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讲解范文

时间:2023-08-30 17:0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讲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讲解

篇1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修辞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修辞的地位

高中语文的学习面是很宽广的,语文的学习方法灵活多变。高中语文的学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语言表达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不会学以致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联系不起来,语文的教学应是语言的教学。关于语言表达的运用,修辞学则是研究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修辞增添文章的色彩。李延扬在《修辞学习》文章中发表题为“语文教学应走修辞学之路”的文章,文章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教学生学修辞。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修辞学一直是占据语文课堂的一小部分,考试中的考题也是机械地套用公式。分析原因,应该有很多说法。但最重要的是高中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学好修辞能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奠定了基础,所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学好修辞是很有必要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修辞的价值

修辞是一种双向性的言语行为,是说话者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语言修饰传递出来,运用修辞不仅能让接受者清楚地明白所表达的意思,也体现了说话者的内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掌握修辞的规律和技巧可以大大增加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特别是在讲解课文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修辞学规律进行文章讲解,不仅能够游刃有余地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而且能够用从每一个词语乃至标点符号中感受文章所表达的语言魅力。例如,朱自清的《春》,相信很多人都喜欢这篇散文,文章仿佛有道不完的诗情画意,作者将人的美与自然的美景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文章一开头,作者就运用了反复修辞格,“盼望”一词的反复出现,表现出了人们急切地期盼春天的到来,这一修辞格的运用,直接吸引了读者继续往下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用了叠音和拟人修辞格。“偷偷”和“钻”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也象征着人类。

二、高中语文的修辞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修辞教学知识点零散

在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修辞的教学知识点零散,由于学习课程紧张,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不重视甚至轻视讲修辞基础知识点,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

(二)高中语文修辞教学内容不确定

无论是语文教学大纲还是语文课程标准,都没有对高中语文教学修辞格做出具体制定,这也引发了修辞教学内容的混乱和含糊不清。修辞格是修辞教学的重点,高中语文教师要多练习修辞格的基本知识写作,提高学生的选词造句能力,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

三、提高学习修辞学的方法

(一)高中语文教师通过具体例句对比讲解

常用的修辞格比较多,有些学生很难熟练地掌握。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新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们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使学生对修辞格了解并掌握修辞手法。例如在讲解比喻句的时候,需要列举不同的比喻句使其形象化。比喻句分为明喻和暗喻两种,若句子是明喻的话,都会有明显的连接词;若句子为暗喻,本体、喻体都会在句子中出现,但句子中并未出现连接词。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时要整体性地分析文章,用不同的修辞方式加深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

(二)在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高中时期的学生,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课时尽量把课本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能够引导学生们发现身边更多的真、善、美。在课堂上通过学习修辞,提高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说话的艺术。学生所学的修辞手法,不仅仅是在考试的时候可以用到,平时说话的时候倘若用上几个修辞,会让别人刮目相看。

(三)高中语文教师渗透修辞教学

在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看来,讲课的方式是单一的。他们认为学习文章和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两个概念,都是分部分学习的,学习知识点比较零碎。修辞手法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不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抽时间快马加鞭走马观花地给学生们讲解,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后并不能真正的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学习高中语文修辞教学,也需要渗透性,高中语文教师尽量地让学生多加地练习,特别是在讲解文章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明白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在文章当中的重要性。

四、总结

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041―0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原本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本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在此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因此,本文对生本教育视阈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一、对生本教育相关内容的概述

1. 概念。所谓的生本教育,就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学习自由,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进而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2. 必要性。生本教育之所以会出现,是受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传统教学所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且将自己当成教学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意见和心理需求,教师强制性的知识灌输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提高对学生主体的重视程度,以学生为本来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序开展。因此,在生本教育视阈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二、生本教育视阈下做好高中语文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1. 教师重新定位,尊重学生主体。教师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其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这样的角色定位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意见,学生的被动地位十分明显。鉴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融入生本教育理念,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要将自己当做教学中的引导者、引路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而不是打着为学生好的名义强制性地作出决定。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开展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2. 立足语文教材,做好基础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有立足于教材,所讲解的知识才能更有实际依据,学生也才能掌握到基础的语文知识。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浓缩出来的精华,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应该在教学之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拟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之后在课堂上按照制定好的计划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工作,这友生才能增加自己的基础知识积累。

