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深度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30 17:0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行业深度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食品药品安全关系着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相结合,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医药行业是民生行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是典型高产出、高回报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湖南省六大优势产业、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更是长株潭核心产业之一。因为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该行业就业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所有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随着我国医药市场规模高速增长,随着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在医药行业内逐步规范,医药市场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数量大、层次高、结构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加快构建药学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将有利于培养一大批具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推进药学专业职业教育与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医药职业教育专业体系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构建药学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
(一)基本理念中职和高职属于同一类型教育,具有相同规律和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中高职教育的共同特征,但两者在办学层次定位、培养目标界定、专业课程设置上有明显区别,尤其是职业能力标准要求不同。中职主要培养经验层面的职业能力,而高职主要培养包括技术应用、统筹管理、发展创新等策略层面的职业能力。策略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是对经验的系统化和结构化。伴随着工作过程复杂程度的增加和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经验层面的能力已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依靠策略层面的能力。中职学校药学专业要为医药行业培养能从事药品生产、检验、流通、营销和使用,并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中职学校教学以学生就业为目标,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弥补文化基础知识的欠缺。而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要为医药行业培养能从事质量控制、药学服务、监督管理、辅助研发和技术革新,并引领职业生涯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教学以核心技能为目标,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提升,在继续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强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适应第一线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凸显手脑并用和心智技能。综上所述,药学专业中、高职教育的对接融通,需从本专业的系统角度和体系层面出发,树立终身教育和全面发展的理念,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依托医药行业产业,整合中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分段确定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从分析职业能力标准入手,明确定位、找准接口,着力推动并构建药学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
(二)体系构建构建药学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应建立在对整个医药行业岗位总体分析的基础之上,组织医药企业、行业精英、职教学者和课程专家共同商定,联合开发各岗位或岗位层次的职业能力标准,形成医药行业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再联合制定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确保中高职专业课程与教育教学的衔接。通过行业企业调研,明确药学专业的岗位职业(工种)分类和能力分级,根据一般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相对应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医药行业企业为主导,以职业能力分级为基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药学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标准(见下页表1)。中高职的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篇2
2014年无疑是中国医疗大健康行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随着过去10年高增长黄金期的结束,医药行业从2014年开始正式步入低增速的新常态时代,这也成为每一家药企未来长时期内都要面临的新挑战。
然而,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相生,即将过去的2014年也是医药行业不断求变、不断创新的一年,并购重组大潮愈演愈烈,同时也正式开启了互联网医疗元年,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深刻影响A股上市药企和医药股投资者。
新常态时代
2014年,医药行业增速放缓得到确认。
“2014年初大家还在憧憬医药行业增速回归20%以上,但半年度以及三季度报告的出炉则彻底打消了这种念想,尤其是三季度在2013年低基数下并未实现触底反弹,让投资者逐步确认了行业增速放缓的事实。”东方证券医药分析师田加强如此表示。
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中国医药制造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576.4亿元,同比增长13.12%,比2013年同期下降5.08个百分点,虽仍处于增长态势,但增速下滑明显;当期实现利润总额1786.8亿元,同比增长12.86%,比2013年同期下降4.56个百分点。
过去10年,受益于医保扩容、政府投入和新品放量,中国医药行业经历了持续快速增长的“黄金十年”,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复合增长均超过20%,常年维持在GDP增速的两倍以上,医药板块也成为一级行业中超额收益最为明显的行业,医药股更是牛股辈出,10倍股不在少数。
“但时过境迁,进入2014年,医改已经正式步入深水区,在医保总盘不会有大幅扩张的情况下,医保控费和药占比下降将是长期趋势。”兴业证券分析师项军认为,考虑到医保支出、财政投入、新药审批和医药消费升级的总体情况,未来行业回到20%以上的高速增长区间难度较大,10%-20%的增速将成为医药行业的“新常态”,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业绩和估值分化也将进一步加剧。
在项军看来,这一现象很正常,因为整个GDP增速也已经下了一个台阶。
东方证券的报告也认为,医药行业进入成长2.0时代,2014年医药行业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速相比前两年明显下降一个台阶,未来10%-15%的增速区间成为新常态。
“新常态下医药企业一方面要修炼内功,丰富自身的在研品种梯队来增加硬实力,同时要通过国际认证来增加软实力。”田加强认为。
展望2015年,招商证券认为,医药行业整体增速基本和2014年相当,医药工业维持13%左右的增长,上市公司整体维持在15%左右。
医药并购大潮
2014年,A股的并购重组热闹非凡,其中医药行业是重中之重。前11个月,医药生物板块发生130起左右的并购整合。有市场人士分析称,为了应对股东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上市公司在内生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开始寻求外延式并购增长。此外,在研品种审批周期过长,以及行业集中度过低,也需要通过并购来继续做大做强。
从并购领域来看,受益于国家对于民营资本进入健康服务行业的政策支持,医药行业并购多涉及健康服务、医疗器械领域,尤其医疗服务领域并购重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先后有康美药业(600518.SH)、复星医药(600196.SH)、北大医药(000788.SZ)、信邦制药(002390.SZ)、三诺生物(300298.SZ)等公司宣布并购医疗机构,部分并购对象还是当地公立医院。截至目前,至少有17家医药类上市公司参与了医疗机构并购。
