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控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08-30 17:1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本管控工作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成本管控工作方案

篇1

关键词 提质增效 做加法 做减法

一、精心谋划,制定加减法工作方案

北碚公司设立提质增效领导小组办公室,以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主线,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集思广益,共同编制公司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并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专题研究最终确定公司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北碚公司按照制定方案、部署推进、交流检查、考核总结这四个阶段,有计划地稳步推进提质增效工作,确保全年各项任务能够圆满完成。

首先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明确牵头分管领导,确定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各部门认领任务后,按照提质增效工作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制定计划节点目标,通过加强过程督导和考核力度,开展交流互查,促进共同提高,及时宣传亮点、特色和取得的成绩,扎实推进提质增效工作,确保提质增效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二、做加法:稳存量、促增量,锱铢必争

(一)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售电市场竞争

第一,积极参与售电侧竞争。主动研究售电侧改革试点方案和配套制度,依托公司信息技术优势,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减少试点区域市场份额的流失。主动服务新的市场主体,构建服务市场化客户新模式,做好跨部门协同,确保顺利承接市场化售电业务。

第二,完善业扩经理“一对一”服务机制。主动对接政府招商引资单位,及时掌握新客户信息;结合客户市场波动等情况,帮助客户做好用电需求规划;定期召开用电协调会,通报片区用户接入方案、实施进度等;加强客户回访,对业扩经理服务情况进行抽查核实

第三,建立适应市场的业扩报装机制。当前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北碚公司既着眼解决当前客户用电量较少的突出问题,又为长远发展厚植优势。营销部积极响应市公司的号召,制定精细化的供电方案,根据客户负荷季节性特征等因素,向用户提供变压器配置优化建议,便于客户灵活启停变压器,节省基本电费和力调电费。

第四,提高输配电网服务能力。提高电网规划和投资的前瞻性,快速响应园区供配电设施建设需求,提前布局供配电网络,确保用电需求及时落地。强化现有的电网网络结构,配网形成环网结构运行,使单电源客户可享受类似双电源的高可靠性供电。

(二)整合资源,加快推广电能替代

重点围绕目标客户用能需求,助力企业降损增效,充分利用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服务优势,为客户打造技术最强、经济最优的电能替代应用方案。

第一,能效推广嵌入新老用户用电业务流程。提前收集入驻企业用能动向及特点的同时积极问诊存量客户降损增益,把能源替代、节能改造作为特色增值服务。紧紧围绕新装用户报装进度,积极走访园区存量客户,业务受理阶段触发能效推广流程,使能效咨询增值服务与客户用电业务同步进行;对具备条件确定实施的客户,进一步完成电能替代潜力分析,现场完成诊断,形成电能替代应用方案。

第二,市场拓展与配套供电方案有机融合。整合电网内部资源,充分调动各专业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为客户提供全程咨询服务,以绿色、经济、高效的电能替代技术,切实提升客户感知度。在配套供电方案阶段增设能效服务融合度审核、复核等环节,将能效服务介入配套供电方案,实现电力市场拓展和配套供电服务的有机融合,避免用户二次增容改造。

三、做减法:压存量,控增量,O铢必究

(一)统筹调控,发挥预算过程管控作用

2016年北碚公司可控成本较2015年同比压降。北碚公司在预算分解和安排上坚持价值引领、资源统筹,以效益提升和结构优化为主线,按照压降后的成本预算分解方案细化降本增效措施,向自身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生产经营目标。

同时,北碚公司完善预算责任体系,明确预算控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是分解落实项目分月预算,形成偏差考核闭环管理机制,切实保证资本性项目按预算进度推进;二是继续依托项目预算全链条管控工具,动态分析项目执行进展,加大久拖不决项目清理力度,加快重点项目执行进度,优化一般项目投入规模、结构和时序,提升投入产出效益;三是根据经营形势变化,做好实时开展年度预算调整的准备,充分发挥预算的统筹调控作用。

(二)紧跟政策,迅速落实“营改增”政策落地

加大“营改增”进项税发票抵扣力度,逐项分析北碚公司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成本费用,做到发票“应抵尽抵”,最大限度享受“营改增”税收政策为企业带来的直接利益。

(三)完善监督体系,有效控制工程和生产成本

北碚公司依托财务实时管控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问题整改落实,有效堵塞管理漏洞;健全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提升依法从严治企水平,确保北碚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面对宏观经济增速下行的大环境,如何既保持持续增长,又确保质量与效益,是发展中的供电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北碚公司从收入、支出两条线着手,注重管理提升。收入方面,积极参与售电市场竞争,大力推动电能替代;支出方面,发挥预算统筹调控作用,迅速落实“营改增”政策,完善监督体系,有效控制工程和生产成本来做好增量、盘活存量,向管理提升要效益。

篇2

关键词:焊工实训;项目教学;拼接设计

(本文评为13年山东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1 焊工专业“工作项目”设计思路及其原则

在焊工实训课程设置或课题的训练上,人们往往受传统习惯或学校条件的限制,把焊接“焊缝”作为训练的重点,常采用板-板、管-管等对接形式进行训练,这就使教与学的任务和目标都局限在了“焊缝”上,一门心思的培养焊接高手,却忽略了焊接结构制造的全过程。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让其学习好焊接技术,同时更希望涉猎“焊接产品”加工的全过程,把专业知识和技能自然的联系起来,使教与学的全过程,围绕“焊接产品”进行“教、学、做”合一的体验和学习,这就是所谓的“项目”或“任务驱动法”教学。那么在学校现有条件下,焊接专业的“项目”在哪里?如何设计和开展“项目”教学?会不会因“项目”教学影响焊接“焊缝”技术的培养和训练哪?

笔者认为,开展“项目”教学,首先要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没条件也要上的决心,其设计思路和原则是:1、校企结合搞“项目”教学固然好,但条件不成熟时,自己也要想办法在校内搞。要突破传统培养方式和学校现有条件的禁锢,主动积极的开展“项目”设计和教学。

2、所设计的“项目”要针对能够基本完成好“项目任务”的学生,起码是第二学年的学生,“项目” 设计要求师生共同进行,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难度大小不同的“项目”。

3、设计“项目”时,既要包含识图、下料、装配等结构制造技术环节,更要设计更多的“焊缝”供学生练习,“项目”设计和实施均体现“三合一”教改理念,尽早将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转化为产品制造和设计上来。

2 焊接专业“项目”设计的创意及亮点

人们总是希望焊工专业,也能边教学,边出产品。然而,当学生焊接技术还处在较低水平阶段时,就会焊出大量的不合格焊缝,而构件却也随之形成了永久性连接,即使能修复,不但非常麻烦而且也造成了产品结构的变形,甚至报废。这就如同学习驾驶,谁敢让学员边搞训练,边跑运输,培养焊工也如此,最前期的投入是不好节省的。焊工专业还不同于机修类和数控等专业,如发动机等机械可以反复的拆装练习、数控编程也可以进行反复的仿真模拟,而焊接则不尽人意,焊缝一旦形成,其实际技术动作及其结果都是“不可逆和重复”的,而且能敢给学生实习产品的机会也较少,这就要求在学校里,给学生创意出能够模拟焊接结构生产的“产品” ,即“项目”教学,作为过渡实际工作的桥梁,并以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然而,焊接专业在“项目”的设计上一般会遇到以下问题:1、若设计的“项目”结构体积较大,虽会给学生提供较长的焊缝进行练习,但一般学校很少有起重设备,也很难装配和翻转等诸多矛盾。2、若设计的“项目”结构体积较小,学生练习焊缝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因此,焊接专业无论是结合实际生产教学,还是创设“项目”教学,都存在许多难题和矛盾。

