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30 17:0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财务审计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财务审计报告

篇1

[关键词] 企业 财务报告 审计 思考

财务报告审计是指企业聘请相关人员对其财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进行审计验证,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以便使用者进行正确的决策,监督和控制,现实中,主要有如下意义:

一、财务报告审计相关概念

1. 财务报告的定义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2.财务报告构成

财务报告审计建立在真实、合法、完善的财务报告基础上,因此,要想做好财务报告审计,必需了解财务报告的构成,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3.财务报告审计的构成

财务报告审计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和报表附注的审计。

二、财务报告审计的具体过程及方法

1.财务报告审计的目标与范围。①财务审计的目标。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活动要达到的境地,主要取决于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的以下方面发表审计意见:A.真实性,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相关会计信息与实际财务收支状况和业务经营活动成果符合程度;B.合法性,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要求;C.效益型,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具体是指经济活动是否做到了节约,效率和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②财务报告的审计范围。 A.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进行财务报告审计的企业单位,如:各类证券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B.审计业务约定书约定的被审计单位会计报告期内与财务报告有关的事项,以及影响注册会计师做出专业判断的所有方面,如:产品质量保证、重组义务、承诺、亏损合同、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环境污染整治等常见或有事项;C.被审单位会计报告期内的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及其他有关资料。

2.审计计划。审计主体决定审计计划,每一类审计都包括准备、实施和终结三个必经阶段,在财务报告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事项、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出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程序和方法,作为实施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依据,以保证及时、有效地进行审计工作。

3.审计实施。涉及被审计单位和注册会计师,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是实施审计的重要保证。①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中的主要责任。A.及时提供注册会计师所要求的全部资料,并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B.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随时介绍有关情况,及时解释注册会计师提出的问题。C.按照约定条件向会计师事务所及时足额支付审计费用。②对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中的要求。A.按照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严格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B.一般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必要时采用检查、监盘、函证、分析复核等方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C.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对发现的被审单位会计账目和财务报告中数据、内容或处理方法方面的错误,提出改正意见和调整说明。D.对审计工作认真进行记录,认真研究并整理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及时出具审计报告

三、财务报告审计内部控制测评

内部控制是由各基本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及其构成方式,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方面,主要由如下两个部分组成:

1.内部控制主要环节

主要包括:岗位责任控制;编制程序的控制;会计稽核控制;报送时间控制和公司治理层面的控制。其中编制程序的控制由结账控制、对账控制、试算平衡控制组成,会计稽核控制由报表内容控制、编制方法控制和审核控制组成。

2.内部控制测评

充分运用各种审计方法,通过审阅公司的帐、表或进行实地监察,验证企业所设计的报表编制程序的健全性及有效性,并检查各岗位、各环节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分工是否明确,相互间的制约、协调机制是否合理,相关责任制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等。

检查编制财务报表的准备工作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充分、有效,会计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和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前后是否一致,是否按规定程序,认真进行结账和对账,不明原因是否按规定进行调整,是否进行试算平衡等。

四、财务报告审计的意义

1.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股东(投资者)主要关注投资的内在风险和投资报酬,企业出具的财务报告审计,能提供有关企业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和利润分配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2.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债权人主要关注的是其所提供给企业的资金是否安全,自己的债权是否能够如数收回。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能着重为他们提供有关企业偿债能力的信息。政府相关机构最关注的是国家资源的分配和运用情况,需要了解与经济政策的制定、国民收入的统计等有关方面的信息。为此,财务报告审计提供有关企业的资源及其运用、分配方面的情况,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3.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管理人员最关注的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经营业绩的大小以及现金的流动情况。财务报告审计能提供某一特定期间经营业绩与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并为以后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篇2

(一)企业财务审计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赋予财务审计独立的空间,审计才能够更加公正、客观的进行审计工作。而我国企业财务审计部门一般都是由企业内部设计和管理,审计部门就受到了企业领导、上级部门直接管理,缺乏独立空间,同时也没有监督管理,极大的限制了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企业财务审计范围受限

财务在最开始的时候仅限于对财政收支的管理,只对财务的收入支出记账,完成财务的统计工作。而随着企业的发展,财务部门的工作范围不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收支的记账上面了。更是对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及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监督管理。但在实际生活中,我国的很多企业对财务审计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对财务的职责范围也只是规划了财务收入支出进行管理,财务的审计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的审计,并且财务审计归于财务部门直接管理,这无疑给财务审计的工作赋予了限制。虽然也有个别的企业对财务与审计进行了分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财务审计的公正性始终受到质疑。同时,我国的财务审计往往没有做计划和预算的习惯,只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审计,涉及范围面狭窄,虽然我国一直在对财务审计部门进行改革,但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

(三)财务审计执行力度不够

由于部门设置的原因加上制度的问题,我国企业在财务审计上地执行力度不够强硬。并且存在着一种“马后炮”的现象,平日没有企业活动及存在的危害做预测,而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急匆匆的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俗话说,未雨绸缪。只有在事先做好预测及相关准备工作,才能提高办事的效率,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实现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在财务审计方面的制度方针比较完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落实,在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上面大打了折扣。

(四)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

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需要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经验丰富的人才担任。在我国很多企业中,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低下,没有经验支撑,不会灵活应变,加上企业在这方面缺乏引导和培训。致使在审计工作上缺乏有效的审计手段,没有适应发展趋势,影响着财务审计的高效实施。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职业道德低下,对工作马马虎虎,态度慵懒,欠缺敬业精神。这些都对财务审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企业财务审计中的改进对策

(一)提高财务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财务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要实现财务审计的高效实施,首先要提高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职能和潜力,对企业资本运营有效的监督。在具体的实施上可以设立专门的产权机制,将审计部门从财务部门彻底的分离出来,转移到产权机制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财务审计的独立性,改变其内审无力的局面。同时,确立监事会、董事会为主体的内审机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拓宽审计范围

提高企业的审计管理的第二点就是要拓宽审计管理的范围。而不能再停留在对简单的记账收账工作上。拓展的范围可以先从内部控制开始,将财务审计的权限范围由财务审计扩大到管理的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和评价。然后可以将审计提升到对专项业务的审计,监督其工作进展及最终效益。并将传统的事后补漏转变为事先预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的成本。以此实现企业更加全面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是将审计的工作模式进行转变,可以将原先的分散式管理转变为行业式管理,并设计内部审计机构,并组织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审计人员进行管理,以实现审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三)健全审计机构,加大执行力度

