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30 17:0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风险评估技术;精神科;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法治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在日益增强,医院面临的风险亦越来越大,尤其是精神疾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随时可能导致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更要求精神科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做好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我科认真组织学习了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并较好地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切实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预见性,保障了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有效落实,降低了精神科护理风险,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早期干预一科、早期干预二科住院的首发精神障碍患者共520例,诊断均符合CCMD-3精神病诊断标准[1]。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将2012年11月2013年4月的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的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共260例,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27例,年龄25-53岁,平均(35.98±11.34)岁。诊断分别为:精神分裂症187例,躁狂症35例,抑郁症29例,其它诊断9例。观察组共260例,其中男性128例,女性132例,年龄23-50岁,平均(34.72±12.16)岁。诊断分别为:精神分裂症189例,躁狂症30例,抑郁症31例,其它诊断1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按精神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精神检查及病情观察后,再与主管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之后按照精神科风险程度评分表的内容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再根据风险等级制定个体护理计划,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见表1。
1.2.2 评估标准 自杀风险评估共10项,1-7项每项分值为1分,8、9、10项分值分别为8、9、10分,风险程度:1-4分为轻度,5-7分为中度,8分及以上为重度。攻击行为风险评估共9项,1-5项每项分值为1分,6、7、8、9项分值分别为6、7、8、9分,风险程度:1-4分为轻度,5-7分为中度,8分及以上为重度。出走风险评估共4项,1项分值为2分,2项分值为4分,3项分值为6分,4项分值为8分,风险程度:2分及以下为轻度,4-6分为中度,6分及以上为重度。
1.2.3 实行三级护理评估 一级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建立风险程度评估表进行评估,以后由责任护士每周评估1次;二级评估:在一级评估中存在有中、高风险的患者由责任护士进行动态的每日评估;三级评估:护士长24小时内对新入院患者及重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每周带领责任护士进行总评估1次,并指导护理计划及防范措施的制定,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应用风险评估技术前后护理人员受伤害事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2;应用风险评估技术前后护理人员受伤害率比较,见表3。
3 讨 论
3.1 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有利于降低精神科风险事件发生率 精神障碍患者大脑活动异常,思维行为异常,自理能力下降,特别是在受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往往会出现危害自身和伤及他人的行为[2],故精神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护理安全存在着极大的挑战。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提示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实施连续的三级评估方法,横向全面地评估了风险程度,纵向评估了住院期间各个阶段的风险,在危险未发生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将危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率[3]。
3.2 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有利于降低精神科护士受伤害率 在精神科病房与患者接触最直接、最紧密的是护理人员,要24小时不间断的照顾患者,被患者攻击的危险性最高。虽然精神疾病患者的风险行为具有突发和难以预料的特点,但发生前大多有先兆表现,其中有严重幻觉、妄想和不服从管理的患者发生风险行为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开展预见性护理极为关键。预见性护理是在全面了解并评估患者的病情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防患于未然的护理,其根本在于积极认识预防以及处理并发症的发生,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有目的地给患者提供护理服务[4]。我们通过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对新入院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提前启动防范措施,使护士受伤害率明显下降(见表3)。同时,还有利于将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5]。
3.3 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有利于保障精神科护理安全 风险评估技术对精神科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风险评估,可以先预测出风险,指引临床护理的方向,使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便于抓住护理的重点,这样既能使护理工作不再盲目又能提高护理安全质量[6]。同时,掌握护理风险评估技术能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专业内涵,使其在临床工作中能有效控制风险,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实施护理风险评估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护士受伤害率,有效地保障了护理安全。因此精神科风险评估是是切实可行的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具有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2] 郝伟.精神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3] 邓秋雁,梁艳,谢仲英,等.住院精神病人暴力危险分级及干预的研究[J].现代医院,2008.1,8(1):8-10.
[4] 牟秀华.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16-18.
篇2
【摘要】目的:提高护士对眼科单眼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的认识,降低眼科手术患者跌倒发生率,加强对患者住院安全管理。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跌倒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 结果:对照组发生2例,观察组无跌倒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达到100%。 结论:提高了医患家属参与安全防范的意识及主动性,从而降低了跌倒发生率。
【关键词】眼科;单眼手术;跌倒;风险评估;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57-02
我院针对单眼手术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对危险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倾听患者对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杜绝眼科患者住院期间跌倒、摔伤等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5月60例年龄≥50岁单眼手术患者设为干预组,2010年9-12月60例年龄≥50岁单眼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比较
表3 干预组患者或家属对护士预防跌倒满意度情况(n60)
1.2 方法
1.2.1 跌倒预防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跌倒护理干预措施,在眼科患者手术后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口头宣教,介绍护理安全措施,使患者及其家属引起注意,防止跌倒。干预组使用眼科手术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依据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2.1.1 制定眼科手术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 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意识状态、单眼术、双眼术、平衡能力受损、步态不稳、有眩晕发作、6个月内跌倒史、有晕厥史、眼用镇静剂、扩血管、利尿剂等。存在1项风险因素计1分,总分2分,有跌倒风险;总分≥3分为跌倒高危风险。
1.2.1.2 建立预防跌倒护理干预措施: 对跌倒风险患者给予特殊护理干预:如陪同患者去厕所,加防护床栏,保证呼叫器畅通,在病人床头挂醒目“防跌倒”标识,物品放置于易拿到的位置,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发放图文并茂的预防跌倒健康教育小册子,内容包括跌倒发生的原因、危害,强化病人、家属的安全意识,责任护士实施24小时小组负责制,加强巡视,及时协助。
1.2.2 评价方法: ①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②患者或家属对护士预防跌倒满意度调查。出院时对干预组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跌倒发生情况: 干预组60人无发生跌倒事件,对照组60人,发生跌倒事件1起,占1.67%(表2)
2.2 干预组患者或家属对护士预防跌倒满意度情况见表3
3 讨论
单眼手术患者的安全在临床上容易忽视,实施眼科手术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清晰指引护士,专科化预防跌倒水平的提高。以往,护士对跌倒高危人群识别,评估不足,缺乏针对性和预见性。预防跌倒专科表格的设定,使跌倒风险评估具有统一的标准,更加规范,给护士预防跌倒的护理以具体的指导,护士能主动采取评估―得分―判断―护理干预―评估反馈的工作方式,进行分析判断,对跌倒危险性进行分类,重点关注,重点交接班,预见性防范管理落实到位,并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关注与支持,可操作性更强。通过这些举措,降低了可能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患者或家属对护士预防跌倒满意率达98.33%~100%。
参考文献
[1] 廖晓春,廖淑梅.老年人跌倒的评估及预防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64-66.