3. 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教材知识的讲解,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适当地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涵。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所以说,在生本教育视阈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为学生讲解教材知识的同时,将更多的课外书籍引入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闲暇的时间阅读更多书本,从中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记忆能力 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06

高中语文学科总分为150分,在高考中分值所占比例很大,综合主科的成绩来分析,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差距是最小的,语文成绩的平均分一般都为100以上,这是由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起点能力要求不是很高,而且高中语文是与初中阶段的知识相衔接的,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可以省去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时间。但是,高中阶段由于面临高考,学生对分数应有一定的敏感度,虽然语文成绩的平均分都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个人之间没有差距,有的学生语文成绩可以达到一百三十分左右,大部分学生的成绩一般都为一百一十分左右,前后差距20分,而这单科的20分在高考中可能就会产生一个分数段的差距。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分析,语文中没有抽象难懂的知识是学生难以接受的,只要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自身的努力,语文成绩的提高就不是难事。

一、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由于语文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就接触的一门学科,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可以减少很多阻力,并且语文学科是一门文学性质比较强的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写作上,高中阶段不似初中阶段,只要基本的结构框架不出问题,不偏离主题,字数达到标准,作文分数基本可以保证,但是对于高中阶段的作文来说,对文章内容则是有很高的要求。除了写作方面,语文的其他方面则都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化能力,语文知识是对中华文化继承性最高的学科,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在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语文学习中的几大考查点有字词、拼音、成语短语、标点符号和病句,这几部分是语文客观题目考查的全部内容,题型虽少,但是包含的知识则是无法预估的。因为语文知识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虽不能通过语文完全传递,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却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很好的继承发展。所以,对于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首先要学会记忆,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从而使语文中的这些基础知识都能够在头脑中成为一种常识,我们称这种记忆为长久性记忆。长久性记忆的形成需要克服遗忘,影响学生遗忘的因素则主要有学习材料的性质、数量、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学习者对学习的态度以及时间的因素等,学生要想把语文中的基础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长久记忆,就需要克服遗忘,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

关于克服遗忘,形成长久记忆,学生需要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任务,每次记忆的知识必须具体、数量均衡,不能过多;学生对所学知识需要形成一定的正确的认知,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率;最后,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初期阶段遗忘率比较高,随后逐渐减慢,所以,学生要注意前期记忆的有效复习。

无论什么情况下,理解记忆都比机械记忆有效得多,所以,学生可以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将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和成语短语整理出来,时常进行对比复习,不需要刻意去记忆,只要经常补充,经常翻看,自然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长时间的记忆。其实,这种记忆方法也是根据语文基础题目的考查规律来的,在考试中第一大题的基础知识的考查都是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要不就是写法相似的,要不就是读音相似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掌握到这条考查规律,从而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无论是字词的考查还是病句、标点符号的考查,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记忆。

二、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坚持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难点知识,不仅由于这部分知识太过抽象,使得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太棘手,而且这部分知识太过主观化,在不同阶段做同一现代文阅读,学生的答案可能就不一样。现代文阅读的答案一般都是参考答案,在高考阅卷中学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阅卷教师就会酌情给分。所以,学生需要不断补充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专业知识,在答题时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结合专业术语的作答,从而提高阅读分数。既然阅读作为一个主观题,答案肯定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表达能力、想法都可能是影响阅读分数的因素,而且答案的主观性不同于客观题答案的唯一性,主观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的提高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长期的坚持和训练。

关于提高阅读能力,首先需要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不能急功近利,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在阅读方面花费了很大工夫,但是成绩就是没有提高,从而形成一种学不学都是一样的想法,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其实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随着学习知识的深入,学生能够在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原来的水平就已经是一种提高,在保持原先水平的基础上获得提高,那就是很大的进步。学生需要明白这一学习观念,在这种学习观念的指引下,长期坚持在阅读方面的训练,久而久之,阅读水平就会慢慢提高。

