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模式与盈利模式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08-30 17:0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营模式与盈利模式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营模式与盈利模式的区别

篇1

一、职业篮球俱乐部的相关概念研究

(一)职业profession,一般是指作为主要的谋生手段。职业体育是指运动员作为劳动力受到俱乐部业主的雇佣,付出劳动,获得工资等收益。从此定义可以看出职业体育是指参与者以体育作为主要的谋生手段[']。张林认为职业体育就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和体育市场不断扩大的条件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利用高水平竞技运动的商品价值和文化价值,参与社会商品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使竞技运动员获得优厚报酬,并为社会提供体育和文化服务的一种活动。业余体育指运动员或者运动队参加体育比赛是没有工资报酬的由此可知业余体育指进行比赛或参与体育是因为他自己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而并非是为了获得报酬。

(二)职业篮球:职业篮球的性质首先是职业性的,参加者把篮球作为一种事业、追求和谋生的主要手段。它是以职业篮球俱乐部作为载体而存在的。

(三)俱乐部:俱乐部(又称会所;英文:Club)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娱乐活动的组织团体或者其场所,严格解释是具有某种相同兴趣的人进行社会交际、文化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场所。

(四)职业体育俱乐部:是职业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一种经营高水平运动竞赛、开发训练竞赛及其附属产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殊经济组织,既然是一种经济组组那它必然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观众需求,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来保持俱乐部的生命力。

(五)简言之,职业篮球俱乐部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在现在企业制度的规范下,建立起来的以经营高水平运动竞赛,开发相应竞赛产品及其附属产品,并最求利润最大化的特殊的企业化组织。

(六)职业篮球俱乐部:是职业篮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在一定的法律坏境和社会环境的约束下,向公众提供篮球竞赛及相关产品的企业化组织,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

二、经营模式相关概念

(一)经营:在《辞海》里经营指筹划经办、管理。在《现代汉语字典》经营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筹划并管理,另外一个意思是计划与组织。通过以上理解我们认为经营:是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和部署、制定企业的远景目标和方针的战略层次活动。

(二)模式:《现代汉语词典》对“模式”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但目前学术界在使用模式一词时,对其涵义的理解和认识仍然是有分歧的。一种观点认为模式属于方法范畴,其中有的认为模式就是方法,有的认为模式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另一种观点认为模式与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种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模式。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模式研究法的目的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模拟和理论分析,进而获取对研究对象更深刻、更本质的认识。

(三)经营模式主要是指职业篮球俱乐部在市场经济规律的指引下,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方式,主要包括:战略目标、盈利模式、管理体制、战略资源。

(四)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的设定,同时也是企业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企业宗旨中确认的企业经营目的、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也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经营领域展开战略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的具体规定

(五)盈利模式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方式。

我国竞技体育是从计划经济发展起来的,起初是由国家包办,采用举国体制,缺乏职业体育产生与发展的土壤和空间。1992年国家体委公布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决定》提出了体育改革的总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有自我发展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机制,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新体制。1993年足球率先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在多个城市体委与企业联合建立了职业足球俱乐部,并颁布了相应的章程和若干规定。1994年职业足球俱乐部正式开始运作。1995年,中国篮协借鉴足球改革的成功经验,建立了全国男篮甲级联赛,成立了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开始了篮球的职业化进程。1996-1997年男篮甲A联赛有12支俱乐部参赛,1998-1999年篮协借鉴NBA的赛制和经营经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并颁布了相关的文件,规范了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发展。2006-2006年篮管中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要求参加CBA联赛的各俱乐部必须是企业法人,参赛的俱乐部必须为某某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或某某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经营管理人员调查,得出当前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经营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构建适合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经营模式,使俱乐部按职业化方向持续发展,达到预期战略目标。

三、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篇2

一、广播电视类传媒

(一)电视。电视包括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盈利模式也相应有所区别。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1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1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以上。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要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提高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对大众化电视频道是适位的,而对专业化电视频道却是错位的。

数字电视作为大众传媒,要满足不同收入群体观众的不同需求,其担负着两大任务:一是普遍服务,为大多数人提供电视节目服务,其中包括为部分低收入受众免费提供基本收视服务;二是为较高收入群体提供增值服务。

在定价策略上,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主要采用的是非线性定价策略和搭配销售的方法,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赚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非线性定价策略的主要形式为两部定价,比如基本维护费加上数字电视节目收视费,安装费加使用费等。搭配销售主要体现在数字电视节目收视费上,运营商一般提供不同的节目套餐。观众对不同节目的评价不同,通过打包销售可以减少消费者评价的异质性,从而可以赚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此外,数字电视运营商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预付费用的付款方式。消费者需要预先缴纳年度或月度的收视费,少罚多不退,通过这些有违《消费者权益法》和《合同法》的价格策略,运营商可以节省大量流动资金。

(二)广播。经营广播的过程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完整过程。从现状来看,我国的广播市场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广播产品就是节目,价格就是广告的定价。定价原则考虑三个指标,即收听率:价格=每收听点成本×收听率。广告主会根据不同频率的听众结构有针对性投放。广播广告是三次转卖过程,首先把节目转卖给听众,再将听众转卖给广告客户,然后将广告时段转卖给广告公司及客户。近年来,广播电台一直进行着经营模式探索,经历了“独家―多家―联合承包―单频率行业―总台行业”的几个阶段。总台行业就是统一管理、分散经营、集中操作、分别核算的经营管理办法。具体办法是将广告市场划分为若干个行业,按上一年度广告完成额作为标底,对广告公司实行招标,价高者得到该行业的资格。取得资格的广告公司将任务额的5%~10%风险抵押金交给电台,完成任务给予返还,超出部分,按照奖励制度进行奖励。

(三)电影。电影的盈利模式包括票房收入以及后电影市场。目前,我国电影在生产、发行、放映上的脱节,相互不能及时反馈市场需求信息,电影企业对放映的影片内容、质量,事先所知甚少。中国电影人更多地重视电影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对后电影产品开发则相对弱视。随着电影产业的日益规模化、集约化和精细化,这种电影理念将严重制约电影市场的巩固和发展。要实现电影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需要注重培养后电影市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美国电影的营销策略是成功的,特别是电影后产品营销的成功。一般而言,美国电影总收入只有20%是票房收入,其余80%是影片后产品营销。从中给予我们启示:电影后产品开发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要把后产品开发当作电影运作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后产品营销已迈出了关键一步。如,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的上映,摩托罗拉通过海报,将产品信息融入电影的前期宣传;宝马公司赞助首映式与国美电器合作,其片花广告在国美100多家连锁店的电视屏幕上反复放映,最终影片还未上映便收回全部投资。

