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行业竞争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30 17:0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服务行业竞争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组长:杜国清 邵华冬
执行组长:高 洁
课题组成员:卢 昊 陈 怡 李 欣
随着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不得不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的营销传播费用虽然不断攀升,但是作为竞争利器的营销传播活动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一些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对营销传播重视程度较低,还有一些广告主对营销传播策略的使用存在严重的误区。医疗广告问题层出不穷,整个行业面临消费者信任危机。
本报告总结概括了现有政策体制下的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营销传播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其营销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根据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现存的营销传播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可以对业界实践人员提供启发和帮助。
现状篇
(一)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营销传播费用增长迅速
近年来,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迅猛,巨大的市场空间促进了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的营销传播费用节节攀升(见表1)。从2000年到2005年,医疗服务行业的广告投放总额一直在各行业中名列前茅,每年的投放额增长都超过100%。3
链接:整形美容现已成为我国继买房、买车、旅游之后的第4消费热点,近年来全国年均笑容消费已突破200亿元。统计数字显示,到去年底,中国内地有美容院15477家,年产值1680亿元人民币,占全中国GDP的1.8%。5
(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营销传播助企业突围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国有大中小型医院都开始纷纷转变观念,逐步由以前的被动适应消费者需求向主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趋势发展。同时,民营资本越来越多注入医疗服务行业,这些民营医疗机构的目标消费者往往更加明确,营销传播策略更具有针对性。营销传播策略的运用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
案例:华美医学整形美容医院。华美医学整形美容医院是一家全国性的民营连锁医疗整形机构。该机构的目标 消费者定位于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阶层,其营销传播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媒体投放看,户外广告占25%,电视、报纸各占30%,剩下的部分由其他媒体配合。户外广告主要在有连锁店的城市投放,大城市选择主要的路段和路口来投放,较小的城市集中在市中心投放。电视广告以黄金时段投放形象广告为主,垃圾时段投放服务项目广告,部分女性杂志作配合。所有广告内容统一,该机构从南方市场成功延伸到全国市场。
(三)医疗服务业营销传播活动的不均衡发展
各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对营销传播重要性认识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直接导致医疗服务行业营销传播活动不均衡发展的现状。一方面,一些国有医院尚未摒弃坐等消费者的观念,不能积极主动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更缺乏营销传播策略的概念和建设品牌的理念。而医改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公费医疗群体不必再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这时,一些固步自封的国有医院就不再是消费者的首选。那些经营机制更为灵活的民营医疗机构,由于更加需要知名度和权威性,他们的营销传播策略往往贯穿始终。
困惑与挑战篇
(一)营销传播手段同质化严重
虽然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的营销传播花费巨大且逐年攀升,但因医疗行业本身特质和政策等限制,其营销传播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主要表现在形式、内容、媒体选择同质化等多个方面。
1、媒体投放选择单一,传统媒体广告过于集中
总体而言,电视、广播、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是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媒体投放的首选,这主要是因为医疗行业的受众范围较广,传统媒体是最理想的传播工具。从2003年和2004年广播、电视、报纸行业广告投放排名可知,医疗服务行业广告在广播和电视广告中排名第二,报纸广告排名第五,这说明医疗服务行业极高的费用投入(见表2)。但是,随着消费者碎片化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医疗机构的服务需求的差异化日益明显,这就需要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考虑投放针对性和互动性较强,表现形式更为多样的新媒体6。另外,传统媒体的广告价格相对较高,医疗服务行业对于传统媒体广告的巨额投放影响了其对新媒体使用甚至是其他营销传播活动的资金资源。
2、“隐形广告”宣传大张旗鼓
近年来,植入式广告渐渐成为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的主要广告形式之一。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的植入式广告主要表现为在媒体上出现的以健康咨询或专家讲座为标题的栏目形式,或是新闻采访形式。这类“隐形广告”模糊了“专家讲座”栏目与广告的界限,不易辨别,混淆了消费者的视听,有时甚至对消费者产生误导。植入式广告的泛滥带来了消费者对医疗服务行业和媒体的双重信任危机。
案例:某电台“健康讲座。在某地方广播电台一天播出三次的“健康讲座”中,一位以“主任”自居的“专家”不断向听众推荐一种所谓治疗心血管病的“特效口服液”,并把该药描述成“根治”、“专治”心血管病的良药。后经消费者举报和相关部门查处,这位“主任”是经销药品的药贩子,而“口服液”则是某驻军医院研制的一种蘑菇饮料,某药厂购得专利后改成了“口服液”。
3、缺乏创新――营销传播内容趋同
目前,众多医疗行业广告主的广告都存在着营销传播内容趋同的重要问题。归根溯源,这些企业在广告传播活动的第一个阶段7――定位战略确定伊始就缺乏规划,定位模糊。这使得广告主的广告缺乏对目标消费者的针对性,缺乏表现形式创新的策略基础。同时,广告主的广告策略互相模仿现象十分严重,这使得广告内容同质化的问题更加突出。
案例:北京新兴医院、上海长江医院。这两家医院都是自称治疗不孕不育的医疗机构,并在中央台投放广告。两个医院的广告除了标志不同,演员不同外,广告创意如出一辙。都是妻子抱着孩子,丈夫和年迈的父母在一旁开心而关切的注视着孩子。
(二)政府监管力度加大,营销传播方式、内容受限
虚假医疗广告的泛滥引起了国家各部门的关注,政策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各级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医疗广告审批流程的规定,明令禁止承诺治愈某些科学尚未攻克病症(如艾滋病、癌症、癫痫、红斑狼疮、乙型肝炎等)的广告;为了避免隐性广告,严禁在健康节目中出现某医疗机构的地址、电话、联系方式等内容。这些政策法规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虚假广告泛滥,迫使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进行营销传播策略的重新规划与创新。
链接:2005年12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凡在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成员会议上表示,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0部门将对医疗广告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并修订完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按照新规定,对医疗
广告进行规范,严格标准,逐条清理。
(三)行业风险性较大,危机事件不断发生
医疗服务行业是风险性较大的行业,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必须时刻准备面对危机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医疗事故发生比例成上升趋势,整形机构的危机事件更是层出不穷。由于医疗事故往往关乎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某一机构的危机会导致消费者对整个医疗行业的质疑。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不但要能够应对自身的突发危机事件,还要应对其他医疗机构危机事件所带来的行业危机。由此可见,在机构正常运转时的居安思危意识培养,在危机事件突发后的妥善处理能力都是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需要加强的方面。否则,一旦消费者对整个医疗行业产生信任危机,就很难改变其固有的认识。
(四)虚假广告不断曝光,行业公信力下降
现阶段,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的广告内容以承诺式、对比式、数证式、专家、明星代言居多,而这些承诺和数字往往都是广告主的杜撰和夸大,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违法医疗广告在各行业违法广告中位居榜首,很多地区的医疗广告违法率甚至超过90%。这些虚假医疗广告的曝光,使得消费者对医疗服务行业整体公信力不断下降。
案例:美诗婷美容荚体中心。浙江省丽水市关诗婷美容美体中心利用网站“蓝衣天使”虚假美容服务广告,宣称“非手术无痛祛眼袋,10分钟年轻5岁;绿色健康减肥,一疗程瘦10-30斤,终身不反弹;嫩肤术使您年轻5-10岁,逆衰因子使用一周后,人体外观及内在感觉同步年轻5-8岁,二周后,年轻10-15岁,三周后,年轻15-20岁”等内容,经查,当事人对广告中的内容无证明材料证实其广告的真实性,对其经营服务内容进行了虚假夸大宣传。
对策篇
(一)营销传播重心转入企业形象建设
医疗服务行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因素。近年来,虚假医疗广告的泛滥严重损害了医疗服务行业的整体形象,消费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程度不断降低。因此,树立企业形象,打造医疗机构自身品牌将是医疗服务行业未来营销传播活动的重中之重。
案例:上海万豪医院。为了树立医院的品牌形象,上海万豪医院看重演员胡兵健康阳光的形象,邀请胡兵担任形象大使。之后胡兵尽力做好医院和患者之间联结的桥梁,参加万豪医院向弱势群体发放爱心卡的活动,使得该医院树立起有爱心,肯负责的企业形象。
(二)加强公共关系建设,挽回行业危机
公共关系建设也是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不可忽视的营销传播手段。公关建设不只是针对消费者,还包括企业与员工的沟通,以及和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关系建设。一方面,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可以选择赞助一些政府举办的活动,加强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另一方面,积极投入公益事业,树立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赢得政府和消费者的好感度和美誉度,也是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的明智选择。