据悉,目前复星医药、马应龙(600993.SH)、爱尔眼科(300015.SZ)、恒康医疗(002219.SZ)等公司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医药企业向医疗服务行业及大健康产业的渗透,部分公司此前并购的医疗机构已成为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如金陵药业(000919.SZ)等。
2014年医药行业并购的另外一个特点则是,由于美股市场Illumina股价屡创历史新高,以及A股市场爆炒基因检测、细胞治疗、血液透析等主题投资,国内市场也开始全面拥抱新兴产业技术,频繁通过并购实现深度介入。
例如,千山药机(300216.SZ)通过收购宏灏基因进入基因检测领域,北陆药业(300016.SZ)以2.04亿元取得中美康士51%股权,进入细胞免疫领域。
“新技术、新领域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规模性的盈利,因此上市公司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进行跨界并购。”项军认为,上市药企进入新的领域,可以较大提升估值水平,从市值管理的角度来看效率非常高。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担忧不少医药企业并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通盘考虑,有些并购后的整合效果也不如预期。而且,从医药企业的并购案例来看,普遍溢价较高,未来能否顺利整合以及整合后对企业经营的贡献程度还是个未知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年的资本运作方式相比,2014年“上市公司+PE”模式开始流行,医疗产业并购基金日渐成为医药企业快速实现外延式增长的途径。
据统计,2013年仅京新药业(002020.SZ)参与了并购基金合作,但2014年多达十余家,包括中恒集团(600252.SH)、爱尔眼科、中源协和(600645.SH)等,规模多在2亿-10亿元,其中中恒集团基金规模高达20亿元。
“这种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债权加股权的夹层融资基金方式。”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张宸表示,医药类上市公司可以降低投资风险,通过体外孵化的方式减少研发投入和人力成本。
对于2015年,东方证券认为并购将进入下半场,一方面在先行者成功案例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加入并购大潮;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要面对越来越高的要价以及并购标的挑选从“优中选优”到 “劣中选优”,难度会明显增大,预计资本市场的反应会更加理性。
互联网医疗元年
每一次新的技术潮流,都会引发传统行业颠覆性的变革。2014年,互联网正式叩开了医药行业大门,BAT三巨头和A股医药上市公司动作频繁。
“移动医疗能有效缓解医疗费用支出(看病贵)、解决医疗资源错配(看病难)的历史难题。”中金公司医药分析师强静称,同时由于互联网能有效克服医疗资源分布的长尾效应,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和解决患者与医生之间信息不对称难题,从而降低隐形成本。
据分析,移动医疗每年将为中国节约1100亿-6100亿元的健康费用支出。
在线医疗服务市场前景看好。2014年BAT巨头凭借科技公司的专业身份和资金优势,高调进军移动医疗领域,腾讯先后牵手丁香园、好大夫在线、中澳凯尔,阿里巴巴则推出未来医院计划、收购中信21世纪,百度打造了Dulife设备+Dulife平台以及北京健康云项目。
与此同时,A股上市公司也纷纷布局互联网医疗。2014年8月,乐普医疗(300003.SZ)宣布收购医康科技,旨在构建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平台,在心血管疾病垂直领域形成立体闭环。九安医疗(002432.SZ)则是国内移动健康产品的开拓者,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iHealth 系列产品。三诺生物与糖护科技合作,福瑞股份(300049.SZ)投资开发肝纤维化在线诊断系统(FSTM),宝莱特(300246.SZ)育儿宝。家用器械龙头鱼跃医疗(002223.SZ)、连锁体检机构爱康国宾也频频寻求与移动医疗公司的合作,旨在拓展新业务,为企业的发展打开更大空间。
中金公司认为,未来在线医疗服务、可穿戴设备以及医院信息化将是移动医疗发展的三大重点领域。其中,在线医疗服务将成为互联网医疗中最具想象空间的综合性板块。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互联网医药电商也是各路资本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
据统计,2013年网上药店销售收入约42亿元,占比只有0.4%,无论是相对还是绝对空间,尚有巨大增长空间。
篇3
随着中报业绩的逐步披露,各行业及同行业中子行业业绩的分化较大,从中报业绩看,酿酒、生物医药、部分电子信息及节能环保行业业绩增长较为确定,生物医药板块中,部分个股业绩持续稳定增长,走势明显强于大盘,中线涨幅巨大,如创业板的红日药业中报业绩在一季报增长基础上继续持续增长,净利增长150%,未来三季度业绩也有望高速增长,该股从五月开始启动后,到现在股价接近翻番,本周五更是被主力大幅拉升,冲击涨停;另一中线牛股舒泰神,中报业绩也大幅增长,中报预增150%-180%,该股从11年中启动后,基本上没受大盘下跌的影响,持续上涨,股价已翻了3倍,未来经阶段性调整后,中线仍值得关注;小盘医药股尔康制药,中报业绩大幅增长,股价从一月底启动后,到现在也接近翻倍。我们经统计发现,能走出独立于大盘的中线牛股,很多来自医药行业,这跟我国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深度改革和大力扶持有相当的关系,行业空间广阔,下面重点分析挖掘一下生物医药及医疗保健行业中未来的潜力中线小盘股。
医药行业的运行情况良好。1-6月份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长19.10%,利润增长17.36%。1-5月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长20.15%,利润增长17.08,5月单月利润增长21.88%。各子行业中,化学原料药的利润负增长幅度逐步缩小,化学药制剂利润增速有所提升,中成药利润增速仍维持22.85%的较高水平,中药饮片和医疗器械分别增长36.45%和33.58%,生物制品利润增速较低仅有16.75%。所以从生物医药和医疗保健各子行业看,中药饮片和医疗器械等子行业利润最大,未来也最可能出中线牛股,其中上面所提的红日药业、尔康制药未来业绩仍有望获的高速成长,在技术上出现一定幅度调整后,未来投资者仍可逢低吸纳;另一医药股华邦制药,吸收合并农药企业颖泰嘉和,确立了医药、农药并举,旅游、投资相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12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实现高速增长,公司受益于对颖泰嘉和的吸收合并,农药、医药业务较快速增长及所持西部证券股权增值,未来业绩仍有望实现高速成长,可中线关注。
医疗保健及医疗器械行业,在中国医疗改革及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有望实现高速增长,其中迪安诊断、鱼跃医疗未来业绩高速增长可期,估值相对合理,也可重点关注。
除以上小盘医药股外,具备“护城河”概念的主板老牌中药股片仔癀,公司主要产品之一为同名中药片仔癀。片仔癀被誉为中药领域的"药王",由于产品疗效显著加之明显稀缺,使得公司在该领域经营具有宽广的护城河。具体体现为公司产品稳定的提价能力,这既赋予了公司业绩的稳定性,也是中线牛股的潜力股之一;另一具备类似“护城河”概念的云南白药,也极可能成为中线牛股。
由于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型,节能环保是业绩最能确定和有望大幅增长的行业之一,其中创业板的龙源技术值得看好,具备中线黑马潜力,伴随脱硝市场启动带来的行业1-2年的高景气度,公司将凭借其在低氮燃烧领域领先的技术优势充分享受脱硝市场启动带来的高订单和业绩弹性,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另一公司东江环保公司专注于“废物处理及处置”、“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服务”三大核心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废物处理行业的领先企业,未来业绩成长可期,也具备中线牛股潜质,可重点关注。非小盘股中的节能环保股桑德环境核心竞争力雄厚,最具备中线牛股潜力,公司提前布局工业及医疗危险废物处置、城市污泥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等新兴领域,成为综合固废处理龙头,具备综合固废处理能力有利于公司获取区域性大订单,它是投资者挖掘中线未来牛股的理想标的之一。
篇4
[摘要]医药行业缺乏先进的物流理念,政策、法规、行业标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建设亟待加强。我国医药物流有四种模式可供选择,即自营、外包、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自营与对外承接物流业务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企业可根据情况自主选择。
[关键词]医药物流模式自营物流外包物流模式选择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行,人们对医药的需求不断增加。2010年我国的医药市场将达到600亿美元,2020年将接近1200亿美元。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物流模式,或对现有医药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医药企业不可回避的抉择。
一、医药物流及行业现状