我们的做法是,创意设计出了小容器结构“工作项目”。需要阐明的是,真实容器产品的制造,一般需要大块或整张钢板制作,但结构上需要焊接的焊缝数量却很有限,学生练习“焊缝”的机会就很少,而我们的“小型容器”项目,其罐壁、罐底、灌顶均利用现有材料-钢带,并采取“拼接”创意设计。其亮点有:1、“拼接设计” 比大块或整张钢板设计的结构,焊缝数量呈聚变式大增,可以说到处都是“焊缝”,学生的焊接欲望不言而喻。2、“拼接设计” 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产品制造,诸如下料、装配、测量、焊接等主要技术环节的练习机会。3、结构上可设置多种不同的焊接接头形式和焊缝位置,均可焊条电弧焊、氩弧焊、CO2焊等常用的焊接方法焊接。4、“拼接设计”“项目”即适合新生,也可作为老生的复合焊接作业项目,可提高学生综合焊接能力。5、采用容器作为“工作项目”,其焊接质量要求比框架结构高的多,将更有效锻炼学生的操作技术和对焊接质量的重视。6、创设了模拟生产情景,促进新手焊接操作的心理成熟能力。总之,“项目” 设计运用条状材料“拼接”思路,可谓益处多多,从而突破了焊接实训“项目”设计的难题。

3 “项目”驱动法的教学过程

3.1 “项目”实施准备阶段

(1)学生预习:上课前1-2天,将图纸分发给班级各小组,并交给以下学习任务:①找出图纸所有信息,如材料类型、规格、结构尺寸等;②各组按图纸信息列出下料清单;③写出详细的制造方案、工作计划:即焊接结构制造的总程序、各生产程序步骤所计划使用的设备、工卡量具、数量、人力资源的大体分工、生产进度和完成的工期、预算出该产品的人工成本等;④写出该产品制作中,装配关键环节中的顺序和方法、技巧;⑤根据该产品图纸和生产过程,会遇到哪些学科的理论知识,并举出实例说明;⑥根据 “产品”特点,归纳出产品质量有哪些具体要求; ⑦各组写出书面工作方案(任务书),准备在课堂展示。

(2)授课: ①以情景导入法展开教学,教师运用中介、甲方代表等角色组织教学。小组长以各自的命名,代表公司将工作方案粘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说明。②对各组方案逐一讨论(课堂上将形成较为激烈的研讨场面,指出各自的不足)。③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各组工作方案进行评价打分。④教师主导结合小组工作方案,将“产品”制造的总程序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装配最难的环节,对于如何保证罐壁与罐底、罐顶的装配工艺和精度,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案,在老师的导引下,终于有学生抢答出,采用先计算罐壁直径,后在平台上画圆放样进行装配拼接的工艺方法。有的学生为自己能根据图纸材料规格说出计算的方法,而感到非常惬意。所有问题在各方观点的不断碰撞磨合中得到了最佳答案,最后在教师的诱导下,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施工方案。

3.2 “项目”实施阶段

教师代表甲方与学生乙方签订生产合同,各小组“项目”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学生从识图工作方案制定下料装配测量矫正焊接检测修补验收等全套生产工序,进行了模拟工作实践。教师主要扮演技术指导和顾问,进行服务和巡回指导。

3.3 教学(成果)评价与总结

此环节很重要,教师和学生不但要对“产品”的结构尺寸、焊缝美观度、渗漏等质量进行检验,更要总结和检验工作计划,在实施中是否科学或进一步改进,工作中遇到了哪些需要专业知识解决等问题。

4 教学体会

学生实践了焊接“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学到了诸多焊接生产工艺方法和技能技巧,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专业知识在“产品”制造的过程中悄然渗透,激发学生设计“项目”的欲望和创新思维,在进行“小容器结构”教学的同时,我们又设计了火箭与发射架结构,作为“工作项目”, 火箭本体仍采用“拼接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人社部]关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篇3

【关键词】 降低; 县级子公司; 资金安全风险

2009年底,广东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50个代管县供电企业实现了由广东电网公司(简称公司)代管改直管。公司直管县级企业后对其实行“子公司模式,分公司管理”,从政策、管理、人才、资金等方面大力帮扶。目前县级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甩掉了历史包袱,理顺了产权关系,初步实现了财务集中管理。随着公司一体化管理纵深推进,2011年伊始,南方电网公司就强化财务集约化管理,建立和完善资金的集中管理体系作出了部署。作为县级子公司,明确自身在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和功能,深入研究造成企业资金安全威胁的因素,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细节着手,在程序化、规范化上优化财务业务流程,努力降低县级子公司资金安全风险,成为县级子公司财务管理急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以汕尾LF供电局近年来资金管理的实践与同仁探讨。

一、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概述

(一)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管理

集约的概念是相对粗放而言,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经营诸要素重组,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财务价值链条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在“集团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框架下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是企业集团整体集约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出于集团资源配置的优化要求,财务集约化管理更加强调整体效能的优势发挥,通常在直接指挥、协调、检查等最原始、最直接和最简单的管理职能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监督职能,尤其注重监控、管控的功能发挥。集约化的“集”,是指集中资金、资源,集合人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财务集约化管理包括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资本管控、预算管控、风险管控等五大集成处理系统,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核心,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绩效评价体系为支撑,形成共同作用、相互支持的“财务监管网络”。

(二)南方电网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

资金管理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优化资金筹集和使用,提升资金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公司利润质量。为贯彻国资委提高集团管控能力的要求和南方电网公司“集团化管理模式、一体化管理制度”的思路,加强财务集约化管理,南方电网公司下发了《资金集中管理工作方案》、《分公司资金收支两条线操作方案》及《子公司资金收支两条线操作方案》(以下统称“资金集中管理方案”),开始构建资金集中管理体系。

资金集中管理的优越性是能增强资金资源调配和管控能力,进一步实现资金的高度集中和统一运营,保证资金安全,加速资金流动,节约资金成本。

资金集中管理以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构建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实现总部对全网资金的集中管控和监督,从而降低资金存量,有效控制资产负债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确保资金安全规范和有计划性的运作。

资金集中的关键是怎样将最基层资金以最便捷、高效的方式集中到“资金池”中;基层单位使用资金时又可从资金池中及时下拨资金、实时支付。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实现资金收付自如,安全、高效。

1.县级子公司在南方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定位

按照南网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工作方案》的规定,集团公司主要负责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筹集资金、资金配置等工作,各子(分)公司主要为贯彻落实、款项支付等业务,在资金结构环节中监督贯穿始终,为有效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县级子公司是公司资金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执行角色,职责是承担本单位资金安全管理和规范运作。

2.南方电网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对县级子公司的要求

按照南网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县级子公司负责安全及时回收和归集各类资金,准确编制资金支出申请,负责按批复的资金计划进行支付,管理定额留存资金,监控本单位的现金流量,编制并上报本单位的融资计划;严格执行公司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保证本单位的资金安全。

