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业的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业的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银行证券业务监管;信息不对称;银证混业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218-01
1 银行证券业务法律监管的概念
对银行证券业务的法律监管是通过设定法律、法规来对银行证券业务活动进行直接限制和约束的一系列管制和监督行为,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银行证券业务的运行。从而通过立法、司法使得颁布的法律、法规对金融体系产生法定的约束力,依靠法律制度、法律规定来实现对银行证券业务的监管。这里的的法律制度和规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针对金融监管机构的直接监管法律规定和针对金融机构的间接监管法律规定。首先,它针对金融监管机构如何科学高效进行监管有法律规定,使金融监管机构合法利用行政权力对银行证券业务活动实施规制和约束,即政府监管。其次,它针对银行或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如何从自身制度设计来实现金融监管目标也有相关法律规定,通过设定规则来规范金融机构的运行,使金融机构既适应市场化要求,又能达到监管目标,即市场化监管。
2 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可行性
2.1 银行具备参与证券业务的条件
关于混业经营的条件,分为市场条件和法律政策条件。市场条件是指市场主体和市场状况的发育程度,能够满足混业经营的要求;法律政策条件是指法律和政策对混业经营的态度较为宽容,至少不应该设置混业经营的实质。
从市场主体来看,商业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较完备法人治理结构的市场主体,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相应的还要兼顾到安全性和流动性等问题。多数商业银行都能将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作为自身的经营决策原则。这就使得银行在跨营证券业务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流动运行的更加自然顺畅。
2.2 银行业与证券业的既有联系为银证混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银行业为证券业进行基金托管。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加深,银行“非中介化”现象的出现了。传统的银行业务受到很大的挑战,银行开始探索拓展中间业务、表外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投资基金托管,是加强银证业务合作和融和的重要环节。从商业银行营利性目的来看,由于基金托管费用是银行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且未来基金的代销业务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盈利支撑点,因此各大银行都积极争取希望取得基金的托管人资格和代销资格。
银行为证券公司提供融资支持。银证业务的开通,为证券公司筹集资金提供了渠道,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融合建立起资金的桥梁和通道。银行集中了巨额社会闲散资金,银行业频繁的并购活动使银行平均资本大幅增加,资金优势明显增长,为其跨营证券业务提供了资金条件。
3 银行证券业务监管的必要性
(1)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控制失灵”要求银行证券业务监管。
银行业自诞生之初便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银行家们也深深意识到这一点,许多跨国银行的管理层很早就试图在银行内部构筑防范金融风险的“防波堤”,但即使是采取了措施,在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内部监管仍然普遍存在着控制失灵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银行缺乏来自管理层的监督和必要的责任机制,没有在银行内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近年来主要的银行危机均毫无例外地反映出这一通病,出现问题的银行往往管理松弛,董事会和银行管理层对银行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更重要的是在管理工作和职能分工上缺乏必要的责任制,存在着大量的监管盲区。
第二,对银行的特定业务缺乏足够的识别和评估机制。许多遭受损失的银行是由于对新产品或新业务不熟悉,或在业务环境或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未能升级其风险识别和评估系统所致。1995年巴林银行事件和大和银行事件的发生就是因两家银行对参与的证券业务缺乏完备的内部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所致。上述危机清楚的说明,那些在传统或简单业务中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未必能在高级或复杂的业务领域大行其道,如果固步自封,在风险管理领域不思变革,可能酿成无法收拾的危机。
第三,银行核心的业务控制机制,如“防火墙”、业务核准、业务稽核、业务协调和评估等缺乏或失灵。上述机制之所以称为核心业务控制机制,是因为他们是割断利益冲突、保证银行业务安全所必需的控制程序,欠缺其一都会是银行业务存在安全隐患。
(2)市场竞争要求银行证券业务监管。
激烈的市场竞争是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一个重要动因,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银行在金融市场“一枝独秀”的地位不复存在,银行不仅面临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而且还面临着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其既有市场份额的侵夺。例如,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都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银行的客户,有些产品如货币市场基金等,甚至直接针对银行的存款业务展开竞争,并有演变为银行存款替代品的趋势。银行业务无论从资产业务还是负债业务,都面临着同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面对如此的竞争,难免银行会采取某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这样不仅会影响银行业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证券业的秩序。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督机关对银行可能采取的违反法律或者规避法律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其进行良性的竞争。
(3)市场垄断风险要求银行证券业务监管。
银行参与证券业务后,可能形成大型的金融集团,金融集团设有各种金融业务机构或子公司,同时还是企业融资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通过股权和契约纽带层层控制了各种金融资源。这种经济金融资源的高度集中,有可能使金融控股集团出现经济势力集中和垄断问题。具有金融控股背景的用户在开展业务方面具有其他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具有金融控股背景的证券公司人员在产品开发、融资、市场营销方面得到其他证券经营机构难以企及的优势,具有金融控股背景的金融机构在市场上的形象和声誉远胜于一般金融机构,其在开展业务方面可以获得较大的便利等,在这些优势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可能使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难以与金融集团匹敌,不得不被逐出市场。此外,在金融业日渐开放的今天,外资金融机构日益融入我国金融市场,这些金融机构可能利用其母公司的混业经营优势及整个集团的市场支配力,强势的参与金融市场的竞争。从而使国内的金融企业面临不利的竞争地位。这些都是一两家监管机构依靠自身监管力量和现行监管体制难以解决的问题。
(4)信息不对称要求银行证券业务监管。
信息不对称问题就是在交易中,交易一方拥有产品或服务的充分信息而不向或不完全向交易对方披露,从而将交易一方置于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在银行业中,银行与存款人、投资者、客户之间的信息分布往往是非对称的,跨国银行通常都是专业性较强的金融机构,其资力信用、经营状况、财务指标等重要信息受到银行保密法等专门法律的保护,难以为银行客户所知悉。这样,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银行的业务活动难以收到存款人、投资者的有效监督,因而其资产质量也难以得到可靠的保障。
篇2
关键词:产业结构;主成分分析;法人数目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一、数据来源
本文统计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局的2013年统计年鉴。
二、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主成份分析法也称主分量分析或矩阵数据分析,通过变量变换的方法把相关的变量变为若干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变量。
可见,主成份分析即选择恰当的投影方向,将高维空间的点投影到低维空间上,就是要使低维空间上投影的方差尽可能地大.
