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08-30 17:0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务筹划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税务筹划的好处

篇1

1.1税收筹划的定义税务筹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税收筹划是指,在不违反税法的目的前提下少缴或缓缴税款。包括进行有效地税收筹划这种合法的手段或利用非违法的经济手段来进行税负转嫁。狭义的税收筹划是指纳税筹划,这是纳税人普遍理解的意思。但是纳税人为什么这样理解税收筹划呢?一般而言,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节税”。节税的行为是不违反税法的,是合法的行为,是在国家优惠政策引导下而衍生的。那么节税筹划的定义就可以理解为,纳税人合理地利用税法的优惠政策,并用合法的手段,对日常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有效地安排,以达到减少企业的税收成本的目的。节税筹划必须在遵守税法的情况下进行,企业开展节税筹划等不违反税法的活动,是合法地响应国家政策,是国家鼓励和提倡的行为。

1.2税收筹划方法税收筹划的基本技巧是在税务规划方案转移时产生的税收时机。时机的选择是何时申报纳税和进行税前扣除。时机决策必须比较边际税率的变化和税收上不同的计算方法,比较税后成本的高低;由关联方之间的纳税人获得的全部转让所得款项收入的转移,获取相关纳税人的适用到最低或最小总税率的边际税率。

在实践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选择:(1)价格转移法;(2)成本(费用)调整法;(3)筹资法;(4)租赁法。

1.3汽车制造业税收筹划的必要性现阶段总体来看,我国汽车制造业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稳定的市场,导致目前从事汽车行业的企业纳税意识淡薄,节税意识不强,存在着许多逃税的行为,如开具发票时采取“大头小尾”的做法等。然而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各种竞争的加剧,利润的减少,迫使汽车销售企业改变经营理念。如何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合理筹划企业税金,那么势必要通过税收筹划减少企业的税负,来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

1.4汽车制造业税收筹划的可行性税务筹划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以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为条件的企业,企业要进行税务筹划须符合两个条件: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独立;规定范围内企业经营活动自主。此外,现行税制环境和会计多样性等原因使得汽车企业实施税务筹划时还应具备客观环境上的可行性。

2汽车制造业税收筹划中产生风险及原因

汽车制造业在实施税收筹划时往往会产生一定风险,已经上市的汽车企业实证分析表明:绝大部分企业面临着增值税处罚的风险,所得税改革后,大部分企业也将面临承担所得税的风险。汽车制造业税收筹划中产生风险及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2.1企业自身方面

(1)纳税人业务素质的影响。纳税人选择纳税筹划方案的形式,以及如何根据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包括理解税收政策,理解和判断税务规划条件来实现。通常情况下,纳税人的业务素质越高,税收筹划的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纳税人对财税、金融、会计、法律等相关政策,以及业务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并不高。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纳税人有税收筹划迫切的愿望,但它是难以实施的行为或具体计划,但要执行的程序,效果却不佳,难以达到预期。因此,税收筹划的风险是比较大的。

(2)企业经营环境和经营活动的不断变化。任何税收筹划的实施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法律环境下,以固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介质拟定的。其筹划的过程主要是依赖于生产经营活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不同时间的内部及外部业务环境对税收筹划都有着巨大影响。因此,一旦公司预期经营活动发生了变化,如投资环境,企业组织形式,资产与负债的比例,存货计价方法,收入实现点,利润分配方式等,企业可能会失去税收优惠、税收特点和优势的必要特征和条件,其结果可能是税收筹划实施方案的结果和预期有所偏差,导致税收筹划风险的产生。

2.2国家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所有税务筹划方案都需要依照当时的税收政策等规定来选择、确定并组织进行。但税收政策有一定时效性。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国家会根据总体发展战略要求,重新出台新的税收宏观调控办法。这就使得税收政策始终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中,而这种时效性将对税务筹划,特别是长期进行的税务筹划产生一定风险。

2.3纳税人与征税机关存在认定差异税务筹划是纳税人根据自身状况并在合法的情况下做出的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行为。但税务筹划方案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能否在实践中实施,取决于税务部门对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的认可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分歧是必然的。

(1)税务部门及企业对税务筹划方案的想法不同。企业认为是减少税负的方案,税务部门却认为有偷税嫌疑。

(2)税法在对税收事项中留有一定的空间。在规定的范畴内,税务部门有一定的裁量权。只要税法没有确定的行为,税务部门就可以根据其判断认定企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这种行为实际上为税收政策执行的偏颇提供了可能性。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企业“税务筹划”的行为,不但不能给纳税人带来任何收益,反而会被税务部门进行处罚,更有甚者,还会导致税务部门对纳税人进行刑事处罚,使纳税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3防范汽车制造业税收筹划风险的策略

3.1熟知税收环境信息,增强筹划方案的灵活性税法同其他任何法律一样具有相对稳定性,但由于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税收制度并不健全,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许多税法的规定不断变化和改善。同时税收筹划的重点,税收优惠政策也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区域性,因此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充分了解现行税务法规,根据最新的税收法律制订税收筹划方案。与此同时,税收筹划方案的制订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应该随着税法相关的政策变化而改变,适时更新规划方案,防止出现对现行税收法规把握不到位而导致的“法律风险”。

3.2注重税收筹划方案的综合性税收筹划是指在一定的税收环境下,全面规划方案并且注重税务筹划的综合性。首先,要注意了解各税种之间的相关性。税收筹划应着眼于降低整体税负,企业所有者财富的最大化,而不是减少个别税种的税负。由于各税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税种的税负降低很可能导致另一个税负增加,所以筹划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最优规划解决方案。其次“,成本——收益”分析。前面所提到的风险中的税务筹划的成本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最有可能被规划方案者所忽略的风险,其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往往将规划方案的筹划目标限定于“节税”,而忽略了成本效益原则,使得规划费用超过收入计划所得。这就要求规划方案者在设计税收筹划方案时,采取“成本——收益”分析,不能顾此失彼,为筹划而筹划,考虑到企业的整体收益和整体税负,选择税收筹划成本一定要小于税收筹划收益的方案,否则,企业就会得不偿失。

3.3开展税务业,提高税收筹划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税收筹划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税务、财务管理、会计、业务管理等各方面知识,其专业性极强。为了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帮助涉税从业人员学习税收业务政策和税收法律法规。此外,企业招聘税收筹划从业人员时要聘请资深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如招聘具有注册税务师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考虑到招聘人员成本,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方案时可直接征求专业税务部门的指导,完全充分利用税务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减少税收筹划风险。

3.4企业应重视涉税零风险企业认为只要能够取得税收筹划的好处的筹划就是好的筹划,反之,就不是好的筹划。当前,随着税收筹划理论基础的逐步发展,纳税人逐渐认识到一点,纳税人能够间接地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更加有益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涉税零风险。涉税零风险指的是企业的账目清楚,纳税报表申报正确,税款缴纳额充足,不会有任何关于税收方面的行政处罚,即在税收上无任何风险,或者风险极小到可以不计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虽不能使企业直接获取税收上的任何好处,但却可以间接的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状态的出现,更加有益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和规模的扩大。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片面的强调“节税”的效果,而更应该认识到涉税零风险给纳税人带来的账目清楚、纳税准确的好处,以及由于涉税零风险给纳税人避免名誉损失的好处。

4结语

篇2

企业组织形式纳税筹划可通过企业性质的选择与子公司或分公司的选择进行,企业设立为股份公司还是合伙制企业,是注册为外商投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是子公司还是分公司,由于企业性质、组织形式的不同,其适用的税基、税率及享受的优惠政策均有所不同。如:目前,外商投资企业较内资企业享受更多优惠政策。

二、企业注册地点的税务筹划影响

由于国家内部发展不相均衡,为促进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国家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也有较大差异,企业可选择到符合国家规定相对低税率的地域进行注册,如:国家规定的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税务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三、研究掌握税制变化规律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必须学习、研究相关的税收法律政策,以便在筹划实践中充分运用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出于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会相应地调整税收政策。因此,企业在进行改制设立的税务筹划时,不仅要考虑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还应重视研究税制变化发展规律,把握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动趋势。目前,从1994年开始实行的税收制度与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及WTO的规则要求之间已出现明显的不适应,税制改革、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已势在必行,新的税改已经启动,对此,税务筹划中应给予充分考

虑,以达到实现企业税负最优化的目的。

四、选择适当方法进行纳税筹划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折旧作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税收挡板”的效用。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是不相等的,因而分摊到各期生产成本中的固定资产成本也不同。因此,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将影响到成本的大小,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企业的税负轻重。由于在折旧方法上存有差异,这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在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考虑不同税制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比例税制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税税率不变,则宜选择加速折旧法对企业较为有利。这主要是因为采用加速折旧法,使得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多,而在后面的年份则提取的折旧较少,这样就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相当于企业在开始年份内取得了一笔国家无息贷款。但是,如果未来所得税税率越来越高,则应选择平均年限法较为有利。由于延缓纳税收益与税率高低成正比,因此,在未来所得税税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往往会使以后年度增加的税负,大于延缓纳税的收益。当然也会出现以后年度增加的税负小于延缓纳税的利益。这主要看市场资金的折现率高低。所以,在未来税率越来越高时,企业就需要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对企业的折旧方法做出最佳选择。而在累进税制下,过高的利润额,会引起过高部分所对应的税率偏高,从而会使企业税负也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则适宜采用平均年限法,可以使企业的利润避免忽高忽低,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减少企业的纳税。当然,由于企业自身的条件,税率累进的急剧程度以及银行利率的大小等因素,也会对折旧的“税收挡板”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累进税制下,企业到底采用何种折旧方法较为有利,仍需企业经过比较分析后,才能做出最终决定。

