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管理制度

篇1

第一条为了提高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保障村民获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称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

村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依照执业医师法的规定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乡村医生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给予奖励。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第六条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医学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适应农村需要的医学学历教育,定向为农村培养适用的卫生人员。

国家鼓励乡村医生学习中医药基本知识,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

第七条国家鼓励乡村医生通过医学教育取得医学专业学历;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申请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第八条国家鼓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开办村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在村医疗卫生机构向村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

第二章执业注册

第九条国家实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工作。

第十条本条例公布前的乡村医生,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后,继续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一)已经取得中等以上医学专业学历的;(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工作20年以上的;

(三)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培训规划,接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

第十一条对具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但不符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条件的乡村医生,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有关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基本知识的培训,并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进行考试。

前款所指的乡村医生经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可以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经培训但考试不合格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其再次培训和考试。不参加再次培训或者再次考试仍不合格的,不得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

本条所指的培训、考试,应当在本条例施行后6个月内完成。

第十二条本条例公布之日起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不具备前款规定条件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允许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经培训达到中等医学专业水平的其他人员申请执业注册,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三条符合本条例规定申请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人员,应当持村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拟聘用证明和相关学历证明、证书,向村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执业注册。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对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准予执业注册,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不予注册,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乡村医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执业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

(三)受吊销乡村医生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执业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

第十五条乡村医生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

未经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不得执业。

第十六条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有效期为5年。

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申请再注册。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核,对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准予再注册,换发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再注册,由发证部门收回原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第十七条乡村医生应当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变更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第十八条乡村医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注册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销执业注册,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受刑事处罚的;

(三)中止执业活动满2年的;

(四)考核不合格,逾期未提出再次考核申请或者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

第十九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准予执业注册、再注册和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向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的村民公告,并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汇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注销注册,应当依据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遵循便民原则,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十一条村民和乡村医生发现违法办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注销注册的,可以向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反映;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反映的情况应当及时核实,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予以公布。

第二十二条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注销注册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第三章执业规则

第二十三条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一般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

(二)参与医学经验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三)参加业务培训和教育;

(四)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五)获取报酬;

(六)对当地的预防、保健、医疗工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四条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常规;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乡村医生职责,为村民键康服务;

(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五)向村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第二十五条乡村医生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工作;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如实填写并上报有关卫生统计报表,妥善保管有关资料。

第二十六条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对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处置。

第二十七条乡村医生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对超出一般医疗服务范围或者限于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情况紧急不能转诊的,应当先行抢救并及时向有抢救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求助。

第二十八条乡村医生不得出具与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范围不相符的医学证明,不得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活动。

第二十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乡村医生一般医疗服务范围,制定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乡村医生应当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规定的范围内用药。

第三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对乡村医生开展国家规定的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

第四章培训与考核

第三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规划,保证乡村医生至少每2年接受一次培训。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培训规划制定本地区乡村医生培训计划。

对承担国家规定的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其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对边远贫困地区,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经费支持。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支持乡村医生培训工作。

第三十二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负责组织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应当为乡村医生开展工作和学习提供条件,保证乡村医生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三十三条乡村医生应当按照培训规划的要求至少每2年接受一次培训,更新医学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第三十四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乡村医生的考核工作;对乡村医生的考核,每2年组织一次。

对乡村医生的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充分听取乡村医生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乡村医生本人、所在村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的意见。

第三十五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检查乡村医生执业情况,收集村民对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工作质量的评价和建议,接受村民对乡村医生的投诉,并进行汇总、分析。汇总、分析结果与乡村医生接受培训的情况作为对乡村医生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

第三十六条乡村医生经考核合格的,可以继续执业;经考核不合格的,在6个月之内可以申请进行再次考核。逾期未提出再次考核申请或者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乡村医生,原注册部门应当注销其执业注册,并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第三十七条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村民和乡村医生提出的意见、建议和投诉,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村民或者乡村医生。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一)执业活动超出规定的执业范围,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转诊的;

(二)违反规定使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以外的处方药品的;

(三)违反规定出具医学证明,或者伪造卫生统计资料的;

(四)发现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不按规定报告的。

第三十九条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违反规定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活动,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第四十条乡村医生变更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未办理变更执业注册手续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第四十一条以不正当手段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由发证部门收缴乡村医生执业证书;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未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以及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按照乡村医生培训规划、计划组织乡村医生培训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人员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者对符合条件的人员不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收回或者补发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或者再注册申请,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工作的,或者未按照规定将准予执业注册、再注册和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向村民予以公告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篇2

第一条大学生村官既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又是为各级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的接班人的重要来源,乡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做好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条在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乡组织办具体负责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大学生村官要按照“思想上当先进,学习上做典范,工作上求实效”的要求,努力争当新农村建设“六大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员、村级组织建设推进员、远程教育辅导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和便民服务员。