三、主成份分析法的应用
(一)原始数据的处理和标准化
由于原始数据矩庞大,如对全部指标进行分析,将而导致主次要成因相混淆;若仅选其中部分指标,又可能会影响分析结果的代表性和完整性。此外,为了克服不同变量数值差异过大而造成的主成份分析误差,进而得到进行主成份分析的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1。
(二)各地区法人数量主成分分析计算结果
主成份分析的计算结果中,新变量所代表的方差(即对应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由原变量变换为新变量的线性变换系数(即对应的特征向量)就成为我们进行综合分析的重点.在主成份分析中一般要求少数新变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应大于80%.下列表2给出了原始数据的各个主成份的解释的总方差。
由表二可以看出前两个成分方差贡献率超过了80%达到了84.346%,根据主成份分析法的一般原理,可取前2个具有明显代表性的主成份。
(三)结果分析
由主成份分析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原变量的方差在新变量中的集中度很高,根据主成份分析的要求,本文取前2个主成份来反映原来的10个变量,其方差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4.236%,二个主成份的贡献率分别为70.873%,13.473%;二个主成份在84.236%的程度上反应了各地区按主行业分法人的数目。可以认为,这二个主成份基本上能够反映出这些主行业的法人数目。在第一主成分之中,批发和零售业和金融产业两个指数所占权系数较大,因为两个指标变化方向一致,呈正相关。在第二主成分分之中,农林牧渔业和公共管理社会组织两个指数所占权系数较大,并且两个指标变化方向相同,呈正相关。
四、结论
主成份分析法结果表明,这各地区安主行业分法人单位数可以分为二类:批发和零售业和金融产业成份;农林牧渔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成分。所以在各地方政府统计各个地方产业结构时,只检测这2类指标有84.236%接近完全检测所有成分。也便于投资者在对地方项目竞标时进行选择,总之,对于地方政府和投资者都大有好处。
五、建议
从分析中看出,不同地区由于资源的类型和劳动力类型不同,相应的法人类型不同。所以建议各地方政府应当因地制宜,打出地方政府的特色产业。同时,分析中看出,经济发达的地区与经济落后的地区,各个法人数也大不相同。因而,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同时也要吸取发达地区的教训。外省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需要注意到投资地区的优势产业,从而趋利避害,达到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4-60.
[2]方开泰.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出版社,1989:291-302.
篇3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35-02
一、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分析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医药制造行业包括七个子行业: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饰品加工、中成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以及卫生材料及医药服务器制造七个子行业。
医药行业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国际化高技术产业之一,也是世界贸易增加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从2003年至2011年,我国医药行业工业产值从3103亿元增长到15382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22.3%,高出同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近6个百分点。
2012年我国医药产业产值、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完成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我国医药产业总资产16408亿元,同比增长18.4%;完成产值18255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化学原料药3305亿元,同比增长16.6%;化学药品制剂5089亿元,同比增长24.7%;中药饮片1020亿元,同比增长26.4%;中成药4136亿元,同比增长21.3%;生物生化药品1853亿元,同比增长20.5%;医疗器械1573亿元,同比增长20.6%。
2012年,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50亿元,同比增长20.1%;利润总额1731亿元,同比增长20.4%,继续维持较高水平。在七个子行业中,化学制剂药行业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均高于行业水平;生物制剂行业虽然毛利率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但由于得到高新技术税收优惠的支持,其净利润率最高;同样属于中药类子行业,中药饮品的市场规模和盈利性均不大理想,而中成药则表现较好;化学原料药行业则由于竞争激烈,其毛利率和净利率皆处于较低水平。
二、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10月26日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的划分标准,选择了A股上市公司中门类为“C制造业”,大类为“C27医药制造业”中的以化学制药为主要经营业务的20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上交所11家、深交所9家,研究样本为:浙江医药、海正药业、恒瑞医药、现代医药、天药股份、联环药业、康美药业、华海药业、哈药股份、西南药业、华北制药、东北制药、普洛股份、新华制药、北大医药、广济药业、京新药业、海翔药业、莱美药业、华仁药业。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上市公司基本数据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上对外公开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国泰安数据库和证券之星等。上述20个医药上市公司样本的15个财务指标均是根据指标公式,借助Excel软件计算而成。
(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分析
1.盈利能力评价
(1)每股收益
从每股收益来看,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为0.338。收益最高的为浙江医药,每股收益为1.79;每股收益最低的为广济药业,每股收益为-0.38。
(2)销售毛利率
医药行业一直有着较高的毛利率。从销售毛利率来看,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为31.2%。这说明医药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固定的前提下,考虑加入其他业务净利润的盈利能力、以及剔除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对利润的影响因素,每一元销售收入对利润总额贡献0.312元。收益最高的为恒瑞医药,销售毛利率为84%,销售利润率最低的为广济药业,销售利润率为3.4%。
(3)销售净利率
从净利率来看,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为5.7%。这表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给净利润贡献0.057元。净利率最高的为恒瑞医药,净利润率为21.2%;净利率最低的为广济药业,净利率为-26.3%。由于广济药业的指标值为负,且绝对值较大,对医药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率的计算影响过大,故应剔除该特殊值点计算出相对客观的行业数据,调整计算出的行业净利率指标值为0.074。广济药业该指标为负数的原因是本期发生了亏损。
(4)净资产收益率
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为7.8%。表明该行业上市公司的每一元净资产能创造0.078元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为恒瑞医药,收益率为23.34%,收益率最低的为广济药业,收益率为-14%。20家上市公司仅有广济药业因当年出现亏损该指标呈负数,另外,华北制药和东北制药的净资产收益率虽然为正数,但是仅分别为0.004、0.007,股东的投资报酬率不甚理想。
(5)成本费用利润率
从成本费用利润率来看,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为8.9%。成本费用利润率最高的公司为恒瑞医药,为32.2%;成本费用利润率最低的公司为广济药业,为-20.3%。
2.偿债能力评价
(1)流动比率
2012年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的平均水平为2.274,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较为合适,相比之下,医药行业上市公司2012年该指标略高。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经济部和中华财务咨询有限公司联合的“2012年中华工商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指数”(以下简称“中华工商”)中,其流动比率参考值为1.68,医药行业的该指标也高于参考值。样本公司中流动比率最高的为恒瑞医药,其流动比率为10.258;流动比率最低的为广济药业,其流动比率为0.653;只有5家样本公司的流动比率在平均水平以上,在平均值左右的公司有现代制药,其流动比率为1.738,还有康美药业,其流动比率为3.07。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进行补充的一个比率,它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值越高,短期偿债越有保障,该指标一般以1为宜,属于适度指标。2012年样本公司的速动比率平均水平为1.547,相比之下,医药行业该指标略高。在“中华工商”中,其速动比率的参考值为1.16,医药行业的该指标也高于参考值。样本公司中速动比率最高的为恒瑞医药,值为8.685;样本公司中速动比率最低的为广济药业,值为0.329;只有5家样本公司的速动比率在平均值以上;在平均值左右的公司有现代制药,速动比率为1.127,康美药业,其速动比率为2.01。
(3)资产负债率
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还有资产负债率,2012年样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平均水平为46.2%。样本公司中资产负债率最高的公司为西南药业,其资产负债率为71.4%样本公司中资产负债率最低的为恒瑞医药,其资产负债率为13.79%。在“中华工商”中,其资产负债率的参考值为35.53%,在这一水平左右的公司有康美药业、京新药业。
3.营运能力评价
(1)存货周转率
