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30 17:0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商银行风险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流动性管理 管理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75-02
一、A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为更加直观地了解A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本文以流动性比例、流动性缺口率、资本充足率等多项指标为切入点,通过定量指标分析,研判A行近年来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
(一)流动性比例前高后低
1.流动性比例。从该地区农商银行整体流动性比例来看,各家均高于25%的监管指标,平均流动性比例约达80%,总体流行性水平偏高,在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同时,牺牲了经营效益(见图1)。从A行流动性比例逐年变化情况来看,自2012年起,始终保持在该地区农商银行均值之上,整体流动性风险稳定可控。从A行近期流动性比例逐季变化情况来看,自2015年6月起,总体呈现下降态势,流动性资产的增幅远远小于流动性负债之间的增幅,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流动性需求(见图2)。截至2016年6月末,A行流动性比例降至37.66%的低位,流动性风险管理形势呈现严峻态势。
2.流动性缺口率濒临触警。从该地区农商银行整体流动性缺口率来看,基本高于-10%的监管指标(见图3)。A行流动性缺口率虽始终满足监管指标,但自2013年起逐年下降。流动性缺口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到期资产与对应期限到期负债的差额。若为正值,该期限内到期的资产足够偿还到期的债务,显示未来有一定的现金盈余。若为负值,表示银行在该期限内到期的资产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需要以其他方式筹集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截至2016年6月末,A行1个月、3个月至1年、1年以上均有较大负缺口(见图4)。主要由于:1个月到期的定期存款和卖出回购款项占比较大;3个月至1年期间到期的存款较多,而对应期限匹配的贷款和金融资产较少。一旦出现负缺口,资金供给不能满足资金需求,必须通过现金储备、资产变现或拆借来补充缺口。若市场上无法出售债券融入资金,且行内救助资金和人民银行常备借贷便利无法及时弥补资金缺口时,就易产生流动性风险。
3.资本充足率持续下降。在特定压力的情景下,银行其他风险容易转化为流动性风险。资本充足率反映银行资产安全性特征,其值越高,银行自有资金越充足。该地区农商银行资本充足率均高于10.5%的监管指标(见图5)。自2013年起,A行资本充足率进入下行通道,自有资金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弱,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流动性。
4.贷款质量指标不容乐观。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是贷款,因此流动性与贷款质量紧密相关。A行不良贷款率在该地区始终处于高位,较地区平均值高出1个百分点(见图6)。贷款质量不佳,到期的资产无法收回,将影响资产整体流动性,甚至可能危及银行生存。
二、A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陡增潜在流动性风险。A行负债端渠道主要有存款、同业拆借、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等;资产端渠道主要有贷款、贴现、债券、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等,其中贷款在资产配置中占绝对优势地位。A行长期存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负债长期化与资产短期化矛盾突出,潜在流动性风险增加。截至2016年6月末,A行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的81.33%,其中:定期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的76.11%,一年以上的定期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的54.56%,呈现存款定期化、定期长期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中长期贷款占比虽有所上升,但仍只占各项贷款的16.85%,“长存短贷”现象明显,一定程度加大流动性缺口。同时,随着该行理财业务的深入开展,理财规模有了较大的提高,管理理财业务流动性风险也成为当务之急。
2.资金融入渠道单一难以长期规避流动性风险。债券质押式回购业务是该行当前资金融入的主要渠道,占融入资金总额的80%左右。因债券质押率较高,给债券波段操作造成一定约束,该种融入渠道仅仅是在短期内临时调剂农村商业银行头寸的方法,并不适宜作为规避流动性风险的长期手段使用,其可靠性和灵活性相较行内自有资金尚有一定差距,在遇到资金时点紧张时不能及时有效缓解流动性压力。
3.风险手段不够成熟。一是风险预警不够及时。目前,A行通过每日监测库存现金和支付额,按月测算各类监管指标,对流动性风险进行风险预警。监管指标仅反映时点流动性状况,无法实现动态预警、事前预警,不能在流动性风险发生前就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予以化解。二是风险监测不够全面。新监管办法中要求银行建立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全面地计量、监测和报告流动性风险状况。目前A行缺少必要的信息系统支撑,日常头寸管理主要采用按日预测大额资金跨行流向,仍通过人工统计、大额预报等传统手段监测全行头寸分时走势和跨行资金流向,未能实现全面监测。三是风险测试不够可靠。A行历史数据累积较少,分析模型不够成熟。以每季度末1104报表为基础数据,考虑多种情境下,进行轻度、中度和重度压力流动性风险测试。由于历史数据较少,在实施压力测试时未能以先进风险管理技术为基础引入风险价值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等分析工具,无法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三、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笔者结合A行工作实际,围绕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深入思考,为解决农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供参考。笔者认为,为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满足监管新要求,农商银行需主要抓好三个方面。
(一)强化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一是坚持资产与负债期限匹配原则。合理确定长期与短期资产比重,建立资产负债之间的平衡对应关系,保证资产的流动性,防止资金支付危机的发生。二是坚持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原则。日常头寸管理中,需设置备付金和流动性二级储备。二级储备主要包括能迅速变现、且变现没有太大损失的资产,如存放同业、拆出和逆回购、转贴现票据、央票、短期债券等。以资金来源为基础,根据资金来源流动性大小及对资产流动性要求,合理配置贷款、债券、票据。三是坚持主动管理的原则。负债方面,积极介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建立相对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不断提高从资金市场获取主动性负债的能力;资产方面,根据资产配置的需求决定负债的类型。如通过资产证券化,释放更多的信贷资金,实现信贷资产结构的调整和资产形态的多元化。针对理财业务,合理安排理财的募集与兑付期间,配置活跃度较高的债券主动释放流动性。
(二)积极拓展资金融入渠道
随着金融市场业务的深入开展,每天资金需求量与日俱增,为防范市场上资金时点性紧张和突发事件对流动性的影响,农商银行需要与更多的交易对手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稳定的资金融入渠道。目前,A行已与部分股份制银行达成每日若干亿元的固定资金融入协议。通过增加线下资金的融资规模和资金业务创新等模式,多元化融入资金,拓宽资金融入渠道,防范流动性风险。
(三)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一是以系统建设为支撑。整合各类数据信息,建立基本完备的流动性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全行头寸,准确测算全行资金运用及余缺情况,将流动性风险管理前置。二是以压力测试为抓手。尽快建立流动性风险统计数据库,逐步提高并积累高质量的历史数据。针对影响流动性的各种情景,按季实施压力测试,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常规压力测试,必要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压力情景进行临时性压力测试。三是以应急预案为保障。依据现金流缺口、资产变现能力及多元化等因素,审慎合理配置优质流动性资产。建立适合本行的有效应急预案,实施流动性风险限额的监测和控制,一旦濒临突破监管指标,立即采取措施确保相关指标恢复至规定限额内。
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必须得以重视。同时,近几年来,银行业的迅猛发展,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农商银行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中间业务得以发展。为了银行的稳定经营,流动性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商业银行应该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能力,对照流动性管理要求,构建系统化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春航.解密巴塞尔(第一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2] 王彤.浦发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论文,2013
[3] 郭鸿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6
篇2
一、我国农村中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系统的构架不完善
一是尚未完全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部分农村金融机构没有成立专门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来对风险进行专门管理和统一组织协调,容易造成职责不清或管理真空。二是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对风险的管理活动仍集中于传统信贷领域,还不能做到对银行整体经营业务的全面覆盖,这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求相差甚远。
(二)内控机制不健全
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各项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人情代替制度、习惯代替制度、领导安排代替制度的现象依然存在;内部监督不到位。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不健全亦不鲜见;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违规等案件仍层出不穷,这些无一不暴露出银行内控机制、风险防范和监管制度的薄弱。
(三)风险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一是缺少对风险进行深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模型,风险管理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二是信用评级尚未应用于经济资本配置、贷款定价、经营绩效考核等方面,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仍有所欠缺;三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比较滞后,不能实现对风险的精细化控制。
(四)风险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相关人员不仅能识别、判断风险,还要能对风险进行计量、缓释、监测、评价和控制,总体来说,目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人员结构和素质还达不到这些要求。
(五)风险管理文化缺失
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观念和行为模式,渗透于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我国农村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缺失表现在:1.风险管理理念不全面,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系统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重视不够。2.没有全员风险管理和银行业务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意识,只把风险管理看作是风险控制部门的工作。
二、强化我国农村中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对策措施
目前,我国多数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框架仍是以1988年旧资本协议为基础建立的局限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孤立、片面、静止的风险管理方法,不能适应现代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树立现代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在深化银行产权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指引》的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工具转移和分散风险,更好地服务于长远的银行业务发展。为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基础性工作:
(一)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构架
一是尽快建立由董(理)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及其专业委员会构成的决策体系,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构成的执行体系,监事会和内、外部监管和审计部门构成的监督体系,形成集中统一管理、分级授权实施的风险管理架构。按照《指引》要求,通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分解和细化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各项工作的牵头和协办部门,优化各个相关部门的职责与权限,防止出现推诿和空挡现象;二是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不同风险类型,公司、个人、金融机构等不同客户种类,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等不同性质业务的风险都纳入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提高风险-收益分析的质量。
(二)筑牢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夯实内控基础,结合农村信用社目前的管理现状,至少应筑牢“三道防线”。即,由各业务部门组成的第一道防线、由风险管理部门组成的第二道防险及由内审稽核部门组成的第三道防线。其中,各业务部门应对本部门和本业务条线的风险管理负第一责任,风险管理部门和内审稽核部门应分别发挥专业综合管理和专职审计检查作用,把风险管理贯穿于业务操作和职能管理的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中。
