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公路的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8-30 17:1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级公路的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级公路的法律法规

篇1

为了确保我镇道路交通安全无事故,各项管理工作到位,特制定2006年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一、各农村工作组、村(居)民委员会、镇直相关单位职责

1、准确统计车辆、驾驶人基本情况,认真核对驾驶证、行驶证、保险证,按要求填写登记表,不漏一车一人。

2、教育本单位、本村人员遵守交通法规,不乘坐违章违法车辆,发现违法违章车辆载客要现场进行制止,并及时向公安派出所举报违法违章行为。

3、收集掌握车辆、驾驶人动态,收集上报道路交通隐患,协调配合公路主管部门认真搞好道路的养护工作和隐患排查整改;对村级公路的养护和隐患的排查整改由本村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进行解决,并在危险路段设立警示牌。

二、交通城建环保管理站职责

1、负责对全镇公路主干线的养护和管理,并制定实施方案和养护细则,达到上级要求的养护质量标准,保证必要的交通条件。

2、安排专人经常性上路检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对重大隐患无力整改的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3、在危险路段要设立安全警示标志牌。

4、及时制止和打击侵占、污染、毁坏公路的行为,保证公路畅通。

5、积极指导协助村级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工作。

6、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及《**州县乡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应安全知识的宣传。

三、公安派出所职责

1、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知识的宣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道路交通整治方案。

2、规范无牌、无证车辆;

3、查处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

4、查处非客运车载客,客运超车超员行为;

5、查处拼装车、报废车上路行驶;

6、积极配合公路主管部门严厉打击侵占、污染和破坏公路的行为。

7、完善“四方一责”。

8、及时汇总规范机动车辆、驾驶人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建档工作,做到情况明,底细清。

四、责任及奖惩

1、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与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年终工作奖金实行责任挂钩,凡因登记不准确,信息上报不及时,处罚措施不力,查处违章不依法,一经发现,由纪检部门从重处理,造成后果的,严格按照《**省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考评奖惩暂行办法》,对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

篇2

铜山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特殊,社情复杂,以往每年区、镇两级干部的精力大量投入抓稳定。在处理上访问题过程中他们发现,很多是同类问题重复上访,同一案例多次上访,简单问题越级上访,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基层。针对这些情况,近年来,铜山区全力做好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在源头上治理,在基础性工作中大胆创新,把农村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综冶维稳基层基础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

说说“三老”工作室

2009年初,结合苏北农村综治维稳工作实际,铜山在全区农村推行村级综治办“三老”工作室建设工程。建设村级综治办“三老”工作室,就是聘用农村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的退休老干部或60岁左右的老党员、老长辈,到村综治办值班工作,接待群众,服务群众,配合村干部抓好综治维稳工作。村综治“三老”工作室发挥了综治和平安建设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和接待员的作用,畅通了群众诉求、掌握了社情民意,进一步加强了农村综治维稳工作力量。目前,全区319个村(社区)全部建立起综治“三老”工作室,聘用“三老”工作人员984名。自村综治“三老”工作室运作以来,共接待受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2654件,彻底解决2576件。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敬老的传统,老年人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中常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基层就有“三老”存在,这种来自于日常生活世界,与信任、与习俗相联系,往往更为直接地反映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走向,现在依然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三老”工作室就是铜山在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的创新,目前这种做法还被周边县市借鉴推广。

循着同一思路,铜山还在全区建立了“十户调解员”制度。“十户调解员”制度就是在村或社区以十户为单位,推选一名威信高、办事公道、热心调解的同志担任调解员,主要职责是向十户宣传法律法规和村民自治章程、调解细小的纠纷和及时反馈重大纠纷信息。目前全区共有村级调解员12920人,大量的细小纠纷在基层被化解,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矛盾发生的机率,防止了问题的升级扩大。

由于“三老”、“十户调解员”等乡土权威的参与和发挥作用,目前,全区户与户之间、行政村内部、行政村之间普遍建立起了化解矛盾的组织网络,各类矛盾都有化解的责任主体,比较成功地做到了源头预防、预警在前。各地农村、社区基本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同难不上交”,矛盾纠纷受理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化解了大量基层民间矛盾纠纷。全区319个村中“社会治安安全村”占90%以上。