2012年,选取的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的平均值为3.67。表现最好的公司为华北制药,其存货周转率为7.06;表现最差的公司为华海药业,其存货周转率为1.76。
(2)应收账款周转率
2012年,选取的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平均值为7.38。表现最好的公司为天药股份,其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4.25;表现最差的公司为华仁药业,其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60。
(3)总资产周转率
2012年,选取的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的平均值为0.73。表现最好的公司为哈药股份,其总资产周转率为1.14,表明该公司的总资产周转速度快,经营利用效果较好,公司的销售能力强,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高;表现最差的公司为广济药业,其总资产周转率为0.26。
4.发展能力评价
(1)总资产增长率
2012年,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表现各有千秋。在样本公司中,2012年总资产增长率的平均值为25.83%。总资产增长最快的公司是普洛股份,增长率为99.21%;增长率最低的是西南药业,增长率为-3.78%。
(2)主营业务增长率
2012年,样本公司的主营业务增长率的平均值为20.06%,增长最高的公司为普洛股份,增长率为126.79%,增长最低的为广济药业,增长率为-13.05%。由于普洛股份的指标值为正,且绝对值较大,对医药上市公司整体主营业务增长率的计算影响过大,故应剔除该特殊值点计算出相对客观的行业数据,调整计算出的行业净利率指标值为14.44%。在“中华工商”中该指标的参考值为5.98%,与之相比,医药上市公司的该指标值高了8.46%。指标值比参考值大表明2012年主营业务较上年的增长速度快,市场前景很好。
(3)净利润增长率
2012年,样本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的平均值为-9.36%(由于普洛股份和广济药业偏差明显较大,因此在计算平均值时剔除了这2个数据)。净利润增长率最高公司为普洛股份,其增长率为4065.17%;净利润增长率最低的公司为广济药业,其增长率为-13070.33%。
5.研发状况
在样本公司中,2012年研发收入比的平均值为2.86%。该指标最大的为恒瑞医药,研发收入比为9.84%,由此可见,恒瑞医药的研发能力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指标最小的是北大医药,研发收入比为0.08%。
三、综合财务绩效评价
(一)基于沃尔评分法的评价体系及其指标选取
1.沃尔评分法
沃尔评分法,是由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沃尔在20世纪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的。该评价方法,最初主要是用于信用评价,后来通过研究改进,较广泛地应用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比较评价。
沃尔评分法的操作步骤是,首先选取若干反映企业财务绩效的财务指标,然后分别依据不同的标准设定标准数值,将实际数值与标准数值进行比较,并结合该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分值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
2.指标选取
关于评价指标,基于相关性、可比性原则,本文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对公司的财务绩效指标进行选取。对于偿债能力,选取了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对于营运能力,选取与营运成本相关的存货周转率以及与营业收入相关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对于盈利能力,选取了反映经营盈利能力的销售净利率,以及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对于企业发展能力,选取反映盈利增长能力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以及总资产增长率。
(二)熵值法
熵反映了系统无序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对于财务绩效评价,如果某一指标对于不同的企业其差异程度比较小,这说明该指标区分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优劣的作用也较小,差异系数小,相应的信息熵较大;反之,相应的信息熵较小。由此可见,某一指标下,不同评价对象的差异程度的大小,反映了该指标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评价地位的高低。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财务指标差异程度,以信息熵为工具,对各财务指标赋予恰当的权重。
熵值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a.指标预处理:在该指标体系中,除了偿债能力指标,其他的都是越大越理想的指标。因此对偿债能力指标做以下处理,将其转化成越大越理想的指标。
(三)实证分析研究
分析中选择样本中的18家上市公司2012年的13个指标,进行基于熵值法确定权重的沃尔评分法财务绩效评价。
第一,依据上文的方法步骤,数据经预处理,得出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指标数据。由于东北制药和普洛股份数据偏差较大,故不列入表。
第二,为保证求对数有意义,坐标平移,并求权重。
篇4
关键词:生物制药企业;融资风险;启示
紫鑫药业在2010年推广人参计划以来,每股收益率较去年相比增长30%以上,普通股增加了50%,发展迅速。各大证券和基金公司都建议增持。在公布的2010年度财务报告中,经过媒体的曝光,其上下游的客户均为“空壳”公司或者是紫鑫药业的全资子公司,意味着紫鑫药业有可能是伪造业绩,达到吸收社会资金的目的。“紫鑫药业”作为主板参考:上市的的医药企业,在吉林省的生物制药行业中处于较快的发展水平,然而由于业绩的涉嫌造假的事件造成了股票无限期停牌。在国家即将出台有关生物制药行业的“十二五”规划,生物制药行业发生中发生的业绩造假的行为,行业中的发展仍然存在问题,体现出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
融资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主要方面,指企业因融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的可变现。
一、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现状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是现代生物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等先进技术为一体,是一个多学科支持的高技术知识体系,是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分为生物行业和制药行业。我国“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生物制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有利的政策将积极促进我国生物制药的发展。虽然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受到政策利好和市场扩容的影响,发展迅速,然而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生物技术药物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生物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的与全球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相比,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药物的开发仍然以仿造药为主,缺乏核心竞争力。行业的集中度低、企业规模较小、研发投入低;在试验成本相对较低,创新能够较弱等情况。而这些制约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企业的融资困难所导致的资金不足,无法为新药研发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生物制药企业通过上市以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资金,为企业在新药研发,通过药品GMP并在后期的营销中提供支持。
二、从“紫鑫药业”看我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融资风险
2011年8月1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紫鑫药业,由于涉嫌伪造上下游客户,业绩造假等问题,公布了无限期停牌公告。从紫鑫药业此前公布的财务信息,财务数据中看,2010年公布了人参食品研发计划后,迅速发展,其财务指标显示其良好的财务状况,综合财务评估均高于行业和市场的平均水平企业利润。在本年度公布的中期业绩以后发生的停牌事件引起投资者对其财务状况,企业经营的质疑。紫鑫药业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如图1所示。紫鑫药业综合财务评估图,如图2所示。
紫鑫企业在接下来所面对的,一旦复牌后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和资金状况,如果投资者资金撤离将会导致紫鑫药业资金的短缺并引发财务危机。
(一)生物制药上市企业产生融资风险的原因
在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利润再投资、银行贷款、商业信用、政府资助等方式。而我国生物医药企业R&D融资渠道单一,常见的有股权融资和利润再投资,政府资助通过企业自身利润实现再投资所产生的规模远不及利用股权融资的方式所收集到的资金多,产生的经济效益更大,因此,大型的企业通常会选择以股权投资的形式,进行融资。根据融资渠道的不同原因上市企业的融资风险分为几类。
1、投资对象投资回报的风险。企业因融入资金后进行的投资,无法收到预期的回报而产生的无法偿还债务所产生的风险,主要在通过银行贷款,商业信用,股权融资等途径进行融资。
2、投资行为带来的风险。企业在融入资金以后进行的投资,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和国家法律规范进行正当的投资行为,而是采取伪造业绩,计划或者生产假冒产品骗取社会融资的资金给自身带来的风险。
前者是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而后者是为了牟取巨额的利益而不惜牺牲投资者的利益,伤害投资者行为,并为自身的业绩带来风险。
(二)生物制药行业融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物制药产业是以知识作为主要的竞争资本,新药的开发成为了制胜的关键。紫鑫药业正是利用其“人参食品”的计划,利用社会对于人参价值的认可和重视度,推广人参计划作为吸引社会资金的工具,是企业内部管理所带来的融资风险。
1、缺乏融资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措施。融资风险缺乏一个科学的量化指标进行有效的衡量,通常运用财务杠杆对其财务管理的风险进行检测。而融资风险作为财务管理风险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缺乏科学的量化指标进行全面地防范。同时在日常财务管理当中,只重视如何融资,而忽视融资后的财务管理,导致融资风险管理的缺乏和防范措施的采取。