⑵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拥有的资产实行按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这样,如果存在通货膨胀,则企业按历史成本所收回的资金的实际购买力将大大贬值,无法按现行的市价进行固定资产的重置。但是,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如果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既可以使企业缩短回收期;又可以使企业的折旧速度加快,有利于提高前期的折旧成本,取得延缓纳税的好处,从而相对增加企业的投资收益。可见,通货膨胀的存在对企业并非总是不利的,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选择有效地利用通货膨胀,使企业获得“节税”效应。

⑶考虑折旧年限因素的影响。新的会计制度及税法,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只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只要是“合理的”即可。这样企业便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计提折旧,以此来达到节税及企业的其他理财目的。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创办初期且享有减免税优惠待遇时,企业可以通过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将计提的折旧递延到减免税期满后计入成本,从而获得节税的好处。而对一般性企业,即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且未享有税收优惠待遇的企业来说,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从而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⑷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从账面上看,在固定资产价值一定的情况下,无论企业采用何种折旧方法,也无论折旧年限多长,计算提取的折旧总额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资金受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企业会因为选择的折旧方法不同,而获得不同的资金时间价值收益和承担不同的税负水平。由于资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因此,不同时间点上的同一单位资金的价值含量是不等的。这样一来,企业在比较各种不同的折旧方法所带来的税收收益时,就需要采用动态的方法来分析。先将企业在折旧年限内计算提取的折旧按当时资本市场的利率进行贴现后,计算出各种折旧方法下,在规定折旧年限内计算提取的折旧费用的现值总和及税收抵减额现值总和,再比较各种折旧方法下的折旧现值总和及税收抵减额现值总和;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选择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税收抵减现值的折旧方法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2.债券溢折价的摊销方法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对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的摊销方法,企业可以选择直线法或是实际利率法进行核算。由于采用直线法,每期的溢折价摊销额和确认的投资收益是相等的;而采用实际利率法,每期按债券期初的账面价值和实际利率的乘积来确认应计利息收入,且其金额会因溢折价的摊销而逐期减少或增加。债券摊销方法不同,并不影响利息费用总和,但要影响各年度的利息费用摊销额。因此,当企业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宜选择实际利率法进行核算,前几年的折价摊销额少于直线法的摊销额,前几年的投资收益也就小于直线法的投资收益,公司前期缴纳的税款也就相应的较直线法少,从而取得延缓纳税收益。相反,当企业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应选择直线法来摊销,对企业更为有利。3.确定合理的债务比例,节约税源。利用债务筹资,纳税人不仅可以获得利益收益额,而且负债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与不能作为费用支出只能以税后利润中分配的股利支付相比,负债筹资可以少缴所得税,获得节税收益。因而在息税前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的情况下,提高负债比例,便可获得更多的上述两种收益水平。但也不是负债越多越好,因为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增大,甚至发生债务危机。债务筹资的税收筹划就是要尽可能找出最适合的负债比例。

4.合理利用融资租赁进行纳税筹划。通过融资租赁,纳税人不仅可以迅速获得所需的资产,保存举债能力,更主要的是租入的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折旧作为成本费用,减少了所得税的征税基数,少纳所得税,而且支付的租金利息还可在所得税前扣除,进一步减少了纳税基数。因此,融资租赁的节税收益是非常明显的。

5.筹资利息的处理。根据税规定,企业筹资的利息支出,凡在筹建期发生的,计入开办费,自企业投产营业起,按照不短于五年的期限分期摊销;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计入财务费用,其中与购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有关的,在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虽已经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以前,计入购建资产的价值。而计入财务费用便可一次性全额抵减当期收益,计入开办、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则要分期摊销,逐步冲减以后各期收益。其区别在于计入财务费用可以尽快扣除筹资利息,减少风险,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相对节税。因此,应尽可能加大筹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的份额,获得相对节税收益。为此可缩短筹建期和资产的购建期。

6.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价格选择在纳税筹划中的影响。增值税法规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销售自己使用过的除游艇、摩托车、应征消费税的汽车以外的固定资产,如果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可以免税:⑴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所列;⑵企业按固定资产管理,并确己使用过的;⑶销售价格不超过其原值的货物。不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使用过的其他属于货物的固定资产,一律按4%的征收率计征增值税。这里便存在售价是否应超过其原值的筹划问题。即只有当售价大于原值的金额高于原值的4%,才应接受高于原值的售价,否则就应以原值出售,以获取免税收益。另外,因为高于原值出售还会增加城建税、教育费用附加、企业所得税等税费。

税务筹划与避税、偷税有着本质的区别。避税、偷税与税法精神相违背,是国家法规政策所不允许的。而税务筹划是企业在税法规定范围内进行的一种正当活动,是企业对税法进行精心研究和比较后进行纳税最优方案的选择,这是税法政策所引导和鼓励的。因而,税务筹划是一种合理、合法的节税行为,不是利用税法漏洞和措辞上的缺陷来避税,更不是在违法的情况下去偷税。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中,应该充分了解税法的规定,严格按税法规定办事,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防止因疏忽或故意而将正当的税务筹划引入避税、偷税的歧途。

篇3

税务筹划对相关会计核算的影响

为了实现企业的税务筹划,就需要相关的会计核算模式予以支撑。通过税务筹划的目标来指导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以下主要是税务筹划对企业会计核算产生影响的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是每个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固定资产则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会计核算角度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取的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从税法角度来看,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折旧额是可以睡前扣除的。因此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核算不同将带来企业的成本不同,从而引起税前利润的不同,最终导致企业所得税的不同。另一方面考虑企业期间,如果企业正好处于税收优惠期,企业则可以考虑加速折旧法,通过税前扣除的折旧额增加,带来应纳税所得额的减少,从而实现递延纳税,使企业目前的负担较轻,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在实务中,企业为了实现税收筹划的目标,可以根据不同的折旧模式,测算企业的税负状况,最终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

2.存货计价方法。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货会计核算的方法主要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同时会计核算方法一旦确定则不能随意更改,确实需要更改的应当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税务机关批准。而税法规定存货按照实际成本进行计算。因此企业在从存货角度考虑税收筹划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在一般情况下来看,企业通常采取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较为合适,能够避免成本波动带来各期利润的不均衡,从而避免税收的异常波动。如果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物价预计是持续下降,那么采用先进先出法较为合适,可以实现递延纳税的作用,最终获得资金的使用价值。

3.销售结算。企业日常生活中销售货物可以采取多种计算方式,如:委托代销、分期付款、赊销等方式,不同的销售模式决定的不同的销售收入确认时间,纳税期限也就不同。因此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销售期间和销售策略来选择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销售模式,控制收入确认时间以实现递延纳税的效果。

4.资产减值准备。依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终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预计各项资产的各项损失,对各项可能发生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税法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可以增加当期扣除项目,带来应纳税所得额的减少,减少上交所得税额,一方面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入费用配比的会计核算原则,另一方面又符合税法中坏账准备可以税前扣除这以项目。因此采用备抵法可以递延所得税的缴纳期限,减轻企业的负担,增加流动资金,

5.相关广告费、招待费《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这就是税法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问题,可以通过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来实现税务筹划的目的。具体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实现对外销售,这样可以增加一道销售收入,在整个利润体系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费用限额就可以得到提高,从而实现更多的扣除金额,实现税务优化。

税务筹划过程中针对会计核算应当关注的重点

在企业实务中,企业的税务筹划与会计核算相辅相成,会计核算是实现税务筹划的手段,而税务筹划则是会计核算的结果。上文主要从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税务筹划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但是均是从单方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却反整体的考虑,要实现企业的税收筹划,需要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时间延续性。企业总是和内外部的经济主体相互连接的,企业存在的目的是生存、发展、获利的,因此企业在税务筹划和会计核算时必须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内外部生存环境、国家宏观调控和税率变动等,选择出符合企业实际的会计核算方式,同时由于我国相关会计法律法规规定:会计核算中相关的会计政策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中间变更的,因此企业在税务筹划时应当具有长远的眼光,确保企业的税收筹划与会计核算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

2.空间整体性。在税务筹划时,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就是在筹划方法的选取的时候要着重考虑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要做好税收筹划就要全方位的考虑企业的各项因素,如类型、地区和行业等等。要把企业放到一个整体的框架下来看,小规模纳税人不一定就不能实现节税,充分考虑税法中兼营和混合经营的特征,根据税目在企业成立之初就决定企业的主营业务方向,从而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标准,充分考虑一项税务筹划对另一项的影响,只有各项之和最优才能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达到最高。

3.不能为了筹划而筹划。企业在实务中要正确合理的看待税务筹划,正确认识税务筹划并不是万能的,企业唯一追求的目标,税务筹划只能适当的降低企业的税负,但是不能全部减少,过高的期望容易导致企业管理者集中全部精力与税务筹划,而忽略了企业重要的日常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将税务筹划与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严格区别开来,不能为了节税而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违法国家法律。

篇4

关键词:税务筹划;企业管理;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税务筹划已非常普遍而且发展也很成熟了。我国税务筹划起步晚,发展也很不平衡。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税务筹划的重大作用,纷纷组织实施税务筹划,我国税务筹划有着巨大发展空间。本文将对税务筹划的概念,及在我国境内企业经营中的作用,税务筹划与其他筹划区别进一步展开深入分析讨论。

一、税务筹划的概念及内容

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纳税方案中选择最优,降低税收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策划行为。

税务筹划是在国家税法许可条件下进行,在多种纳税方案中,做出选择利益最大化方案决策,具有合法性。

二、税务筹划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通过两个案例来对比分析,税务筹划给企业带来好处及作用。

案例1 年某月一般纳税人A从B企业购进材料200万元(不含 税),材料运费40万元,当月材料全部销售给C企业,销售金额400万元(不含 税),此企业增值税率17%,运费增值税抵扣率7%,此企业当月应交多少增值税?

