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3-08-30 17:1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行业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药行业市场前景

篇1

李权胜认为,老龄化、医药支出比重上升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他长期看好中国医药行业增长的主要原因。“第一,老龄化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的问题。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是,不只是医药行业,未来中国的养老行业产业可能都会有很好的发展。一般来说,人生后面的二十年消耗到一生中医药支出的80%,因此中国医药行业成长空间比较明确。第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医药支出占比上升,医疗行业的蛋糕会越来越大。而行业中的优势公司在蛋糕变大,优势更能发挥的情况下,应该是切更大的蛋糕。第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医药行业的增长功不可没。别小看200、300块钱,中国有8亿农民,这是非常大的数字。从医药行业长远增长的话,成长空间是显而易见的。”

在资本市场中,医药一直是一个诞生牛股的板块。不只是国内,包括像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中,市场也跑出很多涨得很好的医药股。

“道理非常简单,很长时间来这些行业一直是成长性行业。不像周期性产业,好三年就差五年,波动性很大。把时间拉长,医药行业一直处于成长期,当然每年都有差异,但是大方向一直都是成长的。”李权胜解释道,“虽然短期医药板块会有调整,但是把时间拉长赚钱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而且相对来说比较稳健。比较现在的医药股跟2007年大盘6000多点时候涨了多少,就可以看出来医药股的优势。”

李权胜表示,医药行业的细分子行业很多,产业链分三级,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及消费环节。从种类来看,中药化学、中成药、西药等有很多。“给大家的印象是这个行业很复杂,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好处,即使某一年医药行业整体表现一般,也可以在细分板块中找到好的股票。”

医药股今年以来涨幅不错,但随着A股市场持续调整,市场也担心医药股是否会在后期出现补跌。李权胜表示,医药行业目前来说增长相比大部分行业是确定的,而且一旦调整了一定幅度以后,有些比较好的股票估值比原来高位的时候又低了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在今年整个市场是个弱市的情况下,资金的避险需要非常强烈。经过调整以后,其中业绩好、估值倍数降下来的、倍数相对比较低的个股还会有比较好的上涨空间。

篇2

生物医药是国际公认最有发展前景的科技产业之一,目前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以每年约12%左右的增长率向上攀升。

早在1980年,美国生物医药公司基因泰克(Genentech)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一小时内,股价从35美元上涨至88美元,创造了生物医药类公司的一个股市奇迹。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安进公司(Amgen)开发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进入市场,该产品随即成为市面上的生物技术明星药品,即使在EPO产品竞争激烈的2008年,其销售额仍然超过130亿美元。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生物信息技术与系统生物学不断发展,2014年8月,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引起社会恐慌。全球各大顶尖制药企业加入抵御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公众和政府部门由此再次认识到了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

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行业是中国“十二五”规划优先扶持的七个新兴行业之一。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表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年增速稳定保持在25%左右,根据政府规划,2020年中国的生物医药产值将达4万亿元。目前生物医药企业收入显著增长,但利润增长缓慢,新技术与新领域的竞争日渐激烈,提高创新能力和拓宽融资渠道对于国内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聚焦的投资领域

生物医药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长周期”行业,这些特点造就了行业内企业的发展不平衡。目前,生物医药企业除上市之外,还出现了外包、反向兼并、合资等多种融资形式。融资和退出形式的多样化,促成了中国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的追捧。

在福布斯中国最佳创投机构排行榜中,位列前30名的机构中有95%投资了生物医药行业。这些明星创投机构以其独到的投资眼光聚焦生物医药行业的未来,并主要投资于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和医药服务等细分领域。

各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于各自领域的战略部署已经日益明确,未来在资本市场上会看到更多生物医药企业的身影。下面,针对三个细分领域,结合具体典型案例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和行业前景加以分析。

1、生物技术

代表机构:君联资本

投资案例:信达生物技术

2015年1月,信达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完成由君联资本领投,新加坡淡马锡、美国富达、礼来亚洲基金、通和资本等跟投的C轮融资1亿美元(约合6.1亿元人民币)。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单克隆抗体新药开发和生产的生物技术公司。目前已经建成一条包括10个抗体新药的产品链,治疗领域涵盖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信达生物在抗体药物领域的发展潜力很大,并拥有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市场前景良好的产品链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厂房。目前信达生物已递交了7项临床试验申请,第一个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品种已经进入临床研究,还有两个品种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团队核心成员曾在安进(Amgen)、基因泰克(Genentech)、施贵宝(BMS)、默克(Merck)、雅培(Abbott)和罗氏(Roche)等国际顶级药企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高端生物药开发经验,曾领导和参与开发上市安柯瑞(Oncorine)、康柏西普(Conbercept)、阿达木单抗(Humira)、阿巴西普(Orencia)、伊匹木单抗(Yervoy)等多个生物新药。

君联资本,原名联想投资,于2001年4月成立,是联想控股旗下独立的专业风险投资公司,于2012年2月16日正式更名为君联资本。总部设在北京,2003年设立上海办事处。君联资本的核心业务定位于初创期风险投资和扩展期成长投资。目前,君联资本共管理五期美元基金、两期人民币基金,资金规模合计逾130亿元人民币,重点投资于运作主体在中国及市场与中国相关的创新、成长型企业。

2、医疗器械

代表机构:IDG资本

投资案例:九安医疗

九安医疗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血压测量产品、血糖测试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的家用健康产品。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中心及具备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制造工厂。2009年,公司电子血压计的销售数量已列世界第三位,产品出口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破了由日本及台湾地区厂商对电子血压计行业的垄断格局,成为行业内唯一能够与其抗衡的中国大陆企业。

