用;在做成本分析时很多员工认为成本分析是商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因而在参与成本分析时往往是被动参与的状态,缺乏主动性,使成本分析往往流于形式。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制度应该从全局出发,贯穿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因而,在制定成本管理制度时要从投标报价、施工前的成本预算、目标成本的制定、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程竣工结算后的成本分析等方面加以考虑;同时成本管理也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成本管理制度应全面覆盖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人员,根据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和与其相关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机制。

(二)做好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1.施工前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在项目施工前,项目经理要组织施工、技术、商务、材料、财务等相关部门做好项目的前期规划工作:第一,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流程,排出施工进度计划,根据进度计划对自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包括人工、材料、机械的合理调配,对自有资源不足时要及时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有资质、讲信誉、有经验的分包队伍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第二,组织相关人员根据施工图做好项目成本预测工作,根据预测成本制定好项目的目标成本,将目标成本分解到每个施工阶段并落实到相关责任人。

2.施工过程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施工企业的成本具体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成本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对每项费用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管理和控制。第一,人工费的管理。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用工计划和施工定额计算出人工工日,以此为依据按市场单价计算出预算人工成本,施工过程中各施工环节实际发生的人工成本不得超出其预算成本。第二,材料费的管理。前期项目经理和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计算出材料的实际用量,成立询价小组,对各种材料的价格进行调查;采购时采取公开招标,选择优质低价的原材料;同时,加强材料的收发存管理,杜绝材料的浪费。第三,机械费的管理。根据施工图排出机械台班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数量,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进场时间,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机械设备的闲置和等待时间。第四,间接费用的管理。对于管理施工现场而发生的间接费用,要制定合理的预算和费用标准,根据预算和费用标准对其实际费用进行控制。

(三)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分析

第一,从思想上要对每一位员工灌输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使大家从被动管理升华到主动管理和监控成本。第二,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合理测算项目成本,对项目成本进行全程控制时,确保工程实际成本不得超过预算成本。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变更要及时修改施工方案,重新测算工程成本,调整工程成本预算,按调整后的预算成本对实际成本进行考核。第三,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杜绝返工和浪费现象。第四,按月或季度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对实际成本超过预算成本时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制定权责利相结合的成本奖罚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在制定成本考核制度时,要本着先进合理的原则对项目成本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管理层级逐级分解下达任务,明确各层级的考核范围、考核指标和奖惩情况,并与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签订承包协议书,提高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考核过程中应将各项指标细化,在年末或项目结束后由被考核人员上报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各相关部门对其指标进行审核评分,考核结束后及时进行奖罚,以维护考核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五)加强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培训

成本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建筑施工企业除给全体员工灌输成本意识外,还需要对企业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第一,对现场施工工人设立相应的技术等级,采取岗前技术培训,达到企业要求的技术等级才能持证上岗,提高现场工人的劳动效率。第二,对成本管理人员不仅进行成本管理业务方面的培训,而且还应对其进行政策、法规、职业道德以及施工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其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成本管控能力。第三,加强合同管理方面的培训,使员工了解哪些工作属于合同内,哪些工作属于合同外,合同外的工作内容需要向业主办理签证或索赔,从而减少不合理的支出或者通过签证或索赔增加企业收入。

四、结语

篇5

根据公司的资金管理办法,坚持资金计划管理制度,坚持公司总经理有资金支付的最终审批权。理顺各部门、各分公司资金关系,确保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工作。 为解决公司流动资金困难,本年度增加xx银行承兑汇票的授

 

信额度xx万元,本年度授信额度达到xx万元,较上年度增加xx万元,对缓解公司的流动资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年度通过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缓解了流动资金的困难,降低了资金成本,改善了公司的经营净现金流。 在年底还加强资金支付的控制,延迟部分大额资金的支付,完成了公司经营净现金流xx万元的目标,达到xx余万元,对实现公司的经营现金流的全年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年底上划集团存款xx万元,这是公司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充分说明公司的资金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解决好新旧会计准则的账务衔接问题。 在集团财务部的领导下,公司对新旧准则的衔接做了充分的准备和研究,在今年开始实行新准则时,就按照新准则的要求,进行了新旧准则账务衔接问题,确保公司按时按新准则要求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 四、完成与xx公司的账务合并,顺利完成验资工作,推进公司收购的顺利实现。 为确保公司收购的全面实现,在集团的指导下进行了2007年7月至2012年5月的经营成果审计,确定了与原股东xx公司及个人股东的转让金额,实现了集团对公司的全资控股。 完成了原xx公司的清算工作以及审计工作,顺利实现两公司的账务合并,并完成新公司的验资工作,为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加强应收账款清收,完成多个项目的应收账款清理工作,为公司应收账款回收提供了依据。 为加强公司资金回收,公司成立了应收账款清收小组,负责加强应收账款的清理催收工作。通过清理,把部分收款难度大的项目和单位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解决,和相关部门一道,全部收回了多个项目的工程款3300余万元,有效确保公司资产安全,挽回了公司经济损失。通过清理,使公司的应收账款准确性得到保证,通过清收小组的督促,公司及时回收了部分工程款,对缓解公司资金紧张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重新设置岗位,细化岗位职责,加强员工责任感。

