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30 17:1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出口企业风险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

篇1

【关键词】出口风险 出口信用保险 风险管理

自去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开始,全球金融系统被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之中。部分国外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问题,个别国家或地区进口商恶意逃债或违反合同的现象明显增多,我国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出口企业如何重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出口企业风险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出口企业风险种类分析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的重要手段,为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国别风险动向和业务风险防范,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与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出口企业风险主要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本文主要分析外部风险。目前,出口企业在其出口行为中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二个方面。

1、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由政府控制的事件或社会事件引起的给国外债权人(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是受国际间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出口贸易信用风险。

相对于商业风险,国家风险的显著特点是其产生于跨国金融贸易活动中,与国家有密切关系,是由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并且具有强制性,非合同或契约条款所能改变或免除,因此带有巨大危害性。

2、国外客户风险。国外客户风险又称商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意欺诈。有的企业一开始就没有还款意愿,以种种借口恶意拖欠出口方货款,逃避债务。这种人为欺诈所导致的出口贸易信用风险行为危害最大,欺诈的目标可能是定金、预付货款、货款、货物、保险金等等。

(2)技术贸易壁垒。近年来,许多国家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结构,纷纷制定严格苛刻的质量标准、环保标准、安全防护标准、卫生标准、包装认识标准等,限制、阻挡他国产品的进入。

(3)合同纰漏。由于我方合同履行不严谨,外方找借口不付或少付款;或由于质量不符、单证不符,遭对方拒付货款。

(4)客户企业的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货款。此类客户往往处于破产的边缘,负债多,产品积压滞销,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没有能力还款。

二、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1、风险保障功能。出口信用保险主要承保上述国家风险和商业风险,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外部风险保障,为出口企业的稳定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也为国家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出口促进功能。出口信用保险为出口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转移渠道,因此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率地选择贸易伙伴,更加大胆地开拓新兴市场,以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交易手段提升竞争力,从而扩大交易机会,创造出口增量。

3、融资支持功能。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提升企业的信用条件,构建多种方式的融资渠道,使企业在国际、国内资金市场上获得融资便利和资金支持,满足其出口和对外投资的资金需求。

4、政策导向功能。出口信用保险通过倾向性的保险政策和灵活的费率调节手段,有针对性地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配合国家外经贸和产业政策的实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历程,鲜明地体现了国家政策导向的特征。

5、损失补偿功能。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的风险保障作用,最终体现在对企业的赔款上。无论是政策性风险还是商业性风险,一旦发生都将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赔偿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损失,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

由于以上的功能特性,出口信用保险对促进各国的出口和对外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世界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

三、我国出口企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必要性

1、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地区性或全球性经济动荡。另外反恐战争、局部地区金融、政治危机、印巴局势、中东形势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我国国际贸易风险显著上升,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可有效帮助企业防范和控制出口贸易风险。

2、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是实施市场多元化的重要手段。开拓新兴市场、接洽新客户,国家能够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帮助企业解决收汇风险问题,实现开拓国际市场的目标。

3、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制定相应的技术和卫生标准,使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风险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依据国家外交、外贸、财政、金融等政策,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弥补了商业保险业务的不足和缺陷,有益于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

四、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

目前,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外贸的大幅增长不相符合。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大概只有1.1%投保了出口信用险,还有相当于我国出口总额98%左右的出口贸易并没有办理出口信用保险。我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仅占我国出口企业的3%左右,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的存在。2009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对金融危机下出口企业现状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全区近2000家出口企业只有20多家出口企业采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来降低出口风险。因此,我国出口企业还应进一步主动了解和运用出口信用保险,保证企业降低贸易风险。

1、建立信用管理体系。西方企业几十年的经验说明,外贸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体系,全面管理外贸企业出口信用的各环节。很多外贸企业负责人认为,信用管理就是追收账款,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追账只占信用管理很小一部分。当货物出口时,应对出口的货物和国外买家时时监控,保证货物的安全和国外买家得到满意的服务,争取早日收回货款。信用管理部门还应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市场销售部门,了解国外买家的资信优劣,为做好以后的出口提供决策依据,从业务流程上控制风险的发生。结合采用出口信用保险来逐步建立外贸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达到控制外贸风险的目的。

2、熟悉出口信用保险条款,积极配合保险公司。采用出口信用保险,必须熟悉出口信用保险条款,不能认为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就万事大吉,外贸企业就没有了风险,有的外贸企业有深刻的教训。如某外贸企业与信保公司签订综合保险保单,国外买家提货后即申请破产保护。该外贸企业于获悉国外买家申请破产保护后第3日向信保公司报损,同时提出索赔。但是在审理贸易合同时发现:该外贸企业与国外买家签订贸易合同中承诺于1月后支付某外贸企业20%的预付款,但是截至破产之日,国外买家也没有将预付款支付给该外贸企业。企业明知国外买家此次交易中未支付预付款,也未在申请限额时说明,存在故意隐瞒不良交易记录和知险后出运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信保公司对其未来收汇风险的评估和判断,极大地损害了信保公司的权益。信保公司以该外贸企业在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方面存在重大瑕疵为由,最终决定对A公司的出运损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并不退还保费。由此可见,购买信用保险,不等于就没有风险。因此,只有了解出口信用保险条款,积极配合保险公司,才能最有效控制风险。

3、积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充分发挥其作用。中小企业在从事外贸业务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资金,二是在目前汇率风险。目前,出口信用保险项下支持外贸企业融资和规避汇率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赔款权益转让方式和出口票据保险方式,外贸企业应积极利用这两种方式。

赔款权益转让方式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支持融资的方式,是指在外贸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基础上,通过外贸企业、中国信保与银行三方签署“赔款权益转让”协议,将保单项下外贸企业从中国信保获得赔款的权益转让给银行。比如,一个外贸企业在中国信保投保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同时希望得到银行的融资,但由于该外贸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已经用完,这样中国信保可以在外贸企业投保的基础上,与外贸企业、银行三方签订一个“赔款权益转让”协议,银行则在此转让协议的基础上,结合外贸企业自身情况,在中国信保批复的信用限额以内,考虑在具体的每一笔业务出运后给予出口押汇、出口贴现或者其他贸易融资支持,部分自身信用比较好的外贸企业,甚至可以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获得出运前的融资,或者银行放弃追索权的票据买断业务。如果到期国外买家未支付货款或者发生保单规定的其他收汇风险,中国信保将在外贸企业提出索赔后,根据保单规定将原赔付给外贸企业的赔款支付给银行,从而使外贸企业实现了规避汇率风险和融资的目的。

出口票据保险方式是以银行为投保人,重点解决出口企业获得出口票据项下资金支持的保险业务。由银行将其为外贸企业提供的出口票据融资业务,包括以L/C、D/P、D/A方式交易的跟单汇票融资业务的收汇风险,直接向中国信保投保出口票据保险。中国信保将在对银行票据融资项下的国外买家进行调查给予授信的基础上,承担因国外买家商业风险和国外买家所在国政治风险而导致的银行票据融资业务项下的收汇损失,从而实现出口信用保险对融资和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总之,外贸企业应该增强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大力采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风险规避工具,促使外贸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向红、陈强:出口信用保险的国家风险初探[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2] 杨永刚、罗凡:出口信用保险在推动我国重点行业出口中的政策性作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

[3] 杨光:浙江企业出口贸易信用风险成因的调查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5).

[4] 王艳:论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模式选择[J].南方金融,2007(3).

