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08-30 17:1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产业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绿色经济;商业模式;创新
一、绿色经济的背景
在深入探讨如何探索基于绿色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前,首先需要了解当前绿色经济发展背景问题。绿色经济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提出,但如今的绿色经济和传统的绿色经济又有了很大的区别。绿色经济把效率、和谐、持续当作发展目标,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绿色经济又叫做“生态经济”,它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形成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的产业链,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当作目的,由此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同时绿色经济也是当前实体产业经济为改善地球的环境,适应人类生存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经济状态。现如今,绿色经济正以超前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推动着全球经济进行转变,西方发达国家都普遍实现了绿色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达到了绿色经济的要求,将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迅速转变,转变中也实现经济增长。图1为粗放型经济下的企业污染。
二、商业模式创新对于绿色经济的必要性
我国对能源需求以及消耗日益增多。以当年的技术手段来说,我国能源的利用率普遍不高,每单位GDP能耗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之多,达到了发达国家7倍之多。而且,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资源分布不均衡,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资源能源的制约,绿色经济在我国发展必须要受到重视。如今,绿色经济在我国发展较慢且不均衡,这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人民的理念、政策引导性不足等因素联系紧密。目前我国政府需要在思想观念方面向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通过更多的渠道宣传绿色产品;在政策引导上,政府要强势介入,充分发挥舆论的指导作用。从全世界范围来说,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有更大的认可程度,这必会促成我国绿色经济的加速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的广阔潜力是我们今天难以预料的。发展绿色经济,其成功发展依赖于涉及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创新思维,而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其中的动力。通过商业模式进行创新是近些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最新创新形式,商业模式创新不仅仅可以更加紧密的联系市场需求、更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在全国大力发展无碳经济、绿色经济时期,必须重新审视适应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的绿色商业模式,提高对基于绿色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投入资金以及技术水平,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绿色经济必不可缺的必要手段和实现方式。经济学家认为,世界创新长波一般以50年为一周期,而目前已经进入第六个周期,这个周期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创新以提高稀缺自然资本的生产率为标志,低碳能源技术和各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是绿色经济长波的主要部分(见图2)。
三、基于绿色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探索
就成功的绿色企业经验以及出现的问题来分析,绿色商业模式创新可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把生产成本的节省工作与节能减排的要求相结合通过降低从原材料到生产流程等这一流程的成本,这已经成为了企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最常用的方法,这同样可以用于企业发展绿色商业模式,只不过是把节约成本、降低物耗、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等与绿色经济的要求结合起来。实际上,绿色经济就是本质就是如此,要求对整个生产、消费过程从开始和中间过程一直到结束前进行完全控制,按照“3R”的原则循环利用有限的资源,对产生的废料回收再利用,做到碱少投入、增多产出、降低污染,进而可以尽量降低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使得生产成本降低。例如玖龙纸业公司,造纸行业本身就是在重污染行业,可玖龙纸业公司充分利用绿色经济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独创了变废为宝的绿色商业模式:所用原料90%来自于无用的废纸,生产过程引进技术一流的设备,采用“四大循环”进行节能减排,对废气、废水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净化处理,从而以低廉的成本生产出既环保又高档的产品,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使公司迅速崛起。2.紧密联系我国实际国情进行创新,把其中的化劣势转化为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固然已成为世界共识,但对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来说,由于其各自的所处地理环境、经济程度、文化和体制等因素不尽相同。我国发展绿色经济也应联系实际国情在多方面进行创新,在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尤为必要。我国人口密度高,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生产落后,创新能力普遍不足,能够引进技术的资金较少,吸收技术能力较弱,科研与生产相脱节现象一直无法得到解决,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企业在商业模式进行创新。联系目前我国实际国情进行创新,有助于迅速的实现企业进行新技术的研制和吸收。例如比亚迪公司开始造镍镉电池时资金短缺,买不起自动化生产线,公司领导把国外全自动电池生产线拆开,研究成了一条人工组成的生产线,生产出镍镉电池成本比竞争对手降低40%,一举使比亚迪公司成为一流企业,利润成几何倍增长。3.将市场营销与绿色经济发展相结合首先来说,市场营销与绿色经济发展结合是企业创新型绿色商业模式、实现生态化与市场化目标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企业必须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使其与企业文化核心文化融合起来,宣传绿色企业价值观,使本企业员工明白生态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在企业中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破除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单纯经济效益观,建立起一种综合考量经济、社会、环境、资源诸方面因素并致力于各方利益最优化的绿色效益观。
四、结束语
通过绿色经济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更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基于绿色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还处于不断探索前进中,需要全人类的广泛参与。
参考文献
[1]翟峰.话说“绿色经济”[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2,(6):40-41.
篇2
1998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贾晓平和其他6个伙伴共同创建广联达。彼时,他们没有选择走通用的软件企业路线,而是独辟蹊径,专注于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的建筑领域。
一如硬币的两面,建筑行业信息化的滞后给广联达业务的经营带来了天然的屏障,但是同时也让很多同业者甚少涉入该领域,也少有竞争,从而给广联达创造了了资本积累、业务拓展的环境。
2010年,广联达在深圳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从成立之初的7位创始人发展到如今的2000余名员工,从最初的1000家用户、3000多名使用者到现在的10万多家用户,近40万多产品使用者,占据了全国53%的市场份额。
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市,广联达如虎添翼,相继收购北京梦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梦龙)、上海兴安得力软件有限公司(下称兴安得力),广联达解决了产品不够完善和市场缺位的后顾之忧,做足了国际化准备。如今,新加坡作为其国际市场的第一个根据地,正在形成、壮大。
在回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常务副总编李强强的访问中,贾晓平表示,现在,广联达已经不满足于做国内建筑行业信息化领域领头羊,而是瞄准了世界建筑行业信息化领域的NO.1位置。
“传统软件产业依然有很大发展空间”
李强强:我们了解到,1998年你大学毕业就进入广联达,至今在建筑信息化领域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也算是一个年轻的老兵了。你在建筑业信息化这个领域里面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贾晓平:首先从整体来看,信息化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都是要具备的。从天时上来讲,中国这几年的高速发展为信息化发展铺垫了一个大而有利的背景;从地利上来讲,中国市场在任何一个行业领域都是世界级的,建筑行业亦如此。此外,人和很重要,企业的发展需要自身不出问题,要跟客户保持和谐关系,持续不断地给客户提供价值,还要处理好与相关利益方的关系。
其次,中国的信息化还是比较落后的。相较于国外同等水平还有滞后性,特别是建筑行业。建筑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它的信息化滞后于其他行业,推广有一定难度,但是也让很多同行没有关注这个行业。有利有弊。
第三,在中国做信息化确实要付出很多艰辛。因为你需要去不断跟客户交流,不断地教育客户,保持技术先进性,同时还要在商业模式上吸收本土特征,不能简单照搬,在这个过程中会走很多弯路。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这个行业信息化的过程还算比较顺利。这是我的感受。
李强强:最近两三年,传统软件产业的基本面不被看好,平均利润在下降。有观点说,软件已经彻底成了一个传统行业。你认同吗?
贾晓平:软件公司不外乎两种背景,一种是项目型的,另一种是产品型的。从实践来看,做产品型的企业生命力、盈利能力要远远高过做项目型的企业。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商业模式的创新,传统软件会有新的发展方向、新模式,也会有新的生命力。
我想说的是,传统软件模式的盈利性还是不错的。比如,不用去怀疑微软的盈利能力,因为到目前为止,微软的盈利能力依然强大,只不过从趋势上来讲,它没有赶上互联网的大潮流,或者说踩的点不大对。
但这个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整个行业的信息化进程是不会改变的。而且很多的管理类系统深入到各个行业以后,最大的瓶颈就是如何与具体的业务内嵌到一起。不是客户没有需求,只不过我们在专业能力上可能没有达到,没有满足客户的需求。如果专业上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依然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李强强:正如你所说,通用的软件厂商,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了解客户的深层次需求是什么,提供给不同客户的都是同样的产品。但这恐怕是专业领域信息化服务商的优势,你懂客户的需求,你知道客户要什么,客户说的话你也能听得懂。
贾晓平:社会大的发展,就是分工越来越细,各自做各自擅长的领域,通吃是不现实的。
“在恰当时间介入云技术”
李强强:有观点认为,云绝对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业务问题,更多的是由传统的卖License的理念向服务转型的一种思维模式的变化。你认为呢?