第四条大学生村官任职前,须与乡党委签订书面聘用合同,合同期一般为3年。合同期满,经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的,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可以续签聘用合同,待遇不变;合同期满,没有续签聘用合同的,聘用关系自行终止,自主择业。

第五条合同期内,受聘人员因考取公务员和被企事业单位录用以及其它原因需要终止合同的,由本人向乡党委提出辞职申请,经乡党委审查后,报县委组织部审定。

第六条大学生村官聘用后,原则上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成为正式党员的担任支部副书记或支部委员,全程参与村级会议和日常工作。

第七条建立师带徒制度。乡党委要为每名大学生村官确定一名业务骨干进行帮带培养,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八条建立严格考勤制度。大学生在村时间每周不少于3天,其他时间可到机关学习锻炼。发现有未请假不在岗的情况,所在村居和办事处要及时制止,并报乡党委进行严肃处理。禁止大学生村官在聘任期间外出兼职打工。

第九条建立学习调研制度。大学生村官除参加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会外,还要紧紧围绕“三农”工作需要制定自学计划。每年要选定一个专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研文章。大学生村官之间要加强学习交流,实现共同提高。

第十条建立工作日志制度。大学生村官应认真、详实地记好工作日志。工作日志的内容主要包括:村情民意、工作计划、工作成效及工作经验总结等。乡组织办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的检查。

第十一条建立督查述职制度。大学生村官要做到谦虚谨慎,勤政廉政,遵纪守法。乡党委每季度对大学生村官履职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大学生村官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查剖析,年底向村“两委”和乡党委进行述职,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评议。

第十二条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上班期间,大学生村官的手机要保持开机状态,确保随时取得联系。大学生村官驾驶摩托车、汽车必须手续齐全,车况保持良好,不准酒后驾车。禁止大学生村官到水库、池塘等室外野游,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第十三条建立考核制度。乡党委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年度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出勤、学习、宣讲、工作等方面,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实行“三个优先”:发展党员优先、乡村后备干部纳入优先、推荐荣誉优先。对年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大学生村官报请上级核准,解除聘用合同,予以辞退。

篇3

第二条为了保证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工作的正常进行,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常规疾病医疗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相结合,以常规性疾病医疗救助为主的原则。

(二)坚持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与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广覆盖、低标准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标准的原则。

(四)坚持突出重点和量力而行的原则。

(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六)坚持医疗救助属地管理的原则。

第三章医疗救助的对象

第四条本细则所称医疗救助的优抚对象是指具有**县常住户口、持有《****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领取证》,享受国家抚恤补助待遇、不享受城市医疗保障的在乡重点优抚对象:

(一)在乡西路老战士;

(二)在乡老复员军人;

(三)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

(四)在乡残疾军人;

(五)在乡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第四章医疗救助标准

第五条在乡一级至六级残疾军人和西路老战士医疗救助符合规定的门诊费和住院费用实报实销。

第六条在乡的其他重点优抚对象因大病、重病住院治疗,本人全年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在×××元以上(含×××元),可申请医疗救助。医疗救助的标准如下:

(一)时期入伍的在乡老复员军人,按照本人住院治疗时发生的医疗费用的×××标准予以救助;

(二)时期入伍的在乡老复员军人,按照本人住院治疗时发生的医疗费用的×××标准予以救助;

(三)抗美援朝时期入伍的在乡老复员军人,按照本人住院治疗时发生的医疗费用的×××标准予以救助;

(四)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七级到十级残疾军人、参战人员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按照本人住院治疗时发生的费用的×××标准予以救助。

第七条医疗救助的最高额度每人年度累计不超过1000×××元。救助对象身份类别重叠的,按最高类别标准实施救助。

第八条凡没有住院治疗的重点优抚对象,在一年中在乡(镇)卫生院和其它医院门诊看病发生的医疗费用,可凭门诊正式医疗费单据,可救助200-×××元。

第九条在指定医院以外就诊(有转院证明除外)及因违法违纪、打架斗殴、酗酒、交通肇事、吸毒、自杀、自残等因自身原因造成住院治疗时发生的医疗费用或安装假肢、器官移值、镶牙、整容、矫形、配镜及购买保健、滋补、营养品等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列入救助范围。

第五章医疗救助资金的申请、审核和核销

第十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救助对象申请医疗救助时,由本人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持定点医院诊断证明、正式医疗收费单据和相应的治疗处方清单及《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领取证》,到乡(镇)填写《**县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申请表》,经乡(镇)审查报民政部门审核审批。对符合条件的,直接由民政部门负责办理领款手续。对不符合条件的,由民政部门注明原因,逐级通知申请人。

第十一条符合救助条件的重点优抚对象,应在医疗终结一个月内提出救助申请,未及时提出救助申请的不予受理。

第六章使用与管理

第十二条医疗救助资金由民政部门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民政部门是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的主管部门。财政、审计、卫生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第十四条民政部门和乡(镇)都要建立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档案,做到一户一档,一次一案,有据可查,县人民医院为全县重点优抚对象享受医疗救助的医疗定点医院。