二、新传媒类传媒

目前,我国网络广告的总量还与报纸相去甚远,但其发展势头却十分迅猛,已经连续数年保持高比例增长。中国互联网协会日前的《2007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网络广告(不含搜索引擎在内)收入达到49.8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50.91%。《报告》预计,2007年、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依然分别保持51.8%和55.6%的增长,到2008年市场规模将达117.63亿元。

(一)互联网新传媒。根据对网络营销活动盈利模式的解释,以及国内开展网络营销的实际情况,可以将现阶段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分为:

1、整合的网络营销盈利模式。此模式是将传统营销活动与在线营销活动结合以实现价值的一种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它经历了非中间化和再中间化的过程,与网络的兴起――泡沫破灭――重新发展的历程相一致,体现了人们对网络运用和影响的认识由非理性到理性,以及认识的逐步成熟。整合的网络营销盈利模式主要表现为:企业网站+在线销售或订购产品或服务。

2、综合门户网站的跨平台多元业务盈利模式。现阶段,网络的应用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平台:交互平台,主要包括通信、交友和娱乐三个方面;媒体平台,主要是信息;商务平台,支持在线交易,既有B2B,也有C2C。

(二)移动互联网新传媒。以手机媒体为例,手机报纸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盈利:一是向彩信订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盈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前两种方式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盈利渠道,但这些收入极其有限,并且目前的手机报纸用户多为免费赠阅,收费用户较少。对于另一种“融合媒介”手机电视而言,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通过卫星广播传输电视信号、移动通信网络参与互动的商业模式;另一种是只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电视信号的商业模式。前者主要收入来源于用户的手机电视月租费、电视广告费、电视点播费等;后者的盈利方式与现在各种数据业务的盈利方式类似。在推广手机电视业务进程中,现在不能对终端用户收费,推广手机电视的各个链条只能依靠广告收入。

三、出版类传媒

(一)报纸与杂志。我国传媒市场仍是半垄断性的,业外资本难以进入,专业化分工不够,传媒产业价值链尚未完全形成;传媒严重依赖广告,经营模式单一。国泰君安的一份报告指出,绝大多数报纸的收入结构比较单一,广告收入占主营收入比重超过70%,发行收入占比例小。

《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表明,包括报纸和期刊在内的平面媒体广告在2005年年初开始出现了惊人的下滑,平均跌幅达15%以上;其中尤以报纸的下滑最为惨重。虽然从2005年全年看,报业广告还是有所增长,但有研究者认为,与当年网络广告75.9%的增幅相比,报业广告的增长显然是明显放缓了。2006年全国报业增长幅度在2005年大幅降低的基础上进一步放缓。

(二)图书出版。图书出版的主要盈利模式来自于销售图书本身的收入。我国的书价自1993年4月的图书价格改革,扩大了出版社定价自,除中小学课本、大中专教材以及党的文献外,其余书籍一律由出版社自主定价、自负盈亏。出版社推行企业化经营的改革,客观上造成了图书成本的上扬,从而推动图书价格上涨。以前,出版社享受国家的种种优惠政策,如今,绝大多数出版社都要自负盈亏。

四、盈利模式探讨

总结以上分析可见,传媒产业的主要盈利模式及收入来源见表1。(表1)

2006年《传媒蓝皮书》显示,“2005年传媒产业比2004年增长了11.9%,仍然保持高增长的势头,但和往年相比,速度已经开始降低了。前几年传媒产业的发展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一倍,都保持在14%以上。这说明,传媒产业的增长势头开始变缓了,但仍然很强劲。”2005年中国传媒结构的改变比较明显,在传媒市场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市场内部各种媒介形态的市场份额此消彼长。蓝皮书指出,报业在2005年遭遇了“拐点”,进入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广告增长率从持续20年的高位跌落下来,广告收入大都下跌10%~30%,不少跌幅甚至在40%以上,平均跌幅在15%以上;同时,报纸的年轻读者流失,发行市场萎缩。与报业的处境恰成对照的是,互联网广告和广播影视增长强劲,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已达19亿元,比2003年增长75.9%;而2005年广播电视的收入也增长强劲,前三个季度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已达324.41亿元。电视在国内的人口覆盖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达到95.59%,全国电视观众达12.38亿人。我国广播影视已初步形成了电影产业、电视剧产业、网络产业和广播电视广告产业蓬勃发展的格局。

篇3

当多数人为博客网站的风潮涌动、人气疯涨拍手叫好时,也有人开始为博客网站的未来担心:目前国内的三大博客网站――博客网、中国博客网和BlogBus虽然都积聚了相当的人气,都拿到了风险资金,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博客服务提供商(BSP)几乎都还未实现盈利。难道BSP还没有探索到一条明晰的商业模式?人们开始怀疑,博客能否再造一个财富神话。

“博客实际上就是人在网络上的替身,凡是人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的事情,博客同样可以为你做到。”2005年12月13日,被誉为“博客教父”的博客网CEO方兴东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表示,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博客未来的“钱”景。

博客经济悄然兴起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超过1亿的网民,大约300万博客,另外还有3.6亿的手机用户可能加入移动博客行列。这些数字表明博客网站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明显群体特征的网络社区。对那些有意促使博客商业化的人或资本来说,博客已经具有商业特质。 随着各大新型互联网企业的竞争逐渐明朗化,中国博客商业化趋势初现端倪。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博客经济时代已然来临,2005年,堪称中国博客经济元年。其实这一点可以从几大博客网站前一段时间的运营状态中得到验证。目前博客网和其主要竞争对手――杭州的中国博客网都宣称得到了大企业的支持, 中国博客网有IDGVC做经济后盾,而博客网则接受了亚洲和美国思科合组的创业投资基金。

除此之外,目前新浪、天涯等传统门户网站都在拼命聚拢其门下博客的人气,通过组织各种博客大赛,聚集各行各业的名流到自己的网站上写博客,以此提升人气,提高网站流量。从而带动广告投放量的增长。新浪网上徐静蕾的博客在短短数周就有150万的访问量,带来的超人气直接带动网站的广告投放。而MSN、Yahoo等国外网站也看好了这块远未发掘殆尽的宝藏,来到中国,开始了他们的“圈地”。

毫无疑问,无论是国外的创业投资机构还是国内做博客的这些网站,大家都想着把这股势不可挡的浪潮转化为金钱。可是博客网站面对着传统门户网站和国外网站的竞争,究竟要怎样实现自己的盈利,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外借”的盈利模式

众所周知,传统的门户网站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眼球经济”来实现自己的盈利的,虽然这是一个稍显古老的名词,甚至在第一波互联网大潮里被大大地嘲弄了一番,但是在当下,流量仍然被定义成“打开金库大门的钥匙”。

既然同是网站,在经营上难免会采用相同的方式,博客网站虽然不同意自己被说成是传统的门户网站,但是在经营上却无法避免与其采用相同的经营手段,比如创业投资基金、网络广告、无线增值服务。而且到目前为止,这三种经营模式仍是博客网站的主要盈利来源。其中的无线增值服务是博客服务商保留用户并实现收费的重要手段,可以像传统门户网站那样提供众多服务,例如手机短信、彩铃、游戏等等。