贾晓平:我们的理解是这样的,它的技术发生了变化,导致收入模式发生变化。收入模式发生变化导致所有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都发生变化,这就是整个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
李强强:这其实是生态系统里一个翻天覆地的变革。也有人说,云是大势所趋,你不用云思考就可能会落伍。广联达是用云思考的吗?
贾晓平:行业软件公司与通用软件公司的一个区别在于,我们会分清楚在哪些方面我们需要领先,在哪些方面需要跟随。在业务研究上,我们不断追求、不断领先,走专业化路线,因为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靠此生存。而在技术领域里,我们会采用跟随策略,进行系统的前端研究,但我们不会去承担由这种模式变化带来的对整个社会的教育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区分先烈和先驱。如果我们做了通用的软件公司的事情,有可能就会变成先烈。当我们在恰当的点踩进去,就是先驱,先驱和先烈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们看待这个技术变革的思路。
从行业发展来讲,首先我们承认云是一个趋势。基于前两个定位,我们会积极去做技术研究,设想整个商业模式,以及对此后的商业模式转型持续不断地思考。但是在具体启动的时候,我们会根据行业所处的市场本身的生命周期去考虑。我们会在我们认为的恰当时间点介入,并推动这件事情。我们肯定没有通用的软件公司看的全面、有前瞻性,这个我们不否认。
李强强:你们承担的义务不一样。
贾晓平:教育整个社会,我们可能会有一些力不从心。
李强强:广联达目前的商业模式分几类?有没有基于云的商业模式?
贾晓平:我们有三种商业模式。现在运营的商业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套装软件即完全标准化的商业模式;一种是解决方案型的,以项目为主,但背后有较为标准的平台化产品做支撑;还有一种是我们内部正在孵化的以互联网商业模式为代表的业务模式。
现在,公司的业务布局就是这样,只不过三种模式所处的阶段不一样,有的成熟、有的接近成熟、有的正在开始。
李强强:我比较感兴趣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模式的探索。现在做得怎么样?
贾晓平:这一块有几个方向:第一,如何推动以集中采购为基础的B2B模式。因为这个行业里会有大量的物资设备采购以及交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第二,信息服务,这是一种服务模式。这两个方向是我们正在开展的。
一种业务模式的形成,我们会严格的按照研究阶段、孵化阶段、规模化推广阶段来进行,一步步前进,包括以后的SaaS模式、云计算都在研究阶段。这块业务成长起来后,其商业模式和传统的套装软件的商业模式就不一样了,那时候就是卖服务,收服务年费,而不会只是卖License。
李强强:套装软件与项目解决方案这两种商业模式是怎样的比例?五年以后,你认为这三个商业模式占公司业务比重会有什么不一样?
贾晓平:目前,套装软件大概占到85%到90%左右,解决方案占到10%到15%。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培育期,我们先不关注它的商业价值,先把它的模式做通。我们做了截止2019年的长期规划,期望套转软件、解决方案、基于互联网这三种模式比为3:4:3。
绿色建筑领域的先驱
李强强:再聊绿色建筑的话题,这也是我们关注的。在行业里面,绿色建筑的提法有一些年头了,但是效果不如业界预想中的顺利,因为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你认为应该怎样去破除阻碍、推动这件事情?
贾晓平:这方面,我们理解很深。绿色建筑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最终建筑主体是绿色的。相对传统建筑来讲,绿色建筑在耗能、资源再利用等方面有先进性,但问题在于观念的转变。
为什么要做绿色建筑?这么做对企业有什么意义?企业往往比较在乎建筑物建造的成本,而不去关注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就像人们买房的时候在乎房价,却不在意物业费,实际上物业费就是全生命周期的费用。所以我认为,做绿色建筑首先要整个社会关注更长期的成本。做绿色建筑和不做绿色建筑的成本孰高孰低,企业要算这笔账。如果绿色建筑成本低的话,对建造方来讲是合适的,对人类社会也合适,这样就有了契合点。当然,这个工作需要很多机构、学者,甚至全社会去推动。
另外一部分是建造过程的绿色。英国一个相关统计表明,建造过程中的整个信息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可以让建造成本大幅下降。
信息化水平提高以后,一方面,建筑环节效率会更紧凑;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很多建筑垃圾。现在50%的垃圾都是建筑垃圾,30%~40%的尘土是建筑制造的。广联达现在就是聚焦建造过程,为绿色建筑做辅助,也在着手研究如何让建筑物最终是绿色的。这两块是相辅相成的过程。
李强强:这其实也是取决于广联达公司的核心业务。有没有想过向上下游业务环节拓展,比如说建筑建造好了之后,从装修等后期的环节上来做信息化?
贾晓平:这已经在规划布局内。我们根据不同阶段的市场成熟度,自身的能力背景不断往前推进。
建筑物建造完成以后,还有运维阶段,这一阶段需要信息化将整个建筑物管理起来,哪个地方出问题,信息化系统能告诉你发什么问题。就像灯泡突然坏了,需要换,通过信息化系统就知道这个灯泡是谁生产的,保质期是多长。当然,灯泡属于标准化产品,比较好换,建筑物有很多非标准的东西,它如何去更换?信息化系统就能做到。也会降低维修成本。
此外,绿色建筑需要一个信息控制系统,让所有的配置达到一种更经济、节能的状态。比如,人离开建筑,灯、空调等设备都自动关掉。这些环节都需要信息化手段介入。广联达已经在规划这种业务,只不过我们按照自己的步骤在推进。
李强强:正如你所言,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反而比较滞后,汽车行业也是这样,实在是堵得不行了,才有人提出来做车联网、做汽车电子。绿色建筑也一样,推广恐怕也比较难。
贾晓平:现在炒的最热的话题――数字城市,最终必然会落到数字建筑上。简单来看,城市就是由建筑和路构成,所以数字建筑的发展空间很大。
对企业而言,企业既要有前瞻性,还要有一定的现实性。前瞻性就是我们能看到的都看到了,能想到都想到了,该研究的去研究,该储备的去储备;现实是指,企业要不断地发展和生存,最好要和市场本身的生命周期结合到一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做先驱还是先烈的问题,走得太快的话,有可能就成先烈了。
“做全球老大”
李强强:广联达去年上市,今年2月收购了兴安得力,在此之前收购梦龙。目前,你比较紧迫的事情是什么?是国际化吗?上市之后,资本方面不用太发愁,接下来怎么走?
贾晓平:上市的好处我们就不用讲了,现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责任,你至少要对得起投资者,要让投资者的投资保值增值。那么怎么才能够保证增值呢?
有些东西是我们不能够掌控的,比如宏观经济形势。我们能够掌控的就是如何让公司业绩持续增长。这就要回答一个问题――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的收入来源在什么地方?
实际上,我们所思考和所做的工作都是在不断地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并且是可行的来源。我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的形成过程会经过一个阶段,如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会涉及到不同的客户――设计院、建设方、物业公司、业主、监理、咨询公司等等,他们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信息化需求。
其次,建筑物形成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设备和材料厂商,不管是给施工企业供,还是给建设方供,又会涉及到很多客户,还有政府监管部门。
而且,现在大家都不用去争论房地产,或者建筑行业是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看它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就知道了。这个产业背后还有很多教育机构为其培养人才。这样就有五个阶段,八类客户,每类客户里面又包含三个层面: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不同层面对信息化的需求也不一样,操作层需要一些套装软件、工具类软件,提高工作效率,而决策层和管理层就需要一套管理系统。
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来看。虽然中国有可能是最大建筑行业市场,但到2020年,建筑产业最多也就占全世界不到 1/5,甚至1/6的水平。也就是说,国际市场至少是中国市场的四倍到五倍。那么,我们会在这些空间里不断寻找收入来源。
李强强:我们了解到,广联达收购的梦龙和兴安得力两家公司经营得都很好,也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而且创业板门槛比较低,为什么它们愿意和广联达结成一体?