第十五条定点医院要严格执行医疗救助的相关规定,按规定为救助人员提供相应的医疗诊断证明和医疗费用清单,严禁弄虚作假,如违反规定取消定点医疗资格。

第十六条救助对象要如实提供相关证明和材料,对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民政部门将如数追回,并取消其医疗救助待遇;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第七章附则

篇4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管理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6-023-01

目前,我国建筑业安全法律法规在逐步完善,建筑事故数量增长的势头也得到了控制和改善,但是由于建筑企业自身缺乏对安全防护和安全投入意识的重视,我国安全监督机构执法力度和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以及我国保险市场的不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生产过程中,往往普遍存在不遵守或对现有的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全实行的现象。

1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监管机构执法力度和方式有待改善。我国现有的安全监督主要是由按规定设置的安全监法机构来执行,包括国家建设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消防部门等机构。基于诸多监督机构执法权利和范围界限不清,往往出现多头管理、各行其是的现象,施工企业往往无所适从。很多监督部门执法人员偏向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也促使了建筑企业对安全防护的不重视程度。另外,现实执法中,往往忽视了群众监督的力量。加强监督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改善执法方式,结合有力的群众监督,是我国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内容。

1.2 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大多数都由农民工组成,而且普遍缺乏安全意识,技术培训也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已经在人员培训工作上加大了力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员培训的方式、力度和考核体制等方面都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建筑业的施工技术复杂,企业应更重视施工人员对安全技术交底的能力培养。总体来讲,施工企业应从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这两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

1.3 安全投入的意识差。近几年,随着安全投入的理念的引入,我国建筑业的事故造成的损失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安全投入主要体现在对施工机械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用具的更新等方面。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11-86统计,机械伤害为我国建筑施工事故中主要事故之一,而造成机械伤害的原因就包括机械设备的老化失灵等。因此,引入安全投入理念,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是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1.4 缺乏保险机制的保证。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安全投保意识普遍较差,这与我国的保险业市场有一定的关系。现有的保险业务种类少、保费高,并且由于保险理赔缺乏建筑市场的事故的统一鉴定依据,这使得许多建筑企业倾向于抱着侥幸的心态出于经济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安全投保的投入。我国应借鉴国外的保险机制经验,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从而建立和完善建筑业的保险机制。我认为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还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大力培育和规范建筑保险市场,不断加强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寻求一套强化主动控制的、长期有效的安全运行制约机制,使得建设单位各方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之中,从而使我国的建筑安全形势得到良性控制以及根本性的好转。

2 建筑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大力弘扬和培育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伤亡事故是由于管理者不重视安全生产。如果想彻底扭转这种局面,需要依靠法律的规则和市场经济的有效调节,不间断的灌输安全生产的思想,比如每周抽出一小时对农民工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课,讲课老师必须是该施工工程的管理领导,一来加强了工人的基本安全常识,而来巩固了领导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大力宣传安全文化知识,比如在现场设置安全提示语“安全为天”“生命为大”“热爱生命”“安全第一,金钱第二等”,这些标语时时刻刻提醒着工人的安全问题的重视,长久的持续会在无形中提高安全意识,潜移默化的培养安全的认识。

2.2 提高安全科学技术水平。应用现代的通讯和电子计算机成果,比如在施工的现场设置监视录像等,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安全信息网络,建立建筑安全意识的论坛,开设比较流行的建筑安全微博等,这些可以让工人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安全的相关信息。有效的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消除了安全隐患。通过信息系统对建筑安全管理部门以及科研机构进行安全生产科研工作。派遣相关的科技研究小组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招聘一些专业学校毕业的高材生,掌握国际领先现代技术,对安全的管理非常有帮助。

2.3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监督机制。我国原本的建筑安全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虽然很完整,但是针对于现在的新型建筑安全措施还需要补充。比如从法规上合理划分建设各方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把安全工作细节分配到个部门手中,才能更好的引起注意,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在安全监督方面,要求业主承担直接的责任,监理单位承担失察的责任,争取建立一套完成性的安全运行制约机制。大力发展具有高技术和专业技术较强的中介咨询公司,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政府监督部门提供咨询服务。

3 完善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篇5

【关键词】通信基站;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成本;进度控制;问题

1 我国通信基站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

1.1 技术难度高

与其说通信基站建设的技术难度较高,不如说是通信行业产品和技术的发展与推广速度较快,造成通信基站施工工艺和技术的更新换代频率较高,造成了通信基站建设的困难,同时增大了通信基站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难度。因此,通信基站建设工程是一项集先进通信技术、设备、管理理念等多项专业性内容为一体的工程项目,针对通信基站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也更加的复杂,具有更高的技术难度。

