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30 17:1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模式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模式特点

篇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网络消费者不断增加,网上购物已逐渐成为一种人们喜爱的消费方式,网络消费逐渐取代了实体店面消费。因此,加快网络交易软硬件的建设以促进消费者网上消费不但有利于拉动需求的增长,而且还能促进互联网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方面界定网络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新特性,分析网络消费者购物决策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首先,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由购买动机引起的,人们为什么购买某一商品,面对各种信息刺激,为什么会选择某一商品而不选择另一商品,这些都是与动机紧密相连的。消费者的动机首先是由生理或者心理上的需要引发的,例如人的身体缺水,感到口渴时,产生喝水的直接生理需要,进而引发了买水的动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在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人需要的等级不同,人们购买行为的动机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并且人的可支配收入不同,消费活动所受不同等级需要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动机产生的直接动力是需要,而生理或者心理的需要受到诸多外部条件的影响,现代社会的购买行为更多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约,影响心理或者生理需要的外部条件包括文化与政治背景、相关社会团体等,营销刺激在激发这些需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旦购买动机产生,消费者就会着手收集有关产品或者服务的信息。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包括公共渠道、商业渠道和自己的经验渠道。

外部环境对动机的影响以及信息的搜集过程都是通过人的认知、学习与记忆过程实现的。在搜集到消费者所需信息以后,产品或者服务将会给消费者造成一个主观的印象,这些印象包括产品的易用性和有用性,消费者将会对产品作出评价,如果购买试用此产品或服务将会满足自己的需求,则其具有较高的有用性,如果购买试用产品或者服务过程相对简单便捷,不会带来额外的负担,则其具有较高的易用性。网站可以通过企业形象、售前服盏扔跋煜费者对产品或者服务的感知有用性与易用性。通常,售前服务越完善,态度越好,企业形象越好,消费者感知易用性与有用性越高,而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与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是呈反向关系的。

消费者通过所搜集的各个产品信息,对产品的易用性与可用性等会产生不同的购买方案,下一阶段消费者将进入对购买方案的评价阶段。在评价阶段,消费者会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比如家庭收入与支出在近期的变化,还会更多考虑到购买的风险。显然,对风险的评估对消费者最后的决策有着决定作用,需要考虑的风险包括产品的质量风险、服务风险、交易风险、隐私风险等。商家可以通过相应的保障机制与承诺来消除消费者对风险的感知。消费者在评价阶段会对各个方案不同产品或者服务的指标,如商品的品牌、产地、价格、款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比如处于理智动机的消费者会更加注重产品的价格与使用价值,而处于信任动机的消费者可能会更多关注产品的品牌,从而避免选购不熟悉的产品造成风险。

接下来消费者则会作出决策,需要决策的内容包括是否购买、在哪购买、购买的数量等。在决策阶段影响消费者的因素通常包括不可预期的变故和相关群体的意见。不可预期的变故是指诸如消费者家人生病需要一大部分现金,从而对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产生影响一类的变故,这些变故通常在消费者搜集信息与评价阶段无法预料,但一旦发生会对消费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在消费者决定了要进行购买活动,并且决定了购物的方式、地点后,商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在实际使用产品或者服务过程中,消费者会对产品或服务本身以及商家的售后服务质量作出购买后评价,这些评价尤其对消费者的重复购买行为,对其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来源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消费者对产品或者服务满意,企业将会提升器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会影响到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并且会提升企业的形象,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消费者重复购买行为或者其他消费者的行为。相应得,若消费者对产品或者服务不满意,其将会重新进入确认问题、满足动机和信息搜集阶段。应该注意到,消费者的不满意可能是一个个人行为,但在多数情况下,消费者的不满意会转化成一个群体行为,消费者可能会将不满意传播给朋友、同事以及家人,在互联网环境下,传播的范围将比在传统市场上更广,传播力度更大。

消费者行为与商家的行为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此模型从消费者购买过程和商家行为两个角度分析了网络消费者行为。商家的存活依赖于消费者,分析消费者购买的各个过程,可以为商家提供相应的影响策略。

商业模式创新时代华纳前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邓肯说,“在经营企业过程当中,商业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经营者要是不能适应消费新特点,构建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必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教育模式;工学合作;商务英语

一、工学合作教育理论

工学合作教育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深化与发展。 国外学者已经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达成了相对的共识:该教育模式的目标是培养符合行业和企业实际需求的职业型人才,培养过程须要依托行业、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多元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对合作教育的描述是:“合作教育(corporation education)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将课堂学习与在公共或私营机构中的有报酬的、有计划的和有督导的工作经历相结合,它允许学生跨越校园界限,面对现实世界去获得基本的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二、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是为有效地实现一定的目标,概括性地规定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具体包括:课堂组织形式、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授课流程、教学内容、教法与手段、技术等。教学策略的构建需要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或实际的教学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教学策略同教学模式虽然具有共性,但二者仍有区别。教学策略是从教学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

教学模式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理念,建立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程序模型。它在深化教学理论的同时,又系统概括了相关教学经验,可以通过总结具体的教学实践获得,也可以依据理论提出一种假设,经验证和分析形成。教学结构理论的架构须要突出简洁和稳定,由各个教学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而成。

可见,教学策略是对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着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

三、商务英语专业工学合作教育模式构建的现实意义

商务英语专业工学合作教育模式为工学合作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提供了实现手段,解决了在课堂中学习与在工作中学习的矛盾,为既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灵活性,使人才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创设了环境与平台。学生可以将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实际经验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学。

学生在合作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参加企业和社会实践、设立或参与研究项目,这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深化,培养实践能力,毕业之后能够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节约员工培训成本;同时,来自学生和企业的实时反馈也可以专业学科建设,革新课程体系,使其更加适应经济的发展。

四、工学合作教育模式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策略的特点

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特点客观上要求其教学策略必须要建立理论与实践的直接联系,学习不能割裂相对的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来建构与职业实践相互关联的综合能力; 2. 教学内容与职业行为的关联。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从业能力体现于实际的职业行为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务必将教学内容与方式与真实的工作紧密相联; 3. 基于体验与任务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体验并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培养了解决复杂工作情境中综合问题的能力,借助工学结合模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融合为实践必须的技能,学生通过完成基于体验与任务的项目后可以积累并掌握一定的工作经验。

五、商务英语专业工学合作教育模式的实现途径

1. 需求分析。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时必须了解和分析产业发展的动态,紧随企业的用人需求,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意识,人才培养过程中力求缩小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与学生实际职业能力之间的差距。

2. 毕业生反馈渠道。须要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手段建立毕业生反馈渠道,对学生的岗位适应性进行分析,根据反馈资料分析企业用人标准的最新动态,为日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调整提供可信的分析数据。

3.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企业人员和校内专家共同建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4. 论坛与讲座。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开展讲座或论坛,让老师和学生了解最新的从业形势,体验具体工作流程,了解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充分利用企业专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具体参与教学过程并对学生实践项目进行针对性指导。

5.实践模拟综合课程。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咨询企业专家,并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出口业务流程操作,模拟交易会等实践模拟综合项目。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在模拟工作任务、亲历完整工作过程中潜移默化进行的。

6. 专业能力分解实践。专业教师将企业的职业要求和专业能力指标体系进行分解,每个学期通过课程实践来模拟职业环境中的具体任务,例如:询盘,托运,报检,报关,结汇等。学生针对性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锻炼综合业务能力,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7. 企业实习。项目实践与真实的工作岗位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想培养高技能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学生还须到企业去实习,除提高专业能力外,还可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

8. 教学策略。工学合作模式下,教学策略应当围绕企业实际需求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话语实践能力和商务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具体可以体现下述特点:坚持自主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强调任务与情景,遵循语言学习规律,重视内化过程;开展听、说和写作能力三项一体的系统能力实践;体验与互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建立学业规划档案袋和课程档案袋,关注过程化学习与评价;坚持开放式与封闭式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坚持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课堂教学策略;加强师资培训与培养,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要紧密围绕语言能力、商务知识和综合实践技能三条主线展开教学,综合实践能力应当尽量参照欧盟的语言能力框架进行“can do”(能做)目标分级;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和用人企业的反馈;教师要增加教学过程的监控程度;教师在探索新模式下的教学策略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 方军霞. 浙江省经济转型背景下工学结合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0).

篇3

【关键词】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2)05-0050-05

从目前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来看,电动汽车的价格偏高、续驶里程短、技术可靠性和安全性弱、充电不方便、市场认知度不高,电动汽车离产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突破电动汽车产业化瓶颈,为电动汽车市场推广和普及提供一种新型解决方案,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电动汽车的发展脉搏,为电动汽车尽快实现产业化,面向大众市场,提出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战略思路和对策。

一、我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推广现状

电动汽车商业模式主要涉及两大核心问题,一是购买和使用模式;二是能源供给模式。第一种模式包括租赁和购买两种子模式。租赁的优势在于短时、方便,缺点在于租赁价格较高;购买的优势在于所有权完整,缺点在于消费者承担车辆风险。购买又包括整车购买和裸车购买+电池租赁两种形式,整车购买的缺点在于价格较高,优点在于所有权完全转让;裸车购买+电池租赁的优点不仅在于购买成本较低,用户可以选择不同品牌的电池,但缺点是发生事故时电池与车辆的责任很难界定。第二种模式包括换电和充电两种子模式。换电的优点是时间短,缺点是需频繁更换电池,接插件易损坏,成本较高;充电的优点在于地点约束较小,但缺点是充电时间较长。其中充电又包含集中充电和分散充电两种形式,集中充电优势在于特定地点充电,便于电网改造,且易于维护,缺点是充电自由度较差;分散充电优势在于充电自由度较高,安装简单。