贾晓平:我觉得首先是文化上的问题,广联达和梦龙公司相互之间往来有十年左右时间了,兴安得力和广联达保持联系也有七八年。
随着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市,我们就考虑如何在行业内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分开来做也可以,但是不如抱团一起做更加强大。而且广联达上市后,核心目标已经指向了如何做这个行业的全球范围内的老大,已经不限于在国内市场称雄称霸。广联达有这样的心胸,再加上相互之间的了解,企业间的价值观一致,那我就会主动去提出这个问题。
李强强:他们抵抗了吗?
贾晓平:这个问题也比较尖锐。在各自企业内部肯定会有这种争论,这不回避。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现实。大家都要在这个行业内发展,如果不是一家人,那么必然会相互竞争,必然会进入到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状态,整个行业利润都会下降。在理想和价值观一致的基础上,收购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的事情。如何算大账,怎么能做得更强大。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们毕竟没有上市,离上市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再一个就是双方之间的优势互补很明显。梦龙在管理软件类产品如项目管理、进度管理方面有优势,这为广联达公司开发解决方案的业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兴安得力在区域市场上跟广联达有很大的互补,它占了华东的经济中心――上海,这不能否认。这让广联达在国内的格局会更加稳定,根据地更加牢固。
广联达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会将中国市场作为根据地。要想往外打,根据地不能有太多的后顾之忧。这也是为国际化准备。
李强强:新加坡是广联达第一个国际市场?
贾晓平:美国是倾向情报数据和研究为主,新加坡是我们第一个国际市场市场、第一个国际化动作。
李强强:进入新加坡市场之前有做铺垫吗?还是先进去再慢慢找感觉?
贾晓平:我们的前期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关于东南亚市场的了解,关于新加坡的了解,前期我们准备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每一个新东西我们都会按照研究阶段、孵化阶段、规模化推广阶段的步骤推广。
李强强:今后在国际化发展方面怎么做?有详细的规划吗?
贾晓平:为什么我们会选择新加坡,而不选择其他地方?因为我们觉得新加坡代表性是比较强的,它是发达国家,而且属于英联邦国家,又属于华人比较多的国家,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应该说新加坡市场是比较理想的,既能够找到国际化的感觉,又能够让我们储备国际化人才。
李强强:新加坡市场是广联达国际化发展的跳板?
贾晓平:我们会把新加坡建成国际化的第一个根据地,根据地做完了以后,大方向上就会走两条路,一条路是发达国家,针对的像欧美这些发达国家的这个市场;还有一条就会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做法也不一样。
李强强:广联达的国际化战略有什么样的愿景?
贾晓平:国际化市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目前,广联达公司已经取得国内建筑行业信息化领域领头羊的位置,我们必然要去走向国际化。
我认为,这也是中国软件企业必然要走的一条路。不走国际化路线,客观上来讲,只能等别人来打你;而主观上,国家形象必然会落到企业形象上,需要企业走向国际化。
篇3
【关键词】社区参与;商业模式;青溪古城;价值链理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表明旅游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不仅要以旅游者为本,也须以旅游地居民为本,以促进城乡统筹、落实富民工程为战略思想。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特定区域在旅游业发展中,将社区居民作为旅游业发展主体,通过对旅游规划、开发、运营、管理和监督等决策与执行体系的广泛参与,在保证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社区全面发展的新模式。由此可见,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不仅可促进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还可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收渠道,这正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因此,本文在古镇旅游商业模式设计中引入社区参与理论,保证社区居民合理参与古镇旅游并分享发展利益,不仅是落实富民工程的战略举措,也是实现两大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旅游商业模式概述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
按照学术上为多数人公认的定义,商业模式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品和服务,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组织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根据旅游产业的特点,将其商业模式分为收入模式、投资分期、营销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开发模式及融资模式七大方面。
(二)旅游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总的来说,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对旅游开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化、网络化对旅游商业模式的影响;基于文化保护及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文化旅游开发中的商业模式设计以及遗产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中商业模式的设计等。可见,在已有的旅游商业模式研究中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特别是社区参与理论的结合研究较少,这种研究及其发展趋势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人本化宗旨是相悖的。因此,本文将以此为突破口,以青溪古城为例,引入社区参与理论对古镇旅游开发中的商业模式设计进行相应研究,以期通过成功的商业模式,对促进我国古镇旅游朝着“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有所裨益。
二、青溪古城旅游开发及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青溪古城概况
青溪古城隶属广元市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角,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美誉;同时,青溪古城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川陕甘旅游金三角的中心区域,西北接大九寨生态旅游区,东南连川东南红色旅游区,并且是四川大九寨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进入唐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必经之路,与东河口地震遗址相邻,区位优势十分突出。近年来,青溪古城凭借突出优势,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初步形成了"生态旅游、土特山珍、矿产加工"的产业发展格局,尤其是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第三产业产值2084万元,截止2007年已建成星级农家乐40余家,初步形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的青竹江乡村旅游带,核心镇区――青溪古城的旅游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还没有形成旅游接待能力。
(二)青溪古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参与规模较小,以个别参与为主,仍停留在自发参与阶段。(2)参与广度不足,以农家乐为代表的餐饮、住宿为主,有待进一步拓展。(3)参与深度不够,还没有形成社区与旅游区息息相关的利益机制。(4)参与形式单一,以个体经营为主,有待进一步发展多种经营形式。
三、社区参与青溪古城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1.促进灾后重建的需要。青溪古城在5.12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基础设施损失巨大,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灾后重建不仅仅是建筑的重建,更是居民生活信心的重建,如何做好居民安置、解决当地民生才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和主要任务。在青溪古城灾后重建过程中,抓住恢复重建机遇,通过正确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到古城旅游开发当中,是灾后重建中帮助当地居民安居乐业、重建家园重要途径,也是执行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重要举措。
2.丰富旅游产品的需要。体验社区文化和参与社区生活是古镇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通过社区居民广泛的参与旅游,理解和支持古镇旅游开发,主动参与社区旅游,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也能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
3.旅游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倡导社区充分参与到古镇开发中,确保社区和当地居民能获得各方利益,从而维护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的社会稳定,最终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4.保护本土文化的需要。青溪是著名的羌氐聚居地,羌氐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通过居民参与旅游的接待与开发,能够使居民认识到本地文化特别是羌氐文化的价值,从而提高对本土文化、羌氐文化的重视,有利羌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四、青溪古城旅游开发商业模式设计对策
根据青溪古城社区居民具体情况,针对青溪古城社区参与旅游的现状,从商业模式中的开发模式、融资模式、管理模式、经营模式这四个与社区居民利益相关度最强的因素出发,对青溪古城旅游商业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设计,保证社区居民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古城旅游开发中来,从而实现社区利益最大化,保证青溪古城旅游不仅为旅游者所满意,更为社区居民所满意。
