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考勤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30 17:0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课堂考勤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扩招是1999年我国提出的改革教育政策,通过扩大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来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和经济问题[1]。1998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仅为34%,2001年全国高考录取率突破50%,2012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75%[2]。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课堂缺勤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可见,大学生课堂缺勤现象是高等院校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大学生课堂缺勤的几点原因
大学生课堂缺勤的原因包括学生、教师、社会和高等院校管理四方面的因素。
(1)很多大学生进入学习氛围比较宽松的大学生活后,缺乏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对未来走向社会比较彷徨、忧虑,往往不能坚持完成学业。大多数大学生由于经济等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打工,当打工时间与课堂时间相互冲突时,选择课堂缺勤。
(2)大部分高等院校教师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形成沉闷、缺乏生机的课堂氛围,降低了大学生上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加剧了社会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为了加大将来走向社会求职的希望,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高需求,在校期间不断参加各种培训班,例如计算机、英语、驾照、会计和司法等,不断的参加各种考试,例如计算机考级、雅思、托福、驾驶证考试等。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很多大学生选择课堂考勤,备考或参加考试等。
(4)很多高等院校管理制度没有执行到位,对课堂缺勤的大学生没有按照管理制度中的有关条例严肃处理。教学过程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导致课程之间不能相互衔接,降低了大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课堂缺勤的几点管理对策
通过以上对大学生课堂缺勤原因的分析,结合实际从学习目标建设、教学质量、社会评价和校内管理四方面提出大学生课堂缺勤的管理对策。
(1)班主任应当提高对大学生课堂缺勤的重视,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制定可行的、合理的学习目标,培养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形成明确的学习动力,并督促每位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坚持上课、完成学业。高等院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课堂缺勤的高度重视,加强高校校风的建设。校风应当包括教风和考风,以此形成严谨、科学的学术氛围。
(2)高等院校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各种手段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利用较为先进的多媒体科学技术,采用动画、视频、音频等形式向大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并通过举一反三、结合生活实例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氛围,促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地、积极地上课,减少课堂缺勤率。
(3)高等院校应当积极倡导社会针对大学生就业构建合理、公正的评价体系,大学生仍处于知识水平较低、知识结构不完备阶段,必须重视对大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养、教育,不能一味的追求各种证书,才能顺应国家对现代化建设性社会人才的需要和健康的、长远的发展方向。
(4)高等院校必须将课堂缺勤列入校内管理制度中,对缺勤课时必须严格规定,包括缺勤多少课时做出取消学业考试资格、劝退、休学和勒令退学等。校内管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防止大学生利用执行不力进行课堂缺勤。每个学科的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严格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当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使课程之间相互衔接,提高大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为了方便大学生选课,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以构建选课咨询体系,通过网络讲解和集中讲解等方式公布所有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作用等,避免大学生在选课时存在盲目性,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复杂、听不懂等因素出现缺勤。
结束语:
尽管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和学历,促使教育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社会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扩招导致的大学生课堂缺勤现象仍是各界教育学者关注的问题。国内有关调查结果显示,82.3%的大学生存在课堂缺勤现象,其中70.6%的大学生为偶尔缺勤,11.7%的大学生为经常缺勤[3]。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课堂缺勤的管理,才能降低课堂缺勤率,保证学习效果,对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常俊红.从校园文化建设分析大学生课堂考勤制度改革[J].河南教育(中旬).2012,14(12):54-55.
篇2
关键词:异地办学;五早一晚;量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67-02
一、引言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进而向普及教育阶段发展。我国自1999年高校大幅度扩招以来,许多高校的教学、宿舍等资源变得相对紧张,面对这一困境,很多高校选择在异地设立新校区进行办学。[1]异地办学为高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给高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因为校区的增多不仅意味着规模的扩大和人数的增加,同时也导致了管理幅度的增宽。如何结合异地办学自身情况,解决新校区长远发展问题,值得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二、新校区部分发展问题与“五早一晚”的提出
异地办学模式下,新校区发展需要突破不少瓶颈。其中,校区氛围营造以及学生习惯养成便是两个重要问题。就前者而言,“新校区一般都是建在缺乏人文背景和文化底蕴的‘文化荒漠地带’,往往在地域上与老校区距离甚远,新校区教师‘走教’现象严重,加之办学时间短,缺少历史积淀,校园氛围难以形成”。[1]此外,以“职能模式”设定的新校区其学生组成往往低年级学生缺乏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学生群体的奋斗目标难以确立,难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就后者而言,良好习惯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证和现实依托,但是,目前不少大学生认为,“60分万岁”成为部分大学生为自己设定的新的学习目标。[2]许多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松弛,学习散漫。此外,新校区无专业教师留守,学生难以有针对性地制订专业发展目标,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五早一晚”正是基于上述两类问题而提出的。就广东财经大学而言,“五早一晚”是指“早睡、早起、早读、早练、早餐、晚自习”。经三年多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该校开创了“五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的良好局面。就新校区的整体氛围而言,由于引导学生早起学习与运动,使课室的读书声和球场的欢呼声相互映衬,既营造出新校区严谨好学的氛围,又提升了新校区的生机与活力;就学生习惯养成而言,通过严格的作息要求,唤醒了学生个体行为自觉,使其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态度更为端正,专业思想也更为稳定。
三、“五早一晚”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五早一晚”对新校区氛围营造和学生习惯养成有较大促进作用,但是仍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就广东财经大学而言,该校新校区选址在佛山市三水区,采取“2+2”办学模式,即一、二年级学生在新校区学习,三、四年级学生在总校区学习的办学模式。“五早一晚”工作在学生工作部统一领导下,由各二级学院具体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二级学院虽然在执行主体和执行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基本出现了以下共性问题。
1.缺少学院层面制度,固有惰性与观念阻碍早起。“早起”是“五早一晚”的关键点。但是,人的固有惰性与观念阻碍早起,荀子曾言,“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3]可见,每人都有情性,而且许多大学生将大学理解为自由的天堂,四年只为求一纸文凭,不再将主要精力用在学业上,熬夜玩游戏、追剧,白天晚起缺课。长此以往,便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不良习惯。对于无法早起而导致缺勤的同学,传统的处理办法便是通报批评以及辅导员谈话教育。由于缺乏如《学生手册》中的《管理规定》或《处理办法》等文件的支撑,学院没有处分消极对待“五早一晚”的学生的依据。由于手上无“利剑”,辅导员的谈话教育或通报批评的效果并不明显。相比而言,学生课堂缺勤后的谈话教育就甚为有效,原因在于学校的《纪律处分规定》和《学位授予规定》中明确了课堂考勤记录与纪律处分及学位授予的直接关系。于是,是否可以思考从二级学院层面制定某种与其利益相关的制度?
