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范文
时间:2023-08-30 17:0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国际化;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001-04
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激增。在全球化视角下,培养“具备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化框架的知识结构,具有国际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通晓国际规则,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并能从容应对国际化市场化带来的各种机遇与挑战”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将成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有赖于高校的国际教育水准,以及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 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国际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被公认为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维度和实现培养具有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
1.1 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含义 课程国际化是从知识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全面设计本国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从而使所培养的人才能解决不同文化群体之间交流合作和发展中所遇到的障碍、隔阂和差异,并通过分析比较、鉴别与筛选将他国文化、社会、科技和管理精髓融入本国文化中。
迄今为止,课程国际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开设一些国际课程,讲授国外科学文化成果,如设立国际经济、国际法、国际金融等课程;或在传统的课程中融入国际化内容,如增加国际背景、国际案例、外国文化等;②开设用外语(主要是英语)讲授的课程。③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应用到课程的实施中,进一步加深课程的国际化程度。目前,除了世界一流大学以外,大部分国家高校的课程国际化程度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1.2 国际化课程体系的特征 课程国际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文化成果,与本国传统课程相融合,建构自己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并参与到世界高校课程体系之中;②把本国优秀科学文化成果向世界推广,让外国人认识和理解本国的优秀科学文化成果。
一个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应具有如下特征:①开放性,即该课程体系向世界开放,能迅速反映现代科技、文化、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并不断调整、优化。②共享性,即实现课程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包括设立开放性课程、跨国选修课程、优秀教材的共享、先进教学方法手段的交流等。③通用性,即通过国际上认可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使本国的课程、学分得到世界的认可。
2 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发展的障碍
经过十多年的专业建设,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用“2+2”模式来概括,其中第一个“2”代表两个平台,即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第二个“2”代表两个模块,即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专业教育平台上理论模块分别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或核心课、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包括经济类(含金融、贸易、法律)、管理类和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模块由各类实训、实习、专业技能大赛、专业资格考试、毕业论文设计等构成。各高校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在2个平台上开设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大致相同,选修课和实践模块因各校办学条件、优势特长不同而差异较大。
2.1 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现状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国际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如下的成绩:
2.1.1 树立了课程国际化的理念 新形势下,我国许多高校将国际化作为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为“亚洲一流,国际知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将“国际化”确立为财务管理本科办学特色,大连民族学院提出要培养“有较强外语能力和沟通能力,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这些高校树立了“课程国际化”的理念,逐步构建和优化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2.1.2 多种方式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①开设专门的国际化课程。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普遍重视国际化趋势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许多高校专门开设了国际化课程,如国际关系学、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国际法、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文化研究、国际史、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会计等,这些课程反映了国际社会、政治、历史、法律、文化、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使学生能接受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②增加课程的国际化内容。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传统课程中增加了国际化内容,加入外国知识和国际观点,加大比较文化和跨文化理解的比重;及时把将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之中。例如,在传统的会计类课程中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跨国公司业绩评价、比较会计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和控制等国际化内容;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类课程中增加比较财务管理、西方财务理论、金融工程、期货与期权等国际化内容。③实现跨国选修课程。通过开设国际财务管理专业、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办学位课程以及学生互派的交流项目等形式,实现跨国选修课程,推动课程的国际化。随着国际化认识的提升,一些高校设置了国际财务管理专业或财务管理国际班,如西南财经大学开设了财务管理双语实验班(国际化方向)。此外,一些高校积极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如东北财经大学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国王大学学院合作举办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④其他方式促进课程的国际化。通过邀请国外学者讲学、派出教师到国外游学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联合科研等方式,建设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从而保障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实施。
2.1.3 开设双语课程,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或引进教材 近年来,随着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我国高校均开设了一定比例的双语课程,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中文讲授或中英文交替讲授,一些重点高校还开设了全英文课程。此外,许多高校大力引进国外优秀的财经类教材,各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国外财经类教材,高校在教学中选用国外翻译教材甚至原版教材的比例大大提高。
2.1.4 采用科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 许多高校财务管理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采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一般高校都具备了多媒体教学条件,一些高校还开办了网上教学、财务金融实验室。部分高校推广案例教学,通过对各类案例(尤其是最新国外财经案例)分析与讲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一些高校通过开设各类财务管理实务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2.2 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发展的障碍
2.2.1 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
第一,处于初级阶段,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我国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还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缺乏国际化建设的经验,对课程国际化的深刻内涵理解较肤浅。具体表现为: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局限于目标和专业的设计上、或与国外大学合作培养上,未将国际化的实质内容渗透到财务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中,未反映到国际化课程的改革中。
第二,国际化课程尚未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国际化,一些高校缺乏科学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将双语授课、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或海外资格证书的培训课认定为国际化,生搬硬套国外课程和教学内容,忽略本国特色和文化。在通识教育平台的课程设计上,那些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和介绍新兴学科的课程较少,反映学科交叉和综合发展内容的通识教育课程严重不足;此外,各通识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必然的递进关系。
第三,课程国际化的实施效果不佳。一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国际化的实施手段单一、效果欠佳。例如,在人才培养时更多地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跨文化沟通、理解、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国际化教学材料的使用较少,跨文化案例和素材的应用更少,跨文化比较及批判性思维严重缺乏;在创建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上,许多高校以输出学生为主,输入的留学生较少,难以形成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第四,双语教学比例较低,国际化教材的使用效果亟待加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比例不够,教学层次较低,大多为半外语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中文授课)或混合式(中英文交替授课)教学方式。全外语型(沉浸式)双语教学方式使用比例极低,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985高校全英语课程比例不到10%,211高校不到2%,而大部分其他层次高校都是零。大部分高校使用引进的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由于原版教材在课时设计、内容编排、知识广度深度等方面不太符合我国国情,再加上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均未达到要求,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第五,国际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需大力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国际化远程教育、网络教学、课堂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模拟教学等先进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在一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尚处于尝试阶段,推广和普及尚需时日。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仍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教学模式,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2 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的主要障碍 尽管不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国际化程度不一,实施效果不同,造成实施效果差异的原因不同,但概况来说,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障碍有:
第一,受制于经济驱动下的大学商业化动机。在经济利益和市场需求驱动下的高校国际化,必然会偏离高等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初衷,造成大学国际化的原有价值如理解、尊重、交流和合作等元素让位于长驱直入的贸易本质。在这种动机下构建的国际化课程体系,难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规律,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只能流于形式。
第二,受制于大学国际化改革的模式。尽管我国高校普遍重视自身的国际化发展,但是大部分高校国际化改革采取自上而下的推进模式,并未充分调动课程国际化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事实上,许多高校教师并未对课程国际化持正确的态度,认为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可有可无,更别说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国际化建设中。此外,承担国际化课程的教师虽然比其他教师付出更多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实际上课效果不理想、教学评价不佳,再加上没有差别的待遇,严重打击教师参与国际化课程的积极性。学生的情况类似,一些学生出于就业和考研等目的,不愿在国际化课程上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上担心双语课程“太难”或“听不懂”,放弃选择双语课程。
第三,受制于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教师作为国际化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他们的态度和观念直接影响着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他们的知识和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化课程的效果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参与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教师需要具备如下的知识和能力:①强烈的国际化动机,丰富的国际化专业知识和跨文化的一般性知识,并能将这些融入到课程开发和教学中,以批判和比较的视角来看待跨文化的学术问题。②与国际学术圈保持紧密的联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③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的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灵活运用研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等先进教学方法。④熟练地应用英语进行授课的能力。事实上,能达到上述要求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我国高校是非常缺乏的。