2007年6月30日,九安医疗的前身柯顿公司董事会做出决议,同意股东Heddington Limited 将其所持有的柯顿公司增资前5.03%的股权转让给IDG控制的龙天公司,转让价款为150万美元,且IDG以溢价方式向柯顿公司增资200万美元,占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的6.27%。股权变更登记完成后,IDG合计持有柯顿公司10.97%股份。2010年6月,九安医疗正式上市,发行价为19.38元/股,对应市盈率62.52倍。按市值计算,IDG差不多获得了10倍回报。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简称IDGVC)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之一,不仅向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创业者提供风险投资,还在投资后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持。IDGVC,原名“美国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基金-中国”(PTV-China),于1992年由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国际数据集团(IDG)建立。IDGVC的投资集中于国际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通讯、网络技术以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迄今为止,IDGVC已向中国蓬勃发展的创业公司投资数十亿美元,扶植支持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医药服务

代表机构:红杉资本

篇3

识易理,成大道

当今医药行业的企业家更是非跨学科的人才而不能胜任。他们除具备医药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有哲学家的思维、冒险家的精神,军事家的果断,社会活动家的整合能力、艺术家的操作手法和新闻记者的敏感等,总之是个复合型的人才。这里用强调的是当上厂长或经理的未必就是企业家;在我们医药行业的国企中有不少是授予的“官 衔”。企业家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指挥者。这类高素质的人才目前已成为中国本上最稀缺的资源,直接制约着我国医药经济发展的快速速度。

企业家的创业过程,实际上是在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体制创新” 等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创新,意味着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肯定会有成败得失,在“八卦” 这部无字“天书” 里已作了精辟的描述。乾卦中的上、中、下三阳爻,代表企业家创新活动,开始时很顺利,运行中很顺利,最后结果也很顺利,总之,一切都很顺利。这在大千世界中只占到1/8。坤卦中的三阴爻,代表企业家创新活动,开始时不顺利,运行中不顺利,最后结果也不顺利,总之,一切都很不顺利。这在大千世界中也只占到1/8。而绝大多数是不顺,不顺,顺,震卦;顺,顺,不顺,巽卦;不顺,顺,不顺,坎卦;或顺,不顺,顺,离卦;不顺,顺,顺,兑卦;顺,不顺,不顺,艮卦。这6/8才是人类与大自然共存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概率。我们的企业家对“八卦”中出现的概率若有正确的认识,就不会对创新活动中出现一时的失败而感气馁;因为失败中酝酿着成功,如震卦。也不会对一时的成功而感气扬;因为成功中隐藏着失败,如巽卦。企业家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对此有所认识(认识论)是大有裨益的,可把自己培养成一种具有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将帅风范,使您在商场内外更具有人格的魅力和凝聚力。

“善胜敌者,不争”——创新

医药界的企业家们要使其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须“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方法来整合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有机地运作企业内的人、财、物、产、供、销,从而达到企业的产品价值、品牌价值和资本价值不断增值的目的。

我国的医药企业已走出计划经济调控的岁月,全面进入了商品经济的时代,那就要无条件地遵循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一个药品的价格,取决其价值;价值又取决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们的企业家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品,那他就有该药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价格的决定权。实际上就掌握了该药品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这就是价值规律“喜新厌旧” 的本质所决定的。

世界医药工业的龙头老大美国辉瑞制药公司,正因为舍得在高科技药品方面的投入,研发出具有广大市场前景的创新药品“立普妥”, 2003年单品种销售收入就高达92亿美元。美国的安进公司在1980年时只有7个人,但他们广集人才,用转基因等生物工程方法研制成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重组人红细胞生存素” (EPO)等五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后,今天的安进公司在纳斯达克股市的知名度已与“微软”齐名。靠50万元起家的成都“地奥心血康”,正因为药品的科技含量高,又有自主知识产权,现今的“地奥”已发展成为集天然药物、基因药物等大型骨干制药企业。昆明珍友缘医药科技公司的抗癌新药三阳血傣,因研究方法、疗效评价标准和欧美国家的主流医药市场接轨,并敢叫板国际医学难题——和化疗药物一起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现已进入了埃及国家肿瘤医院,并成为中埃两国政府2004年唯一的医药合作项目。该公司“以疗效启动国外市场” 的运作方式被业内专家们誉为中药国际化的三大模式之一。分析上述药企的成功之道,不外乎用“善胜敌者,不争”—— 研制人家没有的创新药物,创造全新的市场运作方式,使竞争对手“莫能与之争”。

历史总是以正反方向给人启迪。曾稳坐中国医药企业的头几把交椅的深圳三九药业集团因想在多元化领域争得一席之地,盲目投资而导致资金链崩断,银行要债,老板下台,今日“三九药业”已今非昔比。当时号称年销售额高达70亿人民币,被传为中国保健品销售神话的“三株口服液”,竟被一个小小的官司而打垮。珠海巨人集团“脑黄金”产品,不仅缺乏科技含量,更缺乏管理和市场创新,只知道用普天盖地的广告来争市场,最终结局是:成也广告败也广告。还有名扬一时的“延生护宝液” 、“中华鳖精”等等药品和保健品,个个都想争市场,但都争得命不长。究其原因,我们医药行业的不少老总们,虽时时高举着高新技术企业的牌子,但从本质上却忘了医药行业高科技的特殊性,创新药品是多学科综合的复杂性,和人命关天的重要性。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是药品内在的科技含量,也就是药品的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和疗效上的创新。当年号称能治癌的“三株”产品,要是能经过国家权威的医药科研单位进行毒理学、药效学和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其统计学结果若真能治癌,也不至于惹上这起倒霉的官司。