(三)引进和开发风险管理技术
一是完善内部评级体系。目前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普遍实行了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法,这是建立内部评价系统的第一步,但是与先进的国际银行相比,在内部评级方法、评级结果的检验、评级工作的组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如评级级别风险揭示不足、数据质量不高、评级结果运用有限等。因此,应尽快加强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度,扩大风险评价、分析和应用的范围,并对相关的业务流程和决策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完善,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打下良好基础。二是构筑内部转移定价系统。这是把业务核算到每个客户,每一个产品和每一个员工身上的必要条件。三是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涉及的计算量非常大,且以充足的历史数据和完善的数据处理系统为前提。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有关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风险暴露的文件中,都明确提出了对于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但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显然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基础数据储备不足、来源渠道不一、财务数据不真实、数据形式缺乏规范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量化研究的发展。对此,可借鉴韩国、香港一些小银行的经验,在几家中小银行之间实现数据共享,搭建数据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联合开发一些标准模型,然后由各个银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做一些参数调整、维护,从而降低成本,解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数据相对不足的问题。
(四)加强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风险管理的目标、策略、制度和方法等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和实施,而一个优秀的风险管理人员要有包括金融知识、会计知识、生产经营知识、经济法律法规知识在内的丰富的知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因此,不仅要通过全员培训和专业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专家型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还应通过专业人才引进、定向培养等方式长期培养、挖掘和储备符合条件的人才,并设法保持其稳定性。
篇3
关键词:内部审计部门;农商银行;风险防控;作用
随着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农商银行的客户种类、业务领域和业务范围等不断扩大升级,基层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在银行风险防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1]。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农商银行的内设机构,其主要是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当前如何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积极应对内部持续发展与外部监管的需求,已经成为农商银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部门在农商银行风险防控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在农商银行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界定风险点,增强审计的针对性。②有效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农商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是以既定经营战略为依据,通过各种监测手段与风险分析来查找风险点,采取有效措施来转嫁或减轻风险,并利用分析性复核、实质性与符合性测试等手段进行动态优化,保证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与全员性[2]。③评估经营环境,促进风险识别水平的提升。经营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的评估包括信贷管理、财务会计、风险管理过程、风险管理战略、业务规程、组织架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等风险控制情况的评估。外部环境评估则是对农商银行经营管理中设计的风险影响与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如社会信用体系构建、法律环境、区域经济金融环境、货币政策目标等。
二、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农商银行风险防控中作用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内部审计的转型
农商银行应该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来推进内审转型工作,全面把握内审转型的实质与内涵,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有效纳入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与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防控风险。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加强各业务部门风险易发环节的评价与分析,完善内部控制,有效统一审计业务的执行与审计风险的管理,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转型,促进农商银行各项业务的顺利实施。
(二)准确定位内部审计的角色
当前农商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承担着纠改督办与检查监督的职能,侧重于业务审计与管理的检查,以此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与风险防控能力,实现农商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当然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农商银行需要与时俱进,对内部审计的功能性作用加以提高,有效发挥内部审计部门评价、咨询、监督、确认等服务功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薄弱环节,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意见。这样才能优化业务流程,规范内部控制,有效化解风险,提高内部审计的水平以及风险防控的能力[3]。
(三)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农商英航需要建立审计信息化建设机制,对事后监督系统的风险预警功能加以完善,将事后监督转变为事中控制,从而增强风险防控的能力。同时技术部门对业务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将“风险控制”的设置预留在关键技术环节以及各关键部位,通过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来实现业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达到风险事前、事中的防范。农商银行可以针对各项业务系统数据,对内审数据库系统加以完善,帮助审计部门有效判断经营状况、业务规程、经营战略和行业风险等,并积极开发利用审计软件,按照风险评估与计量模型来开发审计系统,或者是结合组系统软件来实现现场审计监督与非现场审计的结合,从而动态连续监控审计对象,增强审计的效率性及针对性。
(四)加强人员培训
农商银行要想将内部审计部门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加以充分发挥,需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优化人员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人员后续教育加以重视,定期组织工作技能与业务知识的培训,加强对人员知识的拓展与技能的培训,培养出开拓务实与专业的干部队伍。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指派人员到其他业务部门进行交流学习,对相关操作流程加以熟悉,拓宽知识面,跟上信息化发展步伐,强化实战技能
[4]。最后,审计部门需要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将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纳入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建立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准与知识素养的内部审计队伍。
结束语:
在金融体制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农商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需要全面加强风险控制,将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加以充分发挥,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带来的影响。这就要求农商银行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加强内部审计的转型,准确定位内部审计的角色,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审计人员的培训,从而提高内部审计水平与风险防控能力,实现农商银行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贺谦. 中央银行内部审计如何有效发挥风险防控作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05:37-38.
[2]闫景峰. 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 时代金融,2014,23:167-168.
[3]文振新.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促进邮储银行风险管理[J]. 现代审计与经济,2011,04:38-39.
篇4
包商银行的特殊性在于其地处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按照惯性思维,她的超常规发展更易引发广泛的探讨和追踪。我们认为从根本上说还是得益于大环境的驱动,比如说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中国的改革开放、监管部门的引领、同业竞争的加剧等等。只是相比之下,我们更加重视政策指引,在管理理念、市场定位、机构设置、风险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理念超前 把握方向
包商银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中小银行的发展路径,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3-5”管理模式,即以“国际化”为一个标准,从“经营、管理、创新、企业文化、金融生态”五个方面,打造“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文明。
在银监会监管理念的引领下,包商银行始终把防范和化解风险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完善风险管理架构、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专注小微 集成服务
包商银行从2002年开始就明确了“以小微企业为核心客户”的市场定位。2005年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微小企业贷款技术,在银监会建立和完善“六项机制”指引下,落实风险定价、独立核算、高效贷款审批、正向激励、专业人员培训、违约信息通报等,成功打造了“招聘、培训和放款”三驾马车并实现高效运转。目前已经选拔培养了一支包括管理、培训和专业经营在内的1420人的专业信贷员队伍,单月放款能力最高达到20928笔、14.41亿元,具备了“机构开到哪里微小企业贷款业务就辐射到哪里”的技术输出和异地复制能力,成功打造了包商银行的品牌形象。
七年的实践表明,银监会“六项机制”是包商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障。
近年,包商银行提出了“金融服务集成商”的商业模式,明确要从只做传统的信贷业务和银行业务向为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金融服务集成商转变。第一步,成为小微企业融资专家。以小微企业为战略重点和核心客户群,加速扩大客户基础,为小微企业提供全面融资服务。第二步,成为全生命周期银行服务提供商。强化小微企业的核心地位,拓展产品线,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小企业的金融需求。第三步,成为全面金融服务集成商。以小微企业客户群为基础,向非银行金融服务扩展,积极开拓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化全面金融服务集成商的角色,由“卖产品”向“为客户量身定制综合金融解决方案”转变,把小微企业信贷提升为小微企业金融。第四步,成为“资智”结合的“知识型银行”。不仅向企业提供信贷、结算、保证、理财、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而且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为企业经营管理出谋划策,使银行成为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
倾心农村 填补空白
2007年起,为落实银监会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政策,包商银行积极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为这些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有效填补了农村金融市场空白。
篇5
关键词:农商银行;经营管理;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093-02
一、引言
农商银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服务三农的要求,我国不少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变为农商银行。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管理模式与服务机制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农商银行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稳健运营能力不断提高,在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组建农商银行212家,相较于2013年的87家,新增125家。同时,农商银行每年增速不断提升,2010-2014年,同比增速分别为31%、29%、91%、107%、144%。
二、天山农商行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天山农商行发展现状