篇2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42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总体表现复苏乏力、需求疲软,国际贸易增长动力不足。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问题交织,使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压力和风险明显上升。买方市场下,外贸企业赊销业务比重增加,出口信用风险不容忽视。据中国信保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6月出口贸易信用保险覆盖率提升至26.5%,出口信用保险被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应用到出口风险管理中。

出口信用保险,也称出口信贷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其是以商品出口赊销和出口信用放款中的国外债务人的信用作为保险标的物,在国外债务人未能如约履行债务清偿而使债权人遭致损失时,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即债权人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通常由政府指定机构办理。

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降低收汇风险,保障企业安全收汇;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开拓多元化市场。

一、出口信用保险在S外贸公司出口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一)S外贸公司经营概况及信用保险现状

母公司J公司以自身强大的生产制造实力,成为多家国际品牌公司的供应商,于2004年因业务拓展需要,成立了S外贸公司。S外贸公司以企业转型改革为契机,创新进取,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经过十年多的高速发展,S外贸公司的品牌贸易伙伴已有426家,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

S外贸公司财务数据统计表显示(表1):至2014年底,公司总资产超过1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3.8亿元人民币。2014年营业收入近30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达1.92亿元人民币。

2004年S外贸公司成立之初,就与中国信保合作,积极采用出口信用保险这一新型的保险方式转嫁赊销带来的收汇风险,不断培养客户群,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S外贸公司出口信用保险数据统计表显示(表2):S外贸公司信用销售额逐年增加,其中2013年增幅最为明显,到达27%,2015年全年信用销售额达4亿美金。2012年国家出台政策扶持外贸出口,调减出口保险费率,2013年S外贸公司升级为中信VIP大客户,保险费率有优惠,因此近年来保费年支出总额波动幅度不大。S外贸公司总体出险不高,仅有4‰,索赔金额于2011年达到峰值333万美金,其他各年年均也就几十万美金。从索赔赔付率来看,2010~2014年索赔申报530万美金,实际赔付292万美金,索赔赔付率55%,远低于中国信保给出的协议赔偿比80%~90%。

赊销业务盛行的买方市场下,S外贸公司借助出口信用保险不仅仅为了防范出口风险、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更重要的是促进公司全面了解国别风险动向,提升公司风险管理意识与风险控制水平,激励公司业务人员增强自身风险意识,用全球化的思维评价贸易风险,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公司外贸出口更上一级台阶。

(二)S外贸公司出口风险管理流程

近年来,随着赊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S外贸公司越来越重视信用交易业务的管理,确立了全程出口风险管理模式,公司专门设立信管员岗位,加强应收账款事前跟踪管理。

S外贸公司结合出口信用保险申报程序的要求,将出口信用保险管理融入到企业出口风险管理制度中,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出口风险管理流程(图1)。

1.筛选客户

业务员结识客户后,订单签订前,根据预计销售额申请信用限额。审批后,信管员向中国信保提交信用限额申请表。中国信保公司经过10~15个工作日的资信调查,给客户批复一定的信用额度。信用限额是由保险公司批复的,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向适保范围内特定买方或特定开证行开立的信用证项下可能承担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其具有可循环的、有限的、可调配的及动态的特征。对于未批复限额的客户,S外贸公司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不予接单。

2.签订合同

业务员与买家签订的合同必须经由信管员复核,满足信保要求。同时,信管员还要跟踪限额使用情况,避免超限额出运,如批复的限额不能满足需要,可向中国信保申请追加限额。另外,信管员要审核该买家项下的逾期未收汇情况,如果存在逾期未收汇,需要报经财务科审批已知风险日后买家出运,财务科敦促业务员追讨欠款。

3.申报出运

业务部门根据合同要求备货、发运,并在收到货代提单后,将相关的出运资料录入到外贸ERP系统内。信管员每月定期将外贸ERP系统内信保信息汇总、复核、整理成表,导入信保通①系统“出运申报”模块下。中国信保计征保险费并承担保险责任。按屮国信保公司的规定,外贸公司对特定买家项下的出运必须在货物发运10个工作日内逐笔进行申报,申报必须及时、准确,不能漏报、挑保。

4.确认收汇

在收到国外客户的汇款之后,业务员要在外贸ERP系统的模块中进行收汇确认,逐票拆分水单。信管员在信保通系统下做收汇申报,及时释放被占用的信用限额,逾期未收汇的情况统计成表,向业务员确认。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风险意识

员工业务能力建设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体现,他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与工作质量密切相关。S外贸公司可以针对基层业务员定期开展出口风险管理培训课程,宣传出口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指导出口信用保险的应用。培训课程还可以邀请信保公司的风险管理专家,向业务员传达国际市场的出口风险信息,分享实用的信保管理案例。培训后可以组织知识竞赛,考核培训质量,确保每位业务员都能学有所获。通过反复宣贯和流程监督,切实提高业务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出口风险管理举措全面落实。

(二)全面升级外贸管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模式的载体,能整合数据资源,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全面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公司的整体运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现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显。现阶段S外贸公司正在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对原有管理方式进行重塑再造,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对外贸管理软件进行全面升级。

此次升级应注意以下几点:1.预留标准的EDI数据接口,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关系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2.拥有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图形化、报表化的市场分析数据,能够对未来的公司业务发展、客户需求发展、市场发展作出预测;3.与企业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交互,国外客户可以通过平台即时下订单,数据能直接传导至外贸管理系统,快速反应成制单信息,实时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大大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三)应收账款精细化管理

业务员作为应收账款催收的责任人,货物交割后应向客户询问本次交易的满意度情况,确认是否能按期支付合同金额,有收汇风险的尽早向信管员备案,收汇时要求客户提供明确的付汇清单,审核确认后,发给财务科进行系统拆分和关账。外贸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之后,对于应收账款精细化管理的实现也大有裨益。收汇水单拆分后,ERP系统里的收汇信息通过数据交互快速反映给信保通系统,自动进行收汇申报,及时释放信用限额。另外,报关出运的数据准确后,应收账款逾期情况也可以一票票精准跟踪,便于应收汇日前提醒客户付款,如发现客户有故意拖欠的行为,可尽早采取应对措施,杜绝漏网之鱼的产生。

(四)建立客户档案化管理制度

1.客户资信建档

积极与中国信保寻求合作,依据中国信保出具的买家资信调查报告建立客户档案,从经营状况、资信情况和偿付能力多个方面考量买方实力,对客户的交易价值进行评估。

2.客户信用评级

根据往期的交易记录,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评级,并根据不同的评级分类管理客户档案,便于业务员调档查阅,为业务洽谈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筛选信誉良好、竞争力强的客户,优化客户结构。

3.客户动态跟踪

与国外买家保持联系,了解客户的发展需求,广泛收集客户信息,全方位解读信息后,及时更新客户数据,做好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

(五)落实业务资料归档工作

业务资料的完整性对于理赔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外贸公司的业务部门应该安排专门的理单人员,管理各类单证的存档。在出货当日,业务员将订单相关的采购合同、销售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发运通知书、报关单、质检报告等相关资料交给理单员归档,理单员做好单证接收记录。每月20日前理单员分类后,交给信管员存档。信管员根据单证资料核对信保申报填写的准确性。每月10日前,业务员将上月与客户重要往来函电(邮件形式)统一打包发给信管员,信管员对相关信息进行电子存档。

四、结论

S外贸公司作为大型的外贸企业,非常重视企业风险管理,日常工作都是流程化管理,出口信用保险应用的基础环境比较良好。投保出口信用险的目的,是为了规避出口风险,减少收汇损失,然而出险后理赔的成功率却受到公司内部多种因素的制约,客户限额申请不及时,出运申报错误率高,收汇申报有遗漏,理赔资料提供不全等。通过S外贸公司的案例研究,发现业务员风险意识不足,企业外贸系统老旧,应收账款管理不精确,客户管理过于被动,业务资料未存档是企业出口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通过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风险意识,全面升级外贸管理系统,应收账款精细化管理,建立客户档案化管理制度,落实业务资料归档工作,保障出口信用保险的高效应用。出口信用保险是外贸企业控制出口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其也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保证了出口企业的收益,也可能增加出口企业的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应晓红.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控制企业出口风险[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8,01:77-79+83.

[2]凌智.利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企业出口风险[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05:45-46.

[3]吴婷.分担出口风险保障收汇安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J].中国外汇,2014,09:3.

[4]郑云,徐林萍.合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管理出口风险[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4,03:11-13.

[5]徐林萍.出口信用保险在出口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对外经贸,2014,07:19-20.

[6]林茵.Y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案例研究[D].暨南大学, 2014.

[7]陈有军.出口信用保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 2007.