我国现有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是在2009年启动的25个“十城千辆”示范城市项目中进行摸索和推广的。目前国内电动汽车商业化运作主要有三种模式,以城市特点划分,分别是以电池租赁为代表的深圳普天模式、以整车租赁为代表的杭州短时租赁模式和以整车购买为代表的合肥定向购买模式。三种模式市场切入点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和优点,可以为我们下一步推广商业模式提供借鉴。

1.电池租赁模式

电池租赁模式以深圳普天模式为代表,目前重点应用于电动公交车领域。普天公司先整体将电动公交车买下,然后将车和电池分开销售给公交公司,公交公司只需支付裸车(不含电池)的价格,电池则以租赁方式分8年付款,公交公司由于无需一次性承担电动汽车的高昂价格,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实时监控是融资租赁后的衍生服务,普天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监测电动公交车的行驶状况、充电状况、电池状况,保证了电动公交车的安全运营,实际上是给客户提供一种全新的服务和体验。该模式比较适合于政府批量采购并且需要保证运营安全的公共服务领域,如城市邮政车、城市物流车、市政环卫车等。

2.分时租赁模式

分时租赁模式属于整车租赁模式。杭州Evnet“分时自助租车系统”在浙大科技园、赛博创业工场、浙江传媒学院、兰庭国际公寓、阿里巴巴滨江园区,设立租车点,共投放20辆车,包括Smart、MG3、熊猫AT、比亚迪F3DM等车型。会员通过网上预订、刷卡用车、方便快捷。分时租赁模式的优点在于方便、价格便宜,以Smart为例,9点到17点租金为27元/小时,17点后可提供“上下班”服务,租金为60元,再加上里程费(一般是0.5元/公里1,这比传统汽车租赁以及打车要便宜很多。一些年轻白领,既有用车需求,又承担不起养车费用,分时租车模式较好地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用车需求。旅游城市也可拓展电动汽车租赁业务,旅游城市流动人口较多,租赁用车需求较大,电动汽车租赁既符合环保需要,又保证方便快捷,比较容易为市场所接受。

3.定向购买模式

定向购买模式属于整车购买模式。合肥市江淮集团通过定向购买,销售了585辆同悦电动汽车,主要面向内部员工和供应商。每辆车国家补贴4.5万元,合肥市政府补贴1万元,江淮补贴3万元,补贴后车价在6.5万元左右,基本与同级别传统内燃机汽车价格相当,但电动汽车每百公里费用节省率高达70%。定向购买模式的优点在于企业针对特定消费者销售电动汽车。消费者的用车路线固定,用途相对单一,如仅上下班使用,并且充电地点相对固定,便于车辆集中充电,只要在固定地点设置充电桩,就能满足消费者绝大部分充电需求。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动汽车性能不足以及充电困难等问题。政府公务车领域、大集团员工等细分市场都比较适合推广定向购买模式。

上述三种商业模式主要集中于电动汽车购买和使用模式的探讨,电动汽车商业模式还包括能源供给模式,即充电和换电模式的选择。目前,企业界对充电和换电还未达成一致,整车企业主张充电模式,电网企业主张换电模式,从全国推广应用的情况来看,选择充电模式的电动汽车较多。事实上,充电和换电并没有严格的好坏之分,无论是充电还是换电,关键是要与电动汽车的技术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二、商业模式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政府缺乏科学的商业模式系统规划

目前,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推广由各地方政府主导,主要考虑当地整车企业利益,普遍缺乏一套科学和系统的规划作为指导。各地方政府在选择商业模式的时候,往往没有结合本地区的特点详细论证,制定综合规划,只是简单地选择充电或换电模式进行推广,也没有关注和研究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推广与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电网改造、土地供应、补贴资金等各个环节相结合的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分析清楚,商业模式就很难获得进一步的推广。地方政府缺乏科学的商业模式推广规划,一方面导致目标和方向不明确,进展缓慢,另一方面又容易造成盲目投资,乱上项目,导致资源浪费。

2.围绕商业模式运营的利益分配机制还未形成

商业模式运营的利益主体较多,涉及供电企业、运营企业、配套企业、整车企业、电池企业,企业之间在商业模式的推广和运营模式上未能达成一致,整车企业与电网在充、换电模式上存在分歧,运营服务企业对供电保障还存在顾虑,换电模式下如何分配政府补贴资金,充电设施运营利润分配还不明确,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围绕商业模式运营,建立一套使各方受益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的缺乏,影响企业的积极性,企业相互之间不能形成合力,商业模式推广的内生动力减弱,最终将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3.地区之间商业模式缺乏协调机制

现阶段,缺乏针对不同地区推广商业模式的统一协调机制。充电和换电模式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完全不同,如果充电模式区域和换电模式推广区域缺乏有效衔接,一旦大规模推广开来,将大大制约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特别是毗邻的城市群,在地域环境、城市面积、人口规模、经济水平、文化理念等方面的相似点较多,城市在选择本地商业模式时,需考虑与其它城市商业模式的兼容和衔接,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协调,使电动汽车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使用。

4.充电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规划对接不足

充电基础设施对商业模式推广至关重要,如果基础设施不完善,纵使有再好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也难以推广开来。充电基础设施要与城市建设规划紧密结合与衔接。城市定位、功能区分布、CBD规模、居民住宅建设等方面将影响城市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和区域分布,土地供应、电力供应、小区物业、公共停车场、公交场站的分布等方面将影响充电设施的运行保障。这些问题的解决早期需要政府统一规划和协调,由政府主导,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充电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相匹配。

三、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思路

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综合体系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和方向。第一,前瞻性。新技术出现以及外部环境变化,都将给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巨大的机遇,促使商业模式创新发生质的变化。第二,系统性。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发展必须紧跟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还必须考虑到其它行业的发展。第三,多样性。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推广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不同区域地形、气候、文化和习惯差异较大,而且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推广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具体来说,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商业模式可以不同,城市与城市之间商业模式可以不同。第四,实践性。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发展都不尽相同,要经过反复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找出适合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商业模式。我国已经在深圳、杭州和合肥等城市率先尝试推广不同的商业模式,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持续改进,为我国全面进行商业模式的推广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支持。

在综合考虑电动汽车特点和市场定位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城市和不同领域的特点,我们提出我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发展思路。

(一)大城市商业模式推广思路

1.电动公交车可主要考虑电池租赁模式。电动公交车的购买模式更适合选择电池租赁模式。电动公交车价格昂贵,关键是电池价格较高,大约占总成本的一半以上,而一般公交公司经费有限,很难一次性支付电动公交车的购买成本,同时,公交车使用频率较高,电池消耗较快,如果由公交公司完全承担电池成本,显然是不经济的。如果选择电池租赁模式,由厂家或第三方提供电池租赁服务,电池维护、回收都由专人负责,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公交公司的采购成本,而且能够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2.电动出租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集中换电模式。大城市市区范围较大,居民出行距离较长,出行路线也不固定,如果采用充电模式,电动出租车一天至少要充2、3次电,即使快充每次也要20分钟左右,很难被出租车司机所接受。换电模式则能有效解决上述状况,换电模式时间短,一次换电一般不超过5分钟,与传统汽车加油时间差不多。大城市电动出租车选择换电模式另一个原因是,大城市出租车车型基本固定,电池的规格和大小可以标准化。以北京为例,基本只有捷达和现代两款出租车,换电运营企业只需配置1~2种型号的电池,就可以满足出租车的换电需求,便于企业规模化经营,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私人电动汽车以整车购买为主,裸车+电池租赁为辅。目前消费者购买传统汽车大多为全款购车,使用分期付款或融资租赁方式较少。电动汽车是一种新鲜事物,代表先进技术,一般只有家庭收入较高的人群才会考虑购买电动汽车,他们并不太关注电动汽车的价格,而是关注电动汽车带来的不同体验。因此,大城市私人购买电动汽车可考虑以整车购买模式为主。当然,除整车购买之外,裸车购买+电池租赁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购买模式。对消费者初期接受电动汽车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裸车+电池租赁模式还要考虑到城市消费文化的特点,例如从地域文化特点来看,沿海城市创新意识较强,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高,而北方城市消费者对待新鲜事物更加慎重,一旦推广开来,而事故责任界定、保险理赔的制度又跟不上时,就容易引起纠纷,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4.城市核心商务圈可推广电动汽车租赁服务。城市核心商务圈如CBD、产业园等特定区域内的企业众多,企业员工在工作期间的业务用车需求量大,又相对集中,而租赁电动汽车比打出租车便宜,也比传统汽车租赁便宜,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用车成本,同时,业务租赁用车的单次出行距离路线明确,业务结束后仍返回原地,具备点对点服务和充电的优势,便于租赁公司集中管理和维护。

(二)中小城市商业模式推广思路

1.电动公交车和出租车可首选充电模式。中小城市城区面积较小,居民出行半径不大,对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出租车的续驶里程要求相对较低。中小城市公交车单次往返大约40公里左右,一天4~5次,日均出行距离基本不超过200公里,而且夜间9~10点公交车就基本停运。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电动公交车一次充满电,基本就能满足日常行驶里程需求,车辆白天无需频繁充电,只需利用夜间空闲时间,在公交场站集中进行充电即可。中小城市出租车日均行驶距离虽然比大城市要低,但一般也在200~300公里之间,然而,由于经济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原因,居民对出租车夜间需求较小,政府可对出租车进行合理调配,使电动出租车无需全天候运行,白天运行的电动出租车可在夜间停运时段分散进行充电,减少了因充电给出租车司机运营带来问题。

2.私人电动汽车可采用整车购买模式,分散充电。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性价比不高,对普通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足。中小城市多数消费者购车选择时比较关注价格因素,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电动汽车由于价格偏高,很难被大众消费者所接受。中小城市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人群,应该是收入水平较高,价格不敏感,购买电动汽车主要是体现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部分人群不会考虑以电池租赁的方式购买电动汽车,因此整车购买模式比较适合于中小城市消费者。此外,中小城市土地资源相对不紧缺,居住空间和停车环境比较宽松,居民住宅拥有自家停车位的比率较高,而且中小城市的居民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下班后空闲时间较多,消费者完全可以自主选择在家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如果城市建设规划中明确,在新建居民住宅小区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建充电桩,就能基本满足消费者的充电需求。