说说矛盾的主要方面

何桥镇苗庄村王家旺是该镇的上访老户,去年村里评选低保户的时候,由于他没有被评上,对村组十部的意见很大,多次到镇、区、市上访。今年初,在镇领导干部下访活动中,镇党委书记李桂华亲自包案,多次到其家中做工作,邀请其参加村组干部会议,会上通过双方讨论,打消了其大部分疑虑,接着又让其作为村民低保复核小组的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到低保的复核工作中来,通过一套流程下来,彻底打消了他对村组干部工作的误会。他的思想也在这一过程中悄然发生着变化,村里修路时,他带头捐款,今年4月,他要求参加村里的“三老”工作室发挥余热,5月,王家旺又来到镇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40年的上访户竟然成了入党积极分子。

――基层干部深入群众、关心群众,学会换位思考,这是解决农村基层矛盾的重要前提。纵观当前农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官”和“民”之间的矛盾是农村基层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矛盾往往围绕着经济利益展开,其中,政府由于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支配权,一般居于矛盾的丰要方面,切实解决这些矛盾,只有政府放低姿态,主动介入,才能打开矛盾死结。

针对有些矛盾是由于群众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了解,甚至误解造成的情况,铜山区各级党委政府意识到,基层干部深入群众不够,宣传引导不够,是农村基层矛盾多发的重要诱因。为使政府决策为民众知晓、熟悉,并最终得到民众支持,铜山区把平安法治宣传、征集群众对平安法治工作意见建议融为一体,在全区范围内扦展“平安法治户户行”宣传活动。组织基层综治下部1500余名、社区民警200余名、保安队员1200余名、“三老”工作人员980余名、大学生村官150余名、志愿者500余名,以“访平安、送平安、创平安、报平安”为主要内容,实施“四进两间一提高工程”,逐村逐户发放宣传单和征求意见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多群众表示,以前对很多法律法规是一知半解,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心里亮堂多了,以后有问题,我们按法规办事,不会再盲目上访了。

说说村务公开

近年来,铜山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入手,着眼工解决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办了不少民生实事。如全区新农合综合参合率已达到100%,镇级卫生院已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实现农村适龄村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投入大量财政支农资金,建成一批环境整治达标示范村,农村公路和桥梁、厕所等基础设施;新改建敬老院,提高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等等。民生的改善,本应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剂,但事实上,农民对基层党委政府和干部的工作仍然是疑虑丛生,并因此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矛盾纠纷。

篇3

1、镇调整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站人员:

站长由分管交通工作的同志兼任,副站长为,成员为等同志。

2、行政村成立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组织:

组长由行政村主职领导担任,成员由村道养护与管理员、村会计和村治保调解主任等组成。

二、明确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机构职责

1、镇工作站职责:

①具体承担辖区内乡村公路的日常养护与管理工作,对村道公路养护与管理予以支持和指导,确保公路完好、完全、畅通;

②在县公路管理机构的指导下,承担乡、村公路养护工程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并按标准计划组织实施;

③配合县交通局、县公路管理机构做好相关工程的政策处理和协调工作;

④在县公路管理机构的指导下,负责乡村道公路的路产路权维护工作,制止和劝阻破坏、侵占公路的行为,及时清除各种障碍;

⑤承担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检查考核工作;

⑥做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其他工作。

2、村级组织职责:

①具体负责村道、配合做好乡道的日常养护与管理工作,保护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

②积极开展村道养护与管理资金的筹措;

③培养和教育村民爱路、护路、养路的主人翁精神,制止和劝阻破坏、侵占公路的行为,及时清除各种障碍;

④在上级公路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因灾情等造成的公路中断或严重损坏时的抢修;

⑤配合做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其他工作。

三、认真落实乡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责任制

1、实行乡村公路日常养护与管理承包责任制;

2、乡道公路养护与管理人员由镇工作站提出人选,报镇政府审定;

3、村道公路养护与管理人员由村级组织提出人选,报镇工作站审定;

4、执行《镇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员职责及检查考核办法》;

5、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人员必须签订养护与管理承包合同,并报县交通局备案;

四、积极筹措合理安排使用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

1、镇财务办设立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监督检查;