[8]金辉.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在宁波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篇3

关键词:出口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管理策略

外汇交易风险就是指在各种交易的过程中,采用了非本国货币,因此会出现由于汇率发生改变而导致的本币数额的增加或者减损,这一现象会经常发生于经济业务的后期清算阶段。本论文主要以我国出口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求其在外汇交易风险管理方面所采用的具体策略并开展相应的研究与分析。

一、外汇交易风险自然对冲策略

在我国,出口企业可借助相关业务组合的方式实现对风险的自然对冲,可以实现本币的自然调整,从而可以实现在汇率波动中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目标。

(一)外币资产负债调整

对于外币资产以及负债来说极易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产生溢价或者对折,如果能够对其作出合理的安排就可以实现总体保值的目标,甚至有可能增值。所以,作为出口企业,应该要掌握更多的硬货币资产以及软货币债务,同时期限基本无异,数额基本相当,这样就能有效减低甚至是消除外汇风险敞口。

(二)外币借款 - 即期交易 - 投资(Borrow-Spot-Invest,BSI组合)

如果出口企业存在应收账款,为了能够有效的消除外汇风险,应该要先借入与其价值相当的外币,并且,要在同一时期在即期外汇市场中,实现外币的兑换,以消除币种因素导致的外汇风险;之后再将人民币纳入运营进行理财或投资,以理财及投资收益抵减借款利息和手续费;最后应收账款到期收取外汇直接归还外币借款,这也是较为有效的规避方式。

(三)提早收汇 - 即期交易 - 投资(Lead-Spot-Invest,LSI组合)

如果出口企业存在应收账款,可以采用协商的方式,与对方达成提前收取外币货款的方式,以消除由于时间因素而引发的外汇风险,并且,要在同一时期在即期外汇市场中,实现外币的兑换,以消除币种因素导致的外汇风险;最后再将已经获取的人民币用于他途,或者用于企业运营或者可以进行相应的理财投资管理。这些方式不但可以有效规避各类外汇风险,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保值或者增值的方式。

二、金融工具外汇风险对冲策略

(一)外汇期权交易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可以借助外汇期权合约的方式,根据合约,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提前约定的汇价,实现对约定数额的外币进行买进或者卖出,在实际的约定中,可以将风险损失的最高限额作为期权费,并且拥有理论上的永久获利的机会。

(二)外汇利率期权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一旦需要借入浮动利率外汇贷款,为了能够有效减少企业遭遇风险的机会可以进行一下操作:其一,买入利率封顶期权,这样能够实现对浮动利率最高限额的掌控,一旦出现市场利率大幅上涨的现象,可以有效减少融资成本地增加;卖出利率封底期权,可获取期权费收入来冲低债务成本,锁定融资成本,但也失去了市场利率下降带来融资成本减少的机会;买入利率封顶期权并卖出利率封底期权,这种两头封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企业的利率成本只能存在于被封顶的区间范围内。

(三)外汇货币掉期

根据外币的实际需求,出口企业可以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约定:在近端交割日根据之前约定的汇率实现人民币和外币本金之间的交换,在远端交割日以相同的方式、相同的汇率和金额再做一次反向交换,双方定期向对方支付换入货币按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计算的利息,以规避汇率,利率变动风险,降低融资成本或提高资产收益。

(四)外汇利率掉期

如果出口企业需要借助外币贷款拓展经营,同样可以依据国际资本市场利率走势,和金融机构之间达成协议,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实现外币浮动利率债务与固定利率债务之间的互换,互换的基础就是利息,本金不参与。这样企业就可以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贷款付息结构,达到规避利率风险的目标,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融资的成本。

(五)其他金融工具

规避外汇风险的其他方式还有:出口企业还可以借助出口信用证进行押汇或者贴现,如果企业运营已经初具规模还可以尝试其他方式,比如可以选择相对繁杂的金融工程技术研究外汇衍生品组合,可以有效提升对外汇风险管控的水平和目标。

三、集团外汇风险管理策略

国际金融市场汇价瞬息万变,这对集团型跨国公司外汇风险驾驭能力提出较大挑战,集团需有效整合子公司资源,建立外汇风险统筹管理系统。

(一)外汇资金集中运营

如果是集团型跨国公司,其首先应该要努力寻求对外汇资金可以实现集中运营管理资格,并尝试实现对子公司的相关外币账户和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进行分类归集与监督,打通境内、外资金双向流动渠道,实现集团层面资金统一运营与外汇风险统筹管理,一方面可以大幅提升集团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控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在拓展融资渠道的同时帮助集团减少成本支出,这也是提升其国际竞争实力的有效方式。

(二)创新财务公司外汇业务

在我国,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借助财务公司实现对资金的运营管控,由于财务公司一般组建于集团内部,所以能够充分发挥管控的功能,在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的条件下实现对外汇风险的合理有效管控,比如,可以向中央外汇交易中心申请会员办理即期结售汇业务,与此同时严格把控接收汇总以及对限额的管理;申请外汇资金集中收付业务资格,并将付汇业务扩大至异地成员单位;平衡集团外汇风险敞口,提高外汇头寸运营收益。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中小型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解决措施

0 引言

随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其影响至今为完全消失,导致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出口信用风险。如何避免和减少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遭遇出口信用风险事件,是当前中小型外贸企业和有关监管部门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

1 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企业一直认为国外的客户信用度高,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其产生的影响至今还未消失,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出口信用风险。从2010年开始,国外进口商“赖账”的事件频繁发生,相关管理部门接到的出口报损案件一直增高不下,我国中小外贸企业遭遇了二十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出口信用风险危机。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业务的合同坏账率将近五个百分点,而国际平均水平保持在0.25%左右,中国外贸企业出口业务的坏账率是国际平均水平的近二十倍。然而,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主要出口业务的平均利润率低于合同坏账率。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对外出口业务基本上都是采用放账的方式,国外的买家的付款期限一般在卖方交货后90天,有的长达120天甚至是150天。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对外贸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服务的积极性,更会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资金链产生强烈的破坏,甚至使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

2 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国外进口商恶意拖欠货款

欧美银行业受次贷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因此严格控制了欧美进口商的信贷期限。这样,导致欧美进口企业面临着资金链紧张的局面,而有些进口企业试图将资金压力和风险转移给供应商,企图较少自身的资金压力。然而,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外贸企业都认为国外进口商信用度高,通过各种手段赢得外国客户,比如延长付款期限的时间。这样一种情况,导致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生出口信用风险的概率提升,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额大幅度的增高,从而造成中小型外贸企业出现资金链断接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规模小

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广阔的海内外市场环境中,规模较小,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抵抗能力不强,又加上行业间的竞争激烈,这样就给了国外不良进口商提供了可乘之机,从而增加了中小型外贸企业遭遇出口信用风险的概率。

(三)没有完善企业内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外贸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运用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来防止出口信用风险的能力。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无法准确地对国外进口商的信用作出风险评估。

(四)外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有部分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直接造成了企业遭遇出口信用风险事件。当前,由于国家政策偏向,放宽了对国际贸易的准入门槛,很多从事国内贸易的中小企业转向国际贸易,这样的情况导致企业部分从业人员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不能有效地评估很防范出口信用风险。

(五)我国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缺乏

目前,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很少,并且信用数据库容量不大,经验不够丰富,这样的情况导致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缺乏权威性,不利于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不能有效地发挥其防范、监控信用风险的能力。因此,由于我国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不能有效地为外贸企业提供真实准确的国外企业信息,导致了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能以有效地防范出口信用风险的发生。

(六)相关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当前,相关的国际贸易公约规则只是为了促进国际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并没有就一系列的信用欺诈行为作出相应的惩戒手段。相关管理部门对国际贸易之中产生的信用欺诈问题只有一定程度上的约束力,而没有具体的具有惩罚性的法律法规。因此,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也从另一方面助长了信用欺诈的不良行为。

3 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过于追求贸易量

很多中小型外贸企业为了追求贸易量而忽视了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从而导致自身的经济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失。过于追求贸易量,迁就客户的要求,没有正确的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是当前大多数中小型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对老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

有些中小型外贸企业对于一些熟悉的老客户没有认真的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只是在走个过场。但是,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十分复杂多变,无论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的资信状况都有可能发生改变。一旦出现老客户资兴状况发生改变的情况,就会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重要的损失。

(三)过于保守谨慎

也有一些中小型外贸企业为了防止出现坏账的情况,在进行出口业务交易时,只接受信用证交易,这样会错失很多机会。保守谨慎是必要的,但也要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有效地分析,避免出现错失良机的情况。

4 针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

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对客户信用管理的实施中,要符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中小型外贸企业应该设置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应该包括:信用政策和折扣政策、信用标准和信用期限等,从而规范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应对不同客户的信用状况划分等级,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授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这样,可以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有效地管理,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

(二)注重结汇方式的选择

在国际贸易中,结算方式应该包括付款时间和成本费用以及信用安全等方面。中小型外贸企业需要对出口业务和进口商的资信状况进行具体的分析,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相应的结算方式,确保安全结算。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相关人员在对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管理时,应该定时与客户联系沟通,督促客户及时付款。另外,相关从业人员还要做好付款日期到期之前的监控工作,防止发生逾期未付货款的情况。同时,如果发生逾期未付货款的情况,相关业务人员应该采用企业信用管理的相关手段追收账款。

(四)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做好信用管理工作,就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由于信用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对信用管理人员你的要求就比较严格,管理人员需要掌握财务信息、法律和公关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知识,还需要拥有出色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因此,企业在对信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要加强以上几个知识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

要避免或是减少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就需要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对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的诸多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加于防范。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同时,企业的外贸从业人员也提高防范信用风险意识,对传统观念进行相应的改变,适应当前国际贸易复杂的大环境下的形势。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国际贸易背景下,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出口信用风险。没有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和良好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是直接导致企业受信用风险危机的因素。因此,建立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培养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是避免和减少企业发生信用风险事件的重要手段。

