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优势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模式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世纪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信息搜索成本,用户只需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需要查找的关键字,便能获得成千上万的商品信息。同时,信息搜索成本的降低也使得用户的转移成本降低。网络环境下,从一件商品到另一件商品,从一个网络店铺到另一个网络店铺,用户仅需轻点鼠标便能完成,这也给企业的竞争带来了更大的难题。靠地域锁定顾客变得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靠产品和服务赢得顾客的心。
面对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各式各样的商业模式,他们向用户提供种类更多、功能更全、更易用的商品,希望得到用户的青睐。而价格作为商品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用户在购买商品时所付出的经济成本。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许多企业,特别是生产数字产品的企业,都开始采用“免费”的商业模式。用户不需要花费一分钱,便可以注册免费的电子邮箱收发邮件,和好友一起玩免费的网络游戏,使用免费的杀毒软件保护系统的健康,等等。互联网的开放性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资源,同时,“免费”似乎改变了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等价交换法则,互联网经济越来越向着免费经济发展。长尾理论之父――经济学家克里斯・安德森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世界太疯狂了,到处都在发送免费的午餐。
二、“免费”商业模式的分类
数字产品独特的经济学特征是“免费”商业模式诞生的基础。数字产品拥有“低边际成本”的特性,即生产第一件产品的固定成本非常高,但拷贝复制该产品的边际成本极低,可以忽略不计。例如,研发一个软件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一旦研发成功,通过几乎零成本的拷贝便可以给成千上万的用户使用,每多增加一个用户不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反而能够使企业拥有更大的顾客群。正式基于互联网数字产品的这种特征,互联网数字产品生产商往往通过“免费”商业模式来销售商品,在获得大量的市场份额的同时,通过后续商品的销售来实现前期成本投入的回收。
具体来说,“免费”商业模式根据生产者取得利润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直接交叉补贴模式
即“免费+诱钓”模式。指生产者将产品划分为免费产品和付费产品,通过廉价的甚至是免费的初始产品来促进相关付费产品未来的重复购买,这种初始产品往往是对用户来说吸引力极大的产品。运用该模式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免费产品和付费产品具有极强的互补性,通常需要二者结合使用才能发挥出功能;第二,消费者对免费产品的价格非常敏感,对收费产品的价格则不太敏感;其三,收费产品的进入障碍足够大,从而使收费产品由于销量增加所带来的利润足以弥补由提供免费产品带来的损失。
(二)第三方付费模式
即“免费+广告”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第一方指的是希望获得免费产品或服务的用户,第二方指的是提供免费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第三方是指愿意为传播效应付费的企业。这种模式是多边平台的一个表现形式,平台的一边被设计成以免费内容、产品或服务来吸引用户,平台的另一边通过销售广告位来产生收入。例如,用户可以免费注册并使用新浪微博,新浪微博会根据用户特征向用户推送广告,促使广告的传播,而新浪微博便从广告的企业获取利润来维持微博的运营。
(三)免费加收费模式
这种模式首先免费提供一些基本的产品或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使用人数较多且逐渐稳定时,再推出增值的收费服务,将部分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以此获得盈利。例如,腾讯QQ作为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向所有的用户免费提供聊天、语音、视频等基本服务,其附加服务,例如QQ秀,QQ音乐等则需要付费。实施这种模式的关键是靠独一无二的、更优质的服务将一部分的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从而成为企业利润的来源。
(四)免费加捐赠模式
这种模式与货币无关,企业向用户提供免费的产品,目的是获得用户的关注度和声誉。例如,商家免费给用户提品的试用版本,鼓励用户写下使用心得并分享给他们的好友,以此来获得更多用户的关注。
三、互联网企业“免费”商业模式的优势和弊端
上文所提到的四种“免费”商业模式不仅适用于传统企业,同时也适用于互联网企业。大量的生产数字产品的互联网企业由于产品特征的特殊性,正越来越多地采用“免费+广告”模式和“免费+收费”模式,通过免费软件获得大量的用户,将用户的注意力转化为经济,通过在软件中广告或捆绑其他软件来收取广告费用;或者试图将一部分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从付费用户获得维持企业所有产品的利润。
不难看出,“免费+广告”模式和“免费+收费”模式各有其优势。“免费+广告”模式能够实现用户、企业和广告商的共赢。用户能够免费使用到优质的产品,广告商获得了用户的关注,企业从广告商处获得了利润;“免费+收费”则将用户进行了细分,只使用基础产品的用户能够免费获得基础产品,而追求更多的功能和体验的用户则通过自愿付费的方式获得了只有付费用户才能获得的个性化功能。免费的模式就是为了将企业的产品交给用户进行初体验,并产生用户黏性,当用户黏性到达一个极值,人与人之间都产生了一定的连带关系的时候,随着增值服务的多样化的产生,最终达到企业盈利的目的。正是因为这些免费模式的优势,大量的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地将“免费”嵌入了自己的头衔,“免费”商业模式正在成为新经济范式的必然基础。
然而,“免费”并非互联网企业通向成功的罗马大道。随着“免费”模式被大量采用,其弊端也逐渐凸显出来:
(一)“免费”模式的泛滥改变了用户“等价交换”的价值观念
互联网市场的潮流深刻影响着用户的行为习惯。企业向用户提供免费的聊天软件、办公软件、杀毒软件,使用户形成了对免费产品的依赖,让他们从传统买卖双方等价交换的价值观,变成了“唯免费不取”。对于越来越多的用户来说,“免费”即是好东西,“付费”的东西不划算,随之而来的是用户对于“精品”的漠视和对“免费”的盲从。
对于有实力提供免费产品的互联网企业,这样的用户行为对他们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然而,对于小型创业团队,特别是移动APP客户端的开发团队,情况就大为不同。他们拥有非凡的创意和激情,拥有独到的视角和眼光,唯独缺少的就是开发资金。他们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凝结在一款款精美的应用,旨在给用户带来更方便、更完善的体验,而用户只因为“付费”二字就放弃了这些精美的软件。在这样的市场趋势下,注重独创性、力求精美的软件团队会逐渐消失,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为了软件制作者的辛劳而付出金钱。
更有甚者,利用法律关于知识产权的漏洞,对付费精品软件进行“仿制”,推出免费版来吸引用户。如今软件市场鱼龙混杂,用户难以区分软件质量的好坏,由于免费软件使用门槛较低,用户往往会选择免费软件,使得免费的仿制品高居下载排行榜榜首,而原创精品软件却被人遗忘的。这个市场需要保护的是开发者的创意和诚意,他们是推动市场进步的源泉,过度地推崇“免费”价值观会使得用户过于关注经济利益而非产品本身,不易于市场的长远发展。
(二)“免费+广告”模式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大部分免费软件,特别是移动客户端APP,其主要收入来自软件内嵌的广告。这些广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用户只要点击该广告图片便会自动跳转到该广告商的的产品页面,促使用户做出购买决策,另一部分是APP中内置类似“应用推荐”栏目,其它应用厂商可以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在该版块刊登自己的APP,促使用户下载。