2.组织管理人员不足,多元需求增加管理难度。就广东财经大学校而言,新校区的各个二级学院均约有二十多个班级,近千人。由于校区无任课教师留守,“五早一晚”管理者是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及学生干部。D学院主要由学术部与体育部承担考勤任务,但往往体育部和学术部人数较少,难以在组织活动的同时对全院学生进行监督。例如,D学院曾经尝试组织班级拔河比赛,但是由于班级较多,体育部人员难以在组织活动的同时对全院学生进行考勤,部分集体荣誉感不强的学生就会钻空子,从而导致群体仿效。D学院鼓励学生以兴趣和具体需要进行“早读”和“早练”的选择。例如,参与校级社团和院级社团为单位的“早读”和“早练”,但是校级社团成员构成复杂,活动地点多变,难以全面监管,容易出现借社团训练为名而不早起的情况。“五早一晚”的组织实施需要投入较多的人手,需要从执行组织架构和监管方式进行提升。
3.自上而下设定项目,难以激发学生真正兴趣。特色活动是“五早一晚”的重要载体,D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分别制定“早读”和“早练”的特色项目。然而,施行过程中,以学院为单位的项目仍然过大,比如每月一次的“英语视听说训练”旨在利用英语演讲视频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学习兴趣。然而,这种方式只得到了部分班级的支持,部分班级希望开展其他项目,部分班级对任何项目都不感兴趣。
4.缺乏激励机制刺激,难以生成长期坚持动力。正如上文所言,处理缺勤情况的普通方法并不能真正解决缺勤问题。原因除了人之惰性外,还因未能涉及每位学生自身利益及班级整体利益,缺乏具体可行的奖罚机制。就教育心理学而言。低年级大学生仍处于“心理发展缓慢期”,角色转变仍未到位,中学阶段以分数为中心的外在激励手段对其影响深远,心理定式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在其内在驱动力未形成之前,仍需要形成外在激励机制促进其养成良好习惯。
四、量化管理制度:“五早一晚”问题的突破
(一)量化管理制度内涵
在“打基础”的目标下,对每个班级每位同学的“五早一晚”情况进行量化管理,形成档案式的考勤登记数据库,使每位同学“早读”和“早练”数据都记录在案;在“抓特色”的目标下,坚持“兴趣切入,项目驱动”的基本思路,实行细化特色项目管理,变集中检查为抽查,并且结合奖金、荣誉锦旗以及综合测评等方面的奖励,实现“量化考核,细化项目,抽查指导,强化奖励”,将“五早一晚”贯彻到全体学生中。就量化分数而言,最终班级量化分数以基础分和特色分构成,基础分为100分,每班“早读”和“早练”缺勤一位同学扣除0.5分。特色分为20分,按照参与度、活跃度及效用度等维度进行打分。就组织架构而言,在原有的组织架构下,强化学生组织协助管理,即通过学术部和体育部两个部门学生干部对同学们的“五早一晚”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实现责任到人。每位学术部和体育部成员负责一个班级,避免了因班级人数不一而造成混乱。此外,组建学院“早读”、“早练”特色项目考核评估小组对各班级的特色项目进行抽查考核。就激励机制而言,D学院对每月量化统计结果进行公示,各班无异议后,对量化总分排名前六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奖金,以及奖励排名第一的班级每人0.5综测分。每月发放奖金800元,第一名奖励300元,第二名奖励200元,第三名奖励150元。而惩罚措施是对缺勤总数过多的同学或班级,辅导员及班导师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并给予通报批评。
(二)量化管理制度成效
1.形成量化制度,借助班级力量自发推动。针对“缺少学院层面制度,固有惰性与观念阻碍早起”的情况,学院出台的《“五早一晚”量化管理实施办法》,将学生参与“五早一晚”与其个人利益、班级荣誉等挂钩,形成制度约束。由于该制度中分数排名清晰明确,并且对每位同学的情况都进行记录并公示,班级群体力量会对因缺勤而影响班级分数的同学提出要求,从基层形成力量推动“五早一晚”的落实。
2.完善组织架构,项目抽查降低工作难度。针对“组织管理人员不足,多元需求增加管理难度”的情况,该制度间接促进执行主体加强自身建设,在原有组织架构下,成立专项考勤管理小组及保障其成员数量,并通过培训增强其素质与能力,为制度的执行提供组织保障。此外,改变以往每个班级项目全盘检查形式,在具体激励机制的支撑下,实行对特色项目的高密度的抽查,为考勤人员减负。
3.项目自下而上,实现细化兴趣项目管理。针对“自上而下设定项目,难以激发学生真正兴趣”的情况,该制度设立特色项目模块,该特色项目经由各班班委组织策划和班级民主讨论后生成。形成的项目符合学生自身意愿,增强其主体意识,激起其真正兴趣,真正做到“项目各班出,班班有项目”。
4.形成外部驱动,奖惩结合促进学生遵守。针对“缺乏激励机制刺激,难以生成长期坚持动力”的情况,该制度与学生自身利益和班级荣誉相结合,并形成了通报批评、综合测评加分和班级奖金等方面的外在驱动措施,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也因此逐步养成良好习惯。此外,虽然“五早一晚”形成量化管理制度是必要的,但是制度上的约束毕竟是外在的,学生对“五早一晚”的正确认识和观念的内化才是核心。所以,推行“五早一晚”应该在制度的框架下,继续通过思想教育等方式使其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推进“五早一晚”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于磊.多校区高校新校区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3,10.
篇3
关键词:指纹识别技术;实验教学;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4-0852-04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Software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JIANG Ling , ZHAO Hong , SUN Chang-bin , LI Zhu-cheng
(Business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5, China)
Abstract: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and analysis of the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proposed a specific method, which binds electronic course schedule, data management and computer network sys? tem all together, develops th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is system has been applied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nage? ment, which improved the management and efficienc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laboratories, and offered new notions to the manage? ment of institutionaliz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technology;experiment teaching;teaching management;information;management system
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正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异军突起,以图像识别、计算机应用为基础的指纹识别技术已开始应用到实验教学中,这项技术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这是一项非常实用的管理创新方式。北京联合大学提出的办学宗旨是“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因此,我们更应当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建设与应用工作。
在高校的教学和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考勤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目前教师对于上课考勤以及考试的身份认证主要采用人工考勤和刷卡考勤两种方式。人工考勤,即教师上课点名,纸笔登记。此方法既加大了教师课堂管理工作量,又占用了实验教学的宝贵时间。而刷卡考勤需要学生随身携带磁卡,磁卡易于损坏或丢失。而且两种方式都难以杜绝学生代人考勤等舞弊现象,影响考勤的准确性,不能满足实验教学课堂管理的要求。
针对实验教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着产学研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经贸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校企结合方式,与企业共同研制开发了“指纹识别自动上机综合管理系统”,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与电子排课系统绑定,与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相衔接,提高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
1指纹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
指纹只是人体皮肤的一小部分,却蕴含大量的信息。每个人的指纹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叉点上是各不相同的,在信息处理中将它们称作“特征唯一性”。依靠这一特点,可以把一个人与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将他的指纹特征和保存的指纹库一一对比,就可以验证其身份。指纹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指纹图像采集、指纹图像预处理,指纹图像特征提取、保存和比对。
1)通过指纹读取仪器采集到人的指纹图像,取得指纹图像之后,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
2)提取特征数据,它是一种单方向的转换,可以从指纹转换威特征数据.但不能从特征数据转换成指纹,而任意两枚不同的指纹不会产生相同的特征数据。
3)通过计算机模糊比较的方法把储存在服务器上的指纹库里的每个指纹特征数据与要识别的指纹进行一一比较,计算出它们的相似程度,直至匹配成功。
2指纹识别上机管理系统
2.1系统构成
指纹识别自动上机综合管理系统主要面向学生、教师和管理员三个用户群体对象。主界面如下:
1)学生端
学生首先输入自己姓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这样做可以大大缩短匹配时间,减轻服务器的负担),然后刷指纹登陆,成功后在界面左下角可以看到自己的详细信息,便于核对。对于指纹无法匹配成功的特殊情况,学生可向教师端发出申请,教师批准后,学生也可以正常上机。
图1学生登陆界面
2)教师端
教师机启动后,会自动弹出,教师可以方便查看班里面的学生的上课状态,并可对指纹无法匹配成功的学生发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同时可对学生的上机行为进行监控。
3)管理员端
管理员享有最高权限,有两个管理主界面,第一个界面如图2所示,和教师端的主界面很相似,包含教师端的一切权限,主要功能有数据查询与汇总、未注销设置、机房管理与监控等。第二个界面如图3所示,主要功能是指纹采集与信息录入。
2.2工作流程
指纹的采集是指纹的分析、存储、查对的基础和前提,这项工作的质量情况直接影响着指纹系统应用的准确性。下图为指纹采集、登录流程。
图4指纹采集登录业务流程图