篇5

【关键词】出口企业 对外贸易风险 防范体系

加入WTO之后,尤其是自2004年7月1日起,我国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彻底放开,由审批制过渡到提案制,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企业对外贸易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但是总体上来看,由于对外贸易经验不足以及风险意识较差,我国出口企业的对外贸易始终处于比较高的风险水平上。在鼓励国内各大小出口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加强他们的对外贸易风险意识和对外贸风险管理水平,建立起对外贸易风险的控制机制和防范体系显得迫在眉睫。

一、对外贸易风险概念和分类

1、对外贸易风险的概念

所谓对外贸易风险,就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出现的风险。具体地说,对外贸易风险是指在对外贸易中,与贸易有关的某些因素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化,导致对外贸易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的不一致,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2、对外贸易风险的分类

对外贸易是一种复杂的商品交换活动,各种手续繁杂,牵涉面很广,涉及因素种类繁多。因此,易引发的风险也种类繁多,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在对外贸易中,买卖双方自接洽开始,经过报盘、还盘、确认、订约、履约几个过程。在此期间,买卖双方的财务经营状况可能发生变化危及履约,国际结算时因商业信用或银行信用问题造成的诸如出口商所交单据与货物不符;进口商拒绝付款、拖欠货款,开行拒付货款、拖欠货款等,都是信用风险。

(2)单据风险。这一风险主要指合同条款本身内容给双方当事人带来的风险。例如,合同中的品质条款和商品的检验条款及法律条款容易因注重价和付款方法等而被忽视,它的漏洞一旦被买方利用,卖方的利益无从保障。同时,货物海运过程中各个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诸如提单欺诈、租船合同欺诈、海运保险欺诈及集装箱欺诈等的单据欺诈行为,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3)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交易活动中,因未预料到的汇率或利率的突然变动给外汇持有人带来的经济损失或收益,一般包括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融资风险等。对外贸易货款的清偿多以外汇支付,而汇价依各国采取的汇兑制度、外汇管理制度而定。在这种复杂情况下,交易双方有一方要以外币计价,但由于外汇汇率不断变化,在信息不十分顺畅时,就会给交易的一方带来损失。

(4)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指东道国的政治、社会和宏观经济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和调整,给外贸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影响、制约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国家风险可分为政治因素、社会因、贸易制度因素以及国际性危机因素等多种。

(5)工作环节风险。外贸出口是一个系统的流程,合同准备、交易磋商以及履约阶段,甚至履约后的索赔,都需要各环节工作人员与组织机构的协作沟通。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的沟通欠缺,销售部门与银行部门的沟通欠缺,以及货代与客户的沟通欠缺等,都可能使出口遭遇工作环节出错的风险。

二、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对外贸易风险的现状及原因

1、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对外贸易风险的现状

根据国家商务部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外贸企业国际业务的坏账率高达5%,远远超过发达国家0.5%的平均水平。一项对1000家中国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68%的企业有过因贸易风险而利益受损的遭遇,企业应收账款延迟收付的比例超过50%。根据相关权威报道预测,中国迄今至少有1000亿美元的海外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以中恒集团为例,由于对外贸易风险,曾一度影响到公司利润达1563万余元。这些数字都反映了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风险水平是比较高的。许多企业因外贸风险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步履艰难,有的甚至无法正常经营,直接影响我国经贸事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出口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这些企业经常遇到贸易伙伴表现欠佳,导致无法及时收汇,或由于市场汇率波动,储运风险或者国际风险,造成利润下降,甚至亏本。同时,中国周边贸易合作国家,如俄罗斯、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老挝以及缅甸,国家风险级别都在四级以上,均属国家风险水平显著之列,中国的外贸出口一直处于高风险国家的包围圈中。

2、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对外贸易风险的原因

(1)外贸从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一些外贸企业普遍缺乏风险防范和规避意识,一心只想着开发市场,增加成交量,而对交易中潜伏的风险因素无暇顾及,对一些国际通行的风险防范手段缺乏有效认识和利用。更有一些外贸企业内部基本不开展国际贸易防范的教育,企业内上至领导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都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没有做好抵御、防范外贸风险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

(2)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风险防范的组织机构缺位,风险管理的制度规范很不健全。外贸企业在对外经营活动中无法对国际贸易风险实施有效的监控、预警,出现风险也不够及时控制、处置,企业在国际贸易风险面前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大大增加了外贸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和交易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

(3)忽视系统全面的信息收集体制。在国际市场上,客商资信不良、经营状况不佳、无法支付货款或提交货物;甚至利用假单据、合同中的陷阱条款等方式蓄意欺诈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出口企业忽视对客户信息的系统管理,缺乏对对方经营状况、注册或商业登记等信息资料的全面收集和调查,从而遭遇对外贸易风险。

(4)缺乏专业的风险防范管理人才。风险防范管理的建设需要专业人才。外贸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水平、经验、管理水平、责任心等方面。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导致一些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处于空缺状态,严重损害着外贸企业的利益,影响着外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同时由于对外贸易的风险而带来的损失也日益增多。面对大量贸易风险的现实,我国企业加强出口风险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对企业而言,要融入经济全球化,实现国际化,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做好风险防范的体系建设。

1、加强风险防范的体制建设

(1)完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外贸风险防范管理部门并配备风险防范经理,无疑会大大提高出口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的能力。大型出口企业可成立风险防范管理专职机构来建立健全并贯彻实施科学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中小型出口企业,尤其是我国外贸经营权下放以后初次涉足外贸领域的为数众多的私营企业,可考虑风险防范管理委托制度,直接将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外包”给风险防范管理咨询公司。

(2)建立客户信息调查体制。在外贸业务往来中,出口企业要建立资信调查体制,确认客户的付款能力,特别是合同交易金额较大的,更应重视调查客户的资信情况。资信调查主要包括:公司名称、地址、电话成立日期、公司性质、业务范围、注册资本等基本内容。对客户特别是主要客户,必须要有一个专门部门负责档案管理,按照业务往来中客户的付款情况和信用情况,建立、评定客户的信用等级。

2、加强外贸人员的素质建设

(1)直接引进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风险管理人才素质较高,能够对对外贸易风险进行最大限度地管理与防范。直接引进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吸纳专业人才,特别是风险管理人才,弥补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缺乏,优化风险管理人才结构,使其以较高素质和能力,适应复杂多变外贸出口需求,会更有助于外贸出口企业的获利,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2)加强外贸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建立和完善培养、培训体系,采用安排进修、专家讲座、中短期培训等方式对本企业现有员工进行强化培训,通过专业的外贸知识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组织货源、租船订舱、跟踪货款等诸多环节中,做到专业操作,各个交易流程相互间协调,避免贸易流程的顺利进行受阻。

(3)开展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对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开展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教育,使其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熟悉对外贸易过程中潜在的可能风险,掌握贸易流程中规避风险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使企业内上至领导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都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时刻做好抵御、防范外贸风险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

3、加强政府协会的职能建设

(1)构建外贸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各种政策和信息是出口企业经营不可或缺的资源,成为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建设的关键所在。强化政策信息的服务功能,构建好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在快速传达国家最新外贸政策的同时,努力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向企业提供风险预警信息服务。

(2)积极推行国际标准提高我国标准档次。当前,发达国家相继采用各种标准来构筑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出口企业要规避因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使自己的产品走向发达国家市场,必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遵循国际惯例,实施品牌战略,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在合同签订、货物交付、货款结算等诸多环节中严格按照出口贸易的基本操作程序办事,才能防范对外贸易风险。

(3)加强组织机构的沟通合作和应对风险能力。商会、协会是企业的联合组织,应代表企业利益,替企业说话;政府从根本上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关注者和引导者。通过与各国家间的外交合作,各协会间的沟通交流,针对国际经济形势、国际市场竞争程度、交易流程动态等的变化,及时捕捉国外风险动态,及时调整对策或制定更符合形势发展的政策,为出口企业的对外贸易风险防范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出口环境,最大限度的维护出口企业利益。

四、结束语

随着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和我国出口贸易水平的加强,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引起国家和出口企业的愈加重视。现实迫使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正视风险,有效规避和控制出口贸易风险。应根据市场和业务的发展与变化情况,不断进行风险识别和度量,把相关的策略、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风险防范体系,有效地抵御国际贸易风险以保证出口企业业务的顺利进行和不断发展扩大。

【参考文献】

[1] 甘建华:国际贸易中的提单风险防范[Z].宽达律师上海事务所,2007-05-01.