首先,应逐渐完善财务内部审计制度内审制度,有利于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也有利于监督审计人员,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准确性,真正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实际功效;其次,加强内部财务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内审人员只有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有效地进行审计。

(四)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企业在财务审计中,应逐渐转变传统的审计技术。采用现代化的审计手段,通过控制会计的信息系统。查阅相关的会计信息,实现多元化的审计程序,能够高效、及时的发现财务会计中的相关问题,但是在使用网络技术进行审计时应做好数据加密工作。还应注意防范计算机随时出现的状况,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伴随现代技术的不断应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各种需求,这需要专业技能高、熟练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审计人员。还应加强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使其专业水平始终处于最前列。

三、以国有企业为例分析审计的改制

(一)对时间和范围的改制

首先,对财务报表应审计的单位进行改制。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与其余企业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改制审计时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不能漫无目的的盲目进行。其次,要对财务审计时间段进行改制。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中。并没有对时间段的改制进行相应的规定。但是对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审计进行具体的规定,即三年一期,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报表应依据其规定。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进行时间段的改制。对于个别企业,还应不断进行探索。弄清其时间段的限制。

(二)充分利用报表

篇3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审计;实效性;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财务管理一直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对于企业能否正常地运转和发展发挥着聚到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将其总结为三方面:

(一)资金管理

资金对于企业的运转至关重要,如果将企业比喻为人体,那么资金就成为了人体中十分重要的血液。资金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行和周转的基础,所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做好资金的管理。资金的合理利用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

(二)成本控制

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员工工资等都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利润,企业利润中成本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为了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科学地制定管理办法,控制不合理支出,其中包括产品的成本、职工薪酬、培训费用等,从而节省生产成本。

(三)管理监督

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企业各项制度得以落实、企业得以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做好财务监督管理能够确保企业财务管理方向的正确性。企业通过利用监督体系能够通过投入较少的资金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企业资金。

二、工程财务审计常用方法

(一)全面审计法全面审计,指的是以国家、行业相关的规定为基础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编制进行预算计算和编制,然后审查全部项目的工作过程。工程量的计算和审查类似于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都要先全面对工程量进行计算,然后一一对比本人计算和审核对象的工程量是否已一直,与此同时要对审核对象单价进行估计和定额确定。

(二)分组计算审计法应用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审核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主要方法是先将需要审核的项目分类整理为一组,然后对某个分项的工作量进行计算审查,因为每组工程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故一次可以判断其他分项计算是否准确,这种审计方法大大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

(三)筛选审计法不同建设项目的均有自身独到特点,不过关于每个分项造价、工程量都大同小异,为此可以汇集工程数据,整理分析,筛选基本值作为建筑标准计算。

(四)分析对比审计法此方法主要用于有着类似工程的项目,造价相类似的工程。此方法需要以实际工程特点条件为基础确定是否适用。在审计中,第一,如果有相同的施工图,但是现场条件和基础如果不同的话可以采用对比审计法审计基础以上内容,可以分别采用审计法计算相应审计内容。第二,如果建筑面积不同但设计相同那么可以采用对比审计法审计两个工程量以相同的部分,对比审查每平米建筑面积以及各个分项工程之间的造价。第三,如果设计图纸存在差异但是拟审工程量和已审工程量有相同之处那么可以采用对比审计法审计相同部分工程量,根据图纸或者签证采用对比方式进行计算。

三、提高施工企业财务审计实效性的方法

(一)建立建筑材料价格的电子档案

由于建筑材料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很多材料都没有公开其价格,再预决算审计中也就大大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强建筑材料价格的控制,公开建筑材料的价格,让建筑材料信息能够被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审计部门了解,从而参考信息价格确定预决算审计中材料价格信息的准确性。此外,在材料采购中,需要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和供货商协调好材料的采购价格、调试和保养要求,采购人员需要对建筑材料和相关的机械设备、工艺要求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套用定额,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材料价格做好审查。

(二)制定标准化的财务审计制度

要想完善财务审计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审计制度;其次,完善施工企业财务审计部门,为财务审计提供独立的空间,不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最后,要依据施工企业管理中的热点问题,构建出科学的审计报告方案及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使得年报审计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审计报告的监管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财务审计部门,对工程施工的成本进行预测、分析,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审计控制目标,从而提高财务审计的准确性。

(三)构建高效的信息化审计监控体系

在财务审计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把每次财务审计的结果在企业的信息化平台上,各个部门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查审计的结果,如果发现与本部门具体情况不相符,要及时反馈给财务审计部门,以便让财务审计部门调查是哪里出现错误,有助提高财务审计准确性。同时还可引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例如目前很多施工企业为提升企业的财务审计质量,引入了基于ERP企业管理系统的财务审计信息平台,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成本核算、财务监督、绩效考核等各个财务环节,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方便信息调取与管理,使审计信息更加透明化、公开化,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审计质量。

四、结束语

我国施工企业在现代建设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施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的管理,只有做好财务控制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发展。财务审计能够优化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应当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材料价格电子档案,制定标准化的审计制度,加强监控。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财参考文献:

[1]尹军.建筑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以及关键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6):191-192.

[2]谢鑫.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6.

[3]彭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16(02):83.