案例:武汉亚洲心脏病与“明天计划”。82006年3月5日,民政部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联合举行了“残疾孤儿康复明天计划”启动仪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正式成为全国“明天计划”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定点医院。从这一天起,民政部将有计划地安排全国各地心脏病残疾孤儿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免费手术。此前,已经有5名残疾孤儿心脏病患者接受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治疗,正在康复之中。“明天计划”是民政部组织实施的针对残疾孤儿进行治疗的全国性公益活动,目的是通过和医疗机构合作为全国社会福利性机构中的近3Z名病残孤儿进行治疗。
(三)差异化定位以求突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若想占据优势地位,找准自身定位是必不可少的营销传播环节之一。首先,只有批准目标消费群,进行差异化定位,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传播活动,同竞争对手相互区别。其次,差异化的定位,不仅有助于医疗机构为目标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的需求,也有利于广告主树立企业品牌,并通过体验服务实现品牌溢价。
案例:北京贵族生产医院“和睦家”,定位在贵族的环境和服务上,医护人员中、英文双语流利,还有专业母乳喂哺课程训练,产房内婴儿用品齐全,不但折叠整齐,甚至天天有专人消毒,豪华房间空间宽敞约有十二坪大,更有脚踏式豪华产床、音响视听设备、空气滤清器,连陪产亲人都有专属沙发等等。
(四)传统媒体使用由“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
在媒体投放方面,传统媒体的黄金时段已不再是医疗机构的首选,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开始根据自身营销传播的实际需要进行媒体投放策略的制定。首先,越来越多的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意识到,媒体投放的选择应针对其目标人群的媒体选择偏好,不能一味追求高收视率的栏目。其次,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医疗广告的整治条令频频出台,黄金时段的医疗广告播放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黄金时段的医疗广告播出量。由图1可见,2004年电视黄金时段的医疗广告投放量明显减少,而普通时段的广告投放量大幅增长。
(五)大型活动争排位,小型活动赚人心
针对性、互动性都相对较强的活动营销,由于不仅有利于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和消费者的直接、深度沟通,还有利于医疗机构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受到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青睐。与普通广告不同,活动营销的魅力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传达品牌信息,引起消费者注意。医疗服务行业目前较为常用的活动营销方式有:赞助活动、社区义诊、科普宣传、专家讲座。
赞助活动可以借助活动的影响力宣传企业形象,一些大型的活动还能彰显企业实力,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案例:南京金陵男科医院赞助《梦想中国》江苏赛区选拔赛活动,意图在提升企业影响力的同时,把中国第一家“男性专科医院”的定位传达给消费者。同时企业还组织专家进小区开展义诊、举行金陵男科康复之星评选等来配合这次赞助活动。
社区义诊一般为中小医疗机构常用的手段,因为其受众主要集中在其所在区域,义诊活动容易展开且目标针对性强。
科普宣传活动不仅对消费者提供知识获取机会,更是医疗机构宣传自身服务项目,树立品牌形象的良好契机。
很多医疗机构还会邀请一些医学专家或本医疗机构的知名大夫对一些疑难病症或新兴的医疗技术进行大型讲座,或者研讨会。这些活动社会影响力较大,不仅能使消费者了解专业的医疗知识,使同行分享学科前沿信息,同时能够塑造该医疗机构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形象和地位,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提升品牌形象。
案例:华山医院。华山医院定期举办大型的讲座活动,为了鼓励大家参加,在其中设立一些优惠的活动。每年都会有固定的时间举办与患者的座谈会,除了娱乐表演之外,会提供很多日常医疗的小常识,很多患者连续十年参加这类活动。
(六)决胜终端――企业实力的终极体现
终端是消费者获取医疗资讯和对医疗机构认识的最直接渠道,终端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一方面,消费者对医疗机构的终端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在身体承受痛苦时都希望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良好的终端环境和服务有利于建立消费者的好感度和忠诚度,易使消费者形成定点的习惯性消费。
1 医疗服务行业是指为人类健康提供服务的各种类型医疗机构集群。包括医院、疗养院、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门诊部、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2 本篇报告所引用的案例及数据若无特殊说明,均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数据案例库。
3 数据来源:《现代广告》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第4期。
4 数据来源:《现代广告》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第4期。
5 资料来源:《利润率让人咋舌,未来5年中国美容业产值翻番》中国化妆品网http:#www.zghzp.com 2004.7.30
6 本文所探讨的“新媒体”,其概念界定为:一是以网络、消费数字电子设备为主、由新技术变革引发的可以作为讯息、传播的媒介载体的物质,如互联网、手机、电梯液晶电视等;二是原本不作为讯息的载体,经过创意使用后成为新型的广告媒介,其主要形式有:技术进步推动的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地铁隧道广告等新媒体;由受众生活形态、媒体消费行为改变所推动的商务写字楼液晶电视、电子报刊、网络等新媒体;以及广告主客户需求推动所产生的高档商务会所液晶电视、出租车座位电视等新媒体。参见《2005年:中国广告主营销推广趋势报告》黄升民、杜国清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篇2
【关键词】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竞争机制;社会效益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正在深化改革,医院要融入市场经济体制,医院内部要引入竞争机制,在市场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中,以往的医患关系有了新的概念上的设定――服务/产品的供求者。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站在 “市场服务”的角度为自己“被服务者”的身份进行定位,开始接受 “治疗是一种医疗工作者为自己提供的服务”的观念。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优化建议以及改善措施就要做到立足于患者,从患者角度出发才能做到真正有效。
1制订详尽的服务规范,加大审核力度
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应制定健全详尽的各种制度和规范,医院应该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规范以及岗位技术要求,贯穿于医疗质量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管理诸环节中,最重要的这些制度和规范都应该并且必须成为绝大多数医务卫生工作者行为准则。要注意的是制度和法规等的监督考核工作,应该切实将制度的遵守以及完成情况包括进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考核标准中。
2以人为本设立人性化服务内容
在任何服务行业,客户的管理工作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服务意识的建立,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对服务对象的信息以及资料的了解与处理。建立完善的患者资料档案,是优化服务质量的前提。患者同时也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心态都是相近的,当其了解到医生对自己的情况、信息都有一定的了解并受到重视时,同样会增加对医师、医院的信任感。最重要的是要有视病人如亲人的医德感情。医德感情是指医护人员对病人的不幸和痛苦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同情和关怀,它包括事业心、责任感,如做好抢救工作的前提条件,就是具有医德感情。所以医疗机构内部机制优化可以考虑设立定期的人性化服务内容,例如建立患者跟踪回访档案、定期举办医疗服务公益性活动,免费专家咨询,让患者可以接收到医疗服务机构确实在为自己服务的感觉。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打造自身品牌。
3增强服务质量意识
对于服务质量管理的改善,归根结底最为重要的就是从根本上树立全院职工的服务意识,这是管理者制定服务方案、工作者执行服务内容的前提,增强服务意识对于服务质量管理方案能否顺利、有效地付诸实施是至关重要的。医疗服务质量意识是每个职工对待服务质量问题和服务质量管理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总称,是反映医院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侧面,加强服务质量意识就是要通过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克服轻视服务或抵制服务质量管理的心态和行为。正确的服务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需要长期教育并在良好的环境中和科学实践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如医院的门诊部。门诊是窗口,是病人最容易发泄不满的地方,同时又是要害部门,要求工作人员素质高、涵养好、心理承受能力强,应变灵活,既能为临床用药,化验作各项解释工作,同时还能为临床收集各种意见。在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将病人放在第一位,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树立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病人第一的理念。
4注意舒缓医务人员的压力
分析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大多是因为各种难于承受压力下产生的不良心态所致。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主要有二个方面:第一是社会压力,如某些负面的媒体报道使社会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危机也会给医务人员造成压力,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第二是医疗风险压力。医疗风险是医疗行业不可回避的矛盾,而且伴随整个医疗过程,即使社会进步,医疗科技发展,也不能根本消除医疗风险的发生。因为伴随着医学的进步,病菌、病种也在不断地变异和衍生,个体对疾病、治疗方法、药物的反应不同均可产生医疗风险。医务人员一方面要面对这些随时产生的风险,一方面要面对患者过高的期盼,也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不良心态。化解这方面的压力,一要靠建立完善的风险化解保障机制,而与患者沟通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这需要医务人员善于进行人际关系的沟通,有宽容乐观的心境,同时,也需要医者在任何时候不要把 “不顺利”、 “不愉快”带到工作中来,而要在工作中去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愉快。这就要求医院建设成温暖的职工之家,做到职工心声有人听,职工问题有人管,职工实事有人办,职工困难有人帮,职工权益有人护,医务人员在前方为病人服务,工会有后方为职工解忧,使职工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构筑起对医院的信任感和依赖感,让职工们感受到自己正处在一种积极的、有发展愿景的氛围之中,给职工提供一个快乐并工作着的舞台。
5辅设施方面的改善
篇3