1.2 工期紧迫

通信基站建设工程存在工期紧迫的特点。通过明确通信基站的工程建设目的,发现通信基站建设与通信运营商的发展规划有关,具备很强的市场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果通信基站的建设工期过长,会影响运营商的运营策略,错过最佳的业务拓展时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对运营商后续的运营策略规划以及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正是由于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使得市场对通信基站建设的要求较高,进而导致建设工程的施工工期十分的紧迫,为通信基站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3 不确定的工程影响因素较多

由于通信基站的功能性,使得通信基站建设场地较为分散,而且随着我国移动终端的普及,对通信网络的要求更高,也就是说,通信基站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以及建设区域越来越广,造成了对通信基站的控制力较弱的问题。同时,通信基站周边的交通、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对通信基站的通信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通信基站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不好控制施工进度,同时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和调剂通信基站与周边建设设施的关系,因此通信基站建设前期的施工准确工作要求较高,准备的周密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了通信基站的施工质量。

2 我国通信基站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控制

2.1.1 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运转制度

通信基站建设工程的成本投资资金一直是通信企业的一大笔重要成本支出,目前我国大部分通信企业的通信基站建设工程的成本投入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运转制度,对于成本的运转和管理完全依靠施工单位进行,存在较多的运转纰漏,而且对投资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力度也不够,造成了部分投资资金的浪费,甚至还存在部分施工管理人员的现象。

2.1.2 成本预估工作处理不到位

成本预估工作主要是对通信基站建设工程的目标责任成本进行确定,依据确定的目标责任成本进行实际的资金调配。由于通信行业的市场价格波动和变化幅度较大,在进行成本目标确定时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成本目标制定的不准确。同时,我国部分通信企业对于通信基站工程成本的确定较为随意化,依据个人或者单一部门管理人员的经验进行简单的成本预估,没有严格按照成本预算估计流程进行;甚至省略掉成本预估工作,直接计算实际施工投入,槌杀竟芾砉ぷ鞯目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1.3 落实预估成本到基站建设具体工程施工中

通信基站建设工程施工,将整体工程细分成多个单一项目,使得项目管理工作内容增多,同时还涉及到对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目前我国大多数通信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和项目施工的联系不够紧密,也就是说,项目管理工作存在形式化现象,导致通信基站项目工程的成本管控也过于表面,没有实际效果。同时,部分通信施工单位在进行成本责任的定性划分时,没有科学合理的划分依据,导致将成本责任作为个人考核参数时,难以实现考核目的与激励效果。

2.2 施工进度控制

2.2.1 制约因素多,管理不到位

通信基站建设工程由于通信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基站施工进度控制的影响因素较多,既包括了施工工序、施工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施工设计变更、资金问题等建筑工程施工可能会存在的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同时还应当考虑到通信行业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对基站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造成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管理环节和管理任务较多,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造成项目管理上的难点。同时,我国大部分的通信基站建设施工由于工期短的原因,造成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较差,处理突发经济故障的能力较弱,而且也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导致我国通信基站建设存在经常性的超时施工。

2.2.2 缺乏对进度、成本、质量三者之间的合理调配

通信基站是对施工进度要求较高的施工工程,但是在追求施工工期的基础上,同时还要保证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的高效,这是我们需要明确和探讨的问题关键。从工程施工上来说,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势必会降低工程的质量和增大施工的成本,我国通信基站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是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而是经常性的超时施工,施工进度的控制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要想解决通信基站施工进度控制问题,需要结合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这两个关键因素,合理调配三者之间的分工比例,共同影响通信基站整体工程的施工效果。

3 我国通信基站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化措施

3.1 施工成本控制

3.1.1 落实通信工程项目责任人

这是一种通信基站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新思路,也是制定一种新型的、合理的工程管理机制――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强调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避免出现只关注施工情况,而不计算施工成本的状况。项目经理作为通信基站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项目的总负责人,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包括工程造价、通信等专业内容,同时具有一定高的权限,能够直接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控,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基础上,实现施工成本的控制工作。也就是说,项目经理负责人是项目成本管控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施工前进行目标成本的预估和计算工作;施工过程中从施工项目的各个环节上实现对成本的管控,明确成本运转流程;施工完毕之后还要及时进行项目的盈亏状况分析,确定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3.1.2 控制材料和人工费用

通信基站的项目施工成本投入主要包括对施工人员的劳动报酬支付,以及对施工时涉及到的原材料购买支付,分别对二者进行资金控制能够强化和实现整体工程的成本控制。其一,应当在通信基站建设工程施工前期制定好工程的劳动定额,从而计算合理的人工总量,通过对人工总量的控制,来减少劳动报酬支付产生的经济投入。其二,可以在原材料的采购环节控制材料采购数量,避免出现材料浪费。其三,强化对材料使用流程的管理,明确材料的消耗量和去处,同样起到避免材料浪费的作用。

3.1.3 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也就是合理的决定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成本之间的关系,以控制施工进度达标,减少施工成本投入和提高施工工程质量为最终目的,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新型高效施工材料,以及合理的施工工作安排,达到节省施工成本投入和保证施工质量的目的。