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免费软件快速获得资金,却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对于用户来说,长期看到广告图片难免产生厌烦情绪,降低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而内置的“应用推荐”栏目使得软件界面变得复杂而臃肿不堪,违背了用户对软件“简洁,专注,操作模式清晰”的需求。这种情况下,用户虽然在享受免费的软件服务,但角色比起“用户”,更像是是被销售的“产品”。免费软件将用户的关注变成产品卖给了广告商,随着软件中广告的增多,用户的注意力会被更大程度上地分散,软件本身会迷失在形形的广告推荐里。如果用户对这些广告抱有厌恶的态度,那么这样一款免费却充斥了大量广告的软件终究会被用户抛弃。
(三)“免费+收费”模式难以将免费用户转化为收费用户
这种模式首先依靠免费软件积累大量的用户群,当用户黏性到达一定水平时,靠收费服务获得利润,而其推出收费服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在免费服务的基础上,额外增加新的服务,并且只对新服务收费,之前的基础服务依旧保持免费;第二种方式,在免费服务中划分出一部分使用频率高的、维护成本高的核心服务进行收费。
这两种方式各有其弊端。对于第一种方式,当用户使用了较长时间的基础服务后,认为这些服务已经可以满足其要求,并没有额外增加服务的需要。而软件商新增服务虽然同样具有吸引力,但由于其需要支付额外费用,使用门槛较高,用户往往仍然停留在使用基础服务上。也就是说,用户使用不同的服务为的是满足不同的需求,当基础服务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时,用户并不会主动尝试额外的付费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软件商希望将一部分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面临较大困难。
对于第二种方式,虽然软件商将其核心服务由免费转化成收费,能够将一部分对软件产生依赖的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然而,更多的情况下,用户对这种情况十分敏感,原本免费的服务变成了付费的服务,将很大程度上引起用户的不满甚至抵制,而软件商也会遭到诸如“唯利是图”的指责。虽然软件商对服务收费情有可原,但用户却会认为,原本免费的软件在使用较长时间后宣布收费,自己仿佛受到了欺骗。这种收费模式并不会得到用户的理解和认可。由于其核心服务由免费变成收费,大批用户将转投其他可替代软件,软件商不但没有因此盈利,反而在批判声中流失了大量用户。
四、结语
免费模式虽然能够给软件商带来庞大的用户基数,但如何盈利仍然是软件商面临的主要困难。在被“免费”充斥的软件市场,如何从众多同类软件中脱颖而出,如何获得收益、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都需要厂商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把握。
当“免费”成为发展的瓶颈,软件商应该大胆地从“完全免费”或“免费+收费”模式中挑出来,更多地尝试其它模式。例如,如“免费试用,付费购买”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当用户对软件不了解时,向用户提供试用产品,当试用期过后,用户如果认可该产品,则可以付费购买产品的永久版,并且企业对于付费购买的用户提供及时的产品更新,让用户使用到最新最好的产品。这种方法可以给用户一个充分的时间段来体验产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付费购买,同时,软件厂商能够专心做好软件而不是靠卖广告维持企业运转,用户能够使用到简洁易用的软件,不会再被软件商“出卖”给了广告商。软件商对软件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用户的肯定,市场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同时,软件商应该以自身核心资源为基础,努力开发出新颖、简洁、易用的软件,让软件深受用户喜爱。对于软件商来说,软件是他们的产品,用户则是他们的资源。更好的用户体验意味着更多的正向口碑的传播。对于企业来讲,更重要的,是了解并满足用户需求,让忠诚的用户成为企业最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毕艳琪,&姜鑫.(2013).数字时代出版业“免费”商业模式研究.编辑之友,(10),37-39.
[2]克里斯,&安德森.(2008).免费商业的未来.商界:评论,(5),54-56.
[3]陆亦琦.(2014).免费:让商业模式更广阔.销售与市场,(2),32-33.
篇2
关键词:产业集群 旅游经济 商业管理
产业集群化商业模式的发展优势
一般来说,集群化商业模式优势在六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得到体现,具体来说:
从产品流通价值角度来看,区域性集群化商业模式的开展可以降低很大一部分的商品和服务物流成本,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较高,地区竞争力得以整合发挥(朱小斌,2010)。企业的集群化发展使得内部生产剔除了重复性过程,产品生产效率提高,而企业受益于集群化条件也会在信息渠道的拓展方面更加从容,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从产业专业化分工角度来看,集群商业模式将产业内部部门进行有机分割,各部门能够自主实现商业人脉拓展,通过交流学习而使得创新协作力加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集群化商业模式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优势,依靠集群经济实力、科学管理方式以及高新技术支持来改革和创新市场体制,发挥市场经济效应(李伟清,2013)。集群化商业模式对于经济资源要素具有加速整合作用,产业群落内信息、资金、人才等要素充分流动,群落内部和外部兼并整合业务加强,集群规模实现有限幅度的扩大。从集群化的内外交流来看,一方面,产业集群具有优势外溢效应,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经济的交流提升,另一方面,集群化使得经济发展具有内吸作用,外部资金和资源不断涌进,为产业集群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我国旅游产业引入集群化商业发展模式是深化地区经济合作和实现内外经济资源互补战略的必要步骤,集群化旅游模式一方面可以用群体利益性来约束和聚集以分散化为主要特征的小型旅游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也可以以信任为基础,搭建旅游企业公平、互补以及审慎化的行业发展平台,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我国旅游企业进行集群化商业模式的探索创新是必然趋势,通过产业聚集效应达成的综合竞争力提升效果也为旅游产业继续奠定第三产业主导地位提供了发展基础。
旅游集群商业模式条件下内在利益合理性证明
包含旅游行业在内的任何商业集聚发展合作都以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核心维持条件,产业集群内的每个企业都渴望建立并遵循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是因为单个企业在经营规模、信息不对称地位以及利益期望等因素方面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对待,遵循合理的群体利益分配规则是集群得以坚实存在并发展的必要条件。集群化商业模式的优势体现一般与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密切相关,为了求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内在利益合理性,通过基于SHAPLEY数值的单项求解过程可以作为辅助参考条件(赵文潇,2013),具体如下:
建立旅游企业商业集群数集M={1,2,3…N},其中数集内旅游企业可以建立N≥2的子数集组织,以特征函数S(T)表示,子数集可以通过均衡产业集群内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能力来对样本企业进行协调,从而获得子集群最大收益S(T)。此外,以S(M)表示N个旅游企业合作与竞争的指令提供,集群企业的利润回报以ζ(S)表示,因此,旅游企业集群商业模式的利益分配就可以归纳如下:
ζ(S)={ζ1(S);ζ2(S)…ζn(S)} (1)
以上利益分配公式旨在寻找多个解决方案中的最佳方案,假设T为S博弈随机抽取的旅游企业子数集,且T数集内不存在全部样本参与数集组织活动情况,则子数集既得利益分配额无限趋近于零,得出:
(2)
假设集群内旅游企业参与群体性活动并得到利益分配,则其与标记M不具有显性相关性;假设集群内存在利益对立企业α和β,则可表示为:
ψ1(α=β)=ψ1(α)+ψ1(β) (3)
以上公式(1)、(2)和(3)同时满足的情况下就代表集群内利益由N≥2个独立企业协作完成,满足三个公理N维向量博弈S的SHAPLEY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如表1所示。