在过去的十年间,医疗费用支付问题的解决成为驱动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增长的直接动力,也推动着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变革。未来的几年,中国的医疗服务行业将会呈现出诸多新的、结构性的变化。
解决医疗费用支付问题的措施。除了进一步提高社保覆盖及筹资水平的方式外,更多的将会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角度入手;医保控费将成为常态,高度依赖医保的商业模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虽然商业保险会持续扩容,但社保将仍然是最主要的支付方。过去十五年中,中国的医保覆盖率大幅提升,从2000年的20%提升至2015年的95%,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覆盖。特别是在过去的五年中,医保覆盖的速度增长最快,这也推动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快速增长。
国家未来将仍然会加大医保的筹资力度,增加覆盖率,特别是在大病医保方面,但整体速度将远远低于前几年,转而会将重心放在提高医保使用效率上。而从目前国家对医保支出管控的水平来看,分级诊疗的强制推行及医保使用的配额安排将是最主要的措施,类似按病种付费(DRGs)等支付模式改革短期内很难大规模实施。
由于来自支付方的压力,将会导致作为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各类医疗机构被重新定义,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能也将有更加明确的分工。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格局变化,将从根本上影响患者的就医习惯,患者流向也会因此有较大的改变。适应这种变化的商业模式将会得到市场的青睐,反之则会被淘汰。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政府已投入巨资,搭建了庞大的医疗基础设施体系,从总量上看,中国的医疗资源并不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问题,但这些基础设施体系却是以孤立的形式存在,各自为政、职能错位,因此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
受到来自财政与民生需求方面的双重压力,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服务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已被提了十几年的分级诊疗将会得到更加实质性的推广与实施,等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将再次回归各自应有的职能,中国政府巨资建设的庞大医疗资产将再次被激活,公立医疗体系的服务效能将得到提升,并更多地回归到基础医疗服务上来。
民营医疗机构将面临着新一波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一直困扰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人才问题,将会由于更多公立医院医生的加盟而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公立医疗机构职能转变,将会释放出一部分医疗服务市场空间,包括对公立医疗机构规模增长的限制、民营医疗机构患者来源渠道的多样化等。
公立医疗服务机构的效能提升,又会给民营医疗机构带来较大的挑战。民营医疗机构靠较好的就医环境与服务体验作为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将很难在新的环境下生存。医疗技术的提升及医疗安全的管控将成为决定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关键要素。
来自供给端的变革也推动着需求端的变革。对于疾病的医疗理念,将从重治疗轻预防与康复,转向三者并重;患者的健康意识与主动参与医疗行为的意愿将逐渐增强,医患之间的交流频率与方式也会出现新的变化;这些都会给传统的医疗服务市场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篇4
【关键词】公立医院 经营管理 市场营销
一、改变医院对医疗服务对象的定位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习惯于“看病”不看人,科室按病种设置,服务项目、就诊流程、诊疗环境均是按病种需求设定,很少从人性的角度考虑患者的需求。将医院的服务对象定位于人的需求,视患者为顾客,一方面找出与顾客的接触点,设计医院的服务流程,扩充直接面对客户的服务项目,尽量做到客户需求无盲区,充分体现无微不至,宾至如归。另一方面以人的服务为主体,提倡和激励职工树立起营销的主观能动性,要求职工同时具备的技术服务能力和职业服务能力。医院应调整经营策略,合理、充分地利用医院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服务。医院习惯于依靠技术与设备吸引患者,在这点上中小医院无法与大医院竞争。于是出现大医院超负荷运转,变成医药超市,医疗质量难以保证,而中小医院业务量不饱和,医疗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从而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种现状足以证明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定位没有满足市场的需求,各级医院没有形成多层次、各具特色的服务体系。建立平等、相互信认的医患关系。由于医院与患者信息不对称,医院的客户始终在被动地消费,客观上医患双方地位是不平等的。近年来不少医院实行了患者选医生,虽然不能解决本质上的矛盾,但从形式上提高了患者的消费地位,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
以上三点是围绕公立医院的市场营销所应进行的观念性的转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是服务行业的通用的营销策略,公立医院与普通的服务行业最大的共性是提供技术与劳务服务,最大的区别是医院的非营利性,因此,在借鉴服务行业的营销策略时,应充分考虑政府的公共卫生政策和服务宗旨。一方面是以服务于人的需求为对象,设计医院的服务流程图,分析服务流转的过程,找出与顾客的接触点,扩充直接面对客户的服务项目,尽量做到客户需求无盲区,充分体现无微不至,宾至如归。另一方面是以人的服务为主体,提倡和激励职工树立起营销的主观能动性,要求职工同时具备技术服务能力和职业服务能力。因此,医院的营销策划就从顾客的需求入手,合理、充分地利用医院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对以下各方面的工作实施有效的经营策划。
二、管理顾客为需求,视顾客需求无小事
在服务行业,顾客的需求,就是服务的标的,市场营销部应将搜集顾客的需求作为日常工作,将有市场价值的需求交与业务部门研究、讨论,设计出新的服务项目。一些新项目不只是针对疾病的治疗手段,而是根据顾客的要求和医院的实力,推出有特色的服务项目,能吸引顾客主动消费。另外在顾客管理的工作中还应注重发展与顾客互利互惠的关系,延伸服务空间,通过为顾客建立健康档案、家庭回访,组建健康俱乐部,经常性地举办疾病防治知识讲座,提供病友间互相交流的场所等,以医院文化促进与顾客的联系,达到疾病宣传与提高医院知名度的双重功效。
三、精心设计服务流程和服务环境,提供与消费层次相匹配的医疗条件
多功能的前台服务:一目了然的简介说明,方便快捷的查询和预约服务,热情、专业的导医服务,根据顾客需求提供建议、咨询和特别服务等。
流程通畅、舒适、幽雅、设施齐全的就医环境:医院的建筑设计除了必须符合医疗专业要求外,应尽量在细节上体现人文关怀,减轻顾客的心理压力。特别是针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需配备一些特殊设施。
让顾客明明白白地消费:目前各医院为顾客提供价格查询和费用清单,对医院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但这种事后告知的方式,并不能让顾客明白所有医疗收费项目及药品同治疗方案的必然联系,顾客只能事后被动接受。真正做到让顾客明白消费,应是事前告知治疗方案和相关收费标准,并让顾客作出选择。这就需要医患之间有足够的时间和便捷的方式进行沟通,因此,适当的加大服务成本是必不可少的。
尊重顾客的选择,当好顾客的参谋,做好医患勾通:让顾客理解和认同医生的治疗方案,主动配合治疗,才能提高疗效,使顾客满意,同时还可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机率,减少了医疗风险成本。
四、具有竞争力和灵活性的弹性价格政策
服务定价是以成本为基础,但市场因素对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医疗成本的特点是固定成本比重较大,业务量对单位成本的调节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各个医疗机构的成本差异相当显著。价格反映出医院的市场定位,业务量是市场对医院服务定位最好的反馈。在市场的调节作用下成本、价格、业务量相互影响牵制,因此定价策略是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应根据顾客的需求制定出不同档次的收费价格,如制定出常见病的单病种定额收费价格,同时考虑医院的公益性,如对老年和特困顾客制定优惠价格。目前公立医院执行政府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是按医疗项目收费,医院在执行时依据医生的医嘱将这些价格记录到患者的费用中,患者可以查询,但无法选择,感觉如“砧板上的肉”,他们在消费的过程中非常紧张,甚至于对医院的常规检查产生抵触情绪,担心最终消费会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当然谈不上满意消费。而根据病种制定的价格则可使顾客消除疑虑,做到明白消费,放心消费。
五、多渠道的广告宣传和展示,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
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如开设疾病宣传专栏或做专题采访,介绍疾病的防治办法和治疗的案例,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开展义诊、疾病宣传和专题讲座,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的检查和宣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建立网站:以最广泛最快捷的宣传方式介绍医院的特色专科和知名专家,传递最新的医讯,方便顾客查寻,同时收集顾客的需求,成为医院对外联络和宣传的窗口。
篇5
【关键词】医疗机构;和谐医患关系;构建
1医患关系不和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外在表现,是提高诊疗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前提条件。从总体上看不和谐的医患关系原因很多,既有如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医疗服务态度欠佳、医疗服务流程不合理等医疗机构自身因素,又有医疗资源不足,医疗保障体系不完整,医疗监督不力,媒体过度炒作等社会因素,还有病人自身素质等原因。客观而言,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完全杜绝是不现实的,但是医疗纠纷如此频繁的发生,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医患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医患关系产生的主要是医患双方原因共同构成的,从医疗机构自身的视角来看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医疗机构自身医疗技术水平差、监管机制不完善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直接因素医疗技术水平是联系医患关系的纽带,更是医患关系的基石。国内的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存在部分医务工作者缺乏责任感,在诊疗过程中,违规操作,不按照医疗常规做事,发生医疗过错,直接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
1.2医患信任危机,是医院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医方:部分医疗工作者丧失了职业操守,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以追求高回报为目的,给患者做不必要的检查,开大处方以从中渔利,造成患者不再轻易相信医生所开列的检查项目和治疗方案,戒备心理较强;患方: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在纠纷处理过程中,动辄高额索赔或对医生施以暴力,也使医生惧怕医疗事故缠身,纷纷有意识地规避医疗风险,进行防御式医疗。由此产生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医患信任危机导致医生放不开手脚,阻碍了医学的发展,医患信任危机的升级,以及由此引发的人命伤亡,在医护人员之中留下恐惧阴影,患者的疾病也得不到足够治疗,就诊费用也相应增加。本该一致抗击疾病的医患之间由信任、协作,逐渐演变为戒备、防范,严重的甚至走向对立。