作为南网广东电网公司的县级子公司,汕尾LF供电局拥有3.99亿元资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达5.72亿元。面对如此大的资金流,应怎样安全及时回收和归集电费资金,成为汕尾LF供电局降低县级子公司资金安全风险研究的首要问题。

二、汕尾LF供电局回收、归集电费资金的现状和安全风险分析

(一)汕尾LF供电局回收和归集电费资金的管理现状

汕尾LF供电局负责LF市26个乡镇(场)34万用电客户电力营销业务。2011年6月份该局的电费资金归集情况见表1。

1.从表1可知,该局归集的电费86.45%属个人客户,归集资金面广、点散。

2.归集的电费资金以农信社占79.83%,转账和POS机归集占20.17%,说明以现金为主。

3.归集电费资金的金融机构基层网点以农信社为主。在LF市26个镇场(区)中,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只覆盖3个,而农信社则全覆盖。

4.供电营业网点与金融机构基层网点相距较远,汕尾LF供电局的星都开发区供电所距离最近的河西信用社达15公里。

5.供电营业网点与金融机构基层网点的营业时间操作差异。供电营业网点营业时间每周几乎是全天候,每天自 8:30―17:00,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对公业务的营业时间每周5天,下午16:30便停止办理外部业务。

6.财务、营销信息不对称。目前,财务部门与营销部门相互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财务不直接掌握电费的应收和欠费情况,营销部门不了解财务部门的管理要求;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与营销部门的电量、电费相互独立;财务部门不能掌握营销部门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7.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电费收入原由该局在各镇场区的金融网点设立收入账户,2007年农信社开通电子网络办理汇兑后,该局即只在农信联社开设一个电费归集账户,在各镇场区的金融网点设立收入账户全部撤消。各供电所的费用开支原实行备用金制度,2008年改为按月定时在局财务部门报销的制度。

(二)回收和归集电费资金管理的安全风险分析

1.营业网点的营业结束时间与银行基层网点不一致的现金滞留被盗的风险

虽然汕尾LF供电局各营业网点的电费均采取坐收方式,存入银行便直接到账,但农村用电客户大部分利用学生到镇的学校上课或赶集买卖时缴费。一般是学生下午下课后或赶集买卖完成后才前往营业网点,而营业网点的收费完成时间都是下午4:30后,此时金融机构网点已结束当天的营业。这样,营业网点的电费就只得滞留而无法当天存入银行到账,不仅存在违反公司规定的“营业网点滞留现金不得超过2 000元”的风险,同时存在现金滞留被盗的风险。

2.金融机构电费资金归集的信用风险

汕尾LF供电局自2007年就借助农信社电子汇兑网络开通撤销了属下各供电所的收入账户,根据LF26个镇场区,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只覆盖3个,而农信社则覆盖26个的实际,由汕尾LF供电局在农信社的县级联社、中行、工行开设电费收入账户归集电费。因电费缴交以现金为主,每月以现金交易的占94%,农信社的存款手续简便,各供电所乐意到农信社存缴电费,农信社的电费现金归集量达80%。由于农信社的组织机构设置、基层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原因,曾出现过压票、拖延达账、基层信用社人员与营业网点交款人员串通作弊的情况,存在金融机构的资金归集信用风险。

3.电费资金缴库过程风险

供电营业网点的现金是由各收费员直接到金融机构的基层网点交款入库。由于供电营业网点与金融机构基层网点的距离远,加之LF地区治安环境不尽人意,收费员从供电营业网点到金融机构的基层网点完成资金缴库的过程中存在资金被抢、人员受伤的风险。

4.资金归集的到账时间风险

汕尾LF供电局从2004年起,规定各供电所收入账户的电费按每周向该局设在中行的结算户归集一次。由于各供电所的收入账户设在农信社的基层单位,归集时农信社基层单位的电费先向LF市农村信用联社归集,再由LF市农村信用联社通过LF市人民银行结算中心与LF中行交换。一般情况下,各供电所的电费归集两天可以到账,若遇LF市农村信用联社在LF市人民银行的资金头寸不能满换,各供电所的电费归集需三四天才能到账。

5.电费会计信息的管控风险

汕尾LF供电局目前对各供电所的电费考核有三项指标:一是资产经营考核指标,即对年末资产负债表应收电费余额的考核;二是对电费回收上缴的考核,要求当年电费结零,陈欠电费回收率20%,电费上缴截至年末日,回收电费要100%上缴;三是对线损率指标的考核。由于三项考核指标影响到供电公司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部分供电所在指标无法完成的情况下,采取人为调整应收账款、以备用金或查电的违约金垫付电费资金、调整售电量来完成以上三项考核指标。这种行为使得财务部门无法了解真实的销售收入及电费回收率,增加了财务风险,并给电费核算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三、降低回收和归集电费资金管理安全风险的措施选择

(一)完善用电营销MIS系统,实现原始数据一次录入,财务与营销分权限数据共享,降低财务部门的管控风险

具体做法是:营销部门在抄、核、收的过程中,把用户核销电费的原始信息录入MIS。财务部门可从营销MIS中直接查询应收、实收电费数进行账务处理,而无须重复录入。在此基础上,财务部门在MIS中输入“银行对账单”,利用对账功能自动对账,营销部门可方便地从MIS中直接查询当月对账结果,从而有效地指导电费回收工作。此外,财务部门还可通过营销MIS直接打印出“已核销坏账的回收情况明细表”、“欠费账龄分析表”、“大中用户欠费明细表”等电费核算需要的相关报表,进行有关的账务处理。财务部门在本工作站就可直接、全面地了解到营销部门的电费流程及管理工作。对营销部门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数据,也可及时掌握。直接掌握完整、准确、真实的电费管理信息,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电费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以契约管理的方法,规范农信社电费归集的流程,降低农信社的信用风险

按照省公司的规定,县级子公司的银行账户资金余额须按日归集省公司的集团账户。而LF电网的用电客户分布、缴费习惯及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覆盖程度等现状,使电费资金无法直接向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归集。通过农信社的归集后,再向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归集的流程设计成为必然。LF局首先只在LF市的农信联社设立一个账户,在归集的契约条款中,规定各供电所每天将回收的电费资金以电汇形式缴社账户,次日,联社营业部自动将账户余额划转LF局设在中行的电费收入户。同时规定,若发生资金滞留,联社须按日千分之三计算支付违约金;若基层信用社滞留资金或挪用资金,由联社负责先予结付,以保证电费资金安全。2009年8月,LF局在例行对账时,发现陂洋供电所的银行汇单与陂洋信用社实际入库差额13万元,财务人员马上与联社交涉,联社核对后立即将差额补足,再自身另行立案侦查。

(三)引入保险公司的专业风险管理机制

电费资金参加商业保险,转移电费现金滞留被盗和电费资金缴库过程中资金被抢的风险。2008年LF局在自身风险防范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引入保险公司的专业风险管理机制,选择最高的日现金缴库额为投保额向保险公司购买千分之八的安全责任险。该险5 000元以上损失全额赔偿,把电费现金滞留被盗和电费资金缴库过程中资金被抢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四)运用人民银行结算中心的电子交换平台,开展银行代扣电费业务,降低现金交易的各类风险

从LF局回收和归集电费资金管理安全风险的分析,不难发现最大原因在现金交易。2011年以来,该局选择与广州人民银行结算中心合作,开展银行代扣电费业务,在营业窗口设置POS机,为客户提供银行卡缴费渠道,提高非现金缴费率。选择结算中心的电子交换平台,不论是银行代扣电费业务,还是POS机缴费业务,资金均向LF局的收支户――中行归集。这样,既保证归集及时又方便监控。经过努力,LF局26个供电所全部配置了POS机,实现电费代扣。为了代扣业务的开展,LF局积极动员各金融机构,利用金融机构的客户资源,争取供电局的中间业务市场,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结论

风险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县级子公司在集团公司财务集约化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中,安全及时回收和归集电费资金是其最关键的中心业务,而进行电费资金的安全风险管理是关键之首要。作为财务部门,研究降低电费资金的安全风险,按照其管理职责,是从营销部门收到电费开始,直至电费到达上级规定的银行账户为止全过程的安全风险。在这个过程中,资金的安全风险有现金滞留被盗的风险、金融机构电费资金归集的信用风险、电费资金缴库过程风险、资金归集的到账时间风险和电费会计信息的管控风险。LF局在实践中,通过技术手段、契约管理手段、引入专业风险管理机制和非现金缴费方式,努力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勇.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2010(7下).