对于博客网站来说,想依靠巨大的流量来吸引网络广告,同时也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规模,包括网站的规模和用户数量的规模。博客网CEO方兴东对《小康》分析说:“互联网2.0时代是用户经济时代,有了用户,才能谈得上商业模式。也只有用户来参与了,我们一些好的想法才能实现。”用户多了,点击率高了,企业就会乐意来投放广告。从这个角度讲,博客网站基本还是沿用了以前门户网站的广告形式。

另外,对于国外那些网业巨头的涉足,中国的博客服务提供商们坦然面对竞争,并虚心借鉴好的盈利模式。以韩国的赛我网为例,在韩国本土赚足了金子后,于2005年6月登陆中国,在谈到是否可以借鉴它的商业模式时,Blog Bus CEO窦毅和中国博客网总裁胡之光都认为,赛我网作为社区网站与博客网站区别还是蛮大的,不过一些盈利做法是可以借鉴的。方兴东也表示,国外的博客网站面临的环境与中国的博客网站有很大区别,侧重点也不一样,但是赛我网给人们提供的“迷你小屋”很人性化、个性化,他们提供给用户收费的虚拟人物和物品来布置自己的小屋,这种盈利模式很值得借鉴,其中也蕴藏着无限商机

“独特”的生财之道

除了借鉴外在的盈利模式之外,博客网站还有自己独特的生财之道。

博客网站也在陆续推出移动博客服务。方兴东说:“手机是博客最好的终端,这块市场潜值很大。”

用户可以把自己博客上的内容延伸到手机等一些无线设备上,也可以把无线设备上的内容通过移动博客服务随时随地传到自己的博客上。

同时,细分博客群也是很有必要的。中国博客网高级副总裁张本伟介绍说:“通过以博客圈子为中心,细分博客群体,开展一些周边的商业合作,将有效的商业服务送达到有效的博客群体中去。”

细分博客群体主要表现为做一些专业化的博客。比如某些领域的优秀博客,可以吸引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群体。BSP们还帮助优秀博客出版在博客网站上连载的作品,这样对于那些急于想打开市场或是关注高科技受众的行销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无疑是博客最大的商业价值所在。

另一个刚刚兴起的商业模式是企业博客。BSP们为企业提供博客技术和博客管理系统,给企业建立博客平台,企业可以在这个博客上自己公司内部的消息。企业博客不仅可以实现员工内部的交流,也实现了企业和那些关心它的人之间的良性互动,用户可以通过企业博客及时了解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这样有利于企业更有效地宣传自己的产品、文化乃至整个企业形象。所以和一般的企业网站只有单一的产品和技术介绍相比,博客营销对企业更有吸引力。博客网站提供着人性化的完善服务,时间久了,企业自然会依赖这么好的平台,那时就该为这些服务埋单了。

还有一种博客形式也是值得一提的――图片博客。对于一些喜欢旅游的人来说,定制移动博客服务就很有必要,当你在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用手机拍下很多令人心醉的照片,就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博客服务传到自己的博客上,立即和别人一起分享。当然,享受这项服务是需付费的。

篇4

首先,信用风险加速暴露对商业银行产生冲击。经济扩张期,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贷款违约率通常较低,银行倾向降低信贷准入门槛,许多企业高负债经营。但是,在新常态下,受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影响,经济扩张期的信贷风险立刻暴露。银监会年报显示,2011年三季度开始,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打破2005年以来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的局面,并持续上升。今后一段时间,“两高一剩”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影子银行等领域的潜在风险可能会继续发酵,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将承受较大压力,守住风险底线、有效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

其次,金融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产生冲击。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对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途径的经营模式提出挑战。根据传统盈利模式,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存贷利差获取营业收入,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剧,商业银行间存贷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将面临利差空间缩小、储蓄分流、融资成本上升等风险。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比如美、日等),还是发展中国家(巴西、智利等),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商业银行都经受了较大冲击,有的甚至遭受到倒闭风险。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化过程往往对商业银行形成“脱媒”压力。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信贷依赖度降低,商业银行盈利空间受到制约,促使其不得不加快步伐寻求新型盈利模式。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涌现出的新型金融工具使银行存款不再是客户唯一的选择,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公司信托计划等亦备受欢迎,对银行储蓄存款一定程度上构成威胁。例如,2013年余额宝的问世就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形成了强大冲击。

再次,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形成颠覆性挑战。从支付结算方式上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方式传统上为社会结算,互联网金融出现后,第三方支付变得越来越重要,使客户交易信息和消费信息被隔离开来;从负债业务方面看,互联网金融吸收大规模资金,?σ?行储蓄存款形成冲击;从资产业务方面看,互联网金融的借贷平台主要从事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小微贷款,贷款客户主要是传统商业银行不能覆盖的客户。但这仅是业务层面,对传统商业银行而言,更大的挑战在于传统金融思维和商业模式的转换。

最后,政策和资本监管环境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产生制约。新常态下,国家采用“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想,更加强调政策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及时性。资本监管方面,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出台后,我国监管部门开始将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动态资本等新资本监管工具纳入监管体系,这意味着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资本成本更高。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落地,商业银行面临的监管环境将越来越严峻。改变传统经营模式,走资本集约式发展模式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重点。

二、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机遇

(一)经济新常态带来新的增长极。经济新常态给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在发展传统四大板块的同时又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三大战略的实施将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广阔的合纵连横,以点带线、由线到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和城市群,也将使商业银行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增长带。同时,经济新常态也将伴随新兴产业的兴起,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可进一步拓展商业银行盈利空间。

(二)个人财富快速增长及互联网金融崛起带来新机遇。随着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消费观念和价值理念转变、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加速等,居民金融需求显著变化,对财富保值增值、理财规划等高层次、专业化的需求增加。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沟通方式,无线网络和设备的普及将“信息化生活”变为现实,客户对便捷性、自助型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如果能够开发一条新型产品营销渠道、建设一支专业营销团队、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通过满足客户对银行服务需求由单一到复合,由标准向定制化的重大改变,充分抓住资产管理和零售业务中的机遇,就可以降低利率市场化的冲击。此外,随着年金制度的逐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速,也将带来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新需求。

(三)监管政策不断完善带来新机遇。一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强化影子银行监管,有利于提高银行系统稳定性。二是取消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缓解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负债成本上升压力,消除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真正病根,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释放新空间。三是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

三、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思考

(一)紧抓经济结构调整新机遇。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新的增长动力不断增强。在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交通运输、能源矿产资源、网络建设等重大工程将陆续推出,必将蕴藏有巨大的金融需求。为对接“一带一路”方案的提出,陕西省将打造以宝鸡、咸阳、渭南、商洛四市为中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市场动力和新机遇。商业银行可以此为契机,充分捕捉公司金融发展机遇,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放到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中去。