2、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使用乡村公路日常养护与管理资金及修理资金,并安排对乡道养护与管理员承包考核资金为年每公里元。村道养护与管理员承包考核资金为年每公里500元,以县交通主管部门对村道考核下拨数的100%计500元,各村自筹资金以适当补充;

3、乡村公路因灾害造成的大中修项目(每个项目资金在10000元以上),一律实行公开招标形势组织施工。

五、加强路政管理

1、要加强公路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增强农村公路沿线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

2、按规定农村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起1米为公路用地,两侧建筑控制区自边沟外缘起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

3、按规定设置在农村公路上的标志标牌,安保设施要认真维护、保养和修缮,严禁破坏。

4、禁止在农村公路范围倾倒废弃物、堆积杂物、种植作物(公路绿化栽植除外)。

5、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路及一切附属设施造成损坏的,视情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应予以修复或承担修复费用。

六、加强检查考核

1、乡村两级管理机构要正常指导检查督促乡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工作;

篇4

**镇2020年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交通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作总结如下:

一、深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一是成立**镇农村道路交速管理所(以下简称交管所),**同志为所长,负贵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和日常联络工作。各村、社区成立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站(以下简称交管站),交管站上报养护队伍信息,并由交管所形成人员台帐,形成了分管领导亲自抓,所和站工作人员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二是制定管养工作制度,印发《**镇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管理制度》《**镇人民政府关于明确**镇乡村公路路政监督员、护路员及养护人员的通知》《关于明确**镇乡村公路路长、村级路段长及村小组巡查员的通知》等文件,共计80余份,及时转发上级来文《关于进一步做好公路安全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公路管理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确保各项管养工作落实到站、到人,细化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明确各项工作责任。三是严格按照县交通运输局标准,公示镇交管所、村(社区)交管站的各项工作职责,保障公众监督监察权力,加强交管所、站公信力。

二、广泛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囹

一是利用召开会议、编发短信、发放宣传单、村(社区)广播、LED显示屏等形式,开展道路法律法规宣传工作,重点对破坏路产路权的案例,公路管养的重要性等进行经常性宣传,并动员全镇人民参与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提高广大干群积板性,增强爱路护路意识。2020年动员机关干部和村社群众进行公路管护40余次。二是由分管领导和交管所所长组织进行公路管养工作指导各一次,总结出优秀的工作做法,指出现有工作不足,保证公路管养工作持续高效、安全进行

三、积极严肃巡查,保障安全到位

镇交管所干部、养护管理员每周坚持上路巡查,随机走访1条公路作为巡查对象,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立即通知责任村(社区)养护队与管养人员,限时整改到位,并将整改情况纳入年终考核。2020年交管所、站共巡查出问题60余个,其中保洁绿化项目主要为路面存在垃圾、沙石、泥土等问题,巡查出该问题共计40次,并及时通知到责任人现场处理。2020年完成长梁村道路通畅工程;完成天九路龙洞岩至九顶段改善提升工程资金审计。

篇5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近年来,随着村级水泥公路的实施,我镇村道公路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镇村道公路总里程已近200公里,通村率和硬化率分别达到100%和100%。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出行,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村道公路管理养护体系不完善、养护责任主体不明确、养护资金未落实、管理措施不到位,村道公路养护与路政管理滞后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道公路的使用寿命和通行条件。为巩固村道公路建设成果,促进全镇村道公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确立“建、管、养”并举的理念,在重视公路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不断深化村道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村道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此,各村(居)要充分认识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确保村道公路路况良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镇党委、政府分半年和年终对各村(居)的公路养护进行考核。

二、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村道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村道公路实行“村为主体、专人养护、以奖代补”的养护体制,村委落实管养责任,建立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协调、监管、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村道公路管养水平。

(一)村(居)两委为村道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履行本村村道公路管理养护职责,建立村道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落实一名村道公路管理员(签订管护合同),村(居)召开会议,把村道管护资金列入在一事一议中解决。

(二)各村(居)培养村民爱路、护路、养路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全民护路、养路的积极性;对3米以上危险路段和临水、临河的村道设置警示标语,有条件的村(居)安装波形护栏,做到警示标语规范、齐全;组织实施村道公路巡查,宣传公路管理法律法规,管理村道公路附属设施,参照乡道管理规定管理村道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及时发现、制止和报告各类违法行为。