创新,“是为不争之德”

商场如战场。“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企业间“五斗米”式的竞争,同样会造成人、财、物等社会财富极大的浪费。1998年全国有大输液药厂390家,生产能力小于20亿瓶。到2003年底,通过GMP的大输液药厂虽减少到340家,但生产能力却扩大到36亿瓶。各厂家为争夺市场,竞相压价,大输液最便宜的价格已低到1元钱左右,贵的也不过3元,生产利润可想而知。绝大部分医药企业的老总们正在日理万机地指挥着普药、仿制药在微利和无利状态下的竞争。

目前全国GMP达标药品生产企业已有4100多家,其中生产、销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物厂家不到5%。过去三年,医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急增,流动资金却严重短缺,70%的企业有50%的设备闲置,又碰到药品降价、集中招标、洋药大肆登陆中国市场、药品营销重新洗牌、新药研发等等,这些都在无情地考验着医药企业决策者们的智力、整合力和支撑力。随着后GMP时代的到来,行内专家们都无不担忧地认为,在未来2-3年内将会有一批医药企业破产倒闭,损失惨重。

篇4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看重自身的健康,因此与健康有密切关联的医药也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居民的支付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医保体系在逐步地健全,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是促使医药行业快速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医药市场前景一片大好,也同样也意味着医药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种病上百种药的现象十分常见,如何才能使自家医药企业在同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成了各大医药企业的首要难题。医药企业的盈利与否通常取决于该企业的营销能力,但是营销管理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营销部门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但是,我国的医药企业很少制定营销策略,大部门企业仅仅是空设了营销这个部门。

二、中国医药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医药企业分为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两种。经过了一轮较长时间的持续高速成长后,中国医药企业进入了一个危机与转折并存的发展关键时期。医药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获得一席之地,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市场的秩序,行业内各企业的生存现状变得岌岌可危。不仅仅如此,中国的医药市场一直是以国外品牌和国内成分仿制药为主导。国外一直认为中国的很多行业都是以中国制造为主、以中国创造为辅,中国的医药行业似乎也在印证这种说法。由于新药的研发成本较高,药品的临床试验时间较长,中国的医药市场就一直被国外药物占领着。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医药产业陷入了低成本竞争常态化的低谷。其实这是医药产业必经的产业重组过程,回顾西方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与目前中国医药产业相似的身影。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北美产业以及美国医药产业的重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即均是在陷入低成本竞争中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史为鉴,中国的医药也将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市场的集中度将会大幅度提高,医药企业的数量会大幅度减少,较为专业化、特色化的高科技医药企业有可能在竞争中获得生存权。因此,医药企业应该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进行理性的思考,积极地应对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和洗牌重组。

三、医药营销的意义

随着医药市场的繁荣,医药企业之间竞争程度的激烈就不言而喻了。医药行业与其他传统行业不太一样,它的产品以及服务同质性很强,那就是为人们的健康服务。因此,在医药企业之间很难形成差异化的优势,这时品牌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医药营销就是通过一些营销手段,如广告、媒体传播等,结合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对品牌产生推动效应,建立、维护和宣传医该药品牌,为品牌树立个性,加强大众对该品牌的认可度。大众对于医药品牌没有绝对的自由选择,更多的是依赖医生、专家等的专业建议和正面口碑。医药市场营销对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它才是决定企业盈利的根本。

四、中国医药市场营销现状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了药品消费的不均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的差距也暗示了国家人均用药水平的差距。这种差距为日后药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中国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下寻求契机发展起来的。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药品消费市场之一。现如今,中国的医药市场在流通渠道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药品的厂商可以直接与医院、批发商以及零售商等进行直接交易,省去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与医院对接的流程。虽然说这样提高了医药流通的效率,但这存在一些弊端。这种做法是造成医院市场和目前医院之间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这种紧张关系直接表现为医院在医药的贷款方面拖欠不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医药企业没有做好长期发展战略的规划,逐渐堙没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为了在医药企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各个医药企业不断地在降低药品的价格,医药企业的利润也越来越少。这种“杀敌一千自毁八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想取得长期发展,还是要做好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在新环境下,医药企业最明智的营销手段不是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中,而是应该把客户作为中心,针对消费者的心理行为以及影响因素做出对应的营销策略,完善医药市场营销体系。

五、做好营销管理工作并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

做好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维护价格体系。首先解决内部管理问题,不要压货,现将内部存货问题解决掉。此外,调整好销售渠道,不要无止境地向市场销售,严格控制各级销售的出货价格;设计不同的包装,以包装提高药品的客单价。打价格战的最终结果损害自身的利益,因此医药企业可以从品牌包装入手,为企业品牌设计不同以往的包装,并且不给传统的流通渠道提供货物。市场上没有流通,只要销售价格合理企业利润就有保障;做好战略合作规划。改变以往的营销策略,举办大型的培训活动、树立品牌形象、与连锁终端进行战略合作。针对消费者的心理以及影响因素,制定一些营销策略:信誉定价。消费者普遍认为价格越高质量越好,信誉较好的、已经树立好良好形象的企业可以适当将一些药品的价格定高一些;惯性定价。对于消费者较为熟悉其功能、质量的药品,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习惯,制定一个惯性价;更换产品组合策略。将产品组合中获利过大或者过小的产品去掉,更换成易获利的产品;差异定价策略。根据时间、地点和顾客购买力的差异,为消费者推荐合适的药品。比如相同的药品,不同的日期定不一样的价格。

