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产业政策范文

时间:2023-08-30 17:0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洋经济产业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洋经济产业政策

篇1

关键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战略选择;发展路径

1研究基础

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涵与特征、形成机制与演化路径、影响与制约因素、发展模式与产业政策等方面。

1.1内涵与特征

姜秉国(2011)指出“外部经济”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的内涵特征,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联性、政治性以及高新科技性、发展潜力性、成长不确定性,主要包括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环境产业和深海矿产产业等六大海洋产业门类。于会娟(2016)认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涉及“海洋产业”“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海洋高新技术是发展基础,涉及海洋的开发、利用、保护、生产和服务,并能引导海洋经济发展。

1.2形成机制和演化路径

Feser(2000)指出产业集群效应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基础,规模经济、互动式学习与技术扩散可以通过集群内的共生机制获得。Long(2011)认为随着产业集群的演化发展,企业间对环境、金融等外部依赖会随着相互合作、竞合协同发展而逐渐减弱。李晓璇(2016)分析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辐射效应、协同效应、累积效应和适应性预期效应等原理。

1.3影响与制约因素

Karyn&Cathal(2013)进行了实地调研后发现资金支持与政策保障是影响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孙加韬(2010)指出科技水平、高端制造、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不足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赵楠(2018)以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发展为例,指出引导措施、激励体系、公共服务是主要的运行掣肘。

1.4发展模式与产业政策

Schot(2007)等认为可通过突破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建立技术生态位。张玉强(2014)通过广东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型实证分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现实问题。张艺(2019)采取文献计量和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分析各国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研究领域的竞争态势,明晰国内与海洋科技强国发展中的差距。基于上述研究基础,现有研究关注点多在于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单个产业发展情况,相关研究缺乏相对有效的地方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路径研究和科学的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体系,更缺少针对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实践性探索,而这对于促进高度产业关联、较高成长性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建设显然不够。因此,文章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进行进一步探讨,为沿海地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借鉴,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2问题分析

湛江市是中国海岸线最长城市,海洋经济规模连续十几年居广东省内前列,拥有较强的海洋经济发展优势。此外,湛江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包括北部湾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等,但当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显现出的新常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够

湛江市拥有国内比较稀缺的鲎试剂等海洋生物和医药产业;在海洋多糖与海洋多肽利用、虾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面向海洋的产业招商成效明显,与德国巴斯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液化空气集团、华侨城集团、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中交集团等中国和世界知名企业有战略合作协议。但传统海洋产业仍占据海洋经济大幅份额,在传统海洋产业仍占据海洋经济大幅份额的背景下,新兴技术对接传统海洋产业所形成的高端环节未成规模,高端制造模式有限,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现代产业发展不充分,优质实体企业不多,传统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缓慢。

2.2形成了一定的先进技术,但创新驱动不够

2017年8月地方政府推行《湛江市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着力发展临港工业、海洋油气、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渔业等主要海洋产业。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应该包括新兴技术对接传统海洋产业所形成的高端环节,目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技术尚未形成以及市场结构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导致产业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低端产业占比较大,新产业还不能形成集群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的本土制造能力亟待加强,涉海企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海洋新兴技术转化为全新的、现实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演化过程,也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挑战。

2.3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集群培育程度不够

湛江三面临海,海岸线2023.6公里,2017年湛江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18亿元,占GDP11.5%以上。2020年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新增海洋产业省级以上新产品74项,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但主要以海洋生物育种、海水健康养殖、海产品精深加工及海洋生物医药为主,总体而言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处于起步阶段,除了海洋生物企业外,大型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缺乏;海洋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环境产业、深海矿产产业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亟待从无到有、加快发展、协同发展。

2.4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够

追求经济发展和海洋保护是有机统一的,湛江三面环海,海岸、海岛、海湾资源丰富,海岸线总长2043.5公里(其中大陆岸线1243.7公里,岛屿岸线799.8公里),占广东省的35.4%、全国的6.4%。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和个数均居广东省首位,是湛江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目前湛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看,海洋生态发展方面亟待加强,在规模上需要实现有效合理控制,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尚未形成;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压力还比较大。

3战略路径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既涉及单个海洋产业集群的价值联结、海洋资源跨行业配置,又涉及市场一体化、产业及环境的公共治理,以及产业布局创新、技术创新、研发转化、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等诸多环节,更需要合理的产业结构、有效的产业集群培育路径、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系统和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

3.1技术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作为创新导向型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海洋新兴技术创新成果为起点,形成产业规模经济,最终确立以海洋新兴技术产业为特征的技术经济范式。强调的首先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业化的结果,突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新性和非继承性。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以一体化发展为导向,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海洋产业结构和层次,提高海洋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其次,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孵化集聚创新值得进一步关注,高端化、高质化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具有战略价值,以此形成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再次,将技术要素与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在市场需求、政府行为等因素的促进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规模化生产。因此,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上,既要大力推进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应用,高起点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又要让传统海洋产业成为孕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坚实基础,并借助新兴产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形成对传统海洋产业的渗透,从而带动传统海洋产业的革新与嬗变。这一过程的关键是促进海洋新兴技术从技术供给方向传统海洋企业转移,如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业就是传统海洋渔业高新技术化的结果。通过技术的渗透和适应性创新,提高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从而形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3.2培育路径多样化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决定了其技术与产业的融合过程,即集群培育路径应该多样化,要根据具体的技术、市场条件选择合适路径。首先,通过产业的关联性和技术的先进性实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外部性。其次,通过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将创新型企业的领先技术水平逐渐传导给从事相关性业务的企业,从而带动其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再次,通过经济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技术升级,将创新型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业务,与最优配套企业共同构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展到整个海洋经济领域时,以带来海洋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特别是要围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对标世界最先进水平,开展前沿先导技术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系统梳理集群的突出短板与弱项,实施短板突破计划,推进集群内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3.3完善的政策体系

逻辑层面的政策过程是指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的过程,也包括培育政策、保障政策、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形成动态循环系统。主要的培育政策应支撑重点项目选择、关键技术攻关、市场化、社会化,产业扩张、产业链整合、产业优化和转型升级,从而形成产业的规模化和社会化等产业发展需要。相关的保障政策应涵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财税政策、人才政策、金融政策,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构筑完善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政策体系,加强政策支撑力度。

3.4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经济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这一领域里,资源利用方面更应当具有超前意识,更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建立海洋循环经济系统,以“减量、再利用、资源化”主线,从生产、消费源头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损害,相关企业在生产流程中就要建立一整套较为先进的生产理念,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此外,也应该要对海岸带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改善近海水域水体质量,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海洋资源对海洋经济发展承载力,建立科学有序的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范。

4结语

篇2

关键词:转型时期;产业政策;日本;中国

二战后,日本在短时期内从战争废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历了由封闭经济向对外开放,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过渡,这一时期日本在立足于国内的社会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当时日本国情的一系列合理有效的产业政策。政策上,走从“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再到“科技创新”的道路;技术上,经由了“吸收型”、“模仿型”到“追赶型”再到“领先型”的技术发展路径。这对于我国在转型时期如何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且可以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如何选择性地吸收和引进外来技术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一.转型时期的日本产业政策及其特点分析

产业政策是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在产业结构调整的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实施了很大程度的干预,其干预的主要手段就是提出明确的产业政策。在日本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其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政府制订和实施产业政策得以实现的。日本经济发展中,国家干预主要是运用有效的、科学的产业政策来推进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战后日本经济得到高速增长,同时也使日本在世界各国中成为以产业政策成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典范。