(二)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应对金融市场化改革和资本监管趋严的冲击,商业银行在开发新型融资渠道的同时,需要转变过去高度依赖批发性信贷业务的经营观念,走低资本占用型经营模式,加快零售银行建设,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目前,零售业务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是一项“长青树”业务。据统计,当前。我国四大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占比约为20%-30%,而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占比达40%以上,部分大型国际性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占比高达70%。另外,零售业务具有逆周期性,可削弱经济周期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利润稳定器”特征明显,是保障商业银行经营利润和持续发展的一把利器。中间业务则具有产品差异性大、价格敏感度低、风险敞口小、增长潜力大等特点,可有效缓解商业银行因规模扩张和资本短缺带来的瓶颈约束。

(三)调整客户结构。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大型企业对单一银行信贷依赖性逐渐降低,而其撤资行为却对银行储蓄存款产生较大动荡,商业银行在业务往来中议价能力逐渐下降。为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快调整客户结构步伐,转变传统的“大户”战略,紧抓中高端零售客户,大力发展优质中小企业客户。近年来,随着个人财富的积累,居民金融需求日趋多元化,理财投资意识日益成熟,专业、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成为商业银行吸引优质客户、零售客户的重要手段。通过丰富存款、理财、私人银行产品线,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融资顾问、资金托管等综合服务,从而获得更加稳定的存款来源,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另外,加快提升服务能力,做好渠道管理、专业人才管理,建立“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通过综合化服务、精细化服务、差别化服务和品牌化服务,赢取良好口碑,获取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客户,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完善信贷管理体系,提高贷款定价能力,降低信用风险,扩大利润来源。

篇5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指将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融交易的特点自主决定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我国自1996年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了“先放开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策略。目前,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已经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政府对价格不再设任何限制,外币存贷款利率也已完全放开,仅在人民币领域存在“贷款管下限、存款管上限”的利率管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我国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重点是作为利率体系核心的存贷款利率定价的进一步市场化乃至完全放开。2011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亦公开表示,要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然而,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主体的商业银行目前却成为改革的最大障碍,因为它们是现行利率体制的最大受益者。正是利率管制,让银行业还维持着“开门就赚钱”的格局,没有内在动力去开拓创新、提升竞争力。但是,不管银行欢迎与否,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改革进程的提速,银行能做的就是要改变固有的模式、迎接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一)竞争加剧,利润水平下滑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都是利差主导型的盈利模式。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核心、经营利润依赖利息收入,盈利结构、业务结构及客户结构同质化倾向严重。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发展滞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会占到全部业务收入的40%以上,欧美等国家更是高达50%左右。而我国中间业务开展得比较早的中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水平也不到20%。目前世界银行业开发出来的中间业务有3000多种,而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品种仅有260多种,并且大部分是低附加值业务。目前“贷款管下限、存款管上限”的方式事实上形成了价格垄断,银行业成为利率管制格局下的既得利益群体。截至2011年9月底,我国15家上市银行共实现6900亿元左右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31.6%。息差收入仍然主要利润来源,五大国有银行净息差收入占总营收的75.7%,其他股份制银行净息差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则超过90%。

然而一旦存款上限、贷款下限全面放开,我国银行业现行的盈利模式将遭受极大的冲击。首先,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银行间激烈的竞争将导致存款利率上升幅度大于贷款利率上升幅度,存贷利差的收窄将挤压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往往也是利差缩小的过程。例如,美国存贷款平均利差由利率市场化前的2.17%下降到之后的1.63%,中国台湾地区由之前的4%下降到不足3%。其次,由于存贷款利率的全面上浮导致间接融资成本上升,大客户倾向于直接融资,导致银行主要盈利客户流失,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整体利润水平将会下滑。而同质化竞争的加剧使得银行的利差短期内面临较大的压力,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定价能力较弱的中小型银行发生经营不善甚至倒闭的可能性增大。

(二)利率风险凸显,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将会提高,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利率风险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然而与发达国家银行相比,长期以来的金融管制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动不敏感、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低,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主要表现为:首先,利率风险意识淡薄,缺乏主动进行利率市场风险管理的动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大部分专注于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利率风险管理则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商业银行的基层行表现得尤为突出。其次,利率风险管理的机构和制度不健全,风险控制技术落后。由于表内资产负债结构单一,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不发达,缺乏有效预防、规避和分散利率风险的多种金融工具,商业银行很难根据利率风险衡量结果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第三,具有丰富利率风险管理经验的高级人才缺乏。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无论是管理架构、风险意识,还是人员素质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三)潜在的信用风险逐步增加,资产质量受影响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市场由于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日益明显。一方面,由于融资成本的提高使得低风险的优质客户将逐步转向直接融资市场,而商业银行如果单纯通过提高利率进行风险补偿,结果往往是刺激冒险者的贷款需求,逐渐将正常利率水平下的合格贷款需求者挤出市场,导致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高风险借款人的占比上升,信贷市场的平均风险提高。另一方面,银行间的激烈竞争将驱使金融机构从事更多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道德风险凸显,埋下资产质量下降的隐患。例如,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英国银行业曾因盲目扩张不动产业务出现过次级信贷危机,德国的部分中小银行则因从事外汇投机业务和高风险贷款导致损失。

二、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策略及措施

(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实现盈利模式再造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商业银行应转变观念,把培植开发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作为未来的获利重点,逐步降低利润实现对存贷利差的过度依赖,切实改变目前高资本消耗、高成本投入的外延式、粗放型经营模式,走一条低资本消耗、高经营效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现有业务品种的基础上,稳步扩大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范围,逐渐由低层次的代收代付向代客理财、担保、信息咨询及金融期货、期权等高附加值业务发展;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为原则,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结合发达国家先进的金融产品和我国的具体国情,开发适合不同类型客户要求的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新品种。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浪潮带来的冲击不仅在于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盈利模式,更在于要从根本上确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均衡发展的战略,加快业务转型、实现综合化经营。2010年招商银行提出了“二次转型”,高调推出面向创新型成长企业投行业务的“千鹰展翼计划”,正是为了积极备战利率市场化。深圳发展银行则提出今后的发展核心将以贸易业务为中心,运用综合金融战略大力发展零售业务以获取更多的零售客户。