(三)旅游城市商业模式推广思路

旅游城市可主推电动汽车整车租赁业务。旅游城市人口以流动人口为主,推广电动汽车整车租赁模式比较理想,通过建立一站式租车服务,刷卡消费,消费者在城市的各个交通枢纽以及旅游景区都可以及时、便捷地租用电动汽车,使用完之后将车辆还至指定地点,可自动充电,无需自己充电。考虑到电动汽车目前的性能特点,应重点鼓励短时租赁,实行差别定价,租赁超过一定小时的收费标准应逐级增加。

(四)农村商业模式推广思路

农村适合推广充电模式的小型纯电动汽车。农村的用户对电动车续驶里程、最高车速要求不高,可以大幅度降低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而且,农村用户大都拥有独立的停车场地(院子、车库等),有独立的充电电源,充电更加方便。小型纯电动汽车,特别是时速不高的电动车具有速度适中、价格便宜、使用费用低、易操作等优点,深受农村消费者欢迎,农村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四、政策建议

1.中央政府应尽快制定指导各地区商业模式推广的统一规划。在总结现有商业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找出针对不同城市和不同领域特点的商业模式推广规律,并制定指导各地区商业模式推广的统一规划,进一步明确商业模式的目标和方向,加强投资引导,创造良好的商业模式推广环境。规划应在区域统一、能源供给、产品准入和充电标准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重点解决目前商业模式推广过程中遇到的,仅靠地方政府无法自行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地区间不同商业模式的衔接和兼容问题、运营企业与能源供给企业的协调、电动汽车企业和产品准入、充电国家标准等问题。

2.开展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专项试点工作。开展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试点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试点来验证商业模式的发展思路,如充、换电模式的适用性,电动汽车租赁的可行性、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市场定位、公交电动化大范围推广、城市接驳电动汽车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是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好的、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试点城市可以在“十城千辆”的城市中进行选择,也可以选择新的试点城市,关键是要覆盖不同类型的城市,包括东中西部城市、大中小城市、旅游城市、资源型城市、不同气候和海拔的城市等。

3.实行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特许经营制度。电动汽车行业壁垒较高,企业进入比较困难,政府需进一步放宽管理模式,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创新,防止行业垄断。地方政府通过立法对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对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的专业机构,如专门运营电池、提供能源、提供汽车、回收电池、配送电池、提供充电设备、提供监控服务、提供电动汽车租赁的企业,颁发特许经营执照。政府对于商业模式中出现的新企业应及早研究,本着创新的原则,与各方专家和机构一起制定准入标准和条件,积极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

篇4

关键词:管理会计;商业模式;模型建构

一、引言

随着新型化产业群、多维业态群的大量涌现,企业也在加快革新商业模式的步伐,站在管理会计的视角下去探究企业商业模式建构路径,科学阐述企业商业模式与其管理会计的关系作用,合理化建构基于管理会计的商业模式理论架构,不但能够拓宽已有的理论研究范围,并填补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空缺,而且还有助于企业革新与优化固有的商业模式。目前,鲜有学者从管理会计的维度去分析企业商业模式建构路径,即使是当下对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已经处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丛林”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理论研究的外延与内在,然而,对管理会计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建构的文献少之又少。因此,管理会计研究人员需要把握管理会计背景下商业模式的建构,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基于此,本文从已有的商业模式理论研究切入,结合“业务与财管”之间的作用原理,在探讨企业商业模式与企业管理会计关系的前提下,初步尝试建构出管理会计视角的企业商业模式理论架构。

二、管理会计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架构

在价值创造的基础上,企业商业模式的建构需要回答以下几个要点:一是,企业的目标顾客是谁,企业利益源泉在哪;二是,顾客需要什么,企业在创造价值的时候需要以什么条件作为前提变量;三是,怎样获利,企业需要借助什么方式来获取利润,用什么方式来提升客户价值;四是,价值逻辑之间的组合,也就是说建构企业商业模式原因。其中第一点与第二点相组合,便会产生管理会计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建构的利益驱动变量,也即是确定企业的目标顾客以及怎样从目标顾客那里赢得利益;第二点与第三点的组合便会产生管理会计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建构的客户价值变量,也就是确定客户价值的内驱力与建构客户价值的途径;第四点,可以单独作为管理会计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建构的资源管理变量,也就是怎样合理配置资源管理才能够换来企业利润,建构客户价值。此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客户价值是商业模式建构的首要导向与最终目标,资源管理是其建构价值的前提变量和基础条件,盈利模式则是创造客户价值的重要路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主要内容表现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管理,管理会计视角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建构,一方面需要把握企业的财务情况、运营成效以及企业资金流量等财务会计信息,另一方面还需要以企业的财务目标作为导向。结合相关研究可知,企业的管理会计与商业模式二者之间具有目标一致性,其目标都是为了给企业带来价值以及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据此可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是架在企业商业模式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一座桥梁。以此类推,本文可以参照企业管理会计要素:盈利模式、客户价值及资源管理三方面来建构管理会计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架构:盈利模式主要与企业运营成效也就是利润表遥相呼应,资源管理主要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遥相呼应,客户价值主要与企业资金流状况也就是资金流量表遥相呼应。在这之中,企业盈利模式又能够细分成收入驱力与利益驱力两个维度;资源管理又能够细分成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虚实资本配合三个方面;客户价值又能够细分成发展驱力、报酬驱力以及发展回报双重驱力三个方面。

三、管理会计背景下解析企业商业模式维度

(一)盈利模式从某种价值上来说讲,企业商业模式建构的内在就是建构企业获利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管理会计的工作是要帮助企业探索及挖掘出潜在的盈利模式。在商业模式三维度中的顾客是谁与怎样获利两个维度,一起构成了企业盈利模式的主要驱力,所以说,“顾客是谁+怎样获利”便结成了企业盈利模式下的两维度,具体上来讲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入手。

1.收入驱力维度。企业发展的一大利润源泉便是收入,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上来讲,收入也是反映企业市场占有率状况的指标,也就是说,较之于利润,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更为重要。收入驱力维度结合其内在驱动力的偏重程度的差异性又可以划分成数额驱使型及价格驱使型。数额指的是企业主要依靠大量销售产品来换取收入,其所执行的宗旨是以微小的利润来换取更大的销售量,凭借降价的营销模式来驱使企业产品销售数额的快速增多,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增加收入的目标;价格主要是指,产品的市场价格是企业收入的主要驱使力量,其主要围绕“价格最优化”来实现企业“收入最大化”的目的,整个销售理念是通过提升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进而帮助企业增加销售收入,而不考虑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量。

2.利益驱力维度。利益驱力维度可以分为投入驱力与获利驱力两个维度,投入驱力维度也可以称之为投入费用驱力导向下的利益模式,意为企业要想获得利润就需要在投入费用上加以控制,降低耗费,企业实现盈利的主要途径便是通过深挖自我潜能来完成的。通常情形中,将产品或服务投放至竞争激烈“红海”市场中的企业,在不能凭借创新产品或服务来转至竞争平缓的“蓝海”市场中时由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机制较为完善,客户需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其供应链费用具有较高的透明性,企业可以选用成本导向型战略,把降低耗费作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路径。投入驱力维度的管理会计特点是企业拥有比较低的运营风险及毛利率。所谓获利驱力维度,也可以被称为获利驱力维度的利益模式,具体上指的是企业主要利润源为收入及投入相协调,进而彰显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中的“经济增加值”观点。比如说,当下比较流行的阿米巴模式,国内众多家企业管理者在认真推行实施阿米巴模式之后,实现企业业绩连续增长,利润快速提升。此模式在运用过程中,不是依靠降低企业劳务成本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是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来增加利润。通常情形下,将产品或服务定位在竞争平缓的“蓝海”市场之中的企业,具有一定的不稳固性,究其原因在于此市场中的客户群体不足、市场需求不旺,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成本不具有较高的透明性,此时,企业可以选择收益与投入相匹配的方式来帮助企业赢得收益。由此可知,利益驱力维度的管理会计表征为偏高的市场风险性与毛利率。

(二)客户价值客户价值是建构商业模式的终极目的,客户价值是指凭借创造客户价值来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提升,进而提升客户价值,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最终目的。由于管理会计与企业商业模式之间具有相同的目标,故而,探究和找出客户价值的路径,不但是企业商业模式建构的外部变量,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会计主要指标。所以说,从客户价值的维度去建构商业模式,本质就是要解决企业商业模式建构过程中的价值问题,也就是解决“顾客需要什么与怎样获利”的问题。

1.创造客户价值的缘由。本文结合公司理论界对自由资金流量提出的戈登模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界定客户价值,即:企业自由资金流(ZXL)、企业成长(GH)以及资本的加权平均耗费(ZJH),具体模型为:式(1)中,Z代表客户价值;ZXL1代表企业第一季度的自由资金流状况;Size代表着自由资金流在稳定背景中的增长率。据此可知,企业自由资金流量(ZXL)与企业成长(GH)、客户价值(Z)之间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资本的加权平均耗费(ZJH)与客户价值(Z)是逆向走势,而企业自由资金流量(ZXL)、企业成长(GH)和资本的加权平均耗费(ZJH)之间具有彼此制衡的关系作用。比如说,当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作为发展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企业的自由资金流量(ZXL);再者说,快速增长的企业资本需求需要借助招募资金来加以保障,增量招募资金能够提升资本的加权平均耗费(ZJH)。故而,快速发展致使的经济运行后果显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直接增加客户价值(Z),第二,间接提升资本的加权平均耗费(ZJH)以及降低企业自由资金流量(ZXL),进而减少客户价值(Z)。据此可知,快速发展不一定可以换来企业的价值增值,科学合理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建构客户价值。