天山农商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实现了稳健发展。截至2014年末,全行资产总额477亿元,较年初增长87亿元,增幅22%,各项贷款290亿元,较年初增长58亿元,增幅25%;负债总额429亿元,较年初增长69亿元,增幅19%,各项存款404亿元,较年初增长62亿元,增幅18%。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位居乌鲁木齐市23家金融同业第六、第七,增量分别位居第三、第四。实现经营利润12.72亿元,较同期增长1.6247,元,增幅15%,净利润8.22亿元,较同期增长3.29亿元,增幅67%。累计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9.89亿元,其中不良贷款拨备8.3亿元。新疆银监局重点监测的14项监管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实现了稳中求进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营管理、金融创新及营销工作的全面提升。
(二)天山农商行发展环境分析
1.天山农商银行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一是经济发展迅速。新疆自治区2014年生产总值(GDP)5 37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9.6亿元,增长l%;第二产业增加值2 234.2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2 182亿元,增长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 597元(折合1049.5美元),提前两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阶段的预定目标。
二是市场销售活跃。新疆自治区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41.2亿元,增长14.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23.8亿元,增长1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 497.1亿元,增长13.6%;餐饮业零售额240.7亿元,增长13.3%。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l 3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现利润总额32.3亿元,增长3.9%;毛利率0.82%,费用率3.5%。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9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4%。
三是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6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3%;接待国内游客4 684.1万人次,增长8.2%。旅游总收入308.6亿元,增长16.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5亿美元,增长29.3%;国内旅游收入289亿元,增长15.6%。
2.行业环境分析
一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与协调也日益国际化。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监管法规与政策也受到更为密切的关注,并被要求实施统一的行业行为规范。
二是为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很多银行采取跨国并购和国内并购的方式不断增加自身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实力。
三是大量外资银行的进入,将把国际银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带到中国,通过其利润和创新机制的输入逐步打破中国银行业竞争不足、管理低效的局面,促使中国银行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我国银行业实现商业化、现代化的步伐。
三、天山农商银行内部环境分析――以天山农商银行乌鲁木齐支行为例
(一)优势分析
1.网点分布广。乌鲁木齐支行现有39个营业网点,遍布乌鲁木齐市20个乡镇及城区主要街道;拥有429名在职员工,大多为本地人,对地方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十分了解。密集的网络及众多的人员为各项业务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2.利率定价优势。天山农商银行采取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存款利率定价在人民银行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的利率,是乌鲁木齐地区银行各家银行中存款利率较高的银行之一。天山农商银行拥有利率上浮空间大,贷款定价自大的政策优势,其它商业银行无法比拟。
3.市场定位准确。自乌鲁木齐支行成立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地方,服务三农。乌鲁木齐市是乌鲁木齐乃至新疆地区蔬菜基地、服装和家纺园区。为此专门成立了家纺、服装园区服务中心,微贷业务营销团队和社区金融服务中心,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劣势分析
1.员工素质偏低。乌鲁木齐支行30岁以下、31到40岁、41到50岁、50岁以上员工分别占总数的40.37%、12.59%、43.02%、4.02%,员工年龄结构出现断层。总体学历偏低,硕士及以上学历仅有1名、仅占比0.23%,本科学历占23.80%,大专学历占64.07%,高中及以下学历占11.90%。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对银行业务的开展和改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2.风险管理体系欠缺。2012年7月前,支行设立了稽核审计部专门针对内部风险控制制定规章制度,实施检查、审计。但是由于稽核审计人员均为支行员工,没有专业风险控制经验。2012年7月后,支行稽核审计部收归总行统一管理,成立审计团队定期对支行进行交叉经营审计,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但支行层面的内控管理仅由分管业务部门兼任,防范风险意识弱化。
3.激励机制不足。总行对乌鲁木齐支行的考核指标设置以经营型指标为主,支行对分支机构的考核也基本照搬总行,没有针对分支机构设置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体系中仅仅考核到机构或部门,完成目标的重担都由分支机构负责人来承担,分支机构和部门内部仍然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没有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产品结构单一,高成本资金占比大,中间收入不理想。乌鲁木齐支行主要业务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贷款业务品种较少,主要以涉农贷款为主,涉猎消费类贷款较少。中间业务产品仅局限于信用卡、POS机、保险业务、理财产品,供客户选择的产品较少,而且保险业务期限较长,理财产品到期时间、发售时间不能衔接的因素导致客户流失,造成中间业务收入较低。
(三)机会分析
1.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了乌鲁木齐市经济的发展,为乌鲁木齐支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扩大存、贷款规模提供了基础,使业务的发展得到有力的支撑。
2.政府政策扶持。天山农商银行在引入投资战略之前是由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直接管理,在市场领域中拥有一定优势。乌鲁木齐市农房拆迁赔偿、财政款项、社保资金归集都为乌鲁木齐支行存款规模、中间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风险与威胁分析
1.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城市金融市场的成熟,商业银行都是通过发展农村地区业务来寻找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农业银行和新开的民生村镇银行成为乌鲁木齐支行的主要竞争对手。农业银行凭借多样化的产品结构冲击了我行的存款市场,民生村镇银行凭借风险较大的信用贷款产品占领了中小贷款份额。
2.新竞争对手的加入。在乌鲁木齐市竞争较为白热化的阶段,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陆续进入,原有的国有银行、民生村镇银行又新设多个营业网点,更加增加竞争的压力。
3.客户需求偏好的转变。城市客户群体需求偏好向收益较高的基金、理财、贵金属等业务聚集,乡镇客户群体的需求偏好也向收益性保险等业务转变,这样加大了农村商业银行产品开发的压力。
四、天山农商银行经营管理的改善对策
(一)加快推进业务发展
坚持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在激烈竞争中追求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优质银行。一是把组织资金摆在业务发展的首位,实行全员营销、建立存款客户经理制、发展票据业务吸收保证金存款、做好项目的资金归集、加大对公存款营销力度等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强负债业务。二是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对客户坚持好中选优,确保新增贷款质量。三是加快推进第三方支付和理财业务,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进一步做大中间业务,拓宽收入来源。四是继续保持“两率”较高水平,增加贷款利息收入;搞好富余资金营运,增加资金营运收入;加强成本核算,合理控制费用增长,进一步做精财务管理,提升经营效益。
(二)优化股权结构
可以考虑的一种模式是加入新股东成员,激发中小股东参与经营决策和宣传农商银行业务和品牌的积极性。农商银行也可采用控股公司模式,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批量化建立村镇银行,学习国外有关农村金融管理的成功案例,在这种设立方式下,部分村镇银行一旦出现运营方面的问题,对控股行的影响不明显。
(三)实施差别化的客户服务管理
对于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对高端客户通过推出贵宾卡、VIP计划,建立个人理财工作室,制定贵宾客户的专属优惠以及开通多种便捷的服务渠道等,实现对高端客户的特别服务;对特定客户群,开发专门面向这些客户的产品与服务,如天山农商银行可以专门针对三农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和服务。
在当今客户服务的营销理念上还形成了“顾问式客户维护”,这是客户服务的一个新的模式。天山农商银行可以结合这个模式,在进行产品营销的同时,将营销与服务结合起来,运用自己的市场分析、预测能力和金融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个人理财建议,尽可能大地发掘客户贡献。实现双方的互利互惠,形成双方长期合作的业务关系。
篇6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2014年9月,由阿里巴巴作为第一大股东发起筹建的浙江网商银行正式获批筹集,其将坚持纯网络银行模式、采取“小存小贷”的业务模式为中小企业服务。浙江网商银行作为新生事物承载着希望,也会面对疑虑。首先分析了浙江网商银行的特点以及其拥有的优势和机遇,然后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劣势以及面临的各种风险;最后针对可能的劣势与风险,提出了风险管理和更好发展的相应对策,以期对浙江网商银行的持续稳健经营提供借鉴。
关键词 :阿里巴巴;浙江网商银行;网络银行;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4.012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金融机构支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4-GM-165);中南民族大学MBA教育中心资助。
作者简介:蒋懿凡(1994-),女,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企业财务与金融支持体系;周运兰(1974-),女,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融资与金融支持。
收稿日期:2015-05-07
1 浙江网商银行简介
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商银行”)于2014年9月29日被银监会批准筹建,是我国首批获准筹建的5家民营银行之一。网商银行由阿里巴巴旗下的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上海复星公司、万向三农集团、宁波金润资产经营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其中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对其持股30%,上海复星持股25%,万向三农集团持股18%,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16%。
1.1 特点
网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阿里巴巴想将其打造成纯粹的网络银行,即不设线下实体网点且不受地域限制的“纯网络银行”。其运营方式并不同于传统的银行,首先它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全流程的网络模式,去服务全体网民。其次网商银行采取符合差异化经营的小存小贷模式。
1.2 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的比较
(1)相同处。在获批的5家民营银行中,腾讯参与发起的前海微众银行和阿里巴巴参与发起的网商银行都是采取网络银行模式,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开展银行业务,满足个人消费者或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
(2)差异处。两者的授信方式不同,网商银行的优势在数据与商户资源,因为有淘宝、天猫等平台的客户基础,又有阿里小贷、支付宝的业务支持,在金融方面更有经验。并且它在数据能力、服务理念等方面和现有的小贷业务可谓一脉相承,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人、小企业等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行为记录,据此授信。微众银行的优势在社交这个巨大的入口,它会利用腾讯的各个不同数据源,通过采集和处理包括腾讯旗下各种平台的数据和信息,然后根据统计学的方法,对信用主体进行授信。
2 网商银行的优势和机遇分析
2.1 客户基础庞大
阿里巴巴拥有着数量非常庞大的淘宝注册用户、小额贷款用户、支付宝和余额宝用户,并且在电商平台上创建了大量的交易记录信息,这些都为网商银行提供了客户基础。并且由于阿里巴巴对网民使用习惯把握得透彻,使得阿里巴巴能对客户细分类别,并在短时间内向大量中小投资者或储户提供更多类似于余额宝的金融创新,让网络金融服务覆盖更多。
2.2 资源和经验丰富
阿里巴巴的金融业务发展路径—直很清晰,由最初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的出现到阿里小贷的问世,再到余额宝的创新,阿里金融逐步实现“存-贷-汇”的转型,为发展银行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网商银行的建立积累了管理经验。此外,由于网商银行在数据能力、服务理念等方面和阿里小贷业务一脉相承,因而阿里小贷多年来在数据、风险防控等方面所积累的资源和能力都将为网商银行提供大量丰富经验。
2.3 低成本、高效率
首先,由于互联网具有突破时空局限、信息对称等优势,网商银行利用互联网来完成各种银行业务,不仅能提高办事效率,还能降低实体管道建设与人工操作的成本;其次,基于互联网快速传播和及时反应的性质,网商银行可以突破传统银行实体网点的限制,在营业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再次,网商银行能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提供的准确客户信息给客户推荐最恰当的产品。
3 网商银行的风险分析
3.1 网商银行的缺陷分析
(1)缺乏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基础。与已经成型的传统银行相比,网商银行作为新型的网络银行缺乏自己的品牌,人们往往会对于新生事物不信任,担心其风险较大、资金不安全,所以网商银行可能会面临吸储困难从而采取高息揽储的局面。而高利息水平需要高投资回报率支持,高投资回报率就会面临高风险。
(2)相比实体网点,安全感低。自古以来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总是觉得钱握在自己的手中比较安全,实体网点比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银行更受青睐。而网商银行作为一个纯粹的网络银行,没有实体网点,人们的担忧易导致对网商银行的不信任。