1.3医患沟通不够、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医务人员的素质,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疗设施的优劣等,都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患者到医院就诊,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得到更多的服务和尊重,希望与医务人员进行平等交流,享有充分的权利。如果没有与患者充分的沟通,不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容易导致患者对医疗方案不理解,因此而产生矛盾。有统计表明: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
1.4在医疗过程中只注重科学理性分析,缺少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情况治病、救人原是一体的,部分医生认为只要有能力、有技术把病看好就行,只重视“病”不重视人,缺少温情关怀,把病和人分开;或者在诊疗过程中只强调依靠仪器设备,忽视与患者的交流。
1.5医疗机构渠道不畅通由于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高,而医院管理水平和体制机制,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群众对医院医疗服务投诉数量,仍呈现上升趋势。患者在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要求解决某些问题时,经常是找了这个部门找那个部门,但在部分医疗机构中,医疗技术方面情况反映在一个部门,服务态度情况在另外一个部门,护理质量情况在一个部门,费用问题又在一个部门等等,在频繁找各个部门同时,患者意见越来越大,越来越“窝火”,最终导致矛盾的升级,最终成为无法调和的矛盾。
2医疗机构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不和谐,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一是加剧了社会信任的危机,医生与患者之间互不信任,不仅引发矛盾,而且危及社会诚信的底线;二是医生为避免造成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往往对危急病人采取保守治疗,为避免担风险而不敢尝试新治法,往往使患者失去了救治机会,同时严重阻碍了医学的进步,为避免误诊,无论大病小病都全面检查,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三是患者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无法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能积极配合治疗,难以获得良好的疗效。面对目前医患关系的困境,从医疗机构这一视角思考,该如何规避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呢?
2.1提高认识,转变理念现代医院管理理论认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病人感受”是评价医院好坏的三大要素,尤其是“病人为中心”,着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让病人满意是医院管理者重点研究的问题。对医疗机构来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要眼睛向内,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能抱怨患者不理解,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要善于分析自身的问题,从服务水平、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各方面查找原因,制定措施。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积极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把病人的满意作为医院的追求。
2.2具体措施有效的处理好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医疗服务工作进行强化:
2.2.1着力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作为医疗机构,首先是要切实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努力做到群众满意。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患矛盾主要体现在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同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病人对于医院的医疗服务要求有了显著的提升,随着人类各种病毒的不断演化与更新,这就要求医院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医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与能力,针对新的病情要采用新的技术研究出相应的对策,找到治愈病人的方法,为病人摆脱病痛的折磨;医院中的医务人员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拿出真心为病人提供服务,将医疗服务做到最好,将自己的工作目标与追求设立为为病人摆脱病痛的折磨。
2.2.2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管理,保证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医院一切工作的基础,人类在医学这一领域中,还有很多还没有被发掘出来的东西,还需要在医学领域中不断的向前发展,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全世界的疾病大概有3700种,而人类能认清的只有700种,不足20%.国际公认的诊断准确率只有70%,抢救成功率为75%,还没有完全的把握医治好一种疾病,疾病随时都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安全,为病人解除病痛是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职责,医务人员在对病人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时,还要保证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性,要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因为一些失误而造成的医疗事故,提升医疗服务的总体质量。
2.2.3创新医疗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随着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服务行业中的医疗服务体制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医疗服务行业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部分病人在选择到哪家医院进行治疗时,不再只是看重医院自身的医疗水平,还有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现代医院在设备设施、医疗技术等一系列方面的竞争过程中,要重视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以及管理模式,这对于医院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将“以人为本”这一概念,深入的贯彻到医院的医疗服务中去,改变旧式的医疗服务模式中,医院只重视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医治,而忽略了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及自身服务水平的状况;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对于病人心理上的关怀,对医疗服务中的相关事项进行有效的创新,还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自己的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形象,以病人为医疗服务的中心。
2.2.4对收费标准进行透明化,为医院树立诚信的形象医务人员在对病人进行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对一些药物的运用要合理,要避免出现滥用药、乱收费的现象,要对收取医疗费用的透明化,让病人及其家属能够明确每一项医疗费用的用途,病人在入住医院时,医务人员要将相关的医疗费用对病人及其家属做一个大概的说明,让病人及其家属能够对所需要花费的医疗费用做到心中有数;医务人员在对病人使用贵重药物时,要向病人说明这个药物的医疗作用与以及费用,征求病人的意见,然后按照病人的意见决定要不要使用贵重的药物,当病人一些医疗事项中所花费的费用存在疑惑时,医务人员要耐心地对病人进行解释,让病人及其家属对医疗费用的使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收费标准的透明化,对于医院形象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5促进医生与病人交流与沟通医院中出现的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因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80%左右均缘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等。非技术因素引发的医患纠纷中,70%由沟通不到位引起。完善机制,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制度,对于促进病人的康复,化解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院在对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行改善的过程中,要从技巧、考核、形式、标准等一系列方面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医患沟通不仅仅是告诉患者患的是什么病,怎么治疗,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多一点同情,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真诚,让病人在医疗过程中能够切实感受到安全、温暖,这样能够有效处理好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
2.2.6公开医疗收费,增加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信任医院在对病人进行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应当公开医疗收费,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够对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增加对医生的信任,有利于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2.7构建完善的职业保险制度职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完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疗纠纷给医务人员带来的压力,也能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利益。如韩国医学协会作为一个团体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作为总承包人对已参加过保险的会员医师的医疗过失负有赔偿责任;部分地方医学会还提供补充责任保险,保证医疗纠纷的赔偿。韩国一方面在法院强调“调停优先原则”,使《民事调停法》的工作活跃起来;另一方面,韩国的消费者保护院也参与索赔金额较少的医疗纠纷调解,使医疗纠纷得以公正的解决。
医院要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与形象,将病人作为医疗服务的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为病人减轻身体上的痛苦,给予病人心灵上的安慰,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改善执业环境成医师最大心愿.《中国卫生》,2007年第7期.
篇6
净利率预测为何如此高?