篇4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审计;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与完善,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财务审计这一理念也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普遍重视。相对于国际大型企业而言,我国企业大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在财务审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企业管理者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并主动探索解决路径。

一、企业财务审计概述

企业财务审计是指在国家法律和法规及财务审计准则的制约下,企业审计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企业资产、负债与损益等方面进行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与监督,对企业会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并综合各种审计报告,为企业提出审计意见及建议的一系列活动。

二、企业财务审计易出现的问题

(一)独立性受限

独立性原则是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区别于财务审计的重要指标,不管是内部审计或外部审计,如果没有了独立性,那么审计结果都是没有意义的。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审计部门的地位并不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保证独立性,这就制约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

(二)执行力度不足

很多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运行情况,也不能预测企业的潜在威胁,在企业真的出现问题时只能采取比较简单的补救措施,结果使企业遭受不该有的损失。

(三)执行不够全面

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审计把查找差错作为主要目的,在工作中往往是在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事中审计比较少,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营实况与资金的运作水平关注度不足,大多数是为了审计才审计,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苗头所在,令审计不能起到实质的作用。

(四)审计人员素质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文化知识、业务技能与理论水平较低。许多中小型企业对内部审计很不重视,部分审计人员是从财务或者是其他部门转岗过来的,业务知识面很单一且片面。第二个方面是专职的审计岗位人员很少,往往负责审计工作的同时也肩负着财务部门中的其他工作,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企业财务审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保证审计部门独立性

积极设置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使得各项审计工作独立运行、不受干扰,这是充分发挥审计评价职能、监督职能的重要前提。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运营与市场经济特点,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完善企业产权机制。维护企业审计的权威性,保证审计部门应有的作用与地位,全面提升企业财务审计水平。

(二)完善财务审计体系

财务审计体系,不仅是贯彻财务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强化审计指导作用的重要保障。要想全面提升企业审计的执行力度,新形势下,企业必须积极建立、完善审计体系,优化财务审计制度。企业必须成立内部审计工作小组,通过内部审计、常规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财务偏差,完善财务管理体制,预防企业会计风险与经营风险。积极引入审计监督机制,在审计制度的支持下,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拓宽财务审计范围

目前来说,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仍然停留在会计审计方面。单一的财务审计工作已然无法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新形势下,财务审计必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积极扩大审计范围,在企业运营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积极拓宽企业财务审计范围,有效运用多方面审计,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的风险与问题,进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规避突发事件。另外,在财务审计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入多种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手段的科学性,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从而更好地反映整个企业发展状况。

(四)做好审计队伍建设

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财务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加大审计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力度,优化队伍培养机制。企业应该积极吸纳有能力、有素质的财务人员参加到企业审计工作中来,并利用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明确选人标准,将真正热爱财务工作,踏实、努力、职业素养高的人士吸引到企业组织中来。其次,积极调动财务成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通过制度建设保护财务成员权利,明确职责,规范行为,通过激励约束措施,充分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给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新形势下,企业必须设立独立审计部门、完善财务审计体系、拓宽财务审计范围、加强队伍建设,多管齐下,共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陆建群.浅析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体系的现状与改革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

[2]莫彦霞.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33).

[3]陈夏青.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8).

篇5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审计观念必须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对财务审计观念进行革新。首先,提高无形资产审计的重视程度,由于信息、知识、人力资源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致使企业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逐步提升,所以企业会计核算的重心必将向无形资产核算转变,这就要求财务审计也必须从重视有形资产审计向无形资产审计转变;其次,树立内部效益与外部效益并重的审计观念。企业要将财务审计视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将企业整体效益放置于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对企业效益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再次,树立审计国际化的观念。在审计准则国际化、审计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必须树立国际化观念,使审计报告获得国际社会公众的信任。

(二)拓宽财务审计范围

为了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实效,必须进一步拓宽财务审计领域,使审计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这一方面。首先,将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运用事中与事后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对企业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力求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维护企业经济效益;其次,将单一的财务审计拓展至管理审计范畴,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客观评价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审计各项经济业务,并监督其是否实现达到了预期目标;再次,将分散式财务审计工作向集中化管理方向转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强化审计人员的审计监督职能。

(三)创新审计技术手段

首先,应当不断加大新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开发力度。为了适应当前无书面记录的各类经济业务,审计工作的重心也随之向系统分析和设计方面转移,换言之,未来的财务审计将会变成对数据库的审计,审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会集中到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等环节上,这就要求审计程序必须具有实时、多元以及开放性的特征,对无形资产、社会责任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审计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其次,应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对审计手段进行革新。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各类经济交易和资本决策均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想要适应这一发展,就必须对审计处理手段进行革新,应逐步摆脱手工操作,向电算化和信息化审计模式发展;再次,完善内控制度。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会计岗位责任,内控制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此,应当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并积极开发更为科学的测试内控制度的技术。

(四)提高财务审计队伍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审计工作者除了要有审计和会计职称外,还应当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思想觉悟。同时,扎实的审计专业基础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如今,各类高新技术的应用对审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审计工作者应当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为立足点,积极学习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以及前沿的高新知识,并且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开阔视野,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以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并借助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来辅助审计工作的开展,这样能够使审计工作的效率更高、准确性更强。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审计;内部审计

一、中小企业财务审计的回归和创

新1.财务审计的回归。中小企业财务审计具体指的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以及相关审计机构依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小企业内部制定的管理制度,开展对中小企业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收支的效益性、真实性以及合法性等做出监督和审查的行为。中小企业财务审计评价其对象包含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质量而言,评价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还有中小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效果以及效率等等。所以,必须充分挖掘内部审计的作用这也是执行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保证,搭建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更是有效强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十分重要的一项措施。内部审计并不是简单的对内查错、纠错的过程,而是对当前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创新财务审计模式。在日常审计工作中,需要把事前以及事中审计当作常规性审计内容,以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以及发展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财务审计范围,还可以融入内部控制评价以及绩效评价方面的内容,以提升财务审计的合规性以及真实性水平,以实现最佳审计效果。

2.财务审计的创新。

2.1前移审计时间节点。从原理上分析,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计,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进行校正。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这种事后校正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采取外包审计的办法似乎更可取。对此,内部审计应该把财务审计具体的时间节点往前移,做好事前审计以及事中审计,进而和外部审计二者之间形成强有力的互补的格局,对中小企业形成全面的监督态势。

2.2对财务内部控制风险做好评估。内部控制作为规范中小企业财务行为的重要依据,更是实现中小企业控制目标的重要路径,对于防范以及管控中小企业发生经济活动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内部审计部门针对中小企业经济活动各个层面的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应该重点针对预算管理、采购管理、收支管理以及资产管理和合同管理等几项内容进行把控。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贯彻落实国家审计法律法规以及中小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维护企业资产的完整以及安全,维护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以及资料的真实、及时以及完整,杜绝发生舞弊或是差错的现象发生。