第四,受制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与国际化课程的学生需要同时兼顾外来语言和专业内容,尤其是要花相当一部分精力来应对语言问题,因此,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国际化课程效果。如果学生的外语基础不扎实,势必会影响其对专业内容的掌握和国际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从一些高校双语授课的实践反馈来看,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中能听懂三分之一以上内容的学生数占到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而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基本听不懂。这样使得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前面又多了个障碍,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
3 加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国际化的对策
3.1 整体规划,形成合力推动课程的国际化建设 高校应将课程国际化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中,研究实施课程国际化的政策机制,对国际化师资的引进、国际化教材的选用、国际化教学方法的推广、教学奖励等方面制定具体政策。组成校级团队在全校各院系实施和推广课程国际化,定期召开课程国际化研讨会、双语教学经验交流会和教学观摩等等,营造课程国际化的校园氛围。
3.2 不断优化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首先,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设置跨人文与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综合性通识教育类课程。例如增设历史分析和社会分析、文学艺术、外国文化、道德伦理、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其次,强化公共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建议在保证大学英语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英语强化训练课程,如英语听说(第1学期)、商务英语听说(第2学期)、商务英语读写(第3-4学期)。同时开设跨文化交流与比较的课程,例如《东西方文化比较》、《外国历史》、《西方思想史》、《西方经济史》等,为双语教学与国际化意识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在专业课中增加双语教学的比重,适应国内、国外、国际三种环境变换的全球财务的视野,提高对外进行交流的外语能力。从第1门专业课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双语教学:管理学和微观经济学(第1学期,部分双语),初级会计学和宏观经济学(第2学期,部分双语),财务会计和金融学(第3学期、双语),国际金融和财务管理(第4学期、双语),管理会计(第5学期,双语),投资学和国际财务管理(第6学期,双语),国际财务管理(第7学期,双语)。
3.3 加强双语教学,推动教材和教辅的国际化 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是培养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方式。建议对国际化程度高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如金融学、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市场、公司理财等课程。对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选修课程则可以选用翻译的国外教材或国内优秀教材,中文授课。在双语教学层次上,建议先从低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开始,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积累,逐步过渡到较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在条件成熟时,可在高年级开设的课程中选择几门(核心或选修课程)进行全外语型双语授课。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方式,使学生从心理、能力和英语思维上逐步适应双语教学模式。此外,在具体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建议分班教学,即根据学生英语水平高低将英语水平大致相当的学生分在一个班里,接受最适合的双语教学模式。
建议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快教材和教辅资料的国际化建设。由于国外出版的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在引进国外教材时要特别注意甄别教材的质量。在使用原版教材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本土化的内容,切忌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3.4 大力推广国际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 首先,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将导学式、互动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圆桌会议”、“课程论文”和“小组作业”等方式形成“学生自学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钻研精神。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例如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一个教学互动、教学资源、管理和沟通传播方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为学生开展探究式、自主式和全天候学习创造条件。
3.5 推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 培养一支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适应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国际化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大力吸引国际师资的加盟,在全球范围内招聘财务管理专职教师、课程教授或客座教授;另一方面是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定期选派财务管理教师到英语国家进行强化训练,回国后尽快开出双语教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国际化课程的授课质量;选拔一批有长期出国经历的教师组成了双语教学的核心团队,通过“传、帮、带”等方式扩大双语教学师资队伍,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加入到课程国际化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高玉蓉.对我国高校课程国际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1):37-38.
[2]蒋玉梅,孙志凤,张红霞.教师视野中的高校课程国际化——基于对中英大学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3(08):74-83.
[3]林琳.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3(03):86-88.
[4]马春爱.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06):264-265.
[5]陈春华.高校会计国际化课程体系研究——基于国内10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财会通讯,2013(06):31-33.
篇2
摘要: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极其庞杂,是一门并没有得到广泛重视的学科。其重点研究的方向是在资产评估和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领域。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是目前众多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重点改革,对于未来该专业人才的输出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本文将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简要地论述。
关键词 :财务管理;资源配置;培养目标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所需,从经济的不同应用领域,市场对于经济型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做出的一项重大教育措施。财务管理涉及的领域包括工商、税务、行政、金融等不同行业,主要的发展方向都是与我国经济的态势相关,这对我国经济行业的人才来源提供了切实保障。由于金融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随时威胁着社会经济的整体稳定。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应该以学生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良好为重点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强化。
经济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需要高校更多地培养满足社会经济要求的人才。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们做到理论知识扎实,逻辑思维严密,对当前的经济信息有着极强的敏感力。在面对各种复杂的专业问题时,可以冷静地思考,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贸易相关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研究财务管理学有助于金融行业更好的发展。因此,明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培养计划,对于金融行业未来的整体发展格局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的滞后
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会计等多个专业都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它的存在对于经济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今世界的经济形势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竞争与合作的模式充满了无限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教材的选择上,一定要依据当下经济的形势,以最新的最有代表性的教材培养人才。但在实际的情况中,某些高校的教材明显落后于当今时展的总体格局,致使学生们学到的相关理论在实际的应用中出现了明显的冲突,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专业方面的工作。虽然过去一些教材的知识中,有些事例方法是财务管理专业的经典,对任何时代经济的发展学习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从财务管理专业整体长期的教学规划中,与时俱进才是最重要的。高校在挑选教材时,应该注意时效性的问题。
(二)教学方式的单一性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一般都是很枯燥的,涉及的相关学科也比较多。无论是在统筹学还是管理学等方面,都对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应该得到必要的改革。在大部分专业学科的教学方式上,多媒体教学已经慢慢地得到普及,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财务管理专业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图表,仅仅依靠老师的讲解,只会适得其反,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应该大胆创新,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给老师进行各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培训,使老师们真正地可以以全新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各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
(三)师资力量的薄弱性
财务管理专业能否更好地得到重视,培养出更多有益于社会的专业人才,师资力量的强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一些高校中,由于资金成本投入的有限性,以及教师个人各方面的薪资待遇,导致一些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方面的教师水平相当落后,整体的师资力量得不到长期有效地加强,造成了各种尴尬不利的局面,严重影响高校未来整体的生存规划。如果这种局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得不到有效地改善,在原有的教师人才队伍中,仍会有一些优秀的人才离开,造成大量优秀老师流失的不可控现象。这对财务专业人才培养整体的质量方面,是无法提供任何保障的。
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的建议
(一)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助于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记忆的内容颇多,理论性较强,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也是非常关键的。面对庞杂的知识板块,学生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现代教育重点强调的,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将会在财务管理专业方面掌握更多实用的东西。
(二)和谐浓郁的培养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们高效学习的外在条件保障。一种轻松的,欢快的培养环境,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学生们集中更多地注意力,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学习效果。同时,在这种培养环境的感染下,学生的思维模式也会慢慢地发生转变,开放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更多地潜力。这也有利于学校制度上的改革创新,对于教师的发展,也是有很多积极地影响。在这种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专心地研究自己的学术,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对高校长期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三)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创新活动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在高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方面,也有现实的参考意义。积极地开展各种教育创新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主动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创新活动,可以为教师未来的教学提供更多地教学思路,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结束语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建议,只有这样,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在未来的设置上才更加科学合理。只有真正地找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思路,未来高校的改革之路才会越走越好,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繁荣昌盛。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泛,高校在其课程的设置上,一定要遵循客观的市场规律,真正地使课程的合理性得到加强。在未来经济态势不可预测的现状下,高校应该突出自己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特色,保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晓.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相关问题研究[J].北方经贸,2013,(3):176-177.
