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收与税收筹划范文

时间:2023-08-30 17:1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税收与税收筹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税收与税收筹划

篇1

关键词:建筑企业;纳税管理;税收筹划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下,税收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及企业管理者的高度关注。本文侧重研究建筑企业税务方面,包括建筑企业纳税筹划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及有效方法。

一、建筑企业纳税筹划的重要性分析

纳税筹划对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首先,从微观角度来分析,纳税筹划有利于建筑企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通过提前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项目、理财活动进行筹划和安排,最大限度地取得节税的经济效益。毋庸置疑,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纳税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可大力促成企业可支配收入的显著增长,有效降低企业的外在成本,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以及投资等各项资源的有效优化和高效整合,为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力。其次,从宏观角度来分析,建筑企业纳税筹划对政府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对政府实现财政收入的持续性增长大有裨益,与此同时,企业纳税筹划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促使国家、政府不断完善税收改制,逐渐弥补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促成国家税收法规的落实落地,有利于国家财政增收。

二、建筑企业纳税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纳税政策管理

纳税政策管理是建筑企业纳税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指的是企业必须对纳税管理活动开展可能涉及的税收法规、政策展开全面收集、妥善整理、科学分析并深入应用于实际管理中的一系列工作。首先,企业应积极营造高度重视纳税管理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纳税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在全员范围中形成强烈的纳税管理意识,激励相关员工积极开展并切实落实纳税管理一系列工作。其次,企业应合理配置纳税管理岗位,将纳税管理的具体任务细分到每个人身上,由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对纳税政策、法规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建筑企业税收政策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的状态,岗位人员必须做到与政策环境高度同步,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并结合企业特征加以合理利用,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并预判政策趋势,尽可能争取政策指导和支持,切实保障纳税管理的有效性。

(二)纳税成本管理

降低纳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建筑企业开展纳税管理活动最直接和最主要的目标,因此,纳税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企业纳税管理过程中最核心且最重要的内容。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从全局的战略角度进行高度协调和有效控制,统筹规划企业纳税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税款缴纳的相对数和绝对数,合理实现对企业纳税成本的合理管控。

(三)纳税风险管理

纳税风险管理是建筑企业纳税管理过程中不得不执行的重要内容,纳税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旦对其失去有效的管控,则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控的损失。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务必须不断强化纳税风险管理,熟悉并掌握税收政策法规,切实将税收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

三、建筑企业税收筹划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观念

观念意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行动结果,企业应精准把握税收筹划的鲜明特点,即税收筹划的合法性、事前筹划性及目的明确性,并严格遵守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确保税收筹划不与税收法律规定的原则相违背、始终坚持事前筹划原则和效率原则。在对税收筹划具体内容和客观要求具备充分认知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必要的税收风险管理意识,风险总是与收益相伴的,企业必须清楚认识到税收筹划在有效降低成本费用的同时可能存在的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避免筹划过度或筹划不当等极端现象的出现。

(二)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实现节税的经济效益目的具有积极和促进作用,如《企业所得税法》将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和安全生产的产业都一并纳入了产业优惠体系,这对相关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建筑企业在经济发展新体制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更应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深度解读优惠政策对企业自身的有利作用,在遵守税法规定的基础上,巧妙利用优惠政策大力提升企业税收筹划效果,促进企业的长远稳步发展。

(三)建立健全税收筹划管理机制

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考虑,企业税收筹划是一项涵盖税收政策管理、税收成本管理、税收风险管理、税收程序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在完善的管理机制的约束和规范下才能高效地开展一系列工作,实现税收筹划效果的有效提升。首先,建筑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特性、生产经营特点、税收筹划要求等各方面综合因素来合理设置专业的税收筹划专门机构,并配置与税收筹划工作要求相匹配的专业人员,大力打造专业的人员队伍是保证税收筹划合理性、高效性和科学性的关键一步。其次,税收筹划管理机制必须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梳理清楚管理流程和审批程序,构建层次分明、要求明确、规则合理的机制条例,对税收筹划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引和规范。

篇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我国人民的法制观念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我国逐渐建立发展起来,并认识到税收筹划对降低税负有着重要作用,希望在合理税收筹划的作用下使企业经营行为更加规范,促进企业向前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税收筹划在税法规定中只属于边缘化操作,其中隐藏的风险较大。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与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减轻税收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中小企业想尽各种办法来减少纳税,税收筹划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税收筹划也叫纳税筹划、税务筹划。税收筹划主要是指在企业纳税之前,确保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以法人、自然人等作为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先对税收的事项作出安排,以便降低赋税。税收筹划主要拥有合法性、筹划性与目的性等特点。其中合法性主要是指税收筹划行为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一旦出现违背法律法规的偷税漏税行为要严肃处理,坚决反对;筹划性主要是指在纳税工作以前要事先做好税收筹划安排与设计;目的性主要是指税收筹划工作要具有明确目的,也就是说获得“节税”[1]。税收筹划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法人在纳税时并未按照相关税法做出相对应的正确纳税行为,从而给企业未来发展与企业经济利益带来一定损失。纳税是每个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都避免不了的,纳税行为与企业共同存在,并贯穿于企业发展始终,因此,税收筹划风险也因此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事情。税收筹划是纳税人通过对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合理安排达到合法享受税收优惠降低公司税负减少税收支出增加自身利益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理财行为。税收筹划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它也具有很高的风险如果控制不好无疑会大大增加其成本。因此必须加强对税收筹划的风险管理才能保证其效用的最大化。

二、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

税收筹划通常就是在不违背税法规定与立法精神的情况下,根据税收法规所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或机会,事先完成企业投资、经营与理财等活动的安排与筹划工作,以此来减轻税负,促进税负最优化,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总的来看,税收筹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合法性

税收筹划在遵守税收法规的同时也体现了税收政策导向。从税收筹划的形式上来看,它将明确的法律法规条文作为实施依据;从税收筹划的实施上来看,它又是遵照立法意图而进行的。正是在这两种情况的作用下,税收筹划得到了国家的许可与鼓励,从而也使节税动机具有合理性,节税手段也具备了合法性。

(二)择优性

在税制要素中,税赋具有一定的弹性;在财务制度中,会计核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负债以及所有者的相应权益,实现投资结构的优化,根据纳税义务的相关规定,设置相关机构,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纳税程度的高低来选择经营方式,这些都决定着企业应缴纳税款与税后所得利润[2]。税收筹划主要是在两种或多种方案中,选择最轻的税负或最适宜企业使用的方案,以实现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利润最大化。企业在选择纳税方案时注重并不是税负是否达到最小化,而是要关注企业价值是否实现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是否实现最大化。

(三)整体性

对于税收筹划的整体性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就是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不能只侧重某一纳税环节中的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而是要从整体上看税负的轻重。其次,在选择纳税方案时不能将总体税负轻重作为最重要依据,而是要将节税与增税的综合效果作为衡量标准,尤其是企业要从多种纳税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时,应当将总体收益最多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尽量不要选择纳税最少的方案[3]。由此可见,要通过减少税负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并不是最主要的方式,减少税负只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众多方法中的一种手段。

三、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必要性

企业发展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中小企业在投资、经营以及理财方面开展税收筹划已经成为其不可缺少的工作。但在税收筹划实施的前提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环境和与之相匹配的措施。从目前来看,企业实施税收筹划工作已经具备一定可行性,通常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税收是我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国家应向企业征收什么赋税,每项赋税应征收多少,在征税时应采取哪些方式,都能体现出政府在税负方面的政策意图。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通常都是根据行业、部门、产品等方面的不同区分对待的,对于那些需要在税收上得到支持的企业要尽量减少征税比例或实行免征税政策,对于需要限制发展的企业,通常政府都会对该企业多征税。因此,中小企业在如何纳税问题上通常都会设计多种方案。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要想避开税收政策中所限制的条件,就要调整自身行为,使企业达到国家所规定、能够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条件,这样一来既达到了降低税负的目的,又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税法法律法规

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正在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但从现阶段发展来看,在税法的建立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上还存在空白点,在掌握尺度上还存在界限模糊的情况,这就需要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税法进行完善,弥补法律上的空白。

(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财务处理办法

从现阶段实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可以得知,财务会计制度中部分规定中具有一定的弹性,部分财务在处理上可以自由确定。如对于存货计价方法就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后进先出法等;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法可以通过直线法或加速折旧法进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企业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用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处理办法,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四)税收筹划是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所提倡的办法

从目前发展来看,税收筹划能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但却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尽管国家财政收入与之前相比有大幅度缩减,但这也是出于国家本意,是国家希望看到的结果,表面上看国家损失了不少财政收入,但从实质上来看,国家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落实经济政策,优化及调整国家产业结构[4]。从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来看,中小企业在国家政策鼓励下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该政策已经为国家培养了税源,对于国家长期财政税收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国家对合乎规定的税收筹划行为是表示支持与肯定的,正是由于国家的肯定才使企业税收筹划行为能够顺利进行。由此可见,税收筹划行为是国家赋予企业的权利,也正是基于此,才使企业一定要依法纳税,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四、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所面临的风险