医药物流是指通过原料采购、加工、储存、运输、分配流通及物流信息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有效地沟通原料供应商、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及最终用户,促使药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从而提升药品的空间和时间价值。
国家为确保药品安全,对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分别有GMP和GSP的规定,对药品供应链进行全程质量跟踪。医药公司必须对药品的采购、运输、存储、拣选、配货、发运等一系列物流运作严格按照GMP和GSP的规定操作,并在全程实行批号的严格管理及监控。然而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1.医药行业缺乏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
作为完整的医药供应链,产供销是一个整体,但是从医药现在的网建工作和对物流的投入建设可以看出,主要集中在中下游的药品销售阶段,而对供应链上游的药品生产和原材料采购等并没有实现物流管理,因此有必要对整个行业物流进行集成,使上下游通过物流成为完整的整体。同行业之间基本上没有物流合作,即使合作,也只是为了缓解短时期内的物流资源不足,而不是抱着持续改进,降本增效的目的。
2.医药物流有待建立行业标准
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医药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物流的许多标准有别于一般的物流行业,因此必须有医药行业自己的行业标准。从目前来看,整个医药行业的物流体系刚刚起步,根本谈不上行业标准化,而且由于物流未进行标准化所带来的货物流通和信息交换不畅、流通环节多、速度慢、费用增加,减低了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已经日益成为制约医药物流发展的一个因素。急需解决的是:不健全的物流规范实施制度;没有统一规范的货物运输基本设备、商品信息标准化滞后、部门之间缺乏统一、集中的管理体制等。因此鉴于医药行业标准化研究和管理工作,加大宣传标准化对医药物流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制定统一的相关运作机制。
3.医药物流政策法制环境有待改进
我国的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订滞后,跟不上医药物流发展的步伐。GSP、GMP及其“实施细则”有关条款的设置应该与企业规模、活动类型、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相吻合,与企业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
4.医药物流发展的信息系统不完善
医药行业作为一个平均日需求量巨大的行业来说,其医药物流的高效、准确、健康地运作离不开信息系统。而医药行业缺乏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实时的过程控制系统,造成了各区域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
5.缺乏运作经验丰富的大型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
目前尽管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看好医药物流市场,如中邮物流,邦达物流等少数可以提供综合的医药物流服务,但大部分医药物流服务都是由医药企业所属物流公司承担的,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水平偏低,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性业务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二、我国医药物流模式的探析
总体来说,医药物流可以分为自营模式、外包物流模式、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和自营与对外承接物流业务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1.自营模式
自营是指医药企业自己建立起网络化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自主完成物流相关流程。自营模式的优点是保证医药企业对供应链各个环节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对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直接控制并通过合理规划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减少流通费用,并且树立企业良好的经营形象;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能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自主掌握住产品的分销渠道,有利于同行业间的竞争;减少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泄露等方面的风险。但它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即重整企业物流势必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做较大变动,它要求企业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同时,高昂的建设费用需要占用大量的固定资金,为企业的正常运转会带来一定障碍;容易造成物流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物流各环节割裂,长期来看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国药物流以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四大物流中心为基础,各地物流仓库连锁化,形成主要以医药产品为主导资源,服务范围覆盖全国的综合物流运营网络系统,提供一体化的物流网络保障。构建中的国药物流全国信息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物流网点联结起来,依托网络使物流企业与药品制造商、供应商、下游客户及相关单位联结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并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地控制物流活动的全过程,提升和整合物流的服务能力。
2.外包物流模式
外包物流模式是指医药企业将物流体系设计、维护、调货、库存管理、装卸和配送等全部物流业务委托于专业的物流公司运作。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布了加强监管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允许具有现代物流条件的批发企业接受已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企业委托的药品的储存、配送业务,同时也允许有实力并具有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的企业为已持有许可证的药品企业开展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优点是不占用大量固定资金,可以更自由的协调生产运作,加强了企业的柔性管理,使企业可以集中力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幅度降低本企业的流通费用;它的缺点在于企业不能直接控制掌握物流职能,不能保证到货的及时和顾客服务的优良品质;第三方物流商对医药产品的仓储、养护、运输等了解甚少,不了解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政策规定,在运作中服务难以满足企业要求。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国家明文规定,无论是药品的仓储还是运输,企业都必须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低温、冷藏条件操作,即实现GMP和GSP管理。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承担选择低效率物流公司的风险。
康恩贝销售公司主要经销集团成员企业生产的药品,品种、数量少,单个客户需求量也相对较少。经过十几年的稳步拓展,公司建立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不仅覆盖全国各大城市,也涉及不少中小城市。相应的销售物流配送路程也遍及大江南北,最近的有杭州市区,最远的有新疆、黑龙江、广西、云南等。药品配送难度不断加大。如果还按照以往的运输方式,无法满足业务不断向各中小城市辐射的发展需要。而如果设立区域配送中心,则会导致医药企业的管理成本、经营风险上升。物流管理的弊端日益凸显。在2001年就开始选择从物流理念、服务理念都比较超前的杭州邦达快运公司作为其独家物流公司,从每周的信息交流到每月的沟通例会,从首批重点客户“门到门”配送到全部客户“门到门”配送的完成,从路途时间承诺、网上到货查询到手机短信通知,销售公司提出的一个个合理的需求,邦达都尽其所得满足,这一安全、快捷的物流模式迅速在集团系统得到了认同。如今,集团的物流配送业务基本上都交给邦达,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3.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是指将物流环节中的某一部分或几部分外包出去,其余的物流环节依然自己来做。这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采取的物流模式。例如,他们有的利用自己的车队来做运输而把销售物流外包出去,有的只是单纯的将废弃物回收这个物流环节外包。哪个环节需要外包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软硬件能力和社会的物流服务能力。相应地,它也集合了自营和外包的种种优点和缺点。