[2]王惠慧.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分析[J].消费电子,2013,(16):189-189.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一、现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类型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为了达到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来实施教学。财务管理课程的综合性很强,目前我国的课程设置或是体系内容方面的教育还不能完全达到培养目标要求,财务管理课程还存在着体系不够合理、内容不够全面等问题。本文章以厦门大学21世纪会计学系列教材、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系列教材、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为样本进行比较分析。
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4种体系:一是按资金运动阶段设计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设有:《财务学原理》、《企业筹资管理学》、《企业投资管理学》、《成本费用管理学》和《企业收益分配管理学》等;二是按不同财务主体设计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有:《财务学原理》、《企业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国际财务管理》和《财务学比较》等;三是按财务管理环节设计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设有:《财务学原理》、《财务预测学》、《财务决策学》、《财务计划学》、《财务控制学》和《财务分析学》等;四是按财务管理层次设计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有:《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以下分别简称为原理、中级和高级)和《跨国公司财务》等。这4种体系各有利弊,其中第4种是教育部专业介绍推荐采用的课程体系,也是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所采用的课程体系。
二、现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足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中设立的时间不长,其课程体系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从各高校该专业现行的课程体系看,普遍存在以下及方面问题:
1.课程的整体结构不合理,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
专业课过多过细,基础课相对薄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财务管理是一项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寻求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做出决策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应变性。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许多情况下,专业以外的其他知识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对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历史背景、自然状况、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某些文学、艺术知识的了解、品德与修养、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管理人员,能长期保持比较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目前,涉及上述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上明显不足。财务管理专业由于专业体系比较单一,形成单纯偏重理论的课程模式,而对于本专业以外的文化课程,则不予重视,致使学生们的语言文字修养、文明礼仪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方面的整体素质低。
2.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重理论轻应用
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全面学习前苏联的时期,尽管几十年来不断地进行改革,但原有模式的束缚和影响仍然存在,其主要弊病是重理论、轻应用;重传授知识、轻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重专业知识、轻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不够。在课程设计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几乎没有,或者微乎其微,造成当代大学生应试能力很强,学生死记硬背、不假思索的学习。另外,在课程的前后关系上,强调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体系,这是正确的,但过多地强调了演绎法,过分地强调了专业的完整性、科学性,而对归纳法的课程,从具体到抽象的课程则不予以重视,排除在课程体系之外。没有考虑使学生灵活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敏锐深刻地观察研究对象,开拓生产技术的新领域,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因此,学生不能运用研究成果和方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内容与环节不足或流于形式。我国由于高校的办学体制的制肘和目前的师资总体水平的限制,使得与课程中的实践性内容偏少。比如,在国外普遍开设的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在我国高校中只有少量的重点大学在使用,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如社会调查,因学生的经济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以及学校组织不力、不重视,更多地流于形式。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学习效果不理想,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3.课程体系陈旧,跟不上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步伐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综合性管理活动。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面对激烈的市场,要进行科学的融资、投资决策,要合理分配企业收益,要在财务决策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具有全局意识和整体理念,要有敏锐的眼光、开阔的思路及合理的判断,将企业的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善于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从发展的眼光分析和处理财务管理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掌握经营主动权。显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要具有扎实而又广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财务管理学科的课程建设必须要体现出这一要求。
4.教师要真正成为“学习指导师”和学科建设的“课程设计师”
事实上,在课程体系实施的链条上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提高师资水平。好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时代,知识总量以几何级数增长,教师在知识掌握、信息量或者价值取向上的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教师只有勤奋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和扩大知识容量,才能成为“授人以渔”的“学习指导师”和学科建设的“课程设计师”。目前,受“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思维定式的影响,有的教师为自己的理论深化有可能离开实际而质疑,也有的无法详细透彻地讲授财务理论,或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像电脑操作手册一样的实用工具,导致财务理论课堂讲授难以避虚就实和得心应手。例如,许多学生花了很长时间学习如何计算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但却不知道如何找到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知识素质和管理实践,才能深入浅出地传授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才有可能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5.未正确处理财务学科与会计学科之间的关系
受传统观念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被当作是会计工作的延
伸和发展,体现在学校教育上,不少学校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课程相差不大,财务专业所学课程基本上都是以会计课程为主,即使是财务课程其教师也多以会计教师为主。财务管理是20世纪初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财务管理的活动几乎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资金的筹集到资金的合法使用和资金的分配,此外还包括企业设立、合并、改组、解散、破产的财务处理等等。如果继续坚持会计包含财务管理的观点,必然会阻碍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完善,这在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教学和财会工作中已体现出来了。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有助于加强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财务专业必须要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
6.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则,重复现象严重
目前,专业课程之问的重复是不争的事实。应当说,由于各门课程有其自身的完整体系,知识的交叉和重复现象在所难免。但是,在整体的统筹规划上应对这一问题给予考虑,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特别是简单的重复。
三、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浪潮,知识经济的兴起,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企业的重新构建,这些总体环境趋势,既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本科大学生已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对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目前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化,人才层次定位也要求做到相应的转变。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是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而非传统定位的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目前我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不能胜任新要求,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也需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变革。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突出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特点,增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加大课程实践的课时。
参考文献:
[1]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财务管理,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3]郭强华,涂江红:师生观念大碰撞:会计教育改革――对高校师生两次教育改革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11)
[4]张凤林:从IFAC对会计职业资格承认的建议简论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2002(12)
[5]葛桓志: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1)
[6]毕劲:独立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初探[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篇4
【关键词】财务与会计 旅游管理专业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053-02
一 财务管理和会计的科学内涵
会计是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统一的计量标准,运用一系列的专门技术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各类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记录、计算和分析,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对于“财务管理”的定义,简单地说,就是企业获得资金和有效使用资金的管理活动,核心是企业的资金,具体表现为对企业资金供需的预测、组织、协调、分析、控制等方面,通过有效的理财活动,可理顺企业资金流转程序和各项分配关系,以确保生产经营的顺畅进行,使各方面利益需求得到满足。
二 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
财务管理与会计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1)从对象上看,两者有共同的对象即资金运动,但具体内容和性质不同;财务管理是对资金进行直接管理;而会计是进行资金的间接管理。(2)从目的上看,两者总目的都是为了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实现最大经济效益,但具体目的却不同。(3)从职能上看,两者除都具有控制职能外,还有各自的其他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反映)与监督(控制);而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决策、计划和控制。(4)从使用的方法上看,两者都具有各自专门的技术方法;会计采用核算、监督和分析等专门的技术方法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而财务管理的方法则较灵活多样。(5)从任务上看,两者的任务不同;会计的任务是做好账务处理工作;财务管理的任务是进行资金的筹集、运用,以及对利润的合理分配与管理等。(6)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上也有所不同。
