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30 17:0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本财务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本财务管理制度

篇1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需要,规范基本建设投资行为,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会计法》和《政府采购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有建设单位和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非国有建设单位,包括当年安排基本建设投资、当年虽未安排投资但有在建工程、有停缓建项目和资产已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项目的建设单位。其他建设单位可参照执行。

实行基本建设财务和企业财务并轨的单位,不执行本规定。

第三条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方针政策;依法、合理、及时筹集、使用建设资金;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资金损失和浪费,提高投资效益。

第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是主管基本建设财务的职能部门,对基本建设的财务活动实施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 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获得批准后,其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初步设计的批准文件和项目概算,并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项目年度预算,待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作为安排项目年度预算的依据。

建设项目停建、缓建、迁移、合并、分立以及其他主要变更事项,应当在确立和办理变更手续之日起30日内,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有关文件、资料的复制件。

第六条 建设单位要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按规定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基本建设财务工作;严格按照批准的概预算建设内容,做好账务设置和账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基本建设活动中的材料、设备采购、存货、各项财产物资及时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定期进行财产物资清查;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基建财务报表。

主管部门应指导和督促所属的建设单位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七条 经营性项目,应按照国家关于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规定,在项目总投资(以经批准的动态投资计算)中筹集一定比例的非负债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

本规定中有关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划分,由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认。

第八条 经营性项目筹集的资本金,须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投资者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资产投入项目的资本金,必须经过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评估作价。

经营性项目筹集的资本金,在项目建设期间和生产经营期间,投资者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

第九条 经营性项目收到投资者投入项目的资本金,要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分别以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单独反映。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后,相应转为生产经营企业的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

第十条 凡使用国家财政投资的建设项目,应当执行财政部有关基本建设资金支付的程序,财政资金按批准的年度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到位。

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建设项目,应当根据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

第十一条 经营性项目对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其资本金的差额(包括发行股票的溢价净收入)、接受捐赠的财产、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在项目建设期间,作为资本公积金,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后,相应转为生产经营企业的资本公积金。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存款利息收入计入待摊投资,冲减工程成本。

第十三条 经营性项目在建设期间的财政贴息资金,作冲减工程成本处理。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前要认真清理结余资金。应变价处理的库存设备、材料以及应处理的自用固定资产要公开变价处理,应收、应付款项要及时清理,清理出来的结余资金按下列情况进行财务处理:

经营性项目的结余资金,相应转入生产经营企业的有关资产。

非经营性项目的结余资金,首先用于归还项目贷款。如有结余,30%作为建设单位留成收入,主要用于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职工奖励和工程质量奖,70%按投资来源比例归还投资方。

第十五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应交财政的竣工结余资金在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30日内上交财政。

第十六条 建设成本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支出、设备投资支出、待摊投资支出和其他投资支出。

第十七条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支出是指建设单位按项目概算内容发生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其中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以及按照合同规定支付给施工企业的预付备料款和预付工程款。

第十八条 设备投资支出是指建设单位按照项目概算内容发生的各种设备的实际成本,包括需要安装设备、不需要安装设备和为生产准备的不够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的实际成本。

需要安装设备是指必须将其整体或几个部位装配起来,安装在基础上或建筑物支架上才能使用的设备;不需要安装设备是指不必固定在一定位置或支架上就可以使用的设备。

第十九条 待摊投资支出是指建设单位按项目概算内容发生的,按照规定应当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土地复垦及补偿费、勘察设计费、研究试验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设备检验费、负荷联合试车费、合同公证及工程质量监理费、(贷款)项目评估费、国外借款手续费及承诺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查)费、招投标费、经济合同仲裁费、诉讼费、律师费、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汇兑损益、报废工程损失、坏账损失、借款利息、固定资产损失、器材处理亏损、设备盘亏及毁损、调整器材调拨价格折价、企业债券发行费用、航道维护费、航标设施费、航测费、其他待摊投资等。

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标准控制待摊投资支出,不得将非法的收费、摊派等计入待摊投资支出。

第二十条 其他投资支出是指建设单位按项目概算内容发生的构成基本建设实际支出的房屋购置和基本畜禽、林木等购置、饲养、培育支出以及取得各种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发生的支出。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建设单位从项目开工之日起至办理竣工财务决算之日止发生的管理性质的开支。包括:不在原单位发工资的工作人员工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劳动保护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固定资产使用费、零星购置费、招募生产工人费、技术图书资料费、印花税、业务招待费、施工现场津贴、竣工验收费和其他管理性质开支。

业务招待费支出不得超过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的10%。

施工现场津贴标准比照当地财政部门制定的差旅费标准执行。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分年度据实列支。

建设单位管理费的总额控制数以项目审批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概算为基数,并按投资总概算的不同规模分档计算。具体计算方法见附1。

特殊情况确需超过上述开支标准的,须事前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发生单项工程报废,必须经有关部门鉴定。报废单项工程的净损失经财政部门批准后,作增加建设成本处理,计入待摊投资。

第二十四条 非经营性项目发生的江河清障、航道清淤、飞播造林、补助群众造林、退耕还林(草)、封山(沙)育林(草)、水土保持、城市绿化、取消项目可行性研究费、项目报废及其他经财政部门认可的不能形成资产部分的投资,作待核销处理。在财政部门批复竣工决算后,冲销相应的资金。形成资产部分的投资,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

第二十五条 非经营性项目为项目配套的专用设施投资,包括专用道路、专用通讯设施、送变电站、地下管道等,产权归属本单位的,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产权不归属本单位的,作转出投资处理,冲销相应的资金。

经营性项目为项目配套的专用设施投资,包括专用铁路线、专用公路、专用通讯设施、送变电站、地下管道、专用码头等,建设单位必须与有关部门明确界定投资来源和产权关系。由本单位负责投资但产权不归属本单位的,作无形资产处理;产权归属本单位的,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隶属关系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财务关系划转,要认真做好各项资产和债权、债务清理交接工作,主要包括各项投资来源、已交付使用的资产、在建工程、结余资金、各项债权和债务等,由划转双方的主管部门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办理资产、财务划转手续。

第二十七条 基建收入是指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项工程建设副产品变价净收入、负荷试车和试运行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一)工程建设副产品变价净收入包括:煤炭建设中的工程煤收入,矿山建设中的矿产品收入,油(汽)田钻井建设中的原油(汽)收入和森工建设中的路影材收入等。

(二)经营性项目为检验设备安装质量进行的负荷试车或按合同及国家规定进行试运行所实现的产品收入包括:水利、电力建设移交生产前的水、电、热费收入,原材料、机电轻纺、农林建设移交生产前的产品收入,铁路、交通临时运营收入等。

(三)其他收入包括:1?各类建设项目总体建设尚未完成和移交生产,但其中部分工程简易投产而发生的营业性收入等;2?工程建设期间各项索赔以及违约金等其他收入。

第二十八条 各类副产品和负荷试车产品基建收入按实际销售收入扣除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和税金确定。负荷试车费用计入建设成本。