根据开元投资公布的非公开发行预案,募投项目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原西安圣安医院项目),投资总额27.15亿元。该医学中心建设于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建设周期48个月。建成后,年平均营业收入18.25亿元;净利润5.76亿元;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5.18%;投资回收期12.43年。
一个看似无比美好庞大的产业图景似乎正在投资者面前展现,然而风险也在如影随形。按照公司给予的效益预测,本次募资所筹建的民营医院经营期的平均净利率将达到31.54%,这一数字远远超过当下大部分综合民营医院的水平,就以公司下属另一家民营医院为例,西安高新医院自纳入公司合并范围以来,其盈利水平尽管远远超过此前预期,但是平均经营净利率不过11.89%,而记者也从医药板块分析人士处了解到综合性医院壁垒尤其高,“从扩张角度来看,由于人工成本在逐年提高,按照公司预测如此之高的利润率根本达不到。”
在如此乐观的盈利水平下,此次募资投向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要给投资者带来利润,却远是12年以后的事。按照以上盈利水平,该项目投资回报期至少要12.43年,而12年有很多不确定性,投资回收期过长,意味着风险也在加大。
管理硬伤难以回避
目前来看,医疗人员的短缺与管理水平的风险则是首当其冲的绊脚石。
业内人士表示资本进入民营医院资金可能不会是问题,但是考验一家医院的实力反而医生资源比较关键,“如果医生资源匮乏的话,扩张会遭遇瓶颈。”记者注意到,在此次预案中公司强调建设本项目的优势,包括经营体制及管理优势、核心医疗人员优势,事实上,公司的管理水平与医疗资源实在难言优势。
追溯历史,2011年之前,开元投资主营业务为零售百货,2011年12月公司通过完成对西安高新医院100%股权的收购,进入了医疗服务行业。这也就是说公司在建设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的“优势”均来自于对这家西安高新医院的两年经营所得,公司在项目优势分析中曾提及“近年来先后引进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博导、硕导、教授、副教授100余人。”据了解,目前西安三甲综合医院的高级技术人员平均每家可达400余名,而公司所拥有的高资质医生数量明显差距悬殊,又如何与公立医院竞争?
“很多高资质的医生只愿意在民营医院挂名赚外快,并不愿意扎实地在民营医院干,因为在他们看来民营医院并没有十足的保障性。在公立医院医生享受很多权益,如事业单位性质决定了医生在职称评审方面享有优先权等,还可以参加一些国家级的科研项目等。”有业内从业人士向记者介绍,那么按照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恐怕不足以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综合性医院,同时这样的专业医疗人员增速恐怕也难以支撑两家下属民营医院(原西安高新医院以及目前拟建设的高端民营医院)的发展。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医疗人员跟不上扩张速度的同时,一些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暴露出的经营风险陡增,有知情人向记者爆料“高新医院就是聘用一些外用的医务人员,医生素质以及职业操守并不高,实际医疗水平也有待提高,”甚至提到“看见自己小区的医务人员”,不言而喻,这种管理水平以及商业模式将再次加大了此次项目的风险,有分析人士指出“面对医疗人员的匮乏,民营医院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伎俩短期来看的确会带来丰厚的利润,但长期将引发信任危机进而对公司的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两处资产“左右互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而公司下属西安高新医院也在该开发区内,且距离该区域并不远,这很难不让投资者担心,该项目建成后会对目前已存在的西安高新医院造成冲击。
篇7
【关键词】 制度变迁; 营改增; 税收;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中图分类号】 F810.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2-0094-04
2012年1月1日,上海率先开展了营改增试点工作,行业范围主要涉及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同年9月至12月,试点地区陆续增加了北京、江苏、广东、湖北等8个试点省(市)。2013年8月,营改增试点工作推向全国,并将广播影视服务业纳入试点行业范围②。2014年1月新增铁路运输与邮政服务业,同年6月又增加了电信业。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范围再次扩大,囊括建筑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生活服务业等几乎所有行业,医疗行业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特殊生活服务业也在试点范围内。
目前,我国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主要包括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两大类,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鉴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我国政府对赋有公益性质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给予了许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其切实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然而,原有的税收制度使得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产生了许多无法抵扣的进项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经济负担,不过随着营改增在医疗行业的逐渐落实,此类长期困扰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问题将迎刃而解。
一、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制度的变迁
(一)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研究的主要启蒙者诺思认为:制度变迁是指制度替代、转换的过程,其实质是高效率的制度替代低效率制度的演变过程。制度变迁主要包括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两类[1],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由政府的命令、法律“自上而下”地主导制度发生变迁的过程;诱致性制度变迁恰好与之相反,是指“自下而上”式的由相关利益群体自发倡导的制度变迁的过程。一般而言,我国所发生的制度变迁几乎是由政府根据国家发展需要与民意而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此次“营改增”税收制度改革便是如此。
(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制度的变迁过程
我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制度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调整:
1950年和1955年分别下发的《关于医院诊所免征工商业税规定的通知》与《P于贯彻医疗机构免征工商业税的通知》进一步扩大了原本仅针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税收优惠范围,取消了私立医院、诊所免缴工商统一税的三个前提条件[2],即无论是公立医疗机构还是私立医院或诊所,均免缴工商统一税。
1994年,政府将医疗服务纳入营业税应税对象,并用增值税与营业税替代了原有的工商统一税。虽然此阶段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之所得仍然享有免缴营业税的税收优惠,但由于税收计算方式的不同,利用增值税与营业税代替工商统一税的做法使医疗行业的外在税收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0年,《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非营利性与营利性医疗机构开始采用不同的税收征收方式,并规定:“不按照国家规定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不享受免税政策”。
2009年新医改后,我国医疗机构医疗卫生行为所得的税收政策再次回转到营业税免税范围内,即无论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均免缴纳营业税③。针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税收政策的转变过程,如图1所示。
二、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基本理论分析
(一)征收范围与征收环节不同
增值税与营业税均属于流转税,不过其征收的范围与环节存在差异。增值税是以流转过程中商品(含应税劳务)所产生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对货物销售、进口货物以及修理修配劳务的个人或单位所实现的增值金额予以税金征收的税种;而营业税则是对我国境内应税劳务提供、不动产销售或无形资产转让的单位和个人所获得的营业金额予以税金征收的税种。
(二)税率与计税方法不同
增值税与营业税均是按照比例税率进行税额征收,但两者在税率及计税方法上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增值税原则上存在基本税率这一概念,即对不同行业和企业实行单一化的税率标准,不过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特殊行业或产品增设特定的税率;营业税则是对同一行业的所有营业按照相同税率课税,不针对不同行业采取差异性税率,当然,税法特别规定的情况除外。
(三)纳税义务人不同
依据我国相关税法,增值税的义务纳税人指的是在我国境内进行货物销售、进口货物以及修理修配劳务等商业性活动的个人或单位;而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则是指在我国境内从事应税劳务提供、不动产销售或者无形资产转让等营业性活动的单位以及个人。
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现有的税收制度及存在问题
(一)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现有的税收制度
我国政府为了更好地保障民众的生命健康,有效促进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针对性地制定了许多优惠的税收鼓励政策,依据《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本文将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整理如下:
1.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遵照相关政策规定的价格所取得的医疗卫生服务收入可享受免税待遇,未按照国家规定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不得享受这项优惠政策。依据财政部给出的定义,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服务机构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康复和提供预防保健、接生、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服务,以及与这些服务有关的提供药品、医用材料器具、救护车、病房住宿和伙食的业务[3]。
2.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所取得的租赁、培训、投资等收入应按相关规定缴纳相应税收;机构取得的收入中,除了直接用于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部分,可经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后抵扣其应缴纳税收所得款,其余款项按企业所得税法征收企业所得税;医疗卫生机构的征税和免税收入项目应分别核算,费用分摊,不分别核算的,按征税项目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4]。
3.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内自产自用的制剂可免征增值税。
4.对于已经实现药房分离,成为独立药品零售企业的,按企业标准征收各项税款。其基本属性属于营利性的企业,是通过药品销售实现自身机构的利益,而期间投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自身建设中的少部分盈利仍然予以免税优惠,对于剩余盈利则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如数征收。
5.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内自用的土地、车船及房屋可免征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房产税。
6.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向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所设立的公益性及非营利性组织捐赠的公益或救济性捐款可在税前获得全额抵扣。
(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现有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行的税收制度基本是1994年国家税收政策改革后所形成的,缺少面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专项税收立法原则。而随着民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5],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规模及数量迅速扩大,其所依据的现有税收制度逐渐暴露出自身固有的弊端,无法适应当下医疗机构自身发展的需求。
1.税收制度操作难度大,缺乏执行性。依据财税〔2000〕42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遵照国家规定的价格而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可享受免税优惠;对于超出国家规定价格以外所取得的收入,且未直接用于医疗条件改善的,需按照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方法进行征收。然而,由于医疗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价格难以绝对掌控,相关税务人员无法清晰判断医疗服务收费是否超标,并且也难以准确辨别机构所获得的收入是否直接用作改善医疗条件,因此,该制度的实际操作难度非常大,很难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准确的企业所得税征收。