(一)开发模式
与众多旅游形式相比,以古镇旅游、乡村旅游为代表的社区型旅游是社区居民最易参与、受益最多的旅游类型,在青溪古城旅游开发中,以“发展大旅游,培育大支柱,形成大产业”的开发理念为指导,依托历史悠久的古镇旅游资源和独具川北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提出“古城+乡村旅游+旅游地产+绿色产业+生态景区”的产业综合开发模式,大力发展古镇旅游和乡村旅游,让古城内外居民皆能最大化的受益于古城旅游的开发。
(二)融资模式
一般情况下,社区居民的投资能力和经验管理能力都十分有限。因此,在青溪古城旅游开发中,除了旅游地产这类资金投入大、经营管理难度高的项目以外,对于土特产生产加工、本地工艺品生产、民俗表演、民居客栈、特色餐馆等这类资金投入较小、经营管理简单的旅游项目则主要由政府通过提供技能培训、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等形式,引导社区居民通过对自家建筑的风貌改造和业态置换参与其中,让社区居民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都能参加到古城旅游开发当中,并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融资模式。
(三)管理模式
旅游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旅游管理机制的组织模式,合理的组织模式既能发挥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主导作用,又能保证社区居民在旅游管理上的完全参与,同时又能弥补居民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的不足,从而保证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结合青溪旅游开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引入“政府主导、公司主体、居民参与收益”的旅游开发理念,将青溪古城旅游开发管理模式设计为“政府+公司+社区居民旅游协会”的三维一体的多元组织模式,提升社区参与的深度,让社区民居正在成为古城旅游开发的管理主体。(如图1)
图1青溪古城旅游管理组织结构示意图
(四)经营模式
根据青溪古城旅游开发特点,针对古城居民实际情况,将设计土地使用权出让模式、项目经营权出让模式、资产所有权出让模式、项目合作经营模式、项目独立经营模式等多种旅游经营模式,社区居民根据自身实际特点,以不同的形式产于到古城旅游项目经营中,从而更加拓宽了社区参与渠道,丰富了社区产于形式。
五、结语
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基于社区参与理论的商业模式是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此抛砖引玉,望更多研究者、规划者能够来探讨这一课题,扶持和推动这项意义重大的工程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参 考 文 献
[1]丁焕峰.农村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与旅游扶贫[J].农村经济.2006(9):49~52
[2]刘纬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2000(1):47~52
[3]王小莉,衣玮,林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遗址开发的商业模式探索[OL].绿维创景.2010
[4]秦其文,王兆峰,雷丽蓉.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商业开发模式研究――以凤凰古城为例[J].旅游研究.2010:41~47
篇4
工业的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期间我们的主攻方向,国家经济平稳运行、建设小康社会,这些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实现工业的转型升级,构建新的经济模式,并在我们各个产业领域里塑造出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
新兴产业发展尚未达预期
很多国家都在研究经济下行的风险,都想改变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全世界都期望用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很多国家都制订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计划,但目前看来,新兴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取得大的进展,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还不够。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既要依赖于宏观政策的调整,也要依赖于我们企业家自身的努力。
我们注意到过去支撑我们经济发展的三大产业都在转型升级。过去20年中,经济的驱动因素出现了新的变化。
第一,创新驱动转型。过去的创新驱动比较简单,就是购买设备。但从今天看,买设备还不能完全解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更多还是要靠我们在消化、吸收、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持续创新。
第二,向内需主导和消费者转型。全世界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使我们必须扩大内需。
第三,绿色低碳转型。“十二五”期间,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有明确的规划。绿色不是简单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本身也催生出很多新型的产业,比如云计算产业。云计算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节能,云计算带来节能的技术、设备、模式的创新。所以推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过程同时也是绿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发达国家也是从人均GDP 5000美元开始治理环境,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第四,向制造服务的转型也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第五,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重要特征。
工业的转型升级是工业全面优化的过程,两化融合有一些最基本的路径,然而如果仅仅研究这些基本路径,对传统产业升级来说还不够。从工业性质讲,要从OEM向ODM再向OBM转型。中国两万亿元的出口中,50%是OEM产生的,提高ODM和OBM的比重迫在眉睫。
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提升我们在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我们现在出口两万亿元,其中出口到美国的就有3000亿元。怎么转型升级呢?我们要从需求链、产业链、资金链、物流和供应链、价格链等多个方向思考,才可以提高我们在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提高产业附加值。
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面临很多问题。从产业升级的着力点看:第一,要突破核心技术,尽管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这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因此必须要突破。
第二,打破产业链条。我们自己在整个产业链上还有很多缺失,而缺失的环节恰恰是高附加值的领域。
第三,创新商业模式,提高在终端领域的影响力。产业升级就是提升自主设计能力,创造更多自有品牌,自己控制商业渠道,自己创造商业模式。
传统产业的升级体现的是品牌、设计和资源的整合,也体现新的制造模式。从信息产业看,我们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成功,比如华为和中兴。现在我们有很多新的产业领域,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这些新的产业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时怎样才能领先一步呢?就要靠自主创新。
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要提高自主制造的能力,但是我们的制造基础,无论是基础的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装备还是企业管理,与发达国家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当然,转型升级也涉及到制造模式、制造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型,因此转型升级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
我们期望工业转型加快推进,希望通过工业转型来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的跨越。这取决于每一个企业的努力,要靠每一个技术团队、每一个装备、每一项管理、每一个战略、每一个模式的创新。
转型升级也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在转型升级中,特别是高端产业的转型中,国家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再如,发展航空产业,想要发展航空产业的所有环节难度很大,但在某些特殊的领域里面,我们要成为出口的大国。
企业无疑是转型升级最重要的角色。从政策层面讲,第一要给予产业发展好的政策空间,加大配套设施的建设;第二是营造创新的环境;第三是努力扩大产业需求。在新兴产业方面,政府和企业共同培育和研发非常重要。
完善产业转型的体制机制。我们需要不断推进市场准入制度、价格形成机制、市场机制和运行模式。以节能环保为例,节能环保就涉及到很多机制体制的设计。例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如果把电动汽车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电动汽车就将得到很好的发展机遇。
篇5
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平均油耗从2002年的9.11升/百公里降低到了2012年的7.3升/百公里,并且确定了2015年要达到6.9升/百公里的目标。从排放标准上看,从2001年“国一”到2011年7月实施的“国四”,北京已经于今年率先实施了“京五”标准,“国五”也正在快速的推进之中。从安全性能方面来看,无论被动安全还是主动安全,还是智能信息导航各方面,中国的汽车产品都与世界同步。
我国的汽车产业和市场需求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对新一代的中国汽车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如何更加环保、为消除雾霾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如何更加有效的保障安全出行,如何更加智慧地为交通通畅打好基础。新一代的中国人为清洁、环保、安全和智慧树起了一个新的“汽车梦”,新一代的中国汽车人要用我们创新发展的激情和努力来实现新的汽车梦,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和未来!