试运行期间基建收入以产品实际销售收入减去销售费用及其他费用和销售税金后的纯收入确定。

第二十九条 试运行期按照以下规定确定:引进国外设备项目按建设合同中规定的试运行期执行;国内一般性建设项目试运行期原则上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期限执行。个别行业的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需要超过规定试运行期的,应报项目设计文件审批机关批准。

第三十条 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建成,工业项目经负荷试车考核(引进国外设备项目合同规定试车考核期满)或试运行期能够正常生产合格产品,非工业项目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正常使用时,应及时组织验收,移交生产或使用。凡已超过批准的试运行期,并已符合验收条件但未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的建设项目,视同项目已正式投产,其费用不得从基建投资中支付,所实现的收入作为生产经营收入,不再作为基建收入。试运行期一经确定,各建设单位应严格按规定执行,不得擅自缩短或延长。

第三十一条 各项索赔、违约金等收入,首先用于弥补工程损失,结余部分按本规定第三十二条处理。

第三十二条 基建收入应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收入按以下规定处理:

经营性项目基建收入的税后收入,相应转为生产经营企业的盈余公积。

非经营性项目基建收入的税后收入,相应转入行政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

第三十三条 试生产期间一律不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工程价款结算的制度规定,坚持按照规范的工程价款结算程序支付资金。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中确定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要符合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工程建设期间,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建设单位必须按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待工程竣工验收一年后再清算。

第三十五条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时,应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建设周期长、建设内容多的项目,单项工程竣工,具备交付使用条件的,可编制单项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应编制竣工财务总决算。

第三十六条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各编制单位要认真执行有关的财务核算办法,严肃财经纪律,实事求是地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做到编报及时,数字准确,内容完整。

第三十七条 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领导,组织专门人员,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在竣工财务决算未经批复之前,原机构不得撤销,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主管人员不得调离。

第三十八条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依据,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调整及其批准文件;招投标文件(书);历年投资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的项目预算;承包合同、工程结算等有关资料;有关的财务核算制度、办法;其他有关资料。

第三十九条 在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前,建设单位要认真做好各项清理工作。清理工作主要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帐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做到帐帐、帐证、帐实、帐表相符。各种材料、设备、工具、器具等,要逐项盘点核实,填列清单,妥善保管,或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不准任意侵占、挪用。

第四十条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一)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

主要有以下报表(表式见附2):

1.封面

2.基本建设项目概况表

3.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表

4.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总表

5.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

(二)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建设项目概况

2.会计账务的处理、财产物资清理及债权债务的清偿情况

3.基建结余资金等分配情况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计算情况

5.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及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建议

6.决算与概算的差异和原因分析

7.需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一条 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按下列要求报批:

(一)中央级项目

1.小型项目

属国家确定的重点项目,其竣工财务决算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或由财政部授权主管部门审批;其他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主管部门审批。

2.大、中型项目

中央级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

(二)地方级项目

地方级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报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确定。

第四十二条 财政部对中央级大中型项目、国家确定的重点小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批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办法,即先委托投资评审机构或经财政部认可的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项目单位编制的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审核,再按规定批复。对审核中审减的概算内投资,经财政部审核确认后,按投资来源比例归还投资方。

第四十三条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大中小型划分标准。经营性项目投资额在5000万元(含5000万元)以上、非经营性项目投资额在3000万元(含3000万元)以上的为大中型项目。其他项目为小型项目。

第四十四条 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3个月内不办理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的,视同项目已正式投产,其费用不得从基建投资中支付,所实现的收入作为生产经营收入,不再作为基建收入管理。

第四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区建设项目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自之日起30日后施行。财政部1998年印发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财基字〔1998〕4号文)同时废止。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1.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3篇

2.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3.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系

4.高校基建财务管理规定3篇

篇2

1.人工成本管理的概念

所谓人工成本就是指劳动力成本。指一个生产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的生产活动中因劳动力成本产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企业的职工工资总额,二是因使用劳动力而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支出,三是企业职工的福利费。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当中,人工成本控制的如何,能够对企业的利润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加强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控制水平,对于提升企业的管理科学化和增强企业的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人工成本的指标体系

人工成本的指标体系由两方面组成。一是指相对的指标体系,是指通过分析制造企业在人工成本方面的支出总额在财务总支出的各项指标中所占的比例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横向比较是指单独一项指标与其它指标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是前后的年(月)度间的比较。二是绝对指标体系,这是指以人均在人工成本支出的费用为单位,其横向比较是指与同一生产性质的企业该项指标体系间的比较,纵向比较也是指此项指标与前后年(月)度支出进行比较。在制造企业的生产活动中,相对的指标控制体系与绝对的指标控制体系是相辅时相成密不可分的。以这两项指标为标准对企业的人工成本支出进行科学而合理的确定,从而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黑龙江省制造业人工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黑龙江省制造业人工成本控制观念淡簿

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黑龙江省制造业,一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人工成本控制上受传统观念影响是最深的。制造企业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需要考虑产品销售的问题,不需要考虑生产成本的投入何时能收回,对经营上能否创造利润并不关心,尤其在大部分的黑龙江省制造企业中,企业人工成本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互不关联的,企业的成本投入与企业的经营利润之间呈孤立的状态。对黑龙江省制造企业来说,对于人工成本支出能否与当前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并没有被足够的重视,由此造成了企业经营上的困难,其原因就是黑龙江省制造业对于各种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没有全面考虑。

2.黑龙江省制造业人工成本控制措施不到位

(1)机构重复设置。受计划经济观念影响,黑龙江省制造企业在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上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不能与生产实际需要相结合,做好相适应的机构设置,结果导致企业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越来越多,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企业不必要的人工成本支出。

(2)定岗定编不合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合理的人员定岗定编能够促进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定岗定编不合理,就会导致企业的人员浪费或是真正需要生产人员不足的现象,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在黑龙江省制造企业中,没有从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编制设置,不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定岗定编,已经制约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3)薪酬体系缺乏竞争力。从实际情况来看,黑龙江省制造企业的工资体系在市经济条件下仍存在着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它对岗位设置对人的价值和能力的要求不能科学的体现,没有真正体现工作能力与工作创造价值上的差异所导致的收入结果上的不同,干好干坏与干多干少在收入上一个样,从而影响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由于在本企业中员工的自身价值和能力不能体现出来,因此使员工产生了去别的企业发展的相法,终导致人才流失,这样企业就会产生再次招聘员工的举动,增加了人工成本支出。

