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8-30 17:1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篇1

一、民营企业对首府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首府民营企业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逐步成为引领全市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截至2013年6月底,呼和浩特市私营企业户数达到32346家,同比增长11%;注册资金856亿元,同比增长11%;从业人员28.3万人,同比减少8%;个体工商户达到13.08万户,同比增长15%;注册资金超过38.5亿元,同比增长24%;从业人员34万,同比增长33%。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约80%。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壮大首府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据调查了解,截至2012年底,玉泉区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达到了21379户,注册资金达到541882万元;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50.3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生产总值实现179.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1.8%;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0.6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99.2亿元,占地区总量的75.8%。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也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为民营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利商机和空间。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九个旗县区依托各自优势和各具特色的经济板块,先后与重点民营企业达成合作。一是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利用托县水煤组合、电价比较、区位交通等优势,规划投资100亿元在托县建设1000兆瓦太阳能发电和城镇建设相融合项目,其中建设光伏温室大棚1080座,现代化的光伏小镇3000户,种植优质牧草40000亩。项目建成后,光伏发电年产值将达20亿元,将解决就业人员近万余人。二是内蒙古维多利集团、内蒙古巨华集团等企业在回民区共同投资兴建的内蒙古大商城,集商业、金融、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生活休闲、餐饮娱乐、仓储物流为一体,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30亿元,年缴纳税金2亿元,并提供15000个就业岗位,对回民区服务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带动回民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另外,玉泉区形成了一批大中型商场及几处大规模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同时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了首府城区的黄金旅游区;新城区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为支柱产业的一个门类齐全的优势产业;和林县成功引进以蒙牛乳业为代表的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培育绿色食品加工业、电力产业、石材建材业、现代服务业和林草业“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二、首府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一是民营企业农村用地的审批程序相对繁琐,以致民营企业项目投资中途搁置;二是民营企业农村用地的权属不明确,给民营企业投资带来困扰;三是政府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建设规划一张图纸、一个模式,没有突出特色,不切合各个县域生产、生活的实际;四是政府对县域地区的民生工程投入不够。

(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区域弱势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项目、人才都要向最适合增值的大中城市、交通枢纽和平原地区流动,对条件相对薄弱的地处非交通要道的县域,民营企业受到的关注较少,并且难以留住优秀人才。交通、通讯、文化、卫生等方面的落后,以及缺乏吸引力的投资条件和环境,加之缺少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县域发展经济步履维艰。

(三)投资建设的辐射作用不够强。部分民营企业思想认识还存在差距,对自身所肩负的责任认识不足,在县域经济建设中,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致使好多项目因投资大、利润小、回报周期长而被搁置。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单纯是靠项目建设,还要靠项目带动诸如交通、卫生、医疗、就业等民生工程。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投身县域经济建设过程中,不愿意在基础设施方面花钱,错误地认为民生工程是政府的事情。

(四)融资渠道不畅。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更多面向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不够,基层银行的信贷额度不足,不能够满足当前各县域民营企业的资金要求。

(五)县域经济各类数据统计存在的问题。调查中发现,关于首府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类数据统计口径不明确,统计范围及概念模糊,甚至留有空白,难以为相关部门解决县域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和为民营企业参与县域经济建设提供参照。

三、促进首府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制度,长效监督。为了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县域经济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议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纳入有关职能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对全市各区、各部门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定期监督和考核。2013年,呼和浩特市工商联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呼和浩特市关于进一步发挥异地商会作用的意见(讨论稿)》以及《关于对旗、县、区、开发区非公经济年度考核暂行办法(讨论稿)》,提出:一是建立民营企业重点联系帮扶制度,重点联系帮扶对象,市本级联系民营企业100户左右,旗、县、区、开发区联系民营企业30-50户左右;二是以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及股权基金的方式,积极组建融资服务平台。

(二)各尽其能,因势利导。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为促进首府县域经济发展做好多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以更优的环境、更好的政策推动发展。二是组织各类媒体深入宣传中央、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和报道对首府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形成尊重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为了承接先进产业,帮助民营企业找到新的发展路径,组织民营企业到那些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做得好的地区调研考察。四是通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与异地商会、行业协会代表座谈会、见面会等,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转变思路,更新观念,有意识地到首府县域去寻找项目。五是完善和加强呼和浩特市县域经济统计办法,建立健全县域经济统计概念、指标等,合理界定统计范围,全面科学地反映首府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因地制宜,互惠互利。要整合资源壮龙头,转型升级强实力,建稳基地促发展,利益联结增效益。县域经济发展同样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认真地调查分析,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与操作性,找准各区域的特色和优势,整合和优化当地资源,在开发利用、深加工以及产业链上下功夫。工业要集约布局、集群发展,突出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农牧业要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有了适宜的项目,还要有良好的运营模式,在把民营企业、科技人才、县域农户有机结合起来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工商业联合会经济调研处)

篇2

浦东新区周浦镇历来是一个工业重镇,这里工商业云集,经济繁荣,在当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更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已逐步发展为“浦东二次创业”的沃土。浦东新区工商联周浦镇商会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无价资本。商会立足本职把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两个健康”工作的突破口。经过几年的努力,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文化建设逐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镇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快速提升,非公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一做法也得到广大非公企业和企业家的认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周浦镇商会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以企业文化论坛为平台,提升企业认可度与知名度

如何通过基层商会平台将周浦镇的非公企业文化深入发展,做到宣传企业的同时也能惠及非公企业,是周浦镇商会近年来思考的重点问题。自2010年开始,周浦镇商会与镇总工会、企业文化促进会联手举办专家、企业家和领导共同参与的高端企业文化论坛,如今已成功联合举办了四届,深受大家广泛认同。