2.3创建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预警机制。审计部门应通过对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展开审计,重点针对财务报表内容的真实性做出检测和评估,有效控制发生信息披露风险问题,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总体来说,健全的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实现下面几个方面的功能:对企业应收款以及预付款的管理,对企业库存物资的价格以及数量进行实时监控,仔细核对每一次经济活动的收支情况,出具会计报表以及财务分析报告。对中小企业收入、成本以及收支结余等多个经济指标以及业务量之间的对比情况做出分析,并且第一时间异常动态指标,创建有效应对机制,提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2.4关注资产安全及使用效率。资产作为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及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因此,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对企业设备、材料采购以及物资采购等领域做出重点监督,审查是否存在过度积压浪费的现象,不单单要关注中小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更应该时刻关注资产是否得到合理利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是否存在风险及损失,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对大额投资以及设备投资做出绩效评价,特别是对基础设备的利用效率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实现中小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可操作性意见。

2.5发挥内审确认及咨询职能。针对内部审计来说,业务确认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对系统以及程序还有其他事项作出客观评价,并且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等等。比如舞弊调查、内部风险控制评价以及财务绩效评价等等。另外,咨询服务主要是提供相关改善性建议或者是开展相关咨询服务,是为了方便内部审计工作者在不需要承担管理职责的基础之上,对组织价值进行改善的一个过程。所以,在进行财务审计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往往更倾向于确认以及咨询。所以,鉴证业务必定是民间审计必须囊括的基本职能,也是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二、中小企业财务审计优化建议

1.围绕企业发展改革目标,更新审计观念。在中小企业发展转型升级进程中,随着中小企业创建的监管机制、内部运行机制以及补偿机制发生的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必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所以,中小企业应该顺应当前社会以及市场需求,尤其是在市场发展定位上要精准,提升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内部审计还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所有过程地监督,创建完善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确保各项资金使用合理、安全。

2.利用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审计措施。提升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水平必须借助信息化之路。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创建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审计必须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和被审计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进而获取有效的审计信息,对此加以远程监督和审计,不断优化并创新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模式。全力推动中小企业审计业务和互联网信息系统地充分融合,创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业务活动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通讯技术,提升内部审计水平。

3.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提升内审队伍综合素质。对于内审机构和相关审计人员而言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保障内部审计部门拥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展开审计需保持客观、公正。此外,还应该合理分配每一位内审人员,不但要求其了解企业的财务制度以及国家审计法律法规,更应该掌握企业各项业务运作,方能对企业资金运作情况做出全方位的审查和监督,能够最大限度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内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内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业务水平。

4.加强和外部审计沟通,高效利用外部审计成果。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接受来自外部的审计结果,主要包含社会审计以及政府审计。对于审计人员而言,需掌握外部审计具体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时间安排,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和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共同完成审计工作。对于外部审计机构公开的审计报告或者是审计结果都应该组织专业部门给予评价和反馈,提出有效避免发生重复审计的办法,督促相应部门做好及时调整。

三、结语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加强内部审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渗透在中小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涉及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所有方面。因此,内部审计应仅仅围绕中小企业经济活动出发,转变审计观念,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把握审计重点内容,拓宽审计领域,强化中小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从财务审计的表现方式来看,在医院经济管理活动中,与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相比,内部审计参与所表现的效果并不明显和直接,在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保障医院经济运行安全、增加医院价值、帮助实现医院经营目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臧芝红;董立友;王晓;毕春梅;许树强.大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探索——基于内部审计发展的视角.中国医院,2015.1

[2]卢柯.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2.10

[3]乔国刚.我国中小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3.6

[4]肖冠怡.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3

篇7

关键词:烟草行业 内部财务 审计

在经济全球化、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府的干预措施等因素的影响下,烟草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烟草企业必须加强对内部财务的审计和管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提高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促进烟草企业的发展。就现阶段我国烟草行业内部财务审计状况来看,虽然很多烟草企业建立了内部财务审计制度,但是审计制度过于形式化,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运用。如何提高烟草行业内部财务审计质量,促进烟草行业的发展,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 烟草行业内部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问题

预算编制的内容过于粗略。烟草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内容过于简单、分配不合理,提交的预算方案较为混乱,预算编制未细分化至具体的预算部分或者项目上。预算编制的范围不合理。预算编制范围不全面,导致烟草企业财务预算产生偏差。烟草企业没有对预算编制实行公开透明的措施,导致企业员工对预算编制的质疑。企业上报的财务预算与实际不符,导致烟草企业财务数据出现偏差,影响烟草企业发展。预算编制与项目执行不一致。有些企业虽然在年初的时候做好了项目预算,但是在制定合理的执行计划时,没有将预算与工作计划紧密结合,导致预算执行进度不均衡和年底工作较匆忙的现象。

(二)财务收支不合理问题

财务收入不全。烟草企业实际获得的财务收入并没有完全进入账目中,就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导致领导层无法掌握企业真实的财务收入情况,导致各种营私舞弊、私吞收入等现象的产生,给烟草企业造成很大的财务损失。财务支出审批机制不完善。烟草企业常用审批机制对财务支出进行管理和控制,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财务审批形式化,最终有可能演变成为不“审”就“批”的现象。财务收支管理的缺陷。部分烟草企业没有对财务收入的完整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资金管理安全性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导致财务收入缺失,资金的浪费,以及各种偷用公款、等现象的产生,对企业资金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三)内部审计过程不合理问题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烟草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导致内部审计的范围有限,内部审计活动无法有效进行,从而对烟草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造成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烟草企业内部审计的执行者,对内部审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不仅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同时也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内部审计监控力度不足。内部审计监控机制的建立,主要是对烟草企业内部审计过程进行严密的监察和控制,以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但是很多烟草企业内部审计监控力度不足,导致内部审计质量问题的出现,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内部审计方法不合理。由于内部审计方法的不合理,导致烟草企业内部审计效率不高,内部审计质量无法达到保障。