假设在产业群落内存在旅游企业1、2和3,提供有差异化的旅游服务产品,三家企业通过协作方式进行上下游业务开展,由于存在规模经济效应,企业联合利润留存相对较多,集群后成本形成表1,而单独旅游企业1的经营成本利润情况如表2所示。
与单独开展业务相比,在集群化商业模式下,旅游企业1留存利益增加值为20-109/6=11/6;旅游企业2留存利益增加值为21(计算方法同1);旅游企业3留存利益增加值为68/3(计算方法同1)。因此,通过产业群落内部微观经济主体的贡献作用来分配集体利益可以体现出集群商业模式的公平及合理特性,利用SHAPLEY数值分配规则具有促进集群稳定性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使得旅游商业联盟不断吸引新资源,通过集团化运作来让组织成员感受个体价值,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群落成员推崇(张鸿敏,2012)。
集群化旅游商业模式的建立原则
(一)注重集群内企业责任感的发挥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基于“古诺-纳什均衡”的集群组织建立要遵循这样一种规则,即组织内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恰好不违背组织利益最大化准则,因此,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要以灵活激励作为发展理念,使得组织内成员有动力参与集群活动和商业创新,认可合作大于竞争模式,通过建立“Y值激励法”来发挥最高水平(饶品样,2010)。
在“Y值激励法中”,Y=,即使得激励程度得以量化,当Y>1时,组织内成员对于组织发展具有积极配合性,协作成本少,而协作利润较高;当Y1的频率出现。旅游产业集群化可以通过按不同比例配比正、负激励的方式来对冲完全正激励或完全负激励风险,落实到实践便是“有奖有罚”,对积极配合产业集群发展的企业实施奖励,对消极懈怠的企业则施加一定的惩罚性措施,直到消极配合企业开始转向积极协作,从而达到群落内每家企业都能规范化发展的目的,提升旅游集群优势及合作的有效性(饶品样,2010)。
(二)旅游产业集群模式下的内部监督原则
成功且具有指导意义的产业经济组织理论依靠科学统筹而不是纸上谈兵,企业间的竞争必然会导致弱势企业出局而强势企业发展壮大,但这一过程不是封闭的线性系统,而是具有循环性质的开放式环形系统,即今天成功的群落式旅游企业在未来也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如何将这种风险降至最低达到可控水平就至关重要。因此,要规避这种潜在的市场淘汰风险,就要在集群产业内部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和企业信用水平评估机制,将企业家个人主观作用力降低,提升旅游企业在人力、物力方面对集群的偏离成本,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内部监督机制来维持集群的主导力,将群体经济分离风险控制在合理的保证区间,以始终具有良好的群体工作状态和效益稳定性。
(三)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商业模式的因地适宜原则
第一,企业间彼此信任的合作基础的建立,产业集群内部成员只有在乐于协作和群体互助的基础上才能够尽个体最大努力来维持并发展规模经济,实现产业集群内成员的“同荣辱、共进退”,避免个人利益原因而导致的对集体利益、集体规则的背叛(王兆丰,2012)。
第二,营建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轻松友好环境,将合作氛围由竞争建设为和谐共处,消除恶性竞争条件下的企业间由于争夺利益而发生的互相诘难、仇视和报复现象。
第三,处理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使之互相称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联动利益函数,防止个体利益违背集体利益、集群化发展反而拖累独立自主发展现象的出现,实现组织内经济主体的动态利益均衡。
结论和建议
我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必定向集中、整合、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方向趋近,旅游集群化商业模式在规模经济、管理创新以及服务贸易领域都开始展露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一企业过于弱小和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特性的弱点,旅游行业的集群化经营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企业家共同推动,具体的操作建议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一是建立旅游集群公司,使之成为旅游企业集群中的主导者,带领群落内全部旅游企业共同发展。旅游集群公司以内部化经营为基础,将专业化分工落实到互有联系的不同环节,通过公司来主导核心关键环节,这些关键环节可以包括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其余环节则尽量实现外包经营。
二是创新旅游集群公司运作模式,将“大锅饭”模式转换为“利益联盟”模式。通过联盟化发展,不仅可以实现步骤1中的非关键环节外包经营,而且还可以集中精力做好集群核心竞争力提升工作,最大程度地发挥群体性优势,明确群体目标,减少群体维持成本消耗。
三是组建集群企业影响力品牌,推动市场品牌建设。旅游产业集群的内部成员要共同努力推广产业集群品牌,扩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通过内部和外部经济主体、不同行业间、不同利益方互相销售的方式来提升顾客附加消费值,例如实行积分制、优惠券制。
四是加强集群企业协会形式的监督管理工作,确定协会成员公平、公开、公正的参与群体性意见发表,确保母公司对集群成员的较高凝聚力和执行力,避免一盘散沙和各自为政现象的出现(赵春梅,2011)。
五是积极发挥政府性指导监察作用,以局部计划经济模式来消除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障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尽管多数产业经济理论强调政府力量的放开,但是对于旅游服务行业等集中性发展依然不能离开政策的多方面指导,政府要从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完善政策制定,加强旅游行业的发展精神指导,保持旅游第三产业的科学布局和合理增速。
参考文献:
1.李伟清.长三角旅游产业的集群显著性及绩效水平评价[J].商业时代,2013(7)
2.朱小斌.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的演化差异[J].管理世界,2010(7)
3.张鸿敏.旅游集群风险与风险传导[J].经济导刊,2012(5)
4.饶品样.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及动态演化机制[J].旅游科学,2010(9)
5.赵文潇.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及新趋势[J].金融经济,2013(10)
篇3
一、领导型企业最终稳固甚至扩大领先地位。
唯美、东鹏、诺贝尔、箭牌等领导型企业在经济调整期,趁投资成本低,继续扩张产能和销售网络。其品牌影响力在经济下行或徘徊期的作用更加凸显,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普遍好于去年同期,而去年同期也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二、转移扩张的品牌企业向下调整出现尴尬。
受农村市场扩容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东南沿海地区品牌企业生产基地向内地转移,普遍采取向下级市场发展的战略,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某品牌企业从广东到江西新兴产区建新的生产基地之后,产品定位下沉,对接周边乡镇市场,实行区域化销售,但同类产品的价格却始终要比本土企业高,销售力明显占下风。
三、一批“隐型冠军”在内地新兴产区涌现。
近两年在大佛山产区,宏宇、顺成、新润成等企业低成本、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的成功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随着内地新兴产区的崛起,在中心产区佛山外也逐步发现宏宇、顺成、新润成等企业的“缩写版”,比如地处江西宜丰县的江西宜丰金佛陶瓷和上高县的江西金牛陶瓷。之所以称这类企业为“隐型冠军”主要指其赢利能力强。金佛和金牛可谓名不见经传,前者是原颇有名气的高安江西红梅建筑陶瓷总厂负责人徐国光1998年下海创办的企业,目前旗下有“金佛”和“凯尔特”两个品牌,主要生产高档釉面砖。后者的负责人李平早期是做化工原料,2003年主动“投怀送抱”到上高县办厂,目前在上高县和萍乡安源区有四条线,上高目前正在建两条线。未来六条线主要生产西瓦包括小波纹瓦及仿古砖、瓷片等。这两个企业之所以在经济调整期生意红火,是因为有共同的特点:定位乡镇市场,善于控制成本,产品价格竞争力极高。