3.黑龙江省制造业人工成本支付不合理

人工成本支付不合理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从总的人工成本支付上表现为控制上的不合理。当前,多数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较大,这其中企业的人工成本费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对于经营管理较好的大型企业来说,能够从长远考虑对人力资源的成本支出承担得起,但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刚刚进行市场的企业来说,这部分成本支出显得较重。在企业面临的较激烈市场竞争时,成本与利润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人工成本支出应不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弹性的支出比例。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每一项支出都应该作为一项投资的风险项点,纳入到企业全部投资当中加以考虑,要将人工成本的支出作为一个分项纳入企业总投资的通盘计划之中,让其承担相应的风险。但,现实情况是多数企业只考虑的是总投入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对人工成本支出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当人工成本支出超出警戒水平,同样能够导致企业经营上的风险。二是人力投资资本低,阻碍了员工自身价值的提升。在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中,其价值表现为人工成本。人力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岗位操作技能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以此提高员工创造的价值,从而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支出。但是,如果企业的人力投资较少,员工岗位操作技能较低,就会影响到岗位创效,使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难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在黑龙江制造企业较其它类型的企业在人力投资方面水平更低,对于员工的岗位二次培训或是新技术应用与开发方面的投入均是较少的,我们的企业对于企业的硬件投入关注度往往大于企业在软件方面的建设,而人力投资却是最要的软件建设,由于员工岗位技能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或是综合素质难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就会使企业再次重新进行新的招聘,由此使黑龙江制造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偏低的现状又进一步强化了对人力资本投入的忽视,形成恶性循环。

三、黑龙江省制造业人工成本控制策略

1.转变人工成本控制的观念

首先,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黑龙江省制造企业应该正确认识人工成本控制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推动作用:其作用不仅是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人力资源开发推动作用对企业的再次创效。人工成本投入与企业总的资产增值是成正比的,即人工成本投入既要保证企业的商品在市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又要确保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与企业实际发展相适应。企业可以将人工成本控制的各要素与项点纳入整个企业的劳动力管理体系当中,通过精细计算后明确以较少投资额度能够取得的最大经济效益,从而确保资产增值,为职工收入提高提供保障。

其次,黑龙江省制造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人工成本越低越好的旧思想旧观念。当今企业的竞争是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和资本投入等多方面的全方位的竞争。一直以来,制造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很低,特别是在黑龙江省制造企业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但是我们的企业并没有产生高效益和高利润。反观当今世界是上一些制造业的大公司如美国的通用、英国的罗斯罗尔、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这些企业在人成本支出上一直处于同类企业的前列,但他们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并没有因此而减弱,而是越来越强。事实证明,仅仅以控制人工成本进行竞争已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因此,我们要尽快改变低人工成本投入、低工资、低效率、低效益的发展思路与方式,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同时,加大对人工成本投入,促进效率、效益更快增长之路。

2.完善人工成本控制措施

首先,加强人工成本预测。作为企业的薪酬管理者兼有两个身份,既是企业人工成本(员工薪酬方案)发生数额的制订者,也是企业人工成本预测制度建立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其工作本质是通过薪酬管理的信息反馈、资料收集、数据整理与分析等过程,对本年度企业人工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剖析,结合企业当年销售收入、企业增加值等财务数据的汇总分析,与企业生产经营财务计划等部门共同对下一年度企业人工成本进行预测,编制相关方案,并提交决策层审议,以便为企业创造出经济效益最佳的人工成本管理措施,更好地通过企业人工成本预测为企业和员工服务。

其次,合理定岗定编。通过建立健全劳动定额的管理运行机制,对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以劳动时间及科学的劳动方法使企业的生产组织更标准、更规范和更具有操作性。按照“精简增效”的原则对企业的各生产要素和劳动组织结构科学合理地配置,减少劳动时间和人员浪费,打造一支高效、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科学合理的人员编制,对于确保企业经营通畅和提高效率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最后,建立人工成本预警制度。人工成本预警作为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它能够对于人工成本较高或是效益较低的企业及时提出警戒提示,及时警示企业须加强人工成本管理,从而达到企业对人工成本有效的监控。

人工成本预警由两级预警体系组成:第一级是投入产出预警,即首当本企业的人工成本利润率或企业的人事费用率与本地或是同行业水平偏离较高时,则提出预警警戒提示。第二级为水平预警,即企?I的工人成本投入产出水平在较低的情况下,当企业的人工成本支出超出本地或同行业水准较高时,这就说明了本企业的人工成本过高,应及时进行研究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对策,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支出。建立企业人工成本预警制度需要对几年的人工成本进行统计与分析,并结合当年市场对产品总量的实际需注情况进行科学地分析,从而科学合理地预测并制定出当年的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线。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需对职工收入与企业利润进行全面考虑,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盈利。

3.科学合理的人工成本预算

篇3

关键词:高校发展战略;高校财务;制度安排

高校财务制度安排需要依据高校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校财务制度是高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规范高校财务行为管理、如何为高校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是高校财务制度安排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高校财务制度安排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校事业平稳发展。

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涵义及特征

(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涵义

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不断推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关注度也大大地提高。财务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一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财务管理制度的广义部分和狭义部分相应地被归为宏观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微观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广义上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层面上的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等。而狭义上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是指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它标志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高校财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讲,广义上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法、审计法、税法、经济合同法、票据管理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经法规、通知文件等,这些财务管理制度都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狭义上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内部审计、内部预算管理、费用收支管理、学费收缴管理、高校资金运转管理等。广义上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狭义上的财务管理制度共同维护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

在高度集权管理体制的实行之下,高等学校逐渐形成了统一化、标准化的基本特点。过去的计划体制导致政府的行政权力泛滥使用化、高等教育管理的滋生、高校教育成本扩大化、检查评估腐败化、资金调剂困难化。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粗放特征导致内部管理混乱化。另外形式重于实质特征,给以后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留下了隐患。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责、权、利不统一

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中,也存在于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中。当责、权、利脱节,就会出现问题、造成损失,此时各部门却相互推卸责任,很多能够认定责任的事故都无法得到处理,刘伟认为:在社会制度变迁之中,责。权、利三者失去平衡,既没有效率也没有秩序,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由于经济责任弱化而无法顺利实施。

(二)绩效拨款的力度不够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经费的使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把产出拨款机制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当中是财政拨款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产出拨款机制的引入是为了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避免教育资源的破坏。当前,绩效拨款模式很少被我国政府使用。

(三)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缺乏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

当前高校的预算管理仅仅限于年度预算,根本没有与高校发展战略相对应的长期预算,年度预算的内容无法保证高校业务活动和资金运转活动的有效统一,也无法保证高校财务管理的计划实施。这就说明高校的预算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缺少绩效考评机制。

(四)高校资产使用与所得收入的分配不均衡

资产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主要组成要素,没有资产,就无法带来收益。高校资产使用与所得收入的分配不均衡,会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内部普遍利用手中资产进行个人收益活动,例如利用学生宿舍、实验室等设施进行外部开放,以此来获取租金。这种行为在资产有限的情况下,会造成部分资源浪费、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等。

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安排

在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当中,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具有很大的作用。高校教学财政拨款涉及政府和高校的双重责任权利关系,所以在确立高教财政拨款制度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出高教财政拨款的效益。另外,财政拨款的决策机构要执行国家政府的意志,保护高等学校的办学独立性。在对高校经费管理办法的改革中,要对在校学生定额拨款,另外在收费标准的审查批准上,要给予高校一定的定价独立权。在对学费收取的管理上,应取消“非税收入”的管理制度,应改革高等院校经费的拨付办法,降低财务风险。此外,还要完善财务环境,建立起正常的制度治理机制,创造制度环境是制度治理的关键。

结语

随着教育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现代大学制度逐渐成为高校管理者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使高等大学独立运作和自我监管体制日益成熟是我国大学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完善高校财务制度、降低财务风险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相信随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学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不再是空想。

参考文献:

[1]叶青松,赵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及整体改进研究[J].会计之友,2013,9:104-107.