[2] 唐晓英,蔡学联,郑芝芬,等.住院患者跌倒普防和专科化预防研究及效果[J].护理杂志,2009,26(1):59-61.
篇3
[关键词]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术中压疮;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128-03
术中压疮是指患者在手术中或手术结束后几小时至3d内发生的压疮[1]。手术压疮的发生有其特殊的原因,手术、手术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术中压疮的发生,而某些因素并不是手术室护士能控制的;及时作出压疮风险评估,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手术室压疮的发生;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AS)中Braden量表被认为是目前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2],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运用于手术室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不符合本科室护理工作的项目,评出的分数不够客观,因此,在本院压疮小组的帮助下制订适合手术室的压疮风险评估表并投入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3月我科手术例数为1654例,术前访视1279例,随机选择手术患者116例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压疮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对中重度危险的患者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对照组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24~75岁,平均(42.8±6.9)岁,住院时间15~46d,平均(25.2±3.4)d;原发病:骨折手术32例,肿瘤手术12例,其他14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21~72岁,平均(41.5±4.6)岁,住院时间17~43d,平均(24.4±5.1)d;原发病:骨折手术35例,肿瘤手术10例,其他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未发生褥疮;(2)年龄均大于18岁;(3)患者均为卧床被动;(4)无精神疾患;(5)有正常沟通能力;(6)均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单独或在他人帮助下能够完成问卷。以上条件需同时满足。
1.3 排除标准
(1)患者不愿参加本研究;(2)住院时间低于24h;(3)因病情强迫者。有以上任何一条均予以排除。
1.4 方法
1.4.1 压疮风险评估与应用 根据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3],从患者、手术、麻醉三方因素中确立相关指标,从年龄、体质或皮肤、受力点皮肤、手术部位、预计术中施加的压力、预计手术时间、特殊手术因素共七项内容对手术患者进行压疮的风险评估;套用Waterlow评估表的计分方法,确定评估表内每个项目的分值范围。手术压疮风险评估由术前访视护士完成,在术前访视时对手术压疮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在评估表相应项目中写出分数并计算总分,对评分≥12分的患者应在交班上重点提示,并上报科护长及大科护长。对高风险患者,要进行相关内容的宣教,告知患者可能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有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配合手术的摆放及手术的进行。患者进到手术间后,巡回护士应再次仔细查看评估表,确认风险评级,按相对应的风险评级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并在评估表上注明所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的编号,完成评估表各项目的填写;科护长在该患者手术摆放时及时进行督导,必要时应请大科护长或院内压疮小组进行现场指导,如手术完毕后发生了术中压疮的患者,应及时填术室压疮记录表,并按医疗不良事件处理流程进行上报。
1.4.2 制订护理干预措施 (1)执行常规手术摆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骨隆突受压部位使用海绵软垫、布垫、采用悬空法;(3)严格落实术中患者保温措施,将室温保持在22~25℃,术中注意非手术野身体遮盖,冲洗液加温至36~37℃,严防术中患者低体温;(4)保持手术铺巾的干燥、平整,严防皮肤消毒液、冲洗液流至受压部位;(5)保持卧位稳定、肢体舒展,床垫衔接部位凹陷处用软垫支撑,选择柔软、有弹性、组织相容性好的高分子凝胶手术垫或凝胶托头架;(6)保持各种垫与皮肤之间平顺、无皱折、无皮肤挤压;(7)约束带应柔软、平滑,固定松紧适宜,必要时内衬柔软布垫避开粗糙面;(8)预先在皮肤受压的支撑点涂抹医用液,并垫上烧伤棉垫或泡沫敷料,增强局部皮肤屏障功能;(9)骨盆固定架固定正确,充分抵抗术中身体向下滑动及左右摆动的力量;(10)保护角膜,全麻手术患者双眼贴眼贴。
1.5 风险级别[3]
评分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014年1~3月我科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评估高危患者58例,所有压疮风险评估正确,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到位,观察组压疮发生1例,发生率为1.7%。对照组压疮发生6例,发生率为10.3%,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5,P
3 讨论
3.1 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更符合手术室的实际情况
正确的评估压疮高危患者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步骤,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国内外已使用较广泛,虽亦包含有手术相关因素,但不能抓住手术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不适合评估手术患者[4-5]。自制的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评估项目贴近手术室的临床实际情况,易于掌握及使用,使术前访视的护士能正确、客观评价患者各方面情况,对高危患者进行分值评估并记录,提高各护理人员对手术压疮风险的预见性[6]。本研究结果显示我科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评估高危患者58例,所有压疮风险评估正确,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到位,观察组压疮发生1例,发生率为1.7%。对照组压疮发生6例,发生率为10.3%,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5,P
3.2 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
在评估表中,除能直观显示压疮的高危因素及风险评级外,同时还列出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巡回护士可根据表内相应的指导完成各项防范措施,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预见性和护理业务能力,减少手术室压疮的发生率[7-8]。
3.3 提高业务能力
在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制订完成后,科室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培训,该评估表清楚列出各种引起术中压疮的因素,在培训过程中,对护士来说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压疮知识的普及,加深护士对压疮形成的认知,提高了各人对术中压疮的重视[9-10]。同时,评估表中也作出具体指导,列出各项防范压疮的护理措施,使年资较低的手术室护士也能正确掌握,提高其护理业务能力[11]。
[参考文献]
[1] 张秀平,张兰梅,任杰平.术中压疮护理单在手术室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7): 2237-2238.
[2] 谢小燕.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2005.
[3] 钱维明,黄立峰,项海燕,等.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研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24-27.
[4] 陆彩萍,刘秋鸣,黄淇敏.风险管理在护理安全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3):495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年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S].2005.
[6] 王永明.压迫性溃疡的原因及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9):407-409.
[7] 中国医师协会,卫生部医政司.病人安全目标手册(2008)[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3.
[8] Bristol N.Patient safety alliance to tackle hand washing world wide[J].Lancet,2005,366(94):973-974.
[9] 彭雪花.1例Ⅳ期压疮患者应用中药马勃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9):26-27.
[10] Harriso MB,Logan J,Joseph L,et al.Quality improvement,research,and evidence-based practice:5yeays experience with pressure ulcers[J].Evidence-Based Nuring,1998,1:108-110.
篇4
目的:准确评估患者跌倒风险,落实预防措施,降低跌倒所致伤害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2.
范围:针对所有院内的住院和门急诊患者。
3.