(二)加强利率风险防范,大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利率风险的关注度,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战略。针对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及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对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科学的利率研究与决策机制,实行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其次,建立适合自身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加强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分析,实行适宜的缺口管理方法,充分利用利率期货及期权、远期利率协定、利率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规避、对冲风险,由被动型利率风险管理转变为主动型利率风险管理。第三,要加强利率管理人员的培养,造就一支熟练掌握和运用利率风险管理技术的队伍,切实提高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三)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塑造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金融交易主体可以在市场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自主定价。在此过程中,贷款利率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定价高了可能导致客户流失、损失市场份额,定价低了则可能使争取到的贷款业务无利可图。目前国内的银行已经有了一定的定价权,但是运用得不够充分,主要原因就是怕流失市场份额。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提速和深化,商业银行必须要敢于承担风险定价的责任,独立判断风险溢价,制定既有利于市场竞争又有利于收益最大化的合理利率水平,做好自主定价和稳定市场份额之间的利益权衡。因此,商业银行应借鉴发达国家银行的先进经验,在现有的信贷管理和客户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提高精细化定价的能力。各商业银行应该在市场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各种资金来源的价格,核算内部成本,确定自身合理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水平。本着“互惠互利、区别对待”的原则,综合考虑不同行业、区域、贷款品种的风险差异,以及费用分摊、产品收益相关性、客户让利幅度和由于提前还款、违约及延期导致价格调整等众多因素对不同客户实施差别化定价。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日益扩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将迎来全新的一轮洗牌,谁能在经营理念上实现彻底转变,摆脱对单一利差盈利的依赖,尽快走出固有的粗放型经营模式,谁就能在改革中赢得先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新明.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经营影响的调查分析[N].金融时报,2011(12).

[2] 曹远征, 廖淑萍.提速利率市场化改革[J] .财经,2011(21).

篇6

所谓商业地产,是指在开发商业性建筑项目的过程中,将投资估算、开发规划、市场定位、业态组合、招商、销售和运营管理等按一定的次序作为一个整体流程来运作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它包括商场(购物中心等)、娱乐场所、休闲性场所和各类消费场所的商业物业的开发与经营。

2007年1~2月份商业营业用房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增幅比同期房地产及办公楼投资分别低11.6和6.8个百分点;2007年第一季度,商业营业用房投资虽有所反弹,即比上年同期增长17.7%,但增幅不仅比同期房地产投资低9.2个百分点,而且比同期办公楼及其他非住宅投资分别低5.3和2.3个百分点。2007年1~4月份与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略有反弹的情况不同,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8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增幅与上年全年基本持平,比2007年第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比2007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办公楼和其他非住宅投资分别低12.1、23.0和11.7个百分点;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比重为11.1%,比上年同期和2007年第一季度分别低1.2和0.2个百分点。

随着以美式摩尔为代表的大型综合购物中心落户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已经或计划建设大型的购物中心,这就为商业地产商的发展留下了巨大市场发展空间。商业地产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商铺租赁形式、以全面融合地产业与商业为特色的地产形式,正悄然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新宠儿。中国商业地产将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商铺地产、购物中心地产、酒店地产、写字楼、工业地产都将成为未来商业地产投资的亮点。

二、商业地产项目的特点

商业地产项目主要有以下特点: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受政策的影响大、协调利益的难度大、合理规划的难度高。

1、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地产项目的投资大、占地广、建设和投资回收期长,商业地产开发投资要求巨大的资金投入。商业地产项目需要一次投资建成才能形成商业氛围,因而所有的前期投入都来自开发商的积累。据有关专家估计,按北京商场目前的装饰水平,每平方米建筑费用加上装修费用大约为2万元,5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就得近10个亿,一年仅利息就要5,000多万元,加上水、电、空调、电梯等一系列费用,其运作成本之高可想而知。而在出租过程中,为了吸引主力店加盟,发展商不得不采取前几年租期内低租金,甚至部分免租金的形式,这必然又减少了前期回报。因此,商业地产对开发商的资本实力、市场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2、受政策的影响大。对于商业地产项目投资,政策层面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这些政策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政策、金融信贷政策、销售管理政策、工程建设政策等。首先,商业地产项目开发报建要经多个政府部门审批。除了国土、规划、园林、消防、人防、市政等部门外,规划方案还必须向市商委报审,设计必须符合城市商业网点的整体布局才可能获得通过。有的城市由于商业设施较多,对开发大卖场和百货店甚至要召开市民听证会,如大连。其次,银行对商业地产购买的抵押贷款条件与住宅有区别,商业房地产贷款至多六成10年,而住宅贷款可以达到八成30年。

再者,商业项目的层数少,根据销售政策规定,一般要到物业结构封顶后才能预售,而高层、小高层住宅只要投资达到1/3、已经确定竣工日期就可以进行预售,因此商业地产开发要求发展商具有很强的资金实力。此外,商业项目对政府区域规划比住宅更敏感,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对商业项目的收益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商业地产与城市发展互相促进、互为制约。

3、利益协调的难度大。商业地产的目标市场面临两级客户,一是销售阶段的投资经营者;二是物业经营阶段的最终消费者。在进行商业地产策划时,不仅要考虑各投资经营者的需求特性,更要考虑最终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特征。如此,在商业地产的开发中,开发商、投资者、经营者、物业管理者就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其多方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开发商只有从为商业经营服务角度出发,兼顾自身开发利益的同时,考虑整个环路的其他利益者,才能维持整个环路的发展。

4、合理规划的难度高。一方面商业项目面对客户需求个性化特点更加鲜明,各种业态对商铺的要求不具有替代性。如果针对特定目标客户规划设计的商业项目招商不成功,项目在短时间内将很难找到合适的客户,从而给项目销售招商带来严重的后果。最关键的是,由于其规划难度大,因此需要多个专业顾问中介机构、各方面专业人员的协调配合,才能提高项目开发的成功率。这也对商业地产项目资源整合的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商业地产的主要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的多样性同样也是商业地产项目的显著特点。商业地产的盈利模式不同于住宅,住宅是一次性获利,而商业地产是靠物业增值来获得长线投资回报和长期现金流。因此,商业地产盈利模式的确定,对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纵观我国目前商业地产的运营盈利模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整体出售。通过店面或店铺分割的方式,将商业地产出售给各个小业主。这种方式可以使开发商尽快收回投资,减少商业风险,但不利于商业地产项目的持续经营,且小业主面临较大风险。

2、整体出租。开发商将商业地产全部出租给商业经营者,获取租金收益。这种方式回报周期长,风险大,但可以获得物业增值和持续现金流,同时还可以以此获得抵押贷款。

3、部分出售,主力出租。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部分出租,部分销售。项目较好的运作模式是将部分房地产出租给著名零售商,以此带来人气,提升整个商业地产的价值;同时高价出售待售物业,以获得最大经营收益。

4、整体持有。开发商自己经营商业物业。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开发商自身拥有商业的专业经营管理人员和队伍,是开发商实现多种经营的途径。实践中,由于该模式容易使开发商自己误入竞争激烈的零售业陷阱中,承担商业经营风险;同时,容易出现商业经营人力资源和品牌资源的缺乏,导致房地产专业指挥零售专业的情况,外行领导内行;此外,还会加大开发商的资金压力。所以,这种模式在一般情况下不主张实施。