二、 解决烟草行业内部财务审计问题的对策

(一)保证业务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完善企业预算编制的方法,规范企业预算编制的程度。首先,对烟草企业预算编制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得烟草企业预算编制方法从“基数法”转变为“零基预算法”,以保证烟草企业预算支出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其次,对预算编制内容进行细分化处理,对烟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细分至具体的部门、具体的单位、具体的项目,避免财务预算管理的分散化,提高财务预算的质量。再者,对预算编制内容进行公开化、透明化,以提高烟草企业财务预算的约束力。最后,把预算编制权利与预算编制执行权利进行独立管理,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独立性,使得预算编制能够顺利完成。完善预算编制监督体系。首先,加大预算编制的监督力度,并保证其实行的实质性,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其次,加强对预算编制审计力度,对预算编制的整个过程进行审计和管理,明确预算编制的职责,使得预算编制得到全面的监督和控制。再者,对预算编制审计结果公开化、透明化,使得烟草企业预算编制达到内部审计监督及社会监督的双重效果,让烟草企业预算编制更加规范化、合理性。制定合理的预算执行计划。烟草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首先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部门工作计划,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以保证企业预算的有效实行,防止预算执行的集中化,引发过度花钱的嫌疑。

(二)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和规范化

解决烟草企业存在的财务收入不全的问题,内部财务审计人员,首先可以通过有关部门提交的财务数据链对烟草企业同个时期财务收入数据存在较大差距的项目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及时发现财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保证烟草企业财务收入的合理性。其次,可以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票据及财务数据对企业财务收入进行核对,以确认财务收入的完整性。再者,加强对财务收入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销售部门能够及时向财务部门进行报账、核算。健全财务支出审批机制。首先,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明确财务支出审批人员的职责,以保证财务支出审批的质量。其次,建立激励机制,将财务支出审批工作与审批人员的利益相结合,使得审批人员能够在财务支出审批工作中尽职尽责,加强财务支出审批力度,防止不合理财务支出现象的产生。加强对烟草企业财务支出的管理和控制。首先,要保证烟草企业的财务收入是否完整,及时发现财务收入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保证财务收入的完整性。其次,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密的控制,以防止资金的滥用,造成资金的过度浪费。再者,对财务资金的安全管理,防止各种、偷用公款等违法行为的产生,以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

(三)提高内部审计控制的准确性

健全规范内部财务审计体系。为了提高烟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准确性和质量,在企业内部制定规范化的内部财务审计体制,规范化的内部财务审计内容,规范化的内部财务审计标准,规范化的内部财务审计程序。通过对内部财务审计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以提高内部财务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和计划。烟草企业在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之前,必须制定合理的审计方案和计划,对内部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进行确认,并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以保证内部财务审计制度有效进行。拓宽内部财务审计的范畴。将预算管理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进行结合,从经济业务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过程控制的精准性,到最终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形成一条主线,系统思考,关注经济业务全过程审计。对内部财务审计进行严格审核。烟草企业在进行内部财务审计时,对财务预算编制进行三级审核,包括内部审计负责人的审核、项目负责人的审核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审核。对企业财务预算编制进行严格的审计,实行内部财务审计质量评估制度,并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最终形成以内部审计审核、内部审计评估、内部审计责任与一体的内部财务审计监控制度,保证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内部财务审计报告的质量。对烟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内部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调整对策,加大内部财务审计的整改力度,提高烟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伟.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发展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09,9(02):89-90

篇8

一、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难以胜任保护债权人利益

我国《公司法》 规定的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最低出资额度 ,其二是注册资本要实际、足额缴纳(即股权出资价值的强制) 。公司法律、法规设置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配套规则,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是限制出资方式:可以出资的财产有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以上述四类财产以外的其他财产出资的,要符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另外明确禁止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规定最低货币出资比例。第二是规定出资金额的确认规则,包括验资和非货币财产出资评估两项制度。第三是禁止抽逃出资,设定严格的减少注册资本的程序。第四是限制利润分配:规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后才能分配利润;以法定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所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规定股东出资溢价要列入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亏损。

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及其配套规则的核心是“维持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一致” ,保证公司存在着一个固定的,理论上会不断增加的资本数额。其立法用心十分明显,就是以公司资本奠定公司的经营能力和责任能力,以公司资本作为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基本保障,此所谓典型的资本信用 (赵旭东,2003)。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虽然对资本制度进行了“松绑”,降低了公司股东出资的门槛,但是仍然坚持“以资本担保债权”的思想,对债权人的保护措施仍然是几乎全部寄托在股东出资环节上,“意图强化股东的出资责任,设置各种机制保障公司资本按时足额到位来保护债权人”(郭雳,2012)。社会上仍然以资本来衡量和评价公司信用,如注册资本金额是“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中的重要指标,又如借款人的注册资本金额是银行发放贷款的重要参考依据等。

一般而言,股东的出资具有经营功能和债务清偿功能,但股东设立公司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经营而不是如何偿债;如何经营是根本问题,如何偿债是经营的后果问题。从公司经营的角度,只要股东认可和同意,任何具有经营价值的财产都可以出资。实际上,法律明确禁止出资的财产等都具有极强的经营价值。如,有的公司可以在几乎没有任何资产的情况下仅靠其卓越的信用而获得经营的资源;对有些公司来说,要从事经营和取得经营佳绩,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实物,或者要获得资金和实物并非难事,困难的是如何得到需要的人才和管理能力与技术。另外,应该由公司股东主要根据经营实际需要而不是偿债的需要(企业破产时除外)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增加或者减少认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