六、结束语

篇5

关键词 药物中间体 药物研发 生产工艺 技术研发

1关于药物中间体的分析

药物中间体就是生产医药产品的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辅料等中间产品。实际上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这些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载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用于药品的合成。我国的药物中间体发展前景良好,每年大s需要化工配套的原料和中间体2000多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医药生产所需要的化工原料个中间体基本配套,少部分需要进口。我国的资源丰富,原材料价格较低,有许多中间体实现了出口。由于医药中间体生产利润高于一般化工产品,越来越多的小型化工企业加入药物中间体的生产行列。我国的药物中间体在产品生产链上由于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占据了整个链条的优势,在市场上发展前景良好。面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的药物中间体产品出口也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压力,随着形形势的推移,药物中间体的研究和生产也要有所调整。虽然,我国药物中间体产业面临走强的趋势,在产品金字塔形价值排布来看,药物中间体利润处于塔底。事实上,我国的药物中间体行业自身存在附加值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渠道不畅,信息不足、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等短板问题。在加上化工原料的涨价,环保成本的提高,我国的优势竞争力逐渐受到威胁。国内药物中间体生产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把握缺乏经验,对贸易国医药市场、政策、贸易规则缺乏系统研究,导致我国中间体出口的综合质量地低下。面对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国内中间体的出口结构,打造出具有GMP,COS认证的气温和产品。对于利润相对较好的企业,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树立自有品牌,增强技术消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从长远来看,国内药物中间体行业将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2药物研发

药物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面对越来越多的病症,我们必须研发出新药剂品种,加快基因工程药物和化学新药创制。我国在防治癌症、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需要新药研发。应用性科研工作很高地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为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提供新技术和新产品。药物中间体的研究方向,药物中间体的发展重点是放在杂环化合物、含氟化合物、生物化合物等合成上。杂环化合物广泛应用在医药中间体中,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络活喜等都是杂环化合物。含氟化合物,向医药中间体中引进新元素,生物化合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炎、肿瘤、抗衰老等药物。药物中间体工程技术是改变我国药物中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药物中间体发展的关键。

3生产工艺技术研发

药物中间体工程技术规划开发方向着重发展工程技术,如:缩合技术、定向硝化技术。定向硝化技术是通过载体或非载体的区域选择性定向硝化使苯体及芳香稠环的异构体比例发生较大变化。采用中性酸硝化以达到降低成本,消除污染,达到绿色硝化的水平。拟开发的新工艺,间苯三酚的新工艺、邻硝基苯甲醛新工艺。面对新工艺的研究,我们必须有完整的制造系统和仪器设备,科技队伍。规律技术开发的延续性决定企业运数,在药物中间体行业内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很严而且处于不断发展中,因此要求生产药物中间体的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而且在产品线延长之趋势已经日益明朗的今天,如何不断提出试剂新产品将是药物中间体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我国的药物中间体生产有以下特别:缺口较大,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解热镇痛生产国,随着解热镇痛药的生长,其中间体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含氟砒啶类中间体成热点,。我国的抗生素经过尽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我国的生产成本低,大量出口供应国际市场。药物的开发是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前的各项研究,其目的是实现产业化,服务于社会。

4结语

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不断的造福人类。化学工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一些有机中间体的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国,近年来药物中间体的开发与生产已经成为国内化工业获取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生命力。其为国民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医药中间体一般都是高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用途专一的精细化工产品,开发这一系列产品,是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要出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不断的更新换代,国内外市场对药物中间体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开发与生产这些新型的药物中间体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彤,陆宇剑,蒋超,罗亮,彭刚.药物中间体合成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2) .

篇6

刚性需求充足整体发展平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介绍说,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药工业是第四大创利产业。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平稳,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幅为25.7%,2009年前4个月同比增长18.29%。

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侵蚀不断深入,医药产业受到影响,我国医药产业也受到波及,特别是医药出口受冲击比较严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医药进出口总额112.41亿元,同比增长3.57%,医药出口出现负增长(-0.45%)。其中,西药原料药出口下降了8.8%,中成药出口下降了13.74%,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下降22.61%。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拉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在医药产品的刚性需求以及新医改政策带来市场扩容的机遇下,我国医药产业整体前景比较乐观,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一方面,制药工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我国现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738家,去年制药工业百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达到40.59%,比2007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呈现集中度提高态势的同时,工业企业的销售规模也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能力增强。

同时,医药工业盈利水平保持增长。2008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利润708.9亿元,同比增长28.4%。2009年前2个月,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111.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18%。尽管由于外销受阻,化学原料药工业的利润仅增长6.9%。但生物制药工业的盈利水平较高,1-2月的增幅为43.4%,显示出生物技术产业高增长、高回报的特征。

另一方面,医药商业购销增长稳定。2008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累计购进约3450亿元,同比增长11.45%,累计销售3330亿元,同比增长13%。2009年一季度,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购进总值933.21亿元,同比增长9.81%,销售总值为1036.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1%,增幅比较平稳。

医药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最主要是化学类药品,由于上游原料价格上涨,导致这类药品利润空间变小。然而由于我国中药资源比较丰富,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同时,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快,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以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为例,坐拥长白山这个“立体资源宝库”,吉林省的医药产业在金融危机中并未受到太大冲击。2008年吉林省医药产业实现产值400多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196亿元,同比均有大幅增长。在其他工业产品出口萎缩的情况下,吉林省医药产业出口却实现大幅增长。据海关统计,去年吉林省医药产品出口达到1.7亿美元,同比增长62.2%。其中中药产品占了不小的比重。

同时,我国药物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已经建立起从药物靶标发现、新药发现到新药开发的完整药物创新体系。

