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经营模式范文

时间:2023-08-30 17:0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资经营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资经营模式

篇1

1、加盟连锁经营的优势

特许加盟连锁是21世纪世界上最成功的经营模式,超过90%的客户在加入连锁体系后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据美国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调查:在开业第1年就失败的自营店比例高达30%~50%,而采用特许经营方式的失败比例仅为3%左右。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法律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的大力肯定与支持,特许连锁经营也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热点。

由于连锁加盟体系是已经在市场运作中经过验证的成功的经营模式与管理模式,有着统一的CI设计,统一的企业文化,统一的工作标准,统一的价格,统一的进货,统一的物流配送,有关经营管理上方方面面的成熟模式、标准、技术等,加盟者可以在加盟后立即直接使用,比自己创业的逐步摸索要有成功率高得多的把握。因为一切都是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而且是被市场证明是成熟可行的,所以对于没有生意经验或专业经验的人来说,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入门并且运作成功,避免了走弯路甚至失败。

加盟企业的总部可以随时根据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变化及时开发具有独创性、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以差异化来区别于竞争对手,取胜于竞争对手。加盟者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日常经营与管理上,而坐享这种好处。

由总公司统筹处理促销、推广、广告宣传、物流等,使加盟者能专心致力于日常经营工作,减少大量人力、时间、金钱的浪费。

由于加盟店使用的是加盟企业的形象、商标、服务、价格等,承袭了连锁系统的商业信誉,等于给顾客吃下了定心丸,这使客户对新开张或客户熟悉的店会产生亲切感,乐意光顾,避免了因顾客由于对新开张的企业不熟悉所导致的顾客流失。

由于加盟连锁企业是统一进货,统一物流配送,所以,大大降低了进货成本及仓储、物流的费用,同时避免了在进货渠道选择上的风险性。

由于店面设计施工,设备的投入,存货的储备,服务的内容,价格的制定,员工培训等都可由总公司来协助,包括开业后还有总公司的检查、指导等,所以避免了许多经营上的失误。

对于独立创业者来说,如果出现竞争对手,只有孤军奋战来应付,竞争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而加盟企业由于有着巨大的产业规模,广泛的市场覆盖,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客户认知度、美誉度上都有着独立企业望尘莫及的优势及市场影响力,所以在与客户对手产生竞争时,会由于强大的市场影响力而取胜。

自行创业往往在选择店址上没有经验,而加盟企业有专门的部门负责选址方面的咨询,保证选址的成功率。

由于加盟企业有专门的人员对连锁店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顾客形态的变化、消费需求、消费倾向的变化进行充分调查,使得旗下各加盟店能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总能调整到最佳状态进行运营。

加盟店的成功就是加盟企业的成功,双方的总体目标一致,从而形成巨大的发展向上的合力。每成功一家加盟店等于是加盟企业拓展了一块新市场,加盟企业的市场份额及市场影响力又会提升一步。所以加盟企业对每一个加盟店的支持是不遗佘力的,它是不同于一般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这就像摩天大楼的高耸来自于每一块基石的坚固,没有哪一处地基对建筑学家来说是无关紧要的。

2、沃润德农资连锁模式

山东沃润德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商务部批准设立的国内首家中外合资农资连锁企业。以“便农、惠农、富农、强农”为根本宗旨,以“十统一”的创新经营模式、“菜农利益为先”的服务理念和推动品牌化战略发展的经营思路,从源头杜绝“假、冒、伪、劣”衣资的泛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产品安全,真正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2009年公司总经理黄文广因其独特创新的模式,在CCTV年度三农人物评选中荣获“创新奖”,沃润德公司被评为“2009年度山东菜农最信赖农资经营企业”和“2010年中国连锁业冠军联盟之新锐品牌”。

“村村有超市,村村有技术,村村有服务”是公司的战略规划。沃润德的500家农资连锁超市,就分布在寿光蔬菜大棚种植较为集中的500个村,地区分公司正在建设当中,5年内计划在全国设立1万家乡村、乡镇超市,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建立一个农业产业链。沃润德农资连锁超市项目实行“十统一”的标准化经营模式,即:统一经营方针、统一店面形象设计(标识)、统一招标采购、统一培训和提供技术指导、统一办理营业执照、统一销售价格、统一配送结算、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广告宣传、统一协助会员销售蔬菜。产、供、销封闭式的管道直营模式,使进入管道的产品全部实行招标,严把质量关,将假冒伪劣产品阻挡在管道以外,公司经营的500多个农资品种,都是经过专家采购团反复考查、筛选出的质量上乘、效果优良、价格透明的农资产品,能为每个大棚每年降低2000~3 000元的农资直接投入。

3、“沃润德模式”的建立是现实之需

中国是农业大国,有73%农村人口,53%常住农村,由于年轻的男性劳动力多出外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386170部队”。这些群体多表现为知识水平低,农资农技知识少;由于信息传输相对闭塞,获取相关信息渠道非常弱;不会辨别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弱势,维权能力极其弱。现实条件决定了农民渴望得到值得信赖的农村流通品牌的服务。

随着城市消费能力的日渐饱和,经济增长空间已日渐缩小,更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农村。同时,国家政策也不断向农村倾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意在指导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消费能力,进而拉动国家经济增长。随着农村市场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各种势力都开始向农村市场涌入,方式方法呈现多样性。而作为与农村联系最为密切的农资市场,也迎来了多极化的时代,原来我们所熟悉的营销环境,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营销各个环节都有了全新的演绎。其实,营销环境的变化,就需要营销模式的变化。

如今农资市场环境的变化,已经分出了不同的营销时代,同时也在不同的层级里面,提出了不同的营销模式。只不过这些模式还不足以为日益变化的企业成长提供创新之路,而沃润德模式正适应了这种需求。企业一时的赢利,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长久持续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而许多方式只

是对企业一时的发展有作用。这样,创新的沃润德模式的提出就成为了现实之需。

4、“沃润德模式”成功的密钥

截至2009年9月,寿光沃润德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已发展村级加盟连锁店100多家,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前景,得益于“四大创新”和“三大优势”。

“四大创新”:一是在经营管理上,实行“加盟连锁合作”。以终端农民利益为中心,严格实行“十统一”的管理模式,在市场加盟伙伴的选定上严把准入关,加强督察工作,杜绝违规经营;二是在农资购进上,实行“专家团采购”。以多名资深农资专家和本地农艺师为主导,组成“专家采购团”,对农资厂商进行系统考察,保证购进农资的质量;三是在技术服务上,实行“三级服务体系下的专家一线诊治团”,采取网络诊治与现场诊治相结合的方式,切实解决农民病虫害防治等系列问题;四是在内部运作上,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独立局域网、远端通讯、远端实时监控等措施,将采购、物流、运营、店面管理、财务等科学规范地整合起来。

“三大经营优势”则从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和企业服务上,确立了沃润德独具特色的市场竞争力。

产品价格优势。一是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进行公开谈判性竞标,降低采购成本;二是公司按照微利经营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利润比例,并根据进货价格的高低,随时调整出货价格;三是通过扩大连锁经营的网络规模,优先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沃润德公司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会员制度,实行一定折扣的会员价,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

产品质量优势。一是对进货厂家实行动态管理,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取消该企业的供货资格;二是对每批购进产品都邀请工商、质检等部门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对公司商品实行统一包装,通过产品扫描系统,对所有进出公司的产品进行质量扫描,在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有效杜绝了假冒伪劣产品。

企业服务优势。一是建立了公司内部网络,通过短信等形式随时向加盟商和每位会员提供信息服务二是对加盟店统一配备网络设备,建立了远程视频医院,开展专家视频咨询服务和网上指导,及时为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三是定期对加盟商和会员进行培训,并组织“专家一线诊断团”进村入户现场指导,为加盟商和会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5、“沃润德模式”的终端销售理念