指纹采集在开设实验课程之前集体录入,由教师监督完成,以保证指纹采集质量。学生打开计算机以后,屏幕显示刷指纹登录的界面,当学生录入指纹登录时,系统将指纹与数据库中的指纹相比对,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后,系统给出反馈界面,显示学生登录成功。实验课程结束,学生刷指纹下机,注销登录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一条记录,把学生的实验时间等相关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注销指纹5分钟以后,计算机自动关闭。
2.3运行测试
系统开发完成后,在实验室实施运行测试。由于实验室使用环境的多样性,在运行测试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计算机产品种类各异、机器配置不同、软件冲突等,我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直至成功运行。
3应用效果
笔者作为实验教学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程应用了“指纹识别自动上机综合管理系统”,总结以下优势:
3.1强化制度管理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授课,还承担着课堂管理职责,课堂考勤是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去通常采取上课点名方式,出现学生替答现象,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没有起到应有的实际效果,管理效率很低。建立在指纹识别技术基础上的考勤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地为学校各管理部门以及教师提供准确的考勤数据,满足了考勤管理高效性与实用性要求,达到了实验教学质量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监控的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实验教学管理,使管理制度更加刚性化。下图显示了利用指纹识别技术录入后形成的出勤情况统计分析表。通过桌面计算机,师生可随时方便地登录系统,查询学生的考勤情况,以便捷的查询方式统计记录学生迟到、早退、旷课情况,操作直观方便,有效地减轻了授课教师的课堂管理工作量。
3.2实现实验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应用指纹识别自动上机综合管理系统之后,不仅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可以细致掌握,同时还可以准确记录每个学生上机实验的时间和内容,督促检查个别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主管理,提高学习绩效和教学质量。
如图3所示,应用指纹识别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实时地了解学生在一堂课中对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可以知道学生在上课期间运行了那些软件,是否专心致志地在听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同时也可以了解教师授课的效果,以及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准确地掌握实验教学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绩效评价。
3.3提高指纹识别模块的灵活性
在指纹采集时,每一个学生左手、右手分别采集,上机登录时,既可以使用左手,又可以使用右手刷指纹。尽管如此,学生在上机时还可能出现由于手指蜕皮、干燥、潮湿等原因,导致指纹不清晰,造成指纹匹配失败,不能正常上课的现象。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系统中增加了申请上机功能,学生若在临近上课时,仍然不能登录成功,则可以按照系统提示申请上机,在教师端得到批准后,即可进入系统使用环节。另外,临时听课的老师也可以采用“申请上机”的方式登录,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3.4人性化管理
采取指纹识别系统与电子课表绑定方式,可以严格控制上下课时间。当下课时间到了,系统会立即弹出指纹界面,要求学生验证指纹下机。在特殊情况下,有时老师和学生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计算机突然中断,会带来文件丢失等不良后果。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师端和学生端均增加了提示功能,在距下课10分钟、5分钟和2分钟时弹出提示框,分别提醒教师和学生注意把握时间。如图4所示。
如果学生下课后作业没有做完,需要继续上机完成作业,系统会通过电子课表,自动判断实验室占用情况,如果实验室没有课,系统会提示学生延长计算机使用时间,并自动转成自由上机状态。
这些细节的改进,在系统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人性化管理,方便学生使用。使指纹识别系统的应用更加完善。
3.5适应实验室开放的需要
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实验室采取了开放的形式,学生可以自由上机。但过去由于管理粗放,再加上实验室师资力量不足,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有时难以奏效。引入指纹识别自动上机综合管理系统管理之后,由于该系统以每个学生的指纹作为身份识别的唯一标志,简化了上机管理,提高了实验室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
另外,为了强化英语教学,学院开设了英语自主学习课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通过指纹识别系统自由上机,在语音实验室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此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4结论
现代科学技术将人类带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指纹识别系统在实验室教学的应用,是现代技术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从而大大提高管理效率的最好例证。目前“指纹识别自动上机综合管理系统”已经在本单位进行了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华,张永,江泽涛.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9):886-887.
[2]付江辉.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现代化的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0(7):40-41.
[3]马良伟.基于Delphi的高校指纹考勤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1):20-21.
篇4
【关键词】大学生独立学院课堂学习行为
一、调查背景
课堂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神圣殿堂,课堂教学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堂行为规范,是学生素质和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也是影响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落实并强化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同时,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授课质量,从而折射出一个班级的班风、一所学校的学风等。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严进宽出”的状态,此模式下出现的教育质量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更成为关注焦点。大学生正处在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其课堂也更加自主、开放,但是过度的自由使得大学课堂日趋散漫。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上课玩一玩,考试抱佛脚”的高逃课率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当今大学中从未逃过课的学生几乎为零。随着年级的增高逃课率呈现上升趋势,本科生大一逃课率为12.4%,大二为24.3%,大三为50.5%。而随着一句“不挂科的大学不完整”广为流传,挂科率在大学生中也成为焦点话题,从中折射出大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着实令人担忧。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针对全日制独立院校的学生,在遵循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这一原理下,从2013年5月开始,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金融、会计、工管、外语等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为封闭式。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400份,有效问卷率达到92.5%,问卷由我组成员随堂发放,每班问卷发放不少于25份,保证了回收率和足够的样本空间。问卷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设题:学生自身素质、课堂学习状态、教师素质、教师授课方式、课堂学习环境。
我们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资源,了解课题研究相关理论。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并结合对各院系,教师、辅导员、学生的访谈内容,分析法商学院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不规范的原因,并通过对比前人的相关选题的研究成果,探求创新性的研究路径与实现方法,提出应对现状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广大独立院校大学生改善课堂学习现状提供一些帮助,也为独立院校改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依据。
三、调查问题反映与结果分析
(一)法商学院的大学生课堂学习状态
1.上课状态多样化,学习效果有差异
虽然法商学院秉持严格的考勤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到课率。但大多数“坚守”上课的学生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表一: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学生长期上课状态
据表一可知,课堂中有29%的学生上课开小差,有18%的人玩手机,13%的人走神,12%的人睡觉,上述四种行为共占到上课状态的72%,而其中最大比例的是“开小差”,其次是“玩手机”,且这些状态属于长期性。
而这样的上课状态也深刻影响着学习成绩。据表二可知,成绩中等及中等偏下的群体占到总人数的53%。这样的情况显然与大学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上大学的初衷相悖。
表二: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学年成绩概况
2.听课目的与课堂行为不相符
表三:学生听课目的
听课目的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学习态度,从表三得知,44%的同学是因“对课堂感兴趣”,加上“偏爱老师”和“受学习氛围影响”两类,有可能主动听课的学生占到65%,可见大部分学生的上课出发点是好的,但为何频频在课堂中出现不认真学、甚至厌学的现象呢?