5、混合运作。大量商业地产的出现,使零售服务企业选址机会增大、商业物业招商难度增大。开发商可以通过与零售商合作,共同经营商业地产。具体方式有:(1)保底+营业额提成模式。开发商提供商业物业,零售商负责其余部分投资,并负责经营管理,开发商得到保底金额和一定比例的营业额提成。一般情况下,超市类商品的提成比例为1.5~2%;百货类商品的提成比例为3.5~5%。双方约定的保底利润一般低于该项目正常出租时的租金。(2)参股经营模式。开发商为了吸引国内外知名的主力店而出资参股,该主力店设在其商业地产的分店,开发商参股比例一般不超过20%。分店每年按双方约定向开发商支付租金,同时向零售服务商交纳品牌使用费和人员输出管理费,约为1.0~2%营业额。该模式优点是容易吸引知名商家,产生其他正效应,可带租约销售整体物业;缺点是参股资金分红受分店经营状况限制,并因此承担经营风险。

6、产权式商铺。产权式店铺,指开发商将商业地产分割成小商铺出售给小业主。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1)售后产权人自营。这种方式不利于物业的持续经营。(2)先分散售出产权,再集中招商。这种方式管理困难。(3)先集中招商,再出售产权。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开发商获得物业最大增值,又有利于商业物业持续经营。(4)采取售后包租。由开发商聘请专业经营者经营商业物业,并承诺一定的收益回报给小业主。这种方式实施过程中往往由于商业经营失败或开发商失信等各种原因,而使小业主难以获得承诺的回报。(5)以租代售。承租人租赁物业一定年期后获得物业产权。当前,有些开发商对农贸市场经营采取现代超市加商铺地产的模式,其实质是对农贸市场的产权式商铺运作与超市零售商的合作组合。根据分析商业地产投资的特点可以看出,商业地产投资的风险是相当大的。因此,在分析评价商业项目投资方案时,也要把风险控制考虑在内。

四、选择商业地产盈利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讲求聚合效应和互补效应。把握好项目的市场背景,认真做好市场调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不要同质化。许多烂尾楼并不都是因为资金短缺造成的,主要还是开发商对项目的市场研究不够,市场定位不准。

二是对高成本的有效控制。城市中心寸土寸金,地价昂贵,拆迁补偿费、安置费巨大,开发成本非常高。城市中心商业地产一般都是高层,建设周期少则一二年,多则三五年,开发风险相当大。建设周期失控,会给资金供应、市场营销等带来困难。要考虑自己的投资实力,根据实力决定到底是卖,还是租,还是采用其他方式,自己实力达不到的赢利模式是无法驾驭的。

三是要有跨行业整合的能力。商业地产不同于单纯的住宅地产,具有跨行业的特点;不仅要为投资者定位,还要为经营者定位,甚至要为管理者定位。如果自己没有现代商业地产的理念,缺乏商业地产的操盘经验,而是用住宅开发的习惯性思维搞商业地产,不仅赚不到钱,甚至会把老本都赔了。

篇7

现代物流企业是指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方式和现代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合理化水平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化程度、物流技术、企业制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以反应快速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的显著特征区别于传统物流企业。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业务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才可能获得盈利。物流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对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寻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淡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70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5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二、先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

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招商局物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物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笔者走访调研了数十家先进的物流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运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八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商业运作方式决定着物流服务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标行业或项目的具体特征,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际上,行业物流服务模式体现了细分物流市场的特征。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在全球,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行所有种类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采用目标集聚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展开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

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起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

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北京星网物流中心是由“金鹰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专门为诺基亚公司兴建的物流设施,它坐落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内,将园区内诺基亚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过“金鹰公司”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整个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

5.物流咨询服务模式

物流咨询服务模式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模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进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物流咨询带动其他物流服务的销售,区别于一般仓储、运输企业的简单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来实施物流咨询服务。大客户经理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成立独立的项目组,组织行业专家、大客户代表、作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等人员,从始至终负责整个项目的销售、方案设计与服务实施,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物流管理输出模式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运作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

(2)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建合资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户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以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本和技能,使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团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团通过对青啤发展现状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结合青啤自身拥有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与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与青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购买或租赁青啤原有物流设施、设备,并接收青啤原有运作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确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够将其较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员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渐进地、完整地灌输到合资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资公司开始运作的三周时间内,青啤原有车辆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仅公路运输就将为青啤节省物流成本近700万元。

7.物流连锁经营模式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经营形式。物流连锁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2000年开始物流连锁经营的尝试,将商业中加盟连锁的经营理念引入到物流业,创造出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加盟连锁的形式进行物理网络扩张的经营模式,使公司迅速汇集了资金、人才和客户资源,扩大了企业规模。

8.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广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优秀的专线运输公司资产重组后建立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在全国拥有376个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统,推出了京广物流带、广沪物流带、广渝物流带等服务区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新模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

三、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和项目物流服务模式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每个行业或具体项目,物流服务是建立在对目标行业或项目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由于掌握了行业的运作特性和客户的具体要求,因此,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物流连锁经营模式和物流战略联盟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间横向联合或纵向联合的经营思想,通过行业内部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不同的经营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竞争策略和企业各自的特点,以及资源优势。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经营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

篇8

现代物流企业是指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方式和现代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合理化水平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化程度、物流技术、企业制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以反应快速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的显著特征区别于传统物流企业。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业务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才可能获得盈利。物流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对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寻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淡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70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5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二、先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

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招商局物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物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笔者走访调研了数十家先进的物流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运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八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商业运作方式决定着物流服务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标行业或项目的具体特征,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际上,行业物流服务模式体现了细分物流市场的特征。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在全球,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行所有种类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采用目标集聚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展开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

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起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北京星网物流中心是由“金鹰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专门为诺基亚公司兴建的物流设施,它坐落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内,将园区内诺基亚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过“金鹰公司”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整个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

5.物流咨询服务模式

物流咨询服务模式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模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进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物流咨询带动其他物流服务的销售,区别于一般仓储、运输企业的简单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来实施物流咨询服

务。大客户经理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成立独立的项目组,组织行业专家、大客户代表、作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等人员,从始至终负责整个项目的销售、方案设计与服务实施,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物流管理输出模式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运作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

(2)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建合资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户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以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本和技能,使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团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团通过对青啤发展现状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结合青啤自身拥有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与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与青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购买或租赁青啤原有物流设施、设备,并接收青啤原有运作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确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够将其较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员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渐进地、完整地灌输到合资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资公司开始运作的三周时间内,青啤原有车辆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仅公路运输就将为青啤节省物流成本近700万元。

7.物流连锁经营模式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经营形式。物流连锁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2000年开始物流连锁经营的尝试,将商业中加盟连锁的经营理念引入到物流业,创造出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加盟连锁的形式进行物理网络扩张的经营模式,使公司迅速汇集了资金、人才和客户资源,扩大了企业规模。