(3)技术与网络银行安全性。网络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网络病毒入侵并破坏网络系统;网络黑客入侵网络系统,窃取商业机密或盗取资金等。由于网商银行的业务都依托于互联网,网络虽然便捷,但一旦受到威胁,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这就对网商银行提出了技术上与安全性上的挑战。并且网络银行安全性的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商银行的建立与发展。
(4)监管难度。在监管方面,由于网络银行在我国是一项新鲜事物,在此之前,银监会并没有对此的监管经验,相关法律框架也未出台,而网络银行所面临的种种风险也给外部监管提出了新要求。除了监管机制缺失之外,由于互联网金融涉及众多监管部门,可能还面临“多头监管”的问题,进而可能导致监管标准不统一、监管效率低下、监管空白或重复等情况,从而增加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难度。
3.2 网商银行面临的风险
网商银行的缺陷与其存在的风险息息相关,通过对网商银行的缺陷和其自身资本状况、业务模式、服务对象及区域等因素的分析,认为网商银行将会面临以下风险。
(1)信任风险。银行业的经营主要依靠银行在公众当中的信用高低,由于网商银行是由民间资本控股的且风险自担的银行,设立之初本身就缺乏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基础,加之民营资本的不稳定特性,更加大了其公众信任风险。
(2)流动性风险。由于网商银行的公众信誉本身不能与国有银行媲美,吸储能力相对较差,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面对许多质疑,加之其主要是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流动性风险更大。
(3)资本充足风险。网商银行作为民营资本控股银行,由于其资本内生能力无法满足新增信贷的资本索求,且其进一步融资的空间非常有限的特点,网商银行组建初期可能会面临资本数量不足和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如果不能在资本筹集、运营的方式上有所改变,其业务经营和绩效水平将会受到不良影响。
(4)资产质量风险。由于其服务的客户——小微企业财务不透明、经营不规范等明显有别于规范化的大企业的特点,加之自身银行风险控制技术也有待改进等原因,网商银行将要面对其资产质量可能存在风险的问题。
(5)盈利风险。网商银行成立后,需要一套规则来降低风险、确保资金安全,由此可以创新的余地不可避免地就会缩减,加上产品单一、经营模式趋同的影响,盈利空间将面临压缩。
(6)道德风险。对民营银行兼网络银行的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可能导致经营者利用法律空白从事违背道德的活动,而且由于网商银行作为民营银行自身特殊原因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将极易引发道德风险。
4 网商银行发展对策分析
4.1 提高公众信任度和认可度
网商银行的发展应该严格遵从以市场为核心的经营原则,为公众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主动向公众宣称自身业务,努力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以此来提高公众的信誉度和认可度,消除公众的质疑。
4.2 实现信息的对称透明化
网商银行除了需要在与小微企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对称之外,还需建立健全信息通畅的金融监管系统,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监管及完整的社会舆论监督。这也是实现信息透明化的重要措施,能有效防治网商银行运行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4.3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在银行业这个高风险行业中,网商银行作为民营银行兼网络银行未来将面临更复杂的经营风险,因此增强风险观念、预测潜在风险对于网商银行尤其重要。因此,网商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还应通过宣传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并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以弥补自身风险管理技术水平落后的状况,增强自己的风险防控能力。其中可以通过构建风险预警模型来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结合网商银行自身的特点,其风险主要来自于非系统风险,再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的防范预警机制的经验,针对其可能存在的非系统风险主要选择和设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预警指标。①流动性状况衡量指标,通常包括流动性比率、存贷款比例、现金流量比、超额备付金比率等;②资本充足状况的衡量指标,通常是资产充足率或核心资产充足率;③资产质量状况的衡量指标,通常包括不良贷款比率、前10家客户贷款比、拨备覆盖率及单一客户授信比率等;最后是盈利性状况衡量指标,通常有平均资产回报率、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及经济增加值EVA等指标。
4.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
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是网商银行当前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完善明确的与民营银行配套的法律法规、构建全面的监管体系是当务之急,它能使民营银行的各环节都做到有法可依,增强民营银行的整体风险防控能力。
5 结语
作为新兴的银行类型,网商银行有着阿里巴巴优越的人力物力作为基础,具有其他银行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我国目前金融业的形势和网商银行自身的特点,网商银行依然面临着种种风险,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收益与风险同在。在未来的发展中,网商银行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与机遇,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尤其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做好风险防控并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另外还要明确市场定位、加强产品创新、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才能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朱彤.初探网络银行在我国的可行性——以“阿里网络银行”为例[J].现代商业,2014(8)
2 赵林.我国民资控股的商业银行的发展及风险防控[J].商场现代化,2014(21)
3 蔡恺.浙江网商银行将坚持纯网络银行模式[N].证券时报,2014-10-17
4 秦长城.电商喜忧并存[J].新理财-公司理财,2013(11)
篇7
关键词:风险管理;智能;银行;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银行的业内竞争不断的加大,所以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所以,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与其他的工商企业相比,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其有限性,较大的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
一、银行的主要社会责任及风险
1.银行的主要社会责任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考虑,银行承担着对股东、政府、客户等不同的责任,具体来说。银行对股东主要负有经济责任,因为银行对股东的责任就在于维护其合法权益,使其实现利益最大化。银行是政府出台的经济制度的重要执行者,其在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了银行对于政府的经济责任,而且还有法律强制力的体现,银行还承担着对政府的法律责任。银行对于员工的责任则基于普通的雇佣关系,需要维护员工的相关合法权益,而且还有必要提供员工良好的工作环境,履行道德责任[1]。客户是银行发展的基础,银行对客户主要履行着保护个人信息,提供资金和交易安全保障的道德责任。
2.银行在社会责任管理中所面临的风险
(1)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银行在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的不适当,可能是过于追求眼前的而利益或在长期的规划中管理措施不得当,这种不恰当的战略规划必然使银行的发展向着不恰当的方向进行,使银行的未来的发展中出现问题。
(2)信贷风险
信贷业务带来了效益是我国商业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银行开展信贷工作时也应该确保信贷资金的正确流向,加强相关控制,使信贷业务符合绿色理念。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一些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益,减少工作量,往往忽视了信贷资金的用途是否符合绿色的理念,而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也会限制银行自身的发展,存在着风险,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就是指交易组合在市场价格反向变化时,发生市场价值下降的风险[2]。市场风险一般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的,因为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银行的利率、汇率都是不断变化的,且这种变化没有规律可言,但可以通过合理的调控使风险降到最低,而如果控制不当,不仅会影响银行自身的稳定发展,还会对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银行社会责任风险控制措施
1.完善宏观外部环境
(1)完善外部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部门是商业银行实行风险控制的的主要外部推动力。要想加强对银行风险的控制,首先需要加强立法,明确金融监管部门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明确监管部门应负的责任和相关的工作内容,此外,应该重视对银行高层管理者的的监管,在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动上要进行严格审核。政府对银行的扶持工作也应该结合银行监管工作的开展情况,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2)引入中介机构
为了加强对银行社会责任风险的控制,我们可以引入中介机构,通过加强外部的监管,促进商业银行内部的控制。这方面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这些中介机构一方面可以综合多方面的信息,为投资者提供最真实有效的信息,减小了投资风险。所以,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培养一些公正负责的中介机构,积极鼓励并监督,使商业银行全面引入中介结构参与监管。@样金融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中介机构真实全面的获得银行的相关信息,以便于监管工作的开展。
(3)加强公众教育和监督
商业银行在开展工作时应该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向公众特别是存款人公开并更新相关信息,维护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这不仅是银行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且也是其加强风险管理的要求,保证公众的资金安全,促进银行健康发展。
2.改善微观内部环境
(1)内部制度建设
商业银行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加强风险控制,需要加强内部制度的建设,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治理。加强内部制度的建设应该从管理层入手,调整管理阶层的结构和完善的制度,并配合以科学的管理措施。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进行科学的管理。
(2)培养风险管理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为了加强银行风险管理,培养风险管理相关人才。风险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有关部门应该和高校联合,培养高能力的人才。正式上岗的员工应该加强培训,并配合以相关的考试制度,选择合格的人才。
三、智能风险管理的银行责任风险控制
1.风险治理
智能风险管理系统将风险管理作为创造价值的一种手段,不仅可以规避风险带来的损失,而是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入手,即进行风险监督、监控与治理,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银行的相关风险治理管理人员应该在银行发展战略规划时应该认识到银行社会责任对于其发展的重要意义,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时应该从整个企业进行全面的考虑,并将社会责任的履行列入到战略规划中,并根据规划进行人员和资金的分配,并将智能风险管理系统按照要求应用于银行的各个部门,实现智能风险管理。
2.风险管理流程
结合银行治理的相关知识,建立风险管理的流程框架,在整个流程的确定时应该综合各项业务、各个部门的风险,并通过整合来消除和叠加部分风险,在整个框架中体现出风险的整体性。整个框架是以一定的资本充足率最为最终的目标。由于智能化风险管理体系是具有监督反馈作用的,所以有相应措施治理了风险后,又会根据新的目标开启整个流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银行承担社会责任所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智能风险管理系统进行调控,以尽量消除风险带来的损失。此外,风险管理系统还可以做到对风险的预警,这样既可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又可以起到提前预防的效果,再通过加强对风险管理系统的监督检查,保证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体系转型 研究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
(一)基本定义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指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以独立机构和专职人员为基础,以相关法规、制度为依据,运用专业化审计技术和规范化审计流程,针对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及风险治理状况所进行的客观的监督、评价和确认、咨询活动,是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是商业银行为保证内部审计活动顺利开展而提供的相关体制、机制、制度和各种工作要素的整体,包含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工作职能、运行机制、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以及审计技术、人员保障等有机组成部分,涵盖了内部审计从管理、思路到执行、运作的各个方面。本文所指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是商业银行为提高内部审计效能,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创新、调整措施,是一项综合型的系统工程,对保障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将产生重要影响。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的理论基础
