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商业模式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30 17:0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跨界商业模式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商业模式;重构;发展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互联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使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并具有多种选择途径,商业模式也得到一定的变革且备受关注。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有很多,如: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需求的变化、企业管理的变化等。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经济环境,使企业面临更大挑战。因此,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对自身的优势进行分析,采取最合适的商业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二、商业模式的含义
中西方学者对商业模式的含义进行了不同的解读,采用了多种方式和模型,如:描述、展示、陈述、架构以及概念性工具或者模型、结构性模板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商业模式得到等广泛的传播与应用,其含义也发展到更广阔的层面,从信息管理领域拓展到企业管理领域。但是,对于商业模式并没有具体的定义。Amit和Zott将商业模式界定为一种可以跨越核心企业便捷并相互依赖而发展的运营活动体系。Chesbrough的看法略有不同,商业模式是一系列流程,目的是将技术价值转化为顾客价值。
三、“互联网+”对商业模式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对传统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避免了传统模式受时空的限制,使信息能够更有效的传播,对企业、顾客、供应商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新的定格。
其一,“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和产业分工,形成了跨界协作,对不同区域的文化以及意识形态进行融合,形成新的模式,将过去并不能联系到一起的各种元素进行结合,进而提高了一定的价值。
其二,“互联网+”使商业模式产生一定的随机性和变化性,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和变革,来适应不断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同时,淘汰了传统的分销渠道,如今的O2O模式形成了全新的价值创造模式,省去了传统的渠道和中间环节,节约了相应的成本。网络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简化了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实现了低成本高收益,降低了制造产品额难度,加强了各方面的沟通,为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四、“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社群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价值创造模式,而跨界协作则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调节模式,而平台则起着一定的中间作用,连接社群和跨界协作,三种要素共同保证商业模式的变革和发展。
1.社群
社群可以存在于具体的领域,也可以存在于一定的虚拟空间,是由一定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会单位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在互联网中,社群之间处于互相交叉的网状中,主要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定义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市场已从原来的厂商与消费者的互动和价值交换转换为厂商与社群消费者合作网络成员间进行交流和增值的地方。
2.跨界
所谓跨界是指跨越一定的行业和领域进行相应的合作。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满足不同行业和文化的需求而形成新的事物。互联网本身为其提供了无边界创造价值的可能,保证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促进了商业模式的发展。
3.平台
平台作为商业模式的核心部分,为商业和合作提供了一定的场所和环境。其一,平台可以是供需双方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保证信息的传递和接收,降低各用户收集信息所需的成本,实现双方的价值转换进行价值创造。其二,平台的存在为创造制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能够更好的对商业进行管理,避免出现功利主义行为,保证消费者和供应商共同的利益。
五、“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建议
1.挖掘市场用户需求,把握社群顾客
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挖掘行业内其他企业所忽视的市场,对社群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查,根据第一竞争者优势,快速进入市场,抢占先机。
2.以跨界的方式获取关联利润
跨界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利用虚拟整合,跨过传统的产业边界,进而有可能使原本具有合作关系的两个不同行业转变成竞争关系。企业应把握r机,合理的利用技术跨界以及利用已有社群实现跨界,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的优势。
3.创造新兴的消费需求
企业正通过社群划分的不同,尝试对现有的消费者需求进行改变,进而转变原有的消费习惯。由于消费习惯的改变,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企业若想处于领先的发展地位,就必须掌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情况,走在价值链的前端。
六、结语
商业模式创新是激发创造商业价值的动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商业模式创新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商业模式逐渐成为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一种途径。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商业模式受到的很大的冲击和变革,不论在形式还是构成上,同时,如今的商业模式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周[.浅议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商业管理的冲击.《江苏商论》.2015.
[2]肖叶飞.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新闻战线》.2016.
篇2
[关键词]大数据;商业模式;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03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的发展、交汇和融合,新的商I模式层出不穷,涌现出一大批依靠商业模式创新而成功的企业。这些商业模式创新的典范,大都与无限接近消费者有关,与跨界有关,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信息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有关。商业模式创新登上了企业创新的中心舞台,“大数据”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时代背景。
1“大数据”的特点
11海量数据
从B、KB、MB、GB、TB,到PB、EB、ZB、YB等,数字宇宙的边界不断扩大。有数据显示,自从人类发明印刷术以来,过往上千年的印刷材料也只相当于200PB,而在五年前的2011年一年,全球就新产生了约18ZB的数据,而且一直在增加,有人统计,2012年全世界大约每天产生约18ZB的数据。“大数据”的数量之大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对这些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已经大大超过了传统企业IT架构的承载能力,这也说明,企业IT架构与IT产业的重新布局将是新一轮创新的方向之一。
12多来源数据
企业内部的经营交易信息,物联网世界中商品、物流信息,互联网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信息、位置信息等是大数据的三个主要来源。尽管企业的IT部门已经非常熟悉挖掘和分析结构化的交易数据,但它们通常还不具备和处理增长速度更快的非结构化数据的能力,只有利用专业化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才能从中揭示出以前很难或不可能确定的重要关联。
13实时处理特点
对实时处理的要求,是区别大数据应用和传统数据仓库技术的本质差别之一,特别是涉及感知、传输、决策、控制开放式循环的大数据。例如:早在1981年时,一个千兆字节的内存大约需要30万美元,而今天只要10美分。这使得以实时处理作为价值创新点的商业应用成为可能,而实时或近似实时的信息处理与运用能使一个公司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敏捷。
14低密度高价值特点
“大数据”背后隐藏着极高的经济意义和经济价值。但是,这种价值隐藏在浩瀚的数据当中,需要多种来源的数据的参照、关联和对比分析,需要独到的思维、高超的技术来对其进行类似“沙里淘金”的挖掘。“大数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企业变革和创新的基本思维起点。
2“大数据”所引发的商业模式创新
21基于“大数据”的价值主张创新
(1)洞悉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易变性。而大数据使得企业获得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成为可能:人类的细微行为会直接暴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因而在互联网世界,企业可以运用来自内置于产品中的传感器数据,了解商品在真实世界里的使用情况。
(2)对消费者进行准确划分。传统企业对消费者的划分一般是以地理位置为依据,而“大数据”可以实现越来越接近消费者真实需求的细分方式。从本质上讲,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兴趣、偏好和需求,每个人都是一个细分市场,“大数据”正在使企业向“微市场”化迈进。
(3)产品的即时、精准、动态定位。大数据的实时个性化以及多来源、多格式数据的快捷综合对比分析能力使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响应可以在瞬间完成,使得企业随时随地圈准用户群并满足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成为可能。
22基于“大数据”的收益模式创新
许多商业模式创新都是建立在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本质是使用商品而非拥有商品本身之上。例如:出售模式改为出租模式,与此相对应的收益模式从一次性支付向“微支付”转变。当然,使用这一收费模式的前提是使用过程可被记录和量化,而“大数据”正好可以实现使用过程、频率、强度的实时监控和记录,所以,这也就为新形式下商业收益模式的创新开辟了新的思路。
23基于“大数据”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创新
以数据产品为中心的创新。由于数据、信息、知识获得时间的专有性和获得知识专有性程度的不同,决定了各自在价值创造中所依赖的关键资源不同,从而也就决定了拥有不同核心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在价值链上的不同定位。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定位将其分为数据租售模式、信息租售模式、知识租售模式。在数据租售模式下,我们主要主张向客户提供原始数据的租售,它的关键步骤是数据的采集、传输和整理。在信息租售模式下,我们主要主张向客户提供代表某种主题的相关数据集,关键步骤在于把原始数据与其背景意义相结合、整合、提炼、萃取,进而使数据的价值更高。在知识租售模式下,我们主要主张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业务问题解决方案,关键步骤在于将大数据与行业知识的利用相结合,通过行业专家,深度介入客户的业务流程,提供业务问题解决方案。
24基于“连接”和“融合”的商业模式创新
241连接“大数据”的平台式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下主要通过连接和聚合来降低平台参与者各方的交易成本。比如说互联网可以以某种方式把大量客户吸引到自己的平台上,通过提供双边或多边的客户价值,使得他们彼此相互转化和相互传递来创造价值;或者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提供多行业、多企业的合作机制,聚集海量的数据,然后通过数据挖掘、分享、运用来创造和传递价值;再或者通过提供技术开发的基础条件,吸引技术相关各方的参与,从而实现分散的、互补技术优势的高效利用。
242融合“大数据”的数据驱动商业模式
(1)上行驱动商业模式。由于“大数据”的发展,使得很多资源开始商品化,比如数据的商品化、“大数据”服务的商品化、“大数据”技术的商品化。这些形式的出现都是由于在“大数据”产业链之外,不少企业在它们正常的经营过程中,由于自身不断地积累了大数据资源加上保留并发展了先进的大数据技术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2)下行驱动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创新则是由于像那些互联网公司利用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开拓行业之外的新业务,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解决某种传统业务问题,实现跨界经营,从而成为这一传统行业的破坏性创新者,或者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产业。
(3)全方位扩张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创新典例当数Google。它的扩张包含了“大数据”产业的垂直整合、价值链扩张、行业融合,它兼具客户平台、数据平台、技术平台特征,它的业务布局,从应用(如地图搜索)、平台(如Google play 应用店)、操作系统(如Android)到硬件(如手机、平板电脑、谷歌眼镜等)。
3结论
以“大数据”为线索,对自身商业模式进行重新审视、设计与创新,是当今企业实现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匹配、历史数据与即时数据的匹配、行为方式与情境的匹配,它使得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大数据”不仅带来一种新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而且它还可以实现企业乃至整个社会资源的控制、利用、配置方式的虚拟化和开放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的运行效率。“大数据”意识、“大数据”情怀应该成为当今商业模式创新领导者的基本知识准备。
参考文献:
篇3
微信到底是什么?