1、经济恢复期的“倾斜性产业政策”

20世纪4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提出了“倾斜生产方式”为主的产业复兴政策。就“倾斜生产方式”政策的实质来看,它是一种封闭的国内资源开发和产业保护政策。由于战后日本能源基本消耗殆尽,整个国家经济凋敝,物资匮乏,所以日本人能想通过解决能源、动力等部门的制约从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复苏。“倾斜生产方式”政策的实施,使得日本的基础工业部门实力得以壮大,为其以后的重化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1949年道奇路线对日本经济的矫正,日本重新获得了进人世界市场的机会。

20世纪50年代初期,能源等问题得以解决后,日本政府制订了“产业合理化政策”,主要集中于电力、钢铁、合成纤维、石油化工、煤炭和造船等重工业和化工部门,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来降低基础工业成本,大力刺激民间企业对现代化设备的投资,使劳动生产率在1951年一1955年期间提高了76%。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产业政策重心从基础工业转向新兴工业。政府开始支持和培育支柱产业和出口导向型产业。1955年,日本加入了关贸总协定,开始了贸易与资本自由化进程。日本政府提出发展利益较大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政策。

2、经济高速增长期的“战略性产业政策”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进人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该时期,日本产业政策目标是实现重化工业化,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日本采取了一系列赋有成效的产业政策。日本的产业政策日本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紧密相连。日本政府始终以“贸易立国”为基本国策,把扶植本国企业,提高其竞争力,振兴出口作为推行产业政策的出发点。产业政策的制定以“贸易立国”战略为决策依据,因此,产业政策是实现“贸易立国”战略的重要手段。“贸易立国”战略分为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由于日本当时资源贫乏,1945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先是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60年代中期后,重化工业已经成熟,且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迅速转变成出口主导产业。由进口替代战略转向出口导向战略,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高度化。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日本政府为了追赶欧美发达国家,确立了“贸易立国”战略,对工业部门实施重工业化和化学工业化。产业政策的中心目标转为尽快适应逐步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实现其产业结构高层次的转变。在重化工业的带动下,日本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0世纪70年代受环境和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政府开始将注意力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本时期的产业政策理念是创造性知识集约化,重点是加强自主的技术研发。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都非常重视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并且加强了以节省能源与促进替代能源为两大支柱的能源政策,使得日本能够在此次石油危机中渡过难关。日本政府在《8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构想》中提出“技术立国”的方针,意味着日本下定决心实现科技发展战略的目标。从80年代开始,政府提出产业结构知识密集化。加大科技投资,参与重点科技领域的科研工业,建立企业、大学、政府三位一体的“流动科研体制”。

3、经济调整时期的“稳定性产业政策”

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的出现使得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在这期间日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从长期的低迷中摆脱出来。其产业政策的目的是如何在电子信息等高技术领域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从而使得日本经济能够平稳增长。

二.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根据赤松要的雁型模式理论,某一产业随着进口的不断增加,国内生产和出口的形成,其图形就如三只大雁展翅翱翔。后来人们通常以此描述后进国家工业化、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发展过程,并称之为“雁型产业发展形态”。我国目前的工业化正处于重工业化阶段。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基本满足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农产品的总量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业结构调整和质量的提高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工业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是经济增长的领头雁。在此期间,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提高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改善国际分工地位和促进工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中发展较快的是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

从三次产业之间的协调性来看,工业、服务业对农业反哺作用不够显著,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加工、流通和营销等滞后;第三产业,主要是生产业发展滞后。然而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大幅下降,工业从业人数不断减少,这阻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产业结构升级出现断环,一般说来,产业结构升级过程应是随着工业化水平提高和分工的深化,企业内部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和专业化,并形成新的生产企业。然而我国工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外资,只是在制造环节发挥劳动密集优势,充其量就是一间制造车间。正因如此,导致了高附加价值环节掌握在外资手中,并主要由国外跨国公司控制,国内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第三产业发育不足,当然也就表现为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这些部门的就业不足;由于制造环节国内企业间的过度竞争,高附加值的营销与研究开发环节的跨国公司的垄断,将直接导致服务业发展滞后,而且会影响到产业结构升级。

三.日本的产业政策在中国的实践

从第一部分对日本产业政策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产业政策主要是工业政策。在日本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大多集中在工业部门。“倾斜式生产方式”、“重化工业化”、“国民经济倍增计划”等政策都是为了支持和保护主要支柱工业。为了实现“科技立国”的经济战略和知识密集化的产业政策,日本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继续加强它在经济运行中的宏观指导作用,使以知识密集化为中心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果,原来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的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正在向以高科技产业如电子计算机、信息、新能源、生命科学、宇航、海洋开发、新材料等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而我国目前仍然处在其原来的阶段,怎样才能使我国成为一个能利用高科技大量制造并出口具有国际竟争力产品的世界经济强国呢?合理的产业政策必不可少。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持续了40年的经济繁荣,这段时期的日本产业政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又一个世界奇迹。最近几年,世界经济整体滑坡,中国却一枝独秀,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还应该吸收、借鉴国外的产业政策经验,日本经验或许能给我国一些启示。

重视教育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正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人力资本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以实用为准则吸收和改进国外先进技术也是日本经济能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利用所谓“后发优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改进,应用于本国生产,既能够扩展生产可能曲线又能促进产业升级,这也是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经验。

通过对日本产业政策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适应世界市场、国内市场的发展要求,应根据我国的经济现状和世界经济发展动态,选择适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与模式。现阶段,在日本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事情,得出我国产业政策调整应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同时辅之以宏观经济政策,尽快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

首先,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产业政策调整应主要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在目前我国市场格局的条件下,政府应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日本的经验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应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导向进行调整。我国应该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优化和配置经济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进而提升我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其次,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推进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产业政策是一个财政、信贷、价格等经济政策及工商管理都与之相互关联的系统。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产业政策与其他各种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只有充分发挥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环保政策等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发挥其系统功能,宏观调控才能真正得以见效。国家发改委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了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互相配合措施,两项政策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就要继续研究探讨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外贸外汇政策、投融资政策、土地使用政策、价格政策、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政策的协调配合方案,建立相互之间长期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

再次,我国要把提高我国的国际竟争力作为我国产业政策调整的目标。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同时也使得跨国公司能够利用世界任何地方的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在世界任何地方生产产品,并且把产品销往任何有需求的地方。只有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才能保证在这场竞争中能够不断增进我国国家利益、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全球竞争中,只有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竟争力,才能确保经济的持续繁荣。因此,在调整产业政策中,应当以这次经济结构调整为契机,抓住当前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产业国际转移的有利条件,树立我国在一些传统产业方面的竞争优势,促进国际竟争力的全面提高。

总之,在吸取日本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得出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市场调节为主,并同时辅之以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为特征的产业调整模式,具体政策导向是:首先,积极调整农业结构。针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应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土地、水、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体现规模经济,发展特色农业,促进我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的结合,大力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努力消除农村的隐蔽性失业,使劳动力向农产品的深加工工业转移,大力推进农民技能培训,进一步推动农业内部及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合理化、高级化。其次,加快传统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是实现我国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过渡,将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传统工业的改造结合起来。要大力加强支柱产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主导产业,加快传统工业结构调整向现代工业过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为产业的技术升级、合理化组合提供人才保证。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以金融、保险、咨询、信息、旅游、房地产和高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加大资金、技术的投人,以提升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可以大量吸收传统农业和传统工业分离出的劳动力,大力发展教育,进而才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等,从而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做好优质高效服务,促进农业、工业等合理化、高级化,最终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平.十一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J] 经济研究参考.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62期.