表四:学生对于课堂发言的想法
相反,从表四可知,“做旁观者”、“担心受到批评嘲笑”、“知识不足,提不出系统观点”和“乐于思考”者均为22%左右。能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只占总数的20%。认真听讲但不愿意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
综上所述,可看出当前大学生上课态度普遍较懒散,学习的主动亟待加强。
(二)影响独立学院课堂的学习因素
良好的学习动机为何形成不了积极的课堂学习行为?我们经分析归纳得出下列原因:
1、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略显陈旧,授课水平有待提高
经调查,包括教学方法、敬业精神、对学生的态度、科研水平等都是影响老师授课方式的重要因素,对课堂的影响程度很大。据调查,其中认为“很重要”的同学占到90%,认为“比较重要”的同学占到10%,可见教师采取合适的授课方式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IT技术的应用延伸至各行各业。但当前有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传统,教学理念缺少创新,过分地着眼于知识讲授,教学缺少艺术性,不能将多媒体技术广泛的与教科书、课堂和社会发展结合,导致课堂变得乏味枯燥,学生没有兴趣参与课堂学习;有些教师则一味照本宣科,不注意学生的反馈。如今大学生对传统的授课方式认同感已逐步下降,这与学生要求的“以实际为主,结合社会实例”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有一定距离,因此觉得老师上课无聊而自己玩手机、睡觉、聊天甚至逃课的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
2、课程安排不够科学,学生自身素质能力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若无考勤、布置作业等方式给学生施加压力、设置目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则不强,自学能力只能保持在一个中等水平。社会竞争日趋剧烈,大学生最关心的是拿到大学文凭,找到好工作。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尤为明显,这说明学生个人和使用价值取向较强,而社会价值取向较弱。
相较于紧张且枯燥的高中学习,大学的学习范围更广,涉及专业更多,且人才市场对大学生专业素养要求更高。这使得诸多大学生极易处于迷茫状态,无法做出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为明确具体的目标做出可执行性高的计划。因此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容易被忽略。
此外,校园中自主的学习氛围易让自我约束能力弱的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机、电脑、网络等诱惑,缺乏学习动力,进而导致正常的课堂学习被诸多不好习惯取代。
3、学校课堂管理制度待完善
表五:大班课与小班课对课堂学习的影响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某些自制力较弱的学生而言,严格的课堂管理制度能更好地强制自己认真听课。
大学课堂可分为小班课和大班课,大班课上课人数一般大于60人,人数多,教室大。大班教学虽然可节省教学资源,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认真听课的积极性以及课堂学习氛围。调查中有58%的学生认为“大班上课环境嘈杂,影响学习质量”,嘈杂的环境容易让学生分心,导致学生难以专注于课堂学习;且大班课的“一对多”让部分教师对课堂的监管力度不够。据调查数据显示,68.59%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效果很好,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一般或不太好,且其中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习惯性走神,如果老师不一致提醒就会转移注意力。
表六:周围同学的不认真听讲行为的影响
通过对学生关于“周围同学的不认真听讲行为对自身影响”的调查,有48%的人觉得有“较大影响”,32%的人觉得有“轻微影响”。因此,课堂的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课堂表现的关键。
四、完善独立学院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对策
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的原因是一个多因素的组合,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对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提出了完善独立学院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对策:
(一)学生加强自我认知,规范课堂行为
大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自身认识不足,一旦自己的价值未能在课堂上得到体现,便容易放弃学习的机会。因此,加强自我认知,进行学习目标设定是其积极进取奠定良好的基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学校在新生进校时,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新生进行专业的入门教育。例如,以法商金融系为例,在新生军训期间,该系会邀请优秀的教师对当今金融形势以及之后各专业课做初步的介绍,这有助于改善学生在高考填志愿时对专业的“零认识”情况。其次,大学生可通过多参加学校活动加强自我认知,为自己找准定位。再者,设定正确的目标。设立的目标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水平,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自发形成一种心理张力,进而形成行动张力,从而达到学习目标,产生学业成就感。设立目标后要制定可行性强的大学生涯规划,缩小计划,细分步骤,加强对计划的管理。例如,法商学院分别在大一学年和大四学年有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一学年的就业指导课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为大学生涯的学习目标有宏观的计划;大四学年的就业指导课主要帮助学生更好掌握面试技巧及在职场上自我提升,同时还举办相关讲座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通过此类活动,让学生重视自身学业发展,重视课堂学习,规范课堂行为,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最后,扩宽阅读领域,从书本中积累专业知识,然后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促进理解,加深印象,并提出问题,解决疑问。最终得以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二)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从目前看来,许多教师的授课方式乏善可陈,学生认同感正逐步下降,因此老师需创新授课方式,结合时代的新理念、新方式来实现课堂学习的多元化。
首先,教师的课堂导入方面应与时俱进,授课方式应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所选材料以实际应用为主体,结合社会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其次,要注重教学策略,增强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供给学生参与课堂、表现自我、相互合作的机会,并给学生适当的反馈指导。例如,英国大学教学方式让多数中国学生选择英国留学,因为其教学方式一般分为集中授课,小型研讨会,辅导课,小论文这四大类。对比一下就不难看出,国内的教学方式目前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而英国大学教学方式是授课时间较少,学生多是自学,做大量的作业。英国大学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一方面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律,不会荒废时间。说明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需要改进,才能与国际接轨,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三)学校家庭双管齐下,加强监督指导
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对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起促进作用。首先,学校应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多采用小班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监管和对与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营造较安静的学习氛围;其次,学工部定期组织学生干部查课,组织老师进行教学检查;采取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考勤分、平时作业分以及多通过课堂作业,课余作业等强制性方式让学生重视平时表现,重视课堂表现。根据媒体报道,不久前,面对大学生众多“低头族”的现象,部分高校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温和的对策是在上课前把手机集中起来。扬州大学、山东农大、江西环境职业学院和武昌职业学院等高校都是这种做法,在上课前,老师要求所有学生把手机交出来,放进挂在教室里的手机袋(如下图);而有的高校则采取比较激进的管理对策,新疆石河子大学最近通过校园大屏幕对课堂监控记录下的各种玩手机、打游戏、睡大觉、“十字绣”等“异类行为”进行了曝光,学生面部经过马赛克处理;而有的高校则采取高科技手段,在教室里使用手机信号屏蔽器。
面对众多高校层出不穷的管理方式,我们应该明白,教育和约束大学生的不当行为,高校责无旁贷,千万别因为难于管理而放任自流。
父母作为大学生最有力的依靠,应熟悉大学的考核制度,了解孩子成绩的组成,把重点放在孩子的日常学习,了解其课堂行为如何影响期末成绩的高低并及时对孩子不良课堂行为(如上课玩手机、睡觉等)进行教育,配合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篇5
论文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普遍反映学生的出勤率不高,这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最终影响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提高,因此,探寻学生出勤率低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变得越来越迫切。
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出勤率的问题,学生出勤率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心理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方面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而言,新生在入学之初,对学校、对新的学习方式及所学专业都有一种强烈的新奇感,其真实的学习目的在于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以后的工作实践之中,因此,新生的出勤率总是比较高的。但相比之下,老生已逐步了解学校所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以及相关的教学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出勤率。另外,就课程而言,公共课出勤率往往比较低,专业课出勤率比较高。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存在偏差,他们在心理上没有为学习做好准备,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都严重威胁到了高校课堂出勤率,威胁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要想解决出勤率低的问题,必须从学校、教师、学生本身三方面全方位抓起。
一、学校方面
为了解决出勤率低的问题,学校应该进行多方面的努力。