8.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广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优秀的专线运输公司资产重组后建立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在全国拥有376个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统,推出了京广物流带、广沪物流带、广渝物流带等服务区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新模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

三、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和项目物流服务模式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每个行业或具体项目,物流服务是建立在对目标行业或项目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由于掌握了行业的运作特性和客户的具体要求,因此,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物流连锁经营模式和物流战略联盟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间横向联合或纵向联合的经营思想,通过行业内部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不同的经营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竞争策略和企业各自的特点,以及资源优势。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经营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

篇9

许多创业型的企业都会设置开放式办公室,但是像饭统网这样开放彻底的CEO 办公室并不多见。背朝着玻璃窗、面对办公区有几个高层―各有一把并不庞大的老板椅,不算大的桌子,这是饭统网几位高层的开放式“办公室”,其中也包括臧力的。他的位置连隔断都没有一个,直接面对半米过道那边的员工座位。臧力笑谈:“投资人看到了我的办公室都很喜欢,因为可以见到饭统网的成本控制和沟通效率”。

臧力说话时很生动,有一股充满活力的劲头,他甚至会在记者面前惟妙惟肖地模仿创业伙伴说话的方式。

面对大众点评网、号码百事通、中国移动、请客800 等多个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臧力所率领的饭统网仍取得了行业金字塔的顶端位置:全国合作的餐饮企业超过五万家,每天都有超过15,000 人通过饭统网订餐。仅在北京,截止2006 年5 月,就有超过115万消费者通过饭统网成功用餐,节约餐费数千万元。

今年7 月31 日,饭统网获得了包括日本亚洲投资、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CA-JAIC中国互联网基金、进艺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所投资的400 万美元资金。相对于大众点评网烧掉的千万美金来说,这仅仅是饭统网的首轮融资。这让记者不禁感叹,臧力手中的钱真经花。

“双轮”模式之本

臧力可以算是互联网界的“老人”。从1995 年开始,他就开始进行互联网领域的探索,并与朋友合作正式成立了公司,其时中国的互联网才刚刚兴起。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臧力转行金融投资领域,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互联网梦想,一直保持对这个领域的关注,最终在2003 年从餐饮这个领域再次切入,创建了饭统网。

在臧力创业之时,餐饮网站中曾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餐饮网站不少,内容也做得非常好,但因为只做简单的信息,所以赚钱的不多。欧美餐饮美食网站很少,有名气的更少。

与许多“烧钱”的网站不同,饭统网启动资金只有100 万元人民币,这还是臧力与共同创业的中欧商学院EMBA 同学自掏腰包所得。启动资金问题使得盈利问题成了臧力创业之初最紧迫的问题―只有赚钱,企业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因此臧力设计了“双轮”经营模式:餐厅采用会员模式,消费者打通饭统网预订电话,饭统网将消费者预订信息反馈给餐厅,结账时会员餐厅将优惠折扣给予消费者,取消消费者直接联系餐厅的模式。饭统网依靠会费或者利润分成而盈利。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和餐厅是饭统网的两个“轮子”,有很强的相互作用,一个“轮子”转得快,另外一个“轮子”就能转得更快,否则饭统网就很难运转。为了让“轮子”转动起来,臧力创立公司的第一步,是线下的“扫街”行动。他与业务员们一起行动,上门拜访北京的各个餐厅,介绍这种订餐模式。因为市场空白,因此“双轮”很快良性运转起来,在网站开通的当天,就有200 多家餐厅加盟了饭统网。到了2006 年,盈利达到百万。

盈利这个信条也一直贯穿臧力企业经营思路始终,他曾经对记者表示,与泡沫时代的第一代互联网企业相比,新兴的第二代乃至第三代互联网企业不再仅仅重视眼球效益,而是更为实际,以创造价值、确立商业模式为核心,在短期盈利和长期发展的双重目标中前进。“网站也是一个企业,无论是渠道、资源还是研发,都是必要的,网站最终是为客户和消费者服务的。盈利模式的确立成了第一要务,网站的‘烧钱’阶段会大大缩减。”

放弃和坚持

放弃什么,坚持什么,一直都是CEO 们面临的永恒问题。臧力也在创业过程中感受到了这种“舍”与“得”的抉择的确需要实践与思考的反复。其中,关于“双轮”商业模式与“纵横”发展策略的调整和改变,就是例子。

这两个理论是臧力在创立饭统网之初的两大设想。作为企业之本,臧力认为“双轮”模式思路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这种模式的创立,让创业时的饭统网与大众点评网、小秘书等其他餐饮网站有了质的区别,形成差异化。“总的来说,通过预订获得的收入仍旧是最有效的。”臧力说。

但是,在实践中臧力发现,点评的方式会给网站带来更大的流量。“它所带来的广告收入比较多,我们认为这是需要我们弥补的东西,我们原来的主要收入来自订餐,现在发现广告费其实收起来更舒服一点。”

因此,发展饭统网的媒体属性,就成了臧力几年前开始考虑的一环,最终在今年开始正式推行。面对这种改变,他表示,企业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方案,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创业之初的“纵横”发展战略也在实践中修订。横向线路即加盟,快速发展企业已有成功模式。纵向线路是把“双轮”模式纵向发展,推广到其他行业,做“吃喝玩乐一体化”。

在横向发展方面,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尽管地方加盟是许多企业头疼的一块,因为存在独占资源、不好控制等因素,但是这的确是必要的一个手段,因为对于专业网站例如饭统网来讲,餐饮资源是有限的,餐饮的本地化特征也很明显,要快速进入各个城市进行发展,就必须设立加盟或者。

而纵向发展现在被臧力暂时搁置起来。“我们把北京作为试点,尝试了玩乐、周边游、农家乐等等,认为这个市场的盈利模式还是稍微弱一点。虽然市场很火,但是愿意付费的企业不是很多,成为一块独立业务比较难,因此我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横向策略上。”

“什么叫好的投资者?不在于你现在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你在这个行业里生存了多长时间。这是国外金融投资领域很流行的一句话,我认为同样适用于互联网企业。”

不甘此生做凡人

创业的过程,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是一个自我肯定与否定的过程。

“喜欢创业的人往往是喜欢做悖论,人生是双重的性格。我们这种人既会好静也会好动,既会追求那种灿烂光辉,也会追求平凡无奇,既会有很善良的一面,也会有不太好的一面。”臧力笑谈自己的性格。

反省自身,臧力说创业五年给他带来了两大变化。第一个是用人观念上的变化。在企业创立之初,他们尽量节约人力成本,比如说用刚毕业的学生,一点一点培养。凡事他也喜欢亲历亲为。而现在,“如果再这样用人,这个企业就拉不动了”。