[2]谭顺副.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调整[J] 管理世界2007年第6期.

[3]吕晓梅.循环经济下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J] 人口与经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增刊.

[4]吴宗杰 孟令娟.日本、韩国产业政策演变对我国的启示[J] 经济纵横.吉林:经济纵横杂志社,2006年第8期.

[5]薛园园.日本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 经济/产业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3月.

[6]孙际武.日本、德国的产业政策比较分析[J] 亚太经济・比较研究.福建:经济学期刊1996年第6期.

[7]王玉刚 彭利民.日本发展高薪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做法[J] 科学与管理.山东:科学与管理杂志社2004年05期.

[8]杨沐 丁易.日本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实现手段[J] 中国工业经济.北京,1986年07期.

篇3

关键词:临港产业 发展趋势 发展原则 发展举措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295-01

一、临港产业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海洋经济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海洋经济内容丰富,涵盖诸多方面,而临港产业成为海洋经济一个重要热点。进入21世纪临港产业已成为沿海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国际发展实践表明,临港地区尤其是港口城市通常都是产业集中、物流集散、要素集聚、经济繁荣的发达地区,如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沿太平洋工业带,以及新加波、香港等,都是依港而建。世界上多数沿海地带由于有港流而成为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我国沿海地带,上海的洋山港开发,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规划,福建省组合福州、厦门、泉州港的力量,打造海峡西岸物流中心。临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附加值、大进大出的特征。苍南县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关键就在于通过临港地区开发,释放临港地区的巨大潜能,切实把临港地区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战场,推动苍南县产业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临港优势,抓机遇、抢时间,加大推进力度,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分散优势整合为整体优势,全面提升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的水平。

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培育大园区,快上大项目是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大产业”指市场前景广阔,比较优势明显,具有导向性、支柱性、带动性的产业;“大基地”是指形成特色产业企业群体,规模扩张,配套服务体系健全,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聚集区;“大园区”是指环境好、成长快、能够促进优势生产要素集聚的发展平台;“大项目”是指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建设载体。

二、发展临港产业的基本原则

发展临港产业要遵循港口开发和产业开发的规律要求,紧密结合苍南实际,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策略,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港口经济体系。

1.可持续快速发展原则。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苍南县经济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这个阶段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海洋经济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政府在指导海洋经济发展的时候,要注意环境与生态建设,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坚持海洋经济适度快速发展的原则。

2.重点发展主导性支柱性产业原则。海洋经济发展要突出重点:一是大力发展海洋资源加工业和临海重化工业,形成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临海工业经济地带;二是坚持捕捞、精养、深加工协调发展的方针,努力发展外海和远洋捕捞业、港湾和近海网箱养殖业、海产品精深加工业。保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充分发挥环境优势,把苍南建成海岛度假旅游胜地;四是在海运、公路、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的框架下,加强港口建设,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

3.科技兴海原则。整合海洋科研力量,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努力引进智力、人才和科技成果,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高新科技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促进海洋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资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型转变,增强海洋产业的竞争力,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三、发展临港产业的主要举措

为适应临港产业的发展需要,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海洋经济发展环境。

1.加强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做好宣传工作,强化民众海洋意识,使海洋经济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建立限期办结制、首长责任制,对历史遗留重大项目进行清理,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建立行为规范、程序简便的审批制度。建立临港产业开发信息网络,加强经济预测和信息服务。

2.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通过举办招商会议、走出去招商、穿针引线和中介等方式,加强海洋产业的招商引资推介工作;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建立招商引资奖励制度。

3.以优惠政策吸引大项目。组织力量研究制定适合苍南特点的税收政策、土地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国家政策允许下,鼓励各种投资者开发投资。积极发展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拓宽企业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

4.建设市场服务体系。加强中介服务,培育多层次的海洋经济市场,包括资本市场、贸易市场、海域使用市场、海洋科技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等,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为国内外企业进入临港产业园区创造良好的环境。

5.建设海洋公益服务系统。建设海洋产品质量、环境及灾害监测体系和预报、预警系统,增强海洋地震和海啸预报预警的能力;建设海洋、气象、公安边防、环保、海事、民政、广播电视等相关部门组成的防灾减灾应急机制,全面协调灾害预报、灾情评估和灾后救助等的组织领导,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篇4

【关键词】金融支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格兰杰因果检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海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迅猛,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助推器和持续助推器。没有金融的参与和支持,产业结构的优化难以实现,金融支持对产业结构的发展至关重要。

1.海洋产业结构优化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海洋产业协调稳定发展、海洋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来说,是海洋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海洋产业结构高度化。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决定海洋产业经济效益高低的两大因素:海洋产业结构高度化则决定配置到各个产业部门的资源能否有效利用,带来更多的产出;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决定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能否优化配置,不致造成积压和浪费。因此,海洋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对一个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金融支持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2.1 研究方法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著名计量经济学家Granger始创于1969年)主要用于考察两变量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导抑或滞后关系。以时间序列,为例,如果利用变量和的过去信息共同对进行预测其结果比只用的过去信息预测更精确,则认为变量有助于解释变量的将来变化,两者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对于两变量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采用如下检验模型:

检验从到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是检验的零假设:

检验统计量:

~ (3)

式中:和分别为式(1)和式(2)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的残差平方和;T为时间序列的观测值总数。以为置信度,若,则拒绝,即以1-的概率对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否则,接受原假设,对不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

2.2 实证指标选取――以山东省为例

①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指标。近年来,山东省海洋产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化,三次产业比例由55.54∶23.87∶20.59转变为37.23∶23.02∶39.75。产业结构合理化是高度化的基础,高度化是结构升级的目的。因此,选取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高度值作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指标。(由于数据的可获性,所选时间范围是2001-2009年)产业高度化指标:

公式中,为第个产业部门在整个产业结构系统产出中所占的比例,表示第个产业部门的产业高度值。由于研究重点和数据原因,各产业高度值采用了经验赋值获得,根据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的特征,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业高度值分别赋值为1、2、3。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山东省2001-2009年海洋产业结构高度值,结果如表1所示

②金融深化程度指标。经济金融化指标用金融相关率FIR来衡量,金融相关比率是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实物资产加上对外净资产之比”。通常人们将其简化为金融资产与GDP之比,以此衡量经济金融化程度。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一大特点是以间接融资为主,整个社会90%以上的融资都通过银行贷款方式完成,因此选取银行存贷款余额数据作为金融资产的一个代表性衡量标准来揭示金融发展水平,作为金融深化程度指标。金融相关率为:

(4)

式中D表示选取年份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余额;L表示相应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根据式(4)计算山东2001-2009年金融相关率,结果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公式计算所得;数据来源:《山东金融年鉴》2002-2010

2.3 实证结果分析

表2 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

原假设 滞后期 P值 结论

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 1  0.03688 拒绝原假设

Y不是x的格兰杰原因 1  0.22252 接受原假设

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 2  0.99556 接受原假设

Y不是X的格兰杰原因 2  0.65963 接受原假设

①时滞为1时,原假设“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0.047 26

②在时滞为1、2两种条件下,原假设“y不是x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都比较高,因此接受原假设即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不是金融支持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在短期内,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不能反作用于绿色金融的发展。

3.对策建议

(1)制定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健全相关产业政策。海洋资源和良好的海洋环境是海洋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关系甚大,应加速海洋环境技术的产业化,有效地开发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使海洋产业与海洋资源及海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机构和示范基地、企业集团等建立示范基地,增强海洋产业技术开发能力。(3)利用海洋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加快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培育未来海洋产业重视,传统海洋产业技术改造,保持产业发展后劲。

参考文献:

[1]马洪芹.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Z].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2006.