从西方人的视角来看,很难理解微信究竟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它并非Whatsapp,也不像Skype,不是Path,更非移动版Facebook,而是各取其部分功能,加上“二维码”、“朋友圈”、“摇一摇”以及邮箱、新闻等插件,形成了一个核心功能清晰、功能强大、具有无限扩展性的独特产品。
移动设备最基础也最强的需求是通信,具备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的电信运营商在具体通信应用需求上仅仅只提供了功能简单、价格昂贵的通话、短信、SP等服务。而微信恰恰抓住了这个空间巨大的空白区。
利用移动设备多传感器的特性,微信将通信功能做到了极致,包括语音对讲、文字、图片、拍照、视频聊天、发送名片等。虽然这些功能的实现并无太高的科技含量,但擅长做产品的腾讯,将这一强需求的体验做到了极致。并通过QQ关系链的导入,在短时间内获得了3亿多用户,进而在微信体系内树立了网络效应。
如今,微信的基础功能已经逐步取代了短信和彩信;在加入公众账号及内置浏览器后,又取代了手机报等各种SP服务;视频通话的功能正在部分取代语音通话。在移动端上,微信正和当年的QQ一样,以体验佳的强基础应用迅速积累用户数,并以很强的社交属性形成用户之间的网络效应。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增长和在线时间增长,在可预见的未来,微信的用户数还会持续高速增长。微信的出现及大获成功,加上独立的账号体系,加速了运营商通道化的趋势。
移动互联跨界生态蓝图
微信的功能已经极大地威胁到了电信运营商的短信、彩信、语音等基础服务,但微信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颠覆运营商这一点之上。
和PC互联网有所不同的是,微信除了做好通讯功能外,其基础业务发展的另一条战略主线是开发多种人机交互方式。以iPhone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有多传感器(交互方式多)、屏幕小(打字输入慢、体验差)的特点,因此开发更适合移动终端的人机互动方式,利用好摄像头、陀螺仪、GPS、麦克风等传感器,开发“摇一摇”、“扫一扫”、“语音输入”甚至未来的NFC、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人机互动方式,并作为基础功能开放,将为微信成长为一个平台增加更多的可能性,并逐步替代移动操作系统的作用。
在基础服务之上的业务组合中,腾讯依然会采取“赛马而不相马”的战略,开发或引入多种产品并尽力占据用户的全部在线时间,并按照产品特性和发展状况为产品分配功能,包括货币化、流量捕捉、业务探索、品牌塑造等。腾讯已有的产品朋友圈、微博、新闻、邮箱、通讯录、提醒等产品已经嫁接到微信之上。事实上,微信每开发一种互动方式,一旦和3亿多用户结合并培养成习惯,都有可能改变移动互联网的规则,并形成巨大的价值空间。
此外,微信应当同步开展平台化,设定合适的规则引入第三方产品,并保持自有产品与第三方产品之间的平衡。微信现在以公众账号探索引入第三方的方式,招商银行、南方航空等公众账号已经有了较好的互动体验,在很多场景下已经可以取代原生App,从而实现绝大部分功能。由于可以把、更新、使用的便捷性和用户的留存率统一起来,令许多小型App没有存在的必要,一旦其公众账号体系发展完善,微信将部分取代App Store的作用。
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微信的账号体系、核心功能的可延展性、对用户的高度黏性、业务的跨界性,将有可能为腾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构建出五大跨界竞争平台体系。
1.构建互动体验更强的黏性移动互联平台社区生态,从而与新浪微博形成跨界竞争;2.构建基于移动线上和线下的O2O模式,通过整合移动支付、二维码、团购平台、LBS,颠覆基于PC端的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的未来是基于位置和交易的碎片化,而微信恰好可以很好应对这个挑战,从而与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形成跨界竞争;3.构建移动多媒体沟通手段,从而在语音和数据业务与传统运营商形成跨界竞争,这就是所谓的OTT模式;4.构建全面移动搜索,与基于PC端的搜索例如百度形成跨界竞争。例如,在基于移动位置的本地商圈中搜索“墨西哥”,会出现墨西哥餐厅和墨西哥文化博物馆而非单纯的维基百科墨西哥介绍,前者更有利于“接地气”盈利模式的实现,即实现线下商业搜索资源和线上移动互联资源的整合;5.构建移动互联全面娱乐生态,与传统PC端的网游模式,例如盛大,形成跨界竞争。
商业化在路上
在未来的商业化路径上,微信仍会选择互动娱乐、媒体+广告、电子商务这三条主线发展,具体的实现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互动娱乐商业模式可能会是最先实现的,Line和Kakao已经为微信证明了这条路可行,表情商店的推出也已经表明了微信的心迹。在日益成熟的手游市场,继“天天爱消除”、“经典飞机大战”之后,多款游戏也先后上线。游戏虽然老套,但却颇受用户热捧。要知道,微信的通讯功能和社交属性与游戏结合非常容易。
媒体+广告则可能是下一个商业化的方向,但具体的实现形式一定和PC互联网的“硬广告展示”形式有所不同,而很可能是和大数据以及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另一种精确推送广告形式。而于2013年12月底正式上线的腾讯风铃则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无线端展示广告。腾讯风铃系统是腾讯官方的首款微信开发工具,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吸纳广告业主在无线端,尤其是微信上的广告投放。
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里,微信并非一定能完全靠自有业务颠覆淘宝,而更可能作为线下到线上的流量入口,重新设定移动电子商务的规则,通过占据上游来引导自有业务和第三方(包括淘宝和天猫),并促使电子商务产业格局发生变化。事实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商户的争夺大战已然打响。自微信5.0版推出微信支付以来,易迅、当当、优酷、蘑菇街、友宝、大众点评等众多企业纷纷接入微信支付。而截至2013年12月底,7天酒店、太平洋咖啡和海底捞三家全国连锁企业先后试水微信支付O2O。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正在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数据,除了掌握海量用户和他们之间的社交图谱之外,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文字、语音、图片、地理位置、用户行为等数据在微信上产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挖掘,腾讯将拥有中国最有价值的大数据库。如果能利用好这些数据,并将它们和广告以及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将产生巨大的价值。这可能是微信在三种发展路径之上,另一种更具价值的商业模式战略。
作者魏炜和华欣供职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商业模式研究中心;
篇4
在新的时代下――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这个定义已经行不通了。比如,是否一定要印刷?是否一定要出版?是否一定要连续?是否一定要有周期?是否一定要有刊名?这些都不重要!
传统杂志是根据一定编辑方针组织某一类内容,然后通过这个介质实现其商业价值,包括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但是现在用户对传统纸媒越来越不埋单了。用户只需要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介质就能轻松地获取到他们需要的内容,这些内容来自哪里不重要了,来自哪个传统杂志不重要了,是不是连续地、定期地输出内容也不重要了。对于用户来说重要的是,自己决定想要什么内容,重要的是可以私密收藏,可以随时调取,可以与朋友分享,可以与他人交流。
而且,用户每时每刻,不一定需要获取像传统杂志那样义正辞严的论调,更多的时间是在阅读朋友们随时随地随便生成的无来头、无由头、无厘头的内容。但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朋友的关系不是随便建立的。建立在大数据系统上的内容生产与分发和围绕着社交关系进行的信息再生产和再传播,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阅读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杂志是如何应对的?又该如何来应对?
内容匹配为王
一般来讲,传统杂志越来越不行了,内容当然就会越来越差,这是自然现象。但把传统杂志越来越不行的原因归结于内容出了问题,喊一百遍内容为王,其实并非对症下药。有的杂志确实内容一直挺好的,甚至可能比以前更好,但一样无法挽回局面。
内容为王,言下之意有了好的内容之后,其他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但是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用户接触内容的渠道和形式非常多,而且内容已经碎片化,被肢解了。
在互联网信息渠道里面,用户接触到的内容首先是特定需要的,内容和个人匹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一样要讲内容为王,那也就是内容匹配为王。当然,拥有内容资源优势,这是好事,在此基础上做好匹配,那是好上加好。
以数据库为核心做建设
如今,传统杂志首当其冲的是发行模式被解体。说白了,抓不到读者了。于是采用跟随策略,读者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建网站、做电子杂志、手机报、客户端APP、微博、微信,新玩意样样没落下,不断拓展新的渠道去服务读者,这听上去是永恒的真理。
“读者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这话对于广告主来说,肯定没错。但对于传统纸媒而言,读者不在你的平台上,不在你的体系里,你即便再努力拓展新的渠道为之提供内容,比如通过微博、微信推送内容保住影响力的做法,是不可能保住,更不可能重塑纸媒的广告模式。因为,传统媒体的广告计价方式,既不可试错又难以评估,导致广告模式“转场”,转到了互联网上去了。
于是,就搞“数字出版”。业内讨论的“数字出版”在很长一段时间走过很多弯路,最主要的误区是它仍然是停留在把原来杂志或者报纸上的内容以一种新的形态展现在新的介质上面,以此认为这样就实现了数字出版流程和完成了新媒体的转型。实际上,这些做法都没有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法则,这样的“数字出版”只是完成了出版的无纸化,它的核心仍然在“版”上,也就是在“面”上做工夫,内芯没变。内芯要变的话,笔者觉得重点应该在“出”上,分两个层面,内容怎么“产出”,又是怎么“输出”。这背后就需要有“用户”的概念,又要有“大数据”的支撑。
阅读的个性化,智能化时代真正到来了,如果没有强大的后台数据中心,仅仅依靠编辑团队不断生产自以为王的内容,依靠传统的渠道,已经越来越难到达用户了。所以,笔者的观点是,传统杂志转型就是实现互联网化的过程,这是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建设过程,这也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
当前用户的阅读特点是碎片化的,可普遍的现状是,传统杂志内容一样是“碎片化”的,有几家杂志拥有一个无比强大的数据库系统?碎片化是无法解决碎片化的。
开启产品服务模式
似乎媒体天生就是给读者提供内容阅读服务的,义不容辞,所以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传统杂志大多采取死扛,一头钻进“阅读”这个螺蛳壳里,试图能做一番道场。其实,提供阅读服务,早已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
传统杂志的广告计价方式,既不可试错又难以评估,导致广告模式“转场”互联网。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传统杂志的内容跟产品形态已经分离,发行模式风雨飘摇,广告模式自然跌跌撞撞。
互联网时代的阅读市场,核心理念是将一拨用户生产的内容通过数据分析后送达到另一拨喜欢且需要的用户那里。能做到这一点,基本不是现在的传统杂志出版方,而是互联网企业。比如《今日头条》,它才是互联网时代的杂志。所以来“革命”的基本来自外界,也就是跨界。
别人来跨我们的界,我们也要跨别人的界。所以,杂志们要在互联网、大数据等这些理念下推出新产品,这个新产品要跟传统杂志保持多少关系,不一定,但一定要有能力获取并分析用户的个性特征和需求要点。在此基础上,开启产品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个服务,可不只是停留在阅读层面,可以是电子商务、数据增值服务,活动、培训、社交等服务,总之让“用户”对你不离不弃,“用户”从中获益,你从中获利,和谐共生。
重建互利双赢的用户关系
纸媒时代,读者、作者、编者好似在一条滚轴的纽带上转动,彼此保持着明显的距离和界限。而在互联网时代里,读者、作者、编者不再是在纽带上依次摆放的三类人,而是三个类群的人交织在一张网上,他们的关系紧密且复杂。在交织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内容,更多的话题,以此满足了更多人的兴趣。他们的角色也不再是以前单一的角色,读者、作者、编者没有界限,随时转换。与传统纸媒相比,这完全是一个新生的生态图景,而考量这张网是否具有商业价值的主要依据,是用户的活跃度以及平台对这种活跃度是否具有可分析、可利用的能力。
互联网让读者开始逐渐疏离了传统媒体,纸媒的作者与编者长期以来的合作利益受到了冲击,合作关系也渐疏渐远。所以,现在报刊普遍存在着读者流失、作者疏远、编者逃离的趋势。这些人瞬间都变身为自媒体了,这并非说所有的用户都不需要内容了,也不是说所有的作者和编者不生产内容了,而是说作者、编者可能改变了形态去生产内容,读者也改变了接收的渠道去接收内容。所以媒体转型本质上就是围绕这三类人群,把关系重建起来。
关系的重建,并不是恢复老体制,而是重新调配利益格局,建立新关系。其本质,其实是转变商业模式。举个例子,大家可以看一下百度今年上线的百度阅读,除了把原来传统出版的作者队伍转移到互联网上,还发掘原来不能出版的人成为作者,并且让读者直接和作者对接,把利益更大化地转接给作者。作为编者角色的平台,不是原来的利益截断者,而是新利益场的创造者,它为读者精准获取内容做匹配服务,也为作者精准生产内容做匹配服务,他的钱来自服务的提供,并非赚取价格差。
商业模式从根本上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价格差模式;二是资源模式;三是服务提供模式。传统纸媒的盈利模式有两种:一种发行模式,包括销售纸刊、数字版付费阅读等做法,实质上是把作者生产的内容卖给读者从中收益;第二种是广告模式,实质上是把读者卖给广告主从中获益。这种售卖的模式,本质都是赚取价格差的模式。
篇5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传播模式;前景展望
一、互联网文化产业概况
所谓互联网文化产业,亦称新媒体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或者数字娱乐产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是当今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核心领域。至2016年底,中国文化产业结构将分成四部分:一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其市场价值将占70%;二是传统媒体,包括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大约将占10%;三是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大约将占10%;四是旅游和演出等娱乐活动,大约将占10%,由此将形成7∶1∶1∶1的发展格局。
互联网文化产业最大的特点是平台为王,做平台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赚钱比较多的,做内容的企业赚钱比较少。而数字文化产业是以互联网作为平台的,这个平台有两个特点:一是向移动化发展,二是这个平台是无边界的。
这些做平台的互联网文化公司不仅做数字文化产业,还做其他内容,如网络零售、金融等各种各样的服务,会形成同质化大型平台集团。即企业经营的主业大体相同,如现在都做网络文学、游戏、广告,而接下来都做金融等。这是一个大的发展格局。数字文化产业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多创业领域和发展领域都将跟数字文化产业发生联系。
二、互联网文化产业特点
互联网文化产业是一种新的产业生态系统,一般条件下,互联网文化产业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规模,即海量的内容;二是要专业化,即做得很细。传统媒体的平台规模效益日渐萎缩,互联网则可以无边界。如百度可以无边界的广告数量,这就是平台的效果,所以它是真正具有海量内容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媒体会受到互联网平台的巨大冲击。所以,今后传统媒体主要生长的路径就是内容的品牌化,即具有别人所不可替代的内容,譬如包括电视的黄金栏目、大型的选秀和娱乐栏目、电视剧等都是将来电视台竞争生存的主要空间。
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是新媒体,是新技术条件下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而产生的媒体形态,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形态而言的,如数字杂志、数字电视和手机媒体等。新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形态,除了满足传统媒体为人们提供信息、交流和娱乐的需求之外,还具有即时性与交互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独特优势。新媒体之“新”,不仅“新”在技术和形式上,更是“新”在理念上。理念上的创新带来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带来文化在创新模式、传播途径和影响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二者的结合更进一步地改变着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新媒体时代,围绕着新媒体的创新所形成的新媒体文化,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动力源泉。
三、互联网文化产业给传统文化企业带来的冲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深刻地渗入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传统文化产业和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将来很可能还会受到更大冲击,文化产业中各个板块的新格局将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得到更加清晰的呈现。
最显著的现象是互联网企业对文化企业的并购。互联网公司在影视、文学、音乐、动漫等诸多领域的布局,这让传统文化领域从业者感到来势汹汹。图书、杂志或者报纸等纸质媒体从传统媒体的角度来看是转型不了的,必须用互联网的思维实现业务的扩展,而不是将报纸和杂志搬到网上去,那是搬不动的。传统电视和互联网的合作也开启了全新的模式,在电视直播和在线互动进行了创新式的结合,开辟了“网台互动”模式。
互联网既激发了文化消费需求,又反过来推动了文化产品供给。互联网打通文化领域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平台为王、内容为王、专业垂直、O2O模式、股权众筹以及在线参与等商业模式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知识产权保护则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灵魂。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跨界融合,创新了文化金融合作模式。如何拓宽融资渠道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在互联网平台下,众筹、股权投资等新的文化金融模式正在出现。专门的众筹网站的诞生以及淘宝网等许多网站成立的众筹平台,为文化艺术类的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家、小企业家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展示创意,预先向大众募集资金。众筹依托互联网拓展,是中小文化企业或个人融资的补充。
在快餐式阅读习惯的潮流下,提升内容品质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产品的质量始终是决定产业和市场发展水准的关键,而互联网内容产品的核心是产权保护。保护网络版权、培育正版消费理念有利于激发内容创作者的活力,互联网企业既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基于正版内容运营的盈利,也要发挥企业责任,积极打击盗版。内容产业其实最核心的就是版权,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一个市场价值越来越大的有机生态系统。
四、互联网文化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考
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发展自己。面对强大的互联网浪潮,企业的转型已成为必然。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离不开互联网平台,更需依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数千年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不断进步,要求人们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传统企业价值链乃至于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互联网思维。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大数据、大平台的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互联网本身也不再是虚拟不实的经济体。任何文化企业都必须时时刻刻准备调整和改变,以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变化。
要将创新机制纳入到企业制度中去。“跨界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向前发展和变革的铁律。在文化产业从需求驱动进入到创新驱动阶段的今天,对新媒体条件下的新技术应用,使得许多传统行业要么破产倒闭要么被迫融合,传统的行业边界显得愈加模糊。在这种大趋势下,文化企业更需要努力适应这种变化,在找寻新技术作为支撑的同时,努力在行业融合中进行相应的技术与文化创新、内容和运营管理方式创新、传播渠道与用人考核机制创新。同时,先进理念的变革和创新来自于企业的人才创新,这要求文化企业必须坚持把以人才为根本,以优秀企业家为中心,作为社会文化建设发展提升的指导,才能葆有文化企业在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作者单位:汶上县政务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 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环境下文化国企发展对策分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5年第13卷第1期
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变革;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38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081- 05
0 引 言
20世纪40年代,随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应用广泛。信息技术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变革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技术是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并推动管理变革和模式创新的使能器。信息系统是企业组织、管理与技术融合的载体,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系统发展的实现路径,是信息共享的根本保障,是企业资源集成与管理变革的基石;互联网技术是企业生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推动者,是企业变革管理机制、重塑管理体系、创新商业模式的利器。本文基于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阐述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发展状况,总结和研究企业管理变革的特征和管理创新的呈现模式,以期为现代企业的管理变革与创新提供指导和借鉴。
1 信息系统:组织、管理与技术融合的载体
1951年,商用计算机系统诞生并被美国人口部门采纳,从此信息技术进入了商业应用时代。20世纪60年代起,企业信息系统应用蓬勃发展,业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 System,TP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群决策支持系统(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GDSS)、经理信息系统(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EIS)、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E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IDSS),逐渐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并在不同的管理层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60年代,TPS应用于低层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事务,将基层管理人员从大量烦琐而重复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从事更高层次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60年代中后期MIS出现,它可以从企业层面开展信息管理,收集数据并在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传递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加强统计和报告功能,并可针对某个确定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满足了中低层管理者的需求。MIS发展迅速,但早期的MIS对组织中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决策行为缺乏深入支持,忽视了决策过程中管理者的有效作用。70年代,DSS和GDSS为中高层的管理者的决策任务提供交互式动态支持,可以提高中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80年代中后期,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突破,从而为知识获取与学习开辟了新途径,EIS、ES与DSS有效结合,充分利用ES定性分析与DSS定量分析的优势,形成了IDSS,提高了DSS支持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能力。经过不断发展,EIS和ES开始服务于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复杂的决策过程,帮助高层领导解决一些宏观战略方面的问题,并且在企业组织结构优化方面起作用。
概括而言,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面向企业操作层的管理活动,对企业日常运作所产生的事务信息进行处理;第二个阶段是面向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活动,以报告和联机的方式向管理者提供当前工作状况或历史记录信息,善于进行企业基本活动的总结性报告,可用于针对某个确定的决策问题分析数据;第三个阶段是面向企业战略层的管理活动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过程如表1所示。
信息系统是企业组织、管理与技术融合的载体,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投资,促进了信息系统的完善和提升,提高了企业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效率、质量和决策能力,从而有助于企业持续获得竞争优势。
2 计算机网络:资源集成与管理变革的基石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网络成为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的平台,基于网络的软件和商业应用不断涌现并直接促进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统基于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的思想和方法,成为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突出代表和管理信息系统的代名词,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经验总结与失败教训反思的理论成果,引起了企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实践,推动了企业管理的深度变革。
2.1 企业资源集成的高度实现
从计算机网络的视角看企业,它面对的是三张“网”,即企业的内联网(Intranet)、供应链的内联网(Extranet)和社会化的大联网(Internet)。可以说,企业网络的演化和发展促进了企业信息资源的集成,推动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企业网络演化和发展情况如表2所示。
80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促进了企业内联网的发展,企业组织内部实现了大规模的信息共享和交互,基于网络,建立和完善企业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协同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员工更能明确工作的任务和目标。通过客户/服务器(C/S)结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增强数据的通用性和标准化,提高了数据和信息的流动性与共享度,有利于信息管理的规范化。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锁定流程,使得销售、服务、采购等诸多流程通过标准化的方式实施,管理体系得以固化下来。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系统的各子系统获得统一和发展,采购、库存、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一体化,即形成了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又称MRPⅡ系统。MRPⅡ实现了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的集成,它的功能不再局限于降低库存和提高企业库存管理效率,而是面向整个企业的管理层次。MRPⅡ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取经济效益,从而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90年代,随着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不断扩大,基于全面计划管理,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思想逐渐发展,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便随之产生,并推动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的发展和应用,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和客户等合作伙伴共同构成完整的网链结构模式,信息高度共享,形成具有强竞争力协同化环境的供应链“竞合”战略联盟,即从企业间的竞争,转向以集团为个体的市场竞争格局,即联盟集团之间的竞争态势。
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Internet)获得了蓬勃发展。互联网具有无界限、全民化、信息化和传播速度快四大特征。就商业而言,互联网改变了交易场所、拓展了交易时间、丰富了交易品类、加快了交易速度、减少了中间环节。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搭建平台,快速聚集、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全球在线订货,完成世界性商业活动。可以说,互联网促成了企业信息资源的大范围高度集成,大规模、社会化协作得以实现。
2.2 企业管理变革的深层推进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拓宽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企业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企业流程再造思想应运而生,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实现。
2.2.1 企业流程再造与扁平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劳动分工思想,即注重流程分解思想的弊端逐渐显现。组织内的部门间因流程分割而造成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增加、决策效率低下、市场反应滞后、机构臃肿、官僚作风严重,对信息化建设形成障碍甚至导致失败。1993年,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钱皮(James Champy)提出业务流程再造(BPR)的思想,认为企业不应该将传统的流程嵌入计算机系统,而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抛弃旧流程,设计新流程,显著提高企业绩效。BPR思想引起了企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实践,企业通过再造实现了流程的整合化、简单化,组织的扁平化,从而提高了组织的效率。ERP系统注重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符合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柔性化、供应链管理和全球化经营的企业管理要求。
概括而言,传统的业务流程复杂、价值链条长、价值链增值减小;网络时代,业务流程简单化、价值链条变短、值链增值最大化;传统企业遵循的是金字塔状的层级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多、信息传递慢、共享程度低,企业效率低;网络时代,企业遵循扁平状的层级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少、信息传递快、共享程度高,企业效率高。
2.2.2 以客户为中心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制造商基于资源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实现客户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将4C(客户、成本、方便、沟通)作为营销管理框架,弥补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不足,以消费者为导向,满足个性化需求,追求差异化营销、网络营销、体验营销。企业以客户为中心,追求多品种、小批量的范围经济,企业内部社区化,企业之间实现价值网协同。
3 互联网技术:企业管理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利器
21世纪初以来,以移动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发展,网络互联移动化和泛在化、信息处理集中化和大数据化、信息服务智能化和个性化,信息技术横向渗透融合至制造、金融等行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从产品技术转向服务技术。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要目标的“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其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
3.1 “互联网+”:企业管理变革的重要理念
“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扩散与应用过程。可以说,“互联网+”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战略层面来看“互联网+”,它是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战略,即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新领域,创造新生态,简而言之,就是互联网加传统行业产生互联网新行业,例如,互联网+传统集市产生淘宝,互联网+传统银行产生支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商场产生京东,互联网+传统交通产生滴滴打车,互联网+传统红娘产生世纪佳缘。
从商业思维来看“互联网+”,它是一种新的商业思想,是人类进入移动互联网社会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商业思维方式,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从产品导向转向以客户为主;②从满足大多数用户转向服务与目标用户;③从精英决策转向由数据支撑的科学决策;④从完整生命周期思维到迭代思维;⑤从产品推广转向消费方式引导。
综上,就企业而言,“互联网+”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实现传统行业升级,产生新的行业生态,改变旧的经营方式,拓宽企业发展渠道。企业通过建设互联网生态圈,能有效解决企业的互联网问题,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实现新的发展。
3.2 生态圈:现代企业的生存法则
美国学者詹姆斯?穆尔(James Moore)是全世界最早提出商业生态系统的人。他认为,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每个企业都可以以共生、互生、再生的方式,与其他组织共同演化、共同进化。凯文・凯利(Kevin Kelly)则将这种人造系统称为活系统,并认为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从自然界的生物逻辑中找到管理这种活系统的方法。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的生存法则,企业生态圈则是现代企业的生存法则。
在“云(云计算)+网(互联网)+端(智能终端)”的计算模式下,生态圈最简单的表现形式是:“应用(或工具)+内容+终端(或渠道)”+(云)平台=最简单的生态圈。这种生态圈由用户、员工、供应商、经销商等组成,因为互联网时代零距离与网络化的特征需要聚合为一体。
生态圈的特征和要素可以归纳为:①开放性:开放生态圈具有生命力的首要条件,是打破边界、让资源无障碍流通或整合的理念保障。②网络化:网络颠覆并重塑商业规则,消除信息不对称,让一切业务在线化、数据化,让沟通和交易主体间信息的交互与分享零距离。③平台化:平台是交易场所和信息共享的媒介,能快速聚集、整合各种资源,承载供应链各环节与用户的交互。④动态交互性:交互促使生态圈有生机,具有持续和旺盛的生命力。⑤共赢:共赢是共生最好的合作和相处方式,能寻求供应链价值最大化,是生态圈可持续的规则保证。⑥扁平化:要求打破旧有的金字塔式的科层制,实现扁平状的层级结构,是生态圈建设的组织保证。⑦协同:协同能有效打破扁平化组织之间的壁垒,实现研发、制造、营销等流程的协同,共同面对用户和市场。⑧自循环:生态圈聚集着多方商业资源,需要建立在各方自循环之上的生态系统才能得以有效运作。⑨追求速度:网络信息时代只有速度才能先发制人,保持主动。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战略,创造性地建立和营造基于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形成创新的商业模式,谋求竞争力。
3.3 商业模式:现代企业致胜的法宝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竞争。互联网技术催生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创造新的商业模式。B2B(如海商、Directindustry、百万、阿里巴巴、慧聪、商机)、B2C(如当当、卓越、优凯特,小米手机,海尔集团)、C2C(如易趣、淘宝)、P2P(如有利网、开鑫贷、拍拍、人人贷、365易贷)、O2O(如美团、大众点评、百度糯米)、C2M(如爱优会、红领酷特智能)等商业模式,不断渗入和颠覆各种相邻产业。
技术和商业模式共同演进,前沿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创新商业模式将信息技术价值最大化。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淘宝电子商务生态圈的形成。商业和技术的融合造就了谷歌的成功。小米的兴起离不开营销模式创新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从要素角度看,互联网时代下商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大要素:①社群:社群逻辑就如顾客主导的C2B商业形态。②平台:平台强化了在信息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下商业模式的安排能力。③跨界:跨越行业、领域进行合作,又被称为跨界协作。④资源聚合和产品设计:整合资源和利用资源的能力。
可以说,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张瑞敏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互联网时代是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时代,没有成功的商业模式,只有时代的商业模式。企业必须跟上时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才能为企业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4 总结与建议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推动了企业管理的深度变革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信息技术与企业组织、管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机、物三元世界不断融合,并共存演化。
本文认为,现代企业必须要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企业组织、管理之间的关系,并积极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①企业要根据时代背景、自身组织特征、业务特性和管理需要选择适合的信息系统,并通过不断优化使得信息系统与企业组织、业务管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积极作用。②企业要通过互联网搭建平台,快速高效地聚集、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为企业创造竞争能力。③企业要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互联网技术构建企业的生态系统,形成具有强大能量的生态圈,并不停地追求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企业自我变革管理和创新管理模式。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兴技术的不断出现,现代企业正在或即将面临技术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企业要关注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抓住实现自我变革和转型的重大机遇,才能发展致胜。
主要参考文献
[1]Shaikh A A,Karjaluoto H. Making the Mos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ystems Usage:A Literature Review,Framework and Future Research Agenda [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5,49(8):541-566.
[2]Olson D L,Johansson B,Carvalho RAD. Open Source ERP Business Model Framework[J]. 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2015(9).
[3]Marinagi C, Trivellas P, Sakas D P.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47(8):586-591.
[4]赵长明. 我国二手房地产交易价格风险的核算[J]. 统计与决策,2014(1):109-113.
[5]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6]赵长明. 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制约因素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3(24):90-91.
[7]苏迎斌. 组织扁平化的思考[J].企业管理,2015(6):12-13.
[8]严海宁,程玉桂.基于互联网和创新产品的“4H”营销组合研究[J].商业研究,2015(3):125-129.
[9]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95-107.
[10]郑晓丹.“互联网+”思维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启示[J].人民论坛, 2015(35):95-97.
[11]宁家骏.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 电子政务,2015(6):32-38.
[12]赵振. “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15(10):146-160.
[13][美]凯文・凯利. KK三部曲(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必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14]资武成. “大数据”时代企业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建构[J].社会科学, 2013(12):55-62.
[15]李志强, 赵卫军. 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2(10):117-124.
篇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9.085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传统的外出购物转变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轻微按下手机就能预定自己想要的各种服务。O2O的营销模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就使得企业在招聘营销人才时既要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的营销技巧,同时也要具备现代营销的技能,比如二维码的应用、移动支付等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O2O商业模式的变化融入最新理论知识,这也是顺应了市场营销的专业发展,也会学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就业提供一个门路。
1O2O商业模式的内涵
O2O即英文“On line to off line”的缩写,即“线上到线下”的意思。它是一种线上推介、拉客,线下消费体验的新型商业模式。它将实体经济与网络虚拟经济相结合的商业经济形势。当今世界经济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向全球一体化、商业竞争的国际化方向迈进。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这对于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市场营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营销思维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在过去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一般都是采用问题导向型、案例教学型、模拟教学型、互动教学型等多种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中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尤其是在线上和线下的商业模式下很难满足现代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仅仅把多媒体当作课堂教学的手段,极大地限制了网络的现实意义。因此本课题的开展能够改进现有的高职市场营销的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呈现出时间碎片化、在线实时化、资讯获取社交化、传播去中心化、网络圈子化等特征。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比较多,甚至是00后,他们接受新的信息技术比较快,容易受到新的信息的影响,对网络依赖性比较强。在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群体的消费特点实行在校教育和线下相结合。
O2O商业模式体现的是一种用户黏性的思维,即企业从事所有的营销活动都要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同时O2O商业模式体现了一种跨界思维,所谓的跨界是指多角度、多视野来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于90后尤其是00后的大学生,他们接受新思维的主动性比较强,他们更倾向于够酷、够爽的价值体验,所以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应该更多地从日常生活与情境出发来设计教学方式,塑造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以此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设计市场营销教学场景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学生觉得内容与场景有关时,会自愿自发地进行传播扩散,传播能够更多地吸引用户“分享”、“点赞”和“转发”。
2O2O商业模式带给传统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策略改变
2.1提高O2O商业模式是一种大数据思维的认识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交网络、云计算及多种通信工具的出现,使得信息变得尤为重要。信息数据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需要市场营销专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海量数据于课堂上。在传统的营销思维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辅助资料比较局限于教案、课件、教学辅导书以及课前收集的案例,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利用云教育平台的网络书籍、微课和慕课等教学资料。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这些信息,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听课疲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2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黏性
现在的市场营销学教材一般都是根据美国著名的市场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改编而来,其内容都包括4P原理(即产品、价格、分销、促销),这种知识体系非常适合于卖方市场经济时代,而在买方市场,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知识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O2O商业模式体现了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只要有网络,消费者只需打开智能手机,手指轻轻一按,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各种产品和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设计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柔性化生产,即消费者可以在预定的同时给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从而由企业组织生产。在一定互联网时代,价格变得更加透明了,大众化的企业根本没有制定价格的主动权,只有那些采取差异化战略的企业才有价格的主动权,不过企业要使顾客为高额的价格买单,就必须要培养顾客的黏性。O2O商业模式之一就是培养顾客的黏性,只有有了一批忠实的顾客,产品才会有市场需求。腾讯QQ、奇虎360、阿里巴巴都是通过顾客的黏性才获得更多利润。因此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也应该培养学生的黏性习惯,在课堂上采用加分、技能训练、风趣幽默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3顺应时展的潮流,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改变
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操作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高职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互联网,比如借助微信、QQ、微博交流平台获得更多的资讯,造成了在课堂上对这些工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广大任课老师不得不将大量宝贵时间用来维持课堂秩序上。我们认为,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效地引进最新的通讯交流工具于课堂教学中,通过线上线下的对接引入相关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能够充分调动课堂学习积极性。将O2O商业模式运用于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新思维,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业是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此模式将实践应用于市场营销的课程教学中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新创业的意识。O2O的商业模式要求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最新的网络技术,熟练掌握最先进的网络交流工具、充分利用微信、QQ等通信工具学习市场营销课程。教师必须顺应时展潮流,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查找资料。教师不必要像“填鸭式”的教学,只需要设计一个让大家共同探讨的主题,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利用线上和线下各种技能竞赛来提升学生的营销技能
目前市场营销技能比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营销实战型;一种是软件模?M型,这两种比赛都是采用线上和线下的营销模式。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营销专业技能,“以赛促学、以赛促进”的方式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准备比赛以及比赛过程中怎么样调用自己的所有资源来完成比赛任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近年来,我们与杭州娃哈哈集团南宁分公司举办“娃哈哈创意营销大赛”以及与南宁冠超市联合举办“卖场销售比赛”,同时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区级市场营销技能比赛,学生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销售相结合方式,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树立了市场营销课程学习的自信心,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下是营销专业学生近几年来参加区及营销比赛获得的成绩。
篇8
自从网络技术取得突破以来,中国网络媒体业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总体说来中国网络媒体业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阶段,仍然存在着如下主要问题。
1、我国的网络媒体和国外相比,依然规模较小,实力较弱
我国网络媒体虽然在世界网络媒体发展之初就开始发展,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传媒业市场不发达、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网络媒体依然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例如,网易、新浪、腾讯等是我国发展很好的几家网络媒体,其2006的营业规模分别是21.68亿元人民币、28亿元人民币和2.129亿美元,我国综合门户网站2006年全年营收规模为101亿元人民币。而Google仅去年第四季度总营收就达32亿美元,全球领先的在线交易平台ebay公司2006年全年合并净营业收入为60亿美元,合并净利润达到11亿美元。目前,ebay公司的PayPal注册账户总数为1.33亿,其2006年第四季度的总支付额为110亿美元,是我国2006年C2C电子商务交易规模(216亿元)的近4倍。ebay公司Skype业务2006年四季度的净营业收入达6600万美元,其注册用户数为1.71亿人。而我国传统媒体创办的网络媒体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例如。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2006年的收入达到几亿美金,而我国很多传统报业集团的网站的营业收入几乎为零。
当然,国外的网络媒体的规模是和国外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个传媒业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因此,只要假以时日,在良好的政策导向下,中国网络媒体业将随着我国传媒业市场的快速发展迎来自己的快速发展期,也必将做强做大。
2、网络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创办的网络媒体尚未找到真正的商业模式
我国网络媒体众多,但是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的很少,即使现在已经相对成功的网络媒体,其网络广告的收入比例仍然比较低,其主要收入来源和利润来源仍然是网游、无线增值业务等其他非广告业务。
网易的网游业务一直占其总收入的80%以上,盛大和九城的大致占90%以上,腾讯的网游也占20%以上。相对来说,新浪和搜狐的业务结构还相对合理,新浪2006年广告营收为1.201亿美元,非广告营收为9280万美元,广告营收占总收入的近60%;搜狐2006年度总收入为1.34y亿美元,其中广告收入为9180万美元,非广告收入为4250万美元,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近70%。 从我国现有的网络媒体的收入结构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的网络媒体还没有找到适合其自身的商业模式和盈利途径。
3、城乡和东中西地区网络基础发展不平衡
发展相对均衡是媒体成功的重要条件,而我国目前的网络基础只有在一些中心城市相对较好,不仅存在城乡差距,还存在区域差距。
首先,在城乡差距方面。城镇网民普及率为20.2%,农村网民普及率为3.1%,城镇是农村的6.5倍;城镇的网民普及率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农枪城镇网民的上网时间平均每周为18.0小时,农村为13.2小时,城镇是农村的1.5倍左右。
其次,在区域差距方面。东部网民普及率为15.7%,而中部和西部都为7.4%,网站建设和域名数量的差距更大东部地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7.4小时,中部地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6.9小时,西部地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5.1小时东部地区网民平均每月上网接人费用为91.6元,中部地区网民平均每月上网接入费用为72.5元,西部地区网民平均每月上网接入费用为74.9元。
4、中国传媒业与网络业市场秩序混乱
目前,中国传媒业与网络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权威的稽核机构,各网络媒体的点击量和浏览量虽然是公开的,但是没有经过权威稽核机构的稽核,很难得到广告主的信任;第二,各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也不实,目前,很多统计机构统计的都是网络媒体广告收入的刊例价,由于各网络媒体广告收入的打折比例大为不同,各网络企业的刊例价和实收价也相差悬殊,导致大家无法准确知道各网络媒体的真实广告收入;第三,存在着很多违规甚至违法的网络企业,使人们对网络企业的总体信任感大为降低,导致了网络业鱼目混珠,市场混乱。
5、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会对网络媒体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由于网络媒体现在没有采编权,其信息完全来源于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的初期,很多信息基本上是廉价获得的,也有人戏称为“传统媒体的草白养了网络媒体的羊”。但是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传统媒体的不断觉醒,特别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网络媒体从传统媒体获得信息资源的代价会越来越高,条件也会越来越苛刻,会给网络媒体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6、国家对网络媒体的管理方式不尽合理
目前,我国对网络媒体的管理还是多头管理的方式,而且管理的方法和内容也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二是网络媒体还没有编权。没有自己的记者。而很多网络媒体就采取打球的方式来应对;三是对不同的网站给予不同的权利,导致大家不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
7、网络媒体的广告效果还有待改进
网络媒体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改进办网质量,大力提高广告效果。但是目前,受众和广告主对网络广告的信任感还不强,网络广告的效果还有待改进和加强。
8、传统媒体创办的网络媒体还存在诸多问题
随着网络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媒体也纷纷采取各种方式进入网络媒体,进行跨媒介扩张。但是由于对网络媒体的认识不够深刻,还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进入网络媒体的目的不够明晰。现在很多传统媒体在进入网络媒体时,常常是无目的的行动。例如,传统报业集团在进入网络媒体时,常常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如“试水新媒体”、“报网互动”等,在提出的这些概念中,看不出真正目的是什么,如“试水新媒体”到底是为了获取新媒体的运营经验?是开拓新的事业空间?还是要找寻新的商业模式?都不能得到明确的回答。再如“报网互动”,从字面上看,是利用新媒体为传统报纸服务的。该概念并没有提供新的商业模式,也不符合新媒体的自身特点和对新媒体有需求的客户的要求,如果这样去进入新媒体必将落得个“片甲不留”的可悲下场。更为可笑的是,现在有很多报业集团所创办的网站,常常以自己是报纸网站的前多少位来自居,如果自己清醒认识到这只是个概念的宣传而已还可以,如果自
己真的相信了,那就是自己忽悠自己了。现在一些传统媒体看到很多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很好,就要求复制该模式,自己也创办相应的新媒体。殊不知“棒棒爷去开发高级软件系统”又岂能做得好?一是和自己的核心能力不匹配二是这种商业模式不一定能扩大。如豆网在利基市场上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但是这种商业模式很难放大。
第二,在进入网络媒体时,不按照网络媒体的特点和运作规律的要求来运营,而仍然采取传统媒体的操作模式。现在传统媒体在进入新事业时常常犯“照搬以往成功经验”的毛病。例如,很多报纸的网站基本上是报纸的电子版,即使有的做得好点,在编上,也没有按照网络技术和网络受众的需求来做。现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受众的需求不同、技术要求不同和资本需求量不同。
第三,在广告、发行和管理上不适应网络媒体的要求。网络媒体有自身的运作规律,因此,传媒媒体在进入网络媒体时,一定要顺应该规律,无论在采编、发行、广告经营,还是管理上都要顺应新事业的需要。例如,在传统报业惯用的搞撒网式的广告经营方式就不能照搬到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和期刊上。
第四,传统媒体自有资金有限。网络媒体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行业,由于传统媒体的自我积累不足,自有资金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就必须拓展资本通道,筹集到所需的大量资金。
第五,定位不准确。从广告主与受众的需求出发的基于市场化的定位是一个网络媒体能够成功的前提条件,但是我国目前的绝大多数传统媒体兴办的网络媒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
9、国优秀的网络媒体数量极少
目前,国内的网络媒体数量众多,但是比较有影响的网络媒体为数寥寥,如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百度、Google等,屈指可数。
大力发展网络媒体的对策建议
我国传媒业市场规模巨大,而且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生在其中的网络企业可以说有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只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定能促进中国网络业健康发展、做优做强做大。
1、成立网监会,促进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 网络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需要培育和培养,而成立网监会将有助于网络媒体争取更好的外部发展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整顿网络业市场秩序,促进网络企业的公平有序竞争,使网络企业在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实力。
2、建立独立于政府机构的第三方的权威稽核机构
独立于政府机构的第三方的权威稽核机构是传媒业市场乃至网络业市场正常运转的关键,通过各网络企业的点击量、浏览量等与广告收入。能够给广告主和受众以很好的指示作用,而且还能避免网络企业在广告市场上的恶性竞争,进而促进网络企业把精力花在自身实力的提高上,最终提高中国网络业的整体质量。
3、整顿市场秩序,构建完善的网络业市场
国家相关部门与机构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整顿传媒业与网络业市场,取缔那些违法违规的网络业,规范网络业市场,为真正优秀的网络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空间。
4、网络企业自身要不断丰富盈利模式,寻找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
不同类型的网络企业有不同的受众、广告主和特点,也有不同的盈利途径和商业模式。目前,很多网络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途径仍不明晰,因此,网络企业必须继续探索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
5、大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网络媒体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
国家应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在促进网络媒体发展的同时,让更多更好的信息惠及普通百姓。
篇9
(一)成长仪式与动画童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媒介时代成为了20世纪主要的发展趋势,并且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电子媒介发展方面比较落后,直到现阶段数字媒介时代的到来,电子媒介真正的应用价值才得到彰显,从正面以及方面角度进行研究,我们都不难发现数字媒介对儿童产生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双面性,成长将不同的意识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衔接,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动画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2]。其次,儿童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与动画形象人物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发现儿童在观看的过程中经常会将虚拟与现实混淆。其次,通过数字媒介这种有效的沟通渠道,对动画产品进行合理的改变,通过图像来进行人物塑造和设计。
(二)数字媒介时代的动画展演
数字媒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动画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展现了媒介应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其次,在虚拟和真实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媒介时代动画的展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阶段空间体验的即时需求,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由此可见,动画艺术在实际的发展应用中,不仅展现了自身的价值而且还发挥了一定的传播作用,并不断充斥着动画意识展演的内容,对我们的私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动画产业的跨界发展
(一)景观社会的影像生产和消费
数字媒介从根本上提高了动画产业的视觉画面效果,从各个角度来看,数字媒介对整个动画产品中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动画的创作初期,创作内容主要根据创作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和商业动画两种形式[3]。从客观角度来说,实验动画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依靠现阶段的商业模式开展的一种创作模式,也并不是将最终的消费作为发展目标,更多程度上归属于一种专业性的行业研究,现阶段随着新媒介的数字发展,很多新兴的传播应用手段应运而生,例如,视频网站,微信,QQ等传播方式,这些数量和形式较为新颖的传播模式形成了一种景观社会理论。因此,在动画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应该确定正确的景观社会理论发展方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影像的生产和消费。
(二)动画产业跨界发展的反思与挑战
从动画产业创作的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的数字媒介发展动画制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会大众的审美标准为主要的出发点,在增强视觉效果的同时,紧跟快节奏的社会发展步伐。在这种创作环境的影响下,我国动画制作打破了传统技术应用的限制,赋予了动画产业创作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发展特点,但是从客观角度出发,数字媒介也并不是万能的解决方法,只有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技术水平,并且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才能整体提高动画视觉效果,凸显自身独特的动画产业跨界发展特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总结
篇10
4月24日,国产化妆品G8阵营重量级选手珀莱雅高调宣布进入微商,5月5日,珀莱雅在杭州召开千人微商大会。
作为一名日化行业资深研究者,当晚我在微信坦言,我今后不再说哪些品牌进入了微商,而是言明哪些品牌还没有运作微商。
从2013年俏十岁领衔微商,到2014年思埠笑傲微商,再到2015年韩束、百雀羚、欧诗漫、米蓝、丹姿、珀莱雅、舒客等大咖集束式引爆微商,蝶变节奏之快,力度之猛,着实让许多质疑者大跌眼镜。
近期大火的《速度与激情》告诉大家,个人干不过团队,团队干不过系统,系统干不过社会趋势。作为品牌商,需要把握微商新趋势,期待在风口上翩翩起舞,而力求避免成为风口下摔死的猪。
趋势一:传统品牌跨界微商充当主角,微品牌式微
作为微商代表品牌俏十岁年初宣布告别微商,全力杀入线下实体店,恐怕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俏十岁只是一个符号,会有更多的微品牌步其后尘,这些微商先行者品牌败给的不是传统品牌韩束、百雀羚等,而是败在包括供应链在内的运营系统上。
另一方面,后进入品牌后发优势凸显,通过更长期的准备与观察,从制度以及管控上规避先行者的弊端与短处,期望后发先至乃至完成弯道超车。
趋势二:平台化运营
当思埠牵手健康元药业(太太口服液),当韩束合作白云山制药,当微凌天下团队拥抱米蓝,让我们感慨微商运营变革如此之快,已无法用聚焦理论来解释。其实,这是社群营销模式的特点与优点,只要目标消费者趋同,让平台运作效率最大化是微商的不二选择。
趋势三:轻,重零售
市场混乱始于乱价,终于假货。目前,几乎所有的2013年和2014年进入品牌开始跨渠道乱货,微品牌或者微商专属产品在批发市场乱飞,既影响了实体店销售,也冲击了各级微商合作伙伴的利益。
乱价的根源在于高级别商恶性囤货,在厂家回款压力下开闸放水,价格倒挂充斥市场,直接给以人脉圈为核心的微商团队带来毁灭性打击。一些品牌已经从发展进入规范的节奏,强势淘汰不按游戏规则出牌的合作伙伴,净化精简微商队伍。
珀莱雅与米蓝等新晋微商品牌在战略高度上,从制度的设置上重视零售环节,明确各级合作伙伴的职责与分工,对高级别管理层设置低利润率,向规模要效益,对基层商设置高利润率,从价格差保障零售获利。
趋势四:产品主义回归
微商是部分消费者重合投资者身份的商业模式,更应该从消费者需求为原点开发产品,确定品类差异化价值,进而配称价格体系与传播推广体系。
2015年微商模式红利已经走到尽头,或者说,在过去怎么卖比卖什么更重要,今天卖什么比怎么卖更重要。产品是对接消费者需求的唯一载体,将产品做到极致,这一点微商与电商以及线下实体店并无二致。
趋势五:品类多元化
面膜在微商一枝独秀的局面将会彻底打破,面膜在整体产品品类中权重会进一步降低,朋友圈微商产品品类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当然,面膜市场还会继续扩容式增长,品牌企业优势会进一步彰显,而纯粹微商面膜品牌将会遭遇取代型竞争难题。
从外用护肤到内服食品,再到穿戴装备进一步丰富化,微商是以人(消费者)为核心定义的商业模式,只要目标顾客兼容的产品皆可上线,如美妆类别的美容仪器工具(魔甲神器等)、功效性产品(祛痘、卸妆、脱毛、生发等)、小品类(硫磺皂、手工皂等),保健食品类别的减肥、通便、能量、膳补等,日用品类别的卫生巾、丝袜、塑身内衣等。
趋势六:暴力刷屏当休矣,整合传播提上日程
微商是渠道与传播合二为一的商业模式。暴力刷屏是大众对微商的诟病之一,我的观点是,要学会在电视剧中插播广告,而不要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朋友圈微商,首先是朋友圈,然后才是微商,朋友首先是关注你个人的行为与动向,然后才是你推荐的产品。
品牌商有义务引导商更加有技巧地做传播,拒绝暴力刷屏,告别强迫性传播,以真正分享的心态打造个人朋友圈,抛弃硬广告,进行软传播。另外,传播从封闭走向开放,品牌商需要持续在百度推广、社区论坛、门户网站、行业网站等进行产品推广或者品牌传播,从而占据舆情制高点,打造知名度与美誉度。
趋势七:诚信先行,成就阳光微商
一如N年前的淘宝,“弄虚、作假、装B、炫富”是相当比例微商商的四大顽疾恶习,以至连累整个微商遭到CCTV曝光、网络名人的穷追猛打,还有腾讯公司的警告。
一个新生事物,总会有一个被质疑的过程,从直销到电商再到微商,概莫能外。新生事物只有曝光在社会监督之下,才能完成自我蜕变之路。我们看到,在行业协会呼吁之下,正规微商企业身体力行为行业正名,唯有如此,才是行业之福祉!
- 上一篇:电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 下一篇:工程监理的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