定义:跌倒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未预见性地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可伴或不伴有外伤。所有无帮助及有帮助的跌倒均应包含在内,无论其由生理原因(如晕厥)或是环境原因(如地板较滑)造成。若患者是从一张较低的床上滚落至地面上也应视其为跌倒并上报。
4.
权责:
4.1
全体员工:协助保持医院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的发生;遇有高危患者做好防跌倒宣传,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置和上报。
4.2
护士:准确及时评估患者跌倒风险,落实预防措施,做好再评估与宣教。
4.3
药学人员:对易跌倒药物进行界定和警示。
4.4
后勤保障人员: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通道无障碍物;定期对医院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对环境安全等进行巡视,消除安全隐患。
4.5
科室:进行全员培训、考核,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以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对发生的跌倒事件进行分析与改进。
4.6
护理部:对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管
4.7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制订和不断完善制度,对发生的跌倒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包括对采取的预防措施所导致的预期或未预期的后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5.
作业内容:
5.1
凡来本院就诊的门急诊患者、住院患者均需进行跌倒风险的评估。
5.2
经评估具有跌倒风险的患者、情境、场所,应实施相应的措施和/或干预,以降低跌倒风险。对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应有记录。
5.3
跌倒高危因素:
5.3.1
年龄(包括≥65周岁的老年患者、≤5周岁的儿童及>28周的孕妇)。
5.3.2
最近1年有跌倒史。
5.3.3
饮酒。
5.3.4
步态不稳、平衡障碍或肢体功能障碍。
5.3.5
意识障碍、视力障碍、活动障碍。
5.3.6
定向力障碍、精神状态改变、躁动不安。
5.3.7
体能虚弱。
5.3.8
眩晕、性低血压。
5.3.9
使用过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包括散瞳剂、降压利尿剂、麻醉止痛药、缓泻剂、镇静安眠药、降糖药等。
5.3.10
病情需要陪护但无家人或其他人员陪护。
5.4
门急诊患者:
5.4.1
门急诊跌倒的高危场所及情境
5.4.1.1
门诊:骨科、泌尿外科、脑外科、胸外科、呼吸内科、心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血液科、风湿科、肿瘤科、放疗科、眼科、针灸科、中医科、妇产科、儿科。
5.4.1.2
B超、功能检查室、医学影像科、放疗室、内镜中心、计划生育手术室、血液净化中心。
5.4.1.3
急诊科。
5.4.1.4
卫生间、楼梯。
5.4.1.5
救护车、轮椅、推车、检查床间转移,或者在狭窄的检查台上改变姿势。
5.4.2
门、急诊患者的风险评估:
5.4.2.1
门诊患者由首诊医生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急诊患者由预检分诊护士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根据《门急诊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勾选一项即为高危跌倒患者。评估结果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5.4.2.2
年龄年龄≥65周岁的老年患者、>28周的孕妇、≤5周岁的儿童由电脑信息系统自动评估跌倒高危患者。
5.4.3
门急诊患者跌倒预防性干预措施:
5.4.3.1
在其外衣左胸前部位粘贴
“高危跌倒”标识以作提醒
5.4.3.2
通过发放健康宣教单、口头宣教、墙报等方式对患者及陪伴者进行预
防跌倒风险的宣教。
5.4.3.3
保持通道无障碍、地面防湿滑、适宜的照明等
5.4.3.4
医院过在易跌倒区域有醒目的警示标识(楼梯、卫生间、斜坡、湿
滑地面等处)
5.4.3.5
为患者提供轮椅、平车等辅助设施并做好防护.
5.4.3.6
陪者全程陪同,医护人员协助。
5.5
住院患者
5.5.1
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5.5.1.1
住院成人患者:根据《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录单》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总分≥45分为高度跌倒危险,每日评估一次并记录,<45分住院患者每周进。
5.5.1.2
住院患儿:2
岁以上~14
岁的儿童患者根据《Humpty
Dumpty儿童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录单》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总分≥12分为高度跌倒危险,每日评估一次并记录,<12分的住院患儿每周进行一次评估并记录。
5.5.1.3
依据儿童运动的发育过程“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4
个月的婴儿才能翻动,工作人员需对照护者进行宣教并记录。月龄
4
个月以上至
2
岁以下(含
2
岁)的儿童为我院高风险跌倒的患者。
5.5.1.4
新入院或转入2小时内完成首次风险评估,如遇急症手术等特殊情况,术后及时完成评估。
5.5.2
住院患者跌倒再评估:
5.5.2.1
患者病情、治疗发生变化时,如特殊检查后、手术后、血透治疗后,使用或调整镇静剂、利尿剂、降压药、泻药、降血糖药后以及出现意识、活动、自我照顾等能力改变等应对患者进行再评估。
5.5.2.2
发生跌倒事件后。
5.5.2.3
患者面临新的治疗环境,如转科等,应对患者进行再评估。
5.5.3
住院患者跌倒预防性干预措施
5.5.3.1
在患者床头标注防跌倒警示牌,腕带扣防跌倒蓝色标识。
5.5.3.2
签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告知书》;儿童患者签署《住院儿童安全告书》;
母婴同室病区新生儿家属签署《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告知书》。
5.5.3.3
风险因素,对病人和家属进行针对性宣教,采取预防跌倒和坠床的安全措施并记录。
5.5.3.4
评估有跌倒风险的病人,加强床边交接班,督促强化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
5.5.3.5
评估有跌倒风险的病人,根据需求提供个性化帮助。及时检查并确保传呼系统完好,告知值班人员关注此类病人的传呼,将常用物品放置于视野易取处,床头呼叫铃置于适当位置。
5.5.3.6
有跌倒风险的病人,尽量安排在病房有卫生间或离卫生间近的病房,卫生间设有坐便、扶手等设施。卫生间设置紧急求助铃。
5.5.3.7
评估有跌倒风险的病人卧床时使用护栏,离床活动应有人陪护,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患者头晕时,应保证卧床休息。
5.5.3.8
病室、医疗区域、公共区域光线充足、保持地面干燥,空间宽敞减少障碍物。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
5.5.3.9
病房通道内设置扶手,楼梯上设置“小心台阶”警示标识。
5.5.3.10
增加全院各处警示标识的张贴,尤其在卫生间及浴室内。
5.5.3.11
为患者提供、拐杖、轮椅、平车等便利设施,使用平车、轮椅时,在换乘
和移动移动患者时不要忘记刹车。
5.5.3.12
病人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和衣裤,病情允许夜间睡前尽量少饮水。
5.5.3.13
患者在救护车、轮椅、推车、检查床间转移时,应有陪护,注意做好保护,防止跌倒的发生。
5.5.3.14
需遵循起床三步曲(床上靠30秒、床边坐30秒、床旁站30秒),如头晕立即卧床体息。
5.5.3.15
患者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时有人在旁进行保护。
5.5.3.16
躁动不安者专人陪护,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坠床的发生。因病情需要使
用约束具的患者,对可能导致受伤、血液循环受阻或皮肤完整性受损等未预期的后果进行监控。
5.6
患者不慎发生跌倒时的应急处理
5.6.1
护士立即报告医师、护士长,并评估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受伤情况并妥善安置;紧急情况立即予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待医师到场后遵医嘱予进一步诊疗处置。
5.6.2
了解患者的跌倒经过、损伤情况等,并记录于病历中,跌倒伤害程度分级:
5.6.2.1
无伤害
5.6.2.2
伤害程度1级:不需或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擦伤、挫伤、不需要缝合的皮肤小的撕裂伤等。
5.6.2.3
伤害程度2级: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处理、护理处置或病情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5.6.2.4
伤害程度3级: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的伤害程度。如骨折、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此伤害程度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过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
5.6.2.5
患者因跌倒产生的持续性损伤而最终死亡。
5.6.3
做好患者即家属的安抚工作。
5.6.4
通过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进行呈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分析定性,医院质量改进办公室备案。
5.6.5
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组织科内或科内讨论,分析事件发生经过、防范及整改措施。
6.流程
6.1住院患者跌倒评估、预防与处理流程
评估患者跌倒风护士妥善安置患者、评估病情
险因素
1.《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1.