(一)自身因素的影响

对政策与税收筹划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是制约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开展的重要因素。很多中小企业认为税收筹划只是财务人员的工作,其他人员无权干涉,并认为只有与税务局处理好关系就能将问题解决,这种认识与盲目操作最容易出现税收筹划风险。部分企业还将税收筹划认定为是少纳税,经常采用违规手段开展“税收筹划”[5]。此外,部分从事筹划工作的人员缺乏财务知识了解,不清晰我国税收政策,不按照法律法规办事,特别是统筹谋划能力不强,严重制约税收筹划开展。

(二)外部环境的影响

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税收政策的变化和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及时对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做出调整,税收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但每次对税收筹划做出调整都需要一定时间,从最初实施到最终成功需要一定过程,如果此时税收政策出现变化,企业还是执行原有税收筹划方案,就会使出现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此外,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活动时经常会遇到由于税务行政执法人员对税收筹划观念出现偏差,致使企业税收筹划成为一张白纸,严重的还会被认定税收筹划行为是偷税漏税行为,从而埋下税收筹划风险隐患。

五、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学习认识税收筹划,规范会计核算过程与方法

中小企业要顺利开展税收筹划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管理层人员要形成正确的依法纳税意识。虽然税收筹划能够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但它只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其中的一个小环节,因此,不能将其作为提升企业利润的终极办法,在企业发展中有诸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因素,如市场、商品价格与质量、企业经营方式等都会影响到企业发展[6]。企业要顺利开展税收筹划的重要前提是依照法律设立企业财务会计账册,正确处理好财务管理工作。要了解税收筹划工作是否合法,首先就要接受纳税检查,将企业会计凭证与记录作为纳税检查的依据。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做好企业会计凭证与记录工作,以此来提升税收筹划效果及可靠依据。

(二)及时了解税收政策,把握政策内涵

为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彰显国家产业结构,税收政策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从一定程度上讲,税收筹划就是在税收政策影响下不断调整以适应经济实际的变化,根据纳税人的税收利益增长点,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7]。因此,在开展税收筹划时一定要了解经济发展特点,关注税收政策变化情况,全面了解税收政策。由此可见,详细了解税收政策是降低税收筹划风险的关键。中小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中要建立健全适用于自身发展的税收筹划体系,并经常组织税法学习,了解最新税收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税收筹划方案,保证企业税收筹划行为不会违背国家法律[8]。

(三)提升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素质

从某种角度上将,税收筹划行为是一种高级的理财活动,在税收筹划中涵盖多种专业知识,如金融、税法、投资等,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执业人员,在具备法律常识,了解税收政策以外,还要了解工商、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企业情况,清晰涉税主要事项,明确筹划意图[9]。如果企业现有人员不能胜任工作,企业可以应聘请专业人士指导税收筹划操作,以将税收筹划风险降到最低。

(四)创设良好的税企关系

篇3

关键词:建筑行业;税收筹划;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的有序推进,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在企业的税务管理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正确而有效的税务筹划所带来的巨大作用。但是,我国有关税收筹划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且主要集中于有关节税收益等方面,在具体行业的税收筹划研究很少,实践上亦不尽如人意。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可以说建筑行业进入了相对的黄金时期。能否在这一新的机遇期提高建筑行业的收入水平、利润水平,能否开展有效的税收筹划,降低税收成本与税收风险,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建筑行业投资大、风险高、合同数量多、资金周转时间长等显著特点,且其工作涉及面广,直接涉及的税收项目比较多,税收负担重。据统计,建筑行业的入库税费收入占到税收总额的5%,并且增速很快。建筑业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营业利润较低,其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减少税收、扩大利润空间已经成为目前建筑业发展的诉求。因此,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财税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加强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强化经营者的纳税意识,防范税务风险,维持和提高建筑行业的利润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与问题

建筑行业是一个综合型的、涉及面广泛的行业,涉及多项经营管理活动。其涉及税收种类也相对较多。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的税收筹划种类繁多,但是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

建筑行业的税收相比其他行业要复杂的多,这是因为其业务主体多元化,从开发到最后销售投入使用,资金流、成本流等种类都非常多,因此需要十分精细化的税收管理,这样才能实现节省税费,改善建筑行业价值需求的目标。“营改增”后,我国建筑行业缴纳的税种主要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增值税等十多种,每个税种的性质、适用范围、缴纳方式等都不太相同,因此也并不是所有的税种都可以通过合理的筹划来达到降低税收的目的。一般而言,建筑行业税收筹划中具有可操作性空间的税种主要包括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尽管建筑行业税收筹划的方式多种多样,表现形式各异,但其最终目的主要有:第一,在减少税负的基础上,利用降低税基和减轻税率的手段,在不同的纳税策略中选取成本最少的策略;第二,推迟纳税时间,通过货币的时间价值获得税收的基本收益,在某种程度上也能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1.努力降低税基。

所谓税基就是税收的计税根据或者是计税依据,例如企业所得税中的应税利润。在税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税基和税额存在正向关系,即税基愈大,税额愈高。建筑企业应想方设法减少税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应该缴纳的税款,最终实现降低税负的目标。

2.积极争取较低适用税率。

现阶段我国的税收法律中除了个别税种只能按照单一税率缴纳外,其他大部分的税收种类都具有不相同的税率。这些不尽相同的税率也给企业提供了很多可操作空间。企业可以利用税收筹划的手段,对不同方面的业务和工作模式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管控,最终实现降低税率成本的目标。

3.合理选择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无论是企业取得的预付款还是约定的收讫款项,税法都有明确的纳税义务时间。经过企业合理调整业务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建筑企业可在会计核算中,实现对纳税义务时间的有效性控制,做出合理、高效的纳税筹划。

4.合理转嫁税负。

合理进行税负转嫁也是建筑企业经营的手段之一。税负转嫁牵涉到课税商品最终价格的基本问题,这一定要利用经济成本交易中的价格变化来最终确定。例如在工程中,利用有效的价格分包手段,就能够实现建筑安装工程收入在总包收入和分包单位之间的成功转移,从而改善建筑企业应该缴纳的税收,顺利实现企业所得税在不同企业间的成功转移。

5.有效延缓相关税收纳税时间。

因为资本使用过程中具有时间特性,建筑企业利用建筑工程时间上的改善,就能够延缓不同税收种类的最终纳税义务时间。假如是利用理性改善业务的预估方式,延缓工程支出的最终确定日期,从而就可以延缓纳税时间,获得资本金额因为具有时间价值带来的最终受益。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期间,拖延义务纳税时间的方法效果更为明显。

(二)建筑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1.缺乏税收筹划意识。

众所周知,税收筹划与不少企业认为的不缴税、偷税、漏税、逃税行为有本质的区别。税收筹划是在国家税收政策范围内的合法活动,是企业规避税收风险、实现企业价值的正当行为,企业合理的税收筹划行为应该受到我国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而偷税、漏税是企业不履行业务的违法行为。有人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千方百计地逃避对税收的缴纳,这种避税行为和筹划行为应该通过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严格区分,避免一些企业钻法律的空子,利用法律漏洞以税收筹划为名,破坏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扰乱市场。一方面,从国家相关部门的角度来看,税收筹划难以发展是因为一些不法分子借税收筹划之名,行偷税、漏税之实,其结果是严重地违反了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企业也可能会承担税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所以,建筑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首先要对税收筹划有正确的认识。

2.缺少专门的税收筹划人才。

有一个误区,认为税收筹划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只要具备相应的税务、财务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就可胜任税收筹划工作。殊不知,实践中,对于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税收筹划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税收经验和较高的企业管理水平,必须事先掌握和了解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国家及地方的方针政策,具有相关会计税务资格认证,熟知财务、税务、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知识,而且熟知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因此,建筑企业应配备专门的税收筹划人员,否则,税收筹划活动一旦展开投入实施,发生了纰漏是无法补救的。