三、严格标准,认真落实村道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村道公路养护主要内容包括:路面保洁、路肩除草、边沟清淤、塌方清理、桥涵日常巡查、公路安全日常巡查等经常性工作。道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排水畅通和沿线设施完好。在村道公路两侧修建永久性工程设施,其建筑物边缘与公路边沟外缘的间距一般不少于5米。因自然灾害致使村道公路中断或严重损坏时,村两委要及时组织抢修,尽快恢复通行。

各村(居)结合本辖区村道公路养护特点,建立养护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督促养护人员严格执行养护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在作业区间或施工路段两端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与警示标志;公路养护作业人员要穿着安全标志服;养护作业车辆、机械设备要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作业的,现场要设置醒目警示信号;养护作业完毕后,要及时清除遗留物;同时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养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篇6

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都是村级组织的主要干部,但又是不同性质组织的负责人,他们的职务任免既有关联,又有区别。一般来说,依据党的纪律被免去党支部书记职务并的人,应该是犯有比较严重的错误,如上文提到的村党支部书记非法将集体土地作为宅基地出售,侵占集体利益,帮助他人骗取国家发放的低保金,已经严重违反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不符合村级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程序,突破了村干部的职业操守,村民有理由据此对其提出罢免要求。但是否能够继续担任村委主任,应由本村选民通过民主程序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本村1/5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或者1/3以上村民代表联名,可以提出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要求,并说明罢免的理由。被提名罢免的村民委员会成员有权提出申辩意见。”“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须有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过半数投票,并须经投票的村民过半数通过。”这样的程序性规定,既可体现村民自治的原则,按照多数村民的意见决定村委会成员的去留,及时解除已经失去村民信任的村委会成员的职务:又可体现村委会成员任职的要求和规则,防止简单效仿村党支部成员的任免方式决定村委会干部的去留,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关于村会计的聘任,首先应该明确,村会计是村委会的重要干部,应该尽量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成员担任,以体现村委会管理人员由村民选举产生的原则。如果民主选举的村委会干部不能被赋予管理村里公共事务的权力,而另外聘任他人行使村务管理的职权,村委会干部的职权就会被边缘化,实际上等于剥夺了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村干部的权利。如果在当选的村委会成员中,确实没有能够胜任村委会会计的人选,可以由村两委联席会议提出意见,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聘用合适人选担任这一职务。但无论是村委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班子,还是乡镇党委政府。都不得擅自指定人选担任这一职务。这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民政部、公安部《关于规范村民委员会印章制发使用和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参见[2001]52号文件)精神是一致的,既可防止村主要干部任用亲信,垄断村级权力,规避财会人事制度上设置的良性制约关系.又可防止乡镇政府通过会计人选的安排,违法干预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侵犯农民集体经济权益。上文提到的由村主要干部个人指定村会计的行为,显然是违反村民自治原则及有关规定的,应予纠正。

检察官点评

本案主要存在三个法律争议焦点: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存在过错吗?为何未被法庭全部采纳?魏某为何不承担任何责任?公路养护管理站承担的是一种什么责任?具体为:

1 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并无不当,人民法院未全部采纳该责任认定同样有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46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剐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依据上述规定,交警部门主要是对直接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当事人的违章过错程度来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对当事人以外的其他间接因素不予考虑。

而人民法院在审理交通肇事案件时,只要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有额外的告诉,就必须予以审理。既然宋某与刘某一同告诉,要求村委会与魏某承担相应的过错损害赔偿责任,法庭就必须予以审理。可见,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是单一的,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则是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全面审理。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第4条规定:“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所作出的责任认定、伤残评定确属不妥,则不予采信,以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案件事实作为定案的依据。”交警部门出具的责任认定书也是证据的一种,若该证据与事实不符,当事人有权提出质疑,人民法院也应当依法予以全面审查后,作出是否采纳的决定。

篇7

 一、村党支部及村民委重视,深化认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的领导

村党支部、村民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站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高度,将安全生产工作摆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基本出发点上来抓,纳入村规民约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一)明确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支部书记负总责,村民委主任具体负责,各组长负责开展检查职责。(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度、鸣锣喊寨制度、用火用电制度、事故隐患举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例会制度和安全教育制度等,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会议精神;及时召开村级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分析我村安全生产形势,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本村消防安全检查及演练工作,从而使广大群众关心安全、重视安全、支持安全生产工作。