盐酸安妥沙星及制剂是中药创新药物的一个代表。该药是由源自中药的石杉碱甲设计开发的创新药物,对多种动物的多种认知障碍模型有恢复效果,具有抗早老性痴呆的作用。目前,生产该药的上海药物所已经获得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专利授权,Ⅱ期临床研究在法国、瑞士、南非等6个国家35家医院展开,市场前景极为广阔。转贴于  生物制药是金融危机下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又一个亮点。尽管起步较晚,但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达7730亿美元,而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实现总产值近7000亿元,接近全球的15%。

受去年以来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不少生物制药巨头都出现了利润下滑,但长春金赛药业公司却逆势上扬,创纪录地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作为一家从事生物制药的企业,金赛从成立之初就把强化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国内第一支用于矮小的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第一支专利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产品都是在这里研制成功的。这也让金赛药业在金融危机中尝到甜头,目前公司正在研发重组人胸腺素,预计上市后使用人群至少80万,产品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500万支。

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表示,生物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物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科学院已于2008年成立了医药产业创新联盟,加速创新药物研发过程。目前,联盟企业共120余家,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共吸引意向性的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逾25亿元。”李家洋说。

紧抓机遇危中寻机

一些专家表示,金融危机既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为我国医药产业实施产业升级带来机遇。我国医药产业应紧抓这一机遇,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破解融资难题,实施产业结构升级。

桑国卫认为,医药工业应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下游深加工领域延伸,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及时跟上和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当前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缺乏创新能力和潜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导致在国际医药分工中一直处于低端。提高产品高附加值能够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抢占国内高端医药市场。

同时,随着医药政策和标准的提高,应加速产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国家重大药物创新专项和医药技术改造专项推动下,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生物制药等具有高回报率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组织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提供服务,加大力度引导和支持外包企业进行深度市场拓展,强化品牌建设。

金融危机对医药企业最直接的一个影响便是突然失去了廉价的贷款和融资渠道,而药物研发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过程。这就需要国家新增贷款既要投向生产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和国家扶持的国有企业,也要投向那些融资遇到困难的生物医药企业。

篇7

一、急功近利,盲目加推新品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当前形势下,产品推广速率是企业的成败关键,医药行业也不例外。几乎所有药企都明白,终端推广是其博弈市场的法宝。但回顾中国医药营销历史,不难发现,很多药企在产品还处在研发阶就开始进行终端推广工作,或新品刚上市就强力加推。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做法。提前进行新品推广,势必会减少在销产品的推广投入,影响在销产品的销售;提前大批量铺陈新品,就需要加大终端投入,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往浅了说,这样做提高了终端销售的难度,增加了企业的营销成本;往深了说,这样做破坏了已经建立的销售链、品牌效应和客户群体,将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无数医药终端开发成功案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所有的产品都会由新变老,重要的不是频繁地研发和推广新产品,而是在于如何吃透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过程,达到“老树发新芽”。对于药品的终端开发,不能只顾眼前热度,应当给予产品足够的时间沉淀,让消费者达成对产品的认识、了解、购买和信赖。

应对策略:首先,综合考虑新老产品的市场前景,撤除滞销且影响客户满意度的产品,依据往期终端销售数据铺陈新品,拒绝盲目加推;其次,做好产品上市前的培训工作,产品培训和终端推广技能培训同时进行,二者缺一不可;最后,给予终端足够的时间,让其完成销售部署,包括产品陈列、产品宣传、消费者教育等等。

二、野蛮开发,广撒网式推广

所谓广撒渔网,就是指在不经过销售数据分析,或在销售数据分析不完全的情况下进行大面积铺网式推广,应用到终端销售层面就是不管销售资源好坏、人员匹配程度,全网点铺陈推广。所谓野蛮开发,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广撒渔网的延续,就是指在不预测产品前景,不进行终端调研的情况下,超量超额的配发销售任务,盲目野蛮的开发终端市场,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对于终端网点来讲,要么是产品断货,推广支持不够;要么是铺货过量,物料满天飞,总之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对于消费者来讲,要么是对产品了解不够,购买意愿不强烈;要么是产品推广太密集,造成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反感。对于药企本身来讲,要么是管理不善,造成产品还未开始成长就步入衰败期;要么是推广不利,不仅严重影消费者群体的建设,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应对策略:首先,建立完整的终端数据分析体系和市场调研体系,将数据分析当做市场开发的重要依据;其次,循序渐进地开发和维护终端市场,加强终端人员和消费者的联系,拒绝暴力推销;最后,建立销售人员管理制度,确保销售部门和终端网点之间的沟通。

三、投机取巧,程序流于形式

我们知道,市场需求、成本控制、价格策略、渠道建立、顾客沟通和销售促进是市场营销的六个要素。对于药品的终端开发而言,这六要素更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达成客户需求和终端团队的高度结合,才能达成销售目的。而事实上,终端团队在开发市场和推广产品时往往会忽略某些环节的工作。譬如会议营销模式下的终端开发和维护,终端团队往往只关注会议前的铺货量,而忽略会议后的客户回访。要知道,在会议营销模式下,客户的销售成绩不仅受参会者消费能力的影响,还受会议现场反响程度的影响。会议反响强烈,消费者购买力强,销量就大;会议反响不强烈,消费者购买力弱,销量就小。销量大,终端团队就应当及时补货,助推客户的销售;销量小,终端团队就应该及时退换货,降低客户资金成本。忽略客户回访环节就是投机取巧,表面上看降低了售后成本,但实际上却降低了客户满意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失去整条销售链。