1.转型经济学在关注国家、社会和文明发展转型的同时,也强调微观经济主体在发展中要注重转型和改革。转型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应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转型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学研究学科,虽然其研究对象主要为体制的转型、国家或社会的转型以及文明的转型,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涉及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各种具体经济问题,包括企业的转型与改革,并把企业转型的研究领域涵盖到企业产权改革、绩效改革、组织结构、激励机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正经历着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深刻转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的一员,要在经济新常态和信息化潮流中生存和发展,同样需要推行自身的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转型,而一个适应银行新的发展战略和风险控制状况的内部审计体系,对保障商业银行转型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主动转型,是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强调企业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应覆盖企业各项活动的全过程。2004年4月,美国执业会计协会下面的柯恩委员会颁布《全面风险管理框架》(ERM框架),提出企业要确定自身的风险偏好,并有效识别和管理可能影响其发展的潜在风险,保证既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风险的管理应包含从战略制定到各项活动的全过程①。ERM框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或机构的风险管理,是贯穿整个组织的持续性的过程,用以识别、评估并确定如何应对及报告影响组织实现目标的机遇和威胁。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发展中面临战略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科技风险、声誉风险等诸多风险,且在社会深化转型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的复杂化和聚集化程度也大幅上升。商业银行实施内部审计体系转型,促进内部审计与转型发展战略相适应,有助于商业银行构实施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保障战略目标的达成。
3.银行再造理论强调银行要对传统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提升银行的整体的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提出企业再造理论,认为企业应以一种再生的思想对自身进行审视以打破原有分工理论的束缚,推崇流程导向。1994年,保罗・阿伦的《银行再造――存活和兴旺的蓝图》一书,将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引入银行业,认为银行流程再造是“围绕流程核心的再思考和再设计,目的在于实现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组织绩效方面的巨大改变②”。银行再造的核心是通过对银行传统流程系统的审视和重构,调整经营策略,改变银行绩效,提升银行的整体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要参与国际、国内金融业竞争,必须将西方银行再造成果与我国实际相结合,通过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银行再造,提升整体竞争力。在商业银行流程再造中,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会发生新的变化,必然要求建立新的内部审计体系,来帮助商业银行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这也是商业银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
(三)国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经验
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普遍独立性强,重视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完善,同时十分重视审计人T的培养和选拔。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经验的调查总结,国际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正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③:以往对于财务审计工作及财务信息可靠性和完整性的评价职责逐渐转由注册会计师等银行外部审计师来履行,内部审计的作用则是为外部审计师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提供支持;对法律和监管要求的遵循情况评价职责逐步转向由独立的法律和合规职能部门来履行;首席审计执行官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质量和效率,包括提高审计师的专业性以便更好地跟踪那些被审计活动,强化内部模型的审计和评估,以及更加重视风险为本的审计,以提升内审部门的质量和效率。
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以下经验也很重要:
1.必须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和监督力量,而公司治理则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控制环境和制度基础。先进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普遍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通过垂直化管理的审计组织体系,实现内部审计机构与被查机构利益的完全分离。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确保独立的人、财、物等审计资源配置权。同时,可以参与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2.必须调整内部审计导向,改进审计方法和技术。当前,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已经实现向风险导向型审计思路的转型,大多以内部控制评价为基础,针对重点业务或内部控制系统风险开展审计,在审计工作中注重推行风险管理理念,同时也通过有价值的建议,帮助银行提高价值创造。在审计手段上,非常重视电子化建设,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
3.必须重视人员综合素质,打造专业化内部审计队伍。国外商业银行一般会通过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及后续教育等手段,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随着银行业务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商业银行应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宽泛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经验,以保持风险识别的敏锐力。同时,也要想办法增强内部审计人员考核、激励制度的针对性,以维护审计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转型必要性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由最初的合规审计、舞弊审计发展到现在的风险审计、管理审计、信息化审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④。但国内商业银行开始重视并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在1995年《审计法》颁布之后,时间并不长。2006年,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出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专项法规才真正确立。随着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日益健全,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当前,在我国经济深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各银行纷纷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所面临的各类风险更加复杂,而内部审计体系在运转过程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和问题,影响了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一)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缺乏
很多商业银行在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治理结构不合理,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清晰,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未能得到保障。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内部审计部门不直接参与利润和价值的创造,没有必要配备充足的审计资源,有的内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甚至存在利益依附关系,难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还未完全实现董事会垂直、独立管理,缺乏相应的审计资源分配权限,无法获得被审计单位的有效配合,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无从保障。
(二)内部审计职能履行不充分,审计考核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发展进程缓慢,加之外部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前,仍有很大一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还主要停留在数据真实性审计、合规性审计阶段,以履行监督检查职能为主,而对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重视不够,c国际银行业当前盛行的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差距明显。同时,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审计人员参照中后台人员进行考核和发放薪酬,普遍未建立独立的薪酬绩效机制,造成人员考核与日常审计工作脱节,影响了审计队伍的稳定和审计效能的发挥。
(三)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不完善,审计标准流程不规范
很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不系统、不完善,未形成健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主要依赖经验总结来制定下一步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不统一、问题词条不规范,未能形成规范化的审计工作流程和审计标准,审计工作的随意性较强。参差不齐的人员素质和审计具体操作中较大程度的随意性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内部审计技术落后
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强数据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快建立贯穿各级机构、覆盖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实现数据标准统一、信息系统整合,提升经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但这些信息技术并没有深入、有效地运用到内部审计体系。很多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还没有建立独立的系统数据获取渠道,以实现对运行数据的快速收集和整理分析,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审计模型和审计系统以实现对风险的准确揭示、预判和对其形成原理、发展趋势的分析,造成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被大量闲置、浪费,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五)内部审计人员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内审人员的占比为1%左右,国外商业银行一般为5%,而中国人民银行则曾经发文,要求银行类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达到员工总数2%⑤。同时,由于很多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在审计人员的选拔、培养方面没有严格要求,造成审计队伍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员工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胜任能力弱,而培训机制的不健全,和独立考核、激励机制的缺失,让这一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与银行发展需求形成较大差距。
(六)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与成果运用不足
很多商业银行内审部门仍采用传统的手工化审计工作方式,未建立专业化的内部审计计算机平台,在审计预警、审计管理和审计作业分析等时效性上存在明显滞后。审计管理工作没有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固化,在对审计资源的统筹配置上较混乱,难以实现对审计项目节奏的实时有效控制,同时,在审计结果、审计建议的跟踪督办等方面也不及时,不利于与被审计机构间加强沟通交流,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有可能消弱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既是在我国经济深化转型大背景下,银行应对整体经济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转型的客观需要,也是银行克服现有困难和不足,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为银行第三道风险防线的重要作用,积极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推动银行再造工程的重要措施,对于提升银行综合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成都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转型实践
成都农商银行由原成都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而成,于2010年挂牌开业,2011年引入战略投资者,注册资本100亿元,2015年末资产规模达6400亿元。作为一家在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该行近年来发展迅速,资本规模和资产规模位居全国农商银行系统前列,以其为样本,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转型问题,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从2012年以来,该行按照董事会的要求,加快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步伐,在管理体制、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审计职能、技术手段、考核激励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确立转型目标――建立“集中化、垂直化、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内部审计体系