 

根据公司需要,对部门内的岗位重新设置和细化,强化每一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对部门内可能涉及的工作岗位都进行了设置,减少了人员变动对公司财务工作

 

的影响。 通过对每一个岗位的职责细化,让每一位员工都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有利于加强员工责任感,也有利于下一步对各岗位的考核。 七、加强税务筹划,有效避免公司的税务风险。 由于公司以工程施工为主,产品销售量也在逐年扩大。由于公司产品的特殊性,存在部分视同销售的情况。 财务部门从源头入手,从合同开始,充分利用公司的资质优势和工程实际情况,加强税务筹划,从法律形式上将部分产品销售行为界定为工程施工行为,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税负。本年度产品销售实际承担的税负为xx%,远远低于原xx公司xx%的实际税负,基本上保持着以前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率。 同时还加强了员工个人所得税的筹划,将员工的年终奖的发放方式进行了改变,大大降低了员工个人所得税。 八、关注成本分析,以重点项目做为成本分析的重点,为公司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成本分析一直是财务工作的重要方面。本年度,财务部门在人员变动频繁,人员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做完了xx、xx项目的成本分析,为下一步的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据。 同时,本年度做成本管理办法时,对公司各部门以前年度的成本数据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公司的成本预测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并对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有利于加强公司的成本控制第二部分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财务人员缺乏,部分财务人员素质离岗位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目前税务会计岗位已经到位,其他岗位的工作都还暂时由其他人员兼任。在目前的各会计岗位上,虽然具备会计师职称的人数不少,但真正*能达到与职称相应要求的人并不多,部分岗位的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离岗位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项目管理与成本分析岗位还空缺,希望能从公司内部找到合适的人来做这样的工作。 目前公司的管理模式还不具备每个项目都派

 

财务人员的长期保持,但外地项目今后必须派出财务人员,公司外地项目逐渐增多,给公司的项目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因此,项目上长期派驻出纳,财务人员就可以从项目上解放出来,一个财务人员可以管理多个项目的财务工作,一方面有利于维持项目的正常运转,也有利于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和管理。 二、个别财务人员工作态度较差,部门内相互之间的沟通不畅,影响财务部门整体形象。 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个别财务人员工作不积极主动,遇到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扩大化,甚至相互推诿,逃避责任,很不利于部门的团结和管理,带坏部门风气。 部门内各岗位的沟通不畅,相互之间缺乏主动的沟通。部分同事在处理部门内部意见不统一时的方式有待改进。这方面,作为部门经理,应当负主要责任。 今后应当加强部门对员工的教育,加强员工的责任感。部门内今后应当坚持例会制度,在会上把问题提出来,并共同解决。建设一个和谐,团结的团体。 三、基础工作不够扎实,职能部门之间资料传递不及时,离规范管理还有一定的距离。 财务基础工作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本年度一些常犯的老毛病依然没有很大的改变。公司的数据传递对财务核算有着重要影响,包括与业主的结算、与分包单位的结算以及材料报耗等资料,由于相关部门传递不及时,造成公司反映出来的财务数据和实际情况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每年12月份的收入成本利润都特别高,说明我们日常的基础工作还有待改进。 建议公司各职能部门加强横向沟通,建立公司资料传递流程,职能部门要有勇于为各生产部门服务的意识,简化流程,及时将相关资料传递到财务部门,以便于加强公司对各项目的过程管理。 四、成本分析和控制薄弱,对项目成本没完全起到控制作用。

 

由于人员变动的原因,公司将目标成本下达的职能调整到了xx部。从对目标成本的准确性和专业来讲,xx部对下达目标成本更有利于做好公司的成本控制与分析。但由于成本分析的不及时,造成很多分析都成为了事后分析,不利于加强公司的成本控制。 目前由于相关岗位人员的缺位,对公司的成本控制工作带来很大的问题。当前急需解决成本分

 

析和项目管理的岗位人员缺乏的问题,以便*于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和分析。成本分析岗位同时与项目管理联系在一起,因此,将相关数据集中起来,及时发现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才有利于公司持续降低成本,努力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五、会计核算还不统一规范,部分人只管不理,未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 由于公司的业务类型较为复杂,在处理账务时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今年因为账务处理不规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清理,给公司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统一公司的账务处理,对完善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部分 2012年度财务工作的打算 一、做好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控制,强化成本分析,及时准确提供成本报表,为公司成本管理提供决策。 公司的成本核算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根据公司的现状,还需要对公司的工程成本核算进一步调整。包括制造费用、机械费用的分配,都需要做一些调整,有利于更加准确反映各工程项目成本情况。 严格按照公司各项成本管理规定,控制各工程项目成本开支,加强项目成本的事中控制,主要加强对材料、人工和外租设备的控制,从合同的签定入手,严格控制各项成本的发生。 力争按月进行成本分析,及时发现公司各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控制成本的办法,及时为公司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做好部门内责任分解,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并为每个工作岗位设定相应考核量化指标。 三、加强税务筹划,努力降低公司税负。 由于公司兼有工程和产品业务,因此对税务的筹划应当还有一定的空间,但必须从与业主签定合同开始入手,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机制,财务部门一定要从源头开始,把握好税务筹划,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有效规避相关的税务