普通算法400*17%-200*17%-40*7%=31.2万元。

此企业可以进行税务筹划:若材料从B直接拉到C,不从运费中获利,发票名称直接开C企业,这种方式叫代垫运费法。

代垫运费法应交增值税(400-40)*17%-200*17%=27.2万元。

采用代垫运费法比普通法节省增值税=31.2万元-27.2万元=4万元。

案例2 某企业2011年购买一批固定资产,根据税法按照生产经营情况,纳税人可以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式,直线法折旧法或加速折旧法。折旧方法选择并不违反税法,这种行为属于税务筹划行为。企业未来1、2年企业所得税20%,第3 年是25%。假如该企业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折旧,每年折旧额200万元。若采用加速折旧法,第1年折旧300万元,第2年折旧200万元,第3年折旧100万元。(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直线法折旧费用抵税金额=200*2*20%+200*25%=130万元。

加速法折旧费用抵税金额=300*20%+200*20%+100*25%=125万元。

直线法折旧比加速法折旧节税= - = 万元。

因此企业所得税率上升时,企业选择直线法折旧法达到最大抵税效应,享受费用抵税节税收益。

如果企业将固定资产600万元资本性支出当成费用支出一次性税前扣除,把资本性支出当成费用支出,属于多列支出,加大当期费用扣除金额,违背税法规定,就属偷税行为。根据税法规定企业资本性支出不得在税前一次性支出,必须分期承担。

1.税务筹划可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充实企业实力才能在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现在的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谁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则,谁就将被淘汰,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壮大,产生更多营业利润。除了正常生产经营外,还可以实施税务筹划,降低税负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2.税务筹划不但可以获得额外收益,而且能提高企业理财、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和预测准确度。一个现代企业实施税务筹划并取得成功,若投资新的项目,在前期的策划中,除了其他正常的预测计划,也会考虑原来税务筹划成功经验,企业投资新的项目和理财经营成功机率就会大大提高。

3.税务筹划是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定之一,节约税收支出如同减少企业费用支出,与增加企业收益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一个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环境下发展生存,就必须扩大规模增加收入,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实施税务筹划,减轻企业税负成本。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挖掘空间越来越狭小,实施税务筹划意义就更加突出。

大多数企业都希望减轻税负,因为他们往往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多的收获,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是税务筹划的需求动力源泉和经济需要。这些年,人们虽然已经认识到税务筹划的重要性,但对税务筹划风险估计不够,造成了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浪费,得不偿失,甚至陷入偷、逃税的深渊。

三、税务筹划、避税筹划、偷逃税之间区别

税务筹划是在多种营利的经济活动中选择税负最轻或税收优惠最多的税务方案,以实现减轻税务成本的目的,企业经营者利用税法的政策倡导性,采取合法手段减少应纳税款的行为。正常来讲,只要是与国家税收立法意图相符来减轻税收成本都可以认定税务筹划。税务筹划在很多国家都是合法的也是正常的行为,也应该受国家法律保护。税务筹划具有政策导向性、策划性、合法性、倡导性的特点。

避税筹划是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符合国家税法的立法初衷的前提下,企业经过通盘考虑,利用税法立法的纰漏、特殊情况或者其他不足和空白之处,达到减少其企业税负成本的非违法的一种行为。避税筹划的基础建立在符合国家税法立法初衷的条件之下,这是纳税人使用一种在外表上遵守国家税务法律条款,但本质上与国家税收立法意图相违的非违法形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避税筹划被称之为“合法的逃税”。避税行为并没有违背与之相似行为的国家税法立法意图。避税筹划是纳税人既不违法也不合法,与那些不遵守法律钻税法漏洞,逃偷税骗税不法企业还是有本质不同。避税筹划具有非倡导性、规范性、权利性、策划性和不违法性的特点。国家只能采取不断地填补空白,堵塞漏洞,完善税法加以控制(即反避税措施)。

逃税是纳税人采取隐瞒、欺骗等方式,故意违反税收法律法规,逃避纳税的行为。偷税是指纳税人变造(对记账凭证、账簿进行挖补、涂改等)、伪造(设立虚假的记账凭证、账簿)、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者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的行为。税务机关一经发现偷税行为,应当追缴其少缴或者不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并依照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罚款并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构成偷税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中没有“逃税”的概念,通常是将其纳入偷税的范畴加以惩罚的。

综上分析表明,税务筹划属于合法行为,避税筹划属于非违法行为,逃税、偷税属于违法行为。税务筹划是符合税收立法意图的,是国家法律允许甚至鼓励的;避税筹划是违背税收立法精神的,是不倡导的,也会招致政府的反避税措施。在避税筹划的情况下,纳税人进入的行为领域是立法者希望予以控制但不能成功地办到的领域,这就是法律上的缺陷及漏洞类似问题产生的结果。避税筹划可以被利用作为税务筹划的手段,但是随着税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利用空间机会越来越小;逃税、偷税是被国家税法所禁止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使企业遭受更大损失,甚至招来牢狱之灾。

四、一个现代企业要做好税务筹划,必须经过以下4个程序步骤

1.组建专业团队实施税务筹划。一个大型集团公司应该抽调素质比较高专业人员设立税务科,一般公司在财务部门设立税务岗,专门潜心研究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并对税法各类税种都要所了解,对企业经营涉税税种,都要有一定研究,企业频繁涉及和在税收支出中占很大比重的税种,要花大量精力深入学习研究国家法律、税法,并及时跟踪税法变化动态。企业要做好税务筹划,就要特别注意研究政府税收规则条款。必要时可以和公司法律部门对税务筹划共同讨论研究,共同攻关税务筹划障碍性问题。

2.加强对公司业务的梳理。现代经营企业一般存在多种经营情况,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认真分析业务,对现存有关业务进行重新梳理。譬如一个企业即使全是增值税业务,必须理清,不同商品类别税率是不一样的,要分别核算,避免混合在一起适用从高税率,给企业带来不利。只有各种业务梳理清楚,核算正确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纳税风险,为企业减轻税负降低经营成本。

3.提高财务及相关人员素质。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国家税务部门对企业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如增值税程序要求特别严格,程序复杂,所以企业财务人员要正确理解税务政策、改变思维、测算筹划,合法规避或减少给企业不利影响。

财务及相关人员要加强培训,积极参加税务辅导培训,提升涉税业务水平,学习税务处理会计核算方法,技能技艺,确保会计核算准确完整,抓好企业税务事项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纳税风险和虚高税负。

4.税务筹划业务外包。税务筹划是专业性很强业务,有的公司因为业务繁忙无暇顾及,有的公司税务业务水平不强,还有的公司缺乏税务相关专业人士。这些公司可以将税务筹划业务分包给专业性很强的税务机构,税务机构充分发挥税务专业优势,将企业税务筹划广度和深度发挥到极致,这样就能将企业税负成本降到最低,将企业纳税风险最小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五、结束语

税务筹划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同时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现代经营企业应该抓住国家宏观政策,积极响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改革,结合本企业经营特点做适时调整,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充分运用税务筹划,降低税收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增收增利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华.纳税筹划理论与实务[J].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15).

[2]李占国.纳税筹划的涉税风险及其涉税误区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17).

篇5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晋波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投资、筹资、经营、理财等活动进行事先安排和筹划,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纳税支出。以谋求最大限度的纳税利益,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或现金流量最大化。税收对国家来说是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预定标准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而对纳税人来说则是资金的净流出,节约税款支付等于增加纳税人的净收益。本文从税务筹划的必然性和如何进行税务筹划两个方面谈一下自己对税务筹划的认识。

一、税务筹划的必然性

我国是法治国家,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的规定性履行纳税义务。而纳税必然减少纳税人的净利润,为了在合理、合法、合规的情况下达到节税,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纳税人必须进行税务筹划。即,环境是一定的,只有适应环境,才能改变自我。我们的环境是:来源于市场,适应于市场。而在市场运行中又必须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则,适应、掌握并较好地运用这些市场规则,最终实现纳税额度最低,企业利润最大,市场份额占有率最高,进行税务筹划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1、企业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使税务筹划成为必然;

企业要生存、发展、获利,盈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获得投资者最大额度的投资。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他的根本目标。实现该目标的途径总体来说有两条:一是增加企业收入,二是降低企业成本费用。而税款就作为一项费用而存在,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税务支出,就等于降低成本费用,从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2、税法的规定性、法律的严肃性使税务筹划成为必然;

所谓税务筹划,是指在投资、筹资、经营、股利分配等业务发生之前,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事先对纳税事项进行安排,以达到最低纳税额度。而一旦投资、筹资、经营、股利分配等事项已发生,那么纳税义务就已经产生,这时再想方设法少交税款,就成为偷税、漏税,必将受到法律处罚。合理、合法、合规、及时、有效地进行税务筹划就象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企业遵纪守法;一方面降低企业成本费用,增加净利。最终达到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3、税务筹划是纳税人行使的一项基本权利,经过税务筹划纳税义务会变得积极、主动、简捷而明了。

权利和义务是一对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矛盾。依法纳税是纳税人应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而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税务筹划则是纳税人行使的一项权利。进行税务筹划使纳税人被动的纳税行为(即税务机关征多少,纳多少)变成了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行为,为了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纳税额度,纳税人会进行一系列测算、规划、分析、对比,设计几套纳税方案,然后选择其中最优的使用。这里所指最优包括税额最低;操作最简便;使用最明了等等。对征税机关来说,利用纳税人的这种积级性,不但抑制了偷税、漏税、逃税;而且方便了征税。从而鼓励纳税人依法纳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二、如何进行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税后利润的一种战略性筹划活动,具体来说,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税务筹划。

(一)全局性是税务筹划的显著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济出现了多元化、多渠道、覆盖面宽,涉及范围广的趋势,税务筹划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业、一个部门、一种产品基础上的单纯的筹划活动,而成为触动企业发展全局,减轻企业总体税收负担,增强企业税后利润的一种战略性筹划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合并、分立、重组不断拥现,税务筹划的全局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筹划缩小税基、适用较低税率,合理归属企业所得的纳税年度,延缓纳税期限,实行税负转嫁,进而降低整个企业的税负水平。一般可以考虑的操作方法有:

1、企业组建过程中的税务筹划。包括企业组建过程中公司制企业与合伙制企业的选择;设立分公司与子公司的选择。公司制企业既要交纳企业所得税又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合伙制企业仅交纳个人所得税;如果设立公司享受税收优惠则设立子公司,如果经常亏损有负债经营的好处则设立分公司。

2、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务筹划。投资涉及选择投资地区、投资行业、投资类型。比如,在中、西部与东部投资会享受不同的税收优惠;选择服务行业和生产行业会适用不同的税种;而选择了生产行业,生产不同的产品又有不同的税收规定。

3、企业筹资过程中的税务筹划。企业筹资无外乎有两个途径,一是自有资金,一是借入资金。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所产生利润应承担税务额度是不同的。

4、股利分配过程中的税务筹划。企业经营已结束,本会计期间的净利润已结出,现金流量数额已确定。面临的工作就是是否进行股利分配,怎样行股利分配?如何为投资者节税?采用何种方法分配股利才能为投资者谋得最大利益?这些都是在股利分配中需要考虑的税务筹划问题。

(二)程序性、法治性、前瞻性是税务筹划在市场经济中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

1、遵守企业业务流程,研究企业自身特点,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税务筹划。纳税人必须了解自身从事的业务从始至终涉及哪些税种?与之相适应的税收政策、法律、法规是怎样规定的?税率各是多少?采取何种纳税方式?业务发生的每个环节都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业务发生的每个环节可能存在哪些税收法律或法规上的漏洞?在了解上述情况后,纳税人要考虑如何准确、有效地利用这些因素开展税收筹划,以达到预期目的。

2、税收法律、法规是纳税人缴纳税款和进行税务筹划的依据。纳税人在准确掌握与自身经营相关的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需要利用一些恰当的税收筹划方法,对现行税收政策进行分析,从而找到与经营行为相适应的突破口。

3、进行税务筹划,要考虑企业空间和时间经济效益的统一,前瞻性是税务筹划的显著特点之一。税务筹划的主要目地是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是一个整体概念,从企业的建立至企业消失,从企业的总体负税到企业的个人负税。降低税收负担,要从横向、纵向、空间、时间上谋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目标对税务筹划提出的要求;

企业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降低成本、扩大收入、提高市场占有率。税务筹划在市场经济下条件已成为必然。作为纳税人的一种权利,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财会人员接受和运用。但为了赶时髦、随大流一味追求税务筹划,为筹划而筹划,不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笔者认为,是不附合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理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是其根本目标。要想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降低税务筹划成本。税务筹划成本是指由于采用筹划而增加的成本。税务筹划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节税是其目的,但同时要纵观全局,充分考虑节税与筹划成本之间的关系。忽略筹划成本的税务筹划,结果往往得不偿失,有时甚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篇6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98-2

在确定销售价格时,要充分考虑价格提高带来的收益与税负两者间的关系。虽然高价格实现了较高的营业利润,但同时需要承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高价位必然导致市场竞争力减弱,造成滞销,资金利用率降低,资金成本增大,税负加重,最终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一、公司交易环节的税务筹划

1.销售价格的税务筹划

公司只有制定出合理的销售价格,充分利用该地区的优惠政策在定价策略、销售收入分解等方面做好宏观统筹工作,为合理的税务筹划提供思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确定税收临界点问题己经成为定价策略税务筹划活动当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只有合理把握税收临界点的确定,才能判断出销售价格和被扣除项目金额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为合理的税务筹划活动指明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经过理论验证,我们发现,当售价格确定为被扣除项目金额的1.2848倍,销售价格的定价策略是正确的,公司在此过程中所承担的营业税负可以得到免除的优惠政策,尽可能地减少公司自身的税负水平。

2.公司促销环节下的税务筹划

促销是经营活动的一种形态。在国家的政策调控下,竞争日益激烈,融资难,资金链紧张是各公司面临的首要问题。公司为了能尽快回笼资金,减少资金夺压力,降低资金成本必将开展促销活动。为了在促销的形式下保有利润空间税务筹划就显得由为重要。

(1)利用促销活动的税务筹划

灵活而且合理的运用促销活动,将促销活动中赠品定性为可列入开发成本的物品,将费用转化为开发成本。同时要注意在合同约定中不能有赠送条款,只能约定包含条款。也可以商业折扣的形式直接让利给消费者,这样既达到了促销目标又降低了增值额,创造了利润空间。

(2)利用无产权车位的税务筹划

将无产权车位和与高品质住房进行捆绑销售,以购房赠送车位使用权方式对外促销。这样既能吸引消费者又可以将车位的生产成本并入住房的可抵扣成本里,降低增值额。

(3)在税收政策的框架下进行税务筹划活动

公司可以税收优惠政策来做到节税和促销效果。土地增值税法规定,对从事开发纳税人允许加计扣除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金额和开发成本之和的20%。。公司可以采用装修费的方式根据消费者要求制定精装房销售方案,装修成本并入开发成本中,从而可多增加20%的抵扣金额,来降低增值率达到节税的目的。但同时必须把握好营业税与土地增值税之间的差额问题。

3.公司费用核算的税务筹划

由于新企业所得税的颁布实施,此前公司利用新办企业优惠政策或者地域性优惠政策以及利用企业身份等方法己经不再适用。然而,新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将税前扣除费用的比例和税前扣除项目都有较大的增度发展趋势,无疑成为企业税务筹划的重要之处。从这一角度上看,公司可以密切关注税前扣除费用,尽可能地做好费用核算筹划工作。

按照企业税务筹划的目的将企业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开支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的费用为可以全额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成本费用。第二类的费用为按照税务标准列支的费用。该类费用与实际发生费用额度有很大关系。当列支标准大于实际发生额度的时候,那么,企业应按照实际发生额度列支;当实际发生额度小于列支标准的时候,那么,企业应该按照标准额度列支。第三类的费用为按照税法法规规定完全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费用。该类费用一般与经营收入没有关联。

根据上述分析,建立企业费用结构与课税对象的关系模型。如果企业因为实际发生的费用大于税务列支标准需要调整,那么,超过税务列支标准的那一部分实际发生额度就会增大应税所得额;如果企业实际发生费用额度符合税务列支标准,那么,企业相应的所得税课税对象就会相对减少。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与企业实际发生费用支出的结构和税务列支要求及标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企业实际发生费用总额相同的条件下,如果费用开支结构存在差异,那么,企业可以获得的税务扣除结构也是不同的,从而直接影响到课税对象的金额数量。这就是说,在实际发生费用总额相同、使用费用率相同的情况下,企业也会承担不同程度的所得税税负水平。所以说,在税务筹划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上述费用结构在税务列支方面的特征,很大程度上控制资本性支出,尽可能地减少无法化为税务扣除费用的项目开支。在限制性列支费用项目当中,企业应该注重在类似性质的费用或者可以替代的费用开支之间进行相互调节,尽可能地将实际开支费用控制在税务征收的临界点标准以内。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超标准税务列支;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尽量的减少各项费用标准未能达到的数量,争取更大的税务筹划空间。

二、公司闲置资产的税务筹划

1.闲置资产的投资筹划

(1)实现出租业务与投资项目的相互交换

对于公司持有的闲置资产,公司要实现闲置的自身价值,就必须通过市场经济的作用机制参与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和充分利用。在现实经济活动当中,公司可以采用出租房屋的形式,争取获得不动产的出租收入公司也可以采用股份制形式参与经营活动,争取获得经营利润收入。虽然这两种形式都可以很好的实现闲置房屋的存在价值,但是,不论在盈利能力方面,还是在税负承担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将专门研究该两种方式下的不同纳税情况。

如果公司充分利用闲置房屋,面向市场需求,开展出租业务,那么,公司必须承担因为出租经济行为而自然而然产生的税负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所承担的税负水平较高,税负结构复杂,对税务筹划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和财务审核成本。如果公司寻找出良好的投资项目,通过股票投资方式参与其他经济经营活动,那么公司就有效地将出租业务转换成为投资项目。通过这种投资方式,公司不仅可以赢得投资项目带来的可观收入,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公司所承担的税负水平,只要承担起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就可以了。

通过以上两种投资方式的比较,可以看出,如果公司的前一种投资方法涉税种类众多,税负水平较高;如果公司的后一种投资方式涉税种类较少,税负水平较低。因此,公司可以将房屋出租的形式转变为投资业务,就可以很有效的降低企业税负。

(2)实现房屋出租业务与承租业务之间的相互交换

在现代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该地区的房屋租赁的供不应求的局面日趋严峻。租金收入己经成为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公司的从租税负水平就较高,从价计征税负水平较低,进而造成两种计税方法下的房产税负水平不公平。因此,司中己经修理好的房屋可以按照从价计征税负,减少公司的税负水平。另外,根据税法规定,如果公司出租,那么,就需要在缴纳租金收入12%的房产税的基础上,还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营业税、教育附加费和印花税等多种税种,税负水平较高。通过比较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看出公司采用从价计征的房产税额较少。

2.租金收入分解的税务筹划

在持有闲置资产的过程中,公司通过出租特定选择的房屋,赚取租金收入。在这种情况下,租金收入水平的高低与企业应纳营业税和房产税的数额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租金收入水平越高,公司的税负水平就越高;租金收入水平越低,公司的税负水平就越低。因此,有效地分解租金收入,尽可能地以其他收入形式表现出来,公司就能在不影响企业收入的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节税的目的。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公司可以将租金收入中的水电费和物业费等形式的收费合理的分解出来,通过与承租人签订房租合同和物业管理合同,针对房租费、物业管理费以及水电费用进行分别收取。