关于长期坚持与训练的方法,学生可以收集整理出有标志性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将相同类型的整理在一起,通过分析答案的思路,并结合自己的思路进行思考。相同体裁不同内容的阅读材料在考查中的方向肯定是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出题人的意图,从而对阅读材料有全面的把握。鉴于现代文阅读这一题型没有唯一固定答案,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开拓自己的思维,不能将思维禁锢在参考答案所给出的一种思想上,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或是将自己的想法与教师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而且可以在与他人交流的同时拓展自己的思维。

篇4

    基础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做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工作,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心理疏导,走出认识误区

    对于语文学习,许多人有一种错误的看法。他们认为学习语文不像数理化以及外语那样,平时稍微积累一些就够了。只要坚持多看书,能够写出几篇好文章,语文学习就万事大吉了。语文也不像数理化以及英语学习那样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语文学得再好,考试成绩也不会悬殊太大。于是,许多学生会忽视语文学科的学习。以至于到了高中以后,仍然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学了那么多年语文,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都能够应付得了,即便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难度稍大解决不了的问题,别人也不见得比我强。毕竟,大家基本没有太大差距,没有谁很优秀。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也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许多学生到了高中以后,语文成绩悬殊越来越大。所以,对于刚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我们务必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晓之以理,旁征博引,让他们尽快从原有的错误认识误区走出来,切实转变思想认识,了解语文学习的基础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学好语文,促进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方法引导,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效的做事方法是必要的。高中阶段,学生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多方面能力、发展潜能等,所有这些不能单纯依靠教师。学生要学课本知识,要进行必要的文本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要放手给学生,让他们个性地发展。《新课标》也要求学生要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能够“了解、理解、应用”相关知识,重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初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但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则是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教学目标、知识点要求、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有差异。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背诵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名篇是必要的,但是,这只是一个初步阶段,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很重要,但更需要课外的加工。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加大课外阅读量,帮助他们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闲书的习惯。根据新课标要求选取合适的书目,有效阅读,学会如何接受和处理信息。同时,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能够善于思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精于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在思考中进取,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积淀生活、品味生活和表达生活,让他们亲身感受世界、感受自然、感受人生,让他们发现美、品味美和表现美,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要做到这些,不仅是工在课堂,更要重视课外,正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要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自我感悟、消化、掌握和提升,学好语文,提升各自的语文素养。

    三、学法指导,重视语文语法教学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淡化语法教学的提法,有人错误理解为不要进行语法教学了。其实,高中语文需要用语法知识的地方很多,而且,其中有许多是初中阶段没有学习的,即使学过老师也没做太多要求的,这也就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薄弱环节。体现在实际运用中,他们对语法掌握的是云里雾里,考试时错误连连,笑话连篇。特别是有关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学生必须掌握,否则,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就会大打折扣,很难有太大的突破。高考试卷,文言文的知识考查会占有二十多分,试想一下,假如我们的学生没有必要的语法知识,何谈取得这二十多分。所以,在学生刚入高中校门的时候,我们就要重视对他们进行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师生在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好语法知识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同时,要求学会使用工具书,参照有关讲解、注释,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积极构建起各自的语文知识网络。帮助他们切实学好语法知识,特别要把初中阶段忽略的语法知识学好,顺利地进行语文教学。

    高一阶段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时期,也是他们能否迅速进入高中学习状态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对接。帮助他们树立能够学好高中语文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教学

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还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因此,需要我们对原有的语文教学方法中的不足进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创新尝试,来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从而适应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对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的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中,教师要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深入地思考。首先,教师要认识到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被教师所忽略的就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要从这个方向着手,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学习。其次,在语文教学的创新中,教师还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架构的影响。教师也要重视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的不足