1、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学校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制订出更加符合新时期教育模式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以规范教育现状并以此约束学生的缺勤率。对建立健全考勤和请假制度,学校领导应该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要求任课老师、班主任、教育管理人员和学生干部高度重视,并将班主任考勤,任课教师考勤与学生考勤结合起来。比如,在期中期末成绩考试中加入可量化的学生课堂表现,甚至将其与毕业挂钩,促使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出勤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新制订更加科学、更加周全、更加切实可行的出勤制度。
2、抓好入学教育的环节。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学生学习链条上很重要的一环,通过入学教育,学校要给学生展示的不仅是全新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还包括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的基本素质,其中出勤率是其重要体现之一。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要把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重要任务,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作为学校管理者,也必须认真听取学生和老师反映的问题及情况,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这样既体现管理工作的高效率,也体现了对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对学生、教师的尊重。
二、教师方面
教师的教学态度、作风和教学方法、特点、内容等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加强班级管理。对于班主任而言,加强班级管理,可以优化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确保班主任工作的实效。班主任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要不断的提高管理能力,及时了解学生对学校的意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既宽松又有保障的学习氛围和条件。
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倡导良好的学习风气,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良好印象,要经常和学生做情感交流、信息交换,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一下生活与学习经验。同时,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知识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总之,教学过程的好坏与学生是否持续参加教学活动是正相关的。
3、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克服困难、刻苦拼搏的精神,养成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注重对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进行全方面的考核,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这些特质都需要在平时的课程中体现,无形中提升了课堂出勤率。
5、注重激励与奖惩措施的实施。激励在调动学生潜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性学习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在完善考勤和请假制度的同时,按照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对缺勤或请假超过规定次数的学生,严格按要求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逐步让其回归正常的教学工作中。
6、注重课程的设置。课程的设置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一些相对比较重要或是难以理解的课程在时间安排上要注意应避开出勤率低的时间段。在授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点名,通过点名来对学生进行约束。
三、学生本身方面
1、增强学习的意识。首先,学生要结合当前形势,意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意识到当今社会是文凭与水平并重的时代,因此要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而为了达到拓宽知识面、充实自己、增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目的,接受教育是唯一的方式,而出勤是最基本的保证。而且出勤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机会,也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的体现,是关系到学生个人修养素质的问题。同时要意识到学校的规章制度都是基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目的是使学生又好又快地掌握知识,因此,应无条件的完全遵守。
2、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选准班干部,能更有效、更协调地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班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有共同的目的,有共同的身份,相互之间的尊重就显得亲切而自然,有利于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出勤率,因此一定要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注重其示范、榜样效应。
总之,提高高校教学出勤率是一个十分具体而又复杂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在思想上与行动上对出勤率能够重视,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齐心协力抓好上课出勤率,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根据学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学籍的功能和目前学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等职业院校特点,作者提出了“刚柔并济、点线结合,多角色管理,网络为依托、学生为主体、个性化培养为目标”的导向型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模式。
(1)刚柔并济指在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层面,“刚”是对学生入学、培养目标、结业、毕业等刚性要求,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和质量要求;“柔”是指在刚性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自由度,如转专业、选课、学制等方面,从而激励学生,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点线结合。“点”指学生入学取得学籍、学籍异动、信息更正、毕(结)业等关键点,“线”指由关键点连接起来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强调了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中,不是简单的对关键点的管理,而是要由点发散成线,并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涯的全过程。
(3)多角色管理。实现校、系、教研室三级级管理。学籍管理员、教务员是学籍管理的专职管理人员,起到对学籍管理中点的管理,另外,教研室教师、辅导员也是重要角色,担负对学生思想教育、专业教育、质量评价等工作,是学籍中过程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另外,家长作为学生监护人,在学籍管理中,是重要的监督角色。
(4)网络为依托。网络为管理手段,在网络平台中实现学籍管理和监控,实现多角色纵向和横向管理,实现学籍数据的动态更新,实现学籍管理的监督。同时,结合柔性管理制度,实施诸如学籍信息收集、选课、学分互换等。
(5)学生为主体。在学籍管理中,学生是主体,使学生在学籍管理中变被动为主动,促进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实现标本兼治。
(6)个性化培养为目标。突出学籍管理在人才培养的导向性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使学生参与到学籍管理中来,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培养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合理规划学习生涯,在努力掌握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学生个性突出的技能型人才。
2导向型学籍管理的导向体系
导向体系的构建是实施导向型学籍管理的核心,导向体系共包含四部分,分别为专业导向、课程导向、行为导向、能力导向。
2.1专业引导
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但由于部分对专业缺乏足够的了解,考试在填报专业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注重追求热门专业,对个人发展、专业背景等了解不够充分,没有考虑到本人爱好、特长,造成入学后,萌生转专业的想法,而有些学生是因为个人条件、身体等原因不得不转专业。当学生有了转专业的需求,通过多种因素的综合权衡,可以在制度允许下选取合适自己的专业,学籍管理可以在专业选择上为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引。通过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的设置,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兴趣课程、就业意向进行比对,生成可以转入的专业选项,再通过对高考分数、转入专业人数限制等条件,在专业选择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引。
2.2课程引导
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的逐步实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基础素质偏低,缺乏对课程的甄别能力,导致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存在从众现象。目前,我国高考改革进入了如火如荼的时期,本科招生中出现了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华约”和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约”,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的办学自。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除了自主招生以外,还出现了“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高本衔接”等招生形式,虽然各合作院校之间进行了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还存在重叠,选课制可以有效避免这一困境。通过对专业课程结构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通过对学生已选课程和学习情况的比较,在选课时引导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课,实现在课程选择上予以引导又不失学生的自主性。
2.3行为引导
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课堂教学是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试与评价,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在学籍管理规定中,对学生课堂秩序、考勤、考试纪律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如考勤方面,学生要按时参加学院统一安排、组织的一切教学活动,学生无故缺课,累计超过该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的考试;考试方面,凡擅自缺考或考试作弊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记,不得正常补考;等等。通过对学生课堂考勤、作业完成、考试纪律等情况的收集,形成学生学习状态的综合评价,并划出红线,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行为,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