[2] 于琦.集约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境界[J].会计之友,2011(5下).

篇4

一是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XX市政府落实省营商环境30条措施推进会议要求,国网XX供电公司成立党政负责人为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实施阳光业扩行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召开了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各县公司出台相应措施并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会议,让全员从思想上入脑入心、在行动上落细落实。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解难题。国网XX供电公司以“环节、时间、成本、供电可靠性”目标为导向,主动对接2020年市重点推进项目, 开展报装提速行动;强化内部协调管控、过程监督和跨专业协同,对在途项目进行重点督办,保障重点项目用电快接快送;通过明查暗访、营销稽查、电话回访、客户评价等方式,不断完善优化管理机制。截至6月底,完成“零费用”接入XX万户,合计报装容量XX万千瓦,高、低压办电环节分别精简至3个、2个,平均办电时间分别压缩至40天、10天。严格执行电价优惠政策,截至7月3日,共受理XX户高压用户申请暂停、减容、变更基本电费计收方式等业务,减少客户电费支出XX万元。落实企业电费减免5%的优惠,共减少XX万户非高耗能一般工商业及大工业用户用电成本XX万元。

三是强化供电服务提升客户获得感。在XX日报上开办专栏,加强对公司在推广线上办电、压减办电环节、简化办电手续、精简办电资料等便民利民措施的宣传。开展营商环境“大走访”活动、客户见面会、业扩报装回访工作,主动获取客户获得电力的真实感受,不断推动供电服务流程升级。推行“一口对外、一网办理、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建成覆盖XX万户的服务网格。

篇5

关键词:企业;会计审计;经济效益

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创新实施可以为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化提供完整的支持。对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对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进行总结,并制定提升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处理质量的策略,是很多企业会计专业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

(一)企业会计审计有助于企业缺陷的弥补

在企业制定会计审计相关工作的创新方案过程中,企业自身的各方面缺陷可以得到更加明确的识别,使企业会计工作的运行可以在充分明确自身价值的同时得到合理处置,更好地满足企业会计审计相关工作的创新实施需要。在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创新推进的过程中,企业自身所面临的各方面竞争压力会更大程度上显现出来,结合企业竞争环境的复杂特点进行会计审计工作的创新,可以使企业充分适应新时期竞争环境所带来的各方面考验,为企业会计审计相关工作的创新调整提供更加有利的支持。在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企业运营机制的各项漏洞将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处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的措施也可以获得更高水平的价值评估,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性活动风险的有效控制,在满足会计审计工作实施战略的同时,更好地规避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可以提升资金利用合理性

在企业实施会计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企业现有的资金资源将获得更高水平的利用条件,尤其可以使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在资金应用价值开发方面的突出价值得到明确的认定,更好地提升企业资金成本价值开发水平。在企业会计审计相关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企业资金利用率将会进一步提升,与企业经济效益相关的各方面策略都会拥有更加理想的工作实施条件,从而保证企业的资金利用合理性得到有效维护。在企业处理会计审计相关工作过程中,企业的发展战略将会在较多方面凸显出自身的价值,尤其在资金依赖性控制方面,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会在资金支持体系构建方面展现出更大的作用,为企业会计审计相关工作的优化创新提供更高水平的支持。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可以使企业经济监管性质业务的运行具备更加理想的条件,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将可以拥有更加理想的运行条件,因此,企业的综合性竞争实力将可以在资金利用价值得到充分开发的情况下凸显出自身价值。

(三)企业会计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经济工作质量

企业经济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在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现有经济工作的组成部分将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统计,在企业制定创新发展方案的过程中,从保障企业经济活动实施顺畅性的角度出发,实现对企业会计审计相关工作价值的开发,可以为企业经济活动的高质量推进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企业会计审计相关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劳动消耗问题的管控可以为企业经济工作的创新实施提供较为理想的基础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对经济信息精准性的分析,有助于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实施必须实现对经济性质工作决策制定情况的研究,尤其要对经济信息所具备的精准性特征加以考察,使符合会计监督工作创新实施需求的各类措施可以得到合理的设计,以便企业的经济工作可以拥有更加理想的实施条件。

二、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会计审计人员的培训策略不够完善

部分会计审计人员培训工作的实施对于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视程度不足,没能从企业市场份额竞争管理的角度出发,实现对会计审计工作方案的创新调整,导致符合会计审计相关工作开展需求的竞争战略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设置,也使得人才竞争战略的突出价值无法得到体现。部分会计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对于人才选用工作的需求缺乏足够的重视,没能针对现有人才群体的专业技能构成情况进行全面完整的考察分析,无法为会计审计工作培训举措的制定提供必要支持,也使得审计工作所需的技能经验难以得到有效积累。部分会计审计培训策略的设计对于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缺乏科学的分析,尤其对于会计审计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缺乏足够的关注,无法在创新审计工作标准方面取得理想的成效。

(二)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部分会计审计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内部监督机制的组成情况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对于影响审计工作公正性的因素缺乏完整的总结,没能从机构建设的角度出发,实现对会计审计相关举措的价值认知,无法为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调整优化提供必要保障。部分会计审计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缺乏对基础性工作设施构成情况的研究,尤其对于会计审计机构的建设和财务管理举措的设计缺乏有效的关注,无法在审计机构建设过程中实现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创新调整,也使得会计审计关注无法在內部控制监督机制得到有效构建的情况下,实现对审计工作公正性的有效维护。部分会计审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缺乏对监督和管理工作价值的关注,尤其对于影响管理职能的因素缺乏有效的重视,不利于会计审计工作的规范化运转。

(三)会计审计方法和相关技术的创新水平较差

部分会计审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对审计方法构成情况的研究分析,尤其对于会计审计工作相关技术的构成情况关注程度不足,无法在会计审计工作方案的创新过程中,实现对技术性因素价值的充分开发,也使得会计审计各项举措的价值无法得到有效认定。部分会计审计方法的应用缺乏对会计核算相关任务构成情况的总结,虽然进行了新型技术资源的引进应用,但对于影响企业发展水平的数据缺乏必要的总结分析,无法从会计审计的角度实现对现有技术资源价值的全面开发。