3.忽视风险防范。

建筑企业在税收筹划实践中,无疑会遇到不可规避的风险,但是企业税收筹划之前一定要在风险防范方面做足功课,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发生,具体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风险防范:(1)税收政策风险。如果纳税人对有关政策不明确,理解不透彻,不能及时学习和把握政策的变化,都会造成税收筹划在政策性方面的风险。我国法律的层次较多,有关税收的法律、法规体系十分复杂,这就容易造成企业对相关法律理解不全面,甚至对政策的规定理解错误,从而导致税收筹划没有效果,甚至无意之中触犯了法律。(2)企业经营风险。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与其目标利润相关联,因为,企业利润最终来源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亦即企业的税收筹划和企业经营活动息息相关。所以,进行税收筹划,必须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在制定财务预算时将企业的经营情况考虑在内,当然,建筑企业所有的活动都应该是在国家的税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另外,要考虑税收筹划方案的可行性,看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统筹规划,防止出现盲目追求节约税收而造成企业其他活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如税收筹划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某个环节不对称或者不合乎规定,造成整个经济活动发展受阻,因而从主观上失去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机会,不仅不可以减轻企业税收的经营成本,相反,会增加企业经济成本,使企业陷入困境。(3)税收执法风险。对于税收筹划的合法与否,从主观方面讲是企业筹划过程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客观上讲是国家税务机关相关部门确认通过。这样就会存在由于税务机关和建筑企业对税法认知不同而导致的税收执法性风险。税收筹划是不是在法律范围之内,这是由国家、企业和相关税收机构共同判定的。企业通过对税法等相关法律的理解、判断进行筹划,国家机关有关单位在审核时对于是否合法、合理又有着自己的主观判断。所以,存在税收执法风险。(4)相关员工管理不当风险。这部分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不当造成的,员工岗位频繁调整,选人、用人、留人不当等因素都会使经验相对丰富的员工流失,再加之企业对员工相关理念培养不到位,使得某些员工责任心缺失,对有关程序不认真对待,都很容易引发税收筹划中的风险因素。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说,其风险在企业税收筹划中占据重要位置,也是企业经营中最难控制和把握的。企业内部人员出现的风险极容易造成合作伙伴对企业的不信任,这又连带产生了信誉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度是极其深远的。(5)税收综合性风险。对税收综合性风险的防范也是一种操作性防范,也是对之前各种风险产生原因的综合性运作管理。由于我国各种法律的层次体系较多,内容涉及方面也较为广泛,在实际操作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风险和摩擦,即使请专业团队为企业专门进行税收筹划,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出现某些主客观问题。一般来看,综合性风险可以从两个大方面把握:一是企业自身方面,对政策的整体把握度不够,筹划方案过程中很容易顾此失彼,造成不必要的失误;二是从国家方面,对税收筹划方面的指引不够积极,优惠政策宣传可能不到位。所有的行业或者是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活动时,不可能规避这些风险,但是在具体税收筹划中,预测和防范这些风险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

三、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对策

建筑企业应首当其冲地关注由设计规划造成的非税收成本或非税收损失,然后再考虑施工、经营、投资、筹资、理财等实际情况,进而把税收筹划纳入税收风险管理当中。依据税收筹划风险标准去评估其管控效果,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建筑企业防范税收筹划风险的标准。为了实现企业的税收收益最大化的机制的构建,必须依据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的标准。因此,通过对以上诸如税收筹划概念不清晰、税收人才缺乏、税收风险不宜掌控等问题的简要分析,提出对策,以期降低建筑企业成本,建立健全防范税收风险机制,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和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营造有利于税收筹划的环境。

改善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和风险防范措施,最终也不能脱离完整的法律制度保证。建立、完善税收法律体系,明确税收征管基本原则、税收管理体制、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纳税人在遵循税法前提下自主开展税收筹划活动的权利,可以让建筑企业在相关法律制度框架内合理进行企业税收筹划,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现阶段相关税务部门过分倚重管理,忽略对纳税人相关税收筹划权利培养。同时,各级税务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整合税务内、外信息化平台和服务资源,创新纳税服务方式,加强纳税服务意识,强化征纳双方的多样化互动,努力形成反馈及时、处理得当的企业纳税投诉反馈机制,增强我国税收政策的透明化和确定化趋势,在纳税流程简单化、信息多元化的纳税服务系统形成的前提下,为建筑企业大力进行税收筹划,合理控制税收风险提供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平台和技术支撑。

(二)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观念。

第一,建筑企业要根据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合理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符合实际的税收设计规划及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要明确税收筹划是一项合法的财务管理活动,也是企业节约税收成本的主要途径。第二,税收筹划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筑企业在税收筹划中,合理安排经济业务,尽可能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目前,在建筑行业整体市场低迷、利润下滑、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税收筹划无疑会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第三,要强化企业管理层税收筹划中的风险意识。收益与风险相伴,而且收益越大风险也越大。因此,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企业为了预防由于过度筹划或筹划不当的风险,必须强化风险意识。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税收筹划管理机制。

从管理的角度,建筑企业应该从不同方面强化完善税收筹划风险体系,改善涉及税种的内在管控机制,增强税收筹划效果。首先,根据企业实际,设立与财务部门相同等级的税收筹划专门机构,并配备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构建专业化的税收团队。从企业长远经营目标的角度出发,规避风险,争取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其次,建立税收筹划人员可以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机制。这样,通过构建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税收筹划专业化团队,团队的管理层人员要关注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制定生产经营政策和税收筹划方案。再次,构建和完善税收筹划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相互沟通机制。税收筹划部门需要和公司的高层、财务部门等进行工作的协调沟通,要将税务筹划的具体思想体现在日常的税务工作中,将税收筹划策略转变为公司的利润,强化公司内部的信息流通,保证税收筹划各个环节的畅通。

(四)培养高素质的税收筹划专业团队。

专业化人才是建筑企业高效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新形势下,要想在复杂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税收环境及复杂的业务活动上成功实施税收筹划,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和专业化人才的税收筹划管理队伍。目前,经济新常态使得许多建筑企业通过采取多元化、信息化、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境经营拓展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常常会涉足对外投资、并购重组、关联交易、转让定价等复杂交易,涉税事务愈加复杂。然而,建筑企业对于适应改革与创新所需的多样化人才准备不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此,建筑企业可设置更加优厚的条件加大税收筹划专业人才的招聘力度,招贤纳士。对于现有人才,通过整合、专业技能培训、在岗学习等多种方式,还可高薪聘用外部人才到建筑企业兼职,努力打造一支知识面宽、业务娴熟、技能过硬的优秀队伍,以保障税收筹划策略的顺利实施。

(五)加强建筑企业主要税种的纳税筹划。

1.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企业所得税是政府对企业利润的再分配过程,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一项重要费用,也是建筑企业税收筹划中关注的焦点。根据建筑企业的业务特点,其所得税的筹划应当从固定资产折旧、后续支出、筹资方式入手。建筑企业为了满足施工需要,通常需要大量的固定的资产,但需要调整对固定资产中的折旧费用和后续支出费用。建议建筑企业融资过程中可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采用负债融资的方式去实现调整。例如,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公司债券,会产生不同的利息费用,从而达到改变应纳税所得额的效果。另外,部分地区某些特殊的工程项目,考虑能否享受国家减免企业所得税的政策优惠。

2.印花税税收筹划。依据印花税的规定,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分包合同或转包合同所记录的数额去统计应缴纳税额度。只有当应税行为的发生,需按相关税法的缴纳税收。特殊情况下,应缴纳税收义务涉及新的应税凭证的出现,即新的分包或转包合同。因此,从本质上说,该法是通过降低计税次数和金额,从而降低缴印花税的额度。对于应税凭证,作为印花税的纳税人双方须共同确定书立的关系,几方当事人在确定书立合同关系时,如果只要不涉及合同的当事人以当事人的身份出现在合同上,则合同法律效果就达到了。实践中,若经济交易活动能当面解决,一般是不用签订合同的。当然,如果经济当事人双方信誉较好,不签合同当然更能节省税款,但这样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3.增值税税收筹划。2015年我国在建筑业进行“营改增”税制改革。建筑企业的营业税改增值税,将对建筑企业的税制、税负、税务管理和资金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考虑如何降低增值税额。如在增值税纳税人类别选择的税收筹划上,因“营改增”后设计单位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税率有明显的降幅,因此应尽量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进行筹划。对进项税额抵扣的税收筹划,“营改增”属于结构性减税,建筑设计单位一旦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由于进项抵扣税额较少,税负较原营业税有所增加。为降低税负,设计单位采购付款时应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的进项税税额越大,应纳税额越小。再比如,在租赁业务中,从合理安排设备租赁、变更长期租赁合同和充分利用融资租赁等三个方面入手,科学合理设计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在EPC合同方面,可考虑拆分EPC合同和调整EPC合同中不同业务价款两种方式,避免由于混业经营未分开核算可能导致的从高适用税率缴纳增值税的风险。在含税报价相同的供应商选择中,尽可能选择增值税进项税额最大的供应商;针对供应商报价中包含运输费用的情况,要合理使用“一票制”和“二票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鑫:《建筑企业税收筹划及风险防范》,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论文。

[2]伍余:《深圳万科建筑开发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研究》,湖南大学2012年论文。

[3]陈健怡:《中国建筑企业税务管理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论文。

[4]黄飞:《建筑设计母子公司税收筹划研究》,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论文。

[5]杨建红:《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分析》,载于《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第19期。

[6]曹光敏:《如何有效控制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载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年第5期。