 

篇6

分级诊疗模式的重建、鼓励和支持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政策使得公立医院面临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总额预付、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并轨等政策使得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变窄,运行成本持续增加。在当前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要想生存与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想方设法压缩开支,加强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我国公立医院基本建立了能够核算医院总成本、科室成本的成本核算模式,但仍然普遍存在核算未细化到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单病种成本、床日和诊次成本以及科室成本核算不够精确、成本分析不够深入、成本控制乏力等问题,各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成型的医院成本管理体系仍在酝酿之中。因此,探讨公立医院成本管理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二、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成本管理内涵认识不够,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按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医院基本上都开展了成本核算。但是大多数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分配医务人员奖金提供数据支持(程林,2014),很大程度上属于“事后记账”,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环节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总体功能。另外,医院的成本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全院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以及行政后勤科室,但是绝大多数医院职工认为成本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没有形成“厉行节约、人人有责”的成本意识和文化氛围。对医院成本管理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导致医院在成本管理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及职责划分上都明显不足。

(二)成本管理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

医院成本管理框架主要包括成本核算体系、成本分析体系及成本控制运行体系。目前,医院成本管理框架不够完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1.成本核算不够全面和彻底,无法满足医院精细化管理要求(汪丹梅等,2014)。一是核算对象不全面。医院现行的成本核算主要核算医院总成本及科室成本,大部分医院没有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单病种成本、床日和诊次成本进行核算。二是临床科室成本核算精确度不够。受成本核算资料采集、传输,统计未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等因素的影响,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质量低下,导致科室成本的归集与分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及片面性,无法为医疗服务项目和病种成本核算提供准确、科学的基础数据。2.成本分析弱化,无法发挥其效用。医院成本分析是建立在成本核算基础上的,成本核算的质量直接决定成本分析工作的开展。因此,受现有成本核算诸多问题的限制,医院存在成本分析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甚至分析结果与现实大相径庭的情况。此外,医院缺乏事前成本预测,无法提出科学、详细的目标成本,导致成本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再者,医院成本相关指标衡量标准尚未出台,对于成本的构成项目、成本的合理水平没有统一规范,导致无法对成本核算结果进行科学评价。最终的结果就是成本分析数据不能让人信服,不能充分参与绩效考核。3.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第一,成本控制意识薄弱,未形成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的氛围。第二,成本控制制度建设不到位,而且有些制度缺乏可行性。第三,成本控制方法单一。目前,医院主要采用财务审批控制方法,通过成本费用审核及资金授权审批来控制成本费用支出,而预算控制、可行性论证控制、网络化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仍在探索过程中,尚未形成成熟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第四,缺乏对成本控制措施的跟踪及落实,很多管控措施无疾而终。

(三)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由于医院的专业特性,其成本管理涉及大量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获取途径繁琐,而且成本核算过程繁多,仅靠手工操作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因此,要想抓好成本管理,其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有了巨大进步,但就医院成本管理信息化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1.医院成本核算软件还未全面普及。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院更加注重病人在医院就诊的各个环节及医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系列的信息化建设投入有限,导致很多医院都缺乏相应的成本核算软件。2“.信息孤岛”现象仍然严重。很多医院的物资材料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奖金核算等财务管理系统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导致财务管理信息使用效益低下。3.信息系统功能设置上不够精细,仍需进一步完善。例如:科室之间的内部结算和划转未实现系统自动操作,仍需进行人工录入和调整,不仅使得成本管理效率低,而且人为调节因素比较高,不利于防范道德风险。另外,在物资管理上,信息系统只反映各科室在医院物资库房领用的物资,而这些被领用的物资的最终流向则无法在信息系统中直接获取数据。4.医院自身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紧缺,对医院信息化系统开发商的依赖程度过高。目前大多数医院都缺少既熟悉医院业务和管理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导致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进行信息化系统开发,往往都是出巨资请专门的软件公司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往往无法掌握核心技术,系统维护及升级也得依赖软件开发单位。在双方的博弈过程中,医院处于弱势地位,不仅要支付高昂的系统维护及升级费用,而且还经常出现医院的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的现象。

(四)成本管理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医院成本管理发展对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实际工作中,医院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期望值之间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医院财务人员素质偏低,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这使得医院的成本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医院成本管理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成本核算阶段,只是记录过去所耗费的费用、定期提供成本数据表,无法进行专业的成本分析(梁桂凤,2014),更不用说对成本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我国的医院成本管理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一)加强医院成本管理