营销模式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交换模式阶段,主要是商品交换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产品销售货物交换为主要目标,时间有几千年;第二,趋于规范化的销售模式,主要以学习西方营销观念为核心,在通过漫长的计划经济环境之后而产生的规范式营销模式;第三,适合模式,根据自己本地的具体情况,创造与发现一些属于自己家门口的营销模式,加上一些先进国家所套用的手法,成为中西结合的营销模式在蔓延;第四,信息化营销模式成为先进的营销主流,这种营销模式就是未来与现在营销模式的发展与走向。

信息化营销模式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营销手段多样。那么什么是好模式,这种模式是不是符合企业或产品,是很重要的。当然,企业赢利有很多因素构成,其中每个阶段的不同因素都起到不同的作用。品牌、渠道、传播、产品、终端,各个环节都可能是产生赢利的最大推动力,问题是企业产品的生长阶段不同,产品类型各异,市场环境千姿百态,什么时候,什么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就大为不同。无论品牌制胜还是渠道制胜,作为营销价值实现的“最后一公里”――终端,始终是企业产品动销的核心关节点之一。

对于农化行业来说,以前关注的广告、营销、品牌很多,终端只是作为促销的平台来运用,并没有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实际上这是对终端营销力量的巨大漠视。

沃润德模式的创新成长,其核心就是以乡村终端为发力点,将品牌力与口碑传播相结合,让品牌形成市场信息源,让营销的各种工具都着力于终端,省去过于漫长的沟通过程,以对农民的创新服务形成品牌的持续影响力,从而带来持续的销售。最具标志性的措施应该是沃润德会员卡的发放和执行。该会员卡不仅集中了普通商务店面优惠和便利的功能,而且经过消费信用评估后可以作为区域贷款的凭证,单次贷款2万元左右,以种植户大棚做抵押,既满足终端要求,又避免传统的欠款赊销行为。

6、关于“沃润德模式”的思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塑造一个品牌,尤其是一个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农资连锁品牌,就一定要深入到市场的每一个角落之中,深入到绝大多数的县和乡村之中,深入到普通消费者的心目当中。让农民在选择消费的时候能够脱口而出,忠心选择,最终形成口头传播的人际效应。

沃润德模式创立之初就已经明确了做长线的目标,想到的是降低加盟门槛,尽可能满足有意向的加盟商加盟,到处开花,让沃润德品牌如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让沃润德自然而然深入到万千百姓的生活之中,深入到他们的心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市场上打“感情牌”是最有成效的。

篇2

进入2010年,××县工商局立足监管服务职能,采取五项措施,大力实施“兴企助农”工程,推进农资连锁发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一是积极引导,构建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以供销系统“新网工程”为依托,大力培育发展“三农”服务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以龙头农资销售企业为依托,培育“企业+农户(会员)+订单农业”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培育集约化配送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以邮政物流为依托,培育发展“邮政三农”农资物流配送经营模式;逐步形成四种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为主、其它渠道连锁经营并存、公平竞争、相互促进的农资市场安全流通格局。

二是简化手续,规范农资连锁经营行为。在县行政服务大厅和各工商所设立专门窗口,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登记手续,对申办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先受理、核准、发照;对农资连锁企业设立的配送中心和门店,只要持有总部的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即可直接到所在地工商所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同时发挥服务职能,指导和帮助农资连锁企业建立统一店面标志、统一配送方式、统一销售价格、统一营销策略、统一质量监督、统一制度规范的“六统一”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农资连锁经营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三是健全制度,促进农资连锁经营有序发展。严格溯源管理,对在县内设立连锁经营的农资总部销售的农资商品,按照不同生产厂家,根据生产批次持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产品质量合格证书、质量检验报告、生产经营许可证等有效证件实行备案登记。加强连锁经营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等制度,切实履行农资质量安全第一人责任。建立农资经营信用保证体系,对农资连锁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引导其诚信、守法经营;

篇3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农资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以及基于这种优势可能带来的违反竞争法的市场障碍,并就如何规范农资连锁经营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护小规模农资经营者的利益、制裁不正当竞争行为、提高信息透明度等防范农资连锁经营弊端的建议。

近年来,在农资流通领域“连锁经营”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各种形式的农资连锁经营实体纷纷出现在各地的农资市场上。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用统一采购或授予经营权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商品流通方式,主要有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连锁、自由连锁等类型。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价格等是连锁经营的基本规范和内在要求。连锁经营具有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优势。农资经营者通过连锁经营的模式,依靠其特有的优势给农资经营主体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为建立农资市场秩序开创了新的局面。

但是,尽管农资连锁经营有许多的优势,缓解了农资市场上的无序竞争的一些问题,然而这种连锁经营的模式也存在很多隐患,可能造成市场竞争障碍,给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害,本文分析了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势,并从竞争法的角度分析在其优势中潜藏着的违反竞争法的隐患,并提出完善农资经营模式的建议。

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势

伴随着我国农资流通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快速过渡,农资生产企业不再受到旧的农资流通体制的束缚,进入了自由流通的市场领域。农资分销网络在市场竞争和淘汰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以个体经营户为主要形式的网络格局。农资生产企业依托这种分销网络而生存,但是,这种以个体户为主的分销模式存在诸如资金、信誉和规模等方面的风险,其一是中间环节繁杂,不能保证分销商对农资质量和品牌的维护,另外在出现假冒伪劣农资后,农资消费者不能有效地找到生产者,也使正规生产商信誉受到损害。在这种形势下,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应运而生。

(一)农资连锁经营提高了经营者的竞争力

农资连锁经营这种模式,给经营者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提高了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形成品牌效益,促进了农资经营主体的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改变了市场结构。

1.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减少了营销的中间环节,扩大了经营规模,提高了经济效益。首先,降低了经营成本。集团化统一订购增强农资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谈判的优势,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这种大批量、多批次并以长期合同方式固定的订货能减少交易中的资源损失,尽可能地避免交易摩擦,同时也符合农资生产厂商的利益,一般能获得厂商给予的价格优惠。另外,农资集团化订购利用庞大的分销网络,提供内部供货价格以降低市场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其次,简化了流通环节。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是连锁经营的重要一环。发展连锁经营,建立高效运转的物流配送中心,简化了流通环节。第三,带来了规模效益。农资连锁经营总部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后盾,通过整合上游农资生产厂资源,丰富产品;对下游拓展并巩固连锁网络。进而达到以经营规模取胜,以商品价廉见长的规模经济效应。随着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域网点的合理布置,以区域配送中心为基点的物流规模也相应扩大,从而带动了整个农资流通领域物流的系统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营。第四,信息共享。农资连锁总部对市场信息和市场趋势进行分析和处理,向连锁经营的网络主体(区域农资配送中心和基层店铺)之间进行传递,减少了决策的不确定性,有效降低整个连锁系统经营风险。而且,庞大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本身便是一个快捷、低成本的信息收集系统,而且伴随网络规模的扩大,其生成的信息、信息的积累、增值和再利用的价值以及整个农资连锁网络对于信息反映的灵敏度越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

2.形成品牌效应。品牌是企业的形象,连锁经营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诚信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强化商品质量管理、完善售后服务制度来树立品牌形象。农资连锁经营企业总部在严格品牌授权使用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品牌发展特许经营,吸收加盟店参与,扩散品牌效应。通过建立品牌,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将形成一系列的无形资产,如商标、特许经营权等,从而取得竞争上的优势,放大连锁经营的效益。

3.促进农资经营主体管理规范化。农资连锁经营要求加入的经营者接受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的管理。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农资连锁经营总部对于整个连锁网络的管理逐步趋向于一种职业化的管理,即由总部集中行使管理权力,集人事、财务、物流、营销、信息等管理于一身,这种集中更有利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更有利于企业的协调运作。