[4]李彬.金融支持与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关系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篇5

一、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市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86.1亿元,增长17.9%,其中:第一完成增加值18.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4亿元,分别增长5%、20.3%和23.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26.1%,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3.4%。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粮食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夏粮总产达1.1亿公斤,与去年相比,增产1055万公斤。果业生产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上半年实施平衡配方施肥果园达到16万亩,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顺利推进,上半年新发展各类畜禽饲养场82个,磊磊乳品成为伊利集团最大的奶粉合作伙伴;鼎立种鸡成为目前胶东半岛最大的蛋种鸡苗供应商。生猪生产恢复较快,上半年存栏生猪达到33.4万头,出栏生猪33.3万头,其他蛋类、奶类也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6亿元,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1.9亿元,增长26.9%;实现利润7.4亿元,增长29%。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新增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4亿元,增长36.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可达13.6%。企业技改和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先后组织方圆、富尔达、东源风电3家企业提报全省重大产业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组织黄海水产、海富生物2家企业上报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贷款材料。服务业迅猛发展,对经济贡献率不断加大。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提供的地方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不断提高。旅游业总量不断膨胀,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增长31%,全市旅游总收入5.2亿元,增长33%。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了*针织毛衫原辅料暨机械设备展销会、第三届中国*沙雕艺术节、红樱桃民俗旅游区樱桃节等会展节庆。物流业蓬勃发展,依托临港、核电等产业区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发展了以物流平台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区域性物流中转基地。上半年,交通货运周转量达到36227万吨公里,港口吞吐量持续攀升,*港货物吞吐量22万吨,同比增长80%。餐饮业档次和品味进一步提升。在重点引导海景、海怡和观海等餐饮龙头改善服务条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了京海酒店、海福莱大酒店、海洲湾生活广场、荷兰街等新区高档酒店和特色餐饮群项目建设进度。

二、全力以赴抓好全市重大工程的立项工作。

围绕市里确定的重大工程以及需省级以上立项的重点项目,我局靠上去做工作,努力保证了各类项目顺利审批和立项工作。

一是亚沙会场馆立项工作。年初,我局安排人专人到*市发改委学习了全运会运作方式,并向市政府提出了立项投资等方面的建议,目前,已请*工程咨询院编制完成了《第三届亚洲*运动会比赛项目区和亚运村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二是*滨海路(*段)立项核准工作。年初,经我局与*和省发改委沟通汇报得知,该项目的立项工作审批权限在国家发改委,需经历批复项目建议书、批复可研报告、批复初步设计三个阶段,为加快工程立项审批进度,我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汇报工作,取得了上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国家发改委同意将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立项。3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破例对我市滨海路项目组织了专家评审,5月初我市项目审批所需资料即全部上报至省发改委,6月份又协调*方已经为我市出具了支持性文件,不仅为全市节省了大量的审批费用,而且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时限,在省内创下了同类工程审批速度之最,7月10日,*滨海公路(*段)正式通过省发改委核准。

三是抓好新建重大项目的省级以上立项。对全市新建重大工程项目,进行明确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并超前介入,与业主一起研究政策,积极为其准备审批材料、提供政策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大限度地争取在国家产业政策范围内,予以灵活变通,满足企业需要,并争取年内取得实际性进展。

二、创造性地抓好全市产业规划制定工作。

一是着眼全市产业发展现状,努力加快全市“一片两带”规划工作进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对“一片两带”产业发展的定位,我局积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全市各镇区(街道)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在掌握大量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又邀请了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及*市发改委长规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工作,目前初稿已形成,预计7月份可通过专家评审。

二是针对重点经济工作,积极抓好了全市海洋经济规划工作。组织*海洋大学海洋研究所相关专家30余人次来我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完成了《海洋经济规划》初步方案,待初稿修订完成后,即可进行专家评审并定稿。

三是积极配合省、市发改委做好其他各类专项规划工作。按照上级相关部门要求,对编制全省《黄金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水泥行业循环经济利用余热发电规划》以及《*省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四是在广泛调研并征求的意见的基础上,编订、印发了《2009年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为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一个鼓励服务业膨胀发展、培植服务业骨干企业、关心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良好环境。我局组织人员制定了《09年*市服务业发展意见》,《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确定了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科学的统计、调度机制,目前,正根据《意见》要求,对全市物流业进行调研并制定相关发展意见。

三、高标准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开复工工作

一是积极抓好*市级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市级重点项目关系到*市整体产业布局和发展重心,目前,我市共有*核电、滨海路、核电设备制造和隆和通生物科技4个项目列入了*市重点项目调度,上半年均达到或超过了*市考核要求。随着维蒙特钢结构、海霸能源电动车、金海螺商业广场、来福士海洋工程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我们将争取更多地项目挤进*市重点项目盘子,列入*市重点项目调度。

二是全力抓好*市内重点项目开复工及招商情况的日常调度。局内成立了重点项目办公室,副科级单位,对列入全市“双重点”的57个加工制造业项目和投资过2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实行了周调度制度,认真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加快工程进度,为市领导决策当好了参谋。

三是多渠道抓好全市重点项目争取上级政策和信贷资金等项服务工作。为加快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市发改局灵活把握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程。为保证全市重点企业合理运用当前政策杠杆、节省流动资金,我局安排了各科室人员主动深入重点企业,先后向比艾奇电子、明玮包装、华源公司等8家企业介绍了当有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为今后企业向上进行政策性资金争取打下了坚持的基础。目前,已为核电设备制造办理了采购进口设备免税金额130余万欧元;为*美丰机械办理了采购国产设备退抵税金额100余万美元;积极争取将隆和通生物化工列入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专项项目;向省、市各级金融机构推介我市重点企业23家,拟申请银行贷款19.87亿元,尽最大限度地满足重点项目信贷资金需求。

四、多渠道抓好上级政策和资金争取工作

1、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密切配合*市合作办各项工作安排,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核电产业、加工制造业等多个方面,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华源公司等4家企业参加了*-温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宁波产业招商推介会,有针对性地搞好项目包装推介,搭建引资平台,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2、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注重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信息,注重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组织镇区街道和相关企业,围绕我市优势产业提报项目,坚持做到了筛选编制一批、上报储备一批、争取到位一批。其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已到位国债资金80万元;“里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南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已通过淮委评审,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已列入明年计划。另外,正着手争取看守所建设、乡镇卫生改造等各类社会事业类项目,力争年内列入省级计划盘子。

3、争取了证券公司在我市设立营业部。为进一步拓展全市证券业务范围,我局在市发改委领导的协调和帮助下,先后与多家证券公司进行了接触和商谈,目前确定由齐鲁证券公司来海投资设立证券营业部,6月15日经齐鲁证券公司董事会正式通过并下发文件,同意在我市设立证券营业部。

4、积极抓好企业上市工作。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为企业搭建直接融资平台,我局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富尔达集团、黄海水产、通源科技等公司参加了*市企业上市融资现场会议,并积极做好省证监局工作,帮助他们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能够在创业板上市。

5、认真抓好调查研究。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狠抓调查研究,围绕全市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城市经济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的影响等调研,制定了一片两带、海洋经济、服务业等支持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市领导当好了参谋。