在现阶段,企业可以选择将非核心的物流业务首先分包出去,使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避免企业在物流环节浪费太多的资金和精力。很多大型医药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时,或是为了保留核心业务,或是为了安抚员工,或是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也不太放心让陌生的物流企业经营自己的全部物流业务,考虑到企业的安全一般将次要业务和农村等偏远地区的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以考察该企业的运作能力,通过不断地磨合增加双方信任度,对医药企业而言,进可攻,退可守。
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金象大药房在上海、天津、成都、内蒙古、江苏、河北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20个城市拥有直营店、加盟店200多家,1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全面的微机管理,科学规范的运作程序,为各连锁店提供高质量的、安全稳定的商品服务。金象大药房配送中心的主要配送流程是医药生产厂商把货发到大型批发企业如国药集团的物流中心,国药集团接到金象大药房的订单后把货发到金象大药房的配送中心。金象大药房在物流外包方面,改革后原有的运输车队解散,将运输部分外包出去,由中铁物流公司负责药品运输服务。他们和中铁物流签好协议,在协议中规范好双方的权利义务,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将货物准确送达到各连锁店,可以支付相应的运费。
4.自营与对外承接物流业务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自营与对外承接物流业务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是指除了满足本公司的物流业务外,同时利用自生的优势对外承接物流业务的模式。它的优点是不仅能有效减低物流成本,促成整个医药供应链的形成和协作,确保药品的质量,而且将物流转化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医药行业中较早认识到物流的重要并对物流进行革新。公司所有医药物流业务整合到其全资子公司上海医药物流中心,以自建物流实施为主,客户订单通过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ERP系统下载到上海医药物流中心的仓库管理系统(WMS),实物物流、信息流的控制不仅延伸到公司的决策、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核算等各个领域中,而且与外部的客户如医院进行信息流的交流,使公司的管理步入透明化、科学化的轨道。上海医药物流中心所属各大库区共拥有近46000平方米的库房,108辆运输车辆,2007年货运价值超过100多亿,承担上海地区各大医院及零售业的配送,建立覆盖华东地区的医药商业和制造业配送网络,通过联运承运构筑辐射全国的运输网络。2006年获得第三方物流经营资质,现除满足自营业务外,还对外承接业务。其客户有德国拜耳集团、唯美血液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和上海三共制药有限公司等。
三、物流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许多医药企业非常重视生产渠道、商流渠道的畅通,却对物流渠道较少问津。这也大大制约了医药企业的发展规模。医药企业在选择物流模式的时候,关键是要适合自己、适用优势、适应时势。
首先,物流在企业中的地位。自营物流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员支持,如果物流在企业中不是处于战略核心地位,就没有必要自给物流,搁置大量的资金在物流方面,应该将自己的主要资源和精力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其次,考虑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实力。现代医药物流有着严格的技术规范要求,近几年政府加强对医药行业的GMP、GSP认证的监管,医药物流需要对设备、技术和人才等进行很高的投入来确保流通过程的质量安全,如对疫苗要进行冷藏运输和仓储。物流对于企业有着非凡的战略意义,如果没有合适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就只能自营物流。
篇5
【关键词】药品发展;形式;市场经济;实施战略
随着现代药品的经济增长,生活消费水平提高,药品消费也逐渐增长,不论便宜或贵重药品消费者对药品需求是量持续增长,为了适应药品行业产业发展,我市重点对药品市场整顿,对药品的注册工作,实行药品生产企业注册情况报备制度.加强了对其他药品企业监管,加强企业的自律意识,提高医疗产品质量。对此,宜昌市实行“三制”对药品的服务,即坚持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跟踪服务制;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在2013年我市医药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红霉素生产基地. 全国最大的丁基胶塞生产基地;两家医药企业的8个产品荣获湖北省名牌产品;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对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原料药试生产成功。
1.药品销售向多元化,多层次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1.1医药市场的经济结构多元化: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逐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经济格局.药品市场在国有医药经济为主导下,各类型的集体经济,都在共同发展.这样多元化的医药经济结构形式,对医药市场大有好处.
1.2 医药市场多层次方向发展构成的多层次,包括大企业或小企业对开放性市场进行招标,以计划为基础的封闭性市场和以自由购销的零售市场,共同特点都是以药品市场为方向,充分体现供求关系。
1.3药品需求多样化:人们对药品和保健食品够用量越来越大。针对有资金支持的消费者对高档药品,新药品有特殊偏爱,而中低层次的消费者任占据大部分药品市场份额。在不同的购销过程中,从而形成新的格局.宜昌市最近两年医药大类销售就呈现如下变化:老年人、妇女、儿童用药有所上升,成年人用药量有所下降;新品种需求量上升,老品种需求有所下降;保健品、名特优成药用药量上升.
2. 生产优质的药品并努力开发新药物从而推进发展.这其中包括. 原料药制剂工程.; 生物技术领域; 中药现代化等等
2.1原料药制剂工程包括:化学制剂工程、微生物制剂工程、生物制剂工程、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中药)等原料药生产制剂工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因为药品生产时一个特殊的制造加工过程.产品是治病救人的,是与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因此,优质的原料药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执行.宜昌市能生产多种化学原料药,总产量高达上万吨,能生产多种剂型的各种制剂品种,已初步掌握了具有世界共有的先进水平的制剂技术,原料药生产作为宜昌市药品行业发展已重大途径。
2.2 生物技术领域
在人才的规格要求上,宜昌市药品行业药品生产、生产制造、工程设计与建设和技术设备质量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要求必须掌握制药工程领域坚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宽广的药学专业知识和药品质量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科学。才有资格进行药物生产、设计、调配等等。
2.3 中药现代化
宜昌市支持中药材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种植;为了加快实现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浓缩颗粒的产业化.近几年来,宜昌市的中药产业发展迅速.每年能生产上万吨中成药,多个品种。中药的生产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基本上结束了原来只能生产膏、丹、丸、散的状况,在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质量标准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现代化方面,无论从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产业的技术应用,还是从管理规范的制度和实施,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3.宜昌市药厂努力开发药品的新型制剂, 积极推进医药行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医药企业提供原始创新能力和发展循环经济.
目前宜昌市内包括国内生产仿制药的企业居多,对于自主开发的新药甚少几无.历来一直仿制别人的药品,对此,宜昌为了未来医药企业,加大了对仿创药的研制,在国外已有药品的基础上,提出可以对某项核心技术进行改良,从仿制药转型研发仿创药.使企业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制药企业转型是低附加值药品向高附加值药品转型,是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转型.