1.集中化、垂直化。是指依靠内部审计机构的集中、垂直管理对内部审计资源和工作加以统筹,通过规范化的内部审计体制机制实现内部审计资源的集中管理、充分整合,充分挖掘、有效运用内部审计潜力,提升审计效能。
2.标准化、精细化。是指通^构建标准化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作业标准和管理要求,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全流程管理,实现各项管理要求的标准化、精细化。
3.专业化、信息化。是指依托银行开放、智能、互联的数据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和技术工具的使用,实现对银行经营管理信息的全方位获取、整合、应用和共享,提升审计发现能力,扩展审计覆盖范围,实现审计效率与质量的大幅提升。
(二)确定转型思路――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审计
有了转型目标,如何确定转型思路便成为转型的关键。成都农商银行在深入研究国际内部审计的内涵变迁与发展趋势之后,决定推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审计,即将风险控制和增加价值作为评价内部审计转型成效的终极目标。
1.贯彻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人员以规避、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为出发点,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确定多样化的审计战略的一种审计思路。内审部门通过风险识别,帮助管理部门规避风险,采取正确的行动来防止高级管理层。该类审计是以对风险的系统分析为出发点,对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与有效性进行独立的评价⑥。它是较之财务审计和合规审计更为先进、科学和全面的风险审计。
2.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商业银行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不直接参与经营活动,但可以通过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帮助银行降低风险,规避资产损失,增加获利机会,从而帮助商业银行增加价值创造。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大力拓展高增值的审计业务,形成有价值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帮助组织增加价值,它以利润中心作为自身定位,既记录耗费的成本,又衡量和记录为组织增加的价值⑦。将增值型审计作为内部审计体系的转型方向,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在帮助银行防风险的同时提高盈利水平。
(三)转型实践――持续深入的系统工程
根据确立的转型目标与基本思路,几年来,成都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持续深入的工作举措。
1.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垂直化改革,建立垂直化的组织体系和报告路径。历时半年,完成职能上收与人员分流,于2012年6月底全面完成内部审计垂直化管理体系建设。内部审计垂直化管理后,取消了郊县支行的稽核审计部,而在总行直属的稽核审计部下设直属室和片区审计中心,统一对总行职能部门和各分支机构开展审计活动,并定期、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工作。内部审计体系包括审计制度及流程建设、人事任免、薪酬福利、工作计划以及绩效考核等均由总行统一管理,凸显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2.通过实施确认咨询服务,强化审计监督服务职能。按照“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审计”工作思路,大力拓展内部审计职能。通过经营情况审计,反映各机构和相关业务的经营状况及风险控制情况,为管理层加强管理、优化决策提供参考;配合机构建设需求,开展相关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为机构发展与人员任用提供支持;配合内控体系建设需要,开展各领域专项审计,着重从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促使内部控制更加完善。这些审计不仅确认了问题,强化了监督,更提出了改进建议,经过良性沟通与合作,促进了被审计对象的价值创造。
3.通过开展绩效薪酬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内部审计机制。在转型的过程中,同步开展了内部审计绩效薪酬改革。一是根据银监对内部审计人员薪酬不低于全行平均薪酬水平的制度规定,将内部审计人员从后台部门人员的360度常规考核改为独立的考核机制,使做出实绩的审计人员薪酬水平得到提升。二是研究制定了审计人员绩效考核标准,从工作过程、质量、成果、执行力和纪律等多个维度对审计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同时完善审计人员激励、晋升、评估机制,提升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梳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按照“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推动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与流程规范。一是按审计管理制度、案件防控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三个维度完善制度体系,建立新的审计工作标准;二是梳理审计工作流程,制定《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统一计划、立项、准备、实施、报告、终结、档案管理等流程规定;同时制定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强化对审计人员的行为约束;三是制定项目时限管理、整改跟踪、审计费用管理、员工绩效考核等规范性文件,强化审计效能管理;四是在现场审计中推行“三级复核制”、审计组长负责制等规程,完善了责任机制。
5.改善内部审计方法,提升内部审计技术。一是强化对高风险业务的审计力度,持续关注重点领域、重要业务、重点环节,形成对主观故意、弄虚作假等严重违规行为持续有力的监督效应。二是设立非现场审计室,通过非现场经营数据抽样采集、分析技术的应用,建立非现场审计分析模型,为现场审计提供信息参考,提高现场审计的效率。三是建立风险监测模型并定期对重要业务领域开展监测分析,就发现的风险点和疑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调研及审计,挖掘揭示了大量借名贷款、搭桥贷款、多头授信、抵押物悬空、资产流失、与客户发生资金借贷等隐蔽性较强的问题,有效释放了潜在风险。四是重视对董事会的审计工作汇报,加强与高级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沟通,推动问题整改和风控措施的落实,并实时开展后续审计工作。
6.加强审计人才选拔培养,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以垂直化建设为契机,在原有内部审计队伍中全面开展考试、考核和岗位竞聘工作,对人员进行优选与岗位调整。二是在行内、行外同步开展招聘工作,补充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三是持续抓好人员培训。推行“周培训-季度专题培训-年度集中培训”的递进式培训机制,提高员工审计能力。四是以项目质量控制为基础,通过审前培训、以老带新、审后总结等办法帮助员工积累审计经验。五是鼓励员工考取各种资格证书,通过专门的激励制度对员工自学行为进行奖励。
7.建设推广稽核审计及风险预警系统,搭建现代化的审计工作平台。成都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垂直化管理后,即启动了稽核审计及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工作,并于2014年推动该系统投产上线。该系统的上线,为内部审计工作搭建了一个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集信息采集、数据处理、风险预警、作业控制和绩效考核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大大提升了审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该平台实现了对主要风险的持续监测,能够为现场审计高效挖掘风险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该平台也是现代化的审计工作管理平台,通过建立项目管理功能菜单,实现审计作业的流程化管理,还能以图表方式展现全行主要经营管理指标,可以直观地为高级管理层提供动态经营信息。
8.健全审计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一是加强审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成立审计执委会,定期或不定期就重大事项集中审议;建立审计计划管理机制,按年、按月控制审计布局,促进审计资源的有效配置;坚持每周集中汇报项目进度,督导工作进程;建立重点项目督办机制,强化对项目质量的把控。二是重视对审计结果的运用。通过下发审计意见书、建议书,督促被审计对象全面掌握审计结果,彻底整改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整改专题培训、收集责任人整改承诺书、制定整改进度跟踪表和典型性违规问题通报等方式,督促被审计对象务实有效地落实整改措施。良好的沟通、严格的整改,有利于巩固审计成果,确保实现控制风险、增加价值的目的。
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经验及启示
总结成都农商银行的经验,商业银行实施内部审计体系转型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关键环节和要素。
(一)构建权责明晰的内部审计体制
独立性与客观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灵魂。构建权责明晰的内部审计体制,以保障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成功的基石。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普遍存在缺乏应有的权利和地位、报告路径不明确、职能范围不恰当等问题,必须通过管理体制的重构,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通过对审计资源的垂直集中管理等办法,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职能。
(二)界定符合战略的内部审计范围
界定符合战略的内部审计范围是现代化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存在内部审计范围过窄的问题,缺乏对资产质量、风险责任、经济效益的持续关注,不能对内部控制状况等做出有效评价和建议,更未对包括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等在内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导致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不充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中,要厘清与合规管理等内控管理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第三方监督者的职能边界,但更要围绕银行的转型发展战略,按照风险导向和价值增值目的,拓展职能范围,通过确认和咨询服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贡献。
(三)建立符合内部审计特点的薪酬绩效机制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绩效考核及薪酬制度是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能,激发审计人员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当前,很多商业银行未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薪酬绩效制度,内审人员在银行中的地位不高、薪酬不具竞争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中,必须组织开展薪酬绩效机制改革,建立符合审计工作特点的人员绩效考核机制,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四)规范统一的内部审计标准及流程
建立规范、统一、明确的内部审计标准和流程,是建设现代化内部审计体系的关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中,必须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规范审计标准及流程,消除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强的问题,加强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
(五)提升有助于风险识别的内部审计技术
提升内部审计技术,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是建设现代化内部审计体系的重要步骤。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存在对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建设和应用严重滞后的问题,对风险的评估和监测难以脱离数据不足的制约,对审计结果的评估和审计资源的调配也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制约了审计资源的运用和风险问题的发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中,必须有现代化的内部审计数据监测及信息化工作平台为支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审计资源配置效率,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六)培养专业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
人力资源是审计组织最核心的资源。拥有专业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保证,是建设现代化内部审计体系的关键所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中的关键着力点,是提升风险发现的敏锐度与风险监控防范能力,而做到这一点必须重视审计人员的培养,建立专业的内部审计队伍。
(七)实施持续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提升审计效果的必要环节。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存在审计资源利用率不高,审计发现的问题查而不纠甚至屡查屡犯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对审计工作质量特别是整改质量缺乏持续控制措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中,必须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强化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强化对后续整改工作的跟踪,以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贡献。
注释
①Casey,Christopher.Corporate valuation,capital structure and riskmanagement: AstochasticDCF approach.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December 1,2001,135(2):311-325
②PaulH.Allen.ReengineeringtheBank.NewYork,Mcgraw-Hill, 1994.