三、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创新改良策略

(一)完善会计审计人员培训机制

企业在进行会计审计团队人员培训方案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培训活动组织设计效果的关注,从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角度出发,制定符合企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的举措,使审计专业人员培训策略的构建可以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高更加充分的保障。会计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必须实现对企业现有经济工作关联因素的总结分析,尤其要对财务部门成员的经营性工作实施条件进行创新,使满足会计审计专业发展需求的举措可以更大程度上凸显出自身价值,从而实现对审计人员培训方案的创新改良。培训策略的构建还需要加强对复合型人才培育策略的关注,尤其要对影响审计团队成员综合素质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创新考察,使满足复合型人才培训工作需要的举措可以充分凸显出自身价值,从而实现对审计人员培训策略的创新构建。要在培训策略设计过程中,加强对审计岗位人员后续教育活动组织情况的研究,尤其要对影响审计工作开展条件的多方面因素进行创新性整合,为技术性因素革新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的识别提供完整的支持,更好地满足会计审计工作相关措施的实施需要。培新工作的组织设计需要加强对技术革新情况的研究,尤其要对审计环境的创新变化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使符合会计审计工作运行需要的业务知识可以得到更加完整的价值认知,从而实现对审计工作的优化调整。

(二)提高会计审计内部监督机制的构建完整性

内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构建可以为会计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较为完整的支持。因此,必须在制定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策略的过程中,将监督机制的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加以定位,使符合会计审计相关工作开展需求的措施可以充分凸显出自身价值,更好地实现对内部控制监督举措的创新设定。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监督策略的构建必须实现对各部门职能设置情况的研究,尤其要在行使监督工作职权的过程中,实现对各部门配合方案的有效创新,为会计审计内部监督机制的高水平运转提供更加完整的支持。会计审计内部控制举措的设计需要实现对审计监督性质工作实施情况的研究,尤其要对审计机构的人员组成情况进行详细的总结,使符合审计工作规模扩展需求的举措可以充分凸显出自身价值,并且保证审计工作范围的划定可以与会计审计工作的总体实施战略相符合。一定要加强对监督控制性质工作有效性的研究,并从审计工作范围控制的角度出发,制定符合内部监督机制建设需要的全员配合工作方案,为会计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自我管理性质工作的创新实施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更大程度上满足会计信息的灵活有效处置需要。

(三)提高会计审计方法和技术创新水平

在会计审计工作制定创新方案过程中,必须对技术革新所具备的深远影响加以总结,使会计审计工作的改良能够将技术性因素的优化升级作为主要工作内容。要加强对会计核算目标设置情况的研究,尤其要对影响会计费用的各个项目进行价值考察,使符合会计费用项目管控需求的措施可以得到更加成熟的构建处理,为会计审计方法的改进提供有利支持。会计审计方法的构建需要强化对会计资金分配情况的研究,尤其要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开展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使满足会计核算工作方案建设要求的措施可以得到有效的规划设计,并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会计审计工作处理质量。

四、结语

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实现对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的考察分析,有助于企业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本文首先对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在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影响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制定了提升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实施质量的具体策略,对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志海.在企業内部审计实践中探索收支审计的目的与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5(14). 

[2]邵爱钧.探讨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外资,2013(15). 

[3]金宏杰.探究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6(8). 

篇6

【关键词】PMIS;地质勘查;管理提升

一、项目管理特点及重要性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是以某个地质单元为对象,以不同勘探阶段的地质任务为目标实施管理的过程。与通常基建、IT类项目管理相同,具有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等五个过程。但地质勘查项目具有周期长、过程监控难、施工条件艰苦和目标具有不确定性等行业特点,加上地质勘查项目大多处于交通、信息条件较为不便利的地区,使过程管控、时效管理、沟通协调、资源配置和信息化方面成为项目管理的瓶颈,进而影响了地质勘查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提升地质勘查项目管理水平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二、地勘业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一)项目管理流程执行力度弱

传统的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企业虽然用制度的形式将项目管理流程固定下来,但在项目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经验参差不齐,往往缺失了部分环节,或者重点监控环节找不到对口职能部门。通常质量、技术管理最为重视,进度管理、成本控制和采购管理被放在次要地位,影响到项目成果转化和再利用,也悖离了项目管理九大知识体系的全领域覆盖的完整理念。

(二)信息传递慢、过程控制效率低

地质勘查项目普遍存在专业化程度高、数据多、信息量大、不易表述以及沟通不及时等诸多困难,而通常地勘企业以传统现场管理模式为主,无信息化系统管理技术作支撑,手段薄弱单一。除OA办公自动化系统外,其他管理业务大都靠手工完成,编录效率较低,地质资料处理时间过长,受野外通讯基础设施条件限制,不能及时传递到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利用;施工过程资金监督管理难度大,物资采购库存管理效果欠佳,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效性差,且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不利于公司领导层对工程项目情况的及时掌控和分析决策。

(三)项目组织形式有待改进

由于地质勘查业务范围涉及资源勘查、工程勘察、地球物理勘探、报告编制等多个种类,区域跨度大,施工地点分散、流动性强,企业大多采取职能式项目组织结构。以作者所在的公司为例,下设10个子分公司、一个工程研究院,实行以区域公司为主导开拓市场,以专业公司为主体组织生产的运营模式,项目承揽范围涵盖内蒙大部、湖南、河北、新疆、宁夏、陕西、山西等地。各职能部门之间由于分别作为业绩考核主体,因此联系薄弱、协调难度大,同时项目经理缺少权利,职能利益优先于项目利益,具有狭隘性。

(四)项目变更产生不确定性

由于地质勘查项目具有边勘查施工,边整理资料,边修改勘查设计的三边工作的特点,造成项目管理中目标、工作方案及范围的频繁变更。且由于项目经理缺乏权利,项目变更需要经过专家评审方案,变更流程需要层层上报,审批时间较长,公司管理层无法实现对野外项目部的动态管理,给生产经营计划带来很大的干扰。

三、PMIS解决项目管理提升方案

(一)PMIS含义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PMIS)是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的工具,主要是运用动态控制原理,对项目管理的投资、进度和质量方面的实际值与计划值相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从而达到控制项目目标的效果。PMIS由各功能模块构成,主要包括项目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能够为项目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管理的必要手段。

(二)地质勘查企业PMIS业务流程设计方案

1.固化项目管理流程。

根据本企业项目管理制度,梳理再造项目管理流程,构建1238架构体系,即在一个统一平台上构建质量标准化体系、本质安全体系2个体系,设置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结算管理、设备管理、仓库管理、租赁商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等8个核心业务功能模块,并建立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三个层次分别进行信息的录入与使用。

2.分解关键控制要素。

通过分解地质勘查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工作,研究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的专业范围、工作过程及人员结构,将项目分成项目前期、施工计划、项目施工、项目验收及后评价、售后服务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对应不同具体业务和管控要素。将散列的控制点要素之间的逻辑管理对应在系统设计程序中。例如:控制项目的材料成本,需要将项目的编码,分项名称,材料需要计划,进度情况,材料成本预算等数据信息采集,并能把采购到的物资发放上对应项目上,进行链接匹配计算,最后得出结论成本控制的状态。

3.采用双维度网络项目管理模式。

针对本企业内职能式项目组织结构的特点,项目分属不同的业务职能部门,且管理重点环节出入口归属不同的管理部门,设计了管理维度和生产维度交织的项目管理网络,即纵向按照各管理部门的专业职能设置的管理维度,横向是按照项目管理流程各阶段关键控制点设置的生产维度,各管理部门在公共平台上使用专属部门权限进行办公,实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权方位无死角的无缝管理。