从上述分析看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是平行而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始终。
三 财务与会计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旅游产业实现的经济效益也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并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因此,旅游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有效利用会计与财务管理这两种工具,而旅游企业财务与会计这门学科很好地概括介绍了其基本概念和原则等内容,阐述了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未来就业过程中从事财务与会计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技能指导,如果能充分重视、认真学习,将会给学生在众多领域中的发展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通过调查问卷和SWOT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
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20%的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并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决定毕业后可能从事会计工作,30%的学生表示将认真学好此课程,使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多一些选择,有20%的学生不太清楚财务与会计学对于自己职业发展的作用,还有30%的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表示比较难,想学好却因没有什么实践活动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专业知识。再看使用SWOT分析法对财务与会计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优劣势对比得到下表。
五 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学生在课堂中感觉书本中理论知识过于抽象无法理解,学校与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联系相关旅游企业,每周让学生能有一两次机会到实际工作岗位中理解和体会书本知识的应用方法,再通过在课堂中对专业术语的详细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相信财务与会计学将不会成为学生心中最难学的课程,相反将更加重视此门课程的学习。
2.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
上文详细阐述了财务与会计学的理论知识,此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琐碎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将各章节的细小知识点串联成一条完整的知识链,让学生学习起来通俗易懂,这就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选取典型的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视频案例进行讲解,采
用小组讨论法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寻找解题方法、解题步骤,教师给予协助辅导补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
一门课程如果没有科学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将无法真正完成计划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的目的也无从谈起。只有建立健全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使财务与会计学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长期有效地发展。如制订全面细致的教学大纲,选取适合学生的适应性教材,在技能实践环节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将实验室每台电脑安装财务应用软件,或联系愿合作的旅游企业为学生提供电算化实习的条件进行实践,相信在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下,财务与会计学课程将会越来越受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青睐。
期待财务与会计学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把金钥匙,也能成为学生工作与学习的好帮手,为我国旅游企业稳健有序的发展提供专业的后备人才,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刘益平.会计学(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中国大学 行政化 历史原因 改革
《广告策划与实务》课程是依据会展企业岗位工作,以企业广告策划与品牌宣传工作内容为基础,将知识和广告策划工作中涉及到的各环节有机联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并参照广告师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设计。
1.《广告策划与实务》课程设置目标
依据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主要任职岗位需求,充分分析《广告策划与实务》课程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分布情况,进一步提炼构建以岗位核心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内容体系。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多数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智能,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懂得“如何做”和“如何做得更好”的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现有认知水平选取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学生的价值与潜能,发展学生其个性,创设有利于学生展示不同才能的学习情境。
《广告策划与实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广告策划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操作,培养学生的策划思维、创意思维,熟悉广告策划的基本流程,对广告策划的各环节、各因素的构成、特点、作用有基本把握,能够聚小组之力完成一个产品的广告策划案,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1.1知识性目标
了解广告策划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熟练掌握市场调查的方法,掌握广告策划系统性的工作流程,尝试制定广告活动的总体战略及策略,初步掌握广告策划案的写作方法。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策划性思维,并可以根据市场状况,为企业或机构发现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能初步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满足企业企划部、广告公司策划部的岗位工作要求。
1.2技能性目标
能够掌握市场调查的方式与方法,能够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具备分解广告策划方案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利用excel做简要的数据分析,能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广告策划案,满足企业企划部、广告公司策划部的岗位工作要求。
1.3成长性目标
初步具备思辨能力,具有实事求是和创新意识,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市场环境的分析、讨论,养成主动观察、积极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合作,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踊跃参与教学活动,加强自主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演讲商品知识,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 对《广告策划与实务》课程的认知与教学效果比较
我院从2010年开始在《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了《广告策划与实务》课程,经过3年的实践教学,通过比较分析反映出不同时段、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类型得出不同的效果。
2.1对《广告策划与实务》课程的认知
通过对我院2010级、2011级、2012级《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组织师生座谈会了解,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如下:
对《广告策划与实务》课程的认知,缺乏真正的了解,认为会展专业与广告关联性不大。原因在于学生普遍感觉会展专业的面太大,专业性不强,对会展行业发展前景的顾虑;很多学生对会展专业具体的职业技能还未深入了解,对专业技能的了解程度不深,没理顺专业的规律性,希望能因材施教,对专业技能及细节等有系统的了解;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习较为迷惘;专业课程内容衔接性不强,感觉缺部分课并不影响继续学习,造成学生有旷课心理;部分老师上课照本宣科,课堂较为枯燥,希望教学中引入“专题式”教学,促进课堂活跃程度;希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训课多组织校外实践,在外出参观的过程中,能有老师讲解和引导;希望学校能在学生技能竞赛和大学生创业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
2.2对《广告策划与实务》的教学效果比较
态度决定一切,认知度高,态度端正,学习成绩好,适应社会能力强;反之,认知度低,没有学习态度,麻木直至,无法适应社会需求。为加深学生对《广告策划与实务》课程的认知度,通过对学生的认知度培养,在实践教学中逐步提升对《广告策划与实务》课程的认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对《广告策划与实务》的教学效果前后作一比较分析,如下表:(1-2)
提高认知培养前统计数据表1
提高认知培养前统计数据表2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学生能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从而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对于实务的处理能够利用所学理论与技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的运用,体现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目标。通过《广告策划与实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广告策划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处理服务建议书、市场调查报告、广告策划书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增强其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和创新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词] 财务管理; 高职院校; 构建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5- 0116- 02
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还没有形成特色,课程安排也不够合理。而且这几年来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需要对财务管理方法进行改进,这些现象表明我国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发展得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
1 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着对课程安排不尽合理的现象。大部分高校都把财务管理专业的主体课程设置为会计学科和金融学科的简单结合,没有按照财务管理学科的特点和目标来安排课程。财务管理专业从整体上说,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巧性,从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到收益的过程都属于财务的管理内容。在我国目前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很多课程都是重复的,不仅浪费了资源,还阻碍了学科向前发展的脚步。
1.2 课程体系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很多高职院校对财务管理主要课程的设置都是按照相关的几个学科进行的,它的课程体系也只能表现出会计专业特点,没有形成自己学科的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应该根据财务活动内容进行设置核心内容。另外,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安排也不够合理,很多老师都是来自金融、会计等其他学科的教师,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缺少经验和实践,影响了教学质量。
1.3 在实践教学上做得不够到位
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实际上做得都不够到位,比较形式化:很多院校没有设置财务管理专业专门的实验室;没有一支专业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缺少实习基地。
1.4 不能适应本专业的工作需求
受到许多方面的条件限制,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只能选择到中小型企业上岗。中小型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其具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比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对学生这几个方面的教学做得还不到位,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2 课程体系设置思路和原则