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而传统的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了对文字的使用规则,并没有达到对语言的学以致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让教师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往往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唱独角戏,缺乏与学生的相互配合,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比较低。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是在课堂上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也是得过且过,没有深入地探究问题的本质,导致语文知识的架构缺砖少瓦,经不起考验。另外,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或者化学等学科,缺乏逻辑性。在语文教学知识的更新上可能会低于低年级的知识更新速度,并且教学模式的一成不变、教学方法的古板守旧都是让学生渐渐失去语文学习兴趣的原因。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尝试

(一)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教师要吸取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优点,改进不足,然后再加以创新

例如,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阅读教学法对语文教学就非常有效。那么,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朗读、默读以及背诵进行加强,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选择更有针对性的阅读素材,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效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发地组织一些语文朗读比赛,或者是一些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法,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学生是一个个体,不是教育的附属品,并且与教师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重视传授学生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往往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使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碍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中尝试情感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3.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丰富语文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更为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创新一直是教学中所倡导的主旋律,然而成功的案例却很稀少。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教师和学生脑海中根深蒂固,创新性教学模式很难具体实施,就算勉强实施了,效果也达不到预期。因此,在创新语文教学的模式上,还要使教师积极地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并且在尝试着创新的同时,将创新的教学模式具体地实施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地体现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并不是要完全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而是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同时,适当地对学生采用输入式的教学模式,对一些难懂的知识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学习。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增强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针对高中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知识基础,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的观念,不要以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在个性化教学模式中充分地利用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刀切”的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发展。

3.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要增加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

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在知识上的拓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知识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汲取知识的精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要对学生探究性的学习结果有过分的要求,要

适当地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评价,以激励学生学习为目的,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为目标,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创新的道路中探索前进,使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高,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承.浅析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J].学知报,2011(9).

篇6

一、从语文的课堂教学入手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主要的教育渠道,因此,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渗透,营造出轻松、关爱的课堂氛围,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和平台。

1.重视情感教育

语文学科兼具语言的训练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在语文的文字作品中,不能仅仅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和情感因素,充分认识到教材的精神价值,丰富教材的延伸意义,用情感来吸引和感染学生。

2.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和因素,在课前认真备课,潜心钻研教材,在课上要多多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善于列举有趣的例子和生动的比喻,借助多媒体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情境来多层次、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在每节课开始之前设置有趣的导入语,可以采用视频和背景故事的讲解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这就要求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原有的满堂灌模式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大胆质疑,以师生互动的模式带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而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在发展自我认知水平的同时,还会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带动下,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和情绪控制能力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的坚强、勇敢等方面的优秀品质也会得到锻炼。

二、注重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自觉程度和学习自制力等许多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要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从思想内容上入手,还要注重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要通过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情感、性格以及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

一、高中文言文学习现状的分析

就目前文言文学习的情况而言,效果并不理想,在文言文知识水平掌握上偏低。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因素很多,具体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感觉到文言文学习十分枯燥,相关知识难理解,内容晦涩,需要背诵的内容比较多,而且缺乏趣味,所以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当然许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和语文考试,在思想上并没有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想法,缺乏学习动力。第二,文言文基础知识较差。基础差是造成文言文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基础知识缺乏且不牢固,很多文言文内容难以理解,学习吃力,进而对文言文产生抗拒心理,最终导致实际学习情况不佳。第三,学习方法不当。很多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选择死记硬背,在方法上缺乏灵活性,而且在文言文翻译上十分依赖工具书,不利于自身文言文翻译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文言文的整体学习效果。文言文的价值不仅在于对文章表现形式上的高度概括性,更在于文言文中富含的智慧和中华文化。文言文的学习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素养。所以,对于高中生而言,加强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将文言文学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的学生认为文言文字词多义,不好掌握;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对文言文的讲解没有激情,听到文言文就犯困;有的学生觉得背诵文言文太过枯燥。据相关调查显示,40%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这么高的比例不得不值得我们关注。