今后,发改部门各项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时刻保持清醒地头脑,认真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充分地估计困难和挑战。当前,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亟待改进之处: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全市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工作。受土地、信贷等政策制约,我市重大项目的储备和引进上均出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将会影响到今后几后的项目建设;

二是政策和资金的争取工作亟需加强。09年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我市争请项目数量较往年减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力度不够,提出和包装项目的能力不高,对上级政策信息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在亚沙会的资金争取方面,还需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给予资金扶持。

三是深入基层调研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乡镇园区建设等多个方面,没有拿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分析问题抓不准重点,挖掘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更是远远不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克服客观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各个层面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全市重点工作。围绕我局承担的*市考核项目,集中1-2个月的时间,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加快向前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年终考核奖分、不扣分,力争年内各项工作考核进入*市前三位。

二是认真抓好重点项目立项工作。跨海大桥立项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要在重点抓好亚沙会场馆立项的同时,加快筛选出对全市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工程、大项目,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掌握政策,主动与项目单位对接、提前介入,确保在全市重大项目的立项工作上不出纰漏,进而做出成绩。

篇6

一、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全力以赴抓好全市重大工程的立项工作。

围绕市里确定的重大工程以及需省级以上立项的重点项目,我局靠上去做工作,努力保证了各类项目顺利审批和立项工作。

一是亚沙会场馆立项工作。年初,我局安排人专人到xx市发改委学习了全运会运作方式,并向市政府提出了立项投资等方面的建议,目前,已请xx工程咨询院编制完成了《第三届亚洲xx运动会比赛项目区和亚运村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二是xx滨海路(xx段)立项核准工作。年初,经我局与xx和省发改委沟通汇报得知,该项目的立项工作审批权限在国家发改委,需经历批复项目建议书、批复可研报告、批复初步设计三个阶段,为加快工程立项审批进度,我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汇报工作,取得了上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国家发改委同意将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立项。3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破例对我市滨海路项目组织了专家评审,5月初我市项目审批所需资料即全部上报至省发改委,6月份又协调青岛方已经为我市出具了支持性文件,不仅为全市节省了大量的审批费用,而且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时限,在省内创下了同类工程审批速度之最,7月10日,xx滨海公路(xx段)正式通过省发改委核准。

三是抓好新建重大项目的省级以上立项。对全市新建重大工程项目,进行明确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并超前介入,与业主一起研究政策,积极为其准备审批材料、提供政策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大限度地争取在国家产业政策范围内,予以灵活变通,满足企业需要,并争取年内取得实际性进展。

二、创造性地抓好全市产业规划制定工作。

一是着眼全市产业发展现状,努力加快全市“一片两带”规划工作进程。按照xx市委、市政府关于对“一片两带”产业发展的定位,我局积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全市各镇区(街道)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在掌握大量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又邀请了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及xx市发改委长规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工作,目前初稿已形成,预计7月份可通过专家评审。

二是针对重点经济工作,积极抓好了全市海洋经济规划工作。组织青岛海

洋大学海洋研究所相关专家30余人次来我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完成了《海洋经济规划》初步方案,待初稿修订完成后,即可进行专家评审并定稿。

三是积极配合省、市发改委做好其他各类专项规划工作。按照上级相关部门要求,对编制全省《黄金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水泥行业循环经济利用余热发电规划》以及《xx省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四是在广泛调研并征求的意见的基础上,编订、印发了《2008年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为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一个鼓励服务业膨胀发展、培植服务业骨干企业、关心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良好环境。我局组织人员制定了《08年xx市服务业发展意见》,《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确定了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科学的统计、调度机制,目前,正根据《意见》要求,对全市物流业进行调研并制定相关发展意见。

三、高标准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开复工工作

一是积极抓好xx市级重点项目推进工作。xx市级重点项目关系到xx市整体产业布局和发展重心,目前,我市共有xx核电、滨海路、核电设备制造和隆和通生物科技4个项目列入了xx市重点项目调度,上半年均达到或超过了xx市考核要求。随着维蒙特钢结构、海霸能源电动车、金海螺商业广场、来福士海洋工程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我们将争取更多地项目挤进xx市重点项目盘子,列入xx市重点项目调度。

二是全力抓好xx市内重点项目开复工及招商情况的日常调度。局内成立了重点项目办公室,副科级单位,对列入全市“双重点”的57个加工制造业项目和投资过2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实行了周调度制度,认真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加快工程进度,为市领导决策当好了参谋。

三是多渠道抓好全市重点项目争取上级政策和四、多渠道抓好上级政策和资金争取工作

1、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密切配合xx市合作办各项工作安排,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xx市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核电产业、加工制造业等多个方面,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华源公司等4家企业参加了xx-温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宁波产业招商推介会,有针对性地搞好项目包装推介,搭建引资平台,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2、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注重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信息,注重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组织镇区街道和相关企业,围绕我市优势产业提报项目,坚持做到了筛选编制一批、上报储备一批、争取到位一批。其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已到位国债资金80万元;“里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南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已通过淮委评审,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已列入明年计划。另外,正着手争取看守所建设、乡镇卫生改造等各类社会事业类项目,力争年内列入省级计划盘子。

3、争取了证券公司在我市设立营业部。为进一步拓展全市证券业务范围,我局在市发改委领导的协调和帮助下,先后与多家证券公司进行了接触和商谈,目前确定由齐鲁证券公司来海投资设立证券营业部,6月15日经齐鲁证券公司董事会正式通过并下发文件,同意在我市设立证券营业部。

4、积极抓好企业上市工作。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为企业搭建直接融资平台,我局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富尔达集团、黄海水产、通源科技等公司参加了xx市企业上市融资现场会议,并积极做好省证监局工作,帮助他们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能够在创业板上市。

5、认真抓好调查研究。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狠抓调查研究,围绕全市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城市经济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的影响等调研,制定了一片两带、海洋经济、服务业等支持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市领导当好了参谋。

今后,发改部门各项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时刻保持清醒地头脑,认真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充分地估计困难和挑战。当前,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亟待改进之处: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全市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工作。受土地、信贷等政策制约,

我市重大项目的储备和引进上均出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将会影响到今后几后的项目建设;

二是政策和资金的争取工作亟需加强。08年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我市争请项目数量较往年减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力度不够,提出和包装项目的能力不高,对上级政策信息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在亚沙会的资金争取方面,还需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给予资金扶持。

三是深入基层调研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乡镇园区建设等多个方面,没有拿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分析问题抓不准重点,挖掘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更是远远不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克服客观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各个层面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篇7

关键词: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低碳旅游岛;低碳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7日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义

“低碳”作为一个新词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马上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各行各业纷纷以低碳作为发展的指标。由此可见,低碳经济在未来必将是经济发展的主题。海南省在经济建设中,只有发展低碳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才能真正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旅游岛”。

二、海南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区域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龙头产业的活力在于其对其他经济增长率的引领和强大影响力。主导产业的技术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检验其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海南这一地区的主导产业是与海南自身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国家战略定位息息相关的。

根据海南省主导产业的客观选择条件,海南省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参照一定的基准。海南省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可供采用的有许多基准,最著名的产业选择基准有根据产业之间关联度大小来选择主导产业的赫希曼基准和罗斯托基准,以及根据产业的生产效益和技术开发条件来选择主导产业的筱原基准。各基准都有自己的原理,在具体的主导产业选择中,海南地区都应将自身各方面条件联系起来,采用最符合自己的选择基准。具体的有区域经济优势基准、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基准、“国际旅游岛”关联基准等。