[2]李国俊,廖宏伟.基于高校发展战略的高校财务制度安排[J].中国高教研究,2009,5:29-32.

篇4

摘 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完善的管理机制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许多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是很健全,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从而引起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混乱,还导致了一些做假账和账外设账的事情发生。

关键词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机制 规范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于现代化的企业了。而我国现有的企业中,许多企业都普遍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二是一些企业对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不够清楚,态度不积极,把财务管理当成是一个算帐和管钱的体制,认为财务管理仅仅只能负责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两个方面的内容。但近几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已逐步认识到了建立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效益性,并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去加强财务方面的管理,而且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下面就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措施进行探讨和谈谈看法。

一、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1、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就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去规范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即合理的筹集和使用资金、分配收益,以确保企业的日常工作、生产和经营能够正常的运转,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定的竞争能力,这是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法,也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变化的必要条件。

2、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的要求

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财务管理为基础,而财务管理又贯穿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所有的管理中的中心环节。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都是通过专门的财务核算报表来反映的。而财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目的就是把价值形态的物质转变为实物形态,从而从实际出发,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3、内部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每一个部门都会因为资金使用和节约等缘故和财务部门产生联系,而财务部门也会就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利用途径对各部门进行约束和指导,以确保企业在最小的付出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生产状况的晴雨表

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经过核算、分析和对比之后,最终以财务报表的方式呈现出来。而财务报表也可以检查出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执行过程中的优劣情况,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决策的正确性,生产经营的合理性,技术的先进性,产销的顺畅性,也都是通过财务报表反映出来的,而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也是企业财务报表呈现结果的有力保障。

二、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措施

1、加强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领导、宣传和教育

通过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大力的宣传,达到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教育的目的,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并从中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使企业经营者及财务人员能够统一思想、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从而充分的意识到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便管理者能够更好地利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去管理企业。

2、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人员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内控管理水平,加强资产管理、防范资产损失风险,同时还可以检讨现有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财务管理制度。而对于财务人员,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培训班、研讨会和会议等,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理论知识,让其从中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从而不断地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

3、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应该合力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拥有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拥有自,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需要作出三点的努力,一是应该明确指出财务人员所处岗位应该承担的责任,二是制定出财务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基本流程和应遵循的原则,三是在企业中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三、总结

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加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下去,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企业今后工作中需要着重关注的工作之一。同时还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去进行完善,确保企业所建立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足够现代化的、科学的、合理的、完善的,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能够正常的运行,工作效率才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颖.探析中小型生产加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改进策略.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年(11).

篇5

关键词:基建财务管理 管理模式 规范化

近些年,我国基建投入逐步加大,基本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随着我国财务制度和基建投资体制的改革以及财政检查和国家审计的力度加大,基建财务管理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正确、科学、合理和系统的分析基建财务管理的现状,加强和规范基建财务管理,有助于保证基本建设健康、持续和快速的发展,提高资金利用率,带来良好的基建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基建财务管理的概述

(一)基建财务管理的概念

基建财务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重要环节,指的是利用价值形式对建设单位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各方面财务关系,行使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职能,合理地筹集、分配和使用建设资金, 以提高建设单位投资效益为中心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二)规范基建财务管理模式的作用

规范基建财务管理模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建经济活动情况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是通过会计监督与核算来实现的,具有加强资金管理、控制成本、维护财经纪律和提高效益的作用。

(2)预算的编制、控制、执行和考核工作的科学合理性,是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计划管理来实现的,以使基本建设全面完成得到保证。

(3)基建财产物资的完整和安全,是建立健全财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加强资产管理来实现的。

二、目前,我国基建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基建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制度滞后

1、基建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基建财务管理受传统体制影响较大,不少基建企业将建设、管理、资投混为一体;没有一套健全完善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以至于难以形成有效财务监督和管理机制,影响了资金的安全利用和工程的质量。

2、基建财务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基建财务管理制度种类繁多,有国家的、地方的和部门的等,相对比较杂乱。而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的财务部门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常因没对不适应新形势发展、失效和过期的基建财务制度做出及时有效的修改,使建设企业在执行的过程中产生矛盾。

(二)基建项目概预算超标严重

目前,我国基建项目的控制不严,很多建设企业为了能使基建项目获得主管部门的顺利审批,在立项时压低了各项指标,特别是资金的落实情况。使其在实际的建设实施中,普遍出现超概算、超预算和超决算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建设工程的施工进程和质量。

(三)缺乏规范的基建付款程序

一些基建企业的概算随意性比较大,审批也教随意,没有严谨的付款程序,施工方在基建过程中对超施工进度要求付款等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于累计付款超出可决算,直接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

(四)基建财务管理水平低、监督力度小

有些基建企业财务管理方法落后,业务水平较低,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大而不详细,又经常处于变化中,财务部门往往以拨代管,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检查。而内部审计部门往往缺乏对不同渠道建设资金的形成、使用、去向和效益审计监督,使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在执行中缺乏可操作性和刚性,造成基建财务监督不到位,管理效果较差。

三、基建财务管理实行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规范基建财务管理和操作程序

注重程序是做好基建管理的关键,将立项报建作为源头,以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为基础,通过设计概算的审查,进行逐步地规范基建财务管理。固定资金投资计划编制和规模控制主要依据就是设计概算,设计概算审查包括资金的审查和工程量的审查,是对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定额、取费标准、内容和指标进行审查,基本的投资规模是通过审查来确认的。基建管理实效得以提高的保证是注重部门配合抓基建程序。所以,建设者、投资者和使用者之间相互充分有效的沟通,使项目使用者和建设者充分明了基建项目使用功能,这样不仅使基建项目的使用功能充分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也使工程的成本得到节约。

(二)规范基建资金的管理

规范基建资金的管理,做好资金的控制和使用,要以主管部门基建投资计划和审批的项目概算为依据,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通过建立起工程价款预决算审核和报销审批等各项管理制度,使各项经济行为规范化,以使工程款的支付得到很好的控制。通过对施工图预算审查的加强,促进基建财务管理的实时控制,以防止脱离预算定额和施工图、虚增材料用量和工程量引起的基建资金的冒算。