[2] 马媛:对外贸易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统计与决策,2007(19).

[3] 吴建功:对外贸易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J].江苏商论,2007(11).

[4] 娄锟:对外贸易风险探讨[J].现代商业,2007(3).

[5] 王雪:对外贸易风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0).

[6] 吴建功、米家龙:湖南对外贸易风险防范的机制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8(2).

[7] 毛小明:浅论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企业经济,2007(5).

[8] 刘宏宇、王伯仁: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几点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6).

篇6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加速和世界市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飞速发展。但是在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和2009年发生的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全球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加之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复杂多变,出口企业面临着更多严峻考验。我国在2008年和2010年五部委先后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基本规范以及配套指引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为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指引。在这种复杂的环境形势下,只有加强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

出口企业是以国外市场为主,对本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销售货物的企业。因此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较之国内企业具有其特殊性,如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出口企业影响较大,进口国所在地的经济政策对出口企业的准入具有较大影响等。目前我国出口企业的业务模式主要有以下6种风险。

(一)政策风险

反倾销是各贸易国的主要保护手段,而我国依然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和主要目标。各进口国采取征收倾销税保护本国产业,使得部分出口企业对外贸易出口额大幅减少,造成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二)汇率风险

从2005年我国汇率改革启动之后,汇率的变动及其带来的风险是出口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风险之一。在合同结算条款中一般约定为美元结算,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造成的预期收益降低甚至亏损。增加了出口货物的生产成本,从而也造成了利润的降低。

(三)客户信用风险

客户的信用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出口企业,对于客户的资信调查和国内相比又有不少的难度。再加上不同国家所经常使用的结算方式都给出口企业增加了风险。结算方式包括信用证结算(L/C)、汇付(T/T)、托收(D/P,D/A)以及赊销(O/A)。对于新客户以及国内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国家的客户采用托收和赊销的结算方式都是非常被动的,承担了非常大的风险。

(四)供应商信用风险

出口企业大都是接到国外客户下达的订单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再从国内供应商进行采购货物或者原材料进行后加工。由于供应商的原因造成出口货物质量不合格、延迟交期等事件时常发生。供应商的不良行为直接影响到出口企业对于国外客户的合同的履行情况。

(五)应收账款风险

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口企业为加大市场占有份额,很多采取赊销方式出货,这种结算方式大大增加了企业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货款能否尽快回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利于出口企业的贸易结算方式,增加了应收账款收回的风险。

(六)出口退税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退税是对我国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同时,我国根据对外贸易的变化随时调整出口退税的政策。它是我国鼓励企业出口货物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然而,是否能正确解读相关出口退税的相关政策,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节约成本,防范出口退税风险。

二、我国出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分析

出口企业不但要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环境,还要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外环境,风险一直贯穿在经营活动之中。企业的管理者由于对内控认识不到位,缺乏对内控制度的了解,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如同虚设,起不到有效降低企业风险的作用。我国出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我国出口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理论不了解,导致很多企业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很多出口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如同虚设,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组织结构不完善

我国出口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由于人员与成本的限制,很多公司都是一人多岗,很难形成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起不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很多企业也没有建立风险管理部门或者审计部门,监督内部控制活动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三)业务流程控制失效

出口业务流程多、程序复杂,会加大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业务部门贯穿整个出口业务流程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些企业对于为企业创造盈利大并且贡献多得部门会特别优待,一些制度对于他们来说如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控制监督作用,增加企业经营风险。

(四)风险管理滞后

出口企业业务的特殊性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远远高于内销业务。我国很多出口企业缺少有效的风险管理。风险决策机制落后,并且伴随着严重的主观随意性,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由此给自身的出口业务带来了本可避免的风险损失。

(五)信息沟通不畅

出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内部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然而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应该全员共享的信息分布散落,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进而影响信息在出口企业内控工作中的实施效果。

三、出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改进措施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意识

1.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规章制度和议事规则,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在实际执行这些规章规则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和企业自身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和修订,确保规章制度的适用性。提高公司领导层的内部控制意识,不仅可以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起到带头的作用,还对公司规章制度的实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出口企业优秀的外贸业务员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经济利益,然而业务员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有流利的外语沟通能力、较高的外贸谈判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和熟悉出口业务的整个流程制度。企业要做好人才的招聘以及后续的培训和职业规划,而且还要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员工的素质,推动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影响企业内部环境和内部控制效力的精神、意识和理念。有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高度的亲和力、凝聚力,开拓创新,诚实守信和团队协作的精神的企业,是每一个员工所期望的。在一个员工所满意的公司里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而且还能增加全体员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觉性。

(二)完善组织结构制度的建立

结合出口企业的特点,建立适合出口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从出口企业内部控制特殊性出发,分别设立信用管理、单证管理、内部审计等组织机构。

1.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客户的信用和供应商的信用对于出口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出口企业对于客户和供应商的信用管理大都依赖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甚至仅仅只依赖于销售部门,这是不切实际的。建立独立的信用部门不但可以追讨应收账款等货款,而且还可以分清风险责任,抑制企业应收账款的拖欠。

2.建立单证管理部门。企业应该把单证管理和业务部门分开,很多企业业务员直接执行单证员的职责。应减少因为职责不明,流程不畅,传递单据不及时,报关报检不严等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减少出口贸易所带来的风险。

3.内部审计部门。企业应建立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不要认为内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的职责,要切实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工作,以及对各部门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审,并且提出相应的意见和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三)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出口业务是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在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国内外的政策、市场、资金、汇率等一系列风险。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不断提高。出口企业必须树立全面风险控制意识,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风险,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针对每个风险点,都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措施,对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四)设计有效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的一系列活动,它是实现管理职能的主要手段。出口企业应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订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规范处置程序,以确保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出口企业要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各个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和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在每个业务环节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者人员共同处理,使每个人或者部门的工作必须和其他个人或者部门的工作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并且起到监督和制约的作用。

2.授权审批控制。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建立一个严密的授权与审批管理制度,与其他的内部控制措施综合运用,让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出口企业要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相应责任和审批程序进行授权,规范授权范围和权限,提高权限的透明度,加强对权限形式监督与管理。

3.绩效考核控制。出口企业要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地设置考评指标,对企业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员工薪酬以及职位晋升、评选、降级、调岗和辞退的依据。

(五)加强业务流程控制

出口业务流程大致包括,客户询盘,报价,签订合同,确定收款结算方式,给工厂下订货单,生产大货,验货,商检,托运,报关出口,收汇核销,以及申报出口退税等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影响整个出口业务。出口企业要明确规定每一个流程的责任部门、工作职责及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等事项,保证交易顺利进行;摆脱各个职责部门相互推诿责任,使交易处在严格的控制之下。

(六)强化风险控制

1.汇率风险控制。出口企业可以尽可能多地采用人民币结算,把汇率风险转移给进口商,这样可以规避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另外,企业可以选择外汇金融避险工具。国内许多家商业银行都发行外汇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汇率产生的风险。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如果以美元作为结算工具,出口企业应尽快收回货款,以实现最大的结汇收入。出口企业还可以增加高利润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份额,调整出口商品的结构,减少汇兑损失。

2.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出口企业一定要对客户资信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确定合同的结算和贸易方式,结算方式包括信用证结算(L/C)、汇付(T/T)、托收(D/P,D/A)以及赊销(O/A)。在第一次交易时要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之外,还要在客户要求改变交易方式、订单出现异常和客户经营状况发生异常时都进行评估,以控制企业风险。

3.供应商信用风险控制。企业要按照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合理选择供应商,供应商的信用等级、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对于出口业务的展开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新合作的供应商,出口企业一定要进行实地考察;对已经合作的供应商要进行跟踪考察,进行评审,防范业务风险。

4.合同审批风险控制。在签订合同时,通过对客户的资信调查,确定采用的收汇和贸易方式;对合同的各项条款要与法律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阅。不同金额的订单都要经过部门经理或者分管领导的审批,禁止越权审批。要做到所有签订合同的行为都在公司的监督控制之下,在制度上规范签订合同的行为。

5.应收账款风险控制。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并且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收账款考核机制和应收账款的催收制度,同时可以通过信用保险业务来转移企业风险,保障企业财产安全。