2.税收征收监管漏洞大。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8.9万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7万个,占全部医疗卫生机构的93.7%④。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全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而绝大多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未进行税务登记,长期处于税务部门的监管范围之外,这不仅导致了我国医疗行业税务登记率水平偏低,也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非营利性身份界定难。由于我国对非营利性与营利性医疗机构所执行的征税政策不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以享受更多的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因此,为了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许多营利性医疗机构便想方设法地与非营利性质“挂钩”。而政府在进行机构的性质认定时也并没有制定清晰的资质标准,这就造成部分医疗机构假借非营利性之名恶意避税,造成大量税款流失。
4.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财务体制不健全。由于目前我国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绝大多数是由政府出资兴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因此,其一直延续着传统事业单位的财务体制,并未按照独立的经营实体进行科学的会计核算,致使税务部门在进行计税时问题重重,难以核算准确的应纳金额。
四、营改增对医疗卫生系统的意义
(一)有利于缓解医疗机构经济负担
目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价格高昂的诊疗设备和中药制剂的购置方面没有任何优惠的税收政策扶持(仅仅在疫苗、一级避孕药品和抗艾滋病等药品的购置上享受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而这些必需品的购置往往给医疗机构带来许多无法抵扣的进项税,大大增加了机构自身的经济负担。实施营改增后,既可以有效避免对医疗机械和药品重复征税,又能够减少“产出―流通”整个环节的税费,相应减轻医疗机构在药品和医疗器械购置方面的经济负担,更好地提升医院的经济状况,以进一步改善院内的医疗条件。以医疗器械的购置为例,医疗机构作为营业税纳税义务人,在购买医疗器械时,无法对该项进项税进行抵扣,因此承担了本应由患者承担的税负,而营改增后,医疗机构便可对该项税进行有效抵扣,降低自身的经济成本[6]。
(二)有利于减少个人医疗支出
长期以来,“看病贵”一直是困扰我国政府与民众的重大民生难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以及医疗自费比例高。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社会整体的医疗资源有限,医疗服务供给远低于需求,因此医疗服务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这便决定了个人的医疗费用支出受限于个人经济水平。一般而言,工资和薪金是我国居民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一旦从中扣除医疗费用后,便很难满足其他生活支出的需要,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营改增的实施使个人医疗卫生开支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制度支持,并在充分保证公共卫生支出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有效缓解个人医疗卫生支出增长过快带来的经济负担[7]。
(三)有利于构建新的医疗机构体系
t疗卫生服务事关国计民生,行业的稳定发展与民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为了切实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与福利性,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药物的价格低廉、适宜是必然要求。营改增在医疗系统的执行,将会积极促进医疗服务行业征税体系的建立健全,优化医疗机构的整体布局和医疗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可以有效解决城乡、区域之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局面,缓解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或落后地区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助力建成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的新型医疗卫生体系[8]。
五、对策及建议
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将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到了增值税的课税范围,并针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制定了特定的税收扶持政策。如美国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方式对非营利医疗机构予以间接投入,包括给予其免税资格,允许其发行免税债券以改善医疗条件;法国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免征所得税和医疗服务增值税;英国则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的慈善医院予以增值税、所得税、遗产税、资产收益税及其他税费的相应减免等[9]。
在充分借鉴国际相关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现实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以有效推进营改增在医疗行业的落实。
(一)国家层面
1.将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将医疗卫生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环节,用增值税制取代现有的营业税制,实现医疗机构在医疗卫生服务中间环节增值税的充分抵扣,促进产业之间融合,有效减轻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理顺医疗机构与上游相关产业和下游医疗服务消费者的关系,促进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运作,同时消除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导致的重复征税的问题,实现税收结构性调整。
2.开展征管状况普查,加强监管力度
税务部门对目前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征管状况把握不清,我国长期以来也未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过系统甄别与统计。因此,我国多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游离于税务部门的监管之外。笔者认为,税务机关有必要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个数展开“地毯式”普查,了解纳税登记和申报情况,建立户籍档案,加大监管力度,健全惩戒措施,将现行游离于税务监管体系以外的医疗机构重新纳入到税务监管系统内。同时,加强税务知识的社会普及,督促单位和个人积极地进行税务登记,履行纳税义务。
3.在医疗卫生行业内实行差异化的税率政策
在医疗服务行业内,针对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采取差异性的税收政策,以实现税收政策的杠杆平衡功能。对于具有公益性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予以其较低税率或免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此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此类服务的提供,减轻政府财政的压力,提升基本医疗服务效率;对于非基本医疗服务、医疗机构自主定价的服务或特需医疗服务,按照市场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价格,并按照现代服务类行业的通行增值税税率予以正税,以保证医疗行业税收的稳定性,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良性发展。
4.构建平等的税收法治环境,促进市场作用的发挥
一方面,对医疗行业本身来说,我国目前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显著优于营利性医疗机构,这便使得市场规模原本较小的营利性医疗机构处于更加劣势的市场竞争地位。因此,在实施营改增的过程中,应着重考虑不同性质医疗机构间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即无论是税收优惠还是一般纳税,不区分医疗服务提供主体的性质(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仅针对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采取差异化的税率征收政策,切实保证各类医疗机构在公平的市场氛围内良性竞争,从而实现社会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就不同行业来说,在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下,由于医疗行业本身具备的高风险、高成本特征,如果再加上税收负担的比例高于其他行业,则必然导致医疗行业的投资收益率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该行业社会资金的流入。因此,政府必须根据医疗行业自身的经济负担来确定其纳税义务,对医疗服务的课税给医疗机构带来的成本应只限于纳税额,并避免因课税而增加医疗机构的其他交易成本。
(二)医疗卫生行业层面
1.财务管理方面
在增值税制度中,纳税义务人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两类。当医疗机构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时,机构仅能开具普通发票,无权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当医疗机构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时,机构只有取得合法有效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才能进行税额抵扣,减少机构税务负担。而常规运行中,医疗机构因其经济规模通常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因此,在营改增后的经济活动中,医疗机构应重视供应商档案管理,向可以开具合法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产品供应商采购商品,并签订相应的采购合同;同时,强化对机构内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深化其对营改增含义的认识和改革中相关优惠政策的把握,最大限度地减轻医疗机构的税务负担,促进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
2.会计核算方面
营改增的落实可以有效解决医疗机构被重复征税的问题,显著减轻机构的税务负担,医院可以将节省下的税款用于改善自身的医疗条件,提升院内的科研和医疗服务水平。较于营改增前医院所缴纳的营业税税种,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更为复杂,其采取的是对进项税的抵扣制,会计核算从收付实现制变更为权责发生制,涉及到的会计核算科目也相应增多,因此,医疗机构必须提高对自身会计核算业务的要求。营改增执行后,在收支核算方面,医疗机构的财务部门需及时补建完成增值税明细账,对增值税专用发票一一核对其相关信息;在日常账目往来方面,应着重核对收支账目较原有政策发生的变化;在科研项目方面,在科研项目引进时注意款项的换算,以不含税的款项入账与增值税的计算[10]。
3.涉税纳税方面
第一,需设置专门负责核算、申报和缴纳等增值税管理的岗位,如江苏试点医疗机构普遍有财务业务骨干任增值税办税员;第二,及时改进医疗机构的票据管理方法,调整增值税票据的购买及使用等责任程序;第三,在制作账目凭证时,依据税务票据的相关审核要求,明确统一的会计分录;第四,保证账簿登记信息与税务信息的一致性,方便随时查询。此外,医疗机构内的财务部门需进行定期审核与不定期抽查财务工作,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实现医疗机构税收管理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张佑林,陈朝霞.江浙工业化模式的形成机理:企业家主导下的制度创新增长模式[J].经济论坛,2011(8):53-57.
[2] 汤洁茵,刘剑文.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医疗税收制度的立法改进[J].涉外税务,2009(9):17-21.
[3] 李.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 何钦强.医疗机构改革的税法问题研究[M]//刘剑文.财税法论丛(第2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8.
[5] 唐圣春,乐虹,郝敏.中美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比较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5(11):23-24.
[6] 刘柏惠.增值税扩围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税收制度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2015(6):57-63.
[7] 商晓.我国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的必要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8] 方学敏.“营改增”扩围对医疗卫生行业税收制度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6(19):63-64.