早在本世纪初,中国政府就意识到这个责任,从2001年实施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开始,到2012年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确立并坚持了以纯电驱动为核心,以“三纵三横”、电池、电机、电控为关键技术的研发体系,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标准、示范推广等支撑平台,建立了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经过多部门的紧密合作,成功组织、开展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试点工程。近三年的政策支持,在促进技术进步、培育市场环境、探索商业模式、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企业、地方和市场的积极响应,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产业进步和配套体系的健康发展。
我国汽车企业、高等院校用持续和创新的实践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构建成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创新体系。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从2009年的5元/瓦时,降低了50%,能量密度提高了一倍以上,单体电池的循环寿命也显著提高。全国动力电池年产量可以达到200亿瓦时,能够满足20万辆汽车的配套,实现规模化应用和全球配套,促进电动汽车的技术先进,成功的进入了跨国公司的全球配套体系。通过电动汽车共性技术的研究,在关键零部件的系统集成、匹配、车载应用、关键制造工艺、检测规范、产业配套方面取得了一批先进的技术和成果,初步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纯电动公交车已经形成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技术体系,并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部分产品已经开始出口;混合动力客车技术趋于成熟,主流产品实际节油率稳定在20%左右。我国节能与新能源公交汽车在大型客车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近几年快速升高,从2010年的不足2%,上升到2012年的9.9%,今年前4个月快速上升到14.5%,新能源公交客车的规模居世界第一。到2013年3月,25个示范城市的推广数量从2012年底的27432辆上升到39800辆,充换电站174座,充电桩8000多个,使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面居世界前列。据统计,到今年7月底,示范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达到了47800辆。全国范围大概超过了6万多辆,增速明显加快。市场实践证明,我国的纯电动轿车的产品技术性能满足规模化产业的需求,实现了批量销售,燃料电池汽车继续跟踪着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国产燃料电池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性能不断优化。
近五年来,国际上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加了近一倍,成本降低了将近50%,锂离子电池单体循环寿命提高了近一倍,推动着纯电驱动的整车产品迅速发展,典型产品不断涌现。截止2013年4月,日产的纯电动轿车聆风(LEAF)超过了4万辆,丰田新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PRIUS)超过了1.5万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2012年年底上市的特斯拉MODEL S到今年7月份的销量已经超过了1.4万辆。
今年6月我参加了德国的电动汽车国际论坛,据我了解,德国作为汽车强国,两年内将会推出17款电动汽车的成熟产品,引人关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规模化进入市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市场化呈加速的势头。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销量超过20万辆,其中美国市场最大,日本生产的电动汽车最多。按照美国能源部的介绍,截止2013年7月,美国市场的电动乘用车销量已经超过12万辆。德国将从2015年起开启电动汽车的商业化重要进程,为实现2020年的100万辆来做好准备。在日本,产业化准备已经基本完成,2015年将把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完善电动汽车商业化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来准备。
分析各主要跨国汽车企业的规划,除了他们在本土加大推广力度以外,无一例外的把中国市场列入其近期推广的目标市场。可以预见,中国将成为未来国外电动汽车最重要和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这点将和我们的传统汽车一样。在上述三个国家当中,燃料电池汽车仍然作为面向未来最终解决的方案,在持续的研发和示范推进之中。尤其近几年来,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在降低、性能在进步。
面对未来的责任,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雾霾天给我们进行了启发,要求各行各业调整产业的转变结构,通过创新发展实现低排放、零排放,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尽快摆脱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
其次,应该看到我们的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增长阶段,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如果我们还是要热衷于大马力、高耗能产品的投资,也许会有一些短期效应,但是面对石油资源的紧缺、环保要求的提升、碳排放限制的措施,长远发展难以持续。中国政府已经发出了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明确信号,希望企业和资本市场高度的重视。
第三是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目前虽然新能源汽车的份额极小,但市场对其的期望值在快速增加,前年宝马MINI的电动汽车在北京进行示范运行,网上征求志愿者,有上万人来报名竞争。在深圳,人们宁愿花时间来等候电动汽车出租,在北京郊区800辆电动出租同样受到了司机和乘客的欢迎。清华科技园分时租赁的启动至今100多天过去了,证明了分时电动汽车完全能够满足出行的需求,而且在整个出租的过程当中,出租率保持了100%,通过示范,客户总结需求,提炼了关于建设充电桩的建议,有利于电动汽车产品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将于近期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到今年底将在清华科技园等四个园区,在北京理工大学等九个院校投放不低于100辆电动汽车,同时按照市场的机制扩大租赁,加强充电网的建设,与传统租赁行业的龙头合作,建立传统的租赁渠道,扩大电动汽车租赁,力争在未来三年内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网络。
这些现实的情况表明,节能环保、生态文明正在深入人心,汽车市场的价值观正在向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方向转变。当然,当前电动汽车的发展仍然有一些阻力,其中表现在对技术路线的争执,对市场的悲观预期以及对配套设施的困难和旁观、不作为的消极态度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尽快的加以引导和解决。
中国汽车工业承担着提升经济、扩大就业、拉动内需、优化产业结构的责任,更肩负着构建面向未来的绿色交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我们应该看到,在挑战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外均处于培育期,产业技术的差距并不大,我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具有较为明显的成本资源市场和体制的优势,更容易形成竞争优势,走出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
第一,新一轮的示范推广即将启动,国家补贴政策持续支持。近日,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方案,四部委正在制定实施细则,并将不日正式启动。新一轮的国家支持政策在总结第一阶段推广的经验问题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目标是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和地方推动市场的积极性,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顺利的走向成熟。
主要内容有: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开展示范,以试点城市为核心建立区域,扩大辐射范围,加速区域电动汽车的推广,改变原有的财政资金补贴方式,加快补贴资金的落实力度,混合动力客车向全国进行推广,对充电站建设等进行财政支持等等一系列。
第二,我们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市场促发展。要突破传统期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把推广新能源汽车放到绿色交通发展和新兴产业变革的大形势下,着力创造新模式、培育新市场。高铁和城际列车已经成为城市间个人交通的首选,分时租车的商业模式不仅受到出差旅游人员的欢迎,也为年轻人所青睐。随着大城市地铁的建设,地面公交路线的不断优化,又为电动公交客车和出租车创造了新的商机,网络购物市场快速发展,城市内的小型电动物流车的需求剧增,市场广阔。对于雾霾严重的城市,采用上述新型的市场模式,既可以有效降低汽车排放,又可以减少交通的流量,而减少交通流量提高城市交通速度,本身就是减少雾霾的一个重要措施。
从目前电动汽车的成本构成和推广效果看,大型客车和小型轿车具有较高的性价比,适用于市场应用。从国内外示范的经验上来看,电动汽车成本价格虽较高,但运营成本很低,合适的商业模式可以合理的分派这其中的利益,形成创新市场的动力和广泛应用的合力。创新商业模式涉及的多是地方性政策法规,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最高。在中央政府的积极支持下,一定会创造出因地适宜的新模式。
第三,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可持续的基础设施运营机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运营模式将成为除电动汽车本身的技术限制之外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在新一轮的推广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充电设施建设布局和网络化的建设,明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用电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创新等问题,要深入研究充电设施的商业模式,积极调动多方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尽快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开放的、可持续的基础设施运营机制。