二、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一)在诵读中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掌握语言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对文言文进行反复的诵读,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大意,理解文言文,提高语感。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可以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在平时文言文诵读中,可不断尝试去翻译比较浅易的文章,提升翻译能力,并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每个星期读几篇文言文,长期坚持,让阅读达到一定量,在不断诵读中亲近文言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去把握所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言文诵读可运用的形式很多,但在诵读时需把握句读,理解其意,并学会把握作者思想情感,而非死记硬背。以理解其意为基础进行反复诵读,通过实际感官将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刻入脑海,理解其意旨和内容,不断转换为自己的知识。(二)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想要提高文言文翻译、理解能力,必须大量积累实词、虚词,而这一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去记忆和探索理解,不断提升语感能力。在课前,需落实字词,认真阅读课下注释,进行口头翻译;在课堂中认真听讲,对比自己理解与老师讲解中的不同地方,有疑惑需提出来并进行探讨交流,运用语法和语境对文言文进行情景推测,从而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在课后,需独自进行书面翻译,并让老师检查,从而及时纠正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句式、文化常识等做书面的分类整理,做到长期坚持。虽然这样的学习方法比较繁琐,但对于文言文基础的夯实十分有效。(三)对知识进行归类复习。文言文的学习必须掌握许多基础知识,并对这些零散知识进行归类整合,形成系统化,脑海中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框架,才能更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文言断句、古代文化知识等专题归类,并通过不断的理解和练习,对知识进行系统掌握。对于重点词类和典型的句式需要进行归纳总结,不断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找出其中规律,把握学习重点。整体来讲,文言文的学习知识点多且琐碎,容易遗忘。因此,需要对学过的知识做归纳总结,从而对所学内容进行牢固的掌握。文言文知识归类和积累越丰富,分析、阅读能力也就越强,课内、课外加强阅读的积累,定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著作,不仅有利于文言文知识的积累,还有助于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四)在思考中学习文言文。苏轼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除了对其进行背诵,还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进行批注,做好读书笔记。无论是精辟的论述还是厚重的情感,能触发我们思索和感悟的词句,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标记,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学习心得,发表自己的见解。文言文的学习,在疑惑中寻求答案,在寻求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掌握,学会从思考中去学习文言文,这也是融会贯通的重要学习方式。

作者:周禹彤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高伟.学习高中文言文的几个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

[2]杨志刚.高中文言文有效学习策略实证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11).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44

写作是学生运用掌握的语文材料结合自己的思想进行创作的过程,其体现了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是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写作是高中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高考中所占比重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因此,高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呢?

一、认识语文基础学习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性

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是学生进行创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进行知识能力迁移的依据。高中写作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的写作,因此,学生对作文文体的熟悉掌握程度影响着他们的创作水平。因此,教师在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帮助学生对写作文体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而这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传授,对文本的解读以及教案的组织。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单纯依赖于教师写作课的讲解,并且,高中生一星期两节写作课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指导需要教师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比如说,教师在对教材文本中议论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对文本基础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而且还要对议论文写作结构,写作方法等进行初步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议论文的理解,避免在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指导课中学生对新知识一无所知,这样不仅阻碍教师写作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对于学生能力迁移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无法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此外,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语文文本所涉及到的基础语文知识和历史典故等内容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整理,让学生以书本知识为点进行知识的扩充和完善,形成知识体系,为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学生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多、历史典故多、诗词背诵数量大以及素材准备多并不能保证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各种知识的储备,但是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就无法真正派上用场,就是一推无用的材料,而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将凌乱的知识片段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文。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日常写作中培养写作表达能力。学生坚持记日记和写读书笔记都是较佳的保持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习惯。高中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对于发生在生活周围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能够通过语言顺畅表达出来,但是,其课业压力和紧张的学习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日记的写作,缺少足够的耐力坚持每天写日记,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日记写作的督促,时刻进行监督帮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教师无法对学生日记进行批阅就无法详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无法有效进行一对一的写作指导,而读书笔记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缺憾。高中生阅读能力比较强,因此,其在日常学习中对报纸、期刊文章的阅读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进行复述并对其表达自己的观点。读书笔记是学生思想的结晶,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写作,并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细心的批阅,让读书笔记成为教师与学生思想沟通和写作指导的重要途径。坚持写日记和记读书笔记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养成用文字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能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提高写作的有效方法。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 创造力 培养