篇8
【关键词】 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74-02
气疗器械在我国医疗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关系着我国医疗服务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先进的医疗器械,但是我国缺乏完善的医疗器械检测体系,对医疗器械质量监管不严格,出现了很多医疗事故。
一 加强医疗器械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1、医疗器械的质量是企业生产的根本
对于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来说,医疗器械的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是推动企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果生产出来的医疗器械质量不过关,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给企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医疗器械质量作为企业的核心内容,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2、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是重要的信息来源
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在进行质量检测时会间接地或直接地反映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重要的信息来源。通过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指标,企业可以及时调整医疗器械的生产活动,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提高医疗器械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3、医疗器械质量代表着企业的社会信誉
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有利于保护企业的社会信誉,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信誉,良好的医疗器械质量代表着企业的公信形象,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只有生产的医疗器械具有良好的质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 加强医疗器械质量检测的方法
1、严格按照国家检测标准执行
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标准、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和相关政策法规,严格规范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1],避免由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产生的检测误差。
2、统一质量检测设备
随着现代化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设备,我国很多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所使用的质量检测仪器各不相同,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也各不相同,造成很多医疗器械设备的质量检测结果出现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各级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要统一质量检测设备,避免医疗器械设备在不同检测机构中出现检测结果不同的现象,切实发挥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的作用,全面监管医疗器械质量检测。
3、确保医疗器械质量检测的技术支持
(1)扩大质量检测范围
在我国的各级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工作中,由于缺少相关的质量检测经费,对于医疗器械质量的检测只是抽查少量的医疗器械样本,检测的范围有限,质量检测的工作效率低下,对于医疗器械的质量检测缺乏日常的监管,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工作存在很大的漏洞,导致一些劣质的医疗器械流入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正常发展。
因此,我国各级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要转变工作思路,改变传统的抽样检测模式,将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工作做好、做细,政府要加大对于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工作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检测设备,不断扩大医疗器械质量检测范围和检测的类型,真正落实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工作。
(2)完善检测设备
由于我国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的一些基础检测设备不健全,很多常规的检测项目不能有效地开展起来,导致医疗器械质量检测能力和水平都较低,为了更好地提高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水平,相关部门要积极完善检测设备,增加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更新质量检测仪器[2],完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设备的功能,不断增加质量检测的数量和品种,提高质量检测监管水平,推动我国医疗器械质量检测的快速发展。
4、加强监管医疗器械质量
我国对于医疗器械质量的监管需要多个行政部门的共同配合管理,技术监督局、税务局、工商局、药品管理局等多个相关部门,要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结合各个部门的管理经验和监管机制,建立联系紧密、统一的联动机制,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监管医疗器械质量,有效解决医疗器械生产各个环节的问题,保障我国医疗器械的高质量,推动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5、提高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医疗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很多医疗器械设备涉及了高分子、纳米等高新技术,医疗器械是一种高新科学技术产品[3],这就要求我们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工作人员要具备丰富的有关医疗器械的专业知识。由于我国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工作还处以初级阶段,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水平不高,很多从事质量检测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严重影响了我国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工作的发展。
因此,我国各级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在招聘检测工作人员时,要适当的提高标准,综合考虑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积极引进优秀的专业科技人才,不断提高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工作能力。另外,各级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通过开设培训班、开办讲座等方式,对工作人员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普及医疗器械质量检测知识,激励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更多的质量检测科学技能,不断提高我国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水平。
6、提高医院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
我国各级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要和医院的医疗器械采购人员建立密切的联系,提高医院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一旦发现劣质的医疗器械或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联系质量检测机构,有助于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及时掌握反馈信息,调整相关的检测重点,通过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和医院的共同配合,保障医疗器械真正能够帮助患者解决病痛。
结束语:
医疗器械质量直接关系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要积极地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质量检测水平,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0参考文献
[1]旭东尧.加强医疗器械质量检测的方法[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2013(02).
篇9
过去10年,医药制造业因为其稳定的收入增速,呈现出较好的防御性。然而,因净利润增速的波动性较大,又呈现了间歇性的进攻性。基于这样的判断,从资产配置视角看,医药制造业下半年温和转好,而非大幅转好,这意味着整个行业防御功能大于进攻。
更重要的是,刚刚公布完的年报数据显示,医药细分行业业绩分化,这也必然导致估值的分化。具体而言,原料药继续处于行业低谷,化学制剂和生物制药增速平淡,而中成药和医药商业增长良好,医疗服务因其基数小,增长较快,医疗器械虽然上半年表现较差,但诸多政策利好推出,下半年预期会逐渐转好。
配置型行情持续
今年以来,记者接触到的基金公司几乎对医药板块一致看好,甚至形成一致性预期,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医药板块是可数的预期利润正值的行业。”
年初至今医药板块上涨6.90%,跑赢沪深300指数13个百分点,在各板块涨幅中排第2位。利润增速则在所有板块排第6位,这其中的逻辑是什么?
兴业证券近期的《从业绩分化到估值分化》的报告认为,5月份以来医药板块的超额收益更多的来自于“配置性行情”,即在经济减速,周期性行业利润普遍下滑的大背景下,避险资金对于医药、食品饮料等增长确定的消费板块增加配置,医药板块自身的基本面改善并不明显。
事实上,随着市场不断创出新低,投资者开始担心医药板块强势股补跌的风险。超配医药板块的公募基金等会不会获利了结,引发一波医药股补跌。
对此,兴业证券认为,不排除有强势股补跌的可能性,但回调幅度可能不大,理由有两个:其一,短期之内,周期股的预期尚未好转,机构投资者敢于选择加仓的行业仍然有限,加之医药板块流动性较差,机构投资者仍然会面临“卖了医药买什么?”和“卖了医药是否还能买回来?”的困惑;其二,医药行业一方面下半年利润增速逐渐回升,另一方面与其他大部分行业比较,业绩增速仍然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增长更为确定。
光大证券也持同样的观点,在题为《中报盈利增速回升,期待估值切换行情》报告中指出,“如果看到年底,情况相对乐观:11月份开始的三季报,预计医药股盈利增速继续保持回升,2012年全年18%的增长较为确定。尤其4季度可能发生的药价调整对医药行业2012年业绩影响较小,11月份医药股估值切换行情可期。至于药品降价市场早有预期,预计市场调整幅度不会太大。”
券商看好三板块
从各细分板块来看,上半年,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以及中成药在医药股7个细分行业中,有较好的净利润增长率,多家券商均认为,这三个板块接下来依然有不少亮点。