2、缺乏有效的政府监控。尽管我国政府对上市企业的监管不断完善,并新增了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的环节,以帮助投资者更加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但是经过调查发现金融行业的信息披露质量最高,而医药卫生行业最低,与所在行业的专业性有着显著性关系。政府在监管力度上的不足,生物制药企业在上市以后追求融资而忽视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建设,使得生物制药企业在资金需求和融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上产生冲突。
3、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在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后,如何保证融资企业在发生财务困难或者融资风险后能够有效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尽管当前在企业的保证金和注册资金等有所规定,但是在经营过程中,这些资金远远不足以保证企业在融资后能够对自身和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时具备的抗风险能力,建立健全和有效的保障机制,保证企业在融资风险出现的时候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企业的生命。
(三)紫鑫药业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上市融资风险的启示
1、加强政府和社会的监督,纳入上市公司监管的规范中。由于生物制药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导致了政府金融部门对于生物制药上市企业的理解不充分,并容易受到其财务报告的误导。因此,应该加强与政府其他部门和社会、行业协会的联系,以实现共同监督,确立有效的监督举报机制,及时发现的问题,促进生物制药行业的有序发展。
2、确立上市公司完整退市机制。我国的上市制度中,仍然没有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导致上市企业经营出现风险的时候,财务风险尤为明显,并使得大批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失。确立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上市公司“业绩造假”,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失真给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
3、强化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建立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长期有效的管理以外,更重要是建立一套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包括事前的预警机制,防止财务风险演变成财务危机,在投资和筹资的过程中更重视资金的安全性。建立基于合理和全面的评估指标的风险预警体系,保证风险分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并根据预警体系的分析指导财务管理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
4、加快完善生物制药行业的政策指引,促进行业的健康良好发展。一个成熟的行业必然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金的积极性,并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作为新兴的生物制药行业,对资金的需求导致其在财务管理和公司管理上的忽视,从而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完善对行业的政策指引,促进行业自律和法律监管的双效管理,促进行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三、结束语
“紫鑫药业”事件的原因仍然没有官方公布的结果,但这个事件从侧面上反映了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在即将出台的行业“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加大了对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大了政策的扶持。生物制药上市公司在上市过程中募集的大量资金能够为企业在新的机遇期告诉发展,同时也不能忽视在财务管理风险中对企业的影响。本文从紫鑫药业的角度分析了生物制药行业的特点是高技术、高投入的行业,具有专业性较强,财务报告不能成为唯一了解企业运作的途径,加强对生物制药上市企业的监督,从而更好地引导企业良好发展,规避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健朴.我国企业国际化融资风险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6).
2、郝宇航.生物医药企业研发融资渠道研究[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3、高利丹,卫庆妮,李维权,鲁波涛.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研究[J].世界科技发展与研究,2009(2).
4、陆宇建,吴祖光.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质量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0(3).
篇5
1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总体发展概况
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前期的研究开发与后期的产业化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生物医药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注入资金、专业技术和人才等多种现代生产要素。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是走向资本市场利用的有效途径,上市后的生物医药公司可成为龙头企业,拥有组织制度优势、市场组织优势以及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
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18家生物医药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筹集到大量生物医药业发展资金,同样也说明我国生物医药业目前对资本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自1993年第一家生物医药类公司—四环生物上市以来,深、沪A股市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18家,流通A股从最初的9亿元增长至44.08亿元,增长了3.9倍。可见,生物医药业类公司整体筹资能力在不断增强,生物医药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业的发展。
2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情况分析
生物医药类企业发行上市进入证券市场,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融资的道路,为生物医药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适时分析该类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以及资本运营的规律,发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资产调整与重组,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于该类上市公司持续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1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析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见图1)。2002年平均每个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267亿元,占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值的31.87%;2007年平均每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291亿元,占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的26.78%,年平均增长0.205亿元,年增长率为5.89%。其中,长春高新、北海国发、交大昂立、钱江生化、星湖科技、诚志股份等6家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在4亿元以上,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842亿元,年平均增长7.119亿元;其余12家上市公司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仅2.102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仅1/3左右的上市公司以较大幅度增长,而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徘徊在2亿元左右。
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公司每年净利润为0.149亿元,占医药行业整体水平的23.97%,变化范围在0.01-0.31亿元之间,年际间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北生药业、银广夏、深本实、四环生物、长春高新等5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负值,莱茵生物、达安基因、交大昂立、诚志股份、四环药业、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等10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0.519亿元,是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3.48倍。由此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年际间存在明显波动,体现出一定的风险性特点,但超过一半以上的该类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较大的净利润。