6.出口退税风险控制。要设立专岗专人负责出口退税工作,加强对增值税发票和报关单据等单证的管理,防范虚假增值税发票导致不能退税以及罚款的风险。

(七)建立信息系统

篇7

摘 要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对我国不仅产生了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等,还对进出口企业造成了人民币兑美元等国际货币走势的波动,形成汇率风险,最后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目前国内还未开放人民币期权市场,国内进出口企业不能通过人民币期权业务进行套期保值工作,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本文结合结合金融理论对汇率波动进行分析,选择灵活、方便的套期保值方式来化解汇率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 进出口企业 套期保值 汇率风险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各种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给所有企业生产、销售计划带来很大困难,宏观经济环境的在何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外汇市场的波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波动加大了企业的交易风险,从汇改至今,人民币升值一直持续了单边上扬的态势。利用套期保值业务可以对冲现货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及锁定成本和预期利润,提高我国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保证经营计划顺利完成,衍生品规避风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套期保值业务与汇率风险

1.进出口企业的汇率变动现状

在国际市场交易越来越密切和频繁的市场上,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相对通货膨胀、相对利率、相对收入水平、人们的心理预期、政府管制、投机活动、政治经济等。为了规避风险,进出口企业就要从纷繁复杂的国际汇市信息中梳理出影响汇率走势的重要信息,提高判断汇率走势的正确率。目前在后危机时代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呈现出不同的走势,例如欧元、日元等货币币值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走低之后出现反弹,显示出了较强的波动性;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延续了金融危机以来的疲软走势;同时人民币的汇率在短期内兑美元的比率较为稳定,这样欧元、日元、美元等货币主要货币贬值。从反映投资者对人民币未来一段时间走势预测重要指标――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NDF)来看,2009年 12月8日,NDF人民币一年期报价达到6.8275,2011年1月10日人民币NDF实时报价为6.4650 。根据金融不稳定理论和人民币汇率近远期走势的分析,目前人民币的汇率不断升高,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呈现长期性的趋势,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各主要币种的波动的相对程度不会有明显变化,但伴随美国商业信贷地产坏账风险的逐步显现,人民币兑美元走势将会有较大的波动,汇率的波动必然造成相应的风险,因此我们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规避。

2.套期保值业务能够规避汇率风险

进行套期保值即为暂时替代未来现金头寸或抵消当前现金头寸所带来的风险所取的头寸状态。其主要目的是锁定企业的财务成本,在规避汇率风险实践中,“安全及时”是对外贸易出口收汇应贯彻的一个基本原则,通过套期保值操作能够优先弥补交货与付款的时间差所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完善套期保值业务就能够规避汇率波动,进而对企业利润造成的影响。

(1)卖出套期保值

进出口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可选择卖出套期保值,当价格上涨可以用期货市场的盈利来弥补现货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当价格降低的时候尽管期货市场上出现了亏损,但该企业还是按照原先的经营计划,认真组织货源,顺利完成销售计划,回避未来价格下跌的风险。

(2)买入套期保值

进出口企业对公司原材料的套期保值可选择买入套期保值。由于期货是一种保证金交易,因此只用少量资金就可以控制大量货物,即可加快资金周转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库存商品就能降低仓储费、损耗费、保险费。这样就能促使现货合同早日签订,经销商就在期货市场上获得了额外的盈利。尽管他们违约,但其在期货市场上的盈利可以弥补现货的亏损,同时回避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总的来说,当进出口企业预期某种货币将要升值或贬值时,提前或推迟对交易账款的收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的。

二、利用套期保值业务规避风险的建议

1.建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业人员

首先,我们要配备专业的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员,汇率风险管理部门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在人员的绩效考核和人员配置方面进行分离,以更好的发挥作用。其次,专门部门和人员应该在企业风险管理的法度规定范围内,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制定风险规避的策略和办法,负责对汇率波动的监督与管理,保障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按时编制投资及风险分析报告。最后,在汇率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部门中成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小组,成立专门的预警和信息处理部门,并定期对金融工具的运作与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加以审核控制,专门研究外汇套期保值方案,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走势与预期不一致时,可以及时进行风险对冲与转移,提高汇率风险规避活动的效率与可行性。

2.加强组织管理

目前大多数外贸企业现行的汇率风险规避机制及风险管理的模式都是以金融工具的市场运作为主要手段,依靠主观经验以及国家和相关机构提供的汇率波动态势作出相应的判断,由于财务部与业务部门之间并未建立以汇率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业务合作与信息交流机制,业务人员操作水平不高,财务人员掌握的信息不够及时,在汇率风险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方面不够完善,于是并不能良好的规避风险,因此我们要加强组织管理,完善进出口企业汇率风险规避机制。

首先管理层应加强风险意识,认识到汇率风险的规避与管理是影响外贸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加强董事会及高层管理人员为主的监管,让管理流程与管理结构更加规范化与完善。其次,建立科学的汇率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保证金融衍生品的远期汇率水平、融资费率、汇率变动率、汇兑损益占利润比等科学可靠,当指标超过公司警戒线时,就应及时采取措施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还要建立预警机构,配备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并加强董事会的监管,使企业的风险评估程序更加合理。最后,加强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将外汇风险管理方面的最终决策提交给董事会,由董事会批准,使套期保值的责任落实到岗位。

3.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

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时期,套期保值作为一项金融衍生工具,本身也存在着风险,进出口企业可能会遇到应收账款日益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和银行授信额度不足等问题,银行可以凭借其特有的业务职能为企业提供更加可靠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进出口企业应该积极与银行进行沟通,加强银行与企业的联系,借助银行的保理业务、发票贴现业务以及一些财务手段来分担套期保值业务承担的风险,加强与银行的联系能加强对汇市等金融市场的关注,搜集与汇率相关的经济指标与财务指标,进而对汇率波动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

4.妥善运用金融工具,主动规避汇率风险

金融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仍有部分外贸企业对金融工具在认识和使用上存在问题,认为只要用金融工具进行操作,就可以有效避免所有汇率风险,有的企业以投机为目的,期望取得高额利润,把金融衍生工具简单当作一种赢利手段,在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既不关心企业外贸业务本身,也关心运行的内部机理,因此经常造成企业的汇兑损失,把自己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因此妥善应用金融工具是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

套期保值的最终目的是要锁定利润,锁定收入。当进出口企业为获取投机收益在套保中使用杠杆操作,当汇率走势与预期相反,将会放大损失倍数,造成风险管理的困难,因此进出口企业在进行外汇风险时应选择恰当的套保工具,尽量不要使用杠杆交易。首先,我们可以在充分考虑企业对风险与收益的容忍度情况下,将现有的金融工具进行衍生或组合,形成新的融资工具。例如出现的进口汇利达、出口双保理(Two-Factor ExportFactoring)、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on-Delivery Forward,NDF)、远期外汇契约(For-ward Exchange Contract,DF)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等。

例如甲公司在6月份签订合同后购买3个月的远期外汇契约,3个月远期汇率是7.0296人民币/美元,6月1日收到乙公司的100万美元在外汇市场进行交割则可以收到 702.96万元人民币,卖出 100 万美元。当时市场即期汇率为 6.9372人民币/美元,若按5%的毛利润计算,甲公司如果不参与套期保值业务,毛利润为(100×6.937 2-100×7.101 5×95%)100×7.101 5×95%=2.83%;通过远期外汇交易利润(100×7.029 6-100×7.1015×95%)/100×7.101 5×95%=4.2%,这样就能增加进出口企业的利润。

5.选择合理的结汇方式、时间和货币

首先,选择合理的结算方式。我在进出口进行外贸交易的时候会遇到汇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为了保证交易的安全我们要签订合同,然而选择好结算方式是保证合同安全性的重要条件。由好到坏的结算方式依次为为期信用证(L/C)远期信用证托收中的付款交单(D/P)托收中的承兑交单(D/A)等,出口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最大可能地争取较优的结算方式,并进行及时收汇,降低企业遭受汇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其次,选择有利的结汇时间。当人民币预期贬值时,出口商应延迟收汇以尽量增加本币收入,进口商应提前付汇以锁定外汇成本;当人民币预期升值时,出口商应提前收汇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汇兑损失,进口商可以延迟付汇以享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最后,选择合理的结算货币。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就是美元与欧元,且央行对这两种货币都有强大的支撑能力,而其他货币如澳元、新元、日元相对较弱,因此结算货币应尽量以美元、欧元为主。

三、结束语

如今我国的金融领域将更加开放,作为进出口企业将承受更多的外汇风险,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套期保值方式,来获取更多的盈利,进而加快我国金融创新的步伐,开发外汇期权在内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出口 信用 保险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从2001年成立至今,发挥着风险保障、出口促进和融资便利等作用,是各国政府保障本国企业利益、防范国际经贸风险的重要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信用风险急剧上升,国际贸易形势趋于恶化,我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贸易依存度高达70%以上,却有90%的出口是在没有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和保障的情况下进行的,外贸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贸易风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支持外贸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世贸组织(WTO)虽然明确禁止成员国各种形式的直接出口补贴,而且大多数支持出口的政策措施也在实施方式和透明度方面受到限制,但是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原则上允许各国政府运用官方支持的出口信用保险,因此,出口信用保险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促进出口贸易的有力手段。