做好宣教,发放防跌宣教单
2.
在外衣左胸部位贴“高危跌倒”标识
录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因素
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1.
签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告知书》、《住院儿童安全告知书》、《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告知书》。
2.
手腕带扣“防跌倒/坠床”标识,在床头挂“防跌倒/坠床”警示牌标识。
3.
对患者及家属做好预防跌倒的宣教,落实预防措施。
4.
做好再评估及再教育。
5.
护士长及护理组长负责检查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启动预防跌倒防范措施
发现患者跌倒
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立即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签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告知书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处理
护士执行医嘱、做好观察察,加强巡视
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全过程重点交班班
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对患者家
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教育并采
取改进措施。
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对导致患者跌倒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护理部审核。
科室讨论,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改进措施
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网报护理部
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启动预防跌倒防范措施
发现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科室执行改进措施
门急诊患者:《门急诊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护士妥善安置患者、护士执行医嘱
、做好观察察,加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因素
强巡视
评估病情
立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1.
做好宣教,发放防跌宣教单
2.
在外衣左胸部位贴“高危跌倒”标识
师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全过程重点交班班
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处理
护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教育并采取改进措施
士执行医嘱、做好观察察,加强巡视
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全过程重点交班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对导致患者跌倒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护理部审核。
班
护理安科室讨论,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改进措施
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网报护理部
全质量小组对导致患者跌倒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护理部审核。
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教育并采取改进措施
科室执行改进措
门急诊患者:《门急诊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因素
科室执行改进措施
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6.2
门急诊患者跌倒评估、预防与处理流程
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因素
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1.
做好宣教,发放防跌宣教单
2.
在外衣左胸部位贴“高危跌倒”标识
3.
全面的环境、着装安全
4.
合理使用工具、家属陪护
5.
必要时医务人员、志愿者协助就诊等
启动预防跌倒防范措施
发现患者跌倒
评估病情、护送至诊间或急诊科
进一步处理
跌倒发生时间
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教育
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全过程,
分析原因,系统上报
门诊患者报告门诊办公室
急诊患者报告急诊室
7.
相关文件
7.1
《国际联合委员会(JCI)医院评审标准》(第
6
版)
7.2
《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版)
7.3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
8.
表单
8.1
《门急诊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8.2
《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录单》
8.3
《Humpty
Dumpty儿童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录单》
8.4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告知书》
8.5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告知书》
8.6
《住院儿童安全告知书》
8.7
《新生儿病区新生儿住院告知书》
获经批准:
签署日期:
—
篇5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隐患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对2008年-2009年37例收住于我科的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转运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3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转运中发生安全隐患的共2例,气管滑脱1例、休克1例,转运成功率达94.59%。结论 做好患者转运前风险评估,进行转运前预处理并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杜绝安全隐患。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院内转运 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急危重患者救治对象之一,其院内转运的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经急诊室初步处理后为进一步的治疗需实施院内转运。院内转运患者时间虽然短暂,但转运风险始终贯穿存在[1]。因此,如何将患者安全转运到相应科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将我院烧伤科2008年-2009年收住的3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安全转运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009年我科实施大面积烧伤患者转运共37例,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0.5~54岁,烧伤深度由浅ii度至iii度不等,面积为48%-71%,伴吸入性烧伤8例。患者主要来自院前急救、急诊科,以居室内单发烧伤为多,其次为工作场所意外事故的烧伤,所见烧伤多为热液或蒸汽所致。大部分患者由平车护送,个别患儿由家属抱送至专科科室完成诊断性检查或有效治疗。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科室发生并记录在案的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转运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归类总结。
2 结果
大部分患者达到转运的目的,转运成功率为94.59%,转运途中发生安全隐患共2例,气管滑脱1例、休克1例。发生的1例转运途中的休克于现场抢救后病情稳定,转运途中意外发生率为5.41%。
3 讨论
3.1 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隐患的分析 虽然院内转运患者仅需短暂的十几分钟,却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除患者本身的病情变化外,还包括环境及硬件、职业道德及技术、责任心等[2],同时对于伴有吸入性损伤且处于烧伤休克期的患者,其合并症多,更是大大提高了转运过程中的风险难度。现结合我院37例院内转运资料分析结果探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1)不良情绪的存在。(2)缺乏转运前的风险评估。(3)转运流程未能完善。
3.2 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对策
3.2.1 根据患者心理变化的转归,树立治疗的信心,确保转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烧伤前后患者心理变化明显,这些心理的变化实际是患者伤后心理紧张、恐惧的表现。这些心理因素都会使患者情绪出现低落或波动,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不配合治疗,延误治疗甚至治疗失败。此时医务人员要特别注意心理治疗,要多给患者希望,并及时和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
3.2.2 做好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和预处理 转运前通过风险评估,有助于降低途中突发性死亡事件的发生,杜绝护理安全隐患。在遭遇烧伤之后,应先对特殊部位的烧伤进行初步处理。急救时应立即给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进行创面的现场处理,尽可能去除烧焦或污染的衣物,用干净的敷料或床单覆盖包扎;对于深度创面需要及时耕耘减张处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扩容、抗休克、抗炎等治疗,留置尿管以便观察休克情况,充分做好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后方可实现院内转运。
3.2.3 规范转运制度,建立转运流程,具体流程如下:
3.2.3.1对即将实施转运的患者做好充分评估。
3.2.3.2通知相关接收科室和运送部,简要汇报病情,做好有关安排,确定转运时间、转运方式和参与人员。
3.2.3.3搬运患者时应连同床单一起搬动,按大面积烧伤患者搬运方法取合适,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及保护创面。
3.2.3.4稳定患者情绪,予以保护性约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3.2.3.5病情危重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需有护士陪同下方可转运。
3.2.3.6选择最佳的转运通道。
3.2.3.7告知患者或家属外出检查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与并发症,经同意并签转运知情同意书后再实施转运。
3.2.3.8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如出现病情变化,应立即进行现场抢救,同时通知病房做好应急准备。
3.2.3.9送至目的地后要与接收患者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患者,然后进行床旁交接,双方确认交接内容无误后才确定转运完成。