3.三个经营环节税务筹划总结

纵观这三个生产阶段,本文发现公司的税务筹划活动存在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要将公司的经营战略与税务筹划的具体实务操作相结合

税务筹划既是公司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公司经营战略不可或缺的工具或者手段。通过我们对公司三个不同生产阶段的税务筹划实务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公司开发项目的总体规划,还是在生产环节的具体流程方面,税务筹划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开发建设阶段,公司的税务筹划活动就需要考虑到未来资金渠道的选择和开发项目的合作方式等问题。在交易环节当中,税务筹划的具体技术与公司的营销策略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保有环节当中,税务筹划的实际操作与公司的资产保值增值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关联。这些问题恰恰也是公司取得长远发展而必须想清楚的事情。

(2)要将公司生产阶段的具体特点与税务筹划的普遍理论相互结合起来

通过我们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来看,在开发建设阶段当中,公司的开发建设成本将直接影响税负水平的高低、在税务筹划工作中应重点考虑到增值比率、融资方式和合作建房方式等问题,降低开发建设阶段的税收支出水平;在交易阶段当中,公司所涉及到的税务具有税务征收水平较高、税种种类繁多而冗杂、税负结构复杂、税务程序复杂等特征,要求税务筹划的过程尽可能地简化税收结构,减少税务开展的成本消耗,进而降低该生产阶段的税收成本,达到节税的目的;在保有环节当中,公司所涉及到的税务具有名义税负重、实际税负轻、税负水平容易转移、税务牵涉关系紧密等特点,要求税务筹划必须降低名义税负,实现税务水平的灵活转移,简化税务程序,降低税负水平。

(3)要将公司的整个生产环节和税务筹划活动相互结合

虽然公司的生产活动被划分为开发建设环节、交易环节和保有环节,但是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是密不可分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三个环节的税务筹划活动也是具有时间上的连贯性,而不是孤立的。

篇7

企业的经营活动实际上体现为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活动,其主要涉及到四大流转税和三大所得税,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来进行税务筹划。

第一,采购过程的税务筹划。(1)纳税人的选择。税法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实行差别待遇,其增值税税负也不同。其测算方法为:设A为不含税购货额,B为不含税销货额。若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率为17%,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6%,则当B*17%-A*17%>B*6%,即A/B<64.17%时,此时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较轻;而A/B>64.17%时,此时选择一般纳税人,税负较轻。(2)运输方式的选择。采购企业自营运费转变成外购运费,可能会降低税负。拥有自营车辆的采购企业,当采购货物自营运费中售货企业将收取的运费补贴转化成代垫运费,也能降低自己的税负,但要受到售货对象的制约。对于售货方来说,其只要能把收取的运费补贴改为代垫运费,就能为自己降低税负。(3)采购方式的选择。这里的采购方式包括采购地点、采购对象和供应商等,如税法规定,采购的设备如为国产设备,其投资额可按一定的比例抵免应纳税额;向一般纳税人采购物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其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第二,生产过程的税务筹划。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到的税务筹划点比较多,主要包括:一是生产产品的选择。企业在决定生产何种产品时,除了考虑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市场需求外,还要考虑税负问题。目前,同一产业生产不同产品时,由于不同产品税率高低不同,有的产品还可以减免税,企业选择产品税率较低者或减免税产品进行生产可以节税。二是生产费用核算方式的选择。即是通过对企业成本费用项目的组合与核算,使其达到一个最佳值,以实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避税方法。具体有:材料计算避税法,材料计算法是指企业在计算材料成本时,为使成本值最大所采取的最有利于企业本身的成本计算方法。根据我国财务制度规定,企业材料费用计入成本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与后进先出法5种不同的计价方法,他们对企业成本多少及利润多少或纳税多少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材料价格总是不断上涨的,后进的材料先出去,计入成本的费用就高;而先进先出法势必使计入成本的费用相对较低。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如果企业正处所得税的免税期,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其得到的免税额就越多,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选择先进先出计算材料费用,以减少材料费用的当期摊入,扩大当期利润;相反,如果企业正处于征税期,其实现利润越多,则缴纳所得税越多,那么,企业就可以选择后进先出法,将当期的材料费用尽量扩大,以达到减少当期利润,少缴纳所得税的目的。折旧计算避税法,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中的那部分价值。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即将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按合理而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间内进行摊配。由于折旧要计入产品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常用的折旧方法有以下几种:使用年限法、产量法、工作小时法、加速折旧法。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企业会产生不同的税收影响,因为: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时间不同;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因而造成累进税制下纳税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分析,以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达到最佳税收效益。

第三,销售过程的税务筹划。其一,混合销售行为的税种选择。税法规定以增值税为主的混合销售一并交增值税,以营业税为主的一并交营业税。通过合理安排应税货物和非应税劳务的比例,以此合理确定税负分界点,达到少纳税的目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等于企业经营的增值额乘以增值税率,增值额和经营收入的比率成为增值率,所以应纳增值税额也等于经营收入总额乘以增值率再乘以增值税率;营业税应纳税额也等于经营收入总额乘以营业税税率。为比较二者税负高低,设经营收入总额为Y,增值率为D,增值税税率为t1,营业税税率为t2,则有:应纳增值税税额=Y·D·t1;应纳营业税额=Y·t2;当二者税负相等时有:Y·D·t1=Y·t2,则D=t2÷t1。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当实际的增值率大于D时,纳税人筹划缴纳营业税比较合算;当实际的增值率等于D时,增值税税负和营业税税负完全一样;当实际的增值率小于D时,缴纳增值税比较合算。其二,销售结算方式的选择。税法规定,直接收款销售以收到销货款或取得索取销货款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卖方的当天为收入确认时间;赊销和分期收款销货方式均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为收入确认时间;而订货销售和分期预收款销售,待交付货物时确认收入实现。对销售结算方式的税务筹划就是通过对取得收入的方式、时间以及计算方法的选择和控制,以达到减税或延缓纳税的目的。如直接收款销货时,可通过推迟收款时间或推迟提货单的交付时间,把收入确认时点延至次年,从而获得延迟纳税的好处。其三,促销手段的选择。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常用的促销手段有:折扣销售、销售折扣、实物折扣和现金返还。税法对四种促销手段的涉税处理有不同的规定。对于折扣销售,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开在同一张发票上,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否则按全额计税;对于销售折扣,由于发生在销货之后,是一种融资性质的理财费用,税法规定一律不得从销售额扣减;对于实物折扣,该实物的价款不能从货物销售额中扣减,应按视同销售货物计算增值税;对于现金返还,由于相当于一种购货回扣,销售额与折扣额开具在通一张发票的折扣销售税负较低。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营销策略,选择最有力的促销手段,以降低纳税成本。二、筹资活动的税务筹划

企业无论从何种渠道取得资金,都存在着一定的资本成本。从纳税角度看,不同的投资渠道产生的纳税效果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企业筹资渠道。对企业来讲,合理利用筹资渠道可有效的帮助其减轻税负,从而获得税收上的好处。

(一)合理确定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筹集的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负债筹资支付的利息作为税前扣除项目,具有税收挡板作用;而权益筹资支付的股息不作为费用列支,只能在企业税后利润中分配。因此企业筹资时,在不违反国家经济政策的前提下,应通过税务筹划达到节税增资的目的。一般而言,如果企业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负债比重的增加可提高权益资本的增资水平,然而,负债利息必须固定交付的特点又导致负债筹资可能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只有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年利息率的情况下,提高负债资本在资本结构中的比率才可以增加权益资本收益率,因而在此前提下利用债务融资才能既减轻企业的税负,又能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的经济目标。因此,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就尤其重要,决非负债比率越高税收收益越高,而应同时考虑财务风险因素。

(二)充分运用租赁筹资。租赁大致可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大类。从企业纳税角度看,租赁也是企业用以减轻税负的重要方法。对承租人来说,经营租赁可获取双重好处:可以避免因长期拥有设备而承担较大风险;可以在经营活动中以支付租金的方式冲减企业的利润,减少税基,从而减少应纳税额。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特殊的筹资方式,可以迅速获得所需的资产,保存企业的举债能力,更重要的是租入的固定资产也可以计提折旧,折旧计入成本费用,支付的租金利息也可按规定在所得税前扣除,减少了纳税基数。因此,融资租赁的税收抵免作用较为明显。

(三)妥善处理借款费用。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旧或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在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凡是与固定资产构建有关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应予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之后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需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冲减以后各期应税收益,而费用化的借款费用一次性抵减当期应税收益,由此可以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企业应在借款费用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计入费用化的份额,获得相对的节税收益。即企业应尽可能缩短固定资产的构建期间。

三、投资活动中的税务筹划

在企业的投资活动中,通过对投资企业类型、投资方式、投资地点、投资行业、投资规模进行税务筹划,可以实现节税利益的最大化。

首先,投资企业类型选择法。投资企业类型选择法是指投资者依据税法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企业类型的选择,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的方法。(1)投资方式的选择。投资方式是指投资者以何种方式投资。企业投资方式可以分为购买经营资本物兴办企业的直接投资和对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间接投资。一般来说,直接投资考虑的税制因素要比间接投资多,因而其税务筹划空间较大。只要合理利用有关法规,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投资,均可达到避税目的。但在具体运用时,还应根据投资的不同情况,综合分析比较,以选择最佳方案。(2)投资地点的选择。目前为了实现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的战略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生产力布局以及扶植贫困地区发展,我国制定了不同地区税负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就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税务筹划的机会。投资地点的选择,对于企业节省税金支出、实现国家生产力的战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投资行业的选择。投资行业的选择是指投资者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投资产业的选择,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为了实现特定的产业结构目的,税法中往往给出了大量的行业优惠政策。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使投资行为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又要体现出税收的政策导向,通过对生产性企业和非生产性企业不同税收优惠的分析比较,综合考虑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总体负担,选择最佳投资方案。(4)投资规模的选择。这是指企业选择建立集团企业还是独立企业的选择。