各个区域农资配送中心和基层店铺可以充分享有农资连锁总部这种职业化集中管理资源,例如农资连锁总部提供专门的培训;财务管理系统;总部的物流系统升级等统一的市场运作和广告宣传投人等将会使每一个基层店铺获益,并在一定支出水平上获得大于分散支出时所取得的收益。

4.提高市场占有率,改变市场结构。连锁经营依靠规模效益盈利,投资大,因此,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必须有实力较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以他们为核心,整合现有农资营销网络,发展连锁经营。推进农资连锁经营过程中,鼓励相同业态或经营内容相近的农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与业务重组,建立产权清晰的股份制核心企业,以此带动连锁经营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通过这种模式,企业间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程度加强了,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发展。

(二)农资连锁经营降低政府对农资市场的监管成本

我国现在农资市场上存在很严重的以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的问题,农资市场秩序混乱。农资市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常常出现劣质的商品,而农民购买到劣质农资后,难以得到赔偿或者其他的救济措施。伴随着我国农资流通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快速过渡,农资生产企业摆脱了旧的农资流通体制的束缚,纷纷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大展拳脚。经过了市场的竞争、淘汰,形成了目前这种以个体经营户为主要形式的农资分销网络格局。农资生产企业依托这一分销网络而生存,同时又强烈感受到了单纯依靠这种分销模式所存在的经营风险。基于对良好的农资市场秩序的追求,保证市场上流通的农资商品的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也为农资消费者的救济提供更便利的途径,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崇,因为这种经营模式大大降低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能够有效控制市场上农资质量和服务水平。连锁经营是个一体化的链条,拥有稳定可靠的供货源。因为连锁经营需要大批量采购,统一配送,必然要有规模化的供货源。在农资出现问题的时候,监管部门就可以很容易追溯责任者或者找到生产厂家,便于对劣质农资的处理,追究责任。连锁经营也可以方便主管部门对经营者的服务水平的统一要求和管理。

农资连锁经营运行良好,提高了农资市场主体和农资的市场准入的标准,可以有效缓解农资市场的质量安全问题,能有效追溯产品质量问题的责任,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但是,这只解决了农资市场的安全问题,政府的支持使得农资经营者占据了有利的市场地位,却留下了市场竞争公平性的隐患,当市场不能保证公平的时候,以农资连锁的经营模式保障农资购买者利益目的也就难以保障了。

综上所述,从农资连锁经营中的优势分析中,显而易见,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形成品牌效应、规范化管理、提高市场占有率改变市场结构,这些都是针对经营主体而言的,强调的是对农资经营主体通过农资连锁经营所能够取得优势。另外,降低对农资市场的监管成本,有效控制农资质量和服务水平,这是针对农资监管主体而言的,农资连锁经营的形式有利于监管。这与农资连锁经营所倡导的目标显然有一定差距,农资连锁经营被认为是能够改变目前农资流通领域无序竞争的局面,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的有效方式,并且作为农资打假整治工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整治手段,然而从现实的分析可见,农资连锁经营的模式,显然对农资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提高,也有利于监管,但是这样一来,使得本来就不平衡的农资买卖双方的地位更加向经营者一方倾斜,农资购买者就处于更不利的位置。也就是说,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势越突出,越容易引起反竞争的弊端出现。

农资连锁经营的反竞争倾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主体必然会选择更有利的方式经营,而政府监管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平衡市场主体各方的利益,不能为了降低监管成本而选择一种有损某一方利益的经营方式。就农资连锁经营而言,如果经营主体能够妥善经营,其优势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很显然了,但是经营主体追求的是更多的利润,农资连锁经营给经营主体留下了很大的投机空间,这也使得农资连锁经营模式潜藏了反竞争法的种种隐患。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要保证充分的市场竞争,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但是,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却存在许多反竞争法的隐患。

总体上看,农资连锁经营会强化经营者在农资市场中的地位,作为最大利益的追求者,连锁经营的主体必然会利用其优势地位,其可能的反竞争行为通常会以以下方式表现出来:达成价格同盟,统一价格是连锁经营的主要特点之一,从竞争法的角度看,统一定价剥夺了农资购买者对交易价格的谈判权利,由于连锁经营本身减少了农资市场的经营主体,作为农资购买者的农民会由于缺乏选择而不得不接受连锁经营者的价格条件;滥用优势地位,排斥其他经营,任何一个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希望竞争对手越少越好,连锁经营者也不例外,基于其连锁经营的强势,可以通过价格、质量、政府的支持等手段排挤其他小规模的农资经营者,逐步使其优势地位成为垄断地位。

农资连锁企业反竞争行为可能导致的市场危害后果是:

(一)农资连锁经营会排斥小规模经营者

农资连锁经营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展的,把生产规模比较大、质量好的企业联合起来,提高了市场准入的门槛,以严格控制农资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在加入的时候往往很多小规模的生产经营者没有达到这些标准而被排除在连锁经营的网络之外。这种模式降低了政府监管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资市场上价格暴涨、假劣农资充斥市场的状况。但是,作为监管主体的政府,监管才是政府的职责,不能为了其监管的便利而过度干预市场的经营。另一方面,政府的推动,很大程度上给连锁经营者做了宣传,也间接否定了市场上的其他经营者,这本身就造成了市场主体竞争的不公平状态,有违市场竞争的原则。

(二)农资连锁经营可能导致垄断

连锁经营体系里的生产经营者,由于经营过程中间环节减少,信息共享,建立品牌等规模效益的形成,成本不断下降,同时由于其技术水平比较高,质量也比较好,那么在同时具有了成本低、质量好的优势时,在市场同等条件下,就有更大的利益空间,这利益空间可能是经营者自身取得,也有可能是通过统一定比较低的价格,让利于市场上的购买者使农民得到优惠。但是,不管是企业自己得利还是让利于消费者,都在客观上会提高连锁经营者的市场竞争力,从 而使得其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当市场占有率到了一定的比例的时候,统一的价格联盟就很可能造成对其它生产经营者的限制,通过控制价格,来限制竞争,从而排挤其他的生产经营者,因为小规模生产经营者的成本往往比较高,在价格竞争中很可能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被迫退出市场。市场上农资连锁经营者们占有绝对优势的时候,并控制了价格的时候,垄断就形成了,这时农资连锁经营在市场上的地位就不能保证其进入市场时的初衷了,此时必然会损害农资消费者的利益,也就是农业生产者的利益。

(三)农资连锁经营会助长地方保护主义

由于农资连锁经营都是以某一区域为一个范围发展起来的,一个区域的农资连锁网络形成,需要有稳定的货源,稳定通畅的物流,以及渐渐形成自有品牌。当一个范围内有了稳定的市场链条时,这对于政府的监管来说是非常轻松的,此时往往会为了维持本来就比较稳定的市场秩序而对外来的经营者或者品牌进入这个区域制造各种阻力,形成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了农资市场的充分竞争,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农资连锁经营可能损害农资消费者的利益

对于所有的生产经营者来说,如果能控制市场和操纵价格,就能少花成本而获得超额的利润。而要控制市场,限制其他的生产经营者对于普通的生产经营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必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生产经营规模,并凭借这些优势在竞争中取胜。农资连锁经营模式,把优势的企业进行联合,就提高了他们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当连锁经营网络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将会对其他的小生产经营者造成威胁,限制和剥夺他们的利益;同时也限制和剥夺了消费者对于商品和价格的选择权,使他们处于不利的地位。

农资连锁经营者为了占领市场时会用各种优惠和承诺吸引消费者,也在这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从而慢慢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值得担忧的是,当农资市场中,连锁经营者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后,他们的承诺可能会因为竞争的不足,监督不够而得不到实现。市场上的农资产品也不一定能保证质量和服务,因为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更少了,而且信息也不对称。在农资市场上,购买者本来就处于信息弱势,对于产品的质量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而且购买的选择本来就少。连锁经营发展壮大之后,改变了市场结构并形成优势地位的时候,购买者的选择余地就更小了,信息的不对称也会更加严重。这对于购买者来说地位就更加不平等,保护农资消费者利益也就无从谈起。