[7]李秀全:《建筑企业纳税筹划及风险管理》,载于《经营管理者》2012年第8期。

篇4

[关键词]税收筹划;财务战略;价值创造

从财务战略的视角考虑进行税收筹划更具有整体性和战略性,同时税收筹划方案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和实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财务战略对税收筹划方案的影响、税收筹划对财务战略制定的影响两方面进行探讨。

1、基于财务财务战略下的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对企业筹资、经营、投资等活动涉税事项预先进行设计和策划,以实现减轻税负或延期纳税。合理的税收筹划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资源、减轻负担,从而健康稳步发展。企业筹资、经营、投资等活动以资金为中心,影响财务活动,财务活动又是在财务战略指导下实施。因此,虽然税收筹划方案选择具有多样化,但如果仅从某一环节进行税收筹划,虽然减少该环节税负,可能影响整体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从财务战略的视角对企业纳税进行筹划,不仅能够减少税负,更有利于企业长期内整体战略的实施。下面本文以筹投资战略为例进行探。

(1)基于财务战略的筹资活动税收筹划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保证。企业主要筹资渠道有两种:权益性筹资和债务性筹资。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发行股票等方式。负债筹资速度较快、灵活性较强,利息费用可以在税前抵扣,从而产生税盾效果,但是存在财务风险高和合同限制条款。权益性筹资可以长期使用,无需考虑还本付息,但由于股息是在扣除所得税之后支付,所以股利未能起到税盾效果。筹资方式不同,筹资成本、筹资风险、税收效应也会不同。基于筹资战略的税收筹划,不仅要考虑税负大小,更要考虑筹资成本、筹资渠道及方式是否满足企业财务战略需求。

下面以L公司为例进行分析。如前所言,加大负债比重会获得抵税收益,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高于债务成本率,如果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为正效应,节税效应越显著。L公司近几年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负债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并不显著,资产负债率在40%左右波动,财务风险较小,利息成本较低,未能产生可观的税收效应。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可以适当扩大负债规模,使节税效应更加充分。但L总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本身也处于陕速发展时期,经营风险较大。该公司合并报表显示2014年-2016年每股收益为0.18元、0.09元、0.02元,销售收入规模虽然较大,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够充足,盈利能力较差,控制负债风险能力不足。

L公司在筹划纳税方案时,如果仅仅追求筹资活动中纳税成本减少,很可能虽然税负减少,但风险失控,最终导致股东财富减少,从而影响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其税收筹划方案必须对收益、风险、税负等综合考量,在服从和支持整体财务战略的基础上选择有利的税收筹划方案。

(2)基于财务战略的投资活动税收筹划

企业发展需要投资。在投资活动中,由于投资主体设立方式、投资地区、投资行业、投资方式等有不同的税收法律规范,因此有很大的税收筹划空间。如果仅仅以基于节税最大化目的进行优化选择,很有可能导致企业投资失误。

下面仍以L公司下属投资主体设立方式为例分析。企业分支机构有子公司和分公司两种形式,子公司是独立核算纳税人,分公司与母公司合并纳税。当盈利时,两种形式的分支机构对纳税总额影响基本相同:但是,当分支机构或者总公司发生亏损时,就会产生由于亏损额冲抵利润带来的降低税负效应。L公司下属分支机构都是独立核算的子公司,从近几年来看,L总公司盈利能力较好,但下属子公司经营状况不够理想,处于亏损状态。显然,如果分支机构采用分公司形式设立进行税收筹划,对总公司的纳税将会形成税盾。但是,子公司和分公司哪一种更合理,L公司不能仅考虑税负大小,应该从该公司财务战略层面着手规划,考虑其经营运作模式、集团公司或下属企业财务管控模式、未来业务发展方向、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方案、公司上市等,才能避免税收筹划方案短期行为,使税收筹划具有大局观,有助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实现。

2、税收筹划对财务战略的影响

税收筹划和财务战略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一方面,财务战略的实施决定税收筹划方案的选择和制定,基于财务战略视角才能制定出最优纳税筹划方案,因此在税收筹划中应通过综合考虑企业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战略下的资源需求和预期目标,在财务战略引导下实现节税或延期纳税的效果,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另一方面,税收筹划对企业财务战略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对筹资渠道、筹资方式、资本结构优化、投资领域、投资方式、投资项目、信用政策、成本管理手段、股利分配政策等等。因此,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时应充分考虑税收效应,及时调整财务战略,降低风险,争取更大的效益。

(1)税收筹划对投资战略目标的影响

财务管理总体目标包括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具体目标是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实现最优,纳税筹划方案对财务管理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都会产生影响。

财务管理具体有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从短期目标来看,税收筹划可以促使企业支出降低,负担减轻,资金充足,效益最大。从长期目标来看,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引导企业制定更合理更先进财务战略,综合平衡影响因素,合理整合各种资源,促使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从而提升综合竞争力。

(2)税收筹划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以筹资方式为例,如果从获得较1氐的融资成本和利息抵税来看,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企业互相拆借、发行债券等负债筹资方式明显优于发行股票。因此,税收筹划方案对企业筹资决策会产生较大影响。

篇5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策略

我国实施“营改增”策略,主要是为了降低企业的资金运转压力,避免企业承受过重的税负,帮助企业尽快完成升级转型目标。对于邮政业务来讲,企业财务管理要充分考虑到“营改增”给企业税收策划工作带来的影响因素,针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特点进行分析设计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最佳纳税方案,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一、概述

“营改增”对于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1.“营改增”可以降低企业税负从计税方式上来分析,营业税和增值税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增值税是对产品、服务的增值部分进行纳税,所以不管是增值税收的优惠政策,还是税率,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实际税负和利益情况。而“营改增”,大大提升了生产、销售环节的税率管理水平,避免了重复征税,也就是减轻了企业税负。

2.规范纳税流程

推行“营改增”之后,各个行业都需要对现有的税收策划工作进行变革。在增值税的管理上,有包括税务部门、行政主管部门、法律部门都可参与其中,对于邮政行业而言,有业务往来的相关企业都具有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监管的层面和风险都是有所增加的,必须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流程办事。增值税计税过程中需要利用专用发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有的资金运动都要开具相对应的发票,并且给予认证,这也是抵扣的凭证。政府规范管理增值税,增值税计税方法的复杂程度也会因此增加。这也突出了征收依据的重要性,如果存在虚假开设和未曾开设发票的情况,导致国家税收因此遭受损失,而且企业要因此承担法律责任。

3.增加营业利润

邮政企业的经营范围比较宽,运输业务、金融服务业务、零售业务都涉猎,属于混业经营模式,也存在着不同的税率。我国在全国推行“营改增”,加大了会计核算的难度,会计人员需要区分不同税率的产品和服务。邮政企业在经营中,也会担当采购商的角色,所以在对供应商的选择上,也是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合格供应商的资质评价,尤其是商品以及服务的采购价格,要做好市场调研分析,找准价格优惠的临界点,这样才更有利于降低实际的经营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利润空间。

4.业务模式有所改变

自“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邮政企业在申报增值税时的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原有的业务模式需要做出调整。为了进一步规范化管理邮政行业的增值税征收过程,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公告,规定了企业的申报方式。例如邮政企业的总分支机构不在同一个区域的,应该以业务种类为基础,分支机构按照销售额和预征率预缴后按月做好信息传递,总公司则需要按照季度汇总的差额缴纳增值税。

二、“营改增”影响下企业税收筹划的策略

1.做好准备工作

在邮政行业发展过程中,“营改增”政策是制度改革的趋势,因此邮政企业需要认清现实情况,转变税收筹划观念,积极应对“营改增”的影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首先企业对于“营改增”给企业税负带来的影响,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管理者,要积极学习相关的财税制度和国家政策,对于企业的税收策划工作要给予财力、物力、人力上的支持,明确税务发生的任何变化,邮政企业的税收筹划计划要适应国家的税收变化情况,要积极学习、熟知,并灵活利用国家给予企业在“营改增”上的一些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负。近几年来,我国的快递行业、通讯行业发展非常迅速,给传统的邮政业务带来了很大的市场冲击,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邮政企业就必须要在继续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开发新的业务,扩大经营范围,改变经营思路,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而这对于财税人员来讲,工作难度也随之加大,因为按“营改增”要求,税务人员要对不同产品的税率进行区分,避免从高纳税,以保证企业纳税的合理性。

2.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邮政企业利用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提高税费缴纳的质量。发挥制度的作用,建立管理体系,实现税收策划的统一管理,保证科学合理性。企业需要进一步细化财务会计的工作范围,落实每个财务会计的工作责任,提高企业账面的规范化,细分核算科目,加强管理材料采购环节,有序开展邮政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建立规章制度的时候,企业要深入了解自身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现状,建立的规章制度要适应当前发展情况,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加大力度管控企业成本