结合图1来看,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在2002-2003年、2004-2007年分别是两个逐年增长的过程。但在18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中,1/3左右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一半以上的公司净利润都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公司应该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但其主营业务收入虽逐年增长,净利润却依然存在年度间的大幅增减变化,说明其年际间存在明显的成本增减变化。
2.2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和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是企业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该指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证度越高。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1%、9.02%、8.23%、2.41%、-3.74%和3.85%,年度间有明显差异。但诚志股份、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莱茵生物、华兰生物、双鹭药业、科华生物、上海莱士等8个公司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83%,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5%-35%之间,年际变化幅度为12%-22%,属于具有稳定净资产收益的企业。而四环药业、北生药业、深本实、长春高新、四环生物、星湖科技等6个公司的年际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属于自有资本获取收益能力和资本运营效益较差的公司。说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之间、年际之间其资本收益和资本运营效益存在差异,也是其经营风险的体现。
2.3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析
每股收益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受的企业利润和承担的企业亏损,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时最常用和综合性较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3元,年际间变化范围在
-0.06-0.23元之间,公司间变化幅度在
-0.76-1.01元之间;其中上海莱士、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莱茵生物、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诚志股份、交大昂立等9个公司的每股收益高于生物医药业平均水平,达到平均每股收益为0.45元,公司间变化范围在0.13-1.01元之间,年际间变化范围在0.33-0.47之间。但深本实、北生药业、银广夏、四环药业、长春高新、四环生物等6个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星湖科技、北海国发和钱江生化等3个公司的年平均每股收益仅0.02-0.06元,远低于平均水平。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6年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16元,年际间在1.75-2.57元/股之间波动,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3.24-4.23元/股之间。除了深本实和ST银广夏的为负值外,其余公司的均为正值,其中双鹭药业、交大昂立、华兰生物等12个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高于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平均值,年际间变化幅度在2.73-4.04元/股之间,公司间差异范围为2.31-4.23元/股之间。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2002-2007年间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但是生物医药公司之间和年际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0%左右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均比较高,显示出稳定的高水平发展优势,其资本经营状况良好。
2.4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市场潜力分析
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类上市公司比较,其股票具有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因为投资者投资股市除了希望获得眼前的稳定收入外,更多的是期盼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特征的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是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
(1)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是当前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生物医药作为生物技术开发应用的前沿之一,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高科技与资本对接,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诱人的发展空间。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既有很高的投资收益和广阔前景,技术创新活动又充满风险性。但是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这也是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只不过在投入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活动时,企业经营管理者注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即可尽可能地避免之。
(2)获利能力与上市公司本身直接相关。从每股收益来看,2002~2007年有67%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具有获利能力,50%的公司具有良好的业绩,年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45元,明显高于医药行业的年平均每股收益0.23元。其余1/3的上市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盈利能力较差。说明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对于投资选择来说这也是风险性的一种体现。
(3)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除深本实和银广夏两个公司外,其余16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6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1.62%,明显低于医药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0.83%。2002-2007年医药行业的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64%,而生物医药业为3.53%,其中近半数的上市公司更达到了16.83%。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突出地位。
综上所述,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此之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2.5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优势分析
2003-2007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9572.78万元,是非上市生物医药公司的7.04倍;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润为5624.29万元,是非上市公司的29.73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3结语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
篇6
市场占有率从0到30%
创始人刘革新及其团队经过十五年的奋斗,创立于1996年的科伦药业现已成为拥有23家子(分)公司和1家租赁企业的现代化药业集团。
科伦药业市场占有率2003年仅为7.3%,居全行业第二。自2003年公司着手规模扩展并购湖南科伦后,又于2006年先后收购了黑龙江科伦、湖北科伦、山东科伦等5家大型输液生产企业。2006年被收购企业合计产能达到1.98亿瓶袋,占同期科伦药业大容量注射液产量的25.13%。之后公司又向北扩张,于2010年上市前收购了辽宁民康,上市后又收购了河南科伦90%股权、广东科伦100%股权、广西科伦80%股权以及崇州君健100%股权和浙江国境85%股权。2010年科伦药业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0%,扩张速度迅猛,成为了国内输液行业的领头羊。
天相投资彭晓认为,强大的资源整合优势是科伦药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鉴于国内推行新版GMP使得部分大容量注射液企业出局,以及其他大输液生产企业相对保守的竞争策略,公司作为最具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扩大。
规模效应确保竞争优势
在发达国家,大型输液生产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大,市场比较集中。如在美国,百特公司垄断了全美80%的输液市场;在欧洲,大型输液市场基本被费森尤斯卡比、贝朗、百特3大公司占领。国外的大型输液企业可以生产大约200个品种,产品以非玻瓶输液为主。
比照国外大型输液行业的发展模式,规模效应对企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公司共拥有106个品种、241种规格的大输液产品,是目前国内输液行业中品种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其中,公司还有26个品种的大输液产品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双鹤药业在大输液行业市场占有率为12%,是科伦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对比两者毛、净利率,我们可以看到,科伦药业优势明显,这也使得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科伦药业有更多价格空间来抢占市场,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