农资连锁经营的弊端防范

尽管农资连锁经营有许多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资市场上的混乱,保证了农资的质量、价格和服务,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隐患,需要有相关的制度来防范和限制其弊端,从而推动农资连锁经营的有序健康发展。

(一)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就农资市场而言,作为政府两大职责是:要保障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要保护农民也就是农资消费者的权益。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加强监管是主要的方式。但是农资市场的监管往往会走向两个误区,一是滥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二是为降低监管的成本而只监不管。这两种方式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市场竞争秩序。农资连锁经营是政府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其中不少企业都享受了政府给予的税收、信贷等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在市场管理上,监督检查不能因为是被扶持企业而放松,应该就连锁经营这种模式建立相应有效的严格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对农资质量和服务的检查要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农资市场关系到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政府应当加大监管力度,调整监管方式,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有效保护农民的权益。

(二)保护小规模农资经营者的利益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而保持相当数量的经营者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如果片面发展连锁经营,排斥小规模的农资经营者,就会导致在特定的市场区域内竞争对手的减少,从而形成有利于连锁经营者的市场格局。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连锁经营者就很可能利用其在农资市场中的特殊地位,损害农资使用者的利益。在家庭承包经营的体制下,农资使用者是广大的农民,由于知识水平、交易经验和农资使用规模的制约,农民本来在农资市场中就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农资经营者通过连锁经营取得优势的市场地位,必然会强化二者在农资交易中的不平衡格局。因此,为了鼓励竞争,保护农资使用者利益,就必须在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的同时,保护小规模农资经营者的利益,建立农资市场有序竞争的机制。

农资连锁经营的其中一个隐患是可能形成农资市场的垄断,而且是在政府推动和扶持下形成的优势地位,往往造成的市场障碍更加严重,《反垄断法》出台将使其受到相关法律的约束。另外,农资市场是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农业生产是关系国家安全的特殊产业,因此,对于农资市场该有特殊的规制,应该在给予保护和扶持的同时保证农资市场的适当的竞争空间,才能引导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严厉制裁农资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对于各种采取违背公平、诚实信用的行为,应当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进行处罚,以保护其他农资经营者的利益,保护市场竞争秩序。

(四)提高信息透明度

由于农资市场上,消费者对于所购买的农资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因此,经营者应当提供相应的、充足的、真实的信息,让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能够充分行使选择权。

综上所述,农资连锁经营对于保证农资质量安全,建立良好的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农民权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经营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农资市场的质量安全问题,却也给农资市场的竞争公平性带来了隐患,可能造成农资市场的反竞争行为,比如不正当竞争、限制竞争甚至垄断等市场障碍,因此,笔者建议,为保证农资连锁经营优势的有效发挥,防范其弊端,应该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督体系,提高信息透明度,另外,呼吁《反垄断法》对农资市场做出特殊的规制,并尽快制定和实施,使得市场法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农资连锁经营起步于本世纪初,在服务“三农”,促进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功能。本文就农资连锁经营过程中碰到的新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探索性的建议。

连锁经营最早起源于30年代美国商界,以其先进的经营模式,统一的形象、商品、服务和管理深入人心,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先进的业态,如沃尔玛、肯德基、百姓大药房等,成为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连锁经营向农业生产资料方向发展,在我国最早出现在本世纪初,以江苏苏果和山东德农为代表农资连锁店最早涌现,这些优秀农资龙头企业经营种子、农药、化肥、饲料、等农业基础生产资料,连锁店主要设于县、乡镇、村落,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实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进功能。

一、农资连锁经营对三农的影响和功能

1、净化了农资市场

深入乡镇村落的农资连锁经营的出现,打破了原有农资市场存在的资质不全、价格垄断、假冒伪劣充斥的混乱格局。农民购买农资渠道渐渐由非法经营者、小个体经营者转向购买环境良好、服务周到、质高价低,权益受到保护的正规商家,促进了农资市场的良性竞争,农民真正受益。

2、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

农资连锁店所到之处,提供完善的农资产品售前售后服务摘要:以农资连锁经营为载体,带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带动农业信息及时、快捷地传送到农村和农民,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保障农民权益

农资产品是农村消费市场的一个重头,约占农村消费市场的80%[1]。农民在购买农资时出现质量新问题,往往索赔程序复杂,时间长,困难重重。自从农资连锁店深入乡村后,“连锁店内无假货”妇孺皆知,背靠有品牌有信誉的大商家,享受城市里的购物环境和服务,品牌和信誉使农民不仅卖的放心,而且享受贴心的售后追踪服务和农业生产指导,没了后顾之忧,增产增收有了保证。

二、农资连锁经营困难的目前状况和原因分析

农资连锁经营给农村和农民生活带来实惠和全新的感受,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近年来发展缓慢,陷入低谷,商家缺乏积极性是主要原因。“商业”最终要双赢,在惠农、便农的同时,如何也让商家盈利,提高农资连锁经营者的积极主动性?需要企业实践探索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为了落实中心提出的“在农村逐步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的精神,加强对农资连锁经营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推动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农业部于2004年9月13日公布了一批“农资连锁经营重点企业”,全国仅83家,陕西仅有华圣、秦丰和亨通三家。由此可见农业的连锁经营发展的难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尤其是在陕西。拓展连锁经营领域,尤其农业生产资料的连锁经营不能复制其他行业成熟的连锁经营模式,必须考虑三农的非凡性。

1、农业的特征

农业生产有区域习惯性。我国地形复杂,尤其陕西的陕南陕北地区少平原,多为山区、丘陵、沟壑地形,这些地形“十里不同天”,相距不远的村落和乡镇区有不同的自然气候,只能适用不同的农资,导致相距不远的区域农民用种、用药、用肥的习惯不同,对农资需求在品种上分散且量小,无法通过市场培育而增大。统一进货、集中采购,量大从优的规模优势无法形成,供给环节利润源受到影响,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2、农村的特征

居住分散、消费分散。在城市发展连锁经营,注重选址。门店位置多居于闹市或是四周有充足的购买力商圈的郊区生活区。小范围内密集式地毯式的开店,能带来每月高额的营业收入,这是立店生存之本。而农资连锁经营的大量店铺深入乡镇、村落,距离远,人口少,辐射到商圈内的消费者少、购买力低,营业额低,门店存在难以维系的新问题,更谈不上赚取利润,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3、农民的特征

低收入弱势群体。陕西农村年人均收入仅为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24.7%,再加上我省国定贫困县50个,省定贫困县27个,共计77个,占全省的72%[3]。农民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属于低收入的弱势群体,购买力极低。逐渐形成了赊销的习惯。据作者几年在陕西各县农村实地调查统计,农药、兽药赊销超过50%,种子赊销也超过30%。农民一般会在整个生产周期赊账购货,待季末获得收入时才归还欠款,碰到收成不好或是农民没有诚信时,货款难以回收。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并存,呆坏账比例高,增大经营成本。

4、农资需求季节性强

其他行业连锁经营,商家可以通过促销手段刺激提升需求,做到“淡季不淡”。而农资经营却不同,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只在需求季节购买,淡季促销无法提升营业额。农业生产的显著季节性造成农资销售淡旺季明显,开店、经营的高投入和一年之中近乎一半时间的销售淡季,超低水平的营业额,常使初入此行的农资连锁经营者望而却步。

5、农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地形复杂,村镇分布分散平均距离较远,农资连锁店的物流存在“点多、线长、面广、量小”的特征,物流配送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成本居高不下,管理难度极大,第三方物流望而却步。因此企业大都建以自己的物流体系。以陕西亨通连锁为例,一次性购买配送货车70辆。有些商家为减少配送次数加大门店库存,从而积压资金、货品呆滞、形成恶性循环。“送下去难,返上来更难”,由于门店距离远,地形复杂,门店之间的余缺调剂和退货换货等正常经营环节高成本、长时间,无法适应经营需求。