四、创新型企业两种走势,两种“表情”。
创新型企业分两类,常规创新型企业,即通过产品小步创新引领市场的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比如简一陶瓷在经济调整期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定位,上半年推出的“大理石”多项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市场也广受欢迎。简一陶瓷也有望成为在这一领域超越大企业的标杆型企业。另一方面,在经济调整期,一些革命性的创新产品比如薄板等,由于市场培育期较长,投入大,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持续开拓、发展面临很大考验。
篇4
共享经济是技术进步的结果。共享经济产权层面的特点是所有者暂时让渡使用权以获取收入的租赁经济,但是这种经济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以前没有形成气候。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大降低了租赁交易的信息成本,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使原本不可能达成的租赁交易成为可能。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下文以“云大物移”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的统称)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共享经济从理想成为可能。通过互联网平台,个体之间进行这种直接的商品和服务交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使资源的需求方和供给方能够快速进行匹配。同时,互联网平台上的支付手段、评价体系日趋成熟,交易双方能够迅速地建立起了解、信任和合约关系,加速了共享经济的发展。
共享经济会从哪些方面影响传统的商业模式,在哪些行业最容易发展?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作为共享经济基础的互联网技术,大大减少了微观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大幅降低了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搜寻、谈判、监督等方面的交易成本。伴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在各自收益最大化的目标激励下,劳动者、企业家、消费者等微观主体自发博弈互动,打破原有的商业模式、重构相互关系,最终形成符合新的、低交易成本要求的新商业模式,也即完成对原有商业模式的颠覆或者说是“破坏式创新”。从供应方来看,个体经济借助互联网强势回归,从消费方来看,则从以买为主变为以租为主。这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经济增长。
供应方:个体经济强势回归
我们知道,传统企业的形成跟交易成本紧密相关。在新制度经济学鼻祖科斯看来,市场和企业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手段,“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两者的区别在于,在市场上,资源配置由价格机制自动调节;在企业里,资源配置由权威的组织来完成。但无论用市场机制还是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有成本。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进行所花费的成本要低,但是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也随规模扩大而增长,而且企业越大,管理成本可能越大。当在企业内组织交易的成本增加到等于市场组织交易的成本时,企业与市场的界线也就划定,即企业的边界所在。
而共享经济的一个颠覆性影响,体现在互联网的普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减少了交易成本,从而导致传统企业边界收缩。互联网提升了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的效率,提高了匹配需求与供给的效率。同时,大数据有助于完善信用记录,增强市场自身的信用约束。而社交网络的快速扩展可以实现规模效应。在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企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按照科斯的理论,传统的企业边界存在被市场挤压的倾向。随着传统企业边界收缩,“劳动者-企业-消费者”的传统商业模式逐渐被“劳动者-共享平台-消费者”的共享模式所取代,完成了共享经济对传统商业模式的破坏式创新。
一个具体表现是个体经济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强势“回归”。以出租车市场为例,在出租车公司尚未形成、私家车开始普及的阶段,居民对出租车服务的需求只能通过非正规的出租车个体户来满足。然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高昂交易成本使得这种由出租车个体户构成的市场一直难以扩大。出租车公司的出现带来了标准化、正规化的服务,降低了交易成本,激活了市场的需求,出租车公司取代出租车个体户占据市场主流地位。然而,滴滴、Uber等共享平台填平了阻碍原始个体经济发展的“信息鸿沟”,信息成本下降、信息不对称减少使得市场型交易成本开始低于企业型交易成本,最终的结果就是,相比于传统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服务而言,机会成本具有天然优势的专车、顺风车等出租车个体户能够实现对消费者需求的更高效响应、更优质服务,最终促进出租车个体户强势回归出租车市场。简而言之,在共享经济的颠覆性作用下,个体经济借助于云大物移技术强势回归。
相应地,共享经济的颠覆性更多地体现在那些在技术条件上能够以个体户的形式存在,但由于交易成本过高,不得不以企业的方式提出的产业中。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够颠覆传统企业模式,是因为这些企业的资本分割性较强,存在单个劳动者用一小部分、甚至无需资本就可以单独提出的可能性,也就是具备“个体经济”的技术可能性。例如,有一辆车就可以成为Uber或者滴滴司机,有一栋房子就可以成为Airbnb或者小猪房东,甚至没有什么实物资本也一样可以成为共享平台上的兼职厨师或者理发师,只要你的手艺过关。在目前的状态下,难以想象在炼钢这种资本分割性较差或者说不可分割的产业,一个劳动者单独用某个熔炉就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钢铁产出。由于第二产业中企业的资本通常存在技术的不可分割性,而服务业或者说第三产业的资本可分割性较强,因此,共享经济的颠覆性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业。
即便是在资本分割性较强的服务业内部,共享经济对不同企业模式的颠覆程度也不尽相同。这部分取决于现存的企业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是政府在判断市场交易费用和企业内部交易费用孰高孰低之后形成的?还是市场在比较这两类交易费用后形成的?如果是前者,这意味着企业模式刚性较强,难以及时顺应新形势的变化,难以及时消化吸收相关冲击。而通过后者形成的企业模式灵活性很强,能够及时消化吸收共享经济造成的冲击,扬弃旧模式,演化成适应共享经济的新模式。比方说,特许经营制度形成的出租车公司,实际上长期依靠行政垄断生存,制度刚性强、市场意识差,面对滴滴、Uber等共享经济的冲击,并没有及时做运营形态的调整以适应新的挑战,导致出租车公司和司机与滴滴、Uber等平台和司机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甚至演变为直接冲突。
而一个正面的例子来自于网络电商与实体卖场之间从冲突到合作。与共享经济一样,网络电商也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生事物,一度是以实体卖场革命者的姿态出现,但是实体卖场作为市场自发形成的企业组织,灵活性强,能够及时响应新形势的挑战,迅速在互联网时代找到了充足的线下渠道这一比较优势,从而使得网络电商非但没有革实体卖场的命,而是如马云所讲,形成了“互联网公司的机会未来30年一定在线下,而传统企业的希望一定是在线上”的共识,并出现了京东与永辉、阿里与苏宁各自联手打造成O2O的新业态。中信证券研究部行业分析师近期了系列报告,对共享经济模式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分析和展望。