总之,在转运过程中重视患者心理的转归、做好风险评估及处理结合转运流程的指引可改变以往转运前职责不清,准备不充分的现象,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有140例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前进行病理诊断确证为乳腺癌,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手术后进行化疗,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观察组: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3.3岁。对照组: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2.5岁。经比较,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及治疗方法等基本一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风险评估的实施
(1)对所有患者建立风险管理程序:首先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制定实施策略,最后对于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2)对所有患者设立风险评估表:对今年来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的风险进行收集整理,制定风险评估表,其主要内容有风险识别(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及对化疗情况认知等组成)、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价[1];
(3)预测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后化疗前的风险;
(4)对护士关于乳腺癌患者出现风险情况的认知进行调查;
(5)风险的管理策略的制定:患者: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对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护理人员:了解护理人员对于乳腺癌化疗后发生风险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培训;
(6)风险发生后的处理:患者一旦发生风险,应积极处理,对风险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第一时间根据发生原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同时应该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沟通,情况严重时应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1]。
1.2.2评价标准
(1)患者满意度调查: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满意度调查,采用调查表进行。其中调查表满分为100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2]。
(2)关于护理过程中患者投诉情况评价:主要是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标准进行评价。
(3)患者化疗期间其配合程度和治疗积极程度进行评价:对患者配合情况进行打分,其依据主要是化疗期间患者的主动配合程度,患者发生并发症后护理人员有无抵触情绪等等[2]。
(4)患者化疗期间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对于患者在化疗后的皮肤及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观察其药物是否出现外渗等。
1.3统计学处理
若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2组间的t检验进行,对于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者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应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其满意度好于对照组患者;2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2组患者化疗期间配合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其配合程度好于对照组患者;2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篇7
关键词:入院护理记录;电子模板护理评估
随着护理事业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护理电子病历的普及大大减少了护理人员传统的繁复的手写工作,护理文书的内涵也随之延伸并不断细化,这一系列的新变化对护理文书书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入院护理评估记录是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入院时,通过观察、交谈、询问、查体、辅助检查等评估等获得的患者资料,并对患者进行的入院安全告知的记录,责任护士须在当班内完成[2]。2012年1月我院护理部与信息网络中心研发制成智能化入院护理评估记录单电子模块,在6个科室试点,组织专业人员、护理专家及业务骨干收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整改,以确定入院护理评估记录单内容,逐步在全院使用推广并完善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2013年6月的600份护理评估记录为评价样本,其中2012年6~12月共300份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记录的入院评估护理记录;2013年1~6月的300份为观察组,采用单电子模板评估护理记录,观察两组书写时间及质量。
1.2方法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展床位900张,护理单元30个。设护理部主任3人,科护士长5人,护士长40人,护理人员605人。随机抽取2人进行入院护理评估记录单电子模板设计,设计理念按照卫生部等级医院评审和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主要设计系统功能:涵盖入院时护士所要评估患者的全部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患者自理能力评估、压疮风险评估、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疼痛评估及专科护理重点等内容,在护士评估患者后,根据情况,选择及规范填写即可。
1.2.1评估方法及记录 由具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3]。通过观察、交谈、体格检查、查阅记录、诊断报告方式取得患者各项护理相资料,所有评估内容在入院护理评估记录单电子模板全部完成。记录使用我院自主研发数字认证系统,责任护士录入"用户名"与"密码",登入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选择入院护理记录,记录、查询及修改相关信息,记录后系统自动签名。入院护理记录单随病历保存留档。
1.2.2护理记录质量评价方法 根据"克拉玛依中心医院护理病历质量检查的内容及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病历终末评分≥85分为合格。由护理质控组中的护理文书小组6个成员统一培训后评价。对手工和电子的入院护理评估记录单的合格率和书写质量分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每份的填写时间。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应用
2.1自动生成或自动导入 患者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室、 床号、临床诊断、化验检查结果由系统自动获取,无须人工录入或填写,主诉同样与医生病程记录同步,自动从病历中导入。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从体温单中自动读取并导入记录,若使用移动护理工作站(PDA),入院护理记录单中的眉栏、住院日期、生命体征也会自动导入。
2.2护理风险评估 单压疮风险评估(Braden评分表)、跌倒/坠床(Morse 评分表),责任护士根据内容评估后,系统自动累计分值并判断风险程度,判断是高度风险时,提醒建立评估单及复评时间、建立知情告知。在执行提醒功能的同时具有监控功能,并在首页醒目处显示。
2.3采用结构化、下拉框形式录入项目 对于过敏史入院方式可采用下拉框形式选择平诊、急诊等进行记录并由责任护士补充文字记录。评估所有项目均结构化,有选项者以下拉菜单填写,沟通能力、视力、听力、情绪、睡眠、吸烟、饮酒、、 面容、营养、食欲、意识状态、皮肤粘膜、口腔粘膜、 排便、排尿、水肿、的内容进行结构处理,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从结构点选择记录。电子单增加了疼痛评分项目,疼痛评估方法包括Wong-Baker面部疼痛程度量表采用设置下拉框项目方式,统自动累计分值,并进行程度判断,疼痛评分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护理方案,建立提醒功能。护理风险评估单压疮风险评估表(Braden)、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Morse 评分表)、患者自理能力评估巴氏量表独立成表。评估内容采用结构化选择,系统自动累计分值,并进行风险程度判断。判断伟有风险时,系统会自动建立风险评估单,高危的患者建立知情告知书。护士根据风险程度在护理措施中使用结构化点选择具体的护理措施,系统提供提醒与监控功能。巴士量表(Barthel指数)与护理级别对应,当入院评估结果完成时,系统提示医生护士站患者的护理级别,入院安全告知如医务人员介绍、病房环境介绍、入院须知及安全教育、饮食指导及订餐等选项。
3结果
观察组合格率为98.4%,对照组为87.99%,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4.1提高入院护理评估记录质量和工作效率 入院护理评估电子模板的应用,通过计算机的统一管理,记录格式实现模式化、规范化。克服了手工护理病历字迹潦草、涂改、有刮痕、不整洁的弊端,代之以统一、美观、整洁的文书。操作时利用EMR导人数据,或用下拉框项目选择,记录更简单、便捷、及时、实用,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记录的质量。
4.2树立护理风险意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入院护理评估单:不但记录了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而且根据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表、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Morse评分表)、患者自理能力评估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筛查高危患者、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采取防范措施和实施动态的监控;优化了护理风险上报流程,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4.3有利于护理管理的质量控制 计算机对每份入院护理记录实时监控,了解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修改纠正。使医院护理管理更加标准化、信息化、科学化、护理管理质量更上一层楼。
4.4规范诊疗护理行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电子护理评估记录单简化了护理电子文书书写,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行为。使护理记录项目不易遗漏,记录简单,节约了护士的时间,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护理患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4.5护理文书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意义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护理病历中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属于患者复印或复制资料的范围,因此具有法律效力[4]。通过资源共享,有利于医疗护理记录同步。医生入院病程记录、体温单记录可以与入院护理评估记录单的信息实施共享,达到了分散输入、信息共享的效果,使护理记录更加的客观、及时、准确无误、完整,减少了医护记录的误差及护理记录缺陷的发生,达到举证责任倒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利岩,王英,马洪杰,等.电子护理文书规范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7.