3.2 工程进度控制

3.2.1 工程进度计划要有前瞻性

上文已经分析过,通信行业的市场需求变化给了通信基站建设工程施工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对施工进度的控制,要求通信基站的工程施工工期较短。对这一前提条件,在进行工程进度计划制定工作时,要求对可能出现的实际条件进行参考,也就是强调进度计划的前瞻性,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变动,提升了工程进度计划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3.2.2 编制阶段性的工程进度计划

将通信基站整体项目划分为多个阶段,通过编制各个阶段的工程进度,简化了进度控制管理的工作内容,同时能够通过做好每个阶段的进度控制,达到对项目工程整体的进度控制。同时,细分过后的项目灵活性更强,一旦遇到施工问题,能够及时的进行各子阶段的进度调整,弱化对项目整体进度的负面影响,提高工程进度控制的力度。

3.2.3 对工程进度的动态控制

对工程进度的动态控制也就是指,在通信基站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进度计划的调整,进而保证整体项目施工进度不变,强调了进度管理中的动态管理特性,提高了通信基站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管控效果,保障了基站工程的施工效率,避免出现超时施工的现象。

4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对通信基站建设工程的施工要求不断增强,对项目管理的力度和效率也要求的更为严格,特别是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虽然二者在通信基站建设施工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明确,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加大成本控制与进度管理的管理力度,结合新兴先进的施工技术手段,使用新型高效的施工材料,能够全方位的提升通信基站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进而提升我国通信行业相关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林琳.沈阳供电公司农网改造通信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1.

[2]唐敏.项目进度管理在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4.

[3]陈立诚.项目进度管理在M公司4G基站建设项目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4.

[4]谭攀.四川泸州市G网基站工程进度和质量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5]罗一民.ZJ移动通信基站网络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

[6]张国玺.基于挣值理论的成本管理在通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篇6

[ 关键词 ] 农村宅基地 生态化 路径 审批制度

一、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的重要意义

1.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选择

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是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重要途径,在贯彻一户一宅、严格宅基地申请条件、防止乱占耕地等法律规定和中央精神方面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但现行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保护有限农村土地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不尽如人意。土地可持续利用要求土地资源配置在数量上具有均衡性,在质量上具有级差性,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全局性,从而实现自然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落实到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就是要保障农民居住条件与保护有限土地资源并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以达到农村土地资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落实科学发展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有利于节约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有效防止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选择。

2.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是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的内在要求

现行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价值取向错位,它把公平作为其惟一的价值追求,保证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满足并保障其公平,但是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首先,现行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缺少对生态的关注并把其放在合适的位置;其次,现行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其环境伦理观,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保障了农民的居住条件,但却把人类与自然对立,对自然掠夺利用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不足取,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应该从以人为本转变到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从整体利益出发,考虑综合效益。另外,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功能的缺失,在保护有限农村土地资源过程中出现真空。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是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的内在要求。

3.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

村容整洁是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农村普遍存在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破旧房屋闲置占地等问题,极大影响了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必将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推进城乡居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从政策上机制上鼓励农民建房集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节约使用土地。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格局。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的生态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

二、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的基点与重心

1.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的基点

一是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方向。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应当从现行立法与政策、农村宅基地审批制度以及执法入手,改变过去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不相符的作法与制度,合理规划合理利用,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不但要考虑保障农民的居住的福利性,更要考虑生态的安全和后代人的满足其自身的发展需求,注重代内公平也要注重代际公平,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方向。二是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以推进宅基地整理为主导。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问题要考虑历史原因,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要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条件找一条适合生态文明的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联建公寓,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为主导,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闲地,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的农村土地资源。

2.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的重心

现行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问题,主要是乱占和超占问题。村庄规划与实际脱节,不具有可操作性,甚至有的村庄规划还是上个世界九十年代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规划先行。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第五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以合理规划为重心,乡镇人民政府应该组织相关部门编制科学合理的符合生态文明的规划,改变目前选址不当以及乱建住宅问题,做到村容整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发展方向

1.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功能的重塑

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应当树立生态法的价值追求。在正义层面,要促进生态正义,在农村宅基地的选址,以及面积等方面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代农民的居住的需求,还要考虑其后代也能享受的良好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保障代内公平、同时也做到代际公平。在秩序层面,规划先行,以可持续发展观来进行规划设计,从长远发展进行规划,合理选址不乱占耕地,不重复建设,维持生态的安全与平衡;在效率层面,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鼓励向高层方向发展,鼓励中心村、中心镇与联建公寓的建设。社会利益观的确立,以及义务观念的转变,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公民的责任。

2.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的终极归宿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

环境伦理观由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发展再到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都有其内在缺陷,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应摈弃过去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的终极归宿。从传统发展观向可持续发展观转变,有利于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生态化路径选择