今年8月20日举行的周浦镇第四届企业文化论坛,辖区内100余家国企、民企的负责人与相关专家汇聚一堂,一起探讨如何运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家争相交流发言,相互取长补短。上海浦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张世和介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感悟和具体做法。张世和认为,企业做大做强离不开文化的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能让企业广纳人才,人尽其才。上海企业文化与品牌研究所所长周元祝教授认为,企业都应该对未来发展设定愿景,这是未来五年或十年可看到的、可触摸到的目标。为什么要追求愿景?怎样去实现愿景?企业文化建设正是着力点。论坛结束了,会后个别交流的人群久久才散去。

企业内部管理、员工幸福指数、企业凝聚力这些潜在因素,是经营企业长远发展的无形力量,作为基层商会,没有办法帮企业去搞生产、搞销售,但能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为非公企业及企业家带来潜在经济效益。周浦镇商会正是看中企业文化能为非公企业服务,才决定举办这样一个企业文化交流平台,希望这种服务新举措能为周浦非公企业在未来发展方向上起到指明灯作用,更希望能把周浦一些优秀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好的做法和经验惠及给更多企业,通过先进典型宣传,倡导和鼓励更多非公企业学习和借鉴榜样精神,促进企业自身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周浦非公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最终达到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发展的愿景。

如今,周浦镇商会主办的企业文化论坛已走过了4个年头,每年举办论坛形式和内容都是依据非公经济人士合理需求进行修正完善,论坛从最初本地企业交流,到邀请市级专家、浦东知名企业家来传授企业文化建设经验,这既是顺应新形势需求,更是论坛本身的一种自我进步,自我转变。希望未来发展道路能从“自我学习”、“请进来学习”发展成“走出去传授”这样一个过程,最终能把本地非公企业推广出去,进一步提升企业认可度与知名度。

以“道德讲堂”进企业为平台,提升企业道德观与价值观

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中员工是根,质量是本,企业文化是魂。员工的职业道德对企业文化建设,乃至对于非公企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员工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间接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保证了企业文化的生存和延续。

周浦镇商会有效地结合镇文明办“道德讲堂”平台,积极在非公企业中开展了“道德讲堂”进企业活动,“道德讲堂”进企业活动进入了上海通领汽车饰件有限公司、上海申茂电磁线有限公司、上海澳星照明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这3家非公企业,纷纷受到了非公经济人士重视,积极在企业中倡导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活动通过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讲述身边人的道德模范事迹,大力推进了非公经济人士和广大职工的道德建设,提升了正确的企业道德观与价值观。

“道德讲堂”进一步引领了非公企业打造以先进道德理念为核心的非公企业文化,提高了职工综合素质,提升了非公企业凝聚力,增强了非公企业发展后劲,形成了和谐的劳资关系。如:上海通领公司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始终坚持用先进的文化占领职工思想阵地,结合传统节日联谊、党建工作等形式来活跃和陶冶职工的思想情操,培养职工以厂为家的团结合作精神。

周浦镇商会积极倡导非公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弘扬传统文化、履行社会责任、创造和谐劳动关系结合起来;把开展非公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加强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构建和谐的非公企业劳动关系,不断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既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构筑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激发员工,增强使命感,形成驱动力,已成为周浦企业的共同追求。

同时,周浦镇商会将坚持以理想信念活动为抓手,继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企业联系沟通,贯彻落实送服务进企业为工作重心,搭建企业与党委、政府之间的交流平台,有效地促进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

以先进典型精神为引领,提升企业和谐文化建设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优秀非公企业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先进典型,带动和激发更多非公企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周浦镇商会通过企业文化论坛活动,进一步挖掘和培养了一批不同产业、不同规模的非公企业先进典型,把这些挖掘出来的优秀企业作为试点加以培育,精心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样板案例,逐步向区,乃至市级层面推开。

篇3

关键词:民营企业;广西;资本运作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186-02

一、广西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本来是用来进行企业战略分析的。S/W/O/T是四个英文单词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的首字母缩写,即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是什么。这里我们借用来对广西的区情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二、广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WO战略

广西目前外部条件(O)即机会非常好,可谓千载难逢;广西优势也很突出;广西自身(W)存在的劣势很多,其中有些比较好解决,有些却不太容易解决;广西的威胁并不突出,因为市场经济中不可能没有竞争,无论哪个省份都会面临着竞争的压力。经过初步筛选,我们认为广西较适宜采用WO(扭转性战略)战略或者SO战略(增长性战略),即充分利用大好机会、努力改变关键劣势的战略或者充分利用机会,发挥优势的战略。鉴于增长性战略进攻性过强,广西作为并不发达的省份,还是以学习先进、稳打稳扎为宜,所以我们认为广西在当前发展阶段选择WO战略即扭转性战略比较合适,也就是抓住机会、扭转劣势的战略。

三、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劣势分析

(一)广西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鱼刺图”分析法

下面我们结合SWOT矩阵,运用“鱼刺图”分析法来对广西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作一分析。“鱼刺图”分析法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我们知道某个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脑力激荡(或称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因其形状如鱼刺,所以又叫鱼刺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根据上面的因果图,可以把广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所有可能的原因归纳如下:①

(1)区位优势未充分发挥;(2)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3)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4)制度软环境差;(5)基础设施建设差;(6)人才缺乏;(7)对外开放不够;(8)区域竞争力弱;(9)对区域市场的渗透不够;(10)没有利用好政策机会;(11)竞争意识不强,没有很好地研究竞争对手。

(二)民营企业发展滞后是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劣势

上面的(1)、(2)两点,我们认为并非影响广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两点不成立。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的,地方政府这些年来实际上还是很重视发挥广西自身优势的,每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会体现这一点。

第(3)讲的是事实。而且我们认为这一条很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富裕程度。因为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只有企业数量足够多足够强,才能创造出足够多的新增价值,这实际上是个很浅显的道理。

第(4)点原因不是主要的。因为制度软环境差并非广西特有,可以说在目前的整个中国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目前国内,除了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制度软环境建设比较先进外(尤其是上海),其他省份相互之间差距并不大。