邮政企业要严格区分应税业务和免税业务,免税业务无需开具增值税发票。严格控制应税业务的采购环节,选择供应商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其价格因素,也要考虑供应商是否可以提供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这样有利于促进邮政企业的业务发展,降低整体采购成本。介于邮政企业生产成本的总类比较复杂,所以必须要做好成本梳理,因为人工成本与国际运输费是属于不可抵扣的类型,必须要区分清楚。邮政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营改增”对于邮政企业的影响,邮政企业可以购置更为先进设备,从整体上大幅度的提高企业邮政服务的质量以及智能化水平,提高服务效率。邮政企业可通过采取外包的经营模式,把一些零散的或者是自身欠缺管理经营能力的业务分包给其它专业机构来打理,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企业优秀的管理资源不被分散,而且还可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升服务专业性水平,同时也可以因此获取增值税的专用发票,增加企业的可抵扣成本。

4.严格筹划采购环节的纳税工作

在“营改增”的政策下,影响企业税负的因素变得更多,例如可抵扣的进项税、销售额等。因此邮政企业需要重视采购环节的税收筹划工作,合理选择供应商,最好是选择一般纳税人,在采购过程中要注意获取增值税的专用发票,最终可以有效抵扣应纳税额。很多邮政企业在传统营业税的影响下,不够注重供应商的资质,选择的很多供应商都不是一般纳税人。在“营改增”的影响下,邮政企业要注意梳理采购环节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商的档案,不仅要保证产品质量,还要获取增值税的专用发票。在招投标过程中,增值税专用发票就是企业的抵扣凭证,这样就可以淘汰一些资质不全的供应商。企业还需加强管理专用发票,有效规避纳税风险,规范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杜绝出现虚假开设和未开设的行为,避免出现偷税漏税的行为,企业要配置相应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增值税的发票使用过程,保障企业整体的管理质量。

篇6

 

税收筹划不仅是一种资金运筹方式、一种科学的理财行为,更是一种节税活动。随着税收筹划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和接受,税收筹划不断被进行形式创新和应用。然而,税收筹划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成,则给企业带来降低税负成本的收益;败,则导致企业利益损失的风险。又因税收筹划是游走在税法规定边缘的操作、堪称“与法共舞”,又是“未雨绸缪”的前瞻性活动,各种影响因素不断变动直接导致了多样的税收筹划风险。虽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企业积极主动的应对、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决策都可以极大的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如何在节税和避险的天平上寻求平衡,以最小的风险获取最大的收益,是企业在税收筹划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下面,笔者将从六个方面探析税收筹划中企业实现节税与避险相平衡的途径。

 

1 保证信息的完备和通畅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也是税收筹划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快速获得尽可能多且真实的已知条件,才能更快更准确地解答题目。税收筹划的关键是快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而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筹划者对税收政策的了解和对税收动向的判断,获得信息的时间会直接影响企业税收筹划活动的成效。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反应、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须做到以下两点。

 

1.1 事前做好充分的信息搜集工作

 

为了最大程度保证决策者决策依据的来源,工作人员应事前收集好有关筹划主体、税收环境、政府涉税行为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时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相关性和适度性。保证了信息资源的全面可靠,可以避免因依据不足而造成决策失误,打下节税避险的基础。

 

1.2 时时关注政策动态及市场信息

 

中央政府的税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具体执行细则会根据发展的需要不定期进行更改和调整,而税收政策是各企业税收筹划的指向标,细微的变化都有可能对一些企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因此,时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动态,想办法掌握第一手信息,有助于在竞争对手前面做出反应、抢占先机。另外,税收筹划有可能涉及企业生产类型和数量的调整,具体的调整效果最终要依托于市场来实现。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了解各类产品和服务的供求情况以及价格等,能使企业做出最有效的调整,在节税的同时还可能获得生产上的额外收益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2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

 

税收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是集法律、税务、会计、财务、金融等各方面专业知识为一体的组织策划活动,对筹划者的专业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在税收筹划中,涉及到对税收政策的选择、理解以及会计核算、资金融通等各方面的工作,若相关工作人员的技能不过关,势必会导致税收筹划中某些分项工作的疏漏和错误,而每一环节的工作成果都对税收筹划的成败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增加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开展培训课程并及时验收培训成果,以保证工作人员有足够的能力既节税又避险。

 

3 依法节税,不越过法律的界限

 

税收筹划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合法性这个基础,同时是否合法也成为了判断税收筹划是否成功的一大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在法律允许的限度内进行筹划、坚决杜绝偷税漏税行为是企业税收筹划的底线。这就要求筹划者不仅要接受系统的法律教育、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还要对我国的税法有非常全面和精准的了解,能够准确判断税法的边缘和极限所在,避免发生打算打“擦边球”却实则越界的情况。其次,筹划者要区分合理避税和偷税漏税的区别,坚决抵制利用法律的漏洞来逃税,不要因侥幸心理和贪图眼前便宜而丢掉了企业和个人的未来。近年来,很多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税后利润的最大化,一味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纳税。更有不少企业越过了法律边缘,走向违法犯罪的路途,最终付出惨痛的代价,得不偿失。

 

4 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中央政府虽有税收政策,然而因为各个地区税收征管的具体方式存在差异,所以税务执法机关其实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不仅如此,由于税务执法机关并非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管理状况了解的明晰度低于企业的决策人员,因此对于企业所采取的税收筹划方案(尤其是一些贴近法律边缘、容易产生误解的方案)可能会存在疑虑和误解。为了保证税收筹划方案的合法性、获得税收筹划方案的认可度,企业应积极主动地与当地税务执法机关进行沟通,了解其工作流程和准则,同时主动提供其各种所需信息和协助。在执法机关对企业的筹划活动存在疑问时,企业应积极且正面地向其解释,使其全面了解本次筹划活动的具体目的和执行情况,力求达成共识。不仅如此,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定期的联系,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其工作的新动向、较早获取第一手消息,从而可以保证筹划工作大方向的正确性并赢得更多的反应时间。

 

5 力度适当,提高风险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在税收筹划中,许多企业一味追求金钱利润而忽视了对风险的规避和处理,以至于风险来临时缺乏应对措施,或抱有侥幸心理以为可以幸免。其结果是筹划工作大多失败,损害了企业利益不说还有可能因违法造成工作人员锒铛入狱。而在另一个极端,一些企业则过于保守,战战兢兢小心翼翼,采用最保守的税收筹划方案。这样固然安全,但是效率很低且成本并不一定低,税收筹划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企业损失了一个增加实际收益、提高竞争力的好机会。因此,无论节税还是避险,企业都应追求适度原则。节税时保持较高的风险意识,时刻注意防范现存风险和发现潜在风险。尤其注意要充分利用网络科技技术,比如建立一整套风险提醒和监控机制,由此来缩短反应时间,争取在第一时间做出最有效的处理。其次,在避险时也要注意培养筹划者的创新意识,根据国家政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设计出更科学、更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不断降低税收筹划的成本,以求提高筹划活动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6 注意保持方案的整体性和灵活性

 

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是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从而提高实际收益。由于企业各个税种比例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税收成本,因此税收筹划常通过转移税收项目来实现。然而企业众多繁杂的税收项目之间并非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其税基是相互关联的,一种税收的减少可能会引起许多税收的增加,甚至增加的比减少的要多,税收成本反而变大了。因此,在税收筹划中要注意各种税收项目之间的关联,充分考虑一种行为的连带效应,以企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制定出最优的全局性方案。

 

此外,由于税收政策、市场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等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实际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此筹划者应注意方案设计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以便变化发生时可以及时调整方案进行应对。

 

参考文献:

 

[1]吕建锁.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与规避新探[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2]尹芳.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防范策略探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4.

篇7

据统计可知,我国较多的施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曾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较多的企业在境外市场不断拼搏,很多建筑企业的业务已经扩大到上百个发展中或者是欠发达的国家中,不断参与国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政府对企业实施支持“走出去”的战略,并在此过程中给予企业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走出去战略中给予企业有效的引导,帮助企业积极拓展境外市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的发展实力在竞争中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施工企业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实力去参与国际竞争。但是,由于国内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发展不均衡,直接导致我国施工企业境外承包业务的利润率大幅度下降。曾经的低成本劳务输出方式已经不能再为企业创造足够的收益和利润,再加上金融危机的爆发,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世界各国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和伤害。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涨,经济低迷,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境外施工企业的生产成本,缩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再者,由于国内国外的经济发展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是不同的,财政法规和社会环境等差异因素对境外施工企业的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境外施工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稳定发展,实现企业的利润增长,就要加强对境外工程所在国家进行税收政策研究,分析当地国家的税收筹划工作内容,建立健全税收筹划管理体制,对企业的业务和管理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要积极研究外汇资金的流动方式,降低外汇变动给境外施工企业带来的影响和风险。

二、税收筹划的定义和内容

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要提高自身的利润率并降低税收风险,就要做好相应的税收筹划工作。而做好税收筹划工作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税收筹划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一)税收筹划的定义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按照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税收法规的规定,在不违反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选择相应的纳税方案来筹划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以便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税收筹划工作首先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要遵守国家税收政策的导向指导,不能一味的按照自身的主观意识来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同时,税收筹划工作要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施工企业要在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开展前进行税收筹划工作,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税后利润,以便施工企业能够真正实现税收利润最大化。