第四,强化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产业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今天掌握的核心技术不久就会被更新,产业发展的机遇也会稍纵即逝。科技部将加大力度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研发,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例如,在动力蓄电池领域要加强电池技术材料、热度性能等研究,正在开展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的集成技术和制造工艺的工艺研究,降低成本、提高动力电池的可靠性、耐久性和整车的适应性,要不断的支持整车和零部件的基础创新,支持相关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和检测技术的发展。我们将继续支持燃料电池系统、平台和整车的研究开发和小规模的示范运行,保持和超越目前已有的竞争优势和地位。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加大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尽快推出符合市场和公众需求的产品,适应新型、绿色、安全、快捷智能交通体系的发展。
篇6
关键词:众筹平台;煤炭行业;煤化清洁能源;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20903
1引言
众筹商业模式(crowd一funding business model),自2011年7月点名时间上线并发展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众筹平台以来,侧向各行业的众筹平台也纷纷创立。探其本质,众筹商业平台生态由筹资人、众筹平台、出资人三者构成,对各个体赋予的属性完全符合商业经济规律。在目前我国“新经济”大背景下,煤炭行业减产能、煤炭能源积极转换为清洁能源的国家政策下,众筹模式针对性的应用到煤炭行业的发展需求中,将极大的摆脱煤炭行业的发展困局。即大型煤炭企业(筹资人)发起清洁能源项目,通过国家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众筹平台)审核后,来面向全国中小型煤炭(出资人)发起资金或其他物质需求,以此来构建煤炭行业整体发展的良好环境并大幅提升煤炭清洁能源在新能源中的所占比例,加快我国低碳经济进程。
2众筹模式下赋予煤炭行业中各个体属性阐述
2.1大型煤炭企业(筹资人)
目前我国核心煤化工技术,即煤炭资源转化为清洁能源技术大多掌握在大型煤炭企业,如神华集团的煤间接或直接液化技术、中煤集团与陕煤化集团等企业的煤制油、煤制烯烃项目也掌握着最新核心技术。在煤炭行业现状下,煤炭m仍作为我国重要能源主体,但天然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对煤炭等传统能源替代作用增强,预计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达10%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8%左右[1]。如此严峻形势下,煤炭能源加速向清洁能源方向转型是必要的。因此大型煤炭企业将拟研发或正在研发和已经研发完毕的煤转化为清洁能源项目,至煤炭行业众筹平台上,面向全国煤炭企业来获取所需资金或其他物质需求,能加快煤化清洁能源转型(表1、表2)。
2.2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众筹平台)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煤炭主管部门牵头,发展改革、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管等主管部门共同搭建众筹平台。在煤炭行业众筹生态中起审核、管理、监督、协调及信息传递等作用,同时给予筹资人和出资人相关政策支持。
2.3中小型煤炭企业(出资人)
跟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内容,2015年煤炭企业6000家,到2020年煤炭企业数量小于3000家,同比下降50%。可得知我国大多中小型煤炭企业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企业发展理念亟待改变。对中小煤炭企业SWOT分析[2]。
(1)机会分析。我国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随着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国家政策控制煤炭产能使得煤炭产业更加规范;加速生产并利用清洁能源必然是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2)威胁分析。由于国家政策方针,直接利用煤炭做为能源消耗在整个能源使用体系的占比不断减少;非煤炭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其它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加速能源结构的改变,占领的能源市场份额扩大。
(3)优势分析。中小煤炭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控制煤炭行业的产能后,中小型煤炭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好;中小型煤炭企业的稳定发展影响我国众多从业人员,有利于我国的社会稳定。
(4)劣势分析。中小型煤炭企业规模小、数量过多、无序竞争激烈;煤炭生产工艺落后、装备技术水平低;煤化清洁能源技术几乎零基础;企业煤炭的产出的销售途径不断缩小。
由此预见,如若不紧随经济发展趋势,不积极向煤化清洁能源转型,大多中小型煤炭企业面对关闭或被合并的威胁。因此,中小型煤炭企业应积极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加入煤炭行业众筹商业模式,借助其大型煤炭企业的强大技术实力将自身产业类型转型。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曾涛,等:搭建煤炭行业众筹平台促进煤化清洁能源发展新构想
能源及节能
3搭建煤炭行业众筹商业模式可行性分析
3.1存在可借鉴的其他行业众筹商业模式
从国内的情况看,2011年开始陆续出现了类似Kickstarter的众筹平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点名时间、积木、JUE.SO、淘梦网等各种侧重不同方向和特色的10余家众筹平台[3]。因此在搭建煤炭行业众筹商业模式将会避免走曲折弯路,更能在这分秒必争的低碳新经济形势下快速成型并投入运营。
3.2众筹平台的搭建是煤炭产业摆脱现阶段困境的重要途径
由于对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发展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发展。而将煤炭转化为清洁能源是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能源转化方式,提升煤炭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的占比,来提高煤炭的经济价值,进而促进煤炭行业的发展与振兴。
3.3国家政策支持
在新经济的推动下,如何解决煤炭产能过剩、环境污染、职工就业问题是我国政府近期规划的重中之重。众筹平台的搭建与运营,创造出的煤化新能源技术能有效将煤炭过剩的产能转化为新能源;煤炭行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开发煤炭时和传统利用煤炭方式来造成的环境污染,而煤化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与投产将能减少传统煤炭能源消耗,进而减少煤炭能源对环境的污染;煤炭众筹平台成功运营将会在全国各地催生众多煤化新能源研发企业及生产工厂,大大解决了因煤矿行业不景气而面临失业的人员和社会上其它相关待求职人员。综合以上三点,煤炭产业的众筹商业模式一旦启动便将会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政府也将出台相关政策来孵化和促进平台的产生和运营。
4众筹经济下煤化清洁能源产业的运营机制研究
同侧向其他行业的众筹平台相同,煤炭行业众筹商业模式的核心逻辑也是创造价值,表现在价值发现、价值匹配和获取价值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衍生逻辑为改变煤炭价值、产能可持续发展、行业价值提升和优化社会创造价值,如图2所示。
筹资人提交煤化清洁能源项目至众筹平台审核;出资人提供资金或其他设备物资;众筹平台将资金或设备物资拨放给筹资人并管理资金及设备物资;众筹平台对筹资人和出资人进行审核、管理、监督、协调及信息传递等作用,同时给予筹资人和出资人相关政策支持;筹资人将所得技术专利或利润回报给出资人。
煤炭行业众筹融资主要模式见表3[4]。
表3煤炭行业众筹融资主要模式
股权融资指筹资人通过煤化清洁能源企业的证券来对出资人进行融资
收益共享指出资人通过对煤炭转化为清洁能源侯由此产生的收入共享或专利融资来作为回报方式
实物融资指出资人以设备或物资替代现金为筹资者进行融资
5结论
将众筹商业模式应用到煤化清洁能源产业上,利用其模式的高效性,一方面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通过煤炭能源结构转型生产使煤炭行业摆脱行业低迷的困境,同时也通过大型煤炭企业的实力及影响力带动中小型煤炭企业的转型生产;另一方面,众筹生态下的煤化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成型也符合我国目前“低碳”新经济的发展方针,也深化了我国新能源行业的主要发展结构。总体来说,通过搭建煤炭行业众筹平台促进研发生产清洁能源的想在现阶段十分适合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在我国煤炭行业中开创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这种商业模式是改善我国煤炭行业低迷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R].北京: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2016.
[2]杜博芳,关士良.中小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1).
篇7
@TA54-丫头:我在drupa报告会上!密密麻麻全是人!
@闹闹尔:数字印刷的触角已经伸向包装与标签,未来,数字印刷是否可以席卷天下呢?期待着……
@印艺科技-刷新世界:#德鲁巴报告会#对于印刷这个大蛋糕,数字印刷将分得其中更多的部分,胶印的份额会越来越小,如此下去是否会导致胶印最终消亡?时间节点会在何时?
@舒心舒畅:时隔5天再次见到王岩镔司长,父母官的支持是推动数字、环保、绿色印刷的强劲动力。
@八月茉莉花奶茶:听了大半天的#德鲁巴报告会#,从高端企业领导者那听出了几个关键词:数字与胶印的融合,印刷的增值,绿色印刷的理念。面对第三方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客观评价,如何帮助客户成长?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如何切实地引导印刷企业的发展方向等众多问题是日后待解决的,它是实际的、客观的、实在的。
@小舟很微薄:数字印刷是趋势,这为大家所共识,数字印刷也最适合小批量、个性化的印刷。这的确需要找到与传统印刷不同的经营模式,与网络印刷的结合值得重视、研究 。//@印刷技术: #德鲁巴报告会#数字印刷的商业模式很重要,好的商业模式能为印刷企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鑫---:#德鲁巴报告会# 印刷企业处在价值链中生产环节的弱势地位不可避免,印刷企业无法十全十美,特色是生存的基础,联合能弥补短板!说的太好了!
@MBO折页机:#德鲁巴报告会# 有意思的是,数字印刷厂商唱主角,想想四年前?那么四年后呢?