第(5)点原因实际上现在不明显了。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广西基础设施建设上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心力,到2008年为止,广西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很不错了,虽然和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差距,但是应该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广西的基础建设在全国没有明显的比较劣势。

第(6)点谈到广西的人才缺乏是一个事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才流向一直表现出“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特点,不仅广西,中西部的其他一些身份也留不住人才。不过,自从广西的泛北部湾开发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自治区政府越来越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开始逐步面向全国和海内外招聘急需的高端人才,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但是我们认为,广西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自己培养人才;同时提高人才的待遇,留住人才。

第(7)点和第(8)点谈到广西对外开放不够、区域竞争力弱,这是过去的事实。但是广西进入新世纪以来对外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区域竞争力正在逐年提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开放度和竞争力方面,广西跟内地大部分省份相比,并无比较劣势。

第(9)点谈到所谓广西对区域市场的渗透不够,主要是指广西对全国其他省份,尤其是周边的云南、贵州、广东、湖南等省份的市场渗透不够,在这些市场上很难见到广西的产品,甚至很难见到广西的特色产品;另外,对东盟各国的市场渗透也不够。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因为广西产品本身还不够丰富,而且竞争力不够强。而本质上是由于上面第(3)点原因造成的。也即,广西企业太少,又不强;相应地,产品就没有竞争力,对周边的市场便难以渗透。

第(10)点谈到政策机会问题。我们认为,近年来广西最重要的政策机会应该是北部湾开发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包括的政策优惠有:首先,关于投资资金: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国家支持在北部湾地区设立地方性银行,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其次,关于税收优惠:《规划》中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再次,关于项目审批:《规划》中表示国家在有关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方面,给予北部湾经济区必要支持;另外,还将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提升北部湾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北部湾的建设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建设,包括七个“一千万”和两个“一千亿”项目。

第(11)点谈的是竞争问题。关于竞争,我们认为,广西主要的竞争来自于:一是在旅游方面和旅游大省云南的竞争;二是在农产品方面和周边省份及其东盟国家的竞争;三是在工业品上和国内其他省份的厂家及其东盟一些国家产品的竞争。在旅游业方面,现在云南已经超过广西成为第一旅游大省,值得警醒,但是旅游业占广西GDP的比重为8.5%,①比重不算高,还不能对广西经济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在农产品方面,今后的趋势是农产品价格不断上升,广西作为亚热带农业,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广东,在东盟主要是泰国和越南。但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产品需求一直旺盛,因此农业的竞争不会对广西的经济发展产生大的负面影响。

四、做大做强广西民营企业的有效途径:资本运作

一个企业要发展,只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自身的积累获得发展,另一条就是资本运作。而如果要迅速获得发展,单靠自身的积累,速度是很有限的。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资本运作。民营企业要发展,也无非就是这两种途径。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民营企业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有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并购、重组等等形式。

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经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生产经营,另一种则是资本经营或称资本运作。通俗地理解,生产经营就好比企业买卖产品和服务来赚钱,而生产经营就好比企业买卖企业来赚钱。两种经营方式必须齐头并进,企业才能获得健康、迅速的发展。关于资本运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后面会有专门的案例研究进行进一步探讨,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资本运作对企业经营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将资本运作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简单表述为:民营企业资本运作―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民营经济发展―广西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立.战略德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王子雄.中国民营企业失败原因分析[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

[3]刘伟萍.中国民营企业.管理制度与发展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 民营经济 管理模式 融资环境

截至2008年初,辽宁省的民营经济单位已发展到170万个,从业人员近千万人,2007年实现增值5800亿元,较上年净增1000亿元,同比增长20.8%,创下了近4年来的最高增幅,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如此,民营企业在辽宁的发展中因为自身的不足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仍然还处于弱势地位。

一、辽宁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我省民营经济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总量规模都存在着很大差距。我省民营经济总量小,发展质量不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低,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企业发展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2007年5月25日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会,省中小企业厅提出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启动辽宁省民营企业“成长工程”,为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企业内部因

(1)企业缺乏科学管理,现有管理模式落后且效率低下。我省的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仍处在原始的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阶段,即使是原国有的集体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民营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但机制也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二权并没有分离。

(2)人才匮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62%的民营企业人才不足,不仅是高新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不足,产业技术工人和中层管理人员也极为短缺。落后的管理模式,不健全的激励机制等因素也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流失。

(3)科技投入力度明显不足,技术水平低。民营企业的有的技术设备落后,有的技术设备虽然先进,但硬件不配套、软件开发滞后,造成了产品在创新、研制、生产环节上与国内外的许多同类产品在结构、功能方面都存在差距。

2.外部环境因素

(1)融资环境:国内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本身资金紧张,融资困难使得企业的投资方向、规模和领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融资主要渠道及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企业内部融资。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中,利用企业自身经营的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通过内部员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已经数见不鲜。但是企业通过自身筹集的资金毕竟有限,对于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数量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第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我国的资本市场仅有不足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其结构本身存在的一定的缺陷,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机制尚不完善。即使是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想要上市或者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是比较困难的。第三,通过银行信贷融资。虽然中央银行已经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银行的信贷政策仍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大部分的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弱、积累少、不稳定性大,而且缺乏有效的担保,造成了银行的“慎贷”。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使企业很难获得长期的贷款,不得不采取短贷多次周转的方法,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2)法律环境。在立法方面,尽管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等专门适用于民营企业的法律,但与其他的经济形式相比,针对民营企业的立法覆盖面还有不足。

在政策方面,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许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2005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年4月,省中小企业厅出台了《辽宁省民营企业成长工程实施意见》等等,可是真正能够落实得并不多。

三、推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1.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的治理

(1)突破家族式的落后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应该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做到出资人和经营者分开。