4.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宜昌市上半年医药经济发展迅速,上半年,宜昌市采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主导产品、提升管理水平、推动科技创新等有效措施,促使医药经济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逆势强劲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40%以上的增长,数据如下表:
由此医药市场经济逐渐上升,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市药品市场今后5年将以15%~20%的速度增长,其产值将达到上百亿美元,成为国内前列的几大医药市场,作为向特大城市迈进的宜昌,其人口比例随城市规模逐年递增,那么医药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大,医药企业的小型格局逐步打破,医药市场不断开发,产值也随之上涨。
5.对宜昌市药品迅速发展提出两点建议
篇6
老龄化带来的机遇
如果说人口红利是造就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源泉,那么好景似乎难以长久。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人口相继进入老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00万以上,总量将突破2亿。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接近30%。这也意味着,未来20年老年化加速驱动“银发”产业,老年化加速将提升医疗需求,而这对于中国的基础医疗器械市场、生物保健行业来说,无疑是历史性的发展机会。
据晨星统计,截至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在医药行业的资产配比为8%,远远高于该行业在沪深300指数中4%的占比。而一些医药行业主题基金更是孕育而生,如汇添富医药保健股票、易方达医疗行业股票基金。下面就成立时间稍长的汇添富基金的概况及投资机会与风险加以简单介绍和分析。
汇添富医药保健股票基金成立于2010年9月,截至今年4月10日,基金的净资产规模为30亿元。基金采用自下而上的投资方法,以医药保健行业上市公司为股票主要投资对象,投资于医药保健行业上市公司股票的资产占股票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
该基金成立仅1年有余,去年基金的投资收益为-23.86%,略高于平均同类0.5%。不过与医疗指数去年-31.91%的跌幅相比,基金也算是抗跌。这主要来源于基金去年维持低于同类平均的仓位水平。在基金成立以来的6个季度中,有3个季度战胜同类平均,季度业绩战胜率为50%。由于基金绝大部分资产投资于医药行业,行业集中度比普通基金高很多,故而也意味着更多的风险。基金成立至今持股平均市盈率为42.63倍,高于目前医药生物行业平均25倍左右的水平。基金在去年全年持股换手率为47.65%,总费率为1.91%。晨星股票投资风格箱属于中盘成长型。总体而言,基金的投资风险偏高。
虽然医药行业在未来市场蕴藏着丰富的机会,但是基金的整体风险偏高,适合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同时由于行业集中度较高,基金更适合做卫星组合。
消费崛起的背后
在过去的30年中,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随着形势的转变,如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经济的萧条、投资产能过剩等,投资和出口难以维持过去的高速增长,已被达成共识,国内经济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地步。从实际情况来看,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居民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在70%以上,国内居民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仅为46.9%,这说明从投资推动转向消费拉动还有很大的空间。
从过去十年股市的表现情况来看,以食品饮料、医药、零售为代表的消费板块也都基本跑赢市场,而一些众所周知的白马型牛股如贵州茅台、格力电器、云南白药等也多出于消费板块。在去年的弱势市场中,消费股的弱周期性再次得到了市场的肯定,一些机构投资者纷纷以“吃药喝酒”的策略应对系统性下跌。而一些基金公司也推出了不少偏消费类的基金,如嘉实服务增值、博时第三产业、大成中证内地消费主题、国投瑞银中证下游消费与服务产业指数等。下面我们就其中的嘉实服务增值加以介绍和简单的分析。
嘉实服务增值基金成立于2004年4月,截至今年一季度基金资产净值61.29亿元。基金采取相对价值投资策略,综合考虑阶段性估值及预期,关注风控和安全边际,个股投资分散。根据招募说明书,基金的投资范围为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25%~95%;债券资产占0~70%;现金或到期日在1年以内的政府债券不低于5%。
基金经理陈勤先生2008年担任该基金的管理工作。其从业经验丰富,曾就职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投资银行任证券分析师,回国后在国内大型基金公司华夏和银华有基金投资管理的经验。期间管理业绩较好,其目前同时担任嘉实价值优势的基金经理,采取与嘉实服务增值类似的投资策略。陈勤奉行相对价值的投资理念,认为传统的深度价值投资机会在国内市场不常出现,以估值为基础,但认为不仅公司基本面,包括市场情绪、预期变化等任何能影响估值体系的因素都应该纳入相对价值投资的范畴,并且价值投资不代表简单的长期持有,需要考虑阶段性的变化。陈勤先生注重安全边际和风险控制,会对个股风险进行明确界定,并对集中度进行严格控制。
基金过往业绩良好,截至今年一季度,基金的晨星3年业绩评级为五星、5年业绩评级为四星。成立以来,基金每年业绩皆跑赢同类平均。投资风格方面,基金持股市盈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在2010年二季度末持股市盈率甚至低于10倍,从晨星股票投资风格箱来看,属于大盘成长型。在行业配置上,截至去年年末,与同类基金相比,基金超配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等消费行业比较明显,一些白马类酒业、医药、百货等消费类各股近年来常常出没于重仓个股中,如贵州茅台、东阿阿胶、格力电器、上海家化等,同时基金持股较为分散。截至今年一季度,基金晨星3年风险系数处于偏低、3年夏普比率处于高水平,说明基金具备较强的超额收益创造能力。
科技时代的浪潮
先是索尼、微软,再到今天的谷歌、推特以及处于巅峰的苹果,科技时代似乎永远不缺乏奇迹,缺乏的更多是想象,苹果今天超过600美元的股价很好的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虽然人们曾经担心科技泡沫的来临,但是事实让我们看到,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总能给那些独具眼光的投资者带来惊人的回报。尤其是处在经济转型的当下,不少机构投资者纷纷将目标投向了这一具有高成长性的领域,故而也就不乏相关行业主题基金和超配电子科技行业的基金,典型的如深证TMT50、泰达宏利成长、鹏华新兴产业股票、博时第三产业等。下面我们对坚持重仓投资在该领域的基金泰达宏利加以介绍和简单分析。
泰达宏利成长股票基金成立于2003年4月,截至今年一季度基金资产净值为16.70亿元。基金采用自下而上的投资方式,根据市净率和市盈率与每股预期收益增长率之比,确定具有增长潜力的价值型股票。基金定义的成长型股票主要为电子、信息技术、传播与文化产业、医药与生物制品四大行业。根据招募说明书,基金股票资产的80%以上必须投资于成长类行业。从近几年基金的实际投资情况来看,基金投资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技术、医药行业,且以电子信息为主打行业。
该基金在历史上换过多次基金经理,目前由梁辉、邓以颖共同管理。其中梁辉先生现任基金投资部总经理,9年基金从业经验,曾管理过多只基金,如泰达效率基金、泰达周期基金、泰达首选基金、泰达品质基金。目前其管理的基金数目也达到3只,分别为泰达宏利成长、泰达宏利先锋股票、泰达宏利品质生活。
基金过往长期业绩中等偏上,晨星3年业绩评级为三星、5年业绩评级为五星。截至今年一季度在基金过往的8年业绩中,有4个年度跑赢平均同类水平。基金主要投资于电子、信息等高成长性行业。从去年年底公布的数据来看,电子、信息两大行业在基金整体资产中的配比达到35%,而该两行业属高市盈率行业,故而基金整体的持股市盈率较高,基金最近5年换手率分别为:去年325%、2010年468%、2009年525.12%、2008年258.93%、2007年360.76%。高换手率也意味着总费率偏高,最近5年总费率为2011年2.76%、2010年3.23%、2009年3.45%、2008年3.48%、2007年4.10%。从披露的季度数据来看,重仓股变化较大。基金的晨星股票投资风格箱属于中盘成长型。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基金最近3年的同类风险排名处于组别中较低水平。同期最近3年夏普比率处于中等水平,说明基金具有一定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
篇7
关键词: 藏药 藏文化 文化营销
在现今医药市场上,虚假广告泛滥,其夸大功能、疗效的手法使消费者在经历上当之余,也越来越期望有一种药能够真正满足疗效好、功能强的需求。而来自青藏高原上的藏药就在这时悄然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全国藏药企业有百余家,西藏、青海的藏药企业较多,甘肃、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有不等的分布。据西藏自治区卫生厅数据显示,仅西藏,现已有藏药生产企业19家,在工商管理部门正式注册的藏药商标有20余个,藏药品已进入国内20个省、市、自治区市场。2006年,西藏17家通过GMP认证的藏药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3亿元,销售收入6.27亿元,上缴税费0.93亿元。在这一形势下,不少专家表示,未来的藏药企业应该向着现代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其中,一批优秀的藏药生产企业脱颖而出,如奇正藏药、晶珠藏药等已在全国各大市场上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却未能真正打响藏药的旗号,并且绝大多数的藏药企业还未能成功走向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大关键的阻碍要素。
一、营销观念的落后