4.以进度控制为核心的网络体系。

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任何项目工期的拖延都对成本控制起到关键作用。进度监控的难点在于日常检查能否高效和真实地反映出实际进度。本系统根据WBS工作原理及行业特点,将地质勘查项目施工阶段划分为分为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两个大工作包,允许系统用户设定一个基准计划,并就实际进程或工作量及成本与基准计划里的相应部分进行比较,以定量描述代替通常用的定性描述。同时将野外验收作为整个项目的里程碑时间,并根据项目类型进一步细化分解野外工程为各分项工程,最终将合同金额按分项工程量分解,转化为纯数字的形象进度产值作为变量进行进度监控【1】。

(三)地质勘查项目使用PMIS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地质勘查项目管理流程的执行力。

将项目管理流程固化在PMIS中,按照“先管后控”原则进行,即先实现管理目标再实现控制目标,先把各个管理点规范化、电子化,逐步流程化,然后再逐步实现对管控点的控制。不仅方便地质勘查企业管理层随时查阅项目信息数据,也避免了在管理过程中的漏掉精细管理环节的可能,将质量标准化,安全达标落到实处。

2.有助于提高地质勘查项目数据信息传递速度。

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围绕安全生产、经营核算为导向把散列于多处的管理要素和关键控制点统一构建在一个平台上,在平台内实现各管理模块、管理数据和管理业务的自动关联,加强部门间的沟同、管理信息的共享,以项目管理与生产指挥为核心,并拓展到安全管理、物资管理、仓库管理、预算管理等领域。管理手段由手工半手工的方式,逐渐向自动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面转化,使管理内容更加精细,业务流程更加高度集成。通过利用网络融合技术,实现对现场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图形化展示和分析处理。

3.有助于确定管控主体,精确核算地质勘查项目。

考核主体由以承担项目职能部门,精确到单个项目,缩小了核算单元,能够更直接、明了的反映出项目的运行状态和盈利情况,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控制能力,推动公司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高。

4.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既是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双重主体,同时也是信息化的主体。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化,实现快速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运用信息技术对地勘企业的项目管理、施工组织、现场监控、技术资料、信息传递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实现扁平化的流水线管理方式,也有利于改变传统管理模式,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实现面向项目的集成化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四、结束语

面临煤炭外部市场萎缩,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很大,经济运行仍将面临许多挑战,中央企业与国内其他企业一样要抓住改革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能够发现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找准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加上配套的考核管理措施,才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管理的改善。

目前,PMIS已经在作者所在的企业使用了三年,功能和模块还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中,通过对施工项目的进度管理、资料管理、生产任务的自动统计和分析功能管理,改变了调度员手工统计,邮件上报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管理细化奠定了基础;并进行深度应用开发,实现对项目的图形化动态管理,确保实时、快捷的跟踪项目单孔的施工动态,有力的提高了地质勘查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提升了成本管控能力,已经成为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为经济效益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庆勇 王颂 李建群 综合信息系统在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煤炭科技 2014.

篇7

**集团更名为&&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依然是国有重点大型企业,作为企业经济效益自然是第一命题,只有处理好围绕经济效益的诸多难题,才能使企业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谋升级。面对当下复杂的经济形势,集团公司只有积极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深挖内部潜力,从科技创新、项目攻关、规模效益释放、政策红利争取等方面扎实开展减损增效工作,通过契约化管理、包字下井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促进企业真正迈上现代化企业的征程,下面我就企业减损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减少消耗成本是企业减损增效的有效途径

构成企业成本的主要有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财务成本等等各类成本,通过契约化管理实施到位、包字下井等管理手段和方法,使人力投入、材料使用等消耗成本逐次渐低,在企业减损增效方面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1、各个基层单位应该结合自身年度经营目标,以表单化管理为载体,积极实行降本增效。通过与先进水平对比、与历史对比寻找差距,精细测算、精准施策,制定出降本增效清单,列出了具体管控措施,过程中坚持日跟踪、周分析、月评价,同时利用正向叠加、反向补正的工作措施,为整体降本增效工作有序推进创造条件。

2、以预算管理为切入点,抓好降本增效强落实。月度对工序、要素、价值因素进行精心分析、精细测算,将降本增效目标作为预算目标,两者贯穿融合,整体策划各单位生产经营工作方案,通过预算表格,形成了价格、消耗、结构、费用、采购、销售等要素管控目标。通过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的工作机制运行。

3、以对标管理为抓手,促进成本指标持续改进。制定对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统筹策划对标管理工作,督促各单位自主开展对标工作,全年有计划开展,按照“请进来,走出去”对标思路,增强区域企业交流互动,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补短板,实现成本指标持续提升。

二、加强创新创建发展,培育减损增效新平台

1、以管理创新为基础,增添降本增效源动力。创新开展“一计一策一事”活动,全面激发全员降本增效热情,挖掘降本增效潜力,按月组织全公司关键岗位人员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提供降本增效新思路、新方法,并进行“优良中差”评价,建立奖惩办法,通过项目有效运行管理,创造性的改造和管理措施将不断涌现,大量降本增效的工作思路、方法会得到应用,为降本增效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动能。

2、以精准绩效为导向,促进降本增效再提升。健全多层级网格化绩效管理机制,通过抓关键人、关键事、关键指标,精准绩效,为解决瓶颈问题提供支撑。及时调整绩效考核中的特别条款,将关键指标与关键人员相挂钩,制定奖励方案,极大地激发岗位人员指标攻关的热情。

三、企业只有高质量发展才是长久之策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能否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说,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时代性、现实性的紧迫任务。

推动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必须全方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实现动力转换。动力转换是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实现动力转换,就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使其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2、推动效率变革。效率变革是实现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国有企业推动效率变革,就要坚持效率导向和价值导向,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企业运营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实现企业整体效率提升。

3、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是实现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提高创新能力,就要重点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大研发投入,构建良好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勇于和善于进行管理变革,消除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弊病,大力推进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完善公司治理,构建灵活高效、符合行业特征、有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管理模式。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在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通过综合化的措施来完成,并且在整体的管控水平上也表现为持续提高,各项内容均不会出现偏离轨道的现象。事业单位经过长久的变革后,现如今的工作境地,正处于一个过渡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将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进行积极落实,推动自身走向更高的层面,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一、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内涵

在既往的工作当中,事业单位所做出的贡献是比较突出的,更是参与到了很多项目的建设之中,为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此种条件的影响下,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很多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也持续的提升。从内涵的层面上来分析,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可能长久应用传统的方式来完成,势必要紧随社会发展的趋势,将一些新的财务管理理念、新的财务管理方法切实开展,针对自身的工作体系做出良好的改良。所以,在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层面上,比较注重的内容在于改善固有的不足,健全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良性循环。第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整体上的把控在取得优秀成绩后,细节上的工作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目的在于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确保各项数据、信息,都能够达到精细的特点,由此可以在长远的发展上,取得更高水平的进步。