对于医药商业领域,兴业证券报告指出,可继续关注降息周期下商业企业资金状况的改善以及新流通环节价格管理制度下存在的商业企业话语权增强的预期。而长江证券认为可关注未来医药流通环节相关政策的出台加速行业整合机会,其中国药一致受到国都证券、中投证券、光大证券的推荐。
随着中药材价格下跌,中成药上市公司业绩靓丽,兴业证券认为,受毒胶囊事件影响较大,二季度中成药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速明显放缓,随着该事件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未来中成药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速有望逐渐恢复。中成药中,9月份推荐较多的为康缘药业,光大证券、中投证券、第一创业证券等券商均做了推荐。
按照申万三级分级,医疗服务目前有4家上市公司,包括爱尔眼科、通策医疗、迪安诊断、泰格医药。受台湾眼科医生事件的影响,爱尔眼科的准分子手术增速明显放缓,进而影响板块增速。兴业证券认为,目前,医疗服务行业依然在小基数上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相比较而言,过去一直高增长的医疗器械板块今年却沉寂了,前两个季度,净利润均保持在8%左右。
分析行业整体较差的原因,兴业证券认为,主要原因是龙头企业如乐普医疗、鱼跃医疗等增速逐渐放缓。半年报信息显示,乐普医疗上半年利润下滑10%,鱼跃医疗仅增长13%,而新华医疗、三诺生物等净利润均超过40%。
篇10
【关键词】离岸外包 行业分析 技术进步 社会政治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服务业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支柱产业。离岸服务外包涉及的面很广,行业很多,许多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都大有可为,但是目前开展和准备开展承接外包的部门并不是很多,相关政策也只惠顾到软件外包等几个传统外包行业,这与主流的外包分析行业一般化比较方法不无关系。他们把各行业受到外包青睐程度进行比较排列,结果就是排名靠前的IT行业发展最快。这样的分析方法是否有问题?通过比较主流的方法,借鉴Martin和Ricard(2005)的观点,作者提出离岸服务外包决定模型,认为分析具体工作的外包决定更加实用。
二、模型的建立
我们首先找出影响离岸服务外包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提供服务对地理相近性的要求,法律法规的限制,社会团体的相关规定带来的压力,离岸外包给公司长远发展带来的风险等,我们正是需要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一项外包决策的。
离岸服务外包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解决地理相近性要求,因为与制造业不同,很多服务性工作是需要服务双方同时在场的。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是靠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成本的显著下降、通信能力的大幅上升、计算机化和数字化的明显改进重新定义了服务的范围,使从偏远的地方提供服务成为可能。这些进步加在一起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长期以来就持有的假设,即关于那些必须由邻近的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这个研究框架的第一步解释什么将变成可能,第二步解释法律环境如何限制公司可采用的新技术。法律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它能够促进也能够限制离岸外包。如果美国通过限制公司离岸外包某特定工作的法律,我们的讨论就此打住了;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废除了限定某些工作只能在美国或只能由美国人完成的法律,那新的外包机会就出现了。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动,这些变动将大大影响社会允许的被离岸外包的工作种类,如果法规禁止某种医疗保健程序在美国之外完成,那有利于这种工作的通信技术的进步也将是徒劳的;如果法规允许某种任务在海外完成,我们就需要进入模型的下一步。
一旦公司发现其业务离岸外包不再受到法律的限制,并且新的技术有利于使原在国内完成的业务外包到国外的新供应商,那么框架的第三个问题产生了,外界是否还有其他可能会约束离岸的因素吗?可能有些团体或其他压力仍然限制离岸的发生。2003年,印第安纳州政府废除了与一家印度公司的合约,尽管这家公司的1500万美元的竞价比美国出价最低的竞争对手的价格还要低80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阻碍离岸的社会政治因素胜过了传统的对州纳税人最优价值的追求。最后,假定一个公司发现新的技术使得服务对地理相近要求变得不重要了,也没有相关法律禁止其业务离岸,外界再没有影响公司进行外包决策的因素,是否有其他诸如安全、质量、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会阻碍公司离岸外包某些工作?虽然技术可能使离岸某些工作经济上具有可行性,如果公司担心核心业务和产品的安全问题,它可能仍然选择不离岸核心业务,这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在考虑IT部门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把离岸外包的服务工作技能水平当作外包决定的本身,把另外的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社会政治压力和公司担忧等四个因素作为外生变量,组成我们的外包决定模型,参见图表1。为了全面反映外包决定的所有过程,图表1加进了外包对发包公司和接包公司的影响(也就是外包动因)。
三、模型检验与应用
(一)检验目标的选择
掌握的资料与数据的多少,决定了我们的模型可以分析的服务行业的工作的范围。同时,分析也不是涵盖得越广越好,有些目前发展的非重点行业,若是下大功夫去分析,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说,得出的结论对我们也没有什么意义。这里我们重点选取医疗保健行业。医疗保健行业是大家认为较不易被离岸外包的行业,不少学者把它列为外包最不会涉及的行业之首,这样的论断是否正确,如果不对,会影响我们的实际业务的开展。
(二)模型在医疗保健行业的工作检验
“你不能到海外去看医生、护士或者得到身体照料,”Harper在他的文章中这样说,所以医疗保健行业是最不容易受离岸外包青睐的。但是,这个观点忽视了一个事实,有些医疗保健工作已经处于离岸外包运动的前沿,更准确地说,医疗保健工作被离岸外包的范围正在稳定扩大,现在已经涉及专业、半专业和非专业的医疗保健工作。通过运用我们的框架分析保健行业,我们能看到离岸外包在这个古老而又复杂的行业是如何进化的。
医疗保健行业的离岸外包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的美国,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刚开始外包的只是一些低技能、低工资的工作,如抄写服务、保险索赔、填表单等。这样的创新结束了长期以来对美国当地工人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这些工作可以被如印度这样的国家去完成。转变的确在发生,甚至很多美国医生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在利用离岸抄写服务。当技术在进步,客户与供应商的关系发展的更近,成本进一步下降,我们可能看到低技能医疗保健工作在未来几年里将受到更大的离岸外包的威胁。
伴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通信成本的下降,一些新技术的引进,第二波更加老练而又复杂的工作开始被离岸外包。在这个阶段,离岸开始影响的不仅仅是低技能的医疗保健工作,而且是需要高等教育和广泛训练的工作。举例来说,美国一些地方开发了“问护士”项目,通过这个项目会员可以随时给持证护士电话以寻求各种护理帮助和建议。当通信成本在下降,会员越来越多,很显然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菲律宾会说英语的护士能够成为这个项目的员工。护理工作的被离岸外包的潜在可能性说明了一个重要转变:医疗护理工作也能被送往国外。
以上只是分析了第一个影响因素——科技,同样重要的是法律和公司关心的是利用和执行这些新技术所受的限制。举例说明,在美国,放射线医生必须得到工作所在州的许可和所在医院的委任书。美国放射医学学院已经开始讨论,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阻止放射性工作的离岸。这个仅仅说明特殊利益群体的保护主义反映,还是会提升到法律高度来关注质量、安全、保密和工作安全?上文提到,法律环境是动态的,在未来的几年里,关于医疗服务的离岸的规则将被广泛争论,涉及到关心薪水的医生和医疗保险公司。
模型中,除了政府的限制以外,社会政治压力也是需要考虑的,我们通过美国医疗保险退还制度来看看它是如何影响离岸的。医疗保险不会偿付美国之外完成的手续,所以在这个政策之下,它不会偿还在国外实行的放射。好多年以来,美国国外公民辩护小组游说以期改变这个规定,因为它限制为国外医疗服务支付的医疗保险。现在,保险公司和其他把离岸医疗服务看作降低医疗成本的一个方法的人都加入了他们。这些组织共同代表社会政治框架中支持离岸的积极因素,这些因素的作用与相反的组织刚好相互抵消,后者其中包括,美国美国放射医学学院,2004年它出版了自己的关于离岸放射的限制准则。
模型最后提到了公司也可能出于保密、安全或质量等考虑,选择不离岸。一个有趣的例子会说明这些考虑是如何影响抄写服务行业的离岸决定。上文所述,这是一个最早被选择离岸的医疗行业,短短一段时间内,数以亿计美元的抄写服务被送到海外。但是,在2003年,一个巴基斯坦抄写员威胁要把患者的档案公开到网上,除非雇佣她的公司付清欠她的工资。这个档案来自于加州旧金山大学,但是其官员声称并不知道他们的文件被巴基斯坦转录了。保密的考虑,尤其是联合健康保险简单责任法案(HIPAA)的要求,意味着虽然技术和通信的提高是离岸抄写工作经济上可行,如果对保密的担忧不减,医院和医生团体可以避开这个选
择。
四、结论
一直以来,在讨论离岸外包涉及的范围和影响时,人们习惯于把各个行业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忽视了对行业中具体工作的考查。本文提出离岸服务外包决定模型,认为实用的分析应该从工作层面着手,具体分析科技进步、法律法规、社会政治力量和公司层面的担忧对公司做出外包决定时扮演的不同角色,并应用模型详细探讨了医疗保健行业工作的外包的情况。分析表明,一般的对某些行业是否容易被离岸外包的观点往往具有很强的片面性,掩盖了行业中具体中工作的特性。比如在大家都认为不适合外包的医疗保健行业,很多工作离岸外包却开展得红红火火。
这样的结论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大家都知道,在开展对外贸易时,发现并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非常重要。当前我国承接离岸外包的业务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国家对此投入很多,期望也很大。但是必须认清的事实是我们的相关业务毕竟刚刚起步,承接国际流行的外包(如IT软件外包)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与印度这样的“外包老手”相比,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在这种情形下,利用我们自身的比较优势就更加重要,这就需要详细分析具体工作的离岸可能性,对比我们的优势,更好的参与到新一轮的外包竞争中。
参考文献:
[1]Martin Stack,Ricard Downing.2005.Another look at offshoring: Which jobs are at risk and why Science direct. elsevier.com/locate/bushor. Business Horizons 48,513—523.
[2]Fitzgerald, M. (2004, July 18). A drive-through lane to the next time zone. New York Times,(Sec.3),3.
[3]Mann C. (2003). Globalization of IT services and white collar jobs: The next wave of productivity growth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olicy Briefs No. PB03-11).
[4]Maher, K. (2004,March 23). What to do if you fear your job may go abroad. Wall Street Journal, 243(57), B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