@到现在还是个谜--信不信由不得你: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两条脚走路。//@人傻傻福多多:私信、微信算传纸条不?//@风格兔子:好主意!竟然没人开发出一个这样的应用?//@印刷情报站:微博将来会替代传纸条吗?哈哈 //@风格兔子:传统与数码的结合。//@印刷情报站:#德鲁巴报告会# 向嘉宾提问的方式:传纸条+微博。两种方式融合得很好。
@科印印刷网: 盛元印务的张韶衡总经理说的不错,无论设备多闪耀,能够给客户带来切实价值、能够顺应行业发展,这才是客户最看中的。
篇8
多省试水照明合同能源管理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赵明表示,LED照明与合同能源管理最初的结合是从国家“十城万盏”试点项目开始的。当时,一个城市仅更换部分路灯就需要花费上千万元资金,没有哪个政府或市政部门愿意并且能够拿出这么多钱来做实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它解决了LED路灯示范工程投入大、风险高的问题,也保障了生产、消费和金融三方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实现了“政府、企业、公众”的三方共赢。
在LED照明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也采取了积极地扶持和鼓励政策。《广东省推广使用LED照明产品实施方案》中指出:未来三年,广东全省范围内将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为内核,以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支付节能收益为杠杆,以公共照明领域为突破口,强力推广应用LED照明产品,实现节能减排和LED产业发展的综合目标。全国首个成熟应用于高速公路主干道的LED照明项目——深圳高速公路LED照明工程顺利竣工验收,广乐、博深等新建高速公路LED照明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广东省安装LED路灯超过30万盏,示范路段3000多公里,应用规模居全国前列。另外,安徽省铜陵市、福建省南安市、山东省临沂市、湖南怀化市、浙江省宁波市的LED路灯绿色照明改造项目都采用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企业“不花钱”完成节能改造
作为青岛市政府参股并批准成立的,国家发改委备案的专业节能服务公司,青岛华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相关的项目资金、项目策划方案及售后服务等。在日前召开的用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推动绿色照明节能减排事业新闻会上,青岛华通集团总经理、华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培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用能单位“不花钱”就能完成节能改造。
居业:姜董您好,您能介绍一下什么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吗?
姜培生:简单地说,就是用能单位拿节约下来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改造的投资。如果节能改造的投资是由节能服务公司事先支付的话,在合同签订期,用能单位按照未节能改造前的能源花费支付给公司,公司赚取节能后的差价,如青岛华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用能单位签署节能改造合同来实施,那就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它的好处就是用能单位无需直接投资,可规避投资压力和风险。用能单位可放心大胆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采用世界上最为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对自己的技术装备进行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一般合同期为3~5年,但是对于投资量比较大的项目,如城市路灯的改造一般为8~10年。
居业:作为一个实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我们所推出的技术和产品是否成熟和可靠?
姜培生:这个理由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一个负责任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一方面为社会负责,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公司负责。为社会负责任就是要将市场上形形的节能技术和产品进行比较精选,选出最可靠实用的技术和产品向社会推荐,为社会负责就是为自己负责,这一理念在EMC模式中体现得淋漓至尽。
居业: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何优势呢?
姜培生: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优势之一就是人才队伍的优势。节能服务公司一旦研究开发某一领域市场,就会组成团队对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过程、该领域的企业现状、该领域的市场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考量,从中选出可以合作的伙伴。比如在LED照明方面,我们对该领域的技术、企业、市场做了全面调研,最终选定中微光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整个团队是由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省从事LED产业的精英组成,而且该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许多国内国际发明专利。还有就是产业链垂直式管理,在LED产业中也就是前端、中端、后端都是该公司一气呵成,从而奠定了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居业:EMC在商业运作中又有何优势?
姜培生:商业模式上的优势就是节能服务公司先期投资,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节能效果,从而实现投资回报的目标。如果某个节能服务公司推出的技术和产品达不到合同约定的技术经济指标,那就意味着该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期收不回投资,就意味着造成损失,而这种损失的用能单位来说是没有的。所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于推广重大节能技术对于用能单位来说是可靠的、是零风险的。合同期内,可以分享节能利益;合同期满,资产和收益100%归用能单位。
篇9
2008年11月5号,由北京红旗中文贰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红旗2000)和北京大学承办的第6届OpenOffice.省略产品技术的情况。
开源的机遇
以软件授权为代表的传统模式一度主宰了商业软件市场,不过这种方式很难满足当前不断出现的新需求。在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今天,OpenOffice.省略世界开源大会以“绿色・生态・友好――开源软件的普世责任”作为研讨主题,重点围绕OpenOffice对环保的责任、促进OpenOffice与第三方软件系统的开放与融合、加强与开放标准的实现及融合、提供和完善OpenOffice.省略普及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探讨。红旗2000公司董事长于品海在演讲中表示:“开源技术将对我国IT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并给中国软件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我们应当立足如何促进我国IT产业发展的课题,深入阐述科技与创新、服务模式等各方面的关联及其对新商业价值的探索,从而达到促进国际科技融合、引领产业发展的目的。”
据记者了解,本次会议是大会举办以来,第一次离开欧洲,在中国北京举办。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表示:“OpenOffice.省略等国际主流开源产品进行持续跟踪、检测,并及时回馈给国际社区,为开源软件的进一步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机构,北京红旗中文贰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正在崛起的开源力量的一个代表,也是促进北京开源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员。近年来,他们不断加大对社区的参与和贡献力度,并已成为OpenOffice.省略 国际社区代表 Peter Junge认为,软件向服务转型最核心的就是服务的盈利模式问题,是前端的应用问题。只有更多的消费者接受了这种应用,并愿意为这种应用买单,或者直接或者间接,服务型的软件公司才能成长壮大。
借助开源的力量是企业应对目前挑战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随着应用形式的增加,由此产生的巨额软件开发和维护成本已经让很多公司难以承受了,软件本身不再直接创造利润,它自身的成本就必须被充分压缩。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很多大型公司用户开始关注开源,甚至融入开源,通过开源来帮助自己解决基础的技术问题,分担自己的风险和负担。未来的开源软件有可能成为基础软件的核心力量,为各种上层应用提供基础平台。
引领绿色理念
让OpenOffice.省略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开源办公软件产品之一,在节能、环保、高效等方面应做出更多贡献,包括继续优化性能,推出更为生态友好的产品等,满足用户的要求。
与标准的融合
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毕开春认为,从软件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开源软件应该和开放的标准体系结合起来才是未来开源软件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二者绝不可分。任何标准理论上讲都必须是开放的。未来的开源软件,必须有效地融合于企业的整体信息系统,与其他应用单元和功能一起运行,才能真正发挥开源软件的作用,才能为用户服务。在中国发展开源软件,要以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为目标,让开源系统间可以有效协作,因此,开源系统必须要与开放的标准体系结合起来。”
毕开春同时表示,目前在我国发展开源运动的时机已经到来。“从国家已经确定和启动实施的重大专项基础软件项目来看,已经确定了一个采用开源和开放标准的技术路线,开放代码已经作为一个技术路线确定了,对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开源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产业环境。”
在谈到将来开源软件要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时,毕开春认为,仍然需要有一种恰当的商业模式或者是服务模式来保障开源软件的发展,有一个好的规则和秩序。“开源软件的技术爱好者,可以通过开源社区把自己的一些思路、想法、先进的技术贡献出来。但是站在产业的角度来说,我们还应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链,让所有的贡献者获得回报,并让他们的创造得以应用。”
篇10
让兰州拉面“飞入”寻常百姓家
兰州拉面如此受欢迎,然而,要想在兰州以外的城市找一家正宗的兰州拉面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能够足不出户,在家里亲手做一碗香喷喷的,原汁原味的兰州拉面,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如何才能让人们在家中也能吃到正宗的“兰州拉面”呢?兰州拉面项目组的马总陷入了沉思。作为土生土长的兰州人,他非常热爱兰州这片土地,渴望把兰州拉面这一中华传统美食推向全国。然而,他又感到兰州拉面项目的运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整合各方的资源和才智共同完成这一使命才是明智之选。因此他决定借助外脑的力量,请我们几个在咨询公司工作的老朋友,一起对项目进行论证,也激发自己的运作思路。
战略转向:深度挖掘核心竞争力
我们就兰州拉面的定位和战略方向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在思想碰撞过程中,我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三个问题上,兰州拉面项目也由此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产品差异化:从卖面到卖汤
我们首先深度分析了项目背景及发展思路,此前项目组认为:兰州拉面以方便面的业态运作最合适,目前也正在与一家生产方便面的厂家洽谈合作。从表面上看,选择方便面业态的理由似乎很充分,首先,方便面适合大工业生产,其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销售渠道和人员,节省费用便于操作。然而,凭借多年食品咨询经验,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战略方向。如果走常规面制品的发展道路,兰州拉面项目反而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其一,从表面上看,兰州拉面历史积淀深厚,品牌力强.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但是,如果选择方便面业态的话,这些优势将不复存在,因为如果选择这样的方式,产品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而且竞争对手多是资金、实力雄厚的方便面企业。其二,目前,康师傅正在兰州投资建厂,无论从研发能力、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还是规模而言,马总这家企业都不能与之抗衡。试想:康师傅若要生产“兰州清汤牛肉面”这一品类易如反掌,到那时我们还有出路吗?