③周志宇,徐华.《国际银行业内部审计的现状、趋势和启示》.《金融会计》。
④杨国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⑤郝成.《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差距与对策》,生产力研究,2008年。
⑥李冬会.《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长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2月。
⑦张洁.《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徐政旦,朱荣恩.现代内部审计实务.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2]劳伦斯.B.索耶.现代内部审计实务.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3]《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银监发〔2006〕51号.
[4]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Internal audit in banks and the supervisor’s relationship with auditors,August2001.
[5]周冰.基于中国实践的转型经济学理论构建.学术研究,2008年3月20日.
[6]《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美国COSO委员会,方红星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版.
篇9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也是资金的重要筹集者和提供者,更是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改革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都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从整体上带动了中国银行业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尤其是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和金融稳定发挥了_重要作用。
与上述几家银行相比较,农业银行是最后一家实施股份制改革的大型银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行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农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开始,历经3年多的时间,农行已从一家历史包袱沉重,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国有银行,一举转变为一家受到全世界瞩目、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大幅改善,资本实力和财务基础显著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
2009年,农行实现净利润人民币650亿元,同比增长26.30%,截至2009年底,资本充足率为10.07%,不良贷款率2.91%,拨备覆盖率从2008年底的63.53%上升到2009年底的105.37%。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反映了农行在自身发展中实现的质的飞跃,更为重要的是,这标志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这一巨大历史工程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作为四大国有银行的农行是如何在“大船难掉头”的行业定律中实现了完美蜕变?
以创新和变革为推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管理手段 实现业务流程再造
农业银行以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为目标,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推动业务经营转型和管理精细化,加快内部改革步伐,努力创新管理手段、变革管理措施。首先,按照流程银行和岗能匹配的要求,对总行各部门的职责边界进行梳理和优化,将总行各部门纳入七大板块,以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管理决策效率。其次,逐步推进分支行管理体系改革,分行各职能部门按照总行七大板块进行设置,针对城乡差异化特点调整优化支行的组织架构,构建布局合理、经营高效的分支行组织机构体系。再次,积极实施运作流程再造,对市场营销、信贷审批、业务操作等核心业务流程进行改革。
加快业务经营转型 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农业银行重点在客户、业务、机制等方面实施了对公业务的战略转型。在客户方面,优化客户区域、行业结构,并对客户进行细分,构建了总行、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分层服务的三级核心客户群,实现了名单制管理,建立综合化、差异化、专业化的营销和服务体系。在业务方面,注重挖掘对公客户的新兴业务需求,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并以投资银行业务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中间业务,实现以存贷汇传统服务为主向以增值服务为主转变,以获取利差为主向以分享增值收益和中间业务收入为主转变。在机制方面,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对公业务板块的整合与协作,实施业务综合营销和产品交叉销售,提升对公服务能力。此外,农业银行还根据县域客户的需求,加快城市成熟金融产品向县域客户推广的适应性改造,逐步形成高中低端产品搭配,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有机组合的特色产品体系。
建设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识别水平
近年来,农业银行启动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了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水平。进一步完善了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在董事会层面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承担整合风险管理的职责,构建了完整的风险管理板块;积极推行风险主管、风险经理两级派驻的体制,增强风险管理的垂直性与独立性,并且综合运用经济资本、限额、资产组合、风险定价、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工具,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此外,农业银行正在逐步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体系。
实施财务资金综合改革 优化考核体系
近年来,农业银行稳步推进财会管理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了层次清晰、权责统一、有效制衡的财务决策管理体系;完成了城市行和二级分行财务集中改革,建立了集约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了城乡有别、境内外联动,以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后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有效的基础平台;推广了应用财务管理系统(FMIs)、业绩价值管理系统(PVMS)和事业部核算报告系统,初步构建了财会管理综合平台,为准确地反映县城金融业务和分部门、分产品的业绩价值提供科技支撑。此外,农行对资金差额管理的模式进行了有效改革,实行金额资金管理,由资金归集行按照市场化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FTP)对所有资金来源实行全额集中,对所有资金的运用实行全额配置,目前一级分行已全面实行人民币全额资金管理。
开展服务 “三农”的改革工作
为更好地探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新路径,2008年以来,农业银行以深化信贷制度改革、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风险管理、拓宽县城金融服务渠道为重点,开展了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试点工作。从2007年10月开始,在八个省(区、市)的123个县开展了新时期服务“三农”的试点工作,2008年10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共1027个县,2009年10月又将面向“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在全行范围内推开。在试点工作中,农行成立了三农金融事业部。
抓住“城镇化”、“产业转移”机遇未来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历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过程以及西向东的产业转移,从而也形成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和产业转移进程。城镇化创造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城镇住宅的投资需求以及巨大的消费需求,成为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劲动力。同时,产业转移也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商机。服务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服务于中国的“产业转型”将是农行未来保持稳健增长的重要机遇。
争取县域业务中的高端客户
未来农行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首先要抓县域金融业务中的高端客户。哪些是农村的高端客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科技园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域规模较大工商企业,这些都是农行的高端客户。只要抓住了这些高端客户,农行的利润就有了保障;与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相比,农行拥有全国最多的网点,覆盖面最广的遍及全国所有县的电子化网络,能提供对公、对私、银行卡和电子银行四大系列230多种产品,是农村金融机构中唯一可以做证券交易第三方存管业务的银行。这些都是农行抓牢高端客户的资本和优势。
抓住中国城镇化的历史机遇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抓住中国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
篇10
关键词: 操作损失;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7217(2011)05-0008-07
操作风险度量的模型与分布假定是为了能反映操作风险损失频率与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而分布的假定无疑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 Ⅱ、Basel Ⅲ)未规定银行应假定其操作风险分布类型,但Basel Ⅲ 中规定:银行假定的操作风险损失分布能反映确实存在的、阀值之上的操作风险数据特征,该假定应与潜在的操作损失数据及监管者的期望一致(BIS,2010)[1]。可见,精准的操作风险损失分布为建立操作损失模型、完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操作风险管理提供确实的依据。
一、文献回顾
在操作风险分析方法中,Basel Ⅱ就操作风险分布假定未特别做出规定,给予银行较大的自,但银行必须能够说明操作风险分析方法能“捕获”损失事件的厚尾部特征(BIS,2006)[2]。为了能反映操作风险损失的厚尾部特征,在实践中,操作风险分布用的最多的是泊松分布,其次是负的贝奴里分布(Negative Binomial)(BIS,2010)[1]。随着人们对操作风险的认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 Ⅲ)对操作风险分布的假定给出了“一致性”原则,银行假定的操作风险损失分布能反映确实存在的、阀值之上的操作风险数据特征,该假定与潜在的操作损失数据及监管者的期望一致(BIS,2010)[1]。
依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操作风险资本要求需要满足一定的比率。根据损失分布方法估计操作风险资本需要评估总的损失分布,而总损失分布在风险理论中是最基本的问题。风险理论中的总风险模型(Collective risk model)的缺点是损失参数和分布具有不确定性。在风险模型中,闭式解(Closed-form solutions)不适合操作风险典型的分布特征。然而,随着现代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强大,这些分布可用数值方法直接计算。Shevchennko(2010)的研究发现,数值算法能成功地计算总损失分布,这些数值算法可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Panjer recursion 和傅里叶转换(Fourier transformation)方法[3]。
目前,国内学者基于中国银行业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对操作风险进行了定量研究。樊欣、杨晓光(2003)根据国内外媒体公开报道,收集了1990~2003年的71起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并对各项业务的损失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4]。李志辉(2005)介绍了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收集和主要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并分析了商业银行内、外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区别[5]。袁德磊、赵定涛(2007)基于对国内银行业的操作风险损失历史数据收集,从业务类型、损失类型和地区分布等方面,对操作损失频度和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他们认为,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是引起损失事件的主要类型[6]。刘睿、詹原瑞、刘家鹏(2007)借助POT模型,基于吉布斯抽样的贝叶斯MCMC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欺诈风险进行了研究,并估计了相应的经济资本[7]。
国内学者对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特别是在操作风险计量模型方面,不过缺乏对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布的进一步认识。以下将基于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1994~2008年的数据,利用贝叶斯MCMC频率分析,试图找出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分布特征,通过对操作风险损失分布的检验、贝叶斯马尔科夫蒙特卡洛频率分析,求证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分布近似服从广义极值分布(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1年第5期2011年第5期(总第173期)吴 俊,宾建成: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分布甄别与分析:基于贝叶斯MCMC频率方法