1.重视科学合理的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地方政府根据《城乡规划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好相应的村镇建设规划管理的办法。对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乡村规划的编制,乡村规划的实施,乡村建设的设计施工等都要进行详细规定,做到有法可依。建设和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乡村建设规划指导工作,对乡、村两级要明确目标任务,有明确的时限要求,按时完成乡集镇和村庄发展规划编制评审工作,尽快改变目前农村建设规划混乱的局面。要严格乡村建设项目的设计要求和管理。对设计达不到要求不准报建和开工,同时要充分发挥建设和设计部门的技术优势,保证乡村建设的设计规范。科学合理的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要立足长远,分步实施,坚持集中统一、集约高效、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废弃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根据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思想,结合人口、农民生活生产习惯和交通地理位置等因素,重新合理调整乡村布局,重点建设中心村,逐步取消零星分散的农民居住点,使乡村布局规划与中心城市、中心镇、建制镇的规划相衔接。同时在村镇建设规划上,坚持规划选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村镇建设规划必须经过合理论证符合长期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和实际可操作性,避免应急短期规划,必须以保护耕地,节约用地为前提,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要维护村镇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规划一旦经法定程序确定后,就要严格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长期性。

2.加强农村宅基地置换、空心村改造和农村宅基地复垦工作

农村宅基地置换,实际上是指农民以“三地”(承包地、宅基地和自留地)使用权换取具有商品属性的城镇公寓和“镇保”(指镇社会保险),本质上属于集体土地流转及其农民居住方式变革。宅基地置换有助于节约土地,以缓解城市建设用地趋紧的矛盾,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符合村庄建设详细规划的前提下,应对那些位置分散的闲置地和低利用价值地,进行土地置换、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新增建设用地挂钩,充分利用原有空闲宅基地,做好空心村改造的工作,将旧宅基地及闲置的房屋等拆除,重新整理成耕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对不在村庄规划内的腾出的宅基地安排做其他建设用地。宅基地置换、空心村改造、宅基地复垦既促进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又可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出的耕地总量减去新建农民小区占用的耕地后,节余的耕地指标可用于城镇其他重点建设项目。尽快出台农村建设用地拆迁安置补偿和集体用地置换等办法,对拆旧建新的农村群众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对已在城镇购置商品房或愿意进入城镇规划区定居并自愿退出旧宅基地的农村群众,按其退出合法宅基地面积一次性给予货币奖励或定期给予养老生活补助,确保废弃宅基地得到有效复垦。

3.加快中心村、中心镇的建设

根据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引导农民住房向村镇规划点集中。坚持拆旧建新,对有大量零星空闲地、自然条件恶劣或地质灾害严重的老村庄适时的进行改造,集中选址建设新村,逐步推进农民聚居化,对于比较分散的村庄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合并建设中心村、中心镇。对于靠近市区的地方或者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实施公寓化建设,可以节约更多的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宅基地规模,分批分次治理宅基地混乱现状,从实际出发,结合村民经济承受能力,确保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可以适当鼓励村民向上层空间扩展住房,充分利用闲置宅基地。提高中心村规划的科学性。中心村规划要布局合理,中心村内部的住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摆布,要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心,即以人为本关注生态的思想。

4.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限制的转让制度

实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限制的流转制度,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广更为完善的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限制的转让制度。即农村宅基地资源的配置应以市场化为取向,逐步实施有偿使用制度。可以允许城镇居民购买农村房屋,但同时设定一定限制,对农村宅基地的权利进行部分限制,有限制的流转有利于空心村的整治,盘活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建立农村宅基地“复合型所有制”的基础上,启动和推进宅基地市场化改革,可以分类进行。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城郊地区,可以考虑直接建立区域性宅基地交易市场。对欠发达地区和城市远郊地区,可以由政府出面组织,对农民宅基地及住房进行整体规划和集中改造。做好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前期工作,明确土地所有者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应规定拥有农村宅基地所有权的农民集体行使该所有权的具体方式和程序,明确该所有权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土地收益权和土地处置权的权益范围。进一步明确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宅基地和房产权属等公共信息便民查询制度。规范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工作,加快发证步伐,并对历史遗留问题分阶段按不同方式处理。

5.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执法的生态化

在执法理念上不仅要注重保障分配的公平,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执法机构上,在各级政府中要设立的地位、人员编制、职权职责,以及执法的权威和独立性诸方面与其环境、生态保护职能要求相适应的执法机构;理顺监督管理主体,分清责任,避免无人监管。城乡规划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和乡镇政府应该对违法乱占行为都有执法权,不论是选址问题还是少批多占,以及违法乱占问题,只要是违反审批制度的都要进行处罚,建立统一协调管理部门,以免部门之间出现推责现象。在执法行为上,不仅要注重处罚违法行为更要注重治理违法行为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实行全程跟踪监管制度 ,严格宅基地监管执法。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农村居民新建、改建、扩建、翻建住宅,严格执行省市规定面积标准,严禁批少用多。新建住宅用地超过批准面积的,按非法占地论处。对《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农村宅基地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和集中整治。主要包括: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情况;村集体、村干部违反宅基地审批程序和申报条件,以买卖形式越权批放宅基地情况;村民在承包耕地上建房情况。