2.客户价值创造的途径。结合戈登理论模型,创造客户价值的驱力有三个方面:企业自由资金流(ZXL)、企业成长(GH)以及资本的加权平均耗费(ZJH)。资本的加权平均耗费(ZJH)能够显现出企业的投资风险,但风险的影响及渗透体现在企业自由资金流(ZXL)、企业成长(GH)之中。投资风险和企业自由资金流(ZXL)相契合生成第一类价值建构商业模式,即为报酬驱力型,此模式的财务管理特点是偏高的企业利润率及低下的企业收入成长率;投资风险和企业成长(GH)相契合会生成第二类价值建构商业模式,即为成长驱力型,此模式的财务特点是偏低的企业利润率及偏高的企业收入成长率。比如说,阿里巴巴自推行电子商务业务以来,一段时期内处于亏损情形,但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尽管前期阿里巴巴持续处于亏损但具有很高的客户价值,这说明客户价值与报酬相关性不高,阿里的价值驱力商业模式属于标准化成长驱力模式。

(三)资源管理企业所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商业模式中的价值逻辑之间的组合,也就是企业依据何物来赢得利润,以及凭何物来创造价值。资源管理是企业追逐利润的条件及导向,从资源管理视角探析企业商业模式建构路径,具体上可从以下几点切入: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虚实资本配合。整个研究的理论契合点在于从商业模式到企业的投资方式再到企业的募资方式,也就是说企业的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方式,投资方式又影响着企业的募资方式,此外,企业的募资方式存在着独立的一面,在一定范围内还会反过来影响企业的投资方式。通常情形中,投资行为是企业资源管理的主导要素,也就是说主导着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那一面,即为资产管理代表着企业投资方式的管理会计作用,募资方式又反作用于企业的资源管理,也就是说主导着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那一面,即资金管理是企业募资方式的财务运营结果。

1.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企业商业模式维度中价值逻辑之间组合的主导变量,通常理论界把此统分成两大类:一是无形资产管理行径,二是,有形资产管理行径。无形资产管理行径指的是企业依据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供应链体系、客户关系管理、企业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人才资本等“无形资产”,并配置企业内部与外部资产特别是非财务性质的资产,建构出特色化的核心竞争力与管理会计绩效。无形资产管理行径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财务特点是较低的存货/固定资产,较高的现金流资产。当前,国内诸多新兴化产业主要借用此种无形资产商业运营模式,比如说电子商务、智能手机公司等。有形资产管理行径,指的是企业集中采取固定资产及货物资源等管理会计模式,旨在建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提升财务运营管理效率,在比较传统产业群中普遍采取此模式,比如说煤炭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建筑行业、钢铁制造行业等,此典型的管理会计特点为较高的存货/固定资产。

2.资金管理。资金管理彰显出企业各资金流之间的比率关系,通常上指的是企业外在债务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资金管理构成。从资金管理视角上去分析企业商业模式建构途径,可以借助于财务杠杆商业模式去度量,同时又可以将财务杠杆分成较高财务杠杆商业模式及较低的财务杠杆商业模式两类。前一种的风险系数偏高,后一种财务风险系数偏低。此类模式多见于当前的零售及房地产业之中。

3.虚实资本配合。虚实资本配合的内在要素是有形与无形资产之间的协调配合。企业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有诸多非财务资源不能被财务报表所表现,比如说企业商业信誉、供应能力、人才资本、客户关系、品牌资产以及科研水平等。尽管此类资本在企业建构核心竞争实力及客户价值进程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一角,但因为企业财务难以确认和核算,所以其便成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科目以外的“外在项目”,故而其又被称为“无形资产资本”,所以,需要有形与无形资产之间的协调配合。

四、结束语

本文从管理会计背景下阐述了企业商业模式建构路径,并建构出相应的企业商业模式理论架构,从整体上探究了管理会计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建构主要问题、基本维度以及相应模式。其中主要问题为:顾客是谁、顾客需要什么、怎样获利以及价值逻辑之间的组合原因四个方面。其中,“顾客是谁+顾客需要”生成企业管理会计维度分析的“盈利模式”,“顾客需要+怎样获利”生成企业管理会计维度分析的“客户价值”,价值逻辑之间的组合原因则生成企业管理会计维度分析的“企业资源”维度。可见,建构企业商业模式的“四维度问题”是管理会计探析“三方面”的前提变量。

参考文献:

1.程愚,孙建国.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要素及其关系.中国工业经济.2013(01)

2.戴伟娟.基于众筹商业模式的管理会计创新.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11)

3.李端生,王东升.基于财务视角的商业模式研究.会计研究.2016(06)

4.王红.企业商业模式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商业经济研究.2015(36)

5.王仲兵.商业模式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创业板与中国概念股事件的视角.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3)

6.王雪冬,董大海.商业模式的学科属性和定位问题探讨与未来研究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03)

7.郭蕊,吴贵生.商业模式理论辨析.技术经济.2014(01)

8.易加斌,谢冬梅,高金微.高新技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知识视角.科研管理.2015(02)

篇5

【关键词】新兴经济;商业模式;企业成长

最近学术界以及企业界对于商业模式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加强,它对于企业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在企业实践中得到实现。当今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企业的具体情况。

一、新型经济背景

新兴经济是指在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取代之前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被大范围的用于一些自由、迅猛发展的拉美国家。在现今的世界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开始使用比之前更加自由和广泛地立足于市场经济政策,这才使新兴经济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替代词。我国之所以称为新兴经济国家是由于符合学术界认为的成为新兴经济国家所需要的两个因素:首先是国内的经济发展迅速其次就是国家实施了自由化以及自由市场系统为主的国家政策。这一点也被很多的国际经济组织认可。在我国的新兴经济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强调从计划经济逐渐的转变为市场经济,与此同时在完成上述的改变之外,我国还不断地鼓励自由、稳定的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样会使的市场机制更加的稳固和完善。在当今全球化的发展不断深入到世界的各个地方,对于在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新兴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主要的经济形式。我国由于改革开放,不断地学习引进西方的先进理论新兴经济的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在新兴经济背景下,对于企业的要求不在是之前的一味只求发展了。而是更多的注意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要求。只有符合新兴经济下商业模式的企业才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商业模式的论述

对于商业模式的概述就是描述企业是怎样系统的工作的方式。在社会中的全部商业模式之间需要知道这几点内容:第一:企业服务的顾客是谁?第二:企业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获利?第三:企业如何可以使用一个相对合适的成本将产品给客户?在解决上面三个问题之外,商业模式还需要描述企业的系统之间各个部门如何进行工作的分工合作。所以,对于商业模式来说,最主要的还是价值。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定义来实现既定的目标价值,进行这样的原因就是企业所实现的价值不仅仅只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客户还有其他的相关方面关注的。企业在创造价值以及得到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才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会使企业得到稳定长远的发展。商业模式贯穿企业全部的生命周期之中,商业模式不仅仅对于企业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还有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也息息相关。如果商业模式对于企业创造价值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不能使企业分享到这份价值,这样的东西是不会被企业所接受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地抛弃它。所以,企业只有将战略的重点放在提升客户的利益,在这之中客户在为这种体系进行买单时,企业从中获利。这样企业才会乐意继续使用并且不断的完善提高它。除此之外,企业的商业模式的成功重点是如何实现价值的整合,企业在实践生产的过程中,价值的整合对于企业商业模式的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商业模式有利于形成企业的价值体系,并且使企业在实现价值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利。使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由于商业模式使企业的获利不断地提升,这样就是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利益,从而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去面对竞争。

三、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家们需要增强对企业商业模式的意识。由于我国不是西方的国家,作为新兴国家之一,在我国企业的发展不想西方企业有较多的选择。

第一,商业模式是驱动中国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在我国民营企业需要不断的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失去市场。民营经济虽然是经济的发动机,但是没有政府的保护导致一些关键的资源无法掌握。商业模式驱动企业的发展是一条新的途径:首先新兴经济背景下,经济体内拥有巨大的市场尚未占领其次是企业使用前沿的技术作为基础提升企业的实力显然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由于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对应的价格也是越高,使用产品的客户也会逐渐地减少。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会使这种情况得到实现。山寨机天宇朗通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第二,企业在面对不同的政策以及技术发展的阶段不能同一而论。企业的领导需要认识到自身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本企业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发展要求。只有企业拥有符合眼下的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企业才会在市场竞争以及发展中始终走在产业的最前列。而且企业在面对外部的环境变化时需要对于变化的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致于达到创新商业模式的结果。所以尽管企业在经营困难的时期也需要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会使企业在变革的经济背景下取的成功的转型,这种成功的转型不仅仅是让跟着市场的脚步走,由于新兴经济的广阔,企业在底端的市场可能会迷失在其中再次跟上市场的步伐就会变的极其困难。

第三,企业领导者在不一样商业模式的企业业务之间也是不能等同对待。管理者应当根据不同的产品而使用不同的商业模式用来促进企业在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并且用以实现企业的高速成长。市场上的正泰集团就是根据其不同的部门实施不同的商业模式,其部门包含:低压的电器、成套的设备和与太阳能相关业务。在不同的业务进行不同的商业模式使的该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并且走在了市场的前端并且最终实现了不同业务之间的共同发展。