走差异化的路子,挖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经过仔细挖掘,我们提出了“汤”的概念――“兰州清汤牛肉面”关键就在“清汤”二字。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喜欢兰州清汤牛肉面的消费者,最在意的也是其“汤”的与众不同,这也是兰州拉面200多年来生生不息.美味不断的秘密所在。因此,正宗兰州拉面“汤料”的工业化生产,成为这个项目的关键。这样就一举实现了产品定位的差异化,企业驶入了汤料市场的“蓝海”,“面”不再是主体,而只是媒介。企业也有了全新的定位――以兰州拉面为载体的原料供应商。
核心竞争力:缔造新的商业模式
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个企业要想少走弯路,必须准确地回答上面的问题.这就是战略定位。立足区域特色饮食文化.打造中国传统食品创新亮点,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这一思想要求我们集中一切资源和精力,实施差异化战略,通过差异化的手段将兰州拉面的独特概念表现彻底。原创的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成为项目成功、决胜商场的秘密武器。
要想正确的回答是什么.首先要看在商品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建立在产业属性之上的,隐性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企业长期竞争优势。通过市场调研以及对产业资料的反复研读,在深入了解竞争对手和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之后,我们将兰州拉面项目的产业属性定义为:“公司是一个以地域文化为依托,以兰州拉面为载体的原料供应商,其突出特色是一种根植于中国大地的传统绝活,传承百年的食品杂技表演。”
这样的产业思考彻底改变了该项目原有的市场定位。不难想象,如果企业定位为生产“方便面”的企业,未来的产品线发展方向一定会是从“兰州拉面”到各种风味的方便面;但是,一旦确立了上述产业定位,公司就将紧密展开以“兰州拉面”概念为核心的产品线扩展。
核心竞争能力,是促使消费者为商业模式和产业属性埋单的能力。只有消费者和竞争对手选定的标准,才是市场竞争的标准。“食品杂技”提供商的企业定位则大大提高了这一项目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基于这样的产业理解,一套基于面、汤、餐饮业三元互动、立体多维的商业运作模式自然地呈现出来。(见图1)
这套新的商业模式,超越了产品本身,通过深度‘窆掘兰州拉面特点和亮点,创造新的饮食文化,引导消费。连锁经营的餐饮模式,成为项目持续运作的一大概念。项目从整体上呈现出以拉面为载体的产品市场、以兰州文化为依托的品牌市场、以连锁加盟为主导的资本市场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
通过对兰州拉面项目的可行性研讨和战略定位分析,我们初步论证了这个项目在商业上成功的可能性,也是市场竞争最重要的制胜法则――要做到第一或唯一。
通路再造:从常规渠道到特殊渠道
兰州拉面项目的产业属性和商业模式的改变,也带来相应的渠道变革,使兰州拉面项目可以完全抛开原有的常规渠道,另辟蹊径。作为汤料的供应商,遍布全国各地的兰州拉面餐饮店成为汤料的独有销售渠道;作为面制品,餐饮连锁店、超市专柜成为彰显“杂技表演”拉面过程独有的场地。消费者从专柜购买各种干面、湿面、汤科等半成品,回家DIY一碗香喷喷兰州清汤牛肉拉面的愿望成为现实。
此外,作为旅游特色礼品,当地土特产商店、机场、火车站等会成为特殊渠道。甘肃作为旅游大省,人员流动频繁,每年从兰州外出探亲、访友、旅游的消费者和不断拥来的各地旅游者将成为购买兰州拉面的消费群。这部分消费者不但能够自己品尝到正宗的兰州拉面,还可以把正宗的兰州拉面带回去给亲人共同分享,使兰州拉面真正成为“兰州名片”。
新战略铸就品牌三大亮点
亮点一:让品牌“名正言顺”
取一个好听易记的品牌名称,既能为产品塑造独特的品牌文化,又是“兰州拉面”品牌成功升级的关键。首先确定命名原则:一是应该与企业名称形成从属关系;二是应该有利于保持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系列感和统一性;三是应该有利于品牌传播的记忆联想。经过几轮创意,我们最终确定:
企业名称:兰州面都马家拉面食品有限公司。“面都”是构成“兰州名片”的重要要素,公司以“塑造兰州名片,建设中国面都”展开宣传。同时,“马家”二字令人想起兰州拉面的创始人马宝仔,寓意这家公司得到“中华第一面”的经典传承.是唯一的,正宗的。
品牌名称为:“兰州拉面郎”。品牌名描绘了一个鲜
活的人物形象:他是兰州拉面馆里的拉面小师傅,充满朝气、笑对生活;他热爱自己的工作,继承和发扬中华美食奉献给大众。一个“郎”字将兰州拉面动态化、形象化、人物化,使消费者心中产生美好、快乐、健康、向上的心理感受,为品牌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品牌组合设计思路:从形态上首先突出拉面的“甩”和“拉”;字形的细节设计具有阿拉伯文字的共性特征;充满异域风情的字体设计与绿色呼应,无形中传递出“兰州拉面郎”所承载的地域特点和传统文化,碗形设计体现出产品属性。
产品组合设计思路:利润型:礼品包干面、礼品包速食面;防御型:加肉型碗装速食面,现场制作湿面;进攻型产品:成品湿面、小包装汤料、大包装汤料;基础型产品:袋装速食面、普通碗装速食面、塑料袋装干面。
促销策略:根据“兰州拉面郎”的扩张策略,制定出促销基本策略,以推动策略为主拉引策略为辅,传播方面以线下传播为主,通过媒体促进公司和产品的知名度。
亮点二:文化营销提升品牌价值
我们重新确立了企业未来愿景――成为正宗兰州拉面的代名词。兰州人杰地灵,为兰州拉面找一位名人作品牌代言人,并不是难事。但是对于兰州拉面这一妇孺皆知,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刻下深深印记的百姓品牌而言,什么样的代言人能比得过200多年的历史沉淀?
项目组最后确定从地域特色传承、企业历史传承、文化背景传承三个方面出发,深入发掘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在“传承”和“创新”方面做足文章。项目组在阅读兰州拉面历史资料时,发现了甘肃庆阳剪纸闻名天下,庆阳是中国四大剪纸之乡之一,剪纸艺术源于民间,“兰州拉面”是面食艺术也源自民间,“名剪”与“名面”联手彰显甘肃地区浓郁的民间文化,以地域文化塑造“兰州名片”,让传统文化代言兰州拉面,真正体现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的品牌内涵。因此,我们精心打造了世界上第一组用“拉面”剪纸作为训的辅助形象。(见图2)
亮点三:巧借政府资源
“塑造兰州名片,建设中国面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关联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既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众多商家的参与。政府支持和资本运营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
我们在深入了解投资人的意愿后,为了保障项目战略愿景的实现,拿出两套商业计划书。针对政府的商业计划书从地域特色传承、企业历史传承、文化背景传承三个方面重点阐述,紧密围绕“塑造兰州名片,建设中国面都”的历史使命。针对投资者的融资商业计划书以“兰州拉面郎”品牌策略为重点,阐述兰州拉面项目潜在的巨大商业机会,原创的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吸引投资商的最大亮点。两套成功的商业计划书,使得兰州拉面项目在运作的最初就成功获得政府支持、研发支持和资金支持。
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