6、低销售利润和高售后服务成本

生产资料零售加价率低。化肥最低,平均2%-5%,且受国家限价,种子居中,平均10—15%,农药、兽药稍高,10—25%,售价低、利润空间小,且售后整个生产周期的服务成本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以农作物种子为例,售前的宣传和品种介绍、种植技术要求讲座培训、播种期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使用、出苗期田间察看、用户走访出苗率调查,成长期长势监控、指导用肥、用药、自然灾难的应对处理、收获前对产量和纯度的估算,以及突发新问题的处理和鉴定等等。农业收成往往受到很多不确定的自然因素影响,加之农民知识匮乏、素质较低,碰到灾病,经常会归咎于购买农资的质量,拒付货款、甚至武力冲击门店,经营者不仅要为此做说服解释工作、付出鉴定费,有时还出于人道和同情对农民给于一些经济补偿,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售后成本和风险之大可见一斑。

7、信息不畅

受农村地理条件的限制,连锁店相距较远,日常的巡店和数据采集等管理滞后新问题异常突出,加之营业额不高,为减少开店投入,一般不会配置先进的信息管理设备,销售、库存、订货等信息大多通过电话传递,不能实现销售时点监控管理。信息渠道不畅引起库存过大、进货、结算不及时,资金回笼不平安等一系列管理新问题。

三、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的建议和策略

1、政府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资连锁经营的支持力度

农资连锁经营由于行业特的非凡性,很多企业付出了高昂的进入成本,视农资连锁经营为“有市无利”的“鸡肋”,因此要加快农业领域的连锁经营发展,呼吁政府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出台有关扶持政策,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培育名牌企业,实行名牌带动战略,引导、支持和鼓励各类名优农资企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组织创新农资连锁模式,协助企业构建覆盖广大农村的新型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在税收上、农业补贴、政府招标供货、品种推广和农业技术普及上为服务三农的企业保驾护航。

2、建立行业间的联盟

目前国内大型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八十多家,分布在各省,各自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急需牵头将这些企业组织起来,形成行业协会等形式联合体,集中需求,打造规模化的营销网络,共用商业配送中心,共同运输配送,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效益,也有利于控制农资商品质量,起到规范市场、节约社会资源和降低物流成本、经营风险的功能,同时在技术和经营模式上推广先进,发挥行业协会领头羊的功能。

3、改变传统的连锁经营模式

县、乡镇层级发展直营店,村层级发展加盟店便利店,投资小见效快。力争“一乡(镇)一店、一村一点”密集覆盖提高市场占有率,以点带面,构筑农资连锁经营的“零距离”服务网络是适应目前三农目前状况的合理定位。选取当地诚信的个体农资经营户发展加盟连锁,发挥地缘、人缘优势,扩大销售,回收货款,减少售后服务成本。授权使用品牌、部分商品统购、总部统一管理,分散了经营风险和服务成本。连锁经营在相当程度上是品牌经营,加盟者背靠总部品牌效应和优质产品扩大销售,企业依靠加盟者占有市场份额,降低成本和风险,农民又通过品牌连锁店得到实惠,“三赢”促使企业和加盟者积极性增加、形成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形成连锁经营有利态势。

4、寻找多种经营新路子,使淡季不淡

由于农资经营的季节性鲜明的特征,着重做到旺季抓利润,“淡季不淡”抓维持,可尝试根据当地需求特征增加相关的增值服务项目,如农用机具、五金杂项、生活用品的经营、信息咨询、增加技术力量开设“植物医院”、“动物医院”、农副产品购销双向代办服务,农业相关保险的推广销售等一切利农、惠农的合法商业活动,不仅维系淡季生存,也为旺季的经营打下良好群众基础。

5、利用连锁的网络优势

篇5

一、农资市场供应情况

我市农资市场总体情况向好,品种齐全,货源充足,可以保证农民春耕生产需求。从市场货源总量上看,三大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种子购进量完全可以满足农民需求;各品种化肥购进量虽然尚存缺口,但随着市场的正常运转,不会影响农民春耕生产;农药、农膜市场购进量缺口较大。

综观农资市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化肥市场品种需求悄然改变。2010年春耕化肥销售量是12076吨,其中尿素5176吨、碳酸氢铵1963吨、复合肥1835吨、钾肥1504吨、磷肥1599吨,分别占总销售量的43%、16%、15%、13%、13%。今年到目前为止,化肥的销售量为9001吨,其中尿素4230吨、碳酸氢铵1080吨、复合肥1620吨、掺混肥720吨、钾肥630吨、磷肥720吨,分别占总销售量的47%、12%、18%、8%、7%、8%。与去年相比,各肥种销量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尿素一直是春耕的主要用肥,销量略有增长;其他单质肥销量明显下降,碳酸氢铵下降4%、磷肥下降5%、钾肥下降6%;复合肥越来越受农民的青睐,销售量增长3%,掺混肥异军突起,销售量追平磷、钾单质肥,占市场份额的8%。

2、种子市场相对平稳,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种子市场供应总量为500吨左右。其中水稻129吨、玉米309吨、大豆62吨;农民已购买到手中400吨左右,其中水稻108吨、玉米261吨、大豆31吨。从种子品种结构看,吉单519玉米、吉粳94水稻等优质品种的销售量占90%以上;集1005等高蛋白大豆占领我市大豆种子市场。

3、农药、农膜市场清淡。农药库存多为上年存货,只有除草剂类药少量上市,预计5月中旬新药将大批量上市。农膜市场只有少量销售,农民购买积极性不高。

二、农资市场价格情况

1、市场价格明显上涨。受原材料涨价等多种因素影响,同类商品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上涨。化肥平均上涨14.55%。其中,产尿素上涨23.5%,高于我省平均上涨幅度0.4个百分点。种子市场平均每公斤上涨2元左右,涨价幅度32%,个别品种价格上涨高达50%。农药、农膜市场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具体情况见下表)

2、同类同质产品价格不一。调查发现,化肥含量相同的同种产品,由于经销商进货渠道不同,价格存在差异,甚至同一乡镇的不同经营网点,价格也不尽相同。

3、尿素价格竞争激烈。尿素的需求量占整个化肥需求量的47%,部分经营网点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采取尿素亏损销售、配肥经营,用配肥的利润弥补尿素的亏损,促进资金流通,缓解资金压力。

三、市场流通渠道

我市农资市场经营模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产销直接见面。农膜、单质肥多由经销商直接从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主要进货渠道如下表:

二是品牌。复合肥、掺混肥采用区域品牌的经营模式,除厂家生产的常规品种外,经营网点也可以根据当地需求,协调厂家生产不同含量的品种,市场上呈现出品牌多、种类杂的现象。

三是委托经营。种子市场采取委托销售模式,我市有委托权的是种子公司市分公司和市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全市所有经营点分别是两家公司下设的委托经营点。各经营点的种子均由委托公司提供,调入的种子主要来源于、辽宁两省的各级农科院和种业公司。

四是批发进货。农药市场需求量小,达不到厂家批发量,经销商从商手中批发购进,价格高且进货渠道不稳定。

四、存在的问题

1、农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受原材料、人工费等因素影响,主要农资商品价格大幅上扬,导致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调查测算,按常规用肥、用药等计算,预计由于种子、化肥等价格上涨致使生产成本约增加40-50元/亩,增加了农民负担,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备春耕资金短缺,农业生产面临困难。一是农业贷款发放迟缓且规模不足。据了解,我市常年春耕贷款规模为5000万元左右,到目前时节已基本结束。而今年农村信用社才开始发放贷款,与往年相比推迟了月余,贷款规模只有2400余万元,导致农民备耕资金筹集困难,尤其对于低收入农户而言,购买农资所需资金更是难以得到保障。二是农资经销商资金不足。我市农资经营网点除邮政系统外,全部是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由于价格上涨,导致资金需求量增加,加剧了经营者资金周转的困难。