组织机构及制度流程建设,营造医院成本管理文化氛围1.建立健全医院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医院一般应成立专门的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应包括财务、信息、人事、总务、设备、医务、护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时,医院应根据自身规模和业务量的大小,在财务部门设立专职成本核算员负责医院成本核算、分析及成本报表编制等日常工作。此外,为保证成本核算基础数据收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医院还应在其他相关部门设立兼职成本核算员。2.完善医院成本管理制度,优化医院成本管理流程。首先,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医院成本管理工作小组、成本核算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保证权责清晰。其次,应根据医院、科室和成本项目的特定情况,建立健全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成本定额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等以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建立健全招标采购制度实现质优价廉的物资供应及服务;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的筹集、投放与使用管理,降低筹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效果;建立健全员工激励制度和竞争机制,打破医院人员结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局面,以达到合理控制人力成本,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成本管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并且给予一定的权重,让医院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在每一个成本控制关键环节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将员工利益与医院管理效益挂钩,调动全院职工的成本控制积极性,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成本管理;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整改跟踪及落实报告制度,保证成本控制落到实处。

(二)丰富成本管理内涵,拓宽成本管理外延

1.开展全成本核算。从核算对象上看,医院应在开展医院总成本、临床科室成本核算的同时,开展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及床日和诊次成本的核算;从纳入核算的成本要素来看,应对医院全成本、临床科室全成本及医疗全成本进行核算,以分别反映包含不同资金消耗情况的单位成本及差异。2.强化医院成本分析,加大对成本分析结果的运用。第一,建立医院成本管理预测分析体系。编制收入预算,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成本核算体系确定合理的消耗定额,通过下达成本计划对各类成本消耗实施控制。第二,建立成本分析报告制度,定期对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及汇报。第三,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及量本利分析等成本分析方法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掌握有关成本数据的变动趋势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医院成本的内部结构特征及合理性,确定医院的盈亏平衡点和有关因素变动对其的影响,真实反映医院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水平。第四,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正确计算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及产生的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公正的评价与考核。第五,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便于医院及科室对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3.实行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综合运用各种成本控制方法,提高成本控制绩效水平。具体措施如下:(1)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及全员参与原则,通过事前成本计划、事中成本差异揭示和事后成本信息反馈对成本发生全过程实施控制。(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医院应以成本数据为依据,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做好营运成本分析与预测,将全部成本纳入管理范围,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控制。(3)对重大经济行为进行可行性论证以指导经济管理决策,避免决策的主观性和盲目性。(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对成本控制关键点进行检查、评价,对成本控制整改情况进行跟踪,以确定成本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三)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医院成本管理活动的开展也应满足其为医院带来的效益高于其所耗费的资源,而成本管理信息化无疑是提高成本管理绩效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具体措施如下:(1)完善医院信息系统中有关成本核算的功能模块,使成本核算更加科学、规范。及时归集、处理成本资料,对成本核算基础数据归集和各种指标的计算、分析、考核实现信息化管理,减少人工汇总、分析、汇报的工作量和产生的误差。(2)构建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网络,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技术,整合与成本核算相关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四)加强医院成本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是医院的战略性资源,医院要想发展就必须把人才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这里的人才不仅仅指医务及护理人才,也包括各种管理人才。医院应积极推动成本管理人才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为成本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人才保障。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成本管理人员结构,实现人才结构增量性、存量性之间的平衡以及年龄结构、专业技术结构和业务水平结构的平衡;(2)完善成本管理从业人员选拔、业绩考核、激励制度,定期对其开展业绩考核;(3)定期加强成本管理从业人员在医院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成本分析

一、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环节。这些环节按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对控制核算提出要求;事中控制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为分析、考核提供依据;事后控制进行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对预测计划提供信息。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同时,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

二、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常见问题

一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观念。很多企业对成本控制缺乏正确认识,在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上,仅仅局限于简单地核算并汇总生产成本,片面追求成本的下降,而较少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来看待成本。此外,人们普遍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控制成本只是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的职责,因而导致广大职工对成本意识的淡漠。企业无法调动起职工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成本控制体系由于没有得到基层的支持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二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不健全。许多企业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做得不好。有的企业成本原始记录、定额管理、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管理、财产清查等基础管理制度不完善。三是企业成本控制内容僵化、手段老化。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忽视供应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控制,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控制。至于成本控制的手段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四是是成本分析、考核制度不完善。进行成本分析、考核的目的在于针对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偏差,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归属,评价和考核成本责任单位的业绩,可以为未来的成本管理和降低成本指出努力方向。许多企业缺乏科学的成本分析和考核制度,往往导致成本控制效果不明显。

三、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关对策

(1)提高职工对成本控制的认识,增强职工的成本观念。成本涉及企业所有部门及全体职工的工作业绩,为了真正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必须上下结合,建立一个纵横交错的群众性成本控制组织。同时,要加强宣传,充分提高企业各级管理者及全体职工对成本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另外,企业也要高度关注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成本培训班以提高职工成本方面的知识,从技术领域开辟一条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2)建立和健全成本控制基础工作。成本控制的实施依赖于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没有可靠的成本信息作为依据,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只会成为一句空话。要提高企业成本信息的可靠性,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成本控制基础工作。(3)树立成本系统控制观念,实施全过程成本控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树立成本系统控制观念,力求从产品概念的产生到产品最终退出市场实施全过程控制。为了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不能仅局限于对产品制造过程的控制,而应延伸到产品设计、市场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形成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机制。另外,企业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资源的管理功能,把市场预测、物资采购、产品设计、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管理环节一体化,使成本控制更加可靠、全面、快速、准确。(4)从战略高度实施成本控制。传统的成本管理片面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单纯地削减成本,并不能得到有远见的企业家的赞同。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因此,企业要想获得长期效益,必须从战略高度来实施成本控制。(5)做好成本分析和考核工作。应建立成本分析制度,以财务部门为主,组织企业相关部门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对于成本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要有整改措施,并实行跟踪检查。同时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是成本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建立考核制度要根据责任会计系统里面每个人的职责来进行考核,有效的考核制度能够提升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引导职工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纳入到与企业总目标相一致的轨道中去并争取更好的工作业绩。