2.1 课程体系设置的大体思路
培养21世纪的财务管理人才,首先要适应经济环境的需求。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置要做到为企业需求服务。学校可以开设与职业资格认证有关的课程,这样既可以为培养人才创造条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可以和相关管理学科的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相结合,从而起到对财务管理专业辅助教学的作用,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还可以加入创业教育课程,不但可以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还可以让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2.2 课程体系优化设置原则
要让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课程体系的设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以财务管理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针对这一目标,要对课程体系设置原则进行优化。
(1) 把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技能作为教学目标。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其他专业的有所不同,它应该具有自身的专业特色。要通过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严谨科学又比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让他们了解并掌握财务管理的内容,让他们具备比较高的专业操作技能,对财务管理有比较深的认识,以便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
(2) 体现出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以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敏捷的反应能力。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要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将有意义和需要的课程都设置在专业体系里面,让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成为企业的有用人才。
3 关于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3.1 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可以分为能力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和专业技能证书模块。能力素质模块主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主,在此基础上至少还要学会运用一门外国语言。它要求学生具有比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等。专业素质模块主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操作技能、方法,对财务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独自处理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让他们有承担企业风险的魄力。专业技能证书模块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他们毕业前应该取得会计专业的资格证书和理财资格证书。
3.2 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可以分为认知模块、理解模块和综合运用模块。认知模块比较简单,它只是为下一步能够让学生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和方法。理解模块就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软件设备让学生对投资风险、投资成本、资本策略、管理策略、预算编制等各个实验项目进行系统的实践。综合运用模块主要是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整体运用水平,要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为企业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廷国. 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J]. 交通财会,2010(11):47-50.
篇7
关键词:
“财务管理”即理顺企业的资金运动周转程序、协调并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经济关系的综合性经济工作。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扩展、深化,国内企事业单位同国外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中国加入WTO及与世界经济的逐渐接轨、融合,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的财务管理活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逐渐受到国家重视。1998年教育部在对原会计学、工商管理、金融等专业调整的基础上设置了财务管理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多数院校均已设置了财务管理专业或方向,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对于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企业中缺少专门从事财务管理的职能部门,虽逐渐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企业中一直存在着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概念相混淆、企业会计职能机构与理财职能机构功能不明确的问题。只是自上世纪末期以来,随着国际先进财务管理观念的不断引入,企业科学财务管理活动才受到关注,一些企业财务管理机构设置逐渐从功能和职责范围区别于原有财会部门,并配备了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员。
就目前社会对于专门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来看,根据一项调查,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普遍较高。各企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要求一般学历在本科以上,与学历相比,用人单位更重视的是人才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人才需求年龄结构偏高,30岁以上人员需求量较多,对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的需求较大。①总体说来,当前我国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普遍偏重于对人才经验、能力的要求。
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更需要的是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原菲利普莫里斯(中国)投资公司销售部财务总监金向东表示,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一方面是低级财会人员的过剩,另一方面是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严重缺乏,这也是为什么至今在外资企业仍有那么多外籍财务管理人员的原因—因为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高级本地财务管理人员。中国入世后需要大量具有国际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特别是在公司融资、合并、上市及收购等方面的财务管理人员。②
从上述对于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然而当前我国对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由于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主要问题在于:
一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不明确。教育部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等文件中提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都与之大同小异,表述基本相同。能够培养出这种宽口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固然是好的,但一方面,各学校的办学层次与实力、专业建设情况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学生本科阶段知识面窄、经验不足,不能够、也不可能培养出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此外,就我国目前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状况来看,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企业需要的只是能够从事基础性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专门财务管理人才。本科阶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各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化,说明了我国大部分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不完善,未能契合社会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合理地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亟待完善。与宽泛的培养目标相应,专业课程设置总体看来较为繁杂,跨度较大,不成体系。由于目前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责不清,且财务管理必须有会计基础,所以大多数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会计学的专业课程为基础,加上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再加设管理学或金融学的有关课程制定的。就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来说,课程分割过细、过专。如把财务管理课程分成了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商业企业财务管理两门课程,后又把财务管理课程分为企业资金管理成本计划与控制、企业收益管理学、投资决策与分析几门课。③此外,课程间内容上交叉重复。如前所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均设置会计课程,恰恰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诸如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与某些会计课程如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从内容到方法体系存在着边界交叉和内容重复现象。以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为例,经统计两者在内容上的交叉重复具体表现在六大方面:管理会计课程预测分析中的资金需要量预测与财务管理课程筹资管理中的资金需要量预测有重复;管理会计课程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中的资金时间价值计算与财务管理的相同内容有重复;管理会计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与财务管理课程内项目投资管理的教学内容有重复;管理会计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与财务管理课程营运资金管理中的主要教学容有重复;管理会计中全面预算的教学内容与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的主要教学内容有重复;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中财务控制相关内容有重复。④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细、内容上的交叉重复,浪费了教学资源,且使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不利于学生成才。
三是不重视实践环节。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应用型学科,然而目前各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普遍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实习重视不够。现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是采用ERP软件,然而许多学校却并未创建专业实验室,有的学校虽有实验室,但开放时间不长,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大部分学校实验课程课时不足,不符合人才培养要求。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过去会计学专业的教师,缺乏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经验。此外,由于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企业 的核心工作与商业秘密,因此很少企业能给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供真正实习的机会,这使得学生的实习也成为一种虚设。与国外相比,我国还缺少财务管理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系统。
四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注重学科前沿发展和实践的学科,而目前国内大部分教师都是之前的会计学专业教师,缺乏对于本学科学术前沿的了解,且未从事过相关工作,缺乏对财务管理实务的经验。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能采用先进的教材,也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
五是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也有待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理应较会计专业学生素质高,但绝大部分高校招收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分数比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分数低,大部分学生也因考不上会计专业才选择学习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不十分清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不重视本专业的发展前沿,也不关注国家政策和财经动态。