创造是人的潜能,是人本身就具有的基本特性,但要使这种基本特性具有个人和社会实现意义。生产实际效用,却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科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心智的主要途径。所以要抓住课堂主渠道,通过语文课堂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才能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学好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能力。所以,我们在传授学生必要的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从一定意义上讲,创造力的大小,取决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厚实程度,知识积累越多,形成各种联想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当面临某一情境时,潜藏在人潜意识的“潜能”就易被唤醒,当它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沟通时,灵感便会产生。所以不应把创造力的培养与注重基础知识对立起来。比如,讲授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时,补充介绍杜甫的《望岳》,姚鼐的《登泰山记》。讲苏轼的《前赤壁赋》,先补充讲解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文讲完后让学生欣赏《后赤壁赋》,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二、利用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力

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作名篇,绝大多数闪烁着作者创造性思维的光辉,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将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加以提示,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触发点。如《雷雨》一课,在介绍了有关资料,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种种疑问,鲁侍萍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自己的身份?周朴园为什么不认鲁侍萍?不认鲁大海?鲁侍萍为什么不认周萍?鲁侍萍受了那么多委屈而生活这么艰难,为什么不接受周朴园给她的支票?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等等。这些疑问,其实是学生对作品内容和人物关系的一种思考。这些疑问的解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三、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能力

作文是最富个性和人文色彩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没有创造也就没有文学,所以,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很好的途径。例如:想象作文,推测性填补,给故事加新的结尾;扩展性描述:就是引导学生把某些精练的文字展开,详尽细致地描述其具体的情形。多项改写:将学过的文言文、古诗等改写成适当文体的白话文章,如《关雎》。多角度作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齐王)通过让学生对同一命题从不同的角度的理解,运用不同的文体练习写作,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求异性等思维创造性的不同方面。

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质疑中培养创造力

问题意识的缺失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悲哀,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失去的却是最可宝贵的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成功的教育应是使学生在存疑、质疑、解疑、答疑的过程中,能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的开发并不取决于积累的知识量,而是取决于质疑精神和批判能力。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质疑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的创新活动一般经过“准备―酝酿―豁朗―验证”四个阶段。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在有了问题之后,才会积极的坚持不懈的思考和探索。在此基础上,一旦受到启发,引起共振,就会豁然开朗,产生新的想法。然后经过不断的尝试,最终获得成功。可见,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是指一个人很容易进入一种问题情境中的心理倾向,即一个人能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从提问的主角位置退下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让他们成为课堂提问的主角,并要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学会怎样提出问题,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良好习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即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质疑。

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应该把创造力的教育和培养贯穿于教学中,更好完成时代赋予的“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熊生贵.新课程.教学创新新视点[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建明.浅谈高中语文课标的两大亮点[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6

3.马永祥.谈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J].教育探索.2001.3

篇10

关键词:教学模式;转变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语文不仅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比例,同时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正处于理论抽象向理论具体过渡的阶段,教师要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因此,研究现阶段语文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教育意义。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1.仍存在传统的应试化教学模式

现如今,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仍存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也就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仅仅凭借课堂上对词、句、阅读和写作的讲授,而忽视了课对学生精神上和思维上的开发,更有很多语文教师仍存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语文解题技巧的讲授,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进行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提高,实践能力不强,整体高中学生的语文成绩高,但语文素质低,不利于我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新课标仍需改善

自从我国教育提出了新课标的改革方案,我国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高中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帮助,但是这项新的改革措施仍存在一些不适合高中教育发展的地方,需要不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适时地调整,这样才能不断地与时俱进,找到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改革和改善。

二、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1.转变观念,提高现代化语文教学意识

虽然我国不断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但由于多年来的应试化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仍有很多学校无法从根本上解放思想、改变教学观念,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摆脱课本教材中的局限,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给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和想法的机会,让其不断交流思想,更换学习经验,从而摆脱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使高中语文教学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

2.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随着物质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条件和教学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要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开发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语文学习,并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把语文教学与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高中语文教学在整个高中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在高考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同时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只有关注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状况,不断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应试化教学模式,才能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希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改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