科伦药业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它的规模足够大,产品线很齐全,能够形成巨大的力量,而这种产品全面的生产商家也很受医院的欢迎。另外,科伦药业自主研发的、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可立袋(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于2005年成功问世,该产品不仅集中了中国当代输液制造技术的最新成果,更代表着中国未来输液包材的发展方向,在国内外均属首创,并深刻地改变着输液行业的格局,是公司的爆炸性产品。
齐鲁证券分析师谢刚认为,公司毛利率未来依然将处于上升通道,全年应该保持在40%以上,其主要原因为公司目前玻瓶产能稳定,而软塑类产品销量快速增长、毛利率也依然在不断提高也拉高了整体毛利率水平,不仅如此,公司在收购崇州君健塑胶后更是有效的提高大输液产品的整体毛利率水平,节约了整个大输液生产成本。
篇7
近年来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重污染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被政府、公众乃至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所关注。
环保部2010年9月14日公布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要求16类重污染行业在环保部门和公司网站披露年度环境报告,制药业虽然属于此范畴,但几乎没有上市公司披露环境年报。
本文以沪深两市制药业上市公司2009~2013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所披露环境信息为研究对象,构建环境信息披露指数,从披露内容、披露差异以及行业对比等角度对制药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相对其他学者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本文专注于制药业这一披露水平较低的行业,建立更全面的指标体系,多维度的评价制药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以期为今后的政策改进提供启示。
三、制药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评价
(一)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总体评价
中国制药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数表1所示,其环境信息披露状况总体较差,披露指数由2009年的8.30提高到2013年的14.10。这说明中国制药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仍处在较低水平,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主动性较低,披露出的环境信息也并不详细,但行业整体的披露水平呈上升趋势。
比较六个模块的披露指数,发现尽管越来越多的公司建立了基本的环保治理结构和管理系统,但高层并没有对环境管理予以足够重视,多数企业仍缺乏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来配合已经建立起的环境治理结构,由此拉低了公司治理类信息的披露水平;尽管多数公司获得了环境管理系统认证,但极少公司对的环境信息进行第三方验证;尽管对节能、节水信息披露较多,但减排信息和固废处理披露相对少;虽然进行污染治理和在环保设施支出的公司较多,但在环保技术研发项目上有支出的公司少;自发环保行为主要以对员工进行环保培训为主,大多数公司在内部环保奖励、环境审计等方面却很薄弱。
(二)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行业差异
分行业看,中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无论是从中等以上得分区间的企业数量还是得分均值,都不如西药企业,如表2所示。
2009年中、西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尚处于质量较低的阶段;2010年西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较上年明显提高,且有20%的企业信息披露指数进入行业中等水平,而中药企业则没有明显提升;西药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在2011年又有大幅提高,只有少数企业(12.50%)处于得分值域下限,同时12.50%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处于较高得分区间,反观中药企业,所有企业仍然处于低分区间;2012年西药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明显下降,低分区间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多,从2011年的50%增加到54.54%,同年中药企业有6.67%的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指数进入中等水平,93.33%的企业仍处于低分区间;2013年两类企业的披露质量均为五年内最高,其中西药企业处于低分区间的企业只有41.67%,为五年内最低,中等和较高得分区间的企业数则有大幅增长,分别达到了41.67%和16.67%,得分均值为20.97,中药企业依旧没有处于较高得分区间,处于值域下限的企业有所减少,但仍在较低得分区间变动。
四、结论
总体上看,制药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具有自愿性,尚无统一的披露标准,大多数企业没有固定的披露格式和指标,总体披露水平较低。
具体看,第一,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分布具有层次性,披露水平低且不稳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分析表明,中国制药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分布总体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企业披露意愿最强烈的信息,即公司治理层面,其信息披露率呈上升趋势;第二层次是企业比较倾向披露的信息,即披露情况、环境绩效指标和环境支出三类可量化的信息,该类信息近三年披露率较稳定;第三层次是企业回避披露的信息,即环境现状和自发环保行为类信息,前者的披露率最低,几乎没有企业愿意披露目前公司的环境现状。环境绩效指标子项虽然披露分数较高,但其分数大多来自能源使用方面,而减排及污染治理等项目披露评分仍属较低行列,这种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分布的层次性与各类环境信息自身特点有关,也与环境信息披露监管缺失导致披露内容上的选择性倾向有关。制药业上市公司在环境信息披露的精细化程度及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改善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篇8
修正药业集团于1995年5月由董事长修涞贵创立,是集中成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的科研生产营销、药品连锁经营、中药材标准栽培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民营制药企业。集团下辖55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有员工6万余人,总建筑面积59万m2,资产总额59亿元。
修正药业形成了“三大集团(修正药业集团、通药制药集团、长白山药业集团)”、“两个总公司”、“两个国家级驰名商标”的发展格局,自2000年起,连续9年在吉林省医药企业综合排序中位居榜首,2004年起在全国中药企业利润排序中第一名,销售额和利润居中国医药行业前十强。2000~2009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92.23亿元,上缴税金14.97亿元,利润39.5亿元。
修正药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近80个,有专利1 000多项。公司生产21种剂型、800多种药品、近千种保健品和化妆品。企业先后获“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等近百项荣誉。
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2009年,修正药业集团采取了强化市场销售、细分市场、抓生产保供货等一系列措施,全体员工使牛劲保市场供货、做牛市抓市场挖潜,企业一直呈现产销两旺的形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46.8%、51%,实现利税11.4亿元,发货率达到98.8%,总产值、销售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创集团历史新高。
2010年,随着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行新医改,医保覆盖人群扩大,全国各级县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国医药行业市场将继续扩容。另外,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明显,势必造成企业营销费用上升。结合以上对行业和市场的分析,集团已经制定了更高更远的发展目标,在领航人修涞贵的领导下,坚持修正特色的企业发展道路,预计在2011年修正药业集团必将实现更大的跨越。
三、科技开发创新
2009年,修正药业集团技术中心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承担省市各类攻关和产业化项目4项;开展自主创新新药开发24项,包括:基因工程生物新药一项中药一类新药1项,中药二类(现五类)新药2项,新中药复方制剂在临床研究16项,临床前研究课题1、2类新药5项;其他仿制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116项。这些研究成果将在未来10年中陆续实现产业化,支撑企业未来稳步发展。
2009年度获批并陆续投产上市药品、保健品、化妆品新产品16个。
四、项目完工情况及新建项目安排
2007年7月,修正药业集团在长春高新区开工建设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已建成,已经通过GMP认证正式投入生产。建成后生产能力将达到胶囊22万粒/年,片剂12亿片/年,颗粒4.4亿袋/年,贴剂500万贴/年。
修正双阳梅花鹿产品加工基地项目总投资3.4亿元,已完成投资0.5亿元。综合制剂车间、锅炉房、综合办公楼基建工作已基本完成。
总投资5.19亿元的修正人参产业园工程完成了项目征地、场地平整、草药库和仓库建设等工作,完成投资0.62亿元。
2007年4月底开工的四川双流修正药业四川医药产业基地,设备调试现已完成,准备进行GMP认证,预计2010年3月正式投产。
2009年3月,北京修正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在昌平区动工,该项目被北京市列为2008年重点工程,项目主要建筑主体施工已封顶。
2009年4月底,辽宁修正生物制药在本溪奠基,基础施工已全面展开。
2009年5月15日,在抚松县境内的松江河镇工业经济开发区,修正药业集团与吉林森工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吉林森工修养堂健康产业集团人参健康产业园项目开工。该项目总投资4.58亿元,占地5.36公顷,主要建设人参加工车间等6.35万平方米,年产成品参1300吨、人参皂苷60吨、人参保健食品及药膳健康产品240万件、人参系列化妆品11万件。