(2)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完善激励机制。第一,鼓励企业为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提供发展的空间,激发其工作热情,创造一个吸引人才干事业的环境。第二,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打破地域、户籍的限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第三,对于劳工短缺问题,要积极改善劳动条件,降低招工的“门槛”,重视员工的能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强企业创新力,建立推动科技创新机制,推动企业搞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使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

2.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①政府应鼓励银行、政权机构积极地为民营企业服务,落实和完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鼓励民营企业与证券机构的合作。加快民营商业银行、民办金融机构的组建步伐,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或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实现直接融资,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要求。

②民营企业应该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企业信用是一种资本,是融资、理财、进行资源配置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使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才能建设好企业与政府、银行、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为企业融资奠定良好的信用基石。

(2)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

①建立各种法律制度,完善立法,使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法可依,使司法部门能够有效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并对其不法行为给予坚决制裁。

②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的各种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尽快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克服在执行过程中的种种干扰,切实把好政策落到实处,让企业受惠。

参考文献:

篇5

一、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精神,按照“强攻外向抓招商,壮大内源抓民营,优化环境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扶持壮大中小民营企业,全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在全县民营企业中,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截止年底,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12288户,从业人员45484人,注册资金3.6亿元;共有民营企业1454家(含规模工业),注册资金31亿元,资产总额94.6亿元。

(二)行业覆盖不断延伸。目前,我县中小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机械汽配、塑料新材、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生化医药、农副产品加工、造纸包装、交通运输、餐饮商贸、文化游乐等,广泛涉及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行业。至年,中小民营企业共为我县群众提供就业岗位99121个,已成为我县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

(三)经济贡献不断提升。年,全县新增产值的85%、县级财政收入的70%以上、乡镇财政收入的90%以上来自中小民营企业。年,我县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5亿元,完成营业收入10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1.2亿元。剔除规模工业,中小民营企业三项指标所占份额比例分别达到62.8%、64%、59.3%。

二、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外部环境看:一是部门“轻小重大”。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一部分,虽然也享受了政府和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服务,但长期以来,一些职能部门仍然没有转变对中小民营企业“歧弱”、“轻小”的观念,片面地把管理和服务的重点放在规模工业上,对中小民营企业关注不够。二是政府职能缺位。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行政职能被分割在多个部门,存在着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城乡分割、服务不够的问题,使有限的行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没有形成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合力。同时,由于过去对中小民营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的扶持措施,中小民营企业出现了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等问题,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就农副产品加工来说,全县现有大米加工厂210多家,棉花加工企业接近200家,两个加工行业真正具备资质的均不到三分之一。三是企业融资困难。企业贷款难,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更难。从调查的85家中小民营企业来看,年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就高达68家。通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小,且贷款手续繁琐,成本高;中小民营企业项目包装能力弱,尽管有的企业有好项目,产品有市场,也具备还贷能力,但缺乏自身包装和与银行的沟通;中小民营企业的资信程度低,不能达到信贷要求;银行普遍存在对大企业“争贷”而对小企业“惜贷”的问题,对大企业“锦上添花”有余,对小企业“雪中送碳”不足;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尚不完善,而我县民营担保公司至今只有一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的需求。四是涉企检查收费频繁。由于近年来我县只对规模企业的检查收费程序进行了规范,少数执法执收部门便把检查收费的重点转嫁给中小民营企业,强行收费、搭车收费,以收费代服务,以罚款代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过多的检查、收费,不仅加重了中小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负担,而且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业主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从企业自身看:一是企业管理有待规范。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多数实行家族式管理,主要依靠“夫妻店、父子兵”式的企业组织形式和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企业的决策权、管理权、经营权集中;在用人上,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唯亲是举。虽然大部分企业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多数情况下,亲情战胜了制度,使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二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我县中小民营企业总体水平不高,多数集中在投资少、风险小、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领域,科技投入普遍不足,产业关联度不高,配套能力差,产品档次偏低,缺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能叫响的“优质产品”、“名牌产品”不多。同时,企业普遍缺乏人才,调查显示,目前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大专以上学历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足3%和1%。三是业主素质有待提高。主要是守法经营意识较差,诚信缺失,少数中小民营企业主甚至将偷税漏税作为赚取利润的主要手段;法制观念淡薄,不懂得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经常成为诈骗的牺牲品,或者成为乱收费、乱罚款的主要受害者;“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取得一定成绩后就自我满足,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四是团队精神有待增强。调查中,企业主普遍反映企业间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没有形成相互沟通、互帮互利、共同发展的氛围。有些企业主缺乏合作意识,只看到竞争的一面、没有看到合作发展的一面,部分同行业企业之间相互压价,形成恶性竞争。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主“宁作鸡头,不做风尾”的旧观念根深蒂固,行业垄断,闭关自守,各自为政,严重削弱了中小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加快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当前,我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对发展中小民营经济十分有利,只要全县上下来一次思想大解放、环境大改善、素质大提高,动真格,下真情关注中小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就一定能够有一个大发展。

(一)全力营造中小企业发展氛围。目前,全省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形势咄咄逼人,我们一定要看到发展的大趋势,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力发展中小民营企业。要对中小民营企业给予“国民待遇”,和其他规模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真正做到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要切实加强领导,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全社会积极参与、企业自主发展”的格局,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健康成长。

(二)全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发展引导。积极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向高科技发展、向规模化发展,使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全面提高中小民企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切实规范部门涉企检查收费程序,参照县优经办对全县规模企业规范服务管理模式,将年产值在3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和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按属地管理原则,纳入乡镇优经办进行管理,执法执收部门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检查收费实行严格的申报审批制和“企业安宁日”制度,并将两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部门和乡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考评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尽可能为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全县中小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鼓励技术改造。中小民营企业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应纳入县科技发展规划予以支持。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及为大企业产品配套的技改项目,应享受政府的贷款贴息政策支持。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奖励基金,对推动中小企业科技进步有贡献的人员和集体进行奖励。