 二、严格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

镇政府与村委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村委与各组签定责任状,各组与农户签订责任状,与驾驶员、烟花爆竹零售点代表等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了各自承担的责任,进一步增强了安全责任感和使命感。据统计,共签订责任状280多份。

   三、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

半年来,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了“关注安全,平安是福”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利用开展上户检查、发放宣传单、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并到本村小学宣讲安全知识,采取小手牵大手的方法进行宣传。

   四、加大安全检查和整治违章处罚力度,强化防范措施,强化消防设施建设,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各组长对交通安全、烟花爆竹安全、危化物品安全、建筑安全、农电安全、森林防火、农村消防安全进行安全大检查,特别是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节、学校放学上学等特殊期间前后在本村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每月开展一次大检查,检查侧重于查找安全隐患,并加大其整改及处罚力度,从而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本村目前楼改263户。电改275户,全部改完。消防水池3口,全部装满水。政府配备消防机动泵3台,消防水带10盘,水枪4个。

 五、道路交通安全方面

加大了路检路查力度,加强本村公路的安全管理,重点整治了农用车、拖拉机违章载人,使其违章行为基本得到了抑制。 并且建立本村驾驶员台账及机动车辆台账。

六、存在问题

(1)存在问题:1.没有配备火勾;2.是楼上用火依然存在。虽然我村大部分已经实施楼上改楼下,但还有一小部分未实施。3、是实施电改后电线比较小,农户用电负荷过大导致闸刀、插板被烧,无法使用,农户只有更换自己买的闸刀。4、电改后农户私自增加照明灯和开关。5、农户楼下依然存在小部分围墙用柴火围成。

(2)整改要求:一建议政府再给我村配备两台消防机动泵,水带10卷,消防水池增加3个。二是要求政府给予配备火勾。三是批准实施楼上该楼下项目。四是危房改造项目。

总之,我村安全生产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全村上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还有差距,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为我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篇8

我们镇是溆浦县的一个农业大镇,有48780人,其中妇女人数为24800人。一年来,我们以“双学双比”活动为载体,把妇女工作做为全镇的突出工作来抓,积极引导全镇广大妇女投身到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各项工作中,增强了妇女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使妇女成为我镇各项工作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组建了一支备受社会关注和评说的妇女队伍,走出了一条开展妇女双学双比活动的新路子

一、增强妇女自强意识提高妇女自身素质

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妇女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为了使妇女工作出特色、出活力,给妇女队伍发挥潜能、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我们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并引导妇女撑起自己的半边天。一是引导妇女要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自身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一年来,我们开展了争当“三八红旗手”、争做“巾帼女强人”的活动,广大妇女通过参加活动,坚定了她们不甘落后、勇于争先的信心。二是引导妇女参加法律法规学习、科技业务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1-2门实用技术,涌现了一批农村致富能人,一批遵纪守法标兵,一批移风易俗的典范,有力地推进了全镇经济的发展。三是引导她们在家庭中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我们倡导广大妇女要敢于冲出传统旧俗,闯市场、闯门路,提高家庭地位,利用法律法规开展反家庭暴力活动,维护自身的权益,树立新时期妇女的新形象。四是引导妇女开展富有成效的社会活动。妇女在活动中既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又能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关注,一年来,我们组织妇女在倡导文明新风,提倡优生优育、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活动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引导她们参政议政,反映广大妇女的意愿,在研究决策妇女重大问题时,都要征求她们的意见,为妇女工作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通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更新了群众的生育观念,通过成立护村护路、禁赌禁毒队,净化了社会风气,维护了社会稳定。通过发展优化种养结构,拓展二、三产业,使农村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二、积极为妇女工作排忧解难确保妇女工作有序开展