应对策略:首先,加强销售终端团队的建设,因为在客户和消费者角度,终端团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企业和产品的代名词,它的好与坏关乎药品的口碑,关乎企业的发展;其次,强化终端销售和开发流程的学习,杜绝终端销售和推广过程中的投机取巧现象,保障客户和消费者的利益;最后,建立终端开发目标和周期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一监督和约束终端人员。

篇8

近期,笔者有幸采访了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海)执行董事、总经理吴剑英先生。作为国内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昊海用不到10年的时间,从零开始起步,目前已成为拥有4个年销售额过亿品种、市值近百亿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谈起昊海的成功,吴剑英用四个字做出总结――天地人和。时代机遇(天)、环境资源(地)、团队力量(人)在恰当的时机融会贯通(和),并最终促成昊海创业十年的成就。

“弱弱联合”的创业标杆

2007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中华大地既是一片欣欣向荣又隐藏着各种落寞。这一年,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华源生科松江生物药厂虽顶着国企的光环,但在连年亏损之下,已经无法维系正常的生产运营。令人惋惜的是这家企业掌握的玻璃酸钠注射液、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两项核心技术,前者用于治疗骨关节炎,市场前景可观,后者是基因工程药物,可用于治疗各种难愈创面,曾获得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但这两项技术转化后,数年都没有打开销路,每年仅几万支的产量让企业入不敷出。处于12年行政保护期内的国际首创的国家一类新药rhEGF,就这样默默躺在“深闺”中。另一家在业内小有名气的医用透明质酸钠生产企业――上海建华,由于产品单一且质量不稳定也同样陷入经营困难。

一家国企、一家集体改制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两家企业各自深陷泥沼:管理理念陈旧,市场营销乏力,生产效率低下,人才流失严重,空守着厂房和设备,日子却难以为继。

了解状况后,成立不久的昊海果断出手,通过拍卖获得了华源生科松江生物药厂的控制权,并紧接着完成了对上海建华的收购。同一年中,另一家同行业企业其胜生物在产权交易所通过公开拍卖方式出让控股权,已完成两次并购的昊海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果断的决策力,在与竞拍者经过40多轮竞价后,以比起拍价格近80%的溢价拍得了其胜生物的控股权。至此,三家原本是竞争对手的企业走进了一个家门,组成了今天昊海的雏形。

这种“弱弱联合”的组合方式,从局外人的角度大多不被看好,但吴剑英和昊海的管理团队却在其中找到了行业整合的机会。吴剑英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有着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后来下海从事医药产品销售,多年在医药行业摸爬滚打的经历让他具备了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企业家精神。

“并购容易整合难”,完成收购后吴剑英便带领团队开始迅速着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方面稳定原有的核心技术人员,一方面招贤纳士为团队补充新鲜血液,将原来各自为政的三支队伍进行整合和精编,组建昊海的主力部队。同时,投入必要的资金改造升级原有的生产设施,重新规划和梳理产品线,重新布局营销网络和经销商体系……整合的工作千头万绪,由三家企业组合在一起的昊海历经了这个充满了波折、挑战、甚至风险的阶段,慢慢地开始展现出生机和活力。第二年,实现了合并净利润2 500多万元,“企业开始赚钱了”,利润有了保障之后,就开始具备自身的造血能力,再用滚存利润进行新一轮投入,如此循环往复,昊海的面貌逐渐焕然一新。公司成立第三年同时引进了三条全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使得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可重复性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用昊海员工的话说,就是“桑塔纳换成了劳斯莱斯”,有了这辆“劳斯莱斯”,昊海的产能和质量层次一举跃升业内领先水平。

“企业管理的效率很重要”,吴剑英强调,“创业不仅要对市场、政策保持敏锐的嗅觉,对于昊海这样的企业,经销网络的建设也非常重要。”通过高效的管理,尽管昊海下属3个厂生产的是同一类产品,但是彼此之间非但没有形成恶性竞争或内耗,反而实现了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和市场协同。3个工厂的销售和行政管理中心统一到公司总部,减少重复建设,最大程度降本增效。昊海开始让一个个高科技产品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自己也迈向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公司全部员工虽然不到600人,却在2015年创造了净利润2.7亿元、上缴税收1亿多元的良好业绩。

吴剑英认为:企业之间,不怕“弱弱联合”,“弱弱联合”往往蕴藏着经过整合做大做强的机会;敢于买企业,甚至濒临破产企业,需要看得准,有勇气去做价值发现者。生物医药领域本就注重创新,高度竞争,原有各企业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市场机会,若能转变旧的管理运营模式就能够有效释放生产力,而这正是昊海可以放手一搏的关键。

创新源自企业发展的自然冲动

翻看昊海的产品册会看到一张醒目的矩阵图。纵向标着:骨科、止血防粘连、眼科、美容整形及创面护理四大治疗领域,横向分别是以核心原料为主线的四大产品系列,这样的“矩阵式”产品组合在业内很难找到第二家。昊海做的是应用性研发,以需求为导向,转化率高,临床需要什么,昊海就做什么。

依托上海的区域优势和信息平台优势,吴剑英带领的昊海团队积累了深厚的行业基础和产品储备。几年之间,迅速成长为国内医用透明质酸、医用几丁糖等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

2009年,昊海主导的二代医用几丁糖技术在继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技术之后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创立的“高效创新的研发机制”荣获上海医药行业协会颁发的“2011―2012年度上海医药行业技术进步奖”。实力过硬,让昊海多次获得国家、上海市各级科技项目资助和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863计划、十二五重大专项、上海市产学研医项目等;并已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参与制定国家多项医药行业标准。此外,昊海还作为发起人牵头9家三甲医院共同成立了“上海医用可吸收生物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我市生物医用材料在产、学、研、医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探索了全新的模式和路径。