(一)区域经济优势基准。绿色低碳发展是时代所趋。海南省拥有适宜的气候、广阔的面积,森林覆盖率广阔,水体质量好,海南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式,拥有强大的环境承载能力。此等丰富的“条件优势”,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最大优势,需要加大利用,通过发展特色低碳经济形成“区域经济优势”。

(二)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基准。坚持“低碳”标准,将有助于保护海南省的生态环境。海南作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必须坚定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较长时期内,其主导产业应具有可持续性,避免因资源的桔竭而使产业衰亡。

(三)“国际旅游岛”关联基准。海南省拥有大量天然的景区景点,所以在进行主导产业选择时,应着重考虑该产业与“国际旅游岛”的关联程度。旅游业作为海南省的龙头产业,也是一个低污染、高竞争力的产业。因此,为了实现海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将低碳作为海南岛向世界展示自我的名片。

对于上述基准的应用我们可以结合产业经济学与国民经济统计与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的计算,在该地区以区域经济优势定量计算指标为例,可以选择:(1)区位商,即一个区域工业增加值占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同行业在该国增加值占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作为指标,这一指标是静态的。区位商是比较优势的主导指标,它可以反映区域产业的特殊性;(2)GDP增长率弹性系数(某区域GDP增长率与同期全国GDP增长率之比);(3)产业GDP增长率弹性系数(某产业GDP增长率与同期区域GDP增长率之比)。由此可见,旅游业对海南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把海南省建设成一个国际旅游岛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进行定量计算时,还要进行定性分析,立足海南本身的情形,网罗海南工业基础、地区特点、战略前提、社会环境等,根据这些既定的约束条件优化筛选海南低碳经济下应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

三、海南主导产业发展策略

(一)实现产业融合,建立优势产业群。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主导产业发展、演变出了新的趋势,即产业融合趋势。海南各产业的发展能力相比内地企业较小,其相互之间关联程度也比较弱,远没有形成横向联合。基于以上提到的区域经济优势基准、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基准、“国际旅游岛”关联基准等产业关联度基准,海南应大力促成产业集群化成长,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升级,实现低碳经济的跨越式大发展。可以尽快形成与建设“国际旅游岛”关联度大的符合“低碳”标准的产业集群,例如景点观光和休闲娱乐业。

(二)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主导产业的形成和扩张,一般来自于两股力量的推动:一是市场力量;二是政府的力量。在产业发展的投资期和生长期经常会出现市场失灵,政府应该使用宏观调控手段给予政策支持,引导他们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发展。

在目前的优势产业中,海南除了最重要的产业即热带农业和旅游行业已经开始初具规模外,其他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产业、水产品加工产业、制造业和民族文化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市场竞争力非常薄弱、规模效率也不明显,低水平重复建设仍十分突出,所以未来的产业组织政策焦点应该以加快各类产业的规模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引导产业整合和聚集的优势、规范市场的经济秩序、尽量消除市场的不正当竞争为重中之重。同时,应禁止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入市场,大力鼓励优势产业加大力度开发和引进新技术,依靠技术进步来加快经济的发展。产业布局政策应充分利用海南各地的特点和优势资源,发展当地最具优势的产业。同时,同类产业布局应相对集中发展,以实现产业集聚效应。

(三)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旅游业、热带高效农业和海洋产业等是海南主要的特色产业。在旅游业的发展方面,海南省应充分根据自身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环境优势等便利条件,强化变革旅游管理体制,综合发展网络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会展旅游和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大旅游,将其向国际化、度假化、品牌化等方向发展。在岽高效农业方面,重点发展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花卉、饮料作物、香料和南药种植等,全面推进多元化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走品牌化、绿色化道路。同时,尽力争取海洋开发权和发展海洋工业,做好规划,合理开发,稳步推进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化学原料制造业等行业发展。争取在海洋风能发电、海洋生物工程等领域创造出高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四)建立优势产业群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如人离不开社会生态环境一样,产业也离不了产业生态环境。可以主动发挥产业生态系统功能,即产业组织功能、产业催化功能和产业繁殖功能的产业生态系统才是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系统,也只有在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系统中产业之间才能形成强大的产业“孵化”功能。与此同时,才能积极有力地吸引各区域的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

随着良性产业生态系统的不断壮大,除了发展主导产业,健康的产业生态系统也需要开发其他产业:第一,与主导产业关联性最强的产业,也就是与主导产业的直接产生和非直接发展不可或缺的产业;第二,基础设施行业,也就是能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的产业;第三,为当地生产和生活服务业提供保障的产业。同时,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应做到与生态系统的和谐。海南自然资源丰富,有着良好的生态系统。然而,目前海南依据“新工业大省”的政策指导,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必然会有一些与环境的保护相冲突。此时,我们只有务必坚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基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指导,才能做好防污以及污染治理措施,才有可能实现海南经济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单憬岗.寻找海南低碳竞争力[N].海口:海南日报,2011.5.

[2]唐建荣.低碳经济背景下海南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J].海口: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0.11.

篇8

发挥已有优势要素,打造海洋经济增长极核

打造海洋经济增长极核,主要是要发挥嘉兴要素、区位等优势,并以现有优势产业为依托,着力培育辐射效应明显的海洋产业群。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反映在政策层面就是执行以点带面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4]因为,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中心”开始,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区域传导,如同日本学者赤松要(Akamatsu,1935)的雁行理论,逐级扩撒。也就是说,作为增长极,它首先是一个“点”存在的,这个“点”必须对相关产业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能通过引致需求,在时空上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因而增长极具有强大的关联性、辐射性和带动性。所以,作者认为,嘉兴在发展海洋经济时,一定要继续发挥已有优势要素,如土地成本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区域港航物流优势、产业规模和配套相对合理的优势,并应该高屋建瓴,以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朝阳产业为主导,围绕嘉兴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如港航物流产业、海水淡化产业、核能及海洋电力配套产业进行布局。在布局时,需要重新审视现阶段对海洋新兴产业和临港先进制造业两大领域的发展方向,尽可能将招商引资等扶持政策能够围绕这三类产业进行。例如现在着力打造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就需要重新规划,应集中力量着重打造2-3个平台。因为,嘉兴毕竟经济实力有限,资金乃至资本规模有限,同时发展多平台将导致投资分散,不易成功。再如滨海工业区当前引资方向以重化工为主,理论上嘉兴在这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同时这些工业多为杭州上海外迁产业,污染较重,如果无长远规划,若干年后,嘉兴将面临多年形成的重化工产业外迁的命运。

确立科技发展观,加强海洋经济发展科技内涵

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历史看来,各地对海洋科技重视不足,严重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实质上,海洋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本轮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强调的是科技创新和海洋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益。海洋技术是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海洋科技创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灵魂和根本。海洋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对高新技术的高度依赖性,其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技术的发展水平。整个浙江的海洋经济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主要依靠外延扩大、粗放型,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高。嘉兴也存在这种情况。比如当前滨海工业区的重大项目中,科技含量高且代表先进技术和未来朝阳产业的项目并不多见。在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中,浙江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5]嘉兴海洋经济在浙江排名靠后,情况更加不容乐观。有学者实证研究发现:海洋科技投入每增长1%,可促进海洋经济增长0.17%,是劳动力投入要素贡献率的2倍。[6]所以,发展海洋经济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重视海洋经济的科技内涵。这就需要鼓励海洋科技创新。鼓励海洋科技创新,首先要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海洋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海洋经济尽快转入科学发展、包容性增长的轨道。其次要构建海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造就一批具有良好成长前景的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最后要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引导涉海高校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科结构、[7]加快海洋科技人才培养,为浙江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构建海洋金融服务体系,全力“护航”海洋经济