参考文献

篇8

一、高校本科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对比

我国高校本科成本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体系以成本核算为主,包括:成本核算的基础方法,基于成本对象的产品成本核算基本方法,用于成本控制的成本核算方法,特殊行业成本核算,产品成本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笔者拟对东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所采用的成本会计教材进行对比,分析目前我国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体系,以改进高校成本会计教学。

(一)成本会计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于福生教授编著的《成本会计学(第六版)》(以下简称“人大教材”,教育部重点推荐教材),在成本会计概论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成本会计介绍,包括成本的内涵和作用,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与学科定位,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成本会计的对象与成本对象,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第二,成本核算的程序及要求,包括成本核算的要求,费用的分类,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科目。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教授等编著的《成本会计(第三版)》(以下简称“东财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成本的含义,成本的分类,成本的作用及降低途径,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当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成本会计的分类,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成本核算的要求,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上海财经大学乐艳芬教授主编的《成本会计(第四版)》(以下简称“上财教材”,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包括成本的含义,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成本会计的职能与信息质量要求,新经济环境与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成本术语及其用途,成本对象及成本分配,成本会计系统的设计,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分类,制造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制造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三种成本会计教材概论部分内容基本相同,但“上财教材”讲述的内容更为广泛,特别是“成本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内容在我国成本会计教材中提到的并不多,“新经济环境与成本会计”内容体现了成本会计的最新发展。

(二)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核算方法 三种成本会计教材中生产费用归集分配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上略有区别。

共同内容包括:要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综合生产费用的横向归集及分配、生产费用的纵向归集及分配三大部分。要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内容包括材料费用、职工薪酬费用、外购动力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其他要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综合生产费用的归集及分配包括: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的纵向归集及分配也就是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内容涉及在产品数量核算、完工产品及在产品成本核算。

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人大教材包括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东财教材涉及实际分配率法(包含生产工时比例法、直接工资比例法、联合分配法),预算分配率法,累计分配率法。上财教材也包括实际分配率法(生产工人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预算分配率法,累计分配率法。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基本相同,但也有差异,差异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东财教材的联合分配法同时涉及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两种分配标准,除此之外的其他方法都只涉及一种标准。其次,人大教材中的“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与东财教材、上财教材的“预算分配率法”实质上都是计划分配法,只是名称不同而已。第三,东财教材、上财教材比人大教材多了一种“累计分配率”法。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人大教材、东财教材都讲到了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上财教材包括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基本相同,只是上财教材的分类标准有些差异,将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全部归为“交互分配法”。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人大教材包括7种方法,即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东财教材包括4种方法,即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定额成本计算法,按所耗直接材料计算法。上财教材这部分包括5种方法,即在产品不计价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约当产量比例法。三种教材都包含了定额比例法、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人大教材所包含的方法选择性更多些。

(三)基于成本对象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人大教材、东财教材、上财教材这部分的内容基本相同,都包括: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不过东财教材在分批法部分除了基本的分批法以外,多了一个“分批零件法”。

(四)基于控制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人大教材包括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质量成本、环境成本,东财教材主要有成本计算的定额法、标准成本制度、作业成本法,上财教材包括定额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战略成本管理、作业基础成本法、质量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这三本教材都涉及了定额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但不同的是,第一,人大教材、上财教材还包括质量成本、环境成本,东财教材没有这部分内容;第二,只有上财教材的成本会计涉及了战略成本管理,而这部分内容对企业的成本控制、企业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特殊行业成本核算 人大教材这部分的内容包括:农业企业成本核算,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东财教材这部分除了农业、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外,又增加了交通运输企业成本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上财教材全部为制造业成本核算,没有涉及特殊行业的成本核算。

(六)成本报表编制及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考核 人大教材包括成本报表的编制、成本分析、期中成本预报,且只涉及了成本预测的“期中成本预报”,缺少成本决策、成本考核;东财教材包括成本报表、成本分析,但没有涉及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考核;上财教材包括责任成本与成本考核,但缺少成本报表编制、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相关内容。

(七)现代信息技术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 上财教材专门有一章“计算机技术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分别讲述了Excel(微软公司开发的通用电子表格软件)、ACCESS及VFP(数据库管理软件)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人大教材、东财教材缺少相关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