3、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诚信经营有待提高。当前困扰农民最严重的是产品质量、虚假广告、缺斤少两现象。调查发现化肥市场产品质量较好;种子市场存在陈种、“套包”现象;农药市场存在过期农药、“标签农药”。部分经销商不讲诚信,未能履行国家相关法规和“三包”规定,特别是个体和流动商贩较为严重。调查显示,农科部门、生产资料公司、种子公司及其下设网点均得到农民的认可,购买量相对集中。

4、农民购买农资较为盲从,科技服务相对滞后。由于经销商增多,进货渠道不统一,同种产品由于产地、含量、价格的不同,导致农民在购买时无所适从。除农业技术推广站可以提供技术服务外,其他农资商店均没有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导致农资商品利用率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增加。

五、几点建议

1、完善市场制度,调节农资价格。一是建立农资储备制度。农资生产企业常年生产和农业生产季节性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通过储备调节,实行淡储旺销是稳定化肥价格的主要手段。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农资储备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农资储备制度,最大程度发挥储备稳定价格的作用。二是完善农资价格监测制度。加大农资市场情况调研力度,详实掌握农资市场价格情况,分析农资价格变动趋势,及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2、制定资金保障措施,解决农民筹资难题。一是发挥信贷扶持作用。协调信贷机构及时发放农业贷款,解决农民资金短缺问题,保障农民春耕生产。同时对诚信农资经销商提供资金支持,缓解经销商资金压力。二是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要把贫困户的备耕生产摆上重要位置,制定和落实具体帮扶措施,尽早将春耕生产所需的资金、物资、技术落实到户,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篇6

一、农资市场监管的信用现状

(一)从市场主体的信用来看,农资市场主体失信行为严重。

主要表现为制假售假、无照经营、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垄断等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具体而言就是经营主体资格不合法,产品标签不规范,产品夸大虚假宣传,售后服务不到位,农药、化肥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等违法行为。如有些农民购买农资以自用为主,兼带向亲友、邻居销售,逐渐发展成无证无照经营;有的经营户平时经营日杂店,只有在旺季销售农资,碍于路远、农忙、收费高、手续繁琐等原因对办证办照置之不理。这些行为违反了诚实守信的市场规则,对消费者、其他经营者和国家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影响。

(二)从经营单位的信用来看,农资市场经营单位信用参差不齐

主要表现为经营主体多,经营规模小,经营布局散,经营行为乱,经营人员文化水平低等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经营单位进货渠道乱,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制度不完善,价格乱、品种乱、竞争乱、管理乱,监管难度大。而且,市场上农资经营以个体户居多,大多缺乏专业知识,文化程度不高,且由于农资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致使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农资产品时,对使用农资产品尤其是农药、化肥等需要注意的事项不甚了解,而经营者往往不会主动告知,容易导致农资经营者失信,从而使农民得不到正确指导无法合理使用农资产品造成农业经济损失。

(三)从监管主体的信用来看,监管程序尚需进一步完善

工商部门承担着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资格审查,对农资市场监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农资经营者获得了合法市场主体的“入门券”,就意味着这一市场主体在农资市场经营领域能独立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具有相应的信用能力,并以此能力赢得市场利润,开展市场竞争。从目前执法监管环节来看,监管主体存在着交叉现象,监管部门之间分工合作的联动机制并不健全,容易导致在监管过程中出现差异或者疏漏之处,进而导致监管主体公信力下降。此外,监管执法人员少、执法经费不足、地域广泛、监管难以深入到乡镇,监管力度不够与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的矛盾也较为突出,从而对监管主体的信用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农资市场信用缺失的主要因素

农资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信用缺失,既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的影响,也有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的因素,还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不足等多种因素。分析目前农资市场失信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经济利益驱动,是农资市场信用缺失的直接动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作为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任何人类社会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中利益都在发挥作用。农资市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也离不开利益的影响。透视农资市场乱象的背后,都有着远远高于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经济利益。而部分农资经营主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巨大利益、惩罚机制相对软弱的情况下,甘冒风险作出丧失信用的行为。

(二)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是农资市场信用缺失的根本内因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儒家传统经营理念的基础之一,但随着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道德教育落后、软弱,这些美德被侵蚀,致使真正的市场经济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极为淡薄。加之我国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许多企业对于信用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关系认识不足,致使农资经营者个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受经济利益驱动,偏离了诚实守信的轨道,各种违法乱纪等不守信用的行为滋生。因此,在社会上没有树立起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信用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信用的失衡也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三)法律约束力软弱,是农资市场信用缺失的制度因素

在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一般都有较为健全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包括立法和执法,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监管、对全社会信用教育的研究开发等。与市场经济浪潮的迅猛发展相比,我国立法、执法明显滞后,涵盖面较窄,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中虽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正是因为法律对农资市场主体惩罚力度不大,缺乏威慑力,从客观上纵容了违法行为,使得农资市场信用缺失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在对农资市场进行监管执法时,也会遇到法律适用不恰当的问题,特别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缺乏实施细则,加之部分监管执法人员的素质低,专业化程度欠缺,助长了某些人的违规失信行为。此外,政策的连续性与政府信用密切相关,也关系到农资市场信用缺失问题。

三、构建农资市场信用监管长效机制的应对措施

健全农资经营户信用制度,构建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农资经营主体的“经济户口”,根据农资经营者的综合情况,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督导诚信经营。

(一)从信用审查入手,把好农资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

1.严格农资经营主体准入退出制度。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农业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审查农资经营主体的各种资质条件,坚决杜绝不具备农资生产经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农资经营活动。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转让经营资格等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整顿的力度,将不合法市场主体堵在门外。

2.健全农资经营备案制度,实现可追溯监管。建立健全重要农资商品入市备案制度,重点对化肥、种子、农药商品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产品标签证等相关手续及其经营的主要产品实行备案管理。指导农资经营者建立健全购销台账、索证索票制度。督促、引导经营者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有关质量合格证明,实现农资商品可追溯监管。

(二)从信用监管入手,搭建农资监管“过滤网”

1.全面推行“两账两票、一书一卡”制度。一是建立农资购销台账制度。建立进货、销货台账,完善进货、销货发票,明晰农资商品的进销渠道,便于商品质量追根溯源。二是建立农资质量承诺制度。要求各农

资经营户自觉推行农资商品准人制度,把好农资质量关,做好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同时,在农资销售过程中,主动向农户出具农资商品信誉卡,落实商品质量责任。

2.根据农资经营主体资质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制订农资经营者信用管理办法,以企业登记和各类监管信息为基础,建立健全农资经营者信用档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经营者实行分类管理:对诚信者实行免检等激励措施;将失信者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对严重失信者公开违法行为,对其经营行为进行限制并加强监管。广泛组织农资经营者参与诚信创建活动,营造诚信经营的浓厚氛围。

3.推广农资连锁配送经营模式,实现源头监管。工商部门积极引导信誉好、规模大的农资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推行农资连锁经营,实行统一品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售后服务,实行层级连锁、品牌经营和专卖,方便农民购买农资。如宁波市鄞州区和丰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在鄞州区多家农资经营单位推行的连锁经营模式。工商部门应协助农资连锁企业选址办照,健全管理制度,培育经营品牌,促进农资流通现代化。工商部门通过对连锁企业的监管,从源头上把住了农资商品质量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强化农资商品质量抽检。加大对农资连锁龙头企业的配送中心及小农资店中非当地配送中心配送的农资商品的抽检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和上一年度出现农资质量问题的单位进行重点抽检。结合辖区农资质量状况,坚持定期抽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留样检测相结合,查处案件与教育规范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农资抽检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依法及时公布抽检结果,搭建牢固的农资监管“过滤网”。