需求方:从以买为主到以租为主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使用”通常是他们购买商品的主要目的。对于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而言,如果仅仅是为了使用,显然不一定非要拥有所有权。所有权所涵盖的权利要大于使用权,因此通常而言,为“购买所有权”(下称“购买”)所要付出的成本通常要大于为“购买使用权”(下称“租赁”)所付出的成本。以日常代步为例,购买汽车通常意味着要花十几万的购买费用、每月数千元的养护费用等,但是通常每月几千元的养护费就已经足够每个月的打车支出。
既然如此,为什么消费者依然普遍选择购买而不是租赁呢?一个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阻碍了租赁交易的高效实现。消费者对车辆的使用需求通常具有随机性,即便是日常上下班代步,由于种种原因也难以做到每天同一时间出门上班或者下班回家。在互联网时代以前,由于存在难以逾越的信息鸿沟,交易成本高昂,打车这种租赁模式难以做到及时匹配消费者的随机需求。一旦租赁的交易成本超过了购买的交易成本,那么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即是买而不是租,在确保了使用需求及时有效得到满足的同时,还可以获取占有、收益等效用。这种消费者偏好造就了汽车市场的传统商业模式,即汽车市场以买为主而非以租为主。
共享经济正在对这种以买为主的传统商业模式造成颠覆性影响,以买为主正在向以租为主转变,同时产生了“消费者剩余”。云大物移技术大大降低了汽车租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使得共享平台能够低廉、有效、及时地实现汽车租赁供求匹配。相比于购买而言,共享经济的网络效应,使得租赁的交易成本伴随着参与人数增多而不断下降,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尤其如此。共享经济使得消费者不必再为了满足“使用”的需求而去购买商品,只需支付少量成本租赁即可。共享经济产生了“消费者剩余”是因为它的“闲置资源、闲置时间”模式,决定了它的生产要素机会成本较低,所要求的回报率也相对较低。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支付的费用要比传统模式中支付的费用低,也就是说消费者实际支付的要小于他原本愿意支付的费用,在消费者意愿支付的最高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两者之差就形成了“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偏好的转变正在改变制造商的观念。比如,汽车生产商正在从单纯的销售汽车向出租汽车拓展。例如,作为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德国戴姆勒(奔驰)集团已于2009年开始探索汽车租赁的共享经济模式,并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戴姆勒智能交通服务集团,作为奔驰smart车型的汽车共享平台,这一平台目前已经形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共享品牌car2go。根据里夫金的研究,“汽车共享的成本只是私家车成本的20%,却可以使总体福利水平最大化。尽管这样一来汽车的产量和销量有可能减少80%,但依然非常值得推广”,而汽车制造商“之所以对从私家车向协同共享汽车的转变抱以如此大的热情和支持,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服务会使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数量急剧减少”。除此之外,考虑到中国大城市限号限行等造成的汽车所有权“打折”,未来中国汽车租赁对汽车购买造成的颠覆影响可能更大。
“自由人”的联合:共享经济意义深远
除了对传统企业模式造成“破坏式创新”之外,共享经济对社会还有多方面的影响,以致大家对共享经济还褒贬不一。那么,共享经济对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共享经济在高度机械化、纪律化、标准化的社会化大生产之外,给了供求双方更自由选择、更自由供给、更个性定制的可能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共享经济具有了“自由人”的联合意味。共享经济这种“自由人”的联合形式,有助于供求双方跨越信用缺失障碍,更自由地达成交易;共享经济使得个人更自由地进入或退出社会生产,有助于缓解人的“异化”问题;有助于推动不合理制度的优化,推动经济更自由的发展。
共享经济有利于解决信用缺失问题,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共享经济是高度依赖信用的经济模式,没有信用,难以想象一个消费者会放心地去乘坐陌生人的车或者住到陌生人的家里。从博弈的角度来看,一次性博弈难以淘汰信用缺失的玩家,只有无限重复博弈才能暴露每个参与者的信用度,进而激励整体信用水平的提升。在云大物移的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这种理想的重复博弈方式难以实现,而云大物移技术使得每一个普通消费者(供给者)可以便捷低廉地观察到潜在供给者(需求者)的信用度,从而做出理性的抉择。云大物移技术使得每一个作为互联网节点的个人时刻处于无限重复博弈的交易环境下,珍惜并提高自己的信用度成为理性抉择,最终导致一次博弈下互相不诚信的“囚徒困境”被打破。共享经济这种“提高诚信、有利自己”的正向激励特点,将会通过在个体之间重建、新建信用关系,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信用意识,不断提升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平滑因信用缺失造成的经济摩擦,最终促进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
篇5
分界洲岛旅游区是一个集海底、海上、空中为一体的立体型、多资源旅游景区,位于陵水县东北部海面上,距东线高速公路牛岭隧道约8海里,岛上有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2002年4月开始营业,从开业起岛上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海上游乐项目、海钓、海底潜艇观光以及欣赏海豚表演等娱乐项目,还开设了具有海南特色且经济实惠的饭店,以及能够夜宿的纯海景别墅木屋,慢慢从单一的观光景区发展成多样化的景区。2009年分界洲岛晋升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成为中国首个海岛型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从当年无人知晓的小岛,成为了如今旅游的热门景点。
二、分界洲岛旅游区发展阶段中的不同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概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流行,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赢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海南省分界洲岛旅游区从发展初期开始不断摸索,改进自身的发展战略,到如今成为国家5A级景区,可见该旅游区采取的商业模式是成功的。
(一)旅游区发展初期主要采用低成本战略和绿色商业模式
(二)旅游区发展中期至今主要采用多元化战略、品牌战略、差异化战略
在采用多元战略的同时分界洲岛还采用品牌战略。品牌战略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快速的发展,品牌是目标消费者及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事物心理的?p生理的?p综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评价的结晶物。2013年1月16日,分界洲岛旅游区通过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被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之一的接待量要求:5A级旅游区每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需达到60万人次以上,其中海外旅游者5万人次以上。同时,游客抽样调查的满意率要求也很高。由此可知,分界洲岛旅游区已经位居国内旅游景点的前沿。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知名度也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有利于消除游客对该景区的陌生感,相当于对游客的承诺,能引发游客对景区积极的联想。