2.4技能引导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可以看出,技能培养也是职业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立足的亮点,它不同于其它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注重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高端技能的培养。在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中,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类课程占整个学时要求的二分之一,特别是顶岗实习,占用高等职业院校1/6~1/3个学期。专业技能证书也是检验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之一,到毕业前,学生一般应获取与1~2个本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可见,对学生技能培养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技能的培养。技能引导可以在证书考试、实训选课、顶岗实习过程中加以引导。另外,通过对学生技能课程成绩的分析,给出学生在某些技能的优势和劣势,建议学生在以后实训中应在哪些方便予以加强,或通过自修,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岗位技能。
3结语
篇7
关键词:函授教育 铁路职工 教学效果 出勤率
铁路高速现代化发展,使得诸多新技术、新设备得到了应用。铁路企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的大转变对职工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人才结构不合理、职工素质和能力越来越不适应岗位需求、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及培训资源相对匮乏凸显,这一现实问题引起了铁路各部、各路局的高度重视,于是铁路企业针对提高职工能力出台了职工进修或函授的激励方案,与地方院校合作办法,每一年有两个时段允许职工带薪进修。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出勤率较低的问题一直是让院校感到头疼的事。结合本院校多年来铁路函授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铁路职工函授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出勤率低和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1 铁路函授教育出勤率低的原因
1.1 铁路职工队伍文化基础差,思想观念滞后。铁路职工来源主要靠三种途径,社会招工、部队转移和及少数政策性子女顶替。他们缺乏系统专业理论学习,缺乏系统的学习,理论根基不实。同时,受到“高、大、半”模式的影响,缺乏危机意识、长远观念和竞争意识,没有意识到教育优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1.2 铁路任务重,无法保证教学。铁路职工既要学习也要工作,在时间上工作和学习产生冲突。很多铁路职工任务非常重,经常出现单位不允许请假情况,导致职工离不开工作岗位,保证不了正常的教学。
1.3 家庭与学习存在矛盾。铁路职工大部分都成家立业,家庭琐事繁多,再加上由于平时工作忙和累,处理家庭事务都忙不过来,就更难抽出时间与精力放在学习上。
1.4 职工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铁路职工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基础较差,接受不了新知识、新东西,学习吃力,提不起学习兴趣。还有大部分职工存在不管学好学坏,只要拿到文凭就得,不注意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愿意花精力去努力学习。
1.5 培训模式陈旧,无法适应新要求。传统的职工培训模式的重理论轻实践操作技能,无法适应新工作的要求;加上单调、枯燥的教学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训教材陈旧,不能跟上知识更新和新技术发展。职工培训形式不灵活,与现场相脱节,学员不容易接受,挫伤学习积极性,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1.6 教师队伍水平欠缺,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大部分函授教育的教师,都是成人教育学院聘请来自各个部门的教师进行授课的。由于这些虽然具备较深的理论水平,但都缺乏现场工作经验,造成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的讲授,无法进行技能操作的传授。
1.7 培训体系欠完整,无法实施多样式培训。由于高校推出的培训计划有些也只是适应日益发展的铁路需求提出的,刚起步,缺乏对铁路部门各种工作的深入了解,在制定培训体系时无法制定完美的体系,培训过程比较单一。
1.8 考试体制不健全。铁路函授考试管理办法不规范,考场纪律不严肃,老师监考不严格,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抄小抄现象,也滋生学生逃课。
2 提高铁路函授教育出勤率和教学效果的对策
2.1 激发职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转变学习观念,提高重视,是做好铁路函授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学习开始就提高职工学习意识、危机意识、长远观念和竞争意识,使其认清学习目的和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自觉去学习,主动去学习,快乐学习。
2.2 严格做好考勤制度。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并严格执行,是提高出勤率的保证。任课教师不要放任逃课现象,严格考勤,做到公平和人性化。同时,需要任课老师、班主任、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和单位职教科负责人,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抓好上课出勤率,并将职工上课出勤率的高低,作为单位考核工作效果的依据。由单位职教科负责人对学生进行考勤等。
2.3 制定合理的培训课程体系。由于铁路职工基础知识的底子较薄,综合素质较低,思想观念滞后,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合理的教学内容比例对职工未来的知识结构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保证函授教育正常运行的关键。所以要深入企业,与企业人事部门沟通,根据铁路职工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来合理设置课程,确定普通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结构比例要合理,课程设置、教学难点、考核等方面要求会有所降低。
2.4 适用多样式的培训手段和方式。改变以往课堂灌输式教学,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参观考察法、专题学习法、远程教育等教学方式,采取长期与短期相结合,专业与业余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发挥铁路职工培训的多样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发挥自主学习,满足快速培养岗位人才的需要,又能满足员工自我发展和远期需要,解决员工因路程、工作时间等原因难以参与培训的问题。
2.5 丰富培训体系,实施多样化培训。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职工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注重各个方面能力的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高能力。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传授管理知识、业务技术、操作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职工的思想道德培养,注重思想教育、职业操守、道德礼仪、团队精神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灌输,使员工能够在良好的企业氛围中工作。
2.6 建立有效的惩罚措施。很多单位对于职工函授也出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力度不够,或坚持不到底,与职工所在的单位共同进行管理,制定严格的考勤、学籍管理制度,对表现好的予以嘉奖,对表现不好地要进行惩罚,同时企业要参考成绩的考核和评定,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
2.7 提高教学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认真备课,备好教材,切实找到和学生的切入点,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也有所不同,学生期望不要过高。研究新技术、新装备,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使教学更生动;认真研究职工特点,改进教学的方式,注重细节过程,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做到有的放矢。
2.8 以考促管,完善考务管理制度。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改变传统的一卷评定的方法,替换成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与出勤,作业由任课教师考核,出勤由单位职教科负责人考核,并适当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实行“教考分离”的制度,确保考试质量。
2.9 采用新式的教学方式。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微博、QQ群、网络视频教学、网络讨论组、EMAIL等新兴的网络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自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这些新兴手段成为职工学习的良师益友。
2.10 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对于教学过程中表现稍微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和加分,通知其所在单位给予口头表扬,最后颁发优秀学员奖,记入个人档案。除此,还需要对其进行物质奖励,比如颁发一定礼品或现金,激励职工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东红.对铁路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一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22):66-67.
[2]武锦婷,李炎锋,李辰煜.提高大学生课堂出勤率的思考.中国建设教育[J].2011.1(1-2):70-71.
[3]叶龙,张莉.铁路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铁路,2011(22):45-48.
[4]吕跃聪,云霞,吕慧聪.提高经管类本科生课堂出勤率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256-257.
[5]康健.构建高速铁路时代职工培训体系的研究[J].风友世界,2011(11):43-44.
[6]何灿,朱丹.关于提高成人教育学生上课出勤率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15):206-207.
[7]池静.浅议高速铁路运营人才的培训[J].经营管理者,2017(7):126.
[8]林金淑.关于加强铁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铁路,2006(3):63-65.
[9]王兆洋,郭贵川,乌津.提高大学生课堂出勤率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24):131-132.