(三)从农资监管联动机制入手,守好农资市场追诉维权关

篇7

一、 人力成本。农资连锁经营一般都是按照县级市场设立配送中心,必备的人员配置是不可缺少的,如司机、仓管、会计、业务人员、农技老师等,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度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利于管理;从市场的角度来说,队伍健全,服务水平和竞争优势强于其他农资批发商。

二、 物流成本。因为加盟店都分布在各个乡镇甚至村里,所以要租库、配车。而农资行业的特殊性是淡旺季非常明显,当病虫草害出现时,产品要立即配送到位,如配送不及时,错过时机,剩余产品一放就是一年,很容易造成老货龄。因此,当有的客户要一件、两件甚至几盒,都得及时配送到门店。那么服务于加盟店的物流成本是较高的。一个县的年毛利能否支撑起人员工资、仓储、配送等费用,则决定着配送中心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这里面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而导致一些配送中心不能够达到盈亏平衡点。

三、 培训成本。乡镇农资店大都是以夫妻店的形式经营,所以农资连锁的加盟店主要来源于这些夫妻店。因此组织加盟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统一培训,或到门店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连锁公司和家盟店的经营理念不能相统一,那么连锁加盟的意义也就不大。所以要时常加强对加盟店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经营、技术、服务、规范和管理等。但是很多公司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够,较为简单和粗放,缺乏系统性。

四、 低毛利运营。虽说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现在处于微利时代,但农资连锁经营的毛利水平较其他行业还是较低的。尿素几乎没有利润,复合肥、配方肥从今年的市场行情来看,毛利率在2%--5%之间,农药的毛利空间也在压缩。可以说,农资连锁经营是处于低毛利水平的运营中,但作为企业来说毕竟还要发展。而行业的特点是难以改变的。

五、 产品线问题。连锁经营往往因为现有的产品线不能够满足加盟店的需求,从而导致加盟店对连锁公司的忠诚度不高。连锁公司手里有几个强势的品牌产品,加盟店相对较好管理,对加盟店也有一定的制约力;反之,加盟店则四处采购,虽为加盟店,也是名存实亡;比如有的加盟店竟然出现“一店多牌”的现象。所以,连锁公司不能够提供丰富的产品则难以做到“六统一”。这恐怕是连锁公司最为棘手的问题,但是连锁公司不可能做到所有产品都经营,而加盟店的需求又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农资连锁只能优化产品,向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六、 赊销问题。农资行业的另一重要特点是赊销,到了销售销售旺季,特别是化肥,占用资金较大,如果不赊,直接影响销量,甚至加盟店转向其他品牌;如果赊销,经营网点多,自然会加大连锁公司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难度,对连锁公司的资金链也是一个考验,同时,也会增加连锁公司的财务费用。这确实是两难境地,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应该多角度地去思考,比如培训、技术、管理、品牌、营销等。

篇8

关键词:邮政;农资分销;渠道;管理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农资产品分销配送业务,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是邮政物流业务目前乃至今后拓展的主要市场。面对这一巨大市场,全国许多省(区、市)局及下辖各局相继成立了专门机构,农村支局(所)也因地制宜在乡镇、村委会建立了农资分销代办点,形成了一定的分销经营规模,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近两年的运作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一是分销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分销规模不高,目前仍处于零敲碎打的发展阶段。二是受农资市场分散性、地域性、季节性等因素以及农资产品品种多、规格多、占地大等特点的影响,给经营管理中仓储、运输、陈列、销售、服务等业务环节带来很多困难,无形中加大了经营成本,增加了经营风险,经营效益不高。三是销售与服务脱节,服务功能残缺断裂,难以形成持续的客户关系。四是渠道建设不畅,没有形成体系。五是科学管理手段缺失,造成欠费和产品积压等诸多问题。以上列举种种已经严重影响到邮政农资分销配送业务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建立健全商品准入制度,规划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

1.制度建设。健全商品采购机制。建立健全专业的商品采购团队。完善分销商品构架。要采取多种方式抓好商品引进。落实商品引进评估、考核制度。在商品采购中要加强对供应商监管,按照“广泛引进、自然淘汰”的原则引入供应商竞争淘汰机制。

2.产品规划。由于目前中邮物流统签上线运作的农资项目主要涉及两大类多种产品如农资类的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另外还有部分酒水、饮料、地方土特产等,全国各省均因地制宜确定了多种特色产品,虽然种类较多,但与当地市场销售的产品大致相当,而且产品价格并不具备优势,因此,应以“全国统一品牌品种切人地方特色品牌跟进”的方法组建最适合本地市场的农资产品经销体系。研究产品生命周期,寻找季节替代产品,推广核心长线品种。并且提供延伸产品——即根据不同季节或同一季节不同田间管理阶段的需要主动为农民提供“种子液肥农药”的农资产品系列组合和“农资快速消费品”的配送服务组合。在品种上有所侧重在经营上有所补充地开展农资分销业务。

二、加快推进“直营店+加盟店”模式,把渠道建设进行到底

渠道建设滞后成为制约邮政农资分销业务发展的瓶颈。随着农资市场政策的逐步放开,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农资企业,包括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农资营销网络建设的重要性。高效、有序的农资营销网络已经成为农资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农资行业的竞争逐渐演化成农资营销网络的竞争,得渠道者得市场、得网络者得天下。邮政企业在网络建设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只是相对的。从实际操作来看优势并不明显,因为如果仅将农资分销配送作为一项附带发展的业务来对待,那么现有的经营规模与方式方法完全可以了。但若想做大、做强、做出成效,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所以如果不尽快建立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形成影响较大的品牌优势与销售规模,很难抵御市场风险的袭击。

1.实物网建设。按照“县县建库、乡乡开店、村村有站”的模式,建立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形象统一、管理规范的配送服务网络,即在县局建立一级仓储配送中心和旗舰店,在乡镇支局建立二级农资配送中转站和精品网点、骨干网点,在村组一级设立三农服务站,通过市县和支局的一、二级仓储配送向村级网点进行辐射,形成覆盖农村的服务网络。

2.经营模式。各级邮政机构自己建设和运作直营店。有条件的县局可以采取自由加盟的方式,将部分小商店、小超市改造成邮政分销网点,叠加适合经营的部分分销产品,做大批销规模。 特许加盟和自由加盟都属于社会加盟,区别在于特许加盟必须使用邮政品牌、店招,必须全部从邮政渠道进货,后者相对自由,不必使用邮政品牌和店招,邮政也只是作为其进货的渠道之一。各级仓储配送中心给加盟点提供全面支撑服务,保障供货,逐步形成直营店对加盟店批销为主、零售为辅的赢利模式。

三、做好延伸服务,丰富业务推广模式

1.加快服务创新,从以产品为导向向以服务为导向转变。农村市场的营销工作有其特殊性,邮政分销业务要想在农村站住脚,必须直接面向农民提供服务。根据当地的种植情况,打造以服务终端消费者、借助口碑营销为核心的自下而上的服务营销体系。

2.联合农技部门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工作。立足“讲台”,广泛聘请农业专家、厂家技术员开展“送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科技示范等服务活动,并且可以到田间地头传授化肥、农药的使用方法,并接受农民朋友的咨询;同时以遍布农村的邮政网点为窗口,在支局所通过VCD播放相关的农业科技知识和产品使用说明,让农民有直观的感受,并认真听取农民的意见,科学地加以总结,也为农民增产增收、发家致富提供了技术保证和信息支持,赢得市场主动权。

3.建立农技服务专业队伍。可以县为单位,把熟悉农村市场、热心分销业务、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人员,特别是农村干部、种养殖专业户、退休的农技人员集中起来,建立一支农技服务专业队伍中,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农业科学知识、农业技术和邮政业务知识的培训,形成“农资分销+农技服务”的发展模式。