参考文献:

[1] 李明华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学方法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2] 田信桥主编:自然资源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3] 蔡守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是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理念[J].中州学刊.2005,(3)

[4] 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5] 陈泉生: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6] 李挚萍著:经济法的生态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 李佐军: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8] 李昌麒:中国农村法治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 许鸥冰主编:环境伦理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0] 曹明德著:生态法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1] 孟勤国:物权法开禁农村宅基地交易之辩[J].法学评论,2005(04)

[12] 刘俊:中国土地法理论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3] 刘福海,朱启臻主编: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4] 汪劲著:环境法的理念与价值追求[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5] 郑少华:生态主义法哲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6]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7] 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下的环境法创新[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8] 苗永干: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权能及流转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1)

篇7

一、问题及原因

(一)乡镇人民政府往来款项管理中存在许多不符合会计制度的问题:1、挂账时间长;2、核算内容杂,有专款结余、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应由个人支付而未向个人收取的多年挂账、已交付使用的未决基建支出等。3、余额大。

(二)乡镇违规购车现象十分普遍,超编制、超标准配车比比皆是,而且购车手段也是五花八门。违规购置车辆的途径主要有:一是以下设的附属单位的名义购置;二是通过拨款或借款给私营企业,由私营企业出面购置,汽车直接挂私企;三是通过借款给本单位职工,以个人名义购置:四是购置非集团控购车型;五是在购置标准车型后进行大量的改装,提高排量和车辆综合价格。总之,想方设法逃避集团购买力和政府采购的监控,以达到超编、超标、超额购车的目的。

(三)村级财务管理弱化。缺乏一整套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有些地方村务公开并未形成制度化,民主理财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村级财会人员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都很低。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现在的乡镇特别是财力弱的乡镇难留住有学历又有会计工作经验的骨干。二是忽视了对基层会计人员的重视和培养,影响了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及工作热情。三是业务管理工作不到位,缺少正常的监督检查。例如:违规购置车辆不仅大大增加了财政负担,而且形成大量的账外资产,给国有资产安全带来隐患,并且为公车私用提供了便利,也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关系。

二、几点建议:

(一)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乡镇往来款项的核算应严格按会计制度规定,每年清理,减少挂账。

篇8

近年来,东营市加大对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的投入管理力度,结合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狠抓机构“能力提升、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全市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1 结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能力提升,实现机构建设“标准化”

在全市规划建设了600处高标准村卫生室,每处业务用房不少于100 m2,全部达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康复治疗室和预防保健室”六室分开和医防分别管理标准,实现了“机构名称、规划布局、体制管理、房屋标准、科室设置、药品设备、人员配备、外观标识、服务模式、规章制度”十统一管理。对全市34处乡镇卫生院实施标准化建设,全部达到业务用房达2000 m2,基本设备“救护车、生化分析仪、B超、心电图机、X光机”五个必备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手术、麻醉、预防保健科”等七个科室人员培训“七个一”的标准。

2 结合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分级管理,实现服务管理“系统化”

东营市针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类别的不同,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分级管理制度,分类确定了9类考核内容和18项考核指标,对全市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实行A、B、C、D四级动态管理,并在新农合定点、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资金投入等方面对A级单位给予政策倾斜,从而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形成了“赶学比超、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已有13处乡镇卫生院、238处村卫生室被考评确定为全市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分级管理A级单位。

3 结合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的实行,实现卫生服务“制度化”

东营市近日印发了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各类工作职责、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共60项,涵盖了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所有岗位和工作领域,为规范工作行为,落实工作标准,强化内部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促使全市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4 结合妥善解决在岗乡村医生从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实现乡医管理“编制化”

东营市自今年起对在岗从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乡村医生每人每月给予300元的补助,在考评确定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村卫生室的基础上,建立了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村级卫生机构《机构管理证》和增人(减员)计划卡制度,对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村卫生室及其乡村医生实行动态考核计划管理,通过考试考核确定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在岗乡村医生名单:通过绩效考核,兑现在岗乡村医生从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通过两年一度的资格考评,确定乡村医生是否继续享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待遇,从而有力地提高了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5 结合新农合和基层卫生信息协同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卫生服务“信息化”

东营市在建有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近期将以县区为单位,统一装备使用城乡基层卫生信息协同应用系统,实行县、乡、村三级居民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既有效解决居民健康信息更新不及时问题,又盘活了区域医疗卫生资源。

篇9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卫生服务和管理体系,实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环境舒适化,服务质量优质化,服务行为规范化,服务流程便捷化,服务信息网络化,全面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完成农村基层医改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三年达标”的要求,完成我乡医疗卫生机构的“三化”建设。按照《市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三化”建设标准》,2010年底标准化率达到70%以上,一体化管理率达到100%,信息化率达到70%;2012年“三化”建设各项任务完成率实现100%。