长期以来,西藏的相对闭塞使得医药行业一直处于欠发达的状态,传统的营销模式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法宝。大多数藏药企业在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普遍落后的前提下,也无心于产品的宣传和营销管理。抱着“药好不怕巷道深”的传统观念,以为仅凭药效好就可以卖得好。殊不知内地市场竞争早已异常激烈,多元化的渠道网络、节假日的特色促销和信息完善的数据库营销等,都已成为医药营销必不可少的有力手段。而这些营销手段所需投入的高额费用,是藏药企业从来不曾预想到的。一时之间,很多企业无法拿出资金,进退两难。
二、藏药行业出现严重内讧
藏药行业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生产企业众多,难以形成品牌集中度较高的品种。一些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视药用植物的生长周期规律,对其进行过度、无序的开采,使得不少藏药资源面临枯竭的局面,这些都加剧了藏药行业存在的严重的市场分散、品种散乱的结构不合理现象。
三、藏药价格相对昂贵
青藏高原地区生长着上千种的野生药用植物,藏药植物以其抗寒、抗旱、药用有效成分积累高、生物活性强等特性成为其他药用植物难以替代的稀奇药物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藏药在炮制过程中严格遵守每一道工艺,因而所制藏药均为真材实料。这两方面都决定了藏药较一般药物的昂贵价格。
四、技术水平落后,科研能力较差
对技术改造的投入不足、缺乏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多数藏药企业长期存在的弊病。研发与生产的脱节,导致大多数藏药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低,由此企业的竞争力较弱。虽然我国是以仿制药为主,但是大多数医药企业已经开始重视研发能力。未来的医药市场是高技术壁垒产品的天下,如果藏药企业一味地墨守陈规,那么将很难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
五、通过GMP认证的企业较少
GMP作为医药行业的强制性认证,对医药企业整体的管理、生产等方面水平提升起着的重要的作用。GMP认证是针对所有医药企业而言的,然而,相较于内地医药企业来说起步较晚的藏药企业,在资金不足、生产体系不完整、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的情况下,很难进行GMP的认证,也就很难向药品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因此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藏药企业如何打响自己的旗号呢?笔者认为不妨实施“文化营销”的发展战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传统民族,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刚好和藏医药所衍生出的“人文思想”不谋而合。而文化营销的核心正是发现并建立一种品牌与消费者在某一意识形态上能和谐共鸣的契合点。基于此,藏药文化营销的核心应该是神奇的疗效和神秘文化的融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人们日益强调回归自然、追求生态平衡的今天,来自雪域高原的藏药纯净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的特性不正好切合人们对“是药三分毒”的忌惮心理,试问又岂会没有需求?
因此营销藏药的问题关键就在于消费者对其的模糊认知。藏药离我们太远,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将其推广出去。在解决这个营销领域上的沟通问题时,藏药企业需要引导消费者明白:我们对于藏药的了解,是与一种向往的文化分不开的。以文化为先导的传播方式,重在告诉大家藏药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一种什么样的医药背景下。因此采取“文化营销”是陷入困境中的藏药企业冲破阻碍,将步伐延伸至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最根本武器。
藏药文化营销的实施,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市场定位。通过对大量藏文化的分析,笔者将藏药的消费者定位于高档药品的消费群体。他们具备大部分相同的消费特征:中年家庭妇女,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炫耀心理、高雅的气质,其伴侣是商界的成功人士,具有丰厚的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由于其伴侣事业繁忙,不太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作为丈夫的好助手,太太更应该密切关注丈夫的身体状况,当他们生病时,应该给予他们及时、体贴的关心。而藏药作为一种文化营销传播的载体,所要传达的就是“对丈夫辛勤工作的感动,对丈夫健康的良好祝愿”这样一种营销理念。简言之,藏药的目标市场应该是“更关怀丈夫健康的太太”。
在准确的市场定位下,藏药企业可以开展以“站在世界脊梁上的藏药文化”为主题的系列营销活动,具体有以下四大营销策略:
六、开展“藏药进社区”活动
藏药产品的目标群体定位在家庭富裕的中年妇女,因此各大城市中的高档社区是藏药推介的首选。藏药企业可以在社区内进行藏药文化的展示会,可以展览出各种有关藏药的资料,如西藏文化的介绍,藏药炮制工艺的展示,各种藏药的图片及功能介绍,藏医学的渊源历史等,使消费者亲身领会藏药与藏文化的奥秘,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品牌影响力,而且还能够挖掘出最具可能的潜在购买者。
七、开展以“探索藏文化奥秘”为主题的西藏医疗旅游路线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举世瞩目。这也为藏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遇。迎合这个契机,可以开通西藏医疗旅游路线。主打产品就是藏药浴,能够为消费者医治疾患、防病健身。旅游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消费者在进行藏药浴的同时领略西藏的特色景点,在异域风情中体会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可以有助于深度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满足文化旅游需求,提升产品档次。
篇8
【关键词】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 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31-02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主线,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专业核心课程是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药品经营实用药学综合知识》是我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5年的改革实践,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深度调研,分析行业发展、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及企业所需人才的结构要求,最终建立了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对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以及职业资格标准的新的项目课程体系。
一、课程改革背景
山东省是全国医药大省,生产总值全国名列前茅,山东省由医药生产大省到商业大省的发展趋势必将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一个广阔就业的空间。经营专业近5年毕业生就业调研,近50%在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相关岗位工作。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药品流通十二五规划出台,零售连锁药店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药品价格统一调控,零售连锁药店想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注重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建立药学服务的模式,药店店员也要向药学服务转型,必须具备一定医药学专业知识、销售技能和沟通能力,才能满足行业和岗位的发展要求。
结合以上两点,本专业必须要加强药学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才能满足医药流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药品经营实用药学综合知识》是培养医药流通过程中药学综合服务技能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改革思路
结合近几年向社会输送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调研,我们把社会零售连锁药店作为课程依托主体,以常见疾病为载体来设计该课程。
设计理念:对接专业就业岗位,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来设计该课程,以培养学生药品销售相关岗位中所需药学综合知识和药学服务技能为重点,体现课程的实用性;课程的实施及考核要求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企业规范相接轨,以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为推动,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基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过程来设计,增强实践技能为主,使学生到企业后能很快上手,做到“无缝对接”,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