(二)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

税收筹划的内容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分别是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和实现涉税零风险。税收筹划工作主要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从而有效实现税收收益最大化目标。避税筹划是指企业可以在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采用相应的避税手段,利用税收法律法规条文中的漏洞或者是空白来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以便实现合理合法避税。避税筹划工作不是违法行为,避税筹划行为与偷税漏税行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国家只能采取相应的反避税措施,例如国家只能不断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来限制避税行为,而不能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制止或惩罚避税行为。节税筹划是指纳税企业在不违法国家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税法规定的条例或者是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税负。企业在进行节税筹划工作时,可以利用税法规定的起征点的不同和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和筹资投资活动,巧妙安排,合理节税,这样就可以在符合国家税收法律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节税。转嫁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不违法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相应有效的措施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以便转嫁企业的税收负担。境外施工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或者是降低价格等手段将利润或者收益转移到税负较低的国家,或者是通过价格调整将税负转嫁给上游的企业以及下游的消费者,这样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施工企业税负的转移。实现涉税零风险是指施工企业要全面了解自身的账务,及时核算并交纳税款,及时向税务部门进行纳税申报,这样就可以减少施工企业遭受税收处罚的可能性,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这种税收筹划方式不是直接降低企业的税负,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使得施工企业可以间接获得税收收益,也可以为施工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税收环境,进而可以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基础。

三、境外施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面临的风险类型和内容

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汇率风险、利率风险、财务风险、税收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和社会环境差异风险等等,这些风险的存在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了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不利于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平稳健康的外部发展环境。

(一)汇率风险

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币值被迫升值,且升值一直有着上升趋势,这对我国境外施工企业的境外收益、资产和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人民币增值,因施工企业的外币债权总是大于债务,使得产生汇兑损失,直接增加财务费用金额降低企业利润,增加了企业的外汇风险。

1、使得企业的营业收入降低。我国境外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合同大多数是以美元为计价货币,由于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所有项目都应当按照会计期间的平均汇率折算成作为记账本位币,即要将利润表中的项目收益换算成人民币。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升值,汇率下降,使得同量的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的数量减少,导致境外企业的营业收入降低。

2、企业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外汇缩水。众所周知,通货膨胀会使得债务人受益,债权人亏损,而汇率下降也具有类似的效应。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使得以美元表示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价值下降,境外施工企业的债权权益受到损害,不利于境外施工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使得企业以美元表示的资产价值降低。同时,由于境外项目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外汇管理程序,境外项目所在国通常会限制项目建设资金大量回流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导致境外施工企业未结余资金数量较多,这一方面使得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不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使得外汇价值下降,直接影响项目的收益和价值。

3、生产和营业成本增加。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境外项目时要外派本国工作人员到项目所在国家进行项目指导和监督,而外派人员的薪酬是按照美元计价,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企业要留住人才,就要相应调整外派人员薪酬,保证外派人员工资换成人民币后不缩水,这样就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其次,由于境外项目建设资金大多数是从本国的银行中借贷获取,企业要获取美元计价的收益时要将其转换成人民币归还给银行,这样就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税收风险

由于国内外的税收法规和税收政策的不一致,企业进行纳税申报时面临的程序和税收负担也不一致,使得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境外施工项目时获取经济效益面临的税收风险增大。税收政策和国内差别主要有所得税、增值税、财产税和利润税等税率的不同,而且这些税收种类的征收范围也与国内税种征收范围不一致,加大了境外施工企业计算应缴税收的工作量,提高了税收计算工作的复杂程度,从而间接的加大了企业的纳税成本,增加纳税风险。同时,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设置了相对较高的关税以限制境外施工企业进入,这样就在更大的程度上加大了境外施工企业的税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境外企业的税收风险。

(三)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境外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风险、审计风险和核算风险等内容。资金风险是指境外施工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和资金拨付手段复杂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资金拨付会有一定的时滞性,工程承包项目资金的拨付和资金预付款资金到位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就会给境外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周转压力,不利于保障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审计风险是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境外施工项目时,由于地域差别和审计制度的差别的存在使得未来项目的决算财务审计工作要受到不同国家和组织的多方审计,只要未来项目没有通过其中一方的审计,项目工程就难以通过,境外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压力巨大。核算风险是由于中外财务核算工作难以同步进行而带来的风险。境外施工项目在国内或者国外发生的费用,在国外或者国内不被认可,因此不能被纳入财务核算范围之内,使得中外财务核算的结果不同,从而影响境外施工企业的纳税额不同,这样就使得境外施工企业的财务信息不一致,项目效益难以准确计算,财务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加大,不利于境外施工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境外施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工作的措施

境外施工企业要想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就要从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入手,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一)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具体措施

1、要熟悉了解境外工程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企业要开展相关的税收筹划工作,首先就要了解境外工作所在地的税收法律法规。施工企业开展境外工程建设的前期,其财务人员就应该对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了解,要收集有关的法律法规信息,制定相应的税收筹划操作方法。境外企业同时也可以聘请专业的翻译机构或者团队,对工程项目所在地或者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准确无误的翻译和解析,以便帮助施工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制定有效的对策,为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2、成立税收筹划领导小组。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协作性,税收筹划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境外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相互配合。因此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项目时,可以成立税收筹划领导小组,以便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进而统筹税收筹划工作,为税收筹划工作提供人员支持和组织保障。成立税收筹划小组,应该要注意税收筹划小组的组织构成,要注重提高税收筹划小组的工作效率,避免设置重复的岗位造成小组机构臃肿。再者,要注意防止税收筹划小组的权利过分扩大化,境外施工企业在机构设置中要注意权责分配,明确权利和责任,领导小组在税收筹划工作中应付首要责任。

3、确定境外项目实施的法律形式。境外工程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应该要理解工程所在国家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从而确定适合施工企业的项目法律形式。比如,境外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税收法律特点,可以将项目设置成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或者是分公司,这样就可以将项目所需的生产性材料或者物资进行转移定价,从而将利润和收益转移或者留在税率较低的国家,以便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再者,施工企业可以预测工程的利润率,从而为制定项目的税收筹划目标提供理论基础。4、制定相应的税收筹划方案。税收领导小组要充分了解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熟悉项目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将项目的利润率水平和税收筹划目标结合起来,充分分析项目实施环境的利弊,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税收筹划方案可以指导税收筹划工作的具体实施,可以给税收筹划工作指明方向,从而提高税收筹划工作的工作效率,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施工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手段

1、从企业所得税入手控制税收筹划过程中的风险。境外施工企业可以结合项目施工的成本构成来降低企业应缴纳所得额,从而实现企业所得税筹划。境外施工企业可以将境外发放的工资计入项目外帐成本,同时,在项目所在国购买生产性物资或者是生活性物资时,应该索要当地税务机关认可的发票并妥善保管。再者,对进口的施工物资和生活物资,境外施工企业要向当地的国税机关提供相关的清单和价目表,以便这些类似的开支和费用可以归为税前法定扣除项目,从而获得当地税务机关的认可。对于为开展境外施工项目而采购的施工设备,采购人员要妥善保管设备采购发票,要注意发票的合法性和可被认可性,要确保发票的抬头和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名称的一致性,无论是境内购买的设备还是境外购买的设备,都要保证发票可以被税务机关认可,以便为后期的设备折旧抵扣相关费用成本提供依据,进一步为降低企业的所得税风险提供保证。

篇8

摘要: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企业控制经营成本的难度越来越大,而做好税收筹划则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一个有效措施。本文对纳税筹划过程中企业必须注意防范涉税风险及规避方式作出探究。

关键词 :税收筹划;涉税风险;规避

一、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涉税风险

1.法律风险

企业本身进行税收筹划的初衷是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而一旦这个目标出现偏离,企业很可能为达到少缴税的目的而采取另外一种极端的方式,那就是逃税、偷税。尽管这种方式下企业可能会短期内减少一定的税负,但这种方式可能需要承担法律风险,包括故意偷税风险、纳税筹划风险等。

2.经济风险

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产生的涉税经济风险,主要是指纳税人因不当筹划而多交税。这种风险状态下,企业尽管可以免除法律责任,但由于多缴税与其进行税收筹划的初衷相违背,而使自身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比如,很多企业不了解最新的税收条例,而造成多缴税的风险。

3.心理风险

不少纳税人在面临税务机关稽查时,往往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生怕因自己在税收筹划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行为而被戴上偷漏税的帽子,这种心理上的负担,笔者称之为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的心理风险。如果企业能够正确做好税收筹划工作,资料留存齐全,账目清晰,即使税务机关稽查,企业也不用担心涉税风险。