4.尝试建立“邮政示范田”,形成品牌效应。依靠地方支持,联合农业部门,从选种、种植、施肥、收割等提供一条龙服务。农业部门根据气候植被、土壤条件、种植结构进行测土配方,根据配方结果提供优质可靠的种子产品和农肥产品;依靠农技专家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为示范田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引导示范农户统一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实现品种良种化、生产集约化,促使邮政全面融入农业生产,获取更多增收途径。

四、加强管理、降低经营风险

1.加盟店管理。对加盟店实行统一管理,要求统一形象、统一产品、统一价格,对各加盟店实行“款到货出”的制度,并签订责任书。

2.账务管理。建立农资产品实物总账本和明细账本(设到各所、代办点),支局(所)、代办点同样应该建立好台账,双方都要根据发货单详细登账,记录发货时间、数量、单价和金额。这样既便于管理部门对农资产品的财务管理,搞好成本核算,又可随时掌握和了解农资产品进、销、存情况,为业务经营部门提供基础性业务信息。

3.欠费管理。一是对所长、乡邮员或相关人员实行缴纳风险金考核,要求欠费不能超过销售总额的 10%,促使他们加强责任心,加强对农资产品经营的管理;二是对欠费用户确定一个合适的欠费周期,但手续要齐全,用户须在欠费登记本上签字或打欠条,做到有据可查,降低人为风险。

4.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管理手段上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对库存、欠费和销售过程等重点环节实现无漏洞管理,实现分销商品流通的全程跟踪和及时反馈,增强智能部门对实物流的监督和管理能力,为邮政农资分销业务发展提供信息流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一、主要任务

(一)开展农药市场整治活动

加强农药标签检查。开展农药登记证号真实性和标签合法性检查工作,并加强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监管,查处违法经营虚假标注登记证号、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等行为。

加强农药质量抽检。开展蔬菜、果树、茶树、水稻等重要农作物防治用药、地下害虫防治用药质量抽检工作,严厉查处非法制售有效成分含量不合格、含有非标明成分农药产品的行为。

加强禁限用和高毒农药监管。以25种限用农药和33种禁用农药为重点,加大对农药生产企业、经营单位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非法生产、经营禁限用农药行为,全面收缴并销毁违禁农药产品。进一步加大对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等农业生产组织的执法检查力度,发现违法使用违禁农药或荧光增白剂、石蜡等违禁添加剂的,及时予以纠正,对其所生产农产品开展农药残留监测,并跟踪调查,追溯查处违禁农药的经营者。大力探索高毒农药规范经营模式,提升高毒农药监管水平。

加强杀鼠剂监管。按照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机制,做好毒鼠强等违禁剧毒鼠药的清缴整治工作,全面排查鼠药市场,严肃查处非法经营未取得登记证杀鼠剂的违法行为, 规范杀鼠剂经营行为,杜绝毒鼠强等违禁剧毒鼠药的流通和使用。

(二)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工作

进一步完善农资打假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资打假的组织协调和行政执法能力。着力构建农资现代流通方式,引导和推动农资经营企业发展区域性产品配送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连锁经营方式,培育一批连锁化、集约化经营的农资企业,创建一批放心农资示范店,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资统购统配模式,探索并推广农资经营者信用等级分类监管方式,以示范带动农资市场规范发展。

(三)开展农资打假宣传培训工作

开展农业“六五”普法工作,充分利用农业网站和新闻媒体宣传农资打假工作成效,积极为农民群众和农资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营造打假治劣的良好氛围。

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举办咨询培训、诚信承诺、现场演示、产品推介等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印发科学选购、识假辨假与依法维权等知识的宣传资料,增强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工作

加大农业综合执法装备建设和经费保障力度,优化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职能和人员配置。继续组织实施农业综合执法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办案技能和信息化监管培训,提高执法装备水平。

坚持属地管理和重心下移,强化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在日常执法事务中的主体作用,完善案件查处、报告、协查、指导、督办机制,完善省、市、县三级农业综合执法网络运行机制。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农资生产经营的行政许可工作

加强对农资生产经营行政许可事项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许可的办理、听证、监督等制度。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审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资质,配合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工程,引导农资市场主体发展连锁化、集约化经营;加强政策指导、现场检查和实地审核工作,全面提升农资行政许可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结合查处无证经营工作,开展农资生产经营许可后的监督检查,清理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依法取缔无证经营农资行为。

(二)开展农资市场执法检查活动

以农资集散地、农资批发企业、农村农资零售门店为重点,针对生产经营活动有关证照是否齐全且合法有效,生产经营所需的设施、设备等有关条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生产经营的产品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包装、标识等有关强制性规定,生产经营档案是否依法建立健全等内容,开展日常执法巡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加强对抽检不合格农资产品的清查工作,按照农业部关于农药抽检结果通报,以及关于农资产品质量执法抽检结果通报等文件要求,加强执法检查活动并做好检查记录,及时查处被通报不合格产品的经营者,全面收缴假劣农资产品,提高抽检结果利用水平。

(三)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抽检活动

针对用量大、有明显质量嫌疑、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以农资生产、批发企业为重点,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抽检活动。

省农业执法总队负责组织实施农药产品质量执法抽检活动。

农药产品质量执法抽检主要安排在农药集散地,以及粮食主产县和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等优势园艺产业县的乡村农药门店,重点抽查水稻和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等优势园艺作物常用农药品种。

(四)开展春季和秋冬季农资打假专项执法行动

加强春耕生产、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等农事季节的农药市场监管工作,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和秋冬季农资打假保安全促增收专项行动,集中执法资源,对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拉网式巡查,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劣违禁农资及违反安全用药规定的行为,营造高压态势保障农业用药安全。

篇10

一、20*年收入预计完成情况及各专业

20*年我局通过强化经营意识调整经营策略创新经营方式努力拓展邮政业务市场成效显著1-10月份共完成业务收入1092万元完成计划86%上交收支差、管理费及折旧费共计670万元占计划98%预计全年完成总收入1300万元

突出抓好报刊市场量收形成鲜明反差2004年我局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广大干部职工主观能动性开动集体智慧发动大家力量强占报刊市场较好地完成了市局下达征订任务一次性大收订共完成报刊流转额190万元同比增长5万元增长率为2.7%党报党刊提前45天完成征订计划包销及畅销报刊征订我局成为全市唯一全面完成包销及畅销报刊计划县局任务完成之好却不能完成收入计划市局下达我局20*年计划收入偏高流转额不能与收入成正比目前流转额197万元却要完成75万元收入不切实际除非发行费率能达到38%不然远远不能完成计划

稳步推进集邮市场计划下达不切实际先后采取办邮展小范围邮迷联谊赠送猴小版等措施调动集邮用户积极性使新邮预订基本达到往年水平完成预订套票400套小版40版同时与县梅花鹿保护局、县政府达成开发个性化邮折1500册协议我局集邮去年收入为6.21万元今年收入却45万元缺口达到30万元但与相比又形成反差都昌局集邮收入仅10万元不到我局一半

二创新了物流业务经营模式

以“先农”牌良种、迪种宝微肥为物流分销重点围绕“上规模、调结构、增效益”总体发展思路认真组织和开展好农资分销“四大战役”活动在农资分销第一战役和第二战、第三战役活动均获得第五小组第一名但作为彭泽这个农业小县去年农资收入只有8.97万元今年完成农资100万有较大困难在发展旺季由于供货原因也阻碍了我们快速发展中秋节我局要数800箱常温奶直到11月13日才到齐;5月份要数宝玲特农资产品到8月份才到这些原因拖了我们发展步伐

二、收入管理、基础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目前我局部分网点经过装修整体硬件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但与之配套桌、椅等低值易耗品却没能及时更新存在破烂不堪现象大部分制度牌匾在装修时毁坏需要及时更新

县局微机、打印机出现故障难以维修而且设备陈旧不能正常工作这些问题市局支撑中心对县局技术支撑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