综上,我国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还十分不成熟,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而国外已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专业、职业化发展,在这方面我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现阶段提高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上文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高校要加强专业、学科建设。首先,高校应根据社会的需要、自身办学条件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合理设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层次的培养教育应致力于基本财务观念和财务管理技术的训练,培养目标可确定为培养从事基础性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专门财务管理人才。其次,应合理设置课程。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应根据“够用、管用、前沿”的原则设置专业理论课,注重对学生的通才教育。最后,要重视实习、实践环节。本科阶段要重视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应多采用案例教学,实验课课时分量应有所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增长,并设置专职实验指导教师。此外,学校应重视财务管理的科研,学习西方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与理念,并多开展调查研究。
2.加强校企合作。财务管理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企业应多关注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主动与学校合作;学校也应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企业与学校可采取委托培养、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式进行合作。
3.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本科阶段,学生首先要打造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多涉猎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等相关领域,以融会贯通所学的专业知识。学生还应多关注国家政策、财经新闻和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状况。此外,学生还要掌握好英语、计算机等技能。
① 参见甄国红、胡学钊: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及启示———来自吉林省数据,财会通讯,2009年第11期。
② 转引自陈杰:我国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全国优秀硕士论文库。
篇8
从资本市场与企业的业务经营变化来看,商业模式经历了从线下转向线上之后,进入了业务数字化和智能化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对商业模式的影响日益深广,对财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提出了重大挑战。尤其是2020年高招过程中,清华大学停招会计学本科专业、安徽大学停招财务管理专业更是引发了社会对财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反思。
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浙江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已经新开设了智能财务专业,而其他部分高校亦加强了智能财务实验室建设,开设有关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等课程。而国外高校也逐步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在理论研究中,学者已经对财务管理智能化、智慧财务、智能财务等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但未对专业本身的建设进行探讨。因此,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梳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新变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引发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反思与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反思
从英国大学商学院专业设置来看,会计学与金融学作为传统优势商科专业一直处于重要地位,这也是海外留学的热门专业。但在对金融学、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解上,我国与英国存在很大的分歧。随着海外留学人才回国任教人数的增加,这种分歧正在逐渐减少,从而促进了人才培养目标共识的达成。
1.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1.1.1我国现行主要做法
改革开放之后,金融人才的培养成为经济学院或者经济系的重要使命。为此,金融学专业是设置在经济学院或者经济系,课程设计主要以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而展开。而会计学专业作为商科专业设置在商学院或者管理学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商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意识到,培养体系缺乏金融人才培养这一重要环节。为此,商学院亦通过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方式,与会计学专业一同成为商科主要专业。因此,我国高校商学院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上形成了以下格局:要么在设置会计学专业的同时,由会计系下设财务管理专业;要么仅设置会计学专业。毫无例外的是,在商学院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同时,经济学院或经济系也开设金融学专业。
在这种专业设置的格局下,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比较模糊的,基本上是在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之间游移。当然,这里的金融学专业是指我国以宏观金融为核心而构建的专业培养体系。随着我国金融学专业建设的推进,以公司金融和证券投资学为核心的微观金融逐步受到重视,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品、金融工程等成为金融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但传统宏观金融课程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高校近年来进行专业学科改革中亦停止了财务管理专业的招生,通过开设计算金融或者会计学(智能财务)专业,强化微观金融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体现了欧美商学院会计与金融本科专业的特点,提供了传统会计学和流行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除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与鉴证、税收等会计课程之外,亦开设了公司财务(金融)、证券投资学、固定收益证券、衍生金融产品、金融工程等必修课程。在培养方向上设定了公司理财和证券投资两个方向,这与英国商学院会计与金融专业培养模式是相通的。
1.1.2英国会计与金融专业模式
从国外来看,会计学专业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英国会计学专业设置极具特点。从《泰晤士报》(TheTimes)和《卫报》(Guardian)公布的2020年会计与金融(accountingandfinance)排名前10的大学名单来看,除利兹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巴斯大学、华威大学、拉夫堡大学、思克莱德大学这6所大学均入榜之外,根据《卫报》和《金融时报》的评价标准,8所大学出现了较大波动,仅进入其中一份榜单。入围两份榜单前10的这14所大学中,仅思克莱德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设置了会计学专业(accounting),其他12所大学的商学院均设置会计与金融专业(accountingandfinance)(思克莱德大学亦同时设置了会计与金融专业)。值得注意的是,巴斯大学和华威大学商学院只设置了会计与金融专业,没有其他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设置。即使利兹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约克大学设置了多个金融方向的专业,但与会计学有关的专业仅有会计与金融专业。与英国会计与金融学专业设置相比较来看,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实际上类似英国流行的商科专业———会计与金融,在强化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公司金融、金融市场、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才培养目标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产生了影响,企业中传统的大量重复性的日常业务会被智能系统所替代,对日常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数量会减少。甚至企业将日常财务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由其利用财务信息技术进行集约化管理。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凸显了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公司财务管理人才发挥着财务信息与其他企业信息的归集与分析中枢的角色,尤其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财务管理人才提供的企业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这就要求公司财务管理人才具备对实时、大量的财务数据和其他数据的挖掘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公司财务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掌握金融学、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在企业价值创造、财务决策、风险管理等领域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数理工具运用的能力。
为此,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会计与金融(accountingandfinance)的复合型专业,应当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资产定价和投资组合管理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通晓数据挖掘与分析的知识和技能。我国部分高校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学位建设上进行了改革。
2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
商学院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已经加入了数据分析与大数据技术方面的课程,部分高校甚至设置了专门的智能财务专业。2.1我国大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财务管理与会计学专业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利用其在大数据分析方面的教学科研优势,鼓励财务管理等商科专业选修信息技术类课程,甚至作为必选课程,这在理工类大学商学院得到了积极回应。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智能会计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设置了大量开放式选修课程,例如《Excel高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大数据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与智能财务》《商业智能分析》《大数据财务决策》《大数据供应链成本管理》《IT审计》等。山东财经大学智能会计专业开设了《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智能财务共享》《大数据与智能财务决策》《Python数据分析》核心课程,并加强《智能会计概论》《智能会计信息系统》《智能财务共享》《智能财务决策》《智能财务分析可视化》等智能会计系列教材的建设。而作为面向内地提供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课程包括《会计与金融中的文本分析》《会计分析中的数据挖掘》《会计数据库和数据可视化》《计算机科技导论:程式设计方法》《计算机实验》《数据分析导论》《数据挖掘技术》等,并且部分课程是与金融学专业共享的。
2.2智能财务专业的开设
除了智能会计专业之外,浙江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在智能财务专业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于2019年在竺可桢学院开设智能财务专业,鲜明地体现了“公司财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开设《人工智能导论》《深度学习理论及应用》《智能机器人原理与技术》《数据编程》《数据管理与数据挖掘》《数据建模与数据可视化》等课程。相较而言,浙江大学智能财务专业更重视人工智能创新能力的培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鼓励学生辅修计算机、数学等交叉课程,而这一做法在英国亦是普遍做法。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已经开设了财务管理(智能化)专业,开设课程包括《程序语言(Python)》《SQL数据库基础》《智能财务前沿专题(区块链、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而长沙理工大学财务管理(智能方向),以及南京理工大学和山东财经大学智能会计专业则更侧重大数据分析及运用。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没有设立智能财务或者智能会计专业,部分高校亦加强了智能财务实验室建设,通过与科技公司的合作推进产学研的协同发展。例如,云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以成立智能财务与大数据研究院或会计智能化教学改革研究中心等形式,推进财务数智化人才的培养。
2.3英国大学的做法:以选修课程为主的模式