二、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特点

以目前的发展来看,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在整体上表现为稳定状态,未出现特别严重的缺失和不足。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开展,在理论上的确可以帮助事业单位走向新的高峰。但是,我们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将客观上的工作作为重点内容来对待,所有的理论都会与客观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异,把握好这种差异,就等于在财务管理上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分析认为,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特点,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化的财务管理,会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甚至是对下一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估分析,了解到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难点,提前开展把控,确保财务管理能够顺利的执行。第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在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将各项数据、信息,能够做出反复核对,确保最终呈交的工作任务,是可以经得住多项审核、多项考验的。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对策

(一)淞⒖蒲Щ、精细化的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即便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设备、软件来完成,但是最终的操作,依然要依靠各个岗位的财务人员来实现。在此种情况下,有必要将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进行建立,由此可以对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首先,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接受内部培训,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内涵、精细化特点上,做出深入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在具体工作的执行当中,能够得到一个相对优秀的成果,在工作态度上也是比较明确的,基本上不会因为主观因素的影响,给客观工作的进展造成威胁。其次,在树立管理理念的过程中,应坚持按照正确的理念去执行工作,即便是遭遇到了突发状况,或者是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应该是大家共同合作解决,在专业措施、综合措施、协调措施上并行,由此来实现“大事化小”的工作模式,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持续前进。

(二)制定完善的预算定额,实现预算编制的精细化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重要机构,在每一个城市的工作,都将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为此,想要将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上,取得一个较为优秀的成绩,有必要制定完善的预算定额,同时要积极实现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第一,预算定额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在现实工作中提供一个较强的管控。国家虽然给事业单位投入的资金较多,每年也有一部分的优惠政策开展,但不能因此在资金花费上造成浪费现象,更加不能出现冗费的问题。预算定额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在多个层面上投入努力,观察预算定额是否需要调整,是否需要设定两种方案。第二,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开展,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有些事业单位对精细化的理解存在偏差,以至于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数据混乱、信息混乱情况,不仅对长久的工作构成威胁,对现下的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作用。第三,预算定额的实施,预算编制的精细化,两者应该是进行互相参考的,要将工作方案达到“一脉相承”的特点,否则很容易在内部的财务管理上,形成较大的矛盾与冲突。

(三)着力实现预算批复精细化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在整体的运作过程中,有很多的工作步骤都需要特别的注意,不能因此而出现任何的损失现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每一项资金的使用,都必须得到专业的批复后,才能应用到实际的方向上。与以往不同的是,现下的事业单位经过革新以后,在责任上、权利上都得到了新的划分,基本上不存在“大权在握”的现象,各个部门的运作过程中,是互相帮助、互相牵制的,即便是高层领导,依然没有“独断专行”的权利。着力实现预算批复精细化,将成为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决定性内容。例如,在批复预算的过程中,要将具体的责任、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确定,利用计算机系统来输入健全的数据和信息,确保在日后的工作上达到有据可依的状态。针对批复的程序,应做出简化处理,特别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步骤,要将资金的实施,更加符合当代工作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篇9

我国目前的部分集团企业往往存在着一些对分、子公司的管理不善问题,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会制约集团公司的未来发展,所以,本文选取分、子公司为视角,分析管理工作中的一角—“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对分、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分、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

提及全面预算管理,人们直观认识则为狭义的财务预算管理,其实则不然。全面预算管理实质上可具体细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特种项目决策预算、日常经营业务预算和财务管控预算。企业将不经常发生的长投项目或一次性业务归结为特种项目决策预算,也就是广义财务角度所谓的资本预算和专项预算两大类别;日常经营业务预算,主要涵盖销售、生产、供应、劳资等各个部门的分项预算,其编制过程前后链接、环环相扣;而财务预算实则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使全面预算管理真正实现横到边,纵到底,上下循环反复的网络化管控模式的关键核心之所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构建以预算为导向,合理优化集团上下的资源配置,确保资金有序且高效运转,进而实现成本最低、价值最大化的既定目标。同时,集团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也能够结合企业战略规划,实时调整经营策略,有效管理企业日常经管工作并做好风险防范预案,进而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稳步实施,使集团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集团企业中,如何全面贯彻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使上到集团下至分、子公司能够做到上下衔接、权责匹配、体现整体利益又不违背分、子公司的既得利益,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现实意义。

二、分、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分析

集团母公司为了能够实现集团内部整体效益最大化目标,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方案时,已基本上做到了全方位的分析和考量,主要包括企业外部,诸如行业、区域、供应商及客户群等因素的权衡;母公司内部,包括集团类型、发展战略、内部管控水平等因素的评价;还包括分、子公司内部的战略选择、风险管理能力及财务管理能力等多角度的辨析,但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中,仍存在如下不足:

(一)集团与分、子公司的战略输出不一致

集团与分、子公司的经营目标不一致,各自为政现象时常发生,这是当前集团公司发展的症结所在。由于二者战略目标不统一,往往会导致产品布局混乱、内部恶性竞争等局面存在;另外,部分集团企业虽战略目标十分明确,但执行却流于形式,战略的空谈与执行的空洞又成为许多企业集团的又一问题,因此,战略输出的不一致将严重阻碍集团企业的发展及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集团企业存在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困难

母公司与分、子公司虽在整体目标和利益方面存在统一性,但矛盾和博弈也同时并行。分、子公司既需要贯彻集团下达目标,同时又想兼顾自身经营空间,所以在预算目标制定上,分、子公司会为了各自利益,想尽办法做低预算目标值,因此,如何解决好整个集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匹配与平衡问题,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但真正使之落到实处,进而从根本上提高集团上下的管控水平,难度不小。

(三)集团对分、子公司的考核缺乏公平性

绩效考核是一把双刃剑,没有考核难以激发员工积极性,但考核如何做到科学、公平,又是所有集团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集团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势必会约束分、子公司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当反应,进而会限制其业绩的持续改进。另一方面,分、子公司领导层将注意力放在完成预算指标而不是最大程度挖掘自身潜力上,也会制约企业发展;再有,预先设定目标不仅关注增长上限,同时也设定了成本底线,这往往会使绩优企业综合考核得分落后,严重打击其积极性,还会导致母子公司间博弈成本的增加,阻碍集团健康发展。

(四)集团对分、子公司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信息孤岛、传递滞后现象在很多企业集团内部大量存在,这将意味着集团管理难以高效和良性的循环发展,也必然会影响决策层判断,削弱集团企业竞争力。之所以会存在这个问题,实则应追究集团管理层的监管力度不足。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集团企业对分、子公司的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缺乏足够了解,对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没有足够认识,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与落实。

三、分、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加强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的管控,优化资源配置,保证战略实施,提升市场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搞好分、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已变得尤为重要。

(一)完善科学的预算管理流程

集团公司应结合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分析制定出一个科学的预算管理目标,为预算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和指引。其次,集团公司应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将预算编制、审批、执行与评价等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并在执行中设置专项预算管控部门或向各个分、子公司派驻专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从而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同时还应注意健全预算执行的反馈机制,将执行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中去,使预算管理全面、有效地发挥最大效能。

(二)提升全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提及分、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离不开人员素质问题。部分人员受传统因素影响,思想僵化,导致预算管理工作脱节。现阶段,一部分分、子公司陷入复合型人才缺乏,现有人员综合素质较差,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等困境,集团企业应针对于此广泛开展分、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创造学习氛围,培养责任心,提升综合分析解决能力,使其可以较快地完成集团企业的安排与部署,从而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先进的技术力量支持