(三)全力构筑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平台。一是建特色小区。县委、县政府应加快出台相关办法,鼓励各乡镇从本地实际和优势出发,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产品档次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乡镇民营工业小区,形成民营经济的产业特色和规模优势。二是建专业市场。有关部门要因势利导,对建材、装饰装潢、日用品、农资、家具、电器等商品,划定区域,使同类商品经营向指定区域集中,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功能较为齐全的专业化市场群体,提高市场吸引力与辐射力。三是抓园区建设。把园区作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切实加强园区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使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进入到园区中来。

篇6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发展战略 生命周期理论 创新

民营企业在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其在发展生产力、培植地方财源、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公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创造地区经济繁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步速将主要取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着力解决好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问题。

一、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思想观念落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认识上有了一定提高,但与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思想观念的落后严重制约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民营企业的经济待遇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价格、税费、融资、土地批租、原材料供应、工商管理、市场准入和资产重组等方面,还有各种各样并非公平的限制。由于市场发育不健全、社会上有些团体和个人对民营经济看法偏颇,也造成民营企业在许多经济交往关系中陷入尴尬的境况,各级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没法完全落实到位。由于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民营企业的“三多三少”问题比较普遍。即低水平重复建设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的项目少;粗、初加工项目多,精、深加工项目少;污染环境的项目多,绿色环保的项目少。一些民营企业不是根据对资源的配置能力来确定企业规模,而是一哄而上,使得有限的资金不能合理的投入,再加之多元化经营的风险,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2.融资困难

民营经济筹资难是当前的普遍现象,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民营经济筹资难的原因有:在间接融资方面,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金融部门对国有经济的融资倾斜大,政策上使民营经济在信贷市场上所占份额较小。对民营企业,由于货款的风险由银行自身承担,不象对国有企业贷款产生的不良贷款风险由国家承担,因而银行大多愿意把贷款投向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贷款较少。在直接融资方面,民营企业所占份额更小。我国一直把证券市场定位为国有企业服务。这使一直受政策限制和资金困扰的民营企业难以上市融资。民营企业不易直接融资也有自身的原因,如财务不健全、规模小、承担不起融资费用等。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不发达,如缺少专门的租赁公司,使民营企业不能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昂贵设备的使用权。加上国家对基层金融机构的整顿,关闭了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民间金融机构,使民营企业过去的一些信贷链条中断,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3.组织与管理问题

民营企业业主的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业主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科技意识薄弱,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规模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许多民营企业依然固守家族经营的旧观念,将家族亲人安排为企业各个关键部门的主管。一般来说,家族经营的模式是“人管制度”,用人惟亲。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有的民营企业主在生产经营中只顾眼前的利益,耍假、冒、骗的经营手段,产品质量上不去,企业的信誉低;或者眼光狭窄,贪图享受,在积攒一笔钱财之后任意挥霍浪费等;也有的民营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账目不清、账册不全,逃税、漏税、违法经营的事情常有发生;还有的民营企业主对工人管理过于苛刻,安全生产、福利保障的条件都很差等。大约有90%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在家庭成员手中,中高层管理人员40%左右是亲朋好友及家庭成员,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现代管理知识,仅凭经验办事,对现代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了解甚少,这样往往导致高层决策缺乏远见,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甚至导致决策失误。

4.技术与人才问题

目前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技术含量低的第一、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建筑业、简单加工业采掘业等领域。至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石油化工、电子电气、机械制造等领域分布较少,这一点在民营经济表现的尤其突出,主要因为整个西部的产业结构还是农业型和重化型的,第一产业的技术含量本来就低,重型化的第二产业的技术又不能有效转移,尤其是向民营企业转移,这使民营经济在竞争中的地位相当不利。技术含量低、信息不灵使各地重复生产,重复建设严重,容易出现过度竞争,企业投资的边际效益率下降,进一步使企业不能有效进行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不能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改造,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在人才方面,民营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管理和唯亲是用的用人机制,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素质的提高。管理人员的学历不高,中高层管理者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管理人员专业结构单一,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少,管理人员有技术职称的人少,专业结构不合理,这些都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与策略措施

在新经济时代,当民营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成长发展时,其战略实施问题也要相应地不断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以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为基础的。由于发展战略对民营企业的生存和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要把制定发展战略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为其持久稳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1.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首先,金融部门要正确处理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其次,建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担保制度。一是设立民营信用保证基金,若企业经营失败,由担保机构来分担银行贷款风险,并起监督保护作用,该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多大资金付出,但却在银企之间起到了缓冲过度和衔接作用;二是设立民营企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为民营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三是实施“小额连保贷款”,即由商业银行、信用社与工商部门合作,对民营企业的小额贷款实施联保发放,既可确保民营企业资金需求,又有效地防范贷款风险。再次,努力拓展融资渠道,建立民营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2.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管理体系

随着一些民营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实现制度创新、走现代化管理的路子,已经成为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应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现代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突破纯粹家族式管理模式,确立有效的市场经济主体。解决民营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缺口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尽快产生有效的市场主体。否则,无论多少资金、以什么方式投入都是治标不治本,缓解了眼前的问题却埋下了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3.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开发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

技术进步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创新,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开发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民营企业向科技开发型企业转变。要经营高科技开发,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科技开发队伍、增加对科技开发的投入,掌握自己的专有技术,加速产品的研制开发和更新换代、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民营企业应加大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上的投资,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形成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利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加快企业的产业升级是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民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依靠先进的生产力,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高知识创新能力。

4.鼓励、引导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当前,正值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有利时期,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民营企业以收购、兼并、参股、合股、承包、租赁等形式,参与国企改革使民营企业拥有国有企业存量、资产、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与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有机结合,实现低成本良性扩张,壮大民营企业的自身经营规模,增强民营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各种综合能力。鼓励有规模或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强强或强弱联合,组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民营企业集团,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马福婷:中国民营企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5):46~49