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及其配套规则虽然涉嫌干涉公司的自主经营权利,但是如果能够起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作用,也是值得欣慰的。但是实践表明,除了规则的僵化和不合理给公司造成的种种不便之外,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及其配套规则很难起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作用。第一,赵旭东(2003)指出“道理显而易见,公司资本不过是公司成立时注册登记的一个抽象的数额,而决不是公司任何时候都实际拥有的资产。”只有公司尚未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公司资产纯粹就是股东出资的财产构成,此时资产才会等于资本。公司成立后总是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只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就必定要将股东出资的财产(如货币)拿去投资、经营,购买不同的资产,支付不同的账款,转换成各种形态的资产。随着生产经营活动,公司会出现赢利或者亏损,资产会出现增值和贬值;公司资产与资本的脱节是公司财产结构的永恒状态。公司资本是个静态的衡量,公司资产是个动态的变量;用一个静态的假定去约束一个动态的过程,公司的法定资本制度是一个典型的“刻舟求剑”的方式(邓峰,2002)。第二,只要股东控制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股东和董事之间达成了一致,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及其配套规则都可以被规避。例如虽然禁止自然人姓名作为出资,但是自然人可以先用货币出资,然后和公司签订合同,有偿授权公司使用自然人姓名,这样就通过“货币出资+合同”完成了对法律的规避。所有出资方式的限制都可以被这种分步走的方式架空,法律的禁止只是增加了当事人税收等费用。通过分步走的方式,还绕开了非货币出资评估的规定,回避了股东对非货币出资资产“后续”价值保证义务。又如公司可以通过高价收购股东的劣质资产、低价将优质资产出售给股东,向股东借入高利息资金,给股东提供低利息或者无息借款,等方式达到抽逃出资的目的,规避禁止抽逃出资、减少注册资本程序限制、利润分配限制等规定。通过循环持股,股东可以很隐蔽的达到抽回出资的目的。第三,资本维持后续监管不力,仅靠验资制度难以担当保护债权人利益的重任。在实践中,股东借钱投资设立公司或者增加资本的现象非常普遍,市场上出现了(高利息)代垫资金并且代办营业执照的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将营业执照办妥交给股东手里时候,所代垫的资金已经抽回去,公司只剩一个空壳。注册资本实缴制产生了中介机构这一非法行业。工商部门对资本维持情况监管不重视,对代垫资金成立公司行为惩罚不力,是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和验资制度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财务审计制度是监督公司资本维持情况的有力制度,工商部门却不予充分利用。《企业年度检验办法》(2006)第7条明确规定了所有公司强制审计制度,但是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07年2月15日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年度检验工作的通知》(工商企字[2007]33号)文件以减轻企业负担和增强监管的针对性为理由,只要求小部分公司在年检时提交审计报告,免除了大部分企业提交审计报告的法律责任。很显然这是忽视对公司在注册资本方面的违法行为监管的表现(蒋品洪,2013)。

综上所述,如果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资本无法得以维持,那么公司成立时的资本多少并没有意义。认为“债权人知道了法定资本,也知道法律施加了限制,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想法是荒唐可笑的。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后,债权人利益保护理念应该从“资本信用”转变到“资产信用”上来。

二、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重构:完善财务审计与企业价值评估制度

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及其配套规则的过度要求和不当限制,给公司造成了很多对实际经营的困扰,也造成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多余的规则”(邓峰,2009),实际上,股东认缴多少出资额(即注册资本是多少)、以什么财产缴纳出资(即出资方式)、分几次缴纳、每次缴纳多少和什么时候缴纳等事项,都属于公司自主经营决策的范畴。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失去的是一个对债权人的虚晃担保,换来的是对投资者的解放和对债权人更为切实有效的保障。赵旭东(2003)指出:“毫无疑问,任何国家的公司立法都不可能对公司的责任能力不予关注和要求,不可能放任公司对债权人形成的风险,但在欧美国家,这种关注和要求显然主要不是通过资本额的限定来实现的。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和香港,由于没有法定资本的限制,理论上,只有一个美元或者港币都可以设立公司,但却依然有着良好、井然的经济秩序,并未因此而发生公司丧失信用基础和危及债权人利益的后果。”针对现时的市场成熟程度和商业文明程度不高以及社会信用不理想的状况,中国实行严格的资本制度,却屡屡出现公司信用危机,单纯的资本制度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显得软弱无力。债权人在痛定思痛之余,也认识到其利益不应该完全靠公司资本来保护,还要从资本之外找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途径。

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后,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法律需要完善以下两个方面监管规定。第一是强化董事和股东的资本维持义务和责任。在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下,资本维持的保护对象不是实收资本而是公司资产,是通过责任机制来保证公司对外的交易应当获得合理的、充分的对价;如果存在着不当的、非经公示的无对价或者对价不足的交易(特别是关联方交易),由董事承担赔偿责任。即使是控股股东通过股东会形成抽逃出资的决议并迫使董事执行决议的,董事也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因为董事有拒绝执行违法的股东会决议的义务,并有向法院的权利(白江,2007)。根据修改后的《公司法》公司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完善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的操作制度,实行债权人直接要求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机制,股东有责任证明其没有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第二是加强公司信息公开。王坤(2012)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商事交易中始终充满风险。充分的信息分享是交易者之间建立信用关系的基础。”公司信息持续、及时、完整、准确的公开,降低债权人获得公司信息的成本。需要公开的信息有:企业年度报告(含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财务报表等信息),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及其处罚信息等。公开的方式为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实行网上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随时查询。还要采取有力的奖励措施来激励举报公司违法违规(含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工商部门及时将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上向社会公布,提高企业“失信成本”。

如上所述,对债权人利益构成威胁的,不是资本的多少,而是资产的转移和流失。在此,“至为关键的问题是公司资产流向的合理与监控”,必须要建立一套监控公司资产流向的法律制度。该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以财务会计制度控制资产流向。财务会计应该全面反映公司经营过程,有责任留下非法资产转移的事实和痕迹,为债权人追究董事、股东责任提供依据,并以此对这些非法行为形成有效的遏制。明确规定财务会计核算混乱,财务账簿虚假、不完整或不准确而无法确定和说明资产去向和变化情况下,推定董事(注:不是财务会计人员)存在舞弊,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第二是建立有效的财务审计制度。审计报告是债权人证明董事和股东是否履行了资本维持义务,并用于追究董事和股东责任的重要证据,也是董事证明其勤勉尽责、股东证明其没有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重要证据。为了提高审计独立性,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包括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单位分开、双重审计与审计费用处罚制度,审计报告公开制度,全社会配合审计制度等。

(1)财务审计分为常规审计和特别审计。常规审计是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委托人是不参与经营管理的股东或者主要债权人(一般是作为贷款人的银行),由公司承担审计费用。特别审计是资本维持情况的专项审计,委托人是对常规审计有异议的(并且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股东和任何债权人,或者公司无法偿还债务时的任何债权人,审计费用由委托人承担;但是如果特别审计中查出财务舞弊或者常规审计报告虚假的,委托人有权向舞弊者个人加倍追偿其支付的审计费用。常规审计和特别审计分别由不同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形成行业内部相互监督机制。