国家发改委批准支持抚松县投资1.2亿元的国家二类新药厄贝沙坦生产线扩建项目已经开始动工。
国家发改委批准支持项目长白山制药扩产建设已经完成工程设计。
五、未来的经营分析及策略
根据全国医药市场扩容的整体趋势和未来,修正药业集团确定了以生物医药为重点、从质和量两方面全方位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发展思路。在发展的“质”上,修正药业集团将逐步由传统中医药生产向生物制药转型;在“量”上继续做好全国产业布局,整合优势医药资源。在技改和新建项目中结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确保规划的前瞻性、技术先进性,推动产业体系向专业化、自动化、规模化发展,确保企业技术装备在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修正药业集团将进一步强化市场营销细分化战略,重点培育若干核心品种:
1.继续打造配培育一批市场需求好的品种。培育销售额过5亿元的品种4个,过亿元的有20个。
营销总公司所属10个事业部各有不同的主品,集团将针对不同区域市场的特点进行市场细分,针对性地展开营销,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将品牌效应发挥到最大,努力打造更多超亿元、超5亿元的主品。
2.加大新产品的储备和开发力度
在“十一五”期间,修正药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独家产品16个将陆续上市,其中包括一类新药品种3个,中药五类1个,新中药复方制剂8个。
3.循序推进新项目建设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加快各大生产基地建设,统筹安排好各项目的施工,有序地推动各项目进行。启动长春高新区开工建设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研发基地和生物制药基地建设。完成修正双阳梅花鹿产品加工基地综合制剂车间、锅炉房、综合办公楼建设。鸡蛋活性成分原料达产能力5吨以上和优尔等5个相关保健品,投产伊更美等20个营养及保健品。
4.抓好并购重组,推进对全国优秀医药资源的整合
修正药业大规模新建项目和并购的目地,就是要整合全国各地区不同的优势资源,并使企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得到最大化,进一步巩固企业在中国医药制造行业的领先地位。
5.进军保健品和药膳市场
目前,修正药业正以“修养堂”为品牌,大力进军保健品市场,计划在五年内建设5万家修养堂(放心堂),并已向国家申请了1 000种具有专有技术或专利的药膳食品,准备投向市场。修养堂现已在山东等省开办了旗舰店,取得了良好效果。
6、推动产业系统整体升级
篇9
一、制药业部门创新体系分析框架的提出
如何从理论的角度来解释印度制药行业崛起这一现象?从整体看来,印度和中国在制药行业的一些发展特征方面似乎差别不大。比如,印度制药行业分布着2万多家注册企业,90%以上是作坊式小企业;我国目前拥有6000多家医药企业,医药中小企业所占比例为86.8%,水平基本相当;两国制药行业在生产成本低、行业集中度低等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传统的产业理论似乎难以解释。因此,对于印度制药业的研究需要从新的角度来把握。
部门创新体系(Sectoral Systems of Innovation,简称SSI)的概念由马莱巴(Malerba,2002,2004)等近年来提出。部门创新体系是一个基于系统的视角研究产业或部门层面上创新活动发生过程中技术、组织和制度等因素交互作用机理的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着眼于特定产业部门,主要研究部门体系之间在创新活动的速度、类型及其组织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Malerba认为部门创新体系由知识和技术体制、行为主体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网络以及制度三部分组成。
根据部门创新体系理论,制药产业当属于“科学基础型”产业,其形成和发展受到科学技术创新的全面影响,研发投入的密集程度和专利制度对制药产业的创新活动具有制约作用。基于经验观察,制药产业受技术轨道、行为主体与网络、制度等三方面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从部门创新体系的角度来看,制药产业是非常适合的研究对象。结合制药业的产业特点,下面列出分析制药业部门创新体系的分析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制药业创新体系框架图
二、印度制药业部门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
第一,印度政府的适当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首先,从印度现行的国家制药业政策来看,印度政府鼓励投资,致力于发展外向型制药产业,提高国家药品资助研发能力的目的。在印度,现行的制药业整体政策框架主要是基于1994年颁布的印度制药业政策,2002年和2006年又进行了修改。根据实际情况,这些药品法规规定了各个时期为保证基本药物的可及性、保证药品质量、合理用药和促进制药产业发展的一些措施,这些统一且明确的药品政策保证了一定时期内稳定的产业环境。同时,由于其根据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制定出不同的引导性政策,印度的国家药品政策在印度制药产业发展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次,在印度制药业发展过程中,印度政府曾建立了一些国家级药品研究机构,例如,中央药品研究所(CDRI)和印度化工技术研究所(IICT),这些研究所曾经为印度制药业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另外,印度的政策对仿制药非常宽松,能够在美国FDA上市的药品,在印度上市不需要再做临床实验,只要印度的企业能够做出和在美国上市的药品同样的产品(即经过印度药政当局测试,两种产品成分一致)就可以了。这样的结果使印度的仿制药品在美国产品上市后的9个月内就能够上市。
第二,专利制度改革对印度制药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宽松的专利制度曾为印度制药业的仿制提供了环境。在印度获得独立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制药业的市场份额和所有权大半都被控制在外国公司手中。为培育民族医药产业,确保国民用药,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促进性政策措施。1970年颁布、1972年正式实施的印度专利法只承认了工艺专利,即给予某种制造合成药物的程序以专利,但未确认产品专利,即对于食品、药品的物质不授予专利,仅对生产方法授予专利。印度本土公司由此开始了以仿制药为主的发展道路,通过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方式,只要开发出自身的生产流程,印度公司就可以进行批量生产药品,从而制造出价格低廉的仿制药,此举极大地提高了药品的可获得性。由于价格差异明显,跨国制药企业根本无力与印度本土的制药企业相抗衡。印度本土制药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已经从1970年的32%上升到2004年的77%。30余年的逆向工程设计的经验极大地促进了印度制药研发与生产技术的发展。由于印度只对药品的生产过程授予专利而对药品本身并不授予专利,这就为仿制药在印度泛滥打开了绿灯。根据经验观察,一款药物通过美国FDA的审批后,3个月左右就可以在印度看到仿制药品,足见印度仿制企业速度之快、力量之强。
第三,以专利挑战战略和药品加速申请战略为核心的研发战略。在研发战略上,印度制药企业频频采用专利挑战战略和药品加速申请战略。前者是通过研究跨国企业的药品专利,找出漏洞诉其专利无效或者通过避开专利保护范围合成药物;后者是在专利药品到期之前,利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合成药物分子。由于化合物专利通常在合成工艺专利之前到期,在化合物专利到期之前就可以向美国FDA提交药物加速申请,当化合物专利临近到期时,他们就马上上市自己的非专利药品。近年来,印度制药企业与国际制药巨鳄们专利官司纠缠不断,例如南新挑战瑞辉。数据显示:仅2005年,印度南新公司在法律费用方面开支约三千万美元。专利战略的成功运用不仅为印度公司赢得了市场独占权和更丰厚的利润,也为印度企业走向世界积累了经验和信心。
第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印度因其原属英国殖民地,国民英语水平高,其中有3500万英语熟练的人口,印度制药企业到海外兼并或收购当地企业,与当地人很容易沟通。印度赴欧美的留学生较多,而且印度公司开出较高的薪酬能够吸引大量的留学人员回到印度工作,这使得印度公司拥有很多掌握前沿技术,熟悉欧美市场和法规的人才,促进了印度制药企业的国际化。印度制药企业的薪酬制度有利于其吸引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印度药厂普通员工的工资水平很低,有的每月只有几百卢比(合一两百元人民币),但技术人员的工资相当高,一些药物的主要研究人员工资待遇一般年薪在3万美元以上,有的外加第一年销售利润25%的提成。太阳制药公司(Sun Pharmaceuticals)从外企招来一位曾任亚洲总裁的管理人才,年薪开到400万美元。这些舍得花血本的策略,使印度的制药企业形成了很强的科研力量和管理水平,拥有了冲击世界医药市场的实力。
印度通过10多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拥有了类似于南新(Ranbaxy)、瑞迪(Dr. Reddy’s)、西普拉(Cipla)等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型制药企业。这些企业已不局限于简单的仿制,也已经开始有了创新药物。而这些制药企业,正通过收购国际知名医药企业的非专利业务、建造海外工厂的形式,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以瑞迪公司为例,该公司自1984年创立以来,现已成为印度第二大制药公司。在完成了一系列大型收购和专利挑战事件之后,2006年,该公司年收入达15亿美元,大大超过2005年的5.63亿美元。它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大宗原料药产业起家。瑞迪是以大宗原料药布洛芬起家的,1986年,首次向德国出口大宗原料药甲基多巴;1987年~1990年,大宗原料药通过FDA检验,同时大量出口俄罗斯等非规范市场。第二阶段,向特色原料药产业过渡。1992年和1993年分别在美国和法国成立销售中心,海外市场在瑞迪公司的销售额中占了相当比例。第三阶段,产业全面升级。瑞迪公司开始涉足制剂生产、新药研发等多个领域。1994年~1998年,经过4年努力,瑞迪的第一个非专利药雷尼替丁的制剂生产车间获得美国FDA认证,从此打开了制剂生产的销路。近日,该公司正抓紧建立其在欧洲的第一个研发基地,逐步实现公司以研发为基础的目标。
其它企业如南新公司、西普拉公司等也有相似的发展历程。整体来看,这一系列过程可以概括为从大宗原料药中间体――特色原料药――专利仿制药(非规范市场)――通用名药物(规范市场)――创新药物的过程。当然,这种模式也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即专利制度出台前,印度企业可以随意仿制专利药,然后在国内以及一些非规范市场销售,形成了强大的仿制能力和制造能力。在专利制度转变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一些实力较强的印度制药企业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仿制非专利药在国外规范市场如美国、欧盟销售,经过多年的探索,终于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南新公司现在已经成为美国第十大非专利药生产商。这些印度制药企业还不断通过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的方式巩固自己的地位,并积极投入研发。目前,印度几大知名药企研发投入已经达到销售收入的10%,虽然和辉瑞、默克等制药巨头还有差距,但已经远远领先于我国的制药企业。