————

参考文献:

[1]陈秋萍:《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合理避税》,《会计之友》2004年第3期。

篇8

在我国,纳税筹划被理解为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在符合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筹资、投资和经营等理财活动的精密规划后而获得节税收益的活动。从这一定义中可以认识到:无论企业如何进行纳税筹划,都不能违反国家法律,即必须以税法为准绳。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时,所制定的纳税筹划方案要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可,要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由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方能实施。对于特殊的纳税筹划方案,应在与税务机关达成共识后,才能按其方案进行操作。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该坚持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原则,既要保证所选择的纳税方案合法,还要考虑到企业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战略。然而,在纳税实践中,由于纳税人对税务筹划存在着片面认识,一味钻法律的空子,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法的学习和掌握不够,又缺乏与税务机关的有效沟通,税务筹划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一、纳税筹划失败的原因

(一)企业财会人员对法律条文理解不深不透,单凭对某些税法条款的一知半解盲目地进行纳税筹划,结果使纳税筹划活动越过了法律允许的边界,触犯了法律,形成了事实上的偷税、漏税

例如,某轻化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生产并销售应税品要缴纳消费税;而从生产企业购买应税消费品再批发或零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则不缴纳消费税。”将企业一部分销售人员独立出去,成立了独立核算的下属营销公司,然后把轻化厂生产部门生产的高级化妆品以成本价格销售给营销公司。即将原本不含税出厂价350元一套的化妆品,以成本价150元销售给营销公司,按当时规定的30%消费税率每套只缴纳了45元的消费税。每套少缴纳消费税60[(350-150)×30%]元,且营销公司批发或零售时均不缴纳消费税。结果,这种做法被税务机关发现,被认定为是一起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产品定价的偷税行为,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补缴了税款和罚款,使企业得不偿失。

其实,只要认真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就可以知道,该法律文件的第26条明确规定:“企业或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机构、场所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纳税的收入或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由此可见,纳税筹划绝非轻而易举,也不仅仅是减少纳税额的问题。作为纳税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该全面、深入地研究税法,吃透税法精神,才能避免这类纳税筹划的失败。

(二)企业财会人员和销售业务人员不能很好地沟通和配合,财会人员没有给销售人员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结果使企业触犯了税法,受到了处罚

例如,某大型商贸公司2006年10月份发生了这样一笔业务,某客户购买大宗商品价款1000万元,分3次付清,当时付转账支票500万元。结果企业业务部门一次性开出了1000万元的普通发票,而对未收到现金的部分,财务部门不记账,结果违反了税法规定,受到了税务机关的处罚。

其实,这些业务只要对结算方式稍做调整,采取分期收款的结算方式,企业就可以得到纳税筹划的收益,具体做法如下:

对已收到转账支票的部分,开具发票,计算出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72.6495万元[500/(1+17%)×17%]。对于未收到货款的部分,采取分期收款的结算方式进行核算。这样既可以延缓纳税,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又可以避免遭受违反税法的处罚。

(三)企业把目光盯在“税务最低”这一目标上,不考虑税务筹划对其他财务指标的影响。这种把节税作为唯一目标的纳税筹划,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例如,某化工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需向金融机构贷款2000万元新建一条生产线,年贷款利率6%,年投资收益率为18%,5年之内还清全部本息。经财务人员测算,有以下四个备选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期末一次性还清本息;方案二,每年偿还一定的本金利利息,偿还系数为0.2245,前四前等额偿还475.94万元,第5年偿还469.47万元;方案三,每年等额偿还平均本金400万元以及当期的利息;方案四,每年偿还等额利息120,并在第5年一次还本。

以上四个方案很难一眼看出哪个方案最优。于是,化工公司财会人员又测算了五年之中四个方案应纳所得税的情况,结果方案一为370.73万元,方案二为470.84万元,方案三为475.18万元,方案四为594万元。于是,该公司选择了方案一。这是否是一个最佳方案呢?笔者认为还需要从归还本息合计、现金流出量合计等方案做详细的分析。为此笔者经过一番精心的测算,列出表格,说明5年中四个方案各自缴纳所得税、还本付息以及现金流量的具体情况,见下页表1。

由表1可见,如果选择税负最低的方案,那么就应该选择方案一,因为这个方案会使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最低。事实上,该化工公司也是选择了方案一。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方案归还本息额最高,现金流出量也偏大,从综合财务目标来看,方案一不是最佳方案。从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应该权衡表中5年应缴纳所得税额、5年归还本息合计、5年现金流出量合计等三项指标后再作出决策。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财务管理道德要关注资金流量;另外,对于筹资贷款而言,还应该关注归还本息的总额。如果从这两个方面看,最好的方案不是方案一,而是方案三。方案三虽然纳税较多,但是现金流出量最低,比方案一少流出现金211.05(3046.23-2835.18)万元,足以弥补多缴纳税款带来的损失[(475.18-370.73)

<211.05]。由此可见,进行纳税筹划不能仅把目标盯在“税负最低”这一点上,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纳税筹划的真正目的。该化工公司一味追求税负最低而不顾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做法,不能不说是个失败的纳税筹划案例,究其实质是财务人员缺乏理财知识的表现。

(四)有些企业财会人员把自己放在税务机关的对立面,忘记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是纳税筹划的关键,结果,在本可以节税的方案上得不到税务机关的认可,造成纳税筹划失败

例如,某企业为节税,将固定资产折旧由平均年限法变更为年数总和法,因为事先未征得税务机关的同意而被查处。其实,这家企业折旧变更政策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只是税务机关和企业对税法条款及企业实际情况的理解不同而已。只要企业与税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应该是可以变通的。

在实际工作中,纳税筹划失败的表现及原因还有很多,其中经营管理高层的财务管理知识欠缺是造成纳税筹划失败的根本原因。一些CEO人员认为纳税筹划是财务人员的业务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纳税筹划的经验和技能,也是造成纳税筹划失败的重要原因。

二、防止纳税筹划失败的对策

为了防止纳税筹划的失败,笔者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

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财务人员应该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这些情况包括:1.企业的组织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组织形式不同,所享受的税收待遇也不同。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筹划最合适的纳税筹划方案,做到有的放矢。2.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不能脱离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只有了解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后,才能使纳税筹划方案恰到好处,合法又合理。比如,企业在现金流量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该首选现金流出量少而纳税额又不高的方案;如果企业现金流量不存在任何问题,可以选择纳税额最低的方案。3.企业投资额的大小。在我国,对于投资额不同的企业,国家制定有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投资额的大小还决定项目完工以后形成的固定资产规模,即生产能力的规模。对于这些问题,财会人员必须了如指掌,为用好税法做好基础工作。4.企业领导对风险价值的态度。从企业领导对风险的态度看,可以把企业领导划分为开拓型和稳健型两种类型。一般来说,开拓型的领导对风险持乐观的态度,不怕风险,敢于冒风险去获得最大的利益,对纳税筹划持积极的态度;而稳健型的领导对风险持谨慎的态度,反映在税务筹划上,他们往往宁可牺牲一些企业的节税机会,也要确保不违反法律,不敢打税务机关的“球”。了解这些对于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意义重大。5.企业目前的纳税状况。企业有无欠税行为,在纳税筹划方案开展了哪些工作等是企业制定纳税筹划方案必须考虑的因素。这有助于企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注意搜集足够的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类分析,以备在制定纳税筹划方案时参考

一般需要搜集以下资料:1.我国有关税法的制度法规;2.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3.其他企业类似的纳税筹划方案以及方案分析评价;4.取得税务部门的内部资料或中介机构的内部资料及其有关的、公开发行的专业书籍和刊物。

(三)制定详细缜密的纳税筹划方案,做好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工作

制定纳税筹划方案时要考虑周密,不可有疏忽和失误;在制定方案时要综合权衡节税和现金流量、还本付息总额等理财计划的协调关系,还要尽量降低纳税筹划的成本;选择最佳的纳税筹划方法。

篇9

一、电子制造企业税务工作概述

(一)电子制造企业税务工作的特征

电子制造企业应用的技术比较高端,制造的产品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特征,所以电子制造企业的在税务工作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电子制造企业享有税收优惠较多

电子制造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工作内容主要对高新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运用高科技技术成果,制造精密的电子产品并进行销售。所以电子制造企业具有较高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比较领先的高新技术。目前,我国对科研技术的投入不断增加,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相应地对于电子制造企业也有一定的政策倾斜。这种政策倾斜表现在税务工作上,就是电子制造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了较多的税收优惠政策。

2.进口产品对企业应税工作有较大影响

电子制造企业重视的是科研和技术活动,产生的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目前,由于我国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产品的核心技术主件要从国外进口。这些主件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不长,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风险,对于电子制造企业最终生产的产品非常关键。这些进口主件的完税价格会对电子制造企业产品的纳税税额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电子制造企业的增值税和所得税

电子制造企业需要缴纳的税种较多,但可以进行有效税务筹划的税种主要集中在增值税和所得税上。其中,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目前我国对于增值税的计算主要采取抵扣的方式进行计算。另一个税种是所得税,我国采取的所得税税率为25%。企业所得税税额涉及企业纳税成本、费用等许多方面。

二、加强电子制造企业税务筹划的办法

电子制造企业的税务工作整体来说比较复杂,在执行时有标准的操作流程,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加强对税务工作的认识,采取合理合法的途径开展税务筹划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的良性发展。

(一)电子制造企业增值税的筹划办法

1.区别电子制造企业增值税纳税人的种类

电子制造企业在对增值税税率进行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区别纳税人的类型,目前我国增值税纳税人的类型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基本税率纳税人、低税率纳税人以及小规模纳税人。总体来说,电子制造企业对增值税税率的选择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企业选择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可能性,以及相应的好处;二是在购买企业分别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的情况下,销售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纳税人身份对于企业来说最有益处。