二、高校本科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不足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会计学专业的一类院校(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近年来在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尤其是教材的建设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由原来单一制造业成本核算扩展到特殊行业成本核算,由传统基于成本对象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发展到以成本控制为目标的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特别是上海财经大学在成本会计内容体系方面,还加入了计算机电子表格及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应用,同时还补充了成本会计的新领域,如战略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等。虽然我国高校在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及现实企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

(一)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 在上面三类成本会计教材中,都还有“定额法”的内容。定额法是计划经济时代侧重于成本控制的核算方法,上世纪从原苏联引入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三十多年之后,定额法应用的前提条件已经丧失,而且定额法仅仅是“用表核算”,没有与账务处理结合起来,与标准成本法相比,在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控制方面有缺陷。根据有关调查发现,企业基本上已不再运用定额法,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中应删除有关的内容。

(二)对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没有结合我国具体实际 根据财政部的新成本核算制度,要求采用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但目前成本会计教材的相关内容基本上是照搬西方,没有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及企业会计准则去编写相关内容。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西方引进来的,但从我国企业实际运用的情况来看并不理想,这除了外部环境等原因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国的成本会计学教科书在介绍这三种成本核算方法时没有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介绍。上面三种成本会计教科书在讲述三种方法时,没有充分结合我国现有会计准则,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去开设账户、进行账务处理,同时缺少结合我国企业现实情况的、具体的、完整的例子及应用讲述,这样就不利于我国成本会计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真正推广应用。建议学者们深入企业实际,适时了解我国会计准则及国外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新进展,对我国现有成本会计教材中上述三部分内容进行彻底补充及完善,必要时可由财政部出面设立有关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的专项会计科研攻关课题,通过科研攻关来解决从西方引进来的现代成本会计方法的适应性问题,真正提高我国企业的成本核算水平。

(三)没有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核算体系 新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中,要求建立起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核算体系。多维度,是指以产品的最小生产步骤或作业为基础,按照企业有关部门的生产流程及其相应的成本管理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合出产品维度、工序维度、车间班组维度、生产设备维度、客户订单维度、变动成本维度和固定成本维度等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多层次,是指根据企业成本管理需要,划分为企业管理部门、工厂、车间和班组等成本管控层次。但在三种教材中,缺乏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核算相应内容。如间接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基本上都还是单一的产量标准,没有引进产量以外的其他维度(如作业、资源耗费方式等);产品成本对象囿于传统,缺乏工序维度、车间班组维度、生产设备维度、客户订单维度、变动成本维度和固定成本维度,成本核算方面没有贯彻多维度观念。对企业来说,成本核算涉及企业员工、班组、车间、分公司、总公司,但现行成本会计教材体现不明显,成本核算讲的都是一级成本核算体系,缺少二级成本核算(车间、公司)、三级成本核算(工序、车间、公司)等多层次成本核算的内容,应加以改进。

(四)特殊行业企业成本核算不完整,缺少新兴行业 “新成本制度”中涉及的特殊行业包括制造业、农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但在我国当前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中,有些教材(上财教材)不涉及,有些(人大教材、东财教材)讲了,但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缺少传统的行业,比如批发零售业、采矿业、文化业等行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第二,缺少新兴行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比如信息传输企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

(五)不能适应建立现代成本管理制度的要求 财政部的新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中,要求企业建立起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控制的现代成本管理制度,但在我国高校的成本会计教学体系中,建立现代成本管理制度的内容不完整,上述三种教材侧重点以成本核算为主,成本核算占据了大部分内容,缺少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的阐述;成本分析内容单一且多年不变;用于成本控制的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基本上是照搬西方,没有与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所有这些不足,不能适应新成本核算制度建立现代成本管理制度的要求。

(六)没有真正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 财政部的新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中,要求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信息的输出(成本报表)、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方面,加强对产品生产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加强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各项基础工作。但目前在我国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中体现的不充分,上述三种教材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乐艳芬教授主编的成本会计第四版中稍有涉及外,东财、人大的成本会计教材都没有涉及。

三、高校本科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完善

结合财政部新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笔者认为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应包括以下五大模块:

(一)概论模块 根据上述三所高校所采用的成本会计教材,该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1)成本会计介绍,包括成本及成本会计的定义,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与学科定位,成本会计的目标,成本会计的职能与信息质量要求,成本会计的内容(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报告、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控制),新经济环境与成本会计。(2)成本核算的程序及要求,包括:第一,制造业基本经营流程的具体认识;第二,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制造业成本费用的分类,制造业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制造业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制造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

(二)成本核算模块 (1)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核算方法。具体内容包括:要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根据新成本核算制度的规定,产品成本核算项目至少包括四项,制造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以正常生产能力水平为基础,按照资源耗费方式确定要素费用、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废品损失及停工损失等间接生产费用的合理分配标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至少包括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按年度计划分配率、作业成本分配法。由于新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规定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只有直接分配法及交互分配法,所以应取消顺序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至少包括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至少包括:原材料消耗量法、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原材料扣除法、完工百分比法。(2)基于成本对象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至少包括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不过必须改变现有成本会计教材只有品种法包含完整例子的局面,补充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下完整的成本核算应用举例,具体包括要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分配等所有产品成本核算全部环节,让学生彻底了解除品种法外的其他产品成本核算全过程,真正掌握其实质。(3)基于成本控制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建议至少包括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淘汰原有的定额法。同时也要补充质量成本、战略成本管理方面的新内容,这两部分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健康持续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4)特殊行业成本核算。特殊行业至少包括:农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业等特殊行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完善补充这些方面的内容,拓展学生的成本核算知识面,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