(三)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

针对目前我过基建财务管理制度的现状,通过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来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使财务管理有效实施得到保证。从基建财务管理内部着手,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规范各项经济活动。要具体规范批准和授权的控制,职责分工的控制、会计系统的控制和实物的控制,还要提高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及动态控制工程成本

将基建资金管理作为基建财务管理的重点,进行专款专用和单独核算。工程成本的动态控制要以以资金管理为主线,规范基建资金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三个环节的有效监管。通过完善立项报建审核制度来逐步规范基建管理,以使基建投资的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要严格审核自筹资金的审核,进行规范基建资金在使用中的拨付管理,对专项工程加强实时内部审计和经常性检查。同时,也要加大基建工程竣工后的审计力度,对违规违纪问题要及时的给以披露并从严处理。

四、结论

基建财务管理实行规范化管理模式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规范化的基建财务管理模式,关系着基建工程和国民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和协调的发展,因此,科学、合理和系统的规范基建财务管理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董凤冰.浅谈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22)

篇6

【关键词】小型企业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建设

自2009年7月1日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陆续在我国上市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广泛施行后,财政部于近期又了《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16〕12号),正式对小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公开征求意见,究竟小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本文就从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流程和内容两方面来探讨。

一、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国家法律法规的通知和要求

一是根据财会[2008]7号文的通知要求[4],上市公司自2009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二是财会[2010]11号文[5]: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三是根据财政部关于征求《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财办会〔2016〕12号文][6],为大力支持小型企业发展,保障广大小型企业持续运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财政部研究起草了《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等单位,以及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和咨询专家征求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区(部门)小型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尽管我国现在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做出了一些规定,但这些法律法规多侧重于规范企业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并不能有效的防范可能面临的财务管理上的风险,且目前我国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如责权不清、不相容职务没有清晰划分、岗位轮换机制的实施也比较困难,导致财务核算也存在多处不规范的地方,这就要求小企业必须建立规范化的制度、标准化的流程,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能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和调整。

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流程

对于如何建立健全适合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目前并没有标准的流程和方法,在开始实行内控规范的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多数委托风险管理咨询公司或者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控建设服务,小型企业如也采用委托的方式,必将导致实施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经验积累,笔者总结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需要进行的如下六个步骤[1][2]:

(一)重大风险识别与评估

识别财务业务活动方面可能对公司层面产生影响的重大风险,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根据调查结果建立风险数据库,评估重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的重要性,对风险进行排序。

(二)全面梳理财务业务控制框架

通过访谈、审阅现行的管理制度,整理搭建企业财务制度框架。

(三)梳理财务范围内关键业务流程

编制会计核算、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业务流程体系文件。

(四)对财务流程层面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结合流程体系,挖掘财务具体的业务风险,对财务业务流程的风险进行评估。

(五)通过制度匹配与控制评价

评价并优化财务活动关键控制点,评价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对制度进行修订。

(六)定期组织开展财务制度评价活动

通过评价活动,及时发现制度存在的缺陷,不断的进行优化。

三、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包含的内容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应能覆盖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防范可能对企业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而流程又是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因此,小型企业根据其性质和经营业务,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项或全部业务流程[1][2][3]:基本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一)基本财务管理

企业应以制度化的形式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基本财务管理类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维护各方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等财经法规,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来制定的,它至少应当包财务管理的体制、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预算管理、资金的筹集和管理、资产和负债管理、收入和成本费用管理、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会计档案管理和企业清算管理等内容。

(二)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可以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制订资金类管理制度的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企业同时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来考虑。资金管理主要包含资金收支管理、资金计划管理两方面,资金收支管理覆盖资金审批流程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票据和印章管理等,资金计划管理主要规范资金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和分析管理工作。

(三)预算管理

建立科学、高效、有序的预算管理体系,可以加强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管理,进一步完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促进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通常制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依据主要是《公司章程》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又可进一步分为以下三部分:业务预算,业务预算作为全面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应考虑业务预算包含的业务范围、编制的流程和采用的方法。投资和筹资预算(小型企业如涉及),筹资预算是指企业在预算期内需要新借入的长短期借款、经批准发行的债券、股票及对原有借款、债券的还本付息、股票的股利支付等所编制的预算,其主要依据公司有关资金需求决策资料、期初借款余额及利率等编制;投资预算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发展战略,获取更大的投资回报,针对企业长期投资决策编制的资本支出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股票等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预算等。财务预算,是指反映企业预算期内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各项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

(四)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应当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管控两项基础工作,包含成本的基本内容、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分配方法的确定,以及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过程的管理,成本管理制度需要结合企业生产工艺、产品特点、成本控制的目标和所能采取的管理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规范的成本管理流程应能提高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效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五)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财务报告,是指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告的编制流程、财务报告分析的工作流程和内容两方面。因小型企业多数不涉及合并财务报告的业务,财务报告的编制流程较为简单。财务分析制度依据企业管理和决策需求,可以对财务评价主要指标、财务分析方法等内容做出规定。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小企业业务流程单一,机构和人员配置简单,只要能应用系统的流程和方法,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内控规范为依据,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自身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实际并复杂,但由于大部分小企业不重视管理,对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整体内控环境薄弱,内控建设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阻力,小型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前,还需多进行内控基本知识的宣贯。

参考文献

[1]刘永泽,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大连出版社,2011.1.

[2]李三喜,须荣才.《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 设计流程 设计实务 设计模板》,中国市场出版社,2013.1.

[3]朱荣恩.《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案例》,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8.

[4]财会[2008]7号,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

[5]财会[2010]11号,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

篇7

关键词:基本建设;财务监督;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E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前言: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需要,有利于各部门、各地区及项目建设单位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有效节约建设资金,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地方财政从1995年1月1日起全面行使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职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既关系到基建专项资金流向,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进行基本建设的宏观调控、提高基本建设投资效益已成为地方财政的工作职责,如何改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提高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水平也成为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思考的课题。

一、目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观念薄弱

对于建设单位财务管理长期以来都未能被管理者所重视,在经营观念上,有大部分的建设单位管理者和决策者更重视运作项目而轻视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观念的薄弱导致财务管理体制的缺失,使财务管理体制缺乏系统性和可控性,往往会带来经营上的恶性循环,即一边单位在倾其全力争项目,另一边对取得的建设资金和建设成本缺乏管理控制,导致企业利益的委缩,甚至滋生腐败行为。

2.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统一

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导致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的不统一,某些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机构重叠、出现了不同部门制定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不同的现象,缺乏制度体系的统一性。虽然各部门制定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很多,但实际上并没有强制性的统一的执行标准,财政部制定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在众多的制度管理中也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多套制度并存,制度体系不统一是导致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