目前,很多集团公司的ERP系统已全面建成,其能够实现将运营流程,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以便充分协调集团内外部资源,确立竞争优势。故在此系统建成后,分、子公司的数字资源应与集团的ERP数据平台实现全面对接,进而在保障分、子公司子系统独立性与完整性的同时,加强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持。

作者:王海峰 单位: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李姿谕.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

篇10

【关键词】10KV配电网;质量;至关重要;重要任务

1、前言

10KV配电网施工质量不仅仅是每一个电力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它也反映了普通百姓关注切身安全问题迫切的心情。因为10KV配电网是直接面向广大用户的,必须坚持安全、经济、便捷、绿色是它的根本要求,对于10kV配电网的施工质量就必须严格控制,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面对这种情况,各供电局均开展了深入研究,通过不断的摸索,改进,建立新的制度,不断规范管理和施工行为,确保10KV配电网向着一个安全的方向发展。

2、10KV配电网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2.1设计质量差制约了工程建设质量

目前由于电力行业发展迅猛,不少能力低,甚至不具备设计资质的设计公司纷纷进入电力市场中,特别在利润相对较低的配网工程中,为追求更大利润,各设计公司往往超能力揽着多个标段的工作,设计人员不足,经验不足,设计时间不足,造成设计勘查不细、设计深度不足,在工程实施阶段工程中遇到变更情况多,如此设计出的工程先天质量就不行,后期维护缺陷多,不利于安全管理,还有就是造成物资跟不上施工,一些业主为了赶进度勉强用原有物资,对安全运行更是一种潜在隐患。

2.2设备质量低劣,影响正常的使用

配电网工程,由于采购上的不规范,造成采购回来的设备出现质量问题,这也是影响配电网工程质量的关键原因之一。机械设备的优劣,不仅影响施工时间,更是影响工程的质量。低劣的机械设备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会给工程项目留下隐患,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是可怕的,轻则影响施工进程,增加费用,重则可能影响此工程的安全性,留下隐患,甚至引发重大事故。

2.3施工方案质量差,对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

施工方案直接影响着施工过程质量,一个完善的施工方案,可以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了施工过程的质量。施工方案不仅仅包括如何安排不同的人员在不同的项目上,也包括对成本的估计,成本的分析,成本的具体运用等,通过对各个项目的成本分析,从而可以使得整个施工过程在预订的成本内运转,这样不仅仅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也可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向着一个稳定、安全的方向发展。如果施工方案不严密,这样使得后期的施工过程难以运转,使得施工过程的质量难以保证。施工方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以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使得施工过程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2.4工程参建人员素质低,不按规定施工,盲目施工

由于各配网业主项目部和承建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单位特别是县公司工程管理人员对基建管理工程要求要求理解不到位,同时缺乏有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造成工程管理不规范,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不完善,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存在死角,部分施工项目存在安全隐患,给配网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及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2.5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例如气候因素、地形条件等,都会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产生影响。由于地形条件的复杂多变,使得每一处的工程都有不同的方案,但是对于地形条件复杂的地方,它的难度增加,要求工作人员要有更高的技术去掌控施工的各个环节,万一原先制定好的方案与当地气候条件不相符就使得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难以保证。如风雪暴雨,大大阻碍了施工的进展程度,同时会降低工程质量。面对变幻莫测的天气情况,工作者要制定临时的工作方案,使得每一个工作员能够发挥最大的能力完成每一个工作项目,并且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减少环境对施工过程质量的影响。面对复杂的地形条件,电力工作者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案,促进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3、10KV配电网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3.1加强设计的审查把关

这几年10KV配电网建设暴露出设计深度不足,设计质量有待提高的突出问题,导致实施过程设计变更较多,工程进度、工程造价控制难度较大。必须在10kV配电网工程管理工程中做实前期工作,同时强化内部预审机制,至少设置从省公司级到市级两个层面的审查,还必须委托开展第三方审查,通过了再批复。通过多层会审、交叉审查等举措促进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质量的提高,从源头消除设计缺陷。

3.2完善施工过程管理的制度,强化对施工单位的管控

在10KV配电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配电网的质量,因此要创建和完善配电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才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行为的规范,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在进行配电网施工时,要提前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计划,完善各项施工手续,监理工程师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监督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施工组织步骤,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当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更容易、更快速的找到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大大提高配电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农网建设中外包工程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宣贯,对施工单位的安全准入资质和人员资质严格把控,不符合条件的单位、人员和物资坚决不给入网施工;加强对施工方案的审核和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在方案准确的基础上,加大安全技术、物资器具、人员等方面的投入,保证方案措施到位有效。而各县级供电企业要认真收集、记录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情况,作为今后施工单位参加施工招投标的重要依据。

3.3加强监理的管理,充分成分发挥监理的作用

提高10kV配电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就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全过程控制,其中监理对现场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监理人员以自己特有的技术优势,在施工现场监理工作过程中,通过旁站、巡视及平行检验等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施工现场的误差和错误进行纠正和制止,来保证工程质量的可控、在控。

在工程WHS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上,由于监理单位不是唯一的,想要保证相同的工程质量,建设方必须明确WHS是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标准,如南方电网公司在2011年一月颁布了《基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WHS)》,统一了质量控制点的标准,明确了详细的实施方法,实施两年来,反观工程质量控制效果较好。

3.4将风险管理体系引入工程建设中,保障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针对配网工程安全管理这个薄弱环节,在可预见的停电频繁,现场作业风险增大,安全风险控制点增多的情况下,必须确保施工质量,保证人身、设备安全,必须严格执行“管工程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基建工程领域的应用,加强对工程现场的监督体系的建设,加强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注重安全风险的防范,形成安全风险转移或安全减责的多重防护体系。

3.5提高工程参建人员的业务素质

建设单位把加强工程规范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做为强化10kV配电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要着重组织各10kV配电网参建人员特别是工程管理人员集中学习工程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业务流程,不断提升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以“全员学习、集中培训”的原则,强化工程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宣贯工作,只有人员的水平提高了,才能建设质量优良的10kV配电网。

3.6制定工程现场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工程安全质量的考核措施

建立规范有效的现场监督检查机制。每一建设工程项目都应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下属单位、项目的负责人签定责任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状。每一项建设工程开工前,均应有针对性地制定该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方案,并经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批准,在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施工。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引入KPI(关键绩效指标法)每月对配网业主项目部或者个施工单位基建KPI 9大指标完成情况总体分析、红黄灯警示、排序并挂网通报,并视指标完成情况采取约谈制、考核制、招标准入制,强化指标考核。还可以采用组织开展电网建设劳动竞赛的方式,围绕管理和指标两大类别,通过月度检查评分并排序,年度总积分确定优胜配网业主项目部和施工单位,真正将竞赛与项目建设管理过程客观、针对性地结合起来,实现“以管理水平高低对话、用指标完成好坏说话”,促进基建配网的规范管理及水平提升。

3.7规范物资设备采购的制度流程,严把物资设备质量关

物资采购是10kV配电网工程质量控制的源头,是杜绝工程建设过程中腐败滋生的关键。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规范工程的物资采购。首先工程主要设备物资应由建设单位组织集中采购,同时合理核定采购计划,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同时还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加强监督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积极发挥纪检监察、财务、内部审计的作用,最后,加强基础台帐资料管存,只有建立一整套规范明细的物资管理全过程资料,才真正是对一个采购项目的完结。才能促进行业采购管理,完善物资采购体系,帮助加强规范企业采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