篇8
一、基本情况。06年7月17日县教育局召开了07届高三领导第一次工作会议,局领导对本届高三抓的早,很重视。我们王集中学也相应成立了高三领导小组,任命我为07届高三年级主任,配备了两位助手,安排了一位蹲点校长。本届高三有15个教学班,两个美术组,1个体育队,1个音乐队。共计52位老师,其中有高三教学经历的占30%,外语组6名老师仅有一名有高三教学经历,其余5位老师仅是刚毕业两年的就上高三,70%的老师年轻缺乏高三经验,战斗力并不强。
二、可喜可贺的成绩
我连续做了06年、07年两届高三年级主任,06届高考超额完成县教育局下达的本科升学任务,07届高考再传捷报,超额完成县主管部门下达给我校各类指标,在县内8家高中综合考评排第四位(含泗中、致远)。我们07届高三所有老师创造了王中的奇迹。树立起王中历史上几块很有意义的里程碑,今年音乐生本科达线5人,使王中历史突破零的记录,全县音乐本科达线25人,我们占5分之一,音乐上线数在 8所中学排名第一;美术本科达线22人,再次改写王中的历史。07年是王中传统意义上的 小年,但是小年不小,苍天不负勤劳人,花开回报浇花人,香飘惠及农家人,真是稻花香里说丰收,喜悦一片。
三、苛刻严谨的制度
两届高三均取得骄人的成绩,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体现了两届高三老师的高度自觉性,对农家子弟的认真负责性。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是保证,科学管理、精细管理对农村中学尤为重要。开学伊始,我们年级制订了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加大常规管理力度,推进奖励制度。
1、制订规范化的考勤制度 。 结合学校要求,规定办公时间,强化纪律观点,实行每天多次点名,使老师强行入轨。从06届开始在全校首开先河集中点名,有许多老师起初不适应,漫骂、怨恨不在少数,当高考成绩出来时,我们的老师才感觉到严格管理的重要性,07届高三考勤更趋于制度化,分值化,所有迟到早退旷办公量化打分,每分一元,最多的老师被罚六十多元,如果没有铁的纪律,那有丰收的喜悦。
2、制订规范化的常规管理制度。一个班级体的好坏,取决于一个班主任的管理方法。我们一方面加强对班主任严格培训,指点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制定了针对班主任工作的量化考评细则。使班主任做事上规范,有制度可依,违规要受罚。
3、制订规范化的教学奖励制度。加大教学奖励,拉开奖励档次。在全市四次统测中,我们有效的利用好学校所给的教学奖,充分调节、调动各位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高效高酬的原则。
4、制订规范化的老师业务量考查制度。规定每周必须写多少个教案,有多少个听课笔记,各科要有多少次作业。
以上制度都是量化考核,打成分值,与经济挂钩。
四、可圈可点的过程管理
我在高三年级管理过程中常说这样一句话:抓好过程管理,不后悔。
过程管理是什么?就是细节管理。老师的每一个教案,每一节课,每一句话,每一道习题;美术生的每一张画,音乐生的一个节拍,体育生的一脚妙传;地面上的一张纸片,早晨宿舍中迟走的一名学生,晚休还在讲话的某位同学。我们做的就是这些看似寻常但却很不平凡的小事。两年的高三管理,使我懂得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方可成就一番大事。
1、强化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是每一位学生的心愿,也是每一位家长的希望,更是我的心愿。从早上到晚上,高三年级都有明确责任分工,上课、辅导我们都在尽心尽力,努力让每一个顽童成为一代新人。07年高考本科达线29人,687人参加高考,大专上线数538人,上线率达78%,其他同学都参加了不同形式的专业学习。本届学生在入学时全市前6000名无一人,县前2000名无一人。在本科达线29人中,有一位同学中考成绩仅有482分,还未达到我校正取生线,孙素文同学入学文化669分,按当时700分以上全县1000多人,高于670分以上2000多人,该同学尚未达泗中正取线,今年高考总分583,高出二本线24分,现被江苏大学录取,我们又为她争取了由电力公司提供的4000元助学金。陈春同学正取到泗中就读,没有考上,去年到我校复习,参加学习美术,今年被上海复旦大学录取;徐晓龙同学入学时585分,全县排名4000之外,现被湖北大学录取,等等,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们真正做的是公德无量的大事,我们王集中学每一位老师才是真正的农家子弟学校的守望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公平教育,这是我内心苦苦追求的内涵。
2、搞多样化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各尽其才。我们审时度势,合理发展小学科。发展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内心深处隐含的动力。把我们的学生当作宝贝资源来开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玩得有趣,玩得合理。发展音、体、美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具体表现。07年高考中达本科线的有22个美术本科,5个音乐本科,一个体育本科,成绩就能说明我们的发展是正确的。
3、建立犯错误学生档案。1)抽烟的2)上网的3)考试问题4)打架5)迟到早退旷课
4、建立优生档案
5、建立老师考核档案
6、开好每次市统测总结会(1)学生会(2)、老师会(3)、优生座谈会(4)老师与学生见面会
7、填好6表1)午休检查表2)晚休检查表3)卫生检查表4)老师上课签到表5)案卷检查表6)老师考勤表
8、体艺生汇报演出
篇9
关键词:学习态度不端行为;成因;对策
对当前高职学生学习问题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行为现象比较突出,学习态度不端行为指高职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压力下产生的异常的极端反应,从而使学生学习上出现生情绪耗竭、个人成就感低、行为不当等症状,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态度不端行为的现状
笔者从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方面就某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端现象,其程度处于中等程度,虽说学习态度不端现象不严重,但也不容乐观,这也许就是高职学生的学习厌学现象没有引起重视的原因。其中行为不当这一维度得分高于其他两个维度,且高于平均值,说明高职学生学习态度不端在行为不当上存在学习倦怠现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学生经常出现上课睡觉、逃课、迟到、早退等一系列不恰当的学习行为。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情绪低落维度上大一与大三、大二与大三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在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维度上大一到大三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情绪低落维度上大学二年级得分最高,在行为不当上大三得分最高,成就感低维度上大三年级的得分最高。而在问卷总分上大二的总体得分最低。大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对学校的新鲜感逐渐减弱,同时大二增加了较多专业基课,课业负担重,所以出现了厌倦情绪,加重了学习态度不端行为情况的发生。另外大三开始很多高职院校学进行实习,活动范围扩大到公司和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新鲜感,所以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态度不端情况减少。
在性别方面,从男生女生的学习态度不端状况看,男生各维度的得分都比女生高,且男生的总均分大于60分,说明男生学习态度不端的情况比较严重,不同性别学生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维度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行为不当维度上不存在差异。
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态度不端行为的成因
1. 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
高职院校内部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指在职业教育的人事管理、教学管理、人才管理以及后勤的管理等体制。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教育主管部门仍然存在重普高轻职教的现象,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客观上造成了今天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招生难,就业难,学生学习态度不端现象严重等问题。
2.传统观念的影响
现在一大部分人仍然这样认为,觉得只有考上名牌大学就算是“成才”了,而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则不会有出息。传统观念影响着后人的人才观、质量观、择业观,紧紧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在教育的选择上缺乏了一种内在的需求动力,这种观念影响着高职学生学习态度的健康发展。
3.学生管理不善
随着生源水准的下降,学生违纪事件也越来越多。学生大多是带着高考失意的种种不良影响走入高职学校的,对即将开始的高职生活缺乏热情、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计划甚至是对自己没信心。在自身内在不足学校又不能给他们良好环境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厌学。这样的情形一旦出现将会给这些本就对学习缺乏正确认识的学生们一个放弃学业的合理借口。也让家长与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孩子们成才失去信心。造成招生难,不得不招差生再到大量学生流失让高职院处在学生大量流失的恶性循环情形下。
三、应对策略
1.预防大学生学习中的不当行为
首先,学校要制定严格的课堂管理制度,禁止做与课堂无关的其他事情,要求高职学生上课要全部到场,课堂上认真听课,并由专人不定期或定期到课堂上检查,如发现扩课者,或上课干一些与课堂无关事情的学生,要及时地进行批评和教育。其次,各科任课教师要从考勤上严格管理,建立起点名制度,每堂课都要灵活地进行,或者干脆用课上的小测验来实现点名的目的,这样可以让缺勤和中途逃课的学生无法掌握老师考勤的规律,对于考勤差的学生直接取消其考试资格,使惯于逃课的学生不敢贸然行动了。
2.专业知识学习与实习实践结合
首先,学校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尽量减少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对于与专业无关或相关性较差的课程进行撤换,以保证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除了学习基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开设网络课程,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的优越性,使学生了解最新的专业资讯,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其次,要建设完善的实习实践体系,在学校建立先进的实验实习基地;引进企业,使企业“进驻”学校同时也使学生提前深入企业,通过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实践课的锻炼,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也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就业指导
就业率是评价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只有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发展前景较为良好,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学生,才能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更好地抵制学习态度不端行为的发生。因此:第一,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使在校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第二,学校要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的需要培养适合的人才,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有利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这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三,对毕业生进行“跟踪”帮助,为他们再就业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高校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新出现的一种办学形式,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就是培养应用型的艺术设计人才。要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就是教学管理工作。本文针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本文所称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它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1],是更好更快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尝试与创新的独立学院,既有大学的共同本质,又有自己的个性与特征。既不同于公办学校,也不同于民办高校。本文就是以独立学院为背景,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探讨其专业的特殊性、教师队伍、规章制度等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管理上的体现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存在许多特殊性。比如,在教学管理上,其教学安排与其他课程不同,在专业教学中存在延续性问题。例如在素描和色彩等绘画课,色彩颜料调好了,不可能只上两节课就扔掉,明天重新调,而必须一次性调制好、用完。对于其他视觉或环艺专业课程,教师基本会在前四节课讲授理论知识,紧接着安排实践。如果按照正常的课程在一周只安排四节,学生大多在第二次上课时忘掉上周的内容,因此一门专业课往往需要连续地、集中地讲授几周。并且在整个学期中,排课通常会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因为艺术设计的课程大多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授课教师层面讲,学期内一个教师讲授完几周的课后,可能在一段时间没有其他课程安排,那么他不必坐班,学校很难对其进行考勤制度的管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也存在局限性;从学生层面讲,大多数学生会为做一个模型或是设计一个新作品做通宵。所以大多数学生早上起不来,早上的课无法坚持正常的出勤,有时会出现迟到、旷课等情况。这样一来,往往会影响到学校统一规定的制度执行等等。