篇7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

从我国民营企业个体发展看,民营企业是从家庭企业起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不少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的试验,到90年代后期公司制越来越多成为上规模民营企业选择的组织形式,并逐步取代股份合作制而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形式。从国家整体看,23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私营和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拾遗补缺”“有益补充”“鼓励支持”“共同发展”“公平竞争”的发展过程。

我国民营企业存在问题

虽然民营企业创业者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障碍获得了初创期的发展,但多数民营企业具有一些先天的弱点,主要表现在:不少企业初始积累不足,起步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投资,难有后劲;有些投资者缺乏创业经验,盲目性较大,成功率较低;有些民营企业追求目标短期化,采取不正常竞争手段,不惜以造假、损害环境获取近期利益;有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有缺陷,企业制度不规范,留下不少后遗症;有些民营企业缺乏管理基础,在短时期快速膨胀和发展后就走向衰退;不少民营企业家素质有待提高等。

民营企业经营思路

首先,树立创新意识。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民营企业只有及时把新思想、方法、技术付诸实施,才能在竞争中永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创新主要包括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持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克服弱势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其次,积极应用新技术方法。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积极将计算机及网络等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第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要强调“以人为本”,在管理观念上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目的就是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尽最大可能释放员工的创新能力,以确保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第四,加强知识共享。民营企业应强调员工与企业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进行共享与交流,促进员工提高创新能力,不能让员工为了保护自己的职位,防范同事对自己拥有企业信息的共享,这样才能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第五,经营目标多元化。企业经营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在新时期的民营企业必须把“员工利益的最大化”纳入其目标之中。同时,对于与企业关系密切的集团如客户、供应商、社会公众、潜在的投资者、政府、战略伙伴,考虑这些集团的利益最终为企业取得高于投入的回报。第六,提高企业主素质。不少民营企业主常常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企业的管理漏洞百出,改革开放的深入对民营企业挑战达到空前,这就要求管理者决策与管理更加快捷、高效,所以管理者必须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第七,建立良好诚信制度。良好诚信会不断招财进宝,民营企业走向成熟就要面对社会,以诚相待,就要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重信誉、守合同,追求可持续的发展和效益。第八,改变传统观念。民营企业必须打破“传子不传贤”的封建观念,从家庭化经营中走出来,破除任人唯亲思想,树立任人唯贤的观念。

改善外部配套环境

篇8

[关键词]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筹资;融资;内控管理;评估

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需要重视资金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融资难问题是民营企业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再加之民营企业缺乏科学的内控管理体系和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因此资金使用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因此民营企业要全面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促进其自身的更快更好发展。

1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民营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通过强化资金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率。在民营企业管理工作中,资金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因此需要重视资金的利用率和使用率,有效地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财务部门通过科学的预算方式来强化各项资金的审核,避免资金随意使用和被挪用。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实际资金使用过程中,要与自身的经营情况相结合,合理对资金使用进行规划,并重视对各投资项目的审核,确保投资项目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结合风险评估,以此来保证实现资金利益的最大化,确保民营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

2民营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筹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

目前民营企业以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作为主要融资方式,在实际企业融资过程中对于企业资质和融资成本方面都具有相应的要求,这也使民营企业融资时选择机会不多,而且需要承担较高的成本。民营企业发展资金多来自投资者的投资,但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数量有限。金融机构贷款设置了限制性条款,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给其的贷款数量较少。虽然非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给民营企业相应的资金,但非金融机构规模有限,具有较强的盈利性,能够提供给民营企业的资金也有限,成本相对较高。

2.2经营变化快,资金需求预测不准确

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做好资金预测和计划十分必要。但民营企业经营十分灵活,业务也不稳定,往往正常经营也会随着外部市场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必然也会对内部经营和管理带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资金也存在不可预测性,无法准确预测资金需求,这也导致企业融资难度增加,从而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3缺乏完善的内控体系,资金管理风险较大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是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其不仅能够保证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而且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在实际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全员参与,并要覆盖全业务流程。民营企业一般组织规模较小,灵活机动,组织架构设计也较为简单,对于部门、岗位之间的制衡较少考虑,这样虽然业务开展效率较高,成本低,但同时也对企业资金管理带来较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决策具有独断性,易出现筹资规模、筹资时间和筹资渠道选择等不匹配的情况,极易引发债务危机。同时在投资决策方面没有健全的决策机制,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就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严重时还会导致巨额亏损。另外,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也会出现资金冗余问题,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4资金运用缺乏效益评估机制

民营企业在实际资金管理工作中,要保证资金能够维持当前生产经营需求外,还要积极寻求新项目,以此来壮大企业规模。但新项目投资价值评估难度较大,需要专业团队及对市场的敏锐度。但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通常情况下经营活动都由经营者个人进行决策,这也导致经营决策存在主观臆断,一旦决策失误,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这就迫切需要民营企业构建一套科学的投资资金评估体系。

3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的优化途径

3.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降低企业资金风险

民营企业在资金管理工作中要构建集中管理体系,科学对资金进行安排和规划,并与银行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降低银行资金的风险。加强对流动资金的分析和预算,针对每一笔流动资金的使用都要严格审批,确保实现资金的合理使用。另外,民营企业在资金管理工作中要重视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通过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来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以此来降低企业资金风险。

3.2科学预测,采用弹性的资金管理计划

在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中,宜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针对不同情形来匹配相应的资金需求和管理方案。针对方案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提前进行考虑,合理利用有利因素,尽可能地排除不利因素,并提前做好应对预案,编制出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弹性资金管理计划。同时还要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来随时对资金管理计划进行调整,使其保持前瞻性、全局性和长远性,以此来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3.3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改善内部经营管理