(2)网上公布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应该将审计报告和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上报给主管部门备案,获取备案号;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上标明备案号;主管部门应该立即将备案情况、审计报告和审计后的财务报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任何持有审计报告的单位和个人均可随时根据备案号上网查询、核对审计报告。

(3)对常规审计有异议的股东和任何债权人,有权向工商部门提出协助财务审计、审查公司资产流向的要求;公司无法偿还债务时的任何债权人,有权向法院提出协助财务审计、审查公司资产流向的要求;工商部门和法院都应该及时给予协助(主要是获取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

(4)法律明文规定与被审计单位发生交易往来的所有当事人有配合财务审计的义务,以及不配合财务审计应该承担的具体责任。注册会计师有权到工商部门、税务部门、海关、产权登记机构和银行等单位核实被审计单位资产(包括房屋、土地、机动车、股权、知识产权和银行存款等)、生产经营(包括取得借款、开具商业汇票、支付利息、进出口、开具发票、缴纳税收和对外担保等)情况,并规定这些单位不配合财务审计应该承担的具体责任。

财务审计制度能提高公司资产信息质量,预防、发现和纠正人为的资产转移和流失,可以有力保护债权人利益。但是财务审计报告反映的是公司的账面价值,而非市场价值。债权人除了关心资本维护情况外,更需要了解公司的公允价值(市场价值)及未来获利能力。另外,公司是经营主体而不是“财产的集合”,公司的价值相比起“一堆财产”,就是需要形成不可转让的、独有的东西(即无形资产)。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声称,全部的财产都烧光了,凭借可口可乐的名字就可以重建。这些资产是账面没有反映的。现实生活中,公司扩大的途径常常是收购别人的公司而不是收购别人的资产。比账面资产更能体现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有:品牌资源,客户关系,人力资源,劳资关系,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研究开发能力和企业文化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形成公司无形资产,导致“公司的价值”与“公司资产价值的相加”两者之间的脱节,也促使公司信用基础发生变化,即由主要以有形资产为信用基础逐步转化为更依赖于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对债权人的担保作用日趋弱化。因此,为了更有效的保护债权人(特别是长期债权人)利益,应该推行和完善公司的企业价值定期评估制度,动态、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真实资产状况。将企业价值评估报告和公司的企业价值及时公布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中,供债权人更全面的了解公司信息。

三、结语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是按照“宽进严管”的原则,降低公司准入门槛,强化公司的市场主体责任,促进形成诚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同时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作用边界,对工商部门如何监管公司资本提出了挑战。作为注册会计师,要正确理解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精神,并把握其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后,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这并不是说股东不要实际缴纳注册资本;相反股东是有义务根据公司经营实际需要缴纳注册资本的,并对缴纳出资情况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工商部门不再收取验资证明文件,并不代表市场不需要注册会计师验资。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及资本维持情况关系到债权人利益保护,债权人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财务审计服务(审计的内容包括实收资本及其维持情况,实际上包含了验资职能)以了解公司(债务人)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需要注册资产评估师提供评估服务以了解公司的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坤:《公司信用重释》,《政法论坛》2012年第3期。

篇9

【关键词】审计;资产评估

随着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在我国的发展,对资产评估的各种规范相继完善,资产评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作为两个重要的中介服务行业:审计与资产评估,理清他们在企业评估中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实务工作。

进行资产评估时,通常情况下,如企业全部产权变动,部分产权变动等,应该先审计后评估。特殊情况下,例如单项资产的评估等,则可以不先进行审计而后评估。理由如下:

一、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关系

首先,资产评估与审计的方法具有相同的地方,例如资产评估机构在进行评估作价时,往往采用与审计方法相同或相似的程序,如监盘、函证、抽样、测试等。而审计机构在审计时,需要采用公允价值测试资产价值,并据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确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这与评估并无很大区别。并且资产评估和审计都是一种针对事实的判断。这种相似性建立了他们可以借鉴结果的关系。但是,审计是基于历史信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核;资产评估是对资产未来能产生的价值的公允性进行评估。这决定了他们之间的不可等同性。

从企业整体评估采用“收益现值法”为例,其“收益现值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企业以往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外部条件,预测出企业未来每年的平均收益额,然后将收益额通过收益还原或称资本化处理,从而确定企业资产的总体价格。这种资产评估方法的基础是“企业以往的生产经营情况”,而最能反映企业这个“情况”的恰恰只有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所验证的企业会计报表。

二、资产评估的目的及依据

资产评估的一般目的是取得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公允价值。具体目的则是根据当事人的委托进行特定目的的资产评估。只有在保证使用资料真实性、完备性的前提下,资产评估的目的才有可能达到。

资产评估的依据包括行为依据、法规依据、产权依据、取价依据(内部资料、外部资料);其中内部资料就会存在真实性,完整性等问题。这就需要审计作为前提条件。还有就是产权依据中的各种证的真实性,也可以通过审计证实。

也就是说,只有审计在先,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会计准则》第21条规定:“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果评估工作在先,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要素”势必受到影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评估机构按某一时点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后,企业资产、股东权益必然发生增减变化;对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成果,我们认为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应当只反映一定期间和某一时点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结果及所体现的“会计要素”,如果把因物价变动而使资产发生变化的评估结果混杂在其中,必然使财务会计报告、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不能清晰地了解到他所希望或应该知道的内容。

资产评估方法的实施需要以真实、正确地反映企业会计要素的会计资料为前提,而这个会计资料也只能是经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书所验证的企业会计报告。

三、资产评估的前提

资产评估主要是解决计量问题,这个计量工作是建立在企业提供的账面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账面数据是企业资产评估的前提。而审计主要是解决账面问数额的真实性问题。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有些资产评估,如考虑企业整体价值时,评估数据应依赖于审计,妥当的办法就是先审计后评估资产首先要利用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会计要素”的会计资料为基础,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则主要通过注册会计师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说明。具体来说,在债权债务的评估中,应先通过审计查明有无帐外的或是虚假的债权债务,以免评估时产生漏评或错评。