[2]罗姣,李思.电子病历对护士工作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571-572.
篇8
关键词: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跌倒是指患者突然或非故意地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跌倒是住院患者(尤其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的常见意外事件之一,据报道,由跌倒造成的死亡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死因的第一位,直接的医疗费用在50亿元以上[2]。同时,研究显示,跌倒发生还可能降低患者对医疗机构安全的信任[3]。因此,中国医院协会在其制定的《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中,将"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作为目标之一,纳入到其安全防患目标范围之内。同时,现代医院管理理论也提出"安全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4]。防范住院老年患者跌倒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有资料报道[5],在医院发生跌倒的患者中,52.38%的患者在跌倒时有家属及陪护人员陪伴;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对患者可能发生跌倒的危险性估计不足,未做好相应有效的防护措施造成的。护理风险管理[6]是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与经济损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对2011年1月~12月住院的存在跌倒风险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1年1月~12月,选取在我院住院的2571例老年患者(年龄≥65)作为量表干预组,一般资料显示:男性患者1249例,女性患者1322例,平均年龄为(73±2.4)岁。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283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一般资料显示:男性患者1056例,女性患者1227例,平均年龄为(72±2.8)岁。
1.2方法
1.2.1《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设计 在2006年浙江省护理质控中心制定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7~9]报道,设计出适合老年患者的《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该评估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意识状态、跌倒史、年龄、陪护者、视听情况、依从性、肢体活动、体能状况、药物影响和疾病因素。每条目均有相应分值,分值越高说明跌倒危险度越高,见表1。同时该量表还新增了《跌倒预防护理干预表》,安全"十知"告知书表格化,表格内设置签字栏,护理措施落实栏,整个跌倒预防护理干预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实填写,在相应的资料上划勾,见表2。
1.2.2量表干预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对纳入的新入院老年患者,由其主管护士对其跌倒发生风险进行评估,若跌倒危险因子总分≥4分,则将其列为高危险性伤害/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要注明评估日期,按评估项目各选项评分选择评估分值,所评的分数越高,表明跌倒发生风险越大。同时,在预防跌倒护理干预表上,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十知"告知,落实相应护理措施,患者或家属、宣教护士签字。在电子病历系统、患者一览表及床头牌上标识 "警防跌倒"标记。评估时间:首次评估以后,评估1次/w,根据评分调整护理对策,若病情改变(意识、肢体活动改变、加用影响活动或意识的药物时)由负责主管护士重新评估。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跌倒发生类型、跌倒损伤程度情况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如表1所示。量表干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跌倒发生情况比较 量表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共发生跌倒12例(其中床边跌倒3例,如厕时跌倒5例,走廊跌倒4例);跌倒后果严重者2例(1例尾骶骨骨折,1例耻骨骨折);轻度者10例(6例皮肤擦伤,其余4例无不良后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31例(其中床边跌倒11例,如厕时跌倒12例,走廊跌倒5例,下楼梯时跌倒3例);跌倒后果严重者15例(1例枕部硬膜下血肿,6例肢体骨折,8例皮肤裂伤),轻度者16例(13例皮肤擦伤, 3例无不良后果)。对两组患者跌倒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见表2。量表干预组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为0.47%,明显低于对照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跌倒属于突发事件,无固定的模式和地点,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很高,据统计[10],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中,30%以上的患者1年内会出现一次以上的跌倒现象。加强防范意识,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是目前医院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已有研究报道 [11],对存在跌倒风险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即通过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是预防跌倒发生的一项重要手段。目前,国内也有学者进行跌倒量表研制[12,13],但主要是针对专科疾病和一般人群,缺乏专门适用于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量表,且项目侧重不一,以致实际临床使用中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跌倒的评估、护理干预方面缺乏系统化。
本研究在2006年浙江省护理质控中心下发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基础上,参考相关的文献,设计出适用于老年患者的《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存在跌倒风险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显示,使用量表干预组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干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患者,理论上具有更高的跌倒发生风险,因此,应用本研究设计的《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应用《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护士可以在老年患者入院当天了解其潜在的跌倒危险程度,从而有助于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患者制订出相应完善的护理措施,对存在跌倒的老年患者迅速实现护理风险管理。其次,本量表增加了既往跌倒风险评估量表中没有的评估项目,如患者依从性等;也细化了评估项目危险因子具体内容,如体能状况等,突出了量表的实用性和适宜性。再次,本研究针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设计出了《跌倒预防护理干预表》,把安全"十知"内容表格化,使护理人员在宣教指导上更具有条理性,通俗易懂,便于患者及家属理解,也有助于护士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指导,同时对安全意识薄弱的低年资护理人员起到指示作用。另外,护士通过对患者的跌倒风险进行评估,对患者存在及潜在的健康问题有了总体认识,能促使护士预见性地对患者存在的跌倒风险进行重点防范,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避免了护理问题的遗漏或偏倚。同时,本研究在跌倒风险因素评估中,强调家属及陪护人员对跌倒防范措施的配合,护患家属三方共同参与防范,层层把关,加强了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融洽了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Oliver D. Britton M. Seed P. 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evidence based risk assessment tool (stratify) to predict which elderly inpatients will fall: Case-control and cohort studies[J]BMJ,1997,315(7115):1049-53.