三、分界洲岛旅游区商业模式的理论分析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已变得更为重要,而企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持续的提升,是在经济转型期内每个企业都必须要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之一。“厘清商业模式:这个概念的起源、现状和未来”一文中提出:“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创造、营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可赢利性收入的要素”。
四、分界洲岛旅游区的发展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培养个人责任感
(二)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三)提高企业知名度
分界洲岛旅游区虽然已经是国家5A级景区,但该旅游区的知名度还有待提高。分界洲岛旅游区知名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游客的口碑,到该旅游区旅游的顾客中,收入基本处于中上水平,社会人士之间的信息传递就是对旅游区很有效的宣传。但这还远远不够,企业应该加大对旅游区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电视媒体进行宣传,除了拍摄宣传片,还可通过旅游节目来介绍旅游区,以及邀请出外景的电视节目到旅游区拍摄等。提高知名度是让企业更上一层楼的有效途径,也是为往后企业的上市发展奠定基础。
(四)建立完善企业的旅游网站
旅游也和网络密切相关,团购门票,订酒店等都能上网解决。尽管该旅游区已经和各大旅游网站合作,方便了游客。例如湖南卫视研发出了“芒果TV”后,就开始走垄断路线,许多该卫视播出的节目都只能在这款APP里才能观看,如此一来,既保证了视频的资源独有性又推动了APP的使用量。此外,推出自己的门户网站,也是对顾客的另一种承诺,也能够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五)把握时机,创新中求发展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壮大,同类企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想要成为其中突出的一个,就要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法,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海南国际旅游岛成立以来,海南省的旅游业蒸蒸日上,分界洲岛旅游区应该把握发展的时机,在完善自身设施的同时,敢于创新,不管是从服务上,还是从娱乐项目上。不断的创新,就是不断赋予企业新的生命。鲜活的生命才能不断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力和不断地发展壮大。
五、关于分界洲岛旅游区的商业模式的启发
篇6
没过多久我就向潘总(潘石屹)提出说要辞职,这对他震动很大。他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因为待遇或职位问题?我说都不是。我对他说,上世纪80年代,像您这样的企业家也经历过创业,原先都有很好的工作,却毅然选择了下海经商;其实,我现在的心态跟您十来年前是一样的。他最终理解了我的决定。
最初我们并不清楚应该投资哪个方向,目标首先是为了生存。当时我们在市场上积极找项目,得知凯德置地正好有一个楼盘凯德华玺的商业部分待售。看到报价我觉得很奇怪,因为底 (层) 商 (铺) 的价格比公寓更便宜,这是我之前无法想象的。随后我们便整体收购了凯德华玺的商业部分,做成了第一个项目。
这个项目得来比较偶然,但是随后我们对此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从2008年1月1日到2009年6月30日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北京市颁发的预售许可证中以写字楼立项的项目,有79%都已经转变成住宅项目了。这提醒我们:北京的写字楼一定会在某个时候供不应求。结合这两个因素,我们断定商业地产投资大有可为。所以在2009年底,我们就明确以商业地产为投资方向。
到目前为止,高和所坚持的策略都没有改变。我们不但是国内公认的首支商业地产基金,迄今也是业内唯一一家专注于商业地产投资的基金。
从国外来看,房地产行业50%以上的金融支持来自直接融资。经济出现波动时,这些成熟的直接投资者有抗风险能力,不会贸然回撤资金,这对行业能起到一个“稳定剂”的作用。
2012年,高和资本与数家大型机构投资者沟通并达成长期合作。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介绍我们的理念、市场判断以及成功案例。机构投资者有一个特点,除了收益预期之外,还会比较重视对社会的价值和贡献。因此,我们选择了“楼宇经济”为切入点。
一线城市核心地段普遍已经饱和,但是很多办公楼宇已经老旧,无法吸引好的公司。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对这些旧办公楼进行改造、提升品质,不但能让城市变得更漂亮,还能吸引优质的企业入驻,为当地增加税收。这是一件政府非常支持的事。
篇7
那么,商业模式到底怎样理解更全面?商业模式分成哪些类别和要素呢?这篇文章,对互联网商业模式以及相关的一些概念做一下更简单易懂的解读。商业模式的定义
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很多人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来做下整理,分析出一个更全面且更容易理解的解释。
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商业模式新时代》
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商业模式》
在我看来,商业模式就是你如何赚钱,其核心就是三个问题:你卖什么?怎么收费?怎么卖?--《创业36条军规》
一句话,商业模式就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商业价值。--《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从上面的摘选可以看到,人们定义商业模式时,基本上会从两个层面来讨论:公司层面和产品层面。本文分别从这两个层面,对商业模式进行解读。
从公司层面解读商业模式
从公司层面,商业模式包含了公司运作的方方面面,《商业模式新生代》中将公司的商业模式总结为了9个版块,每个版块都代表公司运营中的核心事务。在这里将其简化,可以理解为四个核心要素:
产品:公司能提供哪些产品、服务、解决方案。
资源:公司所拥有的有竞争力的资源有哪些,比如技术资源、合作资源、政府资源、内容资源、业务资源。
客户:公司面向的目标客户群体,建设了怎样的销售渠道体系,客户关系怎样。
钱:公司的成本结构、收入来源、资本增值等跟钱有关的事务。
由于不同公司所拥有的各要素的资源和能力不同,所以才出现了各公司多样化的商业模式。那么,公司层面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这四个要素进行归类,比如资源驱动、客户驱动、产品驱动的商业模式。下面举几个例子:
客户驱动的商业模式:一些公司没有核心产品、核心技术,要么提供一些没有技术门槛的产品和服务,要么其它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公司更依赖于建设有力的营销体系维持客户关系构建商业模式。比如常见的提供网站建设的公司。比如一些提供项目外包开发、设计服务的软件、设计公司。还有一些专门为客户提供广告推广、运营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特点是:大多以接客户项目单生存。
资源驱动的商业模式:一些公司占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利用资源优势研发产品、提供服务、甚至获得项目订单,以资源为基础构建商业模式。一些有特定资质(牌照)的企业拥有业务资源优势,比如电信运营商、出租车公司。一些基于高校的企业拥有技术资源,比如科大讯飞、清华紫光。一些有行业积累的企业拥有内容资源。一些有政府关系或大企业关系的公司能够承接到大型项目。一些有业界口碑的企业(或高管)能够获得更多的合作资源。
产品驱动的商业模式:一些公司以研发解决行业(企业)、用户问题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为核心目标,利用产品的低成本可复制性构建商业模式。产品主要分为实体产品和虚拟产品两类。实体产品主要是需要生产制造的产品,比如玩具、书籍、消费品等。虚拟产品主要是以人的体力和智力转换成的产品和功能,比如电子游戏、培训课程、手机话费等。另外还有平台类的产品,用于整合多方用户需求为多方带来价值,比如百货商店、电影院、淘宝、滴滴出行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不同的企业通过不同商业要素驱动构建的商业模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无论是资源驱动、客户驱动还是产品驱动,其它的商业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钱”这个核心要素。一个成熟的企业必须要考虑成本、收入、增长等跟钱有关的问题。