四、财税体制的要求

根据现行财税体制的有关规定,一般应先由审计机构对企业的会计资料及所反应的经济活动先进行审验,并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评估机构以与审计报告审验完一致的企业帐、表为基础,进行资产评估。这是国家财政、税务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从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出发,正常经营的企业的企业与产权拟变动的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基本内容,计算口径、会计处理方法上根据不同的需要,可能存在详细和粗略反映的差别,但是绝对不会存在本质的差异。即不应该在企业产权拟变动,且在未进行审计之前就先进行资产评估,并将资产评估的结果反映到企业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上后,再报给财政和税务机关。

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发生需要审计和资产评估相互配合工作的情况,这个时候就会弱化谁先谁后的问题。如,相关规定中要求“外商投资企业因改组、或者与其他企业合并成为股份制企业而进行资产重估的,重估价值与资产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该计入外商投资企业资产重估当期的损益,并计算缴纳所得税;这种业务的处理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和评估事务所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企业的审计、重估。

参考资料:

[1]胡晓明.《资产评估与审计关系的综述及思考》.资产评估,2011.1.

[2]将应光.《浅析实务中的资产评估与审计的相互协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5.

[3]程德元. 《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过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中国资产评估,2011.3.

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会计盈余质量 经营管理绩效

内控审计是财务报告的一项法定要求,在内控审计下编制财务报告,满足法定会计准则与规范,做到结果当中不隐瞒重要信息、不存在欺瞒财务报告使用者等,通过内控审计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正是基于内部审计这一基础规范,对财务报告的质量做出了要求,财务报告中对企业会计盈余和内控审计的关联度进行了说明,因此对上市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室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一、内部控制审计与会计盈余的关系

第一,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盈余质量。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发现,内控制度是通过体系化的流程让财务报表结果变得科学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财务报表的编制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减少财务报告当中的偏差、遗漏和错误等情况,进而有效地防范由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问题导致的财务信息使用者发生的决策偏误,如管理层、投资人、债权人在经营、筹投资的决策等。我国财务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企业内控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让企业的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产生对制度的信任,进而让企业的会计信息变得更加的高质量、高标准。内部控制制度本身是流程化且具有规范性的,这就对会计处理的记录和估计差错进行了约束,同时内控制度的高标准也让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对其产生信任预期,确保做出正确的企业经营决策与战略性发展决策。财务报告中所反馈的会计盈余是内控制度下生产经营过程的一个真实反映,由此可见,内控制度的高质量在会计报告当中可以持续的产生影响,并且正向影响对企业盈余也有着正面的作用。

第二,可提高披露内控审计报告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在公司的治理过程中内控审计制度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自身的高质量可促进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同时在制度规范与信息披露下也对高管与股东盈余能力进行了反映,并制约二者因信息不对称出现的操纵盈余、等问题。同时,披露内控审计的公司通过第三方机构出具内控审计报告,将企业内控审计结果向外披露,这种披露行为本身是对企业内部管理质量进行的传递,而对企业声誉有着正向的影响,让企业内控不断的改进。

二、上市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影响的三种假设

第一种假设,文献研究表明,对企业而言提高其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有效地抑制企业会计盈余管理水平,因此注册会计师可正当的对上市公司内控进行审计并提出意见,这对上市公司实现内部控制机制的不断完善起到帮助。因此提出假设一,上市公司具备内控审计的,其项目会计盈余水平要低于不具备内控审计的上市公司。

第二种假设,在外部审计监管当中,内控审计是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企业实施内控审计的目的在于让自身经营活动变得合理与合法,进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会计盈余管理从管理层面上是通过利用经营活动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支配的,为达到盈余管理目的对利润做出合理地分配,因此企业内控审计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是降低的。

第三,研究显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是由企业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所决定的,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关系,即盈余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财务审计意见,但在实际中发现这种关系并非十分明显。财务报告审计意见对上市公司而言十分重要,若财务报告审计出现非标准意见,那么将对公司的信誉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降低经济效益,出现信任危机。让企业内控制度得以良好的发展是抑制会计盈余管理的重点。对内控审计制度存在漏洞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推断,让内控审计对会计盈余管理的抑制影响得到保证。因此假设上市公司内控审计意见与其会计盈余管理谁平为负相关关系。

三、实例分析

(一)样本选择

选择2012年至2015年某市股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对其中存在的审计资料缺失、资产负债率超标、新上市公司、金融保险类公司样本等撇清,留下2012年至2015年企业会计盈余管理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二)变量选择

被解释变量:在会计盈余管理中,盈余管理程度时对会计估算方法和会计政策的选择,然后经变更做出实际盈余管理。例如选择企业预计残值与资产折旧年限。本次实证研究选择修正模型JONES,融合ROA变量,模型为:

根可操控会计应计利润DA可计算出上市公司其实际DA值为TA1,t-NDA1,t。

解释变量:在上市公司内控审计中控制变量是以虚拟变量ICA出现的,又被称为是独立分量分析,当上市公司内控审计中ICA=1时,则未实施内控审计的ICA=0。

(三)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根据结果分析,该上市公司的应计会计盈余管理程度平均为0.0801,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000和2.9984,由此可见,上市公司之间的应激会计盈余管理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统计计算所得ICA值平均为0.4432,结果显示上市公司有近50%披露了自己内控审计报告内容,这显示出明显响应了政府《企业内控基本规范》政策,分析控制变量平均值为21.9717,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17.5344和26.3142,这表明上市公司规模分布比较平均。上市公司资产周转率平均值为0.5122,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0.000和0.9978,中位数0.5257。从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来看,样本上市公司平均负债率均>40%,部分超过50%,最大负债率近似等于1,结果提示众多的A股上市公司之间其资产负债率差异很大。从总资产收益率上来看,平均为0.0389,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0.9958和2.9310,表示各个上市公司之间总资产收益率存在很大的差异,平均收益率均>5%,提示可能是因行业性质、经营效率等因素导致。

2.统计分析。通过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中的被解释变量预测值和实际值是基本相同的,无差异;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在置信度99%上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证明假设一成立,表明有内控审计的上市公司其项目会计盈余水平比未进行内控审计的上市公司相比要更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披露自身内控审计报告对市场有一个有效的提示,投资者可根据提示对公司内控审计情况、盈余管理抑制水平进行分析,并评估公司价值,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帮助上市公司完善自身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