为了保障海洋经济的顺利发展,除了产业政策引导之外,需要构建符合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快速集聚海洋产业资本,确保海洋经济供血机制畅通。为此,作者建议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发挥财政杠杆作用,设立由专家管理、政企共担风险的风险投资机制。对重点项目引入风投机制,或用专项基金提供贴息贷款或给予研发补偿,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因为一些重点项目的建设特别是在海洋科研等方面,企业预期投资产出不确定的领域,很难引导商业资本进入,主要依赖于财政机制。其次是优化金融体系,主导金融体系变革。如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开发信用产品,培育信用市场,改善沿海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环境。同时考虑能否借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模式,建立专业性的嘉兴海洋发展银行,提供本土资金向资本转化平台,促进转化效率,加快涉海类产业资本的形成。当然,在政府、企业、银行三方合作机制上也需要创新,加快政府对企业项目、信用的信息披露,促进银行与企业、项目的衔接。这样从金融方面全面为嘉兴海洋经济发展护航。

篇9

一、舟山海洋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舟山凭借优良的区位、资源、政策优势,海洋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提高,海洋水产品产量、产值、出口等一直保持全省第一位;水产品精深加工规模继续扩大,船舶工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竞争力增强;海洋运输、港口服务、滨海旅游等产业增长幅度均超过10%。2014年三次产业比重为9.9∶42.1∶48.0。海洋产业门类齐全,形成了各业互促共进、有序推进的新业态。从各产业具体情况看又呈现以下特点。

1、海洋渔业产业链拉长、转型加快

近年来舟山加快了渔业结构调整,通过淘汰落后渔船,改善生产设备,产业结构优化。2014年海洋渔业产量达166.9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出182.5亿元。远洋渔业发展迅速,作业船只达到450余艘,已经形成国内一流的现代远洋船队,无论是数量、技术装备、生产能力都位居全国前列。渔业产业结构呈现出由捕捞向养殖、由近海向深海远洋、由产销为主向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趋势。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高,目前全市拥有水产加工企业200多家,单冻虾仁、烤鳗生产线、蟹肉罐头等上百条现代化生产线,水产精深加工比例达47%,水产品出口占全国的9.5%左右,初步形成集养殖、捕捞、储运、加工、商贸、网上交易平台、出口、休闲渔业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2、船舶修造业规模扩大、质量提升

2014年实现船舶工业总产值762亿元,约占全市工业的46.9%,占全省、全国船舶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62%和13%,全市造船完工量676.6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882万载重吨,总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近年增幅有所趋缓。造船周期明显缩短,目前能够制造常规船型外,还能制造大型原油轮、大型液化气船、大型冷风集装箱船、滚装船等技术含量高的船舶,船舶产业集群化已经形成,涌现了金海湾、、中远船务、日本常石等国内知名大型船舶企业。造船能力正朝着大型化、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并开始向海工产业拓展。

3、港口物流发展迅猛、辐射增强

2014年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达到3.5亿吨,是我国十大港口之一。目前港域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1个,其中2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深水泊位5个。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内外开放的港口体系,货物吞吐量持续增加,石油储存,煤炭、铁矿石中转发展迅速。海运能力不断壮大,目前共有海运企业274家,海上运力达到543万吨。港口辐射增强,从传统的装卸、转运业务逐步向加工仓储、配送、提供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综合物流延伸,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4、海洋旅游特色鲜明、档次提高

重点培育以普陀山为依托的佛教文化旅游,以海岛、海洋风光为依托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以海鲜美食为依托的饮食文化旅游。开发邮轮、游艇、海上游轮、环岛旅游巴士、印象普陀、禅修、海钓等特色旅游产品,推出观音文化节、国际沙雕节、海鲜美食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海洋旅游呈现出开发档次趋高、投资规模扩大、海洋特色显明的特点。2014年接待游客33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38.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0%以上。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接待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产业由低端化、大众化向低、中、高并举梯度演进。

5、海洋新兴产业端倪初露、增势强劲

近年来临港化工、海水综合利用、海上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兴产业增势强劲。舟山具有“风能大市”的优越条件,全省最大的岱山衢山风电场己并网发电,海水综合利用增幅明显,嵊泗海水淡化使用率达78%左右,华东地区最大、日产十万吨级的六横海水淡化厂一期已投入使用。海洋科教服务得到快速发展,国家级“海洋技术海上公共实验场”、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科技引智园区等业已创建或正在筹备。风险投资、涉海咨询、信息软件、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物流金融、航运结算等服务业也呈现增长势头。

二、加快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困境

舟山海洋产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但仍然存在明显的结构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

1、人才支撑力不足,产业技术瓶颈凸显

舟山海洋科研力量薄弱,与产业布局相适应的人才紧缺。从对16家修造船企业调查看,大专以上学历仅占从业人员的10.51%,拥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只占从业人员的7.42%,而国外则占到25%以上。海洋科研机构的数量,也明显少于山东、江苏同类地区。船舶设计、船配制造、现代物流等人才明显不足,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稀缺,由企业参与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几乎为零,尽管我市在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等方面已有涉及,但总体来说,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还相对偏低,在船舶关键性设备研制、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甚远。同时,涉海金融保险、海洋信息服务、港航物流服务、海洋地质勘探、海洋环境保护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研发平台层次低,制约了海洋经济的集约化发展。

2、海洋渔业捕捞能力过剩,养殖产量不稳定

一是海洋捕捞能力过剩,生态平衡破坏。马力产能依旧过剩,导致鱼资源锐减,尤其是近海渔场已很难形成渔汛,陆源污染、近海养殖污染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渔业生态平衡破坏,大黄鱼等一些优质鱼种濒临灭绝的境地,水产捕获物产量总体平稳,但质量下降,高值鱼减少、低值鱼增加。远洋捕捞同样面临资源衰退的趋势,投资风险加大。二是养殖产量不稳定,受气候环境影响明显。水产养殖范围有所扩大,但养殖产量受气候变化、病害影响还比较明显,产量不稳定,养殖人员素质虽有提高但总体偏低,养殖规模偏小,疫苗等安全、有效的专用渔药研发滞后,不合理用药现象时有发生。养殖饲料主要依赖投喂天然鱼虾,浪费现象严重。

3、临港工业产业链不完整,要素制约明显

(1)造船业组装为主、配套滞后。虽然造船模式离自动化、流程化、数字化、绿色化造船提升较快,但离造船强国还有较大距离。国际船级社资质认证通过率低,自主品牌少,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链不完整,缺少钢材、管子等中间产品的企业,船用配套设备本土化水平低,仅为8~9%,造船生产能力过剩,综合竞争优势不明显。(2)水产加工业资源短缺,成本上涨,精细化加工不足。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利润减少,加工生产设备空置率提高。精深加工虽有提高,但粗放型加工比例还是偏高。海洋功能食品开发、海洋生物化妆品、海洋生物药品等与日韩有较大的差距。(3)新兴产业规模小、成本高、融资难。海水淡化成本偏高,浓缩海水没有综合利用。风电产业虽得到快速发展,但比例不高,各项指标体系还需不断完善。临港石化、游艇业、海洋工程、海洋高科技生物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份额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面向社会进行市场融资的能力不强。