3.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监管

目前我国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存在缺乏监管的严重问题,无论是内部财务监管还是外部财务监管都不到位,存在监管漏洞。从内部监管的角度,对项目建设投资预算不细致、对项目建设成本控制不严格导致超投资、超概算、超标准的“三超”现象;从外部财务监管的角度,由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职能部门的调整,调整后各级财政部门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处于初级的摸索和研究阶段,各地方财政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也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制度还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形,因此在执行外部监管的过程中,很难以财务制度为依据,使基建财务监督职能发挥不到位,使监管工作受到局限。

二、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意义

1.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

我国大规模的进行基本建设,一方面是为了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全面提高社会效益,因此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是我国基本建设投资追求的最终目标。而现阶段财务管理的健全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建设成本和投资效益,因财务管理不到位而导致超投资、超概算、超标准等现象大大缩减了投资效益。因此,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对提高基建投资效益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2.强化财政监督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不断健全,财务管理监督职能也得以在各个领域允分发挥。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财政监督职能在基本建设领域的发挥一直没有得到强化和发展,基建财务管理水平还较低,管理还很混乱,违法违纪行为层出不穷。因此,提高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水平是促进地方财政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的需要。

3.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

基本建设项目存在较大的竞争,各建设单位为了争夺项目纷纷采取手段,其中不乏存在不正当竞争、行贿受贿等违法违规行为。长此以往,形成了行业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如何有效地避免不正当竞争,防止贪污受贿的发生,就要从财务管理入手,加大基本建设财务监督管理力度,提高建设单位财务透明度,拒绝给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方便之门,加强基本建设的廉政性。

三、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措施

1.完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规范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是首要任务。各级地方政府要全面实现其管理职能,就必须制定统一执行标准的财务管理办法,将所有建设单位纳入管理范围,强调管理制度的主导性,明确管理制度的权威地位。

2.加强财政基建队伍建设

提高财政基建队伍业务水平是实施有效监督的前提,因此要不断培养既懂得基本建设行业业务、又熟悉财务管理政策制度的人员来充实财政基建队伍。具体做法可以通过组织人员到实施基建财务管理水平高的单位学习,定期组织财务管理培训和基本建设知识培训等,以此来提高人员素质,提高队伍整实业务实力。各级财政部门在抓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同时,也要把提高基建干部队伍素质作为工作重点来抓。

3.认真履行财政监督职能

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基建项目立项的参与性,不论是何种投资方式,财政部门作为监督职能的行使者必须参与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工作,确保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财政部门要组织审查基建项目的工程预算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根据审查结果来确定项目招标造价底价。在项目建设进行过程中,财政部门要时时监督项目资金的用途和去向,对不合理的资金用途应拒绝拨款。基建项目完工后,财政部门要以工程预算为依据组织会审,认真审查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帐务情况。总之,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建设实施,再到项目竣工结算等各阶段,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其监督职能,加大财务管理力度,保障基本建设健康进行。

结束语: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的科学、完善程度决定了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也与基本建设投资效益密切相关,我们必须正视我国目前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用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解决现存问题,促进我国基本建设行业在健康的内部环境与公平的外部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4(05).

篇8

根据以上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其主要问题的分析,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应当遵循整体性、弹性、比例、优化等原则,在此基础上有效发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

1.整体性原则

对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从筹集资金到收回货币资金要经历较多的环节。而且以上环节相互作用和联系,具有整体性。同时,中小企业具有资金流动较快的特点,因此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上,应当从财务管理的内外部的联系出发,重视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统一协调。比如,财务管理在实行分权管理中,需要协调各个责任部门的利益,促使整体效益的最优化。

2.弹性原则

弹性原则强调收治平衡,最好是略有结余的实现。由于任何决策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也即存在风险性。对此,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应当确保合理的弹性。当然,该弹性范围受到企业环境、决策可靠性等因素的影响,也要求中小企业科学评估面对的财务风险,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系统的确定性。

3.比例原则

财务管理不仅规划和控制着绝对量的资金,还必须利用各因素的比例关系,从而找到管理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促使比例合理化。比如,财务管理中经常碰到的负债比率、流动比率等内容。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比率分析,保持各种比例关系的合理,从而确保企业资金结构的稳定、合理。

4.优化原则

一般来说,最优原则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多方案中的最优选择,也即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中选择最优的问题解决方案;其次就是确定最优总量,比如理想现金金额,企业筹资总额等总量的确定;最后就是确认最优比例关系,包括利润分配比例、资本结构比例等。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措施

1.优化财务管理环境

对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必须构建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从而为确保财务管理的质量。为此,首先是掌握企业外部财务管理环境。企业财务人员应当清醒认识到影响财务管理的因素,比如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市场状况等,对搜集的相关资料全面分析研究。其次,中小企业应当增强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认识程度,提升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另外,企业应当保证财务管理的独立性,确保审计工作和财务监督工作得到切实执行,从而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促使企业决策科学性、合理性。

2.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也是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只要充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财务人员责任意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对此,企业需要增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尤其是重视在岗培训,促使财务人员了解企业自身的特点,并掌握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根据各自的岗位需求,开展做很对性的培训工作。同时,中小企业还需要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严把财务人员的用人关。另外,通过科学的激励约束体制的建设,增强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培养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通过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上的不足,进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3.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明确财务管理职责与权限

结合某国有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该公司财务管理基本任务包括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机制,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提高财务运行效率,明确母子公司财务管理职责,有效利用资源,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目的,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在财务管理体制建设上,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制。各级单位须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独立从事经营活动,独立纳税,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独立承担民事及经济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保证出资人、投资者、债权人权益不受侵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外,财务部分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核算的职责。遵循会计核算原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对企业日常经营收支状况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资金、成本、费用、利润预算,编报月、年度财务报告,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二是财务监督的职责。规范企业的日常财务收支行为,对本企业的日常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监督,杜绝和纠正企业经营中违规和违纪财务事项。如发现企业经营中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的,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三是参与经营管理的职责。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重大经营决策。按照有关规定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有效降低和控制成本费用增长。四是财务信息管理的职责。利用会计信息,分析、预测、控制、评价和考核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揭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增收节支的措施和建议。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冶炼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10日

在冶炼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使得目前的财务管理工作还不能够满足冶炼企业乃至工业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与创新需求。下文将以冶炼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涵为着手点,针对目前冶炼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现状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提出促进冶炼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冶炼企业的工作效率与财务管理水平。

一、冶炼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创新的重要内涵

首先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冶炼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针对冶炼企业的工业任务进行成本的合理控制,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合理配置,控制冶炼企业不同资源的使用。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其竞争也愈发激烈,冶炼企业从自身内部进行财务管理方面内容的创新也是顺应市场的发展以及经济改革的要求,促进对于企业的发展调整,最大限度地促进冶炼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从企业自身角度上来看,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是企业管理制度优化以及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体现,这不仅仅是一种企业精神,同时是有利于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式。

从宏观角度上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不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就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也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具体行为。所以,冶炼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时,首先就需要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把握好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涵,以思想观念的转变带动管理体制以及管理工作的变化,从而实现冶炼企业的运营与发展。