我们竭诚为广大妇女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妇女排忧解难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尺。一是专门成立妇女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分管副书记亲自抓,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妇女群众,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倾听她们的呼声,了解她们的意愿,努力为她们办实事、办好事,如小龙潭村七组妇女舒冬英,因洪灾侵袭,造成房屋即将倒塌,我们立即为她送去了20__元现金,并免费为她们办了建房手续,使舒冬英度过了难关。据统计,一年中,我们共为全镇广大妇女办实事、办好事46件,扶持资金8600元,开发项目15个。二是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我们既引导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特别是家庭美德建设,让她们增强抵御各种腐蚀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作用,又组织公安、司法等部门严厉打击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丑恶现象和违法犯罪活动,努力营造妇女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如连山村妇女向英菊经常受到家庭暴力侵害,我们组织公安、妇联对其丈夫进行了训戒教育,使其丈夫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并承诺今后决不再犯。三是我们在克服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把妇女工作经费纳入了镇财政预算,投入经费6000元,为妇女工作提供了经济保障。一年中,为全镇广大妇女订阅各类科技、法规杂志1200份,开展活动发放奖品投入3000元。

篇9

在乡综治办工作已经一年了,在与矛盾纠纷打交道的同时我们总是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着提高调解效率,减少矛盾纠纷的方法,先就此谈几点浅薄的意见。

一、乡基本情况

乡素有“楚天茶叶第一乡”和“山歌之乡”的美誉,东邻县城,西接 ,南临 ,北出 ,乡政府机关所在地距县城52公里。全乡国土面积3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587亩,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4个村民小组、8067户、27614人,农村劳动力13605人,29个党支部,1155名党员,上年农民年均纯收入2360元,属典型的革命老区和土家族聚居区。全乡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6个,其中,乡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村人民调解委员会15个,有调解员112人,制度建设逐渐规范,“大调解”格局基本形成。XX年以来排查排查矛盾纠纷103起,调处成功76起。XX年以来排查矛盾纠纷85起,调处成功63起。矛盾纠纷的发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危害影响经济发展。

二、矛盾纠纷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根据 年对矛盾纠纷的统计来看,乡矛盾纠纷大致分为由山林土地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由婚姻家庭邻里等问题引发的纠纷、因修公路等基础建设引发的矛盾纠纷三个大类,在矛盾总数中的比例接近2:1:2。其中,山林、土地纠纷往往是因为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时期山林、土地界段划分不明确、重合,填写过程中文字表述不准确等原因引起;婚姻家庭矛盾在家庭内部矛盾一般较小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大,多数是因鸡毛蒜皮的小事累积引起的;邻里纠纷产生的原因较多,在家族式地区容易引起群体性纠纷或暴力行为,社会影响较大;因修路等基础建设产生的纠纷大多数涉及占地、线路设计和补偿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解和处理好不仅极易影响农民自发修路的积极性,也是引发群体性纠纷的原因之一。现在对纠纷化解的方式主要是人民调解,但由于社会文化多元化,矛盾纠纷多样化,而调解成功率事实上只有70%左右,已经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而矛盾纠纷的调处手段和调解方式的改进迫在眉睫。

三、现行人民调解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领导不够重视,社会公众认可度还不够。一是硬件配备存在缺陷,虽然乡已经实现上级规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有人、有钱、有场地”,但是人员是由村干部兼任,经费“实报实销”具有不稳定性。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十二条指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为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办公条件和必要的工作经费,但是在乡居委会和大多数的村民委员经费依赖上级拨付,承担人民调解经费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落不到实处。二是部分领导不够重视,由于部分领导对调解工作认识不够,认为只要不造成上访就行了,造成调解工作只能依靠司法工作人员和村人民调解员单兵作战,而司法所现在仅有一名工作人员,在调解工作上难免力不从心。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不了解人民调解的优势,在矛盾纠纷发生时容易采取私力救济和直接提起诉讼,导致一些本来可以就地解决、就地化解的矛盾激化,甚至导致民转刑案件发生。