四、影响当今新型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的原因

在我国新兴经济背景下,在不同的企业采用的商业模式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电子行业中,由于新兴的经济使的企业的商业模式各不相同电子企业的商业模式都有他们独自的特俗性。首先是销售渠道的因素,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直接导致企业之间的销售渠道的不同。但是由于新兴的经济国家拥有非常巨大的市场,而且资源相对的缺乏,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非常的快会使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构造自己的销售渠道。所以企业在刚开始成长的初级阶段会广泛地使用招收的商业模式进行扩张而不是利用市场中原本具有的销售渠道进行产品的销售,取而代之的是使用行业组织者作为企业的销售渠道。在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会使企业的销售渠道不断地扩大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时候企业会自己开始做销售渠道并且将新建的渠道与招收的渠道进行融合以达到形成混合渠道的效果。从这一点可以看到企业的销售渠道直接影响了企业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也间接的影响了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这一点也证明了: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从原本的逐步的演化为混合渠道的方式。与此同时,在当前的新兴经济背景下企业对于商业模式的重视度不是很足,由于企业在当前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对于最近几年的竞争不断的加大,企业更加愿意将资金投入到见的到的领域中,不是太多的关注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在没有企业领导的决策性,企业的商业模式实行基本是不可能。企业对于商业模式的认识度不高,以及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前期投入要求比较高回报的虽然巨大但是时间上的距离导致了不会过多的重视。在任何环境背景下,企业的投入都需要时间的验证并得到回报。由于企业市场规模的限制以及企业比较乐意承担没有模式的经营风险这也是西方企业发展对于我国国内企业的影响。西方利用先进的技术在市场经济中取的了较大的成功,导致国内对于西方企业经营模式的模仿。现在的企业经营模式过多的注重“如何追求技术前沿‘向’如何快速的占领市场需求”虽然这是企业根本的生产目标。由于西方的企业主流思想是满足其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满足过的需求,以达到地位不会被撼动,但是在新兴经济背景下要求企业的产品必须特别好。从这点看,企业的商业模式从专注技术性转变为面向市场需求的商业性。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必不可少。

五、构成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以及创新方向

从查阅资料可知:企业的领导对于企业的目标有着系统、明确的计划。商业模式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给企业带来实际的价值,使得企业得以成长、发展、不断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以及竞争力。对如何实现消费者对与更好的生活渴望、企业的发展是为客户提供更好地生活体验我们查阅了已有的研究。最终发现以“客户价值”来描绘“企业给予客户的东西”。用“企业价值”来概括“企业得到的东西”。使企业提升得到“资源和能力”。通过分析现有企业重大的改革划分为两种:第一:显性指向,除了上面的“价值成果”,更多的是“资源和能力”。企业达到这个目标实施的例如“务实而人性化的人才制度吸引、培养了大批的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以及“务实而人性化的人才制度”等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就是直接指向――“人力资源”。还有的企业“通过与采购商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在交易谈判中获得产品议价能力、产品掌控能力和产品配置的话语权”,明确的指出个关键的功能。第二:隐性指向。隐性的指向也大部分是“资源和能力”。企业在这些变革过程中也非常生动的描绘了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在之前的商业模式中,对于一上两种功能没有太多的研究,导致企业只是笼统的商量着企业的决策。

商业模式在现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是一层不变的,相对于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企业的商业模式也是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对于如何使企业在新兴经济背景下创新商业模式有以下几点方向: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商业模式的创新始发点和影响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提出更好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商业模式创新的始发点就是新思想的形成以及对现有问题的重新定义。虽然对于商业模式创新源头的观点不一,但是客户的主观价值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始发点。按照现在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仅仅是将客户主观的价值当做商业模式创新的始发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没有更深入的解析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因此,在未来的创新商业模式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影响商业模式的因素。其次,不断深入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只有熟悉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才能发现现有的商业模式的不足以及对新模式的探索,但是现有的文献对于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并没有深入的探索。因此,未来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应当是更加深入的解析成功的商业模式所具有的符合企业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特点。最后,对于商业模式创新评价以及决策的研究。随着企业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逐渐被企业所重视,因此在未来的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过程中,有必要建设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评价的体系以及创新的决策系统。这样有助于企业如何解决面对评价现有的商业模式的效率、效果和商业模式创新方案可行性,进而降低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性以及提高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率。

六、总结

通过上文对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商业模式介绍,以及在未来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商业模式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加强的现实情况。开展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未来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用以增强企业的实力。

参考文献:

[1]翁君奕.介观商务模式:管理领域的“纳米”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04,(1)

[2]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

[3]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周海涛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4]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边国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5]白思迪,谢伟.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对动态战略匹配的追求[A].徐淑英等.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和绩效[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米勒,萨尔金德.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M].风笑天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7]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商业模式;杠杆效应;用户价值主张;耗散结构;实现机制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2

90年代后,现代商业模式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现代商业模式交易结构复杂,交易主体众多,包含大量的利益相关者,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存在大量状态,他们之间构成复杂的,非线性的关联。本文试图通过IBM公司商业模式的案例来分析商业模式丛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本文使用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NK模型的方法,以及探索性纵向单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IBM公司的商业模式问题,该方法不仅能保证案例研究的深度,而且可以验证理论和构建理论[1] 。通过对经验事实的分析来验证相关理论,力求从真实可信的经验信息背后挖掘理论内涵。本案例研究为了保证案例研究的内部效度问题,利用三种不同的证据来源:财务报告、文献和档案相互印证,形成“证据三角形”。为了分析IBM公司现代商业模式的耗散结构特征,建立了IBM商业模式的熵变模型,进而利用普利高津散的耗散结构进化的动力学模型进一步分析,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基于年报数据的统计实证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基础数据是以IBM公布的1992--2014营业收入、营运支出、营运利润年报数据为依据;本节根据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熵变模型,对IBM近23年(1993~2014)的财务年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一、IBM 商业模式的进化――复杂适应系统分析

根据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理论的观点,如果系统的整体功能可以通过分解子系统的功能来得到,则满足简单叠加原理,这种系统是简单系统;如果系统的整体功能不能分解为子系统的功能,它们之间通过非线性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关联,这种系统就是复杂系统。在企业现代商业模式中,利益相关者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相互关联和丰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易结构,因此现代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具体众多复杂系统的典型特点。目前,商业模式的复杂性分析主要使用适应度景观( fitness landscape) 理论和N K 模型的方法。在NK模型中,评价商业模式优劣的主要指标是商业模式最优适应度值, NK 模型把不同大小的商业模式适应度值比喻为地理学中地形的高低,商业模式适应度值最高的点被称为山峰,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就是企业不断攀登山峰的过程,是不断寻找最优组合使适应度值达到最高值的过程。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商业模式复杂性的增加,最优适应度值也在逐渐增加,也就是说现代商业模式比传统商业模式具有更高的适应度值。

本文应用适应度景观( fitness landscape) 理论和N K 模型对IBM的商业模式进化进行分析。IBM公司的商业模式是由客户界面、内部构造和伙伴界面构成的组分层次[2] ,因此NK系统规模为3即N=3,K值描述的是主体之间的关系,每个主体的K取值有3种,即取0或1或2。取0说明了该主体发生变异但不会影响其它主体;取1表示该主体发生变异会影响另外两个主体中的一个,取2说明了该主体的变异会影响到其它的两个主体。因此公司的商业模式的复杂性程度划分为10种类型,按照复杂程度可划分为:000, 001, 002, 011, 111, 012, 022, 112, 122、222。

徐迪[3]等通过大量数据的计算机模拟对商业模式复杂性和商业模式的最优适应度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伴随着复杂程度的上升(000,001,002,011,111,012,022,112,122、222),商业模式的最优适应度均值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即当商业模式复杂性最小时,商业模式当前最优适应度的均值为最小。当商业模式复杂性最大时,当前最优适应度的均值达到最大,这恰恰证明了现代商业模式是优于传统商业模式的复杂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复杂多变的用户价值主张。而且这个复杂巨系统显示出耗散结构的明显特点:属于具有很强自我调节能力的低熵有序结构。为了进一步分析IBM现代商业模式的耗散结构特征,下文建立IBM公司的熵变模型。

二、IBM公司的熵变模型――耗散结构分析

在统计物理学中,熵与系统有序度之间有直接的关系,物理熵值越大,有序程度越低,熵越小,有序程度越高。系统总熵的变化率等于内部熵变化率和外部熵变化率之和。即ΔEs=Es+Es',其中ΔEs是系统总熵的变化率,Es是内部熵变化率,Es'是外部熵变化率,当?Es >0时,系统朝无序的方向发展,走向衰落, ?Es

在本文中Es的管理学解释是:企业资金投入引起熵增,所以熵产生与成本成正比,而资金投入是为了获取利润,因此其与熵产生成反比。Es'的管理学解释是:企业与外界资金交流对系统内部进行降熵,企业的收入额阻止组织内部熵增,因此熵流与组织的输入部分成正比,与输出部分成反比,用计算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C 为成本额,I 为利润额,P 为收入额,α、β分别为成本额和收入额的增长率.

为了进行IBM现代商业模式的耗散结构分析,本文以IBM公布的1992--2014营业收入、营运支出、营运利润年报数据为依据,建立IBM公司的熵变模型,计算系统总熵的变化率。然后根据系统总嫡变化率的计算结果可以绘出IBM的系统总嫡变化图。

商业模式作为复杂系统在正常经营的过程中内部不断产生正嫡,同时,又从外部环境中汲取负嫡,在正嫡和负嫡共同作用下实现系统的进化[4]。以上的IBM熵变模型显示,IBM近20年来一直处于低熵运行的阶段,只有1993年系统内部熵变化率和系统总熵变化率最高(Es=0.41,?Es=-1.64),以后逐年降低,这和IBM发展历程基本吻合。1990-1993年,IBM得了“大企业病”,从高峰开始下滑,盛极而衰。1993年3月,路易斯・郭士纳临危受命,他帮IBM稳住了下滑趋势,免于拆分/破产,对IBM进行了成功的变革,他确立的商业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另外IBM的熵变模型可以用来对IBM的耗散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普利高津所代表的布鲁塞尔学派构建了耗散结构进化的动力学模型,作为耗散结构量化分析的方法对耗散结构产生的条件提供了可操作的数学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5]。Brusselator模型中,A代表系统内部的正熵增量,B代表系统外部的负熵流。当|B|-(1 +A2) 0时,系统是耗散结构状态。利用Brusselator模型对IBM进行分析,发现IBM商业模式从1993到2015年一直是耗散结构状态(| Es'|-(1 + Es2) >0),即便是在1990-1993年衰退最为严重的阶段,也具备一定的自组织能力和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了。这恰好证明了IBM现代商业模式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吞并融合能力和自我新陈代谢能力。

三、结论

本文在商业模式复杂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商业模式的进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证明了现代商业模式是优于传统商业模式的复杂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复杂多变的用户价值主张,而且IBM现代商业模式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吞并融合能力和自我新陈代谢能力。对中国的企业而言,本文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现代商业模式重要的特征就是企业跨界经营,跨界经营能使用户体验有一种立体感和纵深感。从协同论的观点来看,跨界经营成功的关键是看产品组合或服务组合是否实现了协同效应。现代商业模式中,用户价值主张的多样性决定了商业模式必然也是一个复杂的层级系统。现代商业模式具有复杂巨系统的众多特点,是一种高度稳定有序的耗散结构,系统内各子系统间形成了强大的协同作用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复杂系统能更好地实现现代商业模式系统中复杂多变的用户价值主张。

参考文献:

[1] Lee T W, Mitchell T R, Sablynski C J.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and Vocational Psychology, 1979-1999[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99, 55(2):161-187.