三、工作内容

(一)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化

1、我乡现有两所卫生院,其建设规模、规划布局、建筑要求、科室设置、设备和人员配备均符合国家《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等有关规定。

2、两所乡镇卫生院功能设置均符合《省乡镇卫生院功能任务与科室设置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公共卫生科均通过市级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儿保门诊、卫生监督工作站等项考核验收。

3、全乡共设置村卫生室17所,2008年度完成6所,2009年度完成10所,2010年度完成1所。2010年9月前,全部实行三化管理。

4、实施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一体化,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履行定点医疗机构职责。

(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

1、卫生院对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实行“院办院管”模式,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履行本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承担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

2、以乡镇为单位,按照“五统一、两独立”原则,建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即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各村卫生室的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等统一管理;各村卫生室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核算财务。

3、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管理,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员管理制度。

4、卫生院加强对村卫生室技术指导,建立各项技术管理制度,规范技术流程,统一安排各项公共卫生的工作任务。

5、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全部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一律由乡卫生院按规定采购后,统一配送。

6、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卫生院定期组织对卫生室及其人员进行考核。

7、各村卫生室要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规定,履行定点医疗机构职责,做好相关的政策宣传和服务工作。

(三)乡村医疗机构管理信息化

1、新农合信息平台实现县、乡、村互联,开展网上即时结报及基本医疗信息实时传送与监控。

篇10

(一)广度上存在管理盲区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多数乡镇都实施了财政财务管理改革,但由于各地区对这项改革任务的认识不完全统一,再加上社会舆论和外部阻力影响,仍有少数乡镇没有进行财政财务管理改革。在实际的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着重关注两点问题:第一,硬化预算约束。很多乡镇的财务管理存在超预算支出和超进度支出的款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管理部门对预算指标控制不严格所造成的,而对于这类超额支出及任意举债行为,财政管理部门必须予以坚决制止。第二,监督财务核算。当前大部分乡镇都建立起了财务核算的监督机制,但监管措施不够充分,对此,乡镇应建立更全面的监督体制,同时采取全方位的监督措施,有效防止核算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二)管理力度上有所欠缺

由于乡村点多面广,其专项资金使用状况的跟踪监督工作很难落实,长期存在监督主体不明确、监督不严格、措施不到位的问题。甚至有些乡镇在专项资金下拨之时就缺少监督,事中和事后监督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三)监管上缺乏内外联动

财政内部信息不够畅通,县市区的财政政策不能及时下达,导致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对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无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另外,乡镇干部的支持和配合对乡镇的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有些地区的乡镇基层干部不能很好地配合财政管理工作进行,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基层财务管理工作的确存在难度,另一方面则是乡镇财务监管缺乏内外联动机制。对于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仅靠财政管理部门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其他部门的力量对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和妥善的处理。

二、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对策

(一)完善乡村财政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乡村财政财务管理体系首先要给予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充分的财政支持,促进其自身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实行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并推行“村账乡镇服务”,实行委托记账制度也有利于加强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全面监督,从而更好地控制预算指标、监督财务核算工作;再次,要对财政补贴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充分利用管理体制改革和记账的机会对财政财务进行规范化整顿;最后,财政管理部门可以制定适当的奖励制度,对于及时控制债务并消除债务的管理者进行奖励,通过这种方式的有效执行促进乡村两级积极解决长期债务问题,使其在财务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大力削减债务,化解风险。

(二)加强乡村财政财务管理监督

第一,结合乡镇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乡镇分类,给不同类别的乡镇制定不同的预算标准,对各项预算进行细化分析和综合处理。第二,财政部门在执行预算时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和程序进行,加强执行过程中的约束力度。第三,大力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掌控并跟踪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都给予严格监督,坚决防止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现象的发生,尤其要强化惠农补贴管理。定期开展财务专项督查工作,严控监督程序,强化监管责任,把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落实到财政性资金监管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确保监管工作取得实效。第四,建立乡村财政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实施目标考核,对乡村每个月、每个季度和每年的资金使用情况都进行绩效考评,并及时反馈考评结果和管理意见。

(三)强化乡村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

首先,财政部门要健全管理制度并规范管理程序,对涉及财政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都进行民主化、规范化管理;其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整个乡镇村的财务管理网络,借助信息技术、移动互联有效提高行政效率,并在软件程序中设置关键节点以固化相应的管理流程与控制标准,促进财政财务规范管理;最后,要建立财政内外部门的信息流畅沟通机制,协调多方管理。尤其是与乡村两级干部相关的事务,要着重强化乡村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明确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责。

(四)提高乡村财政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要加强乡镇财政财务队伍建设,开展多渠道、多形式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学习讨论活动,促进不同地区的财政管理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另外,要进一步明确乡镇财政干部的公务员身份,还要重视其待遇问题,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财政财务管理人员前来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