(三)成本报告模块 目前大多数成本会计教材所涉及的成本报表种类少、形式单一,应多补充其他种类的成本报表并完善格式,实现企业多层次、多维度的成本信息报告,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成本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

(四)成本控制模块 (1)多维度、多层次的责任成本控制方法。根据成本可控性、成本性态,从不同维度归集、分配成本,核算产品及劳务成本,要求企业要建立起多维度、多层次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在成本会计教材中可将其单独作为一个专题去讲述。(2)符合国际惯例的标准成本控制方法。根据西方企业成本核算的经验,大力推广“标准成本制度”的运用。利用“标准成本”编制成本预算,简化成本核算及账务处理,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根据成本分析提供的成本差异报告,及时进行成本考核与控制。(3)其他前瞻性成本控制方法。要想建立起现代成本管理制度,必须及时吸收国外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最新应用成果及经验,如: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价值链成本控制、战略成本控制等,并对其做出符合我国企业实际、外部环境的改造与完善,然后再纳入到成本会计教学体系中。

(五)基于Excel运用的成本会计实训模块 Excel作为一种电子表格数据处理软件,几乎成为通用的财务应用软件,尤其适合成本会计表格多、计算量大的特点,所以建议在上述模块的每一部分所举实例及运用都要融入Excel的运用,同时在成本会计实训课中,以Excel软件为基础,既要进行要素费用、综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分配的单项成本核算实训,同时也要实施包括产品成本核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成本报告、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责任成本)的综合实训。借助于Excel数据处理的优势,把其真正纳入到成本会计教学中,贯穿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发挥现代信息基础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本文系黄淮学院2012年会计学重点专业教学改革项目、黄淮学院2012年校级教改项目“3+1”培养模式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编号:2012XJGLX0912)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9

【关键词】建筑成本;管理探究;降低成本;有效措施

1、我国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建筑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所处地位也逐渐提升。经过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实行科学、规范、正确的成本管理控制,不仅能够极大地降低施工成本,缩小和减少额外成本,还能够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实施科学、制度化的监控,进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提升建筑企业经济利益,实现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的目的。

2、当前建筑业在成本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成本管理的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许多建筑企业的负责人和职工都对成本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理解不到位和应用意识很淡薄。建筑企业的负责人和职工只是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关心,对于建筑成本管理漠不关心、没有市场观念。一般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负责人基本上没有依照企业工程项目要求实行先预算后操作的方案,往往实行边干边算甚至是干了后算,基本上没有市场意识以及整体意识,导致项目报价不准确、预算超标、缺乏竞争力的后果。另一方面,因为不重视不同技术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估,忽视施工方案的甄别和选择,让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缺乏技术上的有力支持,很容易造成盲目追赶工期、选择不当的技术施工方案,盲目加快进度,进而导致额外施工成本的增加等结果。

2.2、建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责任感不强,素质急需增强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并且建筑企业没有足够的不仅理论知识丰富,更有着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导致企业的很多管理人员建筑成本管理能力不强,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而一些大学生虽然理论知识丰富,可是却缺乏实践经验。建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建筑施工人员、操作人员的素质需要提升,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需要提高。尤其是建筑企业缺乏责任制,没有目标成本分解,许多责任不能够落实到个人,非常不利于管理人员实施成本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极易形成有关负责人和职工责任心不强、消极怠工。

2.3、材料管理不严格,浪费现象严重

建筑成本的高低受材料费用的影响特别的大,所以必须加强材料管理是进行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可是目前很多的建筑企业在材料管理这方面比较薄弱,没有明确的领料用料制度,施工中的浪费现象特别严重。例如现场施工人员没有经过技术部门的同意,没有制定相关的消费定额,就可以随意的领取材料。再比如对领取的材料不能够实现充分利用,随意浪费,并且对于那些周转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更是混乱和不善。建筑企业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科学,发现浪费责任不能追究到个人。并且在建筑企业内部存在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虚开发票,私底下变卖企业材料中饱私囊情况非常严重,导致建筑企业成本失控。

2.4、成本管理机制不健全,有待完善

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必须科学、规范、适应性和操作性强是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这其中成本管理机制一般包括责任机制、工作制度、奖惩制度、施工技术标准、安全机制等。可是目前我们国家的建筑业存在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很多建筑企业都依照国家要求制度出一系列的成本管理制度,可是这里面的问题仍然不少。第一,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企业制度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和完善,而且伴随社会的发展这些制度有的已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第二,很多建筑企业虽然制定了建筑成本管理制度,可是不能够很好的执行和落实,没有真正的指导实际的建筑施工。