[2]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徐迪,翁君奕.商务模式及其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 2004(29):43-44.

篇7

商业模式理论是一门随着网络经济兴起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应用性学科。由于起初的研究者来自不同的背景或者抱着不同的目标,因此对商业模式的核心概念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也产生了许多的表述方式。十几年中始终未能形成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商业模式定义,这一直是学者们心中的缺憾。实际上,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不仅仅是个理论概念问题,它直接涉及商业模式理论能否获得正确的学科定位。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了商业模式的本质,才有可能搞清楚商业模式理论与诸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战略管理以及其他相关理论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形成独立的商业模式科学体系。

实践已经证明,商业模式的存在形式十分特殊,它同时具有虚拟性、多面性、复杂性和多层次性等特征,单纯从用组织、行为、关系、逻辑或者方法的角度都无法全面揭示商业模式的特点。为此,本文将从交易理论、商务关系、商务网络、商业定位以及商业理念等多个角度进行考察,力求得到对商业模式本质属性更为全面和更加准确的理解。

一、现有文献中体现的商业模式共性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商业模式概念的研究文献颇为丰富,这为我们寻找对商业模式的共性认识,从而探讨商业模式本质提供了宝贵资料。曾涛2006年4月发表的博士论文“企业商业模式研究”[1]和原磊(2007)在《外国经济与管理》上发表的“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2]都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当时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还特别详细地罗列了大家对商业模式概念理解的多种表述方式。这些研究为关注商业模式理论的学者们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并且被频繁引用。为了综合分析当前学者们对商业模式概念理解的共识,从而探求认识上的突破,笔者查阅分析了上百篇国内外文献。在分析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其他相关理论以及笔者的研究心得,在现有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中归纳出学者们对商业模式概念理解的以下几方面共性特性。

1、关于价值创造的共识

从研究文献中不难发现,所有关于商业模式概念的描述都离不开创造新价值的内容。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是以发现和挖掘客户价值为基础,并通过调整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关系,优化交易结构,进而提升交易效率来实现的。在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和描述当中包含该种观点的学者中最具代表性的有Raphael Amit、Chris-toph Zott[3],Allan Afuah[4]以及Henry William Chesbrough[5],翁君奕[6]等。

2、专注于商业关系与逻辑的共识

商业模式与企业商业活动直接相关,是对已经程式化的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一种整体的、逻辑性的概括。从这类研究中可以得到一个推论,即商业模式与企业经营理论,如客户心理学、营销学、点更前卫,他完全突破了企业的概念。张五常认为,说企业代替了市场并非完全正确,确切地说,是一种合约代替了另一种合约产业链理论等关系密切,与控制企业组织效率的管理理论没有直接关系。尽管商业模式离不开良好的组织管理,但是管理不属于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范畴。在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和描述当中包含该种观点的学者最多,其中代表性的有Michael Rappa,Magaly Dubosson、AlexanderOsterwalder,Donald Mitchell andCarol Coles等。#p#分页标题#e#

3、强调商业模式的战略意识与整体性特征的共识

商业模式的存在形式是整套商业活动的有机组合,不是其中任何局部内容所能概括的。模式的意义特指一套相互联系的、整体的方法与程序,包括那些与商业经营过程相关各方的商业关系与交易方式的总合。战略决策,客户定位,营销策划,后台支撑都是建立商业模式中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但是强调这些要素的结合恰恰突出了商业模式概念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和描述当中包含该种观点的学者也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Joan Magretta,Henry Mintzberg,Gary Hamel,罗珉等。

4、关于商业模式主体的共识

在商业模式理论研究当中还有一个更为普遍的共识,这就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将企业当成了商业模式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平台,但是商业模式理论的范畴却不完全受到企业边界的局限。概而论之,如果不考虑某个具体企业,泛指的商业模式可以更确切地称之为商业结构,它指的是在某个层次上,商业网络的关系结构与活动逻辑。此外,商业模式也可能依附在某些个人或非营利机构之上。尽管如此,企业组织平台之外的商业模式不是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重点。因此可以说,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具有研究意义的商业模式都是依附于企业的组织平台之上的。或者可以严格地讲,我们今天谈论的商业模式就是指企业的商业模式,因此它必须以企业作为自己的承载平台,尽管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超越企业的边界。

从现有文献中总结出的这些商业模式共性特征为我们深刻理解商业模式本质提供了宝贵素材以及开阔的研究路径。接下来我们就以这些共性特征为参照,分别从商业结构、交易(契约)结构以及商业理念等几个方面反复探询商业模式的本质。

二、关于交易结构、合约安排与商业模式关系的研究

交易费用和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最早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从而为开创新制度经济学奠定了基础范式。科斯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是各种治理结构存在的根本原因,他最早将风险因素、信息因素、垄断因素和政府管制囊括起来考虑并转为交易费用概念。此后的研究者逐渐将此概念扩展到所有维持制度运行的费用。这样就包括度量、界定和保证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交易合同的费用,以及执行交易与监督违约行为,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等。新制度经济学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组织出发,把现实世界中远不为零的交易费用与转换费用(transformation costs)一块计入,并因此被纳入主流经济分析体系。

威廉姆森全面发展了科斯的理论,他在1985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书中从契约的角度深化了交易费用的概念(Oli-ver E?Williamson,1985年)。在他看来,不论是企业还是市场,抑或是介于二者之

间的其他形式,都是一种治理结构,一种契约关系的完整性在其中被决定。节约交易费用是不同形式治理结构的共同功能,因而它们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张五常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更前卫,他完全突破了企业的概念。张五常认为,说企业代替了市场并非完全正确,确切地说,是一种合约代替了另一种合约。这种观点虽然受到了包括科斯本人在内的很多人的批评,但是却最清晰地强调了治理结构在交易活动本质上的一致性。#p#分页标题#e# 事实上交易费用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基本事实,即交易活动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此交易活动是稀缺的。由于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因此交易费用理论才能真正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中心思想。与其他稀缺资源一样,交易活动资源也有如何配置的问题,即经济效益问题。所以,一定的制度必须提高经济效益,否则旧的制度将被新的制度所取代。诺斯把经济制度的变迁看做是人类减少经济交换中的交易成本所作的努力,而技术进步是人类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转换成本所作的努力。前者反映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态,后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诺斯说“制度是委托人与之间和委托人之间为实现作为专业化结果的交换收益,因而使其财富最大化而作出的合约安排”.[17]更一般地说,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是人与人之间或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合约关系。社会就是通过这些合约关系把单个的个体联系起来并分离开。在这种联系的过程中单个个体通过组织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在分离过程中保护个体权利并且获得利益。

综上所述,从科斯开创交易成本理论到威廉姆森用“节约交易费用”概括各种治理结构的共同功能,再从张五常以契约概念认识企业与市场的本质到诺斯对制度与合约更深刻而广泛的理解,人们对社会分工、交易、交易成本、合约、进而制度的产生与变迁机理的认识日臻深刻。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交易方式、交易组织、交易内容等因素不断复杂化,不同的合约安排促成了人们交易方式的多样化,而交易方式的选择又成为减少交易费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到了这里,商业模式的特征就有了交易方式选择的本质性体现。

从上面对交易结构、合约本质的讨论可以看出,一切社会制度形态都是某种形式的合约安排,而制度的变迁则是人类为减少经济交换中的交易成本所作努力的结果。由此可见,商业模式的本质离不开合约的范畴。商业模式并不指具体的实体组织,它是一系列合约与运营机制安排的统称,其理论是研究和改善经营活动的有力工具。此外,商业模式虽然需要依附于企业作为载体,但其涉及范围可以大大超越企业的概念和边界。至此,目前商业模式理论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可以在契约和制度的层面得到解释,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商业模式本质的认识,也有利于对商业模式理论的系统和深化。在当代实际应用中,商业模式的构建和创新始终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支撑。然而归根结底,创造新价值、节约交易费和交易结构创新始终是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这就使得商业模式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脉络。

三、关于商业理念、商业愿景与商业模式关系的研究#p#分页标题#e#

琼?马格丽塔(Magretta,2002)在《哈佛商业评论》2002年5月刊上发表的论文《商业模式的缘由》试图澄清商业模式的概念,重新强调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她指出:“除非我们清楚地界定企业组织的商业模式的含义,否则这些概念仍会是迷乱的和难于应用的”.马格丽塔认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当能够回答彼得?F.德鲁克提出的,企业经营的四个最基本的老问题。一个健全的商业模式由三个要素组成:即精确描绘的角色、合理的动机及开启内在价值的计划。