4、服务业高端产品少,生产业发展滞后

(1)旅游业精品景点少,高端服务跟不上。除普陀山外,精品景点相对缺乏,游客逗留时间较短,抽样调查平均1.7天,人均消费约820元,游客消费偏低,旅游商品缺少特色。旅游企业规模偏小,导游数量严重不足,尤其缺乏高端服务,对地方财政贡献度不大。(2)生产业明显滞后。研发设计、金融保险、技术咨询、通关中介、信息服务、第三方物流等生产业发展滞后,成为生产发展的短腿。(3)本土运力缺乏规模效应。每家海运公司,平均运力不足2万吨。金融支撑能力弱,服务中介发育滞后,特别是缺少远洋运输相配套的业务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航运抗风险能力不强,海上保险业务滞后,港口物流集疏运体系网络尚不完善。

三、加快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针对舟山海洋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这就必须发挥政策在产业准入、扶持、规制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政策的指导与管控,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

1、以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为契机,争取更多国家海洋政策的投放与落地

一是用足海洋新兴产业政策。利用舟山群岛新区承接海洋强国战略实验区的优势,争取国家对海洋新兴产业扶持政策,对舟山范围内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给予出口退税特定政策,在土地使用、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给予政策便利。二是用好国际旅游岛建设政策。参照香港、海南岛政策,开辟国际邮轮航线,对国际海员、国际邮轮乘客等,实行免签证政策。设立免税商店,保税旅游小商品交易区,实行海空航权开放、开辟国际航线航班,岛间区域低空开放,进一步提高舟山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水准。三是争取自由贸易港政策。按照港航联运中心定位,大宗散货国际枢纽港的要求,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政策延伸到舟山群岛新区,以优惠的政策吸引物流企业落户舟山,推进企业开设离岸账户试点,对外向型企业在境内银行开设离岸账户,对境外业务提供资金结算便利等,逐步由保税港向自由贸易港发展。

2、以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为平台,带动产业优化发展

一是创投资好环境。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设施配套建设,为投资者创造优良的服务环境、诚信环境、治安环境,围绕大企业、大项目推进,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发展环境。二是招高端大企业。运用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会展招商、网络招商等手段,促进招商引资向产业重点区块和领域倾斜。要搭建大平台,把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高端大企业作为引进的重点,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招强选优,落地生根,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三是促产业新组合。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积极引进新兴产业和适用技术。依托国际、国内航运集团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组合方式,改变航运企业“散小弱”的现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以智库管理、人才开发为核心,提升产业发展支撑力

人才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要通过区域间的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提高人才资源效率。一是建立专家智库。建立国内外一流专家资源库,组建高效的管理团队,专门从事收集国际、国内领军人才、名家教授及其它一流高端人才的资料信息,实行动态有效的智库管理。二是破解引才难题。要打破长三角区域内限制人才流动的行政壁垒。在人才培养、资质认证、户籍制度、就业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互相衔接,为人才自由流动营造政策环境。建立区域性人才市场,搭建网上最强人才招聘平台。借助各地猎头公司,高薪猎取急需人才,对优秀人才配给一定比例的研发经费和必要待遇保障。三是优化使用模式。通过建立专家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一方聘用,多方使用的引智机制。通过决策咨询、兼职、企业顾问、节假日指导、项目管理、成果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贴近实际,用活人才。

4、以实施“技术领先战略”为突破口,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实施“技术领先战略”,利用中央、省里对舟山的人才倾斜政策,组建研发团队,对海洋生物、船舶制造、海洋工程、新能源等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进行逐项攻关,占领制高点。一是积极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舟山很多产业尚处成长期,企业研发投入,迫切需要政府超常规加大对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的资金投入。切实发挥院士智囊团、海洋开发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等作用,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其多产技术“金蛋”,打造核心竞争力。二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推进企业与浙江大学、中科院、国家外专局等的合作,推动重大项目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立科研技术应用推广网络,组建技术推广小组、派遣科技特派员等加大现有高校、科研院所专业人才与企业的对接,促进成果转化。三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开发创新与技术引进创新相结合,以产业化项目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研发中心升级。通过以奖代补政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5、以海洋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一是重视产业园区规划引导。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开发、高效能管理。聘请国内外一流的设计单位,对园区功能和产业进行科学定位,力争做到能耗最小、效益最大、布局最优,为产业集聚提供好平台。二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利用产业集群的优势,通过园区内企业相互竞争,促进技术升级,促进深度分工,提高专业化水平,形成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品牌,加大对产业集群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宣传保护力度,推动集群产业整体升级。

6、以完善金融政策、拓宽金融业务为着力点,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一要优化融资环境。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业务,改变我市融资结构单一的局面,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风险资本进入退出机制,为高科技创业风险企业创造宽松的金融与政策环境。二要拓展金融组织体系。在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各类民营金融机构和组织,建立舟山海洋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海洋开发、科技开发银行。三要探索便利化融资方式。支持即期合约、期货交易,支持在舟山设立以煤炭、矿砂、油品等大宗物资为主要交易品种的远期交易市场。鼓励外商以独资、合资、合营、控股、参股的方式投资,构建多层次、多形态、多渠道融资体系。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到国外上市融资。

篇10

一、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坚持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是我市在新时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实施环三都澳开发战略、全力推进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新跨越的重要举措。在全市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谋求发展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环境保护,对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推进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关系,决不能把降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决不能在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中接受污染转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真正坚持环保优先,坚持节约优先,坚持保护和治理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永续发展。

二、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当地发展优势和发展计划的安排和部署,积极引进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项目,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限制、淘汰的项目,坚决不予引进、审批。严格控制能耗高、水耗大、污染重又难以治理的项目,不上破坏资源的项目,不上污染环境的项目,严禁污染项目和高危项目进“区”入“园”。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依法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水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和产品。对于涉铅、钢铁、造纸等采用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理。对小制革、小冶炼、小化工、小造纸、塑料造粒等“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要组织拉网式清查,切实加强日常监管,防止死灰复燃。要加强制革行业环境监管,鉴于制革行业是一个高污染且污染物处理难度大的行业,对此类项目的引进、环评审批及环保验收,必须慎之又慎、严管严控,谁审批、谁负责。对未经审批和验收的制革项目,不得生产。

三、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是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手段。招商引资的建设项目首先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项目协议合同中必须注明业主环保责任。环保、发改、经贸、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文化、工商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互相把关。对未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未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的项目,主体工程不得投产使用。

各级政府要摒弃把降低环保要求作为优惠政策的招商引资方式。在招商引资项目核准时,不得降低环境评价相关要求,不得以牺牲当地生态环境为代价,不得出台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已出台的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对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错误做法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的通知》的要求,坚决清理到位。

各级环保部门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检查,杜绝在招商引资中降低环境保护门槛、在项目建设中采取“先上车,后补票”的行为,切实提高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确保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增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意识,科学筛选招商引资项目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到年,我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要控制在1.16万吨以内(电力行业总量不超过0.2万吨位),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3.23万吨,比2005年削减4.4%。其中年二氧化硫控制在8280吨,化学需氧量控制在3.55万吨。对完不成“十一五”总量控制目标和年度主要污染物削减计划的地方,省里将严格执行区域限批制度,停止审批新增污染负荷的建设项目。新建项目所需的总量必须在区域内削减调剂获得,对没有总量来源的建设项目,不得予以审批。因此,各级各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增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意识,一方面认真贯彻节能减排政策,通过污染治理、技术改造、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努力削减辖区内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腾出总量空间,为上大项目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科学筛选招商引资项目,鼓励和支持技术起点高、采用清洁工艺的项目,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难以治理的行业和项目。市里将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对没有完成总量控制目标和年度削减计划的县(市、区),实行区域限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