英国商学院在应对信息技术对商科教学体系的挑战时,主要采取了两种教学改革模式:一是在会计与金融专业的选修课程中增加大数据分析方面的课程;二是开设计算机与商科交叉类专业。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部分大学商学院鼓励学生辅修第二学位或提供双学位教育。英国商学院提供双学位教育的一个便利条例是课程的数量不多,这也是为鼓励甚至要求学生接受双学位教育的前提条件。会计与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上基本上包括4门,即《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投资学》,其他课程均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变为初级和高级课程,以及专题课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选修课程组上提供了信息系统课程模块,开设了创新数字系统与服务、信息系统发展与管理、信息交流技术、数字创新研究项目、软件工程等课程。利兹大学、华威大学、杜伦大学、巴斯大学、爱丁堡大学均开设了计算科学与商学专业(ComputerScienceandBusiness)。在接受数据科学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等课程基础上,选择商科类课程等。整体而言,英国商学院在会计与金融专业课程数量上并不多,但难度也不低。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提供的会计与金融专业课程介绍来看,斯蒂芬·罗斯等的《公司金融》、理查德·布雷利等的《公司金融原理》、伯克等的《公司金融》、滋维·博迪等的《投资学》成为资产定价、金融市场、公司金融、投资学课程的指定教材。这几本经典教材采取了“搭积木”的内容模式,可以根据不同授课对象和学分选择不同的内容。这意味着,在核心专业课程之外,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选修其他领域的课程,甚至是双学位课程。
篇9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问题研究
1 引言
财务管理对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在财务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各界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变动以及高校教育制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专业人才的培养。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不匹配、缺乏案例和实践教学、教材更换过于频繁等问题十分突出,其原因也是来自于多个方面的。因此,必须要对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全面提升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的质量,进而使其更好地发挥服务于各行业发展的职能。
2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随着我国高校在近些年来不断扩招,其学生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增长速度较为明显。学生数量的增多就必须要有充足的师资力量作为保证。但是,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显得相对薄弱,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多,而相关教师数量的增长难以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求,因此其在教育教学中难免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前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一般显得较为老年化,缺乏年轻化的骨干教师,其在思想观念、教学理念、现代财务管理知识等方面显得较为落后。因此师资力量的薄弱是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2.2 教学内容多,课程设置少
财务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除了基本的财会知识以外,还包括法律、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其初衷主要是提升自身的教学范围和质量。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虽然教学内容在不断增多,但是其相应的课程设置却显得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一种矛盾。一方面其他的专业课在不断增多,而学生的上课时间有限,因此会挤占财务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很多学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增加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教学内容的增多使得学生的接受能力受到较大的冲击。这都使得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2.3 缺乏案例和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单方面的理论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当前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充分进行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得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到理论层面的教学,其对各项知识的了解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社会各行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这也是的当前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面临较大的挑战,长期下去将对高校的发展及各行业的发展都造成一定的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2.4 教材更换过于频繁
随着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和理论以及各行业的不断发展,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相关知识在不断的扩充和更新,因此当前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方面的相关教材在不断的处于更新过程中。教材更新显得过于频繁,这在很大程度上为高校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其原有的知识储备已经难以满足现有教材更新的需求,因此其难以根据最新的教材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由于教材更换过于频繁,也使得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和学习和掌握难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呈现出明显的“欲速则不达”现象,因此财务管理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3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不重视对师资力量的提升
在高校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师资力量显得十分关键,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人才培养的直接推动力量,对各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之所以会存在诸多的问题,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很多高校不注重对师资力量的提升。一方面,很多高校难以对其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其所掌握的财务管理知识显得相对较为陈旧,难以满足当前财务管理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有些高校也难以从外部引进高质量的财务管理教师和专家,其所设定的待遇和激励机制还不完善,难以充分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这就使得财务管理课程专业的师资力量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3.2 教学内容和课程不匹配
高校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多,但是其相应的课程设置却较少,使得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掌握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其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很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不匹配。一方面,高校盲目的要想提升财务管理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会不断增加相关的教学内容,却难以在课程和时间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相应的教学质量并没有太大的改观,甚至具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另一方面,高校当前的课程设置在很多专业中存在重复性,使得学生在很多不必要的课程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因此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3.3 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长期以来,对高校而言,其所注重的一般都是理论层面的教学,进而往往会忽视实践教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理论教学,其相应的社会实践较少。一方面,高校难以通过与各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办学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寒暑假期间难以深入到企业内部进行相应的实习,其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难以得到实践的检验,因此其教学质量处于较低层次。另一方面,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教学相关设备过于陈旧或者十分缺乏,学生难以通过实际的上级操作等形式熟练掌握其所学习到的知识,也没有充分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工作,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3.4 缺乏统一的财务管理教材
财务管理教材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教育教学而言显得十分关键。当前,很多高校为了提升其教育教学的质量,在不断的更新其相应的教材,这使得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充分接受相应的教学内容。其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还缺乏统一的教材。一方面,随着高校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其一般都在努力更新相应的教材,教材的变动幅度较大,很多教师和学生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能力上对其接收能力都显得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的教材缺乏统一性和衔接性,学生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存在较大的差距,其难以对各项财务管理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高效的教育教学质量。
4 提升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4.1 着力提升财务管理的师资力量
提升师资力量是当前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的关键。一方面,高校要对其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使其能够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其知识储备,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薪酬机制,从科研院所及外部高校中引进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教学人才,使其为当前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提升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各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财务管理人才。
4.2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
一方面,要根据现有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课程,通过调查的形式,充分掌握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其可控的范围内适当增加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改变课程设置。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各知名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使其能够从当前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中走出来,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导向,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最终提升财务管理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4.3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
在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教学,还要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一方面,高校要与企业进行合作,使得企业主动接收学生在其内部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实践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充分检验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高校要通过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上级操作的机会,也要主动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内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中进行相应的时间,充分提升其实践能力。
4.4 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教材