从产品层面解读商业模式
从产品层面讨论商业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这个公司是以产品驱动的公司,其产品是自己研发并做为公司核心业务。由于目前实体产品业务也在逐步互联网化,而互联网产品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方法论来支撑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逻辑。所以这里主要讨论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
在我看来,一个产品的商业模式可以拆分成用户价值、盈利模式和运营方式三个基本要素。比如,我们在讨论搜房网这个产品,会说它是一个“房产交易资讯类平台”。其中包含的信息是“房产交易资讯”--用户价值、“平台”--运营方式,而盈利模式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广告”、“基于流量的交易分成”等模式。
下面详细说明一下这三个基本要素:
用户价值
这个产品是什么样的产品,满足了用户怎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了哪些价值。对于用户价值的分析,首先要分析用户场景确定目标用户群体,然后分析用户需求找到痛点并分析需求的质量,然后设计产品的核心功能如何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最后要跟其它满足需求的产品(方案)相比较,建立竞争优势。
一个优秀的产品在用户价值方面应该满足三个条件:抓住用户的痛点、用户需求质量高(广泛、高频、刚需)、与其它产品(方案)相比更有竞争力。
拿滴滴最早推出的打车功能来举例。分析用户打车的场景:最早打车要么在路口拦车、要么打出租车公司电话叫车,这个场景带来的问题有:
不知道附近有没有车,不确定等待的时间。(或者附近恰好有车,前一个路口转走了的杯具)
高峰时间很难打到车。
多个人在同一地点打车时,有人不遵守秩序抢车。
拦了车之后,很有可能是黑车,跟乘客讨价还价。
招手拦车效率低,很有可能出租车看不到而错过机会。
分析以上五个问题,不难发现,前两个问题是用户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是打车这个用户场景的核心痛点。
接下来,分析这个需求的质量:
打车难的问题不是个例,是很普遍发生的现象--需求范围广。
很多人每天都要打车,甚至一天打多次车--需求频度高。
不打车的话就要挤公交、挤地铁,对于经济条件可以的用户来说是最好的代步选择--刚需。
所以,打车这个场景是一个广泛、高频、刚需的需求场景,需求质量高。
然后我们看看产品功能的设计是否解决了用户的问题:
用户打开APP后就能看到附近有哪些出租车,距离多远一目了然。
高峰时间可以提高价格叫车,以金钱换等待的时间。
以在线抢单的形式,出租车与乘客建立一对一的契约,解决了不遵守秩序抢车的问题。
出租车的信息在APP中都有认证和备案,排除了黑车的可能。
下单后出租车司机会主动电话联络乘客,确定位置,不会出现错过的问题。
最后,分析一下滴滴打车产品的竞争力,相比传统的招手拦车、电话预约的方式,利用手机APP打车更加便捷、效率更高,解决了很多传统打车时遇到的麻烦,竞争力更强。
盈利模式
关于产品的盈利模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除了直接用于买卖的商品模式之外还有很多的花样,直接的、间接的、不可告人的... ...。为了能够更方便理解,在这里用最简单的方式将其分成“免费”、“付费”两种。
免费模式:
免费模式是互联网产品最常见的盈利模式。需求强调的是:这里讨论的是产品的“盈利模式”,不是“营销手段”(不是免费送个小礼品什么的、或者免费做个小项目拉住客户下个项目再赚回来什么的)。免费模式可以细分为:免费+广告的盈利模式、免费+流量的导流模式、免费+增值功能(服务)的盈利模式。
免费+广告:这是互联网最早的一种盈利模式,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功能网站大多都利用这种盈利模式。无论是融入到产品中的闪屏广告页、还是损害体验的突兀的广告位,还有搜索推广、软文推广等,都是广告的一种呈现方式。
免费+流量:基于庞大的人口红利,很多软件的目标已经从单纯的付费模式转移到流量模式。流量模式的变现途径有很多,为其它产品转移用户,为服务提供商导流意向客户信息,为其它产品获取曝光,为线下服务提供商引流订单。
举几个例子:
滴滴出行的“发现”功能里,是在向各合作产品提供的服务导流。
装修管家的“申请免费报价”功能,目的是为了采集意向用户的信息,之后传递给合适的装修服务商。
驾考宝典的“百宝箱”功能里面,放置了很多与驾考功能没有任何关系的产品和服务,是为了基于其APP的高流量进行导流。
免费+增值功能:免费增值功能的利用方式也比较丰富。比如AppStore中:
提供免费的Lite版和付费购买的Pro版。
直接使用会员年费(或一次性VIP会员费)获得增值功能。
让用户直接购买一些增值功能(或服务)。
以虚拟货币的形式让用户购买增值功能。
游戏也会采用免费+付费道具的方式盈利。
付费模式:
付费模式主要为销售实体或虚拟的“商品”。以电商模式和App Store为代表的虚拟商城两种模式。用户付费购买的都是有价值的商品:实体商品、APP、书籍、音乐、游戏等虚拟内容。
运营方式
在确定了“产品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和“如何通过产品盈利”两个要素后,策划运营方式实际上就是解决“通过怎样的方式能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和“通过什么方式能让用户使用付费功能”这两个问题。根据产品的不同盈利模式,不同公司制定的运营方式也是不同的。
基于用户:
互联网产品最核心的资源就是用户,服务好用户是第一要务。用户运营的核心指标是用户量和用户的活跃度。所以产品运营的重点要放在“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并留住他们”和“如果让现有用户更频繁的去使用”这两个问题上。
基于内容:
对于以内容为主的资讯类产品、阅读播放类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内容的质量,不仅要把握好优质内容的来源,有时还要自己生产内容。内容运营的工作主要是内容的生产、整理、分发。一些其它品类的互联网产品,有时也会利用内容运营增加用户粘性,提升推广效果。
基于数据:
很多互联网产品对于数据分析非常重视,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总结出用户的使用习惯、反馈产品的功能设计优劣,分析出用户使用的频度和粘性。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指导产品的下一步功能研发目标,营销活动的侧重点,甚至调整产品的方向定位。
篇8
商业模式,是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MBA、EMBA等主流商业管理课程均对“商业模式”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综合了各种概念的共性的基础上,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包括价值主张、消费者目标群体、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价值链、成本结构、收入模型、裂变模式十种模式。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至少要包含以上10个基本元素中的前7个。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就眼下版权机构的而言,自然要去面对,这里有成熟的套路,结果一定是不了了之的,因为利益方要的是一个震慑力,而不只是眼下的利益。视频网站一定会分一部分精力去干这个活,但是不能忘记经营的本份,要设法去规避版权这个陷阱,下面姑且为意图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而取得突破的视频网站支招一二。
首先,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的视频内容面对网友的方式是完全符合互联网精神的。互联网的价值就在于互相分享与互相联系,这一点看上去与主流法律是有极大冲突的,下面会介绍具体的破解手段。面对网友,不仅要继续免费,还要更便捷地去满足他们各式各样的访问需求。事实上国际主流的版权法规是逆互联网精神的,迟早会被进化,或者是被绕过,尤其是在消费领域。
所以,收费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基于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之上才可能。否则等于是陷入到一个更大的“价格战”里面去。当前的版权管理是工业化思维惯性下的产物,以硬拷贝为主要控制手段,数字出版让这个思维的产物无法从容应对,这个其实从盗版的唱片,盗版的光盘就已经开始,现在将战场移到网上而已。
任何事业都有投入与产出。“免费+广告”还会长期存在,但是如何获得现行口径下,版权所有人放弃网络版权,以及让现代潮人去获取更多的视频生产热情与能力,将特别重要。换句话说,在互联网精神之下,一些走在前面的视频网站完全可以缔造出新式的版权模式来。
其次,如何获得放弃版权的视频?