[2]李林涛,王声湧.老年跌倒的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04):28-30.
[3]崔妙玲,应燕萍,邓家忠.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广西医学,2007,(09):1346-1348.
[4]曾琨.前馈质量控制在老年患者防跌倒中的应用与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4):74-76.
[5]钱萍,刘金妹,陆洁,等.对21例住院患者跌倒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7,(07):9-11.
[6]谢少华,赵力红,余儒,等.风险管理培训对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工作综合满意度的作用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6):83-84.
[7]朱胜春.3个专科住院患者跌倒高危因素比较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1,(19):32-34.
[8]孙莉萍.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2):3650-3651
[9]姚丽文,侯黎莉.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J]上海护理,2005,(03):1-3
[10]Tromp A.M. Pluijm S.M. Smit J.H. et al. Fall-risk screening test:A prospective study on predictors for falls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J]J Clin Epidemiol,2001,54(8):837-44.
[11]林凤英,陈俊新,冯燕英.护理风险管理预防住院跌倒高危患者跌倒的实践及成效[J].现代临床护理,2012,(05):64-66.
篇9
关键词:坠床;风险管理
随着住院患者老龄化比例逐渐增长,患者坠床风险也在增加,若发生坠床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可能发生医疗纠纷,增加医院赔付。从2012年8月起我院实行了坠床风险管理,自行设制了《坠床危险患者判断标准》及《坠床风险因素评估单》并应用于护理工作中,从2013年2月将坠床评估率纳入病区护理质量考核指标之一,有效降低了坠床的发生率,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收到良好效果,现对其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013年2月我科共收治89例患者,填写坠床风险评估表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57~95岁。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分值为17~31分的有19例;为8~16分的有15例,为6~12分的有13例。无1例坠床发生。
1.2方法
1.2.1评估
1.2.1.1坠床高危患者评估 责任护士对住院患者在24 h依据护理部制定的《坠床高危患者判断标准》进行评估:年龄>70岁,
1.2.1.2坠床风险因素评估分析 根据《坠床风险因素评估单》进行评估:年龄、既往坠床史、身体机能障碍、精神机能障碍、自理情况、意识状态、用药情况、环境因素实施动态评估,危险因素有变化时随时再评估,无变化时1 w后再评估。评分0~7分标示有坠床发生的可能,8~16分表示容易发生坠床,>17分表示经常会发生坠床。针对存在危险因素在评估单中选择相应护理措施:悬挂标示、重点看护,加强陪护,支起床档,日常用物放到患者可及处,必要时使用约束。责任护士签名,护士长检查评估准确性及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并签名。将评估单悬挂于患者床尾。
1.2.2宣教与标示 经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存在坠床危险因素护士按照《坠床风险因素评估单》的内容逐条认真细致地告知家属患者病情,并在床尾悬挂坠床警示牌,在护士站患者一览表护理级别右下角粘贴坠床高危警示星,以引起全科护理人员重视。
1.2.3上报 对评估存在坠床高风险患者,责任护士在24 h内通过内网上报护理部,形成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的3级人员层层监控的管理体系。
1.2.4护理措施 对有坠床危险的患者制订科学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措施严格实施,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①支起床档;②专人陪护;③必要时约束:对躁动不安患者适当约束;④增加与患者交流时间,关注患者需求,稳定患者情绪:对于需要大小便患者及时递送便器,生活给予协助;⑤定时翻身,协助取舒适卧位。
1.2.5考核 坠床管理纳入病区护士长及责任护士日常考核中。多项一级质控表格内容涉及坠床风险管理质量:重点环节及安全护理质量、患者护理质量、专项护理质量、责任护士工作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危重患者24 h病情总结要求对坠床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坠床评估率作为考核病区护理质量之一。
2结论
篇10
1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1.1其他因素(1)跌倒史。跌倒引起心理创伤,进而使老年人活动减少[8]。有跌倒史的患者,发生再次跌倒的几率比一般患者要高。尤其是80岁以上的患者、使用器械辅助的患者更容易再次发生跌倒,前夜班发生率大于白班和后夜班。因此,对于有跌倒史的患者,应该多关注80岁以上老人,对伴有视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头晕、性低血压、睡眠障碍患者,需使用器械辅助,减少再次发生跌倒的风险[9]。(2)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接受能力、患者受教育的程度,对疾病知识了解,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等。(3)着装不合适。
1.2环境因素老年人肢体协调功能减退、灵敏性降低及对居住环境适应性较差,所以环境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很多老年住院患者适应能力差,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使患者睡眠不足,加上疾病的影响,更容易发生意外跌倒[10]。(1)病区环境。地面积水、潮湿或有油渍,卫生间或走廊缺乏扶手或堆放杂物,病房物品摆放杂乱,夜间光线太暗等。(2)暗室环境。光线较暗,空气不流通易诱发晕厥,仪器较多或摆放不合理,检查高峰期患者较多且拥挤。(3)床头、卫生间、洗澡间等缺乏紧急呼叫系统或报警装置。(4)预防跌倒标识缺乏或不醒目。(5)服务系统和组织工作不到位,医疗设施配备不足或性能差。常规设施设计不合理、不便利,如卫生间、淋浴间、走廊未安置扶手,病床未加用床档,未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助行器(如轮椅、平车)等。
1.3护理人力资源不合理因素Staggs等[11]研究显示,跌倒发生率与低护理人力配置呈正相关。冯志仙等[9]研究显示,跌倒发生在夜班占67%,跌倒后造成的伤害中,2名护士值班的病区是1名护士值班的0.678倍。跌倒事件多发生在患者取物品、移动、入厕等时候,科学配比一线护理人员和高素质的护工队伍,能有效降低因跌倒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引起的跌倒事件的发生,并满足患者的生活护理需求[12]。
1.4护士自身素质因素护理人员对跌倒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止跌倒发生的基础[13]。患者护理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仔细,巡视不及时,健康宣教不到位,告知行为不规范,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临床经验欠缺,对跌倒风险的预见性不足、团队协作意识不够等。
1.5管理者因素未形成行之有效的跌倒风险管理制度或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有漏洞,对跌倒的高危人群、高风险因素及跌倒管理的薄弱环节监管力度不够,缺乏对跌倒不良事件的根源分析及追踪。
2防护对策