3、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

3.1、转变观念,加强认识

建筑工程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都应加强对成本管理的了解与重视,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成本管理意识。首先,注重提高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对其进行指导教育,使其认识与关注成本管理观念与经济意识,自觉将成本管理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其次,加强对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与业务操作能力,以利于其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工期与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利于按期实现成本管理目标、保证工程质量。

3.2、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其责任心

成本管理需要既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很强的责任心、高素质的人员。首先,建筑工程企业应对人员上岗进行严格把关,保证人员具有足够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通过多种形式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文化素养、业务水平与成本管理能力,使其能够与时俱进。再次,设置严格的责任机制,合理配置人员,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热情,增强其责任心,从而有利于成本管理效率的提高。

3.3、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材料管理

施工成本与管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针对目前建筑工程企业材料浪费严重的现象,管理人员应完善监督机制,强化材料管理,制定严格的领料、用料制度,严格操作人员充分利用领用材料,减少材料成本浪费。且通过监督与管理,强化施工技术,改进工作方式,做好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以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益。

3.4、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技术,搞好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主要是利用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全面了解成本变动情况,系统分析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总结成本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寻找降低成本的潜力,制定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给未来的成本管理指明方向。开展成本分析制度化,定期进行成本分析。除采取指标对比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常规方法外,采用管理会计中一些分析方法:如量本利分析、实际成本分析等等。

3.5、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企业应注重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机制,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保证其适应社会市场需求。通过健全工作制度、责任机制、工程技术规程与标准以及奖惩制度,建立统一、规范、标准、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实际工作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工程成本、工期与质量的关系,以利于提高整个工程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与质量水平。

3.6、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减少单位工程的工时消耗,进而降低成本。所以建筑企业必须掌握先进的施工工艺,进行先进的科学技术,购买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高的机械设备,尽最大的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确保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个职工都能够发挥自己高效的生产作用。另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赖于职工的素质,因此必须抓好智力开发和职工培训工作,使广大职工成为精通业务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生产技术和业务骨干。同时,要严格控制雇佣季节工,严格按定编、定员配备各类人员,减少工资费用的开支。

结束语

总之,成本管理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作用也越来也重要。对此,建筑工程企业应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控制,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以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有利于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1,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现状

1,1责任成本控制监督不到位,效益低下

目前施工企业虽然实行了项目经理负责任,但大多数国有或国有改制的民营企业实际上也没有真正对项目实行责任成本考核,没有具体的操作性强的项目经营预算和成本分析,即使有了成本分析,但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流于形式,效益好当然积极性高,反之,就我行我素,收入成本无法匹配,更达不到成本分析了。

1,2项目管理不严容易滋生腐败

施工企业尤其是项目管理环节漏洞较多,如采购环节、分包招标、合同签订等各个环节,如果管理不严,内部人员暗箱操作,则很容易滋生腐败,一是造成大量浪费,或是通过各种不当手段把公司的钱存到个人腰包,从而严重影响着项目成本,其结果必须使本来就少的可怜的利润空间难以维持,潜亏局面则无法遏制。

1,3项目部对各项合同的签订管理不力

项目部人员缺少合同管理能力,在材料购买合同、分包合同等签订中,因为合同知识不足,不认真等原因,签订条款不合理,项目部处在不利地位。不合理条款包括:权利、义务不清、结算标准不明、履行时限模糊等。有时还存在项目部人员因经验不足或贪图小利被其他租赁企业和供货单位利用合同欺骗的现象,造成经济损失。

1,4项目部材料采购,使用管理不健全

从项目部管理手段的角度出发,就是因为项目部在材料采购、入库、消耗等各个环节管理混乱,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造成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有意舞弊,从中弁利,使用人员不能做到节约使用材料,从而造成大量浪费。

2,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完善的项目经理责任制和成本核算制

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是实行项目管理的关键,而“两制”建设中,项目成本核算制是基础,它未建立起来,项目经理责任制就流于形式。项目成本核算又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没有成本核算,其它成本分析考核、成本控制、成本计划等工作就无从谈起。企业经营核算部门作为一个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的职能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挖掘其内在的潜力,调动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项目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2,2加强施工成本核算监督力度

作为工程项目经理部人员应自觉认真学习和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与核算管理制度,并保持自律,不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干扰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使施工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成本核算员要对施工生产中发生与施工成本相关的工程变更项及时收集整理并办理签证手续,定期向公司经营部门上报审核,以便及时准确地控制施工成本并掌握工程施工情况,防止给工程竣工结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公司应制订相应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成本核算员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保障。作为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能力。

2,3抓好成本预测,预控,认真履行经济合同

项目成本的管理,首先必须抓好项目成本的预测预控。工程签约后,公司和项目部同时开展编制施工预算、成本计划,另编制工程施工任务单和所需机械台班,然后根据上述数据进行比较,结合现行人工、材料、机械的市场价,测算出工程总实际成本。在项目的各项成本测算后,公司与项目部签订承包合同,在承包合同中,对项目成本、成本降低率、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详实约定。通过合同的签订,确保项目部和公司总部责、权,利分明,双方按合同中的责任自觉地履行各自的职责,以保证项目施工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