二、冶炼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冶炼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整体发展较为平缓,但是仍然存在着相应的不足。首先在财务管理观念上就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不能够正确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冶炼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很多工作行为不能够落实到位,缺乏相应的执行能力。

究其根本,还是财务管理制度不能够实现发展与完善,财务管理过程中所收集到的管理信息不具有准确性和可参考性,这也意味着目前的财务管理不能够实现信息化。因为财务制度上存在着欠缺,不仅审批程序不能够按照规范化和系统化进行工作,对于人员的安排与配置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很多管理操作无法实现透明化与系统化,很多工作项目甚至出现重复报销以及费用不合理抬高等现象。根据近些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整理发现,一些基本的财务数据也不能够十分准确地呈现出来。

另外,冶炼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缺乏相应的监督与控制制,所以如何去明确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相应的改进,这是冶炼企业在发展与改革过程中所必须要思考的重要内容,只有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冶炼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过程中才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与改革。

三、冶炼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具体措施

(一)促进财务数据资料信息化。冶炼企业进行一切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都是财务的基本数据资料,不仅仅是财务报表需要基于相应的数据进行制定,同时管理工作也是依据财务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改进工作。所以,想要促进财务管理的创新就需要从财务数据资料处进行着手,促进目前财务数据资料的信息化,改变原有的信息数据收集方式,才能够增强其财务数据信息的可用性,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改革奠定基础。

所以,在促进财务数据资料信息化的过程中,可以建立相应的财务数据资料库,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信息数据平台,收集相应的财务数据资料,这不仅能够减轻财务管理部门的负担,同时也能够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工作效率。加强财务数据资料的整理,提升其准确性、时效性的同时,避免更多的财务信息暗箱操作不法行为。这样任何的财务管理工作行为都能够有信息记录,一旦发生问题,也能够及时弥补错误,追究相应的责任。所以,促进财务数据资料的信息化也是目前冶炼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二)转变财务管理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管理并不仅限于简单的会计工作,而是更多地利用控制与管理手段,对冶炼公司的资源进行规划与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所以,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冶炼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去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客观看待目前冶炼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实际规划,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有远见性。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最为重要的一点,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实际问题,必须具有前瞻性,除了企业运营的财务管理实况需要我们关注之外,同时也要注重企业未来预期的财务管理状况,这就使得我们也需要去关注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无形资产不仅包括冶炼技术及其相关科技等,同时也有对于人才机制的评估。往往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中,会过多地关注有形资产的管理,忽视无形资产的管理,但是这种行为是不能够满足市场上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的。所以,首先就需要在财务管理理念中进行转变,促进无形资产的进一步管理。

其次,就是风险管理,按部就班进行企业运营不代表冶炼企业的发展就不存在障碍,所以提前进行风险的预估与风险机制的建立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冶炼企业发生相应的问题,通过应急机制及风险机制能够尽可能降低企业的损失。所以,转变对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与重视程度,才能够带动行为的变化,比如说资产损益表中对于风险收益这一部分的体现等。

最后,冶炼企业想要发展还要将眼光放长远,注重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不仅是国内同时还要促进冶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除了积极寻求外资合作,学习先进的技术,在财务管理工作上也要注重国际交易部分,注重对于国际财务管理的实际内容,以此从多个角度去转变目前现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只有从管理理念中实现改变,才能够促进其管理行为的创新与发展,优化目前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完善冶炼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一切财务管理工作执行的根本都是财务管理制度,所以必须要完善冶炼企业的基本财务管理制度,以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去带动冶炼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任何财务管理制度的确定,都需要在基于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之上,进行调整与改进,冶炼企业基本财务管理制度一定要和冶炼企业目前的经营发展理念相适应,并且在产权结构方面也要保证目前的企业经营原则。

所以,想要去完善冶炼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是冶炼企业内部的制度管理;二是外部监督机制的建立。冶炼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中需要明确财务部门的基本职责,细化工作内容,落实好信息登记制度,保留好相应的会计核算以及财务资料等,实现企业内部有效监管的同时,促进内部的自我审查制度与审计制度。在外部监督机制确立的同时,也要将外部监督机制与内部自我控制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联动的管理与监督模式,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与规范度。

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也要注重其他内容的延伸,比如收益分配制度的确立等,收益分配一直是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冶炼企业的基本收益分配模式与冶炼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单一的分配管理模式是不足以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的。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去进行相应的分配管理模式的确定等。这些都是完善冶炼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所以,财务管理制度只有根据冶炼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确立,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从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与规范能力。

(四)拓宽冶炼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问题也是目前财务管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冶炼企业需要进一步拓宽其自身的融资渠道,以此促进企业的运营发展,减缓资金周转困难。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基于冶炼企业要进行融资行为的考虑,应该针对这一方向,为企业决策者与领导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财务信息,明确我国国家宏观上整体经济政策的同时,建立相对多元化的融资体系结构。比如,可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寻求外资的注入,也可以向相关银行及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等。所以,拓宽融资渠道也是目前冶炼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与必要手段。

(五)提升财务管理团队综合素养。优秀的财务管理团队能够在良好的团队合作过程中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但是目前冶炼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自身专业水平较低,并且社会发展也对冶炼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基于这一现状,冶炼企业必须要提升财务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除了引进财务管理的相关人才之外,也要定期对于财务管理团队进行课程培训,即理论课程培训以及实践课程培训等。

此外,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人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另一个方面是团队的专业素养。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应该对管理团队进行思想纪律的相应教育,明确管理工作标准;专业素养提升过程中,可以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去敦促管理团队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比如,目前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较为单一,已经不能够满足冶炼企业的发展需求了,可以借鉴先进的财务管理措施,在量化方面有定量预测等,或是风险决策模式等,这些财务管理方法的学习也能够促进财务管理团队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的提升。

四、结语

在冶炼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管理流程,管理理念缺乏创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在明确冶炼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创新重要意义的基础之上,通过促进财务数据资料的信息化、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完善冶炼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拓宽冶炼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及提升财务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等多种方式,从制度、理念、人才、技术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冶炼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以此实现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促进冶炼企业发展与进步的最终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石晓莉.冶炼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财经界(学术版),2016.5.

[2]张盛勇,许楠.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6.3.

[3]雷楚芸.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4]陈璐.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5]邓建军.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管理观察,2014.17.

[6]陈征煦,周莞翊.关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7.