(二)调解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工作热情不够。乡人民调解委员会现有的112名调解员中,45岁以上的超过70%,大部分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调解时凭借经验居多,对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不够,制作协议书有一定困难,调解案件时极易出现法律和政策漏洞,造成调解好的案件出现反覆。由于前期调解工作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农村调解员工作时不仅没有相应的补助,而且是常常自己倒贴交通费用,使农村调解员对调解工作缺乏热情,有着“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怀一个样”,“不干不打紧,干了得罪人”的消极思想,严重影响了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调解员身兼数职,流动性大,不利于经验的形成和推广。由于村级调解组织成员大多数为村干部兼任,他们不仅要调解矛盾纠纷,更要村里村委会的各种事物,发生矛盾纠纷有疲于应付的现象,加上人员调整频繁,导致整个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差,好的经验无法得到总结和推广,制约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 (四)乡镇调解工作缺乏经费,给我乡人民调解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是培训力度受限。由于无专项人民调解员培训经费,影响了人民调解员素质的提高。我乡人民调解员除司法所人员外,多数是由村委会主任、委员兼任,没有经过法律专业教育培训,对人民调解业务不熟悉。培训经费的不到位更使这个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对多数基层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一般是以会代训方式进行,极少有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的机会。二是制约了宣传工作的开展。许多发生在农村因民间纠纷引发的刑事、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多为不懂法、不用法或无力承担诉讼费用,自行采取各种“手段”解决所致。因此,利用人民调解这一群众性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调解民间纠纷正是当前农民所急需,维护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所必须,而作为履行这些工作职能的人民调解组织却因没有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有效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纠纷的调解质量和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改变现状、打破困境的方法

(一)加强认识,切实强化调解工作。一是切实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其细化、量化,落实到位,以充分显现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发生中的重大作用。二是切实将调解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确保调解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加强措施,形成长效机制。一是落实人民调解员工作报酬。建立调解员工作补贴办法,将人民调解员工作经费及工作补贴列入乡镇财政预算,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二是完善奖励机制,进一步调动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积极性。乡本月将出台《乡人民调解案件补贴办法》,将矛盾纠纷分为一般纠纷、复杂纠纷、疑难纠纷、多年积案等四个层次对解决的矛盾纠纷分别予以30元、60元、100元、500至800元四个等次补贴,进而调动人民调解的积极性。

(三)加强人员配备和业务指导,切实提高调解成功率。一是在乡司法所增派专业工作人员指导村级调解工作的进行,形成业务上的联系。二是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吸纳一批热心公益事业、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懂政策、懂法律、文化程度较高、公平正直的青年人担任人民调解员,将新观念、新思路融合到调解工作中,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指导调解工作的进行。三是增强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指导,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将司法调解中好的经验运用到人民调解当中。四是增设专门调解组织,针对不同的纠纷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解。积极探索在各种类型的社区、行业中建立相应的人民调解组织,不断扩大人民调解工作的覆盖面实行动态管理,方便群众办事,提高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

篇10

“村容整洁”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为了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本文试图结合一年来农村指导员工作的所见所闻,对当前农村宅基地问题与对策,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宅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体土地“私有化”倾向比较突出。农村土地“私有化”现象是由农村这一特殊环境、文化传承和历史原因造成的。大多数农村群众接受文化教育少,造成农村群众对国家法律法规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大多数农村群众认为上级批准给自己的以及祖上遗留的宅基地,都属于自己私有的;有的农村在批准新宅基地之后,没有及时收回旧宅基地,造成部分宅基地滞留在个别农村群众手中;特别是城市房地产“过热”,征用农村宅基地中,也出现了“地价”节节高攀等现象,直接影响着农村群众期望拥有一块宅基地,以便日后获取高价土地补偿费。据闻,**县**乡因修建公路征用xx村二处村民的房屋,而征用费用已经相当高。上述种种原因都使得大多数农村群众无法接受宅基地是农村集体所有这一明确的法律规定。由此,也导致了纠纷多发、工作难做,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二)涉及宅基地原因的纠纷占较大比例。农村中各类矛盾和纠纷涉及到宅基地问题的占了80—90%。从发生的这类纠纷看,有出入相邻通行方便、污水排除纠纷,有安装自来水管占地权属纠纷,有新建房后影响邻居采光、雨水流向、通行纠纷,有粪坑拆除、树苗迁移原始占地纠纷等等,纠纷双方始终互不相让,往往会因为一寸土地,双方大打出手,造成流血事件而世代结怨。