民营企业在资金管理工作中,需要重视内控管理体制的建设,以此来保证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这就需要积极转变当前民营企业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基于自身特征来构建与管理部门相契合的内部控制体系,针对财务报告中重大错报进行防止和纠正,针对资金安全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以此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而且企业通过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其是对原有管理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可以有效地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积极促进民营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3.4保证资金合理分配,提高资金利用率

由于民营企业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民营企业内部资金十分有限,这就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方式来实现有限资金的高效利用。具体要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来合理匹配资金,保证资金分配结构的科学性,确保实现资金利益的最大化。另外,在民营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各类账款的及时收回,同时还要针对采购资金进行专项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针对生产项目资金也要加大管控力度,有效地避免资金利用率低的情况,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对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3.5建立评估和激励体系,促进资金管理体系的健康发展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评估和激励机制,从而为民营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投资方案可行性的研究,针对投资项目开展科学的评价,遵循谨慎性原则来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降低民营企业资金风险。同时还要合理评估筹资方案,并通过建立多种方案,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针对不同方案进行评分,以此来择优选择最为适宜的筹资方案。在资金管理工作中,还要重视投资后的管理工作,针对投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价,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通过构建激励机制,针对资金流向回报率高的业务给予相应的鼓励,促进资金的周转,以此来促进企业资金管理体系的健康发展。

4结论

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较为关键的要素,在当前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强化资金管理,通过采取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以此来提高民营企业资金利用率,为民营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助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苏波.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20).

篇9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当前,非公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非公经济重要内容的民营企业也得以飞速发展,它们在发展生产力、吸纳就业、增加地方财源、满足社会需求以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却是步履维艰,据全国工商联合会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有10万多家倒闭,有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有85%的民营企业在10年内灭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人力资源管理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民营企业现存问题的关键因素。在已有讨论如何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国内学者就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从战略角度研究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尝试还比较少。因此,本文拟就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概述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由比尔(Beer)于1984年在其著作《管理人力资本》中提出的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通过有计划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和使用,为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实现配置可靠的人力资源。

相较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有如下基本特征:(1)更加凸显以人为本。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以“事”为中心,强调人是为完成事而存在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是“人”,更加强调人是获取竞争优势资源的资本。(2)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核心作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联系较少,往往定位在行政辅助功能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动态化、一体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融入到企业战略之中。(3)关注企业整体层次的绩效。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是本部门的工作绩效,强调本部门工作绩效对于企业发展的贡献。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关注企业整体层次的绩效,强调人力资源的价值在于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二、民营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着一种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我国民营企业要加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由民营企业内外部因素决定的。

第一,外环境激烈变化的需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将面临着全球化的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占领国际市场,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而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受自身规模、经济实力、技术条件等条件的限制,使得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也大为增强。在利用全球化经济带来的机遇和应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挑战过程中,民营企业在软件、硬件提升方面可以实施跨越式发展。而在人力资源的提升上是没有近路可以走的。在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越来越凸显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只有迎头赶上,才能有效应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

第二,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这种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把企业所需人力资源吸引到企业中来,将他们保留在企业之内,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开发他们的潜能,来为企业服务。因此,各个企业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了人力资源管理。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要获取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必须顺应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只有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民营企业才能提高其效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问题

根据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框架和要求,反观我国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不难看出我国民营企业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认识不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很少是从企业战略层面来考虑的。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需求来考虑人才的引进和配置,导致人才的引进也只是为了应急需要,无法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由于缺乏战略性认识,导致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主要是依靠“控制”和“服从”, 而忽视人性化的管理,忽视与员工的交流,忽视对员工授权赋责,更不愿让员工拥有对企业相关情况的知情权,使员工工作起来目的性不强,效率不高。这使得员工的创造性受到严重挫伤,丧失归属感和忠诚度,导致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现象严重。

第二,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缺失。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管理者素质的不断提升,他们对人力资源资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逐步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战略的重要意义。但是,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往往与企业战略规划并不协调。在民营企业初期,会向市场和销售倾斜,而到了稳定成熟期,民营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将“人情”与“人性”混淆,导致以人为中心的说法沦为空话。另外,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人才流动性太大,所以民营企业也不愿意将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企业的基础性投资,这又进一步使得人才流动性变大,形成恶性循环。另外,民营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也没有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以支持。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制度安排的战略性凸显不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而展开,包括薪酬、绩效考评以及培训机制等。而我国民营企业在这些方面是严重滞后的。一是薪酬制度的战略性激励不够。民营企业薪酬一般采用基薪加奖金或提成的做法,这种单一的薪酬体系是不能满足员工多样化的需求的。二是绩效评估的战略性凸显不够。民营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依据企业既定目标和任务下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衡量的,缺乏完备的考评指标和方法,对员工的考核缺乏科学性,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培训开发力度的战略性严重滞后。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短期行为,没有形成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系统性、持续性的培训机制。

四、构建民营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借鉴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我国民营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树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如前所述,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还缺乏认识,甚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人事管理层面上。缺乏对人力资源的战略性思考,导致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民营企业首要的任务是要树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观念。这是民营企业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吸引人才的基本前提。具体要树立这样的思想: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企业一切活动成败的根本,企业的一切都要从人出发,企业应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组织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用人思想,强调把人看成一种资源,而不是成本,看作第一位的资源,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用好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使企业成为协同作战、团结合作、高效创新的团体。

第二,做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针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中的不足,必须要强化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协调。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民营企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供给、培养与选拔方式进行科学、整体的预测和规划,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基础,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预先准备所需人才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并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具体内容包括: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关键在于弄清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分析企业现有人才开发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确定人员需求量;制定匹配政策,确保企业人才需求与供给的一致;确定具体行动计划或对策措施;搞好反馈调整。

第三,完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制度。一是要建立战略薪酬体系,民营企业要根据企业战略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薪酬战略,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薪酬策略。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采取不同的薪酬管理模式,努力破除单一化薪酬模式带来的弊端。二是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与方法,在实施绩效考核前一定要保证绩效目标的明确、客观以及量化等。在实施考核过程中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并尽可能让更多的员工参与绩效考核。考评结束后要注意考核结果的反馈,企业要帮助员工制定改进计划。三是要加强员工培训开发。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来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培训理念,充分认识到培训开发对于企业发展的长远意义。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员工培训的需求分析,做到培训的有的放矢。另外,还要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多样化的、多层次的、适合不同员工的培训开发体系。

参考文献

[1]孙燕.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8).