其实许多网站已经注意并且开始着手这个方面的工作了,但是在思路上还不够开阔。那么从未来互联网消费的发展趋势来看,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下面举两个例子。
(1)地方视频文献。包括名胜古迹、重大活动、地方曲艺等等。这些在县城乡镇档案馆里面没有保密价值但是有潜在的传播欲望的资料完全可以转移到互联网上来。这些东西有人看吗?当然!网民不仅在年轻化,还在老年化,笔者的一位亲戚七十多岁了,现在正在高度热情地学习使用互联网,不仅和自己在外地的儿孙进行视频通话,甚至还在发动同龄的亲友上网,以方便互相联系。他们是这些视频的主力消费人群,依据长尾理论,完全可以做得很大。即便是传统的“免费+广告”方式,也能持续地赚钱。这些是不需要交版税的,可以得到免费的授权。
(2)潮人的“连续剧”。我记得有个培训公司,提供软件工具,让专家学者通过自己的电脑去录制课程,然后帮助出售。这些新视频的生产者是可以无限扩大的,视频网站可以做示范,征集潮人们自己拍摄“有价值”的视频,成系列的。哪怕一个2分钟的教授如何做番茄蛋汤的视频也是可以卖上每一次下载收费0.5元啊,30秒钟的如何在电子表格中插入单元格的视频也能找到买主。这就要有一套运营策略,引领潮人们从消遣走向消费,自己是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好比做一个视频淘宝网站,这些是不需要版权的,没有什么机构可以去告你。这个结合了威客、博客、播客等模式的模式一定有深厚的生命力。
网络时代就看你是不是用互联网的逻辑去思考,而不在乎你是不是符合工业思维一个什么规矩。别人以版权威胁你,你也自觉得理亏,如果网站的视频都是不要版权的,或者是版权自营的,也就是“弱版权”的,那么就没有人去找到你麻烦,等到那些限制来的时候,你已经赢过了。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背景;中小企业;模式优化
1 电子商务模式出现对于中小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出现完全是依仗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社会对于信息准确性的高度要求,使得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出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时对于中小企业的营销管理来说,倘若不能完全的适应电子商务的背景,并将面临着企业市场的淘汰,以下本文将分析一下电子商务模式对于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1.1电子商务模式对于中小企业传统的市场的生活的冲击
对中小企业来说,在市场上占据的空间并不是很大,消费者人群也并不是很多,所以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也并没有做到定时的更新与进步。而当电子商务的时代到来之后,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被拉近,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消费,冲破了传统市场受到地域限制的冲击。电子商务时代带来的交易方式也出现了改变,真正的实现了交易的无纸化。在这样的营销方式中,中小企业的很多的信息设备都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中小企业缺少在网上进行产品宣传的渠道以及正确的营销方式,其原先的营销手段已经不能完全的适应网络化的销售方式。
1.2电子商务背景下对于消费者行为的改变
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多数消费者也逐渐的脱离在实体店购买物品的习惯,将消费的目光投入到了网络这一个便捷的渠道上,消费行为的改变,使得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失去了原先的消费人群,导致其营销策略的失败。
1.3电子商务时代对于中小企业营销模式的冲击
中小企业的营销模式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实体店的销售策略,是与消费者面对面的进行销售与交流的场景,这些都与现代化的电子商务时代相悖,使得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对于企业的要求。许多的中小企业在进行营销的时候使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的情景很少,并且在网站开发和维护方面缺乏一定的科技力量,这些无疑都是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缺陷,也是必需要进行改善的状况。
2 电子商务背景下对于中小企业营销模式的优化策略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中小企业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能够在期间顺利的生存下去而逃脱被淘汰的命运,必需要做的就是要对中小企业现状的营销模式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使得中小企业能够顺应现代的时代潮流。
2.1为中小企业构建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小企业首先需要认识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性,将自己的思想观念进行更新,而不是一味的将传统的营销思想滞留在企业的战略发展决策中,增强企业发展的紧迫感,迅速的加快企业进化到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中。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先要对本企业的现状作出客观的认知。认真的学习与电子商务企业有关的理论知识以及管理策略,大胆的将一些创新性的决策引入到自己的企业之中,大胆的进行尝试,并时刻的注意电子商务市场的信息变化,搜集有关电子商务市场的信息,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找出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基于,将数字化产品以及服务引入到中小企业中,提高本企业的电子化水准。
2.2改善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完善保障机制
电子商务模式引入到中小企业后,应当加强其安全保障机制,完善网上认证体系以及支付体系,确保参与消费的消费者的信息以及资金的安全,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可以在电子商务的时代背景下取得发展的一席之地。中小企业应当增强其安全机制的完善,使得中小企业可以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改革,并可以迅速的在市场上树立起健康诚信的企业形象,使得中小企业虽然不具备强大的资金以及技术设备作为后盾,仍旧可以在电子商务的时代背景下为其企业的未来发展创造出良好的企业环境。
2.3中小企业迅速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打造自己的物流产业
物流行业的加入是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最终的保障环节,也是中小企业完成交易,获得利润的最后的一个阶段,倘若没有健全的物流体系对于中小企业的辅助,就必然会严重的制约中小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模式的改革。中小企业在构建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的过程中,组成其改革成本的最关键的一部分就是物流的成本,为了保障中小企业可以在电子商务改革下能够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就需要保障中小企业具有可以建立高效的、可靠的物流运作作为充分的保证。为此,应该建立大型的经济区域,构建有效的物流中心或者是配送中心,培植一项能够充分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物流产业,构建一个完善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2.4提高员工关于电子商务知识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可以说,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电子商务时代的出现创造了机遇,所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然会影响着企业走向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所以中小企业为了实现这一建设目标,一定要做到的就是要提高企业内员工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员工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了解,使得员工在执行企业的相关改革措施的时候,能够做到保障工作的效率以及为企业的发展尽一份职责。为了做到这一点,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首先就是要对招聘一些电子商务的专业人士对于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作出战略性的决策,帮助制定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发展方针,并对中小企业内的员工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得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在中小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一份作用,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解决中小企业目前遇到的状况。使得中小企业可以获得一批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员工,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无疑是有帮助的。
3 总结
随着经济时代的迅速进步,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已经给现代化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的指引,但是期间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就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如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获得一席之地,继续生存并可以积极的参与市场竞争,这一问题就必需受到中小企业的重视,进行电子商务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更新电子商务管理的有关知识,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招聘一些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加快对于企业管理思想的更新和培训体制的建立,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迅速的融入到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之下。
参考文献: