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财务会计要素范文

时间:2023-08-30 17:0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单位财务会计要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单位财务会计要素

篇1

一、以支出周期为逻辑起点构建预算会计基本框架

(一)按“支出周期”构建预算会计的基础框架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的基础框架是按照“组织类别”来构建的,并按其分为三个核心分支: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总预算会计记录拨款交易,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记录其付款交易。按“组织类别”构建的预算会计框架必然带来分散化的会计控制框架,总预算会计只覆盖拨款交易,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其他交易几乎无法控制。由于公共支出经过拨款、承诺、核实和付款四个支出周期,并且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和集中性的政府采购改革的推进,总预算会计也要求记录除拨款阶段之外的其他交易,特别是承诺阶段的交易,承诺阶段是已经签署了在未来交付商品或服务的合同或其他形式的协议,代表着“发生未来支付义务”的阶段。因此,我们应按“支出周期”而不是“组织类别”构建预算会计的基础框架。按支出周期的不同阶段我们可将财政交易分为拨款阶段交易、承诺阶段交易、核实阶段交易和付款阶段交易。拨款阶段交易会引起拨款总量和拨款分配的增加;承诺阶段交易会引起支出义务的增加和预算资源的减少;核实阶段交易会导致负债或应计支出的增加,同时导致承诺阶段所形成的支出义务减少;付款阶段交易会导致现金资源的减少,同时核实阶段的负债或应计支出也会减少。这样,无论是财政总预算会计,还是行政或事业单位会计,人们可依据其交易属性来界定会计要素。

(二)按支出周期具体设计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 预算会计核心科目应与预算分类相一致。国务院自2007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按国际通行做法将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等。我国政府支出采用按支出功能分类与支出经济分类相结合的方法。目前我国政府支出功能分类设置一般公共服务、外交等25类。修订后的《201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类级科目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12类。因此,预算账户体系中的科目设置也应做出相应地调整,使之与记录实际数据的科目设置完全一致。表1以一般公共服务为例说明依托支出周期概念设置核心的政府预算会计科目。

表1列示了以支出周期概念构建全面的预算会计,覆盖到拨款、承诺、核实和付款四个阶段。但这个目标需要逐步实现,因为同时记录支出周期所有阶段交易涉及很多的技术和非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现阶段预算会计改革的重点应是首先将总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扩展到承诺阶段和付款阶段,这里有两个关键问题必须解决,一是要求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采用相同的会计科目;二是全部付款交易通过电子化网络传输进行。

二、政府会计中构建“二元一体”的会计要素

(一)政府会计中构建“二元一体”会计要素研究现状 理论界已有学者提出在我国政府会计中构建“二元一体”会计要素。他们借鉴国外对预算的会计管理方式,提出按照支出周期构建预算会计概念框架,将会计要素分为预算要素和财务要素,其中的预算要素按照支出周期确认为拨款、支出义务、应计支出和现金支出(王雍君,2007),但并未对其具体运用做出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管理司在2011年提出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相结合的建议,主要内容为:一是建立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相结合的政府会计体系;二是按照支出周期构建预算会计概念框架;三是完善会计基础,建立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双基础核算;四是将支出要素改为成本费用要素。在政府会计“二元一体”会计模式上,王彦等在2009年提出的在政府会计中构建“二元结构”会计要素,即同时构建收付实现制为主要基础的预算收支表要素和权责发生制为主要基础的资产负债表要素,其中的预算收支表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而广东省预算会计研究会在2011年按照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一体化的方案,按照财政总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分别各自设置了比较完整而系统的账户,但其预算会计支出项目并非按照支出周期构建的,不能提供拨款信息和承诺信息,预算交易和实际交易也无法比较,起不到对预算的实质性控制作用。目前我国关于在政府会计中采用“二元一体”会计要素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会计要素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中科目的几乎完全不一致,预算交易和实际交易无法比较;二是没有以支出周期作为构建政府预算会计框架的逻辑起点,无法提供预算执行各阶段的完整信息。

(二)政府会计中构建“二元一体”会计要素设计 按照全国预算与会计研究会研讨提纲提出的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的方式,在广东省预算会计研究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其进行补充修正:以支出周期作为构建政府预算会计支出要素的逻辑起点,记录承诺阶段和付款阶段交易;在会计基础上,政府预算会计采用承诺+修正的现金制,政府财务会计则采用修正的应计制;在会计科目和明细账户的设置上,尽量与《2011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相一致;将会计科目分为三类,即纯财务会计科目、纯预算会计科目和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共同科目。属当期财务资源的流入流出,列入纯预算会计科目;属长期财务资源的,不涉及当期财务资源的变化时,列入纯财务会计科目;其他列入共同科目。由于我国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面前关注的信息重点一是预算执行情况,二是政府资产和负债情况,并且我国近期政府会计改革的重点是改进预算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所以本文暂不考虑运营表的编制,因此,政府财务会计中不设置收支科目。具体设计如下:(1)政府财务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会计要素。政府财务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类。资产——政府会计主体通过过去的政府活动形成的,由政府会计主体占有或使用的资源,该资源预期能为会计主体提供未来服务能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负债——政府会计主体通过过去的政府活动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包含服务能力或经济利益的减少。净资产——政府会计主体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差额。2011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建议政府财务会计采用修正的应计制,预算会计采用承诺制+修正的现金制。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第2号研究公报《国家政府财务报表的要素》中,修正的应计制基础对应的是全部财务资源,其资产包括投资、可供销售的存货、未清贷款、应收收入及其他应收款项。在第2号研究公报中,修正的应计制基础对应的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付转移支付款、借款和应计负债(如职工养老保险责任和应计利息等)。(2)政府预算会计的预算收支表会计要素。政府预算会计的预算收支表会计要素分为收入和支出两类。收入——政府会计主体依法已经实际获得的各种税款和规费等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支出——政府会计主体按照批准的预算发生的各种资产耗费和损失。在第2号研究公报中,修正的应计制基础中的收入在相应的交易和事项发生时确认;支出是指会计期间为取得商品和劳务而发生的财务资源消耗,而不管款项是否支付,在购买固定资产等资本性资产时,当期作为支出注销。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一体化科目分类见表2。

三、政府会计改革建议

(一)建立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相结合的“二元一体”的政府会计体系 在我国政府会计构建“二元一体”的政府会计体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使用一套科目体系,一套凭证和账簿,分别生成预算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政府财务会计采用修正的应计制,政府预算会计采用修正的现金制。

(二)构建“预算账户” 政府预算会计的构建中, “预计收入”可根据我国政府收支分类中的收入分类进行明细设置,“预计支出”则按照预算功能分类作为一级明细,而将经济分类作为二级明细。

(三)扩展政府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到承诺阶段与付款阶段 总预算会计核算付款阶段交易,按功能分类作为一级明细,而将经济分类作为二级明细。假设在付款阶段国库部门需对“一般公共服务”中的“专用材料费”进行登记,则可记录为“一般预算支出——一般公共服务——商品和服务支出——专用材料费”。同样,总预算会计还需设置“保留支出”核算承诺阶段交易,按功能分类作为二级明细,而将经济分类作为三级明细。假设在承诺阶段国库部门需对“一般公共服务”中的“专用材料费”进行登记,则可记录为“保留支出——一般预算支出——般公共服务——商品和服务支出——专用材料费”。

[本文系广东省预算会计研究会“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结合方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2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管理必将促进会计学朝着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财务会计的理论框架是会计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要素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会计实践质量的高低。关于对会计理论的探讨将对日后会计的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也是会计理论的有机组成,也是会计准则建设的基石。目前,国外会计理论的发展比较迅速,会计理论的相关内容也较为丰富,相比而言,我国会计要素对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依旧不能完全胜任社会发展的需求。致使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含糊不清,很难有效的该概括会计理论的丰富内涵。对此,只有构建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会计理论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

财务会计;会计要素;理论框架

1会计要素的基本框架

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诸多的财务要素组成,其中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基础理论、财务会计应用理论以及财务会计环境等理论相互融合,这些会计要素为财务会计框架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财务会计基础理论是构成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窥视目标理论、会计假设理论、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方法、会计检验理论等。财务会计用用理论就是将财务会计的相关理论有效的应用于会计的实践中来,主要包括,财务应用会计实践、指导会计实践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理论以及会计准则理论和会计政策理论等。财务会计环境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活动及规模、企业管理状况、经营素质才能、企业文化等、企业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发展与进步、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与发展水平以及科学哲学和经济学研究的方法理论等。

2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分析

财务会计的理论框架是层次分明,机构统一的有机整体,它有效的反映了会计理论系统的基本构成因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会计目标会计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对象。所以要研究会计理论,首先要明确会计索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所以,这就使会计目标成了会计理论研究的构成要素。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关生产经验活动的财务会计信息,以此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目前这一观点已经被诸多企业和社会人士所认可。

(二)会计假设假设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逻辑思维方式,通过建立会计假设,以便舍弃其客观原型的原始形态去除与该研究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以及有干扰的因素,进而有效的促进其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最终使我们可能更深入的对其进行研究,使其运动规律在研究中更鲜明,使我们对其有一个全面、清楚地认识。会计主要是为生产经营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进而是企业经营者的生产更趋于合理。因此,这就需要会计提供信息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并运用计量算法对会计信息进行核算和披露。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业务越来越复杂化,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凸显,因此,企业对财务会计信息核算和披露一定要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会计研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会随着诸多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诸如信用风险,所以若企业不能有效得对会计信息做出科学分析和把控,是很难做出正确的反应。如果企业续存期限没有明确的标准,就很难针对企业的交易及相关的事宜做出最合理的确认和计量。诸如固定资产的折扣、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债权债务的结算、留存收益的处置等。所以,针对上述问题,企业应该以不变应万变,也就是说假定企业的存续期处于一个理想的状态,或者有足够有力的证据证明,否则我们就要认为企业会无限期继续经营下去。

(三)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主要是指针对会计对象按照经济性质所划分的类别,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它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会计要素是一个大体的分类,会计要素细分还有很多的项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划分我们称之为会计科目。资产、负债以及所有权益是会计要素的存量。而收入、费用和利润则是会计要素的增量要素。(1)会计要素间的关系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对象的核心内容,会计要素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单位财务状况以及确定经营成果的因素。但是,由于会计对象设计的范围较为广泛以及会计对象自身的特征。以此,我们应该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别进行分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我国会计的6个主要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具体规定了各要素的具体内容。并规定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我们用下面的等式来具体加以说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会计制度的变革,虽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收入和费用要素的内容不断地被增加,并且投资的收益也囊括到收入的范围中来。但是,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内容依旧包含在利润要素的行列中。(2)会计要素的确认及特征首先;需要对会计要素进行确定。①资产要素。资产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业务经营中形成的,企业当前所形成的有形的资产和无形的资产,都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资产确定的条件是与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资产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目前,随着财会的发展和相关的经济变化,一个企业是不是可以直接获得企业的利益具有较多的风险和不稳定性的因素。所以,要明确企业资产的流入,就要首先明确这些不稳定的展因素。②负债要素。负债和资产一样也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结果。而在现实的企业经营中要对资产和负债做出正确的处理时,就要首先明确资产负债背后的相关不稳定因素,并对这些不稳定因素做出相关的评价和评估。③所有者权益。所谓的所有者权益就是指一个企业减去负债资产后,企业所拥有的剩余的资产。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企业发展投入的所有资金、直接所有者的权益利益、损失的利益以及留存的利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剩余的一项基本权益。因此,只有会计要素才可以正确对其进行确认,一般来说,企业通过会计要素和会计核算有效的确定所有者权益金额。例如,企业投资的金额;当企业投资的成本具备一定的确认因素,那么这些投入成本可以被认定是所有者权益的效益,反之就不能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利益范畴。④收入要素。收入是企业通过事物的交易完成的权益的增加值,他与企业所者投入的资本基本没有关系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因素在确认时首先要符合收入的基本含义,其次还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第一,和经济相关的资产是不是会流入企业。第二,这些资产一旦进入企业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不还是负面的影响。第三;这些资产进入企业是不是可以进行有效计量核算和评估。⑤费用因素。费用是企业在各项事务和交易中所产生的。费用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所有者权益。但是并不影响分配利润之间的关系。因此,费用被认定不仅要符合有关费用的相关界定,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和经济相关的资产是不是会流入企业。第二,这些资产一旦进入企业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不还是负面的影响。第三;这些资产进入企业是不是可以进行有效计量核算和评估。⑥利润因素。利润是企业经常某一段时期所产生的总体的收益。利润是指企业收入减去费用、所得收益减去损失后的净额。所以,利润的确认条件除了要符合其自身的定义外,还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益的得失、以及损失金额的计量。其次;会计要素的特征①资产的特征。资产是企业过去在经营某种活动中所取得经济效益。因此,资产要素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资产必须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也就是说资产是当前企业所具有的资产而不是未来预计企业所达到的资产。其次,资产必须具是企业当前所拥有的和可控制的资产。②负债的特征。企业的负债是企业过去在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事项,因此,企业负债必须是发生于企业的过去而不是企业未来交易护着企业未来计划的负债。其次,企业债务清偿预期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这也是负债所具备的基本特征。③所有者权益的特征。所有者权益的特征的主要有;所有者权益主要是投资者对企业所有的净资产的所有权,它随投资者投资的行为产生和消亡。其次,投资者的权益并不一定要归还投资者,除了企业的清算、减资等特殊情况的发生。再次;投资者的潜意识剩余的权益。④收入的特征。收入是企业在日常事物中,长期经营所产生的收入,企业收入一旦增加,企业的债务相对就会减少。以此,企业收入的特征是企业收入的内容只可以包含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把来自第三方的收益归结到企业的收益中来。⑤费用的特征。费用是企业成本支出的一种具体的体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成本预示着企业资源的减少,是企业有效的降低企业资本支出的有效地表现形式。其次;成本的指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公司的股权。再次;企业负债的支出或以资产的减少为表现形式,或以负债的增加为表现形式,或者二者形式兼并。

(四)会计环境会计环境是影响一个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内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会计信息和会计理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同时还包括企业的内部体制改革以及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因此要促进会计的发展,单纯的看到某一个片面环境的影响是不够的,要从全局出发,全面看待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该因素不仅影响会计的因素、会计目的以及会计假设等更会影响会计最终目的的实现。

3总结

会计要素是会计的基本组成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化,我国会计要素也要及时摒弃当前发展的落后因素,及时的疏通制约因素,紧跟国际的发展步伐。但是,目前,我国会计要素中存在的问题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我们除了完善会计要素的体系外,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企业会计要素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财务会计理论使其趋于完善,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所服务。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政府会计准则C基本准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带来的新的变化,才能为政府会计部门工作找到适应当前新的社会和经济形势情况发展的道路。新制定出台的《政府会计准则C基本准则》将成为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政府工作管理改革思想的重要成果,也是政府建设科学、规范的会计工作体系的重要基础。新《基本准则》颁布与实施后,有利于规范当前政府会计基础与核算工作,持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准确反映出政府工作中的运行成本。可以说,新《基本准则》的出台给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认真学习新《基本准则》内容,落实准则中各项条例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践工作中的应用,对加强其财务管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政府会计准则C基本准则》创新财务管理特征

(一)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表体系

根据国务院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14]63号)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C基本准则》立足于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程度,旨在建立能够满足当前政府工作需求的现代化财会管理制度。同之前的会计准则相比,新的会计准则要求政府会计主体在编制预决算报表之外,还应编制现金流量表、收入费用表和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表,这给政府会计财务报告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同以往相比,在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告更加能够反映出政府工作中的财务明细,也使得政府财会信息更加的真实、透明。

(二)对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标准进行了界定

根据会计工作中的需求,新《基本准则》针对每一个会计要素的定义和标准进行了具体的规范。会计要素的规范可以减少会计工作中给的失误和漏洞,并为会计具体准则和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和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原则和基础。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和财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对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的界定充分考虑到了当前政府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等部门财政管理的需要,保证了会计工作中标准及其体系的一致性。

(三)独创采用了“3+5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

《基本准则》中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中的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会计要素和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个方面的会计要素。同之前的会计核算模式相比,新的会计核算增加了收入和费用两个要素。这两个要素的增加,能够更加精确地反映出政府会计核算中的运行成本能力,更加科学合理地对政府资源管理的能力进行评价。

(四)创建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新关系

新《基本准则》实施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办法开始实行通过“3+5”要素会计核算模式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分离的会计工作体系。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同预算会计的工作重点区分开来,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部门同一般财务部门的分离及全面预算管理的实现。这两种会计工作分别侧重于行政事业单位不同的财务工作方面,最终通过分别财务报告清晰、完整的反映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及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两个不同的方面。在新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分离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两种会计在具体的职能上相互区别、相互分离;但无论是预算会计还是财务会计都要遵照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工作规范,也体现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特征。

(五)政府资产负债计量新方法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的资本运作和资金管理模式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推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结构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动。因此,新《基本准则》中提出,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计量属性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以及名义金额五个方面入手。其中,政府的负债资金的计量主要应该包括其中历史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三个方面。新的行政事业单位负债计量办法可以有效提高计量的前瞻性,并且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政府会计实务的现状,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并增强了其在资金管理上的能力和效率。

二、新准则下关于加强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实现基础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随着《政府会计准则C基本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准则中对于会计要素和会计核算方法做出了详细、全面的规定。尤其是其中对于会计要素的定义和“3+5”会计核算模式的提出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细致化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财务工作发展与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在新《基本准则》基础上加大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管理,把提高会计质量作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的第一要务。根据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体需求,通过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保证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落实工作,通过统一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编制标准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

(二)持续推进财务体系建设

《政府会计准则C基本准则》首创了会计工作双基础制和“3+5”会计要素核算模式。其中双基础制的实行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核算工作,将原本的会计工作分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大的方面;即其中预算会计实行责权发生制,财务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两制并行的管理模式形成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双基础制。新的会计工作准则体现了当前经济环境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基础、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基础理念和会计核算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在新的管理制度下顺利发展并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就要持续推进符合新的会计准则的工作体系的建设,不断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中心从会计核算推进到管理决策的拓展上去,逐步形成财务会计、预算会计和管理会计互相分离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体系。

(三)注重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

由于之前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会计制度基本准则同新公布的基本准则之间的差异较大,尤其是其中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中各项资产、负债等相关会计要素的定义、管理和处理方法上同原来会计制度基本规则相比都做出了改革并进行了细致化、具体化的规定。尤其是新的“3+5”会计要素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分离的会计制度给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改革提出了巨大挑战。针对两种会计制度衔接上的特殊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重新学习《基本规则》规范指导的基础上,对当前实行的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实践当中的会计工作,保证基本准则在颁布后其指导思想和框架作用能够在会计工作中发挥出来。

(四)加强财务工作部门间的沟通

新的《政府会计准则C基本准则》实施后,为了保障制度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定要实现在岗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新会计准则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思想转变的实现。新的会计准则由于管理规范的细致化加大了会计工作的操作难度,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也就更高。因此,加强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组织新的会计制度实践经验的交流和学习,有助于会计人员提升工作中计量灵活性、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需要、实现更加贴近国际化的政府会计管理办法。

三、结语

《政府会计准则C基本准则》是近年来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该项准则的实施将会带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走上新的篇章。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道路还相当漫长,只有通过不断深入的对新的会计准则进行研究和学习,加上对现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细致的规划与转变才能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能力的提高,并逐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度、完整性和国际化的要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岚. 探讨《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深化政府会计改革[J]. 财会学习,2016,04:95-97.

[2]张曾莲,高Z杰.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文本分析与实施建议[J]. 会计之友,2016,13:18-22.

篇4

财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财政体制改革的每一步都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生产、居民消费息息相关。财政改革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是整个财政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财政体制需求的必然结果。从1998年起,我国开始进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形成了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主线,目前我国预算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完善现行部门预算制度

部门预算制度是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形式,通过编制预算将财政性资金、单位收支纳入统一管理,收入预算采用标准收入法编制,支出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

1.2普遍采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以财政部门为主体建立下属单位的国库单一账户,通过国库单一账户集中反映单位财政资金的收支情况。单位收入通过银行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则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向个人、用款单位或商品供应商支付资金。

1.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进一步规范政府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机制,实现公开招标与非公开招标、委托采购与自行采购相结合。

1.4完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质量。预算管理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化对现有预算会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预算执行周期的视角对现行预算会计进行改进,以期望提高预算会计信息含量,实现对预算及预算执行的全面反映。

2基于预算执行周期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2.1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预算会计目标

预算会计的目标是全面、真实地核算和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全程、全面监督,确保预算执行按照预算计划,强化预算管理水平。预算会计为了全面反映预算及其执行情况,需要针对预算执行周期不同阶段的内容进行确认和计量,正确划分预算执行的阶段和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会计核算更有利于实现上述预算会计目标。

2.2提高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合理性

按照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满足审计、行政管理及预算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从而有效地避免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错误,提高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合理性。(1)保障预算收支执行。按照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使得预算执行的分阶段信息更加详细,便于及时发现预算数与实际数之间的差额,并根据差额确定原因,督促相关单位完成项目收支业务。(2)加强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以预算执行周期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将合同(或协议)、项目管理纳入到会计核算体系,将支出承诺、核实及付款与合同签订、合同履行、结算等预算执行环节相对应,提供有关合同、项目执行的完整会计信息,强化合同及项目管理。(3)加强财政风险管理。这里所说的财政风险包括支付风险和贷款担保风险等。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不能提供具有前瞻性的信息,而这类信息正是风险管理最需要的信息。基于预算执行周期的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向上延伸至预算批准,向后延伸至合同管理和财政资金报告,使得会计确认和记录的时间跨度变大,核算范围拓宽,进而为财政风险的评估和防范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4)为预算编制和调整提供更有用的信息。预算编制需要参考以前年度的收支信息,以预算执行周期为基础的预算会计提供了有关项目的全部收支情况,更全面地反映项目结余信息,有利于为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3基于预算执行周期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

3.1收付实现制还是权责发生制

目前,有关预算会计应当以收付实现制还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的讨论并没有一致意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存在诸多缺陷,而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条件尚不成熟,预算执行周期的核算和收付可以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作为基础,从而扬长避短,更好地服务于预算会计目标的实现。

3.2会计要素的设置

会计要素是有关会计核算对象最基本的分类,预算会计要素应当可以作为会计主表的主体结构,会计要素之间满足勾稽关系,能够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会计要素项目用以进行会计计量。基于以上标准,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在政府预算会计中设置“二元结构”的会计要素。其中,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个会计要素,并按照预算周期不同阶段设置会计要素项目和会计账户。而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会计要素。同时,考虑到总预算会计及单位预算会计的特点,可以将上述账户进一步合并为六个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净资产、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六个要素。为了与总预算会计保持协调,并减少单位预算会计的工作量,本文建议采用六要素模式。

3.3会计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3.3.1预算会计账户的设置会计账户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进一步分类。在确立了“二元结构”的会计要素后,下一步需要细化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即进一步确定对应的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在预算会计账户与财务会计账户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协调使用预算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是进行核算的关键。一种方法是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分别设置,独立核算;另一种方法是设置同一套包含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的会计账户体系。以预算执行周期为基础的预算会计体系采用第二种方法,即采用一套会计账户进行核算。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将讨论以预算执行周期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在不同阶段的账户设置情况。(1)预算批准阶段。预算获得权力机关批准后,设置“计划收入”核算批准的预算金额“,核定支出”核算批准的支出金额“,计划结余”反映上述两项的结余。(2)承诺阶段。在合同签订或协议签订时,设置“承诺支出”和“承诺支出准备”账户,反映商品或服务的订购情况,进行借贷记账业务。(3)核实阶段。在验收入库或接受服务后,通过“应计收入”和“应计支出”账户反映已经确认的由预算单位享有或承担的未来收入或未来支出。(4)结算阶段。设置“实际收入”反映单位实际收到的金额,设置“实际支出”反映单位实际支付的金额,设置“实际结余”反映收支相抵后的余额。3.3.2预算会计账务处理(1)预算审批阶段预算单位按照批准的收入计划借记“计划收入”,按照核定的拨款数量贷记“核定支出”,两者之差在“计划结余”核算。(2)在预算收入周期的核实阶段,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计收入”。(3)预算单位与客户签订合同或订单时,借记“承诺支出”,贷记“承诺支出准备”。(4)在购进商品、接受劳务后,验收入库并收到付款凭证时,借记“应计支出”,贷记“承诺支出”。(5)向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支付款项时,需要结转应收,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计支出”。按照实际支付给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的金额,借记“实际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上述会计处理需要根据涉及的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并在明细科目中进行核算和记录。(6)期末结转处理。预算收支相关的科目应在每个会计期末进行结转清零,这与预算编制要求的零基预算的要求相符合。

3.4会计报告及披露

篇5

FASB将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定义为:财务会计理论构造是由相互关联的目的和根本理论所组成的逻辑分歧的体系,这些目的和根本理论可用来引导首尾分歧的原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则。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一个章程,是一套目的和根本理论互相关联的有内在逻辑性的关系。

一、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根本要素

会计理论要素和逻辑关系的结构体系都包含在财务会计理论框架之内,它是由财务会计根底理论、财务会计应用理论和财务会计环境理论互相分离、有机构成的一个理论系统。财务会计根底理论包括会计目的、会计准绳、会计假定、会计办法、会计要素、会计检验等理论,是构成财务会计理论的根本要素;财务会计应用理论是将财务会计根底理论应用于会计理论、指导会计理论的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政策、会计根本原则等理论;财务会计环境理论,主要讨论对理论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二、以财务会计目的为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是构建一套理论体系的动身点,认清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对构建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具有决议性作用,而且,逻辑起点联络和贯串整个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应该尽量明白和单一,以期能够更好的指导整个理论框架的构建以及利于原则的指导与选择。目前,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应以财务会计目的作为逻辑起点。由于财务会计目的与其他理论范畴有着非常亲密的联络。财务会计目的应该表现会计环境的请求,决议会计对象,反映会计实质。在构建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过程中,应依据我国会计信息运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依据我国的会计环境等制定具有我国特征的财务会计目的。当前,我国的财务会计目的应该是为管理型投资者提供真实牢靠的财务会计信息。我国的财务会计目的具有特殊性:财务会计目的介于受托义务和决策有用之间,能够称之为“双目的论”,即,中国特征的财务会计目的:强调受托义务,统筹决策有用。

三、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前提

依据财务会计目的的不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是存在区别和偏重点的。当以决策有用作为财务会计目的时,会计信息的着眼点是报表有用,即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偏重于相关性,其可以很好的提醒企业当前和将来的信息;当以受托义务作为财务会计目的时,会计信息的着眼点是整体有效,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偏重于牢靠性,如历史本钱,可以反映企业过去的状况。关于会计信息精准性的请求,前者允许偏向,然后者则请求精准牢靠,即含糊的准确和准确的含糊。关于我国特征的信息质量特征:牢靠性重于相关性。基于我国财务会计的目的主要是强调财务报告的受托义务实行状况,其次才是决策有用性。因而,相应的我国的信息质量特征应强调客观、真实,即:牢靠性是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最重要的信息质量特征,其次才是相关性。我国目前资本市场还不完善、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还未健全,会计造假非常普遍,信息失真也很严重。面对这种状况,对会计信息牢靠性的请求也就更为激烈。

四、以会计假定为根底

树立财务会计的四项根本假定,为财务会计目的的完成发明了条件。财务报表的根本假定与财务会计目的是互相限制、互为条件的。会计主体假定设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是将不同会计主体发作的经济业务辨别开来,同时将会计主体与其一切者辨别开来;持续运营和会计分期两项假定为会计主体及时向会计信息运用者提供其所需的信息发明了条件,也在此根底上构成了一系列合理的会计处置办法和程序;而货币计量假定则是限定了会计核算的对象,即只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使信息运用者对企业停止综合评价成为了可能。由此可见,应当把会计假定作为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根底。固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正受着来自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等买卖方式的不同水平的应战,但是其开展尚未成熟,传统买卖仍占主流。在以四项会计假定为根底的同时,关于特殊的会计环境要素,在界定会计的根本假定时应当恰当思索。

五、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主体——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

在会计理论中,确认是一个普遍的理论,广义确实认包括了计量。而从狭义上讲,财务报表确实认是指依据相应的根底和规范来判别某一项目属于哪个会计要素,应何时列入财务报表。而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在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可选择确实认根底普通有两个:收付完成制和权责发作制。关于确认的规范,FASB提出了四条根本确认规范:

①可定义性——所确认的项目必需契合会计要素的定义;

②可计量性——所确认的项目能以货币量化;

③相关性——所确认的项目生成的信息对信息运用者的决策是有影响的;

④牢靠性——所确认的项目真实、客观并且是能够考证的。

这四条确认规范根本上已被理论所证明,因而思索到我国本钱效益准绳,我国完整能够自创。在计量方面,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应不应该采用公道价值。由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财务报告更多的是强调受托义务,信息质量则是偏重于牢靠性,公道价值应用范围遭到限制,以及运用公道价值的条件还不完整具备。因而,我国的财务会计理论框架中对计量属性的选择应该:

①分离我国目前的会计环境,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构造应该在财务会计理论框架中表现出来。

篇6

【关键词】会计计量 计量属性 应用选择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向,推动了经济管理模式的探究与创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相对来说,会计计量存在着可供选择的多种计量属性,不同的计量属性有着不同的应用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局限性。针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选择进行分析,是优化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模式的重要策略、会计计量属性的概念现代经济管理论认为,会计计量就是对会计要素按照货币量度进行量化的过程,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的过程。

一、会计计量属于一种价值计量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从会计角度来说,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基础。会计计量属性,就是会计要素可用财务性是定量化的特性,也就是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特性

二、会计要素可以从多个方面予以计量,从而有不同的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以货币单位实施的价值计量,是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会计计量是会计计量模式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会计计量模式的运行效率。企业的资产、负债、产权、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都要经过计量才能在财务会计中得到反映,财务会计的许多理论方法都要涉及会计计量属性问题。

(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是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是企业的各种资产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费用进行核算的成本,具有可验证性特征。物价变动明显状况下,历史成本计量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弊端。

(2)重置成本重置成本是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相同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重置成本计量属性能有效避免价格变动的虚计收益,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但其成本确定无法与原有资产完全吻合,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深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需的预计税金及费用后的净值。

(4)现值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按照一定方法折成的当前价值。现值计量下的资产按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对资产和负债以当前市场情况为依据进行价值计量的结果,是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价格。公允价值计量坚持动态反映观,强调资产计价必须能够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领进行计量。

三、选择会计计量属性应遵循的方法原则

会计信息是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形成的。新会计准则倡导企业会计时采用多重计量属性,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应重点考虑宏观经济环境、针对投资经营者利益、结合企业经营性质、会计人员素质等因素,遵循以下原则选择最能反映经济实质的计量属性:

(1)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导向作用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时,必须针对经济决策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权衡,利用会计准则的导向作用,对所要计量的对象主次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以便保障会计计量属的正常发挥。

(2)计量属性的多元化应用原则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为主。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3)科学遵循会计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衡量会计计量模式所提供信息的获得效益是否大于或能否补偿为提供信息所需付出的成本代价。

(4)合理优化会计主体职业判断理论上说,相关性与可靠性是相对型概念,相关性是针对经济决策者个体而言的,不同的决策者对同一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价值判断存在迥异性。要有效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进行会计计量属性选择。

四、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因素分析

面对市场条件下复杂的经济行为,单一会计计量属性构成的计量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多元化信息要求。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因素包括如下方面:

(1)宏观经济环境:计量属性的选择,一般都要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

(2)投资经营利益:会计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和保障投资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会计信息代表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同的经济利益目标,对于企业经营者可能倾向采用的计量属性选择上,有着一定的影响。

(3)企业经营性质:企业经营性质是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重要因素,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会计信息是以历史成本计量和部分重置成本计量,满足当前投资者要求;对于非上市公司,信息揭示以满足决策层相关经营管理的要求为目的。

(4)信息使用成本: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受信息数据和资料来源的制约,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弹性范围。

(5)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是发挥会计计量属的前提条件。会计计量属性必须在会计人员的职能作用下才能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影响着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和应用。

五、结束语

篇7

关键词: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比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1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会计对象是会计工作者所从事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在生产各个流程中产生的资金活动。会计组织和反应的主要是社会再生产。这个概念包括了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所构成。包括多种多样的经济活动。由于会计的主要特点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它只能核算和监督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计量表现的那些内容。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作为统一整体的再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社会产品,即一切财产物资都可以用货币表现,而再生产过程中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和货币本身就称之为资金。资金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形式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其表现为资金的筹措、投入、运用、耗费、增值、收回、分配等活动。资金运动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能够运行在各个生产环节,也贯穿了各个部分,只要财产物资,无论有形还是无形,都可以看做资金的运动,对于会计来说,都是工作的对象,所以,总的说来,这些用在社会生产中的所发生的各种资金存储与调动都作为会计研究对象,所以,如果想要弄清楚会计工作的对象,就一定要讨论清楚资金运动流程。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成分。我们所讲的会计要素是特指的大类,会计报表所列示的具体事项,则称为项目。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具体分类。则是会计科目。六项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量要素,这说明了企业在某一段时间所具备的经济资源,还有这段时间的义务,直接和财务计量情况相关,与资产负债表的联系较为密切,也可以作为负债表的重要内容,所以,对于资产负债表来说,这是有必要认识的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增量要素,企业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经营结果以及收益情况,是计量要素之一,利润表和它的关系十分紧密,需要通过利润表来反应,所以也是利润表的有效内容。

正常工作时,如果想要充分了解核算工作的全部过程,以及求得想要的结果,系统、连续地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增减变动情况。一定需要通过分种类,分情况进行反应,反应活动经过各种科目以及账户来完成。会计科目根据相应的管理规范,会计要素需要各种分门别类,也应当表达为分类会计要素的相应项目,这些项目有监督以及核算的内容。

应当了解,会计的对象,要素,科目,几者都属于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会计工作的了解与探析都必须搞清楚会计对象包括什么,大致来说,就是资金以及资金的流动状况,理解这一层,就能理解会计的性质,但是如果还有确认,计算,记录,报告等内容的需要,就要深入研究。

所以,对于会计对象首次开展分类,这是分门别类工作的第一步,可以被叫作会计要素,如果想要透彻地搞清楚什么是会计对象,就必然要搞清楚什么是会计要素,如果单纯在这个方面,了解的也仅仅是宏观概念的会计信息,是一种大的报告,而对于确认,计算,记录等,所以,在首次分类完成之后,还要继续开展分类,这次分类,被叫作会计科目。

2 中外会计要素划分比较分析

对会计要素不同的组织在表述上不完全相同。FASB称为财务报告要素,IASB和ASB称为财务报表要素,我国则有会计要素、会计对象要素等称谓。对于这种情况,是因为每个国家对历史的考虑都有一定差异性,研究过程和研究着手点都不一样产生的,但是不会导致无法理解。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PASB)在1985年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六辑(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中规定的财务报表要素有: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溢余(或利得)、损失。英国ASB财务报表的要素是财务报表得以建设的基础,即是对财务报表组成项目的分类。原则财务报表的要素包括:(1)资产;(2)负债;(3)所有者权益;(4)利得;(5)损失;(6)业主投资;(7)向业主分派。而我国财政部1993年公布的《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中提出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财务报表要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则提出的财务报表要素有:资产、负债、产权(或权益)、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费用(包括损失和费用)。

四个要素体系之间的差别主要集中在下面两个方面:其一,要素的具体细化不同,如FASB用收入和利得两个要素概括的内容,我国用收入要素和利润要素的一部分表述,而IASC只用收入一个要素以概括,英国的利得相当于FASB的收入和利得,相当于IASC的收入,相当于我国的收入和利润的一部分;其二,是否设置某些要素,如FASB和我国都有利润(综合收益)这个要素,而IASC和英国则没有,再如FASB和英国还有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这两个要素,而我国和IASC则没有。

关于四个要素体系之间的差别,可以解释为会计目标和会计基本假设间接地影响到会计要素的设置,想对会计要素进行肯定,需要对真实的经济运动的以及投资者等,所提出的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需要。因为每个国家的经济现状不同,针对其成熟水平的不同,对于会计信息的组织以及查询者对会计信息内容与形式的需要也不一样,所以,会计要素的安排也各有差异。

3 会计科目在设置和分类上与会计要素的矛盾与协调

在新的会计准则的指导下,会计科目设置也有了不同,反应出配合性和稳定性,科目类别上有所添加,有同类科目的设置,这符合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不过,由于经济业务依然繁复庞杂,因此不能说科目设置已经成熟,会计要素与科目设置会产生相互阻碍的情况,这样的阻碍有两种表现,分别是部分会计科目在设置上和分类上与会计要素的协调。

自从新准则出台后,投资收益已经转向了营业利润的一个部分,这也是和大环境想温和的,伴随资本市场变得日益丰富,并且经济发展不断深入,企业生产逐渐向着多方向,多组成发展,除了对原材料的使用,通过生产,对外销售盈利,达到获得利润,以及其他相关收益的目的这种形式外,还有利用投资花费,收购等等手段,提升经营办法,以提升获得更高效益的机会。投资的目的是收益的更大化,或者,让投入保值增值,或者单纯指向投资单位加大资金投入的行为,企业对外投资按管理层持有意图不同可以分为交易性投资、可供出售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现在,目前,这样的投资形式十分多见,也是一般企业活动的有效组成。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会计要素 基本构成 结构模式企业主体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其自身构成对会计对象进行进一步详细分类以便于更好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础。所谓“财务会计对象要素结构模式”,就是财务会计对象要素之间所具有的特定联系方式和依存关系,它可以通过会计中通常所称的“会计等式”来体现。

1 财务会计要素的构成

1.1 会计要素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系统至少应包括主体、相关的客体、主体作用或支配客体的方式。它也至少包括系统的主体(会计人员)、客体(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经济数据)和运行方式(各种方法、程序、载体等)这三个要素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会计要素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会计人员、经济数据和运行方式是第一个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经济数据是客观经济活动的状态和特征的综合表现,也就是综合的经济信息。在这些数据的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可以再划分第二个层次。

1.2 会计对象要素

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构成会计对象的必要因素,基于对会计本质的认识不同,我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不同的会计对象观点。比如把会计对象看做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提出的“资金运动论”;把会计对象看成是是随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价值运动,具体表现为资金运动或资本运动提出的“价值运动论”;“财产论”认为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和处于其中的财产;“经济活动论”认为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经济利益论”指出会计对象就是经济利益及其增减变动:“双重对象论”认为会计对象既包括客观存在的价值运动,也包括客观存在的价值运动的信息。尽管对会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认识,但实质都或多或少地受资金运动论的影响,或者说是对资金运动论的演化。我们一般采用的观点会计对象是指企业的资金运动。

1.3 会计报表要素

财务报表是对会计信息的一种浓缩,财务会计系统提供财务合计信息的主要载体,它有助于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从形式上来说,会计报表的格式它包括表头、表体和附注,比较固定。从内容来看,会计报表要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进行准确客观的反应。但会计报表是人的一种主观的行为,除了受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的定影响,会计目标、客观经济环境等因素也是影响其不可忽视的因素。会计报表是内部会计信息加工的最终成果,必然也会受内部信息加工方法和方式的影响(各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或准则对很多会计业务的处理都是有弹性的)。

2不同理论下的财务会计对象要素结构模式

2.1 所有权理论及其要素结构模式

从财务会计对象要素结构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企业的“产权关系”问题特别是“业益”的界定成为决定要素结构模式的关键。所有权理论以“业益”为中心,资产是业主拥有的权利,是“正资产”:负债是业主承担的义务,是“负资产”;业主拥有的权利在减去其承担的义务后,净额代表业主拥有的企业净值,即是“净资产”。该理论确立的要素基本结构模式为:

资产一负债=业益

按所有权理论,收入表示业益的增加,费用表示业益的减少,收入超过费用形成的净收益,直接归属于业益的增长,反映业主财富的增加。一般认为,所有权理论最适合独资和合伙形式的企业组织。

2.2 企业主体理论及其要素结构模式

企业主体理论认为,企业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存在主体,其经济业务等事务与权益所有者的个人事务应当区别开来。企业在其持续的经营活动中,其净资产的占有、使用、处分等权利均属于企业。该理论确立的基本结构模式为:

资产=权益(负债+业益)

在企业主体理论下,作为债权人权益的负债和业益具有相同的地位,因为它们都是企业资金的来源,故该结构模式的右边,可统称为“权益”。由于企业主体理论适合于现代公司制企业的要求,因而现行会计实务大多是以该理论为基础的。

2.3 剩余权益理论及其要素结构模式剩余权益理论认为,优先股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负债)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属于性质相同的特定权益,因而普通股股东权益应该成为会计关注的核心内容。该理论下的要素基本结构模式为:

资产一特定权益=剩余权益

该理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普通股股东提供更好的与决策相关的信息。

2.4 基金理论及其要素结构模式

基金理论不以所有权理论所假设的个人关系为基础,也不将企业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它是将从事经济活动的单位作为会计处理的范围基础。该理论认为,资产是基金或经济活动单位的未来期间的效益,负债是对特定或一般资产的限制,投入资本是使用资产的法定限制或财务限制。该理论所确立的要素结构模式为:

资产=资产限制

在基金理论下,特定服务行为的履行成为关注的重点,而收益的确定则成为次要的问题。因此,这种理论特别适用于政府机构和非营利组织。

2.5 会计学收益本质理论及其要素结构模式

会计学者对收益本质的理解,主要是基于对经济业务的考虑,对非经济业务因素则考虑较少。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实现盈利的过程,是通过经济业务进行的,从而导致“费用”的发生和“收入”的取得。依据这种观点,收益与收入、费用要素之间的结构模式为:

收益(利润)=收入一费用

该理论下的结构模式主要是侧重于利润计算。并且,应注意的是只有“损益性费用”才计入当期损益。

2.6 收益构成理论及其要素结构模式影响企业收益的因素多种多样,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期间获得收益的来源或产生收益的原因都可能存在差别,而“真实的收益”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都期望得到的。因此,如何使企业收益信息的披露更加符合“决策有用性”要求,成为会计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也由此形成了关于企业收益构成的以下两种不同观点:

一是本期经营收益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及其盈利,只有来自于企业当期正常经营活动的收益信息才能真正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因此,列入损益表收益的内容,只能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收支,而不包括非常项目的收益或损失,并且只包括本期的收益。该理论下的相关要素结构模式为:

篇9

【关键词】 会计确认;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改进

在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中,会计确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会计核算主体何时将本单位具体的经济业务记录为何种要素,从而达到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这一根本目标。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第五号概念公告中对会计确认作了如下具体说明。会计确认的定义,会计确认是指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主体财务报表的过程,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表述某一项目。会计确认应当满足的条件为: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确认的特征包括:从确认的程序来看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步骤;确认的目标是要进入财务报表;对于任何一个项目的确认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

目前,无论从财务会计的理论还是实务来看,可选择的会计确认基础一般只有两个,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财务会计确认基础之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以收益和费用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收益和费用。凡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反之,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的取得和责任的承担作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即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或承担费用的责任就可确认收益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权责发生制应能够有效地用于判别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业务,即经济业务要进入会计系统进行核算,必须首先经过权责发生制这一筛选过程;二是权责发生制在交易和事项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时能够按照对经济资源和经济义务的影响程度明确其应记入何种要素;三是权责发生制适用于对全部会计要素的确认,而不应仅局限于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权责发生制能够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能全面揭示企业主体资产、负债及其变动情况的信息,在当前也是绝对主流的会计确认基础。但是,近年来世界经济正逐步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等。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之,权责发生制的缺陷日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权责发生制最终确定的是净利润而不是现金流量,与现金流量严重脱节。

第二,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收入与费用相配比,以便正确计算企业的利润,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分期确认、计算和分配收入及费用。

第三,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交易观,即在会计系统中只处理与反映那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而无法反映非交易事项及其权利和义务。

第四,权责发生制会计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前提。然而目前历史成本备受批判,会计分期假设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也受到强烈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五,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立足于过去的交易事项,而对风险的提示不够,对反映未来趋势的信息不予处理,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金融业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变化速度的加快等要求会计有很强的反映能力,以多种形式提供灵活多样的适时信息;大量新兴金融工具的使用,加大了市场风险,要求会计提供更多的有关现金流量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信息资料。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改进权责发生制原则,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会计处理。

二、财务会计确认基础之二:收付实现制

所谓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凡是本期收入的收益款项和付出的费用款项,不论是否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期末不需要对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付现金作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收付实现制从其发展完善的过程来看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完全的收付实现制。其特点是以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为依据,会计处理只涉及现金项目。在纯粹的收付实现制下,会计只确认与现金收支有关的事项,所有支出作为费用,实际收到的现金才是收入,它不反映与现金收支无关的其他事项。

二是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其特点是把会计处理的项目扩大到债权债务。

三是现金流动制。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在收付实现制与资产负债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从盘存制的思想出发,只确认和处理期初与期末的净资产的现金流量,在报告企业效益时以现实发生的或预期可能发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为标准,以反映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与报酬。其特点是将会计确认的事项扩大到全部会计要素,更侧重于从现金计价的考虑来确认收益。

三、现行财务会计确认基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现行财务会计确认基础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关于财务会计确认的界定问题,是广义确定还是狭义确定。广义的确定是针对财务报告而言的,而狭义的确认只针对财务报表。

二是关于交易观还是事项观的问题。交易观只处理与反映那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而对非交易事项则不予处理与反映。

三是关于财务报告重心的问题。财务报告应以哪个报表为重心,如以利润表为重心,会计确认应重点解决配比问题;如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则重点解决计价问题。

四是关于财务会计要素的定义问题。是强调过去还是强调现在和未来。

五是关于财务信息质量问题。是强调相关性还是强调可靠性,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

六是关于财务会计计量的有效性问题。

要想改进财务会计确认基础,必须重新界定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确最有效的计量属性,协调好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从现行的财务会计实务来看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应当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欧理平.论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对立统一[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第11期.

篇10

关键词:财务会计;制度建设;会计制度

企业发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产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比例,要不断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使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也可以在另一方面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全面的发展下去。

一、房地产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财务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许多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建立了财务会计管理的先关制度,但是却没有以此为基础建立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一些公司针对企业财务方面出现的风险的时候,会进行一些控制管理,但是大多都是一些短时间的控制管理目标,并没有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而公司制定的相关的财务控制制度,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阻碍作用,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无法获得真实的信息。

(二)企业会计要素划分不够合理

我国企业单位按照会计准则进行具体的划分,会计要素可以划分为资产、负债、收入等具体的几个部分。根据规定的要求,在具体的准则中净资产就是将总资产减去负债而得到的部分,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会计要素的具体性质。而全部资产减去负债之后,所得到的资金也没有被清晰的体现出来,不够直观。除此之外,企业的会计科目表中的结余科目和净资产的要素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样一来,科目表中的要素名称和科目明名称也就没有什么关联。

(三)公司的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有关于企业的会计信息一定要保证其真实、可靠,但是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财务的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会造成影响,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也会对其造成影响,甚至企业的领导是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很多的房地产公司收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使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不能得到提高,一直才处于低水平的阶段,限制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促进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会计核算基础要以责权发生制为核心

责权发生制主要针对的是收入和支出的相关费用,在交易发生的时候,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而会计期间实现的数额,可以由收入进行具体的反映,对会计期间已经消耗的货物,由具体的费用进行反映。责权发生制针对会计主体的具体的运营成绩和受托责任,向使用者综合的、全面的提供资源,对主体的财务状况和变动的具体情况也会给予合理的评价,对公司的业务收支和结余情况、职工工资、所需要承担的借贷款利息、资金运动等情况具体准确的反映出来,使企业的成本核算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也具备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惬意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环境要不断得到优化

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关键就是会计控制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的效率问题起着直接的影响。我国现阶段对于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重视不够,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房地产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会计控制制度。企业如果想提高财务管理的效果,就要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加强。而在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环境进行优化,使企业财务会计的建设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设置与此相关的基建报表

在一些企业的会计报表中,对于待摊投资明细表和基建投资表都要适当的进行增设,在事业单位报表中要具体的设立,针对使用者,为其提供系统的、全面的、完整性的会计报表的详细资料,这样一来,企业建设的具体的收支情况就可以比较详细的表现出来。

(四)对于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要不断加强

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固定资产的清查制度,无论是账目与账目之间,还是账目和实物之间,都要相互符合。企业财会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要不断进行提高,每个财会人员都要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在工作的时候其工作态度要不断进行端正,和企业的资产部门之间的沟通要不断得到加强,出现什么情况要及时和资产部门进行核对。除此之外,针对固定资产,可以建立具体的盘点制度,可以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比较彻底的盘点和清查,及时将其中存在的不易被发现的问题找出来,并及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五)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控制管理体系

房地产行业可以这么快速的发展,主要依附其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我国现阶段房地产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还是不够完善,企业要想持续的发展下去,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完善,使财务会计的相关制度可以不断完善,促进企业财务的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以会计法和会计工作的相关准则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可以更好的对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主要以房地产企业为典型案例,对其财务会计制度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当前的一些政策和发展策略,对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建设问题做出相关的阐述,促进我国企业可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秦珊珊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燕.以财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推进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X工业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实践与启示[J].中国市场,2015,20: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