“企业做到现在,就不再是由我拉动,而是应该由更多的人来拉动。这时候就必须引进大量高端人才。而高端人才有思想,有思路,需要更好的空间来施展。这个时候我就必须改变我的管理风格。例如原来我要事事兼顾,现在就必须容忍其他人做事情、犯错误。这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需要自我控制。”臧力表示。因此,如何放权,也成为了他所面对的一个挑战。

在他看来,放权与风险控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创业型企业家需要迈过的一个门槛。而这些,正是自我的真正成长。

篇10

光纤项目或有扩产,产能增加一倍以上

增发项目进展顺利

当前股价: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以小搏大,土地资源储备丰富

鑫茂科技原有工业地产10.5万平米,现有可开发建筑面积12.04万平米,总建筑面积22.54万平米。其中,绿色能源基地项目2008年就可以形成销售,华天道3号和停车楼项目2009年四季度可形成销售。此次公司募集资金引进集团公司待销售或出租的工业地产46.67万平米(按权益比例计算),包括了圣君、贝特维奥、鑫茂科技园三处工业地产项目,这三处项目都已封顶完工,即可形成销售,其中那个鑫茂科技园配套设施齐全,预签约的客户达80%以上,圣君和贝特维奥地处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工业区,交通便利,地方政府给予大力扶持,已经有意向签约的客户占到了15%以上。通过募集资金项目的引进从而盘活了鑫茂科技近24万平米的工业地产,加总后鑫茂科技目前开发的土地面积共计97.4万平米,接近100万平米。而观察未来几年公司的土地储备,我们预计天津西青区政府可能将近190亩的杨柳青汽车电子科技园和近1300亩风电工业园土地交付鑫茂科技开发,最快将于2008年底启动。再观察的长远一些,杨柳青镇内近5平方公里的区域也很有可能交付鑫茂科技开发,占地面积近7500亩,如果假设公司未来几年每年可开发1500亩,则土地储备至少可以满足公司未来5年的工业地产发展需要。

“鑫茂模式”符合市场需要,得到迅速推广。鑫茂科技独创了“鑫茂模式”,即以“买地―建房―招商―扶持―服务―联合发展”模式开发建设民营科技园,这种由民营资本主导并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模式得到天津市政府认同。总结起来,鑫茂科技发展工业地产的主要优势是:

(1)与政府主导的科技园不同,鑫茂民营科技园完全由鑫茂科技投资集团投资、管理、经营,是一种新兴的创业服务组织”;(2)“运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从园区规划、房型设计、到保障服务、孵化管理,鑫茂科技园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和规范。特别是通过打造融资、物业、信息、培训等六大服务平台,构建起确保企业‘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的‘三级孵化体系、三维孵化保障’的孵化模式,形成了鑫茂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3)“经营理念新颖、独到,打破了厂房出租、出售的房地产经营模式,建立了‘四个结合’的盈利模式,即: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相结合,产权入股与风险投资相结合,经营地产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经营产品与经营企业相结合的盈利模式”。

风机叶片业务进入获利期,2009年爆发式增长

公司现有风机叶片模具4套,其中750KW的3套,1.5MW的一套,全部为公司自有知识产权,包括前期设计、工艺参数和制造都为公司技术人员独立开发,回避了国内有些风机叶片生产企业引进国外技术成本高昂,且使用费用也不菲,无法按照客户的需要进行适时改动(风机叶片客户的需要往往是多方面的),如国内某家公司就提出需要24米长的750KW风机叶片,从而区别与国内大多数23.5米长的750KW的风机叶片,对于掌握全套设计、制造参数和工艺的鑫风能源来说,只要稍加修改工艺参数就可快速提供客户需要的改进产品。公司目前生产出了近40片叶片,预计今年可拿到200套750KW的风机订单,这主要得益于公司风机叶片的成熟技术和鑫茂科技与中电国际、中水投等电力集团的良好合作关系。公司1.5MW的风机叶片模具完全为自主开发,开发费用仅500多万元,比引进技术节约70%以上,且可生产37.5-40.25米长的任意规格产品,适应性强,目前已有多家业主和主机制造企业有意向与公司合作,公司可能今后2-3年会通过在国内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内蒙、辽宁、甘肃、海南等地兴建1.5MW的风机叶片制造基地将风机叶片规模做到年销售收入20亿元,成为与公司现有主业,工业地产并驾齐驱的产业。此外,公司也在积极与中电国际、中水投等电力集团合作开发风电场,进入风电产业的前端环节,以保证后续风机叶片订单的市场需求。我们认为公司的风机叶片今年下半年已经进入获利期,预计2009年公司可生产750KW叶片300套、1.5MW叶片400套,贡献每股收益0.36元,占到了当年每股收益的25.53%,未来2-3年将进入爆发增长期。公司从事风机叶片生产占据了“天时、地理、人和”。公司从事风机叶片的设计制造业务具有诸多优势:(1)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风机叶片生产的企业之一,董事长杜克荣早在2002年就去英国和荷兰当地考察风机叶片企业,并决定进入该产业。事实上公司对于该产业的风险性认识程度较深,鑫茂科技一度与英国的某家风机叶片企业几乎达成技术转让协议,最终因转让价格过高,对方条件过于苛刻而中止合作。公司自主开发的750KW风机叶片模具仅投资100多万元,比从国外引进节约60%以上。(2)公司吸引到了国内从事叶片生产的顶尖级技术人才,通过承诺给核心技术股改鑫风能源股权的形式形成了自己的技术梯队(三位核心技术骨干持有鑫风能源37%的股权,这样的激励程度在民营企业中是很少见的)。(3)天津的优越地理位置,天津靠近渤海,陆路、海上运输条件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大专院校众多,发展风机叶片产业可谓占据了天时、地理、人和。去年年底天津市成立了风能协会,LM、东方电机等国内外企业的落户将把天津打造成为中国的风机叶片之都。(4)公司开发的750KW、1.5MW风机叶片全部为自主开发,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不仅开发成本远低于引进国外技术的企业,而且适应性强,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随时变更设计、工艺参数。(5)公司与中电国际、中水投等国内大的电力集团形成了战略联盟,上述企业在国内拥有众多的风电场和整机销售市场资源。

光纤项目或有扩产,产能增加一倍以上

公司光纤项目2007年启动,共生产了77万芯公里,设计产能200万芯公里,预计2008年产量将达230万芯公里。公司光纤的原料全部由武汉长飞提供,产品大部分也由武汉长飞包销。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光纤产业进入快速恢复期,国内光纤到户工程、3G的推广、消费升级以及向印度、巴西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都将使得未来3年光纤产业保持25%以上的增速。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通过与武汉长飞的沟通协商,公司有意向近期内启动光纤扩产项目,我们预计公司可能会在现有光纤产能基础上扩产一倍以上,最终形成470-500万芯公里的生产能力,总投资近7000万元,预计2009年初投产。

增发预计今年6月初拿到批文,7月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