玛格丽塔给商业模式的定义在现有文献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类似定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直接从商业模式功能与内容的角度考察问题。总的来说,人们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一个商业组织如何行使其功能的概括和系统的描述,它定义了公司的客户、产品、服务、合作者以及投资人的利益角色和结构功能,其内核是支撑企业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运营机制,宗旨在于使企业盈利并且满足所有相关者的利益。总之,商业模式囊括了一切与商务运营有关的要素,并通过独特的方式有效整合这些要素自动的成为商业模式的一部分。此外,在考虑到商业模式的时代性之后我们可以确认,健全的商业模式至少应该具备盈利性,创新性,超越性,可持续和不可轻易复制性等四个基本特征。

尽管关于商业模式概念以及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公认的结果,但是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研究都在从不同侧面体现着商业模式的某种特有精髓。这种精髓正是使处在相同或者类似环境中的企业可以采纳不同类型商业模式的关键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企业商业模式具体特征的“生命密码”.实际上,这种决定商业模式特征的无形力量可以被称为商业理念和商业愿景。两者都是经营者面对经营环境所采取的商业态度,其中商业理念决定商业模式的风格与特征,而商业愿景决定商业模式未来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前面对交易费用理论、合约理论以及制度变革理论的讨论帮助我们加深了对商业模式功能目标与形态本质的理解。但是,与作为人类为减少交易成本所作努力的结果的“制度变迁”相比,商业模式具有更加生动的内容。制度变迁是市场、企业、政府、消费者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个企业只能是接受者或适应者,不具备主导能力。而在商业模式的形成过程中,企业具有较大的创造自主性。由此可见,尽管商业模式的本质离不开合约的范畴,但同时更是可以在一定商业理念和商业愿景的指导下,通过主动设计和刻意培育而逐步形成的一整套合约安排。需要强调的是,商业模式并不是因为有人的刻意设计和培育才存在,却是可以通过科学设计与培育完善而变得更加有效。商业模式理论的任务就是研究和探讨商业模式形成与运行的原理及特点,并且从中找到设计、评价、创新商业模式的科学方法。#p#分页标题#e#

本文在这里提出的商业理念也可以称作“商业意识”,它是考虑商业模式问题的指导方针。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将商业理念分解成为若干个可以指导商业模式设计的具体措施。张维迎在与几位国外专家合作的着作《2010商业模式》当中将这些具体措施称为“商业概念”.为了说明什么是商业概念,他们列举了一些实例,如“24小时处理销售订单的概念,通过互联网与全世界客户建立24小时联系的概念,在不同国家制造产品但对流程进行集中控制管理的概念,协助全球研发活动的概念,在生态环境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概念”等。

商业概念是在商业理念与技术环境的双重作用下产生的。例如,从提供商品到提供解决方案,从寻找客户需求到创造客户需求,这些都是商业理念层面的提升。商业理念给商业概念提供了方向性指引,而实现这些概念必须有技术环境的支撑。目前有一种被称作虚拟企业的新型企业组织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虚拟企业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一体化的企业组织运行理念、模式和方法。虚拟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将许多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产品集成到一块,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从而冲破传统的企业的边界和概念,形成更有效率的商业运营系统。根据本文的思路,我们可以将虚拟企业商业模式的商业理念理解为整合公司内部与外部资源,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服务。其商业概念可以分解为提出合理可靠的商业逻辑,整合最优势的企业能力及产品,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网络,建立公平可信的分配机制等。虚拟企业的设计、培育和维系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实践。这一系列赖以维系虚拟企业运转的商业概念都围绕在为客户提供最优解决方案的理念而展开,并且都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的环境支撑。由此可见,拥有特殊

篇8

关键词:RFID技术;艺术品防伪;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一、引言

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迅速,文化部的报告称中国在2011年艺术品市场的交易金额已达到2,563.5亿元。专业的艺术品杂志《艺术品》预言中国2012年艺术品交易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艺术品具有高价值性和高排他性,这两种属性决定了艺术品资源的稀缺性,同时导致艺术品市场产生大量欺诈行为。因此,艺术品的交易比普通商品交易多了两个环节——防伪和鉴定。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防伪技术的改进,但到了交易阶段,与防伪技术相结合的成功商业模式还比较缺乏。

目前,艺术品的防伪技术包括:一是传统的加盖印章;二是利用作者个性签名;三是利用独特的纸张或颜;四是采用水印;五是利用二维码。通过实践证明,这些技术与艺术品交易的商业模式的结合都存在较大的缺陷。首先,传统的防伪方法(如印章、签名)逐渐失去防伪作用,因为印章和签名极易被模仿、被伪造,难辨真伪;其次,近两年兴起的二维码防伪方法对艺术品的完整性和欣赏性有一定的破坏性。RFID防伪模式则能有效解决上述手段的缺陷,在不破坏作品的基础上起到防伪作用。

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艺术品交易防伪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由运营商、艺术品创作者和交易者以及运营商服务站点四部分组成,这种商业模式的主要技术支撑为RFID技术。

二、RFID防伪技术简介

RFID技术是基于RFID芯片,通过内部编程以及加密算法来实现信息的保护。RFID技术的防伪功能主要是以电子芯片为载体,通过一套完整的防伪系统来实现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非接触性识别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地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和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领域。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射频识别产品的成本将不断降低,其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目前,已在物流、零售、制造、医疗、交通、身份识别、航空、军事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用在一些相对贵重的商品上,如高档烟酒等。

三、RFID技术在防伪中的应用

现代主要采用的防伪技术有防伪标识及电话识别系统、激光防伪、数字防伪等技术,然而利用RFID技术防伪,与其他防伪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每个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号码——UID,UID是在制作芯片时放在ROM中的,无法修改、无法仿造。运用RFID技术还有以下特点:无机械磨损,防污损;读写器具有不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数据安全方面除标签的密码保护外,数据部分可用一些算法实现安全管理;读写器与标签之间存在相互认证的过程;数据存储量大、内容可多次擦写,不仅可以记录产品的品种信息、生产信息、序列号、销售信息等,还可以记录更详细的商品的销售区域、销售负责人、关键配件序列号等数据和信息,从而为商品添加了一个唯一、完整、保密、可追溯的身份和属性标识符,数据安全方面除标签的密码保护外,数据部分可用一些算法实现安全管理等。目前,国际上在一些行业的包装上利用RFID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

四、基于RFID的防伪技术商业模式

根据RFID技术的技术特性,要发挥RFID技术突出的防伪特点,就必须用适当的商业模式与之相配合。基于RFID技术的商业即是在RFID技术优秀的防伪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安全可靠的商业模式,即基于RFID技术的艺术品防伪商业模式。以下是基于RFID技术的商业模式流程图。(图1)这一商业模式主要由运营商、艺术品创作者、艺术品交易者以及运营商服务站点构成:

1、运营商是整个模式的主导者,掌握着整个运营流程,运营商主要提供芯片的植入、数据输入服务,并且提供一个网上交易平台,负责交易商品信息以及数据的保管和核实。并对整个交易过程进行监管,并提供其他增值服务。例如,艺术品芯片信息的查询。

2、艺术品创作者是整个商业模式的起点,艺术品创作者创作的作品是商业模式的核心内容。创作者提供原创作品,并在运营商植入芯片后在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

3、艺术品交易者的主要功能是在网络平台上购买和交易艺术品。实现艺术品的交易和流通。

4、运营商站点主要是就近提供运营商服务,例如上门植入芯片服务,为整个交易流程的成功进行提供便利。

整个商业模式主要由艺术品创作、芯片植入、数据输入、网站交易以及艺术品鉴定构成,主要流程如下:

1、艺术品创作者在完成一件艺术品的创作后,联系运营商,运营商通过指派服务站点上门进行芯片的植入以及原始数据的输入,完成艺术品在平台交易的条件。

2、艺术品在完成芯片植入后就可以挂在运营商网站上,并标明相关信息,等待买家交易。

3、运营商通过核对信息,对网站上的艺术品进行核对,规范交易秩序,防止非认证艺术品的进入。

4、艺术品交易者通过浏览信息,选择自己满意的艺术品,然后在网上进行购买,通过网上支付平台进行支付。

5、艺术品交易者在收到艺术品后,确认收货。并且可以通过运营商的服务站点对艺术品进行核对。这时,艺术品创作者实现价值,运营商收取佣金。

RFID芯片的植入使得从源头上保证了艺术品的真实性也杜绝了赝品的存在,其次网络平台的运用,让艺术品的交易变得更加方便,而运营商对整个流程的监管和控制也保证了整个交易的安全。让艺术品创作者与交易者的交流更加方便,使艺术品交易更加安全和便利。

整个商业模式在嘉兴鸳鸯湖诗社已进行了初步尝试。嘉兴鸳鸯湖诗社成立于2000年,是江南的书画古社。近年来,诗社为了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网上推广的尝试。2011年诗社进行了RFID防伪商业模式的尝试,并取得初步成果。

鸳鸯湖诗社成员在完成书画作品的创作后,与运营商取得联系,运营商提供上门服务,对书画作品进行芯片植入和原始数据的输入,这些数据主要是:创作者的名字、创作时间、书画的名字以及作品简介。然后,把创作的作品信息放在运营商网站——艺芯网上并标明价格,并等待交易者的购买。交易者通过浏览网站,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然后拍下并等待物流的处理。交易者在收到作品后,可以通过运营商的服务站点,通过服务站点的专业设备对作品的信息进行查询,以确保作品的真实性,保证自身的利益。

而交易者如果想对自己购买的作品进行出售与流通,可以直接把作品的相关信心放在网站上来进行交易。交易成功后,运营商对作品内部芯片的信息进行完善,补充交易信心。这样一件作品就实现了不断的流通和价值的实现,既满足了创作者实现自身价值的要求,也实现了艺术品投资的保值与增值。