在教材的制定方面,高校要从整个教育改革及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财务管理教育教学的实际。制定统一化的财务管理教材,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针对于某些特定的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充分掌握其所学习的财务管理知识。并有步骤、循序渐进的对相应的教材进行更新,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教育教学能够在既定的教材基础上得到相应的稳步提升。
5 总结
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相对十分明显,且其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着我国高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各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从提升财务管理师资力量、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教材等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全面提升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各行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富碧.提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7)
[2]田平.基于项目化的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究[J].会计师,2015(24)
篇10
结合市场需求,对财务管理专业中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课程体系的不同层次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134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市场及相关机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金融学素养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为适应这种需求变化,金融学相关课程在当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金融知识的市场需求分析
1.1 应用型财务管理的兴起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市场结构的发展变化,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趋向于“应用型”教育。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此,许多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证券公司、银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转变无疑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对学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财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才有可能成为适应时展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1.2 金融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各种财务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从事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可避免会参与其中。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既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涌入,一方面为企业筹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使企业处于极大的金融风险中。这些对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资本约束还未形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运作规律,并具有较强的发展适应能力。
因此,市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其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具有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还要了解金融市场、熟悉金融机构、能够理解我国金融机制及法规。要培养此类人才,在其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开设一定数量的金融类课程必不可少。
2 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框架多分为五个层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公共课,即为通识教育课程,强调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质教育的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通识课程。因其与专业性质无关,故不必开设金融课程。后四层都属于专业教育课程,不同层次中金融类课程的设置也有所不同。
2.1 专业基础课中,几乎没有金融类课程
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法、甚至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并无不妥,但对财务活动的生存环境――金融市场,及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金融机构未作丝毫介绍,这显现出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尚有欠缺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
2.2 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有所增加
专业主干课是构成财务专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院校传统选择的为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投资学为金融学课程,在财务活动的三个环节,即筹资、投资和分配业务中,投资是中心,投资的需求决定了筹资的规模,投资的预期收益构成了筹资成本的约束条件。而投资的现实收益则成为财务分配的基础。因此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设置为专业主干课。
随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除了传统开设的投资学课程外,各高校对专业主干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复旦大学的必修课增加了金融市场和金融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和资本运营;东北财经大学开设了金融学和公司理财等。这说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数量。
2.3 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随不同院校的特点而变化
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设置的多少和具体的开设种类都有所不同。如复旦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特别重视学生的金融基础,金融学相关课程设置的非常细致,十二门的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如金融工程、期权与期货、金融实务、保险学、中国金融市场等占了九个。而中国人民大学在重视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更看重的是会计类专业课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门的选修课程中,金融类课程仅仅只有保险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贸易和证券投资学五门。其中证券投资学是必选课,是作为专业主干课中没有开设投资学的必要补充。
综上分析,在当今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金融类课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对比我国庞杂多样的现实市场需求,金融类课程的设置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不足,为能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其中金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优化。
3 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
3.1 增加专业基础课中的初级金融课程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与资金运动有关的“Finance”一词。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之处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中,应至少开设一入门级金融课程,如《金融学》或《货币银行学》,这两门课内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较浅显但较为全面的对金融学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财务管理的对象――货币的产生发展、相关形态制度的演变;可以掌握财务分析中关键因素――利率其作用及运行机制;可以初步认识筹资或投资等财务活动所接触到的各种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
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将这门课开设到专业主干课中。这实际上是混淆了《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关系,二者不应是并列而应是前者为后者的学习进行铺垫和打基础。因此,应将《金融学》调至专业基础课程中。如果学校较为重视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知识的培养,还可在专业基础课中除《金融学》外,再加设一门金融课程,如《金融市场学》等。
3.2 加强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实践环节
市场迫切需求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灵活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在于财务主干课程的理论学习,更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的财务活动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市场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仅仅加大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的数量远远不够,还应加强培养财务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般来说,尽可能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放在全真模拟实验室中,通过采用模拟炒股实验、上市公司融资实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甚至沙盘对抗实验等设计性实验方法,着重训练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运用财务数据,设计分析模型的综合能力。即便不具备全真模拟实验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基本方法,使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财务金融知识,为其今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3.3 设置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
虽然在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都开设了金融类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并无特别要求,但学校对该专业培养重点和方向的不同导向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身就隶属于会计学院,该专业学生在专业限选和任选课的选择上,必然以财务会计有关课程为核心,多选择公司治理、高级财务会计、企业价值评估等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
为了能够培养出既能满足金融市场需求,同时又能突显学校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在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专业限选课中设置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例如,若某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限选课一共要求30学分,其中金融类课程不低于8学分。这样,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种类及数量多少,仍由学校根据自身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来设置,只是为了配合市场需要对学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识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还兼顾了学生个人的兴趣偏好。
总之,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专业的学科交叉性质,提高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对金融知识的要求。因此,必须正确认识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其进行合理设置,从而实现优化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目的,才能真正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现代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殷俊明,马丽君.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J].商业会计,2011,(13).
[2]张娜依.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
- 上一篇:私募投资管理制度
- 下一篇:大学课堂考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