2.电子制造企业产品的税务筹划办法

电子制造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一般制造企业的产品具有较大的不同,通常电子产品的销售和软件销售是捆绑在一起进行的。同时,一些电子产品售出后还需要良好的后期服务,这些服务通常都是有偿服务,而且利润率比较高。可以说,电子产品本身的销售和后期服务的销售具有极强的关联性,这给电子制造企业在应税税率的选择上提供了较大的可操作性。我们假设电子制造企业的增值税率用A表示,那么A等于营业税率和增值税税率的比值。在实际税务工作中,通过计算得到实际的增值税率B,如果B的数值大于A,那么电子制造企业可以选择其相应产品进行拆分,将其中的一部分改交增值税;如果B小于A,那么电子制造企业全部缴纳增值税对于税务筹划更有帮助。

3.电子制造企业购买设备的税务筹划办法

电子制造企业要对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研读,从而更好地开展税务筹划工作。例如:在税收优惠政策中规定企业如果购买特定行业生产的国产设备可以实行增值税退税。所以,电子制造企业在购买设备的时候要对国内设备的价格、国外设备的价格以及享受的增值税退税金额进行综合考量。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国内的设备价格减去增值税退税金额后比国外进口设备价格低,那么电子制造企业选择国内设备进行采购比较合适。在税收政策中有对来料加工复出口产品的税收优惠,这一点对于我国沿海地区的电子制造企业比较有利。税法规定来料加工复出口产品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公式为:

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数=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材料进口金额×(征税率―退税率)

通过公式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如果材料进口的金额比较低,那么电子制造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就比较高,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国内采购和国外采购的份额,从而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二)电子制造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办法

1.加强电子制造企业的科研工作

我国在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惠政策,目的是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电子制造企业要合理享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地开展自主创新,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创造出属于企业自己的品牌,从而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享受更多的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具体来说,电子制造企业的科技研发费用指的是企业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等投入的费用。电子制造企业的科技研发的加计扣除办法根据是否形成了无形资产分为两类,如果没有形成无形资产的,在进行100%扣除之后,还要依照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50%;如果已经形成了无形资产,那么要依照无形资产的150%进行摊销工作。可以看出,如果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越大,那么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也就越多。

2.合理选择税务主管机关

目前,我国在税收政策的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同样的税种在不同的地区实行征缴的税率不尽相同,这是由于地域条件的客观性决定的。电子制造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地域间的不同税收优惠政策,采取区域分配机制,主动选择应税税率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具体来说,电子制造企业可以将企业总部设置在个人所得税优惠较多的地方,将生产制造部门设置在对于采购生产环节具有优惠政策的地方。通过统筹分配、合理布局,实现电子制造企业的税务筹划。

3.增加企业运营规模

根据税法的规定,销售费用和产品生产成本的扣除方法不尽相同。销售费用是一种期间费用,按照规定是可以在当期就进行税法上的扣除,而生产成本只能够扣除已经实现销售、确认收入的部分,如果没有实现销售、确认收入,那么就要在以后进行收入确认时再进行扣除工作。所以,电子制造企业可以将计入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进行合理规划,确认到销售费用中,这样可以在当期就进行税前扣除工作,那么这部分应该缴纳的所得税就会相应地延后,这对于电子制造企业增加资金流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独立销售机构的方法来享受这种所得税优惠政策带来的好处。同时,通过所得税的延后缴纳可以有效地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间接增加电子制造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选择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工作人员

目前,我国税法中规定了对于特殊人员就业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并且也取消了对于特殊人员的数量的限制。例如:如果企业给特殊人员发放的工资为每月2000元,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那么企业在每一名特殊人员身上就享受到了500元的税收优惠。国家制定这种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充分保护我国特殊人员的基本利益,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而电子制造企业的工作中,一些行政工作,例如门卫人员、保洁人员等对于员工的知识水平要求都比较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平衡好自己的人员组织结构,可以在这些岗位招聘一些特殊人员,从而享受到税收优惠。同时,招聘特殊人员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承担、企业形象的良好宣传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进口组件完税价格的筹划办法

对于电子制造企业来说,进口组件的完税价格对于企业的应缴税费的计算具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税法相关条例规定,进口产品的完税价格指的是进口产品的成交价格经过国家海关的审定,以此价格为基础的产品到岸价格。在对税价估定之后,一般按照以下价格进行相关的固定工作:相同货物的成交价格,相似货物的成交价格,国际市场上相似货物的价格以及其他由海关相关部门制定的价格。电子制造企业引进的产品技术含量都较高,很多都是最新研制出的产品,由于开发时间较短,市场接受程度不高,所以市场上对于这些产品的价格定位比较模糊,不能做到准确的价格定位。同时,这些产品的研发费用较高,所以最开始企业在对产品进行价格制定的时候,一般都会高于市场上已经出现的同类低级别产品。而海关部门对这些产品价格的认定,对于电子制造企业主要部件、原材料的相关关税和所得税的计算具有重要影响。电子制造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对相关的税法变化引起重视,对海关的价格认定保持高度关注,从而第一时间掌握相关资料,为合理避税提供及时的信息。

篇10

关键词:税务筹划 基本途径 核心环节 风险防范

企业税务筹划的含义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获利,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创造成本优势便是基本手法之一。而税收负担的轻重是直接影响其成本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就必须在考虑其生产经营战略的同时,综合考虑税收这一成本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以及竞争日趋公平和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通过税务筹划的手段达到企业税收负担最小化,从而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打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目前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这就对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税务筹划(tax planning或tax saving),是纳税人在国家税收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筹资、投资、收入分配、组织形式、经营等事项的事先安排、选择和策划,以期达到合理减少税收支出、降低经营成本、获取税收利益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税务筹划的主要内容是:采用合法的手段进行节税筹划;采用非违法手段进行避税筹划;采用经济手段,特别是价格手段进行税收转嫁筹划。简单地说,如果将个人或企业增加收入、利润等称为“开源”,那么税务筹划就是进行“节流”。由于税务筹划所取得的是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所以它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企业的一种财务活动。

企业税务筹划的基本途径与核心环节

(一)企业在创建过程中的税务筹划

通过选择不同的产业领域进行税务筹划。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规划及产业导向,对不同产业制定了差别税收政策。投资者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优惠差别规定,通过对投资产业的选择即可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同时又体现政府产业政策的导向。通过选择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进行税务筹划。许多国家对股份有限公司和合伙企业实行不同的纳税规定。公司的营业利润在企业纳税环节课征公司税,税后利润作为股息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还要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而个人合伙企业则不作为公司看待,营业利润不交公司所得税,只对个人分得收益征收个人所得税。通过选择不同的注册地进行税务筹划。为实现整体经济发展战略,往往制定出一系列针对不同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就给纳税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税务筹划机会。比如我国对经济特区的优惠,对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惠和对西部开发的优惠等等。投资者可以通过选择上述具有优惠政策的地方进行投资,就会达到节省税金支出的目的。通过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进行税务筹划。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权益融资需要支付股息,股息要从税后利润中支付,成本较高;债务融资要支付利息,利息可纳入管理费在税前支付可以起到抵税的作用。当税率较高时,债务融资的抵税功能就更为明显,但债务融资存在较高风险,因此,企业根据不同需要来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也是税务筹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税务筹划的核心环节

对于任何一个纳税人来说,其实际应缴纳税款的计算方法为: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实际应缴纳税款=应纳税额-应抵扣税额

这里所说的应抵扣税额是指直接减少纳税人应缴纳税款的各种抵扣项目,包括税额扣除、退税额、免税额、盈亏互抵、减税额等。在税率既定的条件下,减少计税依据就意味着减少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从而减少了实际缴纳的税款;在计税依据既定的条件下,降低适用税率也意味着减少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从而减少了实际缴纳的税款;在应纳税额既定的条件下,增加抵扣税额就意味着减少了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款。除此之外,从相对节税的角度考虑,推迟税款的缴纳也意味着节税。因此,节税从基本方案看,分为四种:

第一,减少计税依据。计税依据,或者称为税基,是指计算纳税人应纳税额的依据。在税率既定的情况下,减少计税依据就意味着减少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减少计税依据是节税的最基本方案。不同的税种,其计税依据各不相同,因此应当根据各税种计税依据的具体情况通过各种方法减少计税依据,从而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而减少计税依据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是扣除法。扣除法是指在确定税额时,将按照税法规定能从中扣除的项目予以扣除,从而减少实际应缴纳税额的方法。采用扣除法进行税务筹划的基本要领归结为两点:一是完全,即凡是税法规定的准予扣除的项目都予以扣除;二是充分,即按照税法规定的最高标准充分地予以扣除。 这就要求税务筹划人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税法中关于准予扣除项目及其标准。

第二,降低适用税率。降低适用税率是指在同一税种存在不同税率的情况下,通过各种筹划方法,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从而减少应纳税额的方法。采用降低适用税率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合理的安排,在计算企业应纳税额时选择较低的税率,以减少企业应纳税额,从而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其具体思路包括:

纳税人选择。由于不同的纳税人适用不同的税率,因此税务策划时,只要可能,就应当通过比较分析,选择税负较低的纳税人身份,从而降低企业的适用税率。这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消极的身份选择,另一种是积极的身份选择,从而降低企业的适用税率。计税方法的选择。在有些税种中,税法规定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税方法,而不同的计税方法的实际税负往往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本着税负最小化原则进行选择。征税项目的转换。同一税种的不同征税项目,往往适用不同的税率;即使税率相同,由于存在多种税费,其实际税负也不相同。分劈技术。将收入分劈成若干次、若干时期或若干份,从而达到降低适用税率,减轻税收负担。比如按照税法规定,奖金收入属于工资薪金所得,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一次奖金收入较高的,可以通过分劈技术分劈成若干次收入计入工资,这样就可以降低适用税率。转移技术。将同一利益集团内的一个企业的收入、成本、 费用和利润以及财产、行为转移到其他企业,以降低实际税率,从而减轻整个利益集团的税收负担。转移技术的前提是同一利益集团的不同企业的适用税率存在差异。转移技术的核心或者要点是将计税依据从税率较高的企业转移到税率较低的企业,降低整个利益集团的整体税收负担,从而绝对地节税。