二、企业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1.税收筹划方案实施条件的变化

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环境的变化,包括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就企业自身而言,一旦企业税收筹划的预期经营活动发生改变,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将失去最基础的依据,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将可能无法继续享受,从而导致税收筹划的最终结果与企业预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从企业外部环境来说,首先税收政策的变化,出于发展战略的要求,一些税收政策将不断调整变化,这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其次,宏观经济的波动,也会对税收筹划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因素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制约性较大,也最为直接,无疑将增加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

2.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企业在税收征纳管理上,往往处于被动的一方,相关权利义务并不对等,对某一涉税事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的主观认定。若企业一项正确的税收筹划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漏税,则企业将承受一定的法律责任。

3.税收筹划人员技能差距导致税收筹划方案本身有漏洞

税收筹划是一门高技术要求的工作,需要高素质、综合性的税收筹划人员。一些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往往是由财务人员全程主导的。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因没有参与实际经营活动,而对整个税收筹划的工作缺乏一个整体的认识,也往往出现只注重某个税种的规避,而忽略了企业整体税种的要求,而给企业整体利益带来损害。

4.税收筹划的全部成本较难估计

由于税收筹划存在的不确定性较多,再加上税收筹划所要考虑的成本内容较为广泛,而且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此,对企业税收筹划而言,其税收筹划所涉及的全部成本实难为企业所估计到。笔者碰到过一些案例,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往往较为片面地追求税收节约了多少,而很少将关注重点放在税收的全部成本估计。

5.税收筹划过程中企业部门之间沟通不畅

企业各职能部门因岗位分工、工作职责不同,各部门之间存在局部利益的考虑。一些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各职能部门均推脱工作任务,不愿接受或承担税收筹划工作的风险,这就导致了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使得企业税收筹划在整体衔接上出现缺位或缺失的情况,从而造成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

三、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规避涉税风险的措施

1.认真学习税收政策并且准确把握税收政策

笔者认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出发点就是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及时把握各项税收政策的变动,全面把握税收政策的原则性和规则性。从某个角度来讲,税收筹划就是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状况的不断变化,以寻求企业在税收缴纳上的平衡点,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2.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协调好与税务机关的征纳关系

企业应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平衡好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关系,努力适应税务机关的管理,及时寻求税务机关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企业在与税务机关打交道时,需要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甚至在每一个新规划方案实施前,抱着真诚的态度咨询税务机关以获得其认可和批准,最终实现企业和税务机关的“共同双赢”。

3.大力提高纳税筹划人员及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企业应做好高素质的税务规划与风险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一位优秀的税收筹划人才可以结合企业的现实需要,设计出最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帮助企业最大程度地获得利益。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做好自己内部税收筹划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包括税收、会计、金融、商业管理与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甚至还要培训税收筹划人员的流程管理知识,同时加强税收筹划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使企业能够做好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有效应对税收筹划涉税风险。

4.注意纳税筹划的成本与效益的分析

在设计和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企业不应只考虑降低税收成本,而忽略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还应综合考虑税收筹划可以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因此,作为税收筹划方案选择的决策者,企业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确保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5.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与配合

一方面,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应当在企业管理层的组织下,定期与各业务部门进行交流,共享各自掌握的信息并进行讨论,并一协调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与其他领域的管理活动,分享各自的对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以及其他方面风险管理的建议;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建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将其风险管理业绩与工资挂钩,以保证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李翠杰.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金融经济,2014.02.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 税收筹划 风险 防范

一、税收筹划的风险防范思考

1.税收筹划的风险及其涵义

税收筹划也称纳税筹划或税务筹划。 它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的特点。合法性表示税收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畴内进行,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负担是偷税行为,必须加以反对和制止;筹划性表示税收筹划必须事先规划、设计安排;目的性表示税收筹划有明确的目的,即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

税收筹划的风险,通俗地讲就是税收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筹划失败所付出的代价。由于税收筹划是在经济行为发生之前作出的决策,而税收法规具有实效性,再加上经营环境及其他因素的错综复杂,使其具不确定性,蕴涵着较大的风险。美国著名保险学家特瑞斯、普雷切特将风险定义为。未来结果的变化性。税收筹划风险也同其它许多风险一样,具有不确定性和客观性两个不对等的特征。税收筹划风险可以通过筹划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变动程度来衡量,变动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

2.税收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

(1)税收筹划基础不稳导致的风险。中小企业开展税收筹划,需要良好的基础条件。如果中小企业管理决策层对税收筹划不了解、不重视、甚至认为税收筹划就是搞关系、找路子、钻空子、少纳税;或是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账证不完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甚至企业还有偷逃税款的前科,或违反税法记录较多等等,造成税收筹划基础极不稳固,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税收筹划,其风险性极强。这是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最主要的风险。

(2)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税收政策总是要作出相应的变更,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每一项税收筹划从最初的项目选择到最终获得成功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此期间,如果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据原税收政策设计的税收筹划方案,由合法方案变成不合法方案,或由合理方案变成不合理方案,从而导致税收筹划的风险。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的风险。内部完善的管理控制制度体系是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基础。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制定是否合理科学,执行是否到位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程度。税收筹划都是建立在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充分执行前提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财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如果本身存在缺陷,或者制度完善而没有切实执行,都是导致税收筹划风险发生的隐患。比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不相容业务没有完全分离,会计核算混乱,必然会导致作为筹划依据的会计信息失真,从而使税收筹划方案很难取得实效。

(4)筹划方案不严谨导致的风险。通过对税收筹划失败导致风险发生的多起个案进行分析,过分追求节税效益,降低税收成本而忽视对税法的遵从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规范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这些不严谨的税收筹划方案严重脱离企业实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和企业整体经营战略,没有从全局发展战略的角度策划设计,缺少税收筹划必备的全局观和战略观,往往导致税收筹划风险的发生。

(5)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税收筹划与避税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它是合法的,是符合立法者意图的,但现实中这种合法性还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在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由于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从而导致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因为无论哪一种税,税法都在纳税范围上,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只要税法未明确的行为,税务机关就有权根据自身判断认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加上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和其他因素影响,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果是:企业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可能由于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导致税收筹划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或被认为是恶意避税或偷税行为而加以处罚。

3.加强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1)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税收筹划存在潜在风险,而风险的发生必将危及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所以企业管理层必须对税收筹划的风险给予足够的关注,对税收筹划风险的形式、状态进行动态监控,对可能发生与预期筹划结果不符的情况要及时反馈、适时调整,使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带来的税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2)正确认识税收筹划,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中小企业经营决策层必须树立依法纳税的理念,这是成功开展税收筹划的前提。税收筹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但它只是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环节,不能将企业的盈利空间寄希望于税收筹划,因为经营业绩的提高要受市场变化、商品价格、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税收筹划也是建立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的基础上,许多税收筹划方案的实现都是建立在企业预期经济效益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所以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核算体系,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正确进行会计核算才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本前提。税收筹划是否合法,首先必须能保证企业正确的核算和符合税收政策的规定,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会计凭证、账簿、票据都能经得住税务部门的纳税检查。因此中小企业应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行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为提高税收筹划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3)贯彻成本效益原则,树立全局观念,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中小企业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任何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均会在获取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实施该方案付出税收筹划成本,只有在充分考虑筹划方案中的隐含成本的条件下,且当税收筹划成本小于所得的收益时,该项税收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不能仅考虑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需要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减轻。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方案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的结果,优化选择的标准不是税收负担最小而是在税收负担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不能把眼光仅盯在某一时期纳税最少的方案上,而考虑服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选择能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税收筹划方案。

(4)完善内部管理控制,及时掌握政策变化。企业会计核算中不相容业务必须分离,要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整体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切实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比如仓库的存货管理与物料会计的存货记账不能由同一人兼任。一个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失真会计信息的产生,从而避免税务筹划风险的发生。因此管理控制制度的健全、科学既是企业税收筹划的基础,也是规避税务风险发生最基本、最重要的保证。此外,及时掌握税收政策的更新变化至关重要,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文本表面,要正确把握税收政策实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以合法为前提,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并熟练地运用税收法律的相关规定,这对企业财务主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收筹划风险案例中,企业往往由于有关税收政策精神理解不到位,纳税操作程序不规范,导致税务风险的发生,造成事实上的偷税,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可见,只有以完善的内部控制为依托,在充分把握税法实质,熟悉纳税程序的前提下进行的筹划才能使企业在最大程度上规避税收风险。

所以,应当充分认识税收筹划的风险,关心税法的制定、变化、执行,同时,税收的征收机关,应加强税法宣传,让税法深入人心。只有在此情况下,税收征收管理才能实现上台阶。在双方信息对等、内部核算清晰、把握筹划成本效益原则的情况下,纳税筹划的风险才能降到最低。