一、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

出口信用保险是在商品出口或相关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签订的一种保险协议,该协议规定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缴纳保险费,保险人对由买方风险和买方所在国的国家风险引起的损失负责。一般情况下,保险人是经营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保险人是向国外买方提供信用的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经营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在每个国家的存在形式是不同的,其存在形式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一)国际出口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家出口信用保险的经营机构是1919年成立的英国出口信用担保局,之后欧洲的比利时、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法国和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在各自国家的支持下也成立了专门从事出口信用保险的经营机构。在经过二战的创伤之后,各国政府都把出口作为本国的主要经济发展战略,所以对出口信用保险重视程度越来越深。日本政府在1950年成立了贸易保险课,该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发和推广出口信用保险。为了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步伐,各个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来促进国家出口,以此发展本国的经济。

(二)我国出口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在1988年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作为国有企业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随即成立了出口信用保险部,该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经营和推广出口信用保险。因为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是一项政策性的保险业务,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对出口信用保险部实行独立核算。最初的出口信用保险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1994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开展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到此时这种局面才被打破。2001年加入WTO之后,我国政府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合并一起,成立了专门的经营机构,即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二、出口信用保险的分类

按照国际上常用的分类方法,并依据不同的标准,出口信用保险可分为以下种类:

(一)根据卖方向买方提供信用期限的长短

根据卖方向买方提供信用期限的长短分为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和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信用期限一般不超过180天,通常适用于原材料和消费品的出口。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信用期限一般在180天至3年之间;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信用期限在3年以上。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大多用于半资本品和资本品如成套设备等的出口。

(二)根据保险责任的起迄时间

根据保险责任的起迄时间分为出运前出口信用保险和出运后出口信用保险。出运前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险责任始于国际贸易合同生效日,止于货物出运日,主要承保贸易合同生效后、货物出运前进口商因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未能履约对出口商造成的产品设计、制造、运输以及其他费用损失的风险。出运后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险责任始于货物出运日,止于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终止日,主要承保货物出运后进口商因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对出口商造成的不能及时回收货款的损失。

(三)根据国际贸易中使用银行融资方式的差异

根据国际贸易中使用银行融资方式的差异分为买方信贷保险和卖方信贷保险。买方信贷保险适用于买方使用银行贷款项下的出口合同;卖方信贷保险适用于卖方使用银行贷款项下的出口合同。

(四)根据承保方式的差异

根据承保方式的差异分为综合保单、特别保单和选择保单。综合保单一般适用于大宗货物多批次、全方位的出口。特别保单适用于逐笔交易的资本性货物的出口。选择保单虽然原则性地规定了一些承保条件,但允许出口商在保险合同规定的范围和限度内进行选择。

(五)其他分类

根据保障风险的不同,分为只保商业风险、只保政治风险和既保商业风险又保政治风险以及汇率风险保险等。根据出口合同标的的不同,分为海外存货和加工保险、服务保单、银行担保、保函支持和贸易展览会保险等。

三、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从近年来出口信用保险发挥的作用来看,可从以下三个主体方面予以小结。

(一)从企业方面

首先,有利于出口商规避收汇风险。出口信用保险产生的缘由便是解决出口收汇风险的问题。出口信用保险对国外买家及国家的风险调查评估,可以指导出口企业选择更有利的贸易对象和贸易条件,避免和防止收汇风险;万一不能收回货款,出口企业可依据有关条款向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申请索赔,从而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损失。其次,有利于出口商优先获得银行融资。出口信用保险是银行为出口商提供贷款的“助推器”。一方面,通过投保,出口企业将收汇风险转嫁给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收汇安全大大提高,还贷能力相应增强;另一方面,通过将已投保的出口信用保险权转让,提供出口融资的银行收贷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出口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提高,银行也相应乐于提供优惠利率的出口贷款等金融服务。再次,有利于出口商扩大出口市场份额。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出口企业以各种优惠条件来争夺市场,其中优惠的结算支付方式是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而支付方式的灵活性带来的副作用便是收汇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则解除了出口商的后顾之忧,使收汇风险一保了之。最后,有利于出口商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出口信用保险的过程是一个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过程,一方面,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对出口商的信用额度也要做出评估和判断,督促出口企业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还能够及时向出口企业提出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合理建议,帮助企业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二)银行方面

第一,有利于分担银行的放贷风险。银行提供的出口信贷融资服务、保函等担保业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出口商资金短缺、周转不灵的困难。但是,许多银行因为害怕承担风险而不愿开展此类业务。为缓解银行发放信贷的后顾之忧,保证其贷款资金安全,许多国家都把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结合在一起,在直接保障出口企业收汇安全的同时,也间接的保障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第二,有利于银行放贷做出决策。通过是否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有利于融资银行对出口信贷项目的选择,根据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程度,银行在考虑贷款金额方面能很容易做出决定。第三,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融资模式。我国目前实行的融资以“围绕固定投资、固定资产”进行的担保抵押贷款模式为主,而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是“围绕贸易的信用融资模式”,两种融资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资金担保形式。如果运用信用融资模式,企业固定资产不过百万美元,但通过信用保险将出口风险转移出去,收汇有保障,银行据此提供融资,融资额度可大大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快,效益也相应提高。第四,有利于提高整体信用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健全出口买方和市场的信用资料,构建信用风险防范体系,通过共享,可有效防范信用风险。银行可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互通对国外买家及市场的风险信息,节约风险调查费用开支,加速决策,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三)国民经济方面

首先,有利于调节国际收支。出口信用保险的主要作用通过防范收汇风险支持和鼓励对外贸易的发展,微观上促进出口商产品出口,宏观上必将直接到出口国的国际收支。出口国可通过调节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间接调节国际收支。其次,有利于营造公平的贸易环境。近年来,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出口产品在质量、规格,乃至价格上区别都已经不是很大,因此各国都把竞争焦点集中在信用条件上。因此提供条件优惠的出口信用保险,使我们的企业不要输在政策的起跑线上,是必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企业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贸易环境。再次,有利于引导产业升级。最后,有利于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国家制定出口政策时可以在充分考虑各国各地区的风险状况后制定相应的策略,企业也可以在保险机构的评估和建议下,有针对性地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为市场多元化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此外,出口信用保险还可以针对国别、区域以及出口商品所属行业采用差别费率,从而起到鼓励出口市场多元化、出口产品多元化的作用。

四、我国出口保险面临的挑战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为我国支持外经贸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但金融危机后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挑战与机遇共存。出口信用保险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出口信用保险有待规范和提升

出口信用保险在近20年的综合发展之中,已经能够基本胜任对贸易最基本的支持功能。但我们知道,在出口信用保险从成立到现在都是在摸石过河中走到今天的,无论从立法上,还是从资信网络建设上都是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需要不断加强对出口信保的规范。而且目前,出口信用保险的最低风险资本金远远没有达到我国数以亿计的出口贸易的需求,出口信用保险需要稳步加快建设,充实风险资金,切实能够满足外贸的发展需求。

(二)出口信用保险比例不高

从整体上看,我国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比例还不高,全国投保企业的比例不超过3%,从出口信保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渗透率来说,所占的比例仅在10%左右,这与中国作为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出口信用险的产品设计还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多样化的出口贸易的需要。苑啪济无疑加大了全球企业的信用风险,中国处于承受信用风险的高发区,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正面临结构性调整困局,受欧美债务危机冲击,以往信誉度高、风险较低的欧美市场频现欠账不还的买家。当前国内外环境仍然极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出口信用保险承受了巨大的考验,从经营管理水平到承保能力的资金都需要提高与及时补充。

五、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建议

(一)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扶持力度

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但到现在为止尚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范!调整贸易保险,更没有只针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是目前国内唯一涉及到出口信用保险的立法。这远不能满足出口信用保险的特殊需要。建立和健全有关出口信用保险的法规,结合中国实际尽快出台《出口信用保险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与国际惯例接轨,促进出口信用保险走向法制化的轨道。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出口信用保险的经营宗旨、经营原则、国家风险基金的设立和运作!各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等,明确各自职责,使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运作和经营管理得到可靠的法律保障。