二、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特征及形成原因
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缺失已成为研究者从事操作风险度量、风险管理的最大障碍。国外有些机构专门从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收集,而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未对外公布,该数据被银行内部高级管理人员或从事风险管理等少数人掌握。因此,国内学者对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收集主要来自媒体的报道。
(一)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特征
1.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总体状况。
1994~2008年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额共计1147.21亿元,其中2002年操作风险损失额最大达751.88亿元,见图1。图1 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情况(1994~2008年)
从图1可以看出,2001~2005年是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高峰期,在这五年中,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额达1097.83亿元,占1994~2008年总额的95.7%。自2006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得到有效的控制,与其他年份的损失额相比,2008年的损失为1.15亿,该水平仅比最低时期(1996年)高出2148.21万元。虽然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并不能排除操作风险不会再次发生,2009年北京农商银行由虚假按揭等方式被骗7.08亿元,该案件主要由于对高管的监管不力,高管受贿及外部欺诈是该案发生的主要诱因。2010年齐鲁银行由于内外勾结、高管受贿和外部欺诈使银行损失10亿~15亿元。
对1994~2008年的每一年操作风险损失与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进行分别累积发现,损失频率(操作风险损失事件)与操作风险损失额呈“非正态”关系。对15年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Kernel密度估计,得出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呈厚尾部的性质,见图2。
图2 操作风险损失的密度
(2)从业务部门看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
根据宋加山(2008)收集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2000~2005年)[9],我们绘制了图3,即操作风险在不同部门的损失事件与损失金额。从统计结果,操作风险在零售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及支付和结算业务中发生损失事件次数较大,其中零售银行业务中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达149起。从操作风险损失金额看,操作风险损失最大的在商业银行业务,其次是支付和结算业务。
图3 不同业务部门操作风险损失情况
资料来源:宋加山:基于极值理论的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4月,第56页。
从操作风险损失不同类型看,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最多的是内部欺诈,其次是外部欺诈;操作风险损失金额最多是客户、产品及商业行为类型,该类型损失额达750.1522亿元。
图4 不同损失类型操作风险损失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收集资料整理而得。
(二)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成诱因:监管制度缺陷
从监管制度看,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形成有其特殊的背景,即在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制度的疏忽。
1.商业银行监管制度漏洞,人为因素是操作风险泛滥的主要诱因。主要表现为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降低了作案成本,滋生了银行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的违法行为(员工内部欺诈、内外勾结)。
2.产权制度不明晰。商业银行的产权属于国家(人民所有),而在执行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执行所有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可能会偏离一般金融企业目标,而侧重转向发展经济和社会稳定。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商业银行可视为委托人,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可视为人。在实践中,委托人与人的目标不一致,人的策略偏离委托人的最优目标。产权制度不明晰易导致监管当局对银行风险监管不力,人的行为或策略得不到有力的监督,从而埋下了操作风险滋生的种子。
3.内控制度缺失易滋生操作风险。加强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的控制,必须完善银行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在中国特殊国情下,中国商业银行的稳健目标不一致,因此,内部控制制度未起到实质性作用。从岗位职责角度来看,还没有形成完整、科学、有效的岗位职责体系,部门之间、岗位之间普遍存在界面不清、职责不明现象,无法建立起持续监控和改进的内控机制。
4.缺乏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以信息披露为例,一旦操作风险发生,对风险损失的确定等需要经过层层向上披露,信息披露机制不灵活。
三、操作损失分析模型:贝叶斯MCMC频率模型
(一)贝叶斯推断
贝叶斯推断即用数值方法估计事件未发生时推测的信念程度及计算事件已发生后推测的信念程度。这里要解答的是在观察到操作风险损失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频率函数P,参数为θ的概率是多少。贝叶斯理论可用公式表示为:
p(θ|D)=p(D|θ)•p(θ)p(D) (1)
式(1)中,p(θ|D)表示在给定D情况下,关于θ的条件概率,p(θ)为先验概率,p(D|θ)表示在给定θ情况下,关于D的条件概率,p(D)为先验概率,通过该值为常数。因此,式(1)表示了在观察到了D后对θ的修正。
由于一些复杂模型,贝叶斯分析不能得到闭式解,因此,在对这些复杂模型进行分析时,需要用MCMC方法。
(二)贝叶斯MCMC算法
马尔科夫蒙特卡洛(MCMC)方法是以构建马尔科夫链为基础的抽样概率分布算法,该方法得到的分布较接近真实分布。
简单的贝叶斯MCMC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
(1)在参数空间上构建马尔科夫链,其均衡分布是p(θ|D);
(2)运行马尔科夫链抽样过程;
(3)构建马尔科夫链均衡分布算法。本文用Metropolis-Hasting(MH)算法。
MH算法是一类常用的构造马尔科夫链的方法。MCMC方法的精髓在于构造合适的马尔科夫链,因此,算法的主要目的是对马尔科夫链{Xt|t=0,1,2,…},在给定一个Xt所处的状态下,产生下一步的状态Xt+1。MH算法构造如下:
根据上面的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分布较符合GEV分布,然而,由于操作风险损失具有低频率、高损失的特点,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在中国收集较困难,大部分学者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基于媒体报道的资料。因此,从收集媒体报道的数据模拟操作风险损失分布具有不可靠性。为了更好捕抓操作风险损失分布的准确性,我们采用贝叶斯MCMC频率方法。
3.贝叶斯MCMC频率分析。
基于1994~2008年收集的操作风险数据,采用贝叶斯MCMC频率方法分析GEV分布是否符合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分布。在贝叶斯MCMC频率分析中,迭代的次数为10000次,得到了相应的后验分布参数、后验分布图及模拟的参数方差(part1、 part2 、part3),见图7。从图7可以看出,对于模拟出的参数分布图符合厚尾部分布特征,并且随着模拟次数的增加,参数间的方差逐渐减小。
在贝叶斯MCMC频率分析中,我们检验了MCMC的可接受率,结果表示随着模拟次数的增加,接受比率逐渐增加,见图8。五、结 论
(一)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分布特征
以上基于中国商业银行1994~2008年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分析了操作风险损失在银行业间的分布情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总体看,2001~2005年是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高峰期;其次,从操作风险损失业务部门看,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最多的是零售银行业部门,损失金额最
图7 贝叶斯MCMC模拟的分布
图8 贝叶斯MCMC接受比率和似然值
大的在商业银行业务部门;最后,从操作风险损失类型看,操作风险易发生在内部欺诈案件中,而操作风险损失额最大的在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上。
(二)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分布检验
对中国商业银行操作损失分布的检验,通过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通过数据拟合来看,GEV分布能较好地拟合操作风险损失分布,另外通过AIC、BIC检验,与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相比,广义极值分布(GEV)较理想;其次,通过实证检验看,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分布不服从泊松分布。最后,通过贝叶斯MCMC方法对GEV分布的可靠性进行检验,我们发现随着模拟次数的增加,操作风险的GEV分布的可靠性逐渐增加。
(三)加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提高效益,创造价值。自巴塞尔提倡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以来,我国银行业对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等重视不够。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1)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一致,建立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鉴于单个银行的资产规模、业务范围,单个银行应该建立自己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银行应严格按照各自的操作风险风险框架执行,并配合相关部门对操作风险进行监控。
(2)在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内,建立一套自我持续改进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对业务和管理流程进行实时、连续监控,不断主动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3)营造良好氛围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目前,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停留在风险管理流程环节,缺乏体制上的风险管理或风险控制的氛围。因此,应积极推动引导把操作风险管理问题从操作风险管理的流程层面不断推向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层面,逐步形成以领导带头,人人参与操作风险管理的文化。
注释:
①文中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来源于钱艺平博士论文中所涉及的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金额及事件(1994~2008年)。
②由于泊松分布考虑到需要对λ的估计,因此,我们单独对泊松分布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BIS(2010),Consultative Document: Operational Risk-Supervisory Guidelines for the Advanced Measurement Approaches[OL].省略.
[2]BIS(2006).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of Capital Measurementand Capital Standards: A Revised FrameworkComprehensive Version[OL].省略.
[3]Pavel V. Shevchenko.Calculation of aggregate loss distributions[J].The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isk,2010,5(2):3-40.
[4]樊旭,杨晓光.从煤体报道看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状况[J].管理评论,2003,(11):43-47.
[5]李志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5,(12):55-61.
[6]袁德磊,赵定涛.基于媒体报道的国内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分布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7,(2):22-29.
[7]刘睿,詹原瑞,刘家鹏.基于贝叶斯MCMC的POT模型――低频高损失的操作风险度量[J].管理科学,2007,(3):76-83.
[8]钱艺平.VaR约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09-12.
[9]宋加山.基于极值理论的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2008-04:56.
Screen and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al Loss Distribution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Based on Bayesian MCMC Algorithm Method
WU Jun1,BIN Jian-che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Fujian 461005,China;
2.Internatiaonal Business School,Shanghai Institute of Foreign Trade,Shanghai 20162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