改革思路:校企密切合作开发课程,确定学习领域。成立由医院社会药房、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我院的专业教师参加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小组,通过多种方式调研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和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任职要求,课程设计过程结合国家职业资格“医用商品购销员”技能鉴定考核和全国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要求,最终确定课程的学习领域,明确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
三、课程实施―虚实双境、项目驱动
该课程以常见疾病为载体,依托企业实际岗位工作过程―药品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岗位,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大药房和学院大药房,营造虚实双境教学情境,与企业相关技术专家合作,共设十个学习项目,由浅入深,由简单疾病到复杂疾病,由最常见疾病感冒往外扩展延伸到其他常见疾病,按照实际工作岗位任务的完整过程(从顾客引导―判断顾客―疾病症状诊断―介绍药品―合理用药指导―药品售后服务),将药品知识、销售技巧、沟通能力等知识有机融合到项目中,项目实施将学生分为项目团队小组,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式,按照教师串讲理论知识―布置实践训练任务―任务实施―评价总结的过程进行,先后完成在模拟大药房的仿真模拟训练到学院大药房的实战演练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团队合作的意识,拓宽了学习空间,优化了教学内容,最终实现对学生实践应用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考核评价―项目过程考核为主的多元化、全程性的考核体系
在整个课程体系改革实施过程中,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的重要保障,是检验教学实施质量过程的重要评价手段。
1.开展项目教学,实施过程性考核
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都是按PDCA循环法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行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与提高。在每个项目的过程考核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将教师评价的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加强学生的自主性评价,包括:学生个人评价、小组互评等形式,学生的成绩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组成,每个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项目评估与考核,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分出等级,而是为了及时改正缺点,以便更好地完成下一个项目。
2.引入企业项目和企业标准
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引入企业的任务项目,获取企业真实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通过聘请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联合指导学生,并按企业标准来衡量学生,使学生真正获得企业一线实践技能。
3.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1)建立技能竞赛机制。结合课程特点,参考国家职业竞赛的标准,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药综技能竞赛,并遴选优秀的学生为将来参加国家级特有职业技能比赛打好基础,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氛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引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的教育,提高技能鉴定通过率,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我们不能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一句空话,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等必须时刻紧跟行业企业需求,与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密切结合,注重人才培养目标中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的不断完善发展,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麦影. 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3)
篇9
关键词:药店品类管理 问题 改进策略
0 引言
品类管理的理念起源于美国食品工业协会,1997年,在中国连锁协会及行业专家等的共同推动下被引入中国。近年来,品类管理也被引入医药行业,作为引进的管理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问题,但在医药经营者们不断摸索下药店品类管理已经逐渐步入正规。
1 药店品类管理概述
1.1 品类管理的定义 品类管理是分销商和(或)供应商把所经营的商品分成不同的类别,并把每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的活动,这就是品类管理委员会对品类管理下的定义。品类管理在提高企业运营效果时主要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和服务。品类管理对于药店而言,不仅仅是按照类别对所经营的药品进行分类,为了提高药店的销售利润,必须合理优化药店的结构以做到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映。
1.2 药店品类管理的核心思想 药店品类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患者为中心,与供应商相互合作,以品类为战略经营单位。为了降低药店的经营成本以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建立一个以患者需求为基础的并且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系统以提高药店的运作效率。在经营过程中主要考虑销售量、某种规格药品的销售额、某种产地药品的销售额以及某家店销售额等因素的是以药品为中心的传统的药店品类管理方式。这样的品类管理在前期往往能达到理想目标,而后发展却受到阻滞。根据调查发现,若想大大的提高药品的销售量和顾客的满意度就必须让品类管理以患者为中心,这需要改进传统的药品品类管理的方式。
1.3 药店实施品类管理的意义
1.3.1 成功的品类管理可以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下的总体购买力增速减缓,由于消费者的价值意识变得越来越成熟,因此对产品变得越来越挑剔,同时由于消费者面临极其丰富的市场商品而具有更多的选择,因此消费者的忠诚度也在逐渐降低。就消费者购买行为来看,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是在店内做出购买决定的。这就意味着药品零售商有能力影响消费者在店内的购买行为。实施品类管理可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通过数据研究可以了解顾客购买偏好,也因此能获得更多消费者。
1.3.2 药店的品类管理可使药店突出重围。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为宗旨才是科学的品类管理,在进行产品采购是要根据患者的利益需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厂家的利益进行采购,这样才能优化产品品种让药店突出重围,最终达到消费者、药店和厂家共赢的局面。
1.3.3 药店品类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行品类管理的优势在于,在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缺货、缺品种的现象,这样可以更有效的优化品类和货架、品牌组合、功效组合以及价格组合,降低整个经营系统的成本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2 药店品类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药店品类管理未真正以消费者为核心 品类管理理论强调了一个名词即消费者导向。通过我们对门店每一个销售细节进行研究发现,目前的药店销售不是顾客导向了消费,而是员工导向了顾客的消费。药品零售行业与超市行业消费最大的区别就是谁导向了消费。在超市都是顾客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商品,而在药店则是员工导向顾客消费,因此在超市中通过品类管理数据分析得到的数据往往都是清晰有效的。
2.2 受短期利益驱动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产品的同品化、竞争方式的同式化、生存发展的艰难性和受物价环境的影响、成本上升过快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利润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甚至可以说“唯利是图”。各零售药店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使出浑身解数,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短期逐利的行为。海王星辰连锁药店是医药行业中最早开始实施品类管理的企业,从它的管理实践来看,主要关注的是与销量、利润和成本相关的控制指标,致力于品类“组合利润”的提高。向品类管理要利润没错,但利润不仅来自于进销差价,降低系统成本、扩大品类都可以提升利润。