第三,增加应抵扣税额。主要包括:税额扣除。税法规定纳税人在计算缴纳税款时,对于以前环节缴纳的税款准予扣除。税额扣除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并对纳税人的某些经济行为加以鼓励和照顾。盈亏互抵。税法规定纳税人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准许纳税人在某一年度发生的亏损,以以后年度的盈利去弥补,从而减少以后年度的应付税款。税收饶让。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其在境外已经缴纳的税款,准予在合并纳税人时予以扣除,这就叫税收饶让,在具体扣除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分国不分项抵扣;另一种是定率抵扣,即企业可以通过计算分析,确定采用哪一种方法抵扣的金额大则采用哪一种方法。 跨国经营企业在合并纳税时应当充分考虑税收饶让因素,以减轻其税收负担。

第四,推迟税款缴纳时间。推迟税款缴纳是相对节税的方法,由于税收的重点是流转税和所得税,流转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税收入,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它是纳税人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推迟税款缴纳的方法尽管有很多,但基本思路可以归结为两种:

一是推迟收入的确认。收入既涉及流转税,又涉及所得税,所以从纳税的角度看,收入确认总是越晚越好。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对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安排,如合理地安排交货时间、结算时间、销售方式等,从而推迟营业收入实现的时间,从而推迟税收的缴纳。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财务安排来推迟收入的确认。这主要是指在会计上通过合理安排确认营业收入实现的时间来推迟税款的缴纳,或者说合理安排营业收入的入账时间以推迟税款的缴纳。二是费用应当尽早确认。费用不涉及流转税,只涉及所得税,所以从纳税的角度看,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是宜早不宜晚。具体而言,对于费用确认,应当遵循如下原则:凡是直接能进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损失的不进生产成本;凡是能进成本的不进资产;能预提的不待摊,能多提的就多提,能快摊的就快摊。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及其防范

所谓税务筹划风险,是指税务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如税收政策调整和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失败而付出的代价。企业如果无视这些风险的存在而进行盲目的税务筹划,其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一)企业税务筹划风险

首先是投资扭曲风险。投资扭曲风险是指企业单纯为了达到节税目的,选择次优而放弃最优投资方案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损失的可能性。建立现代税制的一项主要原则就是税收的中立性,即中性原则,纳税人不应因国家征税而放弃或改变其既定的投资方向。如果纳税人因税收因素而放弃最优投资方案而改为次优投资方案,就会面临投资扭曲风险。因此,税收非中立性越强,投资扭曲风险程度越大,相应的扭曲成本也就越高。

其次是忽视成本风险。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是有成本的,并非是毫无付出的。很多税务筹划方案,理论上虽可以少缴纳或降低部分税款,但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这与税务筹划中忽视成本有关。税务筹划成本是指由于采用筹划方案而增加的成本,包括潜在成本和显性成本。潜在成本是指税务筹划失败时的罚款;显性成本,即人工成本,是一种物化劳动成本,是向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进行税务筹划咨询或委托进行税务筹划时所支付的报酬和费用。

第三是经营损益风险。政府课税(尤指所得税)体现为对企业既得利益的分享,而并未承担相应比例经营损失风险的责任。尽管税法规定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可以用以后实现的利润(税前利润)补偿前期发生的经营亏损,但这种“风险”是以企业在以后限定期间内拥有充分获利能力为假定前提,否则一切风险损失将完全由企业自己承担(以税后利润弥补亏损)。由于弥补亏损的来源并非来自企业以前年度盈利时已缴纳税款的返还,而是企业以后年度实现的利润,这意味着税款是预缴,企业税负的相对加重。这就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的经营损益风险。

第四是税款支付风险。纳税作为企业对政府负债的偿还,具有单向、强制、完全现金(会计上定义的狭义现金)支付的外性约束。比如,其他债务偿还具有非完全现金支出的特点,有时可不动用现金却可结清所欠债务,如双方互为债权债务关系,新旧债务调换等。而企业所负担的税收债务,不可能采取与政府间债权债务互抵的途径予以结清,企业必须无条件履行纳税义务,按期申报,缴纳税款,不经特别批准,不得延期缴纳,即使对已经获取延期纳税申报的企业,也必须按照税务机构核定的额度预缴税款,各项税款的支付必须全部以现金缴付。企业一旦现金不足而无法融通时,不但要接受税务机关的经济惩罚,而且要承担因企业信誉降低而可能导致其市场价值潜在的有形、无形损失。如果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把握程度不高,税务筹划很有可能失败,很有可能因涉嫌偷税,触犯刑律。这些风险的存在,都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损失。

(二)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的防范

坚持合法性。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进行税务筹划也是纳税人享有的权利。但是税务筹划应该合法,这是税务筹划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税务筹划的合法性,既包括税务筹划必须符合国家税收的引导趋势,使得企业在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也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意图;同时还包括税务筹划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度的把握,划清税务筹划与偷税、漏税等其他减税方法之间的界限,坚持合法筹划,防止违法减税、节税。

力求综合性。从根本上说,企业的税务筹划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他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实现企业财富的最大化)决定的,企业开展税务筹划也应当符合这一总体目标。税务筹划首先应当着眼于整体税负的降低,而不是个别税负税种的减少。这是由于各税种的税基相互关联,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某种税税基的缩减可能会致使其他税种税基的扩大。因此,税务筹划既要考虑带来的直接利益,也要考虑减少或免除处罚带来的间接收益;既要考虑某一税种的节税利益,也要考虑多种税种之间利益抵消关系。另外,税务筹划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他并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投资项目税收的减少并不等于企业整体利益的增加。如果有多种投资方案可以选择,最优的方案应是整体利益最大的方案。而并不是税负最轻的方案。从整体利益最大化出发,这样就避免了投资扭曲风险。

坚持成本收益原则。税务筹划可以使企业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无论是由企业内部设立专门部门进行税务筹划,还是由企业聘请外部专门从事税务筹划工作的人员来完成,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解决企业忽视成本的风险,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还应当遵循成本收益原则。既要考虑税务筹划的直接成本,同时还要将税务筹划方案选择比较中所放弃的方案的可能收益作为机会成本来加以考虑。只有当税务筹划方案的收益大于支出时,该项税务筹划才是正确的、成功的。对于税务筹划成本中显性成本,企业可以与中介机构进行反复磋商,降低费用、成本。只有当费低于税务筹划节约的税负时,这项税务筹划方案才是可行的。

争取当地税务机关的支持。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企业税务筹划的目的是节税,即减少向国家纳税的数额,这与政府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是互相矛盾的。因此,企业要想进行税务筹划,必须取得当地税务机关的支持,以确保合法性。企业税务进行筹划的许多活动是在法律的边界上运作的,税务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况且各地税务机关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也是不一样的,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就要求进行税务筹划的企业在正确理解税收政策的同时,还要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式。进行税务筹划的企业只有从当地税务机关那里及时取得最新的税收政策信息,才可以对经营策略、税务筹划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企业经营和税务筹划的正确运行,最大限度的增加经营收益,降低经营损失,才可以使经营损益风险降到最低。

筹划方案应具有实用性。税务筹划的方法必须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具有可行性。作为企业的财务决策者应当能够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完成税务筹划过程,不能因为税务筹划而破坏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流程。税务筹划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尽量合法地推迟纳税,据此有人提出企业所需的原材料等外购货物应当尽早购进,这样企业在早期就可以多发生一些进项税额,少纳增值税,尽管企业后期的外购货物会减少,进项税额下降,从而企业要多纳一些税,但企业仍可以从上述推迟纳税中得到利益。这种税务筹划办法确实可以给企业带来税收上的好处,但由于税法对进项税额抵扣的时限有明确的规定,所以通过上述办法进行增值税的筹划很可能给企业带来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税法规定:“工业企业购进货物必须在购进的货物已经验收入库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商业企业购进货物必须在购进的货物付款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在分期付款购进货物的情况下,必须在所有款项支付完毕后才能申报抵扣)”。由于有上述规定,企业如果想用尽早购货的办法推迟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就可能面临库房紧缺、存货占压大量资金、管理费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这种税务筹划办法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

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税务筹划虽然有一些普遍原则,但因各国的税法不尽相同,所以,照搬国外企业税务筹划的方法在我国是往往行不通的。例如,许多国家的税法允许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因此,在这些国家,企业进行所得税筹划的一个很普遍的做法就是利用加速折旧的办法来推迟所得的实现。因为在加速折旧的情况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虽然不会减少,但由于企业前期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额较大,应税所得额较小,税款主要被推迟到后期缴纳,所以各年缴纳税款之和的现值会有所降低。但我国税法规定: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般为直线法;对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以及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状态的机器设备,确需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须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逐级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方可实行。可见,在我国,企业如果要实行加速折旧,最终要由国家税务总局批准,这就决定了利用加速折旧手段进行税务筹划在我国一般不具有可行性。

结论

总之,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的案例都可以说明,合理税务筹划能显著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助于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战略目标的实现,这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对国家来说,虽然暂时的税收减少了,但从长远看,企业得以发展壮大后,能为国家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讲,税务筹划对企业、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但为了正确地应用税务筹划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避免出现税收风险和税收滥用,有必要明确有关税务筹划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使税务筹划这一有效方法在我国得以健康推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中秀.纳税筹划[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杨智敏.走出纳税筹划误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何鸣昊等.企业税收筹划[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4.李心源,戴德明.税收与会计模式的选择与税收监管[J].税务研究,2004(11)

5.李永亮.对企业税收筹划核心环节及相关问题探析[J].商业时代,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