篇10

关键词:冶炼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机制

在冶炼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使得目前的财务管理工作还不能够满足冶炼企业乃至工业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与创新需求。下文将以冶炼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涵为着手点,针对目前冶炼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现状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提出促进冶炼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冶炼企业的工作效率与财务管理水平。

一、冶炼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创新的重要内涵

首先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冶炼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针对冶炼企业的工业任务进行成本的合理控制,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合理配置,控制冶炼企业不同资源的使用。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其竞争也愈发激烈,冶炼企业从自身内部进行财务管理方面内容的创新也是顺应市场的发展以及经济改革的要求,促进对于企业的发展调整,最大限度地促进冶炼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从企业自身角度上来看,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是企业管理制度优化以及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体现,这不仅仅是一种企业精神,同时是有利于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式。从宏观角度上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不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就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也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具体行为。所以,冶炼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时,首先就需要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把握好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涵,以思想观念的转变带动管理体制以及管理工作的变化,从而实现冶炼企业的运营与发展。

二、冶炼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冶炼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整体发展较为平缓,但是仍然存在着相应的不足。首先在财务管理观念上就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不能够正确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冶炼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很多工作行为不能够落实到位,缺乏相应的执行能力。究其根本,还是财务管理制度不能够实现发展与完善,财务管理过程中所收集到的管理信息不具有准确性和可参考性,这也意味着目前的财务管理不能够实现信息化。因为财务制度上存在着欠缺,不仅审批程序不能够按照规范化和系统化进行工作,对于人员的安排与配置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很多管理操作无法实现透明化与系统化,很多工作项目甚至出现重复报销以及费用不合理抬高等现象。根据近些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整理发现,一些基本的财务数据也不能够十分准确地呈现出来。另外,冶炼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缺乏相应的监督与控制制,所以如何去明确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相应的改进,这是冶炼企业在发展与改革过程中所必须要思考的重要内容,只有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冶炼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过程中才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与改革。

三、冶炼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具体措施

(一)促进财务数据资料信息化。

冶炼企业进行一切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都是财务的基本数据资料,不仅仅是财务报表需要基于相应的数据进行制定,同时管理工作也是依据财务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改进工作。所以,想要促进财务管理的创新就需要从财务数据资料处进行着手,促进目前财务数据资料的信息化,改变原有的信息数据收集方式,才能够增强其财务数据信息的可用性,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改革奠定基础。所以,在促进财务数据资料信息化的过程中,可以建立相应的财务数据资料库,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信息数据平台,收集相应的财务数据资料,这不仅能够减轻财务管理部门的负担,同时也能够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工作效率。加强财务数据资料的整理,提升其准确性、时效性的同时,避免更多的财务信息暗箱操作不法行为。这样任何的财务管理工作行为都能够有信息记录,一旦发生问题,也能够及时弥补错误,追究相应的责任。所以,促进财务数据资料的信息化也是目前冶炼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二)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管理并不仅限于简单的会计工作,而是更多地利用控制与管理手段,对冶炼公司的资源进行规划与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所以,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冶炼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去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客观看待目前冶炼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实际规划,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有远见性。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最为重要的一点,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实际问题,必须具有前瞻性,除了企业运营的财务管理实况需要我们关注之外,同时也要注重企业未来预期的财务管理状况,这就使得我们也需要去关注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无形资产不仅包括冶炼技术及其相关科技等,同时也有对于人才机制的评估。往往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中,会过多地关注有形资产的管理,忽视无形资产的管理,但是这种行为是不能够满足市场上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的。所以,首先就需要在财务管理理念中进行转变,促进无形资产的进一步管理。其次,就是风险管理,按部就班进行企业运营不代表冶炼企业的发展就不存在障碍,所以提前进行风险的预估与风险机制的建立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冶炼企业发生相应的问题,通过应急机制及风险机制能够尽可能降低企业的损失。所以,转变对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与重视程度,才能够带动行为的变化,比如说资产损益表中对于风险收益这一部分的体现等。最后,冶炼企业想要发展还要将眼光放长远,注重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不仅是国内同时还要促进冶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除了积极寻求外资合作,学习先进的技术,在财务管理工作上也要注重国际交易部分,注重对于国际财务管理的实际内容,以此从多个角度去转变目前现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只有从管理理念中实现改变,才能够促进其管理行为的创新与发展,优化目前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完善冶炼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一切财务管理工作执行的根本都是财务管理制度,所以必须要完善冶炼企业的基本财务管理制度,以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去带动冶炼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任何财务管理制度的确定,都需要在基于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之上,进行调整与改进,冶炼企业基本财务管理制度一定要和冶炼企业目前的经营发展理念相适应,并且在产权结构方面也要保证目前的企业经营原则。所以,想要去完善冶炼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是冶炼企业内部的制度管理;二是外部监督机制的建立。冶炼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中需要明确财务部门的基本职责,细化工作内容,落实好信息登记制度,保留好相应的会计核算以及财务资料等,实现企业内部有效监管的同时,促进内部的自我审查制度与审计制度。在外部监督机制确立的同时,也要将外部监督机制与内部自我控制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联动的管理与监督模式,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与规范度。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也要注重其他内容的延伸,比如收益分配制度的确立等,收益分配一直是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冶炼企业的基本收益分配模式与冶炼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单一的分配管理模式是不足以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的。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去进行相应的分配管理模式的确定等。这些都是完善冶炼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所以,财务管理制度只有根据冶炼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确立,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从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与规范能力。

(四)拓宽冶炼企业融资渠道。

融资问题也是目前财务管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冶炼企业需要进一步拓宽其自身的融资渠道,以此促进企业的运营发展,减缓资金周转困难。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基于冶炼企业要进行融资行为的考虑,应该针对这一方向,为企业决策者与领导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财务信息,明确我国国家宏观上整体经济政策的同时,建立相对多元化的融资体系结构。比如,可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寻求外资的注入,也可以向相关银行及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等。所以,拓宽融资渠道也是目前冶炼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与必要手段。

(五)提升财务管理团队综合素养。

优秀的财务管理团队能够在良好的团队合作过程中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但是目前冶炼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自身专业水平较低,并且社会发展也对冶炼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基于这一现状,冶炼企业必须要提升财务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除了引进财务管理的相关人才之外,也要定期对于财务管理团队进行课程培训,即理论课程培训以及实践课程培训等。此外,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人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另一个方面是团队的专业素养。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应该对管理团队进行思想纪律的相应教育,明确管理工作标准;专业素养提升过程中,可以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去敦促管理团队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比如,目前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较为单一,已经不能够满足冶炼企业的发展需求了,可以借鉴先进的财务管理措施,在量化方面有定量预测等,或是风险决策模式等,这些财务管理方法的学习也能够促进财务管理团队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的提升。

四、结语

在冶炼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管理流程,管理理念缺乏创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在明确冶炼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创新重要意义的基础之上,通过促进财务数据资料的信息化、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完善冶炼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拓宽冶炼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及提升财务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等多种方式,从制度、理念、人才、技术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冶炼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以此实现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促进冶炼企业发展与进步的最终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石晓莉.冶炼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财经界(学术版),2016.5.

[2]张盛勇,许楠.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6.3.

[3]雷楚芸.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4]陈璐.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5]邓建军.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管理观察,2014.17.

[6]陈征煦,周莞翊.关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7.

[7]薄新杰.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