(三)违法侵占集体土地的问题时有发生。一是少数村民私心较重,明知违法占用集体土地,依然我行我素,甚至不顾及村集体利益;二是个别村干部出于私心,明知违法占地,却睁一眼闭一眼;还有的村干部手软,不敢碰硬,导致村内违法占用问题逐步蔓延;三是对农村违法占用集体土地建房,乡镇有关职能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四)公益事业使用收归集体土地比较难。最近一年时间里,村里有自来水安装工程、市级环境整治村工程和新农村电网全面改造工程等公益建设事业。在这些村公益事业面前,大多数农村群众思想好、觉悟高,对村公益事业给予积极支持与配合。然而,也有一些村民显得比较斤斤计较。比如:环境整治工程,需要收回村里出租的厂房和场地,然而却要用钱买回来,等于几年来白白让人租用了厂房和场地,村里实际上是毫无收入;自来水安装工程,需要穿越村民的宅基地,村里只能给钱,否则,村里就多花钱、绕道走;新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需要占用村民宅基地、打个墙洞固定电线杆,同样需要线,否则,事情就办不成。

(五)处理新旧宅基地缺问题少有效办法。如前所说,不少宅基地都是由祖上传下来的。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国家保护私有房屋合法买卖,继承、增与等权利。因房屋和宅基地连同一体,不可分离,所以,宅基地使用权往往连同房屋一并转移。农村中,一个比较现实而又突出的问题,就是祖上传下来的房子连同宅基地,农村群众的宅基地拥有的宅基地往往是多处,而不是一处。现行的立法,只有“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原则性规定,上述情形不在立法规定的“不予批准”、“可以收回”之列。比如:甲乙系夫妻,子丙结婚因分户建房申请宅基地,甲乙过世后,丙继承甲乙房子并宅基地,这时丙就拥有了二处宅基地上的房子,丙属合法继承房子,显然不能收回。依此发展,农村宅基地的状况,只会越来越恶化,步入困境。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呈现。比如:高山移民至城市之后,就遇到一个旧居未拆除,被邻村村民拆了门板、木块等物,引发了纠纷的问题。还有不少农村群众在城里打工,有了钱就地买房在城里安家,农村的房子和宅基地如何处理问题,均无明确的立法规定。

二、解决农村宅基地问题的对策思考

当前,农村人口占居全国人口多数。因此,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农村“两委一社”是党和国家的最基层组织形式,农村宅基地的问题,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各级机关对农村工作存在的某些问题,更需要各级机关从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尽快破解。

(一)必须加强法规宣传,转变宅基地权属的传统观念。农村群众对宅基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思想观念和经济利益问题。思想观念问题要靠宣传教育来引导、来解决;经济利益问题要靠政策规定来调节、来化解。宣传教育的侧重点:在对象上,首先是村干部、村民代表,他们是农村自治组织的权力行使者,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起着引导村民思想观念转变、改变农村宅基地现状、决定宅基地分配使用的决定作用;其次是多占宅基地的村民,他们是实际占有、使用宅基地的当事人,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农村宅基地问题就得不到最终的解决。在内容上,充分体现实在性,把村内的宅基地现实问题与各地法院的判例相结合,与邻村的旧村改造 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政策、规定、法律宣传相结合,把事说清,把理讲正,把法析透。在方法上,要发挥乡镇级机关职能部门的一线作用,深入农村进行宣传宣讲;要采取多种形式,造大声势,扩大影响,形成氛围,使宅基地的“法”与“理”深入农村群众,家喻户晓;对正在进行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的行政村,重点配合村干部做好收回、注销宅基地农户的思想工作。在做好思想疏导工作的同时,要采用必要的经济手段做好调节工作。

(二)必须采取执法手段,纠正违法侵占宅基地等问题。当前,解决农村空闲宅基地问题,并非都要用经济手段补偿来化解,有些问题也可以采用行政执法手段来解决。不同的宅基地情况、不同的行政村条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村内的空闲宅基地,就应当采取收回的措施;对于宅基地上的空闲房屋,则应当采用收买的方法;经济条件好的行政村可以多些补偿款;经济条件差的行政村,则可以少些经济补偿。但是,要注意兼顾一定区域内的平衡性。要采取“普查”与“点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批准建房之后,违法侵占集体土地的,要组织力量,采取一定的形式,逐个村庄、逐个农户进行全面清理,做到发现一户,清理一户,坚决刹住违法侵占不良风气;同时,又要畅通情况渠道,扩大举报线索,坚决查处举报的行政案件。行政执法部门也必须依照行政法规办事,严格程序,规范执法,不徇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