篇10

【关键词】民营企业 发展战略 战略研究

一、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民营企业的迅速成长。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现在中国民营企业正面临从企业家管理机制向管理者管理企业转型、进而向管理创新型企业转变的严峻挑战。

民营企业不仅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而且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并对社会和谐与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战略管理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纳入了变化的环境之中变化的环境对企业发展有很大影响力,掌握好变化的经济环境是战略管理的基础。由于发展的时间不长,民营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在单一经营与多元化经营的选择上,民营企业往往只考虑了短期利益,而没有从战略长期性的角度去研究如何取得竞争优势,如何创造核心能力,最终达到持续创造企业价值的目的。所以民营企业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理论

发展战略理论是关于企业如何发展的战略理论体系。与传统的竞争理论不同,发展战略理论不是以竞争为导向,而是以实现企业的发展为目的。《战略选择》中提出,企业战略包括包括愿景(Vision)、战略目标(Strategic Objective)、业务战略(Bisine-

ss Strategy)和职能战略(Function Strategy)四大部分。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经济时代,民营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在战略思想和实践方面超前于一般企业。然而民营企业全面系统管理资源严重不足,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三、山东中德设备有限公司发展展略

(1)公司简介。中德设备有限公司于1997年成立,国内最大的啤酒设备生产厂家之一,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中德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占地面积150余亩,员工500人,具有独立的进出口权,2001年被德国南巴伐利亚州啤酒协会授权为“山东中德啤酒技术推广中心”。

(2)发展战略。中德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成立市级“技术中心”。行业内首先使用美国SolidWorks三维立体开发设计软件,并实现了ERP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专业技术队伍。为企业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畅销的优质产品,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研、生产高新技术人才。加强校企联合,强化发展共赢;加快片区建设进度,推动中德跨越式大发展;携手喜力啤酒,共拓欧洲市场;提高履约能力,强化团队执行力;提升校企合作战略,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用真情铸就希望,用爱心传递生命。

(3)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国家、企业、个人技术创新发展的多元化局面,划分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等方式。当前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仍是阻碍中德设备有限公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融资环境差,技术创新资金缺乏。资金不足严重制约着中德设备公司的技术创新。形成资金紧张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融资渠道不畅。中德设备公司的融资渠道非常有限由此直接导致了这些企业运营能力、新技术研发能力减弱和竞争力的下降,成为制约山东中德设备有限公司发展的瓶颈。

创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有待继续提高。尽管山东中德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开发逐步进入良性发展,全国生物工程技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注册申报与批准数明显上升。

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前提就是具备合理的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结构应以与组织相配,带动组织高效运行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为前提。中德企业由于缺乏对组织结构重要性的认知,对本企业结构定位不够清晰,形式传统、结构单一,灵活性差。

四、中德设备面对问题的处理对策

(1)系统的规划企业发展战略。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中体制、政策、市场、技术等环境因素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企业和企业战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对于如此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德企业过去的成功方式和管理经验,在今天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中德企业必须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德企业通过获得大企业的资金援助,以解决资金的困难。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产品的生命是质量,质量管理是技术中德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

(2)正确的定位、战略决策和战略选择是中德企业成功的基础。

(3)优秀的经营理念是中德业经营理念加个人理念的一种反映和总结。山东中的设备有限公司的“科学求真伦理求善”“健康为源,诚信为本,稳健为营”,“诚信回报社会”几乎是所有成功企业虽追求的理念。

(4)模仿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持续的产品创新,工艺增量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通过开发一种新产品,或者开发某种产品的新功能等达到产品创新的目的,通过产品创新,企业可抢占市场,获得先动优势。

五、中德发展经验给其他民营企业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中德设备有限公司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发展战略:

(1)政府应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立法和司法保护。现阶段,政府应当通过制定各种综合及针对性的法规来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地位及权益。

(2)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政府立信用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进行信用担保,帮助民营企业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另外,在国有银行给民营企业贷款确实存在困难的条件下,应该加快发展非国有银行,增加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

(3)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民营企业的沟通。通过组合子学术专家及民营企业领导参加各种会议、论坛、研究等形式,拓宽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沟通渠道,为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发挥桥梁作用,从而解决民营企业科研人才缺乏和技术落后的难题。

六、我国民营企业发挥战略的新思想

争取政府扶持战略。而在我国,政府对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善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企业还应当通过自身的努力,主动去争取政府的扶持。

卫星战略突破瓶颈战略,如前所述,我国民营企业寿命极短,企业存在严重的瓶颈问题,例如行业生存空间瓶颈、企业信誉瓶颈、产品销售瓶颈以及国际化瓶颈等,这些对企业的生存带来了直接的威胁。因而,解决企业生存问题是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起点,只有巩固了生存空间,企业才有发展的可能。

我国民营企业在无法通过短期时间增强自身人才实力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较少的人力投入获得巨大的人才资源。企业可以加强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究合作。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联合设立科研中心,由企业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企业更快带来更多的创新成果。

七、结束语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民营企业获得了空前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国企改革给民营企业既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挑战。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令人深思。

本文从民营企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企业的内外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提出卫星群战略、政府扶持战略、低成本人才战略等战略充分利用外界环境机会,杠杆化企业自身优势,促进企业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孟复等.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5-200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