2.3 品类管理软件和技术落后 品类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主要是以信息为基础分析、计划和实施品类经营活动。品类管理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信息技术,通过相关数据和应用系统支持品类管理的决策,可以提高业务流程的运营效率。如POS系统、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等都是品类管理的信息技术。其中商品条形码与POS系统的集成应用,为零售商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成为实施品类管理的前提条件,但这还远不足以开展品类管理工作,要想在企业内部确保品类管理的正确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搭建一个集成化的品类管理实施平台,设计出切实可用的品类管理信息应用系统,才能真正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但是在国内想要找到一个支持品类管理的IT系统很难。现在药店应用的系统只能满足企业的进销存功能,根本无法满足更多的品类管理决策。并且目前的软件公司并不懂品类管理,他们不可能设计出满足品类管理需求的软件。很多药店希望尽早开始品类管理,但苦于没有一个系统可以提供数据支持,更无法做到数据共享,因此设计一个支持品类管理的信息软件成了个亟需破解的难题。
2.4 药品品类定义不规范 品类的定义是指品类的结构,包括次品类,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等,是实施品类管理的基本单位。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它的分类不像一般商品那么简单。药品的种类成千上万,同类药品中也有细微不同,很难以某个标准来区分定义。同时在医药行业没有哪个制药企业的产品线深度涵盖某个类别,充其量每个类别都只有几个产品覆盖,所以没有企业能够帮助药店进行完善的品类定义。因此生活中,我们看到有的药店是按照零售药品的属性来划分的,有的是按药品的剂型分类,更有的是根据药品在销售中的重要地位分类。简单些的药店粗放地只分到20多中类,精细点的分到了300多个小类。真可谓是形形。这些分类仍旧是站在方便零售药店管理的角度进行的,与定义中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要求相差甚远。
3 品类管理的改进策略
3.1 站在消费者角度进行品类管理 消费者是品类管理的焦点,进行品类推广最重要的是强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消费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最终实现供应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共赢的局面。作为药店的零售商在进行品类管理的过程中最主要解决的是“药店到底卖什么药”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争取增加药品的多样性、减少药品不必要的重复性。同时药店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药店卖什么药是根据消费者需求来确定的。因此药店在实施品类管理时应重视销售数据,加强对顾客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研究。为了判定顾客相对稳定的消费倾向,可以通过销售数据来得到购买时间、购买品类、偏好信息以及购买数额等。
3.2 完善药品分类管理 2000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出台实施,使得药品分类工作得到一定便利。多数药店在日常的销售工作中也是按照这样分类,但这样只是将药品分成两大类,对于成千上万种药品来说还是不够细致。因此,零售药店可以将每一大类品类中的产品按照不同的标准定义为不同的产品角色。具体以OTC药品中常用药感冒药销售为例,在不违背联合用药治疗原则下,如果感冒的同时还有咳嗽,可以辅以止咳药;同时有发热,可以搭配退热药和体温计;有炎症可以用一些抗感染药品;还可以联合一些提高免疫力、维生素类药物。这样的分类不但一目了然更能促进消费者购买。
3.3 建立药店品类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体系寻求长远发展 药品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如果能建立药品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体系无容置疑是给消费者的一颗稳心丸。药店在进行品类分析后对每一位消费者可以建立消费档案,以品类销售对不同的消费实行积分,跟踪以及推荐服务。一个顾客的到来只需提出需求,紧接着就能得到药店为之定制的服务单,免去消费者自我寻找的苦恼。根据消费者个人或者以家庭为单位建立的品类管理可以为药店赢得稳定客源、信誉和品牌。
3.4 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根据药品的品类经营寻求产品优化组合进货,利用品类寻求聚划算的策略,利用畅销药品和低销售药品的组合来降低药品的进货价。供应商是药店经营的第一道关,从第一渠道进行低成本战略是有必要的。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高销售量作为回报将是实现双赢持续合作的一种良好方式。
4 展望
近年来中国药店的药价伴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持续走低,但是受到物价环境、成本上升过快等影响药店的运营成本降低的空间微乎其微。因此为了解决中国药店的窘困状态,实行品类管理是最好的办法之一。它是一种新理念,也是一个新工具。在竞争白热化、商品日趋同质化、手段单一化等恶劣条件下,品类管理的实施确实能为药店在提高工作效率,把握顾客需要,满足顾客需要和提高品类赢利能力等方面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雪墨.品类管理,中国药店业引入的“速溶咖啡”[J].中国医药报,2005,(05):21-22.
[2]郭晓丹,简英.品类管理之于医药连锁企业的意义[J].北方药学,2011,(04):73-74.
[3]刘含海.中小药店的简单品类管理[J].中国药店,2011,(02):92-93.
基金项目:2010年省级高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ZJG2010088)、宁波市服务型教育重点建设专业二级项目(Y015)资助课题。
篇10
论文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医药市场营销;营销战略计划;营销渠道
1.营销战略计划与实施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市场营销观念的确立,医药营销方式也发生了由计划产销到根据市场需求产销的根本性改变。然而,大多数企业尚处于市场营销活动无战略阶段,或者仅仅局限于广告策划和促销策划,没有一套系统的市场营销战略。
首先,由于我们的新药创新能力弱,使大部分企业依靠仿制开发新产品,加以新药审批制度中存在的漏洞造成了新药开发中的“高水平重复”现象,同一个产品最多有上百家企业生产销售,这是目前市场混乱恶性竞争的重要原因。第二,渠道建设混乱。当前我国大部分医药企业还在应用依靠广告建网络、不规范的买断经营,这些方式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当前经济现状下已逐渐暴露出其自身的弊端。不规范的买断经营给企业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使企业造成不该有的市场空白等等。第三,营销手段简单且不规范,靠大做广告甚至是高额回扣促销等营销方法打市场。广告的“恶补”造成很多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反向移动。国家对药品广告的规范性措施的出台进一步限制了广告的,其对医药市场的影响将大大降低。带金促销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而且严重降低了医学及药业的社会信誉度,给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没有必要的市场调研、缺乏创新的产品、没有正规的品牌宣传、混乱的销售通路管理,因此可以说当前相当厂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医药营销战略。
2.营销渠道狭窄
国际营销渠道主要由国内中间商和国外中间商构成,生产企业可根据国外市场情况来选择长渠道还是短渠道、直接渠道还是间接渠道,但传统的贸易体制使得我国制药企业难以对渠道(国内外中间商)进行评价、选择、调整和管理。药品生产企业的国际市场信息除了靠分销渠道反馈和政府信息部门提供,更多地是靠自身的调研机构或委托目标市场国的调研机构。多年来由于我国制药企业对市场营销的忽视及误解,因而对市场信息在现代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普遍认识不足,更不用说国际市场信息。我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按理来讲,企业的销售部门应该通过其销售网来获取市场信息,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即使是销售部门,也只是从事销售业务,主要是完成预定的销售额指标。相当部分药品生产企业的决策者仍习惯于凭经验和感觉办事,常常因判断失误导致营销失败。这类事情在国内时有发生,在国际营销中更是不胜枚举。市场调研已成为国外大型跨国制药公司一种不可缺少的有效竞争武器,他们不仅委托市场调研公司负责调查,自设市场调研机构体制和运作机制也十分完善。我国制药企业在对国际市场及营销环境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市场调研工作,这是打开国际市场的一把“金钥匙”。
3.物流服务和管理
物流服务和管理包括几方面:即物流管理、销售服务、营销制度和内部管理。现代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只限于市场开发方面的竞争,也体现在物流快捷和售后服务完善等方面。物流管理就是在客户需求时如何快捷安全的将商品送到客户手中,这需要企业在内部机制和网络等方面完善,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售后服务的完善是稳固客户的法宝,这需要营销员及时了解客户是否需要企业配合做什么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料准备客户随时的需求,营销经理也要进行定期的拜访,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业务联系。
营销制度必须适应市场发展规律,能更好地开发和操作市场;内部管理要完善、顺畅和严格,以便保障市场开发成果。这两个方面的好坏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稳定的发展,也是企业留住优秀营销人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