(二)降低保险费率,扩大承保范围

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应适当降低保险费率,扩大承保范围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平均费率为1.8%左右,虽然在一定时期给予了优惠和资助但幅度较小,较高的保险费率严重影响了企业投保的积极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应合理评估出口企业面临的收汇风险,适当降低保险费率,或有区别的实行浮动保险费率制度,可对一部分风险管理机制健全的出口企业实行优惠保险费率。同时,为更好的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在保险机构内部完善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政策,更加重视引导营业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在平衡业务比例的基础上例逐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总体规模,并且多注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审批时间。此外,出口信用保险的费率制定标准还应不断完善。在这方面韩国的经验更为可靠和具有说服力,它是以买家全面的信息为基础,以具体买家的运营状况!财务状况等微观指标为分析依据的。鉴于我国当前信息系统不够发达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费率制定标准,逐步加大买家各方面因素的权重,更为科学合理的制定费率。

(三)出口企业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具体而言,大公司有必要对出口信用风险进行全程管理和监控,可以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而中小企业则可以由经理和财务共同负责风险。大公司里面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应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定信用风险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风险交易决策!客户资信调查分析和信用档案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信用付款方式及应收帐款管理等制度的制定;二是掌控事前的信用,包括客户资信调查,信用限额授予等;三是管理事中的信用,包括调查和了解客户及相关中间机构的最新动态!对客户的货款进行跟踪管理等;四是控制事后的信用,主要是对于欠款的催收或进行委托催收!对客户资信的材料整理并归档等。

此外,为使本国企业更好的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必要时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对他国经验进行学习。总之,为了更好的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为出口业务保驾护航,出口企业应主动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

篇9

一、对风险基本理论知识缺乏必要了解

(一)出口贸易业务过程中企业对风险的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

实际工作中接触了解到的企业来看,特别是中小企业错误的认为风险就是危险,对待风险就是冒险,防范风险就是放弃业务。这些错误的认识对给企业出口业务稳定经营和业务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对企业出口贸易业务来讲,风险其实是企业出口业务经营过程中带来损失或获得收益的可能性。风险可以细分,一方面,既可能带来损失又可能带来收益的风险是可以叫做随机风险,如企业所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供求关系变动等带来的风险是随机风险;另一方面,如只会给企业出口贸易业务活动带来损失的风险而不会带来收益的风险则是纯粹风险,如进口国突然出现对出口商不利的政治变故、出口商品国际运输途中损毁等带来的风险是纯粹风险。对企业出口业务经营来讲,随机风险一定程度上是市场经济常态,而纯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这类风险发生,对企业会带来很大损失。

(二)对风险大致种类缺乏必要了解

1. 国家与政治类风险。简单的说就是企业出动过程中面临的来自进口国、消费国、中转国等地方的国家政策与政治性事故因素导致的风险。

2. 国际市场、国际经济与相关金融性风险。这类风险一般包括:(1)汇率风险,由于本国与对方国相对汇率的变动或进出口双方所在国汇率分别对世界货币汇率的不同步变动引起买卖所在国货币相对与世界货币升值或跌价导致的风险;(2)利率风险,买卖双方所在国利率的变动往往起连锁反应导致成本费用、市场价格、汇率变化等风险;(3)价格风险,由于国际市场相关产品价格的变动引起的风险。

3. 欺诈性风险。由于国际贸易市场交易主体不诚信,进口商利用信息不对情况下自己的对信息掌握的优势地位欺诈出口企业造成的风险。就企业出口贸易来看,主要有利用销售合同欺诈、通过货物质量与运输欺诈以及买卖国际支付与结算欺诈。

4. 纯粹自然因素与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意外事故引起的风险。这类风险我们出口企业有较清晰的认识,如海运、铁路、公路等货物运输相关沉船、翻车等风险。

5.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属于合同权益(债权)范畴,并不涉及既得财产,因而企业不太在意或不太重视。但是信用风险的影响非常大,就出口企业来讲,信用风险其实就是出口企业与进口商债权建立到收付实现期间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合同权益转化为既得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其他风险相比,信用风险与企业经营活动紧密相关,容易受人意志影响,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非常大,造成损失大。

(三)企业对各类风险之间逻辑关系与重要性缺乏一定了解

从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危害性角度来讲,所有外部因素引至的风险对企业的基本危害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对企业既得资产的损失危害;另外一类是对企业将来才实现的收益(资产)的危害。上面提到的五类风险有的是对企业占有的资产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有的是对企业将来实现的收入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还有的既可能对企业当前资产带来损失,同时也可能对企业将来才实现的资产带来损失。如前面所说,许多企业往往忽略对企业将来才实现的资产带来损失的风险,没有同等程度认识到和重视企业每时每刻面临的各类风险。除信用风险的其余四类风险既分别是给企业带来损失危害风险,同时他们也是信用风险引至因素。也就是说,这四类风险事故的发生,既可直接给企业带来损失,同时引起信用风险发生,给合同权益的出口企业方带来损失,招致信用风险损失。

二、对风险防范存在一定的偏差

从接触到的出口贸易企业来看,企业对基本风险理论缺乏一定了解外,在风险防范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偏差。

(一)始终没有抛弃侥幸心理

因为风险事故发生不是确定性事件,实际中从企业决策人员、管理人员到作业人员都抱有风险事故“应该不可能发生”的侥幸心理,在实际作业与管理中麻痹大意,最终酿成事故,给出口贸易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对来自外界企业自己不可控因素引起的风险事故,出口贸易企业别无选择只能通过风险防范工具转移到第三方,从而规避自己可能风险损失。由于转移风险到第三方企业要付出一定的风险防范成本,一些企业不积极利用外部工具规避风险,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却无力回天。

(二)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整体财务安排

国外先进企业对企业风险管理制定有专门的战略规划,设立有专门风险管理研究与实施监控部门,同时安排有专门的年度成本预算与财务规划。目前也只有很少的出口贸易企业有专门的风险风范整体财务安排,很多企业没有统一的风险防范转移指导原则与制度规定,业务人员是否借助外部工具转移风险具有很大随机性。这种散漫的风险防范影响企业相关人员风险防范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风险防范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企业风险防范误区具体分析――信用风险为例

以出口贸易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为例,实际接触到的企业有以下一些防范误区。

(一)认为保险公司拟承保的业务就没有风险

任何保险产品工具的设计都依据上述大数法则和互助机制设计。保险公司接保的业务风险并没有减小,但保险公司敢于承保是因为大数法则和损失弥补的互助机制下,用大多数企业的保费去弥补少数企业的风险损失,企业若不投保则只有靠自己承担。企业投保而保险公司不承保的业务是保险公司分析认为属于危险类业务或出口贸易企业过分冒险业务。这类业务发生损失趋于确定性,保险公司接保不但对其他出口贸易企业不公平,也使得保险公司被部分出口贸易企业拖下水。

(二)静态看待业务进口商客户信用风险

现实中一些企业习惯性的认为老客户没有风险,总是认为自己与其合作多年没有出现过事故。事实上客户信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受客户主观条件状况与客观环境影响。当客户自身经营出现问题,或其上下游业务伙伴出现不利状况,都将对客户造成负面影响,支付能力下降或没法完成支付,信用风险事故就发生。因此无论过去信用多么好的客户,将来都有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即存在信用风险。

篇10

今年以来,在面临“非典”疫情冲击的特殊情况下,国家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上半年外贸出口实现了较快的增长。目前,尽管抗击“非典”的斗争已取得阶段性的重大胜利,但“非典”疫情对外贸出口工作的滞后影响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支持和促进外贸出口的发展仍是今年后几个月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出口的扶持和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外贸出口的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所属分支机构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深入了解出口企业的实际需求,重点摸清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的产品和生产企业投保情况,及时跟踪掌握国外因“非典”疫情对我做出的限制性措施,认真分析对本地区企业经营和出口的实际影响,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手段,积极推动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出口的扶持和促进作用。

二、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大力开拓市场,努力扩大出口。要广泛宣传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促使企业积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防范收汇风险,更好地发挥信用保险的政策和对扩大出口的扶持作用。

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可依据国家政策规定,对在20**年7月1日至**月*日期间受“非典”影响较大的企业投保的出口项目,可根据承保风险等具体情况,具体研究落实保险费率浮动的政策措施,适当降低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免对投保企业的部分收费。

四、进一步做好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发展资金工作,认真做好业务信息的统计、审核、上报以及扶持资金拨付工作,落实企业投保保费补贴的扶持政策,推动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发展。

五、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要进一步改善服务,加强保险新产品开发,促进自身业务创新工作,更好地为扩大出口服务;要推动短期险项下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缓解出口企业短期流动资金紧张状况;要积极帮助中小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防范机制,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要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出口信用保险宣传推介和业务培训工作;要加快出口信用保险的责任认定和赔付工作,在国家规定的政策范围内,适当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

特此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