无疑,“印度模式”的核心就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自主创新逐步实现产业升级的最终目的。
三、“印度模式”对我国制药业发展的启示
“印度模式”非常值得我国制药业借鉴。作为正在崛起中的两个制药业大国,可以预见中国和印度未来彼此之间的竞争将会日益激烈。在竞争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两国在制药业上存在的合作潜力。
第一,借鉴印度制药业的专利战略。印度制药企业所采取的专利挑战战略和专利加速战略,非常值得我国同行借鉴,通过专利战略,一方面,企业技术能力得到培育,另一方面,通过与国际领先企业“过招”可以增强危机意识、加速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这方面经验很值得我国制药企业借鉴。
第二,促进制药业的国际化。国际化是制药业的一个基本特点,近年来,世界制药行业兼并重组浪潮汹涌,跨国直接投资活动日趋频繁。在大量外资涌入的同时,我国一些有实力的医药企业、集团可以利用比较优势,尝试“走出去”,到其它发展中国家、地区投资设厂。在进行跨国经营的同时,既可提高自身的实力,也能带动国内的其他医药企业快速发展,从而推进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向国际化迈进的企业,如海正等。
篇10
关键词:财务指标;财务预警;综合评分法
亚历山大・沃尔是企业财务综合分析的先驱者之一。他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被称为沃尔评分法。他选择了7个财务比率,分别给定了各指标的比重,然后确定标准比率(通常以行业平均值为标准),将实际比率与标准比率相比,得出相对比率,将此相对比率与各指标比重相乘,得出最后总分。
综合评分法是在沃尔评分法的基础上构建的一种全新的财务风险评估方法,它可以评估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状况,可以分别评估企业的各个业绩能力。
一、财务指标的选定和标准比率的确定
综合评分法中的财务指标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选取了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绩效、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状态的几个指标,将现金流量类指标也考虑了进来,具体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比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
综合评分法的标准比率确定方法很多,可以是行业的平均值,或同行业优秀企业的平均值。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业绩评价目标。
二、计算指标比重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风险评估首先是评估盈利能力,其次是偿债能力,再次是成长能力,它们之间大致可按5:3:2的比重来分配。本文认为企业经营运作的最终结果将体现在企业的财务上,经营风险最终也将归结和体现于财务风险,因此本文还考虑了营运能力的指标。所以,在综合评分中,盈利能力占有了较高的比重(40分),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占有同等的比重(25分),成长能力只占10分的比重。
具体到各个能力下所属的财务指标,其比重需要通过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得到:
(一)盈利能力指标
设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分别为A、B、C、D。将四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将分数生成矩阵。
首先,建立判断矩阵。本文认为,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A和B)比总资产报酬率和每股收益(C和D)更能实时地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故相对重要一些,赋予A和B的重要性为3分值,C和D的重要性为2分值,见表1。
其次,计算出判断矩阵每行乘积的加权几何平均数及A、B、C、D所占的权重WA、WB、WC、WD,可得出:WA=1.2247,WB=1.2247,WC=0.8165,WD=0.8165,Wi=4.0824;WA=0.3,WB=0.3,WC=0.2,WD=0.2。
最后,计算矩阵X的最大特征根λ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λ=∑[(AW)i/n・Wi],由此可计算得出λ=4,同时要计算出CI并引入平均随即一致性指标RI。
CI=(n为矩阵的级数)
CR=
计算得出为CI=0,CR=0/0.9=0(当n=4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0.9),由CR=0
(二)偿债能力指标
设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比率分别为A、B、C、D。赋予A和C的重要性为2分值,B的重要性为1分值,D为3分值,可计算出:WA=0.25,WB=0.125,WC=0.25,WD=0.375。
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比率的比重分别为6.25分、3.125分、6.25分、9.375分。
(三)营运能力指标
设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A、B、C。赋予A和B的重要性为3分,C的重要性为2分。可计算出:WA=0.375,WB=0.375,WC=0.25。
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的比重分别为9.375分、9.375分、6.25分。
(四)成长能力指标
设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分别为A、B、C、D。赋予A、B和C的重要性为3分,D的重要性为2分,由此可计算出:WA=0.2727,WB=0.2727,WC=0.2727,WD=0.1818。
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的比重分别为2.727分、2.727分、2.727分、1.819分。
三、设计新的评分体系
为了取值的方便、合理,作者改进了以往的评分方法,确立新的评分体系。新的评分体系为
综合得分=评分值+调整分
调整分=(实际比率-标准比率)÷每分比率
每分比率=(行业最高比率-标准比率)÷(最高评分-最低评分)
其中,标准比率为行业平均值,行业最高比率为标准值的最高值。标准比率为行业中85%的指标值,最高评分为所设定评分的1.5倍,最低评分为所设定评分的一半,见表2。
接下来,根据企业最后得分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及财务风险水平的相对大小。若企业的最后得分高于100分,说明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财务状况还算安全;若企业的最后得分低于100分,说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管理层必须采取措施对财务风险加以严格控制。
四、财务风险预警案例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综合评分法,现以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运用此法来度量该公司的财务风险。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5月4日在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2000年11月29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0]162号文核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600000万股,并于2000年12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但好景不长,在2013年7月天方药业公告称,自2013年7月15日起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这意味着天方药业即将永久退出A股市场。
根据以上情况,说明天方药业在退市前肯定遭遇了不小的财务风险,以至于最后使得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下面我们基于综合评分法的模型,说明天方药业在退市前几年的财务风险状况。
第一步,基于天方药业的财务报表,我们计算了主要财务指标,并找到医药生物行业2010~2012年的平均值,作为综合评分法中的标准比率,而行业的最高比率,考虑到行业指标的集中度,选取行业阈值范围的15%位的指标值作为行业的最高值。结果见表3。
第二步,根据上述方法,我们来计算天方药业2010~2012年的综合得分,见表4。
由以上计算我们看出,在2010年时天方药业的综合得分为100.38,虽然还未低于100分,但说明企业的业绩已经处于行业平均水平,此时企业管理层应该有所警惕。细看企业的财务数据,2010年盈利能力方面的指标远低于行业标准比率,甚至连标准值的一半都没有达到。偿债能力的指标也不容乐观,尤其是资产负债率竟然高达72.87%,如此高的负债率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绝对是巨大的。在成长能力方面,净利润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均高于行业均值,可是净资产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却远低于行业均值,总资产增长率甚至为负值,说明企业的经营收益最终没有转化为股东财富,企业的盈利能力没有因为净利润的大幅增长而改善。
天方药业2011年综合评分法下的得分为91.96, 2012年得分为83.91。通过三年的横向对比可以看出,天方药业的财务状况正在逐渐恶化。2010年其得分已经接近100分,而在2011年和2012年企业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手段来控制财务风险。
由此可见,此方法可以简单地识别出企业的财务状况。现实经营运作中,企业不必等到报告期再进行风险的度量,而是随时采集财务指标数据,随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第一时间识别出财务风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此方法在指标选择、比重确定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主观因素,大多为经验数据总结,因此分析中不应盲目依靠得分进行判断,还要结合企业实际、行业状况进行识别,模型也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洪武.火电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
[2]孙晓琳.基于Kalman滤波和BP神经网络的财务危机动态预警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