二、专业课程安排较其它专业的复杂性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就涉及到现在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影响。其中,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74%的学生认为合理,21%的学生觉得一般,并且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教学实践与实验,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专业知识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在画画还是在设计时,往往不会拘泥一种常规的方式。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需要学生走出户外大量地进行观摩,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市场情况,让其细致地进行市场调研,为其设计寻找灵感和材料。但从学校的教学秩序上,实践环节的安排有限,并且学校需要教师和学生按照预先的安排上课,以保证课堂秩序并监督教师是否按时完成工作量。除此之外,学生有时在课堂作画时,除了安静的教室外,可能需要一些音乐来激发他们绘画和创作的热情。由于以上情况的发生,有时学校正常的考勤或教学管理制度是不能完全适应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需求的。
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个性鲜明
独立学院生源一般是本科三批学生,其录取成绩比普通高校学生要低70-100分左右。学生文化基础总体较差,入学分数较低,大部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如自律性差、毅力差,缺乏钻研精神和进取精神等。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存在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由于高考的失利等原因失去上重点大学或是本科学院的机会,但入学后在学业上表现刻苦。
相对于普通专业的学生来说,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难管是大多数人的印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从小爱好美术,对于任何事物有其独到的想法。他们追求标新立异,个性十足、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同时,较普通高校和其他一般专业,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费一般比较高,所以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学生本人能够有条件并且能迅速接受新事物。他们情感丰富,好恶分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自我意识突出,强调个性化发展,社会化程度不高,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漠,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因此,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照搬常规专业或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行不通的。
四、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独立学院的专职专任老师不多,许多教师来自不同的地方,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对于艺术专业来说,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到和母体学校的优势资源共享,聘请了大量有经验的教师来为学生上课。但是外聘教师到独立学院的工作任务单一,除了上课并无其他责任,缺乏与学生和其他老师的交流,在思想上也缺乏凝聚力,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连续性、一致性以及学生思想上的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无法得以发挥。此外由于大多外聘教师都属有经验并且具有高职称的教师,他们自身都担有一些教学科研任务,工作重点不尽相同,时间安排很难一致,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协调合作,开展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活动,也有一定的教学管理难度。
根据以上提出的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和管理上的问题,笔者觉得应该从实际出发,在仔细研究和分析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管理特点的前提下,参考了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提出以下加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系专业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管理上的特殊性,独立学院除了在参照普通公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应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加以制订,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母体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且,独立学院既定位在培养应用型、创新性艺术人才,那么就应该在坚持学院正规化管理的同时,充分注意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更多地应注重其管理的实用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制订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正规化管理体系和考核标准。例如,纯理论的和实践类的课程在时间的安排上应有所不同,打断式地四节连排的方式更适合实践类的课程,他能够将教学和练习有效地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而理论类的课程相对操作性较低,两节课的形式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除此之外,比较其它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应该从专业兴趣上鼓励,让其形成自我约束能力,仅靠学院统一的考勤制度,不仅不能够提高出勤率,还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学院逐步形成有针对性的区别式的正规化管理可以达到促进教学管理,实现教学宗旨的目的。
(二)在对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中,应该根据独立学院的自身定位、培养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基础课和实践性环节教学的比重,调整优化学科及课程教学内容,增设特色课程。另一方面,相对于普通院校和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个性思维特征不同,在培养的模式上,应利用其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选择,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多样可能。比如开办阶段课程作品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轮替式安排学生负责展览,从作业搜集整理、排展布展到为整个展览进行海报设计,最后进行展览推广,使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并借展示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这样就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发展选择权,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社会认可度,为社会接受。
(三)教育兴衰,系于教师[2]。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学院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虽然独立学院能够利用体制上的优势组建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相对协调,专职、兼职教师搭配这样的教师队伍,但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并没有形成相对有效、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本着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在聘请外聘教师的同时,要求他们有标准的、有目标地培养专职专任教师。例如在课程开始的几周内,专职教师要通过听课的方式学习教学经验或优良的教学方法,然后掌握外聘教师对课程的要求,由专职教师和学生形成联系,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定时定地地去找专职教师询问,避免了学生遇到问题无法联系外聘教师的尴尬。同时,专职教师队伍形成坐班制,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并且,开展专职专任教师教研室活动,邀请有相同课程的外聘教师集体制定恰当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案和大纲,一方面能够对外聘教师进行督导检查,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培养学院的教师队伍。
(四)建立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对于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监控,应从教材的选用、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的合理安排及课堂检查等各方面进行。可以通过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和督导制度,对学院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进行全面的监督与指导,组织学校专家组对学院的教学计划进行审定。大体上,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做到教学基本文件齐全,包括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进程计划、课表等,并且需要成熟的工作制度,如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保管等制度、教学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及奖惩制度。除了建立各类教学规章制度外,学院教学管理层还应注意教学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定期开展检查。对教学前,教学中和完成教学三个阶段进行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上下部门之间的听课检查。同时,形成双向测评制度。双向测评包括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测评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以此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