谈起创新,吴剑英认为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不是什么突发奇想。创新首先要善于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尝试找准方向,一旦确定了方向就不要动摇,要敢于坚持、勇于投资。“但对于起步阶段的创业型企业,不要刻意强调革命性创新,可以首先以仿制为主,适当做一些应用型开发,比如新的剂型、适应证等,从而保证良好的现金流。待到企业逐步发展到一定阶段,再水到渠成地进行创新。创新不是单独割裂出来的,应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冲动。”

2015年4月30日,昊海在历经并购、整合、高速发展后在成立的第九个年头里实现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的成功上市。昊海作为一个兼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生产、销售、投资平台和管理团队的企业,因其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所属生物医药行业的高成长性,迅速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公司IPO获得178倍超额认购,募得资金23.6亿港元。

对于企业上市,吴剑英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上市不应该是一个目标,应该只是一个阶段。企业发展如果完全靠自己的利润慢慢积累,进程会很慢,可能因为资金不足而错失投资发展的机遇。上市不仅能帮助企业快速融资,而且将自身纳入上市公司透明规范的管理体系内,对公司的管理也有很大推进作用,”吴剑英也想用昊海的经历激发公司员工的创业精神,“员工可以从中学到何为创业、如何创业。”

对于人才,吴剑英有着开放的心态。一方面昊海不断提升自我,用自己的企业文化吸纳各路英才;另一方面昊海愿意成为创业人才的“黄埔军校”,为社会输送人才,帮助年轻人实现创业的梦想。

细分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眼科是昊海的四大主营业务领域之一,也是昊海接下来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之一。2016年3月19日,由昊海发起、多家科研机构联合举办的“2016全国眼科产业高峰论坛”上,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在发言时指出: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当前中国医药产业已发生巨大改变。“但就目前中国眼科产业发展而言,仍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与会的眼科领域临床专家们也表示,国内眼科产业集中度低、缺乏领军品牌企业,竞争力、“产学研”互动水平低,进口产品垄断市场,不仅阻碍着我国眼科领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使众多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疾病患者承受了巨大经济负担和治疗风险。

看着我们泱泱中华的医药市场被外资产品占据,吴剑英觉得很痛心,但凭借内资企业现有的研发能力,与外资企业全面抗衡是不可企及的目标。如何和外资医药企业巨头展开有效竞争是摆在中国医药界面前的共同命题,对此,吴剑英认为,“可以从细分市场入手,从单一产品上寻求突破”。吴剑英很欣赏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原则,他认为昊海可以集中力量专注于可吸收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以优良的性价比和产品质量来开拓市场,以完善的技术服务和良好的公司信誉来维持和发展市场。

篇9

[关键词] 生物医药产业 创新 融资 产学研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永续增长的朝阳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远超全球GDP增长水平。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以张江高科园区为核心的基地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为模块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产业规模、科研水平和企业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要推进上海生物医药走上创新之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选择适合的创新突破口

生物制药业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新思想极少。实际上,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中,真正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的创新产品屈指可数。因此生物医药产业要加速健康发展必须寻找适合的创新突破口。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上游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中药合成、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其整体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在选择创新突破口上,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力争在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等方面形成新突破;积极推进小分子药物、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和药物生产新工艺;大力发展新型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力争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流行,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二、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生物制药企业是一个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维持其成长的阶段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的产业,对资本的大量需求决定了生物制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形式的融资手段来满足其资金需求。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迅速增长,但生物医药产业并未吸收到足够的发展资金。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利润低、产品竞争力差。特别是在研发方面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总体新药研发水平不高。

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金渠道相对单一,以企业自筹和国家项目基金支持为主,缺少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金融市场的支持,因此,要建立生物医药项目的技术评估平台,为风险资本进入、退出创造条件,鼓励民营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介入生物医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完善鼓励技术创新信贷政策,促进有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同时,将科技资源分配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技术领域,加大开发研究、产品生产的投资,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的产业化。此外通过间接的产业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与外资、本土研究机构进行横向研发合作,强化中小研发企业集成创新的能力,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技活动的研发投入,增加创新基金的启动资金规模、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加强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型研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努力培育本土的大中型企业。

三、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

生物医药业技术产业化过程包括:研发、中试、生产和市场四个阶段。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生物制药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在美国有两种模式实现成果转化:一种是通过专业力量帮企业申请专利,做知识产权的管理,或者是帮助企业做市场推广;另一种方法则是将科研成果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试验费用和时间转嫁出去,出口无形产品,把中间环节外包出去。但这两种模式做得都不彻底。通过对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的调研发现,应当通过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来加快实现产业化。要实现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引进技术的主体,企业应努力培育自主科技开发力量,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打破条块和体制上的界限,实现产学研协作、联合。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以企业开发中心为主体,组织产学研紧密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集中进行技术开发,力争实现产业某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事实上,现在要完成成果转化已不只需打通产、学、研三个环节,还应包括政府、融资以及相关服务。要做好这个多要素的联盟,就需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和投资孵化基地。

四、建立新型研发服务平台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化所需的巨额资金和现有企业一体化程度低,生物医药企业尤其需要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成本。这个共享的平台应该主要包括技术、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和产品技术评估。调研中发现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建立的一种能为科学家、企业、资本服务的研发服务平台正在受到瞩目。这个平台把新药研发的流程拆分以后标准化,在新药研发首端(科研)到尾端(销售)环节都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并且这个平台能够反复使用,因而能够降低研发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其能充分利用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力量,效率很高。

参考文献:

[1]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报告课题组.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2008