五、基于RFID技术的艺术品防伪商业模式可行性及优缺点分析

1、基于RFID技术的艺术品防伪商业模式拥有RFID成熟的技术支持,并且由四个部分相互支持、相互支撑。整个模式的管理工作主要由运营商负责,运营商通过管理芯片的使用以及数据情况对整个交易以及增值服务进行管理,并且可以通过挖掘网站数据对整个交易进行过程控制。在技术支持方面,RFID技术已经相当成熟,RFID射频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身份识别等领域,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整个商业模式中,艺术品创作者通过出售艺术品实现价值,艺术品交易者得到了需要的艺术品;而运营商通过提供服务以及收取交易佣金来实现利润,各个部分都实现了自身价值,整个商业模式可以健康地进行。

2、基于RFID防伪技术的商业模式具有方便快捷、操作简单的特点,但由于一些客观条件限制,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该模式目前只适用于新创作的艺术品,而难以用于现在市面上流转的多数已完工艺术品。基于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完美地在已完成的艺术品上植入RFID防伪芯片,这是最大的不足之处。此外,由于原创作家和艺术品收藏者遍布全国各地,要实现在各省市设立定点办事处难度较大,会增加部分没设立办事处地区客户的成本。

六、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艺术品的投资,艺术品的交易规模将面临一个较长期的增长。艺术品交易的增长将增加对艺术品防伪的需求,并对艺术品防伪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艺术品防伪商业模式,在RFID防伪技术的基础上,对该模式的运营进行探讨,希望建立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起到一定的作用,促进艺术品交易的良性发展。但基于RFID技术艺术品防伪商业模式还需在运营流程设计上进一步完善,使它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罗春彬,彭龑,易彬.RFID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M].通信技术,2009.42.12.

[2]李辉.RFID防伪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3.

[3]纪慧生,陆强,王红卫.商业模式与企业运营系统[M].企业管理,2010.4.

[4]张敬伟.商业模式的五种创新[M].企业管理,2010.3.

[5]赵一勤.企业的发展——商业模式整合与创新[M].中国商贸,2010.12.

[6]魏文帅.试论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M].科技与企业,2012.5.

[7]黄平平.基于顾客导向的企业运营整合模型探析[M].中国商贸,2011.32.

[8]张涛,邵传鹏.基于企业运营的财务质量分析[M].会计之友,2009.35.

[9]曹葵葵.数字水印在证件防伪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篇9

【关键词】智慧城市 商业模式 优选匹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城市管理、城市资源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日益突出,“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与必然选择。目前,全球有超过100个城市正在进行“智慧城市”的试点和实验。“智慧城市”建设除了要有高水平的全面规划和完善的顶层设计做指引,还需要有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做支撑。

1 现有商业模式分析

目前,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和实验的地区中,欧洲和亚洲是较为积极的。从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来看,已经有超过30个大中城市相继推出“智慧城市”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旨在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服务、完善城市功能,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如何综合考虑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特点,合理选择投资方、建设方、运维管理方,以及提出合理的盈利来源,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参考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笔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共有七种常见的商业模式: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运营商共同投资运营商建设和运营、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或第三方建设和运营、政府牵头BOT模式、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运营、联合建设运营和公司化运营等。各种模式的优劣势分析见表1。

前四种模式有一个共性特征——政府主导或参与,而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多的是参与程度的不同。相比较而言,政府主导或参与,在融资、建设、共享等方面更容易推进,运营商/第三方专业建设和运营便于实现专业化运作。后三种模式政府参与程度较少,更多的是由一家或者几家通过联合或公司化运作模式承接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智慧城市建设本身是浩大且长期持续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政府的牵头和参与,更需要动员产业链上的成员共同参与。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向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模式转变。

2 商业模式选择

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多种商业模式并存,并呈现出以其中一种或两种模式为主、其他几种模式为辅的多元化运作形式。智慧城市的项目类型是决定商业模式的主要因素,结合项目实践,本文认为项目属性、性、投资规模、专业跨度、共享性和专业难易等六个方面是影响商业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其中:公益型的项目、型的项目、政务类的项目需要政府主导和投资,倾向于前四种商业模式;投资规模大、专业跨度大、共享性要求高、专业涉及类别多的项目适合采用联合建设的模式,不适合政府投资建设运营和运营商第三方独立建设运营。

3 商业模式优选匹配

结合上述影响因素分析及决策标准,本文对当前典型的智慧城市业务类型进行了综合评估,典型项目商业模式建议如表2所示。

篇10

[摘 要] 商业模式的构建和路径选择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企业的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可从价值链角度,即运用价值链分析法,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延长、分拆、职能外包等来进行创新。也可从资源角度,对不同资源如产品、渠道资源乃至整合不同行业企业来进行创新。或从技术角度进行原始型创新、改造型创新或结合型创新。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商业模式创新

一、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

文化产业肇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本雅明在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中最先表达了关于文化工业的思想,阿多诺和霍克海默1947年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次正式使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对于文化产业的内涵极富争议性。2004年,国家统计局最新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统字[2004]24号)将“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创意产业首次界定源于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提出创意产业主要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二、文化产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1.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界定。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内外部环境多种因素,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如资源配置、研发、制造、营销、市场、融资、人力等。每一个环节和因素的创新,都有可能演变成为一种新的成功的商业模式。

Tucker(2001) 从客户价值角度出发定义商业模式创新,认为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就是从客户角度出发,发挥想像力来看怎样让事情变得更好的过程。Mitchell也指出,商业模式创新的目标是以最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客户产品或服务,并剔除客户不要的东西。Siggelkow(2002)用增大、巩固、删减来描述调整过程,当调整超过一定限度,便成为商业模式创新。

Mitchell和Coles则从商业模式构成的基本要素5W2H(即从“Who、What、When、Where、Why、How、How Much”等方面来理解经营的本质)。在这七个要素中仅某一方面的变化使企业朝好的方向发展被称为商业模式改进,商业模式的变革则至少要求四项以上的要素发生改变,而那些指向全新的或行业内未曾应用过的商业模式的变革便是商业模式创新。从商业模式变化波及的范围和程度区分商业模式改进、模式变革和模式创新。

2.文化产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探讨。目前文化产业所涉及的行业很多都陷入同质化竞争的陷阱,如报业、电视业、电影业。商业模式的趋同也是一个重要表现。那么,企业该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呢?从中国企业为数不多的实践中,我们挖掘出三条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整合的商业模式创新与基于先进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

(1)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按照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其中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五部分,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四部分。上述九种企业价值活动中又包含了多种细分的价值活动和价值元素。企业既可以通过延长自身基础价值链形成企业商业模式,又可以通过对自身基础价值链分拆、职能外包来缩短价值链,进而形成企业商业模式,也可以通过对自身基础价值链延展和分拆同时进行而形成企业商业模式,还可以通过对企业价值链上的一项或多项基础价值活动进行创新来形成企业商业模式。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前三种方式中的一种与对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相结合来实现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从本质上讲,企业商业模式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的。但企业商业模式形式众多、难以把握,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按照企业商业模式的形成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五类(见表1):

(2)基于资源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的商业模式需要有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任何外部资源转化竞争优势,都要经历选择、吸收、内化和外化等一系列过程,整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它既决定着资源的匹配效率,又决定着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中内部整合通过提供必要的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持来提升竞争优势,外部整合通过满足客户一致性要求来促进竞争优势的发挥。就像文化产业企业与非文化产业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可拓展增强赢利能力。如经营电子和电器产品起家的索尼公司,在音像业、游戏业、电影业等文化领域进行不同行业间的整合。这些跨行业的整合很多都是通过企业间战略联盟或者国际战略联盟的形式实现的。联盟战略有创造价值的多种来源。这些来源包括规模经济、有效的风险管理、成本有效地进入市场和从合伙人处学习,以及帮助公司减少交易费用、应变不确定的环境、减少组织对不受其控制资源的依赖性,成功地在多变的市场中重新定位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资源整合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分类、特点及代表案例归纳成下表(见表2):

总之,资源整合的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意味着企业改变了既有的竞争规则,如跨行业整合资源必然会突破行业既有的限制与竞争规则,改变行业/企业价值链的构成。强势竞争者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拥有的资源,这种资源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是以既有的竞争规则为前提的,这种竞争规则是大企业所倡导并竭力维护的,如果后发企业试图按照大企业所推崇的方式去竞争,当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通过资源的整合来创新商业模式,等于企业制定了新的竞争规则,也等于区隔了传统的竞争对手,这为企业的成长创造了宝贵的空间与时间。

(3)基于先进技术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

信息技术的高速进步为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重视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注重把高新技术运用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作、生产、传播、服务等各个环节,是企业增强赢利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可以产生新的赢利增长点,全面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赢利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还可以产生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创造新的文化产业,创新的文化需求,极大推进文化产业向前发展。

我们可以将利用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分类及特点作出归纳(见表3)。

商业模式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与技术创新联系在一起。Chesbrough和 Rosenbloom认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挖掘出企业的潜在价值,技术创新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商业模式创新。并非所有的技术创新都能应用现有的商业模式来实现其商业价值,许多情况下,特定的技术创新需要特定的商业模式与之配合的创新才能实现技术创新应有的价值。这里可以将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设计公共基础技术,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能源技术等;另一类涉及与企业产品技术直接相关的专业技术。基础技术的发展使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也可运用其到客户关系、伙伴关系,以及组织结构进行创新。

三、结语

无论企业采用什么样的路径,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围绕着顾客价值主张来进行,创新型商业模式一方面要能够较好地识别并满足客户需求,做到客户满意,不断挖掘并提升客户的价值。另一方面还能通过模式的运行能够提高自身和合作伙伴的价值,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包含具有超越竞争者的体现在竞争全过程的竞争优势,即商业模式应能够有效地平衡企业、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关注客户,又要企业盈利,还要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这样就能获得相对于竞争者而言较为独特的价值取向以及不易被其他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复制和超越的创新特性,从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