2.1跌倒风险评估
对于防范跌倒,评估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已被公认为是有效和必要的对策[14]。建立跌倒评估系统,于患者住院后即对其进行全面评估,找出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国内很多医院都已建立并使用跌倒评估表,其内容主要有脑功能障碍、行动障碍、感官障碍、性低血压、年龄、跌倒史、使用药物、排泄异常等,用以筛选出高危人群。郭红梅等[15]报道,已将手术眼为主观眼、非手术眼视力、双眼手术或术后双眼包盖纳入其科室自制的“眼科手术患者跌倒风险因素评估表”中,更加适用于眼科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而对于高龄白内障患者,因其高龄和视力障碍决定了他们已经是跌倒高风险人群,但仍有必要制定出具有眼科专科特色、适应性强的跌倒风险评估表,能及时发现更多潜在的跌倒风险。根据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分值,结合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价,制定并落实预防跌倒防范措施。
2.2跌倒风险预防
2.2.1患者方面(1)提高患者及陪护的安全意识。向患者及陪护说明所拟定防范措施并能与其达成共识,让其认识到跌倒的严重后果,鼓励患者及陪护积极参与到自身的跌倒风险管理中。告知陪护应提供24h不间断照护,特别是下床活动或外出检查时。(2)正确指导患者用药。了解药物作用、副作用、给药途径、注意事项等,避免因药物作用而致跌倒。对使用易跌倒药物的患者,护士应及时进行评估、准确识别、落实宣教与管理[16]。对于易引起跌倒的上述药物务必遵医嘱服用,告知用药后可能存在跌倒风险,保持警惕,注意观察用药后出现的不适。(3)防止性低血压。提醒患者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4)加强营养,增加钙质的摄取。研究发现,高危人群每日摄入钙1000mg,维生素D800U可以减少跌倒的发生[17]。因此,可指导患者适当补充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鱼类等。(5)做好心理护理。高龄患者因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功能的衰退,有时不能迅速正确地接受和理解语言信息[18]。沟通时,护士要耐心细致的讲解,语速适中,态度亲切。尤其对性格固执或内向的高龄患者,更应真诚友善,主动关心帮助,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积极参与跌倒风险的管理。(6)着装合理。避免穿长短不合适的衣裤及大小不合适的鞋,应穿防滑鞋。(7)教会患者突发跌倒时的应对措施。告知患者发现身体不适时应停止活动,保持冷静,抓牢就近的比较固定的物体或扶手,或坐下躺下休息,立即按呼叫器或大声呼救。很多纠纷是由于医护人员没有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而造成的[19]。
2.2.2环境方面(1)病区环境。包括地面清洁干燥,安置防滑垫,光线适当,走廊设扶手,床边及通道无障碍物等。洗手间建议安装垂直的扶手来取代水平扶手,更为安全实用。按方便原则摆放病房物品,床头呼叫器放于可及之处。夜间病房开启地灯,并调节走廊、洗手间照明,睡觉加床档。(2)暗室。合理规划和摆放暗室内仪器,避免仪器过多,整理并固定好每台仪器的电源线路。注意维持暗室秩序,避免拥乱。(3)紧急呼叫系统或报警装置。告知患者病房和洗手间、洗澡间呼叫器的位置,并教会如何正确使用。(4)预防跌倒标识。患者床头标识牌、手腕标识带,以及病区走廊、卫生间均应设醒目的预防跌倒标识或宣传资料,以提醒患者小心跌倒。
2.2.3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是现代护理模式运行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14]。护士人力的缺乏、工作量大,使护士忙于完成常规治疗及护理,无更多的时间给予患者悉心的照护,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安全隐患。特别应关注薄弱环节的人力资源配置。在患者洗漱和餐前等跌倒高发期,加强巡视,确保患者安全[20]。
2.2.4护士自身素质(1)加强学习,定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护士培训是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方法,高素质的护士,是高品质护理的前提和基础[17]。(2)加强责任心、职业道德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交接班认真仔细,及时巡视病区,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4)健康教育细致全面又要因人而异、重点突出,反复强化,直至患者理解接受为止。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其他有经验的护士或责任组长反映,请求帮助。(5)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当其他护士不在班时,不能漠视对其所管患者的跌倒风险管理。
2.2.5管理者方面通过制定专科化防跌倒指引,是各专科在预防跌倒上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宣教手段,提高了防跌倒护理水平和效果[21]。(1)制定预防跌倒管理规范,规范应包括跌倒危险的评估量表、评估方法、高危患者的警示、告知与签字制度、预防跌倒的保护性措施,跌倒的处理预案、跌倒事件的呈报制度与流程、各级人员在预防中的职责。制定的规范要组织全体护士学习,做到人人掌握。(2)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入院评估的同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以确定是否为高危跌倒患者。(3)制定有针对地护理措施,设计简便易操作的预防跌倒护理措施表,用打钩的形式进行记录。(4)定期总结分析,对跌倒事件进行登记汇总,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跌倒时间、地点、原因、后果、采取的处理措施、患者转归等。组织全体护士进行根源分析,明确在患者跌倒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再次修订防范措施。(5)合理调配护士人力,避免因人力不足而导致的跌倒事件发生。
2.3跌倒风险处理
2.3.1建立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护理风险的预防重点是着力于建立起更规范、更安全的医疗环境和风险管理体系。风险处理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基础上采取的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一旦发生跌倒,当班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师,检查病情,初步判断摔伤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病情进行观察,尽可能将跌倒危害降至最低限度,最后对跌倒不良事件进行上报。
2.3.2建立健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不良事件的上报有利于发现异常因素、保障人员安全和保护患者利益,有效防范医疗缺陷的发生,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的透明度。我院一直坚持非惩罚性、主动上报原则。跌倒作为不良事件的一个类别,发生跌倒后应及时主动上报护士长和通过上报平台上报对口部门,对口部门接到上报后需在规定时间内联系当事人,收集资料、调查、研究、讨论,制定整改措施,通过上报平台填写反馈意见。同时,科室应进行深刻总结,组织全体护士讨论,展开根源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避免同一原因的跌倒再次发生。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跌倒发生的原因、地点、发生的具体时间、患者年龄、原发病、陪同情况等,分析发使跌倒的根本原因,再根据根本原因分析出其他原因及影响,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以降低同类型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小结
- 上一篇:电商企业税收筹划
- 下一篇:税收筹划中的节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