[2]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2008

篇10

医药工业2004年的增加值结构显示,化学药品工业在我国制药生产工业领域仍然占据半壁江山,处于主导支撑地位,中药工业是我国医药工业的重要支柱。生物制药(包括生物类药物)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全国医药行业的利润中处于补充地位。

“十一・五”医药产业格局

在国际医药市场总体上继续保持需求巨大和大发展的趋势下,我国医药国内市场也将出现旺盛的消费需求环境: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扩大我国药品市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将进一步促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国产普通药的使用;人口老龄化促使我国的老人用药将有较大增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农民收入的提高,为医药市场创造了发展空间。“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的时间内,我国医药市场将呈现以下特点:

1.“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的时间内,我国医药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势头。研究表明,中国医药市场今后5年内将以15%~20%的速度发展,到2010年将达到24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之后的世界第5大医药市场;2020年将达到1200亿美元,从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2.医药行业并购重组热潮继续,在“十一・五”时期或者再多5年将产生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企业拧>懿⒐褐刈椴欢峡梗夜揭┢笠凳看蟆⒐婺P〉母窬置挥懈谋洹K孀乓揭┬幸到徊娇牛ぜ?005年~2010年,全行业重组将进一步升级,外资和民营资本对国有医药企业的并购重组比重将明显上升。其中,外资重组医药行业的重点是医药流通业和原料药。

3.从制药业各子行业看,未来5年~10年期间,我国医药市场将继续保持以化学药为主、中药为辅、生物制药为补充的格局。

(1)化学原料药是化学制药增长的主要部分。预计在“十一・五”时期,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以及市场导向引导下,我国将分层次发展化学原料药;在满足基本医疗用药需求的同时,一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目前国内短缺的产品将会出现。我国将克服主要依靠维生素C、扑热息痛等少数品种出口的状况,更多的高附加值出口品种将得到发展;化学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会有大幅度提高,生产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我国医药市场过分依靠北美、西欧两大市场的局面将有所缓和,东欧、非洲、亚洲、拉美等广阔的国际市场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开拓。

(2)中药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和中药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化。国家医药产业“十五”计划鼓励中药现代化。可以预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将在“十一・五”时期内得到提高。随着国际上对天然药物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中药国际化程度将有所深化,将有一定数量的中成药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

(3)生物制药和国际水平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未来5年~10年是我国生物制药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五”计划中,国家已经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科研补助、技改贴息及企业资本金注入的支持力度,鼓励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从当前情况看,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未来5年~10年,预计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开发将取得显著成果,将有15种~20种新的生物工程药物投放市场,其中部分将进入国际市场,与国际上先进生物制药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4.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但还是以进口为主。目前国内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众多,但医疗器械的功能、质量与国际市场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一些小品种、低档次产品中占有成本价格优势,而一些大型医疗保健仪器,目前还是以进口为主。“十一・五”时期我国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虽然潜力巨大,需求将持续增长,但这种以进口为主的态势还将继续。

5.在医药流通业领域,由于企业竞争加剧,企业赢利水平继续下降。目前,医药流通企业竞争“白热化”,各路资本纷纷角逐该市场。除了来自各方面的竞争之外,流通企业面临的压力还包括药品招标采购、药品零售限价、GSP认证加快等因素;加上我国医药分离改革受阻。因此,在“十一・五”时期,流通领域将继续呈现毛利率下降趋势,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不会改变。

6.医药生产和医药流通将逐步出现专业化分工。现在大的医药企业集团,几乎都有生产和营销部门,自己的产品自己销,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直接达到零售终端,企业对生产利润和流通利润都不放弃,但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医药企业将出现药品研制开发生产和市场流通零售的分工,以总经销、总为特征的分销方式将逐步取代企业的营销队伍和销售点。

产业总体竞争态势

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总体上的竞争态势是:大、中、小企业并存,以中小企业为主;进口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三资企业市场趋于稳定。

1.在“十一・五”时期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但在短时间长期形成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竞争格局还是难以改变。 近几年,跨国医药企业已经纷纷采取合资或者独资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在未来几年,其趋势是跨国医药企业把生产中心向研发中心转移;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外资医药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将趋于稳定,国内市场将面临进口产品、外资企业产品和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

2.非医药企业纷纷进军医药产业。自上世纪中后期开始,非医药企业纷纷进军医药产业,比较典型的例子包括海尔集团、浙江尖峰集团等。进入21世纪以来,非医药企业进军医药产业的趋势更为明显:香港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集团,2001年以保健品为切入点进入了内地医药领域;2003年和同仁堂联手组建了北京同仁堂和记医药投资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医药的项目投资;2004年李嘉诚又准备和白云山中药厂合作。

3.在“十一・五”时期,原料药主要还是在国内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在化学原料药领域,外资企业所占比重大概为11%左右,而且内资企业的生产水平与外资企业的差距较小,经营效益还具有一定优势,当前进口原料药产品的增长态势也不太明显。可以说,由于我国主要以中低档化学原料药生产为主,这些领域进入比较容易,大多数产品存在严重过剩,企业之间竞争激烈。

4.我国中药业的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本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国外产品的冲击。

近几年来,一些植物药消费和生产比较发达的西欧国家(如德国、法国等)的制药公司开始仿制我国传统的中成药,并逐步打入我国中药市场;日本和韩国从我国进口中药材,加工成中成药之后大量返销我国。近几年,我国中药进口高速增长主要来自德国、法国、日本、我国香港地区和台湾省等地;中药材进口增长主要来自加拿大和美国。

在“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中药进口关税的降低,特别是医药流通领域的开放,进口中药和其他植物药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将更加明显,而中药制药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比重相对较低,大概仅在16%左右,从而导致了国外制药公司有更强的进口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