二、新所得税法下的纳税筹划思考

随着新税法的审议通过,新税法与旧税法在税收优惠政策、税率、税前扣除等方面的差异正在显著得影响着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企业面对“两税合并”及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相关政策做出的重大调整,必须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上做出相应调整,通过改变纳税筹划方式和方法来适应新所得税法。本文通过对新旧所得税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当前企业在新税法下进行纳税筹划的新思路和进行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了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尚未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应税行为进行合理的筹划和安排,利用税法给出的对自己有利的可能选择或者优惠政策,从中找到合适的纳税方法,使本身税负得以延缓或减轻,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行为过程。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的主体税种,根据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纳税筹划的关键是降低应税收入,尽可能的扩大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最终达到降低应纳企业所得税的目的。因此,对企业来说,企业所得税存在很大的纳税筹划空间。随着新所得税法的通过与施行,企业的纳税筹划活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新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税前扣除标准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针对税法的诸多变化,企业必须深入了解新税法,并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调整和筹划各项涉税行为,才能保证享受到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达到降低企业税负的目的。

1.设立分公司和子公司

企业在计划投资时,选择设立分公司还是通过控股形式组建子公司,在企业所得税纳税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它实现的盈亏要同总公司合并纳税,而子公司只有税后利润才能按股东占有的股份进行股利分配。一般来说,如果新组建的公司一开始就能盈利,从母公司集团整体税负利益考虑,设立子公司和设立分公司并没有区别,但如新设的子公司可以享受到所在地政府提供的各种税收优惠和其他经营优惠,此时设立子公司就较为有利。如果预计新组建的公司在经营初期会发生亏损,那么设立分公司可能更为有利,因为在与总公司合并计算企业所得税时能够减轻总公司的税收负担。

2.选择好注册地点

首先,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20%的预提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此类企业应就其收入全额征收预提所得税。而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却可以免税,因此外国企业可以选择通过变更注册地,在中国境内设立子公司以避免缴纳预提税。其次,居民企业在国内设立子公司时,可考虑设立在某些享有优惠税率的地区而使企业集团整体受益。

3.企业法律形式选择

新《企业所得税法》明确了我国对公司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实行不同税制。公司制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合伙企业及个人独资企业则按《个人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与合伙经营相比,有限责任公司要双重纳税,即先交企业所得税,股东在获取股息收入时再交纳个人所得税;而合伙经营的合伙人或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人只需交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单从纳税负担的角度出发,在新组建企业时可以选择设立为合伙制或独资企业。当然,公司制企业与合伙企业在投资者法律责任、法人治理结构、经营风险等方面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企业应在权衡自身发展前景、规模预测、市场风险等因素后,合理选择企业的组织形式。

4.对税前扣除项目的筹划

企业在不违反新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各项费用进行充分合理的列支,对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充分的估计,可以缩小税基,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比如,新税法规定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允许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企业通过对公益救济性捐赠的合理筹划,可以使捐赠之后的税款节约额大于捐赠额,从而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5.充分利用所得税优惠政策

利用所得税优惠政策可以结合新税法的具体规定从如下方面进行筹划。如:对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对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安置残疾人员以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实行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的办法。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对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实行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以及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低税率政策等。上述优惠政策都存在纳税筹划空间,对企业来说,准确掌握并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本身就是税收筹划的过程。

6.避免税收违法行为的筹划

新税法对反避税问题进行了规范,明确规定了限制我国企业在国际虚设外资机构,借以转移收入、转移利润的避税行为和限制资本弱化的避税行为。由于新税法采取反避税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注重对关联方转移定价的防范,增加诸如防范避税、防范资本弱化、一般反避税等反避税手段,使以往主要针对外资企业的反避税,自然延伸到内资企业,对此企业应提早做出安排,掌握和理解新企业所得税法有关反避税规定,防止被税务行政调查而造成损失。

三、结束语

企业纳税筹必须根据税法规定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进行必要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最大限度的降低税负,从而提高企业利润。但是企业纳税筹划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而且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由精通税法和企业流程制度的人员进行操作,以确保纳税筹划的效果。此外,企业在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明确两点原则,一方面不能以欺骗的方式骗取税收优惠,另一方面是要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避免因程序不当而丧失该项税收优惠权利。

参考文献:

[1]蔡昌.税收筹划规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艾华.税收筹划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孙钢.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设计思路[J].中国财政,2007(01)

篇10

【关键词】预缴企业所得税 政策解读 税收筹划

一、预缴企业所得税现行税收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纳,由税务机关具体核定。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应当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额预缴,或者按照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预缴方法一经确定,该纳税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

3.《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预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9〕34号)重申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确定的预缴企业所得税的三种办法,强调了“实际利润额”的概念,根据税款可承担性原则,为了最大限度地弥合企业所得税累计预缴税额与年度实际应纳税额之间的差异,国家税务总局作出了原则规定,并明确了未按照规定预缴企业所得税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为确保税款足额及时入库,各级税务机关对纳入当地重点税源管理的企业,原则上应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方法征收企业所得税。各级税务机关要处理好企业所得税预缴和汇算清缴税款入库的关系,原则上各地企业所得税年度预缴税款占当年企业所得税入库税款(预缴数+汇算清缴数)应不少于70%。对未按规定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等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4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作出了修订。公告沿用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实际利润额”的名词,并修订了前期月(季)度纳税申报表在实际操作环节中有关问题。公告附件明确,实际利润额=(会计)利润总额+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免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以前年度亏损。

二、预缴企业所得税现行税收政策解读

1.预缴企业所得税是税收征纳中的法定事项。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纳税人不按规定预缴企业所得税,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维系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财政资金,需求是刚性的,是永续的,这就要求税收收入能予以匹配,预缴企业所得税就是保证税收收入及时入库的保证措施之一。纳税人在预缴企业所得税上的行为瑕疵一般为三种:不按期申报税款,不按期、不足额缴纳税款,或进行虚假申报。

(1)对于纳税人不按期申报税款的行为,按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处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对于纳税人不按期、不足额缴纳税款的行为,除办理了法定的、且经有权税务机关批准的延期缴纳税款申请之外,均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照《税收征管法》的相关规定,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强制执行,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3)对于纳税人进行虚假申报的行为,按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虽然,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企业所得税预缴中对偷税行为如何认定问题的复函》(国税函〔1996〕8号)中,曾有“企业在预缴中少缴的税款不应作为偷税处理”的规定,但是,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号公告明确,该文件已经全文失效。从《税收征管法》的法条字面意思看,“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没有对应纳税款进行内涵限定,也没有将预缴税款排除出去,所以,将虚假申报已经构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事实的认定为偷税行为,也是没有错误的。对于进行了虚假申报,但后期改正,并未造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事实的行为,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处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3.税法是严苛的,在税收法律和法规的框架下,税务机关加强税收管理,做好纳税服务,纳税人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合作博弈,相辅相成,“合而不同,是谓大同”,共建征纳和谐关系。

4.以简化税收程序、降低税收遵从成本为理念的预缴企业所得税申报办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税收筹划的空间。

三、预缴企业所得税筹划目标

1.争取按照实际利润额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虽然存在三种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办法,但一般而言,按照实际利润额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与汇算清缴的差异较小。当然,在报告年度企业收入及利润指标将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应争取税务机关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额预缴企业所得税。

2.开展筹划,避免多预缴税款。由于受季节性以及订单均衡性影响,有些企业一定时期的收益并不很均衡,年度内“前高后低”的情况有时会发生;如果简单地按照实际利润额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在汇算清缴时才发现多预缴了税款,虽然按照《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企业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税,但是,退税手续复杂而繁琐,牵涉到税务、国库、银行等组织。实践中,多缴纳的税款很可能被滞留抵顶下一年度的预缴税款,这将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并导致资金占用利息的损失。

3.控制企业所得税的预缴比例。正确理解国税函〔2009〕34号文件中“企业所得税年度预缴税款占当年企业所得税入库税款(预缴数+汇算清缴数)应不少于 70%”的要求,将多余的税款留在企业汇算清缴期缴纳,以节约资金利息占用。由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天生的博弈关系,作为税务机关要争取预缴税款占全年应缴税款不少于70%;而作为纳税人,一般应将预缴税款控制在全年应缴税款的70%。例如,若某企业纳税年度每季度均产生1 000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由于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做得好,将每季度预缴税款比例控制在年度应缴税款的70%,预缴税款共计2 800万元;而在汇算清缴期缴纳税款1 200万元,若税款均是在纳税期的15日解缴入库,则此项筹划,相当于纳税人取得了4笔300万元资金不同期限(13个月、10个月、7个月、4个月)的贷款利息收入。

四、预缴企业所得税筹划方法

实际利润额=(会计)利润总额+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免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以前年度亏损。在如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4号所确定的实际利润额计算公式中,有关指标的内涵为:

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目前主要指房地产企业的预计毛利,同时为未来特殊项目预留了空间。免税收入:目前主要包括国债利息收入和符合条件的股息红利所得等。不征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法所确定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以前年度亏损: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计算的,企业前期发生的,在企业所得税法定结转、